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源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6:00

目前能源的现状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1

水资源论证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大纲编制、报告书编制、技术审查及行政审批阶段。(1)准备阶段: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编制报价(项目复杂时,必要时去现场了解情况再编制),接受委托后编制资料清单,开展现场查勘、调研和资料收集等前期工作,一般要在现场工作3~5天,对于扩建项目尤其要详细了解已有项目的实际取水、排退水及相应处理方案等。(2)编制工作大纲阶段: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了解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工作大纲,确定论证等级,分析论证范围,明确论证的技术路线、内容和重点。(3)报告书编制阶段:在工作大纲的基础上,严格按《导则》要求完成各章节的编制内容,内部审查并修改完善后,送审稿上报审查主管部门,期间协助业主起草论证报告书送审稿。(4)技术审查阶段: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组针对报告书提出个人及专家组意见,会后由项目组修改完善。(5)行政审批阶段:按专家组及专家个人意见修改完善并经专家组长认可后,形成报告书报批稿,上报行政机关审批。

2水资源论证不同阶段工作标杆创建

2.1水资源论证项目报价书编制

2.1.1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1)项目概况项目具置、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搬迁)、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发改委立项文件,环保、国土、水利部门前期意向性文件等)。(2)项目取用水情况取水水源、取水方式、取水量、保证率;项目用水方式(电厂等项目需要水量平衡图用于分析其用水指标,水厂项目需了解其供水规模、水质要求、净水工艺等);项目生产过程废水处理方式,有无废水外排。如有,需了解退水地点、水量、退水规律(经常性还是间歇性)、污染物种类及浓度,以及排水口是否有环保部门批复。(3)区域基本情况查阅资料了解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情况;项目取、退水涉及哪些水功能区,还有哪些水源供本项目用;当地用水总量指标分配情况;水资源及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等。

2.1.2报价书编制格式(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简介单位人员配备、资质、业绩概况、主要联系人信息等。(2)资质情况将资质扫描件放在报价书中。(3)项目报价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费用核算方法》为依据,编制项目报价。同时,分集中办公费、会议费、资料收集及现场查勘费、技术工作劳务费、报告印刷、计划利润、税金等项目,对报价作详细测算报价。两项报价相差不能太大,同时应给出一个优惠报价作为最终报价。(4)近5年类似及相关项目业绩业绩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最近的业绩放在前面。与项目类似的业绩可优先置顶。(5)其他说明主要向业主方说明我方承担本项目的优势、价格优惠政策等,酌情增减。

2.2资料清单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1)项目基本情况资料项目规模、地点;明确详细的取水方案,退水方案;水量平衡图;初可研报告文本及审查意见;项目所在地的有关地图、地形图;应急污水排放措施。(2)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资料河流水系图及概况,水文站网情况,水文气象特征,取水河段的地形图;分析范围内社会经济和主要用水指标密切相关的资料;取水水源的所在河道水利控制工程、调度运行办法及实际运行资料;水资源状况资料(对于保证率高的取水项目,尤其要注重收集枯水期资料);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供、用、耗、排资料,水功能区分布,主要污染源、入河排污物的现状与近年来变化情况,近年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5年以上的水资源公报资料及有关水利统计年鉴。(3)论证范围内水文、水资源(水质)及取水河段资料对于地表水水源,需收集论证范围内各水文站降水、流量、水位、蒸发长系列资料,供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与调节计算用;对于中水水源,要历年的污水厂实际运行资料;对于地下水源,需收集论证范围内地质钻孔,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资料,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层位资料,地下水补给、排泄量、开采现状和开采规划等资料。论证范围内的取水、用水资料,主要为取水河段上下游工业用水户名称、规模、取水口分布、取水量、取水设计保证率、生产产品等,农业灌区面积、分布、种植作物类别、复种系数等,生活取水户规模、取水量、取水口位置等,供分析计算取水水源可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程度。项目所在区域水功能区管理目标,取水口上下游污染源分布及第三者用水户取水口高程,项目取水口附近近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取水口附近河段历史演变情况,近年来冲淤状况、来沙量等资料,供分析取水口位置合理性。(4)有关水资源管理与规划资料区域水资源管理文件(条例),水资源综合规划,取水河段所在的水功能区划及管理要求,用水定额资料,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三条红线管理实施方案等。(5)有关支撑文件资料发改委、环保、国土、水利局等部门与项目有关的批复文件或者审查意见,项目初可研审查意见,相关取用水协议等。(6)其他企业与水有关的风险预案,内部管理办法。

2.3工作大纲编制

2.3.1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1需编制工作大纲的情形有(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2)调整取水用途作为水源的。(3)利用调水水源的。(4)混合取水水源论证的。

2.3.1.2编制原则(1)准确的项目定位,把握论证的重点与难点,突出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2)体现清晰的论证分析思路和合理技术方法。(3)论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4)资料清单及补测方案明确。(5)人员组织及经费预算合理。

2.3.1.3工作大纲编写准备工作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区域水资源条件、用水指标、业主要求、工作人员组成情况。

2.3.1.4编制要点(1)工作等级应根据项目情况,分类逐条说明,由于项目的复杂及取水水源的多样性,以及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工作等级易出现较高或较低的偏差,应仔细考量。(2)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取水量较小的项目,分析范围建议以县级行政区为宜。从水库取水的项目,分析范围可扩大到水库所在流域。分析范围图应包含项目位置、主要水系、水文站网、水功能区、供水工程、主要取用水户和取水口位置。论证范围应分为取水水源、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根据导则要求综合判定。(3)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选取时,应先分析比较近几年降雨、来水情况,选取一般偏枯年份较为适宜。工业项目选取竣工或投产年份作为规划水平年,供水项目选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年份。(4)明确论证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1)资料收集基础资料应收集全面,搜集方法及途经可靠;依据的规程规范,标准定额和文献资料充分,项目概况、工艺流程介绍清楚;计算方法正确、参数选取合理。a.对计划收集的资料提前分类,列出清单。b.制定收集资料和现场查勘的日程计划与工作方案。c.编制补充监测的工作方案与技术大纲。2)现场勘查a.听取项目业主对单位的介绍,正在开展的前期工作情况及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有关批复意见,了解项目拟采用的取用水方案、退水方案。b.查看取水河段上下游、左右岸的取用水户及取水口分布情况。c.查看取退水地点、取水退河段的水质、水量等涉水事项。d.改扩建项目还需查看前期项目用水主要过程。e.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关用水指标及政策。3)水资源状况与特征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总体状况分析,取水河段水资源特征分析,尤其注意枯水期分析。4)水源条件及取水方案分析分析论证范围内可供本项目使用的水源及可供水量、保证率,比选后明确项目取水水源和取水方案。5)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范围内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结合现状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状况,分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范围内各行业用水指标,评价区域用水水平;有针对性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6)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方面提出取水合理性分析内容及方法;分析项目用水流程,计算用水指标分析用水合理性;分析节水潜力,提出针对性的节水措施方案。7)取水水源论证针对论证范围内可供使用的各水源,分析其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及水量供需平衡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水源组合方案建议,评价水源方案的水质、水量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8)取、退水影响在初步分析项目取退水方案的前提下,分析取、退水可能对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水域纳污能力、水生态保护及第三者产生的影响。9)补救与补偿措施建议在取退水影响分析的前提下,说明影响的可能程度和范围,提出合理可行的补救和补偿措施。(5)编制进度计划应考虑的要素:论证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和立项的时间要求;论证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委托方的意见。其他编制要点还包括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经费预算、有关附图等。附图主要包括分析范围图、水功能区划图和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超采范围图。分析范围图一般基于流域水系或行政区划图,应标明主要水系、水文站网、水功能区、主要供水工程、项目位置、取退水口位置。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图应注明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和主要开采井的位置。

3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标杆管理知识和水资源论证工作环节和要点,在此基础上针对项目报价书编制、资料清单编制、工作大纲编制等注意事项及详细要求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工作标杆的初步框架。从业人员按照各阶段标杆的要求逐条落实到位,能全面、高效地完成论证各阶段任务,编制高质量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实施;环保;节能

随着世界资源的日益消耗新能源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利用备受全世界关注,在建筑工程中,就如何更环保、节约工程中的材料、降低工程能源损耗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所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建筑更多的关注实用性,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所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传统建筑会逐渐的被绿色建筑所代替,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低能耗建设、环境友好并适宜居住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对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首先需要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因此对二者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国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城市化发展很有必要。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概念及关系

1、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中都含有“绿色”,这个绿色不是指单纯的绿化,其真正概念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国家出台对绿色建筑的标准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和高效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实施工作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两者的关系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都强调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强调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新内容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必然要求,而绿色建筑是绿色施工的重要目的。绿色建筑是在实现“四节一环保”基础上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实体建筑产物。而绿色施工却是一种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能源浪费建筑物的经济效能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绿色施工则指活动过程。

二者相互密切关联,但又不是严格的包含关系,绿色建筑不见得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而绿色施工的建筑产品也不一定是绿色建筑。

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要求以及施工要求也日益严格,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保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发展的必要手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产业要改变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节能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先导,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绿色施工管理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政府在绿色施工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当前的能源短缺现象日益严峻.解决能源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的比重为三到四成.如何对建筑实施节能技术,是减少建筑能耗损失的关键当然绿色建筑所包含的意义。

三、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要求以及施工要求也日益严格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发展的必要手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产业要改变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节能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先导,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逐渐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1、评价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制订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的在与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人力发展。绿色评价体系主要有六大指标组成,有节地和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环境、节材与材料资源、节能和能源资源、运营管理以及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对评价项目进行合理优化调整,能够为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提供便利。

2、绿色施工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我国提出了一套绿色施工的技术标准,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绿色施工时建筑的材料和机械安排是否绿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目前很对施工单位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机械的安排上对于绿色材料的定义不明确,第二许多现行施工工艺难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工艺都是以传统的施工为基础,绿色化的施工工艺和绿色施工机械还较少得到应用这就导致了施工中的资源浪费;第三施工过程中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人员的素质问题严重影响了绿色施工的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趋势

1、提高绿色意识

绿色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单位以及使用者的绿色节能意识而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绿色施工的实现效果社会全员的绿色节能意识是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通过加强社区以及施工单位内部的绿色建筑宣传教育加强施工人员技术的培训等方式捉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虽然有一定的技术规程,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然不完善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奖惩措施,以及具体的考核实施单位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绿色施工而言,法规不应仅局限于施工这一单方面的过程,而应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用全过程控制的理念进行法规的编制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建材也应详细的规范要求利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技术规程的指

结语:

随着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资源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建筑必然要求绿色施工不仅要在节能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而且要在污染方面严格控制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工程所追求的目标由于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起步较晚,还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建设技术标准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我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能够建立和成熟,以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希黔,林琳,王军.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 施工术,2011,08:1-7. [2]刘貌,郝红军.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 城市理,2015,12:216-217.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3

不管是机群监控,还是管理都可以更便捷、更高效,虽然还不能自动调配资源,但通过可视化的运维,进行资源调配时完全可以有的放矢,机群的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主任工程师郭玲

在这个人人关注大数据的时代,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有着强烈需求的企业很容易被视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潜在用户,IT界似乎更关心那些涉及大数据的新技术如何为这类用户带来价值。但事实上,目前真正困扰这类用户的IT难题,往往根本不需要用大数据这样超前的技术去解决。用简单易用的技术去满足这些被长期“忽略”的需求,其用户价值未必不如那些尚不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可观。

在处理海量数据上,一直有强烈需求的石油勘探行业,正流行着各种关于云计算、Hadoop的技术普及潮流。但在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主任工程师郭玲看来,这些前瞻的新技术,目前与石油勘探行业业务应用的结合点并不十分清晰,是否能够提升“找油”能力也还有待考量。真正影响整个行业“找油”能力的是企业的IT运维管理能力,而这个难题,却常常被IT厂商忽视。

“糖果”带来的计算压力

技术的进步让“凭经验找油”的时代一去不返,今天的石油勘探项目都是“从数据中找油”。通过地震波法采集相关的地质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解释获取准确的油藏信息,已成为石油勘探业高效“找油”的关键保障。

对石油勘探项目而言,除了存储海量数据的设备外,最关键的IT资源就是计算资源。因为采集上来的地质数据往往数量庞大,而且需要通过地震资料处理类软件和地震资料解释类软件经过复杂的运算才能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这两类软件分别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包括去噪、反褶积、动静校正、速度分析、叠加、偏移、反演、地震监测)和地震数据的解释,其所需要的运算量相当庞大。“在我们这个行业,采集上来的原始数据经过地震资料处理类软件或解释类软件的复杂运算,通过矩阵的变化,迭代后会产生更庞大的数据量。但处理结果输出时,又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最后变成与原始数据体量规模类似的数据。”郭玲告诉记者,地质数据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体量的变化就像一个“糖果”:两端小,中间大,数据处理的每个过程,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为了保障勘探项目的顺利进行,为各项目组提供服务,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投资建设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有2000多个计算节点,近4万个CPU,每个CPU的核数超过了1万。硬件上的投入看似已经到位了,但当项目繁忙、需要很多应用软件同时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运行的时候,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应用的处理软件种类有十几种,解释软件有二三十种,对于分配给不同软件的计算资源、内存是否够用,是否有因CPU过热导致系统出错等问题,因为无法‘透视’相关信息,我们很难搞清。计算节点太多了,没有可视化的工具,我们只能通过Linux系统提供的一些字符命令查看某些计算节点的状况,全靠手工调整资源,管理效率极低,根本无法保证业务软件能够100%正常运行。”这种状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计算所不得不为这些软件预留出更多的计算资源以备不测,以“资源浪费”换“保险”。郭玲直言,项目忙的时候,计算资源常常不够用,但实际上有很多资源被闲置浪费了,完全可以分配给其他软件使用。所以,在计算平台构建起来不久,如何让计算平台上运行的软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的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成为了他们当时最需要解决的运维难题之一。

破解第一个运维难题

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规模并不算小,但按照郭玲的话说,项目忙的时候,计算资源依旧捉襟见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计算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咨询了不少IT运维管理软件厂商,最后发现并行科技的Paramon和Paratune运维软件和他们的需求相对匹配,破解了他们的第一个运维难题。

“过去,最影响计算平台效率的是看不见这些资源的状态,更看不见它们与应用的关系。我们需要更直观的方法去查看、了解所有计算资源的状态,并分析、统计这些计算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空闲的资源能否被分配给其他软件,在用的资源是否正常运转,出问题的资源在哪儿,是否需要调整。”郭玲表示,让所有计算资源的状态实现可视化是IT运维的基础,所以运维软件必须要能直观反映出机群整体及节点服务器部件的运行情况,帮他们快速衡量出软件对硬件的实际需求,准确、高效地建立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CPU、GPU的相关数据,温度、利用率、内存都可以直观看到,用了这些运维管理工具和过去有很大不同。现在,不管是机群监控,还是管理都可以更便捷、更高效,虽然还不能自动调配资源,但通过可视化的运维,进行资源调配时完全可以有的放矢,机群的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有所提升。”她说,现在还可以在运维平台上查看应用运行特征的状态分析,为软件系统优化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数据,保证了软件优化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有可视化、图形化的运维平台做保障,实现系统预警就有了基础。虽然目前计算资源的调度工作依旧只能依靠手工实现,但至少他们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哪些资源已经超负荷,而哪些资源还被闲置。 “现在可以相对轻松地监控运行在计算平台上的应用能否顺利完成,了解什么时候分配给应用的计算节点已达到峰值。如果当前CPU利用率较低,就可以将要运行的软件加载上去,提高平台的处理效率。如果某个应用占用了10个节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10个节点的运行状态、内存占用状态等。”郭玲表示。

在项目忙的时候,郭玲和她的同事们不会再手忙脚乱了。

机房管理将决定“找油”效率

“机房管理的自动化是我们迫不及待想解决的问题。”在郭玲看来,像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这样,承载地学研究、勘探数据分析等任务的石油勘探行业的研究所或计算中心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随着数据规模不断增长,计算压力逐渐变大,计算所的规模也在扩大。光川庆物探就有三个数据中心,两个在成都,一个在新疆,需要管理的硬件、软件的数量越来越多,管理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手动管理已不现实。要想确保业务顺利开展,所有的可监控的业务都应该做到提前报警,并做好监测预案。

郭玲强调,在这个行业,最耽误不起的是时间。现在项目进度快、压力大,配合项目完成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时间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一旦出现问题或丢失数据,只能靠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去弥补,用户就“不答应”。如果不能保证项目的进度,每一年计算所对IT投入的规划就必然会受到质疑。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4

[关键词]石油项目 管理现状 对策 建设

石油项目一般具有风险大、跨国经营、利润高、环境变化快等特点,要想推动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的发展,除了要遵循必要的规定和原则,还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能源资源日趋紧张,我国石油项目建设竞争力微弱的前提和背景下,加强对石油项目建设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其管理分为采办管理、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收尾管理等几个方面,也即采办管理现状、信息化管理现状、质量管理现状以及收尾管理现状。

1.1采办管理现状

我国的采办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法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以及管理理念不到位等几个方面。首先,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石油项目的采办管理采取的仍然是分散的方式。分散采办的优点很多,比如针对性较强、反应灵活等,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在市场调查、经济规模等方面均是分散的,很容易造成采办成本的增加和采办效率的低下;其次,专业人才缺乏。采办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采办管理人才素质的影响。由于我国石油项目管理中专业人才较为匮乏,通常会启用一些非专业人士,这严重影响了采办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管理理念不到位。特别是一些领导,常常忽视采办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在理念上常常比较落后,在面对困难时无法采取有力高效措施进行处理与解决。

1.2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对石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时还必须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石油项目信息化管路现状不容乐观。首先,缺乏健壮的网络解决方案。大多数石油项目的网络环境不好,其稳定性、健壮性均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其次,数据共享程度低。由于各个石油项目的源头数据质量以及自动采集率等不同,要想实现数据的集中共享就显得非常困难;最后,应用系统集成度低。目前很多石油项目建设管理所使用的软件兼容性都比较差,而且其运行平台也不统一,这样就无法进行集成度的应用与分析。

1.3质量管理现状

对石油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应该包括设计质量管理与建设质量管理两个方面。从目前来看,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现状表现均不是很理想。首先,设计质量管理。我国设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与长时间没有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没有相关的设计标准有关;其次,建设质量管理。石油项目建设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与设计质量类似,我国石油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与优秀团队以及相关建设标准和法规技术的缺乏有关。

1.4收尾管理现状

在项目的收尾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来自技术、业主和项目团队方面。首先,技术方面。很多石油项目在收尾阶段比较容易出现项目费用失控、文件管理混乱的局面,这是项目管理的致命缺陷;其次,业主方面。在项目的收尾阶段,必须严格兑现之前对业主的各项承诺;最后,项目团队方面。项目一旦结束,就会出现团队松散,即使再出现问题也没人进行处理的局面,这不利于项目的优化收尾。

2石油项目建设管理对策

遵循以上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现状的思路,我们可以从采办管理、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收尾管理几个角度提出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的对策。

2.1采办管理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采办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必须遵循“制度先行”的方针,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与规则,才能为具体的实践提供指导。石油项目需要采办的货物品种多,数量大,技术要求也很高,必须制度合理,才能有所借鉴和参考;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采办管理经验。在石油项目的采办管理上,外国比我们做得要好,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其经验和教训,比如在确保采办质量的同时如何更好的降低采办成本,如何更好的对采办人员加强监督等等。

2.2信息化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石油项目建设管理中,信息网络的建设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建设好信息网站才能实行信息化管理。对于信息网络的建设,公司领导必须积极鼓励与支持;其次,必须努力推进资源共享。信息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内容应包括通知公告、行业信息等,以将其建设成为信息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2.3质量管理

对于这个问题,要注意应从设计质量管理与建设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从整体上来看,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和建设管理团队,其次还必须制定相应的适当的标准与规则等。

2.4收尾管理

收尾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石油项目的收尾阶段,加强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优化以及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认真检查项目的目标是否出现偏离,一旦发现出现偏离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扭转与改变;其次,检查项目所有承诺是否已经兑现。项目施工建设人员在收尾时还必须检验之前对客户的承诺是否已经完全兑现,如果没有,还需要积极进行兑现。否则同样会严重影响整个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5

>> 我国洁净煤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高效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能源概况与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韩国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能源生产、利用中的问题与循环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 我国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美国清洁能源立法经验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 我国清洁能源电力项目海外投资的探讨 美国清洁能源计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新趋势分析 我国水泥行业清洁生产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浅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与对策 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姬文状,贾海军.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前景[J].中国能源,2006, 28(6):41~42.

[4] 金翔龙.二十一世纪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展望[J].科学中国人,2006(11):13~17.

[5] 中国产业研究院.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EB/OL].2009-09-25..

[8]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4(4):3.

[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委员会.2012年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3(3).

[10]丁静,车俊铁,张吉月.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 (1): 56~59.

[11]邢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胡成春.我国丰富的海洋能有待开发[J].科技导报,1993(7).

[13]刘瑾.我国潮汐发电开发加快 污染成本低前景大好[N].经济日报,2011-10-25.

[14]刘金霞,王燕霞.推进我国地热利用大发展[J].中国石化,2012(1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相关工作情况[EB/OL]..

[16]詹麒,崔宇.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理论月刊,2010(8):170,172.

[17]陈霖新.我国氢能利用现状及发展潜力[J].气体分离,2005(2),13~16.

[18]孙永明,袁振宏,孙振钧.中国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利用现状与展望[J].可再生能源,2006(126):78~82.

[19]李仲来,魏明华.燃料乙醇的生产及应用概况[J].化工设计通讯,2008(3):53~60.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6

【关键字】 人力资源外包 系统基模 外包风险 策略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决定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专注于企业组织扁平化设计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等等,以此来提高组织的反应力和持续竞争力。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如果企业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企业所作的一切努力只能在局部起到一定作用,很难产生促使组织有质的飞跃的力量,因此企业的系统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今企业如何从系统思考的模式出发认识和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系统思考及系统基模的建立

1、整个企业组织就是一个系统,此系统中又有许多小系统

正是这些小系统的相互联系和运行,才使得企业可以平稳地运作,而很多企业平时重视的只是局部的思考方式,只看到部门小系统的运作而忽视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培养企业家系统思考的能力正基于此――无论针对哪支系统,不论作出什么决策,企业家都必须把自己放在整个系统中去思考,这样才能为企业找到一种高效的杠杆解。

系统思考培养的是一种可以看清楚复杂状况后的结构,从而分辨出高杠杆解和低杠杆解差异所在的一种能力。系统思考语言具有三个基本元件。

(1)增强的反馈。当置身于一个增强的反馈系统中时,因为改变是渐进的,或许不易察觉小小的行动如何能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细小的差异一旦发生便会自动不断扩大,产生更多同方向的运作,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最终使系统达到成长的极限甚至崩溃。

(2)调节的反馈。一个反复调节的系统是一个寻求稳定的系统。如果组织处于这种系统,而系统的目标正是组织所认可的,将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如果不是,组织所做的一切改变又恢复原状而感到挫折,直到能够改变目标或减弱其影响为止。

(3)时间滞延。时间滞延指行动和结果之间的时间差距是一个变数对另一个变数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情况的发生。因此,改善系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系统的时间滞延降到最低程度。

以上是系统思考的三个基本元件,而系统思考能力的提高也就在于可以看清楚整个系统背后运作的结构,从而在根本上改变系统运作的模式,以一个小的力量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运作,最终找到一种高效的高杠杆解,为企业的组织管理开辟新的思路。

2、系统基模的建立

彼得・圣吉曾在《第五项修炼》中建立了基于系统思考的“舍本逐末”模型。在这里引用他的模型对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进行分析,为企业找到一条实现企业效用最大化的战略选择。

可以通过对该系统基模的认识来锻炼企业的系统思维能力,重新调整企业的认知,以使企业能看出结构的运作和找出系统结构中的杠杆点。同时,通过系统基模可以发现各类管理问题的共通性,这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思路。

“舍本逐末”基模的特征是,潜在的问题通常在症状明显出现后才会引起注意。但人们采用的措施经常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解决潜在的问题。更有甚者,潜在的问题不但未解决反而更为恶化,但因症状已经消除了,问题便不再引人注意,系统因此而丧失了解决潜在问题的能力(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舍本逐末”基模中有两个调节环路,上面的环路代表快速见效的症状解,它可以迅速消除问题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的环路包含了时间滞延的环路,它代表根本的解决方式,但系统本身的时滞使得企业的各种措施要较长的时间才显现出来。系统基模告诉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找到一个有效的杠杆解,即要用“症状解”的方法来稳定现状,也要寻求“根本解”来治其根本。

在图1中,顺着箭头的方向,这个增强的环路是由“副作用”到“根本解”,再由左边绕到“问题症状”,再由右边绕至“症状解”,再绕回“副作用”。“反”字符号是两个偶数,所以是增强环路。

二、基于“舍本逐末”模型分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现状

人力资源外包是舶来品,国内最早引入此项业务的是外企。与外企相比,虽然多数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还比较陌生,但在一些企业中已经开始尝试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职能。尽管国内企业还没有建立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国内还是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建立灵活用人方式的企业越来越钟情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发展的较为迅速。根据国际数据集团的权威统计,2003年全球外包服务开支突破1500亿美元,而在中国的增长率为15.1%。有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大约有75%的本土公司还没有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而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概念刚被引进不久,正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相当多的跨国公司、本土公司以及有关机构已经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可以说,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开展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主要是一些人才中介机构、人才市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较少。人力资源外包的内容主要有:代办社会保障;代办劳动用工证;推荐人才;录用备案、合同鉴定;档案管理;跨地区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劳动纠纷的代办等等。人力资源外包项目涉及面广,但以基础性业务为主。国内的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加上一些机构的违规经营,服务商的诚信度大打折扣。此外,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机构从企业观念和区域差异来看还有待提高。

2、基于“舍本逐末”模型分析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

通过以上对人力资源外包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实行人力资源外包。因为忙碌的管理者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可以减少企业由于人力资源问题而带来的压力,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1)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理念和方式,有其适用的条件,并不是企业引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就可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舍本逐末”模型的前提是系统思考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分析是否进行人力资源外包,而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系统思考的能力,因此盲目地引入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最后导致失败。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行系统的子系统,本身运行的好坏不但影响自身,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全局。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有系统思考的能力,站在整个企业运作的系统中来考虑人力资源外包,结合企业自身的环境、规模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不是盲目跟风。

(2)人力资源外包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会使企业只注重“症状解”。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总会给企业带来一种药到病除的感觉,不管这种药是否对症。通过外包那些自身能力不强的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就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核心业务的解决。因此,企业会通过人力资源的外包来解决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

(3)由于“症状解”得到了解决,企业也就忽略了“根本解”的解决方案。这种短期而立即见效的“症状解”诱惑力很大,缓和问题的症状解除了某些压力,但也降低了找出根本解决方法的念头,此时潜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可能恶化,有时症状解的副作用会火上加油,使问题更严重。同时,人力资源外包可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并没有改变其他与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能力,最后其他的人力资源问题依旧存在,而管理者仍会依靠外包业务解决问题,而外部的咨询公司因为越来越了解企业情况而更有效率。一段时间后,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外部咨询公司的需求日深,人员成本上升,管理者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已经退化了,最后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最难完成的任务之一(如图2所示)。

三、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策略

基于“舍本逐末”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找出问题的症状,然后找出一个或多个“根本解”――通过持续的改进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解,再找出一个或多个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改善症状的“症状解”。而对于此类管理问题,其最高效的杠杆解永远是加强下面的环路或减弱上面的环路或者二者同时进行。这要求我们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根本解,但如果问题症状急迫,由于根本解的效果受到时间滞延的影响,在进行根本解的过程中可暂时使用症状解来争取时间,使二者同时进行。

因此,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所产生的风险,企业既要用“症状解”的方法来稳定现状,也要寻求“根本解”来治其根本。企业既需要有选择的外包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也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开发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的结合。

1、要从企业整个系统的角度应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引入人力资源外包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长期目标和战略的实现。因此,在企业选择是否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时必须站在企业全局系统思考,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得人力资源的外包切实有效地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并且实现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2、可以通过有选择的外包来减弱症状解

例如,可以通过将企业的招聘、工资发放和培训等一些人力资源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减轻企业人力资源的负担,从而很快地减轻企业人力资源的压力,有效地缓解症状。这样就为寻求根本解换来了时间,使企业能更加关注于根本解的解决。

3、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为企业培养人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21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获得、回报、开发、维持和保护人力资源是企业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和企业的战略紧密结合,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核心的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政策,就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更何况,人力资源问题根本解的解决需要那些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4、企业要不断开发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企业通过外包业务充分利用外界的专业知识,获得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把外包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外包服务商那里学习和接受新的人力资源问题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进而培育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5、通过培训和招聘等外包服务为企业获取更多优秀人才

这样可以渐进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提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团队的合作和开发能力,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人才和机制保障,真正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成长的催化剂。

6、要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

因为外包的目的是减弱症状解的环路,因此应该通过企业的成长不断减弱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选择与自己企业文化相接近的服务商,这样也有利于为企业提供快捷、合适的服务,使得症状得到缓和。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组织的适应力和学习力得到加强,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培养组织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企业与外包服务商双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舍本逐末”模型的分析,可以找到解决此类管理问题的杠杆解及解决思路。通过系统思考的方式来认清复杂现象背后的结构,为企业的管理开辟了新思路。

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说,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趋势,因为系统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资源和能量的交换,这种交换使得系统获取更多的资源以获得发展。因此,企业在面临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同时要更多地结合企业自身面临的问题、规模和发展阶段来决定是否进行人力资源外包,而不是盲目跟风。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战略是企业所追求的,这就需要一支有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力资源开发队伍。而人力资源外包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力资源核心能力的不断提高及建设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战略,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外包中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解决人力资源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找到一条有效利用外包来提高自身解决人力资源问题能力的途径,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和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1).

[2] 黄昱方:人力资源外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2(7).

[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4]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财富论坛.

[5] 肖云端、张翔:人事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之路[J].经济与管理,2003(8).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7

关键词:建筑能源审计;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能源审计为建筑能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建筑能源审计的目的是计量建筑物的能耗和能源费状况,检查建筑物的能源利用在技术上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诊断主要耗能系统的性能状态,找出建筑的节能潜力,确定节能解决方案。

一、建筑能源审计释义

建筑能源审计是建筑能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建筑节能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客观考察,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和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的潜力。通过建筑能源审计,有利于政府了解用能单位贯彻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法令、标准情况与实施的效果;便于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本地区和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用以指导日常的节能管理,以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持续地发展经济。

近年来,我国在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各省份相继出台了建筑能源审计的管理办法,对建筑能源审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操作。如浙江省从2008 年下半年起,决定对各类型建筑的能耗实施能源审计,每年对能效高的典型建筑按类型各选取不少于3 幢作为标杆建筑进行审计;每年对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20%的建筑以及所有能源审计建筑进行公示。同时,每年在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50%的建筑中选取高能耗建筑进行能耗诊断,开展节能改造示范。北京市政府规定,从2010年起,北京市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能源消耗计量装置,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出台的新办法要求,将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 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中指定重点用能单位,这些单位每年3月底上报能源利用状况。经市有关部门审查后,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节能考核目标、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限期整改。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都在不断加大建筑能源审计工作。

二、建筑能源审计所解决的问题

建筑能源审计是对建筑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监测、评价的过程。建筑能耗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基本信息、建筑能源结构及能源账单、建筑能源管理文件、能源技术文件(竣工图和计算书、能源设备信息、数量以及运行状况)、用能设备现场调查、建筑能耗指标分析和建筑节能建议评价。

通过建筑能源审计,可以得到建筑中暖通空调、照明、办公、电梯、热水等用能设备的能耗指标和用能比例。并通过对建筑各用能系统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建筑用能水平,查找建筑用能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筑能源审计报告,也可称为“能耗体检单”。

建筑能源审计的目的是指导节能改造和运行,建筑业主更希望得到的是《能耗体检单》。从《能耗体检单》上业主可以知道建筑哪些部分是能耗大户,哪些部分改造的效果最好,并配有对应的节能改造潜力经济分析。只有有了“能耗体检单”,才能让公共建筑业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选择地对建筑进行改造。

三、能源审计的计算方法简述

1、分项能耗的拆分方法

(1)分项能耗的计算

当建筑有分项计量,可采用分项计量的结果。当建筑内没有分项计量措施时,分项能耗的数据可采用变配电系统原理图及运行记录,设备运行记录,主要设备、主要支路的现场实测能耗,设备铭牌信息,建筑物典型年工作日、非工作日天数等信息统计得到。

(2)分项能耗计算的检验

分项能耗平衡检验,以能源账单的总能耗信息为依据,分项能耗和总能耗的偏离率不应超过15%。

2、其他方法

(1)在得到分项能耗的基础上,可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能耗模拟,并通过修改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参数优化其改造策略,深化能源审计工作。

(2)对部分分项能耗较高的分项进行专项审计。可采用现场检查、现场测试等方法,为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得到建筑的能耗水平和重点分项能耗部位,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造。下文通过两个案例说明建筑能源审计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

1、南京某科研楼的建筑能源审计案例

该建筑为南京某研究院科研楼,建于1976年,建筑共六层,建筑面积5400m2, 占地面积约900m2,框架结构,建筑体形系数为0.29。2008年对其改造。表1为该科研楼改造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表1 科研楼改造前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通过对现场的能源审计结果如表2。

表2 科研楼改造前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通过分析,改造内容如表3。

表3 项目节能改造增量成本计算

改造后年单位面积节约用电量约22 kWh,按照综合电费0.85元/m2计算,建筑每年度节约电量约12万度,年节约费用为10万元。按照项目节能增量成本69.5万计算,改造项目增量成本在7年内基本可以完成回收,经济效益明显。

2、某宾馆建筑能源审计案例

该五星级宾馆楼层数为22层,建筑面积29948.48m2。建筑主要用能类型是电、柴油、天然气(厨房)和水。

(1)审计结果

通过对饭店的审计发现,厨房和热水使用的能耗之和占总能耗近50%。因此审计后就将此信息反映与饭店方,并为其提供了改造建议。

(2)改造内容

①锅炉房蒸汽冷凝水回收改造:目前冷凝水无法回收,建议改造冷凝水回收系统。②改造厨房灶具:采用节能型燃气具。

(3)改造结果

改造工程简单,周期短,不影响饭店的正常营业。通过以上两个重点区域的改造,直接降低厨房和热水能耗40%~50%,可降低饭店总能耗的20%~25%。

结束语

通过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并将模拟、经济分析整合进能源审计报告中。通过前期的科学合理分析,为最终达到既定的节能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改造效果良好,达到了整体改造目的。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作为既有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中的一环,为既有建筑节能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进一步可加大二者的紧密联系,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科学、高效、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明明.公共建筑系统改造与节能潜力的研究[J].重庆大学,2010(12).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8

作者:许京玉

关键词林业;科技;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01-0216-01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林业一直都作为我国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出现,收到了一贯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受到较强计划经济的约束。这种状况使得林业的发展未能有效得到市场驱动力的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滞后状态,从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林业个体经营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林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加强,必然会从客观上要求更多的科技投入使用,从而才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的产出比。

1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简述

从建国以来,林业一直都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出现,因此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的控制也相对较为紧张。这种对待林业的特殊态度,直接导致了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对于林业产业投入市场的态度,虽然我国在政策上有着一贯的明确方向,但是鉴于林业的重要地位,还是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行动,因此林业一直到第七次清查,才出现了显著的个体经营的参与上升趋势。所有这些特征,都对林业科技带来一定影响。

林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环境中重要的组成因素,对农业的整体发展同样具有深远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农业其他领域,诸如种植、养殖、渔业等,其科技应用都相对深入,唯有林业出现明显落后趋势。而同时林业在我国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又远远高于其他。就单纯就我国目前的人均森林面积以及我国的荒漠化状况看,林业的发展就迫在眉睫,而在这种状态之下,唯有更加深入地引入科技,才有可能提升林业的生产水平。

从林业的利用角度看,由于林业一直以来都受到较强计划经济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其科技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常见的问题主要聚集在粗放型利用方面,例如目前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一直到最近不足时间的时间中才逐渐向深入利用的方向转变,之前常常是进行了初次利用之后直接废弃,造成林木资源的大规模浪费,这种状况在现在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是也仍然存在。除此以外,林业作为一种对于环境起到正面作用的产业,在应用中反而会造成污染,以木材为原料的诸如造纸等生产企业的污染现状不容忽视,这种就地取材的加工项目亟待相关科技的深入改善。从利用率角度看,对于林业产业的利用尚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林木的利用上,而对于林地以及林地领域内的其他资源利用严重不足,虽然在一些地区也展开了一定养殖种植活动,但是规模仍然成为一大问题。

2林业科技发展方向分析

通过上文中对于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可以看出,目前的林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及时投入到社会经济大潮中,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科技的应用以及相关专属技术的发展也出现相对的滞后现象。有鉴于此,应当着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林业科技。

2.1增强管理技术

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对于林业而言,由于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更为深重,因此对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相关技术的引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够重视,而想要让林业有着更为深刻的变革,让其在经济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并且推动其自身发展,就有必要首先推动管理手段和相关科技的发展。对于林业这样面对相对广大地域范围的产业管理,诸如公路管理、供电系统管理等,通常都已经采取了GPS-GIS相结合的信息系统,而对于林业领域而言,此类系统的引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于林业的管理,还是在通过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活动,每五年更迭一次的方式展开。这种对于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方式相对落后且耗费各种资源量相对较大,虽然作为海量调查的一种能够有效掌握林业资源状况,但是其对资源和人工的耗费不可小觑,应当考虑适当减少清查次数或者放长清查工作的时间间隔。对于不能够对林业资源进行掌握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采取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辅助工具的增量调查手段,作为清查活动的有益补充。

2.2积极发展林业生产技术

林业的生产,包括林木的种植以及在林地环境中涉及到的大量生产活动,通常以各种种植养殖生产活动为主。首先需要发展出适合种植的树种,对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发展出不同适合环境生存的树种,通常而言有3个左右改良树种就完全可以满足人工繁育的需要。从生物技术角度看,主要林业发达国家分子遗传和育种等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控制木素合成基因的识别、定位、分离、克隆和基因转移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进展,成功地利用生物技术使原来要花20~30年时间育成一个新品种,缩短到7~8年。然而对于我国的发展状态而言,多数树种的育种项目仍然缺乏完善的育种策略,更不要说发展出适合环境生长的新树种。因此在林木的栽培方面,应当着力发展生物工程以及相关技术,以发展林木种植技术为主要目标展开研究。

除此以外,还应当注意到林业的资源是包括林地和林木在内的整个环境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所有的种植养殖以及相关活动都可以认为是林业的生产活动,因此对于林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也应当将这些活动包括进来。相关科技的研发还应当包括如何更深入合理地展开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并且不断提高利用率,对于相关的种植或者养殖物种的培育研究以及优化也在林业科技的发展范围之内。

2.3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想要林业从整体上得到一个全面均衡的发展,就不能脱离市场,只有在市场的推动作用之下,林业的状况才能得到根本改善。想要林业融入市场环境,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构建起林业产业链,只有通过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环节,市场信息才能够有效传递到林业生产以及加工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够切实推动林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搭建起林业产业资源平台,对于相应的组织,无论民间自发或者政府组织都应当加以扶持,并且纳入到整个信息系统中来。此外加强物联网的应用,对林业产品的去向以及相关的加工代谢产物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升林业资源,尤其是林木产品的利用率,并且对于参与生产加工的企业进行追踪控制,改善其对环境的影响。

3结论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程力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