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9 01:32:29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构想

Abstract: Petroleum ground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gal risk management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legal risk from the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eg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problems,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should take style, approach and conduct physical and institutional building described.

Keywords: Petroleum engineering firms; leg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nception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石油地面工程在海外市场发展,加强法律风险管理管理成为石油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1、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我们一般把企业法律风险定义为,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发生原因的法定性、发生结果的强制性、发生领域的广泛性、发生形式的关联性、发生后果的可预见性等特征。法律风险不等于违法风险,但所有导致法律风险的行为都具有不规范性。国际工程法律风险的复杂性和所在国法律的特点,更加凸显了国外施工企业加强全员性的法律建设必要性。

2、 企业法律风险的分类

根据法律风险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具有单一性,可以分为纯粹法律风险和投机法律风险。所谓“纯粹法律风险”,是指只能产生法律意义的不利后果的法律风险。所谓“投机法律风险”,是指从法律意义上可能产生有利结果和不利结果的法律风险。投机法律风险是一种机会性风险,它从一定意义上鼓励人们的冒险行为。

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外部环境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所以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防范的重点。

3、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与企业的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相比,企业的法律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法律风险具有相对的确定性。由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与之相反,法律风险的产生具有相对的确定性,这是因为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违犯法律或者是没有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救济导致的。这种确定性是相对的,例如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如果该著作权人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该企业就一定会承担民事责任;也可能该企业没有追究其侵权责任从而使侵权企业的这种法律风险没有发生。

第二,法律风险是可防可控的。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虽然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使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底。但是由于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因此它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法律风险完全可以从根源上加以防范和控制。只要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在他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时能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法律风险的发生基本上是可以得到杜绝的。

第三,法律风险具有损害性。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就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的经济损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企业的违法行为而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企业承担的行政责任往往是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吊销营业执照会使企业停止经营活动从而影响盈利。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一般表现为赔偿损失。企业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主刑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承担;附加刑由企业承担。另一种是由于企业主观上认为某种损失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救济,而忽视了那一方面的权利保护,从而使企业遭受了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损害性与企业的其他风险相比,有过及而无不足。

二、石油工程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石油工程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企业内部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企业自身人员因素和制度缺陷造成的。外因是客观环境原因,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的发生造成的。其中,内因是促使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1.企业自身制度缺陷

企业自身制度缺陷是导致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制度的合理性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成正比。企业存在有法律漏洞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制度,企业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中运营,危机重重。其原因有三:首先,法律审核把关不严,在制定某些制度过程中没有法律人员的参与和审核,法律知识的欠缺使某些不规范甚至是不合法的制度产生;其次,缺乏严格的法律审核程序,工作体制不健全,没有制度保障。

2.企业自身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也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的制定和运作都是由内部人员来完成的,企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思想水平和行动能力是企业的风险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的制定;有些企业人员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不惜让企业冒巨大的法律风险或者由于法律盲点把企业引入风险之中却浑然不觉;所产生的后果都是可怕的。同时,企业制定出的政策,要靠全体员工去实施,法律风险存在于运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实施能力的不足,是即使有着良好制度的企业却仍然陷入法律风险之中的主要原因。法律工作人员不能和谐融入经营决策,数量少,素质也有待提升。

三、石油工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并不强,对法律机构的职能在理解和认识上也存在偏差是普遍现象。有些企业仅把企业法制工作当作一种摆设,只是应国家规定而建立,应付检查而已;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虽然设立法制机构,但对法律风险防范没有足够重视,一旦事发,才去亡羊补牢,把法律部门的工作人员当成“消防员”,使得企业纠纷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繁忙办案,无暇顾及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防范疏于管理还体现在投入企业法律部门的资金严重不足。

2.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设置及制度问题首先,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设置问题。由于企业的法律意识薄弱,一些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自己的综合法律机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就更无从谈起。第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第三,企业法律工作人员难以进入决策层。企业法律部门的侧重点在善后而非预防,重点定位错误,法律服务人员难从根本上监测经营运转。并且企业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少,专业素养低。

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1) 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

(2) 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不断积累资产和财富,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

(3) 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反之,则可以有力地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2、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可行性

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企业法律风险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对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由于其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但对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其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因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引发因素包括:企业的设立行为、决策行为、管理行为、生产行为、经营行为,通过健全制度、理顺流程、完善表单、规范文本,完全可以避免。防范法律风险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工作做起:

(1)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强化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关键。相当部分企业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仍然滞后,在决策时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更注重于速度和效率,结果是不但达不到决策的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危害。企业员工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原因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只有企业领导人和全体职工都建立起了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潜在的法律风险。

(2)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对于企业规章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3)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抓住工作重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中,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抓住工作重点,才不会避重就轻,造成顾此失彼。

(4)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拥有高素质的从事企业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并保证其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保证。

(5)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同企业生产经营密切机关,也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切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才能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6)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还需要重视和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与其他企业不但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相互间应建立起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彼此取长补短,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五、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1、 机制建设与体系建设的选择

机制与体系不同。所谓“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所谓“体系”,是指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机制没有独立的表现形式,常常蕴含在某一体系之中。体系则有自己独立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形式的文件化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维护企业财产和交易安全。这两个目标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无论如何,维护财产和交易安全,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要求,因此从防范法律风险的角度构筑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较之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而言,更加直观、现实和有效。

2、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是指企业根据法律风险的特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避免承担经济损失或者其他风险的制度、流程、表格和文本。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企业管理的合规经营,明确责权利,注重效率和创新。

(1)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的主要思想:①规范化:建立制度,理顺流程。制度是企业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的一切人和事都要在制度下进行活动;流程是企业实现目标必须遵循的过程方法,要讲时间效率,还要讲投入产出。②个性化: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具有本行业、本企业的鲜明特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除基本制度、基本流程、基本体例以外,可以具有不同的文件组合,不同的文件内容。③合同化:将合同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上下级之间、上下位部门之间以合同的形式协商、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对于制度化而言,合同化更明确,更人性化,更易接受和执行。

(2)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体例和模块: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体例由制度、流程、表单、文本组成,这四种体例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应至少包含九大模块:一是企业设立模块,内容包括企业设立、企业变更和法人治理;二是投资管理模块,内容包括投资收益管理、股权管理、股份转让等;三是行政管理模块,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管理、对外关系协调、办公设备设施和后勤管理;四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人员、薪资、考核和培训管理;五是财务管理模块,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资金往来、账目和报表管理;六是采购与分包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合格供方的选择与评价、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所购货物的验收与入库;七是技术质量管理模块,内容包括技术开发与改造项目的立项、实事、评审,新产品试制与工装改造,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八是生产管理模块,内容包括生产组织、现场管理、设备维护与保养;九是营销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

(3)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方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基于防范法律风险的经营管理系统,既是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合型,单单拥有管理学或法学一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离不开专家的作用,而这个专家既要精通法律,又要精通企业管理。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基本方法,不外两种:一是专家指导,企业自行建立和运行;二是专家建立,并指导企业运行。

(4)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规章制度建设。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依照法律风险防范规章制度来运行,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风险防范体系的运转。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规章制度是整个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运转的纲领,完备可行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进行高效法律风险防范的保障。

第一、通过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监控更新制度构建和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运转是法律风险分析评估,法律风险控制管理,法律风险监督三环节共同协调运作的结果。要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就要对其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具体措施,然后监督执行。

第二、设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企业总法律顾问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本企业的法律事务,领导本企业法律顾问机构,依法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出意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负责做好企业合同管理、商务谈判、知识产权、工商管理、招标投标、改制重组、诉讼、仲裁等方面的法律工作;协助总经理抓好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负责组织本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顾问机构;主管企业的法制宣传和培训下属单位法律事务工作;对本企业及被投资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并负责或者协助企业主要领导指导、监督整改工作。

第三、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重大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致命的影响,企业应该重点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来预防和减少经营决策风险。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的法律工作者要全面介入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企业的重点项目在进行的每个环节中,都面临风险,这就要求既要从整体上控制,更要把握重中之重。既要将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都纳入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更要严格审查,监控重点环节,使企业合同交易,环境拓展,劳动用工,财务运转等都法制化、规范化。企业要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对重大决策全面管理,全程跟踪,重点监控。从而有效掌控、防范重大法律风险。

第四、建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合同管理不仅是对合同文本的管理,而且合同洽谈、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一个企业项目的发生要牵扯很多合同关系,各种签证、确认书、保函、验收证明和结算书等等,都在这个项目的合同圈内,组成一个“合同群”。而要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工作者的全程参与是必不可缺少的,所以每个经营中的合同都要配备相应的专门法律人员管理。对于重大的项目,配备法律工作组,进行特别管理。

第五、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年度评估制度。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监督和考核是缺一不可的。制度靠执行来实现,执行靠监督来把关,而最后对此制度的效果、作用、可行性等经验教训的总结就归于考核。及时的评估效果,查找原因,去除旧的不适宜的规章制度,建立新的更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条例,可以使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永葆生机。

3、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为基本目标的经营管理系统,无论是起因于违法行为、自甘冒险行为的法律风险,还是起因于法律的不确定性、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性以及法律监控活动的不规范性的法律风险;无论是属于外部环境的法律风险,还是属于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都会因企业内外资源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不断调整企业的制度、流程、表单和文本,即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以适应和满足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形势。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也必须制度化,并实行目标管理。

(1)提高企业全体人员法律素质并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把法律风险防范融入决策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企业的领导层要提高法律素质并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领导的思想决策对企业有重大影响,正确先进的法律思想对企业的法制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企业领导阶层要重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与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不断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以便了解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风险,让法律风险成为制定决策中的考虑因素。

(2)提高法律工作人员地位。企业要重新定位法律工作人员地位,授予法律事务工作人员以权力并在程序和方式上对其参与经营决策做出明确规定,使其能够进入企业的决策领域。企业法律工作从事后处理为主转向事前防范为主。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具有主导作用,其对本企业生产情况熟悉,能够将企业的有利条件充分运用,对具体的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法律分析意见,实施法律风险调查,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企业法律顾问进入到企业的决策领域,协调配合企业管理。

(3)加强员工法律培训。企业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使其具有法律风险防范常识,只有依靠全体的力量才能及时发现所有潜在风险。企业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建立和健全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业职工进行法律培训和普法教育,并加强对有关部门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力度,加大合同法、公司法、财税法、担保法、金融法等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法律风险意识,从而推进法律风险防范有效高效实施。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风险管理机制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安全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有效措施,把廉政风险查到点、惩防体系建到岗,着力抓好对要害部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的防范,最大限度地抵制腐败发生的风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目标要求

按照全面开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2012年1月启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4月底之前基本完成风险查找、风险等级确定和预警防控措施工作;到2012年6月,机关各处室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全覆盖”,初步形成覆盖机关所有岗位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网络,初步建成相关工作配套制度体系;到2012年底,形成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全局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工作内容

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为主体,以“查找、建制、监控”三个环节为重点,围绕“人、财、物”管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从处室、岗位“两个层次”,认真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引发腐败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应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覆盖机关处室、所有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

五、方法步骤

(一)查找廉政风险(2012年5月)

结合处室和岗位实际,认真查找廉政风险,做到廉政风险查准、查全、查深,为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

1、学习文件。各处室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文件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意识到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切实提高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查找风险。各处室要按岗位、处室排查廉政风险。主要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五种方法和利用举报投诉、财务审计、执法检查、问卷调查等渠道和手段,重点查找四类风险:一是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二是业务流程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三是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行政行为失控的因素;四是外部环境风险,重点查找行业“潜规则”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

3、廉政风险等级评估。

(1)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初评。廉防办召开工作联席会,组织相关处室负责人对各岗位风险发生几率大小、可能找出的危害程度、审批权力范围和裁量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按风险程度依次划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等级,提出初评意见。

A级风险,是发生机率高的风险,或者一旦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等;B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违反涉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相关法规,受到纪律处分的风险等;C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小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但在可控范围内。

(2)处室廉政风险查找、评估。纳入廉政风险防控范围的各处室对照职责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评估:

①绘制业务流程图,做到清晰、简明、易操作。流程图应包括决策审批和执行、实施的运作程序;

②各处室梳理制度,对重要领域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进行梳理,做好制度废、改、立的准备工作;

③分析其他廉政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廉政教育、“一岗双责”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结合外部环境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3)岗位廉政风险查找、评估。纳入廉政风险防控范围的干部职工对照岗位职责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重点查找四类风险:

①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岗位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

②业务流程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权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

③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行为失控的因素;

④外部环境风险,从工作对象、服务对象方面,重点查找“潜规则”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

(二)制定防控措施(2012年6月)

针对内设机构重点岗位廉政风险,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完善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控制。

1、前期预防措施。主要从加强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机制层面主动做好防范,最大限度地从源头排除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的隐患。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完善办事公开机制和廉政承诺制,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结合各个风险点的实际,规范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程序性文件,修订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物,靠健全的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机制遏制廉政风险的发生。充分发挥电子政务预防腐败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约束公共权力的新方式新途径。加大对热点、重点岗位人员定期交流或轮岗力度,防止廉政风险发生。

2、中期监控机制。通过对各岗位行政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落实廉政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对公务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实行民主评议重要岗位中层干部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3、后期处置办法。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进行纠错和提醒,防止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变的腐败问题发生。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不按照规定落实廉政风险防范措施的,采取谈话提醒、诫勉纠错、责任追究等措施,帮助和督促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对整改不力,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

(三)检查廉防工作情况,完善长效机制(2012年7月一2012年12月底)

主要任务是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按照处室自查与上级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考核评价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形成考核报告。

(1)开展自查。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各处室、各单位要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

(2)加强督查。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对各处室岗位廉政风险防范、防控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保证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运行。对廉政风险重点岗位情况及岗位业务工作流程要在一定范围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等形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核实党员干部个人申报事项的准确度和公开承诺履行情况。

(3)评估考核。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考核标准》,每年对各单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质量、效果和防范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围。

(4)责任追究。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①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情节轻微的;廉政责任制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的,将给予必要提醒谈话和警示提醒。

②对群众举报并经查实的,或在民主评议中排在后三位的岗位负责人,将给予“廉政风险黄牌警告”。

③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对该岗位责任人和主管人员给予调离岗位、停职检查或免职处理。

④发生违规违纪案件或被给予“廉政风险黄牌警告”的,取消在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⑤对不认真开展工作,不积极防控廉政风险,导致人员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除严肃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外,要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负有失职、失察责任的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落实惩防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各处室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自觉参与到防范工作中来,形成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处室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主要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监察室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推进深化工作。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听证案件;消防执法;问题反思

1.案情介绍

2014年3月4日,云南红河支队某大队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该县一经营餐饮的酒楼存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消防违法行为,大队随即立案调查,经查,该案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案件定性准确,大队提出的拟处罚意见为责令停止使用,并处罚款10万元,并按程序告知当事人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及听证权利,当事人当即提出要求听证,大队依法受理并组织了听证,根据听证情况,大队最终作出责令停止使用,并处罚款3万元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在期限内履行了处罚决定。

2.案件折射出的消防执法不规范问题

此案虽然仅是一起听证程序的案件,案情也不复杂,但笔者从查阅案件、主持听证过程以及多年来从事法制工作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相关工作中接触的各类行政案件感受到:近年来,随着《消防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安部一系列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加之从公安部、消防局部署开展的执法为民、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等举措,消防行政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意识已明显增强,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消防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使一大批火灾隐患得以整改消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消防执法工作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执法责任心不强、办案不严谨、程序不规范,甚至执法不公、执法过错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监督执法干部甚至领导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水平上,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有的认为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过多强调执法质量,工作效率就出不来;有的认为执法越规范,消防部门的权力就越小,是自念紧箍咒、自己绑自己的手脚;这些错误认识和心态,极大地阻碍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2.2执法主体能力还不够高

消防监督干部是消防执法的主体,部分监督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平时又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凭习惯、凭经验办案,不能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出现办案适用条款错误、定性不准、程序不合法等问题,执法违法,违法办案的情况还有发生。

2.3工作不认真,执法办案不严谨

笔者通过多年执法案卷考评发现,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普遍存在执法基本功不够扎实、执法办案不规范、不严谨,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办案不重视证据收集,调查手段单一,询问笔录的目的性、关联性、逻辑性不强,有的临时查封指向的火灾隐患不具备“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内在要件;有的收集的照片不能反映出违法行为或隐患情形。

2.4执法的随意性比较突出

一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随意性较大,不严格坚持过罚相当、合理行政的原则,对违法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起因、手段、造成的社会危害等因素不综合考虑,完全依靠消防执法人员的主观判断。二是部分基层大队和办案人员不认真执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法律审核和集体议案工作规范》的规定,法律审核和集体议案流于形式,草率办案。三是少数执法人员在办案中感情用事,执法不公,有些违法案件,在同一时期、 同一类地区,同一类违法主体实施的性质相同、情节相近或相似,危害后果基本相当,在处罚裁量时,适用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却不相当,引起群众对消防部门执法产生偏见和不满。

3.当前消防执法不规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

3.1主观方面

3.1.1执法理念错位

对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我们仍有部分执法人员没有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这一根本问题,常以“管人者自居”,更不主动在执法中体现公平正义,只是简单地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处罚,单纯地为处罚而执法,不考虑执法的社会效果,加之有些媒体或网络为了吸引眼球,刻意对执法中某些不足进行放大和炒作,给消防部门执法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1.2领导重视弱化

执法质量问题年年重视,但年年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关键是少数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对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弱化,没有把执法工作上升到“生命线”的高度来重视,忽视对执法质量深层次问题的研究,没有认识到规范执法工作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忽视采取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执法水平的有效措施,从而导致执法质量问题出现反复,执法工作惯性运作,实际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持续在低层面上徘徊。

3.1.3执法主体素质欠缺

从领导层面看,有的基层大队领导对监督业务不熟悉,只追求处理结果,对案件的办理不了解不掌握,对领导的审批权仅行使了批的权力而忽视了审的职责;从监督干部层面来看,表现在对法律规定和执法程序不熟悉、不了解,还有的仅凭经验干工作,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够,执法队伍参差不齐,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优秀消防执法人员极其缺乏,特别是火调、工程技术、法制业务等岗位,后备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再加上部队体制影响,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队伍很难固定,部分消防监督人员由于基础薄弱、先天不足、文化理论功底不扎实,对这类知识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实践不多,无形中导致整个消防执法队伍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3.2客观方面

3.2.1执法权力较大

法律法规赋予消防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较大,易导致执法随意性,影响执法公正。如《消防法》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六十条、六十一条,《云南省消防条例》第四十七条、五十条等的罚款额度较高,而且裁量空间非常大,产生了消防法律条文中关于行政处罚的“弹性”与消防执法的“可操作性”矛盾。

3.2.2考核导向偏失

在相当一段时期,多数消防执法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数据的攀比和任务化的倾向,重“量”轻“质”,在一定程序上扭曲了执法工作的导向。罚款、查封、三停等任务比重明显高于对执法质量的考核,只注重工作结果,而不注重工作质量,这种任务目标与执法质量的人为脱节,导致执法办案单位及监督干部与法制部门(法制人员)在执法要求上的认识产生差异,办案单位(人员)对法制部门(人员)提出的意见和指出的问题不采纳、不改正。

3.2.3监督制约乏力

一方面执法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具体执法制度标准不统一,侧重于卷宗监督,对卷宗外的执法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另一方面,执法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捂着盖着,使执法过错追究流于形式,客观上纵容了执法过错,久而久之养痈成患,造成恶性循环,执法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4.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的谏言对策

4.1完善地方性法规,约束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消防法律法规不能概括完美,罗列穷尽,做出非常细致的规定,因而结合各地实际,建议从地方性法规层面上进一步细化消防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这是防止消防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根本途径,才能为消防执法提供规范的法律依据,此为“有法可依”也。

4.2强化领导的执法意识

提高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规范化水平,关键要解决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严格、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状况的需要,实践证明,只有严格执法的领导,才能带出严格执法的队伍,只有重视学习法律知识、精通法律的领导,才能带出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了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消防机构的整体执法水平才能提高。

4.3抓好执法主体素质建设

消防执法活动的主体是监督干部,其思想认识、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决定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消防执法的软实力,为此,要把提高监督干部的执法水平作为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一要深化思想建设。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夯实监督执法人员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思想基础,使规范执法成为监督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深化教育培训,使每个监督干部都能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法规知识,解决执法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使每位监督人员都能成为优秀的执法精英。三要摒弃特权思想,倡导热情服务理念。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又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消防部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消防机构不仅是执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执法工作不仅是管理群众也是服务群众的理念,教育引导我们的监督执法干部在执法中做好疏导、服务、讲解、宣传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使消防执法工作得到最广泛的群众理解和支持。

4.4完善执法办案考评机制

遵循“考评跟着问题走”的思路,形成科学化考评体系,每年抓住一两个执法突出问题,变化选取考评指标,及时调整考评的重点和分值,引导基层单位和执法人员着力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执法质量与工作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建立比较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

4.5建立监督性制度

消防部门肩负执法重任,也承担着无法推卸的执法责任,近年来,全国掀起了“追责风暴”,从全省到全国发生了多次影响较大的火灾事故,暴露出一些消防部门在火灾防控方面存在的监管漏洞,一些单位、一部分监督执法人员被问责,我们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案件法律审核把关、个案监督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执法监督制度,将每一个执法行为和执法动作都纳入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切实从源头上遏制执法的随意性。要建立执法绩效与队伍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执法单位和执法干部实绩的重要指标,与人事考核、评先创优和干部奖惩晋升挂钩。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开门纳谏,广纳贤言,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通过召开社会各界参加的座谈会、行风评议、执法回访、设立举报电话或群众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消防执法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将人民群众满意度贯穿到整个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真正以群众的评价作为评判的标准。 [科]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法制队伍履职能力建设的意见,(公通字[2012]36号)

[2]金泽.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理性思辨.

[3]刘文鹏.公安法制建设―关于构建,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指标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4]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3)刊载于法制日报,2014.6.18.

[5]王海仁.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4

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江泽民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校园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校园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治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前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

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轻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 反恐 宣传 教育 保障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反恐防范意识,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活动愈演愈烈,恐怖事件呈蔓延之势,逐年扩大、增加,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活动的愈加猖撅,国内恐怖袭击有所抬头。在2010年7月30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国税局东屯渡办公楼三楼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19人受伤,发生爆炸的三楼办公室严重损毁。同日,广东省东莞市107国道东城长泰路段受到有毒气体侵袭。这两起案件表明国内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安全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做好安全工作不仅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全社会安全防范重要工作之一。反恐怖防范工作也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也是反恐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化工企业的自身性质决定反恐防恐防范工作特性,其参与反恐工作,社会化安全防恐宣传教育工作实在必行,反恐宣传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特点,遵循规律,对于增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于党和政府大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河南煤化集团洛阳永龙能化有限公司地处于河南省孟津县邙山岭,邻近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由于该公司面积大、生产设备密集,装置空间复杂,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设备的检修、维护,化学介质的分析检验,一些不确定因素仍可能遭到各类恐怖袭击,而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中毒 等重大事件和重大事故。厂区生产装置密集,北邻孟津县城中心,有学校、宾馆、居民区,南侧为居民区,南邻高速公路,东侧洛吉快速通道,西侧为小浪底专线,周边环境及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使可能遭受安全威胁。

加强对职工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动员、发动并依靠职工群众,提高职工群众的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管理斗争的积极性,预防社会不满成员,遏制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洛阳永龙能化有限公司党政把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到每年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安全宣传教育专项工作文件,并通过党政联席会、学习等形式对安全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和宣传教育。洛阳永龙能化有限公司被洛阳市确定为市级重要目标反恐单位和安全防范工作试点单位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并召开专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学习研究部署反恐防恐宣传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反恐防恐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主管反恐防恐宣传教育工作,从而为反恐怖防范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签订宣传教育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

每年度,公司反恐办都要与各单位签订反恐防恐宣传教育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反恐防恐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反恐防恐宣传教育工作,为安全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员工培训,增强防范意识

公司反恐办充分利用洛阳永龙能化有限公司OA办公系统网进行法制教育和反恐防恐防范宣传教育。根据安全工作实际,开展了“反恐常识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知识手册”及专题展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常见恐怖袭击手段并使职工了解一定简单易懂的防范恐怖袭击的措施。采取专题培训、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使职工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掌握安全知识,把安全知识纳入到安全教育中,使反恐常识学习成为该公司安全教育的必修内容。使职工都能够掌握一定的反恐常识,做到各分厂能够指导职工躲避灾难,能够自救自保,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的损失降到最低。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应急能力。另外,反恐怖斗争是一项特殊的斗争,事事同政策相关,处处有涉法问题。这就要求反恐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法律知识。因此,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有关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恐怖与反恐怖理论、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特点、恐怖斗争的技战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业务培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

四、建立联动机制,齐抓共管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6

一、指导思想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突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条主线,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对预防腐败工作实行系统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超前防范、全程监督、制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廉政风险,把惩防体系建设延伸到岗位,落实到个人,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标要求

以推进“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范机制”为重点的廉政风险防范为工作目标,通过准确查找廉政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促使广大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通过“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等科学合理的措施,建立以工作岗位为点、工作程序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牢牢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方法步骤

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抓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一)深入查找岗位廉政风险(4月1日-4月30日)

1、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30日)。局内按照要求,制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现实危害性和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基本知识,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防范腐败行为发生的有力手段,从而切实增强参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查找风险点(5月1日-5月31日)。各科室要认真查找风险,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五种方法和利用举报投诉、专项检查、问卷调查等监督渠道和手段,重点查找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确保查准、查全、查深。

3、廉政风险等级评估(6月1日-7月31日)。根据风险发生的机率大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风险是发生机率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等。二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损害较为严重的风险,如有可能违反涉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相关法规,受到纪律处分的风险等:三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小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等级的评估分三个步骤:一是自查自报;二是民主评议;三是组织审定。

4、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库(7月11日-7月20日)。各科室要将查找到的廉政风险和制定的防控措施登记汇总、建立台帐、分析评估后,认真填报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监督登记表和重点科室、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自查表,主要领导同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岗位廉政风险重点科室岗位责任人要填写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自查表。

(二)措施防控阶段(8月1日-9月30日)

主要任务是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1、前期预防措施。主要是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层面主动做好防范,尽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的隐患。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完善办事公开机制和岗位廉政承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照查找到的廉政风险,修订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完善对重点事项监督的方式途径,提高监督预防实效。

2、中期监控机制。根据岗位廉政风险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重点防控。主要是对各岗位、科室的廉政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落实廉政谈话、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3、后期处置办法。对有明显廉政风险表现的个人进行及时纠错和提醒。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形成新的考核机制。对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采取谈话提醒、诫勉纠错、责任追究等手段及时纠正。

(三)检查考核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

一是个人自查。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定期要进行一次自我评估,查找自己在履行“一岗双责”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二是科室自查。各科室定期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三是全面检查。局里将按照区纪委的部署,对廉政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核实党员干部各项防控措施和公开承诺履行情况,并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领导,党工委研究成立局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亲自部署亲自抓。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努力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按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以经济和信息化管理的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环节为重点,突出抓好查找廉政风险、梳理业务流程、制定防范措施、完善操作规程、加强监督管理等工作环节,努力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不断提升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水平。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7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统一思想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人社党组成员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行专题学习研讨,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面我谈几点认识和学习体会:

一、增强底线思维,树立忧患意识,就要清醒正确认清形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调的就是个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更是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对于政党而言, 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国家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诞生、发展、壮大的政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同志无不强调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在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用血的教训总结归纳出来的至理名言。增强忧患意识, 就要清醒正确认清形势,既要认清国内国外形势,又要认清政治经济形势。既要认清改革发展形势,又要认清安全稳定形势。既要认清当前现实形势,又要认清未来发展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统揽全局、高瞻远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应对、化险为夷。保持斗争精神,就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斗争是残酷的、现实的,只有不畏艰难,才能直面困难、克服困难、 取得胜利。保持斗争精神,就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斗争是复杂的、艰巨的,只有敢于担当,才能顶住压力、创新突破、解决问题。

二、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是要保持斗争精神。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秦帝国、大汉王朝都从兴盛走向衰亡,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李自成的灭亡、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等,历经兴衰治乱,周而复始。其间国泰民安的时间最长也不过百余年。我们的先贤从历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等等精辟的警世名言。同志经常引用历史典故,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生于忧患、 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来源于向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忧患中永不退缩, 永不停步,不断前进,继续革命,彰显了革命的彻底性。在革命初见曙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先生彻夜探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 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正重告诫全党“不要学李自成”,进京是“赶考”,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演讲。“两个务必” 至今仍是我们的座右铭和传家宝。

同志在党的报告中讲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建党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时,在大好形势下,又警示我们,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他一再严肃地告诫全党要保持“底线思维”,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进入“风险社会”不是骇人听闻,强调“底线思维”也绝非空穴来风。这是同志殚精竭虑,夙夜为公,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敏锐洞察,深刻分析所做出的精确判断。在这次开班式上又再次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乐而忘忧。同时对当前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事环境、党的建设七大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判,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和具体要求,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前多种风险因素切切实实地存在着,一些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如何防范化解风险,同志提出了三个“既要” 和三个“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落实同志讲话精神,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切实摸清风险底数,积极做到有效应对。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领域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为我们指出了工作重点和方向。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同时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重大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切实找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各类风险和潜在风险,真正摸清风险底数~分门别类实施精准防范、精准化解,提高工作成效。就人社局而言,通过认真排查梳理,共发现政治安全、意识形态、信访维稳、农民工工资等几个方面重大风险点。对这些重大风险点,我们高度重视,逐一制定了防范化解措施、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了防范化解责任,建立了监测预警机制,牢牢守住守好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企业打防结合方针认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加强打击防范工作,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企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坚持打击和防范相结合,是油田职能部门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解决治安问题,维护企业稳定的根本之策。、

一、强化对打防结合的认识

打防结合是油田职能部门工作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方针,促进企业治安良性循环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强化打防结合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对油田职能部门的职能要有全面理解。油田职能部门是依照国家法律,保卫企业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搞好油田治安综合治理。就油田职能部门的职能看,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使用打击手段,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安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要通过防范手段,消除犯罪诱因,遏制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总之,打击和防范具有同等的社会意义,都是油田职能部门职能的题中之意。打防结合的方针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方针。这些年来,针对严峻的治安形势,油田职能部门始终坚持把打击犯罪摆在突出位置,无疑十分正确。但是,在强调和运用打击这一手段的同时,未能把防范也提到油田职能部门职能的高度来认识,宣传、教育也不够。在一些同志甚至在个别领导同志的头脑中,认为油田职能部门的职能似乎就是打击犯罪,把防范工作仅仅视为一般任务或全社会的事情,油田职能部门只是个参与问题。由于对油田职能部门职能缺乏全面理解,不能从职能的全部内涵上把握防范的重要性,也就不能把打防结合方针摆到战略位置,作为全局性、长期性方针加以对待和运用,实践上就很难避免出现“重打轻防”问题。

其次,对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有深刻认识。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诸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期望短时期内通过几次“严打”战役,使社会治安实现根本好转是不可能的。近几年来,油田有关职能部门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狠抓社会治安防范系统的基础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光靠打击一手不行,光靠防范一手也不行,只有打击和防范结合,治标和治本兼用,才是根本途径。

第三,对打防关系要有辩证认识。打击和防范是辩证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具体表现在:一致性———打击和防范都是对违法犯罪问题采取的治安行为,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互补性———打击和防范是油田有关职能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最基本的“两手”,互为补充;打为防创造条件,打字当头,才能更好地防;防为打减轻压力,防字为本,才能更好地巩固打的成果;兼容性—打击和防范具有“双重”属性,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如巡逻、堵卡,既体现了主动进攻,又体现了积极预防。从打和防的辩证关系上看,二者必须结合,并且也有可能实现结合。但是,由于一些同志对打防关系缺乏辩证理解,因此,就不可能产生很强的打防结合的战略意识,实践上必然影响打防结合方针的落实。

二、选择“适度倾斜”的工作思路

“适度倾斜”是指在贯彻打防结合方针中,本着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原则,在一定的空间时间,抓住主要矛盾,在工作重心和力量投入上所有侧重。当前,在贯彻打防结合方针上,突出的问题是“重打轻防”,打防失衡。选择“适度倾斜”的工作思路,采用倾斜的方法才能平衡工作的倾斜问题。从工作思路上看,具体应向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结合点上倾斜。

(一)工作重点上向基层倾斜。有重点才能倾斜。油田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派出所、保卫部门。它既是打击犯罪的依托,更是防范工作的阵地,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不言而喻,应该把贯彻打防结合方针的“主战场”、“着力点”放到基层,采取适度倾斜措施,提高其战斗力。

向基层倾斜,包括“硬倾斜”和“软倾斜”。前者通过有形手段,增加物(人、财、物)的投入,增强基层实力;后者指通过政策调节,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手段,扩大基层自,增强基层活力。实力和活力构成打防结合的能力。

(二)工作难点上向防范倾斜。防范工作费力大,见效慢,是一项难做的工作。因此,要调整打防力量投入比重,适当增加防范的投入。一种是绝对增加防的投入,即在提高打击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严打”战役和专项斗争频率,增加用于防范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投入。一种是相对增加防范投入。

(三)工作结合点上向人口管理倾斜。作为犯罪主体的人是打击和防范的“聚焦点”,人口管理工作是打防工作的“结合点”。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性大,管理层次多,人口动态情况很难掌握,工作难度很大。坚持打防结合方针,提高打击和防范水平,应该向人口管理倾斜。一要管理到位。主要是把该管的人都管起来,现在人口管理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与工作要求相差较远。人口管理不到位已成为打防结合没深度、没力度的重要原因。二要以动为主。掌握人口的动态情况是管理工作的灵魂。要在熟悉静态人口的基础上,下功夫掌握人口的动态情况,做到敌动我知。三要惩教结合。人口管理具有双重功能,通过掌握犯罪线索,为发现、打击犯罪服务谓之“惩”的功能;通过教育及行政手段,对轻微违法犯罪和有可能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挽救帮助,为预防、减少犯罪服务谓之“教”的功能。惩教结合是打防结合在人口管理工作上的具体化。因此,在人口管理中应克服片面性,特别注意防止重惩轻教问题的发生。

三、坚持积极正确的工作原则

贯彻打防结合方针,应遵循积极正确的工作原则。主要是:

(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打防结合的本质特征。坚持整体性原则,应体现在决策研究、操作实施、成果校验的整个行为链条之中。一是决策研究有结合。无论战略、战役决策,始终应把打防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制定计划、部署工作可以有主从,切忌“单打一”。二是操作实施注意结合。决策和实施是两种行为过程,存在一定距离,好的决策还需有正确的实施。各部门、单位乃至个人,在决策实施中都要自觉地认同、趋向、服从和参与“结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目标校验看结合。总结工作、检查评比时,把打击和防范作为综合价值标准,用来衡量集体和个人工作的优劣。

(二)求实原则。求实是贯彻打防结合方针的根本要求。打防结合不是抽象的结合,而是具体的结合。具体,就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打防任务,结合方式(形式)以及实施过程,都应符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切忌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

(三)主动性原则。打防结合需要积极主动,及时预防和制止犯罪。打击应主动进攻,抓苗头,勿使治安问题成“气候”;防范上未雨绸缪,勿使潜在的治安问题发育成熟。打时要主动地防,否则采不胜打;防时应主动地打,否则防不胜防。

(四)灵活性原则。坚持灵活性原则是打防之间的差异性和治安状况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打”是指对已发生的犯罪和为依法惩处,以儆效尤,具有治标意义;“防”则是从产生犯罪根源入手,对有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具有治本的属性,两者具有相对的界限,各有特定的内涵、外延和时空占有,是两种不同的治安行为,实践上容易出现争时、争人、争物的矛盾,这是其一;其二,社会治安问题的发展呈现跳跃式波浪式的特点,有时问题突出,有时相对平缓。贯彻打防结合方针,应坚持灵活性原则,即打击和防范在战略上同时并举,不可偏废;战术、战役上可各有侧重。敌情暴露明显时侧重打,压住院势头;治安情况平缓时侧重防,固本强根。但是,侧重不是绝排斥,也不是轮流突出。侧重打时,以打带防;侧重防时,以防促打,打防实现灵活的结合。

四、建立健全完整的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是工作实体、工作方式及工作内部相互关系的统一。完整工作机制是打防结合有序展开,有机结合的条件和保证。

(一)健全承载机制。承载机制是打防工作的实体部分。打击实体坚挺,防范实体脆弱,是“重打轻防”的组织原因之健全承载机制,要在防范组织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预防犯罪的大系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次。建立专司防范的宏观决策、调控的指导机构。二是组织层次。有关单位、部门和基层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防范人员,负责决策的组织实施。三是执行层次。以派出所、保卫部门为核心,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如专职治保会、地区治保会、治安联防队、群众性看楼护院队、护厂护校队、保安公司等,形成完善的预防犯罪的社会治安控制体系。

(二)加强协调机制。协调是部门、辖区内部及相互关系的“中介”和手段。协调,可以达到打防结合运行有序、效果互补的目的。约定式协调—按照一定规章制度,单位、部门、辖区之间定期分析研究敌情、社情,交流工作信息,制定协调规划。幅射式协调—以综合部门或主管部门为中心,集中各方面、各部门有关信息,着眼工作全局,做出协调指令,并及时幅射到有关部门和单位。随机式协调— 部门之间、辖区之间非固定地、及时地互通情报,自觉地协同工作。总之,无论何种形式的协调,目的都有要打破地区和部门封锁、封闭状态,造成信息大循环、工作大协同局面,提高打防结合的整体能力。

(三)增强约束机制。打防结合失之于偏,重打轻防难能改观,同工作上约束乏力有关。约束应做到依法约束,有法可依。尽快建立健全油田内部职能部门保卫工作条例,法规制度要尽量实多虚少,有可操作性,有力度。约束还应加强监督,建立以油田职能部门为主,吸收公安、综合治理及其它有关部门参加的“复合型”监督体系,确保约束的有效性。

(四)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推进打防结合的

上一篇:房屋征收奖励办法范文 下一篇:经济产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