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1-15 17:25:30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1

教育培训内容全面,包括临床流行病学知识、EBM实践知识、必要的统计学知识和循证病案、临床科研设计等。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普及教育的内容涉及面更广,而核心团队的培训更专更深入。普及教育内容见表1。为了扎实推进EBM,医院出台《循证医学中心人员、各科室核心成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支持性文件,成立EBM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全院各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需要选派人员外出学习。

2日常工作推进

由EBM中心推动全院EBM开展,采用月度工作推进模式,每月组织核心成员例会,例会采用核心成员轮流负责制,讨论EBM学习体会和工作进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本院EBM培训推广流程,见图1。

3培训成效

3.1循证医学培训后论文质量和数量提升

本院于2012年开始EBM教育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本院数量和质量,循证医学教育培训后,本院在国内顶级刊物数量在增加,发表于SCI收录杂志论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论文影响因子看,论文的质量也提升明显,见图2。

3.2发现了自身的临床科研优势

通过学习循证医学,也发现了基层医院有上级医院和高校不具备的临床科研优势:其一,基层医院有非常稳定的病源,流动性小,有利于随访调查和收集临床科研资料;其二,易于慢性病与地方病研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疾病谱,有利于开展地方病研究,且基层医院面向社区也有利于慢性病基线调查和长期的医疗动态跟踪;其三,基层医院部分资源相对丰富,如中草药资源,具有广泛的利用和开发价值。虽然在科研方面的历史积淀较少,科研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但是,在发掘自身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循证医学为科研提供选题思路,在没有高精尖实验室的条件下,临床科研仍有许多研究方向,如:疾病谱研究、慢性病基线调查、技术应用评估、疾病预防等。

3.3科研选题与实施进一步合理化

针对多数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科研基础知识薄弱,本院邀请循证医学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学对医务人员进行启发性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选题四项原则(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以及选题的工作流程(即积累资料、选题意向、查新、确认选题方向、立题,最后严谨审查)等。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下,本院将临床研究选题与实施纳入质量评估,如随机对照研究,看研究项目是否依照计划书执行,采用的随机方法是否正确,随机分配序列隐藏是否完善,盲法是否恰当,有没有破盲等。评价选题是否密切结合临床,结合医院和科室的具体情况。传统的临床研究设计,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往往依靠表面的、简单的指标或近期疗效,如化验指标、仪器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变等,而本院在科研选题与实施中极力倡导寻找终点指标,如死亡、致残等。

3.4科研管理进一步加强

循证医学的发展给医院科研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即科研管理应遵循科学的证据。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把循证医学纳入医院科研管理的发展规划,并出台《循证医学中心人员、各科室核心成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支持性文件。医院加大科研投入,发展学科特色,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研究模式,依照循证医学原则,鼓励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获得的科研经费医院均实行1∶2配套,在科研实施过程中临床和实验室费用,均由医院支付。为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医院修订了《东阳市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制度,对获奖项目加大奖励力度,对立项课题加大投入,专门设有立项奖、成果奖、论文奖等多种奖项,每年用于各项科技奖励经费就达数十万元。循证医学方法是科研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管理是循证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建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科研管理是大势所趋[5]。本文来自于《浙江医学教育》杂志。浙江医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讨论

循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首先强调医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科研态度;其次,它强调应用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这些都有利于科研意识与科研素质的不断提高;其三,循证医学为科研提供快速的选题思路和正确的科研设计[6]。临床科研是医学发展的基础,为循证医学提供临床证据。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是循证医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循证医学一方面加快现有证据的使用,另一方面促进临床科研产生更多高质量证据,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循证医学的问世为医务工作者进行临床科研提供了完整的方法学保障。本院要求在临床科研中,学习和借鉴循证医学的理论、技术、方法,结合本单位和区域特色,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院循证医学培训为临床科研提供人才保障,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对住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培训,住院医师是医院未来科研的主力军,通过不断地循证医学培训为科研储备人才。在基层医院开展科研工作,既要正确理解和定位临床科研在基层医院中的作用,又要让科研工作出效益。笔者之一在本院检验科工作5年,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科研工作首先要组建一支科研队伍,最好由高校教授兼职担任科研总指导,融合循证医学的理念,这是基层医院临床科研迅速产生科研效益的保证。经过近2年的循证医学推广,本院发表于SCI收录杂志论文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仅2013年就发表5篇SCI论文,2篇SCI论文影响因子大于3分。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本院学术论文水平和科研成果得到历史性突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益。医院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培养了中青年技术骨干,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推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会再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目前,医院每年都承担地、厅级课题10多项,这些科研课题的实施,都给医院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本院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效益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在基层医院工作,临床上看到的都是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医务工作者认为常见病多发病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临床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每个专业都有一系列实际问题有待于去认识探讨和解决。基层医院往往因科研意识不强,高素质人才缺乏,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仪器设备条件简陋,科研经费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科研难以付诸实施。对此,采取“看米下锅、量力而行”的办法,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做什么样的项目,尽量发挥现有条件的最大效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2

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5教学效果——强调实用性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3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肿瘤学;教学

1循证医学的发展

1.1循证医学的萌芽

在1789年,法国巴黎学派的PierreLouis首次将统计学观念引入了临床医学,他反对仅仅依据既往的古典理论就对患者做出临床决策,要求医生给予患者的诊断必须是依据对患者个体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同时运用医学的“系统性规律”,即“数值法”来对这些观察结果作出的结论[1]。Louis的这一思想和实践被后世认为是循证医学的开始。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对医疗实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成果不仅来自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2]。这就将观察性研究首次引入了医学领域。阿拉伯医生Avicerma更提出在动物体内进行的药物试验结果不能等同于人体的用药结果,在药物试验中应当设计两种情况的对比,同时要满足可进行重复性评价[3]。与此相呼应的是AlexanderHamilton在1816年记述了一项大型对照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价放血疗法的效果[4]。这也是记载中最早采用交替的方法产生对比组的试验。

1.2循证医学的成长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而世界首例RCT是英国医学研究会于1948年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链霉素在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5]。这一RCT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新纪元的里程碑。此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SackettDL和FletcherRH等人将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的融合到了临床医学中,从而创建了现代临床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建立更是以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以往分散的、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从而奠定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基础[6、7]。选择最佳的证据是循证医学发展的核心,1979年ArchieCochrane提出针对某个疾病或诊疗方法,应将所有与之相关的RCT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的相关临床试验的出现而不断更新,由此可得出更为可靠的证据。这也就是在医学研究中应用Meta分析。在这之后,ChalmersTC更是提出了累积性Meta分析的概念[8]。到了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InternationalClinicalEpi-demiology,INCLNE)成立,标志着循证医学发展所必需方法与技术已得到完善并逐渐成熟,这中间包括统计学、文献评价方法学、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人群疾病研究方法学等等,而这些正是循证医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1.3循证医学的成熟

1992年的JAMA杂志发表了“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这一文章,其中史无前例的提出了“Evi-dence-basedmedicine”的概念,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一概念引入临床医学教学,从而促进循证医学的实践发展[9]。同年,世界上首个循证医学实践机构--英国循证医学中心,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在这一基础之上,著名的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而后也随即成立。Co-chrane协作网由全球多个中心组成,各个中心均是地区性协调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为所在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设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最后以技术和研究数据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最佳的临床证据。此外,Cochrane协作网更是全球不同地域的研究人员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Cochrane协作网可以实现研究技术和数据等资源的共享。至此,循证医学完全成熟并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循证医学的成熟与发展,如今医疗卫生领域各个方面的决策和行为都是以研究所取得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也不例外。

2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肿瘤学教学

作为当今医学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更新速度之快,研究内容之广令人目不暇接。相应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也成为了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全球的医学信息。因此,既往以临床经验、推理和教科书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传统临床肿瘤学教学早已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时期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医学信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相关医学研究证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将循证医学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是顺应世界医学发展趋势的,也是满足现代医学教育要求的。

2.1指导学生寻找证据、解读证据、评价证据

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医学理论知识、个人临床经验、甚至直觉都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而对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则完全依赖于非实验性的结论。与之相对,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医生的临床决策是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融合个人临床经验而制定的[10]。循证医学要求每一项临床决策均应由现有“最好”的证据支持。然而,面对海量的文献,如何在众多的证据中去伪存真,找到最佳的证据?将证据分类、分级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Cook等人提出了根据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的应用程度,即根据证据可靠性,来衡量分级的评价办法。具体而言:I级证据可靠性最高,主要来自于高质量设计和实施的多项前瞻性RCT的综合分析结果,或是有明确结论的大样本RCT;II级证据有较高的可靠性,来自于严格设计和实施的前瞻性RCT的分析结果,但样本量较少;III级证据有一定的可靠性,主要来自于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时间序列、前后队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等;IV级证据可靠性较差,主要来自于设计良好的非前瞻性或非随机性研究;V级证据可靠性最差,主要来自于个案报道和临床总结[11]。另外,临床指引(clinicalguideline)是获取信息较为便捷的途径,例如美国NCCN肿瘤指南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之一。正确、可靠、可重复和可更新是一个好的临床指引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好的临床指引还应具备临床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目前临床指引的制定有三种方法:一是基于专家意见。专家具有丰厚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所专注的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对科学证据能进行正确解读和合理解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经验和学识来融合多方面意见。但是,专家意见是非结构化的,在进行医疗决策时无法完全做到自觉的、准确的和公正的选取最优证据。二是基于一致性方法。指的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由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讨论而取得一致性意见,并形成对处理这类问题的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照。该方法所产生的推荐意见属于正式的、结构性的指引。主要用于取得明显证据的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阶段。三是基于证据方法。这类临床指引是通过汇总大量相关的系统评估结论,进而形成对某病种的临床诊治规范,以指导阶段性的临床行为。综上所述,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文献检索学会对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类、分级,依据证据评价方法对已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可靠性程度进一步解读证据。特别是在证据解读中,教学者应引导学生使用临床指引,结合临床实践将不同临床指引中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对证据的具体解读,最终将这些证据应用于临床诊治。通过不断的练习与使用,学生学会了寻找证据,并且学会正确的解读证据、评价证据,才能进一步在肿瘤内科诊治决策中做到“循证”。

2.2循证医学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2.2.1循证医学理论与肿瘤学理论结合在学习

临床肿瘤学期间应该安排合理的课时数进行循证医学的理论学习。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学习: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囊括循证医学概念、意义、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等等,使得医学生对循证医学有理论上的充分认识,并且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的主要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文献检索方法。总体上做到能够通过文献检索找到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能够读懂循证医学证据,包括RCT研究、Meta分析、非随机对照研究、甚至是个案报道等等;第二阶段学习临床肿瘤学理论知识,在临床肿瘤学理论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已有可靠证据证实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知识,在这一学习阶段可以参照这些可靠证据来复习循证医学理论,并分析、学习、总结临床肿瘤学理论与循证医学理论之间的对应性和契合点;第三阶段学习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典型临床决策。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两阶段学习内容的具体实践,教学者应带领学生针对临床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并结合临床肿瘤学专业知识进行证据检索,对获得的证据进行评判和解读,并在实践中结合临床指引进行具体的医疗决策。比如在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针对出现恶液质的患者,从人们的一般认知和生活经验上来讲应该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但依据循证医学原理,查找循证医学证据可发现,有大规模RCT结果提示静脉高营养治疗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并且增加医疗花费。这样的学以致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培养了学生在临床诊断与决策过程中善于利用循证医学来解决问题。因此,临床肿瘤学与循证医学这两项理论学习缺一不可,并要求两者相互融会贯通,促使在临床肿瘤学的实践中时刻贯彻循证医学的证据。

2.2.2肿瘤学实践与循证医学实践相结合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眼科进行临床实习的8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生轮转安排,采用随机数字法按实习轮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男25人,女15人;年龄21~25岁,平均(22.5±0.6)岁。实验组男24人,女16人,年龄22~24岁,平均(23.2±0.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常规带教法,带教医师根据教学大纲向眼科实习生介绍眼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巩固基础知识。在门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协助带教医师完成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及处方用药,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

1.2.2实验组实行循证医学带教法,根据实习生轮转安排,将实习生以5~6人为一组分成若干教学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实习生在门诊接诊临床患者。实习生分工合作,两人接诊患者,收集病史资料,进行体格检查;两人参阅文献;1~2人向专家咨询意见,每天轮换。最后融合各种病例资料,拟定诊疗方案,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对方案进行修定并应用于临床,每天下班时在小组内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总结经验。

1.3观察指标

1.3.1评价实习生学习质量实习生结束我科室实习后,进行理论笔试、临床技能和病案分析能力的测试,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在此基础上计算两组学生每项的平均得分。

1.3.2考核效果评价考核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问卷对象为带教医师,问卷内容包括实习生学习主动性、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共25题,满分100分。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70分且<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习质量比较

实验组理论笔试、临床技能及病案分析能力得分分别为(89.6±3.2)分、(92.3±2.5)分及(95.6±2.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4±2.8)分、(87.7±2.8)分及(86.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实验组带教医师对眼科实习生的满意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带教医师对眼科实习生的满意率65%(2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以实习生为中心,强化实习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要求实习生独立面对患者并对病情做出判断,改变了常规带教模式下实习生以医师为中心,围绕带教医师进行医疗行为的局面[3]。循证医学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为实习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寻找证据-综合分析-拟定方案-实施方案-查漏补缺”的一整套学习方法和诊疗思路,从而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循证医学充分尊重实习生主体地位[4],让实习生切实感到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循证医学对于提高实习生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眼科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步,眼科学的新理论、新的诊疗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5],而在理论学习阶段,眼科学相比于内外妇儿等大学科,在一些学校没有引起教学老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开展眼科学的循证医学带教法意义重大。本次研究显示循证医学组的眼科实习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及病案分析能力等学习质量高于常规带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再次证明循证医学在临床带教中对于培养高素质合格医疗人员的积极意义。综上,循证医学对于提高眼科实习生学习质量和考核效果效果显著。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5

作者:童忠

【关键词】循证医学;现代医院管理;医患关系

循证医学其实迄今为止仍然属于是新兴的学科,它仅仅在上个世纪末才开始提出并发展起来,在进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后才被人们所重视。循证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几方面的要素:首先是医学的发展,只有医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其次是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科学的管理活动不仅能够让医院的运转正常,还能够解决不少当今的矛盾;最后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理念,而以人为本体现在医院中就是处处为病人着想,也就是要遵循一切现有的证据来进行治疗和管理活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以人为本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循证医院管理成为了我国当前医院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循证医学和循证医院管理概述

提到循证医院管理,就不能够不提到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在最近几十年内,在临床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它是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是未来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

循证医院管理正是在循证医学理念影响下延伸到医院管理层面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循证,顾名思义就是指遵循证据,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在实践中获取医院管理的目标、途径、方法和效果评价等等。在循证医学领域,一般来说是要按照发现和查找问题---依据问题寻找相关证据---对相关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有用的证据进行运用---对效果进行评价的步骤来进行的,对应这五个重要的步骤,循证医院管理的实现途径应当从找问题---制度的完善;找证据---信息化建设;对证据进行评价和运用---能力建设和对效果评价---建立指标体系这几个步骤进行。

二、循证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循证医院管理在当前医院管理改革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区别于以往的粗放型管理和其他的类似以经验为依托的管理手段,更加地科学。以往的经验类管理,依据的是抽象的医院管理活动的经验教训,尽管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但是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在管理上会有混乱和茫然的情况出现。

其次,它是坚决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对实践十分看重,认为实践中才能出真知,认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成为正确的认识。而循证医院管理严格按照实践中的证据来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外,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以人为本放到核心地位去做,循证管理其实就是从被管理者的需求出发,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最后,它是当前医疗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医疗改革从宏观角度上要求是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实践层面就是要满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双方的需求和权益。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已经上升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医院的体系必须进行革新,必须要适用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

三、未来循证医院管理的实现途径

综合循证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的分析,未来循证医院管理的实现途径应当从下面的几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找出问题。要想找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将这些问题准确、科学地找出和及时上报、登记等等,还需要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只有在制度上完善了,才能够将寻找问题这项工作变得更为科学和实际,才能够形成有利于医院发展的长效机制。

其次是基于问题寻找证据。寻找的证据也要科学,还要有效,寻找证据的途径也要多样,这在医院的管理活动中集中体现为信息化的建设。当前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要想能够科学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证据,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将证据获取也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上至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下至医院管理者的相关经验和先进理念,都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再次是对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和运用。这在循证管理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对证据的分析和运用在实践层面就是要加强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不仅仅是要加强管理者的能力,还要加强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能力。这种能力不限于管理能力,还包括了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查找出证据其实并不困难,要想对证据进行合理的运用,必须提升自身的能力。

最后,要对证据运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要加强医院管理的评价体系。要想加强医院的管理,仅凭前期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效果不断改进,才能够将循证管理工作做得更到位、更科学,才能更符合医院的管理实际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6

【关键词】

循证医学;呼吸内科;临床教学

长期以来,临床教学尤其是实习带教过程,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医师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技能指导实习学生,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主观的、个人判断的倾向。由于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患者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教科书中的介绍到具体患者时,情况千差万别,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循证理念的深入,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循证理念与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Arehie Cochrane提出的[1],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世界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EBM定义为通过系统研究,自觉、明确和审慎地应用目前的最佳证据,结合各个临床专家的可利用的最佳外部临床证据,来确定患者的保健和治疗措施[2]。因此,EBM的核心思想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临床科学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做出最佳诊治决策。

作为教学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既是医师又是兼职的临床教师,肩负着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任务。而在传统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注重在灌输课本知识这一理念层次。如果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并实施EBM,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教会医学生如何去学习,激发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科学、良好的学习观念,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目前EBM教育情况

国外EBM教育已开展多年,很多院校都是在课程学习阶段或临床实习期间开设EBM课程。我国则由四川大学率先开设EBM课程,在此之后一些院校才陆续将EBM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在循证医学出现早期,有人曾在概念上存有误解,把医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与循证医学对立起来。其实不然,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完美补充,并不是要取代临床技能和经验。循证医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起步较晚,而现今担任临床带教的教师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EBM,教师自身EBM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检索、评估和利用证据的能力,对严格检索和评价文献这一技能的掌握和正确使用尚有一定困难。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多万篇医学在2万多种医学期刊上。为了使临床医生迅速地从中提取可靠信息,把各种临床研究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提炼、评价,并得到可靠真实的科学结论,为临床决策服务,这需熟悉掌握EBM的方法[3]。

3 呼吸内科教学中EBM的实施

循证临床实践具体方法为五个方面的内容[4]:一、针对具体的患者提出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提高效率寻求解决问题最佳科学依据;三、严格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四将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五、对进行的临床实践做出后效评价。

3.1 加强对临床带教医师的培训

带教医师自身的培训是先决条件,要求带教医师首先应强化应用EBM必备的基本技能,医师要不断的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参加相关的学习班、外出进修等方法实现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获取最新、论证强度最高的证据,将EBM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临床实习教学的过程。

3.2 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带教中运用

带教医师要使医学生了解经验医学和EBM的区别,在平时带教、查房的讲解过程时要反复强调和巩固,让医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应用EBM的必要性。带教医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把疾病与患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围绕疾病的产生、演变、后果及诊疗方案的制定及其评价等进行讲解,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起到知识的强化记忆和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

3.3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医学知识的更新是极快的,而传统医学教育则存在更新速度慢的特点,教科书常因编写、印刷、出版和发行历时太长不利于新信息的传播。传统教育下的医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快速的知识更新, 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逐渐陈旧而被淘汰,在探索未知和创新意识方面,存在思维不够活跃,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等弱点。指导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有助于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3.4 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EBM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都要求带教医师指导医学生使用EBM常用的资源如期刊、杂志、专著、图书馆、互联网和专业的文献数据库等。带教医师要逐步教会医学生如何应用主题词、关键词等方法使用网络数据库资源查阅文献,并指导他们从检索得到的文献中提取所需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课本和文献,找出高价值的证据,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教育过程中贯彻EBM的核心思想,让医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临床即引起对EBM的重视。让医学生学会注重证据,能够主动获取最新的资料、信息和科学研究成果。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者转变为主动的、积极高效的终生自我教育者。只有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才能促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把传统的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医学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家良.循证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205.

[2] Sackett DL, Ronenberg WMC, Gray JA, 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BMJ,1996,312(3):71.

[3] Fisher CG, Wood KB. Introduction to and technique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pine,2007,32(19 Suppl):S66.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7

随着医学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正逐步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循证医学的理念已被医学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级政府广泛接受,它的开展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之一SackettDL教授对其定义为:将病人的意愿和价值、医生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以及最佳的研究证据三者有机结合,慎重地制定出对患者的诊疗方案,解决病人的临床问题[1]。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EBM强调证据是基础,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都要以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为依据。实施EBM通常包括5个步骤,即通常所说的“五部曲”:一是确定需要回答的临床问题。二是证据检索。根据上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检索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证据资料。三是严格评价证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的标准,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价值作出具体评价,得出确切结论。四是在临床上应用最佳证据。根据病人的选择和临床经验,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辅助临床决策。五是评估医疗效果。对证据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进。其中,证据检索和证据评价是关键步骤,也最具有挑战性。

2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

据统计,国际上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2]目前含有2400多万条记录,并且每年增长约100多万条记录,而其中仅为15%~20%的医学文献蕴含科学证据[3]。面对如此浩瀚的文献记录,检索最佳证据并非易事,更何况临床医务人员工作非常繁忙,只能利用少量宝贵的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评价,时间不够充裕;另外,大部分临床工作者缺乏检索技巧,检索和利用医学文献的能力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未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检索教育和培训的临床医生。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组织机构为帮助临床医师解决这些问题[4]。而医院图书馆有专门从事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检索方面的训练,在检索能力和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对参与EBM实践的临床医师来说,将是一种无价的智力资源[5]。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查找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数据库及循证医学数据库,有效地获取与某临床问题相关的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和医学证据。二是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和证据分级依据以及科学的评价和统计方法,评价证据的正确性和有用性以及临床上的实用性。三是将综合分析的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指导临床决策。四是指导或协助临床医师检索证据[6]。目前,世界各国许多大型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员正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循证医学实践活动,他们在EBM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5]。我国医院图书馆在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方面,多数还处于尝试或酝酿阶段,我院图书馆就是如此。本馆的部分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到图书馆的,严重缺乏既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懂得图书馆业务,又精通临床医学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导致循证医学方面的信息服务无法深入,业务不好开展,目前仅仅对国际权威的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Library的系统综述进行文献编译,生成《循证医学文摘》,不定期在医院网站,供本院人员阅读使用。深层次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

3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措施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医学模式,它的实践应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的是能够回答具体临床问题的最佳证据,而不再是普通的临床医学文献[4]。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如何应对挑战并提供全面的文献信息,参与循证医学实践,是每个医院图书馆面临的主要课题,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扩大循证医学资源建设。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证据检索服务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是拥有丰富的循证医学馆藏数据资源。循证医学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主要包括电子文献数据库、期刊、图书、各种指南及网站信息等,例如:Cochrane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EMBASE,《循证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师协会杂志》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临床医院图书馆主要拥有综合性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缺乏专业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这将会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循证医学相关业务的开展[7]。因此,今后医院图书馆在EBM资源建设方面,应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采取自购或资源共享的方式,重点采购高质量的核心期刊,引进临床研究证据数据库[8],不断优化信息资源,完善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建设;还可以建立循证医学信息导航网页,将分散无序的网络资源有序地呈现给读者,方便用户快捷地查找所需信息[9],使医院图书馆循证医学信息中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2开展循证医学定题跟踪服务。随着循证医学的开展与广泛应用,全球每天都有许多新的科学证据出现,这些层出不穷的证据只有被临床医师熟知和应用,才能对疾病的诊治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负责临床一线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检索文献,另一方面缺乏文献检索的技巧,导致不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临床医学证据,制约了循证医学实践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图书馆面向循证医学,主动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定题跟踪服务对临床医生和图书馆具有双重的意义。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可以从图书馆员那里直接获取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不但节省了查找证据的时间,而且加快了医疗的进程[10]。对图书馆来说,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11];同时,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针对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因此,在循证医学时代,开展针对循证医学的定题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图书馆自2010年10月开始为医院领导、各科室主任及科研课题负责人提供传统的定题跟踪服务。首先到各个科室下发定题服务委托单,再根据回收的委托单了解研究的课题名称、所需文献的范围、研究方向及主要关键词。图书馆根据读者具体的文献需求检索文献,并定期(每一或两个月)提供国内外最新的文献(包括全文、题录或文摘)。最新文献主要来源于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其中,外文定题服务主要是利用PubMed提供的MyNCBI的订阅功能。在MyNCBI注册一个账户后保持登录状态,可以点击“SaveSearch”保存检索策略,并可以根据委托人的检索要求不断地修改检索策略,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保存检索策略后可以按照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频率设置更新周期。设置完成并保存后,PubMed便会定期将最新更新的文献以题录(Summary)或摘要(Abstract)的形式推送到用户预先设定的邮箱。图书馆员登录相应的邮箱,便可以查看PubMed发来的邮件,邮件中关于更新内容及更新的数量都有具体的描述。通常情况下PubMed发送过来的都是文献的摘要,免费的全文非常少,还要进一步去检索馆藏获取全文,最后再将获取的最新的全文文献及摘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读者。并与读者随时沟通,及时反馈定题服务课题变更情况。定题服务开展以来,得到了院里科研人员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这些传统定题服务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开展循证医学定题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将从传统的定题服务逐渐延伸到循证医学的定题服务,及时、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证据,使其尽快应用到临床决策中。

3.3创新服务模式,参与EBM实践。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用户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在海量的文献和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最适宜和最有利的证据,并对证据的等级、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4],最终解决临床医师所面临的具体临床问题,是循证医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图书馆EBM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循证医学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根据临床医生需求,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美国莱姆伯(Lamb)在1972年的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临床馆员(ClinicalMedicalLibrarian)的概念[12]。临床图书馆员需要主动走出图书馆,嵌入到临床一线科室,参与医生的日常医疗实践,如会诊、查房、病例讨论、学术活动等,积极融入临床医生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分析和解读临床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临床馆员主动深入临床而随时掌握临床信息需求,不仅大大节省了临床医生的时间,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图书馆的文献和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目前,医院图书馆可以先从本院的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始,根据本馆的人员配备情况,为相应专业配备临床图书馆员,负责该专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满足其EBM服务需求。临床馆员制度的建立,不仅缩短了馆员和临床医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馆员对临床问题客观正确的理解,快速实现将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各方面的临床情况转换为可以回答的问题形式。同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更好地临床提供服务,分管不同专业的临床图书馆员必须尽快掌握所负责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及英文专业术语,自身素质得到了迅速有效地提高[9]。

3.4加强循证医学知识培训。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正在日益崛起。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临床医师对循证医学知之甚少、认知和应用程度偏低,部分临床医生甚至未听说过循证医学[1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循证医学教育培训是在医务工作者中有效推广循证医学知识和培养循证医学思想、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者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循证医学证据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0.7%的临床人员愿意接受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14]。因此,医院图书馆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图书馆员要积极参与EBM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的形式包括分期分批举办面向临床医师或EBM教职人员的短期培训班、学术专题讲座,增设循证医学相关课程,开展循证医学继续教育,在医院网页介绍循证医学知识、循证医学资源以及开设网上课堂等。内容包括网络检索技能培训、制定检索策略的培训、CochraneLibrary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培训及证据评估等。在全院范围内建立起循证医学的学术平台,使全院职工尤其是临床工作人员充分掌握临床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循证医学意识和知识水平[6],促进循证医学的全面开展。

3.5引进人才,提升图书馆员的素质。循证医学实践要求医学图书馆员不仅要提供文献检索服务,还要参与文献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对文献进行阅读、筛选、分析和评价等,这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院图书馆员必须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才能为临床医疗和科研以至于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手不足和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在人员配备和人才培养上,还都需要进一步加强[7]。就本馆目前的人员配置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循证医学实践的需要,为配合循证医学实践的开展,应积极投入力量,为循证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医院图书馆一方面要引进专业人才,即不仅具备医学知识、图书情报知识、卫生统计知识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而且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文献检索的人员,快速而准确地为临床医师寻找到最佳最新的证据;另一方面,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图书馆员要率先掌握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实践方法,不断学习,经常参加业余进修和EBM的各种培训,到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开展较好的医院图书馆走访、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经常参与同行领域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作用,使临床医生能更方便地掌握科学证据,用于临床实践,为循证医学的发展创造条件[15]。

4结束语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它的实践应用对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医院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采用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EBM信息服务,在宣传和推广循证医学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篇8

[关键词] 循证护理;临床带教;产科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143-02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obstetrics

WEN Guiz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obstetric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and to evaluation of its effect. Methods The practice in our hospital of 90 nursing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45 cas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nursing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the end of the internshi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resul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 score was (91.4 ± 2.45), (92.3 ± 2.64)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 score was (84.7± 3.16),(85.5 ± 3.2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Clinical teaching; Obstetrics

循证护理是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因其讲究科学证据,注重患者的个体实际情况,实施最佳的护理行为,提供最优的护理服务,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护理带教是实习护生走向工作岗位、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1],作为教学医院,我们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产科临床带教过程中按循证护理的步骤和要求指导实习护生,成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实习的护生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实验组年龄19~23岁,平均(20.89±1.63)岁,对照组年龄20~23岁,平均(21.17±1.34)岁;两组均为女生,对两组护生的年龄、学历、学习成绩以及教学环境和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1.2.1 人员的准备 选择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理论知识扎实护理人员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接受过循证护理的培训和考核,具有循证护理的观念,熟练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1.2.2 计划的制定 从如何设定问题、搜集、评价证据到护理实践并进行效果评价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详尽的教学计划,严格执行。

1.2.3 教学的准备 实习护生进科室后,尽快带他们熟悉科室环境、本科室常见病的护理特点、常规操作等。

1.2.4 方案的实施 临床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具体病例提出问题,指导实习护生进行证据的检索和评价,以所得证据和患者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实践,动态监测和评价实践效果。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实习结束后考核护生的内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均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应变能力等知识和项目,比较两组得分的高低;同时比较护生对教学评价的满意度。满意度的评价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比较

实习结束后,实验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比较(,分)

组别 n 理论知识成绩 实践技能成绩

实验组 45 91.40±2.45 92.30±2.64

对照组 45 84.70±3.16 85.50±3.21

t 11.2404 10.9577

P

2.2 两组实习护生对带教满意率比较

两组实习护生对实习带教满意情况比较,循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85,P

表2 两组实习护生对实习带教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 45 38(84.4) 5(11.1) 2(4.5)

对照组 45 26(57.8) 15(33.3) 4(8.9)

3 讨论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护理带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护理带教存在着资料陈旧落后,以带教老师经验为基础,缺乏科学的验证,对于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1]。

循证护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3],其核心思想以寻求最佳证据为基础,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化要求,同时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经验,能够科学的作出临床策略和措施,动态的监测、评价、修正护理决策,使患者能够得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4]。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在培养护生方面有如下优势:(1)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循证护理这种以实证为决策依据的思维方式,需要实习生学会寻找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就促使实习生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了同学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5]。(2)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因为是结合临床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总结,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培养了同学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考虑到患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服务,有利于同学们的全面发展[6-7]。(3)对于带教老师也是一种提高。为胜任临床带教工作,要求带教老师首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循证护理的能力,带教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汤晶,杨红兰,翟秀丽,等.关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1):1232-1233.

[2] 彭莲香,陈晓萍.循证护理在宫外孕保守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37-139.

[3] 谢丽萍.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121-122.

[4] 张宏,朱光君.循征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4):155.

[5] 刘光健,罗国君,王云甫,等.循证医学方法在神经病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2,31(1):90-93.

[6] 罗仕蓉,罗婷婷,明亚芳.临床护理本科生循证护理素质培养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13):137-138.

[7] 卢玉文,冯彬,卢玉燕,等.循证护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7):781-782.

上一篇:豆腐厂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