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1 22:29:25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1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27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各高校除了将财务管理定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外,还在部分非会计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一、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与特殊性

(一)教学双方

为优先保障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各高校配备给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师资通常相对薄弱。教师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由于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教师对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也缺乏了解,不易进行针对性教学。

同时,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度和重视度也有较大分化。部分同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有很大兴趣,甚至将财务管理当作将来考研的专业。部分同学对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兴趣,一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并容易理解,其学习的兴趣较大,而一旦内容中理论部分较多或理解困难,则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财务管理与本专业工作关系并不大,修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敷衍了事。

(二)教学安排

1.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有很大区别。他们将来的从事的大多不是财会类岗位。如果仅作为非财务类普通职员,他们直接参与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机会并不多。

对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主要面向学生升为单位管理人员后决策所用,同时兼顾学生个人理财。对他们的教学,应弱化财务理论,强调财务知识运用,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2.课程属性与学时

财务管理通常有两种教学模式。

一种模式是将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一样设置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平台课程,按专业不同分别为设为必修或选修。不同专业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并在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其他课程,如高级财务管理予以补充。常见学时设置为48学时。另一种模式是按专业分别设置课程属性与学时。如笔者所在单位就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财务管理A、财务管理B和财务管理C三个层次。会计学专业适用财务管理A,必修,56学时;工商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B,必修,48学时;信息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C,选修,32学时。

3.先修课程

非会计专业往往只在财务管理课程之前开设会计学原理一门会计类学科平台课程。会计专业中作为财务管理先修课程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在非会计专业中均未开设。虽然财务管理对其他课程的依赖度较小,但如先修课程缺失,仍会给授课带来一定的不便。

4.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教材要么选择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材并舍弃部分次要章节,要么直接选择非会计专业专用财务管理教材。但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编写的财务管理教材较少,选择余地并不大。

虽然视编者的不同,有的教材会对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进行介绍,有的教材会对集团公司财务、并购财务、国际财务管理等特殊领域财务进行介绍,但各版本教材几乎都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价值观念、财务管理活动(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和财务评价。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往往将上述三个基本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二、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

(一)与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

笔者认为,虽然通过另设课程的方式可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学习进行区分,但由于不同专业的先行课程设置不同以及工作需求不同,分层教学的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将来对财务管理的应用需求也不同,教学要求必然会有较大差别。如果将财务管理课程进行学,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同学受到学时、标准化试题等所限,不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的同学也得接受相对较多的财务理论学习,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也减弱了学习财务管理的实用性。

分层教学模式则较为灵活,不仅能够兼顾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的不同学习背景和学习要求,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可以在缩小教学范围的基础上,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提高财务管理的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从思想意识上重视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学环节。

其次,教师还应该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虽然作为专业教师,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必然是陈旧滞后的。这样教出的学生很难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读得懂、教得会。教师要通过自身教学积累,不断借鉴、总结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与课下积极与学生沟通,熟悉学生所在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二)提高学生的重视度与学习能力

要改进教学效果,还得提升学生内心需求,激发学习内在动机,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分层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有一定的选择权。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适度与其专业结合,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教他们用Excel作为工具进行财务决策和分析;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补充财务、会计术语的英文表达;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财务预算部分的教学时长等。

2.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上还可以更多地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在讲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可以用房贷计算、租金计算等案例。在对外投资部分,可以适当补充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此外,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报表分析,可以在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部分增加讲授时间,选择某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带领学生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及时引入网络或报刊杂志上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阅读并尝试用财务管理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可将学生分为数组,把案例内容与案例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课后小组讨论,并由教师随机抽人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

3.专用教材与开放资源相结合

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学时通常很少。有限时间里如何既完成财务管理基本教学内容,又尽量多地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专用教材与开放资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使用专用教材,以使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更适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站、论坛等开放资源,向课后要时间,增加信息量。

4.课堂教学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

“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常常涉及项目可行性决策、财务评价等。在对非会计专业同学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时,可以分别在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部分引入某小组的“挑战杯”项目作为案例。既使所学知识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语

笔者在此只是结合自己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体会谈了自己的想法。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大家献计献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何芳玲.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湖南科技学院非财会专业教学的调查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0-131.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2

关键词:非财务指标 价值管理 价值动因 因果关系

平衡记分卡是试图将非财务指标纳入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它强调因果关系链的选择与运用,但平衡记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业中众多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实质上是一种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关系。非财务指标具有双重性:虽然从产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解决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所无法反映的产出结果,如无形资产、风险产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从动因的角度,作为财务指标的前导指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基于价值管理的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核心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进而研究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非财务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国外相关研究,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以战略为导向的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与业绩的关系

这是侧重于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现有对非财务指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验证顾客满意程度与全面质量管理(TQM)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业绩间的关系。

1.在顾客满意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过从77家代表不同行业的瑞典企业中取得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业绩与顾客满意度正相关。Perera等(1997)发现公司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战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使用非财务指标与改进业绩有关。Ittner等(1998)用顾客层面、业务单位以及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公司层面的顾客满意度与公司当前的市价有关,但与当前的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2.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现有对TQM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证明了采用TQM的公司会计业绩与市价都会提高。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于TQM的报酬体系会带来更高的业绩。Chenhall(1997)的研究认为,同时采用TQM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会比只采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企业得到更好的业绩。

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都表明同时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要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二)基于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解决委托问题及研究激励机制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基于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否更有效反映管理行为,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发现,将非财务指标加入业绩评价体系在一些情况下能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更快与更直接地反映出管理行为。Rees等(1994)认为,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衡量现在的管理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使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地纠正管理上的行为。另一方面,研究非财务指标在经理人报酬契约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更不容易纵,因为它们不象成本分配或资产估值那样那么依靠管理人员的判断。

(三)基于权变理论研究不同变量对非财务指标选择的影响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所形成的两大综合理论之一,它强调对管理会计特定技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通过早期一些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的一些变量(如:时间等)相关。当考虑到非财务指标是否与公司的特性相符时,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权变的关系。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识到基于管理会计的柔性化特点,只有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响变量,才能更好区分非财务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通过对雇员的报酬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非财务指标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所产生的业绩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则表明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以下几个变量显着相关:是否存在革新进取的战略、质量导向的战略、产品开发周期的长短、行业规则、处于财务困境的程度。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现有研究具有如下优点:强调了非财务指标与战略相结合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业绩评价模式下,业绩衡量与战略不相关的研究方式;验证了非财务指标与业绩方面存在的关系,研究方法具有多样化,采用了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统计研究调查等不同实证研究方法,符合非财务指标具有多种量化表现形式缺乏统一比较规则的特性,在数据取样上,也使用了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不同的数据取样方法;研究了非财务指标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传统业绩评价模式难以解决委托问题的困境,并且开始用权变理论的观点对非财务指标的变量选择进行研究。权变性是非财务指标区别于财务指标的一大特点。权变理论的引入,是符合非财务指标特质的研究基础。

但是,从文献中还可以看到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侧重于从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而对它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非财务指标作为价值动因在企业价值管理中所形成的因果链研究得很少。除了Ittner等少数学者的一些研究开始注意到权变理论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的意义外,相当部分的研究对权变关系并不十分关注,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还限于一些粗糙的模块分析,套用财务会 计的实证研究方法,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因此,对非财务指标在价值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处于进展中,各种实证研究还需进一步结合企业内外部影响要素进一步细化深入,特别是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应成为对非财务指标进行研究的关键要点。如果缺乏因果关系的研究,将会使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出现以下不足:可能对不正确的目标设置了错误的指标,导致了最后结果的不利;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之间出现背离的现象,缺乏因果关系,非财务指标同样易于受到人为操纵,由于财务指标具有统一的披露规则与适用标准,具有规则约束,刚性较强,而非财务指标并无统一标准,一旦受到操纵,影响企业未来决策,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可能导致企业产生大量“噪声”,误导管理人员决策选择;对一些公司而言,它存在成本效益问题。大量的分散的业绩指标通常会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大量投资,以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果指标间缺乏因果关系,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可能费钱费时。

基于因果关系的价值动因研究是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应围绕价值管理为核心,强调企业因果关系链的价值动因研究。而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最终应以能找出对长期财务业绩影响最大的非财务指标为目标,这使构建一个有效的因果模型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企业战略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建立是确定所选指标权重的基础,而指标与权重二者又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因果关系的建立应该围绕企业战略而建立,才可以令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价值驱动因素与企业业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链与企业价值链连为一体。

验证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与建立后,都存在因果模型是否有效的问题。在因果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对因果模型也常常出现意见难以一致的现象,需要对不同的几个因果模型进行验证,选取最有效的模型。对于已建立因果模型的企业,也需要进一步验证非财务指标的改善是否确实会对未来的财务业绩产生影响。

不断改进因果关系模型。契约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时,交易才会在企业内部进行。所以,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要素影响着管理会计实践。因果模型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需要不断调整。特别是企业发生战略转移时,原有的因果模型可能需要重新建立。而且,企业内部已验证的价值动因的背后,还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价值动因,需要不断挖掘,因果模型也应随之相应调整。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非财务指标,平衡记分卡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传统非财务指标评价我国比较典型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出自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由四部分组成: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它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从而可全面描述企业业绩。下面来详细看一下这三方面非财务指标。

1.顾客指标

顾客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分额、会计分额、顾客的获得率、顾客保留率、顾客收益率、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率、企业信誉(商誉)等指标。这些指标使得组织创造了一个清晰的顾客远景,在这个远景中能识别顾客需要及其对公司的期望。

2.内部经营指标

其评价指标包括:一是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新市场和顾客群体的能力。二是增加顾客价值的能力。三是供应链的方面的评价。四是与外部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评价。

3.学习和创新指标

学习和成长是任何战略的基础,公司可以开发支持公司战略的文化、定期培训雇员以提高其能力,以保证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它包括三个来源:人员信息系统和企业的程序。这个角度的评价包括雇员、信息系统和企业程序三个方面的指标。

二、平衡记分卡的补充我们在传统平衡积分卡的基础上做了若干补充

1.员工绩效评价

对雇员绩效进行评价有三种核心手段,分别是:一是雇员是否对工作感到满意;二是雇员是否愿意在本职工作;三是雇员的劳动生产率。其中,第一条对后两条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公司一旦选定这三种手段之后,还应继续确定推动公司的学习成长计划,从使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加强信息系统的能力、启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授权与联合这三方面开始实施,以便增强企业的绩效。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

2.经营者绩效评价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其他资源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

(1)董事长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

董事长个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目标定向能力、决策能力、用人授权能力、协调能力、风险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司的经营运营效果、对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高级经理层的运作,劳资关系的协调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其中,公司经营运营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从盈利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对股东大会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否进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否进行有效的指标;对高级经理层运作情况的定性评价指标包括:高级经理人员是否冗余、是否需设新的职位、各部分职责是否分明及能否协调运作;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满意程度来评价,包括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外部文化、中层文化、精神文化。

(2)高级经理人员的个人绩效评价指标

高级经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主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经理。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他们各自主管工作不同,对他们个人的工作绩效评价应依据其职务分别进行。高级经理人员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也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

① 总经理个人工作业绩评价指标

总经理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评价他的绩效:市场(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开发创新(新产品开发数量、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技术装备和物资设施(技术改造率、设备更新率)、产品和劳务(销售利润增长率、优质产品率)、财务资源(资金成本率、现金周转率)、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力资源情况(技术人员培训比率、员工比率)、组织管理(管理方法的革新和组织规模的变化)。

② 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对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市场占有状态(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覆盖率)、拥有客户情况(新顾客增长率、客户留住率)、销售额及销售费用(销售额增长率、产品销售量计划完成率)、劳动效益的评价指标、售后服务的评价指标(时间、质量、成本)。

③ 主管研究与开发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围绕研究与开发的产出成果,对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从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与效益、研究与开发产品的质量这两方面进行。如果公司正在进行新项目开发,对副总经理的绩效评价可通过对项目实现的可能性和预期效果评价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目标市场是否明确,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开发是否能成功,生产和销售是否有问题。

④主管生产与运作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该绩效评价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生产作业准备的评价。它包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评价指标为设备的故障率、维修费用效率;物资采购,评价指标为材料利用率、采购费用率、采购价格、采购速度和及时性;物资储备,评价指标为物资损耗率、储备资金周转天数、单位物资储备成本。二是生产过程的评价。它包括质量、成本、高效、柔性四个方面。

⑤ 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该工作绩效评价围绕六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员工比率、离职率、员工固定率;二是工作状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出勤率、迟到率、加班加点率;三是人员构成,它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员工素质,如大专以上职工比率方面评价;四是教育训练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受训率、教育训练时间率;五是安全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工伤事故率、劳动灾害补偿率;六是人员激励情况,它的评价指标包括激励政策、激励手段、绩效考核。

⑥ 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

该工作绩效评价可从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这两方面进行。资金的筹集评价可针对资金筹集的数量、成本、风险进行。筹资数量的评价可为现金充足率;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率评价;筹资风险可用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比率评价。资金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评价指标可分为选择固定资产充足率、固定资产先进程度、现金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明发路1666号山东联合大学财贸学院

四、结论企业可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根据战略的特定要求制定具体的指标。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追求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可能更注重对顾客指标的评价,以期通过对顾客需求的及时反馈,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不断改进,以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科技论文,平衡记分卡。另外,企业应根据不同部门在战略实施中的不同职责制定具体的指标。

参考文献[1]李玉刚,白人朴.战略实施绩效衡量指标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0,(6):18~20

[2]彼得F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企业绩效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98

[3]王颖,殷筱琴.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探析[F].商业研究,2005,(313):21~30

[4]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总监丛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7~189

[5]杨文士,焦叔斌,张雁,李晓光.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8~210

[6]闫梅.平衡记分卡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6):25~27

[7]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回答.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页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4

关键词 高校;非税收入;财务管理;思考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

2004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管理内涵。政府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二、高校非税收入的范围

200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指出高校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管理和核算,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财务隶属关系,及时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可见高校的大多数收费行为都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上缴范围。目前,高校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本专科学费、住宿费,专升本、成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考试报名费。“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高校非税收入的财务管理

(一)学费、住宿费的财务管理

对于占高校预算外收入相当高比例的学费、住宿费,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是通过学生收费系统收取、帐务系统入帐、非税信息系统上缴来进行财务管理的。财务部门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学生事务,由其通过学生收费系统,采用现金、银行卡扣款、POS机刷卡等收费方式收取学杂费,然后由审核人员凭相关单据,通过“应缴财政专户”科目,制作会计凭证,录入帐务系统,待上缴时,通过非税信息系统集中汇缴到财政专户。财政根据上缴金额,一次或分次将高校已上缴的学费、住宿费返还给高校,高校收到后作为教育事业收入入帐。

(二)考试报名费的财务管理

高校中的考试报名费主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专升本考试、成人高考等。具体的考务工作是由教务部门、招生毕业办及成教学院具体负责的,包括受理考试报名收费(每天集中缴入财务处)、出具收据、统计报名信息等。财务部门负责将考试报名费收入按照科目和项目进行入账处理,并根据报名信息通过非税系统将考试报名费收入集中汇缴到财政专户。

四、高校非税收入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费、住宿费方面的问题

1 相关数据不一致问题

涉及学费、住宿费的管理系统有学生收费系统、财务帐务系统、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学杂费收取的工作量巨大,收费方式、学生类别和收费项目也分为几种,帐务系统的入帐依据为收费系统中统计出来的清单,因不同的学生类别和收费项目所入会计科目和项目也不同,很容易出现会计科目、项目、金额等的差错,从而造成学生收费系统同财务帐务系统中数据不一致。在通过非税系统上缴学费、住宿费时,收费日期或收费方式选择错误,就会发生漏报或重报现象,也会使系统间数据不一致。

2 非税系统中信息后续补充处理不及时不完整问题

通过非税系统上缴学费、住宿费,每一个流水号对应的总数填入缴款书确认后,形成集中汇缴书,银行缴款后,就将款项汇缴到了财政专户。但这时,系统中的汇缴工作并未结束,还需通过后续补充处理,将每个流水号对应的该批学生学号、姓名、收据号码、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等明细信息上传后,才算完成了整个上缴程序。明细信息未能及时成功上传,就会造成非税系统中信息不完整,影响到财政对学校上缴信息的网上确认和财政返还工作。

3 财政返还时收入确认不准确问题

学费、住宿费集中汇缴后,财政会根据情况将高校已上缴的学费、住宿费返还给高校,这时,高校应确认为教育事业收入,分学费、住宿费分别记入明细科目。但因每笔返还并非同每笔上缴一一对应,这就要求高校进行返还同上缴的核对,确定每次返还中的本专科学费、住宿费,成教学生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确认不准确,年终财政同高校进行收入对帐时,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影响财务决算。

(二)考试报名费方面的问题

因考试报名费还涉及到财务部门之外的一些具体考务操作部门,财务部门上缴考试报名费时依据的是教务处等部门提供的报名人数、使用的发票号码、收款金额等信息,所以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显得十分重要。考务具体操作部门提供的信息不准确,财务部门同其沟通不及时有效,就会造成考试报名费的上缴不及时、金额不准确等问题。

五、完善高校非税收入财务管理的建议

1 配备合适的人员,并加强岗位培训

非税收入的财务管理,政策性强、业务量大、面对的学生广、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多,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对政策较强的理解把握能力,工作中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此,在配备非税收入的收费、上缴、入帐、对帐等岗位的财务人员时,要选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较高,能胜任的人员。工作中,还要加强岗位培训,使其掌握新的规章制度,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素质。

2 建立上缴、返还的数据登记制度

在集中汇缴学费、住宿费时,每上缴一笔,就应将收费期间、收费方式、收费项目、上缴流水号、上缴金额、集中汇缴缴款书号码等信息登记记录下来。在财政返还时,做好返还日期、返还金额的登记记录,计算出财政未返还金额。上缴同返还的记录相对比,就会准确快速地确认出返还中应记入本专科学费、住宿费和记入成教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金额,从而进行收入的入帐处理。建立登记制度,为避免漏缴和重复上缴,提高返还时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提供了方便条件。

3 加强内部控制,对非税收入的日常管理经常进行检查监督

非税收入在高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收费问题十分敏感,也容易发生舞弊现象。非税收入的财务管理中更要加强内部控制,对收费、上缴、返还、入帐等各环节要经常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高校学杂费收费业务量巨大,“应缴财政专户”科目的发生十分频繁,很容易出现金额、明细科目的误记错误。指定专人经常将帐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同收费系统进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误,调整纠正。经常核对,还可以发现未及时全额记入帐务系统的收费,督促收费人员办理入帐手续。对非税系统的检查,可以发现未完成明细信息上传的现象,提醒上缴操作人员补充上传,保证上缴工作的完整性。财政返还后确认的“教育事业收入”科目余额同上缴数字核对,可发现收入确认是否正确,对财政应返还、已返还、未返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财务决算打下良好基础。

4 加强财务部门同相关部门的沟通

财务部门要同直接负责组织考务工作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掌握信息,同时也要通过检查核对帐务系统中记入的已缴入财务部门的考试报名费,与相关部门报来的人数、收费标准进行计算核对,发现不符,及时催缴。

5 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建立健全高校收费检查监督机制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5

【关键词】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会计制度;内部控制

2004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联合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并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本单位的会计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等。但2007年发生的牙防组事件,却突显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混乱状况,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一、 当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视不够,监管不力

有的单位领导虽然兼任民间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但对其财务管理不重视,造成了许多开支不符合要求,报销审批制度不规范。由于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少民办非营利组织的“一把手”一手遮天,为所欲为,毫无制约。有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内部制约机制形同虚设,经费支出不透明,存在使用白条和收款收据等现象,严重违反票据管理制度,一些单位存在着“变相”将经费作为“小金库”福利基金等。

(二) 财会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没有规范的账簿,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许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普遍认为盈亏是自己的,做不做账无所谓,有的记记流水账,没有原始凭证,有的甚至连流水账都没有。在收入方面不使用财政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而是使用市场上购买的收据收款,或者就像牙防组那样借用牙防基金会的票据收款,以逃避管理;有不少“官办”民间非营利组织还使用财政监制的“收款收据”,以逃避财政部门对其预算外资金的留成和管理,以至使付款企业的费用因票据不合法而不能在税前扣除;还有些组织收了款不给任何收据。在费用的支出方面,虚列公务支出和会议支出,而其中却包含了大量的各项劳务费用,且大量发放补贴、劳务、奖金、过节补助费用,有时从事业支出列支,有时从专项经费列支,且标准不统一,名目繁多,支出随意。

二是成本管理混乱。许多“民办学校”、“校中校”在计算教学成本时,将学校购建教室、校舍的资产成本一次性地计作教学成本。之所以要人为膨胀教学成本,是为了报送物价部门,好让物价部门根据“补偿成本、略有赢余”的原则确定学费收取标准。这也是“非营利”的教育能够演变成“暴利”行业的重要原因。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财会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主要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部分会计、出纳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书,未经岗位培训上岗,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从而造成了会计账目混乱现象。

(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偷税现象严重

一是不按税法要求办理纳税登记与申报;二是账面上不计或少计收入、乱计成本费用,偷逃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等;三是个人(包括出资人和员工)净收入不按税法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

二、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严格界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

目前,许多所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虽然登记为“民办”,但实质是“官办”。他们和政府内部的职能部门往往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或者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指定挂靠在一个直接听命的关联单位,他们利用政府资源谋求部门和个人利益。在行政事业编制、行政许可、收费限制等行政约束面前他们自称为“民”,而在社会和百姓面前行使权利、收取利益时他们就成了“官”。这是许多所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思路统一、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法规体系,应严格理清官办和民办、公益和私益、营利和非营利的界限。将各种官办的“灰色收入地带”根据其性质分别归位。凡具有行政职能的划归行政单位系列;凡国家出资的公益非营利机构(如官办协会等)划归事业单位系列;凡国家出资的营利组织、或者民间出资的私营组织划归企业系列;只有真正由民间出资的、且受到严格监管的非营利组织(如民办协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管基金会等)才能划归民间非营利组织系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放开公益性捐赠扣除限制打下科学坚实的基础。

(二)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行业自律与诚信服务

目前,我国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主要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以登记管理为内容的法规,不像国家规范企业那样,既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范企业登记管理行为的法规,又有《公司法》等规范企业运作的法规。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运作的法律规范,因此,其行业自律无法进行。

为解决此问题,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设立、运作到注销的所有活动和整个过程始终处在一个思路统一、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法规体系之内,从根本上堵塞民间非营利组织运作无法可依的漏洞。

(三) 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有关登记管理条例,在我国成立社会团体,全国性的需要10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地方性和跨行政区域的需要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也要有与其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一般起点为3万元)且需要提交验资报告。但在现实中,有许多登记机关只需要出资人提交存款复印件即可,从而导致民间非营利组织出现“空壳”现象。而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年检,本是监督组织正常运作的一个有力手段,而现实中又多是流于形式。政府监管的不到位,也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年检也要切实地“检”。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年检来说,特别要注意检验其非营利性。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所谓的非营利,实质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因此,物价部门的监管显得格外重要。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上报物价部门,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并切实检查落实。逐步改变目前社会上几乎所有的“监管物价”都比“市场物价”更高的奇怪现象。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如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一是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的检查;二是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三是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的检查。并根据《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权限,对会计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加强税务登记管理,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现状。加强税收征管,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面积漏征现象。加强税务稽查,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打击偷税行为。

(四)积极开展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出资人和管理人培训,使其认真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并以《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内部制约制度为内容,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会人员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根本素质。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本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国生.《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6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收支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111-02

非营利组织是不追求经济利益的组织,它所从事的都是具有社会服务性的活动。然而,不管什么性质的组织,它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资金支持。众所周知,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社会的捐赠,但是,财政的支持与社会的捐赠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非营利组织在运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常常会从组织的收入中扣除,有些非营利组织常常因为资金的短缺而致使其活动不能够正常的运作。所以,非营利组织需要对自身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单一

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非营利组织不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均会不断增加,这样就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目前,资金短缺就是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最大问题。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自创收入、国内外的社会公众、企业以及各种基金会。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所公布的2009年《中国NGO―以个案为中心》调查报告显示,政府拨款占我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的比例为49.97%,可以看出,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的筹资渠道相对单一,组织的收入主要是来自政府拨款,占资金收入的近一半。

非营利组织过分依赖政府,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国政府减少财政对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支持,非营利组织是很难靠自己的收入来维持其正常的运作,就很难在生存下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强,最后会脱离政府的控制,政府的财政补贴也不再会是主要的筹资渠道,财政补助在收入中的比例会降低,非营利组自身通过社会捐赠以及自创收入的筹资比例会逐渐加大。所以,非营利组织要想生存下去,获得更多的资金需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寻求更高效的筹资手段。

非营利组织收入的第二来源是组织的自创收入。但是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数人会误以为非营利组织不应该从事与商业有关的活动,这就导致组织缺少自身进入市场进行筹资的实践经验,从而获取自创收入的能力较弱。

(二)非营利组织收支管理混乱

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收支管理的两大要素。收入管理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否最大限度地筹集资金并提高筹资效率,决定了组织支出管理的有效性。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会计结构的缺失导致组织没有明确的记载组织的自创收入和非自创收入,其自身到底有多少社会捐赠、政府拨款,没有详尽资料记载,出现一些不法分子私自挪用公款的漏洞。收入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为了逃避管理,只使用从市场上购买的收据,而不使用财政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有些甚至收了钱不开收据也不开具任何证明。

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重点,而支出管理涉及资金的分配和有效利用,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支出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手大脚,财务支出随意,混乱。如一些非营利组织不能够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计进行账务处理;二是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算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各项支出没有具体说明,出现挪用公款的现象。三是在各项费用支出时,不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重点的项目没做好,专项支出不能够用到专门的项目上,其他的项目也受到影响,不能够正常进行。另外,资金的支出范围也比较含糊,各项支出常常被挪用,导致资金利用率低。非营利组织在收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会日常经营运作。

二、解决对策

(一)拓宽筹资渠道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保证组织能够生存。单一的筹资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组织对资金的需求。非营利组织应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开拓新的筹资渠道,扩大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规模。

1.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争取政府的支持。非营利组织争取政府的支持不仅是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还有要争取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土地的使用权以及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的特许经营权。同时,非营利组织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之上,要争取得到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这对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非营利组织所接受的捐赠中,企业的捐赠是最重要的来源,所以在进行筹资的时候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如可以同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例如,“农夫山泉”“营养快线”和希望工程合作项目:每售出一瓶就给贫困孩子带来一份希望的广告合作。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而且也为希望工程筹集更多的社会捐赠。

3.面向社会公众募捐。社会的捐赠是非营利组织资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社会捐赠的主体是企业,公众募捐所占的比例不多,所以非营利组织可以面向公众募捐。在面向公众募捐时,一定要为公众提供充分的、真实的选择信息,在进行之前要精心策划捐赠的方式,例如,非营利组织可以引导公众进行在线捐赠、组织慈善、义拍、义卖、义展、义演等公益活动,这在增加组织资金收入的同时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这种双向收益的活动会受社会民众的支持。

4.非营利组织可以采用银行借款、国券筹资、股票筹资等进行负债筹资。任何组织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组织在筹资的过程中,要进行筹资风险评估,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所存在风险的大小,从中选择风险较小的筹资方式。例如,非营利组织在采取复利计息的方式贷款筹资时,利息额是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的,利率上升,利息额就会上升,反之,利息额就会降低,组织在筹资的过程中承受市场利率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在筹资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率风险,尽量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筹资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筹资方式的转化,某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增大时,要尽快转变筹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收支管理制度的建设

非营利组织应对资金收入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乱收费用、不准坐支现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筹集的资金应该全部纳入会计的财务核算中去,并登记每笔收入的来源;二是在进行组织业务活动的过程中,除本企业自身内部发生的财务活动,其他财务活动都应开具财务发票,将所收取的款项登记入账,严禁挪用组织所获得资金;三是对于收取的预算外的收入,要及时地存入预算外资金专户。除财务工作人员,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收取任何款项,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的,需要其他人员代收的,要找特定人员收取,收取之后要及时上交财务。

为了更好地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支出,可以从下面几点实现:

各项费用支出审批。要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管理流程,每笔资金的支出都要经过上级领导、会计等的严格审批,对于涉及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支出要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协商决议,形成资金使用前的审批。

对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支出范围应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采购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约束,科学地预算是进行采购的前提,应当实现量入为出,促进资金使用率的提高。每笔费用资金的支出要严格执行财政法规的规定,当月的票据当月报销,对于金额大的支出,要使用银行转账,所有的支出都要经财务人员的支出结算。

针对往来款,应当依照相关规定,谁借款就由谁来填写借款单,财务人员办理借款手续必须经过上级领导的同意才可以进行。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预支的费用,在出差人员返回后一个星期之内要返还,如果上次借款未还的不得再次办理借款,财务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每笔的借款费用。除此以外,要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对各项支出都要进行监督。

三、小结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主动拓宽筹资渠道,加强收支管理,健全收支管理体系,还可以通过构建非营利组织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定时向社会公布财务的收支情况增加非营利组织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张慧云.从日本非营利组织视角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J].理论新探,2008,(6):376.

[2] 马立群.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探索,2012,(5):105-108.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7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渝高法明传〔2000〕38号《关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侵占本公司财物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此复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篇8

摘 要 传统的财务职能侧重于会计核算,现阶段随着县级单位体制改革,单位取消法人资格,相应财务核算也将转变为非独立核算形式,同时鉴于会计信息化的引入,财务部门作为新体制下的重要职能部门,势必要进行财务职能转型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文从内外三个方面阐述了财务职能转型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目前财务职能转型的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财务职能转型的新出路,为财务职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 非独立核算单位 财务职能转型 现状 新出路

县级单位体制改革,单位取消法人资格,相应财务核算也将转变为非独立核算形式,同时鉴于会计信息化的引入,财务部门作为新体制下的重要职能部门,势必要进行财务职能转型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时应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财务职能转型的重要性,大力探索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方法、新体系、新举措,积极盘活、优化和配置国有资产,以现代财务预算管理为前提,以资金和资产管理为重点, 各项专项制度为保障,着力把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使财务职能由核算型向决策支持等管理型成功转变。本文研究了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能的特点、转型的必要性及现状,提出了转型的四个新出路,以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财务管理职能,实现单位价值最大化。

一、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能的特点

(一)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责的新转变。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县级单位作为非独立核算主体的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使得其会计处理相对简单、流程化,这样对于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能的转型提供了基础。

(二)会计信息化使财务职能转型成为可能。传统的财务部门侧重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重点主要放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机械性的工作上,会计信息化的引入使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从繁重并且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在决策支持等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务职能的成功转型是有可能的。

(三)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有所变化。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更侧重于履行内部管理职责,以此来规范单位的基础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所在单位盈利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实现。

二、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能转型的必要性

(一)严格内控外塑企业良好形象是其必然要求

转型后的财务管理职能真正要解决的是对发生过程的实时反应,要从整个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待财务职能,对各项业务事件进行更明细、更清楚的核算和管理,以便使单位的基础管理更加夯实规范。企业越规范,其生命力势必越强大。

(二)体制改革是非独立核算单位职能转型的内在要求

县级单位体制改革,单位取消法人资格,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部门的职能势必要随之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三)实现财务部门自身价值是其潜在要求

转型后的财务管理职能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同时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现代企业为了实现其盈利及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必须在经营管理中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将各部门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切实保证企业按预期目标营运,最终达到资本的保值增值,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体现。

三、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能转型的现状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一是部分领导对财务工作不太重视,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职能的理解上,认为财务工作不过是核算、记账、报账,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出现事情先办理,最后交由财务部门想办法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违规违法成本的增加;二是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理念落后于时代脚步,缺乏对单位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宏观把握,无法对其在整个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定位。

(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相关制度是单位在经营管理中保持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现下普遍存在适用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备详尽,具体表现在大体系基础性的相关制度(诸如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等)存在,但具体实施细则、相关专项制度(诸如具体项目、费用等)等更加具有操作性或指导性的配套制度不存在或不适用,造成一部分制度已无法适应新阶段工作的新要求,亟需更新或完善。

(三)财务管理方法单一、分析平台创新不够

1、财务管理方法单一

传统的财务管理侧重于事后核算,仅重视会计核算职能,而对于内部管理方面则关注不够。在体制改革后,其会计核算职能逐渐弱化,财务管理应该向内部财务管理方向转变,将思考如何规范自身的涉财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这样势必要由事后核算向事前事中事后综合性管理渗透转变。

2、分析平台简单、创新不够

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中仅进行简单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而对于项目立项前可行性调研分析及项目执行过程中执行情况分析等参与过少,这样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亦无法实现单位的盈利及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四)财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财务职能转型的要求

1、爱岗敬业意识欠缺。部分财务从业人员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份事业来看待,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及奉献精神,这样消极对待工作势必不利于财务职能的顺利转型。

2、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欠缺。部分财务从业人员知识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在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无法更新已有的知识库,势必不能适应财务职能转型后的新工作。

四、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职能转型的新出路

(一)思想上引起重视

1、对相关领导进行培训,培养其对财务管理的整体价值观;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财务管理和财经法纪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所属单位的工作除搞好销售外,还有降低单位经营管理成本的问题,要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减少浪费增加效益。二是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正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单位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让其发挥日常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核算等一系列作用。

2、财务人员本身应该提高认识,明确财务职能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要正确认清当前的形势、要有危机感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来指导实践,要苦于钻研业务,对自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使自己的工作尽可能达到一个高的水准,与所在单位同呼吸,共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着力建设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构建以预算管理为前提,以资金和资产管理为重点,各项专项制度为保障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将极大地促进新形势下财务职能的顺利转变,真正实现财务部门及所在单位的价值最大化。

1、加快信息化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快速转变

引入信息化系统使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具体将逐步引入预算管理软件、资金监管软件及资产管理软件,做到预算、资金及资产动态有效管理,切实盘活资产、整合有效资源,实现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

2、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编制流程及项目,严格预算项目审批,并强调执行过程的刚性控制;后期结合预算执行分析及后期绩效考核工作,切实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3、加强资金和资产管理

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使得非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发生变化,其已经不再将重点关注在会计核算职能,而将更多的重点放在资金和资产管理上,更多的突出资产资金的安全、盈利等目标上,以此最大程度上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

4、建立多层次、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工作流程、预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且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将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建立多角度分析平台

1、财务管理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核算综合性管理渗透

财务管理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核算综合性管理转变,其管理关口前移,通过财务人员在项目立项前、执行中及期后核算均参与其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违规违法成本的增加;

2、基于统一核算下的精细化多平台分析体系

(1)财务部门按照管理内容需要设置的精细化核算。这些管理内容包括:资产管理、项目申报及验收、预算分析、费用控制、绩效考核评价等。按照是否重点监控费用需要设置的精细化核算。这些管理内容包括:重点监控费用(主要包括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费用等);非重点监控费用(其他费用等)。

(2)按照费用可控程度设置的精细化核算。这些管理内容包括:可控费用(主要包括日常费用等)、不可控费用(主要包括概率性事件所发生的费用等)。

(四)多举措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

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经过完善的相关培训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有利于财务职能的转变。一是利用行业外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诸如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及会计相关法规办法的学习等,这样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财务执业能力;二是行业内部的培训,诸如入岗前培训和工作期间的相关工作培训等,其中入岗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所在单位的性质、当前经营情况及管理情况等综合性方面的培训,以便于新进员工更快更好地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所在单位的相关岗位,履行好岗位职责;工作期间的相关工作培训,旨在了解所在单位经营管理中最新的制度办法、企业文化等,借此更好地实现经营管理效能化。

2、鼓励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掌握最新的工作相关知识。一是通过学历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通过参加社会上承认的资格考试,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和专业知识。

3、促进财务人员良性流通,引入正常退出机制。结合业绩考核工作,对不适应当下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暂时调离该岗位,通过学习经考核通过后方可继续留在本岗位。盘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保证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良好运行。

五、结论

当下县级非独立核算单位所履行的财务职能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财务部门及整个单位的发展,因此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促使非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职能势必要转型。转型后的财务职能应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资金及资产管理为重点,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引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所在单位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湘.浅析当前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现代经济信息.2012(04):140.

[2]裴海彬.非上市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的职能转变与组织方式.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24):12-13.

[3]刘金江.浅谈企业财务职能的转变.现代经济信息.2010(08):48.

[4]杨柏樟.实施财务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快速稳健发展.财务与会计.2010(02):24-25.

上一篇:安全消防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医药连锁发展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