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23:29:33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1

关键词:绘本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这个被称为“读图时代”的社会,绘本逐渐成为出版行业的热门读物,更带动绘本教育在课堂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由于绘本大多将儿童,特别是幼童设为读者对象,因此,绘本的运用与普及更多体现在儿童的课堂中。其实,绘本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心理健康发展同样影响巨大。

绘本可以简单分为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个种类。成人绘本是用感性的颜色、形象以及语言文字来讲述简单的故事。一方面,它通过少量的文字表达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通过手绘图画表达故事内涵与视觉效果。每个故事所表达的情绪与内涵也是成人所感兴趣、可以领悟的,儿童并不容易读懂。因此,儿童绘本与成人绘本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绘本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如下:

一、缓解心理亚健康

大学生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往往会出现心理不健康状态,而他们却存在认知偏差,出于各种顾虑,不愿意去咨询心理医生,怕别人知道会认为自己有病。而阅读绘本却完全避免了上述问题,大学生可带着轻松的心情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心药”,在阅读中释放自己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可谓简单保护隐私的好方法。

二、缓解沉重的课业压力

大学生的负担相当沉重,让他们利用课余极少的休息时间去图书馆阅读枯燥的文学名著,显然会使之望而却步。而绘本却以图画精致生动、文字简洁明了、图文之间蕴含深刻的道理等优势吸引大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压力越大,焦虑越大,越会使大学生更倾向于寻找更轻松、简单的舒缓压力的方式。而绘本能使年轻人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至少使其焦虑得到暂时缓解。

三、增加美感气质的培养

大学校园只将书本知识作为教育目标,很少将人的美感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美感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意志、生活动力及学习动力起着促进作用,如果大学生能够大量进行绘本阅读,久而久之,便会在气质及价值观的正确培养上受到积极影响。正确的审美活动正适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可以愉悦他们的身心,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学会正确处理情绪

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大学生的情绪冲动已经酿成了很多悲剧。当代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特别是情绪的处理方面,都处于不健康状态。绘本教育可以教给大学生如何处理情绪,绘本故事可以使大学生情绪产生变化,但也教导他们在情绪变化时应该怎样去控制。

五、人格发展的正确导向

人格的发展受很多条件的影响,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科书。然而绘本类型多、内涵范围广,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己的特质,形成完善的人格。

对我国高校来说,虽然绘教育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是很多专家已经将其运用到实践事件中。可以看到,绘本疗法将具有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也将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谨.浅析绘本教育疗法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图书馆界,2012,(05):113-115.

[2]逄伟,孙延军.阅读狂潮何以被掀起[J].文化时尚,2007,(02):12-14.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2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设计;师生交往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乏针对性、形式化倾向、简单化倾向、重心理咨询,轻心理辅导、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人才等几方面的问题[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所采取或运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许多甚至是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可信度低,不适合我国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的目标制定得过高过大,有的用心理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用成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去衡量学生,有的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去衡量小学生,缺乏针对性,学生了无兴趣。有些学校按照固定的教材、固定的内容、固定的形式上课,“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甚至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考试,这种流于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逐渐受到学生们的冷淡,效果不好。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辅导为内容,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的教育工作者设计和组织的专门课程。

心理教育是否需要课程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课程化论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在实践上不能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课程化比较适宜于解决知识范畴的问题,但学生心理上还有情绪、行为等多种问题,不全是能够通过上课来解决的。也有学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应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融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因此,应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在我看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本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上有所保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实施设计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必然的趋势,当然,也不完全否定其他学者的看法,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学校心理咨询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不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持有的是学科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学生心理的建构过程也是其自我不断生成的过程,自我的生成又不断促进其心理建构[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有:课程设计必须将学科、学生及社会三方面整合起来,课程设计必须以活动为基础,课程设计必须重视学生的整体参与,课程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设计必须凸显和谐信赖的师生关系,课程设计必须将情感贯穿始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步骤: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单元设计、完善设计并评估。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以师生交往为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一种交往过程,只有当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可以信赖尊敬,可以交流思想并能获得帮助的朋友时,他们才会敞开胸怀向教师吐露真情。反之,学生一旦不认可教师,就会导致心理隔阂,引起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此时,教师的所有努力,即便是最好的教学内容配以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师生双方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建立一种和谐信赖的师生关系便至关重要。

(一)目标设置

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课程内容

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对于交往态度的课程内容标准可分为如下水平,水平一是对交往对象具有较好的接纳,接纳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主要特点及话语方式;水平二是对交往对象以及交往活动感兴趣,乐于关注、善于体会;水平三是内化对交往对象以及交往活动的价值判断,体会与教师交往对促进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价值,形成对师生沟通的积极取向;水平四是建立对交往对象以及交往活动的积极价值观念,形成积极面对人际冲突的态度。

(三)单元设计

1.了解学生的需要。此环节就是了解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等找出一般性需要,如对老师的惧怕心理、老师的误解等,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或谈话等发现本校、本班学生或某些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处在特殊环境中或遇到特殊事件的冲击或压力而产生的解除困境、度过危机的需要,如对某个老师的特殊看法、学校的整体氛围。

2.确定单元主题。根据调查和充分的学情分析,确定最符合的单元主题。如:走进我的老师、和老师沟通等。

3.确定单元目标。①教学目标陈述的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②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使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③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全面,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4.确定单元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关于师生交往主题一般1-2个单元即可。

5.确定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心理测量法、学生自陈法、联想活动法、演讲法、游戏法、辩论法、专题讨论法等等。针对师生交往这个主题,理解和沟通很重要,因此可选取体验式为主的角色扮演法、辩论法等,让学生通过体验有认识上的体会,从情感上转变,更能达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使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

6.拟定活动程序。在拟定活动程序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近到远、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要符合逻辑规律,即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所需的用品、资料都要准备好。

(四)评估与完善

评估反馈是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完成一个方案后要进行评估并且反复进行修改和完善。

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是通过系统收集学生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及课程建设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课程生态、判断课程效能、诊断课程问题、反馈改善意见、促进有效的学与教。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4

关键词:图片式教育;骨折;功能锻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以及人类老龄化的增长等原因,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作为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技术已经完善,而功能锻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康复的重要方法,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对骨折的全面康复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受自身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影响,对术后功能锻练的方法难以掌握,加之护士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1],单纯的语言描述很难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效果,从而延缓了患者康复的进程。为此,我科将图片式教育运用于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练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病区手术患者198例,其中男107例、女91例,年龄8~95岁,住院时间7~29d;其中行颈椎钢板内固定术26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48例、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20例、全髋、股骨头置换术27例、上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34例、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3例。198例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听力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各99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地域、病程、其他治疗方法、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患者术后即行功能锻练健康教育。常规组采用口头宣教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除采用口头宣教以外,结合图片式教育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2.1 帮助患者提高认识 患肢功能锻炼是患者康复治疗的主要环节,它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许多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担心牵拉伤口而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或者锻炼不到位,最终导致疤痕挛缩而影响患肢功能,给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有些患者则认为手术是万能的,做好手术就等于治疗成功,不需要再注意这些和那些,故而忽视医护人员的叮嘱。我们首先让患者明白和重视术后坚持正确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明显有利于病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

2.2 卡片设计 选用淡色系厚纸质的名片卡纸,将其设计成15.5cm × 10.5cm 大小的纸张,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各类骨折功能锻练的方法绘制成图,内容主要包括呼吸功能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腰背肌功能锻练(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泵运动……并配以简短文字,力求图片形象直观、文字通俗易懂、突出教育重点,让患者能看得懂、看得明,打印塑封配以挂钩,每种功能锻练方法打印在一张卡片上,共绘制卡片10余张。

2.3 操作方法 责任护士每天上班后及时与医疗组沟通,了解所负责患者康复及功能锻练情况,征求主管医生意见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发放卡片, 采用口头、行为与书面的三重教育,将每项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分阶段、分期进行详细的讲解或操作示范等,然后将此卡挂于床头,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查看。使用过程中及时与医疗组沟通,随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是否继续发放此卡或更换其他卡。卡片用后及时收回, 避免丢失,存放时分类, 便于护士拿取[2]。患者出院后及时取回卡片,以免误导下一位患者。总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负责全程监控。

2.4 注意事项 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是健康教育的先锋,使用图片式教育,应明确其地位是“助教”,而不是“代教”。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个性、兴趣、文化背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等选择教育方式及内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做到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直至患者掌握为止。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与鼓励对帮助患者按医嘱功能锻练有积极的作用,既是对患者的督促,又是对遵医所获得的良好效果的正反馈效应,要充分利用家属或其伙伴与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鼓励他们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功能锻练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调查 见表2

3.3 采用图片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练方法教育,充分调动了患者的视觉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患者锻炼的配合度,并且由于图片内容的规范化,有效缩短了护士的解释时间,宣教费时少、效果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并且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3]。

4 讨论

任何治疗方法都无法取代功能锻炼,它是骨折治疗中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必须依靠患者自己去完成[4]。众所周知,图片较文字在人脑中停留的时间更长[5]。功能锻练方法图片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直观方便的表达方式,形象生动的将各种功能锻练方法呈现给患者,把只可想象、不可直观的过程视觉化,复杂的描述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直观生动具体的方式,增加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患者在边看边学的过程中加深了记忆,之后可随时运用脑海中的图片及时思考,不受环境和条件限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丹,张海琴.图示法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7B):1115.

[2]谢瑶,徐薇,许春凤.健康教育卡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3B):76.

[3]傅爱凤,黄日妹.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8.

[4]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

[5]胡新燕. 简笔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教学中的妙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9):48.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5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

一、案例背景

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和男(女)还不一样,我为什么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小便呢?我是否可以做一个男(女)孩子……面对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常会感到尴尬和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和处理。回避、斥责、打骂、恐吓……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又应该如何面对与处理呢?

对于性,这是人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平时有意地去回避,以致于当面对幼儿的询问时便手足无措。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也不例外。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孩子触摸生殖器怎么办?

(一)情景描述

中午午睡,老师来回检查幼儿的情况。这时老师听见重重的喘息声,于是循着声音走到孩子的床旁边,发现孩子趴在床上,身体拱起,头上直冒热汗,嘴巴发出粗粗的喘气声。老师轻轻拍拍孩子的被子,孩子马上停了下来。没过多久,孩子又开始在被窝里动来动去,老师去检查他的被子,结果发现原来孩子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

放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对此事进行了沟通,结果孩子的妈妈也很苦恼地对老师说:“是啊,在家里孩子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会打他的手,有时候也会大声地骂他,恐吓他‘再玩,以后就会断了,小便也小不出来了。’这样一说,他玩的次数是减少了,但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有开始玩了,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二)理论依据

1、根据幼儿健康教育有关理论,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教育观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

2、认知、情绪、心理环境与学前儿童健康又着紧密的依存性,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建立在体会幼儿内心感受,给予幼儿心灵慰藉的基础上的。

3、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建立在幼儿健康有了一定认识、健康态度初步形成之后,行为才能表现具有一致性和主动性。

(三)案例分析

要对家庭的性教育进行指导,首先老师应该具有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知道不同程度的“”在1―6岁的孩子中是普遍行为。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探索其性存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一种很自然地方法,要全面认识“”对孩子的意义,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性教育观,用来更好地指导幼儿家庭健康教育的实践。

家长通过呵斥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威胁和恐吓,这一做法是不合理的,给儿童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家长严厉地恐吓、斥责、惩罚幼儿,以期能制止他触摸生殖器的行为,表面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幼儿触摸生殖器的次数减少了。但是更大的危险就此潜伏下来――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的忧虑、紧张和愧疚。本来是对幼儿来说无特殊意义的动作,却使他背负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可以压抑自己,形成“性压抑”心理,甚至一生难改。

(四)处理方法

1、给家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如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当发现孩子又触摸生殖器行为时,不要斥责和惩罚,在理解的基础上,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玩具、讲故事等方式将儿童的注意力自然地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给他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2、让孩子知道触摸生殖器的危害,使幼儿形成克服触摸生殖器的动机,让儿童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使其从经他人帮助的健康行为转变成自觉的自动化行为。

案例二:“你是妈妈捡来的。”

(一)情景描述

早上来园,很多孩子都在教室里做着自己的事情,但是老师发现苗苗一个人在角落里闷闷不乐,感觉想哭的样子。于是老师走过去问:“苗苗,怎么了?有什么事情不开心吗?”苗苗抬起头问我:“老师,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你当然是你妈妈生出来的啊!”“我妈妈说我是她从路上捡来的,呜……”苗苗说完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很多孩子听到哭声都围了过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很多孩子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了,有的孩子说“妈妈告诉我我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腋下说“妈妈说我是从她这里出来的。”老师看着对这个问题如此感兴趣的孩子们,于是把他们集合起来,用种子的比喻告诉孩子们“爸爸和妈妈结婚后,想要一个宝宝了。于是,爸爸就把自己的种子()放在妈妈的肚子里一个叫子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宝宝住的房子,可舒服了。宝宝在里面住了九个月就要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这个宝宝是谁呢?就是你自己。”给孩子们讲完这些以后,老师还带孩子去科学探索室看胎儿的发育过程。经过学习,孩子了解了“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一生命来源的奥秘。

下午放学的时候,苗苗扑到妈妈的怀里,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是你捡来的,我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苗苗迫不及待地将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妈妈。妈妈惊讶地听着孩子的讲述。在老师的解释下,妈妈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孩子最近一直在问我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就随便说了那句话,没想到她当真了。还是你们老师有办法啊,能用这么形象的故事来跟孩子们讲道理。”苗苗妈妈感慨到。

(二)理论依据

1、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养成应当尽早开始,常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

2、幼儿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可行性和需要原则进行,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

3、社会、文化因素对幼儿健康的渗透作用,从情感和认知多方面让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4、诚实相告与艺术解释是幼儿体生长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一句随意的话就引发了孩子的不愉快情绪,可见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对幼儿性教育的不重视不科学对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但是,老师就不一样了,对于孩子的问题,老师不但没有简单的回避,而是抓住苗苗的这个突发事件的时机,通过与儿童的平等交流,带着对儿童的期待和赞许,在极其自然、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成了关于“我从哪里来的?”健康教育内容,并用幼儿易于接受的形象的方法使幼儿了解了一些性知识。从孩子不同的情绪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健康教育是成功的,反观家长的教育方法,只是一种敷衍与不重视。

(四)处理方法

1、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教给家长一些相关的形象化得语言。

2、转变家长的性教育观念,让家长懂得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性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幼儿家长的责任。可能很多家长受封建性观念的影响,在家庭别是在孩子面前很忌讳谈性,当孩子问及“性”问题时,家长们总是遮遮掩掩,从不给予正面健康的回答。实际上,父母是孩子最合适的性教育老师,他们之间有密切的亲子关系作为纽带,相互信任,容易交流,但他们缺乏性教育的正确观念与技术。因此幼儿园的性教育还必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中。总之,健康的生活离不开教育,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环境,幼儿园必须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存换,使幼儿身心全面得到发展,正视生活中的性问题。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6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病程中会出现相关并发症,控制患者血糖对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控制血糖效果。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及掌握了相关防治知识对血糖控制有着重要意义[1]。本文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老年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治疗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老年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等。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年龄为88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及中专15例,大学13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年龄为85岁;文化程度:小学11例,中学及中专16例,大学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让患者知道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让患者清晰认识到控制血糖对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让患者掌握相关的饮食疗法和运动措施,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食谱和运动计划。在应用控制血糖等药物时,让患者掌握用药的方法和剂量,并给予详细讲解,让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保存、注射等方法。让患者掌握血糖仪测血糖的程序和步骤,达到自己能测血糖。上述健康知识做成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定期组织患者集体听课讲解,制成简单易懂的动画,便于患者掌握。对于年龄较大患者要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

1.3 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降糖药物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血糖仪使用等,让患者对上述内容填写。本次问卷调查发放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上述调查表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未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80分以上为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27例,基本掌握10例,未掌握3例,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和基本掌握所占比例为92.5%;对照组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20例,基本掌握9例,未掌握11例,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和基本掌握所占比例为72.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和基本掌握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是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组织有机会系统的教育活动,目的是让患者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和消除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作用,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起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作用[2,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够,有助于血糖控制。

参 考 文 献

[1] 陈永琴,冉程,崔太秀.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10,24(1):1619.

[2] 刘建蓉,王荣.护理干预对出院2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1(11):25.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7

本次大会旨在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推动我国幼儿健康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展示和交流全国幼儿健康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幼儿健康教育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10月16日,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朱家雄教授做了题为《和谐社会与学前儿童健康》的专题报告,针对我国东西部城乡学前儿童生存境况的巨大差异,就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因地制宜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实践等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并从宏观角度对制定关于学前儿童健康的政策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随后,广东顺德机关幼儿园的代表李光坤、赵国柱老师介绍了该园开展2-6岁幼儿动作活动与心理发展教育的案例研究的情况;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国的石朝霞园长向与会代表报告了《合理睡眠与幼儿身体健康的研究》,该园所进行的这项研究历时三年,填补了幼儿园在睡眠研究方面的空白;石家庄市桥东区第三幼儿园的代表高密林老师做了题为《努力将新的健康教育观念转化成具体的健康教育实践》的发言,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该园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下午,大会围绕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的构架和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卫生保健与营养研究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共有11名代表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踊跃发表个人看法,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和交流,专家们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对大家积极的态度予以充分的肯定。

10月17日,与会代表分别到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西安世纪摇篮・三宝双喜幼儿园、陕西省政府幼儿园观摩参观。由9名教师进行的现场教学将研讨活动深入到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生动的示教以及专家们认真地评课,带动了与会代表的情绪,大家就健康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幼儿健康教育领域中教师专业水平长足进步。

10月18日,杨黄蕙吟博士做了《领导者与阴阳互动之幼儿健康教育课程》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杨黄蕙吟博士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对幼儿健康教育四个层面地状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幼儿健康课程设计做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这对提升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不无裨益。

随后,马以念教授就本次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的情况向与会代表作了说明。鉴于参评成果涉及面广、目标分散、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马以念教授分析了地域、选题、个体偏好的成因,并就如何从事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总结进行了方法学层面的引领。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最后,大会举行了热烈的颁奖典礼,由马以念教授、朱家雄教授、杨黄蕙吟博士向获奖团体和个人颁发了获奖证书,领奖代表纷纷和专家合影留念。

至此,本次会议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篇8

一、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常识(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基本体操(走、跑、条、投掷、平衡、徒手等);游戏(队列、奔跑、跳跃、投掷、球类等游戏);韵律活动与舞蹈。版权所有

二、教学目标:

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水平一的要求:学生将能够:

a.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b.认真上好体育课。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

水平一的要求: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版权所有

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等。

2、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3、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一要求:学生将能够: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1、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水平一要求:学生将能够: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作,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的练习;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从事发展柔韧性的各种动力练习。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学生将能够: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空情绪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习领域的各个具体的目标,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及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创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功能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范文 下一篇:消防知识讲话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