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30 06:40:00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1

现就根据监理在矿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监理的进度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井建设项目;监理

中图分类号: TD163 文献标识码: A

矿井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结构复杂,受自然和环境制约因数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现就根据监理在矿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监理的进度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矿井概况 白音查干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矿井设计规模为0.6Mt/a,矿井服务年限(考虑后备区的可采储量)41.2a,井田煤质为褐煤,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开拓。三个井筒分别为主井、副井和风井,其中主井井筒净值经5m,井深153 m;副井井筒净值经6.5m,井深117 m;风井井筒净值经5m,井深99.5 m。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的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矿建总工期是18个月,施工准备期6个月。主要施工顺序:主井和副井井筒凿井,开马头门主、副井底贯通后(一期工程),形成主、副井临时负压通风,施工井底车场和相关巷道(二期工程),同时施工风井井筒。

存在问题 在矿井一期工程施工中,比计划工期拖延了3个月,二期和三期工程又拖期3个月,从矿井正式开工(完成井筒试挖)到矿井生产系统试运转总共拖延工期6个月以上。造成工程进度迟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监理在一期工程施工中,现场只有2名监理人员,总监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负责主、副井凿井期间的工程监理,总监虽然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管理较高,但未施工过立井井筒,对施工工艺不熟悉,提不出现场问题,各别休假时候现场只有一人,两个井筒三班倒,达不到关键工序现场旁站要求。

2、由于缺乏经验,监理也未制定处针对内蒙及寒冷地区井筒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监理细则,监理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以客观低劣自然环境为借口,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3、副井井筒施工到设计深度需开马头门时,设计失误,此问题在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与设计院的交涉下,设计单位承认失误,及时修改了设计。

4、因施工单位项目部主要任务是凿井施工,与监理一样对井筒到底开完马头门的主井改绞不熟悉,未提前准备,导致现安排机电安装单位进场加工制作主井的临时改绞装备,耽误了部分工期。

5、 副井提升系统中的设计院选用绞车的是落地式单绳缠绕绞车,滚筒直径为5m,这对于0.6Mt/a规模的矿井,其井深只有一百多米深的井筒来说显然是太浪费了,因业主和监理都不懂,专业知识不精通。

6、为赶工期按一般施工进度程序,当风井完成井筒凿砌并施工完马头门后,应根据矿井二期工程进度和并考虑整个矿井试生产目标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临时改绞,以便在二期工程施工时,增加一个掘进迎头,提前完成总回风巷施工,尽可能早的形成永久通风系统。而根据本矿井二期工程的情况,应该进行改绞。实际情况是风井凿到井底,开完马头门后,就拆除了施工吊盘、井架和绞车等施工装备,造成已进入三期工程施工,地面主通风机已安装完毕,具备通风条件,而井下却有120m的总回风巷没有施工完现象,耽误了整个二期工程的完工。

7、工程协调能力不足,这可能与监理未经历立井井筒施工有关,监理很少召集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开工程协调会,以协调各专业、各工序相互衔接,交叉施工及落实进度计划,分析进度慢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等。由于监理只兢兢业业抓质量控制,对工程进度工作不作为,导致业主只把监理当做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员,研究施工计划和其他涉及工程进度工程事宜时,只有业主和施工单位参加,使监理处于较被动的局面。

问题分析一、 作为服务行业,现场管理是要有一定技术管理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指导现场施工的能力。矿井项目建设监理工地至少要两人以上,并且还必须现场工作经验丰富,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煤矿建设项目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现阶段矿井建设处于低潮期,加上煤矿监理环境条件较差,在工程进度控制上涉及多专业、多工种;施工中存在时间和空间作业相互制约和影响,现场协调工作量大,监理人员的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监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

三、监理人员的专业配套,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前期都是矿建专业、后期有土建专业人员加入,但缺少机电运输专业的监理人员,这是导致设计院选用副井绞车滚筒5米直径过大,存在浪费的明显问题没有检查出来。

四、在风井凿井到底,完成马头门施工后,拆除凿井井架、吊盘、提升绞车等前期,监理应主动与业主、施工单位进行研究讨论,根据二期工程施工井底情况,是否需要从风井井底开掘进工作面施工矿井回风大巷,以尽快能加快二期工程进度,早日形成矿井永久通风系统。由于监理没有意识到此问题,导致三期工程即首采工作面两条顺槽已开始掘进,而回风大巷却还有120米未施工完的现象,一是拖了二期工程的后腿,影响整个矿井二期的施工进度;二是违反了《煤矿建设安全规程》6.12条规定:“矿井进入三期工程前,地面主要通风机必须投入使用并保证正常运行,实现全风压通风”。

五、改绞问题是立井施工常用的施工措施,由于井筒施工单位是以矿建施工为主,没有加工安装改绞设施能力,总包单位住现场项目部人员也不熟悉立井施工,所以未提前考虑改绞准备,直到主井筒快到底准备开马头门时,才安排机电安装队伍到现场加工、准备改绞实施,由于转换工序,由吊桶提升改成临时罐笼提升,需要加工临时罐笼及部分临时设施,工期耽误20多天。

六、主、副井底开马头门遇软岩问题,完全是设计院设计失误造成的,业主因怕井筒设计修改后,引起其他巷道修改的联锁内容较多,影响工程进度。当问题出现时,最初不同意,业主认为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按设计施工,并认为如加深井筒设计,马头门、井底车场和相关巷道都修改设计高程等工作量大怕影响施工,并咨询了现场监理意见,监理人员支持业主意见,现场又无法固定锚杆,等到设计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当场同意修改设计即加深井筒,此问题耽误了工期七天,监理盲从于业主,没有坚持原则。

七、工程协调能力不足,在矿井一、二期工程中,除工程质量问题以外,监理很少召开工程进度方面的会议,其原因:一是立井施工不熟,怕说错话或不专业的别人看不起自己,影响监理工作;二是不作为,只是想把工程质量抓好就行,只要质量没问题,进度快慢,工期长短与自己无关。这种消极的思想在监理人员中普遍存在,

从述问题分析来看耽误矿井建设工期的原因,不一定都是监理的责任,但监理作为矿井建设项目的现场技术管理的参与者,为业主服务是监理的职责,工程进度受影响就有我们监理的责任。

改进措施一、提高监理人员要敬岗爱业,依据与业主签订的委托合同,认真编制好监理规划。

二、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配备监理人员时,现场总监必须是熟悉矿井建设施工情况,并工作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掌握与矿井监理工作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了解矿井建设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监理业务素质和专业(矿建工程专业)水平较高,协调能力较强的担任。

三、搞好矿井的进度控制工作,就要对矿井施工的特点有所了解,煤矿项目建设具有前期关键工程线路,主要是立井井筒凿掘(一期工程)和井巷工程(二、三期工程);后期即矿井试生产前半年,主要是井上下各系统和设施的安装工程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监理要有重点地对整个矿井进度控制,这是监理做好矿井进度控制的基础。进度计划的安排上要考虑一下问题:(1)综合考虑矿井地质、寒冷地区、施工单位水平及施工装备情况对施工的影响;(2)矿井开拓方式、采掘工程平面布置及矿井试运转标准;(3)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作业方式及特殊底层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进度的影响;(4)井筒凿掘施工设备状况,充分利用凿井设备立井二次装备、副井一次装备的方式;(5)以矿井达到试生产为标准,早出关键线路工程;以关键线路工程为主,安排主要施工力量进行施工。

四、划分矿井矿建工程的单位工程,确定各单位工程施工工期,合理确定主、副、风井开工顺序、井底车场施工顺序、主要巷道施工顺序和井筒提升系统的临时改绞及永久绞车安装顺序。

如主、风井采用先临时后永久(二次改绞)副井采用一次永久装备安装方式。

五、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一般按施工单位编制的“三类”工程综合网络图计划或工程进度横道图,实施总进度计划控制。

六、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组织现场工程进度协调会,审批工程延期、处理工程延期,审批施工方制定的赶工期措施,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进度情况和进度分析报告,督促承包方整理有关进度资料。

结语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2

1“128”瓦斯预警体系的组织结构

3.1成立“128”瓦斯预警体系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通风副总工程师;成员:通风科、通风队、监测监控中心及相关区队,组织框图见图1。

3.2明确组织成员的职责矿井“128”瓦斯预警体系以总工程师为组长,通风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区队为主要成员。施工区队是“128”瓦斯预警体系的基本执行者,当井下施工区域发生瓦斯预警后,施工区队主要管理人员作为“128”瓦斯预警体系的现场执行者,直接进行应急处置,在现场采取停止施工、排查原因、排除隐患等措施,事后参与分析总结;通风队负责安排瓦斯检查员协助施工区队对现场瓦斯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监测监控中心负责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与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施工区队并上报总工程师;通风科负责对“128”瓦斯预警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并负责分析总结;副总工程师负责协助总工程师做好矿井“128”瓦斯预警体系的落实工作;总工程师负责矿井“128”瓦斯预警体系的组织建立,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保证“128”瓦斯预警体系顺利、有效的实施。

2“128”瓦斯预警系统的执行程序

瓦斯预警的执行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出现瓦斯预警,现场停止生产、排查原因、排除隐患。若原因不明,处理不到位,不允许恢复生产,由现场负责人汇报通风调度、矿调度室,由调度室汇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科长,由总工程师决定下一步措施,副总工程师和通风科长负责具体落实。第二步:查明原因,制定措施。由通风科组织相关区队召开专题分析会议,详细了解事件的经过,从管理、技术上分析、查找根本原因,制定整改、防范措施,并形成会议纪要。第三步:将会议纪要进行“经验”共享。由通风科下发至全矿各区队、科室,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学习,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避免发生类似现象。以上步骤包含了“128”瓦斯预警体系中预警后的现场处理、分析总结、宣传教育等主要环节,可以看出这个执行过程也就是在践行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可以说,这是车集煤矿对“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理念在行动上的一种解读。在执行过程中以上三个步骤均非常重要,分析总结环境尤为关键,不仅关系到对当前预警能不能正确处理,还关系到能否让其他单位真正吸取教训。因此,矿井下发了专项规定,对追查分析进行了规范(见表1),预警分析依照矿井下发的基本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瓦斯预警形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预警时间、地点、瓦斯峰值、持续时间等。二是预警事件经过的详细描述,综合现场人员掌握的各方面的信息,形成客观、真实的预警事件的描述。三是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对预警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引起瓦斯预警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地整改措施,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四是责任落实,弄清瓦斯预警原因后,如果其中包含人员操作失误、防范措施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明显过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管理人员管理责任。

3“128”预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2月11日夜班,28轨道下山(岩巷)掘进工作面迎头架棚施工,上一班探煤煤层位于巷道顶板上方3m,迎头为全岩,岩石较破碎,当班班长组织人员在施工炮眼时,瓦检员发现迎头瓦斯传感器数值由平时的0突然升高至0.15%,随即瓦检员发出预警信号,并向有关单位进行了汇报。预警发生后,矿井立即启动瓦斯预警响应机制,跟班队长立即命令迎头停止一切施工,并停电撤人。经瓦检员现场测量,炮眼内瓦斯浓度达到10%以上,矿井立即安排通风科、生产科地质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分析处理,经打钻探测,迎头正前方5m处存在断层。矿井专门编制过断层揭煤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从而避免了误揭煤层,有效预防了瓦斯事故的发生。同时,通风科将此次瓦斯预警的经过及处理防范措施进行整理,下发至全矿各科室、区队认真学习,吸取经验。

4“128”瓦斯预警体系的创新点及推广价值

“128”瓦斯预警体系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将瓦斯超限的征兆定义为“瓦斯预警”,建立了瓦斯预警的响应机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同时,“128”瓦斯预警体系的执行过程也体现了矿井对瓦斯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128”瓦斯预警体系在预防瓦斯超限工作中实现了量化管理,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瓦斯超限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升了矿井在预防瓦斯超限工作上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了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制的管理,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强和系统性强的特点,是车集煤矿通过总结以往宝贵的管理经验得出的有效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自“128”瓦斯预警体系实施以来,车集煤矿实现了瓦斯“零”超限的目标。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油水井 井下作业 返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TQl7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44-02

0、引言

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能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技术保证和动力支持。而每一次高科技的利用总是在对油气田的实际隋况分析,对所拥有的技术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的基础上研发,最终应用于实践当中,并随着技术条件和外在环境的成熟而日益推广使用。而只有对造成油水井返工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与措施,才能在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去进一步研究新科技,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井下作业施工时,作业返工井的次数能够直接反应作业的合格率,因此会时油水井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采油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形象。既然井下作业的返工作为.一项衡量标准,在油气的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井下作业返工的原因、油水井返工作业的应时措施及建议等方面做以简要的分析,旨在提高作业一次合格率,减少井下返工作业,提高井下作业质量,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井下作业的整体作业的水平。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海洋采油厂油井完井后生产不正常的井占总作业井的7.1%,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可见,井下作业的施工环节及其保证质量、合格至关重要。

2、简析井下作业返工的原因

造成井下油水井作业返工的原因很多,大体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作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缺乏,例如作业人员操作技能不精,专业性不强、相关的知识掌握不足;施工过程责任心不强,作业队管理水平不高,施工效率不高等原因。客观因素表现在工具设备(例如电泵电缆无绝缘、砂埋油层以及油管的漏失)、系统设备、客观环境条件制约等方面。这里主要对客观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2.1 下井工具设备问题造成返工

2.1.1 电泵机组故障

(1)频繁启动机组,影响机组寿命;

(2)电压及电流的波动及不平衡度过高影响了机组及电缆;

(3)井液的腐蚀作用。

2.1.2 油管漏失造成的作业返工

(1)偏磨造成管漏、管裂现象,造成油管设备丝扣漏失甚至油管裂缝;

(2)井液的腐蚀作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腐蚀);

(3)油管厂出厂的油管存有质量问题导致工序返工。

2.2 地层原因导致重复作业

主要由于地层供液不足引起,而地层供液不足的原因有:压井液选择不当;完井泵井泵身设计的不合理;地层出砂导致砂埋油层;采油参数不合理等。

2.3 施工质量原因

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如对泵内脏物、管柱漏失、关键工序把关不严等。据统计施工质量问题占返工井的16%。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1)作业人员对工序质量监控依赖性大,与实际的操作规定相脱节;(2)队伍流动性大,技艺不精,现场操作经验缺乏;施工过程中人员关系复杂,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程。(3)客观元素造成对工序质量判断不清,试压过程因三缸泵管线漏失造成对试压合格的误判等原因。

2.4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工艺措施(工艺实验不成熟、下井工具设备质量差)、采油管理(不及时开井、油井生产参数调整失误)、井筒原因等原因。

3、降低油水井返工作业的对策

3.1 下井工具设备环节

下井工具设备环节可以引进新工艺来加强对油管漏失的治理,建立全方位的防偏磨模式;建立健全油管数据参数及其更新换代制度,调整对工具设备的投入比例,根据井下作业的具体情祝,选择合适的如产量高、使用寿命长的油管,并要完善相应的地面管杆的监测措施以提高对下井工具的检测水平;推广使用防止油管等的人力卸扣榔头造成机械损伤的方法或措施。

3.2 抓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方面,加大责任处理力度,具体的施工环节责任到人;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具体关键环节和难点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夯实作业人员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作业人员提供较多的实践新技术、新工艺的场合和机会,使其熟练掌握技术;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督和检测工作,包括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施工设计等方面做好严格把关工作,将对工序的管理、监督和验收工作与相应的制度标准相结合,严把质量关。

3.3 应对地层原因

地层方面的客观环境限制,只能做好避免和预防工作,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式。对其他方面造成的原因可相应的采取了解和分析油水井作业的历史、吸收和借鉴相关工作经验和技术同时也可加强与其他技术、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开井,保障井下作业施工成功。

3.4 把好下井工具质量关,提高修井成功率

返工井的出现,减少了产量,浪费了资金,污染了地层,直接影响了采油厂的整体效益。在工具入井前检查出质量问题,可以避免趟井的发生。在以前的施工中,工具在下井前就提前检查出了质量问题,避免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对厂家的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洗井液的水质、化工料及防砂用料的合格率,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和作业效果,应该严格要求施工方做好清舱,提供所有工具、材料的生产合格证,必要时应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复检,加大对各种药剂抽查力度。

3.5 合理安排施工,加快作业进度

海上作业施工成本高,并且受海况等因素制约。错过一天好气象,将会影响到后续施工,延迟作业完井进度,影响到作业计划的完成。合理提高施工进度,不但可以节省作业费用,同时减少灌液,避免油层污染。在现场运行过程中,掌握天气变化、施工进度和船舶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遇有特殊状况,能及时作出部署。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督促施工方提前备料、合理进行设计优化和交叉施工,做好作业环节的衔接。

3.6 做好现场写实,提升作业效果

油水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设计中考虑不到的动态因素,例如:地层出砂、套变、漏失量、起原井过程中发现的油管腐蚀结垢等,在现场发现的问题应如实描述记录,将真实情况、真实数据向有关部门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及时优化调整施工设计,强化了源头风险控制,保障了修井成功率和措施有效率。现场写实和作业效果跟踪应该作为井史档案保存,有利于总结施工经验,为后期施工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3.7 加强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井下作业监督工作是一项庞大工程,要熟悉各类井下作业工艺,了解有关新工艺及新技术知识,各种施工技术和质量标准。参与学习监督中心组织的交流讲座,弥补自身的不足,从中吸取营养。另外加强与协作单位的沟通,才能使监督工作更好的顺利开展。

监督中心成立后,采油厂的作业监督工作化零为整,每年有近200KI油水井的作业工作量,更加有利于现场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提升监督工作水平。现场各类事故数据进行统一收集整理,便于找出事故规律,有利于对作业施工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管理。

3.8 完善综合配套措施

(1)井下作业施工前,应先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井下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分析利弊,趋利避害;

(3)加强对过程及工序的控制,以提高合格率,可通过自我控制和第三方监督措施;

(4)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补救措施,减少返工井的数量,可通过对完井进行生产跟踪,全面考量,抓住有效时机管理到位;

(5)提高科技的实际应用水平,提高科技的力量及其附加值。

4、结束语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定向井;小井距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成就。目前关于大型油田开采技术的探讨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油田小井距密集丛式定向井防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小井距密集丛式井防碰问题探讨

为了保证油田开采技术的良好发展,小井距密集丛式井设计以及施工都是一个比较严密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工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工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事故发生,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小井距密集丛式井成功的关键是设计环节,安全性是其主要的核心,也是工程设计的原则。

1.1小井距密集丛式井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

设计小井距密集丛式井时要注意平台井与井之间的防碰,还有平台内井与平台覆盖油田内探井之间的防碰,平台内各井与邻井之间的防碰。往往出现防碰的主要因素是仪器系统有时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时没有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对有关问题的严格处理。同时还有测量时测量数据也会出现误差,亦或是磁偏角误差主要是受到磁干扰的影响,软件计算出现误差等。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严格把控小井距密集丛式井的整体系统结构以及细节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把握好仪器的使用等。

1.2小井距密集丛式发生的碰撞的危险性因素分析

小井距密集丛式发生碰撞出现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是平台导管架中的隔水导管在打入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角度的影响,使得垂直度在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困难。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所以在垂直度控制上面还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保证整个系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直井段的防斜打直也很重要,在进尺的控制上还应该注意防碰安全的重要性作用,如果只是一味的保证进尺的准确性,忽视了对防碰安全性问题的处理,严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事故发生。同时往往在这种大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总是抱有侥幸的心理,在检测了一两个平台认为没问题时就忽视了一些细小的问题,然后这些问题正是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对于这类大型工程施工,在保证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施工人员的素质。

但是还应该注意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并不是人为就能得到控制,这些误差直接影响着防碰的安全系数以及扫描距离的准确性。在平台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安全起见已经考虑了多方面的设计,但是关于设计过程中钻井顺序,井眼交叉,绕碍设计等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人为控制上出现的误差,以及技术施工的误差往往是达不到要求。如下表所示表层测斜数据:

在平台设计过程中有些工程师会将表层轨迹的最后一点的数据推测到造斜点。虽然在进行防碰扫描时没有危险事故的发生,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在造斜结束的时候要对每一口井进行严格的监测,一般事故发生之前的监测要采取周密和合理的计划或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安全预防和控制。

在以前的防碰案例中有工作人员总结了几点,设计人员在对钻井进行改变的同时没有坚持小井距密集丛式钻井的主要原则,表层没有数据也没有进行相应的防碰扫描。而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也没有对防碰安全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对安全意识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安全措施的建立方面以及安全意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2.钻井时碰撞井套管现象

旋转钻进碰撞套管时,钻压就会升高,机械转速就会不断下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人员在钻井时先钻的腰部,这样就会使发生碰撞的机率升高。在滑动钻井碰撞套管时,钻压在恒定的情况下,机械转速就会逐渐的下降。一般在施工过程中返出的岩屑水泥含量高,严重时岩屑会含有铁屑。而且邻井的套管会发出碰撞的声音,聆听钻具也会有敲击套管的声音。

3.小井距密集丛式防碰撞措施

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对小井距密集丛式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才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危险因素的产生。首先造斜点在选择上要合理,要里深外浅,关于邻井之间要错开50m以上,防止发生碰撞的危险。作业前要对防碰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确保方案实施的有效性。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分离长度要大于1.5m。槽口的分配也要合理,一般位移比较小的井要放在里排,位移大的井放在外排。加强现场监测和跟踪手段,为了安全起见可以设立防碰模拟软件,工作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单位与单位之间要加强合作等,确保现场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时要有一定的防碰意识,要根据复测轨迹数据进行绕障设计。采用陀螺复测时要注意井斜大于20o,保证数据监测的准确性,陀螺的轨迹要严格按照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加强防碰管理措施,每个平台在进行钻井为5-8口时要采用陀螺进行复测井斜,井斜大于0.5o,并且还要用防碰软件进行分析。

有的井斜大于0.5o的井需要设立一定的防碰陀螺测表层井眼轨迹,在直井段加密测点测量的间距不能超过30m,并加强轨迹监控。在表层防斜打直时要注意井斜角要控制在0.5o以内,打桩时的井斜要小于0.5o,导管架井口间距要规范。起钻时要投测多个点,然后再作出表层位置的关系图,可以在以后的施工中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钻井参数如下表所示,注意在直井段不能提高机械钻速,避免夹层段受到破坏,要轻压吊打。

4.结束语

随着科学研究技术的提高,经过小井距密集丛式防碰技术在大型油田中的应用,根据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油田中经过多次实际的考验,使得丛式井防碰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技术也得到提高,逐渐趋于成熟化。目前丛式井防碰技术在大型油田中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技术,值得在油田工程中推广使用。 [科]

【参考文献】

[1]刘刚,孙金,何宝生,田冀,耿占力.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系统设计及现场试验[J].石油钻探技术,2012(1).

[2]文乾彬,杨虎,谢礼科,周勇.高密井网钻井防碰绕障技术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LUD8173井为例[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1).

[3]刘刚,杨全枝,韩金良,何保生,耿站立,蔡鹏.小波包变换在井眼防碰振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海洋石油,2013(1).

[4]刘永旺,管志川,梁海明,魏凯,王伟,李春燕.测段选择对轨迹拟合精度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10(4).

[5]区家明,郭清,杜爱民,束沛镒.三维实时自动磁导向技术为定向井地下巡航绕障精准中靶指路[J].石油科技论坛,2012(6).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5

第一条各井必须建立完整、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杜绝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它巷道;切眼在未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前不得进行扩帮和安装;

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改变一翼或采区的通风系统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矿井需要风量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

(一)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二)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各地点的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的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风速以及温度,每人供风量符合规定。按实际需要风量计算时,应避免备用风量过大或过小。

第二条各井的开拓布局、采区设计、作业规程的编制、生产计划的安排,必须有通风部门参加,保证合理布置矿井通风系统。

第三条必须严格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严格执行“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各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旬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测风,测风结果按旬报矿(井)长、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按月报送集团公司通风部门。对采掘工作面和其它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同时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

第四条各井串联通风不得超过3处,严禁二次串联通风。经批准的串联通风,进入被串联工作面的风流必须安装瓦斯自动检测仪及其断电装置,确保有害气体含量不超限。有瓦斯喷出和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上行通风。

第五条严格通风系统管理,合理供风,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矿井总进风量比不得大于110%。落实巷道维修力量,回风巷道失修率不得高于7%,严重失修率不得高于3%;主要进回风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原设计断面的2/3。矿总工程师每季、安全副总(井技术负责人)、通风科区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矿(井)主要通风巷道的检查,并有记录可查。

第六条必须坚持“有掘必透”的原则,严禁在独头巷道内开掘其它巷道。

第七条控制风流的风门、风桥、挡风墙、调节风窗、防火墙、密闭墙等通风设施必须由通风部门提出,编制必要的施工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同意后,方可施工,其施工质量必须符合“矿井通风质量标准”的统一规定,以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所有风门必须安装闭锁装置、可视窗(硐室除外);主要风门必须纳入监控;主要通车风门必须实现自动化并安装声光报警装置。轨道斜巷、皮带输送机道内严禁设置风门;严禁电绞绳过风门。

第八条采煤工作面必须在构成全负压通风系统后,方准回采。严禁非正规回采。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隅角无全负压通风系统时严禁带炭回采。

第九条初次放顶时,采煤工作面空间内风速不得低于0.5m/s,进回风隅角必须及时拆除顶板锚杆螺母并剪网、悬挂风障,做到严密不漏风。采空区顶板未能及时冒落时,应强制放顶或悬挂风障。

第十条各井每季度应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矿井采区设计,应考虑区域性局部反风系统。

第十一条矿井改变主扇运行工况(角度或转速)前,应结合主扇性能曲线、自然风压、防灭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编制专门的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十二条各井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转入新水平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及时增补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资料;新安装的主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主扇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以后每五年至少进行一次性能测定。

第十三条通风设施由通风部门统一砌筑后,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分区域包保,落实责任。

第二章瓦斯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矿井必须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和后备瓦斯检查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一)考核标准:

1、瓦斯员员要严格遵守矿纪矿规和通风工区管理制度,凡违反者每次扣5分。

2、瓦斯员工作必须服从单位及班长的分配,凡不服从者,每次扣5分。

3、瓦斯员在现场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否则每次扣10分。

4、斯员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凡不执行者每次扣10分。

5、瓦斯员现场必须及时准确填写瓦斯手册和记录牌,凡发现漏填或填错者,每次扣5分。

6、瓦斯员出现空班、漏检、假检、班中脱岗、班中睡觉等现象,每次扣20分。

7、瓦斯员不按规定进行班中汇报,发现不了现场通防存在问题的,每次扣5分。

8、采煤工作面不挂风障者,不督促施工单位超前回料的,每次扣10分。

9、掘进工作面空风袋、风袋质量差,停风不撤人、恢复通风前不检查瓦斯的,每次扣5分。

10、对采掘工作面干打眼、不使用水炮泥、综合防尘措施不使用等现象不加以制止也不汇报的,每次扣5分。

11、凡不监督采掘工作探头挪移,造探头损坏或不到位的,每次扣5分。

12、对所辖范围内的通防设施不检查、发现损坏不及时汇报的,每次扣10分。

(二)考核方法:版权所有

以每个瓦斯员的累计扣分为依据,扣分最多者即为最差瓦斯员,三井通风部门要做好打分和月度累计工作,

季度考核一次,矿每年将对最差瓦斯员实行末位淘汰。

第十五条瓦斯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空班、漏检、假检。瓦斯检查实行“五合一”管理制度,所有的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配备一名瓦斯检查员进行瓦斯检查工作。检查内容:瓦斯、二氧化碳和温度。

第十六条瓦斯员在现场发现有害气体超限时,有权停止该地点和受威胁地区的一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调度室报告,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瓦斯员的指挥。

第十七条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和经矿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确定的检查地点必须设有瓦斯检查记录牌板,牌板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工作人数、检查时间、检查次数、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检查人等。

第十八条每年进行一次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并将鉴定结果按时上报。采掘工作面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查次数:低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2次,高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3次,无人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1次,其它可能涌出和可能积聚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硐室、巷道和瓦斯异常地点的瓦斯检查次数由矿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确定。

第十九条瓦斯检查员每检查完一个点,必须及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随身携带的瓦斯检查记录本和现场的瓦斯牌板上,做到瓦斯记录本、牌板、台帐“三对口”,并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瓦斯检查员向通风值班室汇报每班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随时汇报,并有记录可查。瓦斯检查员第班用光学瓦斯检定器对瓦斯断电仪探头校验至少三次,并有记录可查,二者显示值不一致时,以高显示值为准,两者读数误差大于0.2%时,必须在8小时内进行处理,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停用瓦斯断电仪。

第二十条井下放炮作业,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一炮三检”是指: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要认真检查放炮地点附近的瓦斯,瓦斯超过1%时,严禁装药放炮。“三人连锁放炮制”是指: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设警戒,下达放炮分命令,并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将自己携带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员,瓦斯员经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后,将自己携带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口哨后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规原主。放炮现场必须填写“三人连锁放炮制”交接表。此表每班由炮管组发给放炮员,班后由放炮员交给炮管组保存、备查,若发现表内有不签字或漏项不填者,炮管组负责追查,并将追查情况提交矿安全办公会处理。放炮警戒牌、放炮命令牌、放炮牌分别由炮管组、调度室、通风工区在工前会上发给放炮员、班组长、瓦斯员。放炮员、班组长、瓦斯员必须按时到指定部门领取相应的牌子并在班后及时交回。

第二十一条瓦斯检查员必须在采掘工作面电话附近进行交接班,交接双方同时向通风值班室汇报,通风值班室也可实行反调度交接双方,并有记录可查。

第二十二条瓦斯检查日报及通风调度日报必须送矿长、矿总工程师审阅,井的必须送井长、井技术负责人审阅。对“一通三防”重大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研究处理;矿(井)调度负责人将领导指示意见通知有关单位,并负责督促、协调问题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加强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管理,工作面回风隅角应超前进行回料,不得滞后于采空区切顶线,防止瓦斯积聚。回风隅角瓦斯浓度达到0.5%时,回风隅角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达到0.8%时,必须报告调度室,并立即进行处理。严禁利用矿井总风压通过风管或风筒引排上隅角瓦斯,严禁在工作面一侧(包括进风巷)采取增阻办法利用均压原理控制采空区瓦斯涌出;严禁采用在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设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的办法强制稀释瓦斯。

第二十四条严格按规定排放瓦斯。排放瓦斯实行分级管理: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最高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值班领导口头同意,由通风工区值班领导口头传达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控制风流排放瓦斯;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由矿山救护队进行排放,若排放瓦斯风流直接引入回风系统而不流经其它采掘工作面或切断其安全出口的,排放瓦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否则,排放瓦斯措施必须经矿总工程师审批报集团公司备案后执行。闭墙内巷道恢复通风必须制订探、放瓦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由矿山救护队负责实施,需排放瓦斯的,严格按排放瓦斯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排放瓦斯必须由通风工区制定专门措施。措施内容包括:瓦斯积聚地点、瓦斯最高浓度和总量、全负压供风量、预计排放时间、影响范围、断电范围和撤人警戒地点、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并绘制排放区域的通风系统示意图。排放瓦斯必须执行“撤人、断电、限量”三原则,严禁一风吹。

第二十六条排放瓦斯措施由矿安全副总工程师(井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贯彻,责任落实到人,并签字备查,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

第二十七条排放瓦斯结束,必须经瓦斯员验收合格后,由排放瓦斯负责人向调度室报告。

第三章局部通风管理制度版权所有

第二十八条巷道掘进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施工,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局部通风设计,经矿(井)总工程师批准。严禁无设计的巷道施工。

第二十九条全负压供风的掘进巷道开工通知单必须在开工前三天、工作面穿岩子等临时设计的掘进巷道至提前24小时送达通风部门,通风部门根据矿井通风系统作好系统调整、风量分配工作,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的不准开工。

第三十条局部通风机由施工单位负责运送,并按通风工区指定位置按标准安装吊挂,通风工区必须提前三天定好局部通风机位置,施工单位指定专人管理并负责搭火、更换与最后的回收工作。瓦斯检查员负责风筒完好和临时延接工作。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通风,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要求。

第三十一条使用局扇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实行局部通风机挂牌管理,牌板内容包括:使用地点、局部通风机功率、供风长度、出口风量、风筒直径、填写时间、填写人姓名。因检修、停电等原因需要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时,必须提前向通风部门申请,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报矿(井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批准。停局扇前,现场区队长、班组长要协同瓦斯员、安全员将人员全部撤出,并切断电源、设置栅栏警标,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瓦斯。

第三十二条矿井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试验检漏装置,并由施工部门指定专人守候在局扇旁,确保在1分钟内恢复送电。否则按随意停电、停风论处。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沉井 一次下沉 标高控制 要因确认 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为日处理30万吨的污水处理项目,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是厂区来水收集提升及粗格栅过滤项目,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该构筑物为沉井结构泵房,泵房筒体采用沉井法施工,沉井外壁包络面积633O,整个沉井形状不规则,类似于壶型。

二、现状调查

工程项目部人员于2013年4月5日至2013年5月10日,对国内几十个在建沉井工程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包括某已建顶管工作井在下沉过程中绝对标高偏差过大,某市设备基础沉井相对标高偏差过大等各种状况。据统计,沉井下沉标高控制的合格率为82%,调查中发现导致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见下表:

三、原因分析

项目部人员对影响异形沉井一次下沉标高控制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并采用关联图将结果分析如下:

四、要因确认

针对21m异形沉井一次下沉标高控制产生的11种原因,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对这些末端因素制定了要因确认表,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要因确认。

六、实施对策

通过项目部多次研究及对多种方案的探讨,经过对产生标高质量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及对目标可行性研究,根据对策表,进行了现场实施。

实施一:针对刃脚下方挖空的要因,由管理人员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详细介绍操作细则。因下沉需连续作业,为保证在开挖面形成较缓的锅底形状及刃脚面下保留土方的情况下沉井能够下沉,现场配备性能可靠的机械,保证沉井连续下沉,不出现抱死情况。终沉阶段加密观测次数,总结数据,预留沉降量。

效果检查:防止了沉井作业后续沉和突沉情况的产生。

实施二:沉井期间现场用电采用双回路,从甲方二分变不同变压器接出,两路电线下方均安装隔离开关及漏电保护装置。两路外电分别与两个300kw发电机并联,发电机下方也安装隔离开关及漏电保护装置。现场降水水泵及抽泥设备电源交叉从甲方配电间不同变压器接入;派有专人巡视现场电路及设备。甲方配电间采用的是双电源双回路。

效果检查:前期的用电准备保证了沉井下沉用电的需求。

实施三:提前预备细砂并预留机械行走通道,采用小型挖掘机及时回填压实;下沉过程中专人巡视回填情况,保证回填细砂高度始终比基坑底面高300mm。效果检查:防止了沉井周边土方的坍塌,避免了沉井的倾斜。

七、效果检查

1、质量效果

通过上述对策实施,我们于2013年 7月 11日 至7月27日对沉井下沉期间的标高进行了监测,终沉水平位移差为南北向10mm、东西向15mm,相对标高最大误差5mm,绝对标高最大误差7mm,远小于规范的100mm,完成预定目标。

2、经济效益

经过与同类工程的对比,本QC小组进行了经济效益总结:

1)提前工期30天,节约总工期的2/3,为下一步的工作和设备安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2)共直接节约成本如下:

3、社会效益

沉井施工完成后,赢得了建设、监理、集团公司内部等各方的高度评价,提高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发来了喜报,对于此次施工给予了充分肯定,增强了公司对同类工程的核心竞争力。

八、结语

21m异形超大沉井一次下沉在沉井施工中属于难度较大的工程,本工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QC小组的共同努力,进行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实施对策等工作,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将这一QC活动过程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对影响沉井下沉标高控制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一套沉井下沉标高控制的方法以及QC活动的运行模式,为类似工程的施工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江正荣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第5.16节

2、葛春辉 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施工手册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实施 质量源 提高 作业质量

目前,在作业班组存在着:班组职工常年在现场施工,掌握第一手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质量分析方面有独有优势,但缺乏途径和平台,“质量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力度不大,对职工触动不大”的现象。作业施工的管理点很多,共有200余个质量控制点,同时还有些质量控制点没有进一步细化,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每道工序都及时监督检查,往往造成施工中质量监控点遗漏,从而对质量管理产生隐患,有时将严重影响施工井的成功、长效。在对班组成员施工质量的考核上一般采取事后进行处罚,方式单一,处罚的金额少了起不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多了又会使职工产生消极思想。而且质量处罚并不是每月都有,职工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对职工触动不大。最终造成质量的具体控制很难做到细化操作。为此,实施了“质量源”管控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

一、 构建作业队伍管理的层次阶梯,明确责任,理顺流程

(一)队管理干部加强源头管理:

首先,对照岗位职责,明晰在作业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职责,队管理干部责任:

1、教育引导全队员工增强施工质量意识;

2、分解施工质量责任,制定队内施工质量施工程序;

3、加重对施工质量工时比重,建立施工质量奖惩考核办法;

4、全面掌握、监督检查施工质量的运行实施;

5、做好施工质量的总结分析、落实奖惩措施,制定长效机制。

梳理实施流程:接到施工方案,按照影响工序质量的六个要素:人(操作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操作方法及规格)、测(检验与测量)、环(工作环境),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情况,汇同技术人员依托采油厂网络信息系统建立执行一查、二分析、一制定、二跟踪工作模式,一查就是查井况,了解历次作业情况,地层情况。二分析,就是分析本次作业停井的原因和采油地质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一制定,通过查井况,分析制定切合实际可行的施工设计,审核合格后报请上级技术主管部门审批。

(二)技术人员加强源头分析:

技术员岗位责任:

1、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井史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施工设计编制和审批;

2、指导、监督班组现场技术运行,施工质量措施落实;

3、对油水井施工总体情况进行单井分析、评价,总结提升;

4、跟踪油水井的生产情况,进行月、季、年的总结分析,制定整改提升措施。

落实实施流程:送班会上有针对性的讲解技术、质量要点,监督班组每天交接班时除了进度交底,进行质量分析和风险评估;跟踪施工全过程的每道工序,绝不放过影响施工质量的每一细节,并跟踪交井后的生产动态,根据施工井实况提出结合实际的注采参数,结本次作业经验,为作业施工提供参考。

(三) 班组及岗位员工加强源头控制:班组责任主要有

1、加强学习提升,提升班组质量水平;

2、明确当班的施工质量监控点;

3、分工落实到班组每个岗位责任人,其他班组人员进行相互监督;

4、以班组写实为依托,做好当班质量分析、总结,填写到工作内容下部的备注栏;

5、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参与队上质量分析、措施制定。

责任落实流程:班前会上有针对性的讲解技术、质量要点,每天交接班时除了进度交底,进行质量分析和风险评估和质量交接;对施工全过程的每道工序,不放过影响施工质量的每一细节,施工间隙随时组织“现场分析会”。

二、办法再创新,助力高质量施工运行

按照采油厂“培育责任心、提升执行力”主题活动要求,紧紧围绕保油上产中心任务,作业108队深挖潜力,从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做工作,保障质量源管控模式的运行实施,全力助推施工质量高效运行。

首先,认真梳理岗位责任,建立以《岗位工作说明书》、《班组写实记录表》、《写实记录填写标准》为内容的“班组写实”标准模板,重新规范作业班组岗位设置,按照岗位设置标准,对作业班组的人员进行优化调整,细化落实具体责任,实现岗位有标准、执行有记录、责任看得见、工作抓得实。其次优化执行流程,提高“班组写实”运行水平,按照“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的原则,以“班组写实”为依托,逐步探索建立班组、岗位的目标量化体系,严格检查确认程序,规范日常分析制度,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同时,围绕绩效抓考核,围绕不足找短板,围绕改进促提升,制订有效措施,确保“班组写实”实施效果。依据“班组写实”记录和目标完成情况实施绩效考核,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找准问题短板,制订针对措施,挖掘有效做法,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各项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同时,结合队伍实际,以“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为方向,以大队“送教上门”、采油厂技术比赛暨技能竞赛和新员工“导师带徒”验收评定为依托,开展向新时期胜利人的楷模-代旭升学习活动,组织队上的能工巧匠、工人技师、技术干部与职工结对子、评比“技能提升最快”、“现场操作最标准”的职工,增强了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强技能的观念;创新丰富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实施实施“QA”场景培训,提高培训效果,职工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施工质量措施在现场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撑。孙秀国同志在采油厂第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作业司机组第1名,并先后有《井下液流换向装置》、《研制助力防弹装置》、《抽油杆除油防喷装置》等技术成果荣获国家、局级、采油厂奖励,在作业生产推广应用。

三、“井”文化体系,引领施工质量不断提升

在长期的修井工作和实践中,作业108队始终将保油上产作为永恒的职责和光荣使命,传承发扬石油人以油为家,以井为命的优良传统,逐渐培育形成了以“爱井如生命,诚心修井、精心修井、爱心修井的爱井情怀;掘井汲泉,修好每口井,多修优质井,创造高产井的技术追求;如井泉一样,生命不止,泉涌不息的奉献精神”为丰富内涵的“井”文化,“井”文化成为引领施工质量不断提升,推动队伍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引导职工树立“一体化”工作理念,发挥主人翁积极性。首先,由熟悉单井向认识区块转变,建立了单井、区块、作业井史信息档案,了解掌握承包区块的地层特点、油藏状况、躺井情况、油水井生产趋势等区块情况;其次是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行措施,通过措施会诊、施工协调、信息反馈、跟踪服务等制度实施,加强与承包区块的协调运行,精心制定“一井一策、一层一策、一块一策”的措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实现了从追求作业成功率向油井产能转变,从被动执行方案内容向主动关注方案符合率转变,从单井地面向地层延伸,从地层向井组延伸,引领施工质量向成功长效深入进行,保油上产能力有了新的跨越。

通过建立实施“质量源”管控模式,实现了施工质量责任自施工方案到现场施工的过程覆盖,从队伍管理层、技术管理层、施工班组、岗位员工逐渐下沉延伸,把质量分析责任从队长、技术员延伸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细化技术员、班长、职工各自在质量分析中的内容、标准、责任,时间上覆盖施工前、中、后“三期”,空间上覆盖地面、井筒、地层“三区”,类型上覆盖维护、措施、新投“三类”,明确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由谁分析、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并通过“质量追溯制”、“班组写实”等手段确保有效执行,“井”文化引领,让每名职工都具备当好“技术员”、“质检员”、“分析员”的能力,促进人人主动关心质量,人人学会分析质量、人人自觉提高质量,让每一次施工取得最好的效果。近年来,该队作业交井一次合格率、作业成功率保持100%,施工井长效率、作业时效、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指标均优于油田Ⅰ类标准。

井下施工员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精细管理 修井 质量

1.背景

沈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由于高凝油田生产工艺复杂,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修井作业2600井次以上,因修井作业施工影响油井产油量3万吨以上,需要维护性修井费用1.2亿多元。随着开发的持续深入,地层压力不断降低,油井泵挂深度不断加大,平均负荷不断升高,管杆不断老化,以及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油田修井作业管理面临了更大的难题,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必须创新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质量监督,提高修井作业质量水平,走好企业质量发展之路。

2.解决办法

2011年,该油田分析了影响油井生产周期的各项因素,提出以节约作业费用为目标,以延长油井免修期为中心,以提高作业质量为手段,通过对整个作业管理系统进行量化分解,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和制度,创建了“一四二”作业系统精细化管理模式,即:开展一个优化:优化作业施工方案设计;强化四项过程管理:强化作业生产准备管理、强化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强化作业施工过程中控风险管理、强化问题井分析研究;实现两个提高:提高修井施工标准化水平、提高作业系统经济效益。

3.具体实施办法

3.1 优化作业施工方案设计

为有效提高修井作业质量,延长油井免修期,在作业施工方案设计方面,重点加强了从作业井上修的原因和治理方案的研究设计工作,以井下作业工程设计室为平台,在设计过程中以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减少作业井次为目标,配套防偏磨、防泵漏、防气、特种泵等技术,结合井史资料,采取防治结合的办法,在设计中优化作业施工工序、加强对作业设计及时性及针对性的管理,确保作业设计方案的及时性、科学性,全年共实施偏磨油井、出砂井、高含气井优化设计747井次,方案符合率达到了100%。

3.2 强化了作业生产准备管理

根据油田材料管、杆、泵周转运行现状,制定运行了一套全封闭式入库、发放、回收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新材料入库检验、验收。日常周转材料的检验、维修、摆放、拉运、回收等管理办法,实现了作业生产准备材料的无缝隙管理,提高了下井工具和管、杆、泵质量,为延长油井免修期提供物质保障[3]。

3.3 强化了作业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为全面提高作业修井质量,有效提高油井免修期,2011年,他们重点加强了作业系统“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建设完善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网络,建立了完善的厂级、作业区级、采油队级质量监督网络,配备了相应的各级质量监督员,结合标准制定修井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规定和细化各级质量监督员职责。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标准要求重新制定或修订了《沈阳油田作业管理规定》和《沈阳油田作业施工监督管理办法及监督标准》等管理规定,这些监督管理制度对修井施工质量监督的管理范围、各级监督员职责、质量事故处理、队伍管理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力促进了修井施工质量监督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程。

3.4 强化了作业施工井控风险管理]

为加强作业施工过程中井控风险管理,2011年沈阳油田成立了以厂主要领导为组长,以作业管理中心、应急管理中心、安全科、采油作业区等30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三级井控管理网络,明确了现场抢险方案制定、现场应急指挥、后勤保障等井控管理内容和职责。针对沈阳油区油气井的特点、地域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等特点,修订了《沈阳油田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管理实施细则》,从井下作业井控管理机构设置、井控风险分级、井控设计、井控装备以及井控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制定了沈阳油区井控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措施。开展了井控风险分级识别,为量化井控风险管理,从“沈阳油田油气井数据库”中检索出所有油气井井号,形成“沈阳油田油气井总表”,并查询计算各区块油气井的地层压力系数、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对油气井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大普查和详细描述,形成“沈阳油田油气井井控分级汇总表”,根据各井的调查结果,结合沈阳油田的特点,按照油田公司井控风险识别标准,对油气井地面环境条件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认真的识别界定。

3.5 强化修井施工标准化管理

强化作业工序标准化,在编写作业设计时,结合了井下作业的具体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考虑,建立了工序标准,工序标准体现了实用方便、科学合理,减少了作业过程中不增值的作业和消耗资源较大的作业。认真满足质量要求的作业需求,避免只讲效率而忽视质量,建立了保证工序标准化的基础资料和工序能力指数,对工序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不断改进了工序质量。应用新技术提升修井作业质量标准水平。加大成熟技术应用力度,包括连续油管车解堵技术、水平井作业完井技术、深井丢手技术、无污染防漏洗井液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增加从作业设计到作业施工过程的科技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了修井作业质量标准水平。

4.应用效果

2011年减少油水井非正常作业283井次,按平均单井作业费4.2万元计算,节约作业费用投入1188.6万元;减少油井非正常作业233井次,按平均单井产量3吨/天、油井平均排液周期4天计算,减少因作业影响油井产量2796吨,按每吨3900元计算,创造经济效益1090.4万元。2011年沈阳油田实施作业系统精细管理模式总投资是394万元,合计创效1885万元。

5.结论

实施“一四二”作业系统精细管理模式,完善了改进程序制度和保障措施,提高了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通过实施“一四二”作业系统精细管理模式,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有效地落实了员工的岗位责任制,提高了作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

上一篇:施工员工地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