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范文

时间:2023-12-13 17:30:32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1

探究刺绣在纪念品设计中的改革 更多 精品 来自 3 e d u 论 文

一、绚丽多彩的贺州瑶族刺绣美

(一)贺州瑶族刺绣图案之美 (二)贺州瑶族刺绣色彩之美

贺州瑶族刺绣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贺州瑶族人民就使用红、黄、白、绿、黑五色丝线作为瑶绣的主色彩。这是因为“瑶族认为他们的祖先为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土瑶族十分崇拜自己的祖先,故贺州土瑶服饰刺绣图案纹样上的颜色主要是红、绿、白、黑、黄五种颜色,据当地土瑶族老人讲解,这便是象征龙犬的图腾,是一种图腾象征的符号”[5]25。选用五彩缤纷的丝线,是瑶族人民对于生活历程的谱写与展示,是热爱大自然的表现,更表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龙犬盘瓠)的敬仰与怀念。贺州瑶族刺绣的色彩不仅彰显鲜艳夺目、对比强烈之情怀,而且还极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之风情。

(三)贺州瑶族刺绣象征之美

贺州瑶族刺绣通过大胆运用移情、夸张、概括和抽象的工艺技法进行刺绣,借用汉族和瑶族等谐音的习惯来构图取意,透过对其美好幸福的寓意之意境,以此感受瑶民族质朴自然的生活美,反映出瑶族最淳朴的生命情怀的真谛。笔者通过近几年对贺州瑶族服饰刺绣的田野调研,发现贺州瑶族刺绣不同的图案表达的内涵及意义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象征意义。通过联想瑶族人民将丰富的民族内涵和民族文化渗透到刺绣图案作品中,将吉祥寓意的祝福直接变形运用到刺绣图案中,借用某种自然界事物来传递最原始的设计意图,寄予了瑶族人民的各种美好希望与憧憬。

二、贺州瑶族刺绣的美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探析

瑶族刺绣源于瑶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活的追溯、美丽神话传说的信仰和图腾符号的崇拜,是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达,是对祖先怀念的寄托,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载体。贺州瑶族刺的美为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设计师在进行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应用瑶族刺绣的美要善于分析其特色,抓其精髓,延续其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摒弃其劣势,加之对其整合构成和创新性的转化,从而进行形式美的再创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寻找独具自身文化印记的设计特质,只有拥有了独特的、自主创新的和极具民族特色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中获得认可。贺州瑶族刺绣汲取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展现了瑶族文化与历史。只有将贺州瑶族刺绣应用到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使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成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神韵、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才能充分体现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收藏、馈赠价值。贺州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要建立在对刺绣图案的全面整理、分类掌握上。在具体分析刺绣图案的造型工艺手法、构图组织形式、图案造型的共性个性,以及在刺绣图案寓意的理解基础上,重点结合贺州瑶族刺绣进行整体、深入的解析,努力做到创新求变,才能使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更具独特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现代设计多元化的今天,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瑶族刺绣,在立足本区域文化为出发点的同时,更要与先进的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借鉴古今中外,以此提高贺州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的文化内涵与设计价值。笔者结合科研课题对本科毕业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相关选题的实践指导,与学生共同交流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实地走访,田野调研,结合贺州瑶族刺绣艺术,分别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品牌标志、视觉设计三元素(图形、色彩、文字)、盒体造型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指导。在指导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贺州瑶族刺绣的特点,总结概括其运用于设计中的不足,多做尝试,逐步改进,让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散发其独特的视觉魅力。贺州瑶族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将其渗透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这样的设计成品不仅仅体现了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风格,而且还是瑶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绪的展现,从而促进瑶族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设计,应当合理提取民间艺术的精髓,使现代设计不断地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6]133。通过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但可以唤起本土设计的民族性、独特性,推动瑶族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还能带给当地旅游产业丰厚的收入。

三、结语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2

【关键词】哈密维吾尔族 刺绣 工艺特点 价值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一种美化服饰的传统手工艺,是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最主要、最普遍的装饰手法,以其纷繁复杂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而独具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多用于服饰的领口、袖口、胸前、下摆等部位装饰,纹样古朴、造型稚拙、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用彩色丝线将独特、古朴、繁复美丽的图案刺绣在服装上,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寓意手法来描绘原始图腾、、浪漫情怀、记述历史、再现民俗风情、寄寓精神向往等,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一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的特点

维吾尔族很早就重视服饰的刺绣工艺,并一直把它当作服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加以发展和完善,使其成为维吾尔族普遍使用的独特的服饰装饰艺术形式。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主要是服装及配饰,如袍服、坎肩、长裙、套裤、靴帽等数十种。在历史的发展沿革中,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使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刺绣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且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特色各异的刺绣手法。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还是在图案纹样上,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涉及刺绣工艺的部位有许多,列举如下:

1.长袍刺绣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服,袍服式样比较宽大,多在领口和袖口以刺绣工艺装饰。首先是袍服镶边刺绣,大多长袍会设计镶边,袍服的衽、两侧开衩及底摆镶边,领口、袖口镶边等,而在镶边上面常常设计刺绣图案;其次是袍服衣身刺绣,刺绣运用于袍服衣身部位最为常见,有时在衣身的局部设计刺绣图案,有时在整个衣身大部分运用刺绣工艺装饰。

2.短袄刺绣

短袄是哈密维吾尔族女性所穿的上衣,男性不穿。其形制一般是衣长到人体的胯部,窄袖,面料多为红色缎料或紫色缎料,款式可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几种,有前后两侧开四衩和不开衩之分;袖口、前襟、下摆和底襟均饰以花边和刺绣,前襟多刺绣以云头如意图案。

3.坎肩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无论男女都有穿坎肩的习惯。坎肩是立领无袖、琵琶襟紧身式的短上衣,可套在长袍或短袄外面起装饰保暖作用;种类款式有长坎肩、短坎肩;有开衩坎肩、无开衩坎肩等区分。而刺绣艺术在哈密维吾尔族坎肩上的运用可以是非常频繁的,哈密维吾尔族在设计制作各式坎肩时,一般会在坎肩的所有边缘部位均用到镶边工艺,在镶边部位常加以刺绣装饰。有些坎肩通身以刺绣图案装饰,使整件坎肩显得非常华丽。

4.长裙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女裙形制复杂,款式丰富,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或装饰上都颇具特色。长裙在两侧施裥而留正面无褶,前后有20厘米左右宽的平幅裙门,并在这一平面上织绣各种纹饰,裙门的下半部为主要的装饰区,上绣各种华丽的纹饰,以花鸟虫蝶最为流行,边加缘饰。两侧各打细褶,细褶上也绣有精细的花纹。

5.套裤刺绣

套裤也称为“膝裤”,哈密维吾尔族套裤是上宽下窄,裤管上部大多被裁制成尖角状,裤管底部紧裹于胫,为了方便穿脱,人们在裤脚处开衩,用带系结,并在裤口处刺绣。

6.花帽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帽子也是刺绣工艺重点装饰的部位。花帽多为圆口、圆顶,顶较扁平;图案花纹多采用、梅花、莲花、牡丹、芍药、佛手等刺绣。中青年男子的花色与妇女基本相同,只是花帽沿口,以黑色平绒镶边。

7.绣花鞋刺绣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绣花鞋,绣花鞋形如船型,没有左脚和右脚之分,鞋底是由麻线或棉线纳出来的,叫“千层底”。鞋帮周围绣以花卉、动物的图案,鞋头往往是虎头造型。刺绣手法采用平绣、堆绣、锁绣,图案以夸张变形的图形纹样为主。

8.靴袜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妇女的袜子,其形制为高?,整个袜子以彩锦制成,多以绣花袜子为主,分棉袜和单袜两种,在靴袜的高?、袜面,两边处绣制对称的牡丹、、佛手、莲花或动物图案等。 二 刺绣题材及表现技法

1.刺绣图案的题材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题材大多是以动物花草及表现吉祥寓意的图案,极少有描绘人物的。动物刺绣图案有龙、凤、仙鹤、孔雀、锦鸡、蝴蝶、喜鹊、蝙蝠、松鼠、螳螂、鱼等;植物花卉刺绣图案有牡丹、石榴、佛手、莲花、玉兰、水仙、葫芦、、梅花、竹、忍冬、兰草、瓜果、葡萄、桃、灵芝等;天象纹刺绣图案有日、月、云、水、山;器物纹刺绣图案有八宝;文字刺绣图案有万、寿、福、喜;几何纹刺绣图案有直线、锯齿、万字、如意、回纹、龟背;人物纹刺绣图案有八仙。这些图案都富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并且造型夸张而生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借助丰富的物象来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友谊、爱情等美好的愿望,表达维吾尔族同胞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2.刺绣图案的表现技法

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上刺绣技法丰富多样,大致有:平绣、打籽绣、锁绣、辫绣、盘金绣、堆绣、破线绣、钉线绣、缠绣、贴布绣等。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针法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法等较为常见。不同的技法与针法相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构图风格,一件出色的绣品往往集若干技法、针法于一体,体现出哈密维吾尔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平绣”针法包括齐针、搀针、抢针、套针、施针、擞和针、接针、旋针等多种针法;起落针都在图案纹样的轮廓边缘,针角排列匀称,线迹平行,不重叠交错;以碎小、纤细的连续纹样为主。打籽绣针法又称“打子绣”、“环籽绣”,是点绣的一种,亦称“打籽”,刺绣时将绣线在针上绕成粒状小圈,然后在近线根处刺下,绣一针,形成一粒“籽”,常用于表现物象形态的质感和花卉的花蕊等装饰性较强的图案。盘金绣是将丝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的针法。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则称之为“盘金绣”或“盘金银”。

根据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技法来分,其针脚形式大致分为绣、插、捆、点、挑、串等。大面积施以平绣,根据需要如要凸显色调层次的,则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同的丝线去,形成几种色彩的平面连接过渡;如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如绣面上需要显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点针和挑针。服饰上的刺绣,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贴花、补花和花边来完成。

三 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配色方式

1.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

图案是一个民族最富有人文内涵的符号,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绚丽多姿与其丰富的纹饰是分不开的。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案古朴稚拙、构图饱满、新鲜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带有强烈的写意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写实图案、变形图案和几何图案三类。写实图案造型逼真,体型明确,以描绘现实生活场景与民俗理念为主,为了增添构型的动态神韵,刺绣中往往大胆采用抽象的方法,增加图案的寓意和装饰意味;变形图案主要以对象的神态特征加以变形夸张,取得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何纹则删繁就简地表现出深刻的含义。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构图与造型特征大部分源自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的原始意念,使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具备了其他绣种所不具有的古朴稚拙与灵动跳脱。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构图布局上采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受一个固定视域和视点的局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幅图案中同时表现几个视域里的形象,打破正常次序感和时空造型观念,使刺绣图案的空间感从平面延伸到无限。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不太宽阔的衣袖、衣领、衣肩,甚至衣背中储存众多信息和空间符号,造型简洁明快而内涵丰富,给人强烈的装饰美感。

综观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造型,它不讲究透视关系和结构,甚至于不顾比例与虚实,不讲事理逻辑,全凭着想象与幻想,自由发挥大胆创意。图案以点、线、面方式将民族意识进行抽象、概括、变形,形成有规律的“回”形纹、“如意”纹、“十”字纹、“之”字纹等基本骨式,古朴多姿。其图案又因所绣材料大小与形状不同,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适合纹样。绣品则按布的经纬“挑针走线”,多曲线和折角,故刺绣作品中多出现折枝花鸟图案。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刺绣不用打底稿,也不必描绘草图,她们全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幅幅丰满的刺绣作品。

2.刺绣图案的配色方式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独特审美意蕴除了来自于它丰富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外,更体现在色彩的大胆运用上,色彩可以被看作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最鲜亮的符号。在用色上因性别、年龄、场合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色彩。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中,色彩不单纯只是彩色而已,它已经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含义;哈密维吾尔族女性尚红,因为红色代表青春、热情和生命,是吉祥如意和富贵的象征,故红色多用于未婚姑娘和儿童身上;蓝色庄重、沉稳,象征成熟美,多用于男士袍褂;而黑色深邃、凝重、神秘,多用作基本色和老年男装服饰。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配色时多选用黑色或湖蓝色为底,纹色则以亮色点缀。这种设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不跳,色调和谐,层次感强,形成了哈密维吾尔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哈密维吾尔族妇女精湛的技艺和哈密维吾尔族服饰的无穷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生命文化在装饰艺术上的体现,洋溢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些充满浓厚文化内涵的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艺术,依附于本土文化,也记载着维吾尔族的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

参考文献

[1]林锡旦.中国传统刺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丁川、丁文涛著.生命意识——民间美术的永恒主题[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94~202

[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3

顾绣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至今流传近400余年,是最富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也是江南刺绣的杰出代表。

顾绣,俗称“画绣”,由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的女性眷属创造、发展和推广,形成了把松江画派画理风格融入刺绣技艺、画绣结合的艺术特点,成为有别于日用工艺的纯观赏艺术品,对后世江南、乃至中国刺绣的发展影响深远。

顾绣创始人,为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缪氏,历来史籍都称其佚名,生卒年月不可考。但据今天有的学者考证,其名“液”,吴人,少时寄养于田姓人家,随田女学绣,并经常为田女代绣官用绣件。缪氏入士大夫家庭后,所见名人字画渐多,眼界顿开,遂尝试以绣艺描摹字画,开了“画绣”之先河。清嘉庆《松江府志》载:“上海顾汇海之妾刺绣极巧,所绣人物、花卉,气韵生动,字亦有法,得其手制者无不珍袭之,此顾绣之始也。”

顾氏女性中,绣艺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为略迟于缪氏的韩希孟。韩氏为顾名世次孙媳,生卒年代亦不可考。其精通六法、擅工画花卉,以20年艰辛,潜心“画绣”,能真切地传递松江画派的意趣,达到与国画几可乱真的境地,并创立了用针法表现透视法则和素描关系的“写生绣法”。

这两位顾氏外姓妇女都曾在绣品上镌用“武陵绣史”印章,据清嘉庆十八年反映吴地顾氏十八支汇编的《武陵[顾氏]宗谱》,“武陵”乃顾姓郡望名号,顾绣便由此得名,后遂称于世。

顾绣技艺受到松江府董其昌等一大批文人学士的重视和支持,历经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20余年磨砺,渐趋成熟。

董其昌乃明代中晚季著名松江画派文人画领军人物,是“画绣”宗旨的倡导者和实践指导者,去世前五年竟三次为顾绣题款,叹为“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望之似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知为女红者,人巧极天功,奇矣!”对顾绣艺术作了权威性评价,开启了当时人认识顾绣艺术价值的目光。

崇祯《松江县志》称:“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作人物,刻划精巧,为他郡所未有。”顾绣在江南地区声望无人可及。

明末,顾氏家道中落,顾绣由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脱离士大夫家庭进入民间。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绣艺得自缪韩亲传,但年轻早寡,独自养育一岁幼子,流落松江民间,为生计设帐授徒。清嘉庆《松江府志》载其:“工针黹,设幔授徒,女弟子咸来就学,时人亦目之为顾绣。顾绣针法外传,顾绣之名震溢天下。”自此,顾绣栖身于松江的九峰三泖之间,民间妇女争相传习,迅速传入四面八方,苏、宁、杭、湘、蜀等地刺绣术受其影响颇深。顾名世因家族女性群体的杰出成就,也被江南绣业界尊为绣祖。

清道光年间,松江民间依然活跃一些顾绣名家。松江人丁佩,女,精于刺绣,通于画理,所著《绣谱》不啻一部顾绣文化专著。丁佩被誉为对顾绣是“心知其妙而能言其所妙者”。

顾绣蜚声海内外,清《阅世篇》曰:“……后以凡仿效者皆称顾绣,绣品肆亦竟以顾绣相称榜,凡苏属之绣几无不以顾绣名矣。”顾绣之专称已成江南刺绣之“通名”,大有无绣不姓顾之势。

但“画绣”乃民间绣艺与士大夫文化结合的产物,一旦离开松江画派的土壤,失其精髓而得其技者,大多由纯观赏性艺术珍品变为日用工艺。随着顾氏后继无人,顾绣之名虽盛而“画绣”真谛却在上海绝迹。

然而,士大夫阶层中却不乏对顾绣价值的理解和挚爱者。清末民初,南通名人张骞、苏属顾绣名家沈寿,兴办著名顾绣学校“女红传习所”,稍后,松江慈善机构“全节堂”设立“松筠女子职业学校”,开设顾绣班,通过校际师资、教学交流,教育传承成为顾绣返传回松江的渠道。当时顾绣班中的一位女学生戴明教,半个世纪后成了明代顾绣在松江的传人。

戴明教,松江人,1922年生,自幼随姑母学绣;稍长,师从松筠女校中南通宋姓女教师,得传顾绣真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戴明教从业于松江城厢镇街道刺绣社。

《松江县工业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年):“1972年发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品’号召后,松江工艺品厂热烈响应,聘请了顾绣真传艺人戴明教授徒传艺,恢复顾绣生产……使具有4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顾绣,在松江重新问世。”

年届50的戴明教口传身教,10多位弟子成为顾绣的新生代传人。戴明教女士传承松江顾绣技艺、维系松江与顾绣的人脉。经原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朱孝岳、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史论教授陈麦考证鉴定,戴明教的学艺经历和她的师承关系,反映了明代顾绣以曲折的途径,传承到她手中,再由她毕生的研究和传播,发展为今天松江顾绣的过程;从民间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戴明教被社会认同是上海明代顾绣的传承人。

松江顾绣在20多年中创作了500多幅作品,远销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十一幅被松江博物馆作为文物珍品收藏。顾绣于1978年被上海市手工业局命名为“上海顾绣”的品牌,松江也成为顾绣新的生产中心和传承地。1983年8月,戴明教写成技术专著《顾绣针法初探》。

1987年5月,松江博物馆举行《顾绣艺术展览》,展出72件新作并进行现场表演;同年移往 “上海首届国际艺术节”续展。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媒体都对顾绣的恢复给予了大量报导。松江顾绣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绣艺表演。顾绣经历了复苏和高峰期。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松江顾绣在经济体制结构调整中又面临困境,1998年松江工艺品厂解散,在当时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关注下,一家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接纳了松江顾绣,使其生命延续至今。2002年,一个“顾绣班”于松江大江职业学校中建立,11名学员结业留厂。但松江顾绣的生存仍非常艰难,亟需获得国家保护。

二、顾绣的艺术和技术特征

顾绣的表现形式为“画绣”,其成就首先体现于有别其他绣派的绣艺。 顾绣绣艺的特征可以分为“技”和“艺”两个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技”和“艺”的内容亦有所不同,但技艺内涵和追求,却历经400余年而如一。(一)顾绣的艺术特征:

1、明代顾绣以“画绣”著称,得名于董其昌“望之似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知为女红者”句,专以描摹元明名人字画,尤擅山水、人物、花卉、花鸟。

2、创作者本人须具备相当的文化艺术功底,尤其是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和书画素养;

3、以松江画派画理为刺绣指导,提倡画绣合一,然不唯以模仿为目的;既以书画审美观要求绣品,又刻意用绣艺真切地传递书画的水墨神韵;“画绣”的最高境界乃追求意境,是艺术再创作。清丁佩《绣谱》所说:“绣近于文,可以文品之高下衡之;绣近于画,可以画理之深浅评之。”是对画绣最透彻的理论概括。

4、创造了适应“画绣”制作需要的“写生绣法”,即以不同的针法表现山远水近的透视法则、人物肌理明暗的素描关系,为清末民初苏属顾绣中仿真绣法之前驱。

5、戴明教总结了前人从无涉及的“画”与“绣”的关系:“顾绣纷从画出,绣夺画工,画为绣用;画以绣传,画绣双绝,允称极品。故绣工应以画绣俱能为上乘,等而下之,亦应粗知画理,浅窥画意,绣时方得不失画神。反之,画工亦应稍明绣事,略悟刺绣之表现手法和能力,使绣工有所循。……是故画有所长,绣有所短;绣有所长,画亦有所短。相知始能相辅,相辅方得相成。”

6、戴明教把松江顾绣的艺术特点,归纳为“风格典雅、色泽古朴、亦画亦绣、有如晕染、气韵生动、自然浑成”二十四个字,丰富了“画绣”的理论和实践。

(二)顾绣的技术特征:

顾绣以针、线、织物、色彩为材料,运用艺术构思,采用一定的绣艺技法,形成了独特的“画绣”风格和特色,以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意识。

关于明代顾绣技术的记叙,散见于历代文献之中,《顾绣考》称:“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亦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 韩希孟丈夫顾寿潜有 “寒暑风雨冥晦”停针不绣的记载,当时科技水平所限,线、料、色、光易受气候、光照、温度、湿度影响,可见制作要求之严格。

顾绣古今工艺均有选稿、用料、用针、用线四个步骤:

选稿:多以宋元名画为粉本,现代也选用中外名画。

用料:明清多用凌、绢、罗、缎之类,现代采用复丝塔夫绸、素库缎、软缎、尼龙等,并根据需要染色,色泽有米色、浅灰色、浅豆沙色、浅古铜色、白色等,根据绣面需要而定。

用针:明代靠人工磨砺而成。现代工业技术进步、钢质超过以往,纤细度以12号针为最细,长25毫米,直径0.3毫米,针孔长0.3毫米,宽0.2毫米,针迹无边痕,平滑如纸;戴明教集针法大成,又自创散针、套针、滚针三种针法,更擅表现水墨韵味。

用线:现用蚕丝线,俗称“擘花线”,质量与古代基本相同;明代擘丝比现代粗,至多为三十二分之一,现代可擘至四十八分之一;配色明代“点染成文”,针难及之处,以色续之,现代新创“绣后点染、设色不绣”之法;色级、色阶上已胜过古代,总共有1500余个色号;如以头发代线,称“发绣。”

三、顾绣的诞生土壤

顾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乃历史缘由、文化内涵、地域人文环境、家族背景、个人素养以及社会认同诸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

上海自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技术、推广棉花种植以来,松江号称“衣被天下”,盛行缂丝工艺,松江妇女朱克柔的缂丝闻名海内,人称“北有定州,南有华亭”,织绣也甚为普遍。明代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颁令“衣冠悉如汉唐制”,在江南专设皇室刺绣机构,一处房屋即百余间、绣工常达六七百人。苏、松、常、太一带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江南女儿在闺阁中常以女红为乐事,民间绣女人才辈出,顾绣便应运而生,但孕诞顾绣的却是松江的地域文化。

400年前,“上海”仅是松江府管辖下的一个边缘小邑,府治所在地松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地域渊源对文化的影响,并未因后来行政区域的变更而割断,松江历来就被看成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松江自古为“文秀之乡”,是江南著名书画艺术文化名城。三国魏晋时期的陆机,誉为中国古代名人书法第一家;元代曾寓居松江的赵孟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后有杨维桢的“铁崖体”,沈度、沈粲兄弟的“台阁体”,徐霖的“篆体”并称雄于世;明季董其昌的“董书”与画名震天下。与顾绣同期活跃于明季后叶的松江画派,以董其昌为领军人物,集合着“华亭派”、“云间派”、“苏松派”的实力,这一批士大夫或隐逸文人,注重摹仿古人,追求以画托情,简言之,即把绘画看成纯粹个人情感的寄托。松江画派将文人画推向中国画坛最高峰,纵横数百年,构成了松江的地域文化精髓,对后世乃至海上画派的形成影响深远。

顾氏家族男子与松江文化名人们交往甚密。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与董其昌时有诗文往来;韩希孟丈夫顾寿潜为董其昌弟子,韩氏亦师从学画,董其昌云“韩媛之绣……山水师予,而人物花卉尤擅……”,即表明了这层师承关系。顾绣深受松江画派熏陶,可谓没有松江文化就没有顾绣。

明代顾绣现存传世最早的作品,公认出于缪氏之手的《东山图》,即有董其昌题款,时为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董其昌76岁,距其卒世仅5年)。后董其昌又分别于崇桢七年、崇桢九年两次为韩希孟题款。董其昌官居礼部尚书,何以竟在生命的最后五年中三次为顾绣题款?中国最古老的史藉、十三经之一《尚书》,即有“舜始作绣”的记载,史称“十二衮服”,蒙着浓重的庙堂色彩,向来崇尚庙堂文化的士大夫文人自然都视为正统;其次,顾绣名绣实画,符合士大夫文人以“琴棋诗画”修心养性的礼教观念;顾绣又与松江画派主张师古的画理画风相吻合,被松江画派视为是松江文人画的延伸,韩希孟的艺术成就使他推崇备至,董其昌才欣然命笔:“绣彩绚丽,良丝点染,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君子观此册,有过于黄荃父子之写生。望之似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知为女红者,人巧极天功,奇矣!”

董其昌不仅是“画绣”的倡导者,还是实践的指导者。不言而喻,顾绣搏动着松江历史文化的“人脉”与“文脉”,是民间刺绣术与士大夫文化联姻的产物。

四、顾绣的历史作用和主要价值

顾绣的精髓不仅在擘丝、配色、针法三绝,更在理念与文化价值上对传统的超越。

(一)顾绣的历史作用表现于四个方面:

其一、中国刺绣术绵延至明代,集针法之大成,擘丝染线工艺大体成熟,发绣等特殊技艺亦已产生,但顾绣先开融画理入绣之风气,又提倡仿古人、制造化(自然)的艺术趣向,“不是写生画,胜似写生画。”

其二,顾绣之前数千年,针刺绣品一直停滞于君权等级标志、宗教用品、日用工艺的功能层面,顾绣却真正转化为纯观赏性艺术品,拓展了刺绣术的应用领域。

其三、历朝对刺绣者个人素质并不强调,顾绣则凝聚了绣家的学向、修养、以及对绣品所怀有的高尚情趣,后世重视刺绣者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自顾绣始。

其四、绣制者对刺绣虔敬痴迷,大寒大暑不绣、阴晦天气不绣、风雨时不绣;要拣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之时,掂香祝告后方动针开绣,类似于举子下场、官员拜印等相关文化仪式,成为顾绣文化的内涵之一。丁佩《绣谱•择地》对刺绣环境提出“闲、静、明、洁”的要求,更把这一内涵理论化,所反映的都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其五,韩希孟丈夫顾寿潜曾于崇祯甲戌仲冬(1634年),记述妻子的创作过程:“……廿年来,海内所以珍袭吾家绣迹者,侔于鸡林价重,而赝鼎余光,犹堪令百里地无寒女之叹。”文中“廿年来”三字表明早于20年前的公元1614年,顾绣已经形成――时为明万历年间。假设韩氏18岁出阁,婚后立即从事顾绣活动,此时该38岁,已半老徐娘,为顾绣付出了半生心血。然“海内珍袭、百里仿效”八字,则描绘了整个长江三角洲刺绣业都伴随顾绣进步繁荣的情景,此乃顾绣对中华刺绣事业的贡献。

综观世界优秀民间工艺的现状,一是消亡失传;二是迎合市场变成商品;三是维护历史原貌,继承传统工艺制作特色。松江顾绣属于第三种情况。

(二)松江顾绣的历史价值在于:

1、与明代顾绣一脉相承,延续了传承香火,使上海本土的珍贵民间手工技艺得以重新恢复。顾绣包含江南民间刺绣术和士大夫文化两大内涵。赋予顾绣艺术灵魂的是松江画派文人画画理。董其昌和戴明教乃联结松江与顾绣的两条文化钮结,任何其他因素都改变不了顾绣与松江的地域渊源关系。

2、顾绣先后曾有多种别名,“韩媛绣”、“韩氏女红”以作者视角得之,“写生绣”为揄扬技法而生,“露香园顾绣”则从园林得名,唯有“画绣”是顾绣特征最准确的概括,继承顾绣的“画绣”定位,保持“画绣”典雅古朴的风格神韵,即维护了顾绣的精髓。

3、坚持以手工绣艺绘制,不迎合时尚商品潮流,不盲从规模化、程式化,并形成了适应“画绣”需求的工艺制作标准,维护了民间手工技艺的原生面貌,使绣艺获得恒久的生命。

4、坚持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艺师艺龄受视力影响,创作高峰时段平均在20―60岁之间,每人毕生只能绣几十幅,当代国际上也只有少数杰出艺人能够如此。

5、明代顾绣没有留下任何理论或技术著作,但松江顾绣艺师有自己的著述,尤其涉及“画绣”的“画”与“绣”、绣工与画师关系的阐述,是研究顾绣的重要资料,丰富了松江顾绣的理论和实践。

6、历代传人寥寥可数,但松江顾绣30年来传人谱系已达20余人,超过历史增长比例;新一代绣工接受现代专门艺术教育,为进一步复兴顾绣提供了人才和素质准备。

7、松江是顾绣的生产中心和传承地;尤其是在当代,松江在顾绣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2006 年,顾绣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申报)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4

摘 要: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的苗族刺绣是清水江施洞型苗绣的杰出代表。它的表现题材主要体现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及自然崇拜和生活场景等方面,在艺术、历史及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施洞苗族;刺绣;价值研究

一、施洞苗绣概况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的苗族刺绣是清水江施洞型苗绣的杰出代表,因此称施洞型。镇上随处可见刺绣女子,闲暇时间大家经常围坐在一起刺绣,且有时晚上仍然可见她们在路边街灯刺绣的情景,刺绣已经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施洞大道两旁也有一些刺绣店铺,摆放不少刺绣商品,有服装、背带、鞋子、帽子还有一些绣片,古朴、崭新的都有。其中还有一些旅游开发的附加产品如带有刺绣图案的单肩包、围巾、现代服饰等,说明该地旅游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目前仅施洞镇塘坝村从事刺绣加工销售的大户就有几十户,其中大部分享受政府贴息贷款,通过“一帮一带”的方式塘坝村有几百余人从事刺绣行业,这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刺绣也已然成为施洞首屈一指的支柱产业,拥有“刺绣之乡”的美誉。

二、施洞苗绣的表现题材

(一) 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

图腾崇拜起源于氏族公社时期,是氏族或部落的标志,起着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的重要作用。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并通过不同的载体表现出来,如旗帜、族徽、柱子和舞蹈等。苗族的图腾是枫香树和蝴蝶,同时也将它们作为祖先崇拜,因此有“蝴蝶妈妈”之称,属于祖先崇拜的一部分。相比之下苗族的图腾崇拜除了枫香树外更多的体现在它的服饰上并较好的延续至今,较好的保留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这是其他很多民族所不具备的。

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其文化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在苗族刺绣中关于人神起源以及万物初始的来历都有体现。相传枫香树上有两只喜鹊一直不停地鸣叫,惹怒了树下的女神,女神将树砍断,从树心中飞出一只蝴蝶,后来蝴蝶与水上的泡沫恋爱(苗语称“游方”),产下十二只蛋,由宇鸟精心孵化十二年孵出了十二兄弟姜央、雷公、龙、虎、蛇、象、牛、狗、羊、鸡、蜈蚣、猫,姜央就是苗族人的祖先。因此苗绣中关于枫香树、蝴蝶、鹳宇鸟、姜央等的刺绣图案很多。

(二)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在施洞苗绣里同样也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因为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刺绣的图案描述的内容虽然没有史料如此详尽,但却是苗族唯一珍贵的历史记忆,对研究苗族历史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张秀眉于咸丰五年领导苗族义军举行起义,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反抗清朝政府残暴统治的斗争。表现张秀眉的苗绣作品很多,其民族英雄形象高大英勇,并且刺绣者还加入了个人的美好期望,如张秀眉可以撒豆成兵,有神灵庇佑,拥有神奇的保护伞和各式武器等等,这都充分表达了对张秀眉的尊敬爱戴之情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不变定律。

历史故事是真实的,而民间传说则不是,虽然一些主人公也是有名有姓很具体,往往给人错觉,事实上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如苗绣中女英雄务茂息的故事就属于民间传说,因为历史上不能证明确有此人,苗绣中对她的定位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的画面,矫健身姿、手持利剑或弓箭、目光如炬,她的坐骑是造型各异、功能各异的龙或者麒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令敌人闻风丧胆。

(三)自然崇拜和生活场景

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都属于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早期的原始人对自然现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便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对象并加以崇拜。施洞苗绣中的自然崇拜集中体现在鸟兽虫鱼上。苗绣中很多鸟类只是具有鸟的基本特征如尖嘴、有翅膀尾巴等,至于具体是什么鸟类连刺绣者本人都叫不出名字。龙、老虎、麒麟、蛇、牛、猪、狗、老鼠、蝙蝠、鸡等经过夸张变形之后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有时不易辨认。而鱼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在苗族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制约,人口的繁殖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在苗族文化里鱼有着生殖能力强,寓意多子多福,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

苗绣不仅可以装饰盛装,也用于记录历史和生活。苗族的历史也是他们由北向南的迁徙史,祖先生活区域的山河日月被绣在服装上表示缅怀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苗家人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之后,普通的生活场景也被记录下来,如劳作中的人、恋爱中的情侣、顽皮的小动物或者一块石头、一处草木,经妇女灵巧的双手都会变的美好。

三、施洞苗族刺绣的主要研究价值

(一)苗绣的艺术价值

苗绣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等拥有明确的创作人,个人的刺绣艺术风格很难总结。苗绣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上。苗绣是苗族特有的,与其他民族刺绣形式内容的不同体现了它的民族性,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地域性,苗绣的艺术风格可按照地理分布进行概括,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所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风格就是苗绣的地域性。苗绣地域特色浓厚或在本地域范围内居于明显突出地位的地区可成为典型,施洞正是清水江施洞型的代表区,因此该地苗绣的艺术价值也就越高。作为艺术品的苗族刺绣单纯的能够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也是它的本质价值即美学价值的体现。

(二)苗绣的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我们今人解读历史了解文化的一把钥匙。如青铜器对研究中国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冶炼铸造业、艺术和历史文化有重要作用,青瓷则反映了宋代的艺术和工艺。苗绣的历史价值一方面是指年代久远的刺绣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人可学习但不能复制,它在苗族刺绣历史上的地位和对今天刺绣工艺的指导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另一方面对于这个无字民族而言,刺绣同时又承担了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在记录在诉说,缅怀祖先、纪念英雄、描绘生活、憧憬未来等。充分传递和寄托了苗家人的民族情感,也正因为如此,古老的苗绣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

(三)苗绣的经济价值

苗绣的经济价值就是它的市场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苗绣作为实用商品出售如缝制在盛装上增加其价值,这是其经济价值的体现。因具有内在美学价值可作为艺术品的苗绣同样具有经济价值。苗绣的普遍价值可以用来衡量创作苗绣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刺绣者所赋予刺绣的内涵越丰富、艺术语言表达越独特、刺绣技巧难度越大、做工越精细,那绣品的市场经济价值就越高。与一般商品不同,欣赏者消费的不是它的使用价值即物性的一面而是蕴含在绣品当中的精神内涵和作为造型艺术本身的艺术价值,只要绣品本身完好无损就一直具有美学价值,主要用于收藏,这时的经济价值与历史价值挂钩。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走向、特定的民族习俗和媒体宣传、社会重视度等因素都对它的现实价值产生影响。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在全国乃至世界展开,政府和社会对苗族刺绣关注度上升与本身巧夺天工的制作和通晓刺绣工艺人数逐渐减少的现实形成反差,苗绣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出来。(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刺绣史》孙佩兰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 《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刺绣卷》张世申、刘雍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5

关键词:刺绣;工艺;服装设计;教学

我国历史悠久,有“衣冠王国”的美称。从古至今,中国人凭借优秀的工艺水平,为世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但是,目前对传统刺绣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处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层面,[1]这对刺绣工艺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刺绣的全面认识、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思路。

1 传统刺绣工艺的认识

有学者指出,“中原传统服饰是面料的自然风、盘扣的休闲风以及刺绣的和谐统一”。[2]传统刺绣工艺最早起源于纹身,人们为了辟邪消灾将民族的图腾刻在身上。后来经过女红的创造,逐渐从纹身向服装刺绣转变。那么如何定义刺绣呢?刺绣从简单定义上来看,指通过针线的方式在底布上面穿梭绣出图案的一门技法。刺绣发展可追溯的历史较长,在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刺绣工艺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演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财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中国较为出名的苏、蜀、粤、湘刺绣被誉为“四大名绣”,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深受现代人的喜爱。同时,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身上也有各自独特的刺绣特点和刺绣文化。刺绣的用途比较广泛,如可以用于绣荷包、可以用于家居装饰、可以用于服装设计等。

关于刺绣教育的问题,可以追溯到清末著名刺绣大师沈寿,其最先打破了传统的“艺徒制”,采用了“学堂制”。[3]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设计师们一方面超越时代,汲取先进思想和技术;另一方面,从传统民族元素中寻找灵感,传统刺绣工艺就成了重要的灵感对象。刺绣艺术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背景下受到了各国设计师的青睐。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元素,刺绣具有独特、纷繁、古朴的美丽图案,而且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艺术效果上佳等优点,因此在当前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2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表现与形成

把传统刺绣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是对这门民族手工艺传承和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的一次有益尝试。在现代人的服装意识中,更多强调的是时尚、个性、简单,因此如何把传统刺绣的技艺和现代人对服装的审美需求,以及现代服装工业发展相融合,成为这次教学尝试探讨的主要课题。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需要针对造型设计做好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根据不同类别的服装、不同服装市场消费层次的需求,在技法、图案以及造型上设计得更具针对性。

服装分为成衣和高级时装两大类别。所谓“成衣”,即人们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装,我们知道传统刺绣主要是依靠手工完成的,而且由于需要刺绣针法多种多样,为了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和工序,逐渐地诞生了电脑刺绣和机器刺绣。设计师可以将服装店款式特点、造型特点、图案特点、色彩、技法等均输入电脑和机器中,从而实现批量生产。这种设计广泛地运用于当前的时尚女装、牛仔裤、童装以及毛衫当中,往往在色彩、图案以及布局上都需要与布料和风格相匹配。

高级定制服装属于精美纯手工制作的服饰,对手工时长有严格规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大部分这类服装都是针对个人需要进行设计的,如演出服装、礼服等。以我国著名定制服装设计师郭培为例,复杂的手工刺绣工艺在其设计的服饰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她设计的服装往往是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剪裁工艺的融合。浓郁的民族特色,让刺绣服饰更好地诠释了她的个人魅力和气息。当然,郭培在服装设计方面并不是单纯地选择传统刺绣工艺,而是融合了时代潮流,借鉴了西方的剪裁技术和独有的审美理念,与设计师团队一起打造的纯手工刺绣服饰,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3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艺术价值,其二是经济价值。因此,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传统刺绣工艺的价值和地位。

3.1 艺术价值

刺绣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余年沧桑不变,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顽强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风采。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4]艺术价值是不能够用金钱衡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艺术品视为无价之宝,对传统刺绣工艺更是如此。尽管刺绣是传统民族服饰的一种表现语言,但随着现代设计师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和现念,其逐渐出现在世界各大时尚舞台之上,凭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工艺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展现了独有的艺术魅力。近年来,以国内影视明星为代表的高端消费群体频繁穿着刺绣工艺服饰,出席各种交流颁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例如,范冰冰曾经身着“东方祥云”的龙袍服出席活动,使得世人对中国刺绣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该礼服已经被收藏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由此可见,这不只是设计师个人的成功,更是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代表获得世界的认可的表现。

3.2 经济价值

在信息化的今天,有必要将民族艺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将其作为文化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发展,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5]当然,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存在的艺术价值,也为其带来了更高的经济价值。不同的刺绣工艺和手法都会间接或者直接作用于服装本身,不管是体现在大众成衣上,还是高级定制服装上,刺绣工艺的融入都提升了服装的市场价值,同时也提升了穿着服装的个人的价值。那些设计在衣服局部的精美刺绣细节装饰,不仅体现了着装者独有的审美理念,精致的手工艺更是高品质的表现。这类型的服装在售卖价格上往往比普通成衣要高,也是刺绣工艺为服饰产品带来更多的产品附加价值的一种体现。

传统刺绣工艺本身就拥有着古朴、艳丽、针法独特等特点,而现在经过现代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设计更上一层楼,自然在服务于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价值。这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应该引起思考和重视。

4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b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视,因此加强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非常重要。对于刺绣作为传统工艺如何通过设计师再设计、再创造,而不是传统工艺的翻版,本文从刺绣图案、刺绣色彩、刺绣材质三个方面对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4.1 刺绣图案的应用

中华纹样在七千多年历史中的兴衰演变,其中浓缩的智慧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也将对学生的设计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6]授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借古开今,利用传统刺绣图案,结合当代设计的理念和元素进行创新,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从刺绣图案的纹样出发,注重纹样与服装设计风格的统一。

图案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并不是所有服装风格都能选择同一种图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白在引入图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化思想、照搬照抄。借鉴图案就是将图案当中的整体形式或者某一具有鲜明特点的部分用于相应的服装局部之中,这种借鉴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保留图案中本色的民族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能创造出独特的东方神韵。日本设计师高田贤三在为自有品牌Kenzo设计的成衣作品中均保留了刺绣图案原始的样本,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外,对图案形式进行解构重组,这需要建立在服装的风格和造型上,如可以进行图案的简化、重新组合或者是根据图案的某个部分进行夸张变形处理。采用这种方法对原本复杂的刺绣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再次设计,使其变得简单概括又独具个性,更好地体现现代服装时尚化的特色,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4.2 刺绣色彩的应用

地域类别不同的传统刺绣拥有各自鲜明的用色手法,造就了迥异的民俗之美。以写实风格见长的苏绣通常是将五彩的绣线混合,调配成细腻的色彩,以模仿、升华自然物象之美,使花鸟、山水、人物等皆栩栩如生、精妙绝伦。[7]而以装饰风格见长的湘绣则用色明快夸张,色彩饱和,对比强烈,仅选取3~5种颜色,充分保留了单一色的张力,通过这些纯色的对比并置达到了视觉上的丰富性。在把传统刺绣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不同风格刺绣的色彩加以利用,这样既能保留传统刺绣色彩的象征性寓意,又能打破对刺绣传统固有色彩的单纯利用,与现代服装的流行色彩相结合,提升服装的表现力,把握现代人对服装色彩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诉求。

4.3 刺绣材质的应用

装饰艺术风格展现了高雅、魅力、功能性和现代性,这些都离不开对材质的要求。[8]在把刺绣工艺引入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用新的服装辅料与传统刺绣材料相结合,如不同几何形状具有现代工艺特点的亚克力材料,不同质地和光泽的珠片、华丽的锆石,不拘泥于传统刺绣较为单一的丝线材料。由于刺绣的选用标准就是要能将服装上的装饰点缀感表现出来,材料的选择在风格上必须与服装风格、刺绣图案整体的设计保持统一。材质的不同会对绣线创造出来的光泽感和肌理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还需要将材质与服饰面料统一,并充分运用到服饰设计当中,突出个性、展现美感。

5 结语

现代设计方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的学科,它从哲学、文化、意识形态和消费心理等诸多方面为研究传统文化元素提供了方向。[9]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并没有因为现代服装工业的发展而远去,也没有被人们遗忘,它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有的精神品质,仍可以作为现代服装设计的设计理念。同时,传承不是一层不变的沿袭,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保护传统刺绣工艺。一方面,收集民间保留的精美刺绣服饰,加以借鉴;另一方面,把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中的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的新观念融入其中,按现代审美心理进行重组和时尚化的处理,[10]开创出刺绣工艺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彭容.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式品牌服装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艺术,2013.

[2] 李克兢,田合伟.中原传统服饰面料及手工艺的传承研究[J].设计与产品,2013.

[3] 林书羽.沈寿对于中国刺绣教育的贡献[J].刺绣教育,2013.

[4] 梁敏玲.挖掘刺绣教育内涵提升幼儿综合素质[J].中国教师,2014.

[5] 彭红.中国民族艺术在时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研究[J].艺术百家,2012.

[6] 琦岩,郝李.中国传统纹样课程教学探索与设计[J].装饰,2015.

[7] 王勇.潍坊民间刺绣的色彩美感解析[J].装饰,2013.

[8] 韩亮,朱琳.永不消失的线条――装饰艺术运动概述[J].时空,2013.

[9] 高原.青花瓷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策略探析[J].装饰,2014.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6

关键词:彝族刺绣 产业化发展 传承保护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滇中北部,是昆明市远郊县。撒营盘镇隶属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全镇国土面积524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278个村民小组,11268户,44924人。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族等多各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2%。撒营盘彝族刺绣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高的民族传统工艺。其华丽美观的图案在现今彝族服饰与彝族日常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

一、撒营盘彝族刺绣的特色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禄劝彝族民间手工刺绣工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且形式繁多,品种丰富,基本涵盖了彝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婴儿用品为例,就分有“达本”和“包本”两种。“达本”即用来包婴儿的厚布块,正面绣上花纹,里层衬进羊毛毡子。“包本”即背布,用于背年龄相对较大的孩子。长宽均为70—80厘米,背布四周架满各种颜色图案,中间部分用丝绒绣制花样,里层同样衬上羊毛毡子。再以彝族男装为例,彝族男装一般不分大人小孩,搭配都是一件褂子,一条筒裤,一双绣花凉鞋。所不同的是其尺寸大小不一。大人的着装有帽子、羊皮褂、而儿童则没有。帽子,彝语称“邪托组”,用羊毛毡子做成,故又称羊毡帽。羊毡帽有黑色、白色两种。其功能除了驱寒以外,还可作为容器用于饮水。褂子,布料多为白色、蓝色土布,前端共有五至九组布制盘扣,周围绣有各色花样,色彩艳丽耀眼。背面绣有老鹰,龙身或虎头图案,体现了彝族对龙虎等原始图腾的崇拜,同时也体现了男性雄健强壮的性别特征。裤子多为黑色,裤脚也绣有各色图案。凉鞋,彝语称“麻力维”,鞋底有白色毛边,鞋带和鞋品绣满花朵,做工精致,美观大方。羊皮褂用山羊皮缝制而成,耐磨抗寒适用于放牧休憩时使用。

二、撒营盘镇彝族刺绣发展现状

撒营盘镇是禄劝彝族刺绣工艺制作的集中地,因此从业人员较多。在禄劝县撒营盘镇,女子一般十五六岁便开始学习刺绣技艺,且开始独立进行刺绣制作。撒营盘镇自然村的成年妇女40%都掌握一定的手工刺绣工艺技巧,且以家庭为单位代代相传。目前,刺绣制作和销售也是当地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地于街坊有店面进行经营的有十余户,而零散经营售卖的也有将近百余处,长期从事刺绣的妇女达数千人。

据禄劝县文化馆相关资料显示,该镇从事刺绣经营的个体户最多一天能收入6000元。刺绣服装年销逾5000余件,按普通款式600元/套,可获利300余万元;刺绣饰品年销2万余件,按普通绣花款式100元/件,可获利200万元以上。

三、撒营盘彝族手工刺绣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一)刺绣工艺品作为文化产品出现在市场竞争的潮流之中,“势必要透过其精神要素和文化内涵来实现创造经济利益的最终目的”

因此,实现禄劝彝族民间手工刺绣工艺的发展就必定要跳出文化事业的范畴,而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中来,以产业的发展和获利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从而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项民族手工技艺。并在传承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二)民族手工刺绣的产业化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技艺具有着积极作用

刺绣工艺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使彝族精美绝伦的手工刺绣成品和服饰制品走向大众、走向市场,充分体现其文化价值。

四、禄劝彝族手工刺绣产业化发展思路

(一)人才的培养

刺绣作为一项技法复杂的民间传统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虽然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许多针法已经可以由机器替代人工生产,但机器批量制品大多做工粗陋,精细的传统绣法样式还需以人力手工完成。因此,掌握着传统刺绣技艺的民间艺人便成为了传承这项民族手工技艺的关键所在。民间艺人的生存状态决定传承与保护的力度,只有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才能唤起全民的“传承意识”和“保护意识”,刺绣手工技艺的发展才能得以持续。

(二)产业链的建立

产业链从自然资源过度至消费品之间的形式被称为产业层次,其中上下游产业间链条式的“首尾相接”关联尤为重要。之于刺绣产业而言,其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供应商;而其下游则是刺绣产品的批发商和最终购买者。刺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蚕丝线和棉线,而目前在禄劝彝族刺绣工艺品上所使用的线,大部分都产自上海、苏州等地。原材料供给虽相对充足,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生产成本。因此,原材料的购买渠道是否可以加以优化,也就成为了决定禄劝彝族刺绣手工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效仿世界上绝大多数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与方法,根据地方产业和市场发展的特点,以科学的方法制定出合理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才能为产业的形成铺好路子。在产业集群规划生产链的布局和设置方面,需要引导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可以以“绣品一条街”等模式对产业发展进行规范管理与合理规划。从而吸引更多的刺绣者前往就业,在扩大就业市场的同时,也确保了劳动力的充足。

(三)规范刺绣销售模式与价格

目前禄劝彝族刺绣主要是以个体买卖的模式进行的,如此一来,各家开价可能高低不一,而同等价位的商品,也可能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长期以往,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市场必定混乱不堪。市场的无序竞争,使一部分经营户利益受损。目前最令人担心的便是没有统一的质量监管标准,商户会为了片面的追求利润不惜以牺牲绣品质量为代价。质量是商品的生命,若不能保证绣品质量,那么即便是辛苦建立的品牌也会在朝夕之间退出消费者的视线。所以,规范刺绣销售模式与价格在实现刺绣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尤为重要。

五、彝族刺绣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一)多元文化的共存

文化产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由消费者的理解而非生产者的意图与权威来决定的,因此当彝族刺绣因其精湛的技艺和华美的图案而被人们所接受并推崇同时,消费者也为这一文化产品注入了新的元素。例如,当今的彝族手工绣片上已经出现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制作的“双龙戏珠”等图案。“多元文化的存在为理想的丰富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百花齐放固然是一项民间手工技艺得以更好发展的契机,但“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有关这些民族的文化安全问题,而且是文化产业是否真的有创意的问题,是一个人类是否会拥有丰富的关于未来的想象力的问题”。

(二)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传统手工艺品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时代需求,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工艺品无论在物质功能上,还是审美情趣上都需要找到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让更多的人喜爱彝族刺绣工艺品,让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达到审美需求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彝族刺绣工艺的上佳之法。

(三)传统技艺的延续

彝族手工刺绣手工艺质朴而富有艺术性,每一针每一线都渗透着彝族人民生存的智慧。它以其独有的韧性生于世俗存在于民间,世世代代辗转于彝族人民双手之间,承载着他们所有的生存理想与情感寄托。尽管工业再不断地发展,但手工的智慧与技术含量是工业永远无法替代的。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留民族特有元素的本质特征,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便成为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问题上,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企业规范生产,也离不开政府的相关导向作用。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7

关键词:禄劝地区彝族刺绣 基础图案 高校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90-002

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极具审美情趣和生活气息的传统手工艺显得尤为跟不上时代。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民间刺绣这种传统手工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民间刺绣图案可以加强对民间刺绣保护的同时,提升艺术设计教学的民族理论,加强设计对本民族文化的元认识,拓展基础图样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提出新课题、新要求和新思维。下文正是对禄劝彝族地区的民间刺绣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促使艺术设计教学课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 禄劝地区彝族刺绣概述

彝族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支系繁多的民族。云南境内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位于昆明远郊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彝族自称“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翻译成汉语的大意就是“黑族人’的意思。彝族尚黑的习惯在其的服饰中有较为突出的体现。禄劝地区彝族的女装基本款式是“右大襟衣和长裤,系围腰,上衣环肩多装饰一排彩须或银穗,裤脚有宽的花饰段,男子的服饰则日趋现代化,没有太多明显的民族特征,女子头饰为各种绣花帽,如凤凰帽、蝴蝶帽、樱花帽等”。上衣环肩的装饰以及裤脚的花段式便是禄劝彝族刺绣的主要用途。

在禄劝地区,彝族的刺绣当是最为有名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它在多种点、线、面之间变幻组合,所采用的纹样内容从飞禽走兽到各种花卉,从几何图形到符号标志,无不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景物的崇拜与追求。彝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山区,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牛、羊、猫等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大量的刺绣工艺品中,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图案与生产生活关联起来,纹饰秀丽、粗细并举、雅俗共赏、耐人寻味。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禄劝地区的彝族刺绣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其刺绣图案多样、刺绣方式繁多且实用性高,所以不仅被用在服饰上,也出现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门帘、小孩的抱被等都会采用这种传统手工艺进行装饰。

二 禄劝彝族地区刺绣纹样解析

纹样的造型是彝族人民从模仿自然中提炼出来的,有鲜明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有的侧重象征意味,有的追求写实主义,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禄劝地区的刺绣纹样兼具了传统与现代的特点,在很多纹样中即反映了图腾崇拜的特征,又凸显现代设计中简单图案重复的美感。

动物图案反映了彝族先民原始的图腾崇拜。虎是彝族的最原始的图腾崇拜图案,在彝族建筑、服饰、民间工艺品中随处可见。禄劝地区的彝族也不例外,笔者在禄劝地区收集到的虎图案已经与传统图案有所区别,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趋势。

花鸟鱼虫图案是禄劝彝族地区刺绣的纹样的另一大类别。出现最多的花卉图案便是马缨花,相传彝族的祖先是乘坐用马缨花制成的独木舟才得以躲避洪水,得到繁衍生息。蝴蝶、喜鹊、凤凰也都是经常出现的吉祥图案。

羊角纹彝族刺绣殊的纹饰,作为氐羌后裔的彝族人民用羊角纹的方式记录了他们曾经游牧文化的历史,用图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而三角形、八角形、十字形和菱形常作为装饰部分,出现在服饰的不同位置,这些装饰性刺绣简单的重复和堆叠,与其他图案一起组成图案群组。这些简单是几何图案是彝族先民的客观事物认知抽象后形成的结果,反映了其传统的思想观念,例如十字纹就是象征着其耕作的田地。

还有很多组合纹样,巧妙地运用人物、花鸟鱼虫、简单图案等,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背景,通过隐喻、借喻、象征、谐音等手法创造出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利用刺绣图案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命的崇拜无处不在,禄劝地区的彝族人民将自己特有的审美观点融入到了这些图案中,使图案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 禄劝彝族地区刺绣在基础图样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基础图案是艺术设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图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传递和文化价值观的导入,要让学生找寻图案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价值之后,才能突出对图案特色的观察,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整体创作。“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拉回到田野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田野意识,不仅只是看到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从生活中发掘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构成自己的学习范式。

首先要将禄劝彝族地区丰富的刺绣纹样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等背景学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和历史,并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各种民间图案的收集和整理中,激发学生对于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关注图案运用的载体、材料和形式,才能创作出赋予民族感、时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

其次,因为禄劝地区民间刺绣纹样种类繁多,是现代设计在立意、造型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要在繁多的民间刺绣图案中提炼出与人民审美水平相符合的元素,叉要让这些元素充满现代设计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设计教学中融入对民间文化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中去,找出特色,提炼出各种设计中的有效元素,才能在以后的艺术设计中运用自如。

其次,禄劝彝族地区的刺绣纹样和其他民族民间艺术一样,它源于生活,并且反映了自然环境给这个区域内人民的打上的烙印。一方面,传统民族民间图案的造型手段独特,与现代设计有相通之处,例如变形、简化、夸张等,可以让学生在挖掘整理这些民族民间图案时,感知和再理解课本上所学习到的关于图案造型的方法,从实践中李永和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另―方面,民族民间艺术的纹样图案色彩对比强烈、原色补色运用普遍、视觉冲击力强,可以有效地塑造学生对于色彩的热情和想象,培养学生形成个性的色彩审美。

最后,学生在学习禄劝彝族地区刺绣纹样的同时,可以学习民族民间艺术的那种朴实、纯粹和大气之美。因为民间艺人并没有固定思维的约束,所以在创作作品时,善于把客观的事物经过主观思想加工而成,可以把毫无关系的事物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新颖别致,往往将各种色彩和形象进行大胆地提炼和概括,用较为主管的色彩搭配夸张的造型,减弱细节刻画的同时也突出了作品原有的内涵深意,在这个方面为学生在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美的同时,运用构图和色彩的变化规律以及图案组合的加减法则,在实践运用中主动寻找最佳方案。

四 民间刺绣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价值

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禄劝地区的刺绣作为具有传统手工艺特点的艺术和审美情趣,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禄劝县城中的一条商业街上,零零散散地存有几家卖刺绣服饰的作坊,大多都是靠卖机绣的机绣作品为生,能够靠手工刺绣并且突出自己特色的绣坊,少之又少。这些作坊的存在即说明民间刺绣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又说明这些刺绣需要更多的改进。

在艺术设计教学课中融入民间刺绣的元素,不仅能够提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在设计教学中检验其市场价值。民间刺绣图案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具有民间特色的纹样,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精神状态,在存在时间长、范围广,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更是人们文化和精神的记忆,这种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符号图案如果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往往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刺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篇8

一、辽西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

由于辽西地区地处关内中原文化与塞外草原文化交流的孔岜,所以辽西地区的文化艺术,既有塞外草原文化的影响,又有关内中原文化的融合。在多民族、多种文化的冲击、渗透、融合过程中,辽西地区民间艺术以其鲜明的个性。辽西地区民间艺术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剪纸、皮影、绒绣、刺绣、民间绘画、建筑装饰等。

(一)剪纸

辽西地区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又是地道的丘陵地区,地域性决定着该地区的文化特质。以山东为主闯关东而移入的内地人,也把各地的窗花剪纸带到辽西地区。她们的作品开始较为固执地坚持着关内汉族不同区域的传统剪制方法和审美趣味,这不仅影响到本地原有的风格,也把内地剪纸纹样的文化象征渗透入其中。辽西地区剪纸也突出了河北地区剪纸的劈毛纤细、细而不弱、圆线流畅、方圆对比的特点,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妙境,同时又揉进了内蒙古剪纸豪放、粗犷、稚拙的美。在造型上辽西地区的剪纸多采用阳刻(剪)为主、阴刻(剪)为辅、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的地方多用阳刻,服饰用阴刻(剪),相互衬托,富于变化。造型及神态都有装饰味的夸张,又不失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及作品主题。

在民间生活中,剪纸是祭祀、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烘托氛围的文化符号,像过年时的窗花、挂钱、婚礼上的喜花、生命树等,也是日常用品和服装、鞋帽的装饰图样。

(二)皮影戏

朝阳凌源皮影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独具特色。1996年,文化部命名凌源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艺术)”。1999年9月17日,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在参观凌源收藏的几千卷影卷时说:“凌源的影卷可为全国之最”。

凌源皮影的造型、用料、雕镂、色彩、装置、卷本与北方皮影类同,但因流传地域不同,受民歌、民间音乐、民族习俗、语音调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凌源皮影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声腔音乐、演唱风格,地域特点十分明显。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凌源皮影越来越突出乡土特点,演唱讲究快马轻刀,道白方言韵味浓重。

(三)绒绣

绒绣又叫“皇宫绣”,它能充分体现图案的立体效果,也能再现画面的特殊韵味,绣品题材广泛,表现力强。工艺师以不同针法将多种元素逐针配色,交融成无数个彩色颗粒,再将其有序地组合一体,整个画面视觉柔和,并具有形、色、工、光、平的艺术效果。建平民间绒绣被列入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平杨氏绒绣以针法繁多、技术精湛而独树一帜。在品种上,建平民间绒绣由原来只能生产简单的民间饰物,发展到今天能绣制各种人物、动物、风景等大型艺术品,形象逼真,色彩浓郁,立体感强,形成了粗犷豪放的“东北派”艺术风格。在工艺上,借鉴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经过艺术再创造,巧妙地将形、色、神、光相结合,将斜针、十字针、套针、小针、乱针、飘针等几十种针法融合在一起,绒绣作品艺术感染力强。

(四)民间刺绣

朝阳的民间刺绣,有着它独特的艺术创作思路和技法。主要分为两种技法,一种是绣,分平针、乱针、打籽、堆锦、勾针。另一种是贴,分挖补、粘贴、布包等。有时在一幅刺绣作品上,即出现了绣,又出现了贴,又加上画,各种技巧结合运用,形成了朝阳民间刺绣的独特艺术风格。

朝阳的民间刺绣主要应用于服饰,如男孩满月送“老虎帽”、“老虎鞋”,女孩满月送“佛手莲花”、“牡丹蝴蝶”肚兜等;日用品,如大姑娘送给小伙子的信物“荷包”、“钱袋”、“烟袋”,妇女做衣服时用的“粉线口袋”、“针扎”,端午节挂在小孩身上的“香包”,还有大姑娘准备出嫁用的门帘、枕顶等。

朝阳民间刺绣的主要题材有象征男女爱情的“鲤鱼莲花”、“蝶恋花”、“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表示吉庆祝福的“喜鹊登梅”、“吉庆有余”、“二龙戏珠”;祝寿的“松鹤延年”、“麻姑献寿”、“五女拜寿”等。朝阳的民间刺绣包括了山水风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五)民间绘画

朝阳民间绘画有卷轴画、寿材彩绘、墓葬壁画以及堪称稀世珍奇的百寿图等。朝阳卷轴画,仍然保留着唐卡的艺术特色:主神居中,小神供卫四周,构图工整对称:色彩单纯明快,施以平涂。

二、将辽西民间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教学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中发现设计符号,汲取设计元素、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作品创造中。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源,感受到了辽西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毕业生优秀设计作品的展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逐渐从点线面单个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研究各种元素的组合形式、效果,通过艺术设计各阶段的学习,学生运用夸张、变形、抽象等现代造型手法,提高对辽西民间美术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

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艺术设计的教学之中,要求学生在民间美术装饰图案中提炼形的设计元素,然后再运用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构成方法,将这些提取的设计元素再重新组合设计,这样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传统民间美术的神韵,还具有强烈的的现代气息,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设计作品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三、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内涵的沿用和延伸

辽西民间美术的造型不仅呈现出神秘、粗犷、质朴、夸张、稚拙、简洁、诙谐;同时也表现出成熟、细腻、直白、写实、庄重等。夸张是民间美术图形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概括就是大胆取舍。质朴是民间美术图形造型的天然秉赋,亦为民间美术造型的精髓所在。

地方民间美术,它不仅在形态上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在图案内涵上蕴藏着吉祥的寓意。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提炼和创新传统民间美术图案的形,并运用到设计作品之中,还要求学生去探究探求和挖掘蕴涵在这些图案背后的“意”。所以民间美术蕴藏着的的吉祥寓意也适宜运用在艺术设计之中。

上一篇:云计算的含义及特点范文 下一篇:云安全服务的主要功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