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范文

时间:2023-12-06 18:29:58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1

一、总体工作目标

*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总体工作目标是: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委会提出的“继续实施‘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和“突出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总基调”,树立“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的审计理念,充分运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手段,加强绩效审计力度,加强对公共资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共政策的审计和监督,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和揭露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管、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市委、市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挥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职能作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保驾护航。

通过审计,一是基本摸清市本级全部政府性资金规模和收支结构,推进非预算管理资金的预算化管理进程,以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二是推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财政部门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使市级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基本达到规范,二、三级单位违规问题明显下降;三是促进强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管理,特别是要促进转移支付资金中涉及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性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四是促进提高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优化投资决策和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并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五是促进落实国家有关“民生民本”政策,促使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性资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和安全运行。

二、审计内容及重点

*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是:在基本摸清市本级全部政府性资金规模和收支结构的基础上,突出对预算分配、预算支出的审计;关注部门(单位)预算总体执行情况;关注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等有关的专项资金使用及效益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一)市本级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规模、结构及管理情况审计。主要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包括预算管理资金(一般预算资金、基金预算资金)及非预算管理资金(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社保资金、未纳入基金预算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政府性债务等)可用规模和来源结构、支出总额和结构、结余情况以及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情况。

(二)市财政地税部门具体组织的市本级*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包括“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支审计:

1.预算执行总体情况的审计。主要审计市财政部门年度预算编制和向各部门批复预算情况;年中对各部门资金追加以及年终批复决算情况;超收收入的分配和预算调整情况。

2.预算收入的审计。主要审计市地税部门组织的各项地方税、费、附加等收入的征管情况和提退情况;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的非税性收入的征管情况和预算收入退库情况;公安等五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情况;审计有预算收入上缴的部门、单位是否依法及时足额地将应缴的预算收入缴入国库。

3.预算支出的审计。主要审计市财政部门办理的预算支出中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或向非预算单位拨款、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等问题;分析经常性预算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等财政性资金在分配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有效性、规范性,揭露和纠正存在问题。

4.预算执行结果及资金平衡审计。主要审计预算收支平衡和资金平衡情况,分析原因,并关注资金暂存、暂付情况。

(三)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在对市级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均应结合开展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主要检查:涉及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收入的真实性及是否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支出中公用经费的真实性、专项经费的政策性、项目资金的必要性、使用的绩效性;所属二、三级重点预算单位是否存在违规收费,以及将一级预算部门支出向二、三级预算单位转移和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等问题。

(四)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主要审计各类资金来源是否合理合法,分配是否规范、透明、公正,资金使用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检查涉及政府公共管理范畴的教育、卫生、社保等专项资金,并对部份专项资金追溯检查以前年度的收、支、管、用情况。

三、审计项目安排

围绕上述审计内容及重点,*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安排的审计项目主要有(具体项目详见附件):

(一)对市地税局组织收入情况审计。包括对市地税局*年度税收收入计划执行及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以及对具体负责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机构(分局)的延伸审计。通过检查,反映地税部门在组织地方收入等方面的成绩,同时揭示地税部门在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征管行为,促使地税部门严格执法,建立健全税源监督与控制机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更好地发挥税收在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二)对市本级2005、*年度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调查。包括对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的审计调查,并按照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要求,在摸清市本级两个年度土地出让金总量、结构以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规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用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检查有否违规减免、返还土地出让金,有否拖欠土地出让金,是否按规定提取失地农民保障资金和造地改田资金等情况和问题。通过审计调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土地出让金的规范管理。

(三)对市本级建筑地方高等教育费专项审计调查。包括对市建管局、市财政局的审计调查和对部分企业及有关单位的延伸检查。主要了解*年度我市该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掌握该项收入应缴规模、实缴比重、资金上解和资金留存及使用情况,剖析未能开征或征收不力的原因。通过审计调查,为向政府反馈该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提出下一步规范管理的建议提供参考依据。

(四)对市财政局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包括对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市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收支以及对承担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等政府性资金核算管理的职能机构相关内容的延伸审计。同时,安排开展市政府组成部门*年度单位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并结合开展对市农业、环保两部门*年初预算提交市人代会“上会审议”后的年终实际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主要揭示和分析部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以促进不断完善和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五)对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包括对市财政局的审计调查和对部分用款部门(单位)的延伸审计,主要摸清省财政对我市各类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比重结构和管理监督办法及实施情况。重点检查环境保护建设资金、挖潜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及市本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以促进专款专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

(六)对市本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主要了解市本级教育经费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以绩效审计为内容,分析、评估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分析经费支出的去向和结构,并重点调查了解政府及群众所关注的教育收费、学校教育负债、教育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查,揭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七)对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主要通过对市本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发放情况审计,并同时安排开展市本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和结合开展市本级实物抵缴社会保险费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了解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用各个环节的合法与安全情况,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有关“民生民本”政策措施的落实。

(八)对市本级交通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揭示该部门存在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安排开展市本级公路养路费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摸清市本级公路养路费收、支、管、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养路费的征收使用管理,更好地发挥该项政府性基金的作用。

(九)对市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决算审计。主要审计项目立项至*年底的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揭示疾控中心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价项目的建设效果和投资绩效,关注疾控中心项目在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针对存在问题,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分析成因,为政府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投资建设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依据、组织领导、方式及时间安排

(一)审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现行财经法规和规章;《浙江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及省、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的现行有关规定。

(二)组织领导。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市人民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领导下开展,我局继续以“财政‘同级审’协调领导小组”的形式,具体负责对市本级及所属各县(市、区)财政“同级审”工作的领导。协调领导小组由钱水祥局长任组长,郭春敖、何小玲、魏仁林副局长以及局纪检组长胡云欣同志任副组长,各处处长、办公室主任为协调领导小组成员。

(三)审计方式。对市地税局和市财政局及其相关的职能管理机构、各有关预算执行和项目执行及其资金(基金)管理部门单位采用现场审计与报送审计相结合方式;对审计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以及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机构,采用审计调查、审计延伸、审计查询等方式。

(四)时间安排。对市本级建筑地方高等教育费专项审计调查、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包括实物抵缴社会保险费情况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市本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市本级交通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包括公路养路费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市本级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调查、市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工程绩效审计等署、省定的审计项目,按照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在2007年5月15日前结案并将全市汇总情况上报省审计厅。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2

摘要:2013 年中国审计协会了《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详细阐述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原则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研究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执行机制,拟通过系统的运行机制设计来实现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以解决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在经费管理方面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 年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 号一高校内部审计指南》,2013 年又了《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详细阐述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原则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如何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开展有效的审计,成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新的焦点,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是我国大力开展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保障。

Nuttall(1992)提出绩效评价指标能反映一个教育组织的绩效或行为,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Sizer(1992)认为绩效指标体系可以起到评价、监督、对话、理性化和资源分配合理化的作用,从而为财政拨款提供依据。Vemon P Doerwiler, Mehenna Yakhou.(2005)提出了在高等学校等教育机构采用平衡积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框架体系,即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经营过程(Internal Business Progress)、学习和成长(LearningAnd Growth) 四个方面指标来考核高校的绩效。盛学红(2010)认为高校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力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面临教育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模糊、绩效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结构单一、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宋海红(2012)认为建立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顺应国际潮流,是大势所趋,是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推动力,对高校绩效预算改革的推动和财政支出绩效部门评价在教育资金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有现实意义。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多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了大同小异的评价指标。然而,鲜有学者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因此,本文试想提出一套以高校专项资金投入绩效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相关概念

1.高校专项资金

高校专项资金,通常是指高校根据预算安排用于指定项目,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并取得的具有特定目标和用途的专用资金,但不包括高校基本支出,如“985”工程资金、“211”工程资金、高校修购经费等。专项资金的特点是按规定用途使用,并单独反映和核算。

2.高校绩效审计

根据已有的国内外学者对绩效审计所做出的定义,从内部审计的视角,以高校为审计的主体,结合其内部管理活动的特点,本文认为:高校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对高校利用资源、开展业务等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确认其履行经济责任,配置、管理、使用学校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和创新性,明确相关绩效责任,做出审计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完善管理,提高高校专项资金效益的一种监控活动。

高校审计部门通过资金的绩效审计对学校与专项资金相关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查,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做出系统的评价,针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而服务。

3.内部审计执行机制

执行机制是指执行者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安排的内部审计各种制约因素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将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定义为:内部审计执行机制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存在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内的一个系统,该系统通过各种制约因素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的构建至少应该包括五个部分:确定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

三、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的构建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的构建,首先应当确定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借助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对结果进行考评和反馈,达到提高专项资金绩效的目标。

1.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以投入绩效为目标,考核的是专项资金这一公共资源分配是否正常、回报(社会性)是否丰厚、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创新等等。实质上也就是专项资金所扩展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创新性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经济性目标

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问题。

对专项资金的经济性评价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配置过程的审计。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是否形成最有效的配置,专项资金的运用能否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内部审计的效率性目标

效率性是在一定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和高等教育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率性关系到高校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考虑效率性将能使高校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专项资金的效率性进行审计,是在考量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与事先预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影响专项资金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能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改进建议。

(3)内部审计的效果性目标

效果性是指高校投入专项资金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投入产生的影响。

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性,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的成果来体现,主要包括其培养的现代化高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科研课题的数目及影响力和学校基本建设成果等内容。

(4)内部审计的创新性目标

创新性是指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否促进了教育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滞后,只有创新高等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为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和人才的保障。因此,创新性也应该被纳入内部审计的目标。

2.制定相关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相关制度能够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并能够确保审计工作得以高质量地执行。高校应当将建设内部审计规范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的绩效审计准则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形成一套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文本。具体来说,高校首先应当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其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活动来协助内部审计的审查和评价。在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再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和决算审计制度,保证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制度的监管下健康的运作。建设工程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高校应当制定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制度,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合法性。此外,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物资采购审计制度等相关内部审计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绩效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绩效审计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高校只能参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和《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等准则和指南自行制定相关制度。由于高校内部绩效审计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高校鲜有执行了绩效审计。相关部门必须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实行绩效审计,还可以将个别高校作为试点示范,带动绩效审计在高校中的大力发展。

3.构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对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下达了比较规范的文件说明。审计署2008年颁布的《2008 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及2011 年颁布的《“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都提到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文件中详细规划了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具体时间进程以及各部门的职责。通常,一个完善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创新性作为绩效审计目标。在确定了总体目标后,考虑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结合,从反映学校财务投入经济性、资金使用效率、产出效果、创新工作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具体评价指标,然后再根据这些指标选择相应的审计评价标准,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专项资金的预算、使用和管理,最后到专项资金的结算,即专项资金的整个流通过程,高校都应该全方面的进行审查,通过评价体系得到相应的考评结果,为下一期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高校在建立高校专项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时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以提高绩效审计的可靠性。

4.监督机制

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监督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效力,可以大大增加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型、效果性和创新性。

首先,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申报过程的监督。高校应根据申报流程确定相应监督主体,如成立项目审查委员会和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前者主要负责严格把关项目的成立、筛选及论证。参与审批核准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在筛选项目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根据项目计划安排经费。后者主要成员为项目负责人、审计、财务、科技等部门指定的相关人员,负责依据项目申报书进行实事求是的预算编制。

其次,要对专项资金的分配进行监督。要特别强调各项目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避免专项资金项目多头申报、交叉申报、重复投资等影响专项资金效益的不当行为。专项资金的分配应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项目的申报书科学地制定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案。监督专项资金分配时,要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保证专项资金能够及时的,按资金需求计划拨付给相关单位部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次,要对专项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鉴于监督贯穿了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的整个过程,高校可以分离专项资金的监督权、分配权和使用权,让这三权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又制衡。对于专项资金的拨付,要跟踪其流动的轨迹,确保专项资金能直接支付到指定的收款人账户上,避免专项资金被违规使用。还要检查项目实施单位的专项资金报账机制是否完善,确保相关责任人履行其责任,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加大财务运行的透明度,要及时公开重大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算,接受外部人员的检查,让专项经费在阳光下运行,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

5.评价机制

关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果,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奖惩制度和问责制度来构建评价机制。首先,高校应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创新性原则,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项目的成本、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绩效评估。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成本—效益比较法对项目成本方面做一个评价,能够计算出每单位资源的效益耗用的成本,通过目标成果法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确定绩效目标是否实现,还可以通过历史动态比较法、标杆法和公众评价法等方法对项目的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全面的评价后总结出一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并以此为下年度安排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然后,依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应当做到赏罚分明,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绩效表现突出的机构,可以对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班子适当的奖励,并在下一年度优先审核其申报的项目;对于绩效表现欠佳的机构,可以给与适当的惩罚,以督促其切实整改,尽快改变和提高绩效。具体执行中,高校还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问责小组,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问责,通报有关情况,并将问责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调动各单位提高绩效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通过建立科学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可以从制度上保证绩效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对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绩效评定,有利于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进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推进学校长远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课题名称:

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教育财务管理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立项编号:2013ZCW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杰.高等学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李超,宋金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J].会计之友,2013.04:120-122.

[3]朱夏玲.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J]. 财会通讯,2013.05:79-80.

[4]靳海燕.我国高校绩效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应对措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91-795.

[5]覃洪,言文.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 财会通讯,2009.17:35-36.

[6]张锦高,虞劲松.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选择[J].财会月刊,2008.35:11-12.

[7]陈晓芳,崔伟.高校绩效审计若干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9:28-30.

[8]盛学红.加强高校教育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6:43-44.

[9]宋海红.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剖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100-101.

[10]吴明芳,吴华萍.对高等院校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0.

[11]王秋菊.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 商业会计,2011(10):36-37.

[12]史为业.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探析[J]. 新智慧:财经版,2014(5):62-64.

[1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4号———高校内部审计》,2011.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3

一、财政审计

(一)预算执行情况审计(3项)。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保障政策落实、推动深化财政改革为目标,计划对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具体审计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3个单位,并延伸审计相关单位。在全面审查年度区级预算执行情况真实性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财政部门组织财政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和融资平台管理情况。关注财源建设和财政收入质量,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关注财政支出分配结构,特别是财政超收增支和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情况,促进优化公共财政投向;关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以及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放大效应,推动所有政府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度。对区教育局管理的全区年度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教育系统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同时,继续对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重点检查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和校舍排查鉴定等情况,促进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政策落实。对区科技局管理的全区年度科技支出情况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促进加强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在维护预算的统一完整、推进深化财政改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地税系统审计(1项)。以完善征管制度、提高征管质量、规范内部管理为目标,计划对区地税分局年度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地税部门履行征管职责和税收征管机制改革情况。同时,选取5户不同行业的重点纳税企业进行延伸审计,重点检查企业税收收入的真实性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加强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地税部门严格依法治税,推进深化征管机制改革,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党委政府更好把握经济形势、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5项)。以促进加强单位预算管理、规范资金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计划对区城管局、区林业局、区中小企业办公室、区劳保站等5个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部门预算执行和非税收入以及上级专款、转移支付资金及有关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通过审计,摸清单位预算收支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依法理财,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

(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1项)。以摸清底数、揭露问题,促进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保障社保资金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审计组做好我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具体审计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及相关单位。通过审计,摸清我区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余规模和结构,反映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成效,揭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政策执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基金的可持续性,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实现全面共享改革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具体工作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和要求执行。

(五)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基金)交管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1项)。以促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基金)政策落实,保证资金(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维护房屋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审计组做好我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基金)专项审计调查,具体审计区财政局及相关资金使用单位。通过调查,摸清我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掌握2009年至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基金)收、管、用、效情况,揭示在征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保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及时交存、合理使用和保值增值,保障资金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工作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和要求执行。

(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1项)。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落实,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审计组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年以来我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学校布局调整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客观反映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其影响,揭示存在的问题,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具体工作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和要求执行。

(七)银行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2项)。以揭示风险、维护安全、推动创新、促进发展为目标,积极配合市局审计组做好银行支行、银行民主街支行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重点反映银行在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问题,着力揭示影响当前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和增强服务能力,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和改进问题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八)体育公益金专项审计(1项)。以摸清我区体育公益金收支余情况,规范体育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为目标,对我区年至年6月体育公益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中,要充分关注体育公益金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处滞留、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体育公益金管理和使用效益问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九)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1项)。以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审计组做好我区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跟踪审计。通过审计,揭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推动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体工作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和要求执行。

(十)农田水利资金项目审计(1项)。以摸清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维护水利资金安全,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配合市局审计组做好我区农田水利资金项目审计。重点掌握本级财政投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规模、渠道和管理体制;了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揭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改善和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建议。

(十一)全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项目建设情况跟踪审计调查(1项)。继续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的我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土地和资金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掌握我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基本情况。针对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科学规划、规范运作,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目标的顺利实现。

(十二)计划生育事业费和社会抚养费情况专项审计调查(1项)。以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计划对我区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补助经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审计上述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检查有无存在乱收费、挤占挪用等问题,促进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十三)一中新校建设项目审计(1项)。以促进加强项目管理,堵塞漏洞,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计划对一中新校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审计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及相关项目建设单位。重点检查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造价和财务核算情况,揭露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分析评价项目的建设效果和投资效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十四)固高路拓宽改造建设项目审计(1项)。以促进加强项目管理,堵塞漏洞,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计划对固高路拓宽改造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审计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及相关项目建设单位。重点检查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造价和财务核算情况,审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落实情况,揭露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分析评价项目的建设效果和投资效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十五)祥亭街和富亭东街绿化工程项目审计(1项)。以促进加强项目管理,堵塞漏洞,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计划对寒祥街和富亭东街绿化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审计区财政局及相关项目建设单位。重点检查项目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造价和财务核算情况,审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落实情况,揭露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分析评价项目的建设效果和投资效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经济责任审计

(十六)领导干部离任审计(12项)。以评价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界定经济责任、摸清单位家底、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为党委政府管理干部服务为目标,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计划对区农业局等8个区直部门和等4个街办的原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涉及上级专款和专项资金的单位同时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并延伸审计相关资金使用单位。重点审计和揭露单位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经费超支严重,超比例列支会议招待费、燃修费,以及决策失误、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问题,分清领导干部在有关违纪违规问题中的主管责任和分管责任及直接责任。

(十七)领导干部任中审计(3项)。以摸清单位家底、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财务管理为目标,计划对区水利局、区司法局、区妇保院等3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审计。重点审计单位近3年来的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收支两条线”系统管理不完善、不规范、不到位以及决策失误、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为党委政府管理、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五、其他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4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2、将预算执行计划的“一上一下”模式改为“二上二下”模式。前面说过,预算执行的计划主要是各业务处室提出,预算执行审计部门挑选,饭厅局办公会审定下达,实际上就是“一上一下”,基本上不可能进行调整。为了保证预算执行审计的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可以实行“二上二下”模式,即: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提出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草案,交各业务部门讨论、论证,各业务部门和组织预算执行审计部门结合本部门掌握的情况,提出修改意见;计划管理部门结合上述意见对计划进行修改,报厅局办公会审定下达。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5

一、当前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1.资源分散,形成块块式审计。原来的预算执行审计没有打破行业分工界限,各个业务处的工作相对独立、处室之间的信息相对封闭,形成了块块式审计。对审计人员而言,长期从事块块式的审计工作,很容易导致查出问题的流失或减弱发现问题的敏感度。长期从事同一类型的审计任务,与相对稳定的被审计单位打交道,容易产生工作疲劳,降低审计热情,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也因为长期的交往接触而不自觉流失。同时,会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认识,影响到工作创新。

2.审计力量不足。现阶段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涉及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及政府临时交办的检查事项,内容广泛,任务繁重。受机关人员编制的限制,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本是全体动员保证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完成。

3.难出审计精品。主要体现在审计业务部门之间相对封闭,审计项目安排与审计成果互不沟通,客观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壁垒”,阻碍着审计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同一单位不同审计项目而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彼此孤立的,查处同一单位的诸多问题被反映在两个或多个审计报告之中,审计结果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很难打造出高质量的审计精品。

二、建立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为重点的立体化审计模式

这个模式的基本操作思路是:将预算执行审计内容贯穿到专项资金审计中去,将专项资金审计的成果归集到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上来,使整体审计思路更加清晰和准确。即:根据预算具有整体性特点,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时,可以把财政、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和农业环保等专业审计结合起来,审计内容涉及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重点关注那些事关全局、社会敏感度高、资金最大的部门、单位、项目和资金。例如:今年政府关注社保、水利等几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效果、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除省财政厅以外,还应重点安排对水利、民政等几个厅局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时财政厅审计组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掌握社保资金、水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总额以及分配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民政厅组和水利厅组等,水利、民政厅等组沿着专项资金使用流向和监管方式一直延伸审计到具体的使用部门,检查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如何。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以财政厅审计组为核心,其他审计组以专项资金为重点,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反馈。

三、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的立体审计模式,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

1.整合审计资源。《审计署2008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预算执行审计结合专项资金审计,是根据审计项目安排审计人员,可以打破传统的以业务职能部门划分的部门“壁垒”,避免以前同一单位接受多个审计组的重复劳动,也可以做到审计人员对未来项目审计的不确定性,使项目和人员达到较好的配置。

2.提高审计效率。一级预算单位往往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拨付,而二、三级预算单位才是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如何是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重要内容。将专项资金审计与预算机执行审计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减少重复审计。通过专项资金延伸审计加大专项资金的审计覆盖面充分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6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市审计机关在其审计厅网站上公布的审计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公告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公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审计公告 市级审计机关 政府审计

自审计署2003年12月第一号审计结果公告――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以来,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均在审计署网站予以公开,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审计署早在2006年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市级审计机关2003年至2013年网上审计结果公告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河南省各地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审计公告的研究现状

审计公告是指审计执法机关基于宪法、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面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按照规范的内容和法定合理的程序,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等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通过各种媒体向上级机关或者社会公众其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情况及其结果的活动,是审计机关对所审计事项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一种方式。

当今国外审计发展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审计工作与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和业绩评价相联系,突出的表现就是绩效审计与政府管理改革同时兴起。其指导思想就是国外普遍认为政府对人民和立法机关承担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因此政府应该自觉接受人民和立法机关的评价和监督,而国家审计正是服务于人民和立法监督目标的设置,其发展与改革也应朝此方向进行。

我国关于审计公告的研究近些年才慢慢展开。一些学者对国外的审计公告进行了借鉴,并与国内的审计公告制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如黎四龙(2004)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审计公告制度存在法律约束力不强、审计公告透明度较低等缺陷,应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审计公告制度加以完善。更多的学者则是对我国审计公告的现状、现存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如张龙平(2003)论述了实行审计公告制度的重要性和我国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还有一些学者对审计制度公告制度进行了梳理和系统的研究,如宋柳(2007)在系统整理审计公告制度的概念、内容、形式、原则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从7个方面对审计公告的基本要素、审计公告后续措施构建、审计公告制度框架进行了探索。

从世界范围看,积极有效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和保障执政为公、审计为民的关键措施,也成为审计先进性的标志性特征。在我国,实行审计公告制已有良好开端,但距离社会公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河南省各地市审计公告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各地市审计公告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各地市审计机关在各自网站上公布的审计公告共99份。在审计机关网站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地市审计机关共有9个,占全省各地市审计机关总数量的50%。从各地市在网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原城市群在网站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各地市审计机关共有3个,占33.33%;豫北地区在网站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地市审计机关共有3个,占100%;豫西、豫西南地区在审计厅网站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地市审计机关共有1个,占豫西、豫西南地区2个地市审计机关的50%;豫黄淮地区在网站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地市审计机关共有2个,占豫黄淮地区4个审计地市机关的50%(见下页表 1)。在已经实施网上审计公告的地市审计机关中,豫北地区网上审计公告数量最多,在网上进行审计公告的事项共43项;其次是中原城市群,在网上进行审计公告的事项共31项。没有在网上进行审计公告的地市审计机关共有9个,究其原因,有些是审计厅网站未开通,如周口审计局;有些是虽开通了网站但并没有在其网站上进行审计公告,如南阳审计局等。从各地市在各自审计局网站上公布的审计公告的类型来看,有关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公告共58项,占审计公告总数的58.42%;有关绩效审计的审计公告共19项,占审计公告总数的19.19%。在有关财务收支审计的58项审计公告中,专项资金审计的审计公告共有40项,占财务收支审计公告总数的67.8%;有关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公告共有18项,占财务收支审计公告总数的32.2%。

各地市审计机关在各自网站上公布的审计公告表明:(1)河南省各地市审计机关审计公告的现状不容乐观,全省仍有9个市级审计机关没有在网站上过审计公告,占全省18个市级审计机关的50%。这不符合国家审计署对审计公告制度执行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通过对河南省各地市审计公告分析可知,在河南省各地市审计机关执行审计公告制度的实践中,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审计公告制度的执行情况相关性不强,中原城市群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处在中原城市群的几个地市的审计机关并没有对审计公告制度的执行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豫北地区审计机关对审计公告制度的执行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豫北地区的审计公告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在时间上是最及时的,在公告内容上是最丰富的。通过仔细探究可以看出,审计公告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情况与各地市政府领导及审计机关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地市政府领导及审计机关越重视,审计公告的数量就越多,质量就越好。

(二)各地市审计机关越来越重视审计公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地市审计机关审计公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有关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公告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与其余的审计公告相比,其增长幅度是最大的。由此可以看出,各地市审计机关对审计公告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显现出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还展现出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审计监督的愿望。

(三)审计公告的内容主要是公共资金的使用和民生项目

各地市审计机关在其网站上所公布的审计公告主要集中在与社会公众休戚相关的领域。如表3所示,在各地市审计机关在其网站所公布的40项专项资金审计公告中,有11项与三农专项资金审计相关,占专项资金审计公告总数的27.5%;有8项与文化专项资金审计相关,占专项资金审计公告总数的20%;剩下的是关于社保专项资金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基建专项资金审计、教育专项资金审计以及医疗卫生专项资金审计。在有关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审计公告中,大部分审计公告集中在农村教育资金、农村卫生资金、农村畜牧资金等审计领域。

在各地市审计机关在其网站所公布的13项环境审计公告中,有10项与污水处理及饮水安全有关,水是生命之源,污水处理及饮水安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公众强烈反响,各地市也意识到污水处理及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涉及污水处理及饮水安全的10项审计公告均于2013年在各自的审计局网站公布。

各地市审计机关在各自网站上公布的审计公告主要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审计领域进行公告,如抗灾捐助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社保资金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集中的公告。这表明,地方当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着重展开专项审计,并进行审计公告,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公众关注的社会领域的审计。

(四)绩效审计公告备受关注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绩效审计将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审计署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提出,将逐步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的目标,以期达到通过财政审计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据统计,自2006年《河南省林业、安阳化肥项目外资利用效益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以来,河南省各地市审计机关在网站上共公布了19份绩效审计公告,占审计公告总数的19.19%。这表明审计机关在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开始逐渐强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绩效审计结果公告越来越受到地方审计机关重视,并有了初步探索。

三、各地市审计公告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公告内容不完整、公告不及时

一是审计意见披露不完整。对于被审计单位违纪金额的披露,往往只披露绝对数,而没有披露违纪金额占所审计金额的相对值,因而导致审计结果公告缺乏可比性。二是审计结论不完整。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披露时,对于被审计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法纪的客观事实方面往往很少披露或者披露过于简单,以至于社会上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即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比警告更为严厉的行政处罚。三是审计结果公告不及时。及时性是指审计结果公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最新的,以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如个别市级审计机关直到2005年底才将200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告。

(二)审计公告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

首先,审计结果公告要素不完整,《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要求,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起止时间。但是在99份审计结果公告中,没有明确审计起讫时间的审计结果公告占30.1%,没有明确审计范围的审计结果公告占28.9%。其次,审计结果公告编号不太规范。有的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没有编号,有的审计结果公告虽有编号,但不连续,随意性大。第三,审计结果公告标题不统一。《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中规定,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与审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时间。但是,在99份审计结果公告中,没有明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或审计事项时间的占24%。此外,有的审计结果公告的标题是资金使用情况,有的是审计结果,有的是审计调查结果,有的是工作报告。

(三)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公告

一是不少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公告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的情况。全省18个地方审计机关中,仅有3个市级审计机关对纠正和处理结果进行了公告。在进行公告的3个市级审计机关中,濮阳市审计局也只是在2009年公告了2006年度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结果。而对2007年度及后续年度的纠正与整改结果并没有公告,焦作市审计局也没有对纠正和处理结果进行持续公告。二是审计结果公告不及时。三是尽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处的问题比较重视,但实际的纠正效果与其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偏差,有些审计问题屡审屡犯,且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

四、审计公告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有关的外部环境建设

一是着力营造地方审计结果公告的良好法制环境,制定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的运行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有章可循,使审计结果公告真正纳入制度化、法制化及规范化的轨道。二是努力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配合。我国的政务公开是大势所趋,地方审计机关根据当地的客观情况,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先行试点,先易后难,逐步推开,建立并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三是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宣传,为地方审计结果公开创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不断提高审计结果公告质量

国家审计署《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要求,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客观公正。但我国并没有制定关于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要求的系统性规定。参照国际上关于政府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笔者认为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质量要素应包括:(1)及时性,即审计结果公告应该注重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审计人员应该尽快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其审计结果应该及时公开。(2)完整性,即审计结果公告应全面披露相关信息与结果,包括必要的事实和说明。(3)准确性,即要求审计证据真实,审计结果正确。(4)客观性,即审计结果公告在内容上和语气上不偏不倚,公正表达审计意见。(5)重要性,即对于不便于直接向社会公众公开的问题,需要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专业处理,但决不是隐瞒事实真相;审计结果对外公告应突出披露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重大违法行为,以利于社会公众参与审计监督。(6)清晰性,即审计结果公告应当简练明了,易于解读,能充分传递相关信息。

(三)实施并强化审计问责

社会公众关注审计结果公告,更多的是关注对审计结果的处理情况。审计及其结果的透明与公开固然重要,但责任的认定和追究更为重要。如果只审计不问责,必然会纵容违纪违法行为。为此,必须加强审计问责,一方面要建立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的双向信息沟通模式,对审计结果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审计结果公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后的动态问责制,针对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问题,逐一落实并跟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深究违纪违规者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X

参考文献:

1.张龙平.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J].湖北审计,2003,(8).

2.宋柳.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研究[J].审计研究,2007,(2).

3.黎四龙.审计公告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77(6).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7

一、财政收支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要求,我县今年安排12个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包括:

1、本级预算执行审计7个,即对县财政局、民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法院、检察院、经贸局、局进行预算执行审计。

2、地税系统审计1个,并延伸审计啤酒有限公司、石材有限公司、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山水房地产有限公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县网通公司、创业集团公司、纺织有限公司、县烟草公司、县信用合作联社、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县第六建筑公司12户纳税企业。

3、乡镇财政决算审计4个,即对镇、乡、镇进行财政决算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

经与县委组织部商定,今年将结合其他专业审计,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共安排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1个,即对县交通局、科技局、统计局、招商局、畜牧局、文体局、财办、扶贫开发办、工会、第二实验小学、职教中心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随时进行。

三、财务收支审计

全年共安排7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项目。

1、市局项目2个,对县物价局、水利局进行财务收支审计。

3、县局项目5个,对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供销合作联社、民营办、实验中学、中心卫生医院的XX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四、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全年安排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项目2个,即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来水公司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五、投资审计

市局全年安排投资审计项目6个,即对三中搬迁跟踪审计、经济适用房决算审计、房地产开发企业行政性收费基金缴纳情况审计、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收支审计和审计调查、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效益审计调查。

六、专项审计

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篇8

截至2012年1月,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制定及执行的集团、省和市级规章制度流程共21个,为公司运营效率提升、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规范化。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全体员工审计风险意识教育。审计人员如果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将使审计失去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审计项目的质量便无从谈起。重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是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根本措施。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致力于加强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责任感规定以及审计行为规定。要求并引导审计人员热爱和尊重自己选择的职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以从事这一职业为荣,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内部审计工作,时刻以一名审计人的身份约束个人的行为。同时,注意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教育,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不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审计项目、不注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将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风险防范堡垒的筑建仅靠审计人员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为全面提升中国内部审计公司员工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了多种沟通服务渠道,时刻保持与业务等一线部门的紧密联系,定期举办审计主题活动,塑造专业服务品牌,风险意识得以深入“民”心。(1)以“服务”的心态建立起和谐的审计关系。与对口部门的经理人员和骨干业务人员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以“帮助业务部门防范风险”的心态,帮助业务部门树立“内部审计是以帮助业务部门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控制风险为主要目的”的认识。(2)咨询服务走在前,坚持部门联系对口制度。设立“内部控制咨询”专用邮箱,订立专人对口专业部门服务制度,在约定工作期限内,为各部门提供文件、制度、流程等各类风险咨询服务。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感知度和认可度明显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3)通过年度主题活动,打造内部审计服务品牌。2008年,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开展了“审时度势”主题活动,通过“审时度势”、“审鉴致远”等五大模块,展现内部审计监督、咨询服务的专业形象。2009年,启动“长治久安”九大工程,将咨询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服务一线”领域,推动公司风险文化建立和内部控制责任制的落实。2010年,开展“风险baidu”主题活动,将“事后”风险发现主动改为“事前”风险提示,鼓励一线员工主动揭示风险,内部审计部针对风险点较为集中的领域开展专项审计、督促相关部门有目标地整改。2011年,开设“风险话你知”专题案例分享,将行业范围内、社会生活中,大家易忽视的风险点,以图文并茂的小案例形式,用邮件、宣传滚动栏的方式,把风险宣传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制订审计项目分级督导与复核机制,加强审计项目质量内部控制。督导是指监督与指导,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就是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组长的三级复核制度,对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具有内部监督作用。由于领导重视,审计人员力量充足,审计复核制度得以有效建立。

通过明确的奖惩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和管理水平

1.到业务部门去,到业务部门的工作现场去。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的审计人员有个习惯:在安排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会尽量多参与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参加业务部门的重要会议,学习业务部门的重要系统平台,到一线作业现场去(如施工现场、服务厅、集团客户服务现场等),保持掌握第一手的业务信息和技术手段,坚持做企业的业务能手和专家。2.关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参加岗位资格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成员在入职的第一个年度,必须参加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岗位资格培训班,通过考试合格方可继续留任。之后每年都必须参加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后续教育培训班,不断学习、更新已有审计知识和技能。公司还鼓励大家及时将学到的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念或方法应用到工作中去,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3.重视审计人员的学习交流。会计、审计法规不断更新,审计新技术与方法也不断出现,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不定期组织部内人员与各兄弟公司、合作伙伴的学习交流,探讨工作方法、更新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4.通过奖惩措施,鼓励审计人员多出精品。(1)为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奖优罚劣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单位或内部审计协会的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对评上各级优秀项目的,在年终考核时将予以加分或评优;对于大型内部审计项目,进行内部评比,如SOX(《萨班斯法案》)测试,每年都根据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评出优秀SOX测试人员。同时,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审计程序,没有控制好审计质量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项目、内部审计工作和相关人员评价机制。对各相关部门的SOX测试联系人,广州移动制定了优秀评比标准。对配合内部审计部开展SOX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敢于上报问题发现,积极配合整改的部门联系人,在年终SOX总结评比时,授予“优秀SOX测试联系人”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为促进各相关部门或分公司重视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结果,有目标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在公司月度经营分析会上通报有重大审计发现的部门负责人,限时整改。有效保证了审计结果的利用,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降低。对审计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甚至误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一经证实,将予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直接影响其绩效评价。5.进行审计项目内部评估和监督检查。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的经济活动,存在着由于判断不准确或经验不足而引起严重后果的审计风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进行内部评估或抽查,可促进企业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审计业务,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除了实行三级复核机制外,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每年不定期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质量自查或抽查,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到位。2011年底,广州移动内部审计部创新开展了“拉网式”审计,对前期开展过的所有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回顾,系统地开展内部评估、风险分析和难度提示;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高难度的历史审计发现,开展后续专项审计,通过“拉网式”审计,既对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做了一次全面复查,还总结了各类审计项目运用到的审计手段和方法,为审计人员知识共享提供了有效途径。另外,这种自我监督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是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质量管理手段。

加强全过程质量跟踪,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细节

上一篇:消防工程的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广告制作技术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