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27 04:54:15

眼部护理小技巧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1

【关键词】小儿 泪道冲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3―01

先天性泪囊炎是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是鼻泪管的下端被先天性残膜封闭或鼻泪管的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是一种小儿常见眼科疾病,89%的患儿在出生后10d至1个月左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84%的患儿就诊时间在出生后的2~5月[1]。治 疗先天性泪囊炎的方法很多,但泪道冲洗法最为简单、实用,经济易行。其治疗顺序是首先进行泪囊按摩,泪囊按摩无效进行泪道冲洗,泪道冲洗无效采用泪道探通术。泪道冲洗术是通过将液体注入泪道疏通其不同部位阻塞的操作技术,既可作为诊断技术,又可作为治疗方法。泪道冲洗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囊炎不可缺少的方法, 由于小儿泪小点很小,泪管组织娇嫩,而且不合作,冲洗稍有不妥,可造成泪道的创伤,严重的可造成泪道假道,泪道疤痕性阻塞,造成终生的损害,因此如何提高泪 道冲洗的技巧,提高准确率,避免损伤,对于操作护士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院326例先天性泪囊炎患儿临床小儿泪道护理实践,总结泪道冲洗技巧,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泪道冲洗326例369眼,其中单眼283例,双眼43例,男172例,女154例,年龄6个月~5岁。

2 治疗结果

泪道冲洗1次治愈有36眼,占9.7%,2次治愈74眼,占20.0%,3~5次治愈211眼,占57.2%,冲洗5次仍未愈而采用泪道探通1~2次治愈40眼,占10.8%,无效8眼(患儿泪道冲洗3次未愈未再来复诊)占2.1%,本组病例中未发生下泪小管撕裂,发生皮下水肿1例,原因为患儿已在其他医院冲洗过多次未愈而转我科继续治疗,冲洗时刚注入冲洗液0.5ml就已出现皮下水肿,立即停止操作。

3 先天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泪道冲洗方法自下泪点注入冲洗液,常用5号冲洗针头,每日一次,有脓性分泌物多者,持续冲洗至冲洗分泌物减少,仍不通畅者予以泪道探通术。 冲洗液一般用0.9%生理盐水或可乐必妥等抗生素眼药水冲洗,帮助炎症消退。泪道冲洗作为先天性泪囊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其治疗时机仍存有争议。有报道,小儿出生后7天,有溢泪现象。即可行冲洗,时间越长,一则可致泪囊炎,二则可使膜状物增厚,增加治疗难度[2]。另有专家认为,加压泪道冲洗的患儿年龄定于3个月以上,因为患儿年龄较小,机体的发育尚不完全,易损伤泪小点及泪小管[3]。我科采用早期治疗的方法,严格掌握冲洗时机,对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出生不久的患儿,一般不予以冲洗及探通,先滴药加按摩,待6个月后再行冲洗,但对症状特别严重,家长特别着急者,可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或医生进行操作,冲洗液尽量少,以免发生窒息。

4 护理体会

4.1 冲洗前准备工作

首先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泪道冲洗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说明冲洗针已去尖磨圆钝,无危险性,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以取得他们的合作,对于易晕针及情绪激动的家属,嘱其回避,以免影响操作过程。家属为患儿排尿,并且垫上尿片。经过对本组患者家属详细解释之后,全部家属都对冲洗过程表示理解,约10%的家属在操作过程中选择回避。

4.2 固定

固定好是小儿泪道冲洗成功及避免发生泪小管损伤的关键,让患儿取仰卧位放在治疗床中央,用铺床用的床单,把患儿的手连同肩部包囊起来,露出头颈部,包裹时注意将患儿的手伸直放在躯干的旁边(防止冲洗过程中患儿突然伸手抓拔冲洗器引起危险)。冲洗小儿泪道时,必须有2名护士配合以保证安全,站立于患儿身旁,先把患儿衣服的前两颗扣子解开,防止冲洗时引起呛咳、憋气。为了减少小儿的反抗力量,有利于操作和提高进针的准确率,可把患儿双腿和臀部稍 抬高,离开治疗床面1cm左右,使头部和躯干保持平卧位[4]。固定者的双上臂分开左右两边夹住患儿的躯体,其手掌伸开贴紧患儿颞侧,双拇指分别固定患儿 的嘴角两旁,冲洗侧手掌夹住干净棉花(用于冲洗时吸冲洗液,以免漏入患儿耳中),固定的力度以患者的头部、躯干不乱转动为宜,操作者站立于患儿头部以方便操作。

4.3操作步骤

冲洗前,压迫泪囊区,如有分泌物,用无菌棉球擦净,再行冲洗。

左手拇指将下眼睑向外下方向牵拉,充分暴露下泪点,右手持盛有冲洗液的注射器,从下泪小点垂直进针,(泪小点狭窄者需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大泪小点,以免针头 滑脱损伤角膜及结膜)深1.5~2mm再使针头转向水平方向沿泪小管缓慢进针约5~6mm,碰到骨壁后再将针头退后1~2mm,固定好冲洗器,避免左、 右、上、下摆动,推注入冲洗液,在感觉推注压力下降,并见患儿有吞咽液体动作则可停止。

冲洗后及时将情况向主治医生汇报,并记录于门诊病历,同时指导患儿家长,交待冲洗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若有少量血水自鼻孔流出及口有血丝是属正常现象,遇有流血多,立即回院检查、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4.4 操作注意事项

小儿泪点小,一定要在放大照明灯下操作看清、看准。

护士要做到 固定好患儿的头、手和身躯防止患儿活动,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待小儿还未做出反应时,力争操作完毕。

如进针后碰不到骨壁可向外向下拉下眼睑,以拉直泪小管,或变换角度,以便顺利进针。部分患儿由于哭闹,引起泪道痉挛,难于进针,也碰不到骨壁,产生不通的假象,此时不经可强行推进,可从上泪小点进针,再行冲洗。

若冲洗液从上泪小点溢出时并且在没有脓液或粘液的情况下,可用消毒棉球压迫上泪小点,阻止冲洗液分流,此时再逐渐加压冲洗,本组病例中通过加压冲洗治愈有83眼,占17.7%,月龄越小的患儿,易通过此法治愈。

小儿的冲洗液量一般每次不宜超过2ml,以免液量过大,患儿吞咽与呼吸动作不协调导致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有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可冲洗多几次,直至通畅后,再没有溢泪即告治愈。

小儿无语音表达能力,因此操作时应密切观察小儿有无吞咽动作或憋气,如发现有吞咽动作或鼻孔有液体时,立即拔针,以防患儿呛咳或窒息。

操作完毕后,患儿开始哭闹,严重者可因长时间憋气致面部青紫,此时应立即将小儿抱起放在肩上,口向下,拍其后背,避免口中冲洗液因哭泣进入气管。

5 小结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操作时掌握轻、稳、准、快的原则可以减少和避免小儿的哭闹挣扎,减少角膜损伤而致的角膜炎等并发症。在本组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我们细心操作,注意技巧,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我们认为只要灵活掌握好泪道冲洗的技巧,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58-1059

[2] 苏平.小儿泪道冲洗的技巧[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5):513

[3] 蔡笃儒,赖春荣.泪道探通术与加压泪道冲洗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4,15(2):33-34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2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它可以分为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在多数情况下,护士会把重点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从而影响了护患沟通的效果。而非语言沟通可以跨越语言沟通的障碍,通过非语言信号如护士的仪表、眼神、体态语言、沉默等,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利于护理行为的实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 仪表

仪表包括一个人的修饰及着装等。护士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即是对护理工作的初步感觉。因此,护士端庄稳重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尊敬感和亲切感,从而有利于护患活动的顺利进行。

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最常用的面部表情是微笑。患者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的与其交谈,本身就是“安慰剂”[1]。一个简单的微笑可以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为交流创造亲切柔和的气氛,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 眼神

眼神是护患沟通中最传神的非语言表现。主要用于表达感情、控制及建立沟通者之间的关系。最理想的情况是面对面,眼睛在同一水平上。可以通过目光接触,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听对方的讲述。避免目光飘忽不定、斜视、上下打量对方,以免给患者缺乏耐心和不信任的感觉,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加重[2]。

4 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包括手势及其他的身体姿势,它体现了一个人沟通时特定的态度及当时所包含的特定意义。手势可用来强调或澄清语言信息,与其他的非语言行为结合起来可以代替语言信息。

5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缩短护患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护患的交流沟通[3]。触摸是非语言交流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并能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握手,抚摸头部、肩部、背部,可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怀与慰籍。采用触摸技巧时,一定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避免产生负效应。

6 沉默

以和蔼的态度表示沉默将会给人以舒服的感觉。沉默会给对方以充分的思考及调节的时间和机会,使人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的气氛。但注意沉默的时机及时间的选择一定要恰到好处,否则会使患者认为是不耐烦的表现。

7 小结

综上所述,非语言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它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催化剂。它可以帮助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和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使整个护理过程变得自然、和谐、愉快。这就要求护士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断知识更新,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亚,蓝广萍.护患之间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家庭护士,2006,(8):51-52.

[2] 谢映辉.非语言沟通技巧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黑龙江医药,2005,18(5):381-382.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3

滑雪是一项激烈的运动,在滑雪前不但要准备滑雪板、滑雪服等滑雪装备,为了自身的安全一些保护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你的身体也要为滑雪做好准备。

各种护具选择

为了防止滑雪时摔倒对身体的伤害,在上雪场之前应对腕、肘、膝、踝等容易受伤的部位做重点保护。可以在滑雪服内佩戴护肘、护膝等护具,保护容易最先着地的各个身体部位。滑雪眼镜也是绝对不能少的。它可不是为了在雪场上扮酷用的。一旦上了高级滑道,如果不想让冷风刺痛双眼,一定需要它来帮忙。而且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反光会很严重,如果双眼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完全暴露于紫外线和白雪下,很容易发生雪盲,如果天气晴朗,在数小时之内雪盲的症状就会非常明显,眼角膜受损,影响视觉的正常功能。如果意外摔倒后,很难说会不会有坚硬的物体戳向眼睛!所以滑雪镜是必不可少的装备。选择滑雪镜时要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吹拂及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镜面不能起雾气,跌倒后眼镜不应对脸部造成伤害,所以应该选择全封闭型滑雪镜,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能贴紧脸部,防止进风;戴眼镜的滑雪者在选择滑雪镜时,应选择镜框厚一点的滑雪镜,以便能将眼睛全部罩住。

内衣的选择

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身体会排出大量汗水,选择贴身内衣时最好不要选择棉制品,由于棉制品具有很好的吸水性,会将运动时的汗水吸收,很难挥发掉,贴在皮肤上会带走热量,让人感觉寒冷。最好可以选择一些透气性比较好的尼龙服装贴身穿着,外面套一件具有弹力的棉质服装,这样汗水可以透过尼龙服装,吸附在弹力背心上,这样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热量补充

滑雪对人体的热量消耗很大,在户外滑雪两三个小就会因为热量消耗而感到寒冷。应及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滑雪前后该吃点什么呢?出发前可以吃点具有高热量的食物,比如主食可以选金枪鱼或奶酪三明治配合酸奶,外加煎蛋和水果。旅行包里应带上零食,能随时补充能量。牛肉干、巧克力都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之前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剧烈运动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的反应。午餐可选择蔬菜配面食。补水也是很重要的,寒冷干燥的冬季,身体比平时更需要水分。

呵护好你的肌肤

冬季寒冷干燥,皮肤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水分流失很多,加上滑雪时相对速度很大的冷风对皮肤的刺激和雪面上强烈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都是构成皮肤伤害的主要原因。所以可选用一些油性的、有阻止水分流失功能的护肤品,然后再用防紫外线效果比较好、具有抗水性的防晒霜涂在皮肤上。防晒霜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所以应每隔两小时左右就在暴露的皮肤上涂一次。如果滑雪时感觉冷风对脸部的刺激太厉害,可选择一个只露出双眼的头套,再加一个全封闭型滑雪镜,可将面部完全罩住,能有效防止冷风对面部的伤害。

正确姿势很重要

滑雪时为了能减少摔跤的频率采用正确的姿势是很重要的。要想滑雪先要能在雪场上站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重要,否则还没等你站稳就可能已经摔倒好几次了。上身放松,双臂在身体前方借助雪杖支撑地面,双腿自然分开,你就能稳稳地站在雪场上了。想要前行的话借助雪杖向后撑地,上身微微前倾,腿部略弯曲,将重心降低,你就能顺利向前滑行了。

练好巧摔技巧

每到滑雪季节因为滑雪所造成的运动伤害的人数都会比平时增加两到三倍,膝关节、踝关节、上肢、跟腱以及小腿等部位都是雪场上最容易受伤的部位。经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说某某因为滑雪把胳膊摔骨折了或者把腿部肌肉拉伤了,这对于初学滑雪的人来说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压力,其实对于很多滑雪爱好者来说滑雪时跌倒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摔也要会摔,要摔得“有型”,才能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想玩滑雪,就不能怕摔跤。但摔也是有技巧的,得会摔,要不还没等在雪场上尽情飞驰就有可能已经被抬下来了。采用正确摔倒姿势不但可以减轻痛感,还能避免身体受伤。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双腿韧带或肌肉拉伤。如果手掌着地还可能导致手臂骨折,膝盖跪地,丢脸不说,还会造成髌骨骨折,或是踝关节及腿部骨折。巧摔技巧在于,滑雪过程中如果感觉失去平衡要摔倒时,应第一时间扔掉雪杖,(这里尤其提醒初学者不要将雪杖的固定环套在手上,以免摔倒时无法扔开雪仗,压于身下对身体造成伤害。)然后双手环抱胸前,以防用手下意识撑地,同时用臀部向两侧摔倒。切记不可用向后坐的方法来“刹车”,因为这样雪板仍然会沿雪道继续前行,而“板带人走”非常危险。

雪场伤害应急处理技巧

滑雪时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一般有膝关节、踝关节、上肢、跟腱和小腿。如果你不幸在滑雪时遭遇这几种损伤,处理时应遵循制动、冰敷和抬高患肢三个原则,就地取材进行简单自救,并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膝关节韧带损伤时可以在雪场附近找一些长木板、木棍将伤腿固定并抬高。如果恰巧附近没有合适的木材让你取用也不用惊慌,可以用滑雪板等滑雪用具对腿部进行固定。千万不要硬挺着继续活动,这样很有可能反复受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创伤性滑膜炎、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关节提早退化。

上肢骨折包括腕关节、肩关节和手臂骨折。赶紧用围巾、绳子将上肢挂在脖子上,固定在胸前。如果是骨头刺破皮肤的开放型骨折应注意保持伤口处清洁,防止细菌入侵造成化脓。

踝关节损伤症状和处理方法:受伤后有明显肿胀疼痛时,应原地待命,直到有轮椅、担架或是同伴搀扶,才能行动,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排除脱臼或骨折的可能。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4

1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技巧

1.1 静脉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最初输液时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选择(抢救情况可例外),常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可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的静脉血管和受伤感染部位的静脉。

1.2 针头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用6―7号头皮静脉针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时,可改用9号头皮静脉针针头。

1.3 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②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1]。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避免引起局部静脉感染。同时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

1.4 特殊情况下血管护理 长期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炎性反应。因此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注意热水温度,防止烫伤)使血管受热管腔增大;根据药品性能可适当将液体加温(28℃左右),液体黏稠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降低局部刺激症状和减少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2]。另外,输注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不要直接以这些液体穿刺,以免操作失误导致液体渗漏到皮下,一般建议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更换药物。

1.5 液体外渗处理 ①穿刺局部冷敷。穿刺局部宜冷敷,不宜热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害。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感。②药物湿敷。硫酸镁和2%―4%碳酸氢钠常被用于一般药物外渗后湿敷。③新鲜土豆切片局部外敷或芦荟切片外敷。

1.6 拔针时血管的保护 根据经验发现: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传统拔针法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1.6.1 拔针操作步骤 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应轻轻挤压输液管,使头皮针内有少许回血,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针眼处,将针拔出,以免药液渗漏皮下,造成组织坏死。不要揉局部以防止针眼局部淤斑形成。

1.6.2 拔针后按压止血部位 静脉穿刺拔针时,应注意棉签按压部位,通常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两个针眼之间有一定距离,如果按压皮肤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仍会以血管壁针眼流入皮下,形成淤血。因此,按压针眼以正确方法是棉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

1.6.3 拔针后按压止血时间 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1―3min,凝血时间为2―8min,按压针眼的时间与发生皮下瘀血有密切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至少要3min以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延长按压时间,应不少于10min。

综上所述,对长期输液患者,要保护好静脉血管,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选择合适的针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防止液体渗漏,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拔针技巧及按压方法,有效避免皮下出血现象发生,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目的。在输液过程中也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都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金霞.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好处[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547.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5

【关键词】 青光眼; 健康教育; 眼压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69-02

青光眼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人群发病率约0.20%~1.64%,以病理性眼内压升高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其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1-2]。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临床证实有显著疗效。由于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手术虽能部分恢复患者丧失的视野和视力部分,但并不能根治,气温、气压、情绪波动等因素尤其是眼压的过度波动,都可能导致青光眼复发,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早期加强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预防复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近年来对部分青光眼患者重点进行术后健康教育的指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科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156例青光眼患者,其中90例于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执行严格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66例因家庭或个人因素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阶段均予口头随机健康宣教,干预组患者出院与随诊阶段继续给予健康教育,并予随访指导。

1.2.1 术后住院阶段 (1)术后饮食。饮食宜清淡且易消化,忌辣椒、姜、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单次饮水量应

1.2.2 出院与随诊阶段 (1)建立复诊随访卡。出院后将患者信息汇总,发放回访卡,并告知患者及家属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疾病,即便术后达到目标眼压,也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医师根据眼压、眼底和视野情况变化调整用药。随访内容包括:能否正确应用自我护理技巧(按摩);能否识别眼压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能否正确使用眼药水、口服药;能否定期复查;何种情况须及时就诊等[4]。(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掌握正确的滴药方法、滴药时间和滴药量,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对眼作用的专一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物的治疗指数,用药后出现眼部或全身有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3)用眼卫生指导。要求出院患者注意用眼卫生,禁止长时间观看电影、电视,观看电视时宜使用弱灯光照明。(4)示范指导患者掌握眼球按摩技巧,要求患者术后坚持按摩45 d以上。(5)印制“青光眼术后健康教育手册”,分发给出院患者及家属。内容包括:正常眼压与病理性眼压;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重要性;青光眼术后定期随诊的必要性;居家治疗和防止失明的基本要点;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3 评价方法

1.3.1 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 内容包括:主管医护人员名字,咨询电话,术后用药名称、用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地点,日常饮食与休息,是否已掌握眼球按摩技巧等。患者及家属正确复述健康教育内容≥80%为掌握,60%~79%为基本掌握,其余为未掌握。

1.3.2 眼压变化 跟踪检测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第1周和第1、3、6个月时的眼压,采用TOPCON CT-80非接触眼压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3次眼压值相差≥3 mm Hg或测得的眼压值带“[]”时应重新测量[5]。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内容完全掌握率分别为71.1%、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提高至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眼压控制效果比较

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眼压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3、6个月时,干预组术眼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视力、眼压、前房、滤泡是复合小梁切除术后主要的观察体征。对于青光眼手术来说,测量眼压是判断手术预后及转归极其重要的指标[6-7]。术后眼压长期升高,预示着手术的失败;相反,术后眼压长期偏低,又会导致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住院阶段口头随机教育的基础上,对青光眼患者加强术后健康教育(出院和随诊阶段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与基本掌握率可由71.1%提高到出院6个月时的88.9%;术后3、6个月时的术眼眼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总结经验可以发现: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导向,通过纠正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它不仅是患者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疗手段,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8]。首先,在口头健康宣教的同时,书面分发“青光眼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及家属系统地介绍青光眼术后注意事项,如合理饮食、注意用眼卫生等,可以避免护理人员因工作忙碌或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护理缺陷,有效健康宣教的成效,使患者及家属出院后能早期防范影响青光眼复发的各类风险因素[9]。其次,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反复强调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明确目标眼压和正常眼压的概念,“个体眼压的正常水平”并非“群体眼压的正常范围”[10],即使手术治疗干预后眼压控制情况满意,也需要定期随诊3~5次/年,进而使患者自我警惕,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及时复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配合医师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将患者术眼眼压控制在目标眼压范围内,进而最大限度杜绝青光眼术后复发或视功能受损甚至失明的风险。

综上所述,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眼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素虹.临床眼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8-114.

[2]杨淑珍.舒适护理模式对Nd:YAG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6-7.

[3]邵玲玲.护理延伸服务在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复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15):151-153.

[4]叶永青,梁燕.共情技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33-734.

[5]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5.

[6]廖宗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4):111-112.

[7]贺雅平,任巧霞.老年性青光眼88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52.

[8]黎洁露.健康教育路径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10-311.

[9]曹玉可,徐月娥.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34-135.

[10]罗晓燕.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C):115-116.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6

关键词:护患沟通;传染科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50-01

护患沟通不仅是护士与患者或家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与之发生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在现代传染科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护理工作乃至整个医疗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护患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则也是成功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保证。

1. 传染科护理人员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护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患者被确诊传染病后部分患者会消极失望甚至绝望,以是一个“被帮助者”的角色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既是照顾者、安慰者也是计划者、决策者,又是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咨询者。因此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很好的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2. 成功沟通的必要条件

2.1 良好的仪表 良好的仪表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前提,通常对方先用视觉注意人的年龄、衣着、姿势,当人没说话之前这些特征作为构建一个人轮廓的原材料就已传递给对方了,因此一个衣帽整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的护士有利于建立威信,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2.2 有同情心和同感心 多数传染病患者入院后焦虑恐惧感重,护士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做到热情关心并理解患者的感受,体谅患者并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细心的操作,精心的护理,设法让患者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为护患沟通交流打好基础。

2.3 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情绪对患者有很大的感染力,护士的积极情绪可使患者乐观开朗,消极的情绪会使患者变的悲观焦虑。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优美、令人愉快的心理环境。

2.4 提高综合技能 要不断丰富相关的科学知识,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在整个专业生涯中利用一切机会充实更新知识,提高综合技能,过硬的护理技术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这就更易于沟通了。

3. 沟通技巧

3.1 语言沟通多数患者因自己患上传染病后害怕别人歧视,而产生自卑焦虑恐惧渴求期待等心理,所以患者人院后先从语言上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与患者沟通使其减轻心理负担。

3.1.1 称呼用语 一般以全名开头后面附加同志、先生、小姐、或大伯、大爷或师傅、老师、经理等尊称,使对方从心理上产生被认同和情感上的接纳。

3.1.2 说话的艺术 与患者交谈时应根据所在房间、大小噪音量、谈话的内容及患者的情绪而定,吐字要清晰既能让对方了解谈话内容又不影响他人,当患者入院时要主动谦虚热情的作自我介绍,同时介绍病房环境及各项制度,使患者心中有数,有利于患者更快进入患者角色。患者住院期问更要不断的注意其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谈,帮助其正视现实,尽可能给予心理支持,常言到:良言一句暖三冬,通过真心交谈让患者感觉找到了知己,心情会变的舒畅,更有利于接受治疗。

3.1.3 听话的艺术 有的传染病患者入院后因心情焦虑,疑问的话题比较多,所以护理工作者要耐心倾听。听患者倾诉时始终注视对方,适当点头或“嗯”、“噢”等表示自己用心听和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必要时重复一遍所听到的内容,并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患者倾诉时感到护理人员能明白他的处境和想法就会促使他继续表达,通过自我剖析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从精神困扰中解脱出来,患者不再害怕被人拒绝,情绪发泄后往往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患者不再只会抱怨和消沉了。

3.2 临床运用非语言沟通

有效的运用身体语言与患者交流,更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信任。例如握手、搀扶患者、详细查体等均能使患者的心理感到宽慰,可有效消除自卑、被人嫌弃遭人厌恶的心理,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

3.2.1 面带微笑 面带微笑与患者交往可以展示自己良好的人格,如绷着脸皱眉或将眉毛上扬、眯眼、斜眼、嘴唇紧绷等都不利于建立良好印象。

3.2.2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为患者做治疗护理时要作到稳、准、轻、快,不要莽撞,对于患者的隐私部位要适当遮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尊重患者的隐私权,让患者能保持心理的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3.2.3 善于运用视线倾听 患者倾诉时一般目光轻松自然地在对方脸部及两侧活动,范围过小使对方有压迫感;而范围过大则显得散漫随便;眼睛看着地面或房顶或随意转向一方,患者会感到你不耐烦而停止交谈。所以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力。

3.3 特殊情况下护患沟通

要掌握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如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以及感染途径等,及时了解反馈信息,通过查阅病历,与患者交谈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选着合适的沟通方式。

3.3.1 愤怒型患者 首先要向其表示理解,有些传染病起病急,患者精神上不易接受,加之身体的不适使情绪的稳定性下降,自我控制能力低,此时要尽量为患者提供发泄的机会,让患者表达和发泄自己焦虑及其他情绪,应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的感受及致怒的原因。并针对个人情况分别制定教育计划,让其家属也参与配合安慰体贴患者,给患者讲解该病的病程流行情况传播途径、治疗用药预后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消除对医护的误解,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配合治疗。

3.3.2 与悲哀抑郁患者的沟通 因有的传染病转为慢性后病程长、恢复慢,患者易悲哀抑郁,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沟通中鼓励其发泄,应用倾听、沉默、触摸的技巧表示对患者理解关心和支持,交谈时应注意以亲切和谐的态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其反应多一些关注,使其感到关怀和重视。

3.3.3 与感知有障碍的患者沟通 与此类患者沟通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交谈时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等沟通技巧或应用书面语言图片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理解,尽量避免使用患者不能感知的非语言沟通形式。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7

车漆表面经常出现锈蚀,除了常见的碰撞、刮伤外,行车时车胎弹起的小石块打在漆面上,也会使漆面出现一个个剥落的小点,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小锈斑。而这些小伤痕因为大多在不起眼处,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平时要定期检查车体,发动机舱盖和车身四周,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到专业美容店进行处理。

技巧2:勤查易积水处湿度

车辆行驶途中,遇到雨雪天气或者路过泥泞积水路面是难免的事,车身底部等一些空隙处和车内地板等处都容易积存污泥,如车主不及时进行清洗,就会让湿气得以藏匿。因此,对于轮毂内外缘、车门、行李箱的底部边角、车门钥匙孔及雨刷架的活动部位等处,要经常进行检查,同时要保持车门及车身各部排水孔的畅通,检查车内覆盖物的湿度,比如地毯等,防止地板部件生锈。

技巧3:软漆面做封釉

一些漆面较软的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风沙颗粒打在车身上也有可能造成细挟痕。对于这类汽车,可以给车身做封釉,它可以形成网状的牢固保护膜,提高漆面的硬度,效果可以保持一年左右。而镀膜也可以达到类似的作用。另外,对于车辆底部可以进行底盘装甲或者封塑,这样可以保护底盘耐酸雨、防腐蚀,使原有的保护层不易干裂、脱落,还可以防止行驶当中小石子对底盘的撞击。

技巧4:最好不要罩车衣

车辆停在室外,如果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车衣的内层就会反复抽打车漆,尤其是如果车衣内吹进了风沙,就会在车身上划出无数道细小的划痕,时间一长还会造成漆面发乌。另外,风沙过后不要直接用掸子或抹布清理车身上的沙粒,而应该用清水冲洗,同样也是为了防止掸子和抹布上的沙粒划伤漆面。

技巧5:自己动手处理小锈蚀点

对于车身已经出现的一些轻微的划痕或锈蚀,如果车主放着不管容易生锈,但又不值得花去汽车美容店。那么,车主就可以自己动手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处理。

技巧6:补漆笔可处理挟痕

如果锈蚀不很严重,可先用极细的水砂纸蘸水轻轻磨去锈斑,但切忌无方向地乱磨,要同向直线打磨。等完全擦净后,涂上一层底漆。若是新的刮伤,可擦净后直接涂上底漆。之后,如果车辆配有小罐原厂漆,就可以等底漆干了后,再用水砂纸将其磨平,在底漆之上把原厂漆涂上。如果没有原厂漆,可以购买一支补漆笔,用补漆笔进行上色处理。这样的处理虽然没有去美容店处理效果好,但如果是小的或者不醒目处的伤痕,也可以起到防止锈迹扩大、加重的作用。

技巧7:涂牙膏可临时防锈

眼部护理小技巧篇8

护患沟通技巧:加强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水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要进一步注重个人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言行举止做到得体大方。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护患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形象

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声称呼用词是否得体,会影响到护患交流。交流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的不同,因人而异的称呼他们,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名称称呼他们。新入院病人对环境陌生,护士应主动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用清晰纯朴的语言、温和关怀的语气。如“请您先坐着休息一下,我马上为您安排床位”,让患者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束,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与患者交谈时,应掌握好开场白,理清思路。首先问候患者,从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谈起,以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然后针对要了解的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提问,对性格开朗的患者,可给他们多一点的讲话机会,让其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感觉,以得到更完整、全面的资料;对沉默寡言与不愿谈及疾病和有关的真实情况时,护士应用引导的方法,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讨论方式进行引导或重点询问。交谈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倾听,保持目光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如看表或和他人谈话,不要打断对方话题,双方应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距离和姿势。

一般患者初到医院都会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了解医院情况。护士应该抓住这个时机,面带微笑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以简短寒暄与问候开始,然后进行入院介绍,这样缓解患者的陌生与紧张感。

护患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掌握信息

护士要学会倾听与沉默,伴随患者述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加以点头和眼神的关注,使患者感觉到你不仅是在听,而且已经体会到他的心情。沉默一般用于沟通中期,主要是给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尤其悲伤时护士沉默片刻,患者会感到你在认真听他讲述,他的讲述已感动了你,而且达到情感的交融,并给他继续讲述的信心,同时也增加对护士的信赖感。

恰当运用心理暗示:暗示是语言、寓意创造的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有时暗示能带来优于药物作用的效果。在护患沟通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暗示来帮助护患架起沟通的桥梁。

护患沟通技巧: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沟通方式

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要求我们每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对病人有所了解,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和病人进行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经常能遇到很多患同样疾病的病人,但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文化层次高的病人,经常阅读自身所患疾病的书籍,而且他们对自己所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对每日更改治疗药物非常敏感,护士应抓住这一时机,给这类病人讲解所更改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并且就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然而,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在与病人沟通中,抓住病人对所患疾病不了解,不知道经常诱发疾病的原因,及更想知道自己预后的这一心理,耐心地给病人讲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医学知识,引导病人提问,针对病人提问,进行回答,让病人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文化层次较低的或老年人沟通要尊重他们,而且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重复。在回答病人提问题时,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知道多少回答多少,不知道的,查阅有关资料后再回答。与同龄患者沟通应平等相待,看成自己的朋友;与患儿沟通应爱护、关心、抚摸。总之,护士依据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使患者予以接纳达到沟通目的。对不同患者,只有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有成效的沟通。

护患沟通技巧: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

用封闭结尾式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将答案限定了,患者只能做是或否的回答。如您家中有人患糖尿病吗?这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适时提出开放结尾式问题: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可采用此方式,可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回答范围广泛,使患者宣泄内心真实情感,达到心理的平衡,如这次发病是什么原因?这样使患者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护士获取大量信息,使心理护理更有针对性。

护患沟通技巧:入院宣教

治疗护理前,护士应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操作中,要不断地询问和关注患者的感觉和要求。如“您认为这种饮食如何?”等,以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果患者因疼痛烦躁不安,护士应耐心解释、劝慰和疏导。

护患沟通技巧:把握良好的语言技巧

当患者询问病情时,护士应逐一耐心地做出解释,做到恰如其分的告知病情,又能让患者满意。这就要求护士针对患者的思想知识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用不同的安慰性、解释性和暗示性语言,由浅入深地让患者了解病情,对特殊病如癌症患者,应遵循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辞把“癌”字说成“溃疡”或“肿块”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行语言性交流沟通时,语调要柔和,声音要和谐,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音量应适中,也可根据不同场合、谈话内容来确定讲话的音量,如进行心理护理时,音量宜小,以使谈话显得亲切,患者更容易接受。

护患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

护士与患者除了依靠语言性沟通外,还要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和非语言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非语言性沟通,体现在护士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和一些举止上,这些往往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感官反应:面部的表情和眼睛的运动,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目光是眼睛的语言、心灵的窗户,为患者送去亲切自然的目光,可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双眼应平视患者的两眼到嘴之间,对视时间约占时间的50%~70%,这样患者可觉得被重视;表情是情感的语言,面带微笑是护患交流时最常用的表情,它虽无声但可体现尊重、友好的情感,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

触摸:如握手、轻拍背等动作,可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关怀,减轻孤独感,轻轻的一个拍背动作,可给予力量的支持,此法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因素不同因人而异,否则会有负面效应,造成工作被动。

护患沟通技巧:利用移情提高沟通效果

护士要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理解患者的情感。在护理工作中,患者有好多生理和心理方面需要,其中最强烈的需求是被人理解、同情,移情可使患者减少陷于困境的感受。如当患者了解到自己最后的诊断疾病时,你以同情的面部表情和语气去安慰鼓励他,使患者感觉到你非常理解他的身心痛苦与处境,因此她会很乐意与你沟通。

护患沟通技巧:营造温馨的环境

上一篇:会议纪要技巧范文 下一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