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范文

时间:2023-11-03 11:51:28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1

【关键词】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 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 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护士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作为护士,必须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复杂性。明确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才能有目的的对易感人群进行宣教和指导。②从女性生长发育期开始,护士应向她们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成熟期,由于生理变化迅速,骨的代谢常常受到吸烟、酗酒、偏食的影响,作为护士应早期发现不利因素,给予纠正和指导。③女性生殖期,对钙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护士应指导她们及时正确地补钙和饮食。④闭经前后,由于女性激素的变化,骨的代谢受到最大的干扰,护士应指导妇女正确选用激素替代疗法,保持愉快心情,适当锻炼,减轻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⑤人到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护理更为重要,护士应教育她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她们建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创造一切条件,为她们提供服务。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2

关键词: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护理体会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老年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骨含量减低和骨微观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可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总结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坪医院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已行X线摄片及骨密度测定确诊。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62~82岁,平均76.8岁。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全身性骨痛。骨折患者18例,不同程度活动障碍患者8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

1.2  治疗原则:主要以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为主。另外,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方法治疗。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骨痛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2 护理要点

2.1  饮食护理:①饮食适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饮食要适量,暴饮、暴食会损害胃肠道,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对于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进食过量营养物质,身体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体外,不宜于纠正骨质疏松;②钙及Vit D:钙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要求补充足够的钙,尤其是饮食钙的摄入,才能平衡体内钙的代谢。正常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50 mg,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则每天应增加至1 000~1 200 mg为宜,且钙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另外,Vit D能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从而维持体内血钙浓度,促进肠道钙的吸收[3]。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酱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③蛋白质与Vit C:研究表明,进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机体钙的吸收[4]。而体内蛋白质或Vit C缺乏均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推荐富含蛋白质(鱼、虾、奶制品、豆类等)和Vit C(蔬菜、水果)的饮食,保证患者每天至少摄入优质蛋白60~70 g,Vit C 300 mg。

2.2  日光、运动: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导致光照不足,影响了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皮肤Vit D的合成。另外,适量运动能有效刺激骨组织对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利用[5]。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运动项目包括散步、慢跑、健身体操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以上午10点或傍晚为宜,30 min/次左右,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严重心痛、胸闷等情况时,应立即终止活动,并报告医生处理[6]。

2.3  骨痛的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腰背痛。对于轻症患者可给予以轻柔按摩或热敷,症状较重者应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可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

2.4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是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能提高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7]。避免饮用过量咖浓、茶啡、戒烟、限酒、忌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提高患者骨峰值。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鼓励其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手杖,以增加其身体稳定性,避免跌倒、摔伤。

3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常常以为腰背酸痛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未能进行及时、规律的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全身骨痛、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认为,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活动减少、日晒不足、钙、Vit D、Vit C、微量元素等缺乏[2]。本研究针对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38例老年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提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金志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干预[J].当代护士,2010,1(1):55.

[2] 谢冬梅,张雪梅,岳冀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0,31(4):545.

[3] 刘  臻,王  茵.钙、Vit A、Vit D等与骨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3):215.

[4] 唐丽琴.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7(32):126.

[5] 张萌萌,梁斌斌,张  波.长春市4086例男性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7):476.

[6] 赵秋利,陈鲜花,王  健,等.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3

关键词:护理模式;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群体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上升,在临床当中老年患者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地上升[1]。骨质疏松症状在临床当中有较高的发作率,患者的骨骼质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变得非常脆弱且容易碎裂,很容易导致患者疼痛、活动受到限制等,加上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弱,很容易滑倒导致骨折[2]。在本文当中将就此种疾病的护理进行探究分析,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包括54例男性患者以及46例女性患者,年龄65岁~85岁,平均(70.12±5.23)岁。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保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骨科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协助功能性锻炼以及健康知识指导等。

对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行循证护理的模式,首先安排骨科护士长以及资深护士小组,建立起循证护理团队,随后,骨科护理主任针对该团队的成员展开循证护理知识的相关培训,确定循证护理的方式,结合患者实际临床症状所具备的特殊性,辅以护理人员本身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设计出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按照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承受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另外,在手术之后,叮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症状,并且适当避免发生压疮。

在患者康复离开医院之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保持6个月。同时叮嘱患者每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效果以及发作并发症的概率,对护理效果做以系统的分析并记录。衡量骨折愈合效果标准如下:①痊愈:在手术之后6个月,进行X线检查的时候发现,骨折线消失,且各个关节的功能均恢复;②好转:手术之后6个月,行X线检查的时候,骨折线虽然可以见到,但是愈合比较好,且关节功能明显缓解;③无效:手术之后6个月,X先检查发现骨折线非常清晰,效果不佳。本文当中,整体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使用(n,%)来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本文认为P

2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明显地好于参照组(P

3讨论

在本次针对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展开的探究当中,行以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明显地好于参照组:①骨折愈合效果:实验组94%,参照组76%;②不良反应概率:实验组4%,参照组22%。两组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均呈现明显差异,P

循证护理能够令患者的身心健康都进入到最适合治疗的状态当中,令患者能够尽快康复,还能够增进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升满意程度,提升治疗的依从性[4]。

从整体上来看,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属于是临床当中比较常见且比较多见的骨科疾病,它拥有较低的愈合率以及较长的恢复时间等,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在治疗的过程当中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导致老年患者的恢复也更加缓慢,护理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实行循证护理的过程当中,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地掌握护理工作当中的细节,提升护理质量的水平。

综上所说,在临床当中,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概率,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霖丹,吴金凤,吴振婵.两种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1,02(09):131-132.

[2]崔颖,王涛.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9):135-137.

[3]刘桂香.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9):255-25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4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59-03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骨矿代谢异常的相关联系与影响,对判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尚不清楚,其不仅与三大代谢有关,而且与钙、磷、镁矿物质代谢密切相关,可能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骨基质合成降低,肠钙吸收及维生素合成障碍及高血糖渗透性多尿使血中钙、镁、磷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有关,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1-3]。

1.1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1.1.1 骨密度(BMD)的检测 近年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骨质疏松症(OP)患者率较普遍,骨量的降低较肯定,但2型糖尿病(T2DM)的骨代谢和骨转换类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1],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认为BMD下降,是伴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而下降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胰岛素功能有密切关系[4-6];在测定的位置不同,其下降的水平不一样,以腰椎L1~4最常见,骨股颈更明显,Ward三角区BMD改变出现比较早[6-9]。陈陵霞等[10]在北京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各部位BMD无显著变化,与研究结果相似[1,11],且认为研究对象相对处于疾病早期,病程相对较短,无糖尿病肾病等,而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导致糖尿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完全是男性,排除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这可能是试验中BMD无变化的一部份原因;而骨代谢的变化有可能早于骨密度变化,即在糖尿病骨质疏松尚未发生之前,骨保护素及1型胶原C端肽(CTX-1)就已有升高,与文献[12]报道结果相同,此发现对预测骨质疏松发生及早期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1.1.2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与健康同龄人对比呈低水平,其原因与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造成性腺血供障碍和非糖基化产物对性腺的影响有关。学者普遍认为造成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雄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其主要原因[13-16],由于雄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IL-6合成,阻断IL-6受体;延缓PTH的骨吸收效应,降低骨转换而增加BMD。刘中浩等[17]通过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并通过检测股骨BMD及骨组织中转化因子β1的变化,明确糖尿病血清中TGFβ1的变化趋势及对骨质疏松症发展进程及程度的影响。

1.1.3 胰岛素缺乏 成骨细胞表面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异常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血糖控制达标可改善糖尿病患者BMD,根据临床治疗的观察,DM病情控制欠佳[18-21],病程延长。故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

1.1.4 其他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以糖尿病为主,与多种因素有关,普遍认为DM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不能排除肥胖、营养、运动等因素。近年研究认为,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等水平增加,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1.2 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的诊断并不困难,BMD作为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指标,仍存在不能反映骨的生物学质量的缺点,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一般正常或升高[3],但他们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大多数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转归与病情较重有关,轻者经治疗恢复快,而重者则恢复慢,糖尿病肝肾损害明显时,骨矿物质代谢亦难于纠正,病程在10年以上,骨折发生率为16.6%[18],容易有骨畸形及骨折时可致残废。目前,临床上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同时,控制血糖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骨密度明显增加[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效率97.37%[21];苏有新等[19]提出早期诊断思路,了解DM患者病史及诊断经过,考虑是否存在DOP发病的危险因素,判断是否出现前述DOP常见的血与尿生化指标异常,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则定为DOP的疑似病例,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指导治疗。

1.3 护理

临床上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常性地发生骨矿含量减少、BMD降低及出现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甚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22]。护理主要是针对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对健康的危害性,使患者重视定期骨密度的测量,以便早期发现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23-24],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吴治等[25]运用循证护理(EBN)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护理目标,在科学和规范的护理理论指导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2]。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受到重视[26],IGF-1在DM性骨质疏松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其安全性及副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综合性的宣教目标,关键是调节骨代谢,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尽可能早地保持骨结构的完整性,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防止脆性骨折。因此,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体系使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行为化,让更多的慢病患者能够享受到医疗保健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1 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个性化管理

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症骨质疏松症经济有效,有目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和合理饮食、运动、科学补钙的相关知识;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7],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对于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患者,通过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28],这是系统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环节。由于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文化发展的差异,若只进行教条式的指导而忽视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近几年来对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与改进,医护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尚未积极地参与其中,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仍没有真正实现。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要以全新健康管理医学理念为指导,由专业的技术团队参与,实施因人因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是未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向。

2.2 糖尿病饮食缺乏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在整个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是饮食治疗,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饮食教育,因过分严格地控制饮食经常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成分单一等情况,致使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下降。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教育工作,在糖尿病的管理、运转、评价等方面滞后于国外糖尿病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饮食治疗一直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瓶颈[29],故建立糖尿病饮食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2.3 健康教育质量缺乏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尚缺乏健康教育质量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标准,由于糖尿病患者文化差异、经济差别的特殊性,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存在显著区别,应当结合对健康教育成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建议糖尿病专科护士参照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的护理标准[30],结合临床护理,针对健康教育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对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即为医院提供一个客观、详细、标准化为基础的质量评定检测工具,也为社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海清.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86-289.

[2]卢明,赵莉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72-74.

[3]杨宇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度质疏松症比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1,23(2):51-53.

[4]张洁,沈默宇,成金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相关因素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1,27(4):231-234.

[5]方向南,赖晓阳,郑国红.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1,51(17):41-42.

[6]徐英,蔡辉.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10):15-17.

[7]陈玉华,康后生,毛淑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测定[J].四川医学,2002,23(9):896-897.

[8]张婷容,韩梅清.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9]甘利萍,陈治卿,蒋广思,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血胰岛素与骨钙素及PTH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0-703.

[10]陈陵霞,苗懿德,刘杰,等.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0):9329-9332.

[11]李秋,李目英.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25):28-29.

[12]皇甫建,李彩萍,王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4):315-317.

[13]杨平安,张美兰.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65-166.

[14]周有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72-75.

[15]颜晓东,黄忠,胡映玉,等.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节激素及骨密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14-616.

[16]潘莉莉,单莹,金冬岩,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改变[J].江苏医药,2006,32(1):79-80.

[17]刘中浩,高红伟,邢德国,等.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一氧化氮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1):1953-1956.

[18]张一平,秦云霞.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5):110-111.

[19]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易患因素及早期诊断思路[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2):30-33.

[20]庄丽英,蔡杏娟,戈少红,等.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8):542-544.

[21]高明松,王芸,黄蓓.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75-776.

[22]Kharal M,Al-Hajjaj A,Al-Ammri M,et al.Meeting the 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diabetic care[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0,21(4):678-685.

[23]王珩.2型糖尿病病人伴骨质疏松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2):44.

[24]白云,段青梅.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44-45.

[25]吴治,周旭红,李媛,等.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171-172.

[26]张光珍,王凤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J].医学综述,2005,11(10):925-927.

[27]Herschorn S,Becker D,Miller E,et al.Impact of a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overactive bladder patients[J].Can J Urol,2004,11(6):2430-2437.

[28]黄冬荷,钟书凌,练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4):40-42.

[29]何亦红.临床实施糖尿病饮食宣教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1,18(16):26-28.

[30]包家明,华小芬.中美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3-4.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目前,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骨科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骨组织退变、骨密度下降、骨骼生理功能弱化等[1]。在我国,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一半以上,女性的发病率更高达60%~70%,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60~65岁女性[2]。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密度和骨质量是骨质疏松主要影响因素[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如吃点钙片及抹点外用药。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保守治疗,如:多吃点壮骨食品、骨头汤等等。

1.3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腰椎活动度显著上升,活动不受任何限制。有效: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度有所改善,活动收到稍微一点限制。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4-5]。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仅为76%,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P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也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的疾病原因主要为患者因年龄增大,骨骼的生理功能出现退却,导致引起骨密度下降,缺钙导致骨头脆性的增加,导致患者外伤后容易并发骨折,其中以并发腰椎压缩骨折最为严重和常见[6-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上,治疗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高,存在明显差异(P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而言,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许凌华,胡奇哲.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124-125.

[2]乔芳,常静.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0):271-272.

[3]江兵,朱成润.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6-18,22.

[4]Michael W,Itagaki,Adam D,Talenfeld,Sharon W,Kwan,Julian W M,Brunner,Kelly E,Mortell,Michael C,Brunner.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for pathologic vertebral fractures 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safer and less expensive than open surgery[J].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12,23,(11):1423-1429.

[5]Minfeng,Gan,Jun,et al.Is balloon kyphoplasty better tha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biconcave-shaped fractures[J].Acta radiologica(Stockholm,Sweden:1987),2014,55,(8):985-991.

[6]Matt,Stevenson,Tim,Gomersall,Myfanwy,Lloyd Jones,Andrew,Rawdin,Monica,Hernández,Sofia,Dias,David,Wilson,Angie,Ree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J].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Winchester,England),2014,18,(17):1-290.

[7]高宝远,何超,张小金.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02):115-117.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6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干预;骨质疏松;效果分析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导致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1]。骨质疏松症多发与老年人,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折、腰背疼痛、脊椎弯曲、呼吸功能下降等。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治疗,因此提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2]。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为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故进行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已经排除了患有肝、肾功能障碍和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89例,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5例,年龄59~80岁,病程1~6年;对照组有患者89例,男患者39例,女患者50例,年龄62~84岁,病程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医嘱,并配合医生完成任何治疗方案。

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1)成立专门的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根据骨质疏松的常规护理标准结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制定详细的每日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内容表,并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2)医护人员每天严格的执行填写临床路径护理工作表,若患者或患者家属已经也可以将之记录下来;定期对临床路径护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开会讨论,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3)患者每日应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尤其应多服用含有雌激素、二磷盐酸、维生素D或补钙的药物,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预防意识,这对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4)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必要的体育锻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厌食、偏食,戒烟戒酒,常去户外走动,多晒晒太阳;(5)根据患者的清欢采用温热治疗,即每天对患者进行1~2次的超短波、微波或危险等高频热疗,若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可调为中频热疗,并辅助中医针灸、推拿和服用中药等方式[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基线对照、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40例,有效的44例,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显效的患者17例,有效的21例,无效的51例,总有效率为42.69%。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基线对照为(0.974±0.1862),对照组的基线对照为(0.881±0.143),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16.12±0.19)d和(15432±1029)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24.11±1.75)d和(19201±1547)元,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为84例,一般的5例,无不满意的患者,满意度为94.38%;对照组患者满意的63例,一般的17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0.78%;对比两组数据,结果(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的、系统的骨质疾病,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力和骨质量等方面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与卧床率。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它不仅制定了的详细有效的护理的内容,也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

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意义是为了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谐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与关系,保证护理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从而提升对医院资源的利用率与合理管理率,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为无经验的医护人员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我国目前并没有标准的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流程或准则,因此在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工作内容与计划时,需要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更多的探讨,以保证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案的合理性。

实验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骨质量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满意度都由于对照组。因此,本院认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云. 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9):221+180.

[2]林家凤. 临床路径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9(27):1236-1237.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7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9-02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休息加药物镇痛。但长期卧床休息又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的恶性循环及众多卧床并发症出现,患者生活质量不佳及护理难度较大。循证护理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在骨科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2006年1月~2010年2月,我科应用PVP或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42例,术前术后对症循证护理,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均可下床活动。现将我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结果

1.1 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57~82(69±11.2)岁。患者均表现为胸背部或腰部疼痛,病程5d~10个月,骨质疏松症病程7.9~15(11.2±3.7)年。28例既往有心脏病病史,12例有慢阻肺病史。经正规保守治疗4周后,腰背部疼痛无好转。

1.2 结果。本组对42例共97节椎体进行了手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给予对症护理,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并发症发生,未出现椎管内渗漏和相应的神经体征,术后3~7d出院。对VAS术前术后评分结果进行收集及统计,采用SPSS16.0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做好健康宣教。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主管护士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加强健康宣教,包括:①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让其了解PVP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介绍相关成功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有侧重地让患者了解病情,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配合手术过程、专科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③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

2.2 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准备:①重视术前检查:因为受术者大多为中老年人,除一般常规检查外,应特别重视心、肝、肾功能的检查,对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等器质性病变者都应禁忌手术,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②皮肤的准备:术前1d进行手术部位的皮肤清洁,剃除毛发。③术前评估患者情况。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椎体骨折尤其是胸椎骨折时可使肺活量降低,所以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练习,进行肺功能锻炼。④训练:该手术需在俯卧位下进行,为增加患者手术的耐受性,术前3d开始进行训练,具体方法为:让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放在头部两侧,尽量抬高头部、肩部、胸部,从5min开始练起,逐步延长至30min,以适应手术的需要。⑤肠道准备:术前保持大小便通畅,入院后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用开塞露协助排便或术前进行肠道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摄润肠通便之物为主[3]。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监护和神经功能检测。本组患者均采用局麻,同时骨水泥在注入椎体后,可能引起一过性的低血压,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SPO2的变化,观察患者双下肢肌力、感觉、皮肤色泽、排便及排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3.2 功能锻炼。由于多数患者术前均有较长时间卧床,导致骨质疏松加重和废用性软组织萎缩,因此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是术后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术后第2天指导、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的屈伸运动和腰背肌功能锻炼。锻炼应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原则。

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1 骨水泥的毒性反应。骨水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俗称,有一些骨水泥产品中还含有抗生素成分,具有缓释抗生素功能。它的主要毒性反应是严重的过敏反应[4],具体表现为血压骤降,呼吸,心跳骤停,因此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准备好急用药品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预防性措施。

3.2 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是PKP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5],可以造成神经脊髓的压迫以及血管等损伤。护理措施主要有:肥胖患者术后绝对仰卧休息6小时以利于注人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反应以完全硬化,同时可压迫穿刺部位减少出血。术后24h内每2h给患者平衡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肩、腰、髋部呈一直线,禁忌扭曲。

3.3 肺栓塞。骨质疏松性骨折多为老年人,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6]。肺栓塞又是与骨水泥相关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我们的护理措施为: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充分评估,予以危险因素分析,对于肥胖、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尤为注意[7]。术后严密观察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痛、咳嗽、心悸等症状,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4 讨论

PVP及PKP手术作为针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疾病的新型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既迅速止痛,又可即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虽然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所以运用循证护理[8]理念实施正确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很好的康复,减少卧床时间,降低费用,使患者满意。参考文献

[1]Diamond TH, Champion B, ClarkW A.Management of acut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a non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with conservative therapy[J].Am JMed,2003, 114(4): 257-265

[2]MajdM E, Farley S, HoltR T. Preliminary outcomes and efficacyof the first360 consecutive kyphoplasties for the treatmentof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Spine J,2005,5(3): 244-255

[3]何春红.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09,(8):489

[4]倪文飞,池永龙.经皮椎体强化术并发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31-234

[5]姚本礼,郭兆鹏,陈旭,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12(6):416-419

[6]姚晓光,申勇,张英泽,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11):842-845

[7]王小琴,蔡岚.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25-2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症;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2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发生退变和破坏而引起患者骨脆性增加的病变,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疼痛。很容易发生骨折,使得患者极易出现致残和致畸等,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对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骨折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5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为85例,女性为35例;患者的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2.0)岁.对40例患者进行腰椎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其中有20例患者的骨密度>35.0%,20例患者>25.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筛选方法

(1)X线摄片:如果骨量出现丢失且达到一定量时,对患者进行X线片拍摄,可以将骨小梁的减少数目和排列的改善以及皮质变化等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

(2)年龄和体重指数:老年人群年龄的增加,但是体重却在下降,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早期症状和体征:患者在发生骨质疏松的早期阶段没有任何明显性的症状。只有在老年患者发生脆性骨折时,才能够发现患者患有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骨折。

1.2.2诊断方法

(1)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定量依据。目前已有DEXA、单能X线骨密度仪、单光子骨密度仪、定量CT、定量超声骨密度仪等技术测量骨密度;

(2)对腰椎和股骨上端以及跟骨进行X线片检查:对骨小梁的形态和排列以及密度进行观察。同时进行半定量测量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操作简单、有效;

(3)骨脆性骨折。

1.3方法

对患者进行干预和干预后1年,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和骨折以及使用药物、锻炼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比较以及分析。

对照组:骨质疏松的防治,如下:

(1)调节和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 让患者吃一些低盐和钙丰富以及蛋白质适量的食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要少抽烟和喝酒,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要慎重使用。要做好预防和避免跌倒的措施[1]。改善和维护好生活周围的环境;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老年人,适当的食入钙补充,减缓和防止钙的大量流失,对骨矿化有很大的改善作用[2]。维生素D:对患者钙的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肌力的保持以及骨骼的健康有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的稳定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3)药物干预 主要的抗骨折疏松药物有:双磷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类,甲状旁腺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锶盐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下:

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大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比较低,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要对患者尽量的帮助和关系以及支持,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感受,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要多鼓励和安慰患者,树立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多鼓励患者参与各种活动。

运动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运动方案。让患者进行负重锻炼,比如可以进行散步和慢跑以及爬楼梯灯活动。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太极推手,这项运动非常的简单,很容易学会,还能增加患者的骨量,患者在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也能使得患者的骨量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运动量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来决定,应该从轻到重,主要以患者轻度疲劳为适宜。每次进行锻炼的时间在30~40min,3~5次/周。进行锻炼的环境应该为阳光充足且空气清新,增加患者的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用药干预:给患者服用一些维生素D等药物,还可以服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护理人员要详细将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给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要及早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上一篇:森林草原防火措施范文 下一篇: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