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0:03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综合训练

众所周知我国系脑卒中大国,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由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发生率国内报道高达62.5%[1],国外文献报道数字亦十分惊人,高达37%―78%。吞咽功能障碍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焦虑及抑郁、吸入性肺部感染,甚至误咽窒息导致死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整体康复水平,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医疗支出。因此,尽早康复干预,努力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以更好的预防并发症,从而提高整体康复水平,节约医疗开支,增加社会效益有重要临床意义。本院对脑血管意外吞咽障碍患者积极实施早期康复综合训练,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发病早期即入住我院的脑血管意外且因此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112例,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影像学CT/MRI确诊。按发病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和治疗组各56例。入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慢性病史史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2组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2组均采用正规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增加针对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综合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1.2.1临床组仅采取正规药物治疗依据脑血管病分型参照中国卒中指南予个体化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脑保护,防并发症等常规药物处理。

1.2.2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综合训练,具体如下:

(1)基础训练,每日3次,每次30-45分钟,于早、中、晚饭前进行:主要包括感官刺激和颜面部功能训练。前者分为a.触觉刺激:统一应用压舌板(接触患者端缠绕无菌纱布)对患者口腔内壁及舌部进行摩擦和拍打b.咽部冷刺激:以无菌棉签蘸取冰水(冻冰+水),反复轻刺激患者的软腭、舌根和咽后壁,期间嘱患者努力完成主动空咽动作。C.味觉刺激:统一应用食醋糖水,以棉棒蘸取反复刺激舌部味蕾丰富处。后者分为a.屏气-发声训练:屏气后发“哈或啊”声,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和软腭清除咽部残留食物的功能。b.舌肌、咀嚼肌运动:舌前伸、后缩,左右转动,舌尖抵齿,上下左右来回转动,闭口作叩齿及咀嚼20次。以上训练分别。C.喉上抬训练:坐位下低头,做主动空吞咽动作。

(2)摄食训练:当达到日本学者才藤分级[2](吞咽功能分级;7级:正常范围,6级:轻度问题,5级:口腔问题,4级:机会误咽,3级:水的误咽,2级:食物误咽,1级:唾液误咽。)4~6级吞咽功能障碍时开始进行。a.食物准备时注意食物性状要求根据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阶段进行选择,并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B.充分取得患者积极配合下进行,应用量匙和注射器帮助,严格把握每次入口量和每次进食总量,由少到多,由易到难,从每口(3~4ml)尝试,以后酌量增加,至每口20ml左右。C.注意进食,能坐起者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30°半仰卧位、头偏向健侧,两种均建议颈部微向前屈,以防咽相障碍导致的食物反流和误吸。因舌肌无力造成口腔相吞咽障碍者可用汤匙喂食,务必将食物送至近舌根处,以利患者吞咽。当患者吞咽完毕,口腔内必须确认无残留食物时可继续喂食。

(3)神经-肌肉电刺激 采用 Vitalstim5900美国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固定电极,选择双向方波,设置波宽700ms、波幅0~25mA,,收缩模式,每次20min,每日3次。

1.3评定标准

1.3.1 洼田俊夫饮水实验 患者取端坐位,饮下30ml温水。Ⅰ级: 1次咽下,无呛咳;Ⅱ级:分2次以上饮下,无呛咳;Ⅲ级:1次咽下,但有呛咳;Ⅳ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Ⅴ级:屡屡发生呛咳,无法全部咽下。

1.3.2 疗效评价 分3次进行,评价时间分别为: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满2周,康复治疗满4周。评定结果分为(1)疗效显著: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提高1~2级,营养状况良好,无并发症;(2)有效:吞咽功能有改善,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提高1级,营养状况一般;(3)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Ⅳ级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3 讨论

民以食为天,吞咽动作是完成进食的基本保证,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对于大量脑血管意外患者来说却十分困难。脑血管意外导致大脑的神经传导束功能受损,引起支配咽、喉、舌肌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从而使食物不能完成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地重组脑组织残余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留下的备用通路)[3]的功能,即脑细胞功能重组和再建。其中吞咽基础训练能使吞咽反射得到强化,避免了咽下肌群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摄食训练能解除患者对鼻饲和肠外营养的依赖,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通过对外周运动神经的刺激来造成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动作电位发放,完成肌肉收缩,达到强化瘫痪肌肉的目的,帮助患者恢复对吞咽运功过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加吞咽运动的协调性,并能对中枢产生反射性刺激,帮助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神经的易化能力。通过早期康复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4]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吞咽障碍,减轻经口进食的心理恐惧,增强生存信心,降低对鼻饲的依赖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了家庭医疗支出。

参考文献:

[1] 孙伟平. 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 282-284.

[2] 才藤荣一, 主编. 摄食-吞咽リハビリテ―ションマニエアル. 日本: 医学书院, 1996, 52.

[3] 南登昆 黄晓琳,主编.实用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26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 心理护理;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47-03

脑卒中主要是由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发的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由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导致[1-2]。老年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期极易出现功能障碍,而吞咽功能障碍则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3]。临床认为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4]。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50例给予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男47例,女28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为(67.63±7.81)岁;其中脑梗死患者56例、脑出血患者19例。观察组患者男47例,女28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为(67.63±7.81)岁;其中脑梗死患者51例、脑出血患者24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60周岁;患者意识清醒且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伴有可能影响判断和指标观测的病理或生理状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制定良好的饮食指南和服用时间,同时注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对于疾病的突发通常缺乏良好的心理准备,而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通常会出现遗留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心理情绪造成巨大的冲击,大对数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和免疫能力衰退,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信心,从而拒绝治疗。医护人员应首先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认真的交流沟通,注意倾听其内心的疑虑和想法,及时安抚患者的紧张、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如此,医护人员应多向患者介绍脑卒中疾病及其遗留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告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该院治疗该病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此外,医护人员也应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轻松的进食环境,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注意力分散,保持心情愉快。进食后,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询问其吞咽情况,同情患者的处境并给予细致的关心,给患者家一般的温暖。部分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家人照顾,医护人员应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多与患者聊天,排解老年患者内心的孤独,增强护患信任。

1.2.2 康复训练 (1)直接训练: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和流程,以获得患者配合。将患者口腔内唾液洗净,采用医院消毒中心工业的冰冻棉签擦舌腭弓和咽腭弓,刺激咽反射,再使用饭勺1/4勺逐渐增加为1勺的喂患者冷酸奶。2次/d,30 min/次。(2)间接训练:①舌部运动:指导患者舌做前伸、后缩、上抬、抵后硬腭、左右运动以及在口唇环绕等训练,反复动作5~10次,3次/d;②口唇及面颊部肌训练:指导患者做微笑、张口鼓腮、吹肥皂泡、闭唇等动作,5~10 s/次,3次/d;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作缩口呼吸、腹式呼吸及生门闭锁等训练,还要使患者多进行有意识的咳嗽训练;④空吞咽训练:叮嘱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觉前进行训练,6~8次/d。

1.2.3 饮食护理 确保患者取半卧位进行进食,颈部前屈、头偏向健侧,由医护人员在健侧帮助患者进食。对于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蛋羹状、糊状、蛋糕泡牛奶、馒头泡菜汤以及豆腐脑等食物,切记食用干硬、易黏在黏膜上或者难咀嚼的食物,易导致患者出现窒息。指导患者吞咽后咳嗽并饮少量水,一般在1~2 mL,能够有效促进吞咽发射,从而清洁口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进行判定(1)治愈:患者经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后,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可自主进食,未出现呛水、呛食等现象;(2)有效:患者的吞咽功能较护理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可自主进行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极少出现呛水、呛食的现象;(3)无效:患者的吞咽功能较护理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不能自主进食,且频繁出现呛水、呛食现象。总有效=治愈+有效[5-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x±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多见于老年人[7]。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恢复期易出现各种遗留功能障碍,如吞咽功能障碍及偏身肢体功能障碍等,目前吞咽功能障碍已逐渐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8-9]。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指吞咽时启动困难,口咽部肌肉无力从而引发食物推进障碍、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和咽反射延迟降低等[10]。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殊性,自身抵抗力和免疫能力较低,代谢水平存在缺陷,在吞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相关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窒息、肺炎等,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1-12]。临床认为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13]。临床认为心理障碍是引发老年脑卒中患者不能恢复的主要原因,通过给予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患者调整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直接康复训练、舌部运动、口唇及面颊部肌训练、呼吸训练及空吞咽训练等能够增加患者进食动力,放松咽部收缩肌,减少进食阻力,良好的促进吞咽功能进步[14-15]。

该次研究发现,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对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宁静,冯春.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521-522.

[2] David S Kushner,Kenneth Peters,Stacy Thomashaw Eroglu,etal.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fficacy in acute stroke feeding tube-dependent dysphagia during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 Association of Academic Physiatrists,2013,92(6):486-195.

[3] 刘淑杰,徐太军.冰、酸刺激疗法联合进食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2):155-156.

[4] 张娜,郭敏.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96-97.

[5] 李振香.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296.

[6] Dae Hwan Park,Min Ho Chun,Sook Joung Lee,parison of swallowing functions between brain tumor and stroke patients[J].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3,37(5):633-41.

[7] 曹利,戴艳萍,靳美,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定与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4,28(3):227-228.

[8] 曹清莲,王桂荣,叶丹丹.运动想象联合自制营养餐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1):38-39.

[9] 杨启英.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延伸护理干预对吞咽功能的影响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1):150-152.

[10] 程丽楠,吕会玲,崔文香,等.国内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36-40.

[11] Y Lan,G Xu,Z Dou,etal.Biomechanical changes in the pharynx and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after modified balloon dilatation in brainstem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Society,2013,25(12):e821-e829.

[12] 欧秀琴,郑冬香,蔡叶艳.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398-399.

[13] 江善芬.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99-200

[14] 乔爱民.观察综合吞咽康复干预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43-244.

[15] 张淑萍,宣兆博,刘擎,等.连续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80-2881.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困难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吸误咽,轻者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疾病康复,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急性卒中患者可检出约30%~65%伴有吞咽困难[2],还有报道57%~73%的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我们按照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4],对34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配合内科常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有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诊断明确,程度不等。

2 康复护理方法

康复训练利用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7级正常范围: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6级轻度障碍:有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有必要制成饮食、调整食物大小,吞咽训练不是必需的。5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或重度障碍,对食物形态必须加工,饮食时间长,口腔内残留多,有必要对饮食给予指导和监察,应进行吞咽训练。4级机会吞咽:用一般的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但采用一口量调整、姿势效果、吞咽代偿法(防止误咽的方法)等可达到防止水误咽的水平,需要就医和吞咽训练。3级水的误咽:可发生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但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故需要选择食物,为保证水分的摄入可采取经口、经管并用的方法,应该接受康复训练。2级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为保证水、营养摄入应做胃造瘘,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1级唾液误咽:唾液即可引起误咽,应做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困难。3级以下,以功能训练为主;3级以上,以摄食训练为主。

2.1 功能训练

2.1.1 偏瘫侧面部肌肉的训练:嘱患者吸气鼓腮使气体停留在面颊部,而后双侧交替鼓腮唇角上抬。饮食过程中训练用吸管吸较为粘稠的液体。增强面部肌肉力量,从而代偿功能缺损。

2.1.2 口唇闭合训练:(1)用自制冰棒擦拭刺激口唇,方向从嘴角擦向中间,刺激病人张口。(2)吸指训练:将手指洗净放入嘴中做吸允动作可以改善食物和水从口中漏出。

2.2 摄食训练 即实际进食训练:进食前要注意休息,因疲劳有增加误吸的危险。卧床患者,躯干上台30°仰卧位头向前屈,偏瘫侧以枕垫起;能坐起者,坐于桌边头稍向前倾,身体可倾向健侧30°。食物选择宜选择密度均一带一定粘性不易松散,一般先选用胶冻样食物,根据吞咽变化调整饮食,逐步过渡到糊状食物。入口量从3-4毫升/次逐步增加到10-15毫升/次。进食方法宜选择小而浅的勺,从健侧喂食尽量将食物送向舌根,以利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 ml)与食物交互吞咽。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吞咽过程中还可让患者头部分别向左、右侧方倾斜,做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2.3 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 吞咽障碍的患者仅有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进行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的指导、上肢配合进食的功能训练、食物的选择与调配,口腔护理、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该考虑在内。因此,我们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和患者家属密切配合,针对吞咽障碍障碍的不同程度分别侧重训练。

2.4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沟通障碍,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情绪常不稳定,烦躁、易怒、不易合作。要向患者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和转归,积极疏导,尽可能地争取患者的配合。因患者注意力常不集中,或集中注意时间很短,进餐时要注意减少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宽松、安静的进餐环境,采用鼓励、暗示,以及简短、夸张的语言刺激,待注意力集中时,抓紧训练、进食。

3 讨论

住院脑卒中慢性期的患者约有6%~34%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其中30%能进行训练,但训练有效者只占67%,而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有效率可达到85%[5]。因此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吞咽的全过程分为3个时相,即口腔时相、咽时相、食管时相,重点要加强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当患者意识清楚,对听觉、视觉刺激的简单指令能作出正确反应如吸吮、咀嚼等,即可进入饮食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促进舌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避免误吸,促进有效进食,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肢体及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组34例患者通过心理疏导、分级训练,饮食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肯定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恽晓平.吞咽障碍的评定.康复疗法评定学,2006,20(7):530.

[2]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涉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4]周惠娥,张盘德,张薇平.易化技术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07.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01-0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及并发症,25%~5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难[1],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57%,其中少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即沉默性误吸,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重者窒息,当场死亡,轻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恶病质等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死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因此,强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早期诊断、早期评定、早期护理,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训练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11月共治疗46例患者,均为经脑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1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部CT证实。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46~78岁;病程2 d~1个月。

1.2 诊断标准

①既往脑卒中病史;②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③软腭反射消失,咽反射减弱,舌肌运动困难,无舌肌萎缩;④病理性脑干反射及情感障碍。

1.3 吞咽能力分级标准

按吞咽障碍程度分级标准[3]进行评估,46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24例,中度吞咽困难17例,重度吞咽困难5例。所有患者均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主症,但既往均无严重心肺疾患,如COPD、哮喘、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及心律失常。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吞咽功能训练成功的保证[4],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调节患者的情绪低落、急躁易怒、悲观、抑郁等心理状态,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康复护理

2.2.1 康复训练目的

康复训练一方面可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肌肉运动的协调性,使参与吞咽功能的神经肌肉逐渐恢复功能;另一方面早期训练可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

2.2.2 康复护理措施

2.2.2.1 基础训练①发音运动训练:训练时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 如嘱患者张口发“ā”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 然后再发“wu”音, 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f”音, 像吹蜡烛、吹口哨动作, 通过张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②颊部、喉部内收肌运动训练:嘱患者做吮手指动作,2次/d,每次反复做5次,或用小指沿患者齿龈部摩擦,而后以半圆运动向外推颊部。嘱患者轻张口后再闭上,鼓起腮,使双颊部充满气体,轻轻吐出,以刺激颊肌和软腭的运动。③舌肌、咀嚼肌运动训练:用湿纱布轻轻地把持舌部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然后将舌还原,轻托下颌以磨牙咬动10次。为了抑制舌的高张力,可把手放在患者的颌下、口腔底部软组织区,用手向上、向前推压软组织做半圆形运动。当患者舌的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时,可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然后再鼓励患者将舌尽力向外伸出,舔下唇及左右口角,后再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在唇内侧向外推顶嘴唇的不同部位,或闭口做上下齿互叩及咀嚼动作,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进一步正常化。可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5 min/次。④ 寒冷刺激:5%葡萄糖5 ml浸湿的无菌棉签10根,冰冻2 h以上备用。用冰棉签直接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反复训练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操作时注意棉签在口腔中停留不超过5 s。在用餐前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患者形成条件反射,且葡萄糖的微甜可以刺激腺体分泌。⑤ 呼吸道的训练。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一般在进食时进行此项训练,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及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以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5];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能力,引起咽下反射, 防止误咽。⑥ 反复轮换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作用为除去咽部残留物, 强化吞咽意识。⑦ 特殊的吞咽技术。超声门上吞咽[6]:教患者紧紧地屏气,然后用力吞咽。有助于清除会厌谷内存留的食物。Mendelsohn 技术[7]:吞咽时,让舌根与咽后壁接触时间延长数秒,以使喉上提。该技术增加了舌的驱动力,用于喉上提及环咽肌开放障碍的患者。

2.2.2.2 摄食训练①进食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进餐前先安排患者安静休息,时间不少于30 min。②口腔护理:由于口腔卫生不良而孳生的细菌和胃液反流产生的高酸度误咽物与误咽性肺炎有关[8],故进食前后必须进行口腔护理,认真清洁口腔,同时口腔护理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③进食:坐位时身体坐直,前倾约20°,颈部稍向前弯曲,利于食物进入食管;半卧位时躯干与地面不低于45°角,头部前屈,瘫痪侧肩部以软枕垫起,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反流及误吸的危险,进食后为避免食管反流,应保持坐立位0.5~1.0 h。④食物在口中位置: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口腔最能感觉食物的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的位置,这样有利于食物的吞咽[9]。⑤ 调整进食的一口量和控制速度: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 ml。训练时一般先以少量(3~4 ml)试之, 然后酌情增加[10]。每口进食量在2~20 ml,每口等前一口吞咽完全后再喂,避免2次食物重叠入口的现象,作用为减少误咽的危险[11]。⑥食物的分配和形态:食物的分配要恰当,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如先给予易吞咽的流质饮食;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将食物做成冻状、粥状,利于食用及消化,例如蛋羹等;然后过渡到糊状、普食。避免对疾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脑卒中急性期易并发应激性溃疡[12],因此,应避免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尽力将食物制作得适合患者的口味,让患者有良好的进餐感觉,以满足其饮食需要。

2.2.3 康复训练前后应注意的问题

①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吞咽障碍的并发症、护理目的及康复护理训练可能带来的呛咳、窒息等风险,取得其理解和配合,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②咳嗽、痰多、喘息的患者在进食前必须做清洁排痰工作,排痰后让患者充分休息后再给予进食。应注意老年人进食后不易立即刺激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而误吸。③进食前后需留心观察患者的反应。④对于无咽反射或咽反射活跃的患者先作冰块刺激及吞食训练,确定能安全进食后,再作治疗性进食,同时记录患者的训练情况及反应。⑤严格控制进食的节律,确定食物完全吞咽下去后才进食第2口食物。

2.2.4 呛咳的处理

呛咳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让患者头低腰弯,在患者肩胛骨之间由下向上快速连续拍击,使食物残渣咳出,或者站在患者背后,将双臂绕过胸廓下双手指交叉,对横膈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产生一股气流经过会厌,使食物残渣喷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或者支气管镜取出,以挽救患者生命。

2.2.5 在康复训练及护理中的观察与指导

2.2.5.1 操作者在训练吞咽过程中注意事项①咀嚼、吞咽及喝水的速度,有无呛咳。用杯子饮水时,杯中的水应至少保留半杯,以避免患者低头饮水增加误吸的危险。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应使用吸管饮水,因为用吸管饮水需要较复杂的口腔肌肉功能,最易导致误吸。②进食量及所需帮助的程度。③疲劳程度、生命体征及面部表情等。疲劳有可能增加误吸的危险,进食前应注意休息。

2.2.5.2 其他注意事项在观察训练吞咽时,为了清除容易残留在口腔各个部位的食物,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空吞咽与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后饮极少量的水(1~2 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②侧方吞咽:让患者下颌分别左、右转,作侧方吞咽,可除去梨状隐窝部的残留食物。③点头样吞咽:当颈部后屈,会厌骨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作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④颈部旋转训练: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向麻痹侧旋转,该训练能使咽腔健侧的食管口扩大,以便食物无障碍地通过梨状窝。

2.3疗效标准

参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判断标准[13]:①≥9分,基本痊愈;②6~8分,明显好转;③3~5分,好转;④1~2分,无效。对入院患者48 h 内进行评分,经过1~3周治疗、护理后再次进行评分(表2)。

3 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7~20 d后,按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评价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本组5例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0例,明显好转1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60.00%;17例中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3例,明显好转10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88.24%;24例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9例,明显好转5例,有效率为100 %;总有效率为91.30%。

4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只要符合吞咽功能训练标准,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训练能有效地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因此要努力使这项康复训练的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0’neili PA.Swallowing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J].Br Med Bull,2000,56(2):457-465.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3]周维金,何静杰,崔利华.摄食、吞咽困难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技术出版社,2000:7-18.

[4]赵晓辉,席延荣,张永辉.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1999,3(11):1329-1341.

[5]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7-556.

[6]燕铁斌.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8):277-279.

[7]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244-282.

[8]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1-92.

[9]陈婵,覃楚群,庞图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7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13-14.

[10]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346.

[11]刘孔江.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2-11.

[12]刘凤淑,董亚丽.脑卒中管饲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12(2):33-34.

[13]汪洁.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J].中国康复学杂志,1996,11(11):38-41.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延伸护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35-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比较普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存在吞咽障碍的症状。吞咽障碍很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以及脱水等现象[1],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延长了住院所需时间,导致死亡率、致残率升高。以往研究资料表明,住院期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时实施分级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但是,出院时,一些患者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所影响,延伸护理干预能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现选择2013.07-2014.07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一步了解延伸护理的优越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07-2014.07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常规组与延伸组各有患者43例。延伸组中,包括29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均在43-88岁之间,平均年龄(51.92±4.37)岁。其中,脑梗死者33例,脑出血者10例。对照组中,包括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均在44-89岁之间,平均年龄(52.85±4.72)岁。其中,脑梗死者31例,脑出血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分级吞咽功能训练。在出院当日责任护理人员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在出院以后,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定期进行复查。延伸组患者出院前,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其家属实施分级吞咽功能训练培训,同时进行定期复诊指导、电话回访,主要是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心理咨询以及吞咽功能训练等[2],每天一次,每次训练时间30-40分钟,持续锻炼一个月。患者每周回院进行复诊,由责任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情况,同时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如何解决训练期间存在的问题。具体康复训练方法包括:(1)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5级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或者鼻饲。在出院时,责任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家属相应的鼻饲护理,选择富含营养物质的流质食物,鼻饲流质温度控制为38-40摄氏度,每次200 ml,每4小时一次。每天配制新鲜的鼻饲液,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保证患者的口腔清洁,注意口腔护理保健,每天三次。在鼻饲过程中可以间接吞咽训练,以便刺激吞咽功能的恢复。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3、4级的患者,出院时责任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或其家属正确掌握间接、直接吞咽训练的方法,做好吞咽能力锻炼。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2级或以下患者,应该缓慢进食,让患者家属为其提供清洁、安静的进食环境,嘱咐患者在进食期间不要说话,防止出现呛咳。进食后应该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残留,鼓励患者进行舌操训练。(2)间接训练。舌肌训练;屏气-发声运动;吸吮与喉上抬训练;咽部冷刺激、空吞咽。注意磕牙、鼓腮训练,以便预防误吸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X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

2结果

延伸组患者吞咽能力分级的优良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P

3讨论

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3],患者或其家属对出院吞咽功能训练缺乏了解,依从性比较差,导致患者出院后不能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对吞咽功能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次研究延伸组患者不但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吞咽功能分级康复训练干预,而且还开展了系统的出院后延伸护理指导。结果表明,延伸组患者吞咽能力分级的优良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可见对出院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吞咽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为日后脑卒中障碍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何喜春,杨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报,2011,23(2):189-190

[2]谭佳容,陈昌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13(1):260-261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6

[摘要]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影响。方法:选51例病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1 d后重新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积极给予康复治疗,改善吞咽障碍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如极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5.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032-02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7%[1],病人常有吞咽反射迟钝,很容易发生误吸、呛咳,引起肺部感染,且吞咽障碍还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的维持,严重者甚至须终生依靠鼻饲维持生活,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是脑卒中康复的不利因素之一。因此,我科于2006年3月~2007年3月针对51例住院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积极给予相应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51例患者均为我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均经MRI或CT证实,均为神志清醒听从指示,身体状态良好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康复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9~78岁,平均59岁;对照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2~75岁,平均57.5岁。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障碍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为发病2~18 d,平均10 d。

1.2评价方法

根据洼田[3]提出的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标准,即饮水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价,分级见表1。

注:1.玻璃药杯中注入温水30 ml;2.测定口腔含水至咽下完了的时间,以喉头运动为标准。

1.3训练前准备

准备进行康复前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首先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注意事项、如何配合,消除患者恐惧、悲观、消极情绪、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在训练时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整洁的康复环境。康复前至少要休息30 min,使患者有充足的体力,使其做好康复准备,如排便、洗手、漱口等,并选取舒适体位,同时准备相应的康复工具,如冰冻的湿棉棒、压舌板、纱布、菜泥、蛋羹等。

1.4训练方法

每日康复前应做好口腔清洁。康复治疗方法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冰刺激训练:用冰冻棉棒由外向内轻轻刺激患者两侧颊部、上腭、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反复刺激、训练,前后约20次;(2)舌运动训练:嘱患者使舌向前、左、右方向伸出,用舌尖舔口唇,治疗者可置一压舌板在患者唇边,嘱患者用舌头触及压舌板,如患者不能自己完成舌向前、左、右方向伸出的动作,训练者可用手拿纺纱包住患者舌体,协助患者完成以上动作;(3)吞咽动作的训练:第一步患者食指带上胶套,置于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体验吸吮感觉20次;第二步患者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上缘,感觉治疗者吞咽时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的动作,然后把手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缘,亲自感觉自己的喉上抬的动作,训练20次;在患者掌握以上2个动作后,指导患者吮吸后立即将喉抬高,并保持2个动作协调一致,就可产生吞咽动作[4];(4)摄食的训练: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前屈,给予易在口内控制的食物,如菜泥、蛋羹,避免过稀、过硬的食物。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应使用金属制勺,喂食时患者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吞咽,每次进食后,应嘱其反复做几次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再喂,如食团潴留在麻痹侧,可按压颊部使食团向健侧咽移动,然后再做吞咽动作。做该项训练时,应注意有否误吸、呛咳,如有,应及时吸出,防止吸入性肺炎。

2疗效观察

2.1观察方法

两组治疗前后(共21 d)均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痊愈:吞咽功能提高到Ⅰ级,30 ml水5 s内咽下无呛咳;显效:吞咽功能提高到Ⅱ级,30 ml水6~10 s内分两次咽下无呛咳;好转:吞咽功能提高到Ⅲ级,30 ml水11~15 s内分两次咽下有呛咳;无效:30 ml水需吞咽16 s以上且呛咳明显。

2.2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3治疗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n)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训练;康复护理

正常的吞咽过程分为三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5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甚至可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临床上常对吞咽障碍的患者于48h后给予鼻饲饮食,但长期留置胃管易引起腹泻、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且患者常自行拔管而反复插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6月~12月,我院对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36例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36例,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按入院顺序将36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78岁。对照组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65~7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及既往史、吞咽障碍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h后行改善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吞咽训练和摄食训练

1.2.1 基础训练 先予以心理护理,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发音训练:训练患者张口发 “啊”音,闭口后双唇突出发“呜”音,或让患者从“你、我、他”等单音字开始,也可指导患者缩唇做吹口哨动作,诱导发音,通过声门开闭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2次/d,每次10min。

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将患者手洗净,取无菌纱布将其食指包绕放于口中,让患者模仿吸吮动作,体会吸吮感觉。或使用婴儿用奶瓶奶嘴,嘱患者做吸吮动作。然后嘱患者张口,轻吸一口气闭口,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做鼓腮、吹气动作,以使颊肌收缩有力,每日晨、晚间各做1次,每次 10min。

舌肌、咀嚼肌按摩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情况下进行舌肌和咀嚼肌按摩。嘱患者做咀嚼动作,空咀嚼或嚼口香糖;或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再将舌缩回,闭口后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若患者不能自行伸舌,护士可用纱布轻轻把持其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反复8~10次,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三餐前进行,每次5min。

1.2.2 吞咽训练 咽部冷刺激和空咽运动:将具有开窍、醒脑作用的中药麝香、冰片、苏合香、樟脑等各等份,共10g,加入注射用水或纯净水50ml中搅匀,使其充分溶解,倒入自制试管中,将消毒棉签一端放入水中,置入冰箱冷冻备用。刺激部位:软腭,腭弓、舌根以及咽后壁;选定部位从内到外单一方向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在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空吞咽2~3次/d,早、午、晚餐前,20min/次;舌运动促通,舌做水平、后缩及侧方运动,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使之做抵抗运动;唇运动体操,包括张大嘴,微笑露齿;反复发“八、八、拍、拍”声;吹气,可预防唇的僵硬和保持唇的最佳生理外形,可防止口腔的液体和食物外流,保持唇位置持续5~10s,2次/d;④模拟吞咽训练:深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 。

1.2.3 摄食训练 经过以上训练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为患者创造安静的进餐环境,便于集中思想进食,进餐前患者应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最少不能少于30min。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刷牙或按摩齿龈,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进食:身体尽量坐直,头稍前倾,身体倾向健侧30°。偏瘫侧肩部垫起,不能坐起者取躯干抬高300°仰卧位,头前屈,膝关节下放一枕头。进食时将头转向键侧,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在瘫痪侧的残留,使吞咽顺利完成;进食后30min应保持上述,防止食物反流。

食物形态:食物形态应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原则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匀,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通常选用果冻、布丁、蛋羹、豆腐等食品。一般认为神经性吞咽困难的患者容易误吸液体,最容易吞咽的食物是泥状食物,稠状食物较为安全。食物的温度,冷食比热食佳,冷的可促进舌比较快速地向后运动,每餐前可给予30~50ml冷水饮用,然后进食。食物的香味、温度、外观要好,能引起患者的食欲,最好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

进食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宜过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同时还要注意餐具选择。患者清醒能配合喂食的,可采用薄而小的勺子。患者意识模糊不配合张口或不能张口者,可以选择用20ml的注射器作为摄食工具,但仅能用于摄食全流质患者。

一口量: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 ,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吸;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正常人一口量约20ml,先以少量开始(3~4m1),然后酌情增加,每次进食时,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免食物残积过多引起误吸。

喂食方法:做好进食准备工作,保持进食环境安静、舒适、心情愉快,给患者充足的进食时间,喂食的速度宜慢,每次进食量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慢咽,确定完全吞咽后再喂食。对吞咽困难的危重患者,餐后进行口腔护理,以防口腔内存留食物而导致在变换时造成误吸。进食分配方法:以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为原则。对舌肌麻痹致搅拌失灵者,可将食物团送至舌根部,随之用匙轻压舌根部,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吞下。对伴有面瘫的患者,食物易从患侧口角掉出来潴留在颊部,应让患者用健侧手持匙,把食团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或让患者自己用手托下颌,使口唇合拢,舌稍缩回附上腭,再进行咽下运动。

进食不宜采用餐巾纸擦嘴,而让患者用舌或口唇的运动清除唇上或唇周的食物残渣。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洼田饮水试验[2]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让患者端坐,口服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5秒之内完成,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为1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为2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为3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为4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为5级。痊愈:吞咽困难消失,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吞咽困难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困难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2 结 果

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康复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患者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的严重疾病之一,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而吞咽障碍又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患者可因吞咽障碍不能进食同时伴有部分感觉、运动障碍症状,轻者影响营养的摄入和发音,产生悲观心理,致使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则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3]。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一方面可加强舌和咀嚼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及侧支芽生,皮质感觉区扩大;另一方面早期训练可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4]。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越早期进行越好[5]。近年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在发病后3个月内,尤其在最初4周,早期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促进功能恢复。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加强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康复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4%。这充分说明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提示早期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缩短了住院日,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华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2] 李淑芸,张艳华.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11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535―536.

[3] 包乐珊.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0―631.

[4] 周惠娥,张盘德,张薇平,等.易化技术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07.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篇8

中图分类号:R4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55-02

吞咽障碍是老年脑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在脑中风早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患者可因吞咽障碍易出现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在脑中风早期有计划地根据不同情况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使患者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12月对18例老年脑中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年龄52岁-79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血栓形成6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按吞咽障碍评估分5 级,分级方法:让患者喝下两三口一茶匙水,如无问题,以药杯盛30ml水递给坐着的患者,让其象平常一样喝下去,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简况,细节。

简况:级 可一次喝完,无噎呛;级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级 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级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级 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0级 完全不能吞咽。

本组病例吞咽障碍程度0级(完全不能吞咽)6例,Ⅰ级(吞咽功能严重受损)6例,Ⅱ级(吞咽功能中度受损)6例;

1.2 康复训练的方法

本组病例均于入院2-7天内根据病情按医嘱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1.2.1 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障碍部位对吞咽功能各方面进行训练,从而增强其协调能力,为进食训练打下基础。

1.2.1.1 发音训练 由于吞咽障碍对咽喉反射是不随意的,而体内器官很难接近,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嘱患者张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f”音,像吹蜡烛,吹哨动作。发音训练一般在晨间护理后及午睡起床后进行,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通过张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

1.2.1.2 舌部运动 嘱患者开口,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每隔5分钟作一次以上运动,每天3次,分别于早、中、下午进行。若患者不能自动进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压舌板或匙在舌部按摩或嘱患者,将舌伸出时用纱布轻轻把持舌进行下上左右运动。

1.2.1.3 脸、下颌及喉部运动 嘱患者作微笑或皱眉,张口后闭上,然后鼓腮,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后轻轻吐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天3次。也可帮助患者洗净手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口轮匝肌肉运动。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患者下颌,嘱患者作咀嚼动作,每天反复练习3次。喉部吞咽训练时,护士可将拇指和食指轻置于患者喉部适当位置,嘱患者反复作吞咽动作练习。

1.2.2 进食训练

进食训练包括进食时患者的正确,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营养,使患者具备足够的体力,逐步恢复自行进食的能力。

1.2.2.1 进食时的最佳:进食前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15-30分钟,然后让患者坐直(坐不稳可使用背架)或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在进食时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或可将头部轻转向瘫痪侧90°,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1.2.2.2 食物选择 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尤其注意南方人喜稻米,北方人爱面食的饮食习惯,再由营养食堂配以鲜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以便进食。

1.2.2.3 进食的协助 当患者开始进食时,护士可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一般食团摄入每次以1汤匙大小为宜,放入食团后可将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进入小食团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每咽下一口应清理口腔一次,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一口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在进食时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屏住气,这样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对真性麻痹而致口腔或咽部运动障碍,不能维持由口摄入足够饮水量和热量的患者,可用鼻饲的方法进行进食,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效后再行经口饮食训练。

1.3 早期康复护理后情况

吞咽功能恢复至Ⅴ级者16例;恢复至Ⅳ级者2例。

2 讨论

做好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老年脑中风吞咽障碍患者由于还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失语,语言不清楚等,表达力差,加上年老体弱,唾液分泌减少,牙齿脱落等原因不能进食而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情绪抑郁,有的甚至拒食,而吞咽障碍的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吞咽障碍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还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上一篇:茶艺的教学范文 下一篇: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