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0 20:03:43

无形资产分析

无形资产分析篇1

【关键词】医院;无形资产;管理

从医院自身发展的角度,无形资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其对于医院发展的作用与综合价值不亚于有形资产。在社会市场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过度的过程中,无形资产的作用更为明显。医院在自身发展管理中,倘若忽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未将发展方向逐步向无形资产上靠拢,必将导致其在行业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可见,医院管理部分更需要更新发展的理念,分清当前经济形势,将无形资产的发展与管理列为常规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尽可能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这也正是当前医院发展的重点。

1建立医院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无形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在无形资产经营的层面上,为达到发展无形资产的目的,必须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确保医院无形资产能够正常发展,使得其在发展中不断增值[1]。为此,医院首要系统性的对自身无形资产的管理理念进行宣传,帮助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建立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从而使得对其发展的方式、组织形式以及保护措施更加具备科学性与适用性,从而将其作用最大化[2]。随后,将各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主要包括针对无形资产的奖惩制度、业绩考核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对应的质量掌控制度与投资管理制度等。做到对无形资产全方面的管理,避免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2从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管理

2.1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无形资产管理

医院属科技密集型行业,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者所运用的技术、手术方式、检查记录形式、各方面技能、配方以及各方面科研成果、药物最佳设计等专有技术具有实用性、保密性、价值性和可传授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专有技术合同向受让方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接受受让方人员实习的手段来实现转移,为医院创造效益[3]。另一方面它反映医院医疗特色、专长技术,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价值。因此,对此类无形资产要加大投资和监管力度。首先要特别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把大批积极上进,刻苦专研的医务人员送到更为优秀的科研院所去学习、深造,大量引进外部先进技术经验,整体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同时不惜用巨额的奖励基金,鼓励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上不断创新,提高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专利和非专利技术,铸造医疗科技领先品牌。其次要在创造自身品牌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这些无形资产[4]。

2.2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管理

商标能够作为医院在发展中向股份化与集团化转变中的重要标志,能够在绝大程度上代表医院在发展中的额外收益,是医院效益来源中较为特殊组分,更是医院商誉的集中体现。此外,土地使用权属非智力型无形资产[5]。在我国,土地属国家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和转让,医院在实际运营中,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时,应依法办事。此二者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同样占重要地位。2.3对商誉无形资产管理在医院自身发展中,商誉属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其形成的过程需要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因此,要使商誉这种无形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系统的工程[6]。要求医院各个部门成员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素养,能够对新入职的员工起到感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风气。能够从各个方面满足患者治疗中的需求,感受到医院的服务态度与职业精神,为患者带去安慰;要提高医护质量,强力推进新业务,优化医院技术资源配置,树名医、建名科使患者形成一定的忠诚度、信任度和追随度[7];铸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品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的服务,方便患者就医[8]。

3建立规章制度,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和贬值

医院发展中存在的无形资产表现在很多方面,大部分存在于精神以及知识的层面上,与有形资产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基于该方面的特点,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流动、科研活动以及部分人员不良职业道德导致其不断流失,更会因为管理上的失误使其持续贬值。可见,在发展中针对有法律保护基础的无形资产需给予法律上的保护,在确保其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增值。针对无法律保护基础的无形资产,主要涉及医院精神文化等,则需要借助自身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保护。根据以上所述,医院发展中存在的无形资产正逐步被管理者所重视,其对医院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也逐步被重视,使得医院发展的目标更加完善,起到增加医院行业竞争力的作用。21世纪已完全迈入无形资产发展时代,医院在未来的发展更与无形资产的发展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可见,医院必须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其加以发展,将无形资产的作用最大化,使自身在竞争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杰.医院声誉管理误区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2011,15(4):54-57.

[2]宋晓亭.中医药老字号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误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3):1724-1727.

[3]姚苗.中医药老字号传统技术实施的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112-116.

[4]杨奕望,吴鸿洲,陈丽云.蔡鸿仪与《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录》[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10-211.

[5]王翰华.中华老字号寿全斋药店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医药导报,2011,17(2):104-105.

[6]谭建,吴清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2):37.

[7]李进霞.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思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230.

[8]侯常敏.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资产管理[J].中国医院,2011,15(6):8-10.

无形资产分析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 现代会计 确认

多年以来,无形资产始终都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难点和基础难题之一,也是当前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我们深入的去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在无形资产的界定和核算工作中,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并且根据工作中的各方面要求系统的去进行全面、科学、深入的探索。

一、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且没有实物形态的一种可辨认的具备着一定价值体系和货币性质的资产结构。无形资产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一种具备着广义与狭义的管理控制理念,广义上的无形资产主要报站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金融资产等等,因为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的物体和实质性意义,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意义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的去研究和总结,根据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都提出系统深入的管理和核算标准。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无形资产确认与改进

1.确认方面的改进要求。(1)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应用有效的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延伸性。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使得无形资产的延伸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扩大与完善,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使得多数的企业和单位在工作中取消了长期的限制模式,而这种环节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是一个长期性的资产评估问题,而在目前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却没有直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是采用对长期限制为目的来管理的,且这个词语在应用中出现了极为严格的限定效果和工作模式。其次,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各种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不断完善,使得在工作中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实现了以源自合同性权利或者其他法定权利为指导的研究理念和工作流程,这种硬性规定的出现与存在使得无形资产在管理中更加具备合理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也促使了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控制流程和控制理念。

(2)国际发展趋势。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中,由于人们对于国际会计发展趋势的认识不够科学和合理,造成了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质量缺陷与问题,各种会计体系的工作流程和够工作理念都没有达到相关的管理控制标准,同时在传统的会计准则规定中,其入账价值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是一种按照目前发生的各种费用的硬性规定为基础,杜宇工作中需要注意和留意的相关事项进行确认和肯定。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仍按旧准则的规定进行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若同时满足第9条所规定的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改进。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计量方面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了,对无形资产的支付时间作了相关的规定。在新准则中,外购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而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外购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是以实际支付的价款确定的。

三、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概念内涵过于狭窄。现行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财政部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界定的概念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在这个概念中,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定义较为模糊,这个漏洞的存在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中,无法对其核算对象进行准确的、全面的核算与分析,并且的由于其确认范围的狭窄导致了企业资产中大量的、实际存在的而且价值颇高的无形资产游离在核算范围之外,造成会计的核算数据不准确,所反映的核算内容严重失实。

2.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不合理。虽然新会计准侧在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规定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引进采用了历史成本法等多种计量方法使其在核算工作中获得更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能更好、更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经济事实,但是,它在计量单位上采用的仍然是货币计量,这样的计量单位不仅单一,而且还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四、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措施分析

1.无形资产内涵的拓展。现行的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的狭窄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的严重失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务必要对其无形资产的概念进行重新理解与定位,在原有的无形资产的内涵上完善对无形资产范围的确认。通过对国内外众多关于无形资产文献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在此试着提出自己对无形资产概念的全新理解:无形资产是指能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它预期能给企业带来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益。

2.表外确认与计量。由于企业所拥有的大部分员工技能、企业文化、顾客及供应商的关系、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并不能完全货币化,试图将这部分无形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显然十分不现实至少在目前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工具还不行。

五、结束语

无形资产分析篇3

关键词:无形资产 同仁堂

一、背景

(一)同仁堂概况

同仁堂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一面旗帜。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同仁堂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文化,成为我国的自主品牌。同仁堂作为中国老字号具有无可比拟的品牌魅力,其对促进民族企业做精做强,增强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 略意义。目前,同仁堂已经成功地开拓了海外市场,在伦敦马老西亚等地均有同仁堂分店。

(二)无形资产

2008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形资产并非都是法律和契约所赋有的权利,有些资源,如非专利技术、配方和公式等,尽管不是法律或契约所赋予,但也是无形资产。另外,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技术类项目和涉及企业品牌形象项目贡献上。

(三)同仁堂的无形资产

截至2010年同仁堂上市公司至今已申请了专利51项。其中,外观设计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9项。同仁堂对技术的提升,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十分重视。

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同仁堂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形成了以仁为本,以义为上,以质为先,以人为本,以稳为重,以进为荣的理念,并且坚持“仁、德、善”的儒家思想,逐步显现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二、无形资产对同仁堂的影响

三、结论

无形资产对同仁堂营业利润回归结果为正向,并且模型可以通过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T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检验),回归结果显著。认为无形资产值对同仁堂营业利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同仁堂拥有的无形资产越多,公司的营业利润越高,并且同仁堂的无形资产数量在逐年增加(如图1)。以上分析表明无形资产目前成为同仁堂经营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百年老字号的同仁堂近期深陷“质量门”,其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针对近期被曝光的问题,同仁堂方面频频发表声明。先后在5月22日到26日发出声明,称同仁堂中成药中使用朱砂符合中医配伍理论,患者遵医嘱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是安全有效的,同时 “健体五补丸”、“牛黄千金散”等药品经检测符合相关标准。

尽管同仁堂的声明不断,但部分消费者仍表示会停用疑有质量问题的药品。与此同时,同仁堂“质量门”还造成其股价波动。港股方面,同仁堂科技5月23日跌幅达4.85%,自5月16日以来,这只股票累计下跌10.63%。

一系列的负面消息传出,导致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下降,并且对企业的股价带来了冲击。这充分的表明了无形资产对企业的消极作用。

四、建议

第一,无形资产对同仁堂营业利润产生显著正向关系,因此应继续增强对无形资产投入力度,提高无形资产的拥有量,以促进公司营业利润的上升。

首先,企业要时刻关注对无形资产有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如2012年1月1日实行的“营改增”政策。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地区启动“营改增”改革,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并分批扩大至北京、江苏等省市。而无形资产研发基本上包括在现代服务业中,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应税产品或服务可以抵扣进项税,这样有利于减少研发无形资产的费用支出,对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进行技术革新。

另外,还要注重增强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技术类项目和涉及企业品牌形象项目贡献上。在增加无形资产投入过程中,加大技术类项目的使用,促进同仁堂获取技术优势。同时同仁堂可以加大对商标权、商誉投入,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深化中国老字号的概念来扩大企业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从而扩大市场,拓展新发展空间。

第二,同仁堂要加强对其无形资产的保护。尽量减少或避免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同仁堂的负面新闻,同仁堂需体现其医学的专业性,应公布临床医学检验报告,或对有质疑的原料提供权威医学声明,减小或消除消费者的心里阴影。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对于同仁堂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其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论专利技术还是品牌效应都会有助于企业显著提高公司实力以及公司利润,同时,无形资产也会对同仁堂带来负面作用。同仁堂需充分认识并大力发展无形资产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或避免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同仁堂不仅成为国内中药业的第一品牌而且将中医药文化在世界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玉平.资产评估教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赵洁,张红,张春晖.老字号企业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N].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黎玉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财政部,2011

无形资产分析篇4

【关键词】无形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一、无形资产确认的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税法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二者范围上存在差异。

差异分析:(1)商誉。会计上不将自创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因为商誉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可辨认性强。而税法肯定了其无形资产的地位。(2)土地使用权。会计准则把已出租的、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视为投资性房地产,而税法都作为无形资产处理。(3)计算机软件。会计上按重要性来确定是否作为无形资产核。税法规定,同计算机硬件一同购入的可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单独购入才计入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差异

1.外购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的处理是,一般情况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其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当价款延期支付时,实际上有了融资性质,其成本按买价的现值确定。税法仍按一般情况下外购成本确认计税基础。因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例:第一年初,甲从乙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价值400万的无形资产,连续5年每年年末支付80万。折现率为6%,现值为3369891元,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就为630109元。按实际利率法计算,1~5年分别摊销202139、166325、128305、88003、45283元。

以第一年为例,会计处理:

①购买时 ②付款时

借:无形资产 3369891 借:长期应付款 8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630109 贷:银行存款 800000

贷:长期应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20213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02139

会计上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为现值3369891元。

税法处理: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400万元作为计税基础。

纳税调整:计税成本>账面价值,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4000000-3369891= 630109 (元),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630109×25%=157527.25 (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7527.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7527.25

2.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把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人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否则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无法区分,可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入账。

税法以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而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比较特殊的是,税法上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o%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

例:2011年M公司自行开发一项专利权,研发支出为40万,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分别为8万和32万。预计年底可达到预定用途,使用年限均为10年,无残值。2011年利润为50万元。

会计处理:开发时,将研发支出分别费用化和资本化,年底达到预定用途再将费用化支出计入管理费用,资本化支出计入无形资产。

税法处理:费用化支出加计扣除=8×(1+50%)=12万元,计入损益。资本化支出按150%摊销=32×150%=48万元,该摊销准予扣除。

纳税调整:会计上摊销额=32÷10=3.2万元,税法上摊销额=48÷10=4.8万元。那么经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50-(12-8)-(48-32)=30万元,应纳税额=30×25%=7.5万元。

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无形资产减值测试。有减值迹象的,如果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将后者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金额即为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每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都要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持有无形资产期间增值或减值,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四、无形资产摊销的差异

1.会计上,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才摊销。税法上,除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外的其他资产均摊销。

2.会计上允许企业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税务规定,无形资产只能采用直线法摊销,否则要进行纳税调整。

3.税法规定无形资产的最低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会计规范未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王宜兵.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的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09,9

作者简介:

无形资产分析篇5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或者政府会计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会主体取得无形资产之后涉及到后续摊销的账务处理,账务处理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主体资产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以及《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财会[2016]12号)这三项会计准则的规范各有特色。仔细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提高我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项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要求的相同点

(一)将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分为两类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于取得或形成无形资产时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年限。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政府会计主体提供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同时指出:“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 10年。”由此可见,三项准则实质上都将无形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可以确定的无形资产,另一类是使用寿命不可确定或者不能可靠估计其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一般应当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六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但已摊销完毕仍继续使用的无形资产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可见,除了政府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以外,三项准则都要求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进行摊销。

(三)摊销金额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月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根据其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三项准则都要求将摊销金额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

二、三项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要求的不同点

(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否摊销的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九条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二十条规定:“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 10年。”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准则都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不低于十年的期限内摊销。

(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残值。”《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由此可知,政府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融入更多的职业判断。

(三)无形资产应摊销金额的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一)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二)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残值。”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应摊销金额,但是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核算原则,应该也是按照成本进行摊销。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对复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财会[2016]12号

无形资产分析篇6

关键词:无形资产 纳税筹划 所得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己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认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已由智力资本取代了金融资本,企业资产主体已从物质资本形态向知识形态转化,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无形资产纳税筹划已成为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在遵循合法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纳税筹划,以降低企业无形资产的涉税成本,获得最大化税后收益,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本文用一个专利技术转让实例来说明无形资产纳税筹划技巧。

由于看好手机LCD显示屏的发展前景,神通公司决定出资购买生产LCD显示屏的专利技术――WGLCD显示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减少LCD显示屏功耗20%,增加LCD显示屏色彩饱和度15%,延长LCD显示屏寿命50%。经神通公司技术部编制的可行性报告预测,该专利技术预计每年能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10%,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后利润1,000万元。可以说,此项专利技术对神通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保持自身产品竞争优势、提高公司净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起着关键作用。

经与该专利技术持有人张某初步商谈,张某表示无法接受要其本人缴纳的数十万元的个人所得税等税费,要求该项专利技术转让收入净得500万元、凡是与专利技术转让有关的所有税费均由神通公司代为缴纳。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个人转让无形资产涉及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神通公司测算,本次转让需要交纳的税费如下:

1.营业税:500*3%=15.00(万元);

2.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5*10%=1.50(万元);

3.印花税:500*0.05%*2=0.50(万元);

4.个人所得税:500*(1-20%)*20%=80.00(万元);

合计应交税费97.00万元。

神通公司找到担任其财务顾问的某会计师事务所,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为本次专利技术转让提供纳税筹划服务。经过详细分析,注册会计师为神通公司制定了以下纳税筹划方案:

由张某用专利技术作价500万出资成立个人独资公司,独资公司再将专利技术卖给神通公司。

一、经过税收筹划后,张某专利权转让应交税费如下

1.投资环节

(1)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一条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张某用专利技术作价投资成立个人独资公司(或者可以和配偶成立公司),属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利润分配、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该项投资不需缴纳营业税。

(2)成立公司费用:无形资产评估费不超过1.00万元、注册资本验资费约0.30万元、公司登记费约0.20万元,合计1.50万元。

2.转让环节

(1)营业税:根据财税字(1999)273号规定,单位和个人转让技术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免征。本次转让不需缴纳营业税。

(2)印花税: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转让专利技术所订立的书据属于“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该印花税由持有书据的双方分别按全额贴花。本次转让需缴纳印花税0.50万元。

(3)所得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九十条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转让专利技术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收入500万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节税效果对比

单位:万元

神通公司拿着纳税筹划方案与张某再次进行专利技术转让协商,张某同意了神通公司提出的转让方案,并且也作了小小的让步,同意自付公司登记费用,但是需要神通公司预付300万技术转让费,因为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的货币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张某要成立公司,除了用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外,还需要货币出资。神通公司也同意了张某的条件。专利技术转让成功。

经过纳税筹划,双方皆大欢喜:张某转让专利技术,获得了500万现金,虽支付了少量的公司设立费用,但获得一家公司所有权;神通公司获得了急需的专利技术,除了500万转让费之外,未支付任何税费,达到了专利技术购进成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

无形资产分析篇7

【关键词】 行业会计制度; 旧准则; 新准则; 研发; 摊销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处理较以前有了很多变动,比旧准则更科学合理,考虑的更全面,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更一致。这说明我国在会计处理上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也反映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对无形资产的处理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国长期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企业中有形资产占很大比重,而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占的比重不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以在会计处理上比较简化。但是现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红塔山这一品牌就价值300多个亿,尤其是现在出现了一些高新企业如联想集团,其无形资产超过了总资产的60%,所以,各利益相关主体对无形资产也越来越关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得更科学合理,对过去的处理方式作出了很多变动。主要的几点是: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越来越科学合理,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1993年陆续颁布的行业会计制度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备实物形态,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的权利、技术等特殊资产”。这时期的行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对无形资产外部特征的描述上,没有触及定义应该揭示的本质属性。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可见,《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具有合理性。

2006年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而把不可辨认的商誉等排除在外,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科学,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及我国日益市场化的趋势相吻合。

二、规定了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行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地规定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而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因为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持谨慎态度,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最稳健的估计。所以到2001年以后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更符合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中仍然执行这一确认条件,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又增加了可辨认性的确认标准。

新准则不再明确无形资产的具体内容,虽然这意味着凡是符合无形资产概念和确认条件的都应是无形资产,改变了以前范围过窄的弊端,但由于我国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意识不到位,以及原准则的影响等因素,许多企业对拥有的无形资产“视而不见”,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实际确认时却又无法衡量其价值。所以,最好在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确认标准的同时,列举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别和内容,以便于实务操作。

三、逐步完善了对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核算

对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作为入账价值。但是自创无形资产是否会成功,事前很难确定。因此,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作为入账价值。比较来说,这一规定更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如果要资本化的话,研发费用才应该是无形资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注册费、律师费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把企业内部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两部分,并规定把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资本化,在同时满足准则所列出的一系列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激励企业增加更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会计政策层面对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给予鼓励,减少因取得方式不同而使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产生差异,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但在实际应用时,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截然区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不同的阶段恐怕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建议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根据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及所处的程度以列举的形式明确一部分研究和开发活动以方便会计工作者操作。

四、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行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只是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即企业应将各种无形资产在受益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而旧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规定得较为具体、详细,即“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并对摊销年限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这在当时更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符合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便于掌握和应用,能够起到指导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

新准则在摊销问题上又作了很大调整,对取得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先要进行判断,使用年限有限的,应就其摊销金额在使用寿命内系统摊销,摊销方法应反映与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新准则允许企业选用不同的摊销方法,并将方法选择的依据建立在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上。而对于无法可靠确定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的,则仍采用直线法摊销。多种摊销方法的可选性,一方面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更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准则没有具体规定有哪些摊销方法,所以准则中应具体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并说明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形。同时,应加强无形资产摊销的控制以增强不同经营时期的可比性。

五、对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

行业会计制度对此未予明确,而旧准则则明确指出,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因为在无形资产入账以后,可能要发生一些为确保该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的支出,如相关的宣传活动支出。这些支出要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新准则相比之下要复杂些,要求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应当再次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按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确认。这样规定充分体现了客观真实性和统一性。但是再次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就过于复杂,增加了报告成本,可操作性差。可以按照该支出是否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过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和该支出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和分摊至该资产来确认资本化的范围,这样既符合确认资产的一般条件,也便于操作。

六、无形资产在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披露

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净值,根据“无形资产”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即实际成本—摊销价值)填列。

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披露以下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期初、期末的账面余值、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土地使用权,还应另外披露该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在这一准则中,对无形资产规定的披露内容不够全面。

2006年的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值、累计摊销额及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记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相比之下,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披露方面更明确地规定应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有关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摊销额、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摊销方法等各项信息,以便更能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需求。

但是在新准则中只有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才能加以确认,许多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也是对决策者极为有用的信息却被排除在了财务报告之外,因此,建议披露无形资产的信息时,应尽量实现它的完整性和相关性。

无形资产分析篇8

【关键词】无形资产 资本化强度 资产负债观

一、无形资产定义及特点:

2001年准则中“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006年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除了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性之外还有以下的一些特点:第一、缺乏可比性。这一特性主要是指无形资产的价格或取得成本缺乏横向的价值可比性。一般地说,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即便不是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也不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它们的价值通过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可以进行比较,至少可以大概地确定其重置成本或公允价值。可是,无形资产主要是从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技术知识产权,其生产是创新的、单一的,在市场上一般找不到相同的参照物,因此也几乎没有相近的价格可供比较。第二、收益不确定性。无形资产排他性占有常常会带来较高的超额收益,但是这种超额收益却是难以确定的。一方面,无形资产缺乏可比性,这意味着对未来超额收益的估计缺少可靠的参考标准;另一方面,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取得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发生之前常常难以提前预计(这在专利技术等上面现的尤为明显)。

无形资产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导致了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难度。

二、资产负债观下无形资产研发资本化政策的变动:

动态会计恒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收入-费用)。从左边算利润和从右边算利润视乎一样。但由于许多经济业务并非直接明了,特别是在计量时十分依赖于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是以会计目标为导向,权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原则)。不同目标导向下,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侧重点的不同将直接影响计量,进而影响利润。

收入费用观强调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上十分强调可靠性。重心是通过谨慎的确认计量收入费用,反应本期的利润。资产负债观强调决策相关性,更加注重相关性。重心是从资产的概念出发,逐步界定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以及资产负债表的组成,然后再延伸到总括收益。

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这一种观念的转变对相关准则的影响很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态度上。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过程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性质类似却又有着不同: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建造开始时就能确定一定能形成资产,并且由于其有实体形态,易于比较,带来的收益也相对固定(收益同实体所有权、控制权联系,而实体通常不会突然消逝)。因而从建造时开始将实际成本来资本化就没有问题。而无形资产开发的成果带来的收益不确定,且缺乏可比性。

从会计核算上来看,本期资产变化本期负债变化 = 收入费用,涉及不影响负债和收入的业务,如果允许右边确认更多资产,这意味着右边费用的减少。收入费用观的重点放在右边,要求尽量挤出收益中的水平,这种导向下,为了左边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资产确认而可能低估费用是不可接受的,因而应该将这部分也予以费用化。而资产负债观强调的是左边净资产的真实反映。尽管无形资产收益不确定且缺乏可比性,但正常情况下其价值和其开发成本是正相关的,如实记录反映这一部分内容必然是有助于经济决策。在这种导向将不会为了挤出次要指标(收益)中的不确定而影响主指标(资产)的相关性。所以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新旧准则对比中就是:老准则将基本所有研发费用化,新准则允许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

三、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新准则从形成无形资产可能性的大小将企业研发划分为研究和开发,并且在06年年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开发阶段必须满足5个标准才能予以资本化。5个标准实际上是要求资本化时已经满足了资产确认的条件,这符合资产负债观演绎的思路:从会计目标出发,界定资产定义,然后再从概念界定确认、计量标准,然后再到其他的要素,从逻辑上来说,这样的规定已经足够。但这五个标准更多的是原则性导向,实务中对开发阶段资本化确认上存在较大的弹性。

这种弹性必然让企业在确认资产化数额上会优先选择满足一些其他目标。例如,某只股票,2007年发生巨额亏损4亿元。其当期报表附注显示研发费用总额近3394万元,而其中的3344万元都予以资本化。通过如此高比例的资本化,目的是把资产负债率降低近2个百分点。

宗文龙等以沪深两市2007年到2009年数据为样本,发现:(1)企业在资产负债率高的情况下,倾向于采用更高的资本化比率;(2)有企业将调整资本化比率作为调节盈余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面临亏损时;(3)行情较好时或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部分企业会通过变化资本化比率调控盈余和企业规模。

不过尽管新准则在这方面变化很大,既提高了企业研发热情又给了企业一定盈余管理空间,但就实际来看,这部分规定对企业影响还是很小。例如,在对沪深两市电子行业企业06、07年无形资产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实施新准则前后并没有表现出大部分企业无形资产比例明显上升。这是根源于目前我国企业(即使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主要无形资产还是土地使用权和商标。例如,在上述企业07年无形资产中,65.93%是土地使用权,26.35%是商标权。 这样的无形资产结构下,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就通常很难对企业财务数据造成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2]宗文龙,王春,杨艳.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因研究――来自A 股市场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9.12.

[3]尹,陈慈,王孝.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净利润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电子行业,财务金融,2008.9.

[4]于长春.资产负债观在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10年第1期.

上一篇:卫生院绩效考核细则范文 下一篇:医药商业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