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知识竞赛范文

时间:2023-10-02 16:18:34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1

认识岗位,积累经验。通过接近真实的业务操作,学生能全面了解外贸业务员的岗位工作需求,熟悉和体会客户、工厂、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在仿真交易中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操作经验和技巧,通过交易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重复和变化积累实践经验,加强总结和记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的实务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的实现

以竞赛为契机,把POCIB引入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为竞赛打基础,竞赛反过来又促进教学的进程,但这种模式也是一种挑战,运用不当也会产生反效果,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分以下三步走:首先,教学先导。教学与赛事的结合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通常教学是先导。学生首先应具备外贸业务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操作基本流程、外贸单证基本认知等。这些知识在课程学习开始时先作引导性阅读或简单讲解,同时引入大赛内容、规则等,让学生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好胜心,又不至于因为完全没知识的引导而感到茫然,避免学生的畏难心理,也可以缩短操作初期摸索的过程,提高效率。其次,过程激励。有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正式开始竞赛。第一单交易的完成至关重要,老师进行即时指导,可以从简单的“FOB+T/T”出口结汇方式开始,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竞赛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操作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积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注重团队的合作;不断进行激励,防止部分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保证整个竞赛与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最后,赛后评价。比赛结束,趁热打铁,对比赛过程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对学生的各种解决方案做出评价,加深理解。对教学过程中应该涉及的知识点与竞赛操作过程内容进行对比,查漏补缺。

3“以赛促学”模式的探讨

3.1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我国招生体制的原因,高职的学生相对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素质要略差一些,学生普遍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把比赛引入课堂的这样一种教学新模式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刺激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中战胜了学生的害羞、依赖、懒惰等不良心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模拟的国际贸易的真实场景里,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主体,努力地谈判和操作每一笔订单,看着交易成功后账面金额的增加,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自己,这个过程不但有趣好玩,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学习兴趣的保持和积极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竟然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2增强竞争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然是竞赛,就一定要有输赢,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课前提出竞赛规则的时候,明确告知奖惩规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引发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良好局面,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了解竞赛规则后马上开始投入到前期的准备中,对前导课程学习不充分、掌握不全面的学生主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查阅资料、重新复习、主动求教的良好学习氛围中。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一种亢奋的状态,积极思考、讨论、记录,通过操作巩固了原来所学的基础知识,积极主动突破重点难点,实践的过程做到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3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国际贸易的实际业务中,一个订单的完成通常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因为一笔外贸业务的流程比较漫长,涉及的业务环节很复杂,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团队的协作能很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下,要求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我们常说“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这意味着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合作与沟通的能力。POCIB竞赛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相互竞争,虽有个人工作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团队的竞争。团队竞争的优势是在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其看到自己的不足,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能更进一步深化所学的技能。当然,竞赛的最终结果无论输赢,在过程中所学的就已获益良多。另外,让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也具有长远意义。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2

一、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在培训的初期,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为了躲过德军的掠夺,将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的事例中学习王水的性质;从中、美、日三国对超导材料研究的竞争联系到超导材料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领域的应用;从古代战袍上的金属钮扣不翼而飞懂得了“锡疫”现象;从硝酸的合成联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等等。这些事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化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可以从实验着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自己设计、亲手操作,使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二、狠抓基础,灵活运用

在培训时,虽然注重智力和能力,但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行的。这不仅要求化学基础必须扎实,而且其他学科的基础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挑选学员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在培训的时候,可采取以提问带动复习的方法,对重点、难点和容易忽视的内容归纳成问题,通过提问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对问题的解答,不仅要求其能答,还要求其会答,文字的组织要求言简意赅,尤其是关键词不能漏,对答不上的题则采取“启发式”,逐步引导其掌握答题的技巧。为了竞赛的需要,还应该使学生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训练。如实验室怎样用简便的方法得到氯化氢气体?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想出了几种制氯化氢的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筛选,最后确定:在浓盐中滴入浓硫酸制氯化氢的方法最为简便,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训练了他们的实验技巧,还复习了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性质。这时还可以接着问:怎样用简便的方法制取氨气?受刚才问题的启发,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可以把浓氨水加入固体氢氧化纳中得到氨气,这个问题涉及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可锻炼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教给方法,巩固知识

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教给学生“捕鱼的真实本领”,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热情。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有一定困难又是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克服(寻求达到目的的途径)的学习情境。为了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就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与创造的热情,并努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这种热情,让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例如,在红热的炭上洒少量水,会产生蓝色的火苗,炉火燃烧得更旺,那么,能否利用经常给炉火洒少量水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能量呢?这样,在老师的设问下产生疑惑,一下子就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起来了。在这种求知心切的情况下,师生共同运用化学键键能的知识剖析反应的实质,同时增补大学课本上的“盖斯定律”,便会得出这种方法是不可能获得更多能量的结论。

此外,教师还要精选习题,拓宽知识面。在组编训练内容时,我时刻注意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适当扩充新知识,我通常采取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同拌共生,把知识糅合到训练内容中去;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大学教材和科普读物,让他们带着平时学习和训练中的疑难问题去自学。这既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训练中知识覆盖面的不足。

四、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3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运动竞赛;体质健康;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812.45;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5-00101-04

为了使广大青少年积极回到运动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运动中收获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2001年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并已付诸于实践。20世纪初,美国学校体育做了一项成功的改革,其特色就是将sport和games导入学校体育,奠定了以后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调[1]。在200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7号文件中指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性体育竞赛,要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在近年来国内外几项有重大影响的倡议中都提出了运动竞赛。

在实践中,就学校体育范围看,每年的春秋季运动会、各种主题的体育节、班级或校级间的各种项目的运动竞赛都丰富着校园的日常生活。在各种运动竞赛举办目的上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促进学生健康、丰富学生业余文化活动,各学校或体育教师都认为运动竞赛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但其原因、倡导的依据何在,却是在实践中难以回答的问题。

从现有的有关运动竞赛的著作、文献研究综述看,暂时还没有查找到把运动竞赛作为增强体质主要路径的著述。目前对运动竞赛的研究更多集中于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训练等,也有学者就运动竞赛的功能进行论述,如颜天民、何荣[2]的《论运动竞赛的教育价值》、颜天民[3]的《论运动竞赛的功能与特点》,但并没有述及运动竞赛与体质的关系,可以说在理论上运动竞赛与体质的关联是目前研究的盲点。本研究旨在寻求在学校中倡导运动竞赛的依据。

1 运动竞赛与体质增强

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看,竞技是具有强烈竞争性质和游戏特点的比赛活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掘身体潜能并充分发挥操纵身体技巧的活动,主要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没有这种竞争和比赛,所谓运动、所谓体育,都成了丧失活力的躯壳[4]。从我国有体育课伊始,我们多从理性的角度为体育课的存在找出一个客观理由,从最初的增强体质,后来各种推陈出新的功能到现在的健康第一,但对竞争、比赛我们更多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这一方面受中庸和平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竞争、对体育意义的理解不足,我们更多把竞争、比赛看做一种形式、手段,而没有把其看成运动、体育的灵魂。而这种缺乏了生命力的体育不可能为青少年所喜欢、所热爱,增强体质又谈何容易。

一直以来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把增强体质的任务当做体育课的一个目标,而且这种目标似乎得到了从上到下的认可,如果我们从时间和频次的角度分析,把增强体质的任务归结到体育课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从时间上看,学校体育教学不论如何改革,体育课传授锻炼身体基本知识、技术这些最基本的功能是不会改变的,体育课之所以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达不到体质增强所需要的时间、强度和频次。现行中小学体育课,一般都是45 min一节课,就算40%的时间都用于做身体练习,一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只不过是18 min,如果考虑一个40人的班级全体练习与小组练习的比例(假如是2/3),那么学生在一节课上的练习时间就约为13.5 min,一年算下来不过就十几个小时,增强体质谈何容易[5]。此观点虽有失偏颇,比如在一些以运动技术复习的课堂中,学生练习时间会超过40%,但总体还是满足不了增强体质所需的时间。否则,政府也不用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倡议了;从强度看,体育课是不太可能一直持续大强度的练习,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课程的上课效率,影响整体教育目标的完成;从频次看,小学每周3次、中学2次、大学1次的体育课也满足不了增强体质所需要的频次。所以要实现增强体质的任务,必须有其他措施配合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而运动竞赛恰恰弥补了这个欠缺。许多儿童和成年人喜欢竞争,并愿意接受来自竞争的挑战,而且会非常努力[6]。在运动竞赛的过程中,竞赛的载体是比赛时所选用的项目,而

赛竞争的核心则是项目的运动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运动技能。学生如果希望在运动竞赛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并拥有娴熟的操纵身体的技巧,就必须对运动技术进行反复、刻苦的训练,其中就包含了时间、频次、强度的积累,也包含了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我们通常所讲的“拳不离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对这种反复不断刻苦训练的最好写照;另一方面在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在运动技术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这些结果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时候更能有的放矢。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断得到巩固,运动竞赛水平不断提高。而从体质增强的角度看,由于保证了练习的时间、强度、频次,体质增强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从理论上看,运动竞赛可以作为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成立的,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措施能不能改变目前增强体质路径中青少年被动参与的局面,而从内在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从被动的参与变为主动追求。

2 运动竞赛与快乐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体育改革中也倡导“快乐体育”思想,但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对“快乐”含义的曲解以及缺乏可实现的途径,使这一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体育改革指导思想最终夭折。造成这种曲解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正确区分“快乐”和“快感”,曲解了获得快乐的途径。运动能导致生物体产生快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外界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的生理快感并非人类所独有,动物也有这种功能,但其不具有社会内容[7]。身体感官的这种愉快只是一个短暂过程,但机体逐渐适应后,快感将会逐渐降低,这也诠释了为什么人在儿童阶段喜欢游戏,而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兴趣越来越低的原因。而快乐则是人类独有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体育中的快乐包括知识获取的满足感,技能技术提高后的喜悦、兴奋、集体荣誉感及成就感等愉快感觉[7]。通过体育教学我们能获取体育知识、获得快乐,但其他体育中的快乐获得仅仅依靠体育课是不够的。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倡导快乐体育的过程中学生喜欢什么,就玩什么、干什么,最终的结果导致快乐体育的失败,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方式更多的只是满足了学生的生理上快感的需求,不可能上升为快乐。体育运动中获取快乐的方式有很多,但能把众多获得快乐的方式集大成者也只有运动竞赛,其内在包含了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运动技术、技能的发挥;队友间的团结协作;对手之间的尊重、平等;竞争过程中公平、民主;竞争结束后的满足与喜悦等。如果青少年不参与运动竞赛,那么他所获得的快乐将是残缺不全的,也不可能得到体育真正的快乐。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快乐,那么他将永远失去参与体育最本真的动力。  3 运动竞赛与兴趣和认知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但往往这种兴趣只局限于课堂,当课堂学习结束后,兴趣就会随之终止。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指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的兴趣,由直接兴趣引起的学习动机通常比较具体,带有近景性,强烈而不能持久[8]。课堂教学采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更多是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而兴趣的培养只是这个过程的次要目标。

间接兴趣是指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明确认识之后产生的兴趣。体育心理学认为孩子们参与运动就是为了享受活动本身的乐趣[9]。而运动竞赛是达到这种目的最好的方式,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运动的快乐和这种快乐对学生本身积极的意义,以这种价值实现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更容易使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另外,从实践的角度看,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选择所有的体育项目,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这一个或几个运动项目就是学生兴趣培养的载体,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运动项目上反复练习,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带来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快乐,以此促使兴趣的产生,但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以此来探寻差距获得提高的动力,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充分发挥自己运动技能获得的满足、得到队友和对手的尊重、在失败过程中收获鼓励和支持、在成功时收

获喜悦与赞美。这样的平台才能使学生获得一往无前的动力,才可能把运动从兴趣变成习惯,并终身坚持,而能提供这个平台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竞赛。

4 运动竞赛可以促进人的培养

运动竞赛是具有竞争性和游戏性特点的比赛活动,在西方休闲学中对竞技游戏有这样的论点:竞技游戏最后且最重要的特点是为了好玩而玩,当它不再好玩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意义[10]。“好玩”这个词在当前的教育环境是一种不被认可的理念,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玩是和“玩物丧志”、“不学无术”、“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联系在一起的。“有用”才是衡量教育的重要价值标尺。所以为了这个所谓的“有用”,家长用自己的有限理性给孩子设置未来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青少年的剩余精力被拼命的压榨,书包越来越重,眼睛越来越近视,身体越来越差,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洛克说过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当青少年的身体都发育不健全的时候,我们还怎么能期翼他的全面发展呢?

游戏是玩,但绝不是简单意义的玩[3]。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提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10]。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造力的人,这不就是社会、家庭、学校、青少年主体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吗。关于游戏的创造,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提出:我们具身性的游戏潜能构成了运动之源泉,而由于它会创造各种规范和规则,更成为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诸种形式的创造性生成因素。游戏创造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一种让人类更自由、更文明的社会运行之规则。

运动竞赛的宗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规则范围内更好地玩,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对体育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体育由自发到自觉的升华,在玩的过程中体会体育带来的愉悦,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体育的美,也只有这样的玩,青少年才能真正实现把体育从手段变成目的;也只有这样的玩,体育才能真正实现由工具到玩具的蜕变,体育才能真正实现对青少年惠及一生的人文关怀。

5 运动竞赛辅助教育目标的完成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体育教育家们一直认为,游戏、竞赛、竞技体育对完成和实现通过教育制度来支持的主要教育目的有着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作用,是完成和实现教育目的特别适合的媒介。西方体育教育家还极力主张,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情感、智力、身体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宏观地选择肌肉性活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11]。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几乎在体育教学中都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任务,尤其是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获得需要依靠长时间、一定强度身体练习才有可能实现,这种长时间、需要强度的训练有赖于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坚韧,而这种坚韧除了运动中的快乐之外,我们很难找到比快乐更可依赖的精神力量;社会适应中所包括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友谊、信任等品质,社会运行所依靠的公平、平等、竞争等规则的适应在体育领域也只有运动竞赛才可以实现,只有在运动竞赛的过程中才涉及到更广泛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校领域倡导运动竞赛不仅仅可以实现青少年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辅助健康第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6 运动竞赛可以成为连接学校体育与校外体育的纽带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学校体育改革上孜孜不倦,但青少年体质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体育改革的阴霾,一直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体育多次改革,效果始终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青少年体质增强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体育课堂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上,而对青少年学校以外的体育活动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学生在校内参与体育可以凭借行政的强制力量,但在校外,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而在理论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缺乏一个连接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的纽带。运动竞赛本应该成为这个纽带,但由于思维的惯性,我们总认为运动竞赛是为竞技锦标服务的组织活动,缺乏对运动竞赛深层次的理解,所以导致运动竞赛在学校体育领域功能发挥不足,如鸡肋般地存在。事实上,不管是学生体质的增强还是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都需要运动项目

为载体,而支撑学生选择某种项目的原因除了教育之外还有自己本身的天赋与努力,更为重要的是其获得的快乐,而这恰恰是运动竞赛可以满足的。运动竞赛的知识和技术来源于学校体育教育,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期、反复不断的练习,时间来源于校内外学生课余时间,而支撑学生参与体育、长期坚持的动力来源于精神上获得的快乐。所以运动竞赛作为连接校内外体育的纽带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实现,一方面是精神上获得的快乐作为参与动力的纽带,另一方面参与路径的纽带,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实现有效地连接了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7 运动竞赛可以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统一问题,不仅是古今中外哲人孜孜以求的问题,也是哲学史上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7]。知识价值的真,道德价值的善和审美价值的美,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可以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运动竞赛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一部分来自传统经验,一部分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这两者都可以统称为知识,代表了知识价值的真;而在运动竞赛过程中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尊重、友谊,代表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理想,表示为善;而在运动竞赛过程中的快乐,则是精神上愉悦的一种表达,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伴随着世俗功利目标的实现,但我们应该审慎的懂得,这种快乐才是我们体育、运动竞赛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表达的是一种内在、精神上的关怀,是对美最好的诠释。

上述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于重新诠释我们对运动竞赛的认知,运动竞赛可以增强体质,但这并不是我们在学校倡导运动竞赛的最终目的。我们期望通过运动竞赛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并能真正从运动中获得体育的快乐,我们希望和倡导青少年从事体育的目的应超越单纯追求机体生物性功能的目的,转而追求一种满足精神上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间接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从目前来看,运动竞赛无疑是最恰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杜海燕,肖林鹏. 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现状与启示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1-6.

[2] 颜天民,何荣. 论运动竞赛的教育价值[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35-1237.

[3] 颜天民. 论运动竞赛的功能与特点[j]. 体育文化导刊,2004(7):27-29.

[4] 胡小明. 体育人类学[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14,236.

[5] 卢元镇.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398-399.

[6] greg payne,耿培新.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60.

[7] 李连科. 价值哲学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74.

[8] 朱智贤. 心理学大辞典[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49,310.

[9] 黄希庭. 运动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

[10] 胡小明. 休闲体育论[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36,174.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4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97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七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虽然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被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时较少,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新动态等问题。而案例教学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实际案例情况,所以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是不强,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成为处理实际业务的外贸人才,我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

2专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的有利影响

21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技能竞赛一般都设置有奖项,并颁发有相应的证书,对学生毕业时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省级各高校比赛的决赛中设置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有安徽省教育厅盖章的证书,这对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认真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22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外经济活动,就业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因此具有线长、面广、风险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从事这类工作也就需要学生掌握对外谈判、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术语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例如安徽省首届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初赛是校园选拔赛,主要通过校园商品交易会和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还需熟悉进出口采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己方比较有利;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哪种更为安全可行等专业的理论知识。

23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需要和银行、外经贸部门、海关、商检部门、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诸多部门和企业打交道,尤其对外谈判的时候还涉及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因此,从事这类工作还需要学生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专业技能大赛一般通过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规定参赛小组一组7~10人,参加省级决赛前要提交一份国际贸易参展商业策划书,决赛时是15分钟的产品会,这些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贡献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间还要衔接流畅,否则就会给整个小组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2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远远低于社会和学生所要求的水平。据调查,在高等学校,除了上课外,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台似乎成了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师生关系薄弱。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则主要是课堂上,课下沟通机会少。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还能加强不同高校之间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25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

专业技能大赛往往会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视,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评委除了一部分是国贸专业的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外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本企业,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储备人才。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尤其对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3改善专业技能大赛的建议

3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当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趋同,与国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竞赛内容。

32扩大竞赛规模、种类

就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来说,目前还只是省级比赛,类似有意义的比赛应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省级之间的比赛,能加强省级之间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比赛种类可以多样化,与国贸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科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竞赛内容多样化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外Q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素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外贸工作需要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竞赛内容除了与专业课联系密切外,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比赛最后环节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评委可以提出相应问题,由学生灵活应答。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也能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3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团队小组的整体水平,指导老师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请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给指导老师做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指导老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来实现。

35注重学生的年级性

低年级的大学生一般是学习基础知识的环节,接触专业课还较少,对国际贸易专业也不是很了解,而高年级的大学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环节,更希望能到外贸单位去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所以专业技能大赛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开举办。针对低年级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锻炼,例如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到外贸企业参观的机会。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应偏重专业知识的锻炼,例如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的机会。

4结论

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随着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外贸行业迅速发展,对于具备外贸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一种乐趣,也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应当引起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以及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金刚,刘聪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探析[J].职业教育,2016(2).

[2]钟玉海高等教育学[M].2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体育的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学生的心量活动与体育活动处于水融状态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任务。体育是通过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而体育心理又是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

1. 体育活动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群众性、经常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起到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作用,而且会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首先,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优秀品德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参加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由于活动本身需要各参加者密切分工,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高度智慧与技能,所以要有团结互助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等心理品质也随之而产生。即使参加个人的单项体育活动,由于活动本身要向参加者提出体力、精力、活动时间,掌握与提高活动技能等的要求,这对学生培养意志的坚持力、勇敢果断等都有直接的效能。

其次,体育活动也能促进智育的发展,通过体育而使体质增强的学生能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活动。这实际上是通过体育活动给学习提供优越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物质条件。不仅如此,由于参加体育活动所形成的各种优良的个性与品德特征,更是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

最后,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在做各种动作时要体现出美的特点。所以,长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就会精力充沛,体格健壮,各方面心理的自我感觉都充满美的情调,这对向往美和创造美的心理倾向,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育活动特点。所以,体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根据,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活动。活动中要重点注意学生的体育兴趣。因为体育兴趣是体育活动积极的认识倾向性。一个人只有对某一项体育活动有兴趣,他才会有积极地去认识它、掌握它的愿望,主动地去参加,进而获得有关体育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并且从中得到最大的乐趣和满足。享受到体育活动给自己内心带来的无限愉快。

掌握体育知识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的过程,只有研究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因素才能提高体育的作用。

2. 心理活动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掌握体育知识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的过程,基本上是运动表示和动作概念这两个主要方面,为了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组织体育活动和训练,必须进一步了解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学问。

(1)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运动知识必须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由生疏到熟练连续不断的过程:即:学习动作一反复练习一技能形成的过程。

在学习动作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感觉的感受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同时也由于习惯动作与习惯姿势的影响,有时难以觉察出教师示范动作的全部细节,模仿行为表现的比较突出。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不宜过快,在反复练习阶段主要是注意力指向动作的个别特点上。抓住个别特点,并通过思维把个别动作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练习,这样才能逐渐完善地掌握运动技能。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运动动作已经达到娴熟的程度。根据一定的要求,一系列连锁的反应,熟练动作自然而然地会表现出来。

(2)运动竞赛的心理特点。运动竞赛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检阅体育成绩的一种好形式。运动竞赛不但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性的形成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活动特点是随着千变万化的形势和起伏不定的战局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在变化无常的竞赛中,随时都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瞬时判断”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从而获得胜利。思维运用程度如何,同在平时实践训练中的“思维训练”有重要关系,思维越灵活,就能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在竞赛中情绪表现极为复杂、强烈、多变、竞赛的规模越大,运动员承担的任务越重,情绪体验越深刻强烈,竞赛双方力量的对比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双方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你争我夺,决一雌雄时,运动员情绪体验往达到往非常强烈的程度,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全身力量和技术特长,夺取最后的胜利。运动竞赛实际是运动员意志力的较量。意志的作用在竞赛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意志在竞赛中表现为按照计划行动,克服行动中的种种阻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理状态。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表现出勇敢、果断、自制的品质,百折不挠最后夺取胜利。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6

【关键词】优化英语教学兴趣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理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BookⅡ形容词和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应在班里边找边说:”Wang Xiao Mi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王小明的外号就是“白马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从情绪高昂,争着回答另外的问题,eg:who is younger than you?等等。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当然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推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次次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

2.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3.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三、优化合理的课堂结合是关键

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

2.对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

3.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设情景记性:

A:Put on your coat?

B:which one is my coat?

A:The blue one is your?

B:Oh,yes,it‘s mine, Thank you.

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mine的意思,学生容易地回答出来。于是引出新语言项目。

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教学的前提

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7

一、注意尖子生的选拔。

要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平常就要注意精心选拔好尖子生。只有把那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实验能力和好奇心的学生选拔出来,才能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如我校学生姜维,她反应敏捷,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路开阔,学习兴趣高,笔下快,我就将她定为竞赛候选人。结果她在这次竞赛中一举获得省级奖。

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开拓学生视野。

常言道:“根深则叶茂”。化学竞赛也一样,学生平时能吸取较多的知识营养,才能在竞赛中得心应手,获取好成绩。因此,我平时就十分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例如,我在进行有关结晶水合物的教学时,启发学生知道如何测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方法;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介绍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在复习置换反应时,介绍铝锅烧水变黑的道理。介绍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参赛也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

对于竞赛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启发式,防止硬性灌输,如我在做铁的生锈实验时,先演示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学生通过动脑,就很容易得出在与水和空气都接触时易生锈的正确答案。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让学生对产生的H2与O2的体积比为2∶1的现象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推断水的化学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享受。

四、因材施教,强化辅导。

在进入竞赛复习阶段,我根据这些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他们的学习内容,以满足竞赛的要求。对课本及参考书中的一些简单题,让他们阅读即可。主要是练习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课本上的题或准备参赛的练习题。并给他们提供多种参考书、杂志、资料,以满足他们各自的知识需求。另外,在化学自习课上,专门抽出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研究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这对提高竞赛成绩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五、少讲多做,讲求效率。

强国复兴知识竞赛篇8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竞赛 学风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95-02

当前在校大学生受到专业报考、就业形势及娱乐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学习动力不强等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专业竞赛举办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实际动手能力[1]。实际表明,专业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问题

1.学习兴趣偏低,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志愿填报时没有做深入了解,仅仅是随行就市,导致所学专业不是兴趣所在;一些家境好的学生,对生活和未来没有规划和设想,读大学只为获得学历;被冷门专业录取的学生对就业失去希望,滋长了学不学都一样的悲观心理;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学生由于社会需求量巨大,企业用人要求标准不高,导致一些学生对于学习不够重视,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

2.为考试而学习,知识体系无法形成

目前一些大学生对于每门课程的学习的态度要根据课程性质而定。一般是考试课高于考查课,考查课高于实验课,学习标准是通过即可,对于知识不求甚解。大学中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根据培养计划而设定,都自成体系。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学习到的知识都限定在独立的课程中,无法将其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3.重理论轻实践,实际动手能力不强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中就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生对于实验环节的重视也不够。理论课是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实验课是专业能力的验证阶段和提升阶段。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验证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专业知识的消化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实现。

4.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创新能力要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体托,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强化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思维和开展创新训练[2]。目前高校和学生在此环节上都有所欠缺,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此外,目前一些大学生在文字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专业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1.以专业竞赛为突破,激发专业学习热情

学以致用是很多大学生上大学的初衷,但是目前高校中理论和实践环节结合的不够紧密,很多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的用处和重要性。专业竞赛是将大学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最好范例,可以让大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未来自我发展方向,还能让大学生更加明确所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以专业竞赛为契机,强化主动学习意识

专业竞赛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在知识储备的考核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参赛选手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对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有所了解甚至是熟悉掌握。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要主动扩展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为竞赛做好充足准备。

3.以专业竞赛为平台,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竞赛是实践类竞赛,主要目的是锻炼和提升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给那些理论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因备赛需要,学校会组织一批优秀专业教师、划拨专门的实验设备及器材为参赛学生开展集中培训。系统的学习和细致的指导使得参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4.以专业竞赛为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竞赛除了是对知识储备、动手能力的考核外,同时也是对参赛选手们身体、心理、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考验。优异成绩的取得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所有人合作分工,还要齐心协力才能够解决重重难题。通过前期系统的备赛训练,在高强度的比赛节奏中面对难题也容易激发参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专业竞赛

1.加强宣传

要对专业竞赛获奖作品和获奖学生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获奖后,实现高层次、高薪水就业的典型要做重点宣传。在全校范围内要掀起学习榜样的热潮,激发广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还可将专业竞赛引入新生专业教育,通过展示参赛作品实物、照片和视频的形式让新生全面了解专业知识的用途和课程体系的关联性。

2.开设课程

专业竞赛可以吸纳各年级学生参加,但各年级都存在各自困难。一年级学生最有热情,但是不知如何下手;二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三年级学生开始准备考研或就业;四年级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建议可以在全校任选课和专业任选课里开设专业竞赛入门课程。对于新生,入学起以课程的形式对有意愿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3.体验教学

除开设专业竞赛理论学习课程外,还可以成立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依托前期宣传效果,广泛吸纳学生参与学院、学校层面的专业竞赛,让学生有机会实际动手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都会大幅提高。体验式教学会提高学生对专业竞赛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参赛基数的增加也会促进优异成绩的产生,突出成绩的取得还能提高宣传效果。

4.加大投入

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成立了科技社团,或者由专业老师牵头组建了兴趣小组,但是普遍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困难。专业竞赛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教师的指导,高校对于提高教师参与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应该给于重视。学校可以加大政策照顾和支持力度,为各学院、科技社团应该尽可能的安排专门的活动场地,改善配套设施,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提高学术氛围,这样才能增强专业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班级中参加专业竞赛的学生越多,班级的学风就越优良。优良的学风又会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专业竞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和证明自己。如此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机制。未来高校应该继续加大对专业竞赛的支持与投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孕育优良学风,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辛岚.抓好学科竞赛 推动学风建设[J].内江科技,2010(01).

上一篇:农村托管班的可行性范文 下一篇:信用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