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21:31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1

20*年以来,在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的领导下,我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以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优势品种为重点,全面加快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至20*年底,全市申报产地认证养殖基地40个(其中瘦肉型猪养殖基地30个,肉鸡养殖基地1个,肉鸭养殖基地1个,鳖类养殖基地2个,白鸽养殖基地3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乌鳢养殖基地1个,草鱼、鲤鱼养殖基地1个),申报产品认证30项。全市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165万头,无公害肉牛养殖2万头,无公害肉鸡养殖1235万羽,无公害肉鸽养殖295万羽;无公害水产品放养面积11.10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量4.95万吨,有效地保障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我市养殖业健康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水产畜牧部门把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首要任务

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领导,20*年全市水产畜牧工作会议后,市委副市长宾能松亲自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水产畜牧局局长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措施,并成立了全市无公害养殖产品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我局成立了“贵港市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办公室”,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20*年-20*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资金达560多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有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市各级水产畜牧部门把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工作作为己任,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不管是否属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有无项目经费,都要求全面抓好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抓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如港北、覃塘两个区非项目区,两年共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示范基地32个,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个,产品认定6项。二是市水产畜牧局无公害产品领导小组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县市区、各养殖基地、养殖大户指导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把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要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早部署、早行动,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每年春节过后3月份,我市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无公害标准化工作,制订各项措施,确定重点无公害建设基地。如20*年5月份,我市便组织申报无公害养殖地6个,至12月底,全年共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31个,产品认证27项,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二、以优势养殖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

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是我市优势养殖产品,在我市养殖业中占了81.50%的比重,优势产品养殖20*年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47.30元,优势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市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与发展优势产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提升我市优势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年,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瘦肉型猪养殖基地86个,养殖小区47个,申报产地认定30个,推广无公害瘦肉型猪养殖16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率的52.82%,项目县(市、区)占生猪出栏率的63.2%,。桂平通过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使黄沙鳖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占全市养殖量的93.5%。白鸽养殖我市居全区首位,港南区是我市养殖白鸽最多的县(区),通过两年时间推广,无公害白鸽养殖占港南区白鸽养殖的96.5%,占全市白鸽养殖的91.3%。通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力地促进我市优势产品养殖的发展,优势产品养殖占全市养殖业的比重也提高到87.60%,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确保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养殖企业对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20*年至20*年,我市组织了65个养殖单位到自治区参加无公害培训班学习。我局20*年内编制了2500多份技术标准资料和法律法规文件摘要,分发到各有关养殖单位;组织举办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请自治区等有关专家讲授有关养殖业无公害产品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无公害养殖业生产技术标准等。同时,与各县市区水产畜牧局一起组织工作组,深入养各殖企业、乡镇、村屯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知识讲座167期,讲授、宣传无公害生产的内容、意义和生产技术规范,受训人数达12000人次,使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了解并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和培训,营造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良好氛围,全市绝大多数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都主动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了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源头监管,净化养殖业投入品市场

为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源头上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我局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兽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并配合上级部门定期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和猪尿样,严历打击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违禁药物的非法行为。20*年我市先后对85多个饲料店、兽药经营店、167个猪场进行抽检,共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猪尿样1500份。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投入品市场,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广大养殖户逐步形成了使用高效、低残留的优质安全养殖投入品的良好习惯,所申报的养殖基地没有检出使用违禁药品的现象。

五、强化无公害基地薄弱环节,完善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

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往往是无公害养殖基地、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在无公害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是无公害基地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市充分利用水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有利条件,为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并定期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伪狂犬、细小病毒、鸡瘟、鱼常见病等进行疫病监测,确保养殖安全。二是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做好或完善档案记录制度,并使之形成制度化,保证无公害标准化养殖质量有可追溯性。

六、继续做好已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的监督,确保无公害水产畜禽产品质量

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表明申报前所申报单位(养殖户)已符合无公害产地条件,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但对其监督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为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我市要求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单位(养殖户),继续定期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无公害养殖培训班,继续学习有关无公害养殖知识;同时,每年将年内无公害生产情况向辖区水产畜牧主管部门汇报。我市、县(市区)水产畜牧部门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办公室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这些单位(养殖户)进行检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我市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单位(养殖户),在产品销往广东、海南等地的产品检测中,没有发现质量问题,确保了无公害品质。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2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养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40-01

近年来,畜禽养殖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不断增多,但是一部分养殖场对畜禽粪便没有进行合理利用或利用率很低,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成为了限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养殖场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利于养殖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在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养殖档案管理,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畜禽养殖粪污防治暨养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因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们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大部分农户认为建立档案与养殖没有什么关联性,忽略了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限制了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展。

1.2 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执法力度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地认识不全面,大部门养殖户都没有建立养殖档案。

1.3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单一,防治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养殖场设施较为简单,无法有效地解决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产生的污染问题,防治工作不到位,部分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没有进行合理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

1.4 环保意识不强

部分养殖场缺乏环保意识,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工作不到位,污水处理不当,阻碍了环保工作的开展。环保部门对养殖场的监督不力,没有及时地对相关现象进行干预,导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

2 解决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档案管理意识

畜禽养殖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力度,使养殖场认识到建立养殖档案的重要性,管理部门可对养殖场加以支持引导,印制档案,向养殖场发放,保证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增强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农业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的监督执法力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监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可将畜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融入到养殖档案管理制度中,能够提高养殖场的法律意识。同时执法部门对养殖场要定期检查,检查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如档案的填写是否完整,档案的信息内容是否属实等。对养殖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养殖场,要通过相应的惩罚手段进行约束,提高养殖场档案管理的意识。

2.3 增加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加强防护工作

要增加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有效地解决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产生的污染问题。做好畜禽粪污防治工作,对养殖场污水进行合理排放,禁止将不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池塘或河水中。增加污水运送设施,对污水进行合理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率,避免污水渗入地表污染环境。

2.4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养殖场应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保护环境的力度,加强畜禽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培训。环保部门应推动养殖场树立环保意识,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措施,以此来提高养殖场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环保部门还可通过环境保护执法人员来监督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2]。

3 小结

加强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与养殖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宣传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增加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做好防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促进畜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 曼.河北省畜牧兽医局举办畜禽养殖粪污防治暨养殖档案管理现场培训班[J].北方牧业,2015(15):5.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3

一、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都没有较强的抵抗力,致使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将会更大。

二、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1.市场供需关系

淡水养殖市场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收取。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合理地对淡水养殖产品进行精加工,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进而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2.学习新型养殖技术

在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生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等,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3.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淡水养殖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开发新型的渔业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经过相关研究得出,开发新型的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加强对于淡水养殖业相关药物的监管、控制,严厉打击假药;各地渔业部门加强对渔户的技术培训,强化渔户的无公害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三、总结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4

我市是海洋大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区,大陆架平坦,海岸线长近20公里,拥有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342846亩,初级水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11个,产地面积4765亩,国家无公害水产品18个,绿色食品3个。“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初级水产品是人民群众每餐喜吃的重要食品之一,近些年来,特别是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包括我们海洋与渔业部门高度重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温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等有关文件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建设、投入品监管、药残抽检和病害监测预报等为工作重点,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监控,加大专项整治和产业引导,通过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及开展无公达“双认证”、>:请记住我站域名/

>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渔)民生产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意识不强。一些养(渔)民对于药物残留问题认识不够,人民群众识别优劣初级水产品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消费者一方面存在麻痹思想,对劣质初级水产品危害性估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又受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有些无可奈何,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2、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

3、地方适用标准制订及推广示范工作滞后。本地适用渔业标准数制订不够,有些其它地方品种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可能会不适合本地实际,需引进完善和示范推广。

4、渔业环境监测及评估工作还没起步: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导致渔业水域环境日趋恶化,原先适合渔业养殖的水域严重污染后,可能已经不适合进行渔业养殖,政府没有对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来重新调整制订渔业养殖水域规划。

5、捕捞渔船(特别是拖虾渔船和渔运船)存在滥用保鲜剂(主要是焦亚硫酸钠)现象,个别渔民嫌麻烦不按保鲜剂使用规范要求,直接将焦亚硫酸钠粉撒到海捕虾上面,导致药残严重超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食品安全监管合力还需增强。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执法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缺乏,难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众多,涉及的主管部门有农林、渔业、工商、贸粮、卫生、质技监、食药监等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不力现象,致使有些问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制订并完善我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为切实履行初级水产品安全职责,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明确局领导、相关科、站、队工作职责,确定一把手对初级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局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负直接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各项制度建设,构筑起初级水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认识、责任”三到位,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网站、下乡发放资料、现场教育等途径大力力宣传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都诚信守法经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水产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水产品安全监客的社会氛围。

(三)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保鲜剂等渔业投入品的合理规范使用为重点,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①,指导渔民规范科学用药,建立健全养殖生产档案,落实“三项记录”制度,增加法律委员会意识;通过标准化示范培训推广,指导拖虾渔船和渔运(收鲜)船正确使用保鲜剂等投入品,规范海捕虾保鲜行为;

(四)从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入手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度化,强化产中监管,加强初级水产品药残与质量安全抽查监控。

1、加强现场检查。深入推进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生产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督查行动,通过监督检查,指导导改正,执法查处,进一步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内容如下:①苗种生产企业是否按照苗种许可证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②水产苗种生产单位与养殖单位是否存储、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已烯雌酚和五氯酚钠等禁用兽药、原料药、人用药;③养殖单位是否按休药制度规范投售水产品;④苗种生产企业和较大规模养殖单位是否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投售记录等制度;⑤拖虾渔船和渔运船是否按规定规范使用保鲜剂(焦亚硫酸钠),是否存储、使用禁止使用的非食用

化学物质。

2、加强药物残留抽检。结合近几年我市养殖捕捞品种、用药状况,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特别是在养殖用药高峰期和夏季海捕虾保鲜剂使用高峰期,对全市水产养殖场、水产苗种场、拖虾渔和与渔运(收鲜)船,开展药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督抽查,保证抽样的随机、公正、科学、规范。

3、推进健康养殖行动。加强对生产者健康养殖技术的培训,大力推广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加大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加快无公害标准实施;巩固和深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强化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查出的违规者,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采取停止销售产品、责令整改、产品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者实行专库管理,重点监控,限期整改;对于各案件的处理,切实做到禁用药物来源和渠道未查清的不放过,超标产品未处理的不放过,该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

(五)新《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已经颁布,将于20__年6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已逐渐健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议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监管联合专门执法队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多头管理或临管不力现象问题。

(六)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活动,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开展无公害、健康养殖标准制订、示范推广工作,引导养殖单位(户)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是实现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手段;对符合条件的,积极鼓励申报省级无公害“双认证”与质量信得过单位,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在特色优势基地建设、龙头修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种子种苗工程、新技术、产品和产地认证情况等作为项目筛选的标准和优先条件,引导渔业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

(七)逐步开展重点渔业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同时进行一些渔业环境研究与应用项目。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5

[关键词]规模化 健康养殖 探析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6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绿色健康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在此情形下,养殖业要顺应时展潮流,走健康养殖之路。应当看到,养殖生产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只有健康养殖才可能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动物性产品。

一、 健康养殖的内涵

“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随后逐渐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它的核心是给动物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动物快速生长的立体生态条件和营养丰富均衡的饲料,以便于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健康养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养殖环境要能保证畜禽的健康;养殖业所产出的畜产品对人是安全、健康的;养殖生产环境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危害,是可持续的、和谐的。

二、 发展健康养殖的误区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健康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不少养殖户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依赖政府补助,硬件设施不足 部分养殖户最初认为,养殖无需多大技术,投入低,政府予以补贴,稳赚不赔,显然模糊了规模养殖与传统庭院式养殖的区别,结果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的情况下建设养殖场,导致选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饲养管理缺乏技术支持,最终因为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可以说,养殖失败的原因是思想上缺乏健康养殖的概念,没有健康养殖的观念。

2.养殖理念存有偏差 部分养殖场只想节约、省钱,设施投入省,设备样品用仿制设备来代替,通风、控温、污水处理系统达不到标准。不少养殖场从生产开始就开始设施、设备的改造,反而增加了投入,改造后养殖场也不能完全保证卫生安全;部分养殖业主为降低成本,使用低质、低价饲料,导致成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3重防轻养,药物使用量超标 不可否认,部分养殖场忽视日常管理,对动物饮水不细心,以为有了自动饮水器就无需再去关心,对饮水器的高度角度、水的流速、水质等对动物的饮水效果往往忽略,使动物处在“不舒服”的状态,饮水不足以至于采食量下降,影响动物生长;有的养殖户不重视动物日粮的营养平衡,饲料霉腐程度超标,导致疾病频繁发生;有的不把疫苗说明当回事,把重点放在疫苗接种和抗生素保健上。需要说明的是,疫苗和抗生素短期内有一定作用,但时间久了疫苗打得越多疫病发生越多,保健时间越长疾病越难控制,损失愈加惨重。

4强化经济效益,弱化社会责任 不少养殖户只为了动物长得快,在饲料中过多使用促生长剂,形成药物残留,危害消费者健康;有的养殖场无视对环境的影响,随便乱排放粪便,养殖集中区臭气冲天、蚊蝇滋生,水体、土壤污染严重,危害周边生活环境,也为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增加了难度。据统计,完全实施环境自动控制的寥寥无几,弱化了养殖业对社会的责任。

三、发展健康养殖的对策措施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把审批程序,强化职能,自觉引导养殖业健康发展。

1把握市场形势,科学利用扶持政策 养殖户要科学认识和利用好国家对养殖业扶持政策,应当看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养殖业是一件好事,养殖户要看到养殖业高投入低产出,盈利要靠市场和良好的生产管理,而不能依赖政府补贴。要选择养殖业养就必须调整好心态,从基本建设、日常饲养管理的点点滴滴做起,切忌急于求成。

2改善硬件设施,创建舒适环境 建厂之初,养殖户就要高度重视选址、布局,考虑生物安全问题,在屋面、地面、墙体、围栏的选材上,在控温、通风、供料、饮水等设备选型方面,要按照生物学习性考虑配置,不能单纯考虑建设成本;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准备,选址要远离村庄、工厂;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分开建设;净道、污道分开,不交叉污染。

3重点做好消毒、隔离 需要强调的是,部分养殖户消毒、隔离流于形式,存在漏洞和误区。隔离、消毒工作应是日常生产的重点,要建立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到消毒不留死角,隔离不留情面,要坚持不懈;正确处理好生活区、办公区消毒与生产区消毒的关系,人员消毒与物资消毒的关系,入口与出口消毒的关系,生产区之间隔离消毒的关系,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4科学平衡营养 营养平衡的优质饲料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免疫系统有着重要作用。饲料霉变,可引起畜禽死亡,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等巨大危害。在日常饲养工作中,不能单纯考虑饲料成本忽视饲料品质,购买使用低价、劣质原料和营养不均衡的全价饲料;建立严格的品控体系,确保饲料优质、安全、平衡,满足营养需求;按不同生长和繁殖阶段,配制、购买、使用不同种类的全价平衡日粮,切忌一料用多个阶段。

5 规范用药 调查表明,国家禁用药品和大多数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大量使用会造成畜禽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失败,还会造成药物残留量超标,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在日常生产中,应尽量减少抗生素保健频率,采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绿色环保药物取代抗生素,保证出栏商品超过休药期后再对外销售。

6做好环境污染控制 规模化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和病死畜禽处理设施,妥善处理好污染物,并长期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6

关键词:推广;水产养殖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58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盐城市的5个水产养殖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问了解其应用水产养殖技术的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分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 结果

目前盐城市水产养殖场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和水产养殖者缺乏营销经验。采用相应的解决对策后,各养殖场逐渐开始应用水产养殖技术,并且产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3 讨论

3.1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投入了许多的财力、物力来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并且有了一定的效果,或多或少地改进了传统的养殖模式,但是由于水产养殖者本身的知识、技术水平较低,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1 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

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者文化程度偏低,不了解养殖专业知识,且技术应用意识差,所以只是单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养殖,缺乏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存在严重的浪费与污染现象。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的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2]。

3.1.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

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高低对推广效果有直接影响。大部分技术推广人员都并不专业,而且年级偏高,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体系。其对于科学、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了解的并不全面,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除此之外,其没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薄弱,导致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1.3 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

缺少技术推广资金是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工作中的难题之一,并且使技术推广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因为研发与推广水产养殖技术需使用大量经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缺乏经费的情况。

3.1.4 水产养殖者缺少营销经验

对于水产养殖者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销售问题,然而其缺乏营销经验的现状导致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养殖水产品的目的是销售水产品并盈利,增加收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许多水产养殖者并无丰富的营销经验,采用的销售手段比较传统、陈旧,难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单一的消费渠道无法有效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导致养殖者收入不高,也无心引入新的养殖技术。

3.2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的对策

3.2.1 加大力度培训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受到制约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水产养殖者没有对养殖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不断的培训水产养殖者的技术知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也应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与机构的支持,在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加入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采用派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素质低是目前大多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采取派出去的方式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其推广技术与技术的更新。与此同时,请回来的方式也需要与此相结合,不断的将高层次、高学历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才吸引过来,不断的壮大推广团队,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定期举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讲座。专业的技术培训讲座需要由相关部门与政府机构进行扶持,一年定期举办几次技术知识的讲座,提高水产养殖者的养殖技术,并且将一些比较有应用价值的水产养殖资料赠送给养殖者;加强技术合作交流。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应该与科研机构、学校等进行合作交流,同时还应该和知名的养殖企业进行不断的沟通,不断提高养殖技术。

3.2.2 大力推广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的调整水产养殖业内部的结构,就需要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并且保证水产养殖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增加水产养殖者的财富。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对水产养殖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例如,毕节市的冷水资源非常的丰富,当地人们利用这一条件进行了鲟鱼的养殖,并探索出冷流水养殖技术;对当地现有的研究成果与鱼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不断的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的推广力度也应该不断的加大,形成一种苗种繁育、饲料渔药销售和养殖技术融为一体的养殖体系。

3.2.3 加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针对基层技术推广出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有关部门与政府应该不断的增大技术推广资金的扶持力度,结合相关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资金扶持量,确保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基层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资金安排应该在财政预算时给予考虑,寻找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保证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顺利进行[3]。

3.2.4 采取有效的水产养殖营销战略

水产养殖者要注重水产品竞争实力的提升,结合市场需求生产与销售水产品,为达到该目的,就要制定营销战略,有效开展营销工作。水产养殖者除了要掌握附近城市水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信息,还要及时了解部分中大城市的的销售情况,把握机遇,在水产品批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提高市场份额。通过网络途径销售,要将水产品的保健功效、质量与营养等充分展现出来,使消费者认知提高,降低销售成本。每年定期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增加消费量。

总而言之,为适应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者也要及时更新知识与技术,提高养殖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水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使水产养殖行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水娥.浙江省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5(3):153-155.

[2]蒋高中.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初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9-116.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7

1.养殖户对于其非法养殖的水产品是否具有合法的财产权从上述司法审判的观点变化上可以看出,司法实践从全面否定非法养殖的财产权,发展到全面肯定非法养殖的财产权,最终发展到将非法养殖的财产权分离为原始成本和收益(增值)两部分或两种财产权益并分别进行处理,这反映了认识的发展。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简称《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似乎应该给这个问题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宿。根据《物权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66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第116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第34条至第38条规定,侵害权利人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和损害赔偿。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就合法取得的水产品,养殖户是具有所有权的,且依照法律规定对孳息也享有所有权。之所以成为“非法养殖”,是因为养殖户对于养殖的水域并不具有使用权,违反了《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各地的行政法规,如果非法养殖在港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内,还违反了《海上交通安全法》第22条,妨碍了正常的海上航运,主管机关有权责令其所有人限期搬迁或拆除。笔者认为,这里所谓的“非法”指的是违反行政性法律法规,其行政上的不合法,并不能否定其民事法律层面上所有权的合法性。这就好比在路边违法摆摊的商贩,虽然其在街边经营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规,但是其自身摆摊的财产及收益不允许其他私人肆意侵犯。就其非法经营的行为,仅仅可以通过行政主管机关进行处罚,对其收益,也仅仅可以由行政主管机关没收或处理,其他单位或个人绝不可以其违反行政法规为由,肆意侵犯商贩的财产或收益。同理,养殖户的非法养殖行为应当受到主管部门的处罚,根据现行的《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可以责令养殖户退出其非法占用的海域,补缴海域使用费,或者没收违法所得。所有行政处罚都是要依托于行政公权力进行的,要遵循合法的行政程序。然而,养殖户合法所有并占有的水产品是不容他人侵害的。因此无论是船舶误入养殖区还是污染物排放造成非法养殖的水产品毁损,都应承担民法上的侵权责任,赔偿养殖户的实际损失。

2.如何界定非法养殖的权利范围通过上述司法判决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在承认养殖户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案件中,仅将养殖户的可索赔损失限定在鱼苗损失和养殖工具损失的范围之内,而不认可养殖收益或增值损失,其理由是非法养殖所获得的利益属于非法利益,不应受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19条的内容也采纳了此种观点:“受害人从事海上养殖、海洋捕捞,未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主张收入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清洗、修理、更换养殖、捕捞设施的合理费用及其他成本等财产损失,应予以合理补偿。”但是,在后来正式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中又将“其他成本”删掉,似乎又不支持这种观点。无论如何,笔者认为,上述司法实践中限定赔偿范围为鱼苗损失和养殖工具损失的观点值得商榷。首先,《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合法”中的“法”应该理解为民事法律层面上的法律法规,而不应扩展到行政法律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其次,养殖户通过自己的劳动,投入了时间精力和大量的金钱(饲料)养殖水产品,是一个不断产生天然孳息的过程,既然《物权法》承认所有权人对天然孳息的所有权,那么养殖户对对应的孳息也应该拥有合法的财产权;而且,既然种苗是合法的财产,那么长大的种苗(虽然还没有成为成品)也应该是合法的财产。再次,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9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综上,笔者认为,计算养殖户非法养殖的水产品遭受他人侵害产生的损失,应该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9条的规定,赔偿其实际遭受的直接损失,即损失水产品当时的市场价值,而不应仅限于鱼苗和受损养殖设施的成本,但是对于预期增值或预期收入损失的主张,人民法院不应予以支持。

二、养殖户违反行政法规养殖水产品的行为是否足以构成减轻或免除侵权人责任的事由

既然养殖户对非法养殖的水产品具有合法的所有权,那么船舶触碰、污染物排放入等致水产品损失已经初步构成了对养殖户的侵权行为。但由于养殖户本身存在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对于第三人的侵害行为产生的侵权责任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第1条规定:“因请求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或者使损失扩大的部分,不予赔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受害人(养殖户)的违法养殖情形做区别对待,一种情况是养殖户违反《海上安全管理法》,在通航密集区以及其他海上安全主管机关禁止进行养殖的水域进行养殖,阻碍了船舶的正常航行;另一种情况是,养殖户违反《渔业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在获得行政机关的批准获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在可进行水产养殖的水域进行养殖,并未阻碍正常海上交通。在第一种情况下,很明显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是有过错的,因为其应该知道养殖的水域有船舶往来,自己养殖的水产品也会阻碍航道交通,受害人对损害后果是可预见的,损害也是必然的。这种情况,类似于路人闯入封闭的高速公路,被车撞伤,但由于路人闯入高速公路本身是有过错的,司机的侵权责任应当相应减轻。因此,符合《侵权责任法》第26条的规定,应当减轻甚至免除侵权人的责任。在第二种情况下,往往是养殖户在未获得证书或者证书过期的情况下非法养殖。这时就要对“过错”的含义进行分析,此处的过错是指对于损害结果产生而有过错,而并不是一旦违反行政法规就出现过错。如果在一处适合养殖的水域,养殖户虽然没有取得养殖证书,但采取了相关措施提醒他人不要进入养殖区,船舶或者污染物排放者此时没有尽到谨慎处理的义务,船舶进入并损坏了养殖户的水产品和养殖设施,污染物排放者排放超标污水,造成水产品死亡,那么此时,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就是损害产生的原因,而养殖户对于此种情况下损害的产生并不存在过错(其行政上的违法性并不导致损害的必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侵权人不得以养殖户“非法养殖”为由要求减轻或免除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但行政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法定程序没收其非法(违反行政法)所得,司法机关在判令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的同时,应通过司法建议书通知行政机关介入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也可维护社会的合法养殖秩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违反渔业管理法律法规养殖的水产品遭受他人侵害的索赔问题,首先应当肯定养殖户对受损害的水产品具有财产权益,对于其遭受的损失,可以参照水产品遭受损失当时的市场价值确定数额,不应仅限于养殖成本;其次,法院审理时应考虑受害人违反行政法规的非法养殖的行为是否会带来责任认定方面的影响,即是否可以减轻或免除侵权人的责任;最后,司法机关在判令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的同时,应通过司法建议书通知行政机关介入处理,而行政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法定程序予以罚款甚至没收其非法所得(部分获赔款项),上缴国库,从而平衡各方利益并维护公平的社会秩序。从对于非法养殖水产品遭受他人侵害的索赔问题认识的变迁可以看出中国法治建设中市民社会的渐渐独立。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私人的合法权益被限制得过于严格,权利人的所作所为稍有瑕疵,即会使本应享有的权利成为法律不再保护的“裸权利”。《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于公民个人的权利是极大的确认和保护,不仅是公民面对公权滥用的武器,更是防止私权侵犯私权的有力保障。渔业生产本身并非法律禁止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是法律鼓励的行为,因此,非法养殖并不意味着养殖户的财产毫无法律上的权利。对于这一问题,司法认识的转变,从完全否认非法养殖户的所有权,到承认其财产权益,给予合理补偿,也反映中国司法实践将民事权利与行政义务相区分的正确发展趋势。虽然,养殖户应当对违反行政法规的非法养殖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但其合法的财产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合理保护。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篇8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积极应对其实践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注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依托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必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符合高校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的重点,与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的宗旨的素质教学观相一致,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亟需相关的教师人员转变教学理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设备,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协调一致发展,其教学实践有助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是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水产养殖专业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是一门技术型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导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将具体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性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是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基地的方式开展实验课程,加强与校外优秀企业进行合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奠定基础。

二、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发展现状

在当前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发展过程中,实验基地数量少,忽视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平台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发展需要。同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落后,部分教师将教学任务的重点转移到理论知识讲授中,没有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国当前部分高校开展水产课程的时间晚,但课程知识广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环节中,验证性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大,综合型实践课程有限,忽视校外实习,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对相关的应用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师在水产养殖课程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没有严格按照当前高校整体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其相关的教师人员都不是本专业的教师进行执教,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在实验训练环节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方式

(一)完善课程类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关键是,需要逐步完善课程类别,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与该地区高校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背景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课程类别的规划上,要对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进行研究,对其不同类型课程设置理念进行更新,将水产养殖等相关的鉴赏、繁殖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申报,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教学。当前水产养殖专业涉及技术以及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为了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对水产养殖学科进行科学的划分,理解水产养殖专业的关键内涵,明确其专业发展方向,做好社会市场调查工作,为学生制定符合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计划,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培养综合型发展的人才,切实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验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需要注重优化实验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内容,合理优化实验验证以及试验性的实验之间的比例,以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实际发展特点出发,及时对传统教师处于课堂权威地位的局面进行完善,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实践教学的乐趣,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全程讲授实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当教师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不要将实验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应该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对其进行引导,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掌握实验的步骤,明确水产养殖相关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提升教学实践效果,可以适当的增加试验型实验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打开学生思路,通过试验的方式掌握水产养殖相关的药理以及病害原理。

(三)改善实践条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提升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水平。水产养殖理论以及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将其准确的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将具体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真切体会水产养殖过程,明确岗位职责。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优化相关的科研教学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水产养殖科研设备。

(四)优化实践资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环节中,需要注重优化实践资源,完善水产养殖学习资源库,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的更新,使之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在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科研条件的调整水平,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构建水产养殖案例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论文素材,为学生顺利毕业奠定基础。注重优化综合实践模块,充分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智能化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注重加强与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进行沟通,此时教师可以随时向平台中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实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整合实践资源的环节中,要注重分析该地区气候以及天气变化情况,掌握好水产养殖的关键期,将实践教学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收集相关集约化水产养殖以及病害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五)优化培养方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亟需优化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置的环节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教学大纲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充分结合当前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学校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出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目标,将试验型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由当地相关的水产研究所专家前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小组的方式,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制定专业教学、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中,注重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注重完善课程类别、优化实践内容,切实根据当前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校内以及校外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校企合作,加大科研力度构建水产养殖科研平台,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上一篇:对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细胞生物学新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