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8:15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高血压运动锻炼非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8-02

高血压是心血管、脑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仍无根治方法,一旦确诊需终生治疗。对高血压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运动疗法的降压作用引起重视,如今国内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注重于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疗法。

1康复干预的对象

在社区中通过自愿报名方式选取已有明确诊断的,且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排除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运动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最后选取共83名,定为锻炼组,完成为期1年的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的设立是从同一社区中根据年龄和性别配对获得。锻炼组与对照组患者既往均无规律锻炼的习惯。

2康复干预方法的实施

锻炼组参加社区中的拳操队伍(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和关节操)或社区内的健身器械锻炼项目,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对每位锻炼组的高血压患者发放锻炼记录册,记录锻炼方法、执行情况和各项检查结果。在锻炼期间,由固定的社区医生保证每周两次血压的测定。在锻炼前分别测3次不同血压值,作为基线血压值;在锻炼进行1年后,测3次血压值作为干预后血压值。在锻炼开始时和锻炼后,对锻炼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

3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减轻体重和运动疗法等。这些治疗措施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可有效控制血压,并对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利。其中,运动疗法的降压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运动前的检查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对于合并严重的心、肺、脑、肾等并发症者,应禁止运动锻炼,以免意外发生;②运动中运动量的选择要适当,应量力而行,过度劳累会使病情加重;③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同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方案。

4康复干预1年后再次讨论会

①康复干预过程的评价:康复干预前后锻炼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压及体重比较锻炼前,锻炼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锻炼一年后,锻炼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皆有统计学差异(P

5意见

①在锻炼1个月时,已经出现明显的降压效果,并之后几个月中继续稳定下降,这与研究结果相一致[2]。但运动需要坚持才能保持效果,运动后的血压降低在停止运动后2周便会消失[3]。今次研究期间,本月的舒张压与基线值的差别没有显著性,收缩压也较前几个月有所回升,从侧面提示了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坚持锻炼的重要性。至第12个月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又有了进一步的降低。强调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效果。②随着对高血压运动疗法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运动疗法的效果与运动强度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强度过大会造成效果不明显;每周3次的中低强度运动可以取得与大强度运动项目更为理想的降压效果。③虽通过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药物一系列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因而加强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表明,中低强度的运动锻炼组较不锻炼组在锻炼1年之后,血压显著下降,体质指标也有所改善。

6总结

本研究表明,在社区中开展以拳操类为主的中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实施方便,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是值得在社区推广中的一项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Martin JE,Dubbert PM,Cushman WC,etal.Controlled trial of aerobic exercise in hypertension.Circulation 1990;81(5):1560-7

[2]毛俊,李亚洁,钟华荪.运动锻炼对社区临界高血压老年人血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673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功能锻炼;心理康复;肢体运动;疗效脑卒中是临床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几率与生活质量, 做好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有助于提升其预后, 改善生存质量[1]。为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CT与MRI检查)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与失访患者, 签署研究同意书。160例患者中男96例, 女64例, 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62.1±3.7)岁, 其中脑梗死117例, 脑出血43例,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8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护理。

1. 2. 1 ;常规治疗  ; 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 止血、抗凝, 改善脑供血, 保护脑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 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病情稳定状态后再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受病情影响, 普遍存在思维、情绪紊乱等情况, 对自身疾病存有疑虑, 思虑过重, 因此要配合家属及时对患者进行开导, 减轻思想负担, 普及疾病治疗与功能锻炼知识,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树立治疗信心, 配合临床锻炼工作。要针对患者心态及时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 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早期功能锻炼计划。

1. 2. 2 ;早期功能锻炼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床边训练、床上训练、步行训练、出院指导。

1. 2. 2. 1 ;床边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上肢置于枕上轻度外展, 肩关节下垫小枕、臀部垫大枕、大腿外侧摆放支持物促使髋关节伸展并呈中立, 膝关节轻度屈曲, 由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辅助进行被动运动, 并向患者讲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感觉, 在训练中逐步减少辅助量, 最终使患者能够自行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肢运动, 运动幅度、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2]。对于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要根据患者病情利用可调节病床完成倾斜训练, 倾斜角度和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自行调节, 坚持循序渐进。

1. 2. 2. 2 ;床上训练 ;这一阶段目标为促使患者尽早离开病床进行床下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之后, 进行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锻炼患手, 之后做前后交叉摆动训练, 锻炼肩关节, 并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 来回往复, 轻缓轻放, 以防止关节挛缩或肌萎缩。床上翻身训练要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上下肢都进行随意运动易化训练, 尤其是下肢, 要加强控制锻炼[3]。此外还要积极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与搭桥训练, 协调患者身体平衡机能, 预防患侧代偿影响运动功能。

1. 2. 2. 3 ;步行训练 ;患者可下床之后, 步行训练的重点在于提升骨盆控制能力, 掌握下肢分离、站立、迈步运动工作, 做好平衡训练, 掌握重心, 也可利用拐杖、平衡杠、阶梯与复杂地面进行训练。

1. 2. 2. 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要做好院后功能锻炼教育指导, 宣传讲解家庭功能锻炼禁忌事项和注意事项, 制定循序渐进锻炼计划, 着重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多种生活训练(如洗脸、写字、使用筷子等)改善肢体功能, 提升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应用Barthel指数, 以得分越高恢复越好, 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应用改良Fugl-Meyer(FMA)评分, 以得分越高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临床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数据对比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 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多数均有偏瘫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如不及早抓紧时间进行针对锻炼, 很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 影响患者日后生存与生活。目前国内脑卒中患者在结束神经内科治疗后, 康复医疗护理方面工作存在缺陷, 很多患者都因此失去了最佳康复锻炼时间, 造成不可逆损害, 因此, 在患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 还要大力推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提升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临床众多医疗研究已经证实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能够及时保护患者残余运动功能, 发挥潜在能力, 有助于重新获得运动功能, 改善偏瘫症状, 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4]。本次治疗实践中以心理康复护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心理康复护理针对患者各类心理问题予以疏导和解决, 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提升治疗配合度, 在临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计划, 从床上、床下、步行、出院四个方面给全方位的锻炼指导, 显著提升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促进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效果显著, 证实二者联合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中效果优越,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疗效, 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应用效果好, 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玉丽.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5):75-77.

[2] 朱芳荣, 刘亚莉.早期功能锻炼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护理探讨.内蒙古中医药, 2011(19):150-151.

[3] 冉小青, 吴松, 叶丹屏, 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 2013 (10):20-21.

[4] 夏娟芬, 何瑞英, 沈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与康复, 2009, 8(2):135-136.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40例(均为女性),入院后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120例,研究组120例。两组患者均无精神障碍,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手术方案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除失访18例外,共有222例患者完成调查,其中研究组112例,对照组110例。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内容覆盖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间、施教日期、效果评价、施教人员签名、随访内容、随访指导、随访日期、随访责任人员等。① 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负责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路径所有内容,并将具体事项进行安排沟通。② 住院过程中责任护士需按照路径要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系统但又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动态调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做好相关记录。③ 印制功能康复锻炼患者手册, 由责任护士讲解、演练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并督促患者完成,患者自行记录,护士检查完成情况。④ 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评估,解决问题并记录,消除患者出院后因信息中断导致康复锻炼过程的盲目状态。⑤ 促进家庭及社会等支持系统对患者的帮助,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减少乳腺癌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⑥ 注意功能锻练应因人制宜,循序渐进,活动度以不引起劳累为宜,以患者的主动功能锻练为主,避免被动锻炼\[2\]。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1.3 效果评估

在患者入院第1天及出院后1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乳腺癌相关知识及康复锻炼知识得分情况,另外出院后1个月时增加调查康复锻炼依从性情况,均按调查问卷项目予以记录。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包括是否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是否了解康复知识及掌握锻炼的方法,是否按功能锻炼手册进行康复锻炼,每天进行锻炼的时间及次数,是否坚持康复锻炼,能否发现康复锻炼中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法或及时正确寻求支持帮助等。1分表示做不到(不清楚),2分表示偶尔做到(有点清楚),3分表示基本做到(基本清楚),4分表示完全做到(完全清楚),每项均按4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康复锻炼知识及依从性越好,康复知识得分总分最低40分,最高100分;依从性得分总分最低2分,最高8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知识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康复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个月时两组康复知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出院后1个月时,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得分为5.5±2.4,对照组为4.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

3 讨论

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高水平的治疗及护理,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康复指导。

健康教育路径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传统健康教育随意性大,一般不够规范。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健康教育路径,严格遵守时间框架指南,方便护士进行计划,杜绝传统健康教育的随意性、盲从性,保证患者在住院及出院后能得到规范、系统的健康指导和促进,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健康教育路径能使患者预先了解健康教育流程,通过沟通交流,调动患者积极性,使患者更方便准确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康复锻炼技能的水平。引导患者自我护理理念,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所需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入院到出院后康复全过程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健康教育计划更加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杨明玉,唐泓源,郑晓缺.骨折病人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5A):772-775.

[2]吴赛芬,莫心女,赵翠兰.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促进术后早期康复锻炼\[J\].吉林医学,2011,32(11):2239-2240.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功能锻炼;骨科患者;心理护理

1前言

康复的一般原则应尽量减少因创伤或疾患所致的病废后果,使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对可以预防的并发症,应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则积极治疗;康复应尽早开始,在病情及治疗措施允许情况下,愈早开始,功能恢复愈快;康复治疗的实施,主要依靠病人的主动锻炼,没有病人的积极努力,康复难以收效。康复训练方法应是积极的、引起兴趣的、循序渐进的,才能较易达到康复效果。功能锻炼是骨科所有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和恢复关节运动的幅度,防止关节僵硬。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措施

(1)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脊髓损伤截瘫,涉及呼吸、循环、消化、肌肉及骨关节系统,为了维护患者生命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对患者进行早期及全面康复。

1)下肢截瘫患者的功能锻炼:卧床练习上肢伸肌与屈肌力量锻炼,可利用哑铃,拉力、拉杆等锻炼,脊柱稳定后可以举杠铃。在床上可练习自己搬动下肢翻身、练习起坐及坐稳等;坐位练习穿脱内衣裤、外衣裤、袜子、鞋子等双上肢撑起躯干。搬动肢体。下肢穿脱支具等;站立练习扶床站立,带支具站立、站稳,不带支具站立、站稳,用步行双杠行走或步行车行走,用拐行走;从床上到轮椅,从轮椅上床,在轮椅上完成各种生活需要的动作,如洗漱等。

2)四肢瘫痪的功能锻炼:四肢全瘫患者,即便是经过艰苦的锻炼,也难于做到站立与行走。因此主要是卧位与坐位的锻炼。截瘫手的锻炼,不完全瘫痪手或经过功能重建手术的手,有部分肌肉活动,主要锻炼捏与握的功能,练习捏住汤匙并用之进食,再增加力量捏住更重的物品。在坐位姿势还要锻炼进食、洗漱、阅读等,坐便桶及自己清洗也要锻炼。

(2)手部损伤的康复

不是每一个手外伤或手疾患病例都需要康复,主要是一些手部慢性病变状态,如急慢性水肿、疼痛及过敏、关节活动丧失需要进行康复以恢复功能。(1)腕关节的功能锻炼。用健手帮助患手腕做背伸、掌屈、尺偏和挠偏活动。用两手背相对以练习掌厢及两手掌相对使前臂放于胸前,则练习背伸。将手掌平放桌面上使前臂垂直于桌面则练习了背伸。

(2)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功能锻炼。各关节的屈曲以指尖达掌横纹为正常。掌指关节多有过伸。锻炼方法最简单者为用力握拳与伸指。用一系列不同粗细的圆棍,最细如铅笔,从抓握粗棍开始,逐渐达到握住最细的。练习对掌捏物可用一组大小不同的物体,例如橡皮、纽扣、铜钱、曲别针等,练习捏起上述物体,从大到小等。(3)恢复肌力的锻炼。除抓握物体、伸指等锻炼外可利用提拉重锤、抓哑铃、弹簧拉力计等进行。每日将手举过头顶25-50次可预防肩僵硬。

(3)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对于周围神经伤的康复,最重要者在于精细的神经吻合。只有良好的神经吻合,才能期望获得较好地功能恢复。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是肿胀。术后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回流,不用冷敷,不用吊带悬吊前臂,而是每日将手举过头数十次,坐下时将前臂放在桌子上。前臂神经伤修复后,不要固定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以便活动手指。先将手置于低速漩涡水中15-3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漩涡速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按摩过敏区,可用皮肤洗剂。有水肿者抬高患肢。用触摸拿取不同的物品以去除过敏。如不同纤维织物、皮毛、毛毯、丝织品、沙粒、口袋、泡沫塑料、冰块等反复触摸,从平滑的到粗糙的,逐渐适应,去除过敏。

(4)骨与关节损伤的康复

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经过外固定之后,常发生关节活动障碍,尤以骨折愈合迟缓或形成骨不连接,经过长期外固定者更为严重,甚者关节僵硬。其原因不外关节内粘连与关节外肌肉粘连与挛缩。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及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康复措施如下: 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2)肢体末端的关节,进行活动锻炼。上肢的手指、下肢的趾多未包括在外固定之内,每日应多次进行活动锻炼。3)固定肢体中的肌肉,行等氏收缩,每日进行多次,每次15-20分钟,做成百次的收缩。几种锻炼在早期康复中甚为重要,由于患肢肌肉收缩,即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慢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两者均有利于以后的功能恢复。4)骨干骨折两端关节或骨折关节的活动,需视治疗及固定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锻炼方式。5)连续被动活动,用于股四头肌成形等手术后。早期活动关节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锻炼的难度不大,可较快地恢复功能。但早期锻炼需以治疗原则为指导,此期中骨折尚未愈合,锻炼活动时,需避免发生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例如肱骨髁上骨折,伸型者屈肘牵引,可行屈曲活动而不能伸直锻炼。因此,应在指导下进行锻炼。

3结语

总之,通过各种正确的康复护理,才能使患者缩短疾病的疗程,减轻痛苦,加速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尽快、尽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静,陈新胜,毕素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

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3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65

[3]李娟,徐燕.上海市骨科康复护理现状调查研究.

护理学报,2007,14(2)

[4]黄金杯.影响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因素及对策.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2-01

踝关节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外侧副韧带损伤,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导致的,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踝关节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在日后则会反复出现扭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1]。本文主要探讨了踝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共接收9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男性60例,女性32例,年龄在17周岁至7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15.7)周岁,本组患者中属于非骨性踝关节损伤的有62例,踝关节韧带断裂无骨折的有3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等现象。其中有40例患者因运动损伤,25例患者因跑步扭伤,7例患者因坠落损伤,20例患者因其他损伤。

1.2 方法

1.2.1 保守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保守治疗,①骨折较为严重的,需要进行手术复位的患者,行手法推压治疗,选择与损伤位置的反方向进行推压,直至复位,然后采用石膏进行固定,6周至8周后拆除石膏[2]。②骨折但不需要进行手术复位的患者,直接采用石膏托于患者踝关节损伤的0。位固定,6周至8周后拆除石膏进行部分负重的功能锻炼,直至踝关节骨折完全愈合以后再进行完全负重的功能锻炼。③踝关节韧带断裂,但是无骨折现象的患者,则采用石膏托与损伤的0。位进行固定,3周至5周后拆除石膏,行逐渐负重的功能锻炼。④单纯的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石膏托进行外固定并限制活动度,直至踝关节损伤处的肿块消失,组织修复完成[3]。

1.2.2 康复锻炼治疗

所有患者在石膏固定的时候,由于踝关节长时间不能进行主动活动,关节囊容易出现挛缩,肌力减弱等现象,因此,我院早期给予患者进行被动康复锻炼治疗,一般在石膏固定两周后实施。每天坚持帮助患者进行间断性的被动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握住患者的患肢进行被动的踝关节屈伸、牵拉、旋转等活动,并嘱咐患者和患者家属经常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从而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后期患者可以完全负重功能锻炼时,则应进行主动的踝关节屈伸、牵拉、旋转等活动,按照医生制定的功能锻炼方案,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护理人员应适当的逐渐增加患者踝关节活动的阻力,促进患者踝关节肌力和关节囊的恢复。当患者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改善的时候,则可以进行力量练习,按照医生给予的锻炼方法坚持每天进行肌力训练和灵感性训练,使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到损伤之前。

1.3 观察指标

均随访5个月,采用Hopkinson法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和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值。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如果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对日常生活毫无影响,则表示治疗效果为优;如果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在关节活动的时候有轻微的疼痛感,或者劳累后有轻微疼痛感,则表示治疗效果为良;如果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尚可,疼痛感在能忍受的范围内,则表示治疗效果为尚可;如果患者的踝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功能没有恢复,且伴有疼痛感,则表示治疗效果为差[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因此也被称为距骨小腿关节。踝关节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由于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因此踝关节损伤以内翻损伤最为多见,踝关节损伤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等临床表现[5]。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了我院9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其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发现,本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疼痛感均明显减轻,临床疗效的优良率高达93.5%,且无一例为差。本次研究还采用了Hopkinson法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发现治疗后的主观系统功能评分值、客观检查评分值、总评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由于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后,关节的活动度会逐渐降低,并且会出现关节囊挛缩、肌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在本组患者在石膏固定两周后均给予被动的功能锻炼,从而促进踝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关节软骨的再生。踝关节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一但出现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工作、劳作等日常生活,甚至会加重病情。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早期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出现关节囊挛缩、肌力减弱等现象,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制定的治疗方案,坚持功能锻炼,使踝关节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在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阳.骨科术后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康梅,何川,毛锐涛.浅谈7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65-66.

[3]段德宇,杨述华,王洪,等.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10):465-470.

[4]尤旭.探讨急性踝关节副韧带损伤康复治疗疗效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76-3977.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中药熏洗;关节功能锻炼

骨科下肢手术以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髋、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等。由于骨折部位出血,周围组织损伤,骨折术后较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常导致损伤部位及关节粘连、挛缩,甚至强直,造成肢体功能障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骨折愈合的成功并不代表手术的成功。关节功能的恢复才是最终的目的【1】。中药熏洗疗法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是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2】。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99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术后进行早期中药(经验方)熏洗疗法配合关节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患肢消肿止痛时间、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所有病例均为下肢管状骨骨折,经手术给予各种坚强内固定等治疗。共99例,其中男61例,女38例。髋部骨折内固定16、髋关节置换术后2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1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22例、髌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16例。

1.2方法

1.2.1方剂组成 中药方:威灵仙150g 宽筋藤150g 黄柏50g 姜黄50g(临床经验方)

1.2.2操作方法治疗组采用术后第四天开始中药熏洗介入后再行关节康复锻炼。每一疗程14天。第二疗程以后可指导患者在家完成。步骤 将煎好的中药制剂放入专用的足浴桶内,量约4000--5000毫升,浸泡至小腿中部,髋膝部手术浸至小腿中上部。在药液温度较高时患肢置于桶上方,外用浴巾覆盖,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待药液温度降至35度--40度,将患肢放入桶中浸泡并用毛巾蘸药液温敷患肢膝关节周围,熏洗同时,指导患者主动伸曲膝、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熏洗时间约30分钟,每日一剂,熏洗每日上下午各1次。熏洗完毕,病人仰卧,用一手大鱼际在患膝进行局部按摩5-10min,然后嘱患者坐在床边,双下肢下垂,操作者位于患者患侧,帮助患者被动伸、屈膝关节,每次被动伸、屈膝关节持续时间为3-5s,切忌暴力,随后放松患膝同时做局部按摩数秒,如此反复进行10-15min。最后借助CPM机进行锻炼30min,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膝关节锻炼方法同治疗组,但康复锻炼前不进行中药熏洗。

1.3疗效标准优:主动屈膝>120°以上,局部无肿痛,股四头肌无萎缩;良:主动屈膝90°-120°,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可:主动屈膝60°-90°,局部有肿痛,股四头肌萎缩;差:主动屈膝60°以下,局部肿痛,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平地明显跛行。

2 结果

2.1消肿止痛时间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P值<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

表1消肿止痛时间

注:两组疗效比较x2=32.48,P<0.01

2.2关节活动情况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下肢术后关节功能康复,防止患肢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关节活动情况

3 讨论

骨折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其正常功能,由于骨折部位出血,骨折周围组织损伤,骨折术后较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关节损伤及手术致关节内出血,发生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肌肉挛缩,甚至强直,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熏洗疗法是利用温热的中药汤剂与药物作用,通过熏洗患肢,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药力通过热的传导,使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关节腔积液,降低关节腔内压力,缓解关节损伤和术后疼痛。通过为患膝进行局部按摩,帮助患者被动伸、屈膝关节,并借助CPM机进行锻炼,可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损伤肌腱、韧带的修复,预防关节内粘连及关节外肌肉挛缩、粘连,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药(经验方)熏洗疗法配合关节功能锻炼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肢消肿止痛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熏洗疗法配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使下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光柏.膝关节功能评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2):80-81

[2] 景凤侠.中药熏洗疗法在骨折愈合期患肢关节功能恢复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27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在存活的脑卒患者中,有80%~90%的致残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其正常的生活,使家庭和社会背负沉重的负担。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的文献,同时结合临床的治疗经验,发现采用科学和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显著降低,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的质量。此次实验分析和总结了脑卒患者康复锻炼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其他的一般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的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满足以下的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标准[1],即通过CT或MRI检查颅脑的出血情况,确定为缺血性脑卒患者;②患者的肢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但病程均3周以内;③年龄41~82岁;④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认知无明显的障碍。

方法:①对照组分别在入院时,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予以内科治疗为主+理疗+针灸,不给予任何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后即由治疗师开始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安排:45分钟/日,5次/周,同时对亲属和看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两组平均住院时间2个月。出院后由康复医师上门服务,继续给予康复治疗1个月,每周3次,平时由家属做辅助锻炼,保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综合Rood技术,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2]。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锻炼。目前1~2期康复方法主要为:转移、良肢位、坐位平衡、常规日常锻炼及心理的治疗等。3~4期的康复方法主要为:滚桶锻练、上肢锻练、下肢负重锻练、站立平衡、躯干控制锻炼及日常生活锻练等。5~6期的康复方法主要为:手指活动锻练、患侧锻练、步态锻练、相关器具的使用等。

评定方法:生活质量的测定。分别在人院时、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评测者不参与治疗。按照脑卒中患者的QOL量表进行评价。包括患者经济和工作情况、家庭背景、心理状态及户外或休闲的活动情况等[3]。每项的分值1~6分,共计150分,分数越高表示QOL值越大。分别在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和3个月后,进行两组的QOL测定,QOL测定采用会谈式问卷调查就表中每一项目按6级水平进行评分最差者记1分,最优者为6分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入院时和第1个月两组病例经过治疗后QOL得分都提高了,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治疗后2个月开始直至3个月两组的QOL值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康复锻炼治疗方法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CT与MRI检查)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与失访患者, 签署研究同意书。160例患者中男96例, 女64例, 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62.1±3.7)岁, 其中脑梗死117例, 脑出血43例,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8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护理。

1. 2. 1 ;常规治疗  ; 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 止血、抗凝, 改善脑供血, 保护脑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 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病情稳定状态后再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受病情影响, 普遍存在思维、情绪紊乱等情况, 对自身疾病存有疑虑, 思虑过重, 因此要配合家属及时对患者进行开导, 减轻思想负担, 普及疾病治疗与功能锻炼知识,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树立治疗信心, 配合临床锻炼工作。要针对患者心态及时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 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早期功能锻炼计划。

1. 2. 2 ;早期功能锻炼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床边训练、床上训练、步行训练、出院指导。

1. 2. 2. 1 ;床边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上肢置于枕上轻度外展, 肩关节下垫小枕、臀部垫大枕、大腿外侧摆放支持物促使髋关节伸展并呈中立, 膝关节轻度屈曲, 由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辅助进行被动运动, 并向患者讲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感觉, 在训练中逐步减少辅助量, 最终使患者能够自行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肢运动, 运动幅度、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2]。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要根据患者病情利用可调节病床完成倾斜训练, 倾斜角度和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自行调节, 坚持循序渐进。

1. 2. 2. 2 ;床上训练 ;这一阶段目标为促使患者尽早离开病床进行床下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之后, 进行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锻炼患手, 之后做前后交叉摆动训练, 锻炼肩关节, 并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 来回往复, 轻缓轻放, 以防止关节挛缩或肌萎缩。床上翻身训练要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上下肢都进行随意运动易化训练, 尤其是下肢, 要加强控制锻炼[3]。此外还要积极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与搭桥训练, 协调患者身体平衡机能, 预防患侧代偿影响运动功能。

1. 2. 2. 3 ;步行训练 ;患者可下床之后, 步行训练的重点在于提升骨盆控制能力, 掌握下肢分离、站立、迈步运动工作, 做好平衡训练, 掌握重心, 也可利用拐杖、平衡杠、阶梯与复杂地面进行训练。

1. 2. 2. 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要做好院后功能锻炼教育指导, 宣传讲解家庭功能锻炼禁忌事项和注意事项, 制定循序渐进锻炼计划, 着重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多种生活训练(如洗脸、写字、使用筷子等)改善肢体功能, 提升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应用Barthel指数, 以得分越高恢复越好, 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应用改良Fugl-Meyer(FMA)评分, 以得分越高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临床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数据对比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 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多数均有偏瘫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如不及早抓紧时间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 很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 影响患者日后生存与生活。目前国内脑卒中患者在结束神经内科治疗后, 康复医疗护理方面工作存在缺陷, 很多患者都因此失去了最佳康复锻炼时间, 造成不可逆损害, 因此, 在患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 还要大力推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提升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临床众多医疗研究已经证实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能够及时保护患者残余运动功能, 发挥潜在能力, 有助于重新获得运动功能, 改善偏瘫症状, 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4]。本次治疗实践中以心理康复护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心理康复护理针对患者各类心理问题予以疏导和解决, 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提升治疗配合度, 在临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计划, 从床上、床下、步行、出院四个方面给全方位的锻炼指导, 显著提升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促进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效果显著, 证实二者联合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中效果优越,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上一篇:产品的设计方法范文 下一篇: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