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4 16:46:02

双减政策的特点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1

解读一

最近双减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广大市民热议。如今大多数的家长在各种负担的压迫下,使得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场长跑马拉松比赛,争先恐后地希望孩子能抢跑在起跑线上,孩子们也日复一日的承受着沉重的教育压力,长期以往,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受到阻碍。

教育内卷化,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问题的重点。于是,国家教育部新出台“双减政策”,为学生家长和学生减轻身上的教育负担,让学生高效学习。

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人,是很善于做减法的。特别是道派。一部只有5000字的《道德经》却包含了宇宙所有事物的真相。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学会放开,不做任何谋划,让百姓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国家不必插手。佛家思想贯彻放下的理念,尽管其来源已经无从考究了,但在中国的影响力巨大。佛家放下还是道家放手,归根结底,都是在做减法罢了。如果做加法,一味地只添不删,就好比如衣柜里的衣服,逐渐堆叠衣橱,后来却没有可以用的。加法还是减法,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利与弊。然而在孩子的学业上还是选择只做加法。

如今,“双减政策”出台了,“减法”终于开始运算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校外辅导真的要不见了。然而家长们之前天天抱怨孩子的学业压力重,如今政策出台后才发现自己是言不由衷罢了。

依我来说,教育部的双减政策是否能做到全面推行,最关键的是大家的观念问题。

“双减”政策出台,家长纠结:到底谁在口是心非

针对观念问题,需要考量三个方面:

首先,主管部门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是否强硬,能不能令行禁止;

其次,学校和教师的对于政策背后的教育观念能否认可,过去的应试教育思维能否抛弃,从而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水涨船高;

最后,家长能否真正理解双减政策的“好处”,让孩子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

这三个问题,最核心的也是最难的就是家长能否理解双减。至于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只要思想和措施统一,有所作为,措施直接有效,便不是问题。

无论出于哪个角度考虑问题,家长们的想法终究是最复杂的,意料之中的难以统一想法。那么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家长们都明白,减负对于孩子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然而内卷式竞争还是存在的,每个家长在潜意识里都会帮自己的孩子划分竞争者,如果其他孩子都选择补习班,那自己的孩子也不甘落后,家长们认为起跑线至少一致。

理论上,学生们都不参加补习班,家长和学生都能如释重负,这样在起跑线上大家的统一的,这是一个多赢的做法。然而实际上,家长们心里都有“小心机”。如果不能掐灭这些想法,补课还是一对一家教,都会死灰复燃,双减政策最后也只是徒劳无功罢了。社会飞速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进步更新了。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运动学业都能兼顾的。一直以来,学习的时长从来不是衡量好成绩的标准。让孩子参考班里的学霸,有哪个是透支疲劳度来学习的呢?或许初中的时候,只要你勤奋废寝忘食,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上到高中,学习负担骤增,难度加大,仅凭努力已经无法高效学习了。

校外的教培机构或者一对一家教,只是在给孩子的教育做加法,一层一层地往孩子身上加,孩子最后只会被压垮。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重复,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课程知识,对提升学习能力毫无帮助可言。大多数校外的补习班之所以能让学生提高成绩,是因为学生辅导的是“课前知识”,机构给孩子进行知识预习,在课程上赶超其他同学的进度,因此在新学期之际孩子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但是高分的成绩真的能立足不倒吗?真的代表了学生学习能力吗?

如果需要举一反三的时候,这样的学生只能盲人摸象了。并且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只会让孩子的脑子超负荷运行,到了关键时刻,孩子或许就无计可施了。

总结: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家长喜忧参半,孩子的学习压力终于得到了减轻,同时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希望家长们调整心态,将教育重心转移到家庭教育上,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

既然双减政策已到来,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必犹豫不决。减法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解读二

7月24日,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据说对教培行业影响极大。

看完文件后,我感觉这个政策是想解决这些问题:

1、避免“内卷”。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丛生。教育培训机构在资本的裹挟下,越来越严重地“绑架”义务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但也只能被内卷。所以,国家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可以做广告。

2、避免揠苗助长。很多机构提供机会给孩子超前学习和超纲学习,提前起跑。学生负担很重。不利于她们有规律,有质量的学习。

3、避免学生学业负担重。明确禁止了培训机构不能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艺术和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核与监管,不让不合格的机构有生存的机会。

在读双减政策的时候,我内心是一直给这个政策点赞的。

1、明确规定培训机构不让做广告。培训机构请明星代言花了很多钱真的不应该。把这些钱用心的投入教研,提高教学质量多好。教育机构靠口碑推广才是良性的。

2、学困生没有完成作业也要休息。线上培训不能超过晚上9点。保护学生休息的权利和眼睛视力。

3、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让学生童年里不全是成绩成绩成绩! 真正去引导它们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4、鼓励学校做好有质量的课后服务。

政策真的很好。但是希望不要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滥竽充数的现象出现,真正落实好!

解读三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高质人才。

一、自由发挥的教育需要被扶正

小树苗的成长是自由发挥的,就像这些年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实现野蛮式增长,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超过539.3亿元,较2019年的146.8亿元同比增长267.37%,为近五年最高,且超过了过去四年的融资总金额。

这些数据说明了:

1、教育市场的确非常大,且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多且高;

2、资本市场在快速扩张,甚至开始主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3、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大的教育观应该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近年来急速扩大校外机构无疑打破了这种微妙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环境快速发展和被刻意营造焦虑的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瞬间就登顶了,连学校也远远不及校外培训威望高,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

这些认知,主要表现在:除去学校学习外,大部分孩子都有兴趣班、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甚至有的干脆放弃学校的教育,去专门的校外机构学习;孩子的成绩不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请家教;听到/看到同龄的孩子报了什么辅导班,就要为自己的孩子也要报上,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

教育这棵小树被外力压弯了脊梁,“双减”政策正在为教育扶正,回归良性的大教育环境。

二、“双减”政策应该正确解读

“双减”政策不是为了让校外教育机构彻底消失,而是规范化严格管理。人不能一概而论,机构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必人人自危。近年来校外教育的培训市场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学校教育慢慢在整体教育的占比中失衡,教育的失衡对整个教育来说无疑是可怕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双减”政策就是最好的手段。

芯片被“卡脖子”,科技发展遇到阻碍,近乎于纯模仿式的科学研究,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保证我国有充足的优秀人才,教育是重中之重。

三、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国家发展的象征

我国古代历史上官吏筛选的途径主要从先秦的世袭制,到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再到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一步步的在人才的筛选上进行重大改革,科举对国家、社会和人才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成绩。

现在的我国也正经历着这样的过程,经历过整改和磨合,然后朝着健康和良性循环发展。将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让校外教育重归补充之位。

四、积极推动校外培训企业改革/转型

校外教育是社会教育大的构成部分,整体大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试想一下,如果将现有的校外教育机构全部取缔,社会教育必然遭受重创,短时间内恢复无望,等待新的社会教育重新发挥作用,尚无归期。

所以,校外机构要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转型,接受国家监管,严格遵守规范,严加管理。

积极配合政策,探索探索转型之路,拒绝打擦边球!切勿心存侥幸,偷梁换柱!!!

解读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在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有一位校长告诉我,有的高中学生,单杠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跑步会昏倒。这样下去,国民体质下降,令人担忧。”

那么,“双减”的工作目标将如何实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对《意见》进行了深度解读。

一、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

当前,一些学校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既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服务内容。不过,当前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

为此,《意见》规定,学校的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的课后服务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还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外,也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 严禁资本化运作

“受功利驱使和资本裹挟,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无资质培训机构,偏离了公益性办学宗旨,迎合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无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应试为导向、以提分为目的,采取抢先学、超纲教、反复练等方式,纷纷面向在校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过度开展升学和考试学科知识培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加剧了全社会教育焦虑感,也一定程度冲击了素质教育、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说。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求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意见》特别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三、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参加校外培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说。

为此,《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2

关键词:斯旺模型;内外均衡冲突;人民币汇率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05-05

一、引言

2005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内部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明显特征,尤其是自2007年初起通货膨胀压力趋显,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则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典型外部特征。开放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体都面临着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的可能性,因此解决内外部失衡的支出增减政策(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主要是汇率政策)就变得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每一个开放经济体又面临着“三元悖论”的约束(克鲁格曼,1999),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追求汇率稳定的汇率政策,同时对资本流动进行管制,以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追求汇率稳定意味着在调解内外失衡过程中使用支出转换政策将受到制约。为解决当前内外失衡,央行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缩减国内支出、回收流动性,但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在调控过程中出现了“米德冲突”(米德,1951):一方面随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增加,在汇率稳定政策与人民币强制结售汇制度之下, 内部流动性过剩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采取的紧缩性本币政策,在减少了国内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进口,而且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带来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的程度。在稳定汇率这一外币政策之下, 当前内外均衡冲突有相互加强和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果现行的外币政策没有变化,只要经济发生内外均衡冲突,本外币政策冲突就会凸现,而且这种冲突会进一步加剧内外失衡。因此,在当前内外失衡的经济背景下, 研究内外均衡特征及其所产生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 探索协调本外币政策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实现内外均衡的途径和措施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斯旺模型”及其修正

开放经济条件下, 内外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当实际经济运行偏离了内外均衡,当局必须运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米德(1951)在其《国际收支》一书中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米德冲突”,他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不能运用汇率政策,因此在依靠单一的支出增减政策(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寻求实现内外均衡的过程中, 会出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发生冲突而难以兼顾。Swan(1955)进一步研究了内外均衡冲突, 并提出了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思想,这一思想被称为“斯旺模型”(见图1)。在图1中,纵轴是本国货币实际汇率水平,横轴是本国支出水平,II曲线表示国内经济实现均衡时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XX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实现均衡时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

假设实现国内经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Yf,则Yf是国内支出A(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构成)和经常项目CA之和。 如果政府追求数量为X的经常项目盈余,则当CA=X时外部经济实现均衡。经常项目是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汇率的增函数。则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条件可用下式分别表示:

Yf=A+CA(EP?鄢/P,Yf-T)

CA(EP?鄢/P,Yf-T)=X

(其中,Yf是国内经济均衡产出;T是税收水平;Yf-T是可支配收入;EP?鄢/P是实际汇率)

当本国货币升值即本国货币实际汇率EP?鄢/P下降时,CA减少,为保持国内经济均衡Yf 不变,国内支出水平A必须上升,因此,为保持国内经济均衡的实现, 本国汇率水平和国内支出水平之间必定是此消彼长的,因此II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具有负斜率。II上的点表示国内经济实现了均衡, 其左边和右边的点分别表示国内经济处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状态。同样,本国货币升值时,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以及CA下降,为实现经常项目盈余保持在X的理想水平,国内支出必须下降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所以外部均衡条件下本国货币汇率和国内支出存在同增同减的关系,这就表现为XX曲线具有正斜率。XX上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实现均衡,XX左边和右边的点分别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和逆差状态。XX和II的交点E表示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的理想状态。XX和II把内外经济状况分为四个区间(如图1 所示),区间1至4分别表示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逆差、通货膨胀和顺差、失业和顺差以及失业和逆差的状态。

如果区间2存在一点B,根据斯旺模型可知在该点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状态。假如当局单独采用紧缩国内支出的政策, 经济向C点移动,则通货膨胀下降,但伴随着国内支出下降、进口减少,则顺差会进一步增加,此时内部失衡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外部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假如当局单独采用本币升值的支出转换政策, 外国商品变得相对便宜,这会使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经济向D点移动,则国际收支顺差下降,但进口增加伴随的是国内支出增加,这又造成国内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此时外部失衡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内部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形之下,解决内部失衡以恶化外部失衡为代价, 而解决外部失衡也以内部失衡加剧为代价,内外均衡冲突就产生了。因此,要同时解决内、外部失衡问题, 单独使用支出增减或者支出转换政策是没有效果的, 对此斯旺提出了必须同时使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以解决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建议,并就内外失衡不同状态提出了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搭配措施(见表1)。

虽然斯旺模型提出了对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进行搭配以解决内外失衡的思想,但是这一模型也存在两个理论弱点:第一,该模型没有对支出增减政策进一步细分; 第二该模型没有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沿着斯旺模型的分析思路,蒙代尔(1962,1971)进一步把支出增减政策细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修正了斯旺模型,并提出“指派法则”理论:每一个政策都应该用到效应最大化的方面,在固定汇率制度之下,财政政策应该用于解决内部失衡, 而货币政策应该用于解决外部失衡。Rajan(2004)把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中的资本流动等因素融入到了传统的斯旺模型中, 从而修正了传统斯旺模型没有考虑资本流动的理论缺陷。

斯旺模型及其修正为内、外部失衡并存的经济状态指明了实施政策调整的分析框架和思路, 而且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当前内外均衡冲突调整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近年来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我国,但是经常项目顺差是可持续的,而且实现了适当的经常账户余额就被认为是实现了外部均衡,因此在进行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斯旺模型在当前我国是适用的。

三、我国当前经济的内外均衡冲突

经济内外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Salvatore(1998)认为“内部均衡就是充分就业或每年的失业率不高于2%或者3%, 并且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或者3%”。作为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还面临着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因此在转型的制度背景下, 我国的内部均衡指经济处于物价稳定状态下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而外部均衡在经济经历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其内涵虽然在不断演变,但它通常被认为是一国具有适当的经常账户余额。如果经济严重偏离了上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就认为经济处于内、外失衡状态。

从我国经济内部运行来看,2005年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流动性过剩的特征。 宏观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货币供应过多,M2/GDP不断增加,至2006年底M2/GDP已经达到1.69(见图2)。二是实物商品价格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上升(见图3),自2007年初起价格水平不断攀升, 至8月底CPI比去年同期增长6.5%,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8.2%。

外部经济均衡状态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账户上。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扩大,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至2006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远远超过了外汇储备的“适当”规模。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以及高额外汇储备就成为当前外部经济失衡的典型特征。

更进一步地说,在汇率固定的制度下,当前的外部失衡加剧了内部失衡,产生了内外均衡冲突。多年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产生了高额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必须买进外币卖出本币, 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就带来了高额的外汇占款, 在高额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情形下(见表2),基础货币不断增加,货币乘数作用带来数倍货币供给扩张,导致内部流动性过剩加剧。这一路径表示为: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应增加。伴随着国际收支的变化,国内宏观流动性过剩呈现与其同方向变化的趋势。因此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货币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这使得本来已经日益明显的国内失衡变得更加严重。

对我国当前内部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特征分析表明,我国正处于内外失衡并存的状态。根据斯旺模型,经济正处于区间2的位置,即国际收支顺差、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 如果单独采用支出增减政策或支出转化政策,只会使得内外均衡冲突进一步加剧。按照斯旺模型的政策搭配原则,此时应该同时采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解决内外部失衡,具体说来,应该采用减少国内支出和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搭配。 也许有人会说按照蒙代尔对斯旺模型的修正, 此时也可以采用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失衡、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失衡的政策搭配。但是当前内外失衡状态下, 汇率稳定的政策已经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效应,产生了本外币政策的冲突,使得货币政策不足以解决当前的失衡冲突。

四、 当前内外失衡状态下汇率稳定政策和货币政策冲突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货币当局事实上还是在努力维持汇率的稳定, 而且人民币实行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和结售汇制度。如果国际收支实现了顺差,则货币当局有义务把任何规模的外汇储备按照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因此,汇率稳定制度就限制了支出转换政策调控经济失衡的可能性, 在解决内外失衡时只剩下支出增减政策可以使用。

鉴于当前经济失衡特征,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假如区间2 中的B点就是中国经济当前的特定状态, 那么仅仅采用支出减少的政策会带来一个结果: 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下降比如到C点,但是国际收支顺差会进一步加剧,在汇率稳定和人民币结售汇制度下,流动性过剩会进一步加剧,这就使得国内失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在当前内外失衡状态之下, 汇率稳定政策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效应,本外币政策之间冲突凸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货币扩张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需求之间的冲突。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是中国外部失衡的典型特征。只要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存在,在汇率稳定的外币政策要求下,顺差必然会沿着上述路径带来基础货币增加和货币供给的扩张。央行为解决流动性过剩,实现经济均衡需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为此央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贷款利率,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原因之一是在汇率稳定的制度前提下,国际收支顺差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 与紧缩性货币政策产生了矛盾。 而且这一增加基础货币的途径使得基础货币内生性增强,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控性变得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流动完全被管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持续大规模顺差也会严重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第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汇率稳定政策的冲突。为收回流动性,央行采取了各种紧缩性货币政策, 一年期贷款利率已经上升到7.29%。 而利率水平的上升提高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我国存在严格的资本管制,但国际资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比如FDI、QFII、国际债务甚至虚报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中国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 在资本追逐利润本性的驱使之下,更多的资本进入中国,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进一步面临着升值的压力,汇率稳定的外币政策受到挑战。

第三, 实现内外均衡要求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相配合的政策, 这对汇率稳定政策提出了挑战。 我国经济的内外失衡表现为外部持续盈余和内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根据斯旺模型,为解决盈余和通胀压力、实现内外均衡,需要同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 在没有适当的外币政策配合下,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盈余,带来外部失衡恶化。如果不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就越发严重,这是“米德冲突”的再现。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只要中国经济出现了图1 中区间2和4的内外失衡状态(即通胀和顺差、失业和逆差并存),在现行的汇率政策之下,本币政策与外币政策冲突就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货币政策效应就会被严重削弱,而且没有汇率政策配合的调控手段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内外均衡冲突。因此,寄希望于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失衡、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失衡的政策分配理论在汇率稳定制度之下并不能解决当前中国内外失衡问题, 这就对当前汇率制度提出了改变的要求。 从现时的国际收支顺差以及内部流动性过剩看, 就要求当局实行人民币升值政策, 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以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力争内外均衡同时实现。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现本外币政策协调

虽然关于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研究结论还处于矛盾之中, 但是根据斯旺模型,如果不进行人民币升值,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会使经济从B点向C点移动,外部失衡更加严重,而且汇率政策将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应。 要解决当前中国的内外失衡,必须进行政策搭配,实现本外币政策协调, 即同时实行紧缩国内支出和人民币升值政策,使经济状态从图1中的B点向E点逐步靠近,达到同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目标。

第一,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减少本外币政策冲突,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要改变当前近于固定的汇率制度。依据“三元悖论”,如果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就意味着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对资本流动进行管制转向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下, 还不可能一步跨越到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 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的外币政策改革要选择一条“中间” 道路,也就是在现有的框架之下逐步“改良”外币政策和汇率制度,使它适应中国经济开放。正如Frankel(1999)指出,“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论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 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比较可行的中期措施是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供求,使汇率有序地向均衡方向调整,减弱汇率稳定要求对本币政策效应的约束, 改变现行外币政策下国际收支顺差或者逆差与基础货币供应的天然联系,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

第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从强制结售汇制逐步转向意愿结售汇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结售汇,必然导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不断产生货币扩张的压力。在目前官方储备大幅增长,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背景下, 实现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藏汇于民”转变、以及强制结售汇制向意愿结售制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一种方式是实施渐进式改革,即开立意愿外汇账户,放宽、逐渐淡化乃至最终取消账户限额。另一种方式是实行彻底改革,完全实现意愿结售汇, 即企业持有效的工商注册登记证明自主选择外汇账户开户行,取消外汇账户限额。与此同时重点加强国际收支预警和跨境外汇资金监测的电子信息联网和统计基础网络建设, 在贸易项下主要监管无贸易背景的结汇和付汇, 在资本项下主要监管短期投机资本的逃套汇。

第三,以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降低外部失衡对内部失衡的负效应。 当前的汇率政策以汇率稳定而不是国际收支平衡作为目标。 但是只要发生国际收支失衡, 必然会带来外汇储备变化, 而外汇储备的变化必然对汇率稳定产生威胁, 因此汇率稳定的外币政策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要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和国际收支“双顺差”这一内外失衡状态下外币政策和本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关键措施。根据缺口模型理论, 当前的国际收支顺差是与国内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和依赖外部需求等经济结构状况高度相关的, 因此要采取一揽子政策改变当前的经济结构,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外部失衡对内部失衡的干扰(项俊波,2007)。

六、结论

根据斯旺模型, 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冲突, 就要实行紧缩国内支出和人民币升值政策配合。 除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进行人民币未预期的升值以外,实行财政政策配合也至为重要。当前财政政策的配合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外资利用质量,控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促进外部平衡实现;为限制国际投资资本的流动,开征“托宾税”;同时财政要尽快退出竞争性领域,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上,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促进消费提高,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而从长期看,本文认为要降低内外均衡冲突以及本币政策和外币政策冲突,就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哈继铭. 中国的利率和汇率问题[J]. 国际经济评论,2006(2).

[3]米德. 国际收支[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姜波克,傅浩,钱刚.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搭配[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项俊波. 我国本外币政策协调问题探讨[J]. 金融研究,2007(2).

[6]Frankel J. A. No Single Regime is Right for All Countries or at All Times. NBER Working Paper,1999,No.7338.

[7]Mundell, R. A. The Approach Us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bility. Staff Papers, IMF(Washington),1962,9:70-79.

[8]Mundell, R. A. The Dollar and the Policy Mix:1971.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1971,85:1-28.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3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教育人要积极主动作为、形成工作合力,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工作对教师的挑战大,我们务必要提高认识,在学业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做到减量不减质。过去的很多习惯需要调整,变革从自身开始。要抓住关键环节,尊重事实,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有智慧的减负。新学期开始,“双减”新政落地,将让中小学的办学生态发生巨变,学校教育主阵地地位增强,教师肩上的责任无疑更重,专业性要求更高。

   今年是建党百年,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下,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尤其是党员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力求把双减落到实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规范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总量、创新作业形式、强化作业指导,促进家校共育。学校紧抓师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通过教学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队伍。学校将努力办好有温度、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把学校建成学生发自内心喜欢、家长信赖的地方。

   一、就推进“双减”中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畅谈自己的设想与感受。

   双减的着力点在于优化课堂、优化作业、优化课后服务。我们要探索作业统筹管理、作业公示、作业的优化设计等系列问题,实现共研共享。要管理好教辅的使用,难易要适当,充分发挥其效益。教师应该主动作为,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课堂无疑才是学习知识最高效的时间,在教育部门整顿规范各类校外学科类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质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课后服务也是“双减”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精准设置课后作业,合理地与家长沟通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也需要广大教师在新形势下积极创新。说到底,面对教育生态的变化,老师们显然不能在改革创新中蜘餾不前,更不能在批评质疑中自弹自唱、孤芳自赏,而是要打破思维定式,甩掉思想包袱,主动作为,提升自我。

   二、如何布置作业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我们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领导力,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当中消化了很多;第二个就是作业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科,我们肯定要减少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进行一个作业的设计。为了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地,其实还将之前一直实施的周三无作业日延续,彻底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二个增强亲子沟通,“千师访万家”活动,既能够增强家校沟通,更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增强一种情感。

   三、结合各学科特点,针对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日常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大家深入交。

   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跳一跳的感觉;不要为一己利,做有损师德的事情,也不给课外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对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有一个总量控制一一按照“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聚焦“双减”政策中的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内容,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周三为无作业日。学校采取“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分类布置作业,突出作业主题性、过程性、实践性、体验性,切实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同时,积极倡导学生身心健康优先于学业成绩的观念,确保学生睡眠充足。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作业布置质量。

   四、如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我校采取推迟上课时间、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丰富延时服务内容等措施,在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同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课后服务丰富多彩。一项是自主学习,以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教师答疑解惑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另一项是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心理教育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延时服务中,学生不仅可以完成书面家庭作业,还能学习美术、绘画、书法等社团课程。从新学期开始,学校积极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在校内,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做好家校沟通,告诉家长具体做法和要求。设计开放型作业,教师要先试水,控制好校外家庭作业总量。我们要有温度的去干事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校长要积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自豪感。时代的每一次改革,最后淘汰掉的,都是不努力的人,强化责任担当,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在充分学习了“双减”政策,我觉得特别鼓舞,减轻学业负担,减轻家长负担,这都是我们学校办学的理念。但“双减”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家长对政策充分了解和全力支持。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细致地宣讲“双减”政策,认真地落实,让家长从日常中感受到,双减,的政策红利。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落实“双减”划好“双桨”“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给广大学生和家长释放了利好的信号,同时也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我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与责任并重,同时也认为,要想真的落实好“双减”,减负的同时又做到增效,必须要划好学校学习的“双桨”向课堂和作业要质量。

   一、课堂教学提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接受、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淬炼、思维的碰撞以及价值观的养成,皆在40分钟的课堂中得以发生并收获。可以说,课堂的效率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作业的质量与速度以及思维的提升。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扎扎实实、尽心尽力的备好每一堂课,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预设学生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给予并鼓励学生有表达与思辨的机会,不做“填鸭式”的教学,做到“以点带面”、精讲精练,重方法的引导与提炼,轻知识的传授与说教。

   二、课间交流润心灵

   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学习之事亦是如此。课堂学习是双向发生,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为主体,并非教师备好课就一定能上好课,如果学生不配合或状态不好,再好的课也会没有质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感受、认知、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不关注学生个体,皆如对待生产线出来分毫不差的产品一般,那教育就会显得冰冷而没有温暖。基于此,我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学生,同时更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努力与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去倾听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而且我特别重视课间交流,课间10分钟看似很短,但是能够做到按时下课,将这些时间留给学生,留给自己与学生轻松的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学生的心暖了,他们的劲就更足了,课堂就会更专注了。

   三、作业布置有指向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完全可以“简单粗暴”一点。比如,今天学习了乘法的笔算,完全可以布置n道竖式计算回去让学生去练习,但是,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学生的收获不大。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动动脑筋,不能太“简单粗暴”,要让学生明白作业布置和练习是有指向的,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熟悉一项技能,掌握一门知识。我们要让自己布置的作业是是充满了生机的、多元的,让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而是通过作业的过程提升能力。比如,在教授笔算时,我除了布置笔算练习外,还增加了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去讲算理的过程,并要求他们来录视频或音频,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增强了互动,又在互动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后辅导抓本质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无论你的课堂多么高效,跟学生的交流多么和谐,作业布置多么有指向,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很好。所以,课后辅导对于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给学生的课后辅导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学会诊断“抓本质”,重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关于比的题目,我在跟他交流中,明白了其实他是对比的意义还不够理解,所以我先帮他把比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梳理,结合除法以及分数与比之间的练习,让他更好的明白,最后,我没教他这道题,他说他已经会了。

   “双减”的落地,意味着社会以往对学生“揠苗助长”的态势说再见,意味着我们要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们要把学生达到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学校,我会做到划好作业与课堂的“双桨”,为学生的学习路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通过上周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4

(一)构建四个平台,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向全覆盖、规范化转变。为了让重特大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切实破解重特大疾病患者医治困惑状况,我区以构建四个平台(即:部门协同一体化平台、医疗费用筹措平台、救助政策倾斜平台、“一站式”同步结算平台)为载体,扎实推进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近几年,共有城乡困难家庭患者45002人次获得救助。其中16名先心病、4名白血病儿童患者、102名尿毒症患者血透获得了免费救治,216名重特大疾病患者获得了重点救助。共发放了医疗救助资金3725万元,其中,重大疾病患者救助资金1125万元。实现了城乡所有儿童先心病、白血病、尿毒症患者血透免费救治和其它重特大疾病患者重点救助全覆盖。此外,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泛开展社会帮扶,及时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向全覆盖、规范化转变。

(二)落实四个着力,全面提升五保供养保障水平,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健全,逐步向较高层次、适度普惠转变。我区现有农村敬老院10所,五保供养对象2588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628人,分散供养对象960人。近几年来,我区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条例》,突出“点、线、面”结合,并在落实“四个”着力上(即:以设施完善为抓手,着力提升保障能力;以规范管理为载体,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以发展庭院经济为支撑,着力提升“造血”功能;以机构建设为平台,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下功夫,全区五保供养工作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先后有两所敬老院(镇敬老院、下埠镇敬老院)达到了“五星”标准并被评定为全省五星级敬老院,三所敬老院达到了“四星”标准并被评定为全市四星级敬老院。镇敬老院还荣获了全市唯一一所“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

(三)注重四个加强,切实做好双拥工作,双拥优抚安置体系不断巩固,逐步向体制完善、机制创新转变。近几年,我区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军民团结共建,全区双拥优抚工作扎实开展,连续六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夯实双拥工作基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纳入一把手工程和对乡(镇、街)和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重点工作督办范围统一督查,机构和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序列统一设置,双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划拨。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双拥工作氛围。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国防教育有阵地有活动,典型带动有榜样有示范。三是加强政策落实,进一步强化优抚对象生活保障。认真落实好义务兵优待、伤残军人退役安置、城镇士兵退伍安置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各项政策,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得到保障。四是加强军地共建,进一步促进军民关系融洽和谐。

(四)抓好三个环节,有效开展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抗灾救灾工作,“三社”建设不断加强,逐步向长效运行、持续发展转变。为提高群众风险意识,增强居民防范能力,我区从夯基础、抓提高、创特色入手,积极开展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每年利用“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每年定期举办两期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每年定期举办一次消防演练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防灾减灾检查评比活动。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区居民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下,我区峡山口街新建社区的综合减灾工作才能有所成就。2012年3月16日,全省防灾救灾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峡山口街新建社区进行了现场观摩。同时,2012年4月份,峡山口街新建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此外,基层政权建设纵深推进,社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社会工作探索创新,“三社”建设逐步向长效运行、持续发展转变。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5

(一)二孩政策的背景――矛盾的普遍性

70年代,中央开始提出“晚、稀、少”的方针,在这一方针下,短短十年内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下降到1980年的2.23,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中国由此进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时代,这也是我国人口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减缓了人口增速,缓解了人口压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发展到如今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矛盾,分析、揭露矛盾,不回避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二)二孩政策的提出――抓住主要矛盾

在复杂的事物中都包含多种矛盾,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其中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二、二孩政策的变迁

(一)二孩政策的“三部曲”――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中国的人口问题在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那么相对应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特殊的任务。

1、双独二孩政策。双独二孩政策是在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的时候,对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微调,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微调会让中国的人口数量一定程度上升,逼近中国的人口最大可承载容量。双独二孩政策一方面是为了规避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另一方也是为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社会养老问题。

2、单独二孩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中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缓解,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人口增长率,调整人口结构,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3、普遍二孩政策。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得到的效果远低于预期,群众生育观念已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少生优生甚至不生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实验,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加快实施提供了足够的经验支持,也打消了人们对普遍二孩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出生堆积的种种担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二)二孩政策变迁的原因――内外矛盾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的原因。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分析二孩政策的变迁与发展上,便需从内外因入手。

1、内部原因。二孩政策的出台是旨在解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减速、出生性别失衡、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等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推出的单双独二孩政策和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其有相应的保障,使得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无法提升,因此便达不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在此基础上只能继续对二孩政策进行探索和调整,推出普遍二孩政策。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6

【关键词】双顺差 储蓄率 FDI汇率

一、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现状

所谓“双顺差”.是指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盈余或顺差状态。自199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7年呈现“双顺差”的格局(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小额逆差外)。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与国的交往不断密切,我国的“双顺差”规模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使中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内外均衡问题。现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数据整理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清楚得看出.除了08年至09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双顺差”明显减小以外.1994年至2011年我国“双顺差”总体都有增大的趋势.特别是经常项目差额一直保持明显较快增长。据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差额为20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867亿美元。虽然“双顺差”的出现不是一个特例.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连续17年呈现该格局来说绝非偶然.“双顺差”的背后一定隐藏了特殊的经济问题,因此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

二、“双顺差”产生的原因 中国目前“双顺差”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我国长期储蓄率大于投资率而造成的内部失衡。我国储蓄率从1994年以来就一直大于投资率,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国民总储蓄占当年GDP的51%,而同期美国仅占14%(如图2所示)。由钱纳里的“双缺口”模型.可推导出S-I=X-M.虽然中国目前属于“双盈余”,并不适用该模型。但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储蓄大于投资时一国必须通过实物或资本的输出将闲置资源借出.即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的是贸易项目的顺差。由于我国目前医疗和住房成本越来越大、福利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金融体系也不完善(突出表现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投资渠道受限)、收入差距过大、税负不合理、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内需不足,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储蓄率进一步高升。

图2储蓄率与投资率

(2)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在“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并不断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FDI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双顺差和高外汇储备问题。

(3)力Hq-贸易。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再加上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垂直化分工体系,而我国恰巧属于垂直化分工体系的末端。即东亚各经济体通过FDI方式将末端加工程序转移到我国的同时,也将他们对美欧的巨额贸易顺差转移到我国,从而导致我国对美欧形成大量贸易顺差.而对东亚各经济体由于进口其中间产品而形成小幅度的逆差。

(4)人民币升值问题。截至2012年2月26日,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对6.2978元人民币,自05年汇改时累计升值1.9784元,升值幅度达到31.4%。人民币近来的大幅度升值,加强了人们对人民币的升值心理预期,一方面,国内企业加大出口创汇的力度和速度,推迟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口;另一方面,国际游资也出于投机套利的目的,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再加上美日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范围内过剩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了“双顺差”的规模。

(5)地方政府追求GDP。由于我国以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所以地方政府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外商对当地的投资,不注重内需,加剧了“双顺差”。

三、解决“双顺差”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忽视了内需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双顺差”格局下,扩大内需是是经济平稳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能将居民可支配收入转变为国内消费,降低储蓄率从而减小顺差。扩大内需首先要从扩大居民消费者需求人手,而扩大居民消费者需求就需要增加其收入,改善民生问题,降低居民消费不确定的预期。具体而言,可通过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和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充分扩大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制度来减少收入差距等。同时还应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完善消费者保护法等方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提高本土产品质量,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构建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改革外资优惠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FDI的持续增长,显著提高了资本项目的顺差,因此应该尽快调整外资优惠政策。一方面,政府应该尽快取消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投资用“国民待遇”取代“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等各种原因影响,我国大量引进的外资并没有实在的技术含量,反而造成了占领国内市场,恶化资源配置,挤垮本土企业的局面。所以调整外资政策时必须有所侧重,招商引资时应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引入外资时应严格审查其是否能够满足本土企业提高技术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

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首先应对“两高一资”和加工贸易类产品加大限制力度。其次,应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实力。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积极引导其完成产业升级,提高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应完善对外投资相关法律,努力构建良好的对外投资环境,并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发展对外投资。最后,应该尽快实行优惠贸易制度,如适度降低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扩大高科技产品和先进设备进口等。通过这种方式,在扩大进口总量的同时,优化进口商品的结构,有效减少“双顺差”。

(三)加快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

张少华(2005)认为,我国存在严重的“类金融抑制”问题,,正是产生于“类金融抑制”体系下的融资约束,使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占到2/3比重的非国有经济无法进行有效融资.不得已通过FDI这种股权投资的方式绕过国内融资限制,造成了巨额的“双顺差”。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消除资本市场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问题,打破融资主体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如采取税收减免.设立担保机构并进行培训和就业指导等.从而在拉动内需的同时将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达到减少“双顺差”的目的。

(四)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7

[关键词]社会规制政策;双重外部性;广州“禁止电动车上路”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1-0026-03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对社会规制政策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本文从对社会规制政策的经济学分类切入,着重探讨当前我国双重外部的社会规制政策(以下简称双重外部性政策)。

一、社会规制政策

社会规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1]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我国社会规制政策的主体一般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有时是人大或司法机关,其客体是个人或组织及其行为。对社会规制分类,我们既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按实施领域将其分为环境规制、安全生产规制等类型,也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按规制目的分为公共物品规制、非价值性物品规制、负外部性规制和信息不对称规制。公共物品规制既涉及消防、防灾减灾等纯公共物品,也涉及医疗、高等教育等准公共物品。对非价值性物品的规制有禁毒、禁枪等。[2]对负外部性方面的规制主要针对水土污染、交通安全等。针对信息不对称的规制主要是涉及生活用品质量、有偿服务等方面的强制信息披露。

二、双重外部――社会规制政策的难点

1.外部及其分类。外部性的规制政策是当前社会规制政策研究的一个热点。外部性问题是由阿尔弗莱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出的(当时被称为“外部经济”),后来由他的学生庇古加以充实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外部性理论。“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未经交易而对另一经济主体施加的成本或收益,前者为负外部性,后者为正外部性”。[3]我们将现实社会中的外部按其性质分为三类:仅具有正外部性的纯正外部、仅具有负外部性的纯负外部和双重外部。所谓双重外部是指具有负外部性的同时也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外部都是合法且不违背社会公德的;严格意义的纯正或纯负外部可能并不多见,所以前面所做的只是一个近似的划分。

2.双重外部的特点及对其不当规制的后果。对于纯正外部,一般不需要予以干涉。对纯负外部,则必须实施规制,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双重外部是否要出台规制政策,则要权衡其正、负外部性的综合影响。道理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解答这个正、负相抵的算式并不轻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将其正、负影响量化后进行比较,我们将双重外部的这一特点定义为争议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实施规制,等于纵容该行为的负面影响,有政策缺位之嫌;实施规制则可能由于其争议性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具体地说:首先,可能造成越位性政策失灵,通俗的讲就是公共政策管了不该管或管不好的事情而导致政策无效或低效。对于双重外部,如果政策主体对负外部性的评估高于实际情况并出台规制政策,就会造成越位性政策失灵。过度的、不适当的规制不但白白浪费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其次,使政策主体陷于被动的舆论环境之中。“政策合法性的核心存在于人们内心对政策道义性、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认可”。[4]而争议性恰恰意味着社会上并没有对某双重外部的综合影响达成广泛共识,政策合法性存在着缺陷。合法性的不足难免会使政策出台后面对大量的反对者,包括被规制对象和一些未牵涉其中但认为被规制行为利大于弊的市民、学者等。拥有正当理由的反对者们在社会舆论方面并不处于劣势,相反则使政策主体陷于被动。再次,可能导致政府的支持率下降。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或者说是否对某项行为实施规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政者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反映了各群体之间博弈的结果和他们在社会中地位的高低。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利益被毫无道理的规制政策所削减,而且自己及所在群体的利益根本不受执政者重视的时候,他们的反对和抵制必然会非常强烈和持久,并可能从对政策的抵制转向对执政者的抵制。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双重外部的政策不乏失败的案例,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并慎重对待双重外部。

三、广州禁行电动自行车――双重外部性政策的现实案例

事件回放。2006年11月14日,广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会,宣布广州将出台规定:从12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严禁电动自行车和其他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上路行驶,不予登记发牌;对于市民保有的电动车,政府不会给予赔偿也不会进行回收。在被记者问到“广州为什么要‘禁止电动车上路’”时,交警部门发言人表示:广州不是第一个“禁止电动车上路”的城市,包括福州、珠海等城市都已“禁止电动车上路”;上海市一直没有“禁止电动车上路”,给其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广州“禁止电动车上路”是根据自己的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考虑。另据广州交警部门公布的数据称,电动自行车事故伤亡率较高。2006年1-5月份,广州市区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49宗,伤亡56人。[5]“禁止电动车上路”消息传出后,有支持的声音,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电动自行车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潜在使用者和一些学者、市民纷纷表示政府对电动自行车的评价不公,决策依据难以服众,并未充分考虑底层市民的利益。一时间,广州“禁止电动车上路”成了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事件。因为社会反响强烈,2007年3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在发表言论较为自由的网络媒体上,对“禁止电动车上路”的非议更是此起彼伏,延续至今。相应地,半年多来广州“禁止电动车上路”规定的实际执行情况也非常不理想,主干道以外的路段仍有为数不少的市民骑电动车上路。[6]

案例分析。市民购买使用电动车本意是为了方便出行,但大量的电动车上路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不便,降低了道路使用效率,同时因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驾驶员技术没有保证,电动车的上路对他人安全造成了威胁。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也就是增加了城市整体和其他市民个体的成本,产生了负外部性,应该予以规制。但是为什么“禁止电动车上路”规定出台半年之后反对声仍然不绝于耳,规定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呢?究其原因,除了使用者众多以及使用者损失没有得到补偿之外,还在于使用电动车是一种双重外部,它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第一,电动车价格低廉,普通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在广州公交运力不足的情况下电动车起到了补充作用,缓解了公交压力;第二,电动车无尾气污染,比汽车环保;第三,电动车的电池可反复充电,比汽车节约能源。这些正外部性使反对“禁止电动车上路”更具正当性,使反对者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支持进而更加坚决。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例子来印证:在“禁止电动车上路”前不久,广州市政府就已宣布将从2007年开始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范围内行驶。同样是被禁,同样是使用者众多,但“禁摩”并没有像“禁电”那样遭到强烈的反对,政策实施以来波澜不惊。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除了政策细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摩托车不像使用电动车有那么多的正外部性,它接近于一个纯负外部。可以说广州市的“禁止电动车上路”规定是典型的双重外部性政策,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妥善处理双重外部争议性的案例。广州市政府没有很好地研究问题的两面性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仅强调电动车的负面影响,简单、粗暴地出台法规对市民合法购买的电动车予以禁行,结果导致了大量市民的反对和抵制,规定的执行面临困境。同时政府还被怀疑与利益集团合谋剥夺底层市民的路权,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不满情绪,使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受到损害。

四、对制定双重外部性政策的思考

1.贯彻和谐社会理念:双重外部性政策的时代要求。制定公共政策要考虑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必须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社会规制政策是政府履行社会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关系到人心向背。因此,作为政策主体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做到:一方面要对社会规制政策给予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双重外部这样的政策难点。当然重视并不等同于增大对双重外部的规制力度和范围,而是说要时刻谨记其争议性,在问题的处理上更加认真、谨慎和科学。另一方面是在解决双重外部性问题时要贯彻和谐理念。社会和谐就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政府在双重外部性政策的制定上,应致力于将利益矛盾缓和与化解。负外部性固然是要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但相关群体的正当利益也要有所保护,切不可简单、粗暴地以行政权力一禁了之。

2.重视政策问题的论证:双重外部性政策的合法前提。政策问题的构建与论证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7]具体来说,如何界定政策问题以及将何种社会问题纳入政策议程从最根本上决定了政策的合法性以及未来被认同的程度,进而决定了政策能否有效执行、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所以,考虑到双重外部的争议性,在将事关此类行为的问题列入规制政策议程之前,一定要对问题的特征、性质、实质等内容进行缜密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体与客体、专家与公众等各方利益主体充分博弈的过程。专家和政府相关人员的优势是他们具备较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预测能力,考虑问题也更有大局观念。但是,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中有这样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好的决策一定要倾听公众的声音,这也是科学决策、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基本要求。

3.选择合适的规制方式:双重外部性政策的核心内容。如果政府最终决定对某一双重外部性问题实施规制,那么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规制方式是政策制定中至关重要的。社会规制的方式主要有登记、认证、指定、特许、限制、禁止等。“禁止”可以说是众多规制方式中最严厉的一种,但它并不适用于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不必要的“禁止”常被批评为是惰政。制定双重外部性政策的目标是趋利避害,所以应以登记、认证和限制等方式为主,尽量避免使用“禁止”的方式。例如在处理电动自行车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限定行驶范围、在某一时间段内办理登记发牌之后永久停止发牌、规定单双牌号交错上路、加强检查并没收超标不合格车辆和无牌照车辆、强制驾驶员参加资格考试、强制佩戴头盔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消除负外部性。尽管这些措施执行起来需要更多的成本,但是它们更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也更符合和谐社会理念。

4.制定利益补偿机制:双重外部性政策的辅助系统。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如果被规制对象的某项正当利益被削减,那么只有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才会减弱其抵制情绪和行动。这里所说的利益补偿是广义的,包括对被规制对象的尊重、关怀和经济补偿等。例如向公众耐心地解释政府实施规制的原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为各方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听取他们对政策细节的意见;提供替代方案以帮助人们解决因实施规制带来的不便;给予人们一定的经济补偿来弥补规制政策造成的损失。试想,如果广州市在“禁电”政策中承诺对市民的合格电动自行车予以有偿回收,那么仅此一条就会使很多车主打消抵制的念头,尽管他们可能仍然心有不甘。所以,在制定双重外部性政策时应当制定好利益补偿机制,以保障双重外部性政策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李瑞昌.公共规制:利益分析与风险分析[A].毛寿龙.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7]谢明.政策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何雪华.广州下月起电动车上路罚50元[N].信息时报,2006-11-15.

双减政策的特点篇8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市重点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全市五十家规模效益强企业和五十家高成长性企业(简称“双五十”)加快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按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企业服务为抓手,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企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挥潜力、做大做强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快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带动作用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性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为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3年,五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五十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经过3年努力,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6家;五十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五十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1.优先向“双五十”企业投放信贷资金。全市各金融机构要争取增加贷款规模,增加对“双五十”企业的授信额度,优先满足“双五十”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和流动资金需求。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金融产品,探索灵活的抵(质)押方式和贷款担保形式。鼓励金融机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适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与担保、保险及科技中介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为“双五十”企业中的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加强银企合作的组织协调。完善银企沟通联系机制,建设银企信息沟通交流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银企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制度,以更好地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由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统计等部门企业发展信息,按季度、年度对经济运行形势、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建立项目推介制度。定期由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行市中心支行组织项目推介会,向金融机构推介在建、新建、已核准和已备案的项目。同时,密切跟踪监测银企合作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确保签约资金落实到位。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和贷款条件,增强企业信用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与“双五十”企业建立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

3.积极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加快“双五十”企业直接融资步伐,优先将未上市的“双五十”企业纳入全市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有关部门在产权确认、土地使用、税收征管、环保核查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支持已上市的“双五十”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进行再融资,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双五十”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推动“双五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对符合债券发行条件且有融资需求的“双五十”企业加强指导、跟进服务,使其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利用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探索发展产业基金、私募等直接融资手段的途径,提高“双五十”企业项目自由资本金水平,帮助信贷资金进入。

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公司类“双五十”企业充分利用公司股权的财产再生,通过股权质押担保融资;以股权对外投资,股权与其他非货币出资额之和最高可达到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70%。支持“双五十”企业利用商标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对利用商标质权登记进行融资贷款的“双五十”企业,积极在商标价值评估、办理程序等方面给予辅导和帮助,在商标质权人和出质人协商同意的情况下,免于提交出质商标专用权价值评估报告。支持“双五十”企业利用并购贷款、信托基金、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买方信贷、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二)强化要素保障

5.优先保障“双五十”企业用地。要多渠道争取并合理调配相关用地指标,统筹安排用地布局,优先为“双五十”企业安排用地指标。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引导“双五十”企业科学设计生产流程,优化厂房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6.切实保障“双五十”企业环境容量指标。环保部门要进一步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双五十”企业中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随到随办,限时办结。对在产业集聚区的“双五十”企业项目实行环评审批“直通车”制度,进一步简化环评内容,优化环评环节,提高审批效力。指导“双五十”企业积极申请环保专项资金,有关专项资金优先向“双五十”企业倾斜。

7.做好“双五十”企业煤电油气运保障协调。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双五十”企业在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铁路运力等方面的需求,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8.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作用,对“双五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统筹安排工业结构调整等各类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双五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在技术改造项目中,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9.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双五十”企业加快建设和发展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支持“双五十”企业申报和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引领先导产业发展。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双五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服务力度,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管理工作。支持“双五十”企业申请专利和开展标准研制,推动核心技术的专利化和标准化。落实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支持技术开发和转让,市内居民企业开展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0.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各级专项资金要对企业信息化重点项目给予支持,以“双五十”企业为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物流、食品、电力电子等重点行业“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将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有机结合。依托继、万里、冷王、众品等企业,组建信息化研发联盟,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四)支持企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11.加大对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双五十”企业建设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享受市重点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国家、省专项支持,统筹运用省、市有关资金进行重点支持,有关部门在核准备案、环保审批、土地供给、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安全评价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

12.推进企业质量和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建设,引导企业申请注册防御商标、集体商标、原产地商标,增强商标意识。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双五十”企业争创省、市级质量奖。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达标备案和对标工作,支持“双五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企业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外国先进标准。鼓励扶持“双五十”企业有影响、有潜力、知名度较高的注册商标申报“省著名商标”,同等条件下优先认定。

13.帮助企业扩大产品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商贸活动,提高和扩大我市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积极推动我市重点项目同市内工业产品的对接,积极向市内大型工程、基建项目推荐使用我市工业产品,政府采购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我市自主创新工业产品,尤其要加大对我市电动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政府采购力度。

(五)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14.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意见》(政〔〕24号),支持以“双五十”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产业、技术和资源重组整合的“3+1”模式为主要内容,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鼓励我市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和电力电子、超硬材料、烟草加工、发制品、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企业,整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双五十”企业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展资本、技术合作,加快提升装备和技术水平。企业重组导致的资产评估增值、产生收益、权属变更的,税务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减免相关税收。鼓励符合条件的全市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的贷款支持力度,对重组企业增资扩股和发行股票、企业债券、中长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给予优先支持。

(六)支持企业节能减排

15.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充分利用各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有关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双五十”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引导建材、造纸、高耗能等企业进行工艺改进,加快高效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融资政策措施,对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企业和经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节能减排项目,金融机构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符合税法规定购置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要及时办理所得税的抵免手续。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符合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16.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双五十”企业申报国家清洁生产应用和推广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工作,积极推荐重点企业为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支持“双五十”企业开展产品再制造并通过国家认定,促进再制造业产业化发展。企业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

17.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严格执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的基础上,鼓励“双五十”业提前和超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对提前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在资金、新上项目、土地供应、环境容量、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七)支持企业扩大开放

18.支持企业产品出口。发挥我市特色产业特别是发制品、机电、轻工等产业的出口优势,支持出口重点企业塑造特色品牌,打造拳头产品,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培育开拓新兴市场,集中力量扶持具有自主品牌、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设营销网络、品牌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鼓励我市企业积极融入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加工链条,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加强对外开放体系建设,积极申报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19.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对列入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优先争取国家、省贴息支持;对符合规定条件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优先办理进口设备减免税。开辟重点企业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在配额发放、检验检疫、报关通关、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符合进口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条件的“双五十”企业,有关部门要快速办理相关申报手续。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对承担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的企业进口项目(课题)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含软件工具及技术)、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0.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等领域“双五十”企业“走出去”,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支持重点企业拓展对外承包工程领域,积极承揽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总承包项目,以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方式带资承包工程,带动技术、劳务输出和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财政支持;定期筛选项目向金融机构推荐,争取优惠贷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推介、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继续做好产销对接活动,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等上下游企业产品供需衔接。

(八)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2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双五十”企业面向国内外采取多种形式引进高层管理人员,引进的高层管理人员享受省、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待遇。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对在经济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

22.支持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针对我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加快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梯队、团队的培养。支持企业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研发经费、住房补贴、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双五十”企业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方式,通过股权或期权奖励、创造收益按比例返还等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潜力。对我市重点行业、优势领域内的“双五十”企业,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其申报省院士工作站、创新型科技团队。

23.加强对企业的职工培训。支持“双五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培养(培训)”模式,鼓励企业员工到相关职业院校对口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对口基地。引导“双五十”企业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职工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联系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职工提升技能、岗位成才。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九)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24.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规范行政征收管理。由市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行为,严禁违规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禁止开展增加企业负担的评比达标活动。25.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以“双五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等专项治理,积极构筑企、警、地共建的治安环境长效机制。对“双五十”企业的注册登记事项申请,各级工商部门要优先受理,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服务,凡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受理审查。加大对“双五十”企业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打假行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26.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组织对现有涉企行政审批项目继续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保留项目的运行管理,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固化流程,制定和公开操作规程,实行行政审批透明化运行,提高审批效能。进一步加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力度,将“双五十”企业建设项目全部纳审联批范围。

四、加强领导,务求实效

27.加强规划指导。企业要不断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对照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3年滚动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谋划发展项目,制定具体措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指导“双五十”企业编制发展规划并推动加快实施。有关部门要跟踪指导服务,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28.强化运行监测。将“双五十”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列入市统计局月度和年度统计范围,并纳入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范围。建立健全“双五十”企业重点项目监测制度,对纳入监测范围的项目实行月报告、季通报,督促项目单位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建立促进“双五十”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市政府每年对发展较快、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29.坚持动态管理。从年开始,我市五十强企业、五十高企业每年评定一次,按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情况评定五十强企业,根据高成长性、高技术性和发展潜力评定五十高企业,由市政府公布。当年评定的“双五十”企业享受本意见中的各项政策。

上一篇:生物多样性的来源范文 下一篇: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