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24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1

二、对于有违反廉洁自律“五条规定”行为的,在这次贯彻《决定》中如实自查自纠的,原则上不予处分;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从轻或减轻处分;对于不自查自纠,经调查核实属于有违反“五条规定”行为的,依照本办法第三至十条严肃处理;《决定》后继续违反“五条规定”的,依照本办法第三至十条从重处理。

三、违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经商办企业或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不自查自纠的,依照《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三十条,按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错误处理。

四、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不自查自纠的,依照《若干规定》第三十条,按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错误处理。

五、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包括名誉职务)的,除个别按规定批准的以外,必须辞去一方职务;领取的报酬都必须退出。不辞去一方职务的以及不退出所领取报酬的,属违纪行为,由有关部门作出组织处理,免去其所任的一方职务,并依照《若干规定》第三十条,按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错误处理。

六、到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必须退出。不自查自纠的,依照《若干规定》第五条,以侵占错误论处。

七、购买企业内部职工股的,应将购买的企业内部职工股退还企业,由企业按发行时的价格退还个人;企业一时无法退还钱款的,必须先登记以后酌情处理。已将购买的企业内部职工股售出的,应将获利部分交出。购买的企业内部职工股能退不退的,不将售出企业内部职工股获利部分交出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部门<关于立即制止发行企业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意见>的紧急通知》后购买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购买企业内部职工股的,属违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在《决定》后购买股票的,属违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接受赠予的股票<包括股权证),必须交出或退企业。不交不退的,以及《决定》后接受赠予的,依照《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以受礼错误论处。

八、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的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必须交公。不交公的,依照《若干规定》第十一条按受礼错误处理。

九、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赠送给个人信用卡的,必须将信用卡和个人所用钱款退出。不退出的,依照《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以受礼错误论处。

在《决定》前,以办理公事名义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赠送信用卡以及将本单位用公款办理的信用卡归个人使用的,应将信用卡退出。将上述信用卡用于私事的,必须将所用钱款退出,不退出的,依照《若干规定》第五条,按侵占错误处理。

在《决定》后以办理公事名义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赠送信用卡以及将本单位用公款办理的信用卡归个人使用的,属违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将上述信用卡用于私事的,除应将信用卡和所用钱款退出外,还应依照《若干规定》第五条,按侵占错误从重处理。

十、在《决定》前用公款取得各种形式的俱部会员资格的应退出。不退出的,由本人支付全部费用。不退出俱乐部本人又不支付费用的,以及在《决定》后用公款取得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的,比照《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以挥霍浪费错误论处。

在《决定》后,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的,必须由个人承担费用,情节严重的比照《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以挥霍浪费错误论处。

十一、对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违反廉洁自律“五条规定”的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其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参照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自查中的问题构成贪污贿赂错误的,按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2

一、总体要求

按照*山市国土资源局《转发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110号)文件总体要求和市政府统一部署,通过全面集中清理年1月1日以来“以租”、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现象有所上升的态势,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确保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加速经济崛起、构建和谐*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以租”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企业项目建设的“以租”行为。到今年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以租”的违法违规问题,逐一清查到位,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现有已审核公告的开发区擅自突破国土资源部核定的四至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行为;查处以“工业集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进行工业用地开发的行为。到今年底,全面清理开发区或以“工业集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分类进行处理,进一步规范开发区用地行为,巩固开发区清理整顿成果。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前,各乡镇(办事处)一律不得在规划范围外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等各种名义非法调整规划。

(三)“未批先用”行为的清理和整治。重点清查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先行征地、供地、施工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到今年底,全面查清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批先用”的建设项目,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予以处理。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先行动工建设的行为,到今年底,要查清事实,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的办法。

三、工作安排

百日行动分三阶段进行:

(一)自查清理阶段(9月15日至10月7日)。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发动部署,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领导机构,抽调得力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物质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舆论声势。各乡镇(办事处)和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部署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清理工作。全面查清问题后统一登记填表,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将清理结果汇总报市国土资源局。

(二)查处纠正阶段(10月8日至11月15日)。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理出的管理不规范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自查清理、查处纠正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三)督察整改阶段(11月16日至12月16日)。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部门要针对清查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确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整改方案。县政府组织监察、国土等部门对各乡镇(办事处)的查处纠正情况进行检查,并开展对重大问题的调研。县纪委监察等部门对压案不查、查处不力的,要督促整改。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县政府成立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统一领导百日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刘延凯(兼)。

各乡镇(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本次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本方案要求,逐级认真部署落实,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领导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百日行动。县政府每周召开一次百日行动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当前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办事处)也要定期召开例会,推进工作进度。

(二)统筹兼顾,协同配合。本次百日行动要与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部署的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监察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部署开展的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相结合,一并部署,同步推进。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兼顾,按照专项行动、专项清理、专项治理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县政府汇报,争取支持。要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的关键问题。

(三)依法查处,督促整改。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本次百日行动,做到“四个到位”,即土地违法案件整改到位、责任人处理到位、涉地问题解决到位、依法用地执行到位,严禁弄虚作假、留死角、走过场,不得敷衍了事。要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以罚代法、处罚不到位的行为。对土地违法违规涉及到应当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要移送监察部门;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格追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责任。对于不认真组织查处的,县政府将直接立案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将责令限期纠正整改,并通报批评。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办事处)、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县国土资源局要以百日行动为重点,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百日行动各阶段的整治成果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进展情况,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要通过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牢固树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土地管理氛围。

(五)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各乡镇(办事处)、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县国土资源局要通过百日行动,认真总结土地管理的经验,针对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从管理上查找原因,对尚未建立管理制度的,要限期建立;对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要研究落实措施;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和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促进依法行政和依规办事。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3

一、立法目的

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维护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二、立法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

三、适用和原则

该办法适用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

该办法对非法违法的查处重点体现了引导和教育,以教育引导相关企及时更正非法违法行为,依法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做到合法合理。

该办法规定的原则是:“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引导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办理相应行政许可手续,合法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

四、非法违法行为的界定

该办法对安全生产非法和违法进行了区分和界定,为今后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理指明了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一)安全生产非法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依法取得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的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或者行政许可已经失效,继续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者行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五、处罚适用和自由裁量

该办法对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对跨区生产经营单位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进行了规范,能够有力地指导日常工作当中对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和界定。

(一)非法行为的查处。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行为,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

(二)违法行为的查处。查处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依照《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或者《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确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进行处罚。

(三)跨区企和个人的查处。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重大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发生地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书面邀请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地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参与查处。

(四)跨区查处各安监部门职责。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履行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地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负责查处。

(五)跨区查处需采取的措施。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应当给予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处罚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发生地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提出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的建议,并移送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颁发管理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调查处理,接受移送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六)跨区处罚有异议的处理。接受移送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前述行政处罚建议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做出裁决。

六、超职权范围非法违法行为的处理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中,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情况应当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他负责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颁发管理部门处理。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需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一)未依法取得营执照、其他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擅自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二)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执照,以及营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三)其他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后,擅自继续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四)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其他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核准范围的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七、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该办法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明确,依据行政处罚法,主要有3种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拍卖所得价款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八、非法违法的查处适用的强制措施

对非法违法行为,该办法对安全监察部门实施的强制措施进行了进一步规定和明确,进一步树立了安监权威。

强制措施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强制措施二: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查封,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进行扣押。

强制措施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四: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执法,必要时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查处。

九、事故举报的受理答复和移交

(一)受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举报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

(二)移交:对于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的举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并书面告知实名举报人。

十、对已受理举报的查处

该办法对已受理的实名举报、匿名举报、核查属实的处理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其主要是指安全监察部门。

(一)实名举报。对实名举报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立即组织核查,对认为举报内容不清的,可以请举报人补充情况。

(二)匿名举报。对匿名举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根据举报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核查。有具体的单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事实、联系方式等线索的,要立即组织核实。

(三)核查属实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举报事项经核查属实的,要依法予以处理。

(四)核查不实的。举报事项经核查不属实的,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并依法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五)共同核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

核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确有困难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核查。

(六)处理答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举报的处理情况,应当在办结的同时书面答复实名举报人,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

十一、事故查处的督办

本办法对事故查处的督办单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凡造成事故的都明确了挂牌督办单位,并分别明确了相关职责,同时,对举报的查处和非法违法的查处要求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一)事故查处督办单位及职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造成的一般、较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对事故查处情况实施挂牌督办,有关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具体承担督办事项。负责督办的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加强对督办事项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掌握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事故查处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应当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督办,并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中存在的问题责令有关单位予以纠正。

(二)需要及时公开的3种情景:

1 督办公开:负责督办的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者本单位网站上公开督办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 结案后公开:对安全生产非法行为的查处情况,要查处结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当地有关媒体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 挂牌销号后的公开: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事故查处情况实施挂牌督办的有关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在督办有关措施和处罚事项全部落实后解除督办,并在解除督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当地主要媒体和本单位网站上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十二、法律责任及权利

该办法对公民和企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以及安监部门、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一)举报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二)非法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公民个人对自己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三)举报人责任:举报人故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告或者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任和权力:

1 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不得泄露举报人身份或者将举报材料、举报人情况透露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对举报有功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2 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有权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3 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记录和查询系统,记载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及其处理结果。

4 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行为,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相关证据材料报上一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五)责任追究。

11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对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予以查处的,由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人民政府有关人员: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所辖区域的非法生产企(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县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市场监管中依法行使职权,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执法,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权威。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廉洁守则》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廉洁守则处罚办法》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行政。严禁乱用职权、贪赃枉法、。

第三条各办案机构要在县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非法干预。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四条政策法规股和各所法制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职责,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同级案件核审和撤(销)案件的审查工作;确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第二章纪律规定

第五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出示执法证件,做到仪表端正,着装整洁,文明执法,杜绝有损工商形象的各种行为发生。

第六条办案机构依法定程序查获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当场处罚的除外),必须在三日内向局长(含副局长)或办案机构负责人报告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七条凡立案案件,由局长或办案机构负责人迅速指定两名办案人员在__日内结案,严禁久拖不决。如因特殊情况不能结案的,必须写明情况报局长或所长批准方能延期。同一案件最多只能延期两次。

第八条办案机构要认真办理上级工商局、本局领导、其他工商局交办、督办、委托办理的案件,并限期结案(完成)。

第九条办案人员要服从指挥,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应急能力要强。不论昼夜,只要接到举报或投诉,必须立即组织办量,迅速奔赴现场,切实履行法律职责。第十条办案机构接到举报,需要上路进行检查的,必须持举报记录等材料报经局长批准,然后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有重点的流动检查,严禁设卡阻碍交通,

第十一条严格依法行政,杜绝有案不查、大案小办、小案以费代罚的行政不作为行为。对查获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该处罚的必须给予行政处罚;分清情况,分别给予当场处罚、立案查处和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严禁越权处罚。

第十二条执法人员不准为经济违法单位和个人出谋划策,通风报信,开脱责任,包庇、纵容经济违法分子。对查获的案件,严禁搞权钱交易,从轻处罚、不予处罚或罚款放行;对于已经立案的案件,严禁私自撤案、销案;对于已经定案的案件,严禁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

第十三条办案机构应当依照工商法规规定,按“过罚相称”的原则行使处罚权。对同一类型的案件处罚,要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畸轻畸重。

第十四条执法人员必须做到:请客不到、送礼不要、说情无效。对于收受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必须及时、如数上交县局纪检监察室处理。

第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中,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有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申请回避。

第十六条行政强制措施的施行方法和步骤:

_、请示:按照所处地域,交通状况和案件的紧急程度,可分为电话请示和书面请示两种,即各办案机构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扣留、封存涉嫌违法物资时,必须请示局长(分管局长)同意后,方可实施。

_、报批:根据请示同意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应在两日内填写完整《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暂扣(封存)财务清单》及暂扣收据,报请局长批准。

_、登记:各办案机构凭局长批件,将《暂扣(封存)财务清单》一份交县局政策法规股登记,输入微机,实行严格监管。

_、保管:实行严格的暂扣财务保管制度,各办案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应将所扣物资交由各所法制员入库保管,并填写好扣留清单、入库单,严禁私自处理。

工商所保管员职责:(_)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暂扣物资的清理保管;(_)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暂扣、罚没财物的登记、清理、移交工作,对鲜销品和不利管存的商品,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批;(_)严禁私分、私毁、私自处理暂扣、罚没财物,案件终结,决定没收的罚没财物随同案卷一齐移交县局政策法规股。

第十七条暂扣财物的处理

(一)退回:因不能立案,或未实行没收处罚的暂扣财物,必须如数退回当事人,实行暂扣财物退回要先行请示,填写退回暂扣财务请示书(一式两份)经局长批准,报局政策法规股登记备案并录入微机,方可退回,严禁私自处理。

(二)没收:根据案件处理情况,罚没物资应随同案件卷宗在一月内造册上交县局政策法规股,并由县局法规股出具收据,全局没收物资由政策法规股统一造册登记保管。

第十八条罚没物资的保管、拍卖和销毁。

(一)罚没物资的保管,由县局政策法规股统一保管。

(二)_、对于有使用价值,而且对环境、人畜无害,需变价处理的,经局长批准,报经物价部门核价后,公开拍卖,变价款作罚没款上交国库,不得私下内部处理,更不允许办案机构私下处理。

_、罚没物资变价款,作为各办案机构的罚款收入,但应扣出相关费用。

(三)销毁:按有关政策规定应予销毁的物资,经局长批准,在纪检室、政策法规股的监督下,进行公开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第十九条严格票证管理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扣留、查封财物收据”和“罚没财物收据”是工商行政管理专用票证,必须按照*工商字(____)第__号《关于××省工商行政管理专用票证问题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案件承办人在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妥善保管案卷材料,不得遗失、损坏;不准私自增加或者抽取证据材料,掩盖案件真实情况;案件终结,立卷归档后,未经局长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阅案卷。

第二十一条各办案机构不得以股(所)队的名义,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向被管理对象报销费用,接受“办案费”、“协调费”、“服务费”等。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第二十二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县局《资金管理规定》和《规费收支管理规定》,管好用活有限资金。严禁巧立名目乱发财物,变相增加职工福利。

第二十三条严格按程序依法办案,规范使用国家工商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试)》(工商法字[____]第___号)文件规定。凡不使用规范文书的案件,一律退回重办。

第二十四条严格保密制度,执法人员必须要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中属于国家秘密的秘密事项、秘级和保密期限,并严格予以遵守。发生泄密事件,将予以严肃查处。

第三章处罚

第二十五条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廉洁守则》和本规定的工作人员,要本着严肃和慎重的方针,按照所犯错误的性质和情节的轻重,分别给予适当的处罚。

(一)情节明显轻微的,经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检查后,可以免予处罚。

(二)情节轻微的,给予扣发奖金的处罚。

(三)情节较轻的,造成一定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

(四)情节较重,经教育不改,造成较坏影响的,给予降级、降职、撤职处分。

(五)情节严重,屡教不改,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开除公职处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粗暴执法,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给予扣发一个季度奖金的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逾期报告的或不予报告的,对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分别给予扣发半年奖金的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和第八条,在规定时间内未结案,又未报批延期的,扣责任人一个季度奖金;延期两次仍不能结案,又不能说出理由的,扣责任人半年奖金。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推诿、行动迟缓。不论是否造成损失,给予警告处分和扣全年奖金的处罚。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未经批准擅自上路检查或者上路检查没有公安机关配合,后果由该机构负责人负责。给予负责人撤职处分;并扣检查人员半年至全年奖金。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对于行政不作为行为,发现一件,区别情况,分别对责任人给予扣半年至全年奖金处罚或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对越权处罚的,一切责任由办案机构负责人负责,并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直到开除公职的处分。不按办案程序办案而引起复议或诉讼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

对于执法人员,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对责任人员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法的,对责任人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任何一项,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公职的处分;包庇纵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罚,显失公正的,责令更正;扣责任人一个季度奖金。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利用办案职权吃、拿、卡、要、报和到高档娱乐场所玩耍的,按实受金额_至_倍扣工资外,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公职处分。对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不如数上交的,以受贿处理。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该条第一项,其行政行为不合法,由县局予以纠正,造成行政赔偿由负责人和承办人全额赔偿,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如无不良后果,一次扣负责人和承办人一个季度的奖金。

(二)违反该条第二项,扣负责人和承办人一个季度奖金。

(三)违反该条第三项,扣承办人一个季度奖金。

(四)违反该条第四项第一款,办案机构或承办人未将暂扣财物交所法制员入库保管,给予扣发承办人一个季度奖金,如因此造成丢失、损坏或者私下处理,其损害由办案机构和承办人全部负责赔偿,私分财物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五)违反该条第四项第二款,因保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损失或丢失、损坏,由保管人员全部赔偿,并视情节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的,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该条第一项对应退回当事人暂扣财物而未及时退回的,对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处扣发半年奖金,造成赔偿的,由负责人和承办人负责赔偿,并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

(二)违反该条第一项未经请示批准,私下退回当事人财物,追究负责人和承办人的行政责任,并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办案机构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正式“暂扣(查封)财物收据”、“罚(没)财物收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收据的,对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处分。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遗失、损坏证据材料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私自抽取或者增加证据材料的,给予降级以上处分;擅自借阅案卷的,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除责令全部退回外,根据数额大小,对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分别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并扣全年度奖金。

第四十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责令全部退回财物,对负责人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对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财物的,对责任人给予撤职以上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发生泄密事件,县局将根据情节,按规定对泄密者给予降级以上处分,直到开除公职。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5

一、加强对预防和查处违法用地工作的组织领导

1.建立健全由分管市长为召集人,市国土局、监察局、公安局、建设局、城管局、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查处违法用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同时邀请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参加,对乡镇(街道)、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违法用地查处情况进行协调;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具体负责全市违法用地行为的通报、督查、考核工作。

2.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成立本辖区预防和查处违法用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行政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落实在当地城建办(局),充分调动当地国土所、城建办(局)等力量,负责辖区内违法用地行为的巡查、制止和违法用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以及本级违法用地与举报投诉案件的办理。

3.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在辖区内各村(社区)建立村级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制定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社区)指导员和村(社区)主职干部作用,进一步加大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及时发现、制止、报告本村(社区)违法用地行为。

二、构建违法用地联合共管机制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预防和查处违法用地,需要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及相关部门配合联动、联合共管。

1.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委为本辖区严格土地管理、有效制止违法用地的责任主体,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切实履行辖区内违法用地行为的巡查、制止、拆除等职责,对辖区内各类违法行为,必须按照查事和查人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依规、严肃及时作出处理。

2.市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国土资源的主管部门,负责市域内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依法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制止和查处,全力协助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依法开展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

3.市建设、城管部门作为规划建设的主管部门,依法对未经规划许可和建设许可等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制止和查处,全力协助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依法开展违法用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市农业部门负责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工作;市林业部门负责对擅自在林地上进行采石、采砂、采土、建房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制止和查处;市水利部门负责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制止和查处;市交通部门负责对擅自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非法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制止和查处。

4.发改、建设、工商、电力、市政等部门要协助做好违法用地的制止工作。除国家、省急需开工的重点用地项目在完成土地预审、项目批准(核准)与初步设计后,经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外,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改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建设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电力和市政公用企业不得通电、通水、通气,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工商部门不得办理登记,国土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

5.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涉嫌违纪的,纪检部门要配合介入,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要及时受理、及时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违法用地案件,要积极争取人民法院的支持配合。

三、建立违法用地动态巡查机制

按照“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工作方针,建立市、乡镇、村“三级联动、动态巡查”的全市违法用地行为巡查发现机制,完善和细化巡查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违法用地行为初始阶段的巡查监管。

1.市国土、建设、城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巡查制度,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做好全市面上违法用地动态巡查工作。发现违法用地行为,应当当场予以制止并告知辖区乡镇(街道)、开发区,同时做好跟踪督查工作。

2.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结合实际,成立专门队伍,建立辖区全天候违法用地巡查制,做到“日日有人巡,处处有人查”,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将违法用地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突击抢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应督促、检查巡查情况。对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可实行举报奖励制度。

3.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应充分发挥国土协管员和驻村(社区)指导员的作用,对本村(社区)新发生的违法用地行为,村(社区)干部与驻村(社区)指导员要立即制止并将有关信息上报当地乡镇(街道)、开发区。

四、健全违法用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机制

市国土、城管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巡查人员在发现新的违法用地行为后,在立即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附拍照取证)或其他相关法律文书的同时,应于当日向所在乡镇(街道)、开发区职能办公室及分管领导告知(报告)(以书面通知形式送交,并由当地职能办公室或文书室签收);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在接到国土等有关部门告知或本单位的违法用地巡查报告后,必须对在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应于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并在七日内拆除违法建筑,清除宕渣,恢复土地原状;在拆除后三日内,将拆除复原情况报市查处违法用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安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对拆除过程中遇到的暴力抗法等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控制和制止。对阻挠执行公务和暴力抗法者,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联席会议办公室每月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新违法用地及违法建筑拆除情况进行通报,通报结果与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加强对违法用地查处管理工作的考核

1.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规定,对一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0%,其管辖范围内发生因违法建设处理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或存在管理缺位、故意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等各类失职、渎职情形的,严格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6

一、工作目标

以“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镇、部门负责,县考核”的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机制,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实现我县违法建设“减存量”、“零增长”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镇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公安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组,负责全县违法建设预防和查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查违办),设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各镇应成立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镇辖区内违法建设的预防和查处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县查违办工作职责

县查违办在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组领导下负责全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和完善违法建设“减存量”、“零增长”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县政府下达的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任务;负责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相关文件材料的编写、法规解释和区域界定工作;负责协调解决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组织、调遣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重大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负责组织对全县各镇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及执法培训工作,定期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负责对举报案件的核查及奖励费用的认定、发放等工作。

(二)各镇工作职责

1、各镇要制定以社区居(村)为主体的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网格化管理制度,完善镇干部包社区居(村),社区居(村)干部包片的工作机制;划定相关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实行监管全覆盖。

2、各镇负责建立一支查处违法建设的快速反应队伍,确保办公场所、人员、经费、装备、制度“五落实”,对辖区内已建成的历史存量违法建设应做到有计划按时序逐步进行拆除,逐步实现我县违法建设“减存量”工作目标;负责本镇辖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处置和报告,并坚持24小时在岗待命,对正在实施违法建设的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并拆除,对已拆除的违法建设应继续加强监控,对拆后重建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确保实现我县违法建设“零增长”工作目标。

3、籍山、工山和家发等镇应督促本镇已纳入县城规划区的社区居(村)加大对辖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和监管力度,发现新增违法建设应及时报告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辖区内已拆除的违法建设继续实施监控。

(三)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1、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建立一支查处违法建设的快速反应执法队伍,确保办公场所、人员、经费、装备、制度“五落实”,对县城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预防和查处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区域责任人,坚持24小时在岗待命;对县城规划区内报告或举报的新增违法建设,应组织执法人员在1小时内赶至现场进行查处;对1.8米以下尚未封顶的违法建设应及时予以拆除;对1.8米以上或已封顶的违法建设应现场进行取证并及时报县查违办,由县查违办责令监管不力的镇或部门自行组织拆除。

2、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加大对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尚未进行验收工程的监管;负责对工程中出现的违法建设及时书面告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对已建的建(构)筑物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认定,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

3、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查处县经济开发区企业内发生的违法建设;负责开发区规划范围内违法建设的巡查和监管,未征收地块或未拆迁区域的违法建设开由各属地镇负责监管。

4、县交通运输局、分路分局。负责依法查处位于公路(国、省道)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设。

5、县水务局。负责依法查处位于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和湖泊水域线内的违法建设。

6、县国土局。负责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7、县农委(林业局)。负责依法查处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

8、县供水、供电、供气公司。负责在受理用水、用电、用气报装申请时,应当按照行业规定的条件严格审核,对不能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不得办理报装手续;对违法建设内已经存在供水、供电、供气的应立即拆除。

9、县监察局。负责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的行政过错行为、失职渎职行为;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违法建设的行为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10、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公安干警维护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秩序;负责对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查处;负责对暴力抗法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

11、其他各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并完成县政府下达的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考核目标和任务。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举报有奖制度

1、县查违办设立专线举报电话,各镇、各相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布本镇、本部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对违法建设的监督和举报,坚持做到件件必查实、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反馈。

2、各镇、各相关部门对举报人的信息应当保密,对举报违法建设情况一经查实,应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单体面积为20平方米以下的,奖励200元;单体面积为2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奖励10元;简易搭建视情给予奖励)。

3、县城规划区内新增违法建设的举报奖励费用由县财政承担,县城规划区外新增违法建设的举报奖励费用由各镇财政承担。

4、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接到县城规划区内新增违法建设的报告后,未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置造成违法建设封顶或超过1.8米的,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织拆除并自行承担举报人的奖励费用;各镇、各相关部门未及时发现或未及时报告造成违法建设封顶或超过1.8米的,由各镇、各相关部门组织拆除并自行承担举报人的奖励费用。

(二)建立“日巡查、周报告、月汇总”制度

各镇、各相关部门网格化责任人应坚持每日在责任区内进行全面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信息应每日统计,每周上报县查违办,未发现违法建设的,实行零报告。县查违办每周对全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并报县领导,每月进行汇总并通报。

(三)加大查处力度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每周对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一个社区居(村)违法建设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因监管不力造成新增违法建设发生的,及时告知县查违办,县查违办应责令社区居(村)所在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违法建设予以拆除,并对有关拆除费用自行负责,若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拆除的,按50元∕㎡缴纳拆除补贴。县城规划区内同一社区居(村)半年内发现有二起因监管不力造成新增违法建设发生的,县查违办对社区居(村)所在镇予以通报批评,发现三起以上因监管不力造成新增违法建设发生的,由所在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书面检讨并说明情况;每半年有群众两次对县城规划区外的镇的同一社区居(村)举报有新增违法建设现象的,一经查实,该镇必须在县查违办规定的时间内对违法建设予以拆除,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必须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书面检讨说明情况。

(四)建立联动机制

各镇、各相关部门在查处重大、复杂及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建设时,确实需要其他单位、部门配合的,应将该处违法建设基本材料备齐后报县查违办,经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统一调动全县查违力量,采取联动机制集中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把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层层落实,常抓不懈。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社区居(村)必须与镇政府签订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责任状。

(二)预防为主,依法行政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社区居(村)要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城乡居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自建房屋的申请、报批;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及时掌握辖区违法建设动态,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彻底杜绝新增违法建设的产生,避免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违法建设的查处,要公正执法,依法办事,确保社会稳定。

(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实施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主动介入,密切配合,形成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县纪检、监察部门对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不力的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进行调查处理。

(四)各镇、各相关部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名单于10月20日前报县查违办。

六、本实施方案至之日起正式实施,以前查处违法建设有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7

根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针对*城市规划区违法建筑较为突出的现状,市人民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严厉查处违法建筑。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查处违法建筑的范围

(一)未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

(二)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的;

(三)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的;

(四)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

二、查处违法建筑的工作分工

(一)市规划局负责查处项目建设期间已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擅自改变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建筑。

(二)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查处20*年3月1日前未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筑。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可整改的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规划区需拆除的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

(三)*城区城管执法大队负责查处20*年3月1日后未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筑,并与市国土资源局*城区分局的执法队伍一起查处违法占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违法建筑。

(四)市建设局负责查处未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和未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擅自动工建设的违法建筑。

三、建立市、区查处违法建筑的联动机制

(一)市规划局负责做好违法建筑影响城市规划程度的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对整改合格的补办规划手续;市规划局*城分局具体负责*城区城管执法大队立案查处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筑的鉴定工作。

(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补办经市规划局鉴定符合城市规划和经整改到位的违法建筑的用地手续;市国土资源局*城分局的执法队伍与*城区城管执法大队开展联合执法,由*城区政府统一指挥;凡涉及违法用地的案件,由*城区政府统一组织立案调查,以市国土资源局的名义进行处罚。

(三)对20*年3月1日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筑,由*城区政府统一组织立案查处。涉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以市城管执法局的名义进行申请。

(四)*城区政府在组织查处违法建筑工作中,要将巡查、监督、举报的责任落实到乡镇(办事处)、村组(社区居委会)。

(五)供水、供电部门要配合市、区执法单位执法,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擅自动工的违法建筑进行断水、断电。

(六)市建设局负责对经整改后符合城市规划并经质量安全技术鉴定合格的违法建筑补办综合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七)市公安局及*城公安分局要配合市、区执法单位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停工、的工作,制止暴力抗法行为。

(八)凡未按照职责落实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的,由市(区)纪委、市(区)监察局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凡参与建设违法建筑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由市(区)纪委、市(区)监察局进行严肃处理。

四、查处违法建筑的基本原则

(一)经市规划局鉴定,属于可整改的违法建筑,由相应执法单位按照市规划局提出的整改意见责成建设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后,再补办规划报建手续。

(二)经市规划局鉴定,属于需拆除的违法建筑,由相应执法单位按照市规划局的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拆除。

(三)经市规划局鉴定为需拆除的违法建筑,在相应执法单位限定的自行拆除时间内自行拆除的,属20*年7月1日前建设的,按砖木(含木)50元/m2、砖混100元/m2、框架200元/m2给予自拆补助;属20*年7月1日至20*年6月30日期间建设的,按20*年7月1日前建设的违法建筑自拆补助标准的50%给予自拆补助;属20*年6月30日后建设的,不予补助且要依法予以处罚。

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篇8

关键词:职工档案 违法行为 法理

面对档案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违法后果显露的滞后性以及发现违法行为难度较大的实际困难,北京市档案局(以下简称市档案局)近年来把发现和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作为当前档案行政执法的重点来抓,先后对四起档案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

为了促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发展,现将近期市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丢失职工档案违法行为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思考介绍如下,同大家研讨交流。

一、案件查处情况

2008年12月1日,市档案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本市某企业存在故意藏匿、销毁职工档案的违法行为。市档案局执法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查明举报人原系本市某企业职工,1995年12月8日,该企业将举报人予以除名并将其职工档案从本单位转出。由于举报人的职工档案至今下落不明,该企业又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本单位已将举报人的职工档案转往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部门,客观上造成职工档案丢失的危害后果。

我们认为此行为违反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八条“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1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和该规定第十九条“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逾期1个月转出单位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以防丢失”以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以下简称《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三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等规定,属于丢失档案的违法行为。

根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五条“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以及《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三十五条“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责任单位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损失档案的价值,责令赔偿损失”的规定,市档案局于2009年3月6日对本市某企业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规定,市档案局责令该企业认真整改,切实保障职工档案的安全。

2009年3月11日,市档案局收到被处罚企业报送的整改报告。该企业表示服从市档案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职工档案的管理,杜绝再次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二、相关法理问题的思考

在查处丢失职工档案违法行为过程中,有以下四个法理问题需要认真梳理、形成共识:

(一)对职工档案国家所有权的辨析

根据《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只有发生“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才能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显而易见,职工档案是否属于国有档案,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查处职工档案管理中发生的档案违法行为的首要问题。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人事材料。可划分为学生档案、工人档案、干部档案、军人档案四个部分①。《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二条“企业职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职工的依据,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2006年国家档案局在就人事档案丢失诉讼对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中指出“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属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人事档案均无随意处置的权利。单位对人事档案负有保管义务”②。由此可见,从档案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作为人事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工档案,属于国有档案的范畴。丢失职工档案属于“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由于人事档案事关公民个人的切身利益,公民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要求查处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的愿望尤为强烈。在当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职责缺乏案件线索的情况下,应当对公民举报的涉及人事档案的违法行为予以高度关注,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二)对丢失档案违法行为发生时间的确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的规定,确定丢失职工档案的时间是否距发现之日起不超过两年,是能否给予行政处罚的关键因素。

本市某企业1995年把举报人除名后,认为本单位已根据有关规定将其职工档案提请其户口所在地的某区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后转交某街道劳动部门保存,而某区劳动行政部门及某街道劳动部门均否认曾经接收和保存过举报人的职工档案,举报人据此认为本市某企业并未将其职工档案转出。也就是说,1995年本市某企业转交举报人的职工档案以来,有关当事各方均认为该档案有着确切的下落,不存在丢失档案的情况。只有在2008年市档案局接到举报、进行调查取证后,才彻底查清了举报人的职工档案下落不明,最终确定了该档案已经丢失的事实。鉴于本市某企业只能提供证据证明已转出举报人的职工档案而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已将档案转交其户口所在地的某街道劳动部门保存,举报人的职工档案下落不明显然与本市某企业履行转交职工档案的法定责任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市档案局据此认定该企业应当对丢失职工档案的违法行为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举报人的职工档案从本市某企业转出后下落不明,只是表明该档案脱离了有关单位的有效管理。由于存在将来重新发现该档案下落的可能性,因此档案下落不明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已经丢失。由于下落不明的档案一旦被认定为丢失就构成了档案违法行为,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人民法院针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设定判决宣告死亡的特别程序,公民在被法院判决宣告死亡后,其原有的婚姻关系随之消灭,继承由此开始的规定③,对于下落不明的档案能否确认其已经丢失,我们认为应当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经由调查核实的特定程序来予以最终确认。借鉴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的规定,我们认为丢失档案违法行为发生时间应当推定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取证,最终确认本市某企业存在丢失职工档案违法行为之时起算。

(三)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法律适用

由于《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对行政处罚都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在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时,究竟是适用作为上位法的《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还是作为下位法的《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要看这三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抵触的情况。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权是199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档案法》赋予的。由于这是在1996年3月全国人大制定《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予以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国家把行政处罚权赋予一个以前没有此项权力的行政管理部门的第一部法律,因此《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权的范围予以了严格的限制。根据《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只有“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这一有限范围内发生“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涂改、伪造档案的”三种档案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才能对违法者给予行政处罚。由于在现实工作中,档案违法行为大多发生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这一特定领域之外,为了有效制裁档案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档案安全,《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三十五条突破了《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限制,授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发生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之外的上述三种档案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进行比较,《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授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涂改、伪造档案的;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及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五种档案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运用“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三种行政处罚种类,罚款幅度为“对责任单位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的规定,这与其上位法《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的要求。

有鉴于此,《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在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三个方面严格遵照其上位法《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这三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行政处罚的规定方面并没有相互抵触之处。对于本市某企业丢失档案的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完全可以根据《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四)对行使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考量

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定档案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档案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自主决定权。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和《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于丢失档案违法行为的责任者,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档案损失的,还可责令赔偿损失。

为了进一步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根据200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北京市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④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涉案标的、过错、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等级”的规定,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关于罚款数额“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予以确定的要求,2008年市档案局制定的《北京市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应用标准》⑤以“涉案标的”作为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基本标准,把涉案标的价值以“保管期限”为标准具体细分为“永久”和“定期”两个档次,把涉案标的数量以纸质档案为标准(其他载体档案参照执行)在“永久”和“定期”两个档次内再进行具体的划分。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五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规定,在“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三种档案行政处罚种类中,《北京市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应用标准》高度重视档案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倡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大多数轻微档案违法行为适用“警告”的行政处罚。考虑到普通的职工档案其价值和数量都较为有限的实际情况,根据《北京市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应用标准》关于“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违法行为,涉案标的为1页-50页以下的永久保管档案、1页-250页以下的定期保管档案,行政处罚种类适用“警告”的规定,市档案局决定对丢失举报人职工档案的企业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七)赔偿损失”的规定,考虑到2008年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已经认定该企业对丢失职工档案负有过错、判决其赔偿举报人人民币六万元的情况,市档案局决定不再对该企业造成档案损失的过错作出责令赔偿损失的处理。

以上是我们对参与查处丢失职工档案违法行为的情况介绍及其法理分析。徒法不足以自行,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我们相信,在广大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辛勤努力下,随着档案行政执法尤其是档案行政处罚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为档案事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注释:

① 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84.

②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人事档案丢失诉讼有关问题的答复》(档办〔2006〕54号)

③ 柴发邦.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P285.

④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的通知》(京政发〔2007〕17号)

上一篇:行政法处罚法范文 下一篇:道路交通管理规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