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3:20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经济发展 地质勘查 找矿技术 重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P2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01-1

0 前言

过去我国矿产的开采技术落后,原始的粗采,导致一些稀有珍贵的矿产的浪费。现在我国正在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产业更加科学、可持续化发展。对于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也应该寻求产业科技化,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利用高新科技寻求技术突破,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1 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1.1 生产矿山的勘查

对矿产地质的勘查应遵循科学合理先进的勘查方法进行,特别是对矿山的勘查。首先,应合理地规划,利用高新科技对其成分,地质面貌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矿山周围环境的保护,综合考虑过去开采的记录、矿山的水文等因素。其次,对矿山服务年限的合理规划,遵循节约资源,有效科学开采,不要一次开采完,留给子孙后代一些资源。最后,利用高新科技寻矿,提高勘查效率,注意寻矿的范围、资源的储存量、开采情况作详细的记录和备案。

1.2 闭坑矿山的勘查

闭坑矿山的勘查,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进行,应仔细检查闭坑周围的环境,天气水文等,勘查要重视周围环境的保护。首先,闭坑的选址,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开采之前,必须知会有关部门,必要时必须备案,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其次,遇到废弃的闭坑,要谨慎,注意安全,务必请专家进行考证,安全可靠情况下,做好必要的勘查准备才可以进行,以防人员伤亡事故。最后。政府要重视对矿山的周围环境保护,对于废弃的矿山要加强治理,保护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受污染,合理科学地进行废弃矿山的矿产资源再次利用。

1.3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这些危机矿山往往由于过去不合理的规划,没有进行科学的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矿产资源利用率低。遵循国家科学发展观,合理有效地节约利用资源,为了更好地对过去因危机而无法再继续勘查的矿山的利用,就必须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首先,要对那些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的矿产资源的重点勘查,比如,铜、锌等矿产资源。其次,对那些贵重稀有稀缺的矿产资源的勘查。最后,对那些地质好等特殊的危机矿山的勘查。

1.4 综合评价和勘查共伴尾矿和生矿

矿产资源的利用还包括那些尾矿和生矿的利用。要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勘查,摈弃过去只是对主要矿产,对那些高纯度矿产资源的利用,而忽视轻视对尾矿和生矿的利用。对于这部分资源,要合理地进行分析利用,采用高新科技,遵循节约高效利用的原则,珍惜我国矿产资源,确保矿产资源的高质量的利用。

2 找矿技术的重点分析

找矿技术就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那些极具市场需求或潜力的矿山资源。对于那些暂时市场需求不大的矿山采取按量开采。找矿应该以科学规划的要求,使矿山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矿产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常用的找矿技术有以下几种。

2.1 甚低频电磁法

甚低频电磁法就是针对那些埋藏地表深处不易开采的矿产的一种寻找矿产的新技术。因为以往的寻找矿产技术,只是对那些位于地表浅部和表层的矿产进行开采,这样就导致位于地表深沉的矿产资源没有被采,这样无疑降低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甚低频电磁法,操作方便简单,灵活,矿产资源利用这种方法利用率也很高。这种技术,首先,利用位于地表深处的矿产的磁性和电性等物理特性,用特定的工具进行追踪,分析矿山深处是否存在矿产。其次,利用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初步对矿产位于地表深层处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但甚低频电磁法只是能简单初步地确定是否存在矿产。对矿产的位置和分布不能进行精确地确认。

2.2 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的技术方法

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的技术方法相比甚低频电磁法技术,更适合对矿山深处矿产的勘查。它能利用矿产磁、电等特性来确定位于矿山深处的矿产资源位置的确定。特别是利用具有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埋藏在深处的矿产有更强的勘查能力。另外,利用先进地震预测技术,通过对矿山深处的地质结构的分析,大致清楚埋藏深处矿产的位置确定。

2.3 X荧光技术

X荧光技术,因为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利用对X射线荧光分析而来寻找矿产。我们知道,矿产一般都具有辐射、磁性等特点,能很好地通过X射线来确认。这种技术当收到矿山深处矿产波长的刺激后,就可以准确地通过极端元素X发射出特征线,模拟位于矿山深处的矿产,对矿产的范围和深度能精确地认定,极高地提高了矿产的利用率。

2.4 GPS感应技术

GPS感应技术,俗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就是利用卫星、无线电对特定的物进行导航定位,然后发送精确的位置坐标信息。这种技术十分适合运用在寻找矿产中,因为位于地表深处的矿产的地质一般比较稳定,不同的矿产混合物虽然成分不同,但不同矿产都有稳定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也就是说,这些矿产具有稳定的光谱吸收特性,可以用波普仪对矿产进行光谱分析,然后就光谱曲线测量,这样就能地表深处矿产混合物的组成成份。

3 结语

虽然我国矿产的勘查和寻找矿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矿产的勘查和寻找矿产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先进。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积极指导相关企业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制定科学开采矿产资源法规,政府遵循矿产分布的地质规律,强调市场哪些矿产资源的需求,要求企业突出重点地开采矿产。其次,政府要加强企业和市场的监督,积极规范企业开采矿产的行为。最后,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勘查和寻找矿产技术的创新,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矿产开采的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华政.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分析.2008.12.

[2]杨拓,徐建平.浅议多种找矿手段与成矿新理论的综合应用.南方国土资源.2009.8.

[3]许冬梅.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甘肃科技.2009.6.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2

摘 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在对我国煤炭行业市场结构、煤炭企业短期行为以及煤炭市场供需曲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资源税费制度,结合我国国情,从矫正煤炭开采外部性着手,分析了征收从量税和一次性总付税对资源节约活动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改进、完善煤炭资源税和矿业权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外部性;资源税;矿业权;和谐社会;煤炭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2-0075-06

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着8%―10%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0年,我国是用能源供应翻一番来保证GDP翻两番目标实现的;2003年,我国占全球的GDP和出口总额约为4%和6%,但却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27%的钢材、20%的铝和30%的铁矿石[1]。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深层次理解,和谐社会必然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包括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依据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开采和使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从资源开采的源头入手,利用经济学原理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煤炭资源在生产领域的利用效率进行研究。

一、 煤炭开采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生产一直呈现出这样的一种悖论,一方面从资源供给上看,我国的人均煤炭占有量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仍然处于十分粗放的状态,掠夺式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现象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的通病。据测算,我国煤炭资源的平均回采率仅为30%,相当于采1吨扔2吨,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上述现象属于一种典型的“公地悲剧”现象,在成本核算、市场影响和产权模糊等因素的约束下,产生了生产的外部性[2],煤炭资源开采的私人成本远小于社会成本,无形中助长了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使用,导致资源在开采阶段的惊人浪费,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1.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

在由梅森(Marson.E)、贝恩(Bain.J)等学者创立的哈佛学派中,“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奠定了现代产业组织学的基础,按照这个分析范式,市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市场绩效。从市场结构上看,集中度指数的高低反映了产业内企业规模的不对称程度和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如果有限数目的企业控制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则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结构;如果同样数量的拥有最大市场的企业只能控制很小比例的市场份额,则市场结构是集中度较低的垄断竞争或自由竞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煤矿发展迅速,煤炭生产由国有重点煤矿为主逐步转向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企业煤矿三分天下,最终演变为乡镇煤矿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成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3]。目前我国有2 000多家重点煤矿和2 300多家乡镇小煤矿,据调查,2004年全国煤炭企业产量前8名的企业生产总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9.96%,而美国的煤炭生产企业只有200家,前8名企业在全行业的产量却在45%以上[4]。因此,从市场集中度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采选业非常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其重要特征是产品的品牌效应弱,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具有重大影响。

2.煤炭企业的生产短期行为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定煤炭生产的边际企业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分别为MC和MSC,由于生产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是负效应,故边际企业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MC

3.煤炭供需关系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在供需关系上,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对应我国煤炭生产的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安排配置各煤矿的产量,各煤矿按照计划数量进行生产,并按照需求计划统一调拨分配至社会经济各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逐步放宽对煤炭生产的控制,假定在市场化初期,煤炭行业的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1,市场均衡位于E点(P1,Q1)(如图1所示)。在这一阶段,由于煤炭开采的边际企业成本(MC)低于边际社会成本(MSC),煤炭供应规模扩张,煤炭行业的供给曲线由S1右移至S2,最终市场均衡位于F点(P2,Q2)。整个煤炭市场处于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时期,其中地方乡镇小煤矿的产量增幅很快,它们与国有大矿争资源、争市场,煤炭价格逐年降低,很多煤炭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特别是国有大矿由于社会负担沉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纷纷破产倒闭。这也是我国20世纪后10年,煤炭企业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不可避免要增加对资源的使用,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存在的浪费现象,进一步刺激资源消费的增加。煤炭行业的需求曲线由D1右移至D2,最终市场均衡位于H点(P3,Q3),P3>P2,Q3>Q2。呈现煤炭生产供不应求,价格攀升的现象,这又激发了煤炭企业的新一轮超规模开采、掠夺性开发,许多已经关闭的小煤矿死灰复燃,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煤炭开采外部性的存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煤炭供应规模急剧扩张,导致我国煤炭市场形成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煤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生产企业在损害社会利益的同时,也将自身推入了困境。从21世纪初开始,由于世界能源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包括出口在内,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煤炭价格走高,煤炭资源供不应求,但在繁荣背后仍然难以掩盖危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煤炭企业掠夺性开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甚至愈演愈烈,煤矿安全事故增多,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回采率过低,不仅不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长期的能源战略安全。

4.国外煤炭资源税费制度借鉴

在西方国家,矿产资源的开发历史长,矿产资源所有权以及矿产资源财产权制度建立较早。其中,与矿产资源所有人和矿业权人有关的资源税费包含权力金(Royalty)、资源租金税(Resource rental tax)、固定费(Mineral fixed fee)、红利(Bonus)、资源耗竭补贴(depletion allowance)等[5-6],我国煤炭资源税费和西方国家的资源税费制度比较[5],如表1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西方国家的煤炭税费制度从矿业权出让(转让)、绝对地租(权力金)和级差地租(资源租金税)的收取,以及资源补偿机制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基本上保证了煤炭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费制度与国外相比存在以下不足:(1)资源税费设计未遵循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费率和税额偏低,无法遏制“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短期行为。(2)矿业权作为一种他物权没有人格化,轻易取得的资源往往不懂得珍惜,资源浪费严重。(3)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各项税费之间缺乏协同和调节作用。

煤炭企业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使经济体系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按照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所述,“假定多个人和生产者都是利己的价格接受者,倘若恰当的一次总税负和转让施加于个人和企业,几乎任何帕累托最优均衡都能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7]”。从中可知,征税和一次性转嫁的方法就是政府以强制手段实施,基于市场机制的外部性内部化处理方法,从而减少社会福利损失,恢复帕累托最优。

二、 煤炭资源税与和谐社会构建

利用西方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行业市场均衡的分析手段,对煤炭资源税和矿业权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分析。

1.厂商和行业供给曲线分析

按照我国资源税的征收原则,假定对煤炭企业按所生产的单位产品征收某一固定数量的从量税――资源税,单位税额为t,图2显示征收资源税前后,企业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以及行业的供给曲线的变化。

假定在所讨论的期间内,市场需求不变。征税前,煤炭行业的供给曲线为SS0,需求曲线为D,市场价格为P0。税前厂商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AC和MC,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F(P0,Qi0)点,均衡产量是Qi0。征税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提高到MCt和ACt。由于行业供给曲线由厂商供给曲线叠加而成,厂商作出的最初反应是将产量降至边际收益(P0)与边际成本(MCt)相等的点Qi1。厂商产量的减少将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由SS0左移到SS1,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1点,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P1。按照新的市场均衡价格,煤炭厂商利润最大化点在K(P1,Qi2)点。因此,从短期均衡看,征收资源税后,煤炭厂商和煤炭行业的均衡产量都下降了。

从长期均衡来看,由于征收资源税,部分按价格P1生产的厂商将发生亏损,并退出煤炭行业,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减少,市场供给曲线将在SS1的基础上进一步左移,整个行业的产量降低,价格提高。维持生产的煤炭厂商将在价格调整至与长期平均成本(LACt)相等时,达到长期的稳定均衡。

2.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资源税在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改革探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征收资源税后煤炭产品供应量下降,价格提高,既可以体现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又有利于鼓励并促进人们节约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政策仍存在一些不尽如意之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对煤炭资源税的配套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现行的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明显偏低。国家虽然在2005―2006年提高了12个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额,但仍低于近两年的煤炭价格上涨幅度,煤炭开采中的暴利现象仍然存在。如,山西省重点煤矿吨煤平均售价由2003年165元/吨,上涨到2006年3月份317元/吨,涨幅92.1%;而国家税务总局调整后山西煤炭的资源税税额为3.2元/吨,仅占煤炭价格的1%。由图2可知,如果资源税单位税额与价格相比微不足道,煤炭企业对资源税额上调的反映就不会敏感,税收的调控作用有限,无法遏制煤炭企业的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本文认为,在资源税的改革上应体现系统性和配套性,一是煤炭资源税费的改革应具有系统性,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权力金为主的资源税费制度,从而体现国家对绝对地租的所有权,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只能反映劣等煤炭资源与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资源税改革应通过资源税参与煤炭资源价格的形成过程,使资源的绝对地租部分能充分收归国家所有,改变无偿开采和使用的状况,如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资源税,实行税费合一等;同时,资源税还要能够调节煤炭开采企业的级差收入,将级差地租Ⅰ的部分(指因资源自然条件好、运输条件好而形成的)收归国有,这也是保护不同类型的资源同等条件开采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是煤炭资源税费改革与增值税、所得税改革的配套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煤炭增值税税率13%,不予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而煤炭工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在国外列入初级产业),外购资产中原材料所占比重小,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因而可抵扣的购进额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0%左右[6],远远低于一般工业产品70%左右的比重,课税过重,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资源税的改革必须与增值税、甚至所得税的改革同步进行,在探索建立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降低煤炭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的同时,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单位税额,保证煤炭企业整体税负的平衡。

其次,现行的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没有起到促进资源节约的作用。在计税依据上,既没有区分某一矿山的富、贫矿段,也没有考虑某一矿体开采的时间阶段,开采1吨富矿与1吨贫矿,1吨难采储量和1吨易采储量缴纳同样的资源税,无法从源头上遏止煤炭企业“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短期行为。从理论上分析,资源税从量计征,可以作为计税依据的“量”有储量、产量、销量三种,理想的资源税应以储量为计税依据,即按照煤炭资源已探明的地质储量的动用量计税。这样,开采企业如能节约利用资源,等量的资源储量消耗可以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单位产品负担的税额也就相对较少,可以相应得到较多的利润,这就能促使企业节约、有效地利用资源。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不易操作,难度很大,不仅要求对煤炭资源地质储量勘探准确无误,而且要求有很高的征管技术水平,但其确是煤炭资源税征收管理的改革方向。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最符合资源税立法精神的计税方法,应该是在按照储量计征的基础上,以从量差额计征,将单位税额与回采率挂钩,通过制定完善煤炭资源开采技术标准,将资源储量与实际的开采量挂钩,对回采率高的煤炭企业给予降低税率等优惠待遇;反之,实行惩罚性税率,直至其亏损破产,退出行业市场。

三、煤炭矿业权与和谐社会构建

1.厂商和行业供给曲线分析

矿业权的出让与税收不同,它相当于一次性转嫁的总付税,不随产量或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是对煤炭企业征收的一笔固定费用,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

采取矿业权出让的方式获取采矿权,厂商的边际成本MC保持不变,而平均成本由AC提高到ACt,厂商对一次性征收总付税的最初反映仍旧是生产Qi0的产量(如图3所示),因为在这一点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如果征收一次性总付税后每个厂商都能够弥补平均变动成本,则行业市场供应量维持Q0的水平不变。如果某些煤炭厂商因征税后不能弥补其平均变动成本而停产,则行业市场的供应量将低于Q0,这是短期均衡的情况。

长期来看,由于部分煤炭厂商不能弥补亏损,退出该行业,市场供给将减少,行业供应曲线由SS0左移至SS1,最终整个行业的均衡点在E1(P1,Q1)。而煤炭厂商的均衡点在B(P1,Qi1),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P1),它能够弥补留在该行业内的厂商因征税而增加的长期平均成本。因此,煤炭矿业权有偿出让导致市场均衡价格提高了,留在行业内的厂商的产出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部分厂商的退出,导致整个行业的产量减少。另外,采取出让方式获得矿业权,厂商总的固定费用增加,平均成本增加,从产业组织上看,大的煤炭厂商由于规模经济因素,更容易生存下来,小的煤炭厂商逐步被淘汰,有利于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2.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矿产资源的的产权可以分解为所有权和矿业权,后者又细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我国《宪法》和《矿产资源法》都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市场经济下,为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于矿业的勘探与开发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能的工作,由国家或所有权人亲自行使探矿、采矿的职能是低效率的,所以,一般实行所有权与矿业权分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我国14万个矿业企业中90%以上的采矿权仍然是无偿取得的,而拥有采矿权的主体与实际生产经营者也不是统一的,80%的地方国有煤矿持有采矿权许可证,而投资及生产经营者是民营企业甚至自然人[7]。我国矿业权的制度安排起步较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合理的产权安排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合理评估矿业权的价值。矿产资源的价值归属与补偿,使得资源使用者能够获得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从而在当期和远期的开采效用中做出理性选择。矿产资源的总价值是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存在价值(Existence Value)和环境价值(Environmental value)的总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推行,后两种价值会越来越大。在我国,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业权评估的相关规定,采矿权的价值是以矿产资源储量为参数,确定的矿产资源在投资开发后每年获得的总收入,扣除了各种投资成本及税费和合理的收益之后剩余的部分的现值之和。可见现行的采矿权价值不包括矿产资源的后两种价值,是以部分价值取代了全部价值,特别是协议出让的采矿权,从理论上就造成了矿产资源价值的缺失,由图3可知,由于采矿权无偿或低价获得,煤炭生产企业需要摊销的固定费用少,进入壁垒偏低,这是民营矿山、个体矿山与国营矿山之间长期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时,必须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其各种价值予以充分考虑,并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以反映煤炭开采企业真正的资源成本,增加成本约束的作用,促进其走上集约生产的道路。

其次,完善矿业权二级市场。国际上矿业权流转制度总的特点是:一级市场是矿业权流转的初始交易,由国家垄断,出让的原则主要是权力和义务一致,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二级市场是矿业权的再交易,由矿业权的受让人再行转让,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矿业法规主要是调整资源所有权人、矿业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收回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有利于资源的长远规划,而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决定了勘查投资的风险性(包括市场风险和资源风险),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设置矿业权,并以探矿权有偿转让为基础,国家可以将探矿的风险转移到矿业权主体的身上,配之以高收入(包括优先获得采矿权等)作为回报,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一致;采矿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是矿产资源的使用权,采矿权的有偿转让也十分必要,把矿产资源当作国家一项特殊资产,以一定的程序和合法形式通过评估价值出让给业主,在保留国家名义资源所有者身份基础上,使业主获得实质意义上的开采权,还有变卖本块段“资源”的资产的处分权。也就是矿业权由国家流转给业主、业主还可以再次流转。只有如此,业主会才会放心地按需投入、合理规划、合理开发。

最后,公平分配资源租金。自然资源的价值(租金)获得市场实现后,将由所有者、使用者、各级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分享[8]。所有者分享租金的权力来自于对自然资源法定所有权,是对其部分让渡自然资源产权的机会成本的补偿。使用者通过与所有者签约获得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使用、收益、处置权,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利润的形式分享租值。各级政府则通过征税分享租值,假如政府同时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它还可以依据所有权收取租金。如果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收入提高,则提高的收入可以看作是当地居民从中分享的部分资源租金。并非所有的租值都能实现,由于各种制度性因素,在自然资源使用和租金分配的各个环节,租金消散(Rent dissipation)的现象极为常见[11],这一点恰恰是需要国家在煤炭税费改革中统筹考虑的。因此,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在中央、地方、矿业集团和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合理分享资源收益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使各级政府在资源租值的分配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实施财政资助、耗竭补贴政策鼓励矿业集团寻找新矿体,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等等。

参考文献:

[1] 谢浩然.GDP再翻两番,能源供应也翻两番吗[N].经济日报.2003-02-26.

[2] 宋冬林,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28-32.

[3] 张米尔.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4-115.

[4] 仵自连.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N].光明日报.2006-07-20.

[5] 杨人卫.促进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税费体系改革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3-24.

[6] 李国平,张云.矿产资源的价值补偿模式及国际经验[J].资源科学.2005,(5):70-75.

[7] 王世军.我国矿业问题的制度分析[J].中国矿业,2005,(4):24-27.

[8] 马.资源税与区域财政能力差距[J].经济学动态,2003,(6):38-41.

[9] Dennis J.Mccarthy.Mining Taxation:A global survey[M].Taschenbuch:Coppers & Lybrand Natl Tax,1991:3-7.

[10] J.V.M Sarma,G.Naresh.Mineral taxation around the world:trends and issues[J].International Bureau of Fiscal.Documentation.2001,(1):2-10.

[11] Marilyn R.Flowers.Rent seeking and rent dissipation:A critical view[J].Cato Journal.1987,(2):431-440.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采矿工程;现状;问题;对策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而矿产资源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采矿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采矿行业的整体发展。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采矿工艺、技术水平,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促进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开展这一研究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 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并且在资源的种类上也十分丰富。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不高。近年来,采矿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也日益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艺技术还是与之存在一定差距的,采矿工业起步较晚,在采矿工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阻碍采矿行业的进步,对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采矿技术、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各种资源面临短缺,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防止浪费,节约能源更是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2 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总体认识,仅仅认识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采矿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发现、勇于面对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科学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采矿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1 安全性问题

采矿工程危险系数高,对于技术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是采矿工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地下开采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开发利用率也不高。相对来说,露天开采安全系数较高,作业条件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率。

在地下开采的情况下,将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搭建规范、专业的矿井。采矿企业应对所开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进行仔细的考察,从而选取合适的采矿工艺技术。然而在采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瓦斯爆炸、矿井渗水、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对于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 技术性问题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采矿工艺水平较为落后,起步较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大量矿产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矿场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采矿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采矿工程的相关理论方面,还较为落后,缺少科学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仍采用传统的模式,手段较为单一。从宏观整体上来看,还处在粗放阶段。此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范围较窄,对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发较少,基本以地表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这是因榈鼻拔夜采矿工程的规模较小,很难开采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

3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采矿工程的安全系数很高,施工条件复杂,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是第一要素,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一些采矿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应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矿井的安全系数是体现采矿作业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作为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系数的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这些是采矿工程正式开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应严格要求采矿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

最后,分析和总结以往事故的原因,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展开反复、多次的检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带来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2 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通过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应努力提高采矿人员的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不断革新和提升采矿工艺技术,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新的采矿理论、方法和工艺。

为了更好的改变采矿工程现状和解决问题,还应不断加大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外,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交通运输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与运营效益,因此,还应在采矿区域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

3.3 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采矿企业,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加以解决,推动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181-182.

[2]李治学.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32-33.

[3]杜胜伟.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1.

[4]岳支俊.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4(10):207-208.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171-02

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主要目的是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等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求我国各项产业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上提高水准,以达到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目的。矿产资源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和环境发展,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针对当前矿产资源运用情况和对策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1 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是影响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矿产资源指的是在经过地质成矿变化所形成,并天然存在于地壳内部或者袒露在地表,呈现着固、气以及液三种状态,且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有用元素或者是矿物的集合体。一般情况下,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实际的存储数量有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所开发出来的矿产资源中,有一半具有极为广泛的运用价值,可开发潜力极大。除此之外,以矿产资源自身的使用途径和特色为准可以将其划分为煤炭、石油、非金属以及金属,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另外,矿物资源种类多样,其有着有毒、易污染等特点。有些矿物本身无毒甚至属于必需性元素,但是,这些矿物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对人类产生致命伤害,例如石英、金刚石等。有些矿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有雄黄、胆矾等。还有一些矿物含有毒元素但是本身无毒,其主要在冶炼和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自然金和萤石等。

2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我国的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这种特性要求相关产业在运用资源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首先,我国属于矿产资源总量占据一定优势的国家,但人均占有率少,这与一些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情况相似。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天然条件上相对比较差,这导致其在采集和挑选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也会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因此,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其次,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加,矿产资源需要进行综合利用才能缓解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与供给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加大。除此之外,我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将直线上升,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上应该加大力度。总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资源供给压力,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再次,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带来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如果在未来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继续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矿产资源也难以持续提供下去,环境污染的情况将更加严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中涉及到的污染物净化以及变废为宝等方面都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体现,能够在缓解我国环境和生态问题上提供重要帮助。

3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

3.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经过了多次改革之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该资源在综合利用效益上的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运用之后所得到的产品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方面存在着效益不佳的情况,这导致资源实际利用率下降。例如:一些石棉矿石进行破碎处理之后进行风选,在破碎处理的过程中,一些长石棉纤维被破坏,成为短纤维,这就直接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损坏。另外,在风选的环节中,一些相对较短的纤维难以准确被挑选出来,导致石棉尾矿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选矿方面设备不够先进,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效益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处理,缓解环境压力,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提供动力。

3.2 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

矿产资源在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的问题,假如运用不当可能对于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使用粗放式的方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还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金属矿产废石以及尾矿等废弃物存储量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充分表明我国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方式不当的问题。我国矿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于经济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有用的元素流失,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生态环境以及安全隐患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其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都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3.3 技术落后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时间相对西方先进国家较晚,在技术水平上尚且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只有极为少数国有企业的矿产资源在综合运用的技术上能够达到国际中等水准,但其他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设备上都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工作人员在选择矿产品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设备难以准确且充分挑选非金属矿产,生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造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量少而废弃物产出相对较多的情况出现。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尾矿排放量越来越多,这表明矿产资源在利用上出现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技术的落后居于主要地位,很多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浪费的情况,综合利用率过低。

4 处理措施

4.1 健全法律系统,增加政府投入

我国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效益、技术以及环境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法规系统。因为我国在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方面不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很多矿产开发和利用的国有和私有企业在运作方式上采取粗放的形式,直接导致资源开发出现浪费的情况。另外,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建设上不够完善,其中资源利用申报制度也存在缺陷,直接影响了矿产品开发效率。

因此,为了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我国应该健全资源相关法律系统,并增加政府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支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项目的发展。首先,我国应该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配套法规建设,尽快促使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成功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实际发挥其规范性作用。另外,在相关法律系统制定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该明确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求,对于废石以及尾矿等相关矿山固体废弃物在回收和使用权上进行界定。其次,在政府投入方面,我国相关政府单位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给予相关企业在政策上的优惠,并增加资金投入。具体表现为:国家为相关单位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专项基金会,并号召政策性银行提供专项贴息等信贷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帮助有关企业招收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专业人才。

4.2 增强技术研发,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益

技术水准直接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效果。因此,矿山企业应该将新型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的先导力量,在矿产的采集和冶炼等方面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另外,针对伴生矿产以及较为复杂的冶炼技术和废弃物综合运用的问题展开技术攻克,提高企业自身的矿产开发和运用的实力。矿产企业在实现技术开发之后,应该加强对可行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我国相关企业可以在结合本国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提升利用率。当矿产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应用得到成功之后,企业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益也就随之上升。但是,仅仅依靠技术的支撑难以真正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效益提升的目的,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矿产企业的市场走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矿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3 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管机制

完善化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督机制能够为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提供保障。首先,我国应该建立如何本国矿产资源利用特点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综合运用的评价系统。对于具有较大运用价值的矿产种类以及伴生矿产种类的回采率以及回收率等制定科学的经济和技术标准,将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监督系统实现科学化和量化。另外,我国有关部门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管范围内应该提高法律支撑,实行执法监督职能。例如:在综合矿床的审查中,对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勘察以及评价的勘探报告坚决不予认可。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于矿山企业的资源开发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减少资源浪费。

5 结语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对于资源的需求量直线上升,导致我国在资源供应上出现困难。矿产资源本身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造成我国整体经济和环境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如何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综合运用状况是关系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针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于目前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讨论,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改善国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崔振民,吴伟宏,姜琳,等.浅析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J].中国矿业,2013(2):40-43.

[2] 张茜.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1):106-108.

[3] 李瑞军,唐宇,王海军,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8):40-42.

[4] 于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3(20):139,146.

[5] 唐宇,李瑞军,王海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3(S1):100-102,106.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 能值理论;指标体系;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3-0056-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11

矿业城市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是随着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其主要职能是开采矿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加工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其依赖的资源隶属不同,可将矿业城市分为油气类、煤炭类、非金属、有色类、化工类及冶金类等。据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城市基础数据库统计,我国共有大小矿业城市近400座。如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矿业城市的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对比,进而指导矿业城市的发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评价、神经网络等方法[1-5],涉及到指标选择、方法参数的设置以及权数设定等问题,且矿业城市种类不同所采用的计量指标有其自身特点,制约了这些方法的使用。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 广泛地涵盖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发展程度的指标,通过转换为能值指标来进行分析,在分析方法中,避免了权数的设定,规避了人的主观性,能科学合理地反映矿业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而利用能值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收集整理2006年中国典型矿业城市统计数据,构建矿业城市发展程度能值指标体系,运用能值理论计算矿业城市能值指标值,对矿业城市之间及其与其他区域的能值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矿业城市之间及其与其他区域之间的比较,从而为矿业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基本理论及分析步骤

1.1 能值分析理论

能值理论[6-7]是由著名生态学家、能量分析学家H.T.Odum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能量价值学说,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成为广泛采用的评价方法之一。能值是一种基于生物物理原理的生态经济评价方法,以能量定律、系统学及系统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太阳能来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对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资源、服务和商品的价值进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对不同种类、各种能量(能量流、物质流、经济流、信息流)的共同衡量尺度和评价标准,其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mjoules,缩写为sej),能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

(1) 能值:指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类别能量的数量。在能值分析过程中主要是 以太阳能值(Solar Energy)来衡量某一能量的能值大小,其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nergy,即sej)。换言之,某种资源、产品或劳务的能值,就是其形成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应用的太阳能 焦耳总量。

(2) 能值转换率:指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另一种能量之量。在能值分析中常用太阳能值转换率,即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太阳能之量,单位为sej/J 或sej/g。能值转换率是衡量能量的能质等级的指标。H. T. Odum 和合作者从地球系统和生态经济角度换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要能量类型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可用于大系统如国家、区域、城市系统的能值分析。根据各种资源(物质、能量)相应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可将不同类别能量(J)或物质(g)转换为统一度量的能值单位(sej),以便进行统一度量。

(3) 能值/货币比率:指当年该国家(或地区)全年总应用能值与该国(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能值/货币比率反映了总应用能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其比值大小,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高低。能值/货币比率高,代表单位货币所换取的能值财富多,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所占的比重大;反之,能值/货币比率小的国家(或地区),其自然资源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较小,科技发达,说明该地区的开发程度较大。

(4) 能值―货币价值:是指将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能值折算成货币,相当于多少币值,也称为宏观经济价值,其折算的方法是能值除以当年能值/货币比率,这种方 法可以增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可比性,一般是以美元为单位。能值货币价值反映某一产品的实际价 值,包括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和环境资源的价值。

由于能值分析理论能够提供一种衡量和比较各种不同种类、不同等级能量的统一尺度和标准,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值评价理论已经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如湿地生态系统[8-9]、环境经济系统[10-11]、区域经济系统[12-13]、城市生态评价[14-15]等方面,对其发展现状和可持续性进行对比分析,为实现社会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作用。

曹志国等: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程度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3期1.2 矿业城市发展程度的能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H.T.Odum提出的能量分析的各项指标,结合中国矿业城市发展实践,构建了矿业城市发展程度的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3 矿业城市发展程度的能值分析步骤

根据H.T.Odum提出的能值分析一般步骤,结合矿业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矿业城市发展能值 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 基础资料的收集:收集所研究矿业城市的自然地理及经济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 统计年鉴2007、各相关省市统计年鉴2007、各相关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各省市统计局网站以及中国矿业网站等权威机构;

(2) 矿业城市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包括确定矿业城市系统的边界,确定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以及确定系统的主要成分等;

(3) 能量分析表编制:能量分析表包括资源类别、资源流动量、太阳能值转换率、太阳能值以及宏观经济价值等项目,进而通过能值转换计算,实现了将各类资源换算为统一的能值单位;

(4) 以矿业城市发展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整合,计算出各矿业城市的能值指标数值,分析其发展情况;

(5) 综合分析和参考建议:通过对上述指标值进行横向比较,发现矿业城市发展趋势,与其他区域能值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策略,指导我国矿业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

2 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程度分析实例

2.1 分析实例

根据1.3矿业城市发展程度评价的能值分析步骤,计算中国矿业城市能值指标值,如表2所示。

2.2 计算结果分析

利用表2计算结果计算各类型矿业城市的能值指标平均值及总体平均值,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炭类与有色类城市的能值利用强度较低,油气类、冶金类以及综合类城市的人均能值利用强度要高于平均指标,综合类城市能值利用强度要高于其他城市。煤炭与有色矿开采对环境危害较大,故其环境能值/万人民币指标与废弃物占总能值比率较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做好环境规划,避免由于开采矿产而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次生灾害的发生;在人均不可更新能值消耗比例方面,冶金类远高于其他类型矿业城市和平均指标,这与其工艺生产消耗大量不可更新资源有密切关系。未来发展要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能源的利用程度,降低不可更新能源消耗,构建科技含量高、低消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矿业城市主要能值指标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1) 能值使用结构分析。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使用结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到,矿业城市总的应用能值中,系统不可更新能源产品能值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经过长期开发,矿业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资源结构调整是其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地理分布来看,绝大部分矿业城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如东三省矿业城市、山西北部矿业城市、新疆矿业城市以及沿海矿业城市,风能资源丰富,而对其开发却极为缓慢,为调整资源结构,这些矿业城市应大力发展风力资源;根据分析得知,在甘肃石嘴山、山西大同、朔州、内蒙古包头与乌海等地区,由于全年日照时数时间较长,蕴含着大量的太阳能资源,应及早大力开发;在部分沿海矿业城市,如东营,应大力发展渔业资源及利用海洋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等。

简言之,矿业城市应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发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资源结构调整,不能仅靠开发资源维持经济社会发展,应实行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发展。

(2)能值利用强度。能值使用强度体现了单位面积的能值流动情况,可以看出矿业城市的能值使用的集约情形。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其经济活动频繁,能值使用强度必然很高,如2001年意大利、瑞典、中国澳门、广州能值利用强度已分别达到6.86×1012sej/m2,8.99×1012sej/m2,8.05×1012sej/m2,4.33×1012sej/m2,矿业类城市在2006年平均能值利用强度只有1.25×1012sej/m2,远低于过于发达国家及地区。能值利用强度指标较低,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差较大,说明其城市化水平较低,应加强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矿业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3)能值货币比率。能值货币比率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其值越高,代表单位货币购买的能值财富较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能值货币比率低,表明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表示该地区开发程度大。美国、日本、前西德、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能值货币比率均在2.66×1012sej/S以下,而矿业城市的能值货币比率大多维持在5×1012sej/S以上,表明了其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耗费的资源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电力消耗能值比率。电能是高质量的能量,电能的使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开发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2000年美国电力消耗能值比率已达到20%,印度为10%,江苏为20.8%,浙江为21.8%,而大部分矿业城市电力能值消耗比例远低于20%,说明其工业化程度较差,仍有待发展。

(5)三次产业人均能值对比。从三次产业人均能值对比分析得知,大部分矿业城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等)与第三产业(服务业)人均能值基本持平,但其远低于第二产业(工业)人均能值,说明工业在矿业城市中占很大比例,矿业城市的资源依赖较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6)人均科技发展能值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技教育投入比例来看,矿业城市科教投入不如GDP总值的5%,人均科技发展能值远远低于系统人均能值利用量。其主要原因包括矿城一般地理位置偏僻,其拥有的教育机构(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较少以及其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矿业城市如阜新、东营等,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与地区资源相关性强的高等院校,这些矿业城市应加大对其区域内教育科研机构的科教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其他矿业城市应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如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工业孵化园,提供政策便利,鼓励科研机构落户,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形成共赢的局面,实现科技强市。

(7)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分析。矿业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每万元GDP的环境能值较高,远高于非资源性城市。这与矿业城市的生产结构有着直接联系,其以资源开发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了大量的工业垃圾(废水、废弃、废物)。从废弃物占能值比例分析得知,煤炭类城市产生的废弃物较多。长期以来,资源的粗放型开采,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荷,遗留下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今后要进一步控制工业垃圾排放,加大治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变废为宝,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 结 论

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在能值分析基本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均能值利用量、电力消耗能值/系统总能值、环境能值/万人民币GDP和各种人均能值指标等,与原有指标构成了矿业城市能值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中国矿业城市的发展程度,通过矿业城市间以及与其他区域时间能值指标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矿业城市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能值资源,但大多数矿城依靠资源发展经济,致使其能值货币比率较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属于高资源消耗型、粗放型发展的经济模式;能值利用强度低于其他区域,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同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其货币能值比率较高,经济发展中的能耗较大,应加强资源利用效率;矿业城市产业发展不协调,人均第三产业能值偏低,要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要从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角度出发,利用 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力。此外还要加强科技教育投入 ,推进科技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聚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精英人才,提高矿业城市的科技含量等。

能值理论作为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的集成,具有较广的应用领域。应用能值评价理论可以分 析任何经济系统,定量分析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间进行对比分析,对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经济发展方针的制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理论,构建了反映矿业城市发展程度的能值指标体系,通过能值计算,将反映各矿业城市发展程度的指标值转换为统一的能值指标值,实现了不同矿业城市之间发展程度的量化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矿业城市发展评价分析运用的可行性,解决了运用传统方法的权数设定易主观性和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由于指标不同而不易比较的问题,为矿业城市发展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虽然Odum和其同仁已研究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要能量和物质的能值转换率,但人类经济产品的能值转换率受地区、生产水平及效益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因此,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能值转换率等问题,以此对矿业城市之间以及与其他区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进而更加有效指导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乌兰.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8(9): 82-89.[Wu L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oal Mines [J]. China Soft Science, 2008(9): 82-89.]

[2]李新春, 孙艳, 陶学禹. 应用神经网络评价矿区可持续发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30(4):392-395.[ Li Xinchun.Sun Yan,Tao Xueyu.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in Evalu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Mining Area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1, 30 (4):392-395.]

[3]汤万金, 胡乃联, 李祥仪, 李仲学.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 21(2):119-124.[ Tang Wanjin, Hu Nailian, Li Xiangyi, Li Zhongxu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ning Area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999, 21(2): 119-124.]

[4]赵海云,李仲学,张以诚.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矿业,2004,13(12):14-19,35.[Zhao Haiyun, Li Zhongxue, Zhang Yicheng.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and Evaluat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ining City[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4,13 (12): 14-19,35.]

[5]杜栋.企业技术创新的DEA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10(1):82-84.[Du Dong.Th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sis[J]. Systems Engingtheory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2001,10(1):82-84.]

[6]Odum H. 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M]. New York: John Wiley, 1996.

[7]Ugiatis, Odum. H. T., Bastianonis. Emergy Use, Environmental Loading and Sustainability: an Emergy Analysis of Italy[J]. Ecological Modeling, 1997[73]:215-268.

[8]Nelson M, Odum H. T., Brown M. T. et al. “Living off the Land”; Resource Efficiently of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1, 27(9):1547-1556.

[9]崔丽娟,赵欣胜.鄱阳湖湿地生态能值分析研究[J].生态学报,2004,24(7):1480-1485.[Cui Lijuan, Zhao Xinsheng. Research on the Emergy Analysis of Poyanghu Wetland[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4,24(7): 1480-1485.]

[10]李加林,张正龙,曾昭鹏等.江苏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73-78.[Li Jialin, Zhang Zhenglong, Zeng Zhaopeng. Study on Emergy Analysi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Environmentaleconomic System[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3(2):73-78.]

[11]陈丹, 陈箐, 关松, 陈祥. 基于能值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生态经济评价[J]. 水力学报, 2008, 39(12):1384-1389.[Chen Dan, Chen Jing, Guan Song, Chen Xia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ecological Economic Complex System based on Emergy Theory[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8, 39(12):1384-1389.]

[12]张力小, 杨志峰, 陈彬等. 基于生物物理视角的城市生态竞争力[J]. 生态学报, 2008,28(9):4344-4351.[ Zhang Lixiao, Yang Zhifeng, Chen Bin, etc. An Analysis on Urban Ecologic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with Biophysical Accounting Method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28 (9):4344-4351.]

[13]彭建,刘松,吕婧.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能值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47-51.[Peng Jian, Liu Song, Lü Jing.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Emergy Analysisin the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Regional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16(5): 47-51 .]

[14]Higgias J B.Emergy Analysis of the Oak Openings Region[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3,21(1):75-109.

[15]刘耕源,杨志峰,陈彬等.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包头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8,28(4):1720-1728.[Liu Gengyuan, Yang Zhifeng, Chen Bin, et al. Emergybased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Baotou City[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4): 1720-1728.]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Degree of Mining Cities of China Based on Emergy Theory

CAO Zhiguo ZHAO Yiqing YUAN Feng LI Cuip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the Ministry of Edu 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cy Mining

and Safety for Metal Min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Mining cities are integral parts of cities of China. T 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mining cities is alway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It is important for how to establish the rational appraisal method and index system, and to make appraisal and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mining cities. Based on emergy theory, the method, basic analysis steps and indic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mining cities. Then the analysis meth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mining cities is put forward and the analysis steps are build up. Firstly the appraisal emergy index system for mining city of China is set up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mining cities, and then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nin g citi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is effective to solvethe problem that different mining cities cant be appraised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 s. Lastly, by collecting the data of mining cities of China in 2006, using the emergy analysis method, the article calculated the emergy indices values and the d evelopment degree of mining cities is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aisal method is feasible. Meantime,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idea is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cities of China.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物权化

    一、矿业权的由来

    矿业权这个概念从古罗马法时就出现了,在当时矿产资源被归为物的范畴,并且罗马法规定,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可以将有些矿产出租给贵族和私人去开采。在古罗马时期的某些城市,很多自由人可以从国家或私人所有的矿产中租下某些矿坑,这些小矿主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凡愿意开采的开采者,个人可以取得开采出的矿产的一半,另一半要交给国家。西方矿业权的概念完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随着西方国家大多走向了工业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矿业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弄清它的确切含义,有必要对其进行解析,其实矿业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一系列相关权利组合而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对矿业权的理解。澳大利亚将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日本矿业权制度以许可证制度为主,可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却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矿业权概念的解析,我们发现有些学者根本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直接设定一个矿权;有的学者把探矿权分为排他性探矿权和非排他性探矿权,加上采矿权构成三类;还有的在两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矿产评议权,所以成为四分法。我国是采用了两分法即把矿业权分,即探矿权与采矿权,因此,我国的矿业权亦即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矿业权内部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矿业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首先 分析矿业权和矿权的区别,有些学者将这两个概念等同对待,其实欠妥;矿权应该包括矿产资源所有权,还包括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矿业权。矿产资源所有权包括对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各项权能构成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内容。矿产资源所有者代表的是国务院,即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有两个特点,1、所有权主题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2、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二、矿业权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活关系中,受法律所支配的关系。矿业权在理论界通说被认为是民事法律关系,就是指具体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法规定的法权模式要求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变动及原因等。

    (一)矿业权的主体。

    关于矿业权的主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日本《矿业法》规定除非条约有特别约定外,原则上不允许日本国民或日本法人以外的人成为矿业权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和表示准备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人均可以进行矿区标界,并且保有采矿用地。加拿大的矿业权是采用的联邦和地方共管的政策,其国家有的省是鼓励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进行勘探和开发,当然包括外国投资者。俄罗斯是规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法人以及其他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成为地下资源的使用者。〈法国矿业法〉规定国内外的一切人均能平等的取得矿业权,只要具备管理事业的资格和必要的资力。我国原则上矿业权的主体为中国的法人、合伙、个体采矿者,但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 国家允许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另外成为矿业权的主体还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相应的资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五条规定“ 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我国针对不同的矿业权主体还设定了不同资质条件。〈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勘查报告;

    (二)有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资源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三)有确定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

    (四)有矿山设计;

    (五)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

    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定,对申请开办的国有矿山企业根据前款所列条件审查合格后,方予批准

    第十三条 申请开办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或者私营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矿产勘查资料;

    (二)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三)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四)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五)矿长具有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第十四条 申请个体采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二)有与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矿产勘查资料和经批准的开采方案;

    (四)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矿业权的主体并不是固定的,因为矿业

    权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流转,其中之一就是矿业权主体的流转,包括整个矿业权主体的变更和矿业权中的采矿权主体的变更或者是采矿权主体的变更。

    (二)矿产资源的客体。

    客体是法律关系作用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也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通说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对于矿业权的客体,很多学者大都解释不清,因为它与我国民法上的很多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法律体系不相容。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矿产资源。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在我国,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所以要分析矿业权的客体就要分别分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客体。〈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可知探矿权作业的范围是许可证规定的区域,不能超出这个区域,如果确实需要超出,要进行变更登记。有人说探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探矿权的目的是探明一定的区域内有没有可采的矿产,所以当探明许可证范围内没有矿产资源时,探矿权的客体是什么呢,没法回答,所以这种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还有人认为探矿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矿区或者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其中赋存的矿产资源。我认为此观点在概念的运用上和语句的表达上也是值得商榷。因为探矿权的最终结果是或者工作区内发现矿藏,或者没有。所以应该用一个概括的概念表达探矿权的客体,我认为采用工作区的地下构成物来表示探矿权的客体比较恰当,因为地下构成物既有还有矿藏的可能,也包括不含有矿藏的可能。另外让我们看一下采矿权的客体,很显然,采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把探矿权的客体和采矿权的客体合并起来即使矿业权的客体。又因为地下构成物包括土壤和矿产资源,所以矿业权的客体就是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界定一下。我国《矿产资源分类细目》把矿产资源分为四大类,即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明确矿业权客体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必须是法定的矿种,既可以确定矿业权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于何种矿产资源之上,又可以划清土地所有权人和矿业权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边界。理论界还存在着一种区分矿业权,或者叫纵向矿业权,具体是指将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的沉积层划分为若干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每个含有(局部的)矿产资源的地层段或者地层区可以单独的成为矿业权的客体。这种分法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一个矿区或工作区的沉积层分为浅层和深层,把它们分别出租,使之归属于不同的旷野权人所有;二是把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垂直的划分为多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然后各个地层区再出租给不同的人。

    (三)矿业权的内容。

    矿业权的内容就是矿业权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相应的矿业权的内容就表现为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对此,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对探矿权人的权利主要是勘查权,架设相关管线和设施权,临时用地权,优先采矿权等。第十六条 探矿权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勘查许可证规定的区域、期限、工作对象进行勘查;

    (二)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架设供电、供水、通讯管线,但是不得影响或者损害原有的供电、供水设施和通讯管线;

    (三)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通行;

    (四)根据工程需要临时使用土地;

    (五)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新发现矿种的探矿权;

    (六)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

    (七)自行销售勘查中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施工回收的矿产品,但是国务院规定由指定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除外。

    探矿权人也是有义务的,第十七条 探矿权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始施工,并在勘查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勘查工作;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物权化

一、矿业权的由来

矿业权这个概念从古罗马法时就出现了,在当时矿产资源被归为物的范畴,并且罗马法规定,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可以将有些矿产出租给贵族和私人去开采。在古罗马时期的某些城市,很多自由人可以从国家或私人所有的矿产中租下某些矿坑,这些小矿主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凡愿意开采的开采者,个人可以取得开采出的矿产的一半,另一半要交给国家。西方矿业权的概念完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随着西方国家大多走向了工业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矿业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弄清它的确切含义,有必要对其进行解析,其实矿业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一系列相关权利组合而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对矿业权的理解。澳大利亚将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日本矿业权制度以许可证制度为主,可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却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矿业权概念的解析,我们发现有些学者根本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直接设定一个矿权;有的学者把探矿权分为排他性探矿权和非排他性探矿权,加上采矿权构成三类;还有的在两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矿产评议权,所以成为四分法。我国是采用了两分法即把矿业权分,即探矿权与采矿权,因此,我国的矿业权亦即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矿业权内部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矿业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首先 分析矿业权和矿权的区别,有些学者将这两个概念等同对待,其实欠妥;矿权应该包括矿产资源所有权,还包括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矿业权。矿产资源所有权包括对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各项权能构成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内容。矿产资源所有者代表的是国务院,即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有两个特点,1、所有权主题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2、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二、矿业权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活关系中,受法律所支配的关系。矿业权在理论界通说被认为是民事法律关系,就是指具体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法规定的法权模式要求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变动及原因等。

(一)矿业权的主体。

关于矿业权的主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日本《矿业法》规定除非条约有特别约定外,原则上不允许日本国民或日本法人以外的人成为矿业权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和表示准备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人均可以进行矿区标界,并且保有采矿用地。加拿大的矿业权是采用的联邦和地方共管的政策,其国家有的省是鼓励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进行勘探和开发,当然包括外国投资者。俄罗斯是规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法人以及其他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成为地下资源的使用者。〈法国矿业法〉规定国内外的一切人均能平等的取得矿业权,只要具备管理事业的资格和必要的资力。我国原则上矿业权的主体为中国的法人、合伙、个体采矿者,但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 国家允许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另外成为矿业权的主体还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相应的资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五条规定“ 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我国针对不同的矿业权主体还设定了不同资质条件。〈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勘查报告;

(二)有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资源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三)有确定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

(四)有矿山设计;

(五)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

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定,对申请开办的国有矿山企业根据前款所列条件审查合格后,方予批准

第十三条 申请开办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或者私营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矿产勘查资料;

(二)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三)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四)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五)矿长具有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第十四条 申请个体采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二)有与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矿产勘查资料和经批准的开采方案;

(四)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矿业权的主体并不是固定的,因为矿业权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流转,其中之一就是矿业权主体的流转,包括整个矿业权主体的变更和矿业权中的采矿权主体的变更或者是采矿权主体的变更。

(二)矿产资源的客体。

客体是法律关系作用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也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通说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对于矿业权的客体,很多学者大都解释不清,因为它与我国民法上的很多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法律体系不相容。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矿产资源。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在我国,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所以要分析矿业权的客体就要分别分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客体。〈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可知探矿权作业的范围是许可证规定的区域,不能超出这个区域,如果确实需要超出,要进行变更登记。有人说探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探矿权的目的是探明一定的区域内有没有可采的矿产,所以当探明许可证范围内没有矿产资源时,探矿权的客体是什么呢,没法回答,所以这种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还有人认为探矿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矿区或者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其中赋存的矿产资源。我认为此观点在概念的运用上和语句的表达上也是值得商榷。因为探矿权的最终结果是或者工作区内发现矿藏,或者没有。所以应该用一个概括的概念表达探矿权的客体,我认为采用工作区的地下构成物来表示探矿权的客体比较恰当,因为地下构成物既有还有矿藏的可能,也包括不含有矿藏的可能。另外让我们看一下采矿权的客体,很显然,采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把探矿权的客体和采矿权的客体合并起来即使矿业权的客体。又因为地下构成物包括土壤和矿产资源,所以矿业权的客体就是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界定一下。我国《矿产资源分类细目》把矿产资源分为四大类,即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明确矿业权客体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必须是法定的矿种,既可以确定矿业权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于何种矿产资源之上,又可以划清土地所有权人和矿业权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边界。理论界还存在着一种区分矿业权,或者叫纵向矿业权,具体是指将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的沉积层划分为若干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每个含有(局部的)矿产资源的地层段或者地层区可以单独的成为矿业权的客体。这种分法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一个矿区或工作区的沉积层分为浅层和深层,把它们分别出租,使之归属于不同的旷野权人所有;二是把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垂直的划分为多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然后各个地层区再出租给不同的人。

(三)矿业权的内容。

矿业权的内容就是矿业权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相应的矿业权的内容就表现为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对此,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对探矿权人的权利主要是勘查权,架设相关管线和设施权,临时用地权,优先采矿权等。第十六条 探矿权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勘查许可证规定的区域、期限、工作对象进行勘查;

(二)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架设供电、供水、通讯管线,但是不得影响或者损害原有的供电、供水设施和通讯管线;

(三)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通行;

(四)根据工程需要临时使用土地;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8

[关键词]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10-04

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但中国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开采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1-2]为改变中国资源高消耗、高浪费、低产出的现状,运用税收手段调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主要由一税、五费、两价款及一个收益金组成,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勘查登记费、开采登记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石油特别收益金。现有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税定位不清、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探采分离、遗漏环保相关税费等,因此,其不能完全起到保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高效开采矿产资源的目的。[3]

一、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原则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是整个税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要使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更加完善,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尊重矿产资源开发规律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只有符合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规律,才能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有序勘探开采。

二是协调统一原则。应该遵循国家、矿山企业和社会多方利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既要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稳定财政收入,又要考虑矿山企业实际承受能力和矿产资源发展,还要考虑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要。

三是公平、环保、效率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既要体现内资和外资企业、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公平,又要能提高群众的环保观念,促进矿山企业保护环境并恢复矿区环境,还要促进改变中国现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避免资源的白白浪费,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4]

总之,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重构的最终目标是既简化税制,又调节重要的利益关系;既保护环境、避免浪费,又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同时还要建立良性的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

二、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构成分析

(一)矿产资源税费种类构成

笔者在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构成分析中发现,国家有四重身份:矿产资源所有者、勘探投资出资者、矿区土地所有者、公共事务管理者。国家要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征收税费。

其一,矿产资源所有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权利金方面。权利金是国家向非矿产所有人因开采矿产资源而收取的税费,是对现行体系中的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进行的合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本质上体现的都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这就造成了税费性质不明、重复征收,而且矿区使用费对内外资企业规定不同,导致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负担不同。笔者建议将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合并在一起征收权利金,使内外资企业一致。同时,应区别不同的矿产资源,通过采取高低不同的权利金费率,来反映矿产资源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及其耗竭特性。

其二,勘探投资者身份主要体现在矿业权价款方面。国家向矿产勘探开采人征收矿业权价款,矿业权价款由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合并而来。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分离使探矿活动的投资者只承担巨大风险却无收益补偿,久而久之,探矿投资就只能由国家负担。而实行探采合一后,探矿活动本身的巨大风险将由采矿活动可能带来的巨额收益进行弥补,这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一般经济规律,它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探矿活动。澳大利亚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探采合一具有可行性。[5]

其三,矿区土地所有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矿地使用费的征收方面。矿地使用费是企业由于占用矿区土地需缴纳的费用。矿地使用费反映矿业权利和矿区土地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也是土地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在参与矿产资源的价值分配,它主要用于协调矿地所有权人和矿区土地所有权人的经济利益关系。

其四,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征收资源特别收益金和资源耗竭补贴,目的是调节矿区企业不合理的超额利润和不同阶段的利润水平,避免产生社会不公和资源的浪费,调节不同时段的收益;二是征收环境资源税,促进开发主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6];三是征收勘查登记费、开采登记费并把其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

新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如图1所示。

(二)效果分析

新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的构建借鉴了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矿业税费经验,解决了中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完善了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的重构,避免了现行体系中的重复和遗漏相关重要税费的问题。各税费之间既无重复也无遗漏,并且相互配合,弥补了现行体系的漏洞,完善了矿产资源税费体系。

第二,促进了中国矿产资源产业同国际接轨。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以权利金为核心,重点在于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这和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权利金制度接轨,便于矿产资源税费根据国际惯例进行调整。

第三,促进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保护矿产资源的安全。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将探矿权和采矿权合二为一,统一征收矿业权价款,用采矿活动的高收益弥补探矿活动的高风险,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进行矿产勘查活动,促进中国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保护矿业安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第四,调节矿业权人和矿区土地所有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理清了矿业权使用费的定义,将其重新定义为调节矿业权人和矿区土地所有权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矿地使用费,结构清晰,避免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第五,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将以前未重视的矿区环境问题纳入考虑范围。环境资源税的征收有利于促进矿区企业环保意识的形成,同时环境资源税形成的专项基金用于矿区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也有利于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调节了矿产资源产业阶段性的收益差别。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单独设立了收益调节基金,对矿产资源产业不合理的超额利润和阶段性的收益差别进行调节,并将矿山企业高收益阶段征收的资源特别收益金作为后期转产和继续开采的耗竭补贴的资金来源,避免了矿产资源开采末期对资源的无端浪费,也为矿产企业的转产和寻找替代资源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矿产资源税费要素相关问题

(一)权利金

1.权利金计征方法的选择

权利金的征收方法主要有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也有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计征的。各种征收方法分析如下:(1)如果从量计征,当矿产资源价格上涨时,权利金却依然不变,不能很好地保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因此笔者不建议采用从量计征。(2)如果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计征,国家需要对矿山企业的利润进行审计监督,必定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无形中会增加国家的管理成本,不符合职能精简的原则。另一方面,利润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关,矿产企业的利润很难确定而且充满着变数,权利金定性为国家基于所有权的收益,不应由国家承担矿山企业利润变动的风险。因此笔者也不建议采用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计征。(3)如果从价计征,当资源价格上升时,征税增加,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下游企业的成本增加,促使下游企业节约资源,有利于资源保护及更有效利用;目前中国在新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已扩展到全国范围[7],接下来从价计征将会扩展至煤、铁、铜等其他矿产资源行业,这将为权利金的从价计征提供良好的经验。

2.确定权利金费率需考虑的因素

权利金的计征需要根据不同矿产资源产品的市场情况以及勘探或开发的技术水平,因地因矿区(种)地确定权利金费率。对那些具有战略地位的矿产资源(如稀土、某些有色金属资源)制定较高的权利金费率,既可以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也可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价值,保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对国内需求失衡的矿产资源,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不高,而中国的勘探开发成本和环境成本较高,则应该制定较高的权利金费率以鼓励从国外进口。对矿产资源制定的权利金费率必须体现矿产资源的天然差异(如赋存条件、资源品位、交通状况及开采条件等)。[8]高品位的矿产资源,按照较高的权利金费率征收权利金;品质低劣的矿产资源,按照较低的权利金费率征收权利金,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矿业权价款

矿业权价款是指国家以投资者的身份将其已进行过勘查投资形成的矿业权转让给他人时,收取的用于回收和补偿其初始投资的金额,数额由矿业投资和矿业投资的获利能力决定。

矿业权价款的确定不考虑国家具体投资矿山的资源禀赋和品位等问题,只考虑国家过去的勘查投入和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由此,矿业权价款应包括地勘投资和地勘投资收益两部分。为体现地勘投资的现时值,通常用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做为地勘投资。矿业权价款计算公式为:

P=Td+B

式中,P为矿业权价款;Td为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B为地勘投资收益。

其中,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主要是将过去历次国家出资勘查过程中用各种勘探手段所投入的全部实物工作量,按新的价格和费用标准进行重置,再扣除技术性贬值得到。地勘投资收益由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乘以同类矿种的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得到。用公式表示即为:

Td=∑Ni=1(UiTi)(1+α)(1-β)

B=Td×K

式中,Ui为各类勘探实物工作量;Ti为各类勘探实物工作量的现行单价;α为其他地质工作、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岩矿实验、工地建筑等费用分摊系数;β为技术贬值系数;N为勘探实物工作量项数;K为同类矿种的行业平均投资利润。

(三)矿地使用费

矿地使用费是占用矿区土地所支付的费用,因此应按占用矿区面积大小进行征收。矿地使用费金额的确定要考虑矿地的机会成本;矿地使用费的征收要考虑对矿地的影响,分勘探和开发阶段确定不同的标准。因为勘探阶段对矿地的影响较小,而开采阶段却可能对矿区土地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对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侵害也较大。所以,开采阶段的矿地使用费征收标准要高于勘探阶段的矿地使用费征收标准。

(四)环境资源税

环境资源税应从量定额征收,按生产和开采矿产资源的数量征收,以遏制无序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具体税额的确定要考虑不同资源勘探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而分别制定,同时还要区分不同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和稀缺程度。对国家稀缺且对发展具有战略影响的矿产资源要课以重税,通过税收来避免资源的无端浪费。

(五)收益调节基金

收益调节基金包括资源特别收益金和资源耗竭补贴两部分,部分资源特别收益金作为耗竭补贴的资金来源。

1.资源特别收益金

国家对矿产资源开采企业销售矿产资源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称为资源特别收益金,资源特别收益金由石油特别收益金扩大征收范围过渡而来。由于部分世界性资源商品的价格常常受垄断组织、国际形势、国际投机炒作的影响而异常,在开采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非正常超额利润,国家应该凭借其行政管理权对某些矿产资源征收资源特别收益金,以调节资源开采企业超额利润水平。

资源特别收益金征收数额的确定可参照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方法,确定起征点和累进费率,根据测算的开采成本、资源企业的社会负担及合理利润确定其他矿产资源的起征点和费率,并根据开采技术变化等引起的开采成本变化适时调整起征点和资源特别收益金费率。

2.资源耗竭补贴

资源耗竭补贴的资金来源于资源特别收益金。在矿区企业处于开采的末期,其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收益率时予以耗竭补贴,以利于其寻找新矿体,缓解其转产的压力,平衡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收益,提高矿产资源的采出程序,达到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理论上讲,应在矿区企业的平均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收益率时给予资源耗竭补贴,具体见以下公式:

资源耗竭补贴=销售收入×(社会平均收益率-矿山企业的平均收益率)。

[参考文献]

[1] 李静,王琳.我国石油税费体系改革的分析与设计[J].现代商业,2010(8):145-146.

[2] 陈星,樊轶侠.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J].中国财政,2013(1):45-47.

[3] 吴鉴.矿产资源有偿开采收费制度辨析[J].问题研究,2011(4):21-23.

[4] 胡德胜.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问题识别与改革建议[J].法学评论,2011(4):119-125.

[5] 郭鹏,栾海亮.澳大利亚超额利润税浅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7):79-81.

[6] 吕雁琴,李旭东,宋岭.试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资源税费制度改革[J].税务研究,2010(1):80-84.

[7] 冯罡,焦彦斌,张善明,等.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探讨[J].资源与产业,2013,15(2):36-42.

上一篇:酒店管理的技能范文 下一篇:中等职业教育行业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