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55

康复护理的目标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1

[关键词] 激励理论;骨折患者;康复锻炼; 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42-02

激励是激发鼓励之意,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1]。依从性是指患者或干预对象在执行医疗护理或康复措施中行为的客观倾向与程度[2]。骨折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愈合,最大限度地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功能锻炼不仅是骨折治疗的原则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促进病人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预防及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康复锻炼的效果取决于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3]。为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我们在康复锻炼指导中运用了激励理论,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激励理论的应用

1.1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早期的激励理论,按依次要求、依次满足、递级上升的特点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1]。护士及时预测、发现、识别患者的需要,按问题轻、重、缓、急解决。如下肢骨折患者入院时,主要护理问题是疼痛、焦虑、躯体移动障碍等,护士通过入院评估、宣教、创造舒适环境、完成相应治疗护理、做好基础和生活护理等措施,解决患者存在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病情允许,指导患者逐步进行肌肉舒缩、踝泵运动等功能锻炼;术后加强肌肉舒缩运动及关节运动、逐步过渡到全身活动、增强肌力、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目的。在此过程中,采取情感激励的方法,多与患者和家人朋友沟通,让患者参与康复锻炼决策,尽可能尊重患者的习惯,满足患者的爱好,理解患者从盼望能坐、能走、走得稳、走得好、重返社会的心理需求,以满足患者的尊重、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1.2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增加、减少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4]。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采取一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对结果做出评价,评价对人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好的评价会加强该行为,对好的行为作出肯定的反映,使其重复出现。如对于积极主动进行锻炼的患者,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让患者产生我能行的积极行为;对于锻炼意识不强或有顾虑以及不懂如何锻炼的患者,多分析原因,纠正不当的观念与方法,定期检查强化,反复示范、及时表扬患者取得的进步,以提高锻炼的兴趣与信心。

1.3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学者弗鲁姆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其积极性才高,人们在采取一定的行为之前,总是要对自己行为所指向的目标的价值及成功的概率进行一番估计。行为指向的目的是自己所期望的,对自己的价值较大时,其行动的激发力量就会增大;反之,则降低。护士与患者进行定期及随机沟通,鼓励患者说出希望达到的康复目标、需要采取的行为、共同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对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及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目标,及时调整不适当要求,让患者有信心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1.4 目标理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激励手段,都离不开目标设置,各种激励因素也是一定的目标,激励问题最根本的就是重视目标设置,并尽可能按目标的具体性、目标难度、目标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适当的目标。在临床工作中,采取适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来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设置以中度为宜:“跳一跳够得着”或“经过努力达得到”是最好的,积极性是最高的。与患者和家属一起设定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士与患者和家人一起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和采取行动:①计划实施前对患者说明锻炼的目的、对功能恢复影响等。②将每个锻炼的动作、方法示范给患者。③将计划单的锻炼内容教给患者和家属,并说明锻炼开始时间、次数、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等[5]。术后疼痛减轻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肉收缩运动;第2天取半坐位,利用床上拉手抬起上身,第3天逐渐进行卧坐站位的训练;1-2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扶助行器下地活动的行走平衡训练等。

2 讨论

2.1意义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对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施加影响,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激励作用于人内心活动,其实质和作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 发挥人的内在动力。骨折患者常因疼痛、心理顾虑、知识欠缺等因素对锻炼不重视或不合作,影响依从性,应用激励理论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及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密切护患关系,体现护士“促进康复”这一重要职能。

2.2 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2.2.1 掌握激励的使用原则 遵循激励使用原则:①满足需求,了解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求,考虑具体措施,例如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制作锻炼小手册、梯形枕等专科护理用具;②合理性,激励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使其抱着希望而做;③针对性,要想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如及时抓住鼓励强化的机会,产生更加积极有效的激励效果;④连续性与可变性,激励措施要保持连续性,否则容易导致效果下降,允许在一定的范围激励强度发生变化。

2.2.2 重视心理护理 人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人的情绪,情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效果。在积极的情绪下进行训练,能产生良好的康复效果,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能充分发挥在康复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感受,在生活细节方面体谅并理解患者,与之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取得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合作,发挥支持和督促作用。注意与医生沟通,及时了解治疗信息、熟悉康复内容、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2.2.3 动态评估康复锻炼依从性 康复锻炼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患者对康复锻炼完全依从和不依从的占少数, 绝大多数属于部分依从者,同一患者的依从性也有波动[6]。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心理因素、人口学特征、治疗方案、支持系统等。不同骨折部位、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康复要求不同,手术方式、内固定种类、骨折部位肌力、患者的基础情况不同,决定了康复锻炼的复杂性。护士熟悉患者的病情;结合个体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动态观察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可能因素,如疾病认知、态度、锻炼强度、时间等。

2.2.4 加强康复知识培训 康复锻炼内容一般包括术前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抬臀运动、训练床上二便、预防并发症的训练等;术后的早期维持肢体功能位,进行肌肉收缩运动;中期加强肌肉锻炼并开始邻近关节的运动,如直腿抬高练习、关节屈伸及环绕运动等;晚期主要训练坐起、站立、行走训练及人工关节保护技术等。有关调查显示,骨折护士在康复护理工作中,在康复护理评估、指导功能锻炼等都是薄弱环节[7,8],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康复锻炼内容, “因人而异”、“因病施教”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性、系统化、规范化的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姜小鹰. 护理管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5-168.

[2] 黄金怀. 影响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7A):699-670.

[3] 张宝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6,20(3A):574-575.

[4] 郑修霞. 护理教育导论[M]. 上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23.

[5] 秦霞,巩尊科. 康复护理计划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7,27(11):60-62.

[6] 郭元 . 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相关因素探讨及对策[J].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47.

[7] 李娟,徐燕. 上海市部分医院骨折护士康复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08,25(2A):3-6.

[8] 梁文仙. 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21-22.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2

关键词:老年人 康复护理产品 设计

引言

在我国,老年人医疗设备,不能够真正的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使很多老年人认为,住院或门诊治疗是花钱买罪受,使得他们已经将看病求医当做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所以,他们干脆放弃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疾病,以减少所谓的“麻烦’。然而,这样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质量。同时,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切实需要,进行以老年用户作为设计的中心的设计已势在必行。

一、针对老年用户的设计策略

1、简化交互操作方式

老年用户在生理机能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他们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法使用过于高科技或操作繁琐的产品。况且,康复护理产品的老年用户是那些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对于老年用户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要做到界面易理解,操作简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实现一键式操作,减少操作按钮,降低分辨难度;

②设置语音反馈,使老年用户在操作完成时快速得到操作成功与否的信息反馈;

③设计分体控制器,即使老年用户行动不方便也能够轻松操作设备。

2、增加交互形式的情感化

老年人的在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退化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变化,他们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心,需要感情呵护等。康复护理产品的老年用户是那些身体上收到病痛折磨的老年人,他们的心理更加的脆弱,容易消极对待生活,放弃疾病的治疗,他们害怕自己给家人和社会带来负担,他们缺乏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人等。所以,在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材料上,康复护理产品应选取软性材质,让产品能够给老年用户带来柔和的触感,心理上感到温暖与关怀;

②造型上,康复护理产品要尽量的圆润和整洁,能够给老年人清新与亲切感;

③色彩选取方面,要尽量选取暖色调,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尽量选用对比感较弱的色彩组合,使老年人温馨与柔和的情感体验。

3、人机尺度的合理化

老年人在视力、触觉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钝化,因此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上要结合人体尺寸要求,以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产品与老年人发生接触的部位要能够保证老年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②康复护理产品的操作界面能够保证让老年人看得到摸得着,读取界面的文字要够大够清晰,操作界面的按键要够大够醒目。

4、交互语义的清晰化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特殊性,要求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足够的人性化,要能够清晰分辨老年人的操作意图,并且能够保证老年人能够清楚地知道产品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这就需要产品的交互语义清晰易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实现无障碍阅读。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认读和操作界面要保证清晰合,理,老年用户可以轻松操作不可出现英文字母或难懂繁杂的图示。

②设置实时反馈。老年用户通常会对产品产生排斥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操作会导致产品出现故障或失效。所以,产品要给老年用户及时准确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操作正确与否并提示他们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针对康复护理人员的设计策略

康复护理人员在使用康复护理产品的时候主要要求产品能够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协助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为患者进行治疗。所以针对康复护理人员的设计策略如下:

1、增加交互操作的实效性

康复护理产品是医护人员用来照顾正在生病的患者的产品,所以,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实效性,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是有效的,不可因为操作的繁琐延误了治疗和检查的进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一键式设计。康复护理产品需要医生操作的部分一定要简洁,医生按到一个按键就可以为病人进行检测,而不是输入很多信息或进行多次选择;

②加设语音识别。医生可以通过语音来对康复护理产品发出指令,产品随声音进行快速识别与相应的操作。

2、减少工作的重复度和疲劳度

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统计显示,医护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现在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医护人员的数量是远远不及老年患者数量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进行重复性的检查和治疗,他们的身体疲劳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能够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的重复度,降低医护人员的疲劳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康复护理产品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做出观测与记录;

②康复护理产品可以附加多种附件,以减少医护人员每次都要携带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

③康复护理产品可以给康复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操作起到辅助作用,比如给患者施加一种推助力,不需要医护人员用力变换患者的。

3、加强产品智能化程度

老年患者的疾病一般都属于慢性病,治疗与康复周期会比较长,所以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信息要做长期的记录与观察治疗。所以,可以将检测与记录过程交给智能化的康复护理产品完成,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频度与数量,也可以更加准确和系统。

结论

面对我国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现有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我过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设计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相比国外先进的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开发进程,我国此类产品的重视程度和发现力度已经无法与社会趋势保持一致的步伐了。因此,我国的青年设计师们要充分发掘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潜力,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才能,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市场空缺,与国际先进设计水平接轨,创建国内一流品牌,跟上老龄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明明.老年产品的设计特点探讨.美术大观,2009,7:109

2张玉忠.老龄化社会下的产品设计.商场现代化.2009,5:201一202

3朱欣子.家用医疗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科教文汇.2008,5:186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93-03

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讲,后续的康复治疗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关乎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状态及表现,康复效果好,则患者今后有可能恢复正常生活,如果康复效果不好,患者神经、肢体等生理功能受损,则患者今后的生活会非常不便,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本文就护理指引体系在脑血栓康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7例脑血栓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干预组男17例,女7例,年龄56~63岁,平均(59.83±2.16)岁;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4~67岁,平均(60.13±2.03)岁。重度脑血栓11例,中度26例,轻度10例,表现为:口吃、嘴歪眼斜、行动迟缓、偏瘫等。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状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所有护理工作均在护理指引体系下进行,对照组护理工作按常规程序进行,内容如下。

1.2.1 对照组 每天定期组织安排患者饮食、康复训练,协助患者及家属进食,注意患者不能食用体积大、硬的食物,多食绵软、流食;负责患者日常起居,如行走、卧床、上厕所等,避免患者跌倒;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保证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顺畅等。

1.2.2 干预组 对每位被接入院的患者都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讨论,由心脑血管科室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操作步骤按照基础护理规范和流程实施:一是确定护理指引章程和内容,拟定、规划健康教育、按摩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项目的顺接工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患者在康复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需要的特殊服务,比如家属工作忙,无法照顾患者,要安排专职护士24 h盯护患者,一旦发生问题马上报告[1]。也可以配合日常护理工作建立护理档案,由专职护士负责,详细记录患者每天的康复情况和疾病问题[2]。二是健康教育,先把脑血栓康复护理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内容向患者讲解,让患者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叮嘱护士每天按照护理工作流程与患者交流、沟通,潜移默化的使患者了解脑血栓疾病预防、康复训练等内容,使护患之间的配合度有稳步提升。三是按照脑血栓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确定患者哪个肢体部位需要按摩、热敷,每次按摩20~30 min,每日可按摩2~3次,按摩的时间和次数均可以按照患者的意愿和需求更改;每次热敷需用40 ℃~50 ℃的热水浸泡毛巾,毛巾用手拧干,擦拭患者患肢及其他供血不足、不好的肢体部位,热敷时间为15~20 min,每天热敷1次即可。四是饮食、服药及安全管理,脑血栓患者的饮食及服药很关键,尤其是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更应该注意不要过多食用高热量、高脂肪、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在服药方面,护士要叮嘱患者及家属正确服药、按时服药;平时多观察患者生活及行为有哪些不安全因素,防止褥疮、预防坠床、控制合并症出现等,同时也可提出并建议患者及家属杜绝处理[3]。

结合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具体工作及信息内容,判断分析在护理指引体系下开展的护理服务对脑血栓患者康复及疾病治疗有何种帮助及优势,获得有效结论。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康复评价 完全康复:患者因脑血栓疾病所诱发的肢体生理障碍完全消失,可以正常生活,行为活动不受限制;部分康复:患者因脑血栓疾病所诱发的肢体生理障碍基本消失,行为活动康复效果显著,仍有部分生理功能未恢复,生活状态良好;未康复:患者因脑血栓疾病所诱发的肢体生理障碍未消失,行为活动受阻碍,生活状态不佳。康复率=完全康复率+部分康复率。

1.3.2 生存质量评价 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身体康复状况、临床疾病检测及复诊报告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问题,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共20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干预组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评分为(95.11±1.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13±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护理指引体系的具体应用

护理指引体系是规范护理工作及服务的一种指标和规范,它可以细化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并拉近各种护理步骤的关系及关联性[4]。在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中,该体系结构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它可以使健康教育、按摩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项目的内容更完整、科学,把护理中针对于1例患者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5];另一方面,以指标和规范内容限制、约束护士及患者家属的工作,让他们之间的配合度提升。

3.2 脑血栓康复患者护理重点及关键问题

作为一种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危及影响很深的疾病,脑血栓康复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无论是治疗期间,还是后续护理阶段,依靠护理指引体系开展康复训练服务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6]。笔者认为,康复训练是经上述几个步骤操作后,患者应着重进行的护理服务,患者具备了康复训练的条件和基础后,有步骤、计划地落实康复训练项目,语言训练,按照语言演练标准陪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听说读写同步进行;体能训练,陪同患者在病房内或医院里缓步行走,可循序渐进增加行走的路程[7];肢体训练,针对患者患肢出现的生理功能障碍,进行肢体的针对性训练,比方说下肢的抬腿、蹲起、弯曲、行走训练,上肢的抬手、扩胸、甩手训练。康复训练的标准是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循序渐进,不可冒进,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能、康复情况和具体需求及表现更换、改善康复训练内容和计划。

进一步完善、优化护理服务后,还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加固护理指引体系的指引影响和作用[8]。第一,要以患者的需求、医院的工作规定和章程办事,对于任何一项护理服务和项目,都要本着平等服务、优质服务的心态去面对患者,与患者沟通;第二,重视、强化护理指引体系的“指引”作用,充分发挥“指引”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效果,如:有经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可从护理服务整体上统筹规划阶段性、操作性的护理服务,使之落实效果变得更好;第三,切身感受、领悟脑血栓患者康复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和感受,以亲人和朋友的角度看待问题,一定要协助、配合其顺利完成护理服务的相关工作。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4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为200万左右[2]。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复发率达40%[3]。其较高的致残率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参与社会工作和活动,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受到很大影响,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逐步改善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是减轻家庭社会压力的必要途径。由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身心各方面障碍的特殊性,在常规护理工作之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床单位护理、皮肤护理等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脑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碍情况,树立正确的康复目标,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在常规训练同时主动进行自我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康复医学科在多年的康复护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于近期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乐都医院康复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病程≤3个月,生命体征平稳,认知情况可,配合治疗和查体,年龄20岁~80岁。

排除标准:原先有脑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原发性疾病的患者;文盲及严重听力视力障碍者;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及其他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2方法

1.2.1分组及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7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9例。右侧偏瘫12例,左侧偏瘫18例。语言功能障碍10例。吞咽功能障碍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其中脑梗塞17例,脑出血13例。右侧偏瘫10例,左侧偏瘫20例。语言功能障碍9例,吞咽功能障碍2例。

1.2.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康复护理,在参与康复小组评定后制定相关方案,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床单位护理、皮肤护理、娱乐康复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并以入院首日、治疗4w为时限进行康复评定,了解患者功能变化情况。对照组相关心理疏导及床边活动指导由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宣教。入院首日、治疗4w进行康复评定,了解患者功能情况。

2结果

2.1 评定标准 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表[5]。

2.2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ugl-Meyer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t=0.37,P>0.05;MBI评分:t=0.2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MBI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提高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t=3.04,P

3结论

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4讨论

康复护理延伸了康复医学科日常护理工作的内涵。心理护理、床边的坐、卧、站位指导和病区内的转移和患者住院期间日常生活动作的现场指导均是对系统康复训练的强化和补充。在目前的康复机构中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专门的心理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与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紧密接触,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正面的肯定鼓励,对促使患者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治疗完成后,对于不同障碍程度患者的患者,在病房中的休息和生活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如处于软瘫期且坐位平衡尚未有所改善的卧床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指导、定期的翻身和适当的抬高床头起坐训练,可以减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对抗痉挛出现、保护肩关节等功能[6]。除了每天适当的康复训练,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病房中度过,因而针对患者卧床、坐位、转移及床边活动的护理指导是康复治疗之外的重要补充部分,因患者在脑卒中后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及情绪心理障碍,在缺少他人指导和鼓励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正确地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及康复练习,加之日常陪护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未进行过相关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培训,无法很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日常康复,因而在缺少康复护理的患者群体中,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不及康复护理组的患者。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脑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碍情况,树立正确的康复目标,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在常规训练同时主动进行自我训练。床边活动的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症,纠正不良姿势,提高坐位站位平衡等都有良好的帮助。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3):236-239.

[2] Langhorne P, Stott DJ, Robertson L, et aI. Med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a multi central study[J].stroke,2000,31(6):1223-1229.

[3]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1.

[4]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南登,郭正成.康复医学临床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5-45.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5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43-02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1]。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的不可逆病变,是脑在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或脑本身的发育不健全而形成的以运动障碍、身体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因此,脑瘫患儿常易误诊、漏诊而延迟康复治疗时机,根据其特点,康复护理目标应定位于几个方面,具体体会如下。

首先对脑瘫患儿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在早诊断的基础上,为家长做好良好的心理护理,以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纠正其存在的异常姿势,减少肌肉的紧张或松弛程度,以利于患儿日常生活活动(ADL)的指导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 康复护理内容及方法

1.1 观察要点: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体态、姿势、颜面表情以及感觉障碍的程度、语言能力等。

1.2护理内容:包括营养指导、床边训练指导、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3 不正确姿势的纠正: ①正确的抱姿:正确抱脑瘫患儿能够纠正其异常姿势或,能够刺激患儿对头颅的控制能力,又可给家长省力不少,根据脑瘫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方法,既让患儿扩大视野,也可达到增强患儿双手自主活动目的,同时也提高其躯干的控制能力。②适宜的卧姿:侧卧有力于对抗全身伸肌痉挛或紧张性反射作用,从而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悬吊式软床也可促进对称性姿势的发展,俯卧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训练和手支撑能力的提高。

2 康复护理基本要求

2.1 环境要求 强调无障碍训练,周围设施要安全配套,轮椅、坡道、电梯专用残疾通道要完善。

2.2 社会环境要求社会资源、社会服务、公共交通工具、商场服务设施等。

3康复护理基本方法

⑴在日常生活中将替代护理变为自我护理模式,对于不能独自完成功能动作的对象,给予一定的援助。⑵功能训练的常规指导、随时指导、床边指导要抓住重点,不能盲目训练,否则事倍功半。⑶康复评定贯穿护理过程始终,配合治疗在康复初期、中期和末期三阶段进行数次评价,以制订新的目标。⑷营养与饮食的护理:①指导家长注意饮食的环境、食品种类,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②必要的护理援助:对于不能独自完成功能动作的对象,要给予一定帮助。③手和头位置的调整:避免进食时情绪刺激,不要分散注意力和精力,软瘫者应抱起喂食,避免呛咳。

4 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家庭中一旦出现脑瘫患儿,家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这时候要帮助家长克服不良心理反应。①医务人员对脑瘫患儿家长应耐心讲道理,积极宣传讲解疾病知识,真诚鼓励,调动全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康复治疗中出现的疗效缓慢现象,要鼓励他们按计划训练,坚持治疗,持之以恒。②提供真诚的关怀,让患儿家长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待治疗、对待生活十分重要,给予其真诚的关心及生活上的照顾,增强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尽量减少由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制订好每日计划,配合康复治疗,将康复目标分为几个阶段以减轻心理紧迫感,逐渐适应,勇敢地承担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当诊断患儿有脑性瘫痪危险时,一般家长所受的打击非常大,理想的康复护理方式是鼓励家长和患儿建立良好交流,使孩子处于安全、依赖状态,对今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影响,避免一些不良刺激,多给孩子提供和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使其在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逐步正常。

参考文献

[1] 杨亚丽,马.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医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6

【关键词】 PDCA循环系统;中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范振华,周士枋主编.实用康复医学,1997,05:230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7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2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Methods I in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198 patients randomized patient, the control group 96 cases, 102 cas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of health educ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health education path for health educatio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 Results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group rate of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service, treatment of behavioral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path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健康教育路径是把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依据某一类或某种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制定该疾病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1], 对病员提供由入院到出院,有时效性的连续照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copiccholecystectomy ,LC) 因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近年来在外科已广泛开展,为了提高我科护理服务和整体护理水平,我科根据腹腔镜胆囊切除病员的治疗和护理特点,将临床路径的的方法运用于LC病员的全程健康教育中,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员康复效果的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8年6月―2009年4月住院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员198例,其中胆囊结石64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75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59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病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将医院规章制度和疾病相关知识由主管护士不定时、随机对病人讲解。实验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细化到每日的具体环节,内容涉及入院环境设施及医院规章制度、主治医生及主管护士姓名介绍,各种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胃管和导尿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师、麻醉方式、麻醉的安全性、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及配合处理;腹腔胆囊切除术相关知识、常用药物的治疗目的,手术前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休息和睡眠指导、术前卧位、大小便及有效咳嗽训练,术后、饮食和活动康复指导,引流管的作用及护理要点、伤口的护理、复诊指导及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由主管护士对照健康教育路径对病员实施开展手术前后全程健康教育。

1.3 效果评价

病员出院前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士利用问卷调查表对病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及住院天数、治疗行为依从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与统计,比较两组病员上述指标的差异,评价两病员的康复效果。健康教育达标率从病人是否了解医院规章制度;是否了解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是否了解自身疾病健康护理要点、主要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是否了解有关饮食、休息、活动、卧位、功能锻炼方面的知识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调查,满分为100 分,总分≥90分为达标,

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5. 0 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病员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服务满意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员实施术前术后系统的健康教育,在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服务满意率、健康知识达标率、治疗依从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3.1 实施健康路径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率、健康知识达标率、治疗依从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某类疾病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该病员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能够指导护士系统地、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员常因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健康恢复、饮食等方面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影响术后康复。因此对病人实施系统的术前、术后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指导是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传统的健康教育常常是在病人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教育,缺乏预见性、系统性,内容不全面、不具体,使健康教育的不连贯、不系统[3],把临床路径的理论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员健康教育的实施,使健康教育细化到每日工作环节,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具体可行的,具有参考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指导护士主动为病员及家属提供疾病康复的知识,护士在健康教育路径指导下,系统、主动、及时向病员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从病员入院开始,每个时间段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有计划性、预见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做到以病员为中心,依次解决病员最关心的健康问题,满足病员及家属在不同阶段的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促使护患双方明确护理目标,病员明确每日医疗护理工作内容,能增强安全感, 增强了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同时病员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后,主动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增加病员对医疗护理行为的的依从性 [5]。

3.2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在平均住院天数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提高了病员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度,增强了病员对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活动中,对护理措施的实施具有较强的依从性,使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得到提高,从而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3.3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促使各级护理人员主动加强专业学习,帮助低年资护理人员掌握健康教育方法在健康路径的实施中,我们发现主管护士为了满足病员的健康知识需求,寻找解决病员健康问题的方法,积极查阅相关临床理论资料,不断自我学习的提高,健康路径的实施激发了她们工作的热情。在健康路径的实施中,我们还发现依照健康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还能为低年资的护士和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低年资护士和实习护生由于临床护理经验不足,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在对病员进行健康宣教时缺乏目标和目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使低年资护士和实习护生对病员实施健康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加快和促进了低年资护士、实习护生护理能力的提高。[6]

4.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员手术前后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病员康复效果、对治疗行为的依从性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促进病员早日康复。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也促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自觉查阅资料,从而全面系统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的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法,学会随时掌握护理前沿知识,运用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健康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崔春红,健康教育路径是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741

2. 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2172.

3. 胡荣.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

4. 郭春玲, 张玉英, 董春梅.腰椎间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护理路径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53

5. 张伟英, 叶文琴, 赵继军, 等. 临床路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影响的研究[ J ]. 护理杂志,2005, 22 (4) : 28230.

6. 张君娥,张爱珍,李彩凤. 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10,14 (1) :67

作者简介:杨传俊,女,本科学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外科病区护士长

单位名称: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单位地址:(邮编:610016)成都市锦江区城守东大街:省四医院

康复护理的目标篇8

关键词:临床路径 教育模式 先天性唇腭裂 健康教育

[Summary]PurposeDiscuss the influence in the education results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clinical path o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Method 310 case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were randomized to the general group with 150 cases and the path group with 160 cases. The gener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mon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which the pat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 to implement. Then we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c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tc. Result The path group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general group in the respect of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c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group. ConclusionThe education mode of clinical pat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educational results, which can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Clinical Path Education Mode Cleft Lip and Palate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61-03

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两者常相伴发生,造成功能障碍和外貌的缺陷,因鼻腔失去对尘土、冷空气过滤和加温作用,故患者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整复的方法,以达到恢复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1]。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认知心理、饮食、治疗、用药、并发症及康复等知识,以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患者的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2-4]。我科运用临床路径教育模式对唇腭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唇腭裂患者310例,男161例.女149例,其中年龄最大14岁,最小0.6岁,平均3.5岁,体重在6kg以上,均为择期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唇裂患儿1例术后出现伤口裂伤,5例术后出现伤口出血,腭裂患儿3例术后出现腭瘘。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310例唇腭裂患儿随即分为常规组和路径组,常规组150人,路径组160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2 教育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满足患儿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唇腭裂患儿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科室统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5],路径组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路径流程对患儿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规范的健康教育。即责任护士按照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康复进程完成当天健康教育内容,完成后在相应栏目打钩并签名,未完成的用红笔作标记,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未执行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第2天查房时间询问病人对前天内容认知情况,不完全认知给予重复指导。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即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其余的则进行随机健康教育。

1.2.3 临床路径教育内容

入院第1天:(1)入院介绍包括环境、人员、制度、住院须知。(2)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与接受能力、社会心理因素等。(3)入院开始即停止母乳或奶瓶喂养,改用小汤勺喂食,以便适应术后生活。(4)注意患儿的保暖,衣着厚薄恰当,防止受凉感冒而影响手术。(5)当晚凌晨3时起患儿禁食、禁水。以准备第2天早上抽血和做检查。(6)患儿禁佩带任何金属饰品。

手术前1天:(1)各项检查指征均在正常范围,可安排手术,如有异常应推迟或取消手术,带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施行手术。(2)唇裂术前1天做局部皮肤准备,用清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给患儿洗澡,保持全身皮肤清洁,洗澡后穿病员服,外面套开衫。(4)下午进行留置针穿刺,备第2天输液用,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5)当晚凌晨4时起患儿禁食、禁水,以防止手术中的呕吐和误吸。(6)麻醉师下午对患儿进行手术前的防视。

手术当天:(1)洗脸、清洁上下唇及鼻部。(2)术前1小时左右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术前针,护送患儿到手术室准备手术。(3)患儿家属需在手术室门口等候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前谈话,手术中如有特殊情况医生会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4)术后患儿全身麻醉未醒,由手术室直接送监护室进行监护6小时,麻醉清醒后护送患儿回至病房。(5)患儿全麻清醒后可取头高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如患儿有恶心、呕吐症状时立即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内分泌物流出,防止窒息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术后指导:(1)清醒后4h给予少量白水,若无呕吐可开始喂乳或流质,喂食时小汤勺置于健侧,尽量不接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每次喂食后应喂食水清洁口腔。术后10天可吮吸母乳或奶瓶。(2)可以使唇部伤口暴露,,护士每日清洁消毒伤口,切勿用力擦拭,严防患儿大声哭闹,用手抓弄唇部伤口,可用护臂夹板固定双臂制动或带手套。患儿每次哭闹后要用棉签拭去鼻腔和上唇污物,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如张力较大时,使用唇弓固定,观察皮肤对胶布有无过敏反映及皮肤压伤,一般术后10天去除。(3)给予适当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防感冒,防止流涕以免引起创口糜烂,甚至裂开。(4)定时测量生命体征。(5)创口愈合良好可在术后7d拆线,使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拆线,减轻躁动。防止患儿跌跤及碰撞唇部,否则虽然伤口愈合,但也有裂开的危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出院:(1)协助办理出院手续,与医生预约复诊的时间、地点、指征,术后3月复诊,半年随访。(2)出院后保持唇部及口腔的清洁。(3)按时使用出院带药。(4)如发现唇部或腭部的修复仍有缺损,适当时候施行二期整复术。(5)指导语音康复训练。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组织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路径及相关知识进行培训[6],责任护士熟练掌握护理路径的运用技能,具备较好的专业水平和协调沟通能力等,路径组的教育临床路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实施者,并强调责任护士每日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教育,直到患儿家属理解并熟练掌握。护士长或质控护士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偏差,进行效果评价。

1.2.5 评价标准

①教育知识认知度方面:在出院前一天分别给两组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用药知识、语音训练知识、复诊指导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②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对出院患者统一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得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③并发症发生率评定: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儿健康教育知识认知度比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采取Ridit分析,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²检验。

2 结果(见表1、2、3)

Ridit分析:95%可行区间为(2.069,2.388),不包括0.5,表示按α=0.05标准拒绝H0,故认为两组间效果有差别,路径组优于常规组。

χ²检验:χ²=35.070,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行为规范化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7],它的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健康路线图,护理人员即根据这个路线图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系统、程序化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需评价患者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降低了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克服了部分护理人员知识的缺陷,避免了由于遗忘或个人疏忽造成护理缺陷。本研究显示,运用路径模式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满足了个体化的护理需求,明显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3.2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识认知度

健康教育的评价重点是患者的“知、信、行”,是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8]。 护理人员按照临床路径表内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求及疾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反复多次讲解、示范,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以及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使健康教育互动起来,使患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等。通过运用路径模式,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从而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以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3.3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病人的满意度就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住院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最公正评价。路径教育模式保证了健康教育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使病人在住院期间享受到系统的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信任感,最大限地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 减少术后并发症

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规范了诊疗护理手段,有效减轻手术后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达标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的康复训练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加快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邓智典.我国唇腭裂治疗现状及展望[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97.

[2] 唐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3] 冯蕾,王艳梅,蔺波.临床护理路径国内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4] 雪丽霜.日本对CNΡ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47 549.

[5] 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

[6] 黄雪珠.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学,2008,15:1811.

[7] 马伟光.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4849.

[8] 赖红梅,程薇.骨科开展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

上一篇:幼儿饮食安全知识范文 下一篇:幼儿教育育儿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