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时间:2023-12-11 09:35:31

妇产科护理病例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1

【关键词】护理模式;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及婚姻家庭,还对母婴关系、婴幼儿的情绪、行为、智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有伤害婴儿甚至自杀的倾向[1]。为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本院通过改进产科护理模式,使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从以病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坐堂守医到送医到人,从临床与保健分离到临床与保健结合、从个体医疗到群体医疗、从单纯疾病处理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全方位的服务。本病区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产妇2 649例,通过改进护理模式,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从18.3%下降为5.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住院产妇,共2 343例,其中初产妇2 209例、经产妇13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9岁,平均27.8岁;剖宫产929例,自娩1 414例,妊娠合并高血压25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87例,产后出血59例。

2 方法

2.1 本组中随机各抽取观察组218例,对照组218例,对产妇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采用社会心理因素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2.2 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COX等设立的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表(EPDS)[2],于产后30 d给每位产妇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访谈调查,EPDS总分≤12分为阴性,总分≥13分为阳性,阳性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EPDS+)。两组产妇智力正常,既往无精神病及脑疾病史,分娩后未使用中枢神经抑制剂。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3 护理体会

3.1 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采用传统的产科服务模式,产妇未上孕妇学校,入院后按常规由产科医生监测,产时产后所受到的一切护理服务均按传统的护理工作分阶段由不同的护理人员来完成,出院时不发放宣教小册子。

3.2 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病区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①自孕20周,夫妻双方或亲属共同参加孕妇学校听课,每周1至2次,专业人员讲授孕期保健、营养及饮食、自我监护、保健、哺乳及育婴知识等[3];②孕妇产前检查:妊娠28周前每4周1次,妊娠28~36周每2周1次,妊娠36周后每周1次;③孕妇入院后,除按常规由产科医生进行监测外,按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实施护理,指定一名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需要进行健康指导,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感情等全面评估,辅助护士按责任护士的护嘱为患者提供护理[4];④分娩前让产妇熟悉产房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分娩实施一对一过程,由专业助产士实施全产程生理、心理护理,实施导乐陪伴分娩,产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及育婴方法,及时解决产妇的各种问题,指导丈夫及家属照顾产妇及婴儿,由于护理细致、交流充分,有6例有自杀倾向的产妇得到及时治疗并痊愈出院,家属有的送来感谢信,有的送锦旗;⑤出院时除做好出院指导,还示教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得到产妇的好评。同时根据她们的需要发放宣教小册子,开通热线电话,24 h解答孕产妇的咨询,提供服务。分别在产后第15和第30天到产妇家进行随访,发放问卷调查表。在随访时,遇到部分产妇并发产后乳腺炎,部分婴儿发生脐部感染,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问题得到解决。

4 讨论

观察组通过改进产科护理模式,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指导,消除产妇因妊娠和分娩产生的焦虑,使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同时,也使产妇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产妇有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在社会中形成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环境,为产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出院后由在医院分娩时建立友好关系的责任护士按时访视,对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力争得到家人在精力、精神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产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数据也表明,观察组产妇的社会心理因素明显优于对照组。从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模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给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茜,王保莲.产科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及预防.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4(2):151-152.

[2] Cox JL,Holden JM,Sagovsky R.Detection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development of the 10 item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Br JPsychiat,1987,150:782.

[3] 李素梅,肖秀如,何银花.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南华大学学报,2007,35(1):56-58.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2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基层医院;妇产科

1前言

当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世界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满足病人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细微之处体现对病人生命和健康的关爱,是新形式下护理工作的必然趋势[1]。妇产科患者有相对特殊的心理,因此,在基层医院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尤应注意对患者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护理。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年龄22~64岁,平均26.8岁。

2.2 人性化护理方法

(1)就医环境人性化安排具有家庭氛围的病房。盥洗室内供应热水;安装有小餐桌的病床、整洁的床头柜以及方便的床头照明设施;病室设置卫生间并配装空调;病区内免费提供报刊、健康教育资料、轮椅、平车,针线,梳子等便民服务。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使病人感到家的温暖[2]。

(2)文明用语,温馨服务。护理人员要以最甜美的笑容、最关爱的眼神、最体贴的语言面对病人。医院制定了服务承诺,服务规范。使用文明语言“六个先”:见面先问“您好”,开口先加称谓,话前先用“请”字,休息先表抱歉,操作失误先道歉,操作结束先谢谢;常用忌语“四个不”:称呼病人时不直呼床号,病人询问时不说“不知道”,遇到难办的事不说“不行”,病人有主诉时不能说“没事”。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科室还制订了专科语言规范,对病人“不说等一会儿,要说马上来;不说试试看,要说尽我最大努力[3];不说没事,要说我们会及时观察”。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依据患者不同需求,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真诚的爱心。同时,护士要多倾听产妇的心声,勤巡视、多问候,对病人的疑问要有问必答,有答必详,营造温馨的病区环境,注意使用诚恳体贴的语言,与病人双向沟通,建立互动的你―我关系。

(3)规范治疗护理工作流程以仁爱之心关爱病人,如输液前用护士的手温暖病人的手,使静脉充盈。输液时,护士面带充满自信的微笑,先详细解释药物名称和作用,以解除病人疑虑,然后选择合适的静脉,以熟练准确的技术进行穿刺。输液后,讲解注意事项和血管保护方法。总之,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的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到:操作前有问候、有告知。告知病人此项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需要病人如何配合等。操作中有鼓励和安慰,操作后有注意事项的交待。通过护士对病人的温馨护理操作,使病人对护理操作不在感到恐惧,而是感到温馨和舒心[4]。

(4)细致的产后护理①新生儿资料的核对;②婴儿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半小时,产妇留产房观察3 h 后推至产后房,对不能下床产妇,婴儿均留在育婴室,喂奶时,由育婴室护士推至母亲床边喂养,以保证产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③经阴道分娩者或剖宫产者,均口服止痛药,无特殊情况产妇当天(8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进行生活自理如入厕进行会阴冲洗、母乳喂养、照顾新生儿等; ④护士要到病房为产妇做产后机体恢复性训练,每日下午由护士讲解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等知识,为出院做好准备[5]。

2.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3 结果

表1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疗效

4 讨论

(1)200例妇产科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66例(8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8例(14%),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6例(3%),总有效率97%。可见本医院妇产科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良好。

(2)人性化护理的各种措施虽然都很普通很细小,但是效果却意想不到的好。患者看到了亲和的笑脸、听到了温暖的话语、得到了贴心的服务,医护人员的形象无形中得到提升,甚至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缓解医患矛盾与医疗纠纷的剂、减压阀的作用。人性化护理在医院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因此各个医院的护理部无不在积极探讨实施。实践中,很多护理部主任发现,在医院全面推广人性化护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护理部主任应该呼吁医院领导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重视护理的专业性,给护理部推行人性化护理以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叶志弘.以人为本提供超期望服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15.

[2]周君.未来趋势――护理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48.

[3]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517.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3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识别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以及如何加强风险的自我防护。方法:于2009年1月对我院1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法规、职业暴露因素及其防护处理方法等4个方面共18个条目。结果: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的意识普遍不足,识别能力较差,对职业风险的防护及处理措施知晓度较低,其中对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5.5%。对护理相关法律知晓率稍高。结论:妇产科护士应充分识别和预防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防护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病人法律观念的增强,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妇产科的护患纠纷越来越多,护士所面临的护理风险越来越高[1]。因此本文就如何识别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以及如何加强风险的自我防护进行了探讨,并于2009年1月对我院1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评价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情况,我们于2009年1月对我院1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护士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岁。初级职称12例,中级职称5例,高级职称1例。未婚8例,已婚10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8例护士的职业风险认知情况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法规、职业暴露因素及其防护处理方法等4个方面共18个条目。所有护士均有效完成问卷,问卷收回率为100%。

2 结果

由表1看出,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的意识普遍不足,识别能力较差,对职业风险的防护及处理措施知晓度较低,其中对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5.5%。对护理相关法律知晓率稍高。

表1 妇产科护士职业风险认知度

项目知晓率[n(%)]

护理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16(88.9)

职业暴露因素11(61.1)

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10(55.5)

风险发生后的处理方法12(66.7)

3 讨论

3.1 妇产科的职业特殊性: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险人群,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点,尤其是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妇产科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需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输血等工作,不可避免较多的接触到羊水、尿液、血液、分泌物,容易感染HBV、HIV等病毒。产程观察、肛诊、内诊、破水、接产时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的概率是100%,也就是说妇产科护士职业风险非常高,无论何时都有可能被感染。

3.2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妇产科的护理风险是指在妇产科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2]。本研究结果显示,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的意识普遍不足,识别能力较差。比如妇产科各种介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这时患者就很容易对护士产生不满,造成护患纠纷[3]。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造成妇产科护士风险较高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2.1 护士自身原因:表1显示,妇产科护士对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5.5%,说明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急待加强。

3.2.2 卫生安全因素:护士作为医院中接触病人最频繁的职业人员,医院交叉感染是常见的影响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各种医疗器材的消毒是否到位、是否准确按照各项手术的操作步骤严格操作等,均可能造成护士的意外感染。妇产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护士产生疲惫、烦躁的心理,此时就更容易忽略护理的安全操作制度,为院内感染埋下隐患[4]。

3.2.3 病人方面的原因: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复杂,各种介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带来的护理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3.2.4 妇产科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目前妇产科普遍对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做的有所不够。比如护士对护理文书的写作缺乏规范化,不重视护理文书的用语。交接班制度不完善,无法落实到实处,护士在交接班时未做到书面材料、口头交流和病人查房三者均交代清楚,值班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充分,紧急情况时不知如何处理,就容易产生护患纠纷风险。

3.3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防护

3.3.1 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作为一名护士,首先应培养对病人的责任心,这是提高护理技术,防护自身职业安全的前提。交接班时是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时间,妇产科护士职业压力较大,交接班时已十分疲倦,尤其容易忽视重点病人护理资料的交接。

3.3.2 加强专科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应做好妇产科常规护理知识的培训。值班护士细致的了解病人个人史、症状、体征等基本情况,以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在药物的使用和注射上,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缩宫素等特殊药物应贴上醒目标签,加以鉴别,避免注射时将药物混淆[5]。

3.3.3 加强护理法律知识和培训:护士查房时,应识别具有潜在高风险,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环节。每周可召开例会,对可能存在高危职业风险的环节进行讨论、整理并归类,并对护理文书的记录以及护理操作进行规范。护理查房时,应避免漏记病人的关键信息,以免造成病人对护理工作不信任。定期进行护理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3.3.4 建立合理的妇产科护理规范: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应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完善妇产科护理规范,是从源头上减少护士职业风险的方法。

总之,妇产科风险是无时不在,而无法预知的。妇产科的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特殊性,尽早的识别和预防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防范于未然,通过规范妇产科护理操作制度,实施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新进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护理团队的职业意识,从而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4

[2] 李晓惠,邹晓清,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3] 岳梅红,韩文平.从妇产科学角度看现代医学的进步与缺憾[J]. 医学与社会,2002,15(5):22-23

[4] 刘培燕,刘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J]. 现代医院管理,2007,18:46-47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4

本文将以妇产科为例,介绍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在探讨里我们以在妇产科中的剖宫产分娩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调查实验结果显示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4±5.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1.2)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6.4±5.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40.2±1.3)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包括情绪护理、饮食干预、产后监测及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科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分娩前

实施责任制护理,每2~3例产妇配备1名护士,负责全程的护理指导。由护士向其负责的产妇一一介绍剖宫产特点、手术方式等,之后热情地介绍医院、产科室情况,消除产妇陌生感。待诊断结束后,尽快将手术方案介绍给产妇及家属,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2.2分娩时

剖宫产过程中护士密切配合医师进程,同时随时观察产妇体征、神情等变化,给予产妇鼓励。对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处置准备。

1.2.3产后(住院期)

分娩结束后给予产妇正确的哺乳指导,及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导产妇新生儿母乳喂养,教会产妇及家属给新生儿洗澡、抚触、更换尿片等。住院期间对产妇实施分层护理,根据护理人员性格、年龄、经验等分配护理难度不同的工作,产科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全面工作;临场应变力、处置能力强的护士负责剖宫产指征严重的产妇;亲和力强、健谈的护士负责产妇心理干预方面的工作。

1.2.4健康教育

出院前与产妇建立孕妇群、妈妈群等网络沟通渠道,随时与产妇进行有效互动,及时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交流群实现准妈妈、宝宝健康、饮食及生活细节方面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1.3观察指标

①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产妇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分:无疼痛感;0~3分:略感疼痛但可忍受;4~6分:疼痛明显且已干扰睡眠,但仍可忍受;7~10分:疼痛感强烈且难以忍受;②护理质量满意度。采取本院自拟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包括入院接待、病室环境保持、业务能力、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及日常护理等7个方面,每个方面计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疼痛评价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为(3.9±1.4)分,对照组为(7.1±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6.2±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3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科优质护理是以产妇、围生儿为护理中心,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改善护理工作质量,为产妇提供安全、满意及优质的护理。剖宫产产妇作为特殊群体,同时承担着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对护理要求高,尤其是疼痛始终贯彻着整个护理过程,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尽可能减轻疼痛,确保产妇在舒适状态下完成分娩。因此,疼痛也构成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护理满意度折射的是患者主观感受,渴望得到社会关心理解,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优质护理服务正是对患者精神需求的回应。资料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其实妇产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护理难度大”、“风险高”的科室之一,尤其涉及到产妇隐私、伦理等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妇产科的护理质量是直接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到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为了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将以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理特点 只有从业人员在了解了妇产科患者护理的相关特点之后才能更直接的在护理上着手提高护理质量措施。根据临床归纳在妇产科中针对护理病人的特点主要分为:

1.1服务对象特殊:既要面对病人又要兼顾可能影响胎儿后续成长的诸多因素;

1.2病人心理特殊:主要有:羞涩心理、压抑心理、恐惧心理等;

1.3护理责任大:不仅关系到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繁衍、健康和成长;

(二)护理规范 在提高了护理质量之后自身素养就成为了护理满意度中的关键一环。所以在优质护理的开展也更要求在护理妇产病人时从业人员要严格的做到以下几个基本伦理规范:

1.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护士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关心病人的疾苦,耐心劝说、解释、宽慰病人,帮助病人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2掌握心理,耐心指导:护士要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耐心解释、诱导,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和关心,消除病人的顾虑,增加其信心,减轻其身心痛苦,以利健康;

1.3不嫌脏臭,处置果断:护士应该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和勇担风险的精神,以避免因怕担风险而犹豫或拖延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后果;

1.4保守秘密,勿露隐私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5

【关键词】 产科病房;常见风险;护理对策

产科护理不同于一般护理 , 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 相应风险程度也会随之不断增加。为调和护患纠纷 , 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定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 该制度主要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 , 减少医疗事故出现。笔者选取本院于 2011年 8月到 2013年 5月施行风险管理制度后收治的 78例产妇, 其临床效果显著,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 2011年 8月到 2013年 5月施行风险管理制度后收治的 78例产妇 , 作为观察组 , 未施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前收治的的 85例产妇 , 作为对照组。观察组 78例患者中 , 年龄为 22~35岁 , 平均年龄为 (28±1.2)岁 , 初产妇46例, 经产妇32例;对照组85例产妇中, 年龄为23~36岁 , 平均年龄为 (29±1.3)岁 , 初产妇 53例 , 经产妇 32例。产妇均为顺产, 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护理 , 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 , 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 , 尽量满足不同产妇不同要求。同时医护人员对产妇讲解相关分娩方法 , 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进行配合 , 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健康、自然的过程。给予产妇一定的精神支持与安慰 , 使产妇发挥其最大潜力以及能力进行分娩 , 并与产妇进行沟通 , 及时应对分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观察组患者在风险管理制度下实施护理 , 具体方法为:由护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具体由产科护士长进行负责管理。科室内设立风险管理小组 , 其中组长以及护士长加强组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产科信息 , 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议 , 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 排除其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 并对之前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 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且在出院前 , 对产妇以及家属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故的具体发生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 , 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且观察组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 P

3 讨论

在医院内 ,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 其病房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差错 , 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院总结之前出现的风险事故以及分析现阶段内护理工作 , 并对其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制定实施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1]

3. 1 产科病房风险事故出现的原因 ①在实施工作中 , 医护人员粗心大意 , 不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 , 在护理工作中不对产妇的基本信息进行准确核对 , 导致对产妇用药过程中出现差错 , 出现严重问题 , 而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②在护理工作中 , 医护人员行为规范 , 产科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 如护理人员行为不规范 , 而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不满。③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 护理(。)

产妇入院后 , 不能与产妇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 不能准确评估产妇各项基本情况, 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问题[2]。

3. 2 护理对策 ①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 , 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操作 , 完善相关制度 , 并对护士护理水平进行考核 , 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整修订 , 强化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同时给予产妇一定的宣教 , 对产妇的情况进行严格核对, 护士以及护理组长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 , 并及时纠正其中出现的违规现象。②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 强化其法律意识。定期考核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水平 , 多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 对于其中不当措施进行及时纠正, 给予医护人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3]。

由此可见 , 在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 , 针对风险产生原因实施有针对性护理 , 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 提高护理满意度 , 减少护患纠纷出现。

参考文献

[1]潘峰 .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及护理对策 .中国民康医学 , 2013,25(8):115-116..

[2]王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10,69(27):558-559.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平舆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检查均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53±75)岁,其中剖宫产27例,卵巢囊肿21例,子宫肌瘤1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67±69)岁,其中剖宫产29例,卵巢囊肿19例,子宫肌瘤12例。所有患者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舒适的护理环境。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完整的护理模式,由于妇产科疾病发病部位较为特殊,患病人群多为中年妇女,因此患者入院后应按照不同病情提供合适的住院环境,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妇女,护理人员可预先控制病房室温至20~25℃,保持一定湿度,行动不便者可提前为其整理病房。②加强护理巡视。由于妇产科患者大多需要行手术治疗,女性患者心理较脆弱,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巡视,按照不同路径指标进行观察,密切注意患者术后病情变化。③规范操作。妇产科手术切口大多位于下腹部,术后容易引起盆腔及感染,因此术前应该严格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用品需彻底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术后应及时按计划执行医嘱,仔细核对药品剂量,同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④健康教育。妇产科疾病病变主要在阴道、子宫、盆腔等部位,临床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该方案可行性。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操作、住院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及路径管理等进行评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处理,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4例(667%),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10例(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用图表形式对具体实施途径进行有序、高效、科学的指导,是一种整体、综合、规范的护理模式[2]。随着各大医疗中心对护理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护理路径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妇产科工作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妇产科患者涉及孕妇、产妇及新生儿,住院期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从患者治疗、用药、术中操作、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途径进行多方位指导[3],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变化,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入院后,规范诊断和护理行为,为患者提高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可以单人单间,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加强护理巡视,针对不同病情侧重观察对应检查指标,并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进程调整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感。护理过程中规范的操作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知情权,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护理内容。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促进康复,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新型护理方案。

作者:姚瑞侠 单位:平舆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等.临床护理路径与护士分层级管理联合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933-1935.

[2]霍秀杰,齐立慧.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04.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7

【关键词】 应急措施; 常规护理; 护理风险; 预防

doi:10.14033/ki.cfmr.2016.3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70-02

近几年,随着女性妇科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妇产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2]。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目前妇产科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报告显示,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3-4]。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38.4±6.9)岁;其中手术31例,肿瘤15例,其他疾病23例。护理组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38.9±6.5)岁;其中手术30例,肿瘤17例,其他疾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时了解其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定期查房等。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应急措施,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应急措施方法如下:(1)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妇科需要使用的相关仪器熟练掌握,避免使用中出现错误。由资深护理人员完善和规范相关妇科疾病护理方法,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对护理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减少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导致的护患纠纷。(2)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倾听患者的需求,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者关系,多向患者列举治愈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欠费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催要,在向患者催要时注意态度,对患者提出的用费问题耐心解释,消除患者对费用问题的疑问。(3)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每一项治疗前均需要向其介绍治疗目的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评定标准:通过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失误率低为护理有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失误率高为护理无效。护理满意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评价表评定,满分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分数为80~90分表示满意,分数为70~80分表示一般满意,分数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1.30%(63/69),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0.58%(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55%(非常满意45例,满意19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3.91%(非常满意26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5%,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94%,其中褥疮3例,切口感染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疾病是女性患者较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6]。尤其近几年,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护理服务是妇产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随着社会ε性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普通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7]。应急措施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妇产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急措施主要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护理技巧等方面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效果[8-10]。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下床时间,主要由于应急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进行培训,护理人员通过更好的护理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主要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不断提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常规护理由于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护理知识未熟练掌握,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效果,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金慧.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吉林医学,2014,35(35):7996.

[2]冯玉明.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47-49.

[3]张巧惠.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172-173.

[4]李海荣,万芙蓉,蔡莉,等.互动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94-95.

[5]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4-15.

[6]范晓燕.预防妇产科护理风险中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9-120.

[7]王忠平,李岩,郑永梅.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47-148.

[8]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84.

[9]夏雪荣.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04-105.

妇产科护理病例篇8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产妇;护理;农村

妊娠糖尿病是指患者在妊娠前没有糖尿病,在妊娠期间出现首次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的特殊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妊娠糖尿病在农村产妇群体中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妊娠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极大的危害,严重情况甚至可以对孕妇、胎儿造成生命危险[1]。通过科学治疗、全面细心的护理,可以及时控制血糖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产妇健康与胎儿顺利诞生。现将我院46例农村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46例农村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6.9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8例。平均怀孕周期为41.9w,均为足月产,自然分娩30例,破宫产16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

1.2方法 严密观察产妇病情,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

1.3结果 46例产妇均安全分娩,胎儿健康。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农村产妇教育水平低,家庭条件差,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妊辰合并糖尿病了解不足,容易造成心理紧张状态。护士应详细讲解发病原因,治疗原则,预后,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减轻其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而造成的心理紧张。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礼貌倾听产妇倾诉与疑惑,进行健康宣教,减轻心理负担。鼓励产妇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让家属和产妇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2]。指导产妇自觉调解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顺利渡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教导家属对产妇进行鼓励,家属的鼓励往往是对产妇最好的心理缓解方式。

2.2适量运动 妊娠糖尿病孕妇可进行适当运动,这样能增加身体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对分娩有积极帮助。适当运动还可以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通过肌肉吸收血循环多余的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3]。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为产妇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主要方式是散步或者孕妇操,5~7次/w,早晚餐后1h开始,持续时间以30min为宜。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低血糖发生,切忌不要空腹运动。运动时应有陪护人员在旁,禁止剧烈运动。

2.3药物治疗 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胰岛素进行治疗,定时对血糖和尿糖进行检测,密切关注其变化。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和孕周在医嘱下指导胰岛素注射,包括正确注射胰岛素时间、方式和使用剂量。观察产妇注射胰岛素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发生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进行处理。胰岛素应在低温下保存。对于剖宫产患者,应当在手术前1d停止精蛋白锌胰岛素使用,手术日停止皮下胰岛素注射。

2.4饮食控制 妊娠妇女因为自身营养需求量增加,加之要保证胎儿的营养需求,所以饮食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最佳的饮食控制方案应该是既能保证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求,又可以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均应该通过饮食疗法来控制病情发展。在保证产妇血糖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体重计算实际需求热量,对食物进行合理分配,蛋白质:20%~30%,碳水化合物:40%~50%,脂肪30%~40%。嘱咐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定时、定量进食,食物以蔬菜、豆制品、高蛋白肉类、动物奶制品等为主。产妇适当食用维生素较高但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西红柿、草莓等,以补足维生素。注意铁、钙、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补充镁可以减轻产妇胰岛素抵抗。对产妇体重进行定期检测,每月增加的体重不超过1.5kg为宜,整个怀孕周期所增加体重在10~12kg。

2.5胎儿监护 孕早期检测血糖1次/w连续监测至第10w,孕中期每2w一次。每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1次。注意有无血压异常、全身水肿。采用B超或血清钾胎蛋白了解胎儿是否畸形,必要时可进行遗传学基因检查。32w起采用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动计数等判断胎儿宫内情况。注意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监测,必要时应该提前住院待产,以保证产妇、胎儿安全。

2.6分娩护理 临产时尽量推迟终止妊娠时间。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妊娠合并糖尿病不是剖宫产指针,只有出现巨大胎儿、胎位异常、胎盘功能不良或者其他产科指针时,才可行破宫产。剖宫产产妇在术前1d停止使用晚餐前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手术时密切注意产妇生命体征。阴道分娩时应设专人监护,密切监测胎心、血糖、宫缩等变化,规律宫缩后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以保证产妇氧供充足,防止缺氧导致无氧呼吸引起酸堆积。进行胎儿心电监护,避免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医护人员应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工作。

2.7产后护理 产妇产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以恢复生产时消耗的体力,应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产妇有无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心慌、出汗等外周血循环不足的表现,同时还应注意饥饿、头晕、恶心等低血糖症状。由于胎盘娩出,其分泌的催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抗胰岛素激素迅速下降,多数产妇都不需要再使用胰岛素,此时应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变化情况,据此来确定胰岛素使用[4]。产后24h内应密切注意宫缩和引导出血情况,防止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产妇抵抗力低下,使得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影响康复。医护人员在产中、产后都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关注产妇体温变化,手术切口有无红肿、分泌物等感染症状出现,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减少探视次数,定时、定人探视。

3 小结

妊娠合并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孕妇安全的多发疾病,也是产科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妊娠合并糖尿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呈升高的态势。但是农村产妇多数教育水平低,家庭条件差,对疾病了解不足,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低下,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行为来控制疾病发展。所以对以卫生院为主的基层医疗单位来说,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对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孕妇分娩和胎儿安全也是很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谢敏,李竞.格列本脲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9):731-736.

[2]毛益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2):112-114.

[3]方慧苹,王箴,任素英,等.等长抗阻力运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1):4068-4069.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提纲范文 下一篇:老人住房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