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范文

时间:2023-11-02 16:26:12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1

我国早期建筑受技术水平及设计发展水平的限制,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建筑火灾曾多次发生,给人们的生命造成里极大威胁,使人们的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在民用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建筑防火技术也同样取得了巨大进度。下文主要就建筑防火技术中几个关键部分加以论述,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如果能够将这些防火技术综合的加以运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防火性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通过对民用建筑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火灾是由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点过高所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装修材料对防火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所引发的火灾危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装修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摆在了设计工作的首位,忽视了对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考虑,选用的材料由于燃点过高容易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引发火灾。另一方面是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火灾发生后影响人员的撤离,同时也为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想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就必须把好建筑装饰材料关,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入手,努力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

2.2民用建筑建筑结构设计中所蕴含的防火技术

建筑防火设计中,建筑构造是比较容易处理,但又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防火墙不宜设在U字形或者L字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交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紧邻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当水平距离小于2h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二是,管道井应每隔两层或者三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每层分隔。井壁上的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三是,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消防电梯应每层停靠。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目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是考虑保护钢筋不被锈蚀,而没有考虑发生火灾后,高温对钢筋的影响,为了避免钢筋在火灾时变形过大,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在设计时应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比普通混凝土构件还小,这样耐火性能更差,必须采取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或吊装后下表面抹灰等保护措施,提高耐火极限,达到满足防火安全的要求。

2.3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与设置对民用建筑防火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局及设置对有效避免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发生后的损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对防火所起到的作用更为突出。建筑防火设计要严格的参照具体的建筑设计防火相关规定加以执行,并将建筑防火问题纳入到建筑设计考虑的范畴当中,从工程建设之初建筑设计开始加强建筑防火。设计当中的平面设计和布局要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具体规定。对建筑防火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平面设计和布局。以商场和幼儿园在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局为例:商场作为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紧急撤离与疏散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商场营业挺通常情况下不应设在地下三层或是三层一下。幼儿园中主要是小朋友,一旦发生火灾小朋友在危险状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撤离能力是非常弱的,为此幼儿园不已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高楼层内,此外为保障儿童在火灾现场安全撤离,还要针对幼儿设计专门的单独出入口。

2.4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对安全疏散问题的把握

疏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内容,设计当中主要考虑疏散的距离、宽度和楼梯间三方面的内容。在这三个方面中又一疏散距离为设计重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当中对疏散距离这一问题有着具体明确的规范,但在具体的设计当中对撤离距离的把握还应注意一下加点问题:

第一,在具体的设计当中,例如高层建筑中主要的公共性活动空间内部各点距离最近的疏散口的最短距离应维持在三十米以内,其它房间最远一点与疏散口的距离也应维持在十五米以内,上述两点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的设计当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加以注意。

第二,房门与房间内部之间的距离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要被控制在袋形走道两侧的最大间距之内,如果建筑内部装有自动喷水灭火器,此种情况下房门与房间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规定距离的四分之一。

第三,对于某些情况,像丁字形内走道的距离,可按照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距离的要求考虑,其中袋形走道部分的长度应加倍计算。安全出口的概念也是容易经常混淆的问题,能否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口当作安全出口许多时候会出现疑问。对于地下空间而言,规范中比较明确的规定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阐明,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和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时,可以设一个安全出口。由此推断,安全出口主要是指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或外门,在某些条件下,通向邻近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可以当作安全出口。

2.5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和防烟分区设计

防火分区面积的确定,主要应该考虑最大防火分区的限定与防火分区有关的防烟分区问题也是一个经常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首先,一般情况下防烟分区仅限于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六米的房间应设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其次,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最后,多层建筑中,地下公共场所、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燃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排烟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等设防烟、排烟设施的房间内也应该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即每500m2设置防烟分区。

总结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性能化设计方法;防火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总量不断增长并且速度较快。高层建筑节省建筑空间,功能复杂、用途广,人员相对密集,这些特点给火灾预防和扑灭带来较大难度,使高层建筑面临严峻的防火形势。防火一直是高层建筑的设计难题,也是高层建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种新兴的高层建筑防火规范体系,这种防火设计站在理性角度,要求建筑系统防火设计必须深入了解高层建筑内部构造并重视最终防火效果。运用先进技术对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进行事先估算,把详细数据作为防火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可能发生火灾的重点区域进行严密布控,统筹兼顾,高层建筑达到全面防火的目标。对建筑防火性能进行准确消防评估是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核心。消防设计是否满足建筑需求,消防设施是否在防火规范的要求下进行布置、分配是消防评估的重要方面。通过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和消防设施的消防评估,可以有效发现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不足,督促高层建筑进行整改,完善防火设计,消除火灾隐患。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和建筑结构是消防评估的重点。高层建筑设计、消防评估和整改是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缺失不可,共同组成性能化设计,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时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消防安全工程学是建立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基础,性能化设计方法对消防安全工程学具有反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性能化规范体系。这个体系的目标应当是满足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需要,同时建立规范体系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强科学实验,达到消防评估对高层建筑防火的要求,性能化设计应当具备完整严密的运行体系。

图1 性能化设计运行体系

二、 高层建筑防火对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现行高层建筑安全尺度波动较大,运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完善解决因指令性规范造成的安全尺度波动。

(一) 实例

对甲建筑:A是根据第a条规范提出的要求;B是根据第b条规范提出的要求;C是根据第c条规范提出的要求。建筑的实际消防安全性能是E;建筑应当达到的消防安全性能是E0;安全性允许波动的范围是Φ。根据上述条件可得性能化规范设计要求:E=E0+Φ。

对于指令性规范而言:建筑实际消防安全性E随着第a条规范提出的要求A变化,呈现一致性,如果建筑实际安全消防性能E超出第a条规范提出的要求,就会增加消防成本。对于性能化规范:提高第a条规范提出的要求A,降低第b条规范提出的要求B,建筑实际消防性能E完全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消防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可以节省成本,增加效益。

(二) 高层建筑大空间防火分区对性能化设计的应用

对高层建筑大空间进行分区,能够有效地控制、减缓火势蔓延速度,为火灾扑灭争取时间,减少财产损失。目前在我国的传统设计防火规范对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等的最大面积防火分区做了规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站在理性角度,要求建筑系统防火设计必须深入了解高层建筑内部构造并重视最终防火效果。运用先进技术对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进行事先估算,把详细数据作为防火设计的重要依据,性能化防火设计可以对消防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调和。安全疏散、降低损失,有效控制火情是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目标,达到这些基本目标具体可做到以下方面:首先,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采用不可燃化材料进行装修。其次,有效控制建筑内部单位面积的火灾载荷。第三,装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议采用高灵敏度,强喷洒度的喷头,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控制火势。第四,运用先进消防技术,提高火灾预警能力,保证安全通道随时处于畅通状态,开辟专门消防车道,禁止占用。

(三) 中庭防排烟设计中性能设计的应用

建筑物内部的庭院空间即中庭,中庭是建筑物人流量最集中的部位,由于中庭的地位特殊,如果建筑物发生火灾,中庭很大可能会充当"烟囱"的角色,这势必威胁大量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建筑物中庭的消防设计对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举足轻重,中庭顶部排烟是传统高层建筑的中庭排烟方法,这种排烟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中庭的具体参数以及中庭热释放率对火灾产生的影响。性能化设计方法的首要目标就是对大量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因此其对中庭有特殊的设计步骤

图2 性能化设计安全疏散构架

烟界面计算公式:

岩层界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Zm;中庭顶棚与地面垂直距离是:Hm;中庭水平横截面积是:Am2;火灾稳定放热量是:Qkw,Z处接触烟层截面时间是:ts。

最不利点疏散时间计算公式:

最不利点疏散时间是:Ts;楼梯间至最不利点时间是:t1s;楼体内的疏散时间是:t2s;首层楼梯间到安全出口疏散时间是:t3s。

根据烟界面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烟气安全高度与烟气接触的时间t;根据最不利点疏散时间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逃生时间:T;t大于T,说明自然排烟系统能够满足消防需要;如果t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种新型的防火系统设计思路,是一种科学的设计方法,是当前高层建筑防火的最前沿。性能化消防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要求较高。性能化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火灾安全工程学,建筑防火设计以火灾性能为基础。

结语:当前中国高层建筑正在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消防能力必须引起重视。高层建筑防火对性能化设计的应用可以达到高层建筑全面防火的目标。把性能化设计方法与高层建筑消防建设紧密结合,运用先进技术对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进行事先估算,把详细数据作为防火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可能发生火灾的重点区域进行严密布控,统筹兼顾,可以完善防火设计,有效消除火灾隐患。目前性能化设计方法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必须把性能化设计方法同高层建筑消防的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性能化设计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作芹. 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运用[J]. 科技展望,2015,(9):22.

[2]谭海军. 我国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应用现状探析[J]. 科技与企业,2012,(2):124.

[3]冯坤. 浅议高层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J]. 科技创业家,2013,(18):217.

[4]郑雅文.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防火设计和防火材料[J]. 科技创业家,2013,(18):232.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3

关键词:高层商场;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总平面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121-02

一、某高层商场工程概况

该商场位于浙江省杭州消防支队辖区,地上十九层,地下一层,该建筑主体高度77.1m,副楼高度28.1m,建筑总面积42308m2,东侧商业部分为五层,西侧一至四层为商业部分,五至十九层为办公部分,其中一层西南角设置办公入口大厅,南部设置专营店入口,其余为营业厅用房;二层南部为专营店用房,其余为营业厅用房;三至四层及五层的东侧为商业营业厅用房;五层的西侧及六至十九层为办公用房。地下室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该商场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评估主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其次包括《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汽规》)、《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T 67-2006)(以下简称《办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

《建规》)。

二、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评估

(一)总平面布局

1.消防车道。本商场总体规划为环形车道,西面和主楼南面为城市道路,东面和北面均设置有支路与主干道相连,长边沿街长度分别为65.7m(南)和66.7m(西),该建筑长边均设有消防车道,四面均通过周围道路能到达本建筑。该建筑四面道路宽度均满足消防车道净宽要求,符合规范中4.3.1~4.3.7条要求。

2.防火间距。该建筑东侧及副楼南侧为已建低多层建筑,北侧为空地,其余方向为规划道路。周围亦无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符合设计要求。

(二)耐火等级

根据《高规》第3.0.1条和第3.0.4条,该商场建筑高度超过50m,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通过查阅资料,对照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可知,该商场楼梯间和前室墙及防火墙均采用190mm厚的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在墙体孔洞内填沙石或页岩粒,耐火极限大于4h,满足防火墙为3h,楼梯间墙2h,房间隔墙0.75h等的耐火极限要求,其他构造及构件均满足耐火极限要求,该建筑符合《高规》第3.0.2条耐火等级一级的要求。

(三)防火分区

1.防火分区面积。根据《高规》第5.1.1条,《汽规》第5.1.1条和第5.1.2条,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一类高层建筑和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分别不超过2000m2与4000m2。该建筑东侧一至五层及西侧一至四层为商业营业厅,西侧五至十九层为办公用房,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及设备用房。该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分布在389.8~1644.3m2之间,该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符合规范要求。

2.防火分区分隔物。该建筑防火墙采用190mm厚的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在墙体孔洞内填沙石或页岩粒,耐火极限大于4h,满足防火墙为3h,满足防火墙耐火极限要求。

该建筑东侧商场的中庭部分采用自动扶梯连通,防火分区由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共同划分,但图中未标明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应进行标明。

(四)内装修

该商场需要二次装修,不在本次评估范围之内。

(五)安全疏散

1.安全出口。根据《高规》第6.1.1条,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结合图纸可以看出,该建筑地上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安全出口。

根据《汽规》第6.0.2条,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该建筑地下部分第一防火分区有两个疏散楼梯,第二防火分区有两个疏散楼梯和一个汽车疏散出口,符合规范

要求。

2.安全疏散距离。根据《高规》第6.1.5条和第6.1.7条,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40m,高层建筑内的营业厅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该建筑东侧一至五层及西侧一至四层为面积较大的商场营业厅,西侧五至十九层为办公用房,主要依靠疏散楼梯作为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从图2.1中可知,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22.6m,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最大为25.2m,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直线距离最大为14.1m,符合规范要求。

3.疏散宽度。商业营业厅所需安全宽度为:,由图可知,该防火分区内有三个疏散楼梯,总疏散宽度为9.6m,设计值大于计算值,符合规范要求。商场营业厅其余各层按同样方法计算均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办规》第4.2.3条,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由图1可知,各层办公部分面积分别为995.84m2,取办公部分人员密度0.25人/m2,则每层疏散人数为249人。根据《高规》第6.1.9条和《办规》第4.1.9条,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宽度,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走道最小净宽为1.3m。则每个单元走道计算宽度为2.49m。实际每个单元走道宽度为2.6m,符合规范要求。

4.疏散楼梯间。根据《高规》第6.2.1条,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该建筑内的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高规》第6.2.1.2条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由图2可知,该建筑楼梯C前室的面积小于6.00m2,不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高规》第6.2.5.1条,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该建筑地下一层楼梯B的楼梯间内设置变配电室,不符合规范要求。

5.消防电梯。根据《高规》第6.3.2.1条,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消防电梯。该建筑每层建筑面积均在此范围内,每层均设有两部消防电梯,符合规范要求。

三、消防安全评估结果

(一)存在问题

1.该建筑自动扶梯处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没有标明,不符合《高规》GB50045第5.4.4条。

2.该建筑楼梯C前室的面积小于6m2,不符合《高规》GB50045第6.2.1.2条。

3.该建筑地下部分楼梯B的楼梯间设置变配电室,不符合《高规》GB50045第6.2.5.1条。

(二)整改意见

1.自动扶梯处的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标注在图纸上。

2.楼梯C前室的面积应达到规范要求不小于6.00m2,建议和旁边的消防电梯及楼梯合用一个消防前室。

3.楼梯B的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变配电室,建议将变配电室靠楼梯间的墙设置为无门窗洞口防火墙,变配电室另开其它门。

四、结论

通过对高层商场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评估发现,处方式的安全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规范要求不一定是最好的消防设计,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对其进行性能化的安全评估,综合考虑投入和安全等方面因素,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更好、更经济的设计方案解决现有消防设计中出现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T 67-200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4

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问题在近年来的火灾事故被突显,笔者通过研究认为火灾事故广播在疏散中如果能被进一步充分利用,可以形成更加合理的高层建筑疏散方案。

一、关于火灾事故广播相关规定的研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3.1.6 规定:消防控制室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其控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4)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3.1.6 规定条文说明对此条文解释为:

火灾发生后,及时向着火区发出火灾警报,有秩序地组织人员疏散,是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方面。 本条规定了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按照人员所在位置距火场的远近依顺序发出警报,组织人员有秩序地进行疏散。一般是着火本层和上层的人员危险较大,单层建筑多个防火分区,着火的防火分区和相邻的防火分区危险性较大,也有的是向着火层及上、下层同时发出警报进行广播,组织疏散的。为了避免人为的紧张,造成混乱,影响疏散,应先在最小范围内发出警报信号进行应急广播。除了紧急情况外都应顺序疏散。对于多层建筑中每层有多个防火分区的疏散,除按 6.3.1.6 款 (1)、(2)、(3) 项执行外,还应执行第 (4) 项,即本着火层的相邻防火分区外,还加上着火层上、下层的相邻防火分区。

根据国内情况,一般工程内的火灾警报信号和应急广播的范围都是在消防控制室手动操作。只有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场所是按程序自动进行的。本条规定可作为手动操作的程序或自动控制的程序。

二、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对人员疏散设置规定的研究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4.4 应急广播的设计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4.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的有关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4.5条文解释为:由于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中对有关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设备组成、功能、设备布置以及火灾探测器、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均作了明确规定。因此,设计时应按照该规范的要求进行。

由此可得出无论单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人员进行疏散的方案并无区别。

三、高层建筑优化人员疏散隔层数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的高度早已逾百米。笔者认为在优先疏散事故层及周边层人员的同时疏散部分其他层是可以分析讨论的,目前规范中对人员进行疏散条的规定都是定性的考虑,对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与多层建筑人员疏散的区别还没有区分对待。本文认为事故层人员全部疏散到楼梯间的时刻是一个关键参数,此时刻人员疏散进入楼梯间的人员分布情况和疏散楼梯间闲置部分的分布情况,将是影响优化人员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也使高层建筑人员疏散优化成为可能。

笔者通过SIMULEX软件对特定的建筑进行多场景的疏散模拟,首先取得了疏散单层、二层、三层乃至四层、五层、六层、七层等七个场景的数据:

疏散场景 每次疏散层数 全层疏散到楼梯间时间T(s) T时刻疏散人员在

楼梯间内的分布状态

一 1 90 F30-21

二 2 158 F30-15

三 3 204 F30-10

四 4 261 F30-4

五 5 297 F30-室外

六 6 363 F30-室外

七 7 430 F30-室外

本文首先假设29层为事故层,考虑了30层、29层和28层设置优先疏散的状况,并利用SIMULEX软件对人员疏散分别对优化前后两种情况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分析,分析两种情况下事故层及周遍人员疏散至楼梯间的时间和整体疏散疏散时间。

根据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对火灾发生在29层场景得出疏散状况比较结果:

比较项目 传统疏散方案 优化后的疏散方案

优先疏散楼层 30、29、28 30、29、28

15、14、13

4、3、2、1

30层人员进入楼梯间时间 1分40秒 1分40秒

29层人员进入楼梯间时间 3分20秒 3分20秒

28层人员进入楼梯间时间 2分12秒 2分12秒

全部人员疏散出建筑物时间 46分20秒(2780秒) 39分50秒(2390秒)

对比 优化方案在不影响事故层人员疏散情况下节约时间

6分30秒,提高疏散效率14%

总结: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设计;建筑防火技术

我国早期建筑受到技术水平及设计发展水平的限制,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建筑火灾曾多次发生,给人们的生命造成里极大威胁,使人们的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在民用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建筑防火技术也同样取得了巨大进度。

1.民用建筑建筑结构设计中所蕴含的防火技术。

建筑防火设计中,建筑构造是比较容易处理,但又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应该使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对管道每隔2~3层的楼板处来防火隔离,如果建筑物总高度超过了100m,则应该分为每层进行分隔,且井壁检修门应该为丙级防火门。

(2)在L型或者C型高层建筑内转角处设计不方便设置防火墙。而且,如果防火墙设置在转角处附近时,应该以4m作为最小要求值来设置两墙之间门窗洞口的最近边缘水平距离。如果有固定的乙级防火窗设置与任何一侧墙面时可以不考虑水平距离。而紧临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的最边缘距离则应该在2m以上,如果其水平距离小于2m时,就应该以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作为弥补。

2.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与设置对民用建筑防火的影响。

为了尽量减少火灾以后或者是火灾在发生之后所造成的损失,科学、合理的对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来进行一个设置是十分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科学合理的平面布局是对防火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根据就是建筑防火的有关规定务必要依照其实际的情况来严格的执行。同时要把这一问题纳入建筑设计中进行考虑,以此来加强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对建筑防火进行实施,《建筑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中平面设计与布局的依据。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与布局是建筑防火的关键。

3.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对安全疏散问题的把握。

疏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内容,设计当中主要考虑疏散的距离、宽度和楼梯间三方面的内容。在这三个方面中有一疏散距离为设计重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当中对疏散距离这一问题有着具体明确的规范,但在具体的设计当中对撤离距离的把握还应注意一下加点问题。

(1)在具体的设计当中,例如高层建筑中主要的公共性活动空间内部各点距离最近疏散口的最短距离应该要维持在30m之内,其它房间最远一点和疏散口的距离应该要维持在15m之内,上述两点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有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的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务必要加以注意。

(2)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中,对于房门与房间内部之间的距离也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其内容规定了距离应该被严格控制在袋形走道两侧的最大间距之内,而在建筑内部如果配设了自动喷水灭火器的消防设施,那么房门与房间的距离可以增加规定距离的25%。

4.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和防烟分区设计。

对于防火面积的确定,主要应该要考虑的是防火分区相关的防烟分区问题以及最大防火分区的限定,这同时也是一个经常性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

首先,通常的情况之下,防烟分区仅仅是局限于地下车库与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中明确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其中净高不会超过6m的房间应该是要设置挡烟垂壁,明确的划分出来防烟的分区,其中每一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应该超过500m2且防烟的分区不应该是跨越防火分区。

其次,就是要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该地区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该要超过2000m2,也不应该跨越防火分区。最后,就是在多层的建筑之中,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无窗房间或者是地下的公共场所,以及超过20m的有直接排烟自然通风或者是没有自燃排烟的疏散走道,但是其中的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等设排烟、防烟设施的房间之内也应该完全的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引发建筑火灾的因素多种多样,为尽量较少和避免建筑火灾的发生,建筑设计工作者们要从建筑工程的总体上加以把握,在建筑设计的每个环节与部位都充分考虑建筑防火问题,并将各种防火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宋鹏.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127-128.

[2]吴宇丰.论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177.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6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 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四)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登高场地。一幢高层建筑登高面确定之后,紧接着要有能满足各类登高消防车的登高场地,登高场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没有条文明示,往往在设计时容易被忽视。登高场地应布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同时要结合消防车道一同考虑。从实际扑救操作来看,层数越高、登高场地要求越宽,根据国内常用登高消防车的技术参数,设计考虑登高车的支腿横跨距不超过6米,再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米)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搬运救援设备的穿梭以及参照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要求,笔者认为,一般以13米为妥。根据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15.6米,以及车道宽度,在留有余地情况下,登高场地不宜小于18米长×13米宽。登高场地是供登高消防车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使用,根据不同登高车技术参数,要求登高场地边缘与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同时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物登高边缘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大于15米。对于几个单元组合的板式住宅及底层整体裙房而上部多个塔楼或不规则多边形建筑的高层建筑应针对每个单元和塔楼布置登高场地,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防火分区的划分、靠室外楼梯间的布置及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实际情况分段设计登高场地。在设计登高场地时,同时,还要考虑其坡度不宜大于3%,场地承重荷载应不小于30t计算,整个登高场地上空不得有架空电线、电缆等各类架空物。利用市政路作登高场地更应考虑无绿化、城市景观物等防碍消防车登高。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7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以上海为例,2000-2007年上海高层建筑的火灾的次数为1200多起。其中有将近一半火灾由于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无法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防设施的问题主要有:一些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运行时间长,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有些甚至长期带病运行,一些单位的消防栓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一些高层建筑的消防人员素质偏低,不能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功能,甚至存在不会检查、不会操作的问题;还有一些单位的消防设备严重滞后,缺乏必要的更新,有些生产厂家已经倒闭或转产,导致设备出现问题后无法修复;一些高层建筑由没有发生过火灾,致使管理人员消防意识落后,消防设备无人看管,甚至长期停用。

2高层建筑工作人员缺乏消防意识

一些高层建筑工作人员缺乏对火灾的正确认识,也没有防范火灾的消防意识,大多数高层建筑是综合办公楼,其使用功能较为复杂,融教育、商业、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建筑内单位众多,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较强,人员的消防素质各有差别,例如,一些单位没有经过建筑部门同意就改变房间的使用功能,在装修上也没有考虑到材料的耐火性与安全性,同时对电气的使用上不够规范,甚至一些单位私自改变电路;此外,高层内各单位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培训活动,造成员工的缺乏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与自救逃生技能,致使他们在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扑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放火救灾的效率。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应对策略

3.1规范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

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要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高层建筑的布局、排烟系统的设计、安全疏散系统的设计都要符合国家规定,要配备各种功能的消防设备,开发智能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同时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要考虑高层建筑的规模、火灾扑救与疏散的难易程度,以确定相应的消防方案。

3.2健全消防管理制度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部门要明确各单位的消防责任,制定必要的消防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定期开展检查,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灭火系统进行定期体检,检查其消防设备的保养情况,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管理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度,明确消防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其消防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消防设备的操作能力,以确保消防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部门要完善消防安全规范与法规制度,加强对消防安全的管控,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以法律为保障,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同时,消防部门要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根据高层建筑的建造特点,充分考虑建筑的筑结构与消防通道的设置、火势发展的可能性、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建筑的高度等多种因素,制定相应的供水方式、灭火措施、所需的紧急通道等。在建筑物外,也要制定灭火预案。例如消防车辆的停车位置、消防通道的疏通、救援人员的救援方式等。

3.3明确消防管理的责任

如上所述,高层建筑的产权与使用权大多是分离的,其消防管理通常会涉及多家单位,这就造成了消防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因此,各单位要签订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管理的责任,对消防通道的管理、消防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责任主体,以共同维护建筑的消防安全,此外,高层建筑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要落实管理责任、细化管理职责,进行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时发现消防问题,确保建筑安全。

4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不仅需要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责任,还需要高效安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依据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根据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以及扑救难度,依据国家规定的《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设计规范》与《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规范》确定建筑物的消防等级,确定报警系统的形式与内容。同时要掌握高层建筑防火系统的设备制造标准、安装施工与验收规范等,并履行公安消防监督检查部门的意见。

4.2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择

根据高层建筑的层高、层数,设计人员可以选用JB-QB-GST100型报警控制器,该控制器最大容量是8个独立分区与1个公共区;而且每个独立分区都可以单独用于报警、监管故障、记录事故信息等,其具有分区记录信息卡片;联动警报器的延时时间最均为600秒,并带有对台楼层显示器,完全可以满足高层楼房的消防需要。

4.3消防广播设备与电话主机

消防广播设备可以选用120V定压输出的JBF-11S系列广播系统,该系统包括1个录放机卡座、功率放大器与播音话筒,通过消防广播转换模块控制各个楼层的广播设备。消防电话主机可以选用DH9251型多线制消防电话主机,其使用全数字量控制,各单元用MCU控制,并结合了抗干扰技术,且具有手感良好,通话自动录音的功能。

4.4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各个楼层的前室是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上,要设置在楼层的出入口地方。此外,在电梯的附近也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报警按钮。在高层建筑每层的大厅、餐厅、通道处以及在防火隔离区内,都要设置一定的报警按钮,且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得超过20米。

4.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线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通过连接线实现对联动设备的有效控制,连接线要采用抗燃型的电缆进行布线设置,并采用封闭式的金属线槽或金属管对布线进行保护,也可以在金属线槽外刷防火漆,进行防火处理。

5结语

当前,经济的迅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仍然是消防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因高层建筑产权复杂,单位众多,其消防救援仍存在一定困难,其消防隐患也不断增加。消防部门要明确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消防策略,特别是提高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的管理与人员的消防意识,并设计优良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争取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

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消防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85-02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一幢28层的居民楼发生严重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56人失踪的重大惨案,这次灾难性事件给全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居住密集度高,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开发建设的居民住宅区日益增多。消防安全涉及千家万户。高层居民住宅楼,由于环境特殊,楼层高,居民相对更为集中,如果消防安全管理和预防火灾的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高层建筑火情救援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相对应的对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细的要求,比如在建筑的给排水与消防设计方面,就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设计人员既要使设计出来的工程符合国家与地方的法规、规范及规程,使工程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际,更加安全,又要尽量地减少设计费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很好地掌握并严格遵守建筑给水设计的各项法规、规范及规程,能做到灵活运用的效果。其中,高层建筑给水的特点: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准高。设备使用人数多,水量大,一旦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竖向分区多;动力设备多;火灾隐患大;高层建筑的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

同时,给水消防设计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高层建筑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为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满足“自救”的要求,在消防系统的设置都比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也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层建筑给水消防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1室外消火栓数量的确定

关于消防栓数量的确定,建设部2005年修订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3.6规定:“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7.2.2条规定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为10~15l/s”。但是《高规》的《条文说明》是这样解释的:“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保证供应建筑物需要的灭火用水量,其中包括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外消火栓是室外消防用水取水口,理应按室外管网来考虑。可以想象,室外管网供水流量一旦确定,即使设置再多的室外消火栓,其室外消火栓所能取到的水量的总和也就是室外管供水总量。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经计算来确定,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40m;距路边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在该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但是《高规》第7.4.5.3又规定“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m~40m”。因此,我们在高楼工程设计中,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布置水泵接合器时,要考虑其相对集中,以利于与经计算的室外消火栓数量对应起来。一旦设计中有较多的室内消防系统需要较多水泵接合器,且分散布置时,适当增设“额外”的室外消火栓是有必要的。

2消防水池容积的确定

消防水池是储存消防灭火用水的构筑物,容积的确定关系着灭火的安全性。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2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水池: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居住建筑除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3条对水池的容积做了如下规定: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一类建筑的财贸金融楼、图书馆、书库,重要的档案楼、科研楼和高级旅馆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00h计算,其它高层建筑可按2.00h计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按火灾延续时间1.00h计算。消防水池的总容量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一些地方高层防火管理规定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两条规定,有不同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在有些地区,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均储存在消防水池中,原因是市自来水公司无法保证市政供水的安全性,这显然会增大消防水池的容积。一般做法为:从市政引两根进水管构成室外环状供水,以保证室外供水的安全性;消防水池设在地下室,只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但不允许考虑火灾时水池的补水量(规范没有作明确规定),故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笔者认为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且方便管理,那么首先要加强自来水公司的责任度,保证城市环状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然后适当加大高层建筑的进水管,使得进水管在保证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的同时能够在火灾时补充消防水池的水量。这样经计算可以适当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达到经济合理。

3水泵接合器数量的确定

水泵接合器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高层建筑配套的消防设施。通常与建筑物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消火栓等消防设备的供水系统相连接。是连接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加压供水的装置,一端有消防给水管网水平干管引出,另一端设于消防车易于接近的地方。当发生火灾时,消防车的水泵可迅速方便地通过该接合器的接口与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相连接,并送水加压,从而使室内的消防设备得到充足的压力水源,用以扑灭不同楼层的火灾,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物发生火灾后,消防车灭火困难或因室内的消防设备因得不到充足的压力水源无法灭火的情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5.1条规定: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计算。这里指明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是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但这一点不好照搬,我们从水泵接合器的用途不难知道,水泵接合器是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来增补室内消防用水不足的接口。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5.1条规定,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分别设10个、12个和2个。12个水泵接合器要12辆消防车从12个室外消火栓中取水供给,而室外供水条件现在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即使考虑到由消防车远距离运水,那也不能保证大水滴喷淋系统和水幕喷淋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以考虑对一些灭火系统适当减少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分别设3~5个就足够了;而消火栓系统应重点保证,故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的同时应考虑室外供水能力来综合确定,如此达到既节省投资,又保证消防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4结语

规范在不断的修改、调整中,作为设计人员,应及时地学习新规范,从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中汲取教训,及时了解给水新动态,共同提高设计质量,提高高层建筑在火灾事故中给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与消防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张谦.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体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120~121.

[3]俞烈涛,蔡文毅,丁飞.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09,12:32~33.

[4]汪佳.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刍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5]包陆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2008,5(2):23~24.

[6]熊文义.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9:147.

[7]郭姝.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上一篇:劳动教育课程考核范文 下一篇: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