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7 09:44:58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ATM 监控 故障分级管理

自动柜员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简称:ATM)是一种金融机具,它允许银行客户不需要人工柜员的参与即可完成存取现金、查询账户余额等银行业务。随着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现代的ATM等自助设备已经可以完成如转账、代缴费等许多银行新业务。

ATM系统是真正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它在延长了银行的营业时间的同时,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能力,在为客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银行赢得了竞争力。ATM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网点的人力资源,使网点工作人员有精力从事附加值更大的新兴业务及扩展业务。可以预见,ATM/POS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将出现几何级增长。从国内近两年ATM发展趋势来看,自2002年成立银联以来,ATM机应用迅速发展,ATM机交易在银行支付渠道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以ATM机交易为代表的自助交易将逐步取代银行网点交易,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主流渠道。银行ATM机未来的运行效率、经营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2002年,我国ATM机的数量不到5万台,至2009年,我国ATM机保有量已经达到18.4万台,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0%以上,仅次于美国、日本、巴西,居世界第四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有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ATM机保有量将超过巴西,跃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银行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其自身基础建设总体呈现以下态势:目前国内银行逐步减少网点建设数量,部分银行网点数量成下降趋势;国内银行在行式自助银行已陆续布设完成,下一步以发展离行式自助银行为主;重点选择城市由原来的一级中心城市逐步向二、三级城市发展,这一原则在未来2-3年内不会发生改变。

为了降低ATM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银行应根据现有的监控软件产品不满足目前的设备现状和管理要求的现状下开发监控系统。通过对ATM等自助设备的硬件、软件、业务功能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实现了对ATM等自助设备的业务监控和故障监控。系统应基于B/S架构设计平台,通过定义统一的消息代码实现了对ATM各部件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实现对所有品牌和型号自助设备关键模块进行监控。同时在互联网短信网关协议之后设计统一接口的短信平台,这个平台对外部业务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层,也就是编写业务代码时不必考虑具体网关底层通信的实现,从而实现与应用程序的完全解耦,并且能对故障信息根据业务和技术分工、管理级别等,将其自动分类发送至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响应。

在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应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充分保证系统的健壮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灵活性与开发性。在软件项目的开发中通过引入UML语言可以加速软件的开发的进程,提高代码的质量,支持变动的业务需求;使用C++开发基于B/S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监控业务的要求,为监控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健壮的、易管理、易维护的监控平台;基于设计模式所设计的短信平台能支持多协议网关,还可以扩展其他的网关协议,提高了系统的重用性。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2

论文摘要:对于银行的退出需要有一种最优的退出方式,不仅能维护债权人的利益,稳定金融市场,还能获得效益最大化,危机银行机构重组就是一项较优的选择。文章介绍了美国有关危机银行救助重组的法律制度,分析了我国银行重组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立法构思。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出:“那些不再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迅速和有序退出是有效金融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监管当局应负责或协助这些机构有序地退出。”①然而,“多米诺”效应时刻威胁着银行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安全。因此相对于破产清算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最后一次法律救济来说,救助重组则是利益保护的最后一次努力。“保全银行的运营基础,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来讲也避免了一场金融服务业的恐慌,因此机构重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优选的处理方法。”[1]

一、“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法学界定

经济学中的“银行重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法律角度看银行重组有两种:一种是健康银行之间为追求规模经济和效益而进行的重组,主要由市场主导,按公司法和合同法的程序进行;另一种则成为对危机银行的救济手段。是指为了维护或恢复银行的信用,消除或者缓解对第三方利益的影响,化解金融风险,以完善银行企业制度目标,在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干预下根据银行法的相关法律,进行企业产权结构的完善与创新,并清理银行的损失、恢复其金融功能的过程。

二、美国有关危机银行救助重组的法律制度

在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濒临破产而严重影响存款人利益时,各国都无一例外的规定了对该银行的救助重组,并有相应的法律规制。危机银行的救助的方案基本上包括资金上的救助和机构上的重组,美国也不例外,其对危机银行的救助重组主要包括以下法律规制。

第一,对危机银行的重组必须有一定的依据。美国非常注重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对经营不良的银行进行改组整顿必须依据主管机关的日常监督和审查时获得的资料和数据。根据《1978年联邦金融机构审查理事会法》,联邦金融机构审查理事会统一对联邦银行、州立联邦储备成员银行以及州立联办存款保险成员银行等几乎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查。理事会根据审查结果,对银行做出评估,然后决定是否对银行采取改组整顿措施。评估首先是对银行运作的评估,确定一到五的等级,然后再根据运作评估做出综合评级。运作评估有五个指标:资本充分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Management)、收益(Earning)、资产流动性(Liquidity);根据运作评估的结果,理事会做出五个等级,从综合一级到综合五级。综合四级银行有着一定程度的严重财务问题和综合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会成为银行的主要问题,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立即预见到银行的倒闭。综合五级银行其财务问题严重,即将面临倒闭。[2]

第二,美国并不对所有的危机银行都进行重组,只有存在重组价值的情况下才会对其进行救助重组。决定救助重组前除了对单个银行进行风险分析外,还要评估公众对该银行的依赖和需求程度并预测银行倒闭对金融界的影响。如1955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第13条规定的“不可缺少”原则(essentiality rule),即如果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在当地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当地不可缺少的金融机构时,该金融机构就可以免于破产,接受一系列的救助重组。之后1984年对美国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救助,成功的保护了当时占10%的投保款,也保护了投保对象以外的存款。使得“不可缺少”原则向“太大不能倒”原则转变,这是“太大不能倒”原则的第一次使用[3]。而1991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FDICIA)》则废除了“太大不能倒”原则。只有在不保护保险对象外,存款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时才给予收购、继承或资金援助。[4]同时提出了处理成本最小化原则,即对银行的救助前会比较救助费用和破产清算后清偿费用,前者大于后者,则联邦保险机构一般不会采取救助措施。第三,美国会根据银行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救助重组措施。在监管机构对银行审查评级时发现了银行较严重的问题时,美国银行监管机构会对该银行提出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并要求银行高层主管做出解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可以向监管对象发出禁止令或对有关人员停职的命令。但对问题极其严重,采取救措施无力的,则让它退出市场。对问题比较严重,但仍有希望救助的则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

救助措施主要包括资金上的支持和促成机构重组。对面临破产的银行,美国监管机构首先会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资金救助,最典型的就是1984年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注入约55亿美元的资金救助。对于机构重组,首要方式是由一家健康的银行在无第三方的帮助下购买面临倒闭的银行,承接该银行全部债权债务,这种方式又被称为“购买与承接”(Purchase And Assumptions),也即我们所陈的并购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方便有效,在无需创建新的法律实体的同时,不仅能为健康银行开拓更新更广的市场,也保留了原来危机银行的业务,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进一步引起的金融危机。当无法安排这种方式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常会采取另外措施,即设置一个过渡安排法案,建立桥梁银行(BridgeBank)或新银行(New Banks),这是对危机银行救助的一种临时机构,以其来接管危机银行的运营并尽量维持银行的价值,与此同时,接管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是两年)要积极寻找长久的解决方案。

三、我国银行重组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经验

中国银行的倒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1999年1月16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被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金融机构。在此之前,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发展银行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也先后被接管、重组或关闭,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广东发展银行对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的收购即是成功的,避免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破产而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又使广东发展银行业务突破了地域限制。但海南发展银行兼并重组海南城市信用社,不仅没有成功,方而连海南发展银行也遭挤兑,被迫关闭。从我国对危机银行的处理过程可得出:第一,重组是解决危机银行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措施,适用得当可以获得”双赢”的效果,不仅能解决了危机银行的问题,还有利于参与重组的另一方银行扩展了业务领域。第二,法律应对重组的标准作相应的规定。并非任何银行在危机时都可以通过重组获得重生。对于那些问题严重,即使花费了大量成本救助也不见得有效的银行应当尽早淘汰。我国也不应固守安全而忽略了成本与效率问题。第三,危机银行重组对象选择应慎重,不是任何银行都有能力承受危机银行的问题的。第四,危机银行的重组不仅国家财务要援助,还要鼓励私人资本的参与,这样可以节约国家的财政支出。以上都在现实中为危机银行的机构重组奠定了实践性的基础,但是纵观我国法律,涉及银行重组的立法仅有《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8条和39条,并且内容简要概括,不具有可操作性:第一,重组标准不明确,对重组、接管和破产之间的界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只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何为“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法律应对其做出判断标准;第二,危机银行的机构重组多采用兼并和收购的方式,但我国缺乏专门的银行并购立法,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涉及银行并购的规定有《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公司法》以及《证券法》等,但都不具有可操作性。

四、我国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立法构思

(一)救助重组的依据和前提条件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8条规定的银行机构重组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但这一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促成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前提应符合以下条件:第一,银行经营时出现实际的经营危险和可预见的危机,这可用四个平行要素来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危机对公众信心的影响、对银行流动资金的影响、对银行偿债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其他银行的牵连。一般情况下,银行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的认定依据是银行监管部门在预防性监管措施下颁布的经营风险指标以及行业的一般经营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美国的综合评级制度,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考虑银行资本、资产、管理、收益和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评级体系,确定我国银行的风险状况,作为重组的标准。第二、遵循安全性和成本最小化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确定是否救助重组时,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外,还要评估救助重组的成本以及重组后银行继续经营的价值是否大于破产清算的价值。对于那些问题严重,即使花费了大量成本救助也不见得有效的银行应当尽早淘汰。“对银行体系稳健的最简明和最经济以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早清退不能继续经营的银行。”[5]

(二)启动重组程序的启动者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银行信贷改革 企业融资 影响 正面 负面

一、我国银行信贷改革概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中心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经济发展经验与中国自身实践证明,一个健康稳定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对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紧要。金融体系作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在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就银行信贷而言,“十二五”时期,一方面将加快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推动从以大银行为主向大中小银行共生并存的多层次多元化银行体系转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将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加快中西部和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步伐,重新构建农村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体系,改变不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位的现状,促进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在加强风险监管的同时,银监会正积极推动银行业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其改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借鉴了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模式与经验,精简机构和人员,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提高银行营运及财务信息透明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改进贷款质量,降低不合理放贷比率,业务不断创新,开拓市场,以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银行信贷改革对企业融资带来的正向影响

第一,银行信贷改革能够协助企业加快经营体制的转变,从而确保产品生产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银行信贷改革带来了银行的商业化转变,而银行系统的转变则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驱动作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银行的经营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其与企业所产生的资金借贷关系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贷款发放的主要指标是企业的经营利润情况及企业所面对的运营风险大小。在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银行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综合的评定,针对资质较差的企业不会进行贷款发放。因此,贷款申请的严格考核使得企业必须对于自身的经营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不断的将出现的高效管理思想与自身企业的管理工作加以整合,最终促使企业成为具有较高市场竞争水平的主体,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二,银行信贷改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伴随着银行信贷改革的纵深演进发展,国家政府针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尤其是针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已经逐步脱离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新型的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的金融调控模式已经向市场经济模式靠拢,行政方面的调控则成为了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条件下,银行信贷改革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方面的好处:首先是随着商业银行对于信贷方面的更为科学管理,对于企业的贷款也更为有序与合理,不仅在数量上不会出现资金浪费或资金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确保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维护好企业融资的资金需求;其次是货币流通方面也能够获得很好的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的核算提供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第三,银行信贷改革能够极大的协助企业的融资。银行信贷改革的最大特征在于银行体系的改革,导致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范围及市场地位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创新了银行所给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从全方位、系统化的角度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帮助。在银行信贷改革所带来的大环境下,企业与银行之间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企业可以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有效的保障了资金需求。目前,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新型的投融资工具与产品,进一步便利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在银行信贷改革当中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也能够更好的利用股票、债券、信托等进行融资,从而确保自身的资金需求获得满足。就国际贸易与融资而言,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三不准规定保障了企业在国内外融资过程中的低风险,为企业融资的多样化渠道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银行信贷改革对企业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经过银行信贷改革,在我国的不发达地区的银行信贷总规模将大大减少,并且也很难从海外渠道获取大量资金的支持。以我国某山区县为例,首先是在进行银行信贷改革之后,农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到30,000万元,只有实行改革之前的50%左右的水平;其次是所产生的信贷质量也有所降低,信贷成效更是无从谈起,该县在近几年,每年都有接近20,000万元的贷款被银行催收,并被认定为不良银行贷款,这个数量占总贷款数量超过60%,而每年的累计亏损也有近2,000万元,根本行不成对于企业融资的有利支持;再次是由于地区落后的限制,在吸引投资方面存在一系列障碍,也无法获得部级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资助,更别提属于高水平的技术攻关项目,该县每年从国家方面获得的资金支持仅有1,000余万元,这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第二,在银行信贷改革使得当前所存在的一批借助银行等资助的企业经营将陷入缺乏可用资金的困境。银行信贷改革将进一步促使银行向市场经济层面转化,进一步脱离传统的行政性面貌,而行政干预方面的剥离也确保了银行不再为企业的经营不佳背负债务。在进行银行信贷改革之后,银行更加趋向于对利润的追求,而为了获得较好的收益,其通常会对信贷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通过抵押担保等形式来保障贷款发放的可回收性,而且也会通过对贷款者进行信用,来确保贷款者具有较高的偿贷信用。然而,这种较为严厉的信贷政策却往往为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尤其是对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市场经济地区而言,甚至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从相关调查来看,经济落后的县级市,在进行银行信贷改革之后,企业由于缺乏行政层面的干预,导致了约有75%左右的企业处于了停产或倒闭的状态,而这种企业的贷款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贷款也更为不利,生存状况堪忧。

第三,在进行银行信贷改革之后,对于经营不佳的企业而言,由于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大大减少,从而使得企业进行转型变革的困难力度急剧增加。仍然以所调研的某经济落后县的企业为例,在该县的乡镇企业当中,有超过50%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然而商业银行对于这些企业的投资规模是已经固定的。以往企业通常运用提升资产保存量的方法来推动再生产进行的措施,但是在信贷信用化管理,以及考虑资产负债风险的前提下,银行对于企业的贷款往往十分严格,并且很少将资金轻易的投放到产品大量积压、出现严重亏损的企业。即使有一些企业没有出现亏损状况,如果自身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的话,也通常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在这种状况下,银行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要求十分严格,并且降低了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而加之企业自身拥有的资金数目较小的缘故,职工也很难有富足的资金来购买企业的股票,从而企业进行有效的股改及治理结构的改进往往会面对着更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黄媛.基于银行信贷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18):26-29.

[2] 李静.完善我国金融融资结构及金融制度改革[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4):142.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金互助社;政策

中图分类号:DF43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而目前农村中农户贷款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农户可以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社贷款,但一系列的原因限制了农户通过正规金融贷款获得资金的可能性。

(一)抵押品要求和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不愿贷款。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经营风险的考虑要求农户在申请贷款时提供抵押品担保,但是由于农户的土地以及房屋都是集体所有,无法成为有效的抵押品,这样就限制了商业银行向农户发放贷款的可能性。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能完全了解贷款农户的详细信息也增加了农户贷款难度。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化导致农户贷款难。最近几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尝试商业化发展方向,商业化的进程也给农户的贷款增加了难度。农村信用合作社为降低风险,逐年提高贷款门槛,同时贷款主要对象也逐渐转为村镇中小企业。

(三)农户自身贷款性质不利于从正规金融渠道贷款。农户贷款资金一般分为生产性资金和非生产性资金,由于医疗、教育等支出比重的上升,农户的非生产性资金需求也在增加。另外,由于生产有季节性,所以资金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季节性,这样无形之中提高了贷款的成本。并且由于大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都是小额的,一般金融机构也由于成本因素的考虑不愿意提供小额贷款。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户自发成立了小型资金互助社向其每个成员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07年2月4日,银监会再出台《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这标志着政府正式承认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法地位。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据银监会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国已经核准开业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只有1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采取的设立方式是由十几个农户自发组织成立。其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大多农村资金互助社由十几个有资金借贷需求的农户联合组织成立,贷款对象只限于互助社成员,属于半封闭式经营;二是农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互助社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几乎不存在,因而成员很容易贷到款,并且还款违约率很低;三是成员贷款数额小,一般用于生产性贷款都是在几千到一两万之间。

(二)资金互助社存在的问题。1.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太小。目前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总体规模都是微型的,这符合它的设立要求。但是资产规模过小,农户贷款额度就受到限制。以中国首家农户资金互助社----闫家资金互助社为例,由于成员数量有限,吸收入股资金少,一般农户可获得的贷款为5000元以内的短期小额贷款。到2009年4月份,尽管闫家资金互助社成员发展到了116位,但股金数量只有144000元,存款总额只有47000元。而当地的每年贷款需求大约在68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以目前的规模,该资金互助合作社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小额贷款需求,而在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大笔资金时,该资金互助社就无法满足贷款人的需求了。2.融资渠道过窄,融资难。根据银监会的《规定》,资金互助社只能通过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并且严格规定,单个农户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总额的10%。这样就从政策上限制了资金互助社的融资渠道。由于入股的农户通常是由资金需求的农户,所以每个农户的入股资金一般都不高,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而社会捐赠多是偶然性的,不可能作为融资的依赖渠道;而银行由于风险等各因素的考虑,一般不会向资金互助社提供同业拆借,如闫家资金互助社到2009年4月份通过同业拆借获得资金只有190000元。3.管理水平不高,参与金融市场能力有限。由于资金互助社主要是由农户发起设立的,而农户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管理能力有限,导致目前整个资金互助社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而农户对金融知识的欠缺以及对金融市场的规则和规律不了解,又使其参与金融市场的活跃度不高,不能有效地对资产进行多元化管理,而主要以放贷为主,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资金互助社发展政策建议

(一)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鉴于目前资金互助社资金规模太小,难以发展吸收存款等问题,政府可以在财政上设立专项基金来扩充资金互助社资产,但前提是仍然给与资金互助社完全独立的运行权利。这样就能够资金互助社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成员比较大额的资金需求,又可以保证其自主运行的状态。

(二)在一定条件下适当放宽入股限制。目前银监会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互助社的融资额度,由于其规定的单个人或者企业最高入股限额为10%,这样会使得有钱的农户或企业没法提供更多的资金,而需要钱的农户有贷款不到数额大的资金。如果适当放宽这样的比例,如15%-20%,那么资金互助社的资产规模也会扩大,并且仍然满足其服务于所有成员的要求。

(三)积极发展周边农户,扩充成员数量。由于资金互助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农户的参股,那么如果参股农户的基数越大,资金互助社的资产规模也就越大,其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能力也就越大。从目前全国的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方向看,这也是其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规模大的互助社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当资金互助社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必要的。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虽然提高了人力成本,但专业人才可以对资金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参与金融市场的债券买卖,发挥资金互助社沉淀资金的价值,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资金互助社的其他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德志,周向阳,陈莎.首家资金互助社两周年回顾[J].银行家,2009(7)

[2]孙开功.大力发展农村互助金融组织[J].科技致富向导,2009(8)

[3]齐良书,李子奈.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研究-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模型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

[4]赵小晶,杨海芬,王建中.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9(5)

[5]许洵.资金互助合作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4)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5

[论文内容提要]企业并购是投资银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是指投资银行为协助企业进行合并与收购而展开的一系列融资服务活动。本文就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探讨。

一、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

企业并购是投资银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是指投资银行为协助企业进行合并与收购而展开的一系列融资服务活动。

(一)投资银行可以帮助企业并购更有效率地完成

对于各国企业并购的程序与形式,并购的各种谈判,各种并购方式的优劣,并购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等专业知识,企业一般是不具备的,而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及专家一般都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并购企业有必要取得投资银行的帮助,以便对并购交易进行全面的策划。论文百事通同时,投资银行~‘般具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和广泛的金融网络,而企业并购通常涉及的金额较大,仅靠并购企业白有资金往往难以完成大型并购交易。因此,并购企业需要投资银行的融资支持,通过投资银行帮助筹措资金,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促成企业并购的完成。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一般都有参加并购策划的实际经验,他们以其在企业资产评估,财务处理,并购法律、法规运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并购双方服务,从而使企业并购更有效率地完成。

(二)投资银行对企业并购中的买方和卖方的积极作用

对企业并购中的卖方来说,投资银行的积极作用则表现为帮助它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标的企业出售给最合适的买主,而对企业并购中的买方来说,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可帮助它以最优的方式用最优的条件收购最合适的目标企业,从而实现自身的最优发展。对敌意并购中的目标企业及其股东而言,投资银行的反并购业务则可帮助它们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实现反收购行动的成功,从而捍卫目标企业及其股东的正当权益。在我国,投资银行积极参与企业并购还能够产生重大的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投资银行能在企业并购中发挥桥梁作用,引导企业并购的方向

企业的并购重组要符合我国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投资银行为桥梁。借助投资银行,企业可以进行高效的资本扩张,可以完成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重组,这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的便捷途径。我国企业效率普遍很低,通过借助投资银行市场化的改革与重组技术,对其实行全面重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通过投资银行催化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是实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投资银行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在企业并购与重组中能起到导向作用。

二、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投资银行业及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在并购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较少,也还没有《投资银行法》,相关法律体系残缺不全,这严重影响了企业问并购业务的规范开展,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也是在没有相关法规明确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以现有的最具法律性权威的《证券法》来看,并没有明确指出证券公司可以开展并购业务。这对于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活动中的并购业务非常复杂,不但涉及复杂的企业运作和管理问题,还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约束和法规依据,许多投资银行的业务操作十分不规范,而且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在并购过程中行政干涉严重,强迫性并购、垄断性并购等违反市场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投资银行对企业并购业务不够重视,并购业务所占比率低

我国目前真正完全按照西方投资银行的体系建立、运作的投资银行并不多,严格说来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家,另外还‘些大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从事着投资银行的部分业务。其余大部分较小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规模不大,运作程序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标准。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和引申业务三类。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作为创新业务的企业并购业务在投资银行的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现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高度偏重传统型业务,这与现资银行的要求不相符合,也与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改革以及外资对我国企业并购现状极不相称。

(三)缺乏专业型人才,投资银行的规模现状不适应我国正在发展的并购市场

企业并购业务是高度专业化的业务,而且我国转型时期复杂的经济状况也增加了企业并购的困难,对投资银行的专业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投资银行在总体上专业化素质不高,缺少从事并购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和企业运作的专家型人才,缺乏具有国际理念的并购方面的管理人才。而我国目前这些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综合性人才还相当稀缺。企业兼并、收购、重组等外部交易型战略实施社交涉及金额巨大,市场价值估测难度很高,交易程序手段复杂多样,所以需要投资银行家这样高素质的顶尖人才。投资银行自身的实力和信誉很大程度J-决定了一项并购业务能否成功。我国投资银行的最大题是规模小,经营规模是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在并购过程【f1的错误观念使得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由于观念的原因,Lj前我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晕组【可临重重障碍。住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税体制下,各级政府经济利益目标最大化的实现,依赖于地方政府行政边界内所属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常常会于自己的种利考虑,直接出面以行政手段来干预企业的重组事务。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和企业对投资银行的作用认识不够,企业的行政特点比较明显。我国1E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尚未完伞进入市场轨道运行,政府在企业并购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并购中,政府的介入叮能会使并购的交易成本降低,使并购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从而在一定程度淡化了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力量。

三、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业务的对策

(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投资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可能的范围内积极拓展业务,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经验,进行制度创新。应快对投资银行的设立标准、设立程序、业务范围、基本经营规则、分监合并、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事项作法律卜的明确规定,并在适当时机出台《投资银行法》等相关法律。同时,现有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着不利于投资银行及企业并购发展的矛盾,也应对现有有关法律法规加以适当修订与补充。进一步完善相关企业并购与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并购在法制轨道健康运行。而对于目前不利丁投资银行及企业并购发展的一相关法律法规,应对其加以适当修订和补充。相关法律部门应根据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业务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尽快建一套比较完善的投资银行或企业并购方面的法律体系和业务准则。为改变我国投资银行的融资瓶颈问题,在法律上应对融资渠道做出明确的规定,…定程度上放宽对资金管理的限定条件,扩大和完善投资银行的融资渠道。

(二)调整业务结构,在并购业务方面树立自己的特色

我国的投资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彻底摆脱埘传统型业务的过分依赖,把企业并购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充分利用现在有利的经济形势增加并购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投资银行要想在并购场上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并购业务的特色,在业务的技术含量上拉开与其他市场中介的差距。业务特色是市场定位的核心,投资银行除把并购方案精心设计好之外,还应在融资安排、企业评估定价与企业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将自身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之J。从国外投资银行业发展来看,大券商的优势事实上并不表现在三大传统业务上而是表现在新兴领域如并购业务、项日融资、金融工程、风险投资等。

尤其是并购业务不仅使投资银行获得了高额的顾问收入,而且还能通过为客户提供短期融资而获得利息收入,并购咨询业务已经成为促进投资银行成长,体现核心竞争力,降低利润波动,抵御系统风险的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所以我国投资银行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展二大传统业务之外的其他项目,并把并购业务作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培养并购业务专业人才,逐渐推动投资银行的规模化建设

并购业务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和分析信息,而且需要高度发挥的构思和创意,更需要调动和组合资源实施方案的能力,这需要大量精通并购业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活跃在我国并购市场上的操作人员大多数是以前的发行人员,无论在操作上,还是在思维模式上,他们都难以满足并购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开展显得特别重要。投资银行本身也要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加速资本集中,向规模化转变,组建有竞争实力的投资银行参与竞争。目前我国有多家具有丰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可是这些公司都存在着注册资本、资产规模偏小的状况,与国外的大券商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表示,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大型券商占主导地位,成为行业龙头与支柱,是投资银行业务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投资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加速产业集中应该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改变我国投资银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投资银行应该加强与国外投行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在企业并购业务上的专业素质;积极培养和引进熟悉企业并购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新晨

(四)明确政府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角色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信息失真;信息价值;信贷风险;不足;防范措施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信贷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发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上爆发了有关信贷风险的事件,对市场造成了不少的冲击,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都是与财务造假以及会计信息披露有关,当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信息失真时,就会影响银行信贷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加大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说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着失真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是影响为其提供信贷业务银行的发展。所以,要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需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的价值分析与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来反映,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一定阶段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还能够反映出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获得有关于企业发展前景的信息,可以说是企业的投资者与其债权人等与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就需要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企业就需要履行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责任,且需要确保披露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全面的。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高低,是检验企业能否有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披露,也是企业的投资者与信贷群体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工具,对企业开展对外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会计信息,同时会计信息披露也是企业经营需要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有助于调节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秩序。要提升会计信息的价值,就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可理解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而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就是要遵循这些原则,发挥出企业的会计信息价值。但是,在企业信息披露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着信息失真的现象,在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给企业的投资者与信贷银行传递一些虚假的会计数据,就会影响到投资者与信贷机构的利益,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说,就需要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审查,来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的防范能力。

二、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信贷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银行数量众多,银行之间的发展规模与实力水平都有所差别,一些银行或者是信贷机构在银行的风险与利益机制层面上就会显示出不对称性,再加上一些银行缺少风险的责任感,在防范信贷风险的时候,就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无形中加大风险的损失。在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由于对信贷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过度的重视贷款前期的调查,在贷款过程中以及贷款后期对于贷款人的请款,调查力度不够,就会加深信贷风险的程度。

(二)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商业银行的发展良莠不齐,内部人员队伍的实力也有所差别。一些银行的信贷人员队伍实力不够强大,从整体上来看,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过度的重视信贷业务的业绩,对企业的信用以及会计信息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对国家有关的政策与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研究,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决策依据不够科学,就会加大信贷的风险性。一般来说,银行在信贷管理的时候,常常用信用的等级来划分借款对象的风险,并且在选择贷款对象的时候,也有严格的规范。但是,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下,市场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再加上企业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银行在评价贷款企业的时候,也会出现信用评估错误的情况,就会加大银行信贷的风险。

(三)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重要的一个参与者就是企业。在信贷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结构,就会降低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而财务管理与控制能力弱化,企业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信息失真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银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从而加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不够协调或者是不够稳定的时候,也会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与企业开展信贷业务,一旦企业的管理层出现波动,还是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相互管理,也不利于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改进贷款人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银行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风险规避的能力,需要改善借款人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避免出现信息失真。对于银行来说,要促使企业能够主动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就可以给企业施加压力,从市场的压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以及社会舆论压力等方面入手,确保银行取得的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信息是真实的。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良好的信誉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有助于获得有利的市场投资、银行信贷、取得消费者的信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就需要承担起信息披露的责任,主动、真实的披露企业的经营信息与财务状况,从而为银行信贷部门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指导科学的信贷决策,也有助于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

(二)健全与完善内部的控制体系,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就需要从实际经营状况出发,不断健全内部的控制体系,强化会计监督的能力,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进而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对企业经营与发展而言,建立健全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运营情况,提高对财务的控制力,能够平衡企业现金流的运转情况,提高审计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加强内部的组织机制建设,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牵制的工作机制,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减少出现的现象,从而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健全银行的现代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目的,也是银行在面对信贷风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手段。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包含了信贷风险的辨别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健全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银行风险辨别的能力,进而来提高风险规避的能力。所以,就需要制定明确、规范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首先,银行在发放企业贷款之前,就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运营状况,预先判断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程度,从各个方面入手,来调查企业的还款能力。在明确企业的贷款情况后,就需要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正确的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来减轻信贷风险出现的概率。其次,需要强化银行内部的监督制度,在信贷业务开展的时候,能够坚持审计与贷款相互分离的原则。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贷款的检查人员就需要对贷款的资金进行管理,定期向有关的部门报告贷款资产的风险状况。最后,需要提升信贷风险的素质,加强对银行信贷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

四、结束语

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又与银行自身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其中,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对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就需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充分的发挥出会计信息的质量,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监督,进而来提高银行风险规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睿.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对银行信贷决策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

[2]湛玉清.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商,2013(21):146.

[3]王春.试论银行会计信息对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J].时代金融,2011(36):171.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网络融资 发展

一、网络融资概念界定

网络融资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搭建网络融资平台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服务,资金需求方通过网上申请、评估、放贷与网下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网络融资将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与电子商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主要针对数量繁多的中小企业,为其搭建起多元化的网上融资平台,更好地解决以中小企业、个体户为代表的创业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国内的网络融资产品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单个企业网络循环贷款;多家企业网络联保贷款;线上供应链融资。

二、我国银行业网络融资发展现状

(1)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网络融资发展现状。目前发展了网络融资业务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它是国内第一家发展网络融资产品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行目前网络融资业务发展较快,针对棉花业、林业等发展了专门针对特定行业的网络融资产品,如“小企业网银循环贷”、“速贷通”等;中国银行,主要针对中小外贸公司提供网络融资;中国农业银行,目前主要网络融资产品为“智动贷”(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

(2)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络融资发展现状。目前发展了网络融资业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华夏银行,发展较早,目前主要产品为“网络自助贷”和“循环贷”;平安银行,目前的网络融资产品为“线上供应链金融”;光大银行,2013年3月网络融资产品刚上线。

(3)城市商业银行网络融资发展现状。目前发展了网络融资业务的只有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一家。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网络融资的重要性

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是未来主流,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积极发展网络融资,能够开拓市场,提前布局并积极培育未来的信贷市场,有利于城商行的长远发展。

城商行在传统业务领域受到区域和资金实力限制,网点少,开拓线下市场较难,正好可以抓住机会,借助网络平台扩展业务;网络融资人力成本低,适合城商行规模小的特征;网络融资业务发展空间大,距离市场饱和很远,竞争小。

城市商业银行机构设置简单,比大银行更灵活,效率更高,适合小企业对资金“迅速,灵活”的需求特征。

四、城市商业银行网络融资发展策略

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对城商行发展网络融资提出如下建议:

(1)风险控制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经验。在中小企业的信息获取和风险控制方面借鉴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经验,如可借鉴小额贷款公司采取的网络信用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证券市场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控制风险头寸。利用统计规律,识别贷款者欠款特征。

(2)业务流程向专业化发展。设立网络融资部,实现业务正规化,对员工加强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开发针对特定行业的产品,实现产品定向化。如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城商行可以开发针对中小服装企业的网络融资产品,在此过程中,吸引具有行业背景的人才,更好把握行业特征与风险。

(3)加快内部体制改革,协调各部门关系。城商行在体制方面比大银行更有优势,需要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以适应网络融资业务需求,通过小企业信贷审批层级的扁平化设计,精简业务环节。

(4)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如地域、人才优势)开发多种产品,如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开发网络循环贷、网络联保、线上供应链融资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或者开发新型产品。

参考文献: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现状;对策分析

近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并且,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筹资的重要性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筹资是财务管理基金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决定其经营规模。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筹资比生产和销售更重要。因为在中小企业中,资金储备相对较少。企业经营中一旦资金链坏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受损。企业缺失信用担保,银行终止信贷,进而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然而,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就能够使用这些资金进行产品运作。例如,通过扩大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通过加大高科技的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提高产品满意度等等。这些运作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反之则会寸步难行。因此,筹资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内源筹资,包括所有者、亲戚、朋友融资、风险投资和企业资本转移。二是外源筹资,由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构成。直接筹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和向投资公司融资租赁的方式。间接筹资指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筹资,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上市,没有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权利,所以外部筹资时大多会选择间接筹资。

(二)中小企业的内外源筹资现状

1.内源筹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由于经营规模小,风险大, 外源筹资成本高不易获得,所以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内源筹资。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扩大规模,增加投资。如果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会使之前努力发展的机遇流失。而仅靠内部筹资会造成企业资金匮乏,后劲不足,依赖外部资源的补充会造成企业负债增加,影响企业收支平衡,企业内源筹资的积累机制难以完善。筹资机制不合理,会导致企业风险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部分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极具短暂,对地方经济波动影响很大。因此,内源筹资现状的不理想造成了中小企业前期发展迅猛,中期劲头不足,后期畸形的状况。

2.外源筹资现状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限制,导致信息获取成本高,甚至第三方传递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和落后的现象。并且,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为了节约成本,信息不通过会计事务所公开核算,甚至没有专业合格的会计人员处理账务,账目很难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承认,信用额度受到质疑进而导致外源筹资出现很大问题。另外,由于资金链接不稳,容易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所以中小企业在资金紧张,银行筹资困难的情况下往往只能选择私人信贷,给私人高额信贷投机提供了机会,民间私人信贷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风险问题还在讨论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并未有确切的法律规定其可实施性。高额的利息和不受法律的保护都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隐患,会进一步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综上所述,企业的外源筹资现状也并不乐观。

三、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缺乏长期的经营目标

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在管理层次上大多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没有专业的管理策划人帮助公司出谋划策,往往导致企业消息闭塞跟不上政策的调整。去银行筹资时,企业很难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或者根本不愿意公开财务信息,给不出专业的账目流水,导致银行无法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中小企业往往在银行筹资方面出现纰漏。

2.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担保缺失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弱小往往“生命周期”较短,存在时间一般是五年左右,破产很快,容易导致银行贷款蒸发,影响银行秩序的稳定,同时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银行担心其贷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少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这等于给中小企业打入了信用担保贷款的黑名单。

(二)外部原因

1.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在直接筹资上,股票、债券作为筹资的重要手段,成为公司筹资时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一般情况下只有上市的大型公司才能操作。中小企业一般只能被迫选择间接筹资。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却一般只服务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其筹资过程中很难得到相同的待遇。地方性中小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筹资的重点对象,往往资金不足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2.受到民间筹资的影响

由于在银行筹资方面的碰壁,民间筹资发展的越来越火热。然而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调整制约民间筹资,甚至在其不合理的操作中很多中小企业深陷信贷筹资的怪圈,卷入非法筹资的黑色地带,影响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势头,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四、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筹资对策

1.改革企业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加强其内部融资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改革企业管理机制,取消任人唯亲的管理模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 增强其在金融机构的信用额度

中小企业不仅在市场上要给消费者一个合格生产者的身份,同时也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一个良好的信用形象。规避不合法的经济操作,不走灰色地带,让银行可以及时了解其账目信息,更放心地为其发放贷款。同时企业也要及时交税,归还利息、贷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与银行长期双赢的合作状态,从而为企业筹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策

1.合并收费项目,降低服务收费

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时,应该尽量降低服务费用,以减少其筹资成本帮助企业爬坡渡关,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有所行动。

2.商业银行要根据企业情况自主展开贷款延期或续贷

金融机构要进行改革,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服务。商业银行要根据企业情况自主开展贷款展期或续贷,多措并举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地方性银行的扶持力度,增强地方性银行的放贷权利及放款额度。定期培训,组建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筹资的专业金融团队。

(三)政府的对策

1.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合理合法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民间筹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其向合理合法方向发展。这不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避社会风险,同样对于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尤为重要。

2.制定并施行中小企业特殊财税优惠政策

政府对于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应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或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适当延长其税收减免期。此外,政府还可以为创新性较高的中小企业建立专项资金,加大贷款援助和补贴力度。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想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对筹资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筹资现状、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原因、解决对策四大方面进行分析汇总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作为企业本身,不能盲目发展筹资,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向高新技术产业靠拢,改革自身筹资机制,提高自身的信用额度,以便争取最大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其次,在银行方面,应对中小企业降低筹资门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政府上要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中小企业合理发展,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而进一步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只有“三效齐下”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筹资难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洪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4(28)

[2]张英.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恶性循环的思路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3(04)

[3]谭风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

[4]贾薇.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

[5]刘付海.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之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29)

[6]李达.浅谈中小企业筹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04)

[7]廖敏霞.对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3(01)

作者简介:

上一篇:药店经营前景范文 下一篇:企业经营战略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