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2 17:28:18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1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简述。

水库工程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库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水库管理工作是针对水的工作,它不但包括水的安全、水的利用,还应包括水的好坏和水的多少。水库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不仅包括工程建筑物主体自身,还包括其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地下资源及地面附着物等。在管理内容方面,不但要管理和保护好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还要管理和保护好水库的水域、岸坡以及水库流域内的植被等。其管理的职责,也不仅仅是保证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水库的水质和水量的安全,保障水库工程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

二、关于水库大坝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探讨

1水库大坝在设计、施工环节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的水库大坝设计简单,设计精度严重不足,甚至在某些地区根本没有设计图纸,只有一种简单的完工图。这些设计当中,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水文调查和前期的地质勘测,忽略了对坝体稳定性的分析工作。在施工工程中,部分施工队伍为了赶工期,没有按规定工序进行施工,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2在同一座水库大坝内存在多种病害

⑴水库大坝的稳定性较差,渗漏比较严重,大坝的坝体存在断面不足、裂缝等现状,我国现有1.6万座水库的大坝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渗流问题,大约占水库病险的45%;

⑵是水库的防洪能力差,大坝的抗震能力弱,由于工程建设或者水文系列延长的原因,一些水库大坝坝顶的高度偏低,泄洪的能力差,从而导致水库的防洪标准降低;

⑶是大坝的观测设施比较老化,不能对大坝运行的现状进行细致地观测并给出正确的判断。甚至一些水库因为资金不足的原因,在水库建设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设置观测的装备,因此无法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方面的维护及监测,使得水库大坝一些潜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被发现,最终导致大坝安全问题显现出来,危及大坝的安全;

⑷是水库的大坝内存在白蚁的危害问题。大坝的管理人员对大坝内部存在的白蚁没有及时地灭除,导致大坝的坝体白蚁大面积的侵蚀,使得大坝坝体的内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漏洞,这不仅降低了大坝的防水功能,而且降低了大坝的使用寿命;

⑸是水库上游的坝坡因为长期受到风浪的侵蚀,坝体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形变,其金属结构也被不同程度的锈蚀,严重违纪大坝的安全和安全运行。

3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薄弱,管理效果比较差一般

水库大坝都会设置安全管理部门,派专人对水库的大坝安全进行全天候的监测,记录大坝运行的状况,对潜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预防危及大坝安全的事情发生。但一些小型的水库因为各种原因,虽然也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多是聘用水库周围的村民,这些管理人员知识能力有限,只能起到看护水库的作用。对于一些关系水库大坝安全的环节不了解,在发生问题时也不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库大坝的管理效果。

4水库大坝监测系统无法满足需要

由于水库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库的安全监测设备不全,而且还存在着年久失修的问题,无法满足日常的水库监测工作。部分水库没有配置报警通讯设施,管理人员只能通过手机和对讲机传达巡查情况,但是,在汛情紧急时,这种受环境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的通讯方式难以及时、准确地发出报警信息。

5应急预案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

根据法规,水库都制定了相关的应急处理方案,但是大部分的应急方案忽略了非汛期可能出现的大坝突发险情时的情况,部分方案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是一种形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也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过演练,一旦发生险情,无法根据方案来进行处理。

6水库的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库大坝的监测与管理所需的设备与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之中,再加上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运用,对水库大坝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水库的管理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较低,专业的技术人员较少,使得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停滞不前,这不利于水库的发展。

三、针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所采取的管理对策

1积极做好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都是形同虚设的,水库大坝建成之后,没有得到有效地监测管理,缺乏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的资料。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工作,是清除大坝潜在威胁的有效方式。根据鉴定结果,找出潜在或发生隐患的部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

2加强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

首先,根据水库大坝的鉴定结果,对水库大坝中产生问题的部位进行研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除险加固工作的设计,并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优化除险加固方案,使得除险加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库大坝的防渗防漏的能力与标准,比如可以采用建设防渗墙或者帷幕灌浆的方式,强化水库大坝的防渗能力;第三,要增加对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投入,不断地更新换代监测设备,进而提高监测的效率与效果;第四,要利用先进的生物除虫技术,对侵蚀大坝坝体的白蚁进行扫荡式的灭除,减少白蚁的数量,降低白蚁对坝体的危害;第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可操之过急,过急了,无论是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都难以跟上,特别是资金问题,仅靠国债资金不能满足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势必会造成工程管理、设计、施工质量存在隐患,若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无疑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3加强水库大坝风险管理

大坝安全不仅关系着水库工程本身的安全,还牵系着水库周围的公共安全。避免大坝溃坏灾难,仅仅保障工程安全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水库下游人民群众风险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我们要研究发生溃坝危险的概率和产生后果的关系,充分了解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以及抗危害能力等,尽量将危害造成的后果减小到最低。

4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相关经费

各水库应该配备完整的管理结构,并实行全天候的巡查机制,水利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区域的水库进行全面检查,并积极筹措资金,合理开发水库资源,在保证水库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同时,考虑发展渔业、旅游等相关福利来补充管理经费。

5加强金属结构的养护工作

水库大坝金属结构工作环境恶劣,在长期水、气、酸、碱的腐蚀下极易老化损坏。管理部门应定期清洁、保养闸门等机械设备。定期去除闸门和启闭机钢丝绳上的油污,采用柴油、汽油等作为清洗剂对钢丝绳进行清洗,并涂抹合适的油脂进行养护,钢丝绳养护所采用的物质一定不能含有酸、碱等物质。

6加强培训,努力提升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要提升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就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处理办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增强工作人员维护、管理水库大坝的素质与能力。

四、结语

目前,我国水库大坝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也遗留下来了很多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公共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水库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管理部门应完善水库大坝的设施和管理,加强管理监督,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加快病险水库大坝的加固改造,全面根治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库大坝正常生产运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盛金保.水库大坝安全与管理问题及对策[J].专题报告,2008(20).

[2]李瑞有,王志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及发展动向分析[J].中国水利,2008(6).

[3]郭军.美国大坝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启示[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12)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2

1.1从汶川地震看(特)大型水库加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因汶川地震出险水库(水电站)2473座,其中溃坝险情水库69座,高危险情水库331座,由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200万。由此可见,水库一旦发生严重震害,不仅危及工程本身安全,还会引发次生水灾,其损失往往超过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因此,对水库工程抗震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应上升到新的高度。

1.2丹江口水库地震及次生灾害的研究情况及意义自1970年蓄水至1985年,库区内诱发地震800余次,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竣工后,坝高将由162m增至176.6m,正常蓄水位将升至170m,库容将从210亿m3增至339.1亿m3,加大了水库再次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表明:二期蓄水后,水库水域范围扩大,在新淹没区内具有发震构造条件的部位上,发生5级作用的地震是有可能的。一般天然地震在主震发生后,总体上震级水平呈衰减趋势,在震情发展的预测分析上较有把握,而水库发震机理和诱震因素很复杂,在震群活跃期震级往往维持在一定的水复发作,趋势判断难度很大,从而加大了应急决策的难度。2006年,湖北省政府确定了十堰城区、丹江口、竹溪、竹山、房县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地震及次生灾害的防治,对保障水库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丹江口水库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2.1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预案以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为目的,对险情监测与报告、险情抢护、应急保障等方面应急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和部署,并根据水库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作适时的调整,为水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应急工作提供了指导。

2.2水库防洪调度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多年的防洪调度积累了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培养了大批运行、检修专业人员。2008年抗击雪灾和四川抗震救灾中,汉江集团的抢险救灾队伍分别担负了抢修郴州城区主干线“两桂”线和疏通高危险级的文家坝堰塞湖的任务,体现了我们在电力、水利应急抢险方面的技术实力。

3丹江口水库加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3.1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能力。目前,丹江口水库的遥测地震台网的技术水平为第二代,随着二期加高工程的进行,应建设和三峡同级的第四代综合观测和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对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要设专业地震台网进行地震活动特征监测,以及各种地震前兆的监测研究,根据诱震预测采取防、治相结合的抗震措施。这样不仅有利于水库的防洪安全、水库的安全调水和周边民众的生活安全,还可为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为防震减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制订、完善和落实水库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预案制订、完善和落实中应注重以下方面的问题:

3.2.1须做到一旦地震,应快速对大坝的安全作出地震反应评价,提出应急措施,制定抗震减灾方案,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将抗震减灾的方案与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呈报至决策部门,使地震引起的直接与次生性灾害降至最低限度。

3.2.2预防措施重点要对在强震中最易破坏的部分进行改进,或加强结构,或改变型式,提高其抗震能力,如变电站的构架、送出线路的杆塔、设备仪表的保护、闸门的启闭系统、土石坝坝坡、上坝道路等。水利工程的破坏主要是变电、输电架构和送出线路的倒塌、送电中断;机电设备、仪表、通讯、备用电源的损坏;其次是边坡崩塌,交通中断;泄洪设施如闸门、启闭机的破坏,导致不能正常启闭泄洪;厂房围墙和生活设施倒塌。地震灾害发生后,关键要密切监测和巡查水利工程的可能受损结构、部位及设施,及时对险情进行应急处理,使地震灾害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小。

3.2.3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的应急处理还涉及到水、雨、工情的监测预报和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问题。除降雨、余震等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对水利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外,山区河流沿岸的崩山、滑坡、泥石流,可能壅堵河道,形成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当湖泊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冲溃堵塞坝,形成溃坝灾害,对下游大坝造成冲击。因此,预案应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既保证正常的供水、供电,又要保证工程的安全,做好准备确保大坝的泄洪设施安全,让大坝顺利泄水,降低蓄水位,甚至考虑腾空库容,避免出现溃坝事故。预案中还需强调,水利部门有权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加强监控,还有必要提出应急性的群众转移、避灾方案,情况紧急时,可强制组织下游群众避灾疏散,以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危害。

3.2.4应发展应急通信优势技术,建立起一套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应急通信系统,加强互联互通监管和通信相关设施保护工作。制定详尽周密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还应定期进行应急通信演练活动。

3.2.5与地方政府积极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及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进抢险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3.3加强水库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和协调,紧密结合内、外部应急预案

水库的内部应急预案是针对大坝管理单位而制订,外部应急预案是针对政府和公众,对大坝上下游地区实行应急处理而制订,两者应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应急系统。水库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实际上涉及水利、工程安全、社会、管理、灾害、信息工程等多领域科学,它不仅要考虑水库大坝安全本身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还要重点考虑大坝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协调。

3.4尽快完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升船机系统的改造,恢复水库上下游的水运交通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3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设备; 选型

1工程概况

新立城水库位于吉林省伊通河中上游,距长春市区16km,控制流域面积1 970平方公里,总库容5.9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库。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按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枢纽工程包括大坝、输水洞和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

2大坝渗流监测系统建设必要性

虽然新立城水库大坝现有安全监测设施对揭示水库存在的问题和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监测项目设置仍存在不足,不能适应新立城水库工程管理技术进步的要求;本次除险加固后,原设渗流监测设施无法全部保留,也不满足《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994)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 大坝坝基坝体渗流监测虽已建立包括输水洞渗漏监测在内的6个监测断面,但监测仪器的布设基于当时大坝渗流状态,一是坝基高喷灌浆施工势必导致坝顶及上游监测设施损坏,二是原监测仪器布置难以满足建立灌浆体后的渗流监测要求。在灌浆体有效作用下,坝轴线下游布设的监测仪器尤其是坝体渗流监测仪器可能处于非有效工作状态,应针对大坝新的防渗体系布设和完善渗流监测测点。

(2) 在目前条件下减压井能起到一定的排水减压作用,但灌浆体建立后,减压井功效将发生根本的改变,应视具体情况更新监测方案。渗流量监测将以总堰为主进行监测。

3渗流监测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3.1渗流监测断面及测点设计

大坝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为坝基高喷灌浆,其主旨为根治大坝坝基渗透隐患。对于灌浆完工后的防渗效果以及大坝渗流场的变化情况,均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特定的位置安装监测设施,对其工程效果进行监测。

本次渗流监测设计充分考虑坝基地质情况及此次除险加固工程的工程内容,并结合原渗流监测系统的布置及系统运行成果,共布设14个监测断面,分别为0+405、0+605、0+805、1+005、1+205、1+405、1+591、1+805、1+911、2+005、2+201、2+401、2+525。下面以几个典型断面为例阐述一下监测系统的布点原则。

(1) 0+405断面。大坝0+000~0+400桩号处于坝址河道岸坡段,此坝段渗流隐患属于次要部位,建坝时未清至坝基风化岩石,基础仍为强透水层。尽管库区天然及淤积覆盖深厚,但了解坝基灌浆效果还是必要的。因此,此断面仅在灌浆断面前后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其灌浆效果。

(2) 1+205、1+405、1+591、1+805、1+911、2+005断面。大坝1+200~2+200桩号处于坝址河床段,坝高超过15米。此坝段是大坝变形较大的坝段,也是坝基渗透隐患严重的坝段,应予以重点监测。因此,在1+205、1+405、1+591、1+805、1+911、2+005桩号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其中,1+405和2+005断面布置及监测目的与0+405断面相同;1+205断面布置3条监测垂线,分别位于灌浆断面前、后及下游马道,每条垂线坝基坝体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高压灌浆在坝基坝体防渗效果、坝基渗流压力分布和坝体浸润线。1+591断面布置4条监测垂线,灌浆断面前、后各一个钻孔,每孔坝基坝体各设一个测点,监测高压灌浆效果,每条垂线坝基坝体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灌浆在坝基坝体防渗效果、坝基渗流压力分布和坝体浸润线。下游马道和坝脚下游的两条垂线均沿用原渗流监测系统测点,监测坝基渗流压力分布和坝体浸润线;1+805断面布置4条监测垂线,灌浆断面前、后布置与1+591断面布置和监测目的相同,下游马道垂线上布置一个坝体测点,监测坝体浸润线,下游坝脚外坝基布置一个测点,与灌浆断面前、后坝基测点形成坝基监测断面,监测本断面坝基渗流压力分布情况;1+911断面灌浆断面前坝基设一个测点,下游马道和坝脚下游的两条垂线均沿用原渗流监测系统测点,本断面3测点均为坝基测点,旨在监测灌浆在坝基的防渗效果。

(3) 2+201、2+401、2+525断面。大坝2+200~2+600桩号为坝址主河槽段,亦即最大坝高段,是大坝渗流监测的重点坝段。为此,在2+201、2+401、2+525断面各布置一个完整监测断面,监测坝基坝体渗流压力状态。其中2+201、2+401断面基于原渗流断面布置,并尽量利用原系统有效测点。

上述渗流监测断面及布设渗流测点构成大坝渗流监测体系,基于其监测成果,对大坝坝基、坝体渗流压力平面分布状态进行总体评价。

3.2大坝渗流监测系统仪器选型

大坝渗流安全监测和管理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布式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各断面测点渗流监测数据传入从站的MCU,从站MCU数据无线传输到设在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处总控制室控制主站。

3.2.1仪器选型原则

掌握仪器的使用条件,了解其应用历史,包括仪器应用历史、正常使用年限、使用环境、故障率、准确度、精度等;考察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售后保证条件;足够的可靠性、耐久性及满足工程需要的使用精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性态的预测结果、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使用条件、使用年限及性价比确定仪器类型、型号、量程及精度等级等。

3.2.2渗流压力监测仪器

渗流压力监测仪器品种和类型较多,有振弦式、差动电阻式、电阻应变片式以及电感式、气动式等类型,国内外生产厂家知名的就有20余家。各孔隙水压力计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各有特点,通过性能价格比的综合比较,新立城水库大坝渗流监测所用孔隙水压力计选用美国GEOKON公司生产的振弦式4500系列孔隙水压力计。该类传感器全部采用受温度影响最小的不锈钢元件制造,振弦元件设在焊接成的真空密封腔内,钢弦的两端采用特殊锻压工艺技术固定,标准透水石是用带50微米小孔的不锈钢制成,从而保证了产品的高稳定性和微型化,具有坚固耐用、外形尺寸小、安装简便、测值稳定可靠、精度和分辨率高等特点,因而在国内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如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丹江口水电站、葛洲坝枢纽、官厅水库、黄碧庄水库、潘家口水利枢纽、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丰满水电站等近百个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3.3测控单元(MCU)选型

3.3.1选型原则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较大的发展,国内外均有成熟的产品问世并在实际应用中日臻完善。考虑到进口产品虽在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其价位高、维护不及时且对操作管理人员要求高(英文操作软件),建议大坝测控单元选用国内产品。

3.3.2本系统建议MCU选型

依据新立城水库大坝渗流监测系统工程的特点以及系统建设先进性的要求,数据采集单元(MCU),选用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测量控制单元BGK-MICRO-40MCU。

4结语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4

Abstract: Taking Changhu reservoir dam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operation requirement and environment of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nsur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dam through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he operation state.

关键词: 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措施

Key words: Changhu reservoir dam;safety monitoring;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23-03

0 引言

水库大坝投资规模巨大,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并且大坝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方面不仅对对技术措施要求严格,并且存在诸多可能威胁大坝安全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必须采取必要安全监测手段来确保大坝稳定运行。

本文将以长葫水库大坝为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套规范合理的安全监测技术措施,通过实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来保证其稳定运行。

1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意义

1.1 水库大坝的特殊性

水库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②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③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其特殊性充分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动态,只有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1.2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据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委员会记录的1100座大坝失事实例,从1950年至1975年大坝失事的概率和成因分析中得出大坝失事的频率和成因分别为:30%是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27%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20%是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11%是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12%是不同的特有原因所致。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作如下分析:大坝失事的原因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设计、施工和自然因素引起,一旦大坝建成就已确定了的,如设计洪水位偏低、混凝土标号过低、未考虑地震荷载等;第二类是设计、施工中的不完善在运行中得不到改正,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行管理的不力使设计、施工中的隐患发展为破坏;第三类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冲刷、浸蚀、混凝土或浆砌条石的老化、金属结构的锈蚀、水库调度措施不得力而大坝漫顶等。

本文现从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因素入手,提出一套规范有效的大坝安全监测流程及技术措施,以确保大坝工程效益达到预期要求。

2 长葫水库大坝概况

2.1 水库大坝概况

长沙坝、葫芦口水库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境内,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四川省水利电力设计院设计。大坝建成后,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一直对大坝进行了定期的变形外部、内部监测,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工程的安全运行状况。目前,大坝安全监测已越来越规范,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差阻式仪器标准及监测仪器系列型谱》、《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混凝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为开展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技术标准和政策依据。

2.2 影响长葫水库大坝的安全因素

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葫芦口水库、长沙坝水库在建坝后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2.1 1997年对葫芦口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鉴定为“一类坝”,但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①消力池二坝下游未作护坦,长期冲刷已经形成较大冲坑,已危及二坝的安全。

②大坝左岸滑坡体滑移仍在继续,由于历史资金原因,排水系统尚未完善,且已建成的排水系统老化损坏严重。

③帷幕后C19、C6、C8 扬压孔三孔渗压系数都超出了设计值,一直在密切监测中。

2.2.2 2003年对长沙坝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鉴定为“三类坝”病险水库,存在的病险隐患有:

①坝体裂缝及左右坝体不对称变形仍在活动。

②右坝肩绕坝渗漏流量较大。

③消力池冲坑深度和宽度逐渐增大。

④冲砂底孔无法正常开启。

⑤左坝肩危岩体活动加大。

⑥坝高不满足GB50201-94标准,差0.52m。

⑦拱座部分岩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3 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总体思路

在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工程科的领导下,测量队每年分别对长沙坝水库大坝、葫芦口水库大坝进行校测、年测,所测的原始资料为两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库岸滑坡体稳定情况提供了有力依据。

此外,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还针对长沙坝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施工期,重点对长委设计参数进行复核,对坝体防渗面板的混泥土、帷幕固结灌浆等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确保了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在大坝蓄水前,对坝体的各个监测点进行了初次变形监测,为以后长沙坝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分析提供了初始值。

总之,通过对影响大坝安全因素及结合长葫水库大坝实际情况的了解,得知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重在于评价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状况。本文认为,大坝安全监测的浅层意义是为了准确掌握大坝动态,深层意义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长葫水利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

4 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时间跨度大(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因此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工程的效益,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显得十分的重要。

4.1 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内容

根据规范要求,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定期对长葫水库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其内容包括:水库坝体、坝基、坝肩,以及葫芦口水库大坝左坝肩滑坡体和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和设备。

4.2 监测手段

4.2.1 长沙坝水库大坝安全监测

①大坝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及前方交会法监测,共设有13个监测点。

②大坝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水准测量监测,共设9个监测点。

③坝体裂缝、坝肩渗漏监测。长沙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采用了先进的振弦传感设施监测。

④左坝肩危岩监测。采用前方交会法监测,共设有6个监测点。

4.2.2 葫芦口水库大坝安全监测

①扬压力监测。共设监测孔19 个,主要监测坝基泥化夹层、帷幕后扬压力。

②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水准测量监测,设有24个监测点。

③水平位移监测。设有视准线、前方交会法、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五种监测组成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系统,共31个测点。

④大坝沉陷缝监测。设有8 只三向刀口式测缝计,监测5条沉陷缝。5条沉陷缝共对大坝坝体水平错动和垂直错动进行监测。

⑤葫芦口大坝左岸滑坡体。

1)每月由葫芦口水库分四次监测滑坡体挡土墙的水平、垂直位移。

2)每年4 月和8 月由长葫局外部变形测量队对滑坡体挡土墙进行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并对滑坡体内所有监测点采用前方交会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此外,长葫水库的大坝安全监测除了包括了对大坝、大坝有关的泄洪建筑物、机电设备的监测及有机地与气象、水情、洪水预报、水库调度结合起来对大坝进行监测外,笔者还认为在发生大的地质灾害后(如大地震、库区大面积滑坡导致水库水位严重雍高等),应立即启动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迅速地对大坝及其附属设施、滑坡体进行加密监测,收集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确保长葫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

通过长期地对大坝、滑坡体等的安全监测,有效地确保了长葫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目前,在我们的大坝变形外部监测仪器里,威尔特经纬仪T3、水准仪N3已运行了二十多年,逐渐老化,目前威尔特公司(徕卡公司)早已停止生产了这两种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仪器,已不利于今后的监测。同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正倒垂线监测设施设计比较粗糙,监测精度达不到要求,故笔者建议应该重新购置新型的徕卡TCA2003型经纬仪(采取多测边,少测角的监测方法)及拓普康DL-111C电子水准仪进行变形外部监测,购置ZBY-2A数显垂线坐标仪对正倒垂线进行监测以达到其精度要求。

目前自动监测系统也在广泛运用当中,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软件均有巡测和选测功能。在今后的监测系统的更换中,可以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为基本要求,采用自动进行巡测、在线诊断、自动报警系统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在数据采集上系统应对测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或自动加密测次,以方便系统维护和资料分析。

5 安全监测成果

5.1 高程监测

长葫水库大坝实测坝顶高程为628.50m,心墙高程为628.00m。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坝顶高程等于静水位与超高之和,应分别按以下运用情况计算,取其最大值:

①设计洪水位(P=3.33%)加正常运用的坝顶超高;

②校核洪水位(P=0.2%)加非常用的坝顶超高;

③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的坝顶超高。

表1所示三种情况取大值,确定坝顶高程为628.51m,实测坝高程最低处628.5m,比复核坝顶高程低0.01m,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现状坝顶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5.2 坝体安全监测

安全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长葫水库大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都在可控范围内,坝体虽然有一些裂缝和沉陷缝,但条数较少,不足以对整个大坝造成安全威胁。所以从整体来看,整个水坝的安全性能是符合要求的。

6 结束语

长葫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结果显示,该水坝的高程和安全性能都符合安全运行要求,也说明本文的安全监测技术措施准确到位。严格来讲,大坝安全监测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包括信息采集、处理、结论的得出、措施的制定、信息的反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工程效益。为此,本文还要对实际监测工作提出两点建议:

①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应在地质灾害(如地震、库区大面积滑坡导致水库水位严重雍高等)发生后,迅速进行加密监测,确保大坝工程的安全状况。

②大坝安全监测应充分使用先进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利用科技进步,走向即时化、智能化。

总之,大坝安全监测就是利用一切手段,确保大坝以较少的投入来保证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实现长葫灌区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方卫华,李燕辉.土石坝安全监测综述[J].四川水力发电, 2004(04).

[2]周克明.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J].四川水力发电,2004(04).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5

1.1编制目的

编制《*县炉房水库防洪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水库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1.2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文件,结合炉房水库工程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水库防洪应急处置应坚持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库突发洪水险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原则。在市、县防洪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指挥权限。

——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水库防洪抢险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安全的原则。当水库发生险情时,应根据险情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安全。

——军民结合原则。水库防洪应急处置以地方政府为主,充分依靠地方武装、武警和民兵,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志愿人员参与。

1.4适用范围

1.4.1炉房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工程因以下因素导致重大险情:

(1)超标准洪水;

(2)工程隐患;

(3)地震灾害;

(4)地质灾害;

(5)上游水库溃坝;

(6)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

(7)战争或恐怖事件;

(8)其它。

2.工程概况

2.1流域概况

2.1.1水库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及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等基本情况。

炉房水库位于金沙江二级支流的炉房河与鲁德河的汇合处,地理位置东经103°9.8′,北纬26°39.8′,行政区属*县炉房乡。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9Km2,河道长度分别为7.16Km和8.69Km,比降为36.9‰。流域最高点为轿子山3041m,最底点为坝址处2385m,平均高程为2692m。水库流域位处五莲峰山脉西南侧,被鲁南山、大凉山、梁王山掩蔽,气候属高原季风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在900~1050mm之间,干湿季节明显,降水集中于6~10月,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年径流深350~52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10mm,水库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m/s。水库多年平均气温10℃,一月平均气温1.1℃,七月平均气温16.0℃。

流域内除小型引水渠和饮水管网外,无规模以上的塘、坝等水利工程设施。

2.2工程基本情况

2.2.1工程基本情况:炉房水库总库容1860万m3,属中型水利工程,工程等级为三等。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为3级建筑物,渠道及其重要建筑物为4级,施工导流隧洞、围堰及临时建筑物为5级。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

大坝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53.1m,坝顶长169.5m,坝顶宽8m,底宽180.8m,上游坡1:1.5,下游坡1:1.6。坝顶高程2435.4m,防浪墙高4.1m,顶部高程2436m。堆石材料为致密块状。大坝趾板宽5.0m,厚0.5m,面板为等厚0.45m,面板下设垫层和过渡层。防渗采用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处理。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岸,为无闸开敞式岸边溢洪道,进口高程2431.0米,总长184.515米,其中进口渐变段长55.1米,引渠段长61米,陡槽及挑流鼻坎长68.415米;衬砌型式分为两类,进口渐变段边墙为浆砌块石护坡水泥砂浆抹面,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引水渠段、陡槽及挑流鼻坎段均为钢筋砼衬砌,衬砌后净宽为4.0m,渠堤以上边坡开挖为1:0.75~1:0.5。在0+066.1~0+076.1布置有一座宽度为8米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大山输水隧洞位于鲁德河左岸大坝上游约200米处,隧洞全长1848.84米,隧洞设计引水流量为2.0m3/s,加大引流量为2.53/s。整条隧洞由进口明槽段、有压段、闸室段及无压隧洞组成。闸室内设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套,均为1.5×1.5m的定型平板钢闸门,闸底高程为2408m,闸室平面尺寸均为1.5×1.5m,启闭机室室内设有两套QPQ-25型启闭机。闸室后设有一消力池,池长15.0m,池深1.8m;消力池后接无压隧洞,纵坡为2/1000,断面型式为1.8×2.2m的城门洞形。

2.2.2有关技术参数及泄流曲线、库容曲线等。(见附图)

2.2.3大坝历次安全鉴定情况简述,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炉房水库枢纽工程于2001年5月初基本完工后,业主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蓄水前验收。并按照蓄水前验收的相关要求,邀请了省、市水利行业的部分专家组成了炉房水库蓄水安全鉴定专家组到工地现场开展蓄水安全鉴定工作。蓄水安全鉴定的工作范围包括水库枢纽工程的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导流洞封堵工程等,主要工作内容以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的防洪能力为主,以及检查工程的形象面貌是否具备蓄水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处理、边坡稳定和工程防震、检查各类闸门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鉴定结论是:“(1)炉房水库自1998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以来,整个工程总体质量较好,工程质量管理较为规范,资料完整,当前大坝封顶填筑已半年,面板、趾板及帷幕灌浆已经全部完成;溢洪道和输水隧洞已经完建具备了通水条件,可以对导流隧洞进行下闸封堵,投入试蓄水运行。(2)工程防洪能力已按设计要求达到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防洪标准。(3)在试蓄水期间,要加强观测,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利用输水隧洞全开泄流以降低库水位并及时上报,研究处理措施”。

水库投入试运行以来,运行期的连续、较完整的观测,分析表明:大坝的运行工作状态良好。

2.2.4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炉房水库枢纽工程,始建于1998年11月,2001年5月封堵导流洞下闸蓄水,蓄水后坝身、坝基、坝肩、输水隧洞未出现严重漏水,平均渗漏流量小于1.64L/s。大坝至目前为止运行情况一切正常,工程未存在任何防洪隐患。

2.3水文

2.3.1炉房水库所在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水库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流域年内雨日较多,但降雨量级一般,以单日雨型为多,且6小时雨量约占24小时降水的70%左右,连续二天日雨量均在10mm以上者每年只有5次,累计二天雨量多为30~40mm之间。洪水与暴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洪水呈陡涨陡落的峰高量集中的山区洪水特性。涨洪历时一般为0.5~2小时,以1小时居多,洪水全过程也只有2天左右,少则一天,多则3~5天,洪峰流量年际变化较大。

云南省*县炉房水利工程指挥部于1996年5月设立炉房水库工程水文专用站,委托昭通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观测水位、流量、降水及蒸发,并进行资料整编。水库建成后已撤除,目前管理单位只能进行降水观测,流域内无其它水文站,但距离大坝约10km的小海子水文站的观测成果可供参考。

2.3.2水库报汛方式及洪水预报方案、预见期及预报精度

水库报汛方式以主要报告水库当前水位及单位小时水位涨幅、已观测到的暴雨量级及历时。洪水预报方案主要根据气象部门的暴雨预报结合当前库水位进行预报。由于本工程实测水文资料短缺,工程区域内又未建水文站,难以准确计算预见期,洪水预报精度较差。

2.4工程安全监测

根据炉房水库的周边环境和工程特点,监测设计时考虑简单适用同时经济合理,在监测布置时采取注意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该工程大坝监测的主要项目有变形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和渗流监测三大类。

2.4.1变形观测系统

(1)表面变形监测:在坝顶防浪墙、坝顶下游侧、坝底下游坡以及上游面板上沿平行坝轴线布置5排共25个水平、垂直位移测点,现上游面板上2条测线已被水淹没无法使用。水平位移(横向和纵向位移)采用极坐标进行观测,垂直位移采用三角高程法进行观测。

(2)内部变形监测:在大坝河床部位布置坝体内部垂直位移的观测断面,分别布置于2400m、2417.524m高程布置2个测点水管式沉降仪,通过测量管顶高程进行观测。

(3)周边缝、垂直缝变形监测:在面板与趾板间的周边缝及靠近两岸坝肩部位面板的张性缝上布置15组二、三向测缝计。通过电缆引至坝顶观测箱进行集中观测。

2.4.2面板应力应变监测系统

在混凝土面板表面及内部、面板可能的受压区和受拉区内沿不同高程布设挠度计、钢筋计和无应力计。共设置15支挠度计、37支应力计、4支钢筋计;通过电缆引至由坝顶观测箱进行集中观测。

2.4.3渗流监测系统

渗流监测包括渗流量和绕坝渗流量等。在大坝下游河床约150m处设置一座量水堰;在大坝左右岸各设置3个地下水位观测孔,以监测大坝蓄水后总渗流量及两岸岩体的绕渗情况。

2.4.4仪器埋设成活率

大坝观测仪器在施工期实际总成活率(包括不可抗拒的原因)为95%,经过近4年的试运行期,目前完好的仪器仍有82支,占全部埋设仪器的78%。

根据三年试运行期的连续、较完整的观测,分析表明:大坝的运行工作状况良好,结论如下:

(1)通过对大坝变形、渗流、面板等的监测资料的分析,可以认为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大坝渗漏量和坝基渗透压力、面板应力应变等监测量基本正常,符合一般规律。

(2)炉房水库大坝变形小,最大沉降量322mm,占最大坝高的0.61%,其中四年运行期最大沉降为80mm,与同类大坝数值比较均属较小范围,大坝坝体填筑较密实,填筑质量较好。

(3)坝体及坝基的总渗漏量较小,平均渗漏量小于1.64升/秒,与其他同类水库比较是比较小的,反映坝体和坝基的防渗效果很好。

(4)面板及各止水缝的总体变形很小,周边缝变位以法向方向为大,缝开度较小,变形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5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由于受年降水量及灌区用水量变化的影响,水库每年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均不相同。在实际操作中,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每年4月15日前根据当时的库内蓄水量、当年灌区用水计划及当年降雨预报编制年度度汛调度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6兴建以来发生灾害及抢险情况

炉房水库投入试运行以来,未发生过重大灾害和险情。但在2005年8月5日晚21时45分至22时16分,水库所在的炉房乡发生5.3级地震,通过对炉房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导流隧洞各个单位工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本次地震未对工程造成损坏。

3.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3.1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3.1.1可能导致水库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的因素有:超过设计地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震、超过1000年一遇的校核洪水标准的超标洪水、泄洪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堵塞不能正常泄洪、战争或恐怖活动造成的破坏等。

3.1.2险情种类及部位:

3.1.2.1炉房水库挡水建筑物:如发生严重的大坝裂缝、滑坡、管涌以及漏水、大面积散浸、集中渗流、决口等危及大坝安全的可能导致垮坝的险情。

3.1.2.2泄水建筑物:如紧急泄洪时炉房水库大坝溢洪道泄水不畅,侧墙倒塌,底部严重冲刷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输水隧洞严重断裂或堵塞,大量漏水浑浊,启闭设备失灵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3.1.3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对水库工程安全的危害程度:超设防标准的地震容易造成大坝断裂、沉陷、止水系统破坏形成集中渗漏,进而形成溃坝;超标准洪水可能导致洪水翻过防浪墙造成溃坝;泄洪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堵塞不能及时正常泄洪,可能导致洪水翻过防浪墙造成溃坝,战争及恐怖活动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溃坝。

3.2大坝溃决分析

3.2.1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超设防标准的地震、超标准洪水、泄洪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堵塞、战争及恐怖活动

3.2.1溃坝形式:由于炉房水库大坝属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属散粒体结构,河床陡窄,一旦发生溃坝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溃决。

3.2.2溃坝洪水计算:溃坝洪水采用Q址=(8/27)g1/2BH3/2进行估算(式中B—坝址处坝长,全溃坝取169.5m,H—坝前水深,取53.1m,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溃坝流量为60834.61m3/s。

3.2.3溃坝洪水对下游防洪工程、重要保护目标等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炉房水库发生溃坝后,洪水汇入以礼河后进入金沙江,该河段目前未建任何防洪工程;重要保护目标受影响的有:荒田堰首段1.8km全毁,引发荒田堰首段处左右山体滑坡4km2,12户38人56头畜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鸡荒公路2km全毁。荒田村大花地处以礼河沿岸耕地1640亩被毁,居民7户29人42头畜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金炉公路6km、桥一座全毁,硫黄洞至大花地段以礼河沿岸耕地1180亩被毁,居民2户9人12头畜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巧威公路6km、桥一座全毁;巧蒙公路双河大桥无影响,可冲毁双河尾水电站800kW,巧蒙公路双河大桥下游约200米处有3户15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3.2.4水库溃坝对上游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的地点、范围及危害程度:水库回水范围内库岸自然坡度较缓,库盆岸坡均属稳定型,在水库蓄、排水过程中,预测仅有局部土石岸坡坍塌,危害不大;库岸有小坪子古滑坡和大地古滑坡,经稳定计算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水库溃坝时,仍然可能发生缓慢变形滑动,滑坡体上的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影响。

3.3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3.3.1影响范围内人口、财产等社会经济情况:水库一旦发生溃坝,其影响范围主要是沿途靠近河岸的零散农户及其财产、土地等,主要有24户农户81人、130头牲畜和约2400m2民房。

3.3.2影响范围内的工程防洪标准及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炉房水库下游河道是以礼河的下游河段,最后汇入金沙江。由于以礼河上游建有毛家村水库和以礼河二级电站拦截洪水,所以现在以礼河下游段的洪水流量较小,近年来没有超过影响河道安全的洪水,河道沿岸没有重要城镇及厂矿等,故其不属于我县主要防洪河道,尚未制定相应的工程防洪标准和确定安全泄量。

4.险情监测与报告

4.1建立健全了炉房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报告制度,开展了大坝位移、渗漏、应力应变及水位变化等观测工作,对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大坝管理人员每天必须向管理局办公室报告水位、渗漏、降雨量情况,大坝建筑物巡查、天气、管理人员在位情况,水库工作船航行情况等。

渠道运行安全分段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局办公室报告,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一切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渠道建筑物运行观测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妥善处理。

4.2险情上报与通报

根据监测分析成果,对可能发生及可以预警的防洪事件进行上报,具体由工程管理单位根据管理权限、危害性及严重程度,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洪水情况、发生时间、可能影响范围等。主要报汛方式:采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进行报汛。

水库发生防洪安全事故后,工程管理单位、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要及时调查、了解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洪灾,必须在接到报告后一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口头汇报,在两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书面报告。一旦遭遇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险情的通报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后,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

5.险情抢护

5.1抢险调度

5.1.1抢险调度方案:炉房水库一旦发生险情,其允许的最高水位为2434.24m,最大下泄流量为33.1m3/s。如水库水位达到2434.24m后仍然上涨,应采用全开输水隧洞参与泄洪(此时其下泄流量为2.0m3/s),同时用沙带加高坝顶防止洪水翻坝。若水库需要泄洪而溢洪道或水隧洞发生坍塌等故障不能泄洪,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若情况紧急,可采用爆破作业进行疏通,力保大坝安全。若遇地震或人为破坏、恐怖活动等对大坝造成严重损坏影响安全时,应全开输水隧洞降低库水位,同时根据位置和损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抢险措施。

5.1.2操作规程:水库管理单位应根据抢险调度方案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5.1.3水库调度权限、执行部门:水库发生险情时,水库调度权限属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执行部门为水库管理单位、灌区乡(镇)及责任单位。

5.2抢险措施

根据险情及抢险调度方案,相应的抢险措施是:水库出现超标准洪水,有可能漫坝时,及时全开输水隧洞闸门参与泄洪。同时用沙带沿坝顶靠近防浪墙堆砌,堆砌厚度不小于2m,同时将要将溢洪道与坝顶连接处的缺口及大坝缺口同高度堆砌,堆砌应分层砌筑,逐步升高。水库发生地震破坏或遭到人为破坏发生险情时,在及时全开输水隧洞闸门降低库水位的同时,应视破坏位置和程度由专家组确定抢险措施。

5.3应急转移

5.3.1受威胁区域人员及财产转移安置任务:受威胁区域需要转移安置的人员为81人,除130头牲畜及能随身携带的物品可及时转移外,农户的房屋等财产无法转移。

5.3.2应急转移方案:由于受威胁区域山高谷深,交通闭赛,农户零散分布,不宜采取集中转移,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就地疏散转移到安全地点分别安置。

5.3.3人员转移警报条件、形式、权限及送达方式:人员转移警报条件是当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有溃坝危险的情况发生。警报的形式有广播、警报器等,警报的权限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警报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受威胁区域所在的乡(镇),由乡村警报。在无法听到警报的地方,应采用人工传送方式送达。

5.3.4组织和实施受威胁区域人员和财产转移、安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人员和财产转移、安置由县灌区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责任人为灌区乡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

6.应急保障

6.1组织保障

6.1.1水库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成员单位在实施《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

*县炉房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水利局局长任常务副指挥长,水库管理局局长、县武装部副部长、县水利局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县委宣传部、发改局、经贸局、水利局、公安局、武警支队、消防支队、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供销社、气象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地震局、卫生局、建设局、广电局、供电公司和库区灌区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单位负责人和武警部队的首长为指挥部成员。

6.1.2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防汛抗旱的法规政策,及时掌握水情、灾情,并实施抗洪抢险减灾措施,组织制定防御洪水方案。负责组织防洪工作,对水利、水电设施实施统一调控和调度,组织对炉房水库工程的防洪安全管理。

(2)县委宣传部:正确把握防洪宣传工作导向,及时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洪新闻报道工作。

(3)县发改局:指导防洪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防洪设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建设、计划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

(4)县经贸局:组织拟定灾区电力、煤炭等重要能源生产、流通管理办法,行使政府对灾区电力、煤炭等行业的管理职能,负责加强对灾区重要商品市场运行和供求形势的监控,协调防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物资的组织、供应。

(5)县公安局: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洪物资以及破坏防洪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洪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和转移。

(6)县民政局:组织、协调洪灾后救助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一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县防洪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7)县财政局:组织实施防洪等经费预算,根据有关部门和受灾乡镇提出的申请,会同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在年度预算内审核下拨经费,并监督使用。

(8)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监测、预防地质灾害。指导并监督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组织对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勘察、监测、防治等工作。

(9)县建设局: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受威胁区域集镇的防洪抗划工作,组织、指导集镇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排涝工作。

(10)县交通局:组织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汛工作,负责清除公路、水运碍洪建筑设施。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协调运力运送防洪和防疫的人员、物资及设备。

(11)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洪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指导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受灾乡镇完成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江河洪水的监测预报,负责防洪指挥系统工程建设。负责提供防洪抢险所需物资的品种、数量,能够就地取用的土料、砂、块石、木料的数量和地点及运输方式,在大比例地形图上明确位置。为防洪指挥部科学的决策依据。

(12)炉房水库管理局:必须坚决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库度汛调度计划;认真做好雨情、水情监测,做好枢纽工程的巡检和监测、上报险情等工作;坚决执行上级防洪抗洪指挥部的的调度运行命令、方针、政策。制订灾情和降雨及蓄水汇报制度、值班制度、水库巡检和监测制度等。在水库发生险情时,及时报告,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示及时采取抢险措施。

(13)县农业局:负责指导农民防灾救灾、生产恢复及农业系统的防洪安全。负责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化肥、柴油、农药等物资组织供应与技术指导。

(14)县林业局:协调防洪木材的供应,组织做好林区防洪管理工作。

(15)县卫生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县防洪指挥部提供水旱灾区疫情和防治信息,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16)县供销社:负责防洪抗洪、抢险救灾的各种物资储备和调运;农药、化肥等物资的调拔供应;负责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所需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调配等工作。

(17)县环保局:监督检查洪旱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洪旱灾害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组织对洪旱灾害防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环境保护监管。

(18)县广电局:负责组织指导各级电台、电视台开展防洪宣传。及时准确报道经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审定的汛情、灾情和各地防洪抗洪动态。

(19)县电信分公司:指导各电信运营企业进行防洪抢险救灾通讯的平时建设工作;组织协调各电信运营企业积极保障防洪抢险救灾通讯畅通,完成上级赋予应急抢险任务,做好汛期防洪的通信保障工作;根据汛情需要,按照《云南省战备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指挥调度通信设施。

(20)县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对汛情形势作出气象分析和预测。汛期要及时组织力量,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作出滚动预报,及时向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气象信息。

(21)县地震局:负责地震灾害动态的监测和分析预报,及时通报水库及行洪河道邻近区域的震情信息,协调有关部门对震损水利工程灾害损失调查评价,协助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场地安全评价工作,为抗震设防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工程安全。

(22)县供电公司:负责所辖供电设施的安全度汛;负责协调统调水电厂执行防洪旱指挥部门下达的防洪调度命令;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防洪抢险,保障防洪抢险、排涝、救灾及灾后恢复的电力供应。

(23)县武装部、武警支队、消防支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命令,负责抗洪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抗洪救灾等任务;协助地方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帮助指导乡镇防洪机动抢险队伍建设;若遇重大灾情,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所辖部队、民兵参加当地防洪抗洪、抢险救灾。

(24)库区灌区乡镇:负责组织辖区内的抢险救灾工作。上报水毁工程,动员各方力量恢复水毁工程;负责辖区内灾情调查、了解、上报工作,做到准确、急时、不谎报、漏报。发生灾情不报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乡镇行政首长负责;坚决执行上级防洪指挥部的调度运行命令、方针、政策。在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制订行政首长责任制、灾情汇报制、水库运行管理制、值班制、成员部门职责制等;组织动员乡镇各部门和民兵进行抢险救灾、生产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应急工作。

6.1.2水库应急抢险专家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防汛抗旱专家组,为水库防洪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水库防洪抢险的应急处置工作.

6.2队伍保障

现有水库管理所有管理人员2人,其中国家职工1人、临时工1人。险情发生后主要依靠水库周围的乡村干部和人民群众。

水库一旦发生险情,炉房乡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水库周围的乡村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抢险救灾,同时,各责任单位要迅速组织人员投入抢险救灾。如水库发生重特大险情,人民、武警部队、公安干警、乡镇派出所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6.3物资保障

6.3.1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和运达时间

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取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到灾区,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县炉房水库工程的枢纽部分布置在城东150余公里的炉房乡境内,交通极为不便,若遇炉房水库抢险救灾,启动预案和审批,必须坚持快速、及时、就地取材处理的原则。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依照由下而上的报告程序,逐级及时上报,经县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启动应急方案,投入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6.3.2水库自备和可征用的抢险物资:水库管理单位应备足一定数量的编织带,并在水库大坝附近选择料场堆放土料备用,其它救灾物资由指挥部统一调运。

6.4通信保障

6.4.1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为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鸣枪或鸣炮、吹哨或打锣(鼓)等。形式为对讲机、手机。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

6.4.2抢险指挥的通信方式。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堤防和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按照防汛抗旱的实际需要,将有关要求纳入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6.5其它保障

6.5.1交通、卫生、饮食、安全等其它保障措施

交通运输保障: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医疗保障: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治安保障: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灾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饮食保障:民政部门和受灾区所在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

6.5.2宣传报道的权限和方式:宣传报道的权限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宣传报道的内容由其审定。方式可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信息网络及宣传车等进行。

7.《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7.1启动与结束条件

7.1.1启动条件

7.1.1.1工程发生重大险情

炉房水库挡水建筑物:如发生严重的大坝裂缝、滑坡、管涌以及漏水、大面积散浸、集中渗流、决口等危及大坝安全的可能导致垮坝的险情。

泄水建筑物:如紧急泄洪时炉房水库大坝溢洪道泄水不畅,侧墙倒塌,底部严重冲刷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输水隧洞严重断裂或堵塞,大量漏水浑浊,启闭设备失灵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水库下游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需要水库紧急调整当年调度方案。

7.1.1.2其它原因如地震、地质灾害、战争、恐怖事件、漂移物体、危险品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超设防标准地震导致大坝严重裂缝、基础破坏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2.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水库水位严重壅高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3.上级宣布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4.人为破坏等危及大坝安全的恐怖事件。

5.库区出现漂船、漂木等难以通过溢洪道的漂移物体以及危险品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6.其它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7.1.1.3超标准洪水

1.出现超过批准设计中校核标准的洪水。

2.根据审定的洪水预报方案,预报水库所在流域内可能发生超标准洪水。

7.1.1.4经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的审批部门批准的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其它紧急情况。

7.1.2结束条件

7.1.2.1预计的可能发生的险情在预见期内没有发生,且可能发生险情的条件已消失,不复存在;

7.1.2.2启动《应急预案》后,险情已被排除或已得到全面有效控制,通过修复已能确保工程安全,且灾民已得到妥善安置,居住、生活条件已解决,医疗保障措施已落实;恢复重建已启动。

7.2决策机构与程序

7.2.1启动和结束《应急预案》的决策机构与程序。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水库管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或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开展处置工作。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6

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库容十万立方米以上或者坝高十五米以上的水库大坝(以下简称大坝)。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和过船建筑物等。

国家有关部门直管的大坝,由其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第三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督。

各级水利、电力、建设等有关部门,是其所管辖大坝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大坝主管部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大坝主管部门对大坝的安全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大坝建设和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坝安全的义务。

第五条 在大坝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大坝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大坝建设

第六条 大坝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大坝安全技术标准。

第七条 总库容一千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和抽水蓄能大坝的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应按《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工程场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第八条 大坝工程建设,应当按国家和省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管理,并实行招投标和建设监理制度。

第九条 大坝工程的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水利水电设计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一)总库容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工程,由甲级设计单位承担;

(二)总库容一千万立方米至一亿立方米的大坝工程,由乙级以上设计单位承担;

(三)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至一千万立方米的大坝工程,由丙级以上设计单位承担;

(四)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以下的大坝工程,由丁级以上设计单位承担。

大坝工程的设计包括工程监测、水文观测、通信、动力、照明、交通、消防以及管理用房、环境绿化等设施的设计。设计文件中还应当包括大坝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第十条 大坝工程的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一)总库容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工程,由一级施工单位承担;

(二)总库容一千万立方米至一亿立方米的大坝工程,由二级以上施工单位承担;

(三)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至一千万立方米的大坝工程,由三级以上施工单位承担;

(四)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以下的大坝工程,由四级以上施工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 大坝工程建设,应由大坝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大坝工程竣工时,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大坝工程质量评定报告,没有质量评定报告的大坝工程,不得验收。

大坝的建设(监理)单位,应对大坝工程的资金筹措和使用、施工、工程质量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第十二条 大坝工程竣工后,大坝主管部门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电力、建设等有关部门建设的大坝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三条 大坝工程建设时,建设单位应依法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划定大坝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有困难的,可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先确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预留地。

大坝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未依法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第三章 大坝管理

第十四条 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大坝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大坝工程管理单位,配备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总库容十万立方米至一百万立方米的大坝工程,没有条件建立管理单位的,大坝主管部门必须配备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

大坝工程管理单位或大坝工程专职管理人员应参加大坝工程建设的管理;大坝工程竣工后,负责大坝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总库容五千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坝所在地,有条件的应当设置公安派出所或者民警值勤室。

第十六条 禁止在大坝坝体修建码头、渠道,放牧、堆放杂物、晾晒粮草。禁止在库区内围垦、填库。

禁止在大坝管理范围(含预留地,下同)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取土、造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

在大坝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确需修建码头、鱼塘的,须报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坝脚和泄水、输水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大坝的安全、管理和抢险工作。

第十七条 大坝坝顶确需兼做公路的,须报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公路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安全加固措施并承担日常维护费用。

第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毁坏大坝及其观察、通信、动力、照明、交通、消防等设施。

非大坝管理人员不得操作大坝的泄洪闸门、输水闸门以及其他设施。

从事大坝泄洪、输水闸门的操作,坝体变形、渗流的观测、水文测报等工作,应当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九条 大坝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监测、巡回检查、维修养护、控制运用、安全保卫、技术资料归档、事故处理报告、土石坝白蚁防治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条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已投入运行的大坝,未设置安全监测设施的,或安全监测设施损坏失效的,应予以补设或修复。管理单位发现大坝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大坝主管部门,并采取防范和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做好大坝运行、监测资料的整编工作;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应按规定进行年度汇编、登记归档,并上报主管部门。

大坝的水文观测资料,应按规定每年进行整编,并上报省水文机构。

第二十二条 大坝的安全鉴定,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度。总库容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坝,由省大坝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总库容一千万立方米至一亿立方米的大坝,由市(地)大坝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其他大坝,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组织鉴定。

大坝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大坝的安全鉴定。大坝初次蓄水运行三至五年,应组织首次安全鉴定;以后每六至十年组织一次安全鉴定。大坝运行中遭遇特大暴雨洪水、强烈地震或者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时,应及时组织安全鉴定。

电力、建设等部门所管辖大坝的安全鉴定报告,按规定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新安江、富春江电站大坝的安全鉴定报告,应抄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各级大坝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所管辖大坝进行注册登记;电力、建设等部门所管辖大坝的注册登记表,按规定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新安江、富春江电站大坝注册登记表,应抄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各级大坝主管部门应对其所管辖的大坝管理单位的防汛抢险物料储备、气象水文预报、水情传递、报警等防汛准备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汛前检查,检查报告应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

第二十五条 大坝出现险情征兆时,大坝管理单位应立即向大坝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报告,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应急工作,并及时向预计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警报。

第二十六条 大坝的安全状况分为危险坝、病坝及正常坝三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危险坝:

(一)实际防御洪水标准未达到正常运用洪水标准的;

(二)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

(三)存在严重隐患,危及大坝安全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病坝:

(一)实际防御洪水标准未达到非常运用洪水标准的;

(二)存在隐患,尚不影响大坝整体安全的。

除第二款、第三款所列情形以外的大坝为正常坝。

第二十七条 危险坝、病坝的审定和通报,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度。总库容一千万立方米以上的危险坝、病坝,由省主管部门审定并通报;总库容一百万立方米至一千万立方米的危险坝、病坝,由市(地)主管部门审定并通报;其他危险坝、病坝,由县(市、区)主管部门审定并通报。

各级、各部门审定通报的危险坝、病坝,都应当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危险坝、病坝的处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大坝主管部门应限期对危险坝、病坝进行除险加固,也可改变原设计运行方式或废弃重建。

改变危险坝、病坝原设计运行方式或制定保坝安全应急措施的方案,须按规定报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电力、建设等部门的批准方案,应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危险坝、病坝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危险坝、病坝处理工程,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办理。

有关人民政府及大坝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危险坝、病坝除险加固工程所需的资金。

第三十一条 危险坝、病坝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后,应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分级原则组织验收。电力、建设等部门所管辖的危险坝、病坝除险加固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有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应将危险坝、病坝列为防汛抢险重点,并责成大坝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组织实施保坝安全应急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对非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可给予警告、5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5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属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可给予警告、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并可处以20xx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处罚的实施和罚款的收缴,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大坝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尾矿坝的安全管理,由县级以上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库容十万立方米以下或者坝高十五米以下的山塘水库,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大坝及其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大坝管理单位应当加可大坝的安全保卫工作。

禁止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

非大坝管理人员不得操作大坝的泄洪闸门、输水闸门以及其他设施,大坝管理人员操作时应当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扰大坝的正常管理工作。

禁止在大坝的集水区域内乱伐林木、陡坡开荒等导致水库淤积的活动。禁止在库区内围垦和进行采石、取土等危及山体的活动。

大坝坝顶确需兼做公路的,须经科学论证和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

禁止在坝体修建码头、渠道、堆放杂物、晾晒粮草。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码头、鱼塘的,须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坝脚和泄水、输水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大坝安全、工程管理和抢险工作。

大坝主管部门应当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大坝安全管理人员。

大坝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对监测资料应当及时整理分析,随时掌握大坝运行状况。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大坝管理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大坝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做好大坝的养护修理工作,保证大坝和闸门启闭设备完好。

大坝的运行,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综合效益。大坝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计划和大坝主管部门的指令进行水库的调度运用。

在汛期,综合利用的水库,其调度运用必须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其汛限水位以上的防汛库容及其洪水调度运用,必须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水库的调度运用。

大坝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大坝定期安全检查、鉴定制度。

汛前、汛后,以及暴风、暴雨、特大洪水或者强烈地震发生后,大坝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其所管辖的大坝的安全进行检查。

大坝主管部门对其所管辖的大坝应当按期注册登记,建立技术档案。大坝注册登记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大坝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防汛抢险物料的准备和气象水情预报,并保证水情传递、报警以及大坝管理单位与大坝主管部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之间联系通畅。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7

康沟水库位于茹河系黄家河支沟,距离固原市20km,属原州区河川乡境内。流域面积35.9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460mm,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1.80%,多年平均径流深38mm,多年平均径流量136.40万m3。

水库于1972年4月建成,为黄土均质坝,经两次加坝,现坝长550m,坝高20.90m。主要建筑物为坝左肩泄洪建筑物及输水建筑物各一座,泄洪建筑物为坝左肩2孔3.0m×4.80m开敞式溢洪道,包括进口段、闸室段、陡坡及挑流设施,输水建筑物包括进口段、输水水塔、坝下涵管及输水明渠,与坝后泄水陡坡相接。

2防洪标准及险情影响

水库为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根据康沟水库实际险情的范围情况,允许最高水位应控制在1 679.58m,库容为147.17万m3,最大泄量111.11m3/s。超过该水位,将出现垮坝,超标准洪水导致漫顶溃坝,或库区发生烈度大于Ⅷ度以上地震灾害。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旦出现险情,危及左岸兰宜公路,影响下游河川乡政府及3个行政村的570人,耕地1 100亩,同时对崾岘水库造成严重威胁。

3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政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原州区人民政府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由政府主管区长任总指挥,政府副区长、水利局局长、扬黄灌溉管理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单位有发改局、水利局、财政局、农牧局、公安局等部门。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下设办公室,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3.3水行政主管部门原州区水利局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指导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局长任副总指挥,协执政府建立应急保障体系;参与并指导预案演习、预案实施的全过程;完成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任务。

3.4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水库主管部门为原州区水利局,负责预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组织预案的演习;筹措编制预案的资金;参与预案的全过程;完成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任务等。

3.5水库管理单位康沟水库管理所为水库管理单位,管理所人员负责险情监测与巡视检查、抢险、应急调度、信息报告等工作,参与预案实施的全过程;完成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任务等。

3.6应急指挥机构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河川乡政府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河川乡乡长为地方行政首长作为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长。下属康沟水库管理所、康沟村支书、主任及预备役。

3.7专家组专家组由水利、气象、卫生、环保、通信、救灾、公共安全等不同领域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收集技术资料,参与会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8抢险队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防汛抗洪的义务,防洪抢险队伍要坚持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实行军民联防政策,武警和民兵是重要力量,做到组织严密,调度灵活,行动迅速。群众抢险队伍由康沟村支书、主任任组长,由附近村村民组成的20人抢险队伍。群众抢险队伍提供劳动力,主要完成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由水利局职工组成50人的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

4预案运行机制

4.1预测及预警

4.1.1气象、水文部门应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进行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并做出评估,及时上报原州区政府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机构。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灾害时,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机构应及早预警,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准备。

4.1.2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依据预警的划分标准,以及仪器监测和巡视检查结果,规定预警信息的条件、时间和范围;规定预警信息上报和通报的内容、范围、方式程序、频次和联络方式等;规定预警信息及调整,绘制流程图;规定预警信息的解除范围、方式、程序等。

4.2预案启动

4.2.1预案启动条件①直接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并将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损失,发出红色警报,可直接启动预案:遭遇超标准洪水;地震或地质灾害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上游水库溃坝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工程出现重大险情,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它原因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库区水质污染,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及生产生活或严重破坏生产环境。②会商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损失一般或较大,发出橙色警报,应在会商后决定是否启动预案:工程出现严重险情,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监测资料明显异常,对大坝安全不利;水情预报可能有超标准洪水;地震或地质灾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上游水库溃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它原因造成大坝溃决;库区水质污染,影响居民生产安全、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

4.2.2 预案启动程序。①直接启动。康沟水管所将水库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严重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信息立即报告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长;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长接到报告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启动预案的命令,预案启动。②会商启动。当水库大坝出现可能导致大坝溃决险情或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报告;应急指挥机构根据险情报告,召集相关部门与专家组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当决定启动预案时,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长应在规定时间内发出启动预案的指令,预案启动。

4.3应急处置

4.3.1险情报告、通报。险情报告、通报的程序由康沟水管所报原州区防汛办,原州区防汛办再上报固原市防办、自治区防办。

4.3.2应急调度。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应急调度方案,确定各种紧急情况下的调度权限,调度命令下达,执行部门与程序及有关单位责任人、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等。

4.3.3应急抢险。针对可能导致溃坝的突发事件,制定抢险预案,包括抢险原则、抢险方案、抢险队伍、抢险物资及其储备等。规定通知、调动抢险队伍的方式以及抢险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及任务要求。

4.3.4应急监测和巡查。①在水库大坝蓄水达到或超限水位时,康沟水管所要及时上报防汛指挥部,同时要对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等关键部位加强监测,特别是要对闸门及启闭设施每年进行汛前、汛后检修,保证闸门不锈蚀。②当水库大坝出现险情时,康沟水管所应在第一时间立即向下游预警,由河川乡康沟村支书和主任首先安排和组织水库大坝下游群众撤离。并组织抢险队伍迅速处置险情,同时由康沟水管所和河川乡政府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及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4.3.5人员应急转移。根据气象预报,按照防汛预案,乡政府及时通知水库下游各行政村沿河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充分利用农户现有交通工具进行转移,根据水库下游沿河移民居住情况,利用由近到远的转移方式进行撤离。规定人员转移警报、形式、权限及送达方式等。

4.3.6临时安置。应急转移人员的居住生活、卫生、医疗、交通等基本生活保障措施,由河川乡政府、民政局等单位负责。

4.4应急结束根据气象预报、洪水情况等有关情况,确定突发事件结束,由原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上报固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固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结束应急预案指令,原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具体负责。

4.5善后处理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对突发事件的伤亡人员,参加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受灾群众与有关单位的财产损失,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物资进行抚恤、补助或补偿的办法,由河川乡政府和水利局收集资料,报请原州区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6调查与评估事后由水利局、农业局、民政局、气象局等单位联合组成调查组,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等方式对水库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4.7信息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规定信息的授权单位,与发言人名单、联系方式。

5应急保障

5.1组织保障

5.1.1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根据洪水标准不同,由固原市政府副市长、原州区政府区长对防汛抢险负总责,签发进入防汛紧急状态命令、人员调度命令,重大问题决策等指令。水利局局长负责洪水调度的实施及抢险的直接指挥。

5.1.2成员单位:气象局负责气象预报;交通局负责抢险车辆及道路畅通;民政局负责洪灾后灾民安置及灾情普查;公安局,负责抢险救灾中的社会治安;卫生局,负责抢险人员及受灾群众伤病救治及灾后疫病防治;还有农牧局、电信局等单位。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5.1.3确定水库应急抢险专家组组成。抢险专家组组成:原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水利局局长、副局长、水利局总工、高工、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联合组建。

5.2队伍保障康沟水库防汛抢险队伍由河川乡政府负责,由康沟村支书、主任组建以本村民兵预备役为主的抢险队伍20人,抢险队伍的职责是在水库出现险情时集结待命,随时对坝体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加固抢护。

5.3物资保障分为现防洪标准以内险情需备抢险物资、对超过现洪水标准的险情需备和可征调的抢险物资三种。

5.4通信保障水情、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可采用通讯设备、有线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信息。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篇8

关键词:小城水库、除险加固、大坝、溢洪道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小城水库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东南6.5公里。坝址座落于细鳞河支流的黄梁河上。水库集雨面积为75.2km2,河长18.7km,河道比降7.06%,坡面长762m,属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50mm。水库总库容1420万m3;校核洪水位315.48米,相应库容为1420万m3;设计洪水位314.90米,相应库容为1250万m3;正常蓄水位314.75米,相应库容为1200万m3;死水位306.70米,相应库容为50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5.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是一座中型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养鱼等综合利用蓄水工程。工程等别为3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五百年一遇洪水保坝。

1.1 工程枢纽建筑物

小城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混合坝,由均质坝和粘土斜墙坝构成,坝长617.4米,宽6.5米,坝顶高程316.56米,最大坝高13.8米。上游坡比1:3,下游坡比1:2.5,内坡为块石护坡,外坡为草皮护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基础座落在花岗岩上,为岸边式溢洪道,由引渠、闸室、泄槽、消力池、海漫段及尾水渠组成。溢流堰为实用堰,堰顶高程311.80米,设四孔平板钢闸,每孔净宽2.5米。中墩下设灌溉取水底孔。孔底高程306.70米。

输水建筑物位于溢道左、右两侧。左侧输水建筑物为临时铁皮渡槽,右侧输水建筑物为混凝土暗管。

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除险加固必要性

小城水库1966年兴建,1970年竣工。由于水库建于时期,由受当时特殊历史条件所致。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隐患多,汛期险情较严重,始终被列为险库。根据鉴定为三类坝。

2.1 大坝坝顶高程不够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12―78;水库属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较核。原二百年一遇洪水较核,不满足防洪要求。经坝顶高程复核计算,坝顶高程316.56米,较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所需的高程低1.59米。小城水库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防洪要求。

2.2 大坝坝坡抗滑稳定存在隐患

采用瑞典圆弧法对坝坡进行抗滑稳定计算。经计算上游坝坡均质坝和斜墙坝段满足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只是块石护坡局部破坏严重。

下游坝坡大部分陡于1:2.5,均质坝和斜墙坝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正常情况分别为1.18和1.08,经计算下游坡桩号0+500坝段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08,小于规范规定,存在结构不稳定问题。

2.3 大坝渗漏

大坝坝基渗漏从水库建成以来一直存在,坝前粘土铺盖破坏严重,已不起防渗作用。坝基出现渗透破坏,坝后坡多次出现塌陷。桩号0+240和0+440米剖面实际出逸比降大于允许比降,根据渗流稳定试验也证明了坝基已发生渗流破坏。

2.4 溢洪道状况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为岸边式溢洪道。由引渠、闸室、泄槽、消力池、海漫段及尾渠组成。溢洪道运行30多年,仅1988年进行一次维修。现闸墩、边墙、堰面、底板等部位表面砼蚀,个别部位钢筋外露;闸墩两侧刺墙部位严重漏水;灌溉底孔闸门井内壁严重破坏,不能正常使用;消力池底板掀起,左边墙内倾;右边墙局部已断裂;海漫段浆砌石严重破坏。

2.5 水库无安全监测设施

小城水库安全监测方面没有任何观测设施。无法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不利于大坝运行管理。

2.6 输水建筑物流量不足

输水建筑物位于溢洪道左、右两侧。左侧输水建筑物为临时铁皮渡槽,接明渠。右侧输水建筑物为混凝土暗管,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两侧输水洞已不能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2.7 水库管理设施

水库供电通讯容量严重不足;小城镇至水库的6.5公里防汛路面为砂石路,雨季机动车无法通行,不能满足防洪抢险交通要求,需修筑。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城水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尽早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除险加固设计

3.1 土坝设计

3.1.1 土坝坝顶设计

水库的坝顶高程不满足千年一遇洪水要求,为满足要求将坝顶高程加高至316.76米,最大坝高14.2米。原坝顶没有防浪墙,现在坝顶上游增设“L”型防浪墙,顶高程317.96米,高出防渗体1.8米,防浪墙高1.2米。坝顶由原来6.5米加宽至7.7米,坝轴线不变。路面采用砂石路面,并以2%的坡度坡向下游。

3.1.2 大坝坝坡设计

大坝上游高程308.36米以上块石护坡局部破坏部分重新翻修砌护,308.36米以下部分采用原坝坡弃料块石坝坡控制在1:3,抗滑稳定计算满足要求。下游坝坡陡于1:2.5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为保证水库正常运行将坝坡进行补坡填筑,控制在1:2.5,并采用碎石护坡。

3.1.3大坝灌浆设计

由于大坝坝基0+280~0+617.4米坝段存在渗漏现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垂直防渗与坝后水平压渗联合处理,拟定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垂直防渗采用定喷板与静压灌浆相结合,坝后做水平压渗。对坝桩号0+280~0+617.4米段的坝基,在基岩以上各层内做定喷板墙;在基岩内做静压灌浆帷幕。在下游坝脚做压渗平台,平台末端设排水沟。

方案二:垂直防渗采用灌浆帷幕,坝后做水平压渗。对坝桩号0+280~0+617.4米段的坝基,在基岩以上各层内设一排灌浆孔。坝后压渗与定喷方案相同。

经过对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工期及投资等方面比较,设计推荐采用定喷方案。后因各种原因,改为塑性砼防渗墙方案。

塑性砼防渗墙采用进口钢丝绳薄壁抓斗成槽,泥浆护壁,泥浆下直升导管法浇筑砼成墙。

3.2 溢洪道加固设计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规定将原检修桥拆除,将引渠导流墙、闸墩加高至316.76米。结合闸墩加高,为了满足启闭设备运行需要,将原开敞式启闭机改为封闭式。引水灌溉底孔闸门井根据实际破坏情况进行彻底修复。泄槽段根据水面线计算成果,将边墙普遍加高30厘米,桩号0+280断面加高90厘米。原消力池底板掀起重新修建。新设海漫段底坡1/1000。闸室底板齿墙平面内左右各新建一刺墙,刺墙底与齿墙位于同一高程,与边墩整体连接。

3.3 输水建筑物设计

结合工程设计将原溢洪道左侧临时输水建筑设计成由涵洞、U型槽、渡槽及尾渠组成的永久性建筑物。引水灌溉流量按2m3/s设计。右侧输水建筑物拆除重建,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槽明渠,设计流量为0.8m3/s。

3.4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3.4.1 水位监测

上游水位观测的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在闸前水面平稳、受风浪和放水影响小的位置采用水位标尺进行观测。

3.4.2 大坝监测

大坝坝体沉降过程基本完成,仅采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仪对坝体及坝基内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本次观测设计共设三个观测断面,分别位于桩号坝0+350、坝0+440、坝0+560处,每个断面埋设四组测头。

3.4.3增设水情观测设备一套。

3.5防汛抢险公路及管理设施

水库防汛抢险公路雨季不能满足防汛抢险交通要求,对该长6.5公里砂石路,重新修建成水泥路。水库供电通讯容量严重不足,增设一台80KVA节能变压器与原80KVA变压器并列运行。

4、结论

小城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设计措施主要有:提高防洪标准:土坝加高;上下游护坡;坝基防渗处理;溢洪道维修加固;输水建筑物新建;增设安全检测系统,修建防汛抢险公路;增设供电设施,通过上述加固措施后,可使水库在灌溉、防洪、养殖等方面达到设计要求,取得更好的综合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吉林省舒兰市小城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报告。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

〔2〕牛运光 . 土坝安全与加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上一篇: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范文 下一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