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3:22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要点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将通信与电力有效结合,形成电力通信系统、电力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予以控制,一旦电力系统存在故障,通信系统会将故障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以便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故障予以处理,提高电力系统应用性。但以往所构建的电力通信系统存在一些缺陷,使得系统应用效果不佳。对此,应当采用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来弥补以往电力通信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效果。

一、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

所谓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是指运用光导纤维作为传播媒介,来对信号进行传输,进而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光纤是由玻璃材料组成的,其具有串绕小、保密性佳、稳定性好等特点,这使得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信号泄漏、形成回路等情况。由此可以说明,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信息传播速度快。相对以往所应用的通信技术来说,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为此项技术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播媒介,其大大优于传统电缆,巨大的宽带,使得光纤可以有效的传播信息,良好的严密性,使得光纤传播信号不会出现泄漏的情况。这使得光纤长距离技术满足当今电力通信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促使其应用日益广泛。

其二,优异的抗干扰性。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也是传统通信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之所以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原因就在于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是在自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自我调节,避免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使得信号传播效果不佳。

其三,数据低错误码率与更长的传输距离。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农村地区通信水平日益提高。此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长距离的信号传输。而长距离的信号传播对通信技术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通信技术难以满足要求。但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刚好适用,能够在长距离的情况下快速、高质的进行信号传播。所以,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具有数据低错误码率与更长的传输距离特点。其四,更加可靠的安全性。随着我国通信需求的加大,通信的危险性也逐步增大。但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此种局面,其结构得到优化,能够长时间的、安全的、可靠的进行信号传播。

二、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要点分析

综合以上对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的概述,可以充分说明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弥补传统通信技术的不足,明确其技术要点,合理的应用到电力系统通信中,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通信效率、通信安全性。

1.电力特种光缆技术分析。在电力通信系统中,使用光缆主要是进行电力系统设计。而电力特种光缆则是电力系统有的线路杆资源架设所构成的电力通信光缆。它的有效应用可以使电力通信系统更加优质的使用。当然,要想实现电力特种光缆的有效应用,应当对其技术予以了解,进而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电力特种光缆技术有:

1.1ADSS技术。ADSS技术的全称为全介质自承光缆,其自身性质为完全绝缘的自承式架空光缆,不含有可导材料,并使用纺纶材料,使得其具有承受力大、受温度影响小等特点。因此,ADSS技术比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线路,高效、稳定、可靠的传输信号。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ADSS技术的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不高于25年。原因在于ADSS技术容易受电磁腐蚀,降低其性能,进而使得其使用寿命降低。因此,如若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此项技术,工作人员应当详细了解线路电场情况,精准计算塔杆上电场分布,进而合理规划设计ADSS技术的应用,必要的时候需要使用AT外护套加以保护。

1.2OPGW技术。OPGW技术全称为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它是利用传统意义上的线路与光纤相结合而形成的,这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导电性、传播速度、保密性等特点。另外,此项技术还弥补了ADSS技术的一些不足,如其可以应用在110KV或更高电压的输电线路中;其具有防范雷击等意外方面的性能等。当然,OPGW技术也不是非常完美的,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其对线路和杆塔强度要求较高,在利用OPGW技术时线路或杆塔强度方面不能满足技术应用要求,那么此项技术的应用将会存在一些缺陷,表现在电力系统通信传播中,使得电力系统通信效果不佳;在明确利用OPGW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线缆架设,需要进行停电处理,否则将影响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应用,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OPGW技术,应当详细了解此项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其是否满足电力通信系统建立和实施的目的,进而合理应用此项技术,促使其可以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切实有效的应用。

1.3MASS技术。这种光缆与OPGW光纤在结构上有着相同之处,同样为不锈钢光纤校合了一层镀锌钢丝。因此MASS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即信号传播稳定、应用强度大、防电腐蚀性能佳、传播速度快、结构紧凑等。基于此点,可以说明MASS技术的某些特点与OPGW技术相似,也有一些特点与ADSS技术相似,说MASS技术是ADSS技术与OPGW技术的结合产物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在电力通信系统中,需要从MASS技术特点出发,合理运用此项技术。

1.4OPPC技术。OPPC技术全称为光纤符合架空相线。它是将光纤单元符合在相线中,使其具有通信能力、电力架空相线能力。因此,在OPPC技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良好的传输能力、良好的热稳定性、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特点,促使其在电力系统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性。所以,电力系统通信中,掌握OPPC技术特点,可以合理运用此项技术。

2.电力特种光缆中的选型。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除了需要注意电力特种光缆技术的应用之外,还要合理的进行电力特种光缆的选型。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应用光纤,主要是进行光信号的传输。光纤的特性不同,光纤传播系统的宽带和传输距离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对电力特种光缆进行选型的过程中,应当对光纤传输的波段及光纤的种类予以了解,选择适合的光纤类型,将其应当到电力系统通信中,再加之电力特种光缆技术的正确选用,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通信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光纤类型有七种,各种类型光纤的速率、容量、传播波段、成本、色散情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选择光纤类型时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相关规范性要求,对光纤的速率、容量、传播波段等因素予以了解,进而选择最为适合的一种类型。

三、结语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电力系统中所应用的通信技术也不再不断创新和优化。目前所推出的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可以弥补传统通信技术的不足,使电力系统通信质量、效率、安全性大大提高。但要想使其切实有效的应用,需要明确电力特种光缆技术选用、光纤类型选用等技术要点,合理运用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才能使我国电力系统通信水平提高。总之,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在电力系统通信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华琛.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13(8):177-177.

[2]郑媛媛.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光纤长距离通信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4(20):29-30.

[3]赵兴富.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趋势[J].电力系统通信,2005,26(11):27-28.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2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电力系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电的远程控制、管理和监督,同时,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成为了建设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总之,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将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初期阶段,我国电网采用的主要通信技术就是微波通信与电力线载波通信。微波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规模比较小,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复杂。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因此,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必须随之不断地扩大,并且电力系统对于信息的传送质量、信息通道容量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往的电话指挥方式早已不能适应供电的各项要求,除此之外,与电力系统有关的调度管理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如今,电力系统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通信从之前的同轴电缆传输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光纤传输,从模拟电网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数字通信,再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将逐渐成为智能化电力系统的“神经中枢”,因此,电力通信的发展会有效地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与壮大。

2新时代下电力通信的特点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智能配电网、特高压电网和电网信息化建设走向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现代通信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而电力通信对其业务多元化、网络架构以及智能化和通信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电力—通信体系的建设

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动态、实时、全面的通信方式,从而达到随时进行信息与电力状态之间的交换,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且及时地消除故障,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电力系统具有自动检验和自动修正的功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能够高质量的持续供电给各个用户。现代通信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应用,其中,在硬件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对电力专用的特种通信光纤、PLC的建设硬件的应用。在软件方面的应用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软件设计融合,从而达到信息传输、电力传输、测量与保护系统实现自适应配合的目的。除此之外,软件构件体系还实现了人工智能系统、广域测量系统、电力基础设施防御系统等。

3.2电力-通信安全保护

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满足对电力系统内外通信、信息交换与开放的需求。现代的电力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分布式的智能网络,现代通信系统和电力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地对电站、建筑、电网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实时、正常地供电给用户。电力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需求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持续运行,现代通信技术必须具备测量、监视、保护等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能够帮助电力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与传递。

3.3多智能体系的应用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有关部门对与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相关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力系统自身的构建模式和电力系统故障的预测和排查,却忽略了对与电力系统密切相关的通信系统及其模型有关的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要利用复杂的交互系统和布式的人工智能理论作为基础来处理通信系统和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扩张应用时附带的复杂性。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智能体系统来实现以下几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可以对电力系统的通信管道的状态进行监测,同时能够将有关的信息数据显示在用户的接口端。第二种功能,及时发现通信链路中的故障,还能够通过接受其他所产生的事故报告来发现链路中的故障。第三种功能,进行电力系统的脆弱性评估,并反馈相应的评估结果,同时及时发现严重的通信事故。

3.4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3.4.1光纤通信技术简述光纤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主要技术,它是将光纤作为通信的传输通道,同时利用光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通信技术。因为光纤是由具有绝缘性质的玻璃构成的,所以不用考虑由于接地形成的回路造成的影响。同时,由于光纤之间构成的串绕较小,而光波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光信号的泄漏而造成信息窃听。因为光纤的纤芯和光缆(多光纤组成的结构)的直径都非常小,所以光纤通信的信息传输系统占用的空间不会很大。除此之外,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为光波的频率远远高于电波的频率,再加上光纤在传输信息时造成的损耗远远小于导波管或同轴电缆在传输信息时造成的损耗,所以光纤传输的容量能够达到微波传输容量的几十倍。3.4.2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骨干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光缆主要是将OPGW或者ADSS光缆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电力通信系统采用了SDH技术、PTN技术、OTN技术等,其中,对SDH技术的应用最广泛。在骨干电力通信网不断发展的同时,以电力通信系统为基础的信息业务不仅仅是远程控制语音联网、调度实时控制信息传输等窄带宽业务,还包括了承载调度电力的数据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动态环视监控系统、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等多类由通信电力系统作为基础的信息业务。现代的通信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地协调电力系统发电、送电、变电、配电、用电之间的联合运转,同时有效地促进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4结语

总之,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满足了电力系统对于通信的需求,还为电力系统提高自身的自动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了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应用效果,更加有效地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思鸿.现代通信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互联网+应用,2016(17):85.

[2]冯黎兵.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187.

[3]郑佩璋.浅谈电力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5):46.

[4]章旺.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76-77.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3

【关键字】 电力系统 通信技术 发展方向 研究

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于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效生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通信网能够在很多方面提高电力系统各项指标,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许多新型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逐渐投入使用极大的通信网的智能化,比如光纤环路、数字程控、以及ATM等。同时,通信技术在具体的业务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电力通信业务方面,系统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比如,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各业务处理中,逐渐投入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以及视频传送等先进技术。此外,为了能够满足日益需要的电力传输需求,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已经从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中心的网状网络。

二、电力通信的发展方向研究

2.1 实现全面网络建设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电力通信系统中,电力光纤通信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纤芯容量不足以及设备容量小的问题。因此,未来电力通信方面要在加快光纤传输网的设置,加大全面网络建设两方面进行努力。而且,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很有必要加大在加快传输网的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该地区主干光纤传输网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从而提高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通信网容量。其次,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还要加大开拓和推广通信网的非话业务方面和网内IP技术等方面力度。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建设的效果,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还要优化各交换机制的组网工作,进而实现扩大电力通信网络覆盖面的效果。

2.2电力通信新科技的研究

随着电力领域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需求。电力领域管理者逐渐提高了对应电力通信新科技的重视程度。从国内许多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已有的传统传输模式由于存在局限性,逐渐被取代。许多新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广泛投入电力系统中,是电力系统整体的业务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电力通信新科技,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需求。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要鼓励科技创新,将宽带IP等新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现代通信网络的建设当中,为优化和升级我国电力系统努力。

2.3 优化通信电路的设计

优化通信电路的设计,是电力通信系统优化的一个重点方面。当今,我国电力通信快速发展,对于电力通信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未来电力通信方面,要努力减少通信电路误码率、公务监控不力以及监控系统不通等问题,提高整体的通信质量,为电力系统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在电力通信网络工程中的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其工程项目负责人还要实行责任制,从而保证电力设计的整体质量。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在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努力加大科研力度和投入,实现最高的通信系统建设质量。

2.4实现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

未来通信系统将越来越注重数字化。因此,在电力通信发展规划中,要积极地建设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通过拓展电力通信的各种途径和平台,提高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在语音、图像、数据、媒体以及新闻等各业务领域的工作,从而为深层次建设电力通信系统提供坚实保障。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电力通信技术,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意义重大。在以后电力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我们要在坚固的电网结构、先进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努力完善通信质量水平和各项功能。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每年都在进步,但是速度整体较慢。因此,电力领域的管理者,在未来通信技术研究方面以及系统优化和升级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同时,政府各部门也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在技术和装备上不断改进。最后,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优化和升级,促进电力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地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89号 范少伟

邮编:537100

手机:18269612917

参 考 文 献

[1] 郑勇. 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3)

[2] 武学君,杨春华. 论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12)

[3] 章旺.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5)

[4] 吴永晨.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6)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4

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其安全性由海森堡测不准定理和不可克隆原理所保障,具有经典通信无法比拟的无条件安全性及对窃听的可检测性。电力系统通信专网,建立了“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但安全措施主要侧重于业务层和数据安全层面,在底层安全策略和适应未来发展方面存在局限性。由于电力数据对通信安全要求的特殊性,量子通信极有可能是确保电力通信安全的极佳选择。综上,开展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首先对量子通信技术进行概述,接着阐述了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最后,根据电力通信业务需求,分析量子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2量子通信技术概述

量子通信,广义上是指把量子态的传递,包括:量子密集编码、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其中,量子密集编码用于量子计算机。量子密钥分发,在传送量子态的过程中,光子会经由光纤或自由空间被实际传送到接收方;量子隐形传态,纠缠光子对分处两地,量子态在一处消失后,在另一处被巧妙地重现,而光子本身却不被传送。量子通信,狭义上理解,是量子密钥分配或基于量子密钥分配的安全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只是负责产生和分发通信需要的密钥,最终的的数据信息经由加密生成的密文,还是必须经过经典信道进行传输。在量子隐形传态中,同样也要用经典信道将测量的信息传送出去,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联合起来才能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因此,量子通信技术除了在窃听检测和通信保密方面具有优势以外,并不能突破经典通信系统在通信速率、距离、抗干扰性能等方面的极限。

3量子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量子通信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众多国家投入人力物力。美国、日本、欧洲多国都成立了专门开展量子技术研究的机构,此外,IBM、HP、NEC、NTT等企业也纷纷加入到量子通信的研究之中。国外量子密钥分配技术专利统计显示,公司、企业申请的专利数占主导地位,科研院所其次,可以看出量子密钥分配技术具有潜在的商业化价值和应用空间。1984年,BennetC.H.和BrassardG.提出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协议),揭开了量子密钥分发研究的序幕。1993年,英国国防部研究局在传输长度为10km的光纤中实现了基于BB84方案的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1997年,奥地利的A.Zeilinger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量子态隐形传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1年,瑞士IDQuantique公司推出商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2004年,瑞士日内瓦大学的Gisin小组推出的“Plug&Play”光纤量子密钥协商系统光纤长度提高到67km,成为世界上首个商用的QKD系统。

国内,量子通信研究同样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郭光灿小组:2004年,实现北京-天津125km光纤点对点的量子密钥分发;2007年,实现了基于波分复用的四用户量子密钥分发网络,通信距离达到42.6km;2009年,在安徽芜湖建成世界首个“量子政务网”。2005年,潘建伟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13km自由空间的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产生;2008年,实现了三用户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网络;2009年9月,世界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建成,首次实现了实时语音量子保密通信。最近几十年,量子通信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用化突破,发展迅速。

4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电网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多、更大,迫切需要研究新的通信技术,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来。量子通信技术具备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的优势,将可能成为保护电力系统数据安全的极佳选择。而且,在我国相关的研究和实用化工作也走在世界前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探索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和前瞻性的工作。结合目前电力通信系统和业务系统现状,量子通信技术可以在以下方面开展应用研究:

4.1构建量子加密异地备份数据传输链路目前,各网省公司已大力开展备用调度系统和信息容灾体系的建设,并相继成立了异地数据容灾中心。为确保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保密传输,一个安全的加密系统是必需的。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性不是基于计算的复杂性,在信息保护和保密通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使用量子密钥分发链路,在主、备数据中心间进行密钥分发和交换,能够构建高效、安全的异地数据备份传输通道。

4.2构建核心加密通信网电力企业的电脑被攻击,可能引发用电行业的瘫痪,造成社会大面积混乱。传统的防火墙和信息过滤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黑客”攻击的问题,随着量子通信距离和多用户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利用量子通信技术构建网省地重要调度机构加密通信网,在网络上任意两用户间实现量子密钥的加密通信,将能保证营销、市场、办公等重要业务的安全性。

4.3构建点对点量子加密保护通道线路保护、安稳属于电力生产一区的重要业务,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现采用的专用光纤、复用2M通道方式能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却无法保证绝对安全性。随着量子通信的快速发展,两点间的量子通信技术趋于成熟,两方量子密钥分发通信距离已经能够达到几十公里~百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使用光量子作为保护、安稳信息的载体,将能极大地保障业务的安全性。

4.4构建加密量子交换网络电话业务是生产指令上传下达的关键工具,是电网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通信保障,目前主要采用PCM或交换机放号的方式,在承载网层面未进行安全保证。使用量子交换机实现经典通信网络的交换控制与量子交换网络的控制,可以构建高安全的量子交换网络,防止电话遭窃听和恶意攻击。

4.5应急量子通信当出现冰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光缆、传输设备等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受到大面积破坏时,现有电力通信网络陷入瘫痪,无法进行有效的应急抢修通信。目前,量子隐形传态技术已经获得16km的实验进展,随着关键量子器件技术的成熟,隐形传态将进入应用阶段。利用隐形传态技术,构建应急环境下的量子卫星通信系统,将对未来的应急抢修提供重要帮助。

5总结

作为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量子通信具有经典通信无法比拟的无条件安全性及对窃听的可检测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量子通信技术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验,从实验走向实际应用,特别是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实用化程度更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营对电力通信系统安全性的依赖也日益明显。量子通信技术因其高效率和绝对安全性,将在未来电力通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应用过程中,结合电力业务需求和现有网络现状,亟需开展单光子和纠缠态制备、理想量子信道、量子通信协议、量子存储、量子探测等重要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5

关键词:2M通道;无损切换;双通道

1 概述

保护业务通道、安稳业务通道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水平、防范电网稳定事故的重要电力通信传输通道,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属于核心业务通道。电力运行规程明确规定,保护业务通道、安稳业务通道应满足“三双”设计要求[1]。如何有效的提高电力核心业务通道运行的可靠性是电力通信运维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核心通道上应用2M切换技术是其中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工作原理

2M电路无损伤保护切换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业务通道的“1+1”保护配置,在原单业务一条业务通道的基础上,配置另外一条独立的2M业务通道。电力通信系统中核心业务2M通道一般通过SDH光端机进行承载,业务通道在发端通过2M切换设备将需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复制并插入时间序列等检测标志,通过两台不同的光端机进行承载,然后利用不同的光纤通道进行传输,将两路信号送至收端。即无损伤切换是通过增加传输路径,提供备用电路,对信号沿网络中不同路径传输时所产生的传播延时进行时间对齐来完成,依据接收告警检测和误码测量,在线分析来自不同路径信号的传输质量,再根据设定的判别规则,决定在两条电路之间选择其一进行信号重现。

2M切换装置的切换原理是检测切换机制。当正在传输信号的工作路由发生LOS、LOF、AIS中任何一类告警或误码,2M切换系统将传输业务信号无损伤的切换到另一路由,即保护路由上。切换过程由精确的程序进行控制,两路延时差保证业务时延在可控、可用的时延范围内进行工作。同时2M切换系统具有自监视功能,以使设备自身出现异常时进入保护工作模式。

2M切换系统具备掉电自动短路保护功能。当2M切换设备装置掉电时,用户发送端输入信号短路到工作传输路由中进行输出,接收端同时短路到工作传输路由。

3 实际应用

2M切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为有损2M切换技术与无损2M切换技术[2-4],近年无损2M切换技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配套光纤通信工程核心2M业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网省公司的核心生产控制业务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2M无损切换技术在继电保护业务通道、安全稳定控制通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配套光纤通信工程中为送端与受端间保护业务2M通道必备技术。应用实践表明,2M切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核心2M业务通道的可用性和安全稳定性,由原来的双设备、双通道保护扩展为全设备全路由保护。在核心的变电站,一般冗余配置不同调度等级的光端机设备,2M切换技术可为核心业务通道充分利用所有等级光端机设备、所有光缆资源进行业务通道的可靠传输,极大的提高了业务通道的安全运行系数,有效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2M切换技术可以使得传输的业务保护通道由抗“N-1”故障扩展至抗“N-M”故障,其中“M”数值为可承载业务的光传输设备数目或者不同路由的光缆资源数目。

4 应用与注意事项

(1)2M切换装置一般配置相应设备网管装置,专业网管可对2M切换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把切换系统误码数、告警情况、切换次数等信息存入数据库并显示在监控平台上。网管监控平台需布置在业务归属通信调度机构,并进行有效监控。

(2)2M切换装置需正确进行供电,一般使用直流通信电源进行供电,同时切换设备需可靠接地。

(3)2M切换系统在投入运行前需在承载业务设备源端与宿端进行业务切换实验。切换实验需模拟传输通道可能的各种故障情况,并观测2M切换系统的工作状态与切换状态,保证切换的时效性与正确性满足业务通道使用规定。

5 结束语

2M切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继电保护通道、安全稳定控制通道等电力系统生产控制核心业务通道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2M切换技术可以使得传输的业务保护通道由抗“N-1”故障扩展至抗“N-M”故障,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传输业务的通道可用性。在未来的电力通信发展中,2M切换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得到深化应用,不断提高业务通道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马润,李亚鹏,吴宁生.安稳通道在宁夏电力通信系统的配置应用[J].宁夏电力,2014(06).

[2]李卓轩,张书林,李扬,等.2M有损切换装置的主要性能测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1).

[3]朱洪斌,李卓轩,王颖,等.2M无损切换装置与继保极控装置互联的可靠性测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05).

[4]李立芳,丁剑,杜丰夷.浅析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10).

作者简介:马润(1985-),男,宁夏银川人,硕士,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维护。

李勃(1983-),男,宁夏银川人,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维护。

李亚鹏(1987-),男,宁夏隆德县人,硕士,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应急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维护。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6

    [论文摘 要] 通过对当前的电力通信系统的现状分析,结合ASON的技术优点和特色及其发展趋势,来对ASON网络技术的未来方向作一下简单的前瞻。 

    随着当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光纤通信的发展,人类正在逐渐地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交换量的日益扩大使得各种通信业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而导致现有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传送网结构是针对话音业务优化的,不能适应数据业务突发的特点;另一方面,传输网缺少智能化。各骨干网络的容量以及城域接入能力的多样化,对传输的网络要求更加高,尤其是对于光传送网的网络带宽进行动态分配已经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ASON的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一.当前通信网络系统的现状和需求 

    长期以来,光网络作为底层的传送网络,承载着上层多种类型的业务。但随着用户业务需求的扩大和网络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通过智能化的光蚓络成为目前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智能光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智能光网络的推出是光传送网由静态基础网向动态业务刚转型的重要标志,是IP技术思想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和光通信为适应业务IP化的必要选择。智能光网络代表了光传送网的发展方向,也将是下一代网络(NGN)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力通信的发展和宽带业务的不断增加,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稳定的通信传输网络是目前电力系统的重要课题。在现有电力光传输网引入ASON技术,将给电力系统带来质量和性能的提高。 

    二.ASON的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提出ASON的相关的概念开始,ASON的相关的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骄人的发展业绩,早已在各国的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与传统的环网相比,ASON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第一,ASON网络技术可以支持很多的保护和恢复的方式,也可以方便地根据用户业务的等级来提供不同的传送服务。第二,与传统网络的低利用率相比,ASON网络技术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很好的解决了浪费空闲网络通道的难题。除此之外,与传统的跨节点或跨站点架设的电力通信通道相比,ASON网络技术不会受到节点的有关瓶颈以及多重失效等问题的干扰。第三,ASON网络技术的网络的生存性能比较突出,并且与传统的网络技术的扩展性能和潜力相比,其更具有优势,它可根据业务的相关需求来灵活的增加节点的数量。第四,ASON网络技术通过扩容进行相关业务和系统的升级时更加的便利,只需分断面即可进行扩容,容易实现端到端的电路调度以及保护工作,方便、快速而便捷的提供相关的各种业务,使得恢复前后时延的变化量缩短,数据业务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二)积极开发控制平面 

    第一,优化传送的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接口,可采用内嵌式或者外置式,其中如果内嵌式的化是通过在设备上插单盘的方式来实现,如果采用的是外置式,则一般通过外置单板服务器的方式来实现,这两种方式相比,外置的处理能力更强,更加适合ASON的建设工作。第二,实现分布式的智能:与传统的集中式相比而言,分布式消除了通信的瓶颈,做到了多个网元同时计算来使得业务恢复,有效的提升了业务恢复的效率,而且由于其分布式的特点,任何一个节点的控制平面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到整个的网络,所以使得网络更加的安全和可靠。第三,研发控制协议,其关注的重点由域内转移到域间,从协议类型本身到拓展部分协议的理解,特别是域间保护恢复技术。第四,提高控制平面的相关性能,特别是对于业务和资源的发现的支持能力方面。控制平面的性能最重要的部分是网络和业务的恢复时间,除此之外,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故障类型、信令的传输方式、节点个数等等,特别是在网络结构复杂的网状连接拓扑、业务的承载量相对较大而且端到端的链路多条失灵的情形下系统的恢复速度。第五,保证智能的可控性,能够将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始终保持在运营部门的控制范围内。

    (三)提升网管和传输平面的性能 

    网管平面主要针对控制平面的管理,主要是解决如何快捷而准确的通过网管平面进行查询或者更改跟控制平面相关的链路的属性或者参数,以及如何定制和使用维护电路的报表,将现在网络的实际状态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个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得到能够有个较好的模拟环境。为了实现ASON的功能,传送的平面必须能够配合控制平面完成业务和邻居的自动发现能力、传送平面链路和网元状态通告能力、信号监控和故障检测能力、光层的故障保护恢复能力以及路径的动态配置和拆除能力向用户提供基于SLA的业务,而不是仅局限在提供不同优先级的电路,还有必要使得运营商对用户提供有关电路的一些有效参数。为了这些目的的实现,端到端业务的调度和质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就目前来看,要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质量监测就必须解决光层面的问题,在过去,一般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在DWDM信道中进行传输,并且在网络节点的地方来测量低频幅度来进行调节,抑或在所传输的信道中加入一个监控波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传统的方式存在不能提供某一特定信道的相关信息的缺点。最近人们通过研究光性能方面的监测设备以便实现在线监测,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从光纤中抽取很少光功率,然后根据波长来将信号输入单独的信道中,即对所传输的信号解复用。 

    (四)网络的发展策略与方案 

    关于ASON的发展,现在主要有在骨干网中使用和在城域网中使用这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所持有的共有的原则是根据ASON的技术发展的状况,结合相关业务的发展需求,然后再因地制宜的确定ASON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案。首先是ASON与传统光网络融合的方案,利用将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得其既支持传统的子网设备又支持新型的ASON的网络系统,可以方便在更新系统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得其循序渐进的进行。再者就是采用ASON网带和SDH环混合组网的方案,边缘的ASON的节点需要在Mesh和SDH网中同时出现,这样改善了边缘节点的失效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同时通过多个边缘节点均匀承载跨网业务的过渡,优化了网络资源的配置。 

    总而言之,ASON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传输网的运行方式以及运作理念,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电力通信系统中引入ASON网络技术是大势所趋。新型电力通信系统的构建要在确保网络正常运行以及确定合理的过度方案基础之上,实时业务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现有的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并在此过程当中大力推广应用ASON网络技术,实现电力通信系统的升级。 

    参 考 文 献 

    [1]张兵.智能光网络在铁路通信中的发展与应用[J].电气化铁道.2008 

    乔月强.ASON技术在长途传输网中的应用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08 

    焦晓波.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9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7

[关键词] 电力系统安全;远程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力远动通信系统

1.1 远动通信技术的概念

远动通信技术是对远方的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铁路、建设施工、电网运行等领域都有应用。它将主站和子站的信号转换成便于远距离传输的信号形式(如载波信号、光纤信号等),并在传输前加上错误校验机制等保护措施,能较好地防范外界干扰,在目的端获得较好的检错纠错性能。它将局部电网中的多个电厂、多个变电站和多级调度连接成了一个有机体,便于实现安全高效的电力调度控制。

1.2 远动通信系统在电力中的作用和地位

远动技术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远动技术是作为电网信息与控制技术,对下一级所属场站进行必要的信息管理,然后由上一级的调度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把这些信息处理后提供给调度人员来进行相应的分析、统计、预警和控制等。电力通信系统对于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要求,对于信息处理要求快速性和准确性。电力通信网是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手段构建而成的复杂的立体信息交换网。

1.3 电力远动系统的发展史

我国电力系统通信已有近60年的历史。早期采用电力线载波、架空明线或电缆等通信方式;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微波、特高频、同轴电缆多路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加上原有的电力线载波和其他有线通信,组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20世纪80年代以后数字微波、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等现代通信技术相继引入并得到广泛采用,使得通信快速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4 电力通信的特点和分类

系统和通信原理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建立两点和多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通信联络。区分是在于电力通信结构是电力网结构,电力通信网干线及支线的容量,信息交换容量和通信量都比公用的通信网小。公用的通信网通信信息容量大,但其可靠性和复杂地貌适应性不如电力远动通信系统强。电力远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专用通信网。

1.5 电力远动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局限性

我国的电力远动通信虽然具有多种的通信方式和较为完整的通信网络,但是相比较世界电力通信发展方向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目前还不能满足全国电力系统新的要求——坚强电网的推进和智能化变电站的普及,需要同智能化变电站一样将IEC61850标准应用于远动之中,以改进现在主流的CDT、IEC101、IEC104等规约的二维点表模式。IEC61850应用于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比较成熟,在全国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如何将IEC61850应用于远动通信,目前调度自动化厂家和变电站远动厂家还正在积极开发之中。

2 对于电力远动通信技术的探讨

2.1 厂站端通信系统的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通信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繁琐的程序,改善电力通信技术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厂站端的任务是将各功能模块现场采集到的电力系统运行参数,按照一定的规约编码方式经过调制后发送到调度主站,并且能够接收解调调度主站发过来的信号,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控制数据并通过站内通信规约转发给保护测控装置。对于厂站端都有各自的CPU,不同模块有自己的功能,但是各自之间却没有必然的联系,程序也是相互独立的。我们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效性,方便系统功能的扩充,可以分散故障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

2.2 主站端智能通道机的设置

主站端智能通道机包括调制解调板、通信控制板和公共RAM板三个部分,它们主要负责交换、处理数据,然后分类储存在不同的区域,供调度自动化主机使用。控制板和调制解调板为常规的设计,当通道较多时可以视需要添加,但是主机与控制板之间的数据都是由RAM 板之间进行交换进行的。RAM 上上行遥测、遥信数据、下行遥控遥调命令信号,都有着自己固定的位置。

2.3 总线竞争

因为总线上有着多块的功能模块,容易产生总线冲突现象。为了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不出现模块混乱的竞争总线,我们可以设置调令,令每个模块有序地进行;也可以应用具有检测载波的侦听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总线上的冲突,但是每个数据模块只有在总线空闲的时候才能传送数据。如果产生冲突系统会强制性的放弃设备的总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总线申请及传输数据。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使得系统的扩展更加容易,使得系统能够得到最优化的运行。

2.4 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双机双通道热备用机制:两台主机可以同时处理数据,正常运行的时候,其中一台工作于主机状态,能够完成所有的远动功能,而另外一台处于热备用状态。当主机故障时则原来的备机立刻切换到主机状态负责完成所有的远动功能。双通道热备用机制和双机热备用机制一样,当原来工作通道出现故障时由通道切换装置或模块完成备用通道的切换。双机双通道热备用机制有效地提高了远动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 结语

电力远动通信系统在不断的发展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块。为了能够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远方的主站端采用不停电电源以及双机双通道热备用机制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传输可靠性。远动力通信系统采用分层式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传输信息,减少设备和资金投入,保证电力通信系统的高效、可靠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威寿麟.电力远动系统原理[M].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

[2] 阳宪惠.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 谭文恕.远动设备及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4] 董兆华.数字通信原理[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通信;IP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2 

Network&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lend in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Tang Xiaorong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Changzhou213003,China) 

Abstract:Analyse the respectiv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IS network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find out the fusion point,analyse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increasing integration betwee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ombining features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looks into the prospects of thEir use,finally analysis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 of pec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IS network how to adapt to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words:Electric power system;Information;Network;Communication;IP 

电力通信网是国家专用通信网之一,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信息化办公程度的提高,企业对电力MIS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两套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互兼容的趋势日渐明显。 

一、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和MIS网概况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新兴起来的计算机应用学科,一般说来是指在管理工作中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以改进管理为目的的MIS建设,对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是MIS最基本的平台,也就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最基本的平台。它要求在技术上确保地区输变电、供配电系统安全,建设一个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实现上与有关领导,下与局直属单位的计算机远程通讯。以太网是电力信息网中的主导网络技术,以太网接入采用异步工作方式,很适于处理IP突发数据流,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也都是与以太网兼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太网的传输速度从10Mbps逐步扩展到100Mbps、1Gbps、10Gbps。多种认证技术的出现,使Ethernet获得更好的用户管理特性。电力通信网是集传输、交换、终端为一体的有多个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设备带有各自网管,互相独立,互不兼容。电力通信网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各种电力生产和管理业务信息。 

二、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日益结合的现状与趋势 

如今电力部门需要通信部门为其提供多种业务的服务,包括语音通信、电视会议、LAN数据传输、虚拟网划分等,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也不再单纯是电力调度。特别是随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电力工业各部门对电力通信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力信息网已广泛采用通信的SDH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与Ethernet方式互相融合,既避免重复建设,也提高了信息网建设的灵活性。尤其是在MSTP技术在SDH上的规模应用,充分利用SDH技术对传输业务数据流提供保护恢复能力和较小的延时性能,采用MSTP组网,可以实现IP路由设备10M/100M/1000M POS和2M/FR业务的汇聚或直接接入,支持业务汇聚调度,综合承载,具有良好的生存性。根据不同的网络容量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速率等级的MSTP设备。 

VoIP的应用,则是网络技术的融入给通信网带来便利的典型例子。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即所谓的“宽带电话”,是指在互联网和基于IP的数据网上进行的语音、数据传送,体现了网络融合基础上的边缘化发展趋势。VoIP将模拟的声音讯号经过压缩与封包之后,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网络的环境进行语音讯号的传输,通俗来说也就是互联网电话、网络电话或者简称IP电话的意思。简单说来就是用IP网络实现话音通信,利用网关实现与PSTN的互连互通,利用关守实现网络的呼叫控制、认证/授权、管理、计费等功能。 

传统的语音接入方式是近距离直接使用电缆,远距离依赖光端机PCM复用设备提供,设备维护量大且提供的话路容量很有限。而有了VoIP技术,只需在有信息网的地方部署一只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即可方便得实现语音业务的接入,无需专门部署光端机或布放大对数电缆,并且运行稳定可靠。 

与VoIP相配套的是软交换在电力通信中的逐步应用。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VoIP是NGN的一种应用。 

与传统程控交换相比,NGN是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的,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GN网络建设完成后,将能提供多种综合业务。 

IP协议在因特网上已应用了20多年,实践证明,它是数据传输网最成功的网络协议。但是IP协议面对网络的负载规模的急剧增长,用户的新需求、新业务及新技术的引入,其固有弱点,如IP地址匮乏,服务质量(QOS)无保证等,也暴露出来。 因此未来的传输网发展趋势是把IP网络与近年来应用的ATM,SDH,WDM相融合,发挥这些技术在IP网上运行的优势。未来以SDH为主要技术体制的通信网,将会发展为以IP优化光纤网络技术(IP/ATM,IP/SDH,IP/WDM)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网。 

其中,IP over optical/WDM显得前景最广,它把IP与全光网络的WDM和路由选择相结合,由IP通过PPP协议直接映射到光路层的WDM。这项技术可跳过ATM和SDH/SONET层,克服了电的瓶颈,获得更高的速率及更大的带宽。 

总之,所有网络将向以IP为基本协议的分组网统一,未来的的综合网络都将综合到由统一的IP协议规范的IP网上(IP over ATM/SDH/WDM),难怪,有人说,IP is everything。 

三、展望未来通信网和信息网的运维模式 

随着通信网与信息网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逐渐形成,加上光缆为两者共同的主要传输媒质的事实,通信部门与网络部门,原本不怎么相关的两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接触;往往故障的判断在与对方共同分析后会变得很容易,工作现场的彼此照顾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建设规划时,更是需要考虑与对方的规划是否同步协调。 

其实,电力通信部门与网络部门的工作性质可谓一致,即本身不参与电力化的工作,都是为电力系统日常工作提供最基本的工作平台,具有保障的性质。有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传送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工作性质的相同加上技术层面的日益重合,将通信部门与网络部门进行整合将是未来的趋势。对通信、信息网进行统一的管理、运行和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精干的电力通信和信息管理部门,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通信发展的潮流。 

结束语: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应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正是由于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原有通信与计算的概念。 现有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范围还很有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融合通信”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一体化解决方案”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 

[1]巩俊强.变电站无缝通信系统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 

[2]中国通信年鉴中国通信年鉴编委会编.中国通信年鉴,2004 

[3]深圳中兴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ZXOAN中兴光接入网技术简介》 

[4]张天云,何珍祥,宋晓宁.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范文 下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