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9 18:10:53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1

关键词:网络人才;课程设置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市场目前急需大量新型的网络人才。我们国家的网络人才的培养现状又是什么样呢?

据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高达12万,而实际拥有量不足5万,人才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国家信息部统计显示:今后5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万到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网络人才严重告急。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事实上,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之外,近几年快速发展的IT职业教育机构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人才。例如,著名的IT培训机构北人青鸟APTECH开设的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网络工程师。虽然培训在加强,但网络人才短缺的局面短时问内难以改变。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有计算机网络专业,那么能否在网络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量的网络人才需求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初级或中等网络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更多的职位更欢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为例,我校是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我校每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50人左右,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我校的前几届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学生不到30%,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比例则不足10%,有的学生到单位做的工作完全是与本专业脱离的。并不是社会上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岗位我们毕业生无法胜任。究其根源,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个重要原因。

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是:一年级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三个专业的课程完全一样。到二年级时每个专业可以体现专业特色的选修课,到了三年级,才开始自己的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虽能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性特点,但是缺乏实用性。学生毕业后掌握的技能覆盖面确很广,但全是皮毛,做不了实事,无任何就业优势。也许,我们担心我们的毕业生如果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会减少他们就业机会,而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法藉专业技能获得择业机会。早在几年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发起“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在调研了我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后,提出了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专业方向:

1计算机软件:培养和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或开发、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多媒体应用技术:培养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

而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三个名称太大,缺少方向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半是多媒体应用的技术方向,很难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特色。这不是我们学校特有的,据了解,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关键

教师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动因素和核心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操作演示正确无误,实践管理高效有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以此为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取个个成为“双师型”教。学校也应该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克服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所面临的掌握新技术的瓶颈,加强计算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了解和参与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增加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维护的任课教师应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参与组网与管网的实践。

四、硬件设施现代化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保障

实验和实习基地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这些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体现实验、实习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大多中职院校都搭建有校园网,而且有专用的机房,电脑的数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场室,在这里能够更好的完成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实训任务,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专业知识,提高网络系统工程技术能力。更有利于培养有知识、懂技术、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满足网络和通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急需,提高学生在IT和通讯行业的就业率。

总之,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因为它将关乎学生的人生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发展大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就是计算机功能的延伸,要想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必须掌握网络技术。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做出更进一步的改进,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扬.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 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2012 (16).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2

【关键词】网络技术;就业分析;培养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它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企业自动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技术也就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都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运营。

二、市场供需分析

网络技术的诞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处于全球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等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大商场等都是网络化管理,企业网络工程的建设、网络安全维护等多方面都增加了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然而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

三、网络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大约五个行业:软件开发、网站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安全、软(硬)件测试。所以应该具备以下具体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熟悉数据通信、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1)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实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规划、构建局域网,维护管理网络系统及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2)主要专业课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学习,主要学习的课程如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态网页设计、网络通信技术、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网站创建与管理、数据库开发技术、Java应用程序设计 、网络互联技术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以及课程相应的实践和实训。(3)理论与实践并进。清晰分析就业方向,应合理的设置校内实训室,如:网络综合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三层交换机的VLAN 互通、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无线网络安装和调试等技能;网络系统管理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网络攻击方法及防御、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技能;操作系统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基本配置、操作系统应用基本故障排除、操作系统进程调度设计、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模拟设计等技能。和企业相结合,能让学生感受到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以及企业的运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甚至与大公司合作办学如思华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斯科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良好、稳定、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4)强抓素质教育、提高道德修养。企业用人重技能,更重德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就业方向与就业分析

(1)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去向很多,如面向政府机关以及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类国有企业、私有企业,适应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系统配置;软件集成;网站设计、开发与网络维护;系统分析员;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的系统集成等工作岗位。(2)就业分析。首先,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每年都在增加,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课程选用与市场的脱节,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落后,使得高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差,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尽快适应公司、企业的需求。其次,网络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再次,网络技术复杂而多样,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过高,而刚毕业的学生从知识和技能都达不到那种高度,所以难就业。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突显它的威力,培训机构只有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双证上岗,求职会更有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就更加乐观。

参 考 文 献

[1]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赵栋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3

1.1虚拟网络技术

虚拟网络技术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之一,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例如,企业或组织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构建一个交流平台,以供员工进行交流、学习,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达,为企业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沟通软环境。因此,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受到企业或单位的青睐。在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在虚拟网络中建立一个网络连接,并通过对网络连接进行密码保护,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利用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还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2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

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与虚拟网络技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虚拟专用网络拨号技术有其特殊性。在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对资源进行共享,使计算机网络公共平台的不同使用者都可以获得资源和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计算机网络应用更加的方便高效。同时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的信号是通过光纤进行传递的,对信号进行了加密处理,使得信息不容易泄露,保障了信息的安全,避免了因信息传递泄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达到了防止信息外泄的效果。因此,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越来越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用户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也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既可以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便捷,又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了因信息泄露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同时也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应用率,降低了对其他介质资源的占用率。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近几年来科技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加的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更高效发展。因此,社会各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便捷。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在向便捷性的方向发展,只有充分的挖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便捷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才保证住人们不断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量正在剧增,相信,互联网会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与虚拟网络技术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办公,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不断的突破传统沟通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信息的传递将会更加高效和安全,同时将会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共享,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进行远程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也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信息的处理更加的便捷、高效,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传统的办公模式给交通和通讯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远程办公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资源,更降低了办公成本,信息的处理将会更加高效,有利于企业更快地抢占市场先机,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结语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4

自21世纪以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网络化发展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习惯、生活习性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应用岗位的人才对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符合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标准需求,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计算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师始终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推进和实施“实例化教学”模式,本文以网络模式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模式的构建、实验及应用,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 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得以迅速发展,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在高校网络技术领域之中仍然薄弱,教师在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维护及管理大小型网站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开发的能力,从而向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啊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基础切实可行的实施在实验课程体系之中。 

3 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教学思路 

3.1 目标的确定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可以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争夺,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也应该以满足市场所需为原则,结合现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本就是以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及应用课程作为开设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针对此门课程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后,让学生对局域网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TCP/IP技术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等知识有一个概况的了解和清晰地认识,这部门属于第一层次的目标,其次,在充分知晓必备的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可视化的对象编程以及高级语言的编程和设计,具备一定思想高度,该部分为第二层次的目标,最后,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使得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领域中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与研究,进而达到将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充分相结合的目的。 

3.2 方法的改善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实际的例子,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中适当引入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让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形象化,而且在实际的讲解操作中。锻炼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探讨,经过细致地研究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实践经验,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创造性的激发具有明显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设定任务,以促进其积极研究探索。 

3.3 内容的优化调整 

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同样对于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结合课程中主要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接口技术以及数据库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便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将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网络的构架、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子网的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等各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融入在实验教学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达到专业技能的培训目标。 

4 总结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5

关键词: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65-01

引言: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网络技术日益完善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均与网络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政府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也积极的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了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如何加强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保障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了有关政府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政府工作的展开,以及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均有着重要意义。

一、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不足,管理力度不够。网络世界是一个充分开放,自由的世界,目前对于虚拟世界的管理各国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例如病毒的传播,黑客的攻击等,这些都会对网络用户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政府部门工作更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部门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容易造成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具体来说这些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性不足。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专业性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管理部门。在我国大部分的政府机关中,其只将网络当做了日常工作的一项辅助工具,却忽视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缺乏全面性,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给一些网络骇客可乘之机,对我国政府部门网站进行攻击,窃取信息,传播病毒。2、管理力度不够。对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了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信息录入等多项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管理力度过低,导致一些政府机关的网络体系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应用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缺失。要想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但是就目前我国政府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来看,其在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技术落后。我国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担任,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其所掌握的技术相对比较陈旧,针对一些新兴的网络问题很难给予有效的解决,造成政府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阻碍。2、技术人员缺失。在传统的政府部门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在进行与行政相关的工作,在政府的职位设立中并没有设定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职位。虽然在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政府后,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政府部门招聘了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入政府部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但是由于缺乏重视,发展空间有限,因此部分政府机关仍然存在着技术人员不足的现象,导致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难以有效的展开。

(三)管理缺乏规范,体系存在漏洞。我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缺乏规范性。管理的规范性主要是靠规章制度进行维护,由于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并没有专属部门对其负责,因此其在制度的设定上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与限制,不能高效的完成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2、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管理体系包括一个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就我国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而言,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人员较少,因此管理体系较为松散,没有明确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目标,经常导致一些管理工作被忽略或者敷衍。

二、针对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部门专管,全面监督。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有关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提升:1、部门专管。为了使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更加的系统化以及全面化,政府有关管理人员首先就应明确政府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的从属部门,通过部门专管的方式,提高其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2、全面监督。计算机网络的风险无处不在,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的这一特性,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应建立其全面的监督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杀毒软件,完善计算机系统等方式,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监督,并且应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其有效的预警系统,针对出现的木马,病毒,骇客等进行及时的预报,并自动开启防御措施,以此来提高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二)技术升级,团队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新速度日新月异,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应随时注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动态,对自己的技术水平,网络知识进行不断的提升,以满足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需要。同时,有关政府管理人员还应注重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的团队化管理,针对整个管理团队的人员进行综合的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准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团队。

(三)健全制度,强化打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犯罪,我国在对这种犯罪进行打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局限,难以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理,针对网络犯罪对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有关计算机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健全制度。我国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要想远离网络犯罪的侵扰,首先就要从自身的管理入手,建立其健全的规章制度,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早的预防与解决。2、强化打击。针对一些网络上的犯罪行为,有关部门应积极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填补我国司法上的不足,对于一些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犯罪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维持网络世界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在我国政府中所占的位置逐渐加重,网络化的工作管理模式将逐步的取代传统的政府工作方式,因而为了保障政府工作的有效进行,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力度,通过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方式,推进政府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政府工作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菁.浅谈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12-16

【2】黎彩薇.综合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实现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4):45-47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6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高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就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职两个层次,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数十所院校的精品课程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内兄弟院校前期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2-3],大多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我校是一所有着二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组)建设和改革新路子,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高职毕业生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1网络技术岗位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工作岗位呈现多样性。IT行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1.1技术更新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能力去适应其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学校2~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本身比较短暂,如何兼顾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在岗知识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实践能力要求高

与其他IT技术岗位类似,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学生无论从事的是网络组建、网络运行、网络开发,还是网络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网络技术、掌握典型网络设备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注重应用。这就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真实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为实践教学空间,立足应用能力的培养。

1.1.3知识的复合特点明显

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一定计算机科学素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外,另外具体岗位类型的细分,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提出了一定的复合要求。比如,从事网络应用,如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比较熟悉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1.2网络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规格分析

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3年,多年来,先后为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IT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先期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典型岗位调查中,我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中小型MIS系统程序员等6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各自应重点培养和训练的核心专业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从实际岗位的需求看,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如表1所示。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实践

表1的网络技术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分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组的体系构建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体系设计

从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设置,既要突出未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兼顾未来从事其他IT技术工作学生的需要[4-5]。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图中“*”课程系选修课)。

为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组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图1中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2.1.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3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PC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这一模块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全部课程为必修课。

2.1.2计算机网络基础(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典型网络技术的基本专业素养。该课程作为网络技术课程组中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实验”的形式组织,实验部分可分为模拟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和真实环境的开放性实验两类。

2.1.3网络基础架构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实用组网技术和PDS与组网两门课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换技术为重点,以著名网络设备厂商的典型设备为背景,学习、掌握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使学生熟悉业界主流网络基础设备的应用;后者为选修课,供有意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该课程中通过典型组网案例的分析、课程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一般中小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接入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2.1.4网络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环节

由“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实训”以及“网络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构成。该模块强调的是网络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属于提高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前述3个模块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训练网络综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课程的优化与重组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兄弟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1) 课程应用性特点尚不鲜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国内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SI/RM七层模型为主线加以组织,“学院”气息很重。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问题特别突出。过于强调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显然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实际不相符合,导致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现状严重脱节。

(2) 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呆板。

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授+验证实验”的教学形式。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看,这本无可厚非,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现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过多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的风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特别是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如坠云雾,师生难以互动,学习趣味索然。

(3) 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许多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实践背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授课只能纸上谈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更新,使课程教学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4) 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滞后。

受专业建设时间和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单纯依靠普通计算机机房开设基于模拟环境(如Boson、Packet Tracer等)的网络基础实验,使得学生在网络技术诸多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受到很大制约,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首先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 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等著名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的教学贯穿于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 强调学以致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周边网络、通信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新路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以验证性基础实验、案例式组网实训、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实际岗位实践等形式,充实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 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

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引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前期已开展的“网络设备调试员”培训考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数码等著名网络行业资格证书,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块,凸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胆摈弃了传统的OSI/RM模型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新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一般知识基础、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技术应用3个层次,兼顾了网络与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网技术、TCP/IP原理与技术和Internet典型应用等4个重点,如表2所示。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我们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首先在实践教学内涵的充实上,初步构建了以下较为完善的体系。

(1) 网络基本原理实验:以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采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Cisco Packet Tracer、Boson等)相结合的实验方式组织开展。

(2) 典型案例综合实验:在校内“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及校外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爱得发网络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别组织实施。

(3) 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实习实施,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聘请了十余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本系教师在配合外聘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2.4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取证的有机融合

为了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与相关课程组建设加以融合。相关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下:

(1) 网络设备调试员(管理员)技能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该证书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规格,学生修完该课程,完成全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2) CCNA、HCNE、DCNE等行业通用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上述证书的部分教学模块供学生课内选修。学生修完本课程,选修网络技术课程组后续课程,或利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结构,经过短期培训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3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来,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组建、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工作。限于篇幅,课程建设其他层面的工作,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本文没有系统介绍,留待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报告。

鉴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我系前期开展的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组建设工作,尚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许多改革实践,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 [2003-4].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 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3] 张继山,杜玉桥,王坤. 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0):54-55.

[4] 尹德志.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 周鸣争,汪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Yi-ming, QIN Ben-tao, LI Lin-jing, ZHENG Yue-zha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st Bran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A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osition is a kind of important occupational direction for graduates of the computer major in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In combination with our practic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for computer major,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raining, such a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core course Computer Network, improvement i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integr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with vocational skills evidence.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行动导向

近年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面临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计算机类专业报名人数的下降,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日益面临尴尬境地。如何创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引起了计算机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结论,制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蒋宗礼等国内计算机教育的知名专家研究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提出了这些公共核心课程的组成[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专业公共核心课程,如何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对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1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现状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教材总共有54种,其中属于高职高专适应的教材为19种[2-20],这19种计算机网络教材代表了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最高水平。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般都是先讲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然后是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最后是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介绍。在教学内容的序化上一般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变成了知识点的说教,将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训割裂开来;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的学习而过分强调动手实训,将课程变成了一门培训课程。

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学习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思想,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界的认同[21]。但是目前还很少见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这种行动导向的思路进行组织,这说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

2教学内容项目化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22]。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能有效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整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使得教学过程更容易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所学尽可能与未来工作岗位“零距离”,因此,若按照以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方式实施教学,则会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重组他们所学的知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项目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 学生自行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设计方案,强调小组学习;

(2) 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能够使用的产品还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

(3) 为了完成作品,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分析问题。

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有了项目教学作为理论基础,但目前教学还缺少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条件。主要在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材;教学内容项目化过程中项目的设计还没有形成标准。尽管这样,由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实践的要求较高,而对理论的要求较低,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别适合实施项目化教学。

3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

我们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的思想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 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前提。

以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培养主线,从网络软、硬件两方面实验入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基本理论不追求深刻广泛,而关注其实用性,结合实际的应用举例,使学生融会贯通。

先进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适当去除一些陈旧、难度过大及理论过深的内容,增添应用性较强的新内容,使教材能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符合社会用人需求。

(2) 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分解。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应于一个大项目,然后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从而实现课程在宏观上的序化。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可以将整个课程对应于一个企业的局域网构建问题。然后将局域网构建这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一级项目。这些一级项目按照认知顺序包括:网络用户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硬件实施、网络软件实施、网络管理与维护、广域网、网络新技术7个部分。

(3) 一级项目的进一步分解。

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7个一级项目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二级项目,如表1所示。各个二级项目还可以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和课时的安排分解成若干三级项目,确保一个教学单元能完成一个或多个三级项目。

(4) 每个项目的教学情境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实际。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能的应用范围包括:校园网络、企业园区网络、办公网络、小区网络、政务网络、网吧等。在设计各个项目的教学情境时必须选取来自这些应用范围的生动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指向。另外,还要对这些来自应用领域的实例进行再加工,使得每个项目能够覆盖教学大纲对知识点和技能的要求。每个项目的教学情境要满足5个条件:目标性、生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5)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的序化问题上要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顺序对每个二级或三级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

在以上教学设计过程中,“讲授本项目必须的最基本知识”、“提出项目”的主体是教师;“项目分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知识传授”的主体是教师;“项目解决方案设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完成项目”的主体是学生;“项目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主体交替或同时出现,能够确保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不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结语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行动导向学习为基础,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运用项目教学的原理,对其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授必须的理论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王志英,李晓明,等. 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45-47.

[2] 尚晓航,马楠,陈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徐其兴.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刘晶U,高良诚. 计算机网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周鸿旋. 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吴学毅.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 张学军,夏长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M]. 3版.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 李秀龙. 计算机网络[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9] 胡军华.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 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0] 晋玉星,吴丽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 王恩波,张露.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2] 李畅,吴洪贵.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 王海春. 计算机网络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 朱根宜.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 褚建立. 计算机网络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 蔡立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 2版.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7] 黄能耿.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指导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8] 季福坤. 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9] 杜煜,姚鸿. 计算机网络基础[M]. 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0] 余明辉. 计算机网络构建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1] 李斌.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8(16):88-89.

[22] 姜大源,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the “Compu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N Yi-min, TAN Ai-p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contradiction between knowledge teaching and skill train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a good key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curriculum cont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ing,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tailed methods of project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ing and proposed how to divide a project and how to sort its curriculum content.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篇8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原理、TCP/IP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组网原理、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字信号处理、网格计算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化处理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计算机网络工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经济蓬勃繁荣的形势下,网络工程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师正是这一学科的主宰力量。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网络工程专业是讲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

5.了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了解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建设及安全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上一篇:机关作风建设内容范文 下一篇:融资担保公司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