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的雕刻技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44

木雕的雕刻技法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1

【关键词】古民居 木雕 技艺 内涵

民居是建筑学上对民间居住屋舍的统称。浙江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城池,尤其是杭州到南宋时候更是成为了京城,因此,浙江的这些城池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她在古民居建筑的院落庭院的布局组合、外观造型与空间的处理表现、雕刻装饰及地形利用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丰富和实用的经验。这些都为浙江古民居木雕积淀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古民居是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现在的保留下来的古民居除少量明代建筑外,基本以清代古建民居为主体,这些古民居以宅邸、店铺等市井遗迹为主,古民居建筑中多为木结构,其装饰风格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主要以木雕工艺为主,这些木雕工艺在古民居建筑中,其重要的装饰表现技法就是对门、窗、房梁、檐廊等木质构件进行雕刻,这些风格、规模、形态各异的古民居木雕,其传承的技艺手法和文化内涵以及木雕背后的各种故事与传说,具有极高的的人文研究价值。

明清时期浙江的古民居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和砖木混构为主,外部墙体大多是砖石材料,而内部的藻井、梁架、斗、 拱、檐条,以及各种门窗、 屏风、挡板、隔扇等,则全部用的是木质材料,而这些地方又是室内厅堂集中装饰的处所,因此大部分构建都采用了雕梁画栋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也就给了木雕艺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用武之地。一件件古民居建筑的木雕被广泛施用在木构件上,这些构件经能工巧匠们加工镂雕成各种艺术形象。这些木雕形象既美化了环境,又给人以艺术的熏陶,同时也在不断陶治着人们的情操。此外,浙江古民居在室内木质雕刻的装饰上面,将皖南民居中各种轻巧秀丽的“轩”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了具体室内的空间风格设计上。可以不夸张的说,浙江古民居在造型艺术方面,经历了南北文化的大融合后,出现了极具地方风格的新民居样式。

浙江古建筑运用木雕起源于何时,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据史料记载来看,秦汉时期的建筑就有“雕丹木楹”的木法雕刻,可见历史之源远流长。到了宋代的土木建造类的书籍之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关于民居建筑木雕的做法和图样,由此可以推论,在唐宋时期,民居中建筑木雕技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后至明清两代,民居建筑木雕技艺更为高超,木雕技艺的发展向立体纵深化方向延伸。古民居木雕离不开对木材的慎重甄选,更离不开对技法的综合运用。因为木质纤维的横向结构紧密,这样木材才不容易开裂,木质要较为“细腻”,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这样在上面雕刻用刀才更加运用自如。另外木料的强劲度也十分重要,以确保雕刻好的作品不会轻易跑形。古代建筑类书籍中,对民居木雕的技法描绘得非常详尽,纵观历朝历代浙江古民居建筑木雕,在雕刻技法样式上大致可分为剔地雕法、混合雕法、透空雕法、线雕法、贴雕法等几个大的雕法种类。

剔地雕法:这种雕法是中国传统木雕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雕刻技法,它的雕刻原则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所雕刻的花形样式突出。剔地雕法有两种雕刻手法,一种是混合半开雕刻技法,这种雕刻技法将所雕花样做很深的剔地,再将主要形象进行混成雕刻,形成半立体的物体形象,这些形象常被用在额枋之上。另一种是浮雕雕刻技法,这种雕刻技法使所雕花形样式的周围剔除的不深,使得花样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形样式上作深浅不同的剔地处理,以表现花样的起伏立体的样式效果,还可以在花形样式作刻线装饰,勾勒出花形样式,用以增强作品的装饰表现效果,这些雕刻手法表现出的花瓣轮廓和结构,常被用在装板和裙板的雕刻中。

混合雕法:这种雕法类似于雕塑技法里的圆雕,雕刻出的形象具有三维立体的效果,可以多角度欣赏,常常被运用到民居中的撑拱、垂花等部位,合理巧妙的运用混雕技法,可以将所塑造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细腻生动,充满生气和活力。

透空雕法:是将所要雕刻的木板刻穿,造成全方位的穿透,然后再使用剔地刻法或线雕刻法。这种雕刻技法需要木雕艺人有高超娴熟的技巧,完成后的作品正反两面都可以欣赏,设计雕刻出的花卉作品枝叶穿插流畅自然,花瓣卷翻自然舒展,这些样式在花罩、挂落、雀替、木门窗中被广泛使用。

线雕法:通常用刀刃来雕压花纹,这种雕法讲究刀功技法,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此外,这种雕刻技法对于形象的勾勒和花纹的刻画有着重要作用,所雕刻表现出的雕刻纹理效果,具有极强的景物的质地感。线雕法一般用以易于表现物像的外形,同时也可以增强物像的装饰效果。

贴雕法:这种雕刻技法是后期雕刻技术创新的成果,主要是将雕刻好的图案纹样直接粘贴到建筑构件中去,通常情况下一些难以做剔地的刻件和连续纹样,以及轴对称的构件都可以利用贴雕法来完成,在工艺制作中,不但可以省工省料和便于制作,而且其艺术表现的效果绝不会逊色于其它的浮雕形式。

综上所述:浙江古民居中的木雕技艺表现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直观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技术和艺术所结合的伟大成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同时,浙江古民居木雕中所表现出的精致古雅,构思巧妙的设计美观,和中国传统的人文历史内涵的积淀分不开的。可以说,浙江古民居中的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一方面起到了装饰美化建筑的效果和作用,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寓意、象征和祈愿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以直观的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作用,让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定向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古民居木雕艺术》编著 许邵仑 江苏人民美术

出版社 2006.2

[2]《东阳木雕》龚明伟 编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5

[3]《江南民居》丁俊清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8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2

一、传统建筑木雕的主要用途

1.外檐木雕

对我国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知,传统建筑木雕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的雕花木板,就是传统木雕得到实际应用的最后证明。对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木雕进行研究发现,木雕装饰从普遍运用、简朴大方到巧夺天工,经历了辉煌的发展过程。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木雕的美学韵味的影响非常深厚,这对于提升建筑物整体形象和美学品味有着重要影响。传统建筑木雕中的外檐木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隔扇和槛窗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在我国传统建筑中,门窗都是用木头做的,在结合裱糊纸张或绫绢的情况下,用棂条作为门窗的骨架,使得传统建筑木雕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在唐宋时期,门窗主要以垂直与水平条相交格式为主,而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是在元代到明清期间被使用的。在玻璃材料被使用后,窗棂的式样有了八角景嵌、花结嵌、冰纹嵌等多种风格,使得传统建筑木雕的造型变得更加精美。特别是在晚清时期,窗棂的样式变得更加繁多,如海棠菱角式、如意菱花式等,使得传统建筑木雕的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隔扇的抹头和裙板的木雕是根据建筑风格来确定的,在内容和纹样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如宫廷装饰中的传统建筑木雕主要是以团龙纹为主,下抹头板芯是以翔龙纹为主。

②支摘窗、帘架和夹木窗的传统建筑木雕在传统建筑的殿堂、庭院等很多地方都安装有支摘窗,根据建筑风格不一样,木雕的装饰纹样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福、禄、步步锦等。一般情况下,帘架是在明间!扇门的外面使用,而夹门窗在居民住宅中比较常见,其上均刻有各种各样的木雕装饰。

③雕花栏杆中的传统建筑木雕在传统建筑中,栏杆是非常重要的木构件,在楼层平台、亭榭等地方都设置有栏杆,既具有一定安全防护功能,同时还可以发挥装饰作用。如龟纹云心、万字花心、富贵宝瓶等多种样式。一般在短栏中,传统建筑木雕采用的样式主要有双环式、六方四联式和单环式等,而长栏一般是由3个或者4个小的图案组成,如灯景式、二仙传桃式等,发挥了很好的审美艺术效果。

2.内檐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

在内檐中,传统建筑木雕主要是指木!断、博古架和橱等,具有玲珑剔透、独特、造工精巧等多种特点,有着非常强烈的美学艺术特色。首先,碧纱橱、隔断墙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通常情况下,这些传统建筑木雕都具有可移动、重组和调整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并且,木雕的样式非常多,如宫式、菱花心、棂条花心、步步锦等。而罩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种类也非常多,如落地罩、栏杆罩等,并且,还可以将落地罩的中心做成不同样式的门,如:园光罩的正园门洞、八角罩的八等边形等,使得其风格显得庄重大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还包括板壁、太师壁和博古架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在传统建筑中,进深较大的门间一般设置有板壁,为了避免木板变形情况出现,一般将木棂分成多个小块,在上面进行绘画与雕刻之后,使木雕更具备了文化意蕴。而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是太师壁,可以很好地装饰明堂后檐,从而提高视觉效果。一般博古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在作为家具陈设物品的时候,使整个建筑的美学意蕴更加浓厚,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建筑物的形象和艺术品位。

二、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

在传统建筑中,装饰方面的三雕是指木雕、砖雕和石雕。其中,木雕艺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遥遥领先,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各种样式的木雕,所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充分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特征,在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上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化的审美语言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中得到展示,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生成和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可知,儒学主张的忠孝仁义、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佛学提到的极乐世界等,给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传统建筑木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追求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与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其代表的审美观念是崇尚永恒之美。

2.教化作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建筑木雕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作用。根据各种神话故事、小说等的内容可知,传统建筑木雕与文化内涵有着极大联系,其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含蓄,如“八仙过海”样式的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是进仕、福禄寿喜样式的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是吉祥的。

3.祈福祝愿

在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很多关于祈福祝愿的内容,是人们传达自己意愿的重要方式,其形式都比较含蓄,通常以谐音、象征等方式表现出来,如:用观音的头像来代表求子、用桃木做的木雕表示辟邪等

4.象征意义

根据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可知,龙和凤是重要的图腾,一般在规格比较高的传统建筑中采用,而狮子象征的是威严,麒麟象征的是吉祥,梅兰竹菊等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传统建筑木雕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蕴,与美学内涵相符。

三、传统建筑木雕的雕刻技法

对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木雕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雕刻技法有如下几种:

1.混雕技法

通常情况下混雕也被称作是圆雕。雕刻完成以后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三维主体效果,同时也可以从多面进行木雕的观赏,这在传统建筑的撑拱、垂花等位置比较常见。在实际进行木雕雕刻时,采用混雕技法可以使各种事物的形象得到非常精细的刻画,从而使木雕造型富有生气。

2.剔地雕技法

在传统木雕中,最常见的雕刻技法是剔地雕技法,一般是将花形以外的木质先剔除,从而达到突出花样的效果。总的来说,剔地雕技法有两种方法:第一种被称作半混雕刻法。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先很深地进行花样剔地,然后采用混雕方式对主要形象进行雕刻,以确保其为半立体形象。这种手法雕刻的木雕在传统建筑的额枋上比较常见。另一种剔地雕技法指的是浮雕刻法,花样周围的剔地比较浅,不需使花样凸出,刻刀在花样上进行浮雕和透雕创作,其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可以将花样的起伏变化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花样上进行刻线加以装饰,通过勾勒各种花形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3.线雕技法

一般是用刀刃来进行花纹的雕压方法。线雕技法非常注重刀法,在合理运用情况下,这种雕刻手法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通常情况下,在刻画花纹、勾勒形象、雕刻纹理等创作时,基本上会采用这种技法,可以使景物的质感更加强烈,最终增强各种事物的装饰效果。

4.透空雕技法

一般是先将木板刻穿,使木雕的上、下、左、右都相互穿透,然后再进行剔地刻或线刻。木雕制作中如果采用这种雕刻技法,要求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巧,才能使木雕的正反两面同时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这种方法在传统建筑的花罩、雀替、木门窗等木雕中比较快常见。

5.贴雕技法

在传统建筑木雕中,这是一种创新的雕刻技法,一般是指将雕刻好的图案纹样与建筑构件相粘贴,因此,其在剔地难度较高的刻件、连续纹样、轴对称构件等的雕刻中使用得比较多。在实践过程中,采用这种雕刻技法材料,非常方便和快捷,在保证木雕艺术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成本和时间消耗,从而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四、传统建筑木雕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1.现代居室中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的居室中,比较常见的传统建筑木雕有雕花板、格扇雕饰,其中,楼楼梯栏杆、木隔断、博古架等可以作为木雕装饰,被运用到现代居室的各个位置,使得现代建筑居室的民族文化意蕴比较浓厚,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为生活增添无限风韵等发挥重要作用。

2.公共场所中的应用

随着传统建筑木雕的不断应用,在宾馆、礼堂等很多大型的公共场所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木雕艺术,起到重要装饰作用,如:屏风、门饰等,大大提升了公共场所的艺术氛围。另外,传统建筑木雕与塑胶材料、不锈钢等相结合,是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木雕不断在应用的新方式,对于提高传统建筑木雕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重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传统建筑木雕具有展示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作用,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文化建设中,传统建筑木雕在现代建筑中的合理应用,是其审美价值得到充分表达的重要体现途径,对于提升现代建筑的艺术品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3

2012年第四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在莆田举行,我有幸作为主雕手,跟随师父――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郑春辉参加比赛。比赛规则规定作品必须在十天内现场完成。我们构思了整件作品的创意:榕树、廊桥、水车、远山、牛。榕树枝繁叶茂、老根纵横、廊桥横跨溪面,水车潺潺诉说着岁月的蹉跎,远山隐隐、晨雾飘渺,整件作品采用镂空雕的技法演绎;其中的廊桥水车特别采用通体镂空雕的技法完成,时间紧难度大,整个参赛团队“三位一体”,既大胆又严谨,齐心协力,终于在十天时间内宣告顺利完成:整件作品呈现出朴实亲切的田园风光,雕工精致,层次分明,意境幽远,荣获团体金奖,为莆田木雕争得了荣誉,我也更坚定了跟随师父郑春辉持续探索木雕山水的雕刻方法的决心与信心。

与中国山水画相比,因为中国木雕艺术一直以来都是附属、服务于建筑装饰、实用功能,囿于诸多题材与技法局限。中国木雕历史上,以山水为题材独立存在且具独立审美价值的作品极少见。把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中国古诗词所创造的意蕴与形体与纹理丰富多彩的木材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这是我正在探索和践行的题目。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向以人物、佛像雕刻闻名于世,一直以来,莆田木雕的传承者多以学习人物雕刻为主,而在木雕作品中,人物的背景山水都较简单。郑春辉大师独辟蹊径,带领我们探索创作山水木雕作品;多年来我在师父指点下,在独立创作中也累积了较多的雕刻经验,尤其在技法上不断创新,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平、透雕融汇贯通的技法。

对形体的把握,创作者要高度珍惜造化赋予的千姿百态的材料,“过百木即不遇,相千根偶一得”。形体丰富的材料得之不易,我们先翻来覆去端详,一旦寻找到合适的角度时,脑际灵机一动,心仪的画面便神遇而现:远山、近水、高松、岩石、流瀑会在充满天然的材质中隐若出现,这时迅速勾勒、打出粗坯,使其成型。

师法天然,高度利用材料中木节、木疤、木瘤等,依型象物进行创作,这些在常人眼里觉着“丑”的物体,在创作者眼里却 “美”妙之至,极其难得,可利用它们雕成天然岩石、岩洞,又可借鉴山水画技法中的皴法,构成远山、悬崖、流云等。例如作品《溪山访贤》就是以木质本身的结疤和瘤构成连绵的群山,既使作品有古画的韵味,又保留了材料的天然趣味,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我在很多山水木雕作品中采用了大量保留木料本身形状的创作方法,在创作中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取舍”。取即留,舍即去,取舍之间有诗性的判断,有理性的感悟,有物我神遇的惊喜,总会给人一个无形而又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智慧与感悟的体现。老子哲学所谓“知其白,守其黑”,就是这种艺术创作追求的境界。“有无相生”是整件作品的“活眼”。清代画家笪重光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此语对我甚有启迪。应用到木雕上时,我在构思动刀之际,便会留意对木料后面那个空间的塑造。

很多木料的形体就像天然的山水画,它们身上凹凸的块面,起伏的轮廓,丰富的脉络构成山水画创作的绝佳载体。由于一些沉香木的形体较小,所以在创作过程中,除了采用镂空雕、透雕等技法外,有的按照比例还需用微雕和莆田传统的雕刻技法――精微透雕来完成。比如作品《白云深处有人家》,即采用大面积的留白,利用留白部分的天然形状雕成流云,再根据比例刻画出村舍、树木等。

镂空雕和莆田的精微透雕在我们的创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们也在传统的镂空技法上不断探索改进,在参与大型木雕――创吉尼斯世界记录作品《清明上河图》中,我采用了镂空雕、透雕、精微透雕等技法,把宋代张择端平面的《清明上河图》变成立体的木雕作品,使人可以多角度来观赏和领略宋都的风土风情。这种技法既用于大型木雕的镂空创作,也在小空间中展现。我在参与作品《姑苏繁华图》的创作中,在长4.2m,直径22cm的沉香木上雕刻了古代苏州的繁华景象。其中,船上细如发丝的桅杆和竹篙均通过镂空雕创作完成。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4

[论文摘要]剑川木雕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诸多领域,其传承与发展对保护文化、改善生活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剑川木雕现状的考察与研究,阐述分不清川木雕的历史、应用范围、创作题材、创作过程等。剑川木雕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其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

我们知道,木雕是形体雕刻的艺术,木头的体积就是木雕雕刻的语言。因此,木雕作品的内涵和情趣是意念的产物,就是作品技巧形式上的处理,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表现形式来形成自己独特有的艺术魅力。对于剑川木雕的创作来讲,要做到疏与密、轻与重、动与静的交替变化,同时还要保证形体上的完美,并能体现作者所达的精神内涵。剑川木雕工匠们在雕刻时应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并使其穿插变化,才能独具魅力。对于剑川木雕而言,其创作表现形式是指木雕作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及如何来表示的。剑川木雕的创作表现形式主要是从其应用范围、创作题材、艺术语言、创作过程、造型等几方面来表达的。

一、剑川木雕的历史简况

剑川木雕起源于大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8世纪。当时强大的南诏政权,从四川、贵州掳来(或招聘)工匠大规模地建筑宫殿、城楼。土著白族工匠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遂使白族木工成为地区性的首要职业,剑川还成了“木雕之乡”,“剑川木匠到处有”。据清朝张泓《滇南新语》中说:“剑川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为了谋生,促使“长于技艺”。在长期的精雕细刻中,雕出了高超的木雕技艺术,涌现出了一批手艺超群的木匠,一代传一代,直到如今。剑川白族人民吸收了汉族和各族人民文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精湛的技艺。剑川木雕,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山水花鸟人物尽入画图,有呼之欲出的真实美感,因而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二、剑川木雕的创作特征

剑川木雕是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各族人民文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的精湛的技艺。在剑川木雕中,有实用美观、玲珑剔透的雕花门窗;有古典雅致的精美家具,还有造型别致的精美工艺品,让众人真正体会到剑川木雕的特点。

(一)剑川木雕的应用范围

我们知道剑川木雕是因其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随着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现如今的剑川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剑川木雕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房屋建筑(见图1),主要有白族民居中常使用的格子门,拱斗翘角的各式楼、台、亭、阁、榭等。格子门多为浮雕,图案有花、鸟、虫、鱼、龙、风、狮、象、渔、耕、樵、读,如“喜鹊登海”、“鸳鸯戏水”、“狮子滚绣球”等。二是家具(见图2),主要有桌、椅、茶几、屏风、衣柜、写字台等。而用青皮木为原料制作的云木大理石家具,堪称家具中之上乘,这类家具专供出口和观列,包括坐椅、茶几、花几、横桌等20多个品种。

现在的剑川木雕还用于创作工艺品上(见图3,图4),属于艺术木雕的范畴。剑川工艺品所形成的艺术木雕现如今已发展为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工艺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而且作品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实用性工艺品艺术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屏风、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对于建筑部件以及家具这些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物品配以木雕装饰,不但烘托了主体,而且丰富了整体,并增加了艺术欣赏价值。

(二)剑川木雕创作题材和艺术语言

剑川木雕的主题多以人物、动物、花卉这三大类作为图案来进行创作。孔雀开屏、双风朝阳木雕中的各种动物展翅欲飞,呼之欲出;牡丹、荷花、山茶花等图案制成的装饰品,高贵典雅,别具一格。剑川木雕真可谓把木头给雕活了。

其人物多为神话传说、神仙圣人,有财神送宝、八仙庆寿、寿星献桃、福禄寿喜、二十四孝、牧牛图等等,这些神仙、罗汉、圣人们在寿星献桃、福禄寿喜和罗汉图中无不显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动物题材的既有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白鹤盘松、鲤鱼、跳龙门,也有双凤朝阳、麒麟送子、飞龙揽云、百鸟朝凤等等。而花卉题材的图案,有的写实,如云岭群芳图,就是打乱花序节令把云南名花和谐地雕刻在一起;使之形神兼备,雕得“繁花四时香”;也有的图案是含蓄抽象的,如木雕工匠们常常把奇花异草跟动物联系在一起,使其图案别具风格。这些图案的主题表现的内容即是剑川白族民间生活的真实反映,也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能从剑川木雕的题材中发现其艺术语言,它的艺术语言有两个特点:一种是用意象式表现,这是形成他们作品独特语言风格的根本原因。将基于直觉感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意象用图象的方式即兴地表现出来,如强烈的主观意味、浓厚的感彩、奇异的想象力、无拘束的表现手法、简洁而粗拙的雕刻技法等等,因而与一切既成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原创性语言,剑川木雕作品充满了神秘、朴拙的形象和图案,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并对许多既成艺术语言进行了借用。

(三)剑川木雕的造型形式

剑川木雕与其他的木雕一样,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独立式”,一种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来自由放置,并且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的所谓三维空间艺术的圆雕而言,通常是被作为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这些作品多是家具木雕和工艺美术品。后者是指用于装饰建筑物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问的浮雕而言。这类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雕像略微突出的称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称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围被镂空使雕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像效果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透通雕特点主要融合各种雕法在一个画面上,是表现多层次的立体型的全面镂空雕刻,作品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主要用于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上,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在狭小的面积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可根据环境需要自由配置,亦属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

(四)剑川木雕的创作过程

剑川白族木雕的创作过程分为设计与雕刻两个阶段,白族木雕艺人根据木料的形状、疤结、纹路,一般用画稿或泥稿的方式,依形设计,雕刻时根据设计稿来按步下刀。有的白族木雕老艺人经验丰富,直接下刀,这并不是说他们行事鲁莽,而是在他们心中早已有了成形的腹稿。

雕刻分为放样、打坯、细雕、修光、磨光、打蜡上光等几道工序:放样就是在雕刻前把已经构思成熟的设计稿样画在木雕上,浮雕时要把稿子用复写纸复写在木材上,复写时一定要注意把稿子、复写纸与木材固定好,以防止描绘出的图形有偏差;而工艺品类的圆雕只需用铅笔画下各个形体的大致部位即可雕刻。

打坯是木雕创作十分关键的工序。艺人根据设计稿,先锯掉木料多余部分,再用斧头将作品的大体造型劈出块面,谓之“头过坯”也就是打粗坯,然后将木坯置于玛上,逐步凿出形体结构,谓之“三过坯”即戳坯。雕实坯就是所称的“三过坯”,则是将作品进一步凿实。打坯要求比例准确、虚实得体,要掌握相纹运刀,打虚留实,先整体后局部,先前面再后面等要领。

细雕是更深一步进行刻画,将刀痕和刀脚依照木纹的顺茬予以清除。

修光是雕刻过程的最后一道精加工,行话道“坯光五五对四五”,可见修光的重要性。打坯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缺陷,可由修光来补救,谓之“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时,首先用修光刀将木坯不实部分修除,接着精细刻划形体的各个部位,如人物的面部五官、衣裙、饰品等,表现出质感与神韵。修光要领是“灵、纯、飘、薄、松、软、柔、顺”。

磨光工序,一般首先是用玻璃片顺木纹遍刮作品,再用粗砂纸打磨,最后用细砂纸顺木茬擦,不能横磨,以此来增强成品的光洁度。

打蜡上光是白族木雕独特之处,因为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所以在这道工序上就分为素色打蜡上光和染色打蜡上光。素色打蜡上光适用于质地细腻、色泽明快、纹理优美的木雕成品,而染色打蜡上光是为了仿某种木材效果而用的方法,可用色刷涂染,也可将雕刻作品直接浸入染液中染色。上蜡时用火加热木雕成品表面,使蜡溶化侵入表层然后再擦拭。

(五)剑川禾雕的创作方法

剑川木雕的创作方法大体上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面对一块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殊形状的圆木、方木或是有规格的板材时(即经过人为的去绺去脏,将木料加工成有规则的料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木雕工匠可以比较自由地去选择雕刻的内容与主题,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第二种方法是随形就像,既“顺其自然”地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这块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凿后便使其形象释放出来。

在剑川木雕艺术中,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虽然是根据其所需要来实施的某种装饰,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这两种木雕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木雕工匠艺人来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木雕工匠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上表现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而对于工艺品木雕而言通常是它的构思比较精巧,内涵也是相当的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创作者的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工艺品木雕一般都是由创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工艺品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木雕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工艺品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

当然木雕作品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雕刻人的一念之差,真正体现了剑川木雕工艺的特点,那就是“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而且这所有的一切叉常常与作者在创作木雕工艺时所具有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分不开的。

(六)剑川木雕的艺术意韵

剑川木雕在民间流传,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玲珑剔透。剑川白族的能工巧匠们在创作木雕的时候不以材料或表现内容以及所需构件等不同而放弃追求刀法的细腻与层次的丰富,在淡薄的心境中追求精巧和典雅,他们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木材上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他们把雕刻技法与中国绘画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讲究刀法和层次的同时还注重构图的章法,白族木雕工匠们在虚与实之间总能够达到最完美的组合。剑川白族木雕不论是表现世俗生活还是儒家文化或别的什么内容都能给欣赏者一种亲切感,欣赏那树的枝叶、人物的一笑一颦、曲曲折折的流水、重重叠叠的山峦都能使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观赏者无论从那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思维眼光去欣赏,它都能给你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三、剑川木雕的基本特性

剑川木雕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这与白族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

(一)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剑川木雕是附合白族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这使得白族木雕作品受到其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眭。剑川白族木雕不论它用于建筑方面还是家具上,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二)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毕竟不是每个剑川木雕工匠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但是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来进行设计,以及对其他人所设计的原稿有一定的改动。如此,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剑川白族木雕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同时,由于剑川木雕所担负的民俗形式的滋延传承,及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的相对固定,传承方式的世代相袭,叉使其具有外在形式相对稳定的特性。有些作品相当于戏曲中的保留剧目,哪个地方漏了一句台词、少了一个动作都会引起观众的哗然,是不能随便改动的。剑川木雕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与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挖掘和整理剑川木雕这项民间工艺美术,应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重要的课题。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5

关键字:木刻工艺;永北镇;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基本概况

永北镇地处永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八个居委会和四个村委员会,幅员面积247.2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140米,气候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的寒温带型,年平均降雨量929.8mm,辖12个居(村)委会,141个居(村)民小组,22276户56557人。雕刻工艺流传永北镇西南街居委会。西南街居委会地处永北镇西边,距永北镇政府所在地0.4公里,东邻东北街社区,南邻凤鸣社区, 北邻胜利社区,辖西街、南街、西山新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41户,乡村人口3301人,其中农业人口1316人,劳动力842人,是汉族为主的回族、纳西族、其他民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932人,纳西族 24人,回族192人,其他民族153人。全村国土面积1.79平方公里,海拔2140米,耕地面积697亩(其中:水田604亩,地93亩) 人均耕地0.53亩,林地9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2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5亩,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蓝桉等农作物。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悠久的雕刻文化。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木雕、石雕、泥雕等工艺,则大都流传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况且他们在吸收传统技法之后又独自创新,使雕艺术更上一层楼。

二、雕刻工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雕刻工艺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永北镇的雕刻主要分布在西南街社区,雕刻制品称雕刻工艺,做工十分的精细,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工艺。其内容有木雕,木雕是木工进行操作, 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时,逐步向美的装饰方面发展。木雕制品(如:神龛用紫檀、柏香、犁树木等、颜色);观音像用泥、稻草、纸、麻、铁丝、颜色、漆等;龙头用木料;圆桌用牛骨、贝壳、银子、铜、木材等、骨镶)石雕选用石料,根据所需选料,制品(如:花卉、盆景、假石山)、根雕选用善好的树根。传统雕刻的特征:传统的雕刻纯属手工雕刻,是一种工匠型的劳动,运用可雕性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它是雕刻师“高智能和高技能”的综合活动!雕刻成品是否成为珍品完全取决于雕刻师对艺术的理解、对材料的感觉、雕刻技巧的发挥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这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的,也正是由于如此难能可贵,“雕刻”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的象征,其木雕工艺制作为纯手工制作,作品古朴、文雅、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装饰性强。作品图案多为中国汉族民间吉祥图案。雕刻具有玲珑剔透、视线不受障碍等艺术特色。雕刻的图案花纹制必须经过精心制作,使其富于图案化。

三、雕刻工艺的历史渊源

段家的雕刻技艺师承形式为祖传:1、神龛雕刻艺术,尤其是木雕艺术,在汉族中使用,起源很早贡奉列代祖宗牌位,用于宗教祭祀,在民间比较流行。2、观音像是佛教文化传入永胜,泥塑菩萨技艺也随之兴起,用于宗教祭祀,在民间比较流行。3、龙头雕刻艺术,在汉族中起源很早,用于民间龙灯活动、安葬仪式等。段瑜的雕刻技艺父辈相传,在继承祖上精雕细刻的基础上,工艺不断完善和创新,研究出了骨镶技艺。

四、重要价值和濒危的状况

汉族的雕刻艺术很有特色,是一种美术工艺,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工艺的美术品,美术品,离不开构成工艺品的各种材料和制作工具,这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工艺品,按一定的工艺,构成一定的图纹、造型,体现一定的意识,具有一定的艺术,这又是精神文明的产物。因此,工艺品的起源和发展,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早在秦汉史资料中。艺术家们以刀,在坚硬的材料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民间家庭、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而木雕最基本的功夫首先必须是—个好的原始木匠,经过木匠精心制作而成艺术品。

濒危的状况:由于此项工艺需具有很强的相关专业水平,不易普及,致使传承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使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手工技艺逐渐被淘太,手工艺品也得不到广泛流传。电器化自动操作,使许多“木匠”已没必要再学习以往的一些木工技艺,就可以做出美观的家具、门窗、箱柜等,而木雕最基本的功夫首先必须是—个好的原始木匠。木雕技艺不仅需要一定的悟性,而且要有一定的耐力,它不像—般的木匠在两三年内就可出师,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来年。另外,一件木雕从原木到成品,操作时间长,与工业化工艺品相比,周期长、见效慢,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耗时太长的技艺,即使有少部分人学成了,但为了经济效益,又转行了。段家的雕刻技艺现无下一代传承人。

五、传承谱系和代表性传承人

其木雕技艺师承形式为家传,段瑜1987年初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段克禹学习木雕工艺,木雕工艺制作为纯手工制作,作品古朴、文雅、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装饰性强。段瑜在继承祖上精雕细刻之风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精神风貌,有所创新和发展。其工艺品远销省内外,1997年制作的观音阁,为一客商看中,以2500元价格自行包装馱运印度庙堂供养,现永胜程海镇凤羽毛氏宗祠里的匾对也均由其定做加工。段瑜以高超木雕技艺赢得了乡邻的赞誉。一九九九年,被命名为“丽江地区民族民间美术师”。2005年被列为市、县保护名录。

段光乃第四代传承人,1992年初中毕业,开始跟随父亲段克禹学习木雕工艺,其木雕、石刻、根雕。近年来自己自学花卉、盆景、假石山等。工艺制作为纯手工制作,作品古朴、文雅、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装饰性强。段光在继承祖上精雕细刻之风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精神风貌,有所创新和发展。段光以高超雕刻技艺赢得了乡邻的赞誉,其作品远销省内外,每年100余件。

木刻技艺是永恒的。保护木刻技艺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新时代赋予了木刻技艺以新的机遇和新的使命,相信在政府、艺人和专家通力合作下,木刻技艺的振兴也是必然的趋势,为维护我国的文化命脉和民族特质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正延.文山民族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文山学院学报,2010(1).

[2]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6

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的艺术特色

沧县的镂空木雕刻壁饰艺术约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明清是空前发展的时期。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是历代木雕刻艺人辛勤劳动和艺术创作的结果。它是众多木雕刻艺术中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通透、立体、真实的视觉效果,镂空层次一般在两层以上,真实感很强,在较小的体积中,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写实景象。当代沧县木雕刻已经基本脱离了建筑需求,多为生活环境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是悬挂的壁饰、陈列的饰品,为纯观赏性、起装饰作用的独立艺术作品。可根据环境和物品的需要进行搭配配置,起到装点与美化环境的效果,并且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属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范畴。沧县镂空木雕刻将传统手工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注重表现时代特征,反映百姓生活,表现题材内容广泛,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是精致的民间技艺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在历代木雕刻艺人传承和发展基础上,对传统镂空木雕刻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作品无论从构图、选材,还是厚度、雕刻技艺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他地方的镂空木雕刻艺术多以圆雕和浮雕为主,镂空雕刻少且材料薄,而沧县镂空木雕刻料厚,立体感、层次感强,厚度是普通透雕的10-20倍;构图多以传统国画创作的形式来表现主题,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从人物故事到动植物,从日常生活到自然界,范围广泛,尤其是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利用木材的纹理,把握原物质的生长形态从中凸显其美的特性,从中努力体现技艺与木料的完美结合。作品在技艺上雕刻精细,形象简洁概括,充分体现原料美。创作出的作品构思巧妙,深刻内涵,创作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能明显反映作者审美观和技艺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镂空木雕刻壁挂艺术风格。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一般从构思到创作等都为同一人完成,创作者又兼制作者,能将作品的思想充分表现。每件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观察力,并且能够紧随时代步伐,体现时代气息,艺术内涵、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沧县镂空木雕刻为传承百年的高立体、高层次的奢华技艺,一件重量在5斤左右的成品大概需要一百斤的原料才能制成。木雕刻真实的立体感效果是靠其能够包容整个艺术作品的木料为基础。只有足够厚的木料才能制作镂空木雕刻,为体现生动的镂空效果,就要首先去掉多余的木料之后再精雕刻,去的越多效果越好。所以,沧县镂空木雕刻堪称用料最多的工艺,层层镂空,玲珑剔透,是最厚的镂空木雕刻技艺。木雕刻从开始到雕成全部手工雕刻,绝不使用机器,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手工雕刻,且工艺流程复杂、精细,每套工序都有独到之处。深厚的体积和层次使完成的作品豪华气派,雍容华贵。沧县的传统镂空木雕刻技艺已成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镂空木雕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关注。

沧县镂空木雕刻的艺术价值

一是从形式和内容上突出个性,彰显风格魅力。沧县镂空木雕刻为多层次镂空雕刻,一般镂空木雕刻三至四层已属不易,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可以精致雕刻出5层到8层的镂空图案,厚度可以达到20厘米以上,使其体积感更强、层次丰富,效果更真实。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对作品设计进行创新,作品与时代相结合,扩大了取材范围,改变了过去仅是传统题材的设计思路,作品题材从传统到现代,题材更加广泛。代表作品《富贵长寿》、《秋园小趣》、《迎奥运五福娃》、《吉祥如意花篮》等(图2、图3),从自然界到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当前社会生活,还将沧州传统武术、杂技艺术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镂空木雕刻作品之中。二是学习传统国画的写意方式,提高艺术层次和格调,突出内涵内容。沧县镂空木雕刻采用与国画相结合的方法,在继承传统镂空木雕刻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以写意的方式表达主题内容,注重“神似”的表现方法的探索。在表现上借鉴传统国画的布局和手法,不惜留出大量“空白”,突出主题形象,使作品给人以豪放高雅的感觉。因为有大量的材料被剔除,作品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加以木雕外凸及多层镂空,创造出了立体国画的形象效果。从具体雕刻的表现上,强调传统技艺的应用,形式上注重写意与工笔画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传统制作方式表现。沧县镂空木雕刻从开始雕刻到制作完成全部为纯手工雕刻。制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全部融入木雕刻的刻制形态之中,将刀法的形态与木材的纹理相结合。镂空木雕刻艺术是根据原材料固有的自然纹理,并与赋予它的人们思想中的品格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四是满足现代化的新生活环境需求,适用范围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品位和价值,追求趣味性与高格调家居生活环境,追求传统文化形态以彰显人文气质。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盼通过精美的艺术形态予以表达,尤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继承的“和文化”、“福文化”以及吉祥的文化象征,融化为世代传承的艺术形象情景创造。沧县镂空木雕刻的形式、内容、题材都根植于历史与文化的精髓,并努力将这永久的精华延续传承,赋予木雕刻新时代的审美价值。它将当代民族文化魅力发挥到一个新的阶段,努力满足时代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品位,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紧密融合,创作出能够适应当代人生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艺术个性的艺术作品。沧县镂空木雕刻作为传统技艺并没有因时间的变迁而变得陈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探寻其所经历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与品位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演进和文化成就,是历代艺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7

关键词:徽派木雕;空间设计;应用

一徽州木雕艺术的形成

徽派建筑以高大的马头墙和白墙黑瓦为特色,以三雕闻名于世。在明清时期民间的建筑制度相当严格,虽然徽商富甲一方可是鉴于规定都不敢有所逾越,正因如此富商们便将自己的宅院营造得小而精,注重内饰的雕刻,将徽州民居成为三雕的瑰丽载体。三雕中又以木雕为主,现存的数量多且艺术价值高。徽商的经济勃兴和徽州文化昌盛的现实基础造就了徽州木雕连续几个世纪的辉煌,徽商的“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成就了徽派木雕艺术的独立性格。宋元以后,大批的徽人外出经商,在长江以南一带形成了“无徽不成镇”之谚。大部分徽商都是亦商亦儒,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他们仰仗官府的势力让徽商的经济迅速崛起。到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已形成势力较大的商圈。为了光宗耀祖纷纷回乡一掷千金地修建宅邸、祠堂。碍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徽商不敢越礼,因此修建宅邸的争奇斗艳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雕刻是否精致,追求工艺的典雅。这样促使徽州木雕工艺在竞争的机制下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完善。黄山宏村的承志堂建于清末。由二十多个工匠历时四年雕刻而成。在“程朱阙里”自称的徽州,徽商的崇儒思想让徽州木雕成为儒家礼教思想的文化载体。经济的富裕促进徽文化的全面发展,作为代表之一的新安画派对木雕的工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清朝后,徽州宫刻、坊刻、家刻继续独占鳌头,戏曲插图及砚谱和画谱中更是产生了许多传世佳作。徽州刻工的高手均是技艺高超,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山水宫室都栩然如真。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徽州版画的艺术成就更是完善丰富了徽州木雕的工艺技巧。

二徽派木雕的艺术价值

1.艺术题材与文化载体。

徽派木雕的艺术形式多样,常见于建筑的架梁、楼层栏板、窗户、栏杆、梁托等处。[1]天井四周的架梁上以及宅邸中的屏风、桌椅、床栏上都体现着木雕的风采。徽派木雕的题材丰富、技艺娴熟,通过线刻、圆雕、浮雕、透雕的综合应用表现画面的内容、雕刻工艺和构图的完美。木雕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以及徽州的山水风光。徽州木雕的图案多数表达着吉祥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图案的表现形式朴实大方、一目了然,主题围绕着“福、禄、寿、喜、财”展开。

2.徽派木雕的艺术特征。

(1)鲜明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点。在明清时期,由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不同,经济基础的发达,徽州木雕已经成为了木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徽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和富裕更是成就了徽派木雕的热情饱满进取向上的基调。在宋代之后,人物画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明清更甚,画作的人物塑造能力很弱并受当时戏曲与小说中弱不禁风的病态美影响。徽派木雕却不受其干扰依旧是凸显着健康洋溢的审美情调。时至民国之后,徽州木雕中自信的艺术感觉也伴随着徽商的日渐没落而逐渐消失了。

(2)构思与布局的精妙。徽州木雕有着十分高超的总体设计规划,每栋民居的内容与风格都有着明确的创作倾向。每栋民居中的雕刻都透漏着宅邸主人的气节。在绩溪县胡适的故居中,厅堂门壁上刻着的《兰花图》和平板上雕凿的“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的诗句体现出主人清丽脱俗的君子气节。大部分读书人的住宅都会选择在天井的隔扇雕刻上以诗教为内容的唐诗选刻木雕组画,东西雀替上大都雕刻着蟾宫折桂和魁星点斗,窗户的栏板上分别雕刻着府学、社学、书院和私塾。木雕匠人们设计的布局十分巧妙,直奔主题,用简约的手法就能扎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木雕在情节处理的方面继承了汉代壁画的整体风格,选择具有戏剧性的事件为素材,构图布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在一副木雕作品中展示多个故事情节,出现多个故事人物。

(3)丰富的雕刻工艺与材质。木雕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它要求匠人们用所掌握的工艺围绕一个“雕”字将平面设计与空间构造相结合。木雕工艺中有圆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和多层雕刻。其中常见的是多层雕刻,雕刻的技艺也各有千秋粗放的、精细的、严密的。[2]徽州木雕在材质的选择上也不像潮州木雕和湘雕那样挑剔,既不追求木材的名贵也不在乎木材的质地,甚至还能运用有些木材的肌理纹路来造型。[3]徽派木雕的因材施艺使得它在众多木雕流派中能够源远流长并脱颖而出。(4)形式美与装饰美的结合。徽州木雕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讲究营造意境美。从明代到清代,木雕的风格从粗放到细腻繁复。徽州木雕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形式语言,比如,有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花朵雕刻得比人都大;有时,也会运用暗喻的手法,用仙桃暗喻长寿,用石榴喻示多子。[4]为了与徽派民居的白墙黑瓦相结合,徽州木雕更是在题材和工艺上追求装饰美。这种装饰美体现在徽州木雕对线的运用上,用线的造型巧妙地处理单一的画面边框,用线的长短粗细展示木雕作品的律动。在木雕的色彩上,为了凸显材质的肌理或纹路很少施以重彩,一般常用红色、黑色和金色。

3.徽派木雕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徽派木雕艺术也可以说是传统民间艺术门类中最“中国化”的艺术形式之一。西方人对中国木雕匠人的工艺所惊叹叫绝,称他们为“艺术魔术师”。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装饰设计构成形式中,也是最具有现代设计语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所包含的现代艺术的许多特征,非常值得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使用、借鉴。

三木雕艺术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中式风格的典型特征。

在徽州明清时期的民居中,木雕大多用来表现建筑装饰,根据所处建筑的不同位置刻绘不同的内容和布局。出现最多的地方是梁架、梁托、雀替、门窗和栏杆上。虽然在建筑中的木雕处于装饰位置,但是也要和建筑型制保持一致符合其所处位置,比如梁托和雀替就不易采用多层雕刻手法。建筑围护体系中的门窗也是徽州木雕艺术存在的一部分。一些实力雄厚的徽商讲厅堂门窗的棂花和下半部分的裙板也做成木雕的形式,甚至还进行多层雕刻。徽商们在内部装修上的争奇斗富也是心思用尽,室内的隔断也成为一个很好的媒介。罩和博古架是隔断的两种具体形式,罩通常采用浮雕和透雕的雕刻手法,上面的图案也内容丰富,几何纹、动植物、人物像精美绝伦。[5]在徽派民居的家居中木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虽然没有太多的繁复纹样又朴实无奇却是暗藏着微妙的雕刻手法,在这些木雕纹样中蕴含着儒商的思想和信仰。木雕的楹联也是徽派古民居中的一个重要装饰,“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6]楹联以木雕的形式出现在徽派古民居中,这不仅仅是木雕文化与徽州人民思想文化的结合,也是完好地保存了木雕原有的本质,应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2.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木雕艺术在封建时期由于礼制只是为少数富有的商人及贵族所用,沿袭至今,徽派木雕艺术已经被现代家居设计所借鉴,在现代兴起的中式风格的家居装饰中,将徽派木雕艺术与现代家居紧密结合,完美地表现在室内背景墙、隔断、家具、吊顶以及门窗上。这样的古今结合,使得现代家居设计既现代简约又透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现代家居设计中将木雕艺术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剔除木雕的冷硬,融入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式风格的家居装饰中要在过去风格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元素,雕刻家具的造型和色彩给人的感觉比较醒目,所以在整体布局上可与现代家具按7:3的比例来摆放。这样的格局既能在居室中增添古典韵味又能保持现代感。木雕艺术还应用在家居的陈设品上,例如室内的壁挂、屏风以及摆件上。可根据居室的墙面大小选择壁挂的尺寸,壁挂的内容一般多是古典名著或神话故事。屏风属于室内隔断的一种,在室内雕刻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镂空雕或浮雕。一些精致的小摆件也可选择木雕作品,将实用和观赏相结合。在室内装修中,徽派木雕艺术在窗户的装饰中也很受欢迎。例如雕花窗,造型为方形、圆形或是菱形,不但装饰了墙面还隔断了空间。现代中式风格的家居设计中可以在吊顶、隔断、墙面布置、门套窗套的设计中糅合木雕元素,将传统木雕的刻板用现代的极简风格所取代。

3.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木雕艺术近几十年来在商业空间的应用方面越来越多,大量的酒楼、茶馆在设计装修时也广泛采用。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构筑室内藻井、天棚、隔扇、隔断、窗棂以及传统的木雕桌椅等;并运用对称的空间方式,以营建雅致宁静、古色古香的氛围。在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木雕艺术体现在具体的家具上。如分隔空间的屏风,大多采用镂空雕花设计,不但整体效果上起到了装饰作用,也在视觉上产生了开阔、通透的效果。餐桌的选用上也大多采用木雕的大八仙桌与太师椅,这与随处可见的木雕家具相得益彰,营造了高雅、宁静的中式餐饮空间环境。

四结语

徽州木雕之所以能在所有的木雕流派中源远流长,这与它在作品中展现出的与时俱进、反应徽州社会生活的题材有关。木雕的图案都寄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精神追求,不管是祈福的还是吉祥的或是喜庆的都蕴藏着徽州文化的传统文化内涵。木雕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精致唯美的造型上,而且也体现在其对历史和文化的提炼和凝聚力上,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通过对徽派木雕的艺术语言及装饰特点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现代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但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还能增强现代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曾芳萍,何建波.小议徽州木雕[J].艺术研究,2012(3):64-65.

[2]杜文超.传统木雕文化艺术研究及其在室内设计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

[3]孟卫东.徽商对徽州木雕性格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3).

[4]孙丽莎.木雕“百子闹元宵”及明清徽州木雕兴盛原因初探[D].安徽大学,2010.

[5]许艳敏.建筑装饰-徽州木雕艺术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2(3).

[6]陈玲芳.徽州民居木雕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木雕的雕刻技法篇8

【关键词】东阳竹根雕;艺术特色;探讨

一、序言

竹根雕源于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唐代,盛兴于明代,这一时期竹根雕艺术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嘉定和南京一带。在雕刻艺术风格上形成嘉定和金陵两大派系。东阳竹根雕没有历史记载,也无从考证。浙江省东阳市是世界木雕之都,自古即以木雕闻名于世。因此,在世人印象中,东阳与竹根雕并无交集。东阳竹根雕由于材料选择方便,在东阳本地就可以挑选竹根的材料,而且毛竹根材料比较便宜,雕刻制作也不复杂,原来从事东阳木雕的企业开始逐渐转向竹根雕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另一个便利条件是可以依托东阳中国木雕城这个市场进行竹根雕工艺品的销售,而且市场销售情况良好。进入新世纪后,东阳出现了数十家竹根雕企业,而且发展迅猛,竹根雕的工艺品在源源不断地增长。

东阳有“东阳木雕”和“东阳竹编”两个著名的工艺美术品种,东阳竹根雕还没有很好地凸现出来,也还没有形成很大的氛围,但在东阳竹根雕创作艺人们的努力下,东阳竹根雕已基本形成了有创作的高级人才、市级大师4名和有一、二百人从事竹根雕工艺品设计制作的雏形。近半个世纪以来,东阳竹根雕吸取了传统“东阳木雕”的精华,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竹根雕艺术风格,其作品扎根于传统工艺,并融入现代美学理念,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了东阳竹根雕工艺的不断提升。现今的东阳竹根雕已经有市场、有产品、有精品、有创作人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一定规模的东阳竹根雕工艺品产业。本文从竹根雕的选材、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类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东阳竹根雕的艺术特色。

二、东阳竹根雕的选材

东阳竹根雕是以圆雕、根艺巧雕为主要特色的根雕艺术品,是三维立体的圆雕,作品精雕细刻,突出表现竹根的原汁原味,一般很少漆色,只抹油起保护作用。东阳有毛竹、竹、雷竹、石竹、斑竹、紫竹、水竹、苦竹、淡竹、箭竹、慈竹、方竹、佛面竹、桃丝竹、凤尾竹、山竹、花节竹、月月竹等十八种竹类,资源丰富。东阳竹根雕选用的材料,一般是以东阳的毛竹竹根为主,东阳毛竹的特点是体粗肉厚、质地细密、密度高、油脂多;有利于使刀雕刻,不会马上就雕到竹子的空心部位,又便于保护、保管和收藏;其糖分、淀粉、蛋白质等含量也较低,更有利于防霉防虫的处理。

竹根雕艺人们永远也摆脱不了对竹根材料的选择,好的竹根可以雕刻出好的竹根雕作品。竹根的选择也就颇为讲究,在选择时,要选择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的、色泽更加深沉的竹根。在竹根的大小方面,一般选择在3厘米至30厘米之间。在竹根的形状方面,要根据竹根自然竹疤、竹斑纹、竹节膜、竹须等方面进行选择;那些奇形怪状、扭曲变形的竹根更受竹根雕艺人的喜爱。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选择天然、自然的竹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在天然和自然美中,施加雕琢,形成自然美与工艺美有机的结合。

三、东阳竹根雕的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

东阳竹根雕,继承了我国上海嘉定派竹根雕刻工艺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东阳木雕”的雕刻技艺,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状,雕刻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形象生动、形态逼真。其表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主要题材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风流人物、宗教佛像等人物像和吉祥动物、鱼虫走兽、寄情花木、花卉蔬果等。东阳竹根雕各式各样的人物头像,各式各样的动物,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刻,人物、动物形像惟妙惟肖。比如竹林七贤、三星献寿、八仙过海、十八罗汉、钟馗嫁妹、陶渊明、东方朔、弥勒佛、狮子戏球、荷花、螃蟹、绥带鸟、佛手瓜、葫芦、仙桃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是东阳竹根雕常见工艺品。此外尚有竹根壶、竹根船、竹根簪孑、竹根印章等品类和各种文房用具的笔洗、水丞、储物盒等,还有选用现代题材内容的渔舟、渔翁、渔篓等作品。可以说东阳竹根雕的题材内容既广泛又丰富。

竹根雕是以竹根为雕刻材料的竹雕工艺品。对于竹根雕刻,首先需要凭借经验,选择形态变化多样,竹根生长自然的材料,然后根据构思,巧妙设计,精心雕琢,制成竹根雕工艺品。东阳竹根雕的雕刻技法受东阳木雕的影响较大,一是东阳木雕技艺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二是原本在学习技艺时,留下的影响力。不管是在题材内容,还是在雕刻技法的运用上,都有东阳木雕的痕迹。东阳竹根雕在传统圆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透空雕、镂空雕、锯空雕、半圆雕、阴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为竹根雕雕刻创作奠定了必要的条件。其作品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通过各种雕刻技法的灵活运用,达到了竹根雕工艺品的艺术效果,立体感既丰富又强烈。

四、东阳竹根雕的类型和艺术表现

东阳竹根雕的艺人们大部分是从学习东阳木雕开始,然后再转到从事东阳竹根雕设计创作中的。或多或少地受东阳木雕的传统影响,也是借鉴东阳木雕的某些表现手法,设计创作东阳竹根雕工艺品。其类型主要是陈设欣赏的竹根雕工艺品和把玩式的竹根雕工艺品。东阳竹根雕工艺品由于是把玩式的,所以很少保留竹根的根须,只保留竹根的自然节、疤。

东阳竹根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象山竹根雕的圆雕、根艺巧雕和多个圆雕作品组合的艺术特点。东阳竹根雕艺术表现的特点主要有:圆雕艺术表现法、根艺巧雕艺术表现法和多个圆雕作品组合的艺术表现法等形式。

1.圆雕艺术表现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刻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竹根雕的圆雕艺术表现法,就是运用圆雕、阴雕、浅浮雕、深浮雕和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雕刻制作的竹根雕作品,是可以多方位、多视角欣赏的立体艺术品。

2.根艺巧雕艺术表现法。就是利用竹根的自然形状,作局部的雕刻,保留自然的竹节、竹疤,形成自然美与工艺美的统一。如在竹根部位雕刻人的头像或动物的头像,其他只作一般的修整,保留竹根形状、自然竹疤、竹斑纹、竹节膜、竹须疤痕等,把竹根的自然美与工艺的雕刻美两者完美的结合,产生竹根雕形、神、韵的工艺美。

3.多个圆雕作品组合的艺术表现法。就是运用圆雕、阴雕、浅浮雕、深浮雕和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单独雕刻一个个竹根雕圆雕作品;再把雕刻的一个个竹根雕圆雕作品经艺术组合在一起的一组竹根雕艺术品。如竹根雕《尊者》,用十八个竹根雕罗汉组合而成的一组艺术品。再如竹根雕作品《钟馗嫁妹》它由38位人物组成的送亲队伍,就是采用38个竹根雕人物进行雕刻创作后组成的作品。组合后的竹根雕作品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散发出竹之神韵。

五、结语

上一篇:常见的生物学常识范文 下一篇: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