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育儿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55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1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保护环境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有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使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首先,在教材的基础上强化有关知识的教育,凡与环保有联系的教材,我们都注意渗透。如在诗歌《花果山》的教学中,增加了植树造林,保护水土,造福子孙的内容。常识课认识空气、水及野生动物的教材中,我们进行了空气、水受污染的危害性教育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通过讲《小鲤鱼真难受》的故事,使幼儿知道乱倒脏水、脏东西进河里会使河水受到污染,小鲤鱼不愿意在脏水里生活。在《小白鸽变黑了》的故事里,小白鸽被工厂里喷出来的臭气呛得直咳嗽,被工厂冒出来的黑烟染得一身都黑了。小朋友听了都明白了,烟囱冒黑烟,喷臭气,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在教唱歌曲《爱护小树苗》及做体育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时,使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树苗,保护青蛙,做个环保小卫士。在绘画时,我们也注意启发幼儿给自己所画的人物、动物添画一些山水、树木、花草、太阳、云彩等,给图画里的人物设置一个优美的,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从而使幼儿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需要大家来爱护。

其次,我们还利用其它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如故事《快乐的小兔》内容是:在清清的小河里,一群快乐的小鱼游来游去,可是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鱼儿面临死亡的威胁,废水处理后,小鱼儿活蹦乱跳起来。故事《保护青蛙》告诉人们:为了庄稼有好收成,千万不能像有些人那样为了一饱口福而伤害它们。针对孩子喜欢看恐龙动画片的情况,我们找来一些恐龙和恐龙化石的图片给幼儿观看,并告诉他们由于气候变热,森林被毁,恐龙找不到爱吃的食物,在很久以前就灭绝了。现在有很多动物因为森林越来越少也快灭绝了。找来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的图片,通过教育,幼儿都知道这是我国的三种珍贵动物,知道了要保护动物。

最后,我们还利用家长跟幼儿接触密切的有利条件,让家长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前班的孩子认识骆驼的时候,我们要求家长给孩子讲什么是沙漠,有些家长非常认真,专门去翻了书,讲给幼儿听。结果,很多幼儿都懂得了什么是沙漠,有个小朋友说:“沙漠里没有水,人在里面久了会渴死的。”有个小朋友还说:“要种很多树,不然沙漠就会越来越多。”还有位女孩子教小朋友看地图:“我爸爸说黄色的是沙漠,绿色的是森林,蓝色的是海水。”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对更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形成了最初的认识。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2

【关键词】人性化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观念 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9-01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改革。对于教育的不断创新,将是中国教育和改革面临的重要使命。同时幼儿的学前教育也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并且国家已经将其纳入了教育政策的行列中。

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1.观念决定着人的行动,所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念都需要得到更新,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等都需要改变,过去只是为了给幼儿传授知识,却忽视了幼儿能力的培养,创新型的教育必须让孩子自主发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教育者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人的主动和谐和个性化发展。事实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是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如果对学生不够了解,不了解其智力和兴趣发展,就算不上教育。教师应该认为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完整的多元化生命体征,是要独立成长的,最终面向社会的人才,所以就要求给孩子一个个性自由的发展空间。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都是没有条理性的,需要培养他们认识和描述世界的抽象性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只有尊老爱幼的道理,却并没有尊重儿童这种说法,所以儿童一直都是被我们所关爱和保护的对象。我们并没有将他们和成人同样的看待,所以他们也没有成人的自由和权利。尊红儿童首先我们要让他们拥有和成人同样平等的地位,拥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教育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能不能得到尊重,人是活动的主体,教育首先就是要尊重活动中的人,尊重人的个性和生命需求。

教育者应该尊重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尊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以一种教育性的精神往来,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将使受教育者力求塑造同样的人格。教师的自尊是一种自我的尊重,教师依靠自己的努力塑造一种全新的教师形象,才能把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结合起来,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尊重。

二、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参差不齐,主要原因表现在社会家长以及幼儿园的外在因素和教师自身不够自觉主动的内在因素上,接下来我们通过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师自身的原因来进行分析:

1.幼儿园管理的外在因素:首先幼儿教师的待遇不能得到保障,由于幼儿教育是非义务制的教育,所以很多的幼儿园都存在编内和编外两种编制,性质的不同,导致很多的编外教师工资待遇低,收入微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就更不要说安居乐业了,而且由于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更加使得幼儿教师缺乏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没有积极性而且产生应付的消极心理。其次,幼儿园的工作比较繁重,每天的活动很多,如果不能很多的进行规划和安排,教师的工作就会很被动,还有的幼儿园要求教师做很多形式化的东西,教师并没有其自身发展的空间,专业化发展也就更难。再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园风和营造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以及适当的压力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的工作,有的幼儿园没有很好的考核细则,无法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对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缺乏动力。最后,很多的教师想要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和研究,但是却无从下手,他们缺乏有效的思考和引导,没有明确的目标,领导指到哪儿,他们就盲目向哪里学习,没有根据自身的水平来进行学习,所以学习的效果很不明显。

2.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首先,有些教师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其次,教师对于工作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再次,很多的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对现有的生活和教育教学很满足,对于教学的研究和发展研究并没有兴趣。

三、幼儿园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教师属于知识阶层,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更高,对于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的希望更是特别的突出,而幼儿园是社会价值的载体,要解决社会和个体价值的矛盾,就要求能够做到两种的统一与和谐,要求建立一个现代的幼儿园管理制度,能够充分的考虑到人的因素。

首先,对于教师的管理要求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需求特长个性以及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考核,考核的目的并不是要扣工资,而是希望通过考核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对教师的需求有很好的了解,这样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的管理发展机制,不能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条例强行加诸在教师身上。

其次,对于教师的管理应该要做到平等,在执行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尊重教师,教师有权利要求跟领导谈话,领导更应该耐心的倾听,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教师也同孩子一样,需要得到关心和称赞,他们依然很重视自身的存在感。

再次,对于教师的管理要突出服务,想要教师有所发展,就要让他们觉得管理其实就是种服务,将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构建成为教师发展的平台,教师是幼儿园的主体力量,不能只是将他们看成教学的机器,而应该发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对集体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最后,对于教师的管理应该实行自主的管理方法,在考评中引导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识,更好的更新观念。

以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作为引导,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拉近幼儿园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集体的共识,从而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成就幼儿园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潇怡,庞丽娟. 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研究[J]. 教育科学. 2006(05)

[2]余赞,庄周. 新课程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考验[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8)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更高,通识性知识成为幼儿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的教法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5)有关学生的知识;(6)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7)其他课程知识。其中,第七点就体现了通识性知识的内涵。不仅国外学者重视通识性知识,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基本内容的第七点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通识性知识,其中包含:“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由此可见,通识性知识对于幼儿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入职前的幼儿教师学历教育中对通识性知识不够重视,聘任考核的缺陷和在职培训内容对通识性知识关注不够,目前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十分缺乏,因此对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值得去研究。

二、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原因

(一)入职前,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不够重视

幼儿教师在入职前的教育中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通识性知识,其中包括自然和人文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艺术基础和现代信息知识等。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更多精力放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舞蹈、钢琴等专业技能方面,普遍对通识性知识不够重视。

(二)在职培训中,涉及到的通识性知识内容较少

幼儿教师在入职后,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精力和机会都比较有限,能接受在职培训的幼儿教师毕竟还是少数,在职培训不能涵盖大多数。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接受在职培训中涉及到的通识性知识比较少,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多为幼儿教师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入职后,幼儿教师接触通识性知识比较有限

目前,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工作比较琐碎、普遍工作时间过长加上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职后开展学习。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往往把关注点集中在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通常接触到的通识性知识比较有限。

三、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危害

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不但妨碍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自身专业发展也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

幼儿教师因通识性知识贫乏,不能对幼儿的疑问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回答,无法满足幼儿探究的兴趣,也不能帮助幼儿认识缤纷多彩的世界。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尤其是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常常突如其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通识性知识,不能对幼儿的疑问作出正确的解答,势必影响幼儿正确概念的形成;而错误概念一旦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以后会很难纠正,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无法更好地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识,也妨碍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同时,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幼儿教师把自己的劳动局限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上,缺乏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幼儿的教育、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学修养,也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师幼互动与启发式教学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有效的合作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如果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则不能实现有效互动。同时,缺乏广博通识性知识的幼儿教师不能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目前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主要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及发展智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四)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幼儿教师不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解答幼儿的问题,达不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目的。由于回答不出幼儿提出的问题,有的幼儿教师就会采取回避的办法或者责怪幼儿“胡思乱想”。这不仅影响幼儿教师的自身形象,而且影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幼儿在一种和谐的师幼关系中成长,会形成一种爱自己、爱他人和爱社会等优良的社会性品质;反之,如果幼儿在一种紧张的师幼关系中成长,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加强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的措施

(一)在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历教育中增加通识性知识课程

通过学历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岗位或社会需要的技能,又要使之具有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又能促使学习者完善自我,其着力点应放在培养“通才”上。学历教育要在制度建设上鼓励未来的幼儿教师学习广泛的知识,因此在学历教育课程设置上,幼儿教育专业应分为专业课和通识课。专业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与学前教育等专业课程,通识课应包括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所必备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修养、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在学历教育中开设幼儿教师所必备的通识性知识课程。应通过加强学业要求,严格学业考核来提高未来的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通过学业考核提高他们的通识性知识水平。

(二)聘用幼儿教师时要重视对通识性知识的考察

增加目前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幼儿教师上岗考试内容,除目前考察的教育学、心理学、时政和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外,还应增加幼儿教师必须的通识性知识。

(三)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中要加大通识性知识所占的比重

受目前学校办学模式的制约,幼儿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匮乏。目前,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形式是在职培训。因此,一方面要创造各种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参加在职培训,这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有利于幼儿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职培训中十分有必要增加通识性知识,提高通识性知识在培训内容中的比重,以提高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

(四)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反思能力,掌握幼儿教师所必备的通识性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背景,要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知识。这不仅是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4

1 幼儿教育的特点

基础性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最早阶段,是丰富认知、学习技能、培养能力和品质的初级阶段,是基础性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要引导幼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幼儿对自己的认识。而这些都是基础性的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趣味性 幼儿教育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和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具有简单性、非逻辑性的特点。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完善,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所以幼儿教育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

启发性 幼儿犹如一张构建宏伟蓝图的白纸,需要教师进行悉心的培养,才能够使他们的生活美丽多彩,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启发性教育,积极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启发性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幼儿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地,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展示给操作者,使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1]。

信息的多元化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信息的综合更是能够向幼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操作的灵活性 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条件等主客观条件,删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具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均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3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系统、复杂的过程,尤其幼儿教育由于面对的特殊的群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对幼儿教育来讲,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录像、图像、文字的多通道信息施加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文字阅读趣味性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其趣味性,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

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育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借助某种媒介或载体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多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以至于幼儿不能够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录像案例、提供形象图片、配以文字或者语言解释的形式,向幼儿具体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达到促进其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能动的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幼儿教育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是繁杂,幼儿具有好动性但是难于管理,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幼儿等因素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对幼儿教育和儿童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4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实效性原则 教学以质量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不高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好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阶段,其教育的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基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原则,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才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注意实效性,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课件的播放也要注意时间的间隔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最大程度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基础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实践、社会知识,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运用中也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在知识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基础性原则,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目标的基础知识材料。应注意内容的基础性,不要过度追求课件的优美、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只有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性,才能够符合并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

适当性原则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这一群体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完善,对学习、生活、社会、世界的先前知识储备不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传授内容的适当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也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幼儿传授适当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学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5 结论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

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明成.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J].现代情报,2006(10):219-221.

[2]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21.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5

为贯彻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精神和意见,指导各级幼儿教育部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国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但在现实中,受应试教育理念和家长盼望子女成才的心理影响,幼儿教育越来越倾向“小学化”教学,这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严格落实幼儿教育的各项政策已刻不容缓。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1.片面追求幼儿的智力发展,忽视其综合素质在很多幼儿园教育中,不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不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把幼儿的智力发展作为办园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把智力培养作为平时教育的主要任务,因而忽视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其他领域。甚至在有些幼儿园,大班幼儿掌握的知识结构已经达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水平,揠苗助长的做法无疑剥夺了幼儿童年应有的快乐。

2.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幼儿兴趣的培养很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主要以具体知识的讲授为主,这容易看出教师的教学成绩,但过多的知识学习却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对事物保持浓厚的、持续的兴趣,是幼儿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是为幼儿今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方式。兴趣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幼儿教师并不能根据幼儿的具体特点认真分析,导致幼儿对所有事物都兴趣平淡。

3.评价方式注重量的多少,不注重能力发展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幼儿园和幼儿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幼儿认识多少字、能背诵多少首古诗、会数多少数作为重要指标。这种评价方式表面看似合理,但殊不知3-6岁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更要保持其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之心,保持其对事物的浓厚兴趣,这比单纯会背诵几首古诗、会几道算术题更有意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家长的片面教育理念使然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都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从幼儿开始都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但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不科学。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以后要考个好大学,必须从幼儿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很多家长就开始对幼儿挑选那些能够学到知识的幼儿教育机构,报各种兴趣班,在众多家长错误“成才观”的驱使下,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也实属必然。

2.教师的教学理念不科学幼儿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幼儿教育课堂化,采用与小学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幼儿听,以课堂讲授来代替游戏、活动等方式,少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寻找答案的程序,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由于很多知识幼儿并不理解其真正含义,这样死记硬背就成为幼儿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也就不可避免。

3.一部分幼儿园的恶性竞争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心理,也加大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以让幼儿尽早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尤其是在民办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更是加大宣传自己的教育水平。很多民办幼儿园在大班就开始讲授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让本该快乐无邪健康成长的幼儿,过早背负上考试的压力。幼儿园用幼儿的考试成绩来强化自己的实力,形成恶性竞争,加快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三、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对策

1.加强正确的人才观教育我国现在实施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开发,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自主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对知识的一味灌输。正确人才观的树立,一是政府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因为政府的政策是教学单位的施教方向,有了政府的舆论引导,各办学单位能够坚持科学政策。二是要让家长多学习一些教育知识,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盲目攀比子女的学习成绩。家长要注重幼儿的健康成长、后续发展。三是幼儿园要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兴趣。这样整个社会都能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幼儿的教育也就能按照科学规律去培养。

2.不过度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对世界是充满好奇心的,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对知识有渴求之心,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都顺应了幼儿的这种心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教授。满足幼儿的知识需求本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对其过度灌输,这样就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这要求教师在教育时,一是家长和幼儿园要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协调,给幼儿的成长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其在物质充裕、精神愉悦中度过快乐的童年。二是要做好幼、小的衔接工作,交给幼儿基本的生活常识,要让幼儿学会交通等安全知识,让幼儿能够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3.加大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的发展既要发挥政策制定、方向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做好对下属教学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对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做好监管,可以从三方面做这项工作:一是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政策指导,确保师资力量能够满足幼儿在快乐中成长的需求。二是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民办幼儿园发展计划,引导监督其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学。三是对违反幼儿教育规律的幼儿办学机构,要严肃查处,严禁各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各种类型的兴趣班。

4.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尊重其成长规律,严禁将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游戏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教师要多在不同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让幼儿对世界充满探索的兴趣,才能会有认识一切事物的意识。再次,要为幼儿创造和谐的家、园育人环境,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最后,在尊重幼儿整体特征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让幼儿在现有性格特征基础上更进一层,对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总之,面对层出不穷的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不但要转变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对人才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而且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按照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如此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小学化”的倾向。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6

1.信息的多元化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信息的综合更是能够向幼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操作的灵活性

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条件等主客观条件,删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具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均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课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合了声音、录像、图像、文字的多通道信息施加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文字阅读趣味性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其趣味性,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

2.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育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借助某种媒介或载体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多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以至于幼儿不能够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录像案例、提供形象图片、配以文字或者语言解释的形式,向幼儿具体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达到促进其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能动的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幼儿教育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是繁杂,幼儿具有好动性但是难于管理,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幼儿等因素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对幼儿教育和儿童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1.实效性原则

教学以质量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不高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好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阶段,其教育的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基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原则,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才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注意实效性,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课件的播放也要注意时间的间隔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最大程度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2.基础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实践、社会知识,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运用中也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在知识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基础性原则,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目标的基础知识材料。应注意内容的基础性,不要过度追求课件的优美、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只有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性,才能够符合并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

3.适当性原则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这一群体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完善,对学习、生活、社会、世界的先前知识储备不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传授内容的适当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也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幼儿传授适当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学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阅读;措施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早期的阅读教育是培养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的首要渠道。二十一世纪,通过学校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然而,依靠阅读能使人们获取现实生活工作中必要的技能。调查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阅读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虽然社会对幼儿早期阅读较为关注,但多数家长的幼儿阅读观念较为薄弱,实践性不强,仅有约14.7%的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接受过早期阅读、教育或者近似的早教阅读活动。绝大多数幼儿生活在较为散漫随意的环境下,玩具、电视等是主要的玩伴,影响了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

家庭缺少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观念和必要的早期阅读教育指导策略。虽然大多数家长认识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理解或理解片面,缺少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科学教育方针、策略。

1.“功利性”“机械性”教育行为普遍

所谓“功利性”是指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以自己主观的意愿去教育幼儿,以自己的主观意愿督促幼儿获取知识。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行为是强填猛灌的硬性教育。“机械性”主要表现为家长片面追求幼儿的识字能力,将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机械地教育幼儿识字上,片面追求幼儿识字的速度、数量等,忽略了和幼儿一起阅读的快乐。

2.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策略

首先,家长多注重阅读的完整性和幼儿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幼儿在阅读中的学习状态,为了帮助幼儿对阅读的记忆,不厌其烦地提问,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幼儿阅读的乐趣,使幼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此外,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模式是以家长为传授者,大多数家长缺少必要的教育技能和策略,往往按照成人的阅读模式教授幼儿,注重阅读中文字的表述,忽略了阅读教材中图画的理解和阐述。

再次,由于社会进步,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人为快速地获取知识,在阅读中多指向重要知识点。受成人阅读的影响,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现阶段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1.树立正确的思想,做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宣传

行动来源于思想,一切行动都是受人们思想的支配。作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者,面对传统家庭式教育的现状,幼儿教师首先应从家长入手,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意识淡薄或错误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途径,将科学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中去,使幼儿早期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2.以点带面,示范式教育

大多数家长不仅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意识淡薄,而且缺少必要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能力,对于科学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法、策略较为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或以社区为单位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必要的幼涸缙谠亩两逃专题活动,利用书籍理论、现实案例或视频影像向幼儿家长传达幼儿阅读的精髓,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从专业幼儿教育的角度促进幼儿家长的成长。

3.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将阅读作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保持阅读兴趣的新鲜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家庭为幼儿的早期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社区、幼儿园等,举办“幼儿书友会”“幼儿书籍朗读比赛”,进一步开展幼儿阅读教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加速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进程。提升幼儿家庭的阅读氛围,能够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来。

早期的幼儿阅读教育,家长与教师是主要的制订和执行者,其自身的指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教师应按照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2]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篇8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可是,长期以来,不少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对诸如“幼儿园的任务是什么?”、“幼儿在幼儿园主要是学什么的?”、“怎样的幼儿园教育才是科学、规范的?”、“幼儿园培养目标与小学培养目标有何区别?”等教育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因此,那些不科学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幼儿园教育舞台,出现了“只要有间屋子、几张板凳、一块黑板就可以办幼儿园”和“人人都可以当幼儿园教师”的现象。尤其是不少幼儿教师只重视知识(书本知识)传授,轻视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对幼儿实施科学的“保教”,尤其是轻视或忽视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核心任务之一的对幼儿的“两个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或活动中,要么采用“灌输式”和“一言堂”,要么采用“棍棒式”和“恐吓法”,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原则和规律,也违背了相关教育法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或“成人化”等问题显得既严重又普遍,导致我国幼儿园教育无序发展和低效及负效运行,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国民教育质量的提升。——下面试举几例说明之。

二、幼儿园“保教”工作问题寻根

(一)幼儿园条件差

笔者在撰写该文之前,实地考察了31所城镇幼儿园,走访了56位城镇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从中发现,这些幼儿园普遍存在办园条件(硬件和软件条件)差的问题,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1、硬件条件差。在笔者实地考察的31所城镇幼儿园里发现:(1)91.4%的幼儿园没有幼儿活动场地(指活动室或操坪),仅有一间屋子(算是“教室”)、几张矮凳板加一块黑板,几十名幼儿成天——一天十余个小时挤在一间只有三四十平米的“教室”里,由于摆满了课桌椅,孩子们转身都困难,怎能“活动”和“游戏”,至于户外活动,那更是奢望;(2)86.4%的幼儿园没有盥洗室和寝室等,小朋友数人共用一个口杯,午休都是扑在课桌上的;(3)75.9%的幼儿园没有幼儿玩具;(4)73.6%的幼儿园周边环境恶劣,不是嘈杂,就是污染,有的二者兼之;(5)42.7%的幼儿园“教室”不是阴暗,就是潮湿,有的既阴暗,又潮湿……

2、软件条件差。从笔者走访的56位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中发现:80.2%的园长是房东——幼儿园场所(地)的所有人;84.5%的园长和60.4%的教师出自非师范专业学校,大多是高初中毕业生,有的是下岗妇女或爷爷奶奶等;72.7%的教师不会教幼儿舞蹈和游戏,更不用说创编幼儿舞蹈和游戏;61.8%的教师不会教幼儿绘画;71.2%的教师不会教幼儿体育;84.3%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关注孩子们对所教授知识——书本知识的掌握,轻视对幼儿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的“保教”……

由于这些原因,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向幼儿小朋友传授小学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知识。在她(他)们心目中,幼儿入园就是学习知识——书本知识的,幼儿就是“学生”——她(他)们平时就是称呼幼儿为“学生”的。可见,她(他)们对“幼儿”和“学生”这两个概念不理解,将二者混为一堂了。——“学生”(如小学生等)是以学习为主的人,而“幼儿”是以玩耍和游戏为主导活动的人。——这是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亦即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由于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错误,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引发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幼儿园是幼儿的“牢笼”的严重后果。

(二)幼儿家长(监护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错误

幼儿家长(监护人)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错误,是导致幼儿园“保教”工作效果不明显,甚至问题严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幼儿园就是教授知识(书本知识)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越多,幼儿园就越好,教师水平就越高。不少幼儿家长(监护人)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混淆了,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张冠李戴,将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移植到了幼儿园教育评价标准中,引发了幼儿园教育方向和目标的偏离。难怪不少幼儿教师这样说:“我们不这样搞(指向幼儿传授小学语数外知识),家长就会骂我们,说我们无能,我们也是哑巴吃黄连……”

三、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科学有效的方法

“学前教育的价值首先应该是为了儿童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儿童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才是学前教育基本的、第一位的任务与目标。……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儿童不同成人的生命情态,必须以符合儿童生命特点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而不应再把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第一位了。

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必须体现和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不能不看教育对象,盲目地进行,将幼儿园教育演变成“小学教育”或“成人教育”,最终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失败,造成幼儿畸形或片面发展。要想达到幼儿园教育科学有效的目的,一是幼儿园必须将“保教”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二是提升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是重建幼儿园评价体系;四是转变幼儿家长(监护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等。

(一)将“保教”工作放在核心位置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成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保育’和‘教育’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保教”工作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务必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保教”工作呢?

1、“保育”工作方法

什么是“保育?”“保育就是精心照管幼儿,使好好成长。” “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这就是国家为什么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顺序确定为“体智德美”,而不同学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顺序排列的原因。“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身体是本钱”,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所以,“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正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任务。为确保幼儿园“保育”工作始终保持在科学高效的轨道上运行,作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务必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2、“教育”工作方法

幼儿“教育侧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为什么幼儿园工作称为“保教(“保育”与“教育”)工作”,而不是“教学工作”呢?什么是“保育?”,前面已解释过;什么是“教育?”《现代汉语词典》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

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德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可见,“教育”与“教学”是有区别的,两者具有实施内容、目的和目标的差异。教学,主要指受教育者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教育,则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教其“明理”和“规范”)与“育”(培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幼儿园来说,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前面已阐释过),对幼儿小朋友的“教育”,自然不外乎“人身安全教育”(前面已说过)和“‘两个习惯’教育。”下面重点谈谈作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两个习惯”教育。

第一,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幼稚园要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幼儿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幼儿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幼儿的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的习惯,如:是否按时就寝和起床,是否暴饮暴食和挑食等。幼儿的“卫生习惯”,是指幼儿的卫生行为表现,如;饭前便后是否洗手,是否啃咬学习用品、吮吸手指,是否乱用他人生活用品(如:碗筷、口杯、洗脸巾……),是否按时大小便等。

对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的方法,已在前面的“‘保育’工作方法”一节中介绍过,在这里再补充两点:一是通过“引导幼儿观看相关的音像资料或挂图”及“创编幼儿喜欢的、与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内容有关的儿歌或顺口溜,引导幼儿结合具体的生活卫生习惯训练活动吟唱”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具体形象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二是在组织幼儿活动前要仔细交代卫生要求和注意事项,且狠抓落实等。

第二,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幼儿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坐姿”、“握笔姿势”、 “看书和写字姿势”、“回答问题的方法”及“纪律”等方面。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淡化知识教学,尤其是书本知识教学,务必将幼儿的学习习惯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上。

二是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与幼儿家长达成共识,家园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三是通过音像资料和挂图等对幼儿进行“学习习惯”教育,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体现了“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的理念。

总之,无论是“保育”还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必须做到“高度重视”、“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精心指导”、“同抓共管”、“坚持不懈”。否则,幼儿园的“保教”效果会大打折扣。

上一篇: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 下一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