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程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22

食品安全工程

食品安全工程篇1

关键词:水产类食品 加工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48-01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水产类食品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需求的增长开始在水产类食品制作中另辟蹊径,使用特殊的化学手段对水产类食品进行处理,表面上达到了人们的要求,实际上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还能使水产类食品的外边看起来更加诱人。另外在水产类食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人员薄弱的质量意识导致水产类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此必须控制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

1 我国水产类食品加工现状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水产类食品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呈现多样性,对水产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针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不法企业为了提高产量及表面品质,在饲养时向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饲料,不仅导致当地水域被污染,还造成水产类食品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另外一些水产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甚至使用一些违禁药物,导致水产类食品流向市场后仍旧残留大量危害人们的有害物质、调查表明,我国的水产类食品加工环境十分简陋,大部分水产类食品加工厂条件都无法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工厂缺少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支持,产品加工难以达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尤其是质量检测设备的缺乏导致水产类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无法被有效检测,食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相关部门对于水产类食品的加工监督力度不够,社会上甚至出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情况,这些情况直接造成水产类市场出现大量品质不合格的水产类食品。由此可见,加强对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影响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因素

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品质变化的本质上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是指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出现新的物质,但水产类食品在形态上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主要指水产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新的物质,例如水产类食品的变质。当水产类食品发生以上两种变化是可能影响到其质量品质。

2.1 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一定情况下微生物可以和食品发生反应并逐渐分解,即日常所说的事物的腐败。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有效清理自然界的垃圾,但在一定情况下也会造成食品变质。水产类食品的加工条件十分适合微生物的成长,加工过程中条件控制不当将会导致微生物在水产类食品中快速生长导致食品变质。影响水产类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品质问题的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霉菌、细菌等。

2.2 酶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酶具有更强的催化作用,尤其是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酶的影响可能造成水产类食品快速变质、因此在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酶的活性,降低水产类食品加工中的变质速度,保证其流入市场后的品质。

2.3 化学污染

水产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化学污染导致其食品中一些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危害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水产类食品化学污染多种多样。首先是工业污染造成水质变差导致水产类食品吸入大量毒素并残留在身体中,被制作为可食用产品后仍旧含有大量化学污染物质。养殖人员使用含有大量化学污染的饲料也会造成水产类食品的污染。水产类食品制作过程中过量添加食品防腐剂等也会造成水产类食品的化学污染。

2.4 冷冻

冷冻是保证水产类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冷冻能够降低微生物的活性,有效延长水产类食品的保质期。通过冷冻也能降低酶的活性,温度越低,其活性就越低,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微生物或酶就将彻底失去活性,有效促进食品保质工作的展开。

3 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3.1 使用先进的灭菌技术

水产类食品的腐败主要由有害微生物造成,灭菌技术就是降低水产类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提高成品中的质量。目前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微波灭菌、臭氧灭菌、高压灭菌、辐射灭菌等。微波灭菌主要利用微生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死亡,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微生物会吸收大量的能量后自身产生大量热量达到自亡的目的。在进行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通常利用915MHz和2450MHz的微波进行灭菌处理。臭氧灭菌主要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臭氧本身无毒性,其强氧化性会使得微生物发生变形,且发生氧化反应后臭氧分解成氧气,该种灭菌方法环保安全,对人体无害。高压灭菌主要指在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其强加压力,一般为400-600atm的静压力。高压环境中微生物会发生蛋白变性死亡。

3.2 提高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

3.2.1 改善水产类食品加工环境

水产类食品加工环境对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生产环境。实际生产中应该时刻保证清洁,做好5S管理,对生产车间进行分类规划,让成品原理原材,降低非人员主观因素导致水产类食品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定期对加工环境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生产过程中禁止有害物质的添加,真正做到无色无污染生产。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测政策,定期对各水产类食品加工环境进行抽查。

3.2.2 提高水产类食品加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产类食品加工主要由加工人员完成,加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水产类食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水产类食品加工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让员工在加工过程中充满责任心,提高质量意识。员工的需要了解加工过程,懂得从根本上控制水产类食品的加工质量,自觉做到质量管理。在招工过程中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持证上岗。

4 结语

水产类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其质量安全日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控制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做到有效改进、有效杀菌、有效管理、有效监督,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洪扬.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J].渔业现代化,2012(6):55-57.

食品安全工程篇2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多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常抓不懈,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全州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得到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族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工作主动性,具体措施落实还不够。二是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经营企业卫生状况亟待进一步改善,一些餐馆、摊点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无证上岗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由于监管力量还比较薄弱,监管资源严重不足,城镇及部分乡村饭店、个别学校食堂还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四是对食品市场依法监管的力度还不够,综合执法监管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食品检测体系不够健全;五是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检验检测设备更新缓慢,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相关阅读:培训心得。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喜事多、大事多。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同时国家要隆重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大庆祝活动。特别是我州地处和青南藏区的交通要冲地带,是青海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之一。因此,做好我州的食品安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饮食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促进经济发展,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食品安全确确实实非常重要。对它的重要性,我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食品安全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重要工作。食品安全是涉及面广、参与面宽,须由各级政府负总责、部门密切配合,各方联合行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食品安全。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是我们党从历史新起点上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是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强调要“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工作”,“我们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放心”,“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食品药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省委强卫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省政府宋秀岩省长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强化食品监督管理。食品安全工作提到这样高的位置,中央领导多次过问并强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又在全省的重要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这充分说明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全局性工作。新晨

食品安全工程篇3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目前该专业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也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是本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校该课程组教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本校该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所涉及的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方案等内容,以便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借鉴和应用。

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关键技术在食品企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有必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

1、职业能力目标包括:①能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某产品工艺条件及配方;②能起草某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③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基本要求;④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⑤能针对某食品生产过程案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⑥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能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

2、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①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和食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食品安全的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②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③掌握常用质量控制工具及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在食品案例中的运用,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活动能从管理角度做出正确判断。

3、本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包括: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质量控制的基本意识;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方案

当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的特色,它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本课程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1、以“典型食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岗位要求”,确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十个能力训练项目,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表1课程教学单元与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单元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分析训练

食品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果汁饮料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QC七工具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QC七工具案例应用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起草果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提出改造学校食品加工实训室方案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查找食品工厂常见卫生问题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起草果汁饮料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

依据ISO9001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

依据ISO22000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食品质量认证

食品安全工程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监管;问题;建议

食品抽检是指从一批食品样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并根据所抽取样品的检验结果来判定这批样品是否合格的过程。与全数抽检相比,抽样检验可提高检验效率,更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检验,因此,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1]。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就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从食品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代表性样品的检验结果来反映总体样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通过抽检,防止或减少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保障食品安全[2]。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方案、现场抽样、实验室检验和结果判定、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不合格样品的核查处置[3]。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首要基点和重要步骤[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5]等相关法规的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具有法律强制性,所抽取样品的检验结果也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定证据性质,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取证环节。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规范性和抽取样品的代表性,对保证样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后续核查处置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6]。结合工作实践,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现状和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1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现状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企业效益,而且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7]。因此,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了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抽检力度。食品安全抽检覆盖的领域有生产、流通和餐饮三个环节,主要类型有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价性抽检、专项整治、事故调查、案件稽查和应急处置等。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过检验结果来反映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并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2]。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的总数量约为130万批次[8-9]。可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仍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主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基本流程是:首先,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计划和抽样实施方案;其次,根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0]等相关法规进行现场抽样;最后,完成样品的运送和交接。目前,承担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主要有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独立进行现场抽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行抽样和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同抽样3种形式。其中,由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0],以财政专项经费为支持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独立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和检验工作的形式占绝大多数。这些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通常既要承担检验任务,还要完成抽样任务。这些受委托并独立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承检机构的类型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种性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组成[11]。

2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抽样工作量较大

根据“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到2020年,国家统一安排到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量将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针对农药和兽药残留检验的食品抽检数量将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12]。随着近年来食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出现了工作量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大都承受着较重的工作强度和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此外,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机制目前还不够完善,多为粗放式监管,国家和各级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能在相同时间,同时下达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计划,且各类抽样计划也都有相同的地方,特异性和针对性还不强,食品样品在抽样过程中出现交叉和重复的现象经常发生。加之抽样单位数量有限,而抽样工作任务量大,造成许多被抽样单位重复抽样或抽不到样品[13]。由于样品被重复抽检的概率增大,因此,食品中的问题样品可能无法被抽检,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14]。

2.2抽样人员专业技术性不强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一类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目前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缺乏专业的抽样人员和队伍,人员大多是临时拼凑,人员流动性也较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所抽取样品的检验结果也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定证据性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过程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抽取样品的代表性,对保证样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后续核查处置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6]。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抽样人员,由于经常会接到各类抽样任务,且大都需要覆盖本省各个地市或各个区域,所以抽样人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外地出差,有时行车时间较长,加之天气和路况条件的复杂多变,为了尽快完成抽样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能会导致差旅安全问题[15]。同时,抽样人员所面对的被抽样对象众多,一些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被抽样的地市和区域较偏远落后,治安环境和条件也较差,可能还会威胁到抽样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此外,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有恃无恐,抽样人员也有可能受到威胁[6]。因此,抽样人员不仅要了解与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相关的法规和工作程序,了解被抽样品的特点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而且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耐心和抗压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些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是造成目前缺乏专业的抽样人员和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3承检机构违反抽检分离制度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与检验相分离是指承担抽样与检验的机构需要分离,而非指个人,分别承担抽样和检验工作的机构要具备相应的资质[11]。目前,通过投标的方式被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委托独自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和检验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既承担样品的检验任务,同时还要完成抽样任务,因此,这些承检机构违反了抽样与检验分离制度,大多数食品承检机构是将同一单位或同一科室中的工作人员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抽样工作,另一组进行检验,这种形式上的抽样与检验分离的模式很难实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科学、公开和公正,抽检工作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大多数承检机构在独立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能最小成本地尽快完成被委托的抽样任务,规避风险,很少有抽样人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0]的相关要求,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而无行政执法权的抽样人员,缺乏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无法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对于不好抽的样品或被抽样单位,往往采取回避措施,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食品不能被及时发现,失去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的意义。同时,当这些无行政执法权的抽样人员遇到食品安全不法行为时,不具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处理经验,不能依法处置和固定证据,又缺乏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很难做到特殊问题及时上报。此外,由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环节存在监管缺失的现象,导致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流于形式,为完成抽样任务而抽样。一些承检机构出现擅自二次委托其他机构来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任务的现象;一些承检机构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时,虽然抽样的总批次数量能够达到要求,但抽样的覆盖范围不大,且缺乏代表性,有的被抽样单位一年中被抽到的样品很多,有的被抽样单位抽到的样品却很少,使得后续的检验结果不够客观,不能真实的反应食品安全状况;还有一些承检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抽样文书填写错误和抽样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由于抽样文书是行政执法部门对不合格样品核查处置的重要证据材料,因此,由于抽样文书填写不规范等抽样环节所造成的错误,导致了一些检验结果本来就不合格的样品无法上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造成了问题食品不能被发现。

3讨论与建议

3.1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机制

国家、省级以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和重点突出,不能只单纯增加抽样的总批次数量,要多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抽样计划,尽可能的节约资源,避免出现重复抽检的情况。同时,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逐步实现精细化的监管模式,加强对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分析和风险识别。提升主动监管的能力,保障食品安全。此外,各级监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俗,因地制宜的组织专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依靠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长效机制来保障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专项经费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3.2提升抽样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是决定抽样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取证环节,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过程中所填写的抽样文书等证据性质的材料都具有法理效力,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食品专业知识、抽样流程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抽样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做到严谨、公平、公正的执法。对于每年更新的国家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文件,应组织抽样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总结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此外,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做好抽样前的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周密的统筹安排抽样人员和抽样工具。要组织专人严格编制各类样品的抽样方案,对于抽样方式、产品基数、抽取样品量、样品的运输和储存要求等内容要严格细化,还要牢固树立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注意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可以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使抽样人员专心抽样,确保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3.3严格实行抽样与检验分离制度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规范》[17]第十一条规定,监督抽检实行抽检分离制度,抽样任务主要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构负责,检验任务主要由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负责,根据工作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要求检验机构协助进行抽样和样品预处理等工作。可见,食品检验机构不能独立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严格实行抽样与检验相分离的制度,由具有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资格的单位和人员实施抽样或陪同抽样,做到了责任和分工的明确,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质量,真正实现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原则。

[参考文献]

[1]莫天庆,吴先明.试论食品抽样程序与容易出现问题环节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7(1):214-215.

[2]王任,徐涛,倪维芳,等.食品安全抽样环节中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药事,2017(6):600-603.

[3]刘文博.食品监督抽样过程中证据保留措施的研究[J].商品消费研究,2018(8):21.

[4]宫国强,赵立群,房永.关于食品抽样程序与容易出现问题环节的分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5(6):57-58.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A].2015-04-24.

[6]吴遥,李越凡.试论食品抽样工作的风险与防控[J].现代食品,2018(4):11-14.

[7]王丽云.基于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食品,2018(9):72-73.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主要内容[EB/OL].(2016-02-03)[2017-10-10]。

[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及要求:食药监食监三[2017]1号[A].2017-01-03.

[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A].2014-12-31.

[11]陈世伟,刘智勇.检验机构承担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存在的问题[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7(6):716-718.

[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2号[A].2017,02-14.

[13]魏涛,张有纲,邱良焱,等.食品行业科学抽样的研究[J].食品工程,2015(3):43-45.

[14]张聪,沈丽.食品安全抽样环节中的既有问题及解决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8(6):23.

[15]陈创辉.食品抽样工作的风险与防控措施[J].现代食品,2018(11):63-65.

[1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A].2015,04-09.

食品安全工程篇5

联系群众关注民生抓好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南充局机关作风整顿进入自查剖析阶段,结合食品科承担市政府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日常事务工作和指导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开展食品综合监督工作的实际,围绕市委提出的“联系群众、关注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新作为”主题进一步做好工作。全科认为,应在客观分析南充市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查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根源,认真制订工作计划,组织有关部门通过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达到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这个目标。

一、结合实际,正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查剖析阶段是作风整顿的重要阶段,只有找准问题,查准根源,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通过查找,我科同志一致认为:我们食品综合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希望值太高,我们的工作压力太大,有畏难情绪。二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面宽量大、纷繁复杂,摸清每个环节和重要产品的现状很难,深入研究不够。三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和苗头时有凸现,未从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方式上加以整治。如食品种植阶段违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重度污染水灌溉农作物;养殖阶段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甚至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储存运输阶段非法使用违禁保鲜药膜和灭虫剂;生产加工阶段滥用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无标准或不按标准组织生产;食品流通阶段不严格执行“四制一承诺”制度,缺乏规范管理;餐饮消费阶段不严格餐饮具消毒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深挖细查,找准面临问题的主要成因

通过作风整顿的学习,联系实际,查找当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人们一直只注重温饱,就根本不能顾及质量,对食品没有安全意识。二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配套,制度上空隙太大,造成监管难。三是我国食品安全没有系统统一的质量标准,操作难度太大。四是食品的品种多、环节多,纷繁复杂,一个“早上”就要解决所有问题,确实很难。五是食品安全提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议事日程上,尽管重拳出击,但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在全国造成一些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六是食品安全的要求和与国际经济接轨时间短,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工作搞了数十年均时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何况我国还是一个食品安全的“幼儿”。针对这些成因,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加大力度,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三、关注民生,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切地关注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新作为。

(一)加强调查研究,弄清全市食品产业现状

通过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建设,我科将从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入手,注重工作实效。一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加强调查研究,彻底摸清全市食品产业的现状,深入倾听各界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予以解决,从而确保辖区内无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二是要针对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现状广泛开展座谈分析,理清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经济发展工作思路,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制订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第一,明确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在深入分析食品各环节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作为重点品种,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学校、旅游景点作为重点区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在食品种养殖环节,针对滥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问题比较普遍的实际,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年内由市食安办牵头,组织农业、工商、质监、畜牧部门开展农资产品、兽药、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针对小企业、小作坊占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数80%以上、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或无标准、不按标准生产加工、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突出问题,组织质监部门在加强巡查、回访、年审和日常监督检验的同时,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专项整治,坚决遏制无标准生产、不按标准生产加工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配合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辖区内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针对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散、乱、差、无检验手段的实际,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定期抽检和专项抽查,确保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合格,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食品流通环节,针对集贸市场、食品经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多缺乏保证食品质量必要的经营、储存设施设备和规范管理的情况,组织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狠抓庙会、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流通环节突出问题;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食用油、儿童食品、婴幼儿食品、小食品专项整治,加大对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市场随机抽检合格率较低食品的跟踪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版权所有

在餐饮消费环节,针对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符合卫生发证要求的小餐馆、流动小食商贩较多的情况,在组织卫生部门开展小餐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同时,要结合南充实际,探索建立餐饮具集中消毒或使用无公害一次性环保餐饮具办法,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餐饮具扩散流行。

第二,围绕节日保障,建立长效食品联合打假工作机制。节日食品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了节日食品安全保障,广大市民才能过上安全祥和的节日。为此,需围绕节日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从建立长效食品联合打假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我科作为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办事机构,在组织搞好节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要认真制订节日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将每年度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旅游周,组织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节日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固定下来,不因部门工作的忙碌而作变更。在检查工作中,要将节日群众需求量大的品种和高风险食品作为检点,将源头质量控制作为检心。检查结束后,要通过新闻媒体将检查情况予以公布,涉及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的,要向市民及时进行食品安全预警。

第三,围绕放心工程顺利实施,抓好工作基础夯实。食品放心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保证食品放心工程顺利实施,应在抓基础上下功夫。一是要认真制订食品放心工程近期和中长期实施计划,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制度,从制定规划、监督实施、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四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二是要拓宽宣传途径,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三是要组织有关部门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地方标准,对不合理、不适应保障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提出制订和修订意见并认真监督实施。四是要根据我市食品行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协助政府整合检测资源,实现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抽检。五是认真研究制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引导企业诚信守法,提升南充市的食品安全信誉度。六是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设立南充市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库,开展食品安全形势分析和风险评估,对流行性、灾害性的动物疫情和病虫害以及可能导致人体健康危害的食品进行监测。七是按照《南充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套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搞好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版权所有

食品安全工程篇6

一、工作目标

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区(县)、示范街、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推广示范经验,扩大示范效果。市直管餐饮服务单位创建2至4家市级示范单位。各区(县)在积极创建市级示范区(县)的同时,各创建一条市级示范街,3至6家市级示范单位。

力争在年全市创建1个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2条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3个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示范单位(店、食堂)。

二、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3月底)。各区(县)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商务部门要按照《年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工作方案,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组织开展本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3月-11月底)。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商务部门要按照《年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对照标准,逐步推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发挥已创建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积极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示范街、示范县(区)创建工作。

重点完成提高示范街道内量化分级管理B级单位的数量;提升示范街内示范单位比例;设置或完善相应管理机构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员;与示范街内所有餐饮服务单位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建立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领导与工作机构,争取相应的财政支持;完善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工作,积极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县)。

(三)评估督导阶段(年12月-2013年1月)。按照逐级创建的原则,做好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示范街、示范单位的推荐评定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将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四区三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示范区(县)、示范街、示范单位(店、食堂)逐一进行评定。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商务厅遴选推荐示范区(县)、示范街、示范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实施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对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建立餐饮安全消费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示范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沟通协调,齐抓共建。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旅游部门,共同做好学校示范食堂、建筑工地示范食堂、旅游景点餐饮示范店的建设工作,形成主管部门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实效,大胆创新。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的方式方法,把握好示范工程建设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典型带动,整体提高。要通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整体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示范街、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确定宣传重点,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宣传报道。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创建工作动态、进展和成效,及时总结和推广创建经验。向社会展示和宣传一批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强、食品安全水平高的单位、街、县,积极营造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

食品安全工程篇7

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餐饮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餐饮业健康发展。刚才向示范县、示范街、示范单位授了牌。市食药监局刘鹏局长还将对示范工程建设进行安排部署。下面,讲三点意见,希望大家抓好创建工作的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示范建设的重要性

一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推动餐饮服务单位升级和健康发展;有利于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规范食品安全秩序,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需求。

二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提升区域经济的务实之举。餐饮服务业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方便群众生活、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旅游发展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推动餐饮服务业健康发展。能进一步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全业态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群体,打造美食文化品牌,进而拉动餐饮服务消费,增强第三产业实力,提升区域经济。

三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活动。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是餐饮业多、小、散、低现象较为突出;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还比较淡薄,执行制度不严格,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等。开展工程创建活动,其目的就是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法》不断强化餐饮服务监管,努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今年5月。完善工作措施,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的通知》各区县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活动。下一步各区县必须全力以赴,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各项措施到位。把示范工程建设活动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进行分类治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餐饮单位,严把准入关的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帮扶力度,主动指导,积极帮助业主改善经营条件,通过整改达到相关标准;对不愿整改的必须责令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标准的或拒不整改的单位,要坚决以查处取缔,从根本上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二是确保餐饮安全水平。城区餐饮服务单位相对集中、消费量大、公众关注度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区县要把加强城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作为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严格整顿规范。要立足地方特色,抓住一两个重点、难点工作加以突破,有所创新,做出成效;要加强与教育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旅游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学校示范食堂、建筑工地示范食堂、旅游景点餐饮示范店的建设工作。

三是确保破解餐饮监管难题。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既是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又是难点。农村餐饮服务企业卫生条件差。健康检查少,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少,严重制约着农村食品安全。各区县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建立落实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农村餐饮的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农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三、加强领导。确保示范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需要在建设活动中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各项措施。

一要落实三方责任。首先是政府领导责任。各区县政府要落实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各区县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统一组织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创建工作提供配套经费保障,促进创建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其次是部门监管责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要切实完善和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食药监部门和商务部门要强化沟通协调,加强对餐饮服务企业的督促指导,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断提高监管指导能力和水平。重点是企业主体责任。由于餐饮服务企业的特殊性,企业法人必须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广大餐饮服务提供者一定要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同时,餐饮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通过自律公约和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二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各区县大力宣传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示范工程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通过食品安全“五进”活动,变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渴望为维护食品安全的自觉行动。

三要勇于探索实践。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是一项新的工作。相互借鉴有益经验,也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各区县创建活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树立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实践中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丰富工作内涵,提高监管能力。

四要严格督促检查。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要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促进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不搞终身制,及时了解示范建设动态。要建立完善升级和退出机制,规定时间内达不到工作目标要求的坚决取消示范资格。

食品安全工程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坚持“统一部署,联合运动、全面整治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为重点,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整治活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推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努力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工作重点与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冶理,采取有力措施,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镇社区为重点区域,以面粉、食用植物油、肉及肉制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畜产品、食盐、饮料、酒、瓶(桶)装水、散装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群众的饮食安全。

通过深入扎实的整治活动,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网络体系,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县、乡、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社会监督网和现代流通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县城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验合格率达到85%以上,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1—3个百分点;畜产品中无“瘦肉精”,水产品中氯霉素抽验合格率达到99.5%,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销售注水肉、病害肉等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基本消除米、面、油、肉类制品、豆制品生产加工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食品经营企业七项自律制度建立率达90%;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80%以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结案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食品消毒安全感明显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1、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乡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落实监督工作责任,建设监管责任网,实现县有委员会、乡有食安办、村有协管员。建设现代流通网,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示范市场建设,提高农家店经营食品的连锁配送比例,保障农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建立一支社会监督队伍,健全社会监督网。建立“三网”建设考核制度,发挥“三网”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2、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对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实施监管,加强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卫生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城乡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对不合格产品予以公告,消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严厉打击收购、销售、加工病死畜禽肉及利用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3、提高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实际,组织编写各类农村食品安全教材和资料,组建食品安全义务宣传队伍,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发挥农村消费者协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的作用,及时受理农村消费者的申诉举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种植养殖过程整治。

1、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重点抓好种植、养殖过程监管和市场准入,规范种植业、养殖业化肥、农药、渔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行为。开展农资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规范发展一批放心农资店。坚决禁止违禁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逐步推行农业投入销售和使用登记、跟踪抽检、责任追究制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监测信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评价与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强化对农药、兽药残留和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定期农产品监测信息,曝光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公示牌,将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公示。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检验检测制度,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自律。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监管制度化、产品营销品牌化。

3、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认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冷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标准的实施,开展部分农产品强制认证试点。

(三)集中整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1、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严厉打击食品“黑窝点”和违法使用非食用原料的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2、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抽查植物油、面粉、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儿童食品、集健食品等品种,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3、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4、健全食品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启动传统特色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完善食品标签监管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加强食品认证标志执法监督,加大对已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28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力度。

5、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工作。实施持证上网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严格按规程实施检验检疫,保证猪肉产品质量。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推进牛、羊、家禽定点屠宰工作。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深入整顿规范食品流通秩序。

1、深入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三无”等其他不合格食品行为,逐步建立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

2、加强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的程序,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大力推行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积极推进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

3、落实食品经营者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等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强化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

4、扎实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五)严格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餐饮业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新建的餐饮企业,按照量化分级信誉标准发放卫生许可证,实施信誉度管理。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预警信息。

2、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农村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审查发证的按期年检。对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小餐饮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管,整顿和规范农家乐旅游餐饮单位,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和指导,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六)认真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结合“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扎实开展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加强节假日食品市场监测,及时查处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导群众科学消费、安全消费,保证人民群众节日期间饮食安全。

四、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食品安全整治方案,明确本次专项整治的任务和重点,层层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评估食品安全状况,扎实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做好食品监管工作。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及时报送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深入研究当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突出问题,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按照“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加强”的原则,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在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机制建设、监管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真正落实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及时予以查处,严重的停业整顿。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代办公设备和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定期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上一篇:包装工程技术范文 下一篇:生物塑料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