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4 17:58:39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1篇

审计监督效果如何,关键看审计监督成果能否得到利用。要着力强化审计整改,加大整改督导、整改检查力度,完善具体制度措施,提高整改的质量和效果。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财政内控机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导检查。

(一)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督导检查

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披露反映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省级财政重点督导检查市级政府财政部门、所属主管部门,每个省级财政督导检查组重点选择1至2个被审计县,开展重点督导抽查,并提交完整的督导检查报告;市级财政重点督导检查县级政府财政部门、所属主管部门,并提交完整的督导检查报告。

(二)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督导检查的内容

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欠缴、截留、坐支财政收入问题;虚增、虚减财政收支,违规扩充编制、批复预决算问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擅自占用、使用、处置国有资产问题;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公款私存问题;违规出借财政资金问题;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应缴未缴、坐收坐支土地出让金问题;工程项目管理存在应招未招标、虚假招标、违规转包等问题。

(三)完善县乡财政监督职能,加强审计整改基础工作

进一步明确县乡财政监督职责,尤其是本级财政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接受审计、配合审计是应尽的职责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把审计监督当作改进工作、促进制度完善、防范风险和预防腐败的有效举措,应正确对待。要求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加强与审计机关的沟通联系,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向预算资金使用单位通报,并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对整改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由相关单位责任人承担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防止各种财政资金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强化及时汇总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

一是对预算执行未完全到位,通过虚列支出、以拨坐支等方式使预算资金在下级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沉淀的问题,通过调整账目和决算报表、归还原资金渠道等方式整改。二是对预算和财务管理不严格多申领财政资金的问题,通过收回资金、调整账目和决算报表等方式整改。三是对违规转移套取资金的问题,通过调整账目和决算报表、归还原资金渠道等方式整改。四是对自行设立项目违规收费的问题,通过上报审批、取消收费项目、停止违规收费等方式整改。五是对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等不规范的问题,通过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程序、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

(二)强化审计整改查处力度,及时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一是强化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整改力度,关注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政策执行的合规性、效果性,及时揭示和反映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强化对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审计整改力度,强化预算约束,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强化对重要领域、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整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完善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整改力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监督;五是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问责,要严肃处理、严厉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检察、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配合,财政部门要与审计机关密切配合,做到每件移送案件都有反馈结果。六是强化对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揭示和对策研究,更好地推动财政管理机制创新改革。

(三)强化落实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各级财政部门都要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将年度预算支出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项目主管单位、具体执行单位和责任人,保证预算执行进度均衡;二是建立预算支出质量承诺制。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财政与部门、部门与下属单位之间以签订预算支出质量承诺书的形式明确预算执行的项目、金额、完成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并以此作为保证杜绝违规资金的产生、督导和检查预算执行质量承担责任的依据;三是建立审计整改通报制。省级财政对审计署、省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及时通报省直预算部门和各市财政部门。对省直部门和市县审计整改进度排名靠后的部门、单位及具体责任人进行通报,督促其采取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对审计整改不力的,要求其提供正式书面反馈说明,并对其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四是建立审计整改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管理情况信息系统,扩展审计整改信息监控反馈功能,使各级财政实现对审计整改进度的实时掌握、及时反馈和有效督导,提升审计整改质量和效果。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业务检查 发现问题 整改工作 责任追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29-02

业务检查发现问题只是合规性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落实问题整改、消除风险隐患才是合规性检查工作的最终目的。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监督与纠正”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也充分说明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一、整改工作的现状

1.重检查轻整改。在当前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多元化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系统管理以及员工操作的原因,各业务环节隐含着操作风险,并且已成为当前内控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调动各方面检查资源开展合规性检查,如日常履职检查、专业检查、日常监测、内控评价、内部审计等。但一些行只重视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类检查监督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操作问题的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也不到位;有的行甚至省略了整改这一关键环节,检查结束出一个报告了事,既不下达整改要求,对整改落实情况也不过问。因为对整改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这已成为业务经营和管理中的一大弊病、顽疾。

2.整改落实不到位。由于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不到位,一方面造成检查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风险隐患不能有效排除。一些行不重视问题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往往是找理由开脱和解释,总认为自己有客观原因和实际情况,整改效果难以保证;一些单位对整改工作往往就事论事,治表不治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没有涉及本行的问题就置若罔闻,不去理会,不进行深入剖析,自查自纠,对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明、症结不清,不能拿出得力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来正本清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风险隐患始终没有消除,更无法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有些行检查后不注重后续监督,导致检查的“一次性”现象严重;有些被查行敷衍应付,“一报了之”,虚假整改,造成整改工作虎头蛇尾;有的行在问题暴露后,能捂则捂,能盖则盖,搞“内部消化”,不利用问题进行反思和警示,致使一些隐患潜伏多年,不断聚积,而且助长和纵容了不良风气的蔓延。

3.责任追究不严。一些单位对违规违纪问题处理处罚和责任追究不力,也导致一些违规问题屡禁不止。有的行究而不严,避重就轻,不能起到警示大家、教育本人的效果;有的行对员工处理严,对领导处理宽,不能从根本上发挥责任追究的作用;有些行经济处罚多,纪律处分少,责任追究效率大打折扣,影响了制度的威慑力。

二、加强整改工作的思路

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好坏反映了一个行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最终将反映出这个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把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建立健全整改工作机制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纠正和防止重查轻改、敷衍应付、一报了之、形式整改、甚至弄虚作假整改等问题,真正把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通过检查的过程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消除风险隐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建立整改管理长效机制

整改管理工作要长抓不懈,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度、整改情况后续跟踪制度、整改情况动态管理制度、整改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整改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等五项整改制度,切实抓好整改的落实工作。

1.整改工作责任制度。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行、各部门“一把手”为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整改工作的安排、督促、落实,对问题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二是确定整改责任人。被查单位要确定整改责任人,主要负责本单位的整改工作,逐条落实问题责任人,充分了解整改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协调解决整改工作遇到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按时上报整改报告。

2.整改情况后续跟踪制度。按照“谁牵头检查、谁跟踪整改”的要求,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跟踪力度。督促被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逐条落实检查意见书的整改意见,按时上报整改报告,并通过检查监督综合信息系统实施对问题的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检查改进措施得以实施,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根据检查发现问题的风险程度和重要性,对整改结果的跟踪复查要作为下次检查的内容,也可视情况安排后续跟踪检查,以确定被查单位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建议所采取纠正措施的适当性、有效性、及时性。

3.整改情况动态管理制度。全面掌握本行、本专业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在整改落实上狠下工夫,按照以下三个方面对整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问题的整改落实到位。

一是按照规定纠正具体的错误。被查单位要根据检查意见书和系统问题信息,逐条落实问题的责任人,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按要求的整改期限及时纠正具体问题。对不能按期整改的问题要予以重点关注,说明原因和已采取的整改措施,在尽量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明确整改时限,抓紧整改;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问题,要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需要上级行协助解决的,要以正式文件及时向上级行业务管理部门请示解决。使发现的问题一追到底,件件有着落、有处理、有结果。二是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组织检查单位要在揭示问题的同时,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制度、管理、机制上全面排查漏洞,找到形成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问题发展带来的后果。被查单位要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是操作方面的问题,是制度、流程的问题,还是执行力方面的问题,为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奠定基础。三是举一反三,制定防范问题再度发生的有效措施。组织检查单位要在检查意见书所附的检查问题明细表中,逐条列明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时限、整改要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被查单位不能就事论事,针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按要求时限整改,从操作环节进行梳理和细化,规范操作行为。没有被检查到的单位,也要对照检查通报检点本行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如果存在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通过举一反三,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网点、不同人员继续发生,杜绝屡查屡犯,消除安全隐患。

4.整改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一是确认问题整改。问题整改要在检查监督综合信息系统进行确认。支行的问题整改由支行行长确认上报,二级分行部门的问题整改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确认上报;二是上报整改报告。被查单位要及时落实整改,按时上报整改报告。整改报告内容要全面,要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条阐述整改结果(已整改、存在整改、无法整改、未整改等)、整改措施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对未按期整改的问题,要说明原因,明确已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

5.整改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对所辖机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对因主观原因未及时整改的单位及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

(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责任追究要坚持双线问责、上追两级的原则。

1.加大对问题直接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加大问题整改和查处力度,坚决执行“谁不落实、落实谁,谁不处理、处理谁”的原则,对问题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尤其对严重违规违纪、屡查屡犯、整改不力的问题责任人,要加强查处力度,从严处罚,决不姑息。坚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存在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组织检查单位在发出检查意见书时要对相关问题的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要求被查行对当事人进行查处,并跟踪监督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组织检查单位同级相关业务部门或被查单位要根据组织检查单位提出的处理建议,依据总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问题进行认定,并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组织检查单位没有提出处理建议的,被查单位也可视问题严重程度,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处理情况要及时报组织检查单位,并录入检查监督综合信息系统。

2.严肃追究管理人员的连带责任。处理违规责任人的同时要上追两级失职、渎职的直线管理人员的连带责任。加大对二级分行处理违规违纪问题的督查督办力度,对在规定限期内未做出处理整改的、处理结果失之以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管理责任。

要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整改责任制,促进问题的整改,切实提高整改效率。要确保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在检查中能够及时被发现,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整改,真正达到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消除操作风险隐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3篇

2012年3月15日—6月4日,省审计厅对我市2011年度政府决算及其它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我市被审计单位问题很多,而且有一些问题的性质比较严重,也暴露出我们在财政管理体制和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缺陷。通过这次审计,我们要充分汲取一些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把我市财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下面,就审计整改问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审计情况和整改意见

这次审计共从七个方面审计出我市在政府决算及其它财政收支工作中的64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具体整改要求:

(一)违规制定政策、减免税费方面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以支付项目扶持资金名义为招商引资企业购买土地”、“先征后返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税款”等问题,由市法制办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整改落实,具体工作由市法制办牵头,对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方面的政府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所有与国家和省法规相悖的优惠政策。关于“违规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违规减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影响省级和市级基金收入”问题,这两个问题由市规划局和市住建局负责整改落实,一要马上收缴欠缴的配套费和基金;二要分别将收缴情况报市政府;三要分别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和整改意见报市政府。

(二)财政收入方面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应作未作一般预算收入”、“应缴未缴土地出让金,影响省级和市级收入”、“应缴未缴省级价调基金收入”、“应缴未缴房屋出租收入”等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整改落实,一要将应收财政收入的,马上纳入国库;二要将土地出让金和省级价调基金省级收入部分及时上缴省财政;三要针对以上问题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将整改意见报市政府。

(三)财政支出及其它方面的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挪用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结余资金用于财政局职工住宅集资楼项目建设”、“挪用省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罚没仓库项目建设”、“挪用省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基地建设”、“挪用教育附加资金平衡预算”、“挪用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平衡预算”、“挪用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平衡预算”、“改变预算资金用途用于平衡预算”、“挪用养老保险专户资金弥补国库资金不足”、“挪用土地出让金用于还贷”、“挪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用于经费支出”、“挪用排污费用于人员经费”、“挪用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资金用于办公楼维修改造”、“挪用水资源费用于发放绩效工资”、“违规动支预备费”、“违规编制财政决算”、“坐支房屋出租收入”、“给非本级预算单位拨款”、“超标准计提并拨付手续费”、“未按规定清理整顿财政周转金”、“预算外专户往来款未及时清理”、“滞留省级专项资金”、“财政局滞拨省级专项资金”、“漏缴税费”、“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等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整改落实,要按照审计意见认真整改,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今后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执行。一是挪用的资金已经归还到位,今后要引以为戒;二是将所得利润缴入市本级国库;三是由市政府收回培训基地,暂交市财政局代管;四是由市政府领导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戒勉谈话;五是对以上问题,要将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逐项报市政府;六是市财政局要充分认识错误,形成综合整改意见报市政府。另外,还有三个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再就业资金结余过大问题,由市财政局和市社保局共同负责整改落实,将落实情况报市政府;二是预算范围过窄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整改落实,在预算范围上要按照下一步整改意见要求做;三是招待费支出管理不严问题,要求市财政局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由市委秘书长牵头,与市五个班子共同研究,进一步规范招待费支出管理工作。

(四)土地部门存在的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中的“应收未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整改落实,一是按照审计意见,立即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对应收未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尽快收缴;二是要将收缴情况报市政府;三是对问题的认识和整改意见报市政府。“应缴未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由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共同负责整改落实。“挪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坐支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整改落实。“套取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由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落实,要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通报批评。关于“应缴未缴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应收未收土地出让金,影响省级收入和市级收入”、“应收未收土地租金”、“用地单位拖欠道路拆迁建设费及广场建设费”、“未经批准改变土地性质”等问题,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整改落实,将落实情况和整改意见报市政府。关于“挪用土地保证金”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整改落实,将落实情况报市政府。

(五)民生资金存在的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挪用省级棚户区改造资金”、“挪用廉租房建设资金建商业用房和车库”、“违规发放廉租房补贴资金”等问题,由市住建局负责整改落实,将整改意见报市政府。关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少计提廉租房保障资金”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整改落实,市住建局配合,将整改意见报市政府。

(六)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应征未征税款”、“应征未征防洪基金”、“应征未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欠税核算不实”、“对欠税单位所欠税款未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违规办理税收优惠”、“违规发放福利费”等问题,由市地税局负责整改落实,将落实情况报市政府。

(七)其它部门存在的问题。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应缴未缴财政专户”问题,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整改落实,将落实情况整改意见报市政府。关于“市委办在房改过程中未进行招标”问题,由市委办公室负责整改落实,要将落实情况整改意见报市委,并抄报市政府。关于“市实验高中应缴未缴税金”问题,由市地税局负责整改落实,将落实情况报市政府。

二、总结原因,汲取教训

这次审计组提出的问题比较多,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是共性问题,也有一些是个别问题,具有特殊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认真汲取教训:一是擅自违规制定出台政策越权减免税费。主要是在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一些有悖于国家法规的优惠政策,如违规制定“零地价”政策等问题。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管理不严,执行不力。主要是政府采购不规范,接待费支出控制不严,预算范围编制不完整。三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擅自坐支、挪用、截留财政资金。主要涉及财政部门挪用预算单位沉淀资金、挪用省专项资金和教育附加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土地部门坐支、截留土地收入等问题。四是对土地等重点收支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财政资金存在体外运行的情况。

通过对这次审计结果的分析,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各部门法制观念淡薄,制度执行不严格;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有掣肘和矛盾的地方;三是对重要的职能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利用部门权力,坐支挪用款项,谋取部门利益;四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漏洞多,执行不力;五是业务部门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问题通过技术处理是可以避免的,但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这次审计给我市各部门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要在这些问题中认真汲取教训,保证以后不犯类似错误,做到亡羊补牢。各部门要对此次审计整改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梳理,举一反三,深刻总结,从根本上查找原因,制定和完善相关办法。

三、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防微杜渐,做好今后财政工作

对于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整改措施,逐条逐项加以落实,能够马上改正的,要即时整改;改正需要时间的,要按照审计报告时限,做出整改计划;对有些性质严重的问题,要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与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相悖的文件要即时废止,需要制定完善制度的,立即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以后类似问题的发生。下步工作重点要把完善制度、从严理财作为这次整改的重要措施切实抓好。市政府最近准备就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加强部门财务收支管理,加强非税收支管理,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四个方面出台具体的意见和方法,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施行,把整改重点放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编制,健全管理体制和制度上。

(一)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强化预算管理力度。针对我们预算编制范围窄,涵盖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我们在2011年的预算编制中,要扩大预算编制范围。统一编制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非税预算的基本收支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预算编制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执行单位,统一拿到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二)严肃预算执行,加强对重大支出项目管理。各类预算一经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就要严格执行预算,没有预算不得拨款,不得擅自追加,各类项目支出预算必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市级财政资金支出审批管理暂行规定,规范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每年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结果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建立预算执行结果通报制度。

(三)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资金的监管。今后要对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公安、住建等非税收入较多的部门和重点项目,在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程序的基础上,每年都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计,防止财政资金体外循环。

(四)加强政府采购工作。一要强化预算约束。政府采购预算要同部门预算一同布置、一同编制、一同审核、一同批复。二要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预算安排后未参加政府采购,财政相应扣减预算指标;应编而未编预算的,一律不予安排政府采购;未经批准自行采购的,财政不予支付采购资金和不予做账务处理。三要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规避政府采购。四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

(五)从严控制各级接待费用。这项工作由市委秘书长牵头,与市五个班子共同研究,制定市直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单位接待行为,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支出。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4篇

年终将至,中石化的环评事件仍然余波不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28.SH,下称中石化)今年计划以可转债方式再融资230亿元。环保部对中石化的上市环保核查情况进行公示后,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发现了环评核查报告中多条记录与事实不符。而在核查范围外之外,中石化还有11家下属企业存在环保违规问题。环保组织就环保的情况上书环保部,建议“慎重考虑中石化的再融资环保核查”。

11月中旬,中石化做出澄清,对外宣称是环保组织掌握的数据有误,环保违规并不存在。

记者获知环保部已明确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目前还不清楚环保部的核查结果。我们希望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再融资申请,但现在还不好说。”中石化集团办公厅一位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

“公车上书”

10月18日,环保部官方网站推出了一份对中石化上市环保核查情况的公示信息。在附件中,挂出了一份328页的核查报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总报告》,下称《报告》),详细列出了核查期内中石化下属109家生产企业的环保情况。

本次环评公示为中石化上市再融资的必经的步骤之一。中石化计划,以发行可转债方式再融资至多230亿人民币。所融资金将投往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安庆含硫原油加工适应性改造及油品质量升级等五个项目。

依照相关工作程序,中石化向环保部做出上市环保核查申请并提交了相关材料,涉及核查企业所在省市的环保部门向环保部报送了环保核查初步意见。如果不出意外,中石化的再融资进程将按部就班地推进,但环保组织的介入却使再融资之路横生枝节。

10月27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等三家环保组织国家环保部,指称中石化的环保核查报告中存在多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陈述。此外,环保组织还指出核查范围之外有11家下属企业存在环保违规记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取的环保组织上书材料显示,环保组织称“发现了44条与报告略有出入的记录。”

例如《报告》181~188页核查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列表中,中石化标示济南分公司水污染物排放“达标”。环保组织却指出:根据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网站的《济南环境情况通报第5期》,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在2009年8月份存在COD(化学需氧量)超标的情况,与《报告》情况有异。

此外,环保组织在建议书中指出:“不在本次核查范围内的其他中国石化集团的下属企业,也存在着诸多环境违规记录在核查范围外的企业。”包括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工厂、中国石化集团股份公司齐鲁分公司等11家企业。

“根据‘绿色证券’的要求,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上市融资应该受到限制。中石化超标排放等违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这不符合上市融资的相关要求。据此我们提出建议,要求环保部慎重考虑中石化的再融资环保核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说。

2003年6月,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曾专门印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要求对化工、石化等重污染行业的申请上市、再融资企业重点进行环保核查,核查结果报送证监会作为是否放行的依据之一。

中石化作为再融资企业,环保核查不仅包括“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污标准”、“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并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等8条新上市企业要求,还包括“募集资金投向不造成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等三条再融资企业要求。

如果真如环保组织所言中石化环保核查中存在如此之多的与实际情况不符之处,那么该核查报告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将面临质疑。记者就此联系了报告的撰写方中晟环保科技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方以项目负责人在外地出差为由婉拒了采访要求。

目前,环保部已经与中石化取得了联系并逐一核对情况。前述中石化集团办公厅负责人则告诉记者,环保部已经介入调查,并与中石化和环保组织联系核对情况,但截止目前还没有相关结果反馈回来。

“乌龙”报告

面对环保组织“乌龙报告”的指控,中石化官方没有做出正面回答。绿家园等环保组织也表示,目前中石化方面没有跟他们取得联系,但他们希望能够与企业展开对话,对相关细节进行进一步的核对。

11月4日,中石化一位“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经再次核查,该44项与《报告》“略有出入”的记录,其中4项信息有误,存在的问题经当地主管部门核实确认,非中国石化问题;2项属于正常的污染防治及减排计划,不属于违规问题;其余38项已完成整改36项,另2项预计2010年底完成整改。

上述负责人同时指出:“NGO所称的24家子公司涉嫌环境违规的问题,我们也做了详细的内部排查。调查发现,公司并不存在这些问题。有些内容是NGO自己搞错了,有些子公司则是已整改过的,但NGO并不知道。”

对此,前述中石化办公厅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说,该“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就是中石化方面的正式回应。“中石化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大型国企,在事关国家、社会的大事上不会马虎。有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当然也不会违心背负。这件事情已经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很大伤害。”

对于中石化的这一说法,环保组织并不认同。绿家园总干事倪一提出疑问说:中石化说一些环保违规项目已经经过了整改,到底是如何整改的?有没有得到权威机构的确认?环保组织查询公开信息时确实发现存在违规问题,希望中石化公开更多的细节。

马军则告诉记者说,环保组织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愿意接受中石化的说法。如果确实是信息有误,环保组织将及时做出更正。

“我们自己有一个数据库,从2006年起就开始搜集企业的违规超标记录,数据信息从当时的2000多条增加到现在的7万条以上,我们是在对比中石化环评报告和数据库信息之后得出的结论。”马军说。

面对双方的各执一词,外界莫衷一是,相关情况只能等待环保部的核查结果作出了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石化环保报告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不容回避。

例如,环保组织指控的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环评不实问题。2008 年初,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因有污染物严重超标等原因,被评为‘红牌’,列入环保严管企业名单。《报告》307页指出:“截至报告完成时已经摘牌。”

记者查阅广东环保网发现,在今年4月19日广东省环保厅对2009年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评价结果的公示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为黄牌,且其前面无特殊标记和说明。

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人士告诉记者说:依照评价标准,绿牌为环保诚信企业、黄牌为环保警示企业、红牌为环保严管企业。如果黄牌、红牌加“*”标示则为经整改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2009年的环评公示,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并未摘牌,环保工作依然有待加强。

依照公示结果,除了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外,中石化在广东的另一家下属企业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同样位列“黄牌”,且整改状况为“未整改”。

追问监督机制

与外界所感受的剑拔弩张相反,环保组织并不愿意被理解为故意针对中石化。相反,环保组织从本次公示中看到了一些积极变化。

在采访中,马军一再强调积极和正面的意义。“这一次公示,值得肯定的还是主流。报告长达300余页,对中石化以往违规问题披露较为详细,尤其突出的是公布了其下属各企业三年的排放数据。这相比以往其他企业异常简略的报告,是非常不容易的进步。”他说。

从环评公示的目的来看,为的是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告本身或许并不是终极目的。环保组织希望的是,以环保核查为契机督促中石化及时纠正暴露出来的污染问题。

而外界关注的焦点是,中石化本次再融资是否能过关。

此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中石化已就此与环保部有过沟通并作了解释,再融资被搁浅的可能性不大。对此,前述中石化集团办公厅负责人表示做出如此判断还为时过早,需要等待环保部门的核查结果。

“上市融资作为一件公开事情,环保不能存在漏洞,中石化环保违规问题得到整改之前融资请求不应该轻易得到批准。至于中石化是不是会尝试其他渠道去融资,环保组织管不了也不会去干预。我们只是代表公众参与的力量,呼吁中石化采取更多负责任的行动。”倪一表示。

在现实情况下,以环保组织为代表的公众一方也只能停留在呼吁阶段。政府部门虽然对上市企业做出了环保核查的要求,但核查企业环保做到什么程度下可以过关、不过关时是否会阻碍融资进程,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标准和法律依据,甚至存在着环保核查不达标但通过上市融资申请的先例。

“现在的环保核查制度缺乏硬约束,尤其存在在后督察环节缺失的难题。有企业在环保核查中暴露出了问题,环保部门也出具了整改意见。一旦上市融资完成,环保违规整改没整改就不知道。”马军告诉记者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紫金矿业(601899.SH)。2008年2月,紫金矿业环保核查申请没能通过,但其上市步伐并未停止。在作出“限期整改”承诺后,紫金矿业顺利拿到了上市环保审核批文并于当年4月登陆A股。

2010年5月,环保部对2007~2008年通过环保核查的上市公司进行核查发现,58家公司中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其中就包括紫金矿业,此后紫金矿业依然没有采取切实整改措施。及至今年7月,隐患爆发酿成了严重的“7・3”环境污染事件。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整改;对策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国家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或专项审计报告,纠正自身存在的违规问题,采纳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近几年,虽然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国家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妥善解决审计整改中的问题。

一、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审计整改效果差

当前,很多被审计单位还有着应付审计整改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完成审计后,通过虚假记载经济活动、开假发票等方式,在形式上进行整改。如此一来,既掩盖了违规、违纪和违法活动的本质,同时让其更加隐蔽,增加了审计整改工作难度。而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同一个部门时,还未做到每年一审,对一些需整改的问题无法实现长效约束。

2.审计整改不深入

在审计整改过程中,还只是满足于发现问题上,未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源头治理力度薄弱。特别是涉及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很多被审计单位仅仅重新修订了制度,避重就轻,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导致相关资金无法被追回,这样审计整改工作很难取得较好成效。

3.审计整改不彻底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因为领导思想上的忽视,导致惩罚力度不足,让审计整改流于形式。而有的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整改到位,屡查屡犯。如在审计同一个单位时,连续多年查处存在违规收费、漏交税金等情况,或者在审计多个不同单位时,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二、审计整改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审计整改工作中,被审计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审计机关仅仅是收缴违纪违规资金,个别审计人员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有着“重审计、轻处理”的问题。而很多被审计单位也敷衍了事,主观意识上存在着“选择性整改”,针对追回挪用款项、纠正往年问题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就故意拖延,态度非常消极。或者是新官不理旧事,新领导对前届领导的审计问题“事不关已”,对审计整改应付了事。

2.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第一,缺乏合理制度。不仅制度上存在缺陷,也没有严格执法,必须尽快加快体制改革;第二,地方财力不足,导致很多被审计单位改变项目,挪用资金,也没有处理到位,影响了审计整改的顺利进行。

3.监督力度弱

第一,当前缺少能够联合各职能部门的机制,对于审计报告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并通过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完成,被审计单位不能单独进行整改;第二,国家审计机关只是在查处的经济案件上,与司法机关进行协作配合,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与其他部门缺少相互协作配合的机制,无法发挥监督作用,不能更好地促进审计整改落实。

三、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审计监督是我国《审计法》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审计监督的职能,保持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引起重视,大力开展审计整改工作,加强领导,实行有效措施,依法审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有效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2.完善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度

要督促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将国家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落到实处,合理采纳审计意见,及时为国家审计机关汇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为人民政府汇报整改状况,同时也反馈给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将各部门整改情况汇总以后,为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出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

3.严格落实督促检查机制

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督促被审计单位尽快整改。国家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后,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执行审计决定,或者是采纳审计建议。要重点督促检查审计中发生的重大问题,针对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部门,在督促后还未解决的,应深入分析其原由,加强监督,通过审计要情和审计重要情况反映等形式向向党委、政府和人大专题报告,从而让相关机关能够尽快开展专题督查处理。通过实行监督检查机制,有利于更好开展审计整改工作。

4.实行行政问责制度,真正为干部选拨任用作参考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要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到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对于整改不到位,甚至是拒绝整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若是因为整改不到位而导致出现重大损失的,要根据相关规定,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上级主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这样一来,才能在思想上引起他们的重视,主动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工作。另外,还要根据审计报告反映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应付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分别给予相应问责处理,在今后的干部选拨任用中作出相应的决策,区别情况使用。

5.落实整改情况公告制度

要与审计结果公告结合起来,公告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应该自觉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通过加强舆论监督,确保获得更大的审计整改工作成效。现阶段随着审计结果公开的常态化,公众除了希望知道政府“做错了什么”以外,还希望了解政府“错了以后怎么办”,而国家审计机关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可以将相关情况传递给公众,满足他们对审计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总之,在审计整改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审计找出问题,更应该严格落实审计整改。对此,需要国家审计机关提高重视程度,主动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开展纠正与改进工作,避免出现屡查屡犯的问题,从而逐步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整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真正发挥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勇.内部审计提升整改能动性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01):12-15.

[2]陈晓曦,夏军.如何有效开展审计整改跟进工作[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78-81.

[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145号.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6篇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合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内外部审计检查项目日益频繁,我行上下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大整改力度,使整改工作逐步走上了常态化和规范化轨道。从唐山分行来看,分行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先后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资源配置、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等多种措施,不断细化管理,狠抓落实,连续多年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整改率目标,整改报告上报质量也受到了省分行的通报表扬,在确保整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合规、健康发展。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行上下齐抓共管密不可分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坚持和发扬。但从全行整改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如防范风险与业务发展摆布还不尽合理、职责分工还不够明晰、举一反三整改措施还不够具体、整改工作标准还不够清晰、整改结果报送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改工作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整改工作质量,全面消除各类违规问题带来的风险,在整改工作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一、应进一步提高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外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是保证我行合规经营,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机构和业务条线部门应切实提高认识,克服“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合理摆布好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合理安排资源配置,细化责任分工,深入研究整改工作方法,确保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应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整改措施,务必杜绝屡查屡犯

针对每项整改项目,建议条线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整改项目专题会议制度,认真对照上级行整改要求或审计检查部门的管理建议、整改建议等内容,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注意对审计发现问题区分共性和个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举一反三整改措施,提高系统性整改效果,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避免因“就问题改问题”而导致的整改建议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按照《工作人员违规失职处理办法》和《轻微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及时确认问题责任人,认真负责地做好认定和追究工作,充分发挥惩戒制度的警示作用。

三、应进一步提高整改报告质量

目前,内外部审计检查项目较多,整改工作量较大,审计部门和上级行对整改工作上报时限要求比较严格,各整改主办部门和整改经办行,应对涉及本条线、本机构的问题从发现之日起,尽早制定相应措施,抓紧落实整改,并严格按照报送要求和时限进行报送,避免发生迟报、漏报的情况。应切实提高整改工作报送质量,严格按报告要求撰写整改报告及相关报表,其中对问题整改状态的界定,要严格按照省分行下发的《关于明确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状态及整改完成率计算口径的通知》,结合问题整改的实际情况,准确区分整改状态,避免主观臆断,同时,在整改过程中,力争做到完全整改,尽量避免出现“无效整改”等情况。

四、应进一步完善整改工作档案资料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7篇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行上下齐抓共管密不可分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坚持和发扬。但从全行整改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如防范风险与业务发展摆布还不尽合理、职责分工还不够明晰、举一反三整改措施还不够具体、整改工作标准还不够清晰、整改结果报送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改工作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整改工作质量,全面消除各类违规问题带来的风险,在整改工作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一、应进一步提高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外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是保证我行合规经营,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机构和业务条线部门应切实提高认识,克服“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合理摆布好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合理安排资源配置,细化责任分工,深入研究整改工作方法,确保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应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整改措施,务必杜绝屡查屡犯

针对每项整改项目,建议条线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整改项目专题会议制度,认真对照上级行整改要求或审计检查部门的管理建议、整改建议等内容,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注意对审计发现问题区分共性和个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举一反三整改措施,提高系统性整改效果,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避免因“就问题改问题”而导致的整改建议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按照《工作人员违规失职处理办法》和《轻微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及时确认问题责任人,认真负责地做好认定和追究工作,充分发挥惩戒制度的警示作用。:

三、应进一步提高整改报告质量

目前,内外部审计检查项目较多,整改工作量较大,审计部门和上级行对整改工作上报时限要求比较严格,各整改主办部门和整改经办行,应对涉及本条线、本机构的问题从发现之日起,尽早制定相应措施,抓紧落实整改,并严格按照报送要求和时限进行报送,避免发生迟报、漏报的情况。应切实提高整改工作报送质量,严格按报告要求撰写整改报告及相关报表,其中对问题整改状态的界定,要严格按照省分行下发的《关于明确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状态及整改完成率计算口径的通知》,结合问题整改的实际情况,准确区分整改状态,避免主观臆断,同时,在整改过程中,力争做到完全整改,尽量避免出现“无效整改”等情况。

四、应进一步完善整改工作档案资料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8篇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建设成果迎接党的胜利召开,根据《关于印发全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办秘〔2017〕x号)精神,畜牧局党组决定,从5月份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县畜牧系统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以下简称“回头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县委巡视组反馈的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对党的十以来我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自查、检查,按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学习动员、自查整改、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查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之以恒反对“”,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成常态化、长效化。

二、 工作对象

全县畜牧系统全体职工。

三、工作内容

(一)查安排部署。重点检查党的十以来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

1、检查是否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进行安排部署,常抓常议,长抓长管;

2、检查是否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持续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传教育,严格干部队伍教育管理;

(二)制度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党的十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制度制定情况、适应情况。

1、制度制定情况,有无上级有规定,本级没有结合实际,细化具体落实措施等问题。

2、制度适应情况,有无已制定规定通过几年的实践,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实际不符,无法落实等问题。

(三)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项制度规定执行情况。

1、公务接待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超标准、超陪餐人数、同城接待、相互宴请等用公款大吃大喝问题;

2、国内差旅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借学习培训、学术交流之机公款旅游等问题;

3、公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超标准配备使用公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使用公车等问题;

4、办公用房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超标准建设、装修或违规占用办公用房等问题;

5、津补贴发放制度执行情况,有无私设“小金库”,以各种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和福利等问题;

6、廉洁自律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等问题。

(三)问题整改情况。重点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巡视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对近年来我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以及巡视反馈问题,有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整改不到位等问题;

2、是否深入分析反馈问题产生原因,查清漏洞,建章立制,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主要措施

“回头看”工作为期三个月,2017年5月开始,2017年7月底结束。分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健全机制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5月初至5月31日)

1、开展个人自查。每名党员干部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和作风建设有关制度规定,进行对照检查,撰写自查报告。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整改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党支部。同时,各支部积极召开党组织生活会,将个人自查情况作为党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围绕存在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带头剖析自身问题。

2、组织单位自查。局属各单位要围绕“回头看”主要内容,认真对照检查,逐项梳理分析,找准存在问题,形成自查报告。

3、落实签字背书。党员领导干部要向党组织作出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书面承诺。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承诺,要及时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个人承诺要签字背书,作为问责追究的主要依据。自查报告5月29日前报局纪检监察室。

(二)监督检查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

从6月份开始,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室将联合对局属各单位“回头看”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各单位安排部署、自查自纠、工作开展等情况,着力发现有无我行我素、顶风违纪,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私车公养、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大办婚丧喜庆等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向局党组和县纪委报告“回头看”活动的工作情况,分析研判执行“回头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三)健全机制阶段(7月1日至7月31日)

1.建立问题清单。局属各单位对本次“回头看”自查自纠、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2.健全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及时修订完善制度规定,编密制度笼子。要注重“回头看”成果的运用,牢固树立抓常、抓细、抓长的意识和习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做到令行禁止、不搞例外,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常态化、长效化。

3.全面通报曝光。加大通报曝光力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效发挥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全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4.认真总结落实。各单位及时将“回头看”工作开展和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于7月28日前报局纪检监察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回头看”活动的组织领导,局成立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之勇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景以及纪检组长王艳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回头看”活动的具体工作。局长及各单位负责人作为“回头看”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带头开展自查自纠,还要组织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自查自纠,做到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审核把关。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采取专项检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本系统的督促检查,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确保“回头看”取得成效。

(二)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回头看”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整改问题上,对自查发现的问题不隐秘、不回避,实事求是。自查自纠既要把问题找准,又要善于发现“”新动向、新情况;既要抓典型问题,也要注重解决小事、小节、小错;既要抓早抓小,又要抓长抓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步步深入。

(三)要强化责任追究

“回头看”只是作风建设的一次坚持和深化,不是阶段性总结。局各单位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不折不扣组织落实好“回头看”活动,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发现违纪违规问题要严格处理,严肃追责。对自查不认真,走过场的,对该发现没发现、发现了不查处(整改)不报告或查处(整改)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部门和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xx畜牧兽医水产局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9篇

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改正措施。也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权威的必要保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审计整改工作专题写入了《审计法》,使得审计整改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社会公众也因此考验着政府审计的效率和权威。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提高审计效率,维护审计权威,是当前摆在众多审计人面前一项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就基层审计机关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审计整改的内涵及作用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依法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审计整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行为;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审计整改不仅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也是审计机关的事情,有的甚至是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事情。通俗地讲,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主角,审计机关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导演。相关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配角。因此,审计整改与审计工作存在因果关系,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整改成效。

审计整改在审计工作中的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处理问题、抓好整改,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四个步骤。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以维护国家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以维护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起到警示违纪违规的震慑作用,预防腐败,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

(二)有利于达到审计的最终目的。审计整改在审计工作全局中应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最终目的是真实、合法、效益,即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情况和问题,判断其经济行为是否合法、经济行为产生效益如何,最终达到查错纠弊、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而这些仅靠查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审计后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决定,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到位。从而达到规范财政财务行为,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正确履行经济权利,提高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一份好的审计报告指出了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但是如果对审计整改缺乏监督,造成审计整改不了了之,审计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还将产生不良效果,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

二、审计整改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整改力度和深度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审计整改工作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蒙混过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被审计单位存在应付整改检查,蒙混过关的思想。如有的单位在审计工作结束后,为达到“过关”的目的,不惜采取虚假记载经济活动、开假发票等不正当手段,从形式上达到整改。这样的整改,不仅掩盖违法、违纪、违规活动的本质,客观上也使其更具隐蔽性,极大的增加了整改的工作难度。此外由于对同一部门的审计不能做到每年一审,造成一些部门认为审计一次好象过了一次关,对一些问题的整改不能做到长效约束。

(二)“避重就轻”。有的单位审计整改仅停留在审计发现问题表面,问题发生的当地、当时,就事论事地进行整改处理,没有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源头治理力度不够。尤其是涉及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多采取制定或修订制度、重申有关规定并承诺今后加强管理等措施进行整改,但对已经发生的问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或追回相关资金。避重就轻,使整改工作流于形式。

(三)“屡查屡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惩戒和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存在“审与不审一样”的思想,加之个别部门单位为维护自身利益,对审计发现处理的问题屡查屡犯。如:近三年来,笔者在对同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连续三年查出漏交税金、违规收费的问题,又如在审计两个不同单位,却发现存在同一个问题。

造成问题未整改到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够。有的审计机关认为整改就是收缴违纪违规资金;有的审计人员思想认识中的畏难情绪也导致了“重审计、轻处理”现象的产生;有的被审计单位仍然存在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故意拖延、蒙混过关等错误认识,或者主观上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如追回挪用款项、纠正以前年度发生的问题等,被审计单位的态度就变得消极。

(二)机制缺失,造成审计整改工作难以到位。一是制度本身不合理,或者说是制度本身有缺陷和漏洞,执行中存在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情况,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解决。二是由于地方财力匮乏,造成有些被审计单位改变项目和挪用资金,处理时领导有于心不忍和给予保护的倾向,造成审计整改工作难以到位。

(三)审计整改监督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致使审计整改工作无法彻底的完成。一是目前还缺乏一种能够将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就审计机关宏观建议进行研究的有效机制。审计报告中涉及体制机制性问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及一些宏观层面的,有关建章立制的建议,都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完成,被审计单位无法单独完成整改;二是目前多数审计机关仅就查处经济案件开展了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对审计查出的一些其他问题,还没有与地方各部门建立一种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由地方政府统一主导各部门开展整改督促工作,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促进审计整改落实。

三、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认 识,加强领导。审计监督是宪法和《审计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从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提高认识,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目标实现。

(二)健全整改情况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审计机关督促、各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的整改工作机制。依法接受审计的单位应按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认真采纳审计建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告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就整改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向审计机关反馈。在审计机关汇总各部门整改情况的基础上,代表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就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

(三)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在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后,应当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的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作为督促检查的重点;每次审计都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对上次审计的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对突出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经督促仍未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实施重点监督,必要时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领导机关作出专题报告,提请有处理权的机关进行专题督查处理。

(四)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度。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情况,要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整改不力甚至拒绝、拖延整改或弄虚作假的被审计单位,由本级政府相关领导与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对由于整改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违规问题整改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内部管理;合规风险;问题整改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整改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问题整改工作对保证银行各项业务的平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整改机制处于初步建立并渐进的过程,尚存在合理性、健全性缺陷,整改工作对内部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的提升空间还很大,需要落实的工作仍然还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整改的措施似是而非

1.整改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执行力明显缺乏实质内涵,就未整改及仍需整改的问题所制定的整改措施目标不明确。2.整改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整改成效未得到巩固,整改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3.对无需整改和无法整改问题的理由描述含糊牵强、不够详尽。

(二)整改真实性存在质疑

1.问题整改与整改实际不相符,整改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措施里,而未真正落到实处,甚至虚假整改。2.整改记录不明显、不完整,整改证据牵强,理由不充分。

(三)整改及时性尚需跟进

1.存在与审计监管检查部门沟通不充分、未达成一致共识。2.对整改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3.问题整改没有做到及时跟踪、持续整改。

(四)整改效果不尽如人意

1.整改工作报告分析不透彻,内容简单不实。2.整改成果未得到全面巩固,屡查屡犯、前查后犯现象仍然存在。3.对违规操作行为、问题责任部门及经办人员未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责任追究不到位。

(五)整改工作态度不端正

1.对整改事项千方百计找原因、寻借口、整改描述答非所问。2.整改证据不足或无效,整改工作没有实质意义。

(六)整改制度掌握不充分

1.对相关制度、文件学习不深入,未发挥其指导作用。2.对无需整改和无法整改问题要义把握不准,影响问题整改实效。

(七)整改沟通缺乏技巧性

与内外部审计及监管检查部门的沟通不够充分,未将有关疑似问题解决在审计、监管检查之初,加大了日后整改难度;甚至在沟通之初就未达成共识,草草签字确认后,留下整改负担和隐患。

二、整改措施建议

为达到问题整改的预期理想效果,保证并巩固整改实效,最终实现整改工作的最高理想——银行各项管理工作合规合法。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开展问题整改的现状下,还需要加强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问题整改与合规风险管理认识

一方面,加强各级领导对制度执行力问题的高度关注,督促各级员工更加规范地执行银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主要合规风险点、存在缺陷或是导致效率低下、风险潜存的制度流程,建立及时灵敏的反馈机制和科技平台,以促使有关部门进行制度流程优化。

(二)确定明确的问题整改及持续性目标

问题整改,不是简单的 “就事论事”的整改。根据整改实际,应切实制定整改工作目标。整改目标建议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远三个阶段不断推进。短期目标重在通过落实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强化合规意识和及时纠错意识,以防范案件、杜绝重大风险问题的发生及控制系统性风险。中期目标重在将整改工作内容延伸,以整改工作为基础,加强持续整改。长远目标重在分析研究整改工作中具体问题,以点带面,逐步建立起覆盖银行业务方方面面的问题管理分析平台,及时揭示合规风险。

(三)重点做好问题整改跟踪检查和监督

1.加强整改后续跟踪检查工作,把“整改措施是否扎实有效,产生问题的风险点是否根除、是否留有隐患或死角,屡查屡犯问题是否进行了举一反三的风险排查和警示教育”等内容列为核点。

2.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不仅仅是对整改效果的考核,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保证银行合规经营的政策、法规实施的措施是否有效上。

3.加大整改工作考核力度,侧重问题整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强化整改综合考评效果。

(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与管理责任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对违规行为的信息通报制度,做到违规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纵向传达汇报、横向沟通反馈,并做好责任追究工作的验证和验收工作,以杜绝责任追究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口头文章。

2.建立员工违规行为信息库,详细完整记录各责任人违规行为,包括违规事项、次数、整改态度、整改结果等,对号入座,跟踪检查,时刻提醒各层级员工要合规、合法、守法、遵章。

(五)整改工作机制要与IT系统紧密结合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系统功能智能化,自动判定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风险程度,提出风险预警,做好深入整改。同时,对整改情况自动甄别,以区分整改效果的优劣,随时向内控合规管理部门提供反馈信息。

(六)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培训并上下联动

1.自上而下,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明确各级机构职责,提高问题整改意识。

2.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员工培训,长期开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问题整改工作。

上一篇:幼儿园整改报告范文 下一篇:卫生室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