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服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6 11:38:25

会议服务方案

会议服务方案篇1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2型糖尿病;居家护理方案;专家会议法

2型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老年糖尿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因而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方案中,居家养老占90%,因而居家护理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手段。多项研究证明[1-4],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居家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降低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居家护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停留于家政服务层面上,难以满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2011年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随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各地区逐步展开,其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5]。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家护理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值得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为社区开展糖尿病护理服务和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科研小组:科研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硕士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2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科研小组成员主要任务为确定研究主题、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设计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及与会专家,准备专家会议的资料,对专家会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1.2初步拟定居家护理方案: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线调查,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国内外著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相关文献,并参考相关书籍和政策文件,整理出关于居家护理方案的框架及重要内容;采用目的抽样法,对7名社区医务人员和8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内容展开,进而补充方案的相关内容。最后经过科研小组反复讨论,初步拟定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初稿,包括居家护理方案构建目的、原则、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居家护理服务内容以及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6个部分。1.3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在规定的原则下遴选一定数量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结构效应,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的方法[6]。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10名专家中男3名,女7名;年龄37~59岁,平均(45±6.8)岁;工作年限10~36年,平均(19.7±8.3)年;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8名;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事护理教育2名,糖尿病专科护理2名,糖尿诊疗1名,全科医疗/慢病管理3名,社区护理与管理2名。2.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Cr),由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决定,公式为Cr=(Ca+Cs)/2[10],经计算,本研究专家会议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10,熟悉程度系数为0.820,权威系数为0.865,说明与会专家权威程度较高。2.3专家会议结果:会议历时60min,经专家反复讨论,居家护理服务方案的结构由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及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组成。专家认为方案中构建目的和原则过于宽泛,无法体现服务方案目的,建议删除,同时增加“居家护理服务宗旨和目标”的内容;经专家建议,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中增加“糖尿病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删除“营养师及其他成员”的相关内容,最终居家护理团队由家庭医生、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在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中,针对服务流程,专家建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指导,简化“居家护理服务流程”(详见图1),保证服务实施的简便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服务内容,专家建议将居家护理评估表的内容进行精简和归类,分为基本资料评估、基础护理评估和专科护理评估3部分内容。经修改后的居家护理服务包由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居家护理个性化服务包组成,个性化服务包仅由基础护理服务包和专科护理服务包组成,且个性化服务包的内容与护理评估的内容相对应,基础护理服务包的项目包括压疮、皮肤、口腔、疼痛、排便、排尿、排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安全预防9项护理服务,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糖管理及低血糖5项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专家认为居家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中应删除“生存质量、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等指标”,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指标针对性地评价每项护理措施即可,最终形成的居家护理方案包括居家护理方案的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三部分。

3讨论

本研究基于前期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调查结果,全面检索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会的相关政策文件,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确定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草案)。为了增加方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通过专家会议法对初步拟定的居家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包括护理教育、糖尿病诊疗、糖尿病专科护理等,专家的专业领域较为多样性且具有针对性。此外,全部专家均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居家护理相关内容,专家权威系数为0.865,表明与会专家在糖尿病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专家论证结果可靠。在居家护理方案实施流程方面,本研究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实践基础,实施者采用详细的居家护理评估表、居家护理计划表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有计划、连续、专业、系统的居家护理服务,整个实施方案简便易于操作,可进一步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施内容方面,本研究以前期基线调查结果为依据并结合专家意见,形成的居家护理服务包的内容有9项包括压疮护理、安全防护与护理等基础护理服务项目,5项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糖管理及低血糖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项目,充分考虑了糖尿病患者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居家服务需求。在实施团队方面,本研究纳入的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家庭医生等均具备丰富的2型糖尿病专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可完成这一系列的专科诊疗与护理操作。因此,本研究设计的居家护理服务方案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本研究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与居家护理相结合,制定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在组建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方面,本方案在“千名医师下基层”的政策基础上,纳入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修的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不仅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还为居家患者解决糖尿病专科问题奠定了基础,进而提高居家护理服务质量。在居家护理方案的服务内容方面,本研究制定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护理服务包”和“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包”,该服务包不仅融合了原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还体现了糖尿病专科护理特色,丰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内容,对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可为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者进行较为全面、系统、高效的居家护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开展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实证研究,验证该方案的实施效果,并结合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具体情况对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整,以使方案的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会议服务方案篇2

一、工作站岗位、场所设定及工作职责

(一)办公场所

民事民议工作站原则上利用我镇便民服务大厅司法服务窗口开展工作,现场评议大厅利用县农业技术总站分站办公室进行搭建,评议会背景为《千家万事、百姓评说》。

(二)岗位设定和岗位职责

工作站设站长、人民调解员、民事民议工作人员三个岗位。

1.工作站站长王金生:负责工作站的前期组件和组件后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民情、民意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负责与县诉求服务中心的沟通联系和辖区内矛盾化解、开展评议等工作;加强与相关涉事部门的联系,积极营造与部门间的互动合作氛围。

2.人民调解员孙晶:负责接待受理辖区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在进行行政调解的基础上,主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利用法律手段有效化解矛盾。及时收集、上报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相关信息。

3.民事民议工作人员吴金琦:负责辖区议事代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根据群众意愿整理、上报群众评议申请;组织召开辖区内群众参加现场评议大会等;配合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开展“评理”和“建言”相关工作;及时收集、上报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相关信息。

二、议事代表选择范围、数量及职责

(一)议事代表选择范围

议事代表要求年满18周岁以上,有民事行为能力、具备参政议政愿望和素质。主要在以下范围产生,且构成比例适当:党代表、人大代表;熟悉行业政策的专业人事;公道正派、有威望的人士;社会公信度高的村民、居民代表等。原则上不允许现任实职领导干部任议事代表。

(二)议事代表推选方式

采用自荐、组织推荐等,敞开进口、优中优选。选出的议事代表经县诉求服务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报县公众与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媒体公示社会无异议后确认。议事代表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和作用的代表,适时进行替补,确保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评议结果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三)我镇议事代表人数:50人。

(四)议事代表职责

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针对一个时期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现象,评议是非曲直,褒善贬恶,表明立场观点,发挥公平公正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2、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无诉求评议。

3、针对我镇经济及社会发展问题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三、工作制度

(一)群众诉求受理、办理制度

1、我镇便民服务大厅民事民议工作站窗口必须保证能够及时受理群众的来点、来信、来访。

2、属于受理范围的,直接受理。不属于受理范围的,说明情况,予以退回。

以下几种情况不予受理:

(1)应当或者已经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诉求事项。

(2)诉求事项已经在基层村屯受理或正在办理中,在规定期限内又向工作站提出同一诉求事项诉求的;依照职责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诉求。

(3)反映问题没有实质内容或明显脱离实际的。

(4)诉求内容及涉及部门不在辖区管制范围之内的。

(5)诉求人明显患有精神疾病,属无理诉求的。

(6)诉求人为酒后诉求,意识不清,属酒后闹事的。

(7)诉求事项处理过程中牵涉出的官员腐败或其他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移送纪检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群众诉求案件要详细进行登记,并根据诉求事项性质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

4、针对需要曝光的诉求事项,我镇民事民议工作站需上报诉求服务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后,统一进行安排报道。

5、我镇民事民议工作站每周五向诉求服务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通过网络形式上报案件受理、办结等相关工作情况。

6、我镇民事民议工作站工作要及时、客观、透明;原则上只负责行政调解、法律服务及评理案件的整理、上报,无特殊原因不主动开展矛盾纠纷调处以外的“说事”和“建言”平台工作。

7、定期对群众诉求办结案件进行归档整理。

(二)督查反馈制度

1、我镇民事民议工作站要按照“受理、办理、答复、反馈”的工作程序受理群众诉求。

2、我镇民事民议工作站要在5个工作日内将涉事部门办理落实情况反馈给诉求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要提前像诉求人说明情况。

3、因民事民议工作站受理诉求案件工作不规范、敷衍了事、处理结果有失公平、正义以及未按要求向诉求人反馈办理等情况引起越级上访的,按照《县开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县2012年度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督查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工作流程

第一步,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进行登记。

第二部,属受理范围之内,能当场答复处理的,当场答复处理的;不能当场答复处理的,根据诉求事项性质、涉及面的大小、时效性的强弱,或进行行政调解、或提供法律服务、或启动评议程序。不属受理范围的,说明原因后退回。

1、针对民告民或者民告法人的诉求案件,涉及面窄、影响面较小的诉求案件,主要采取人民调解的方式,由相关接待人员依法进行调解及提供法律服务;涉及面广、影响面积较大,单纯依靠司法手段难以调处的案件,上报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申请启动即时评议或现场评议程序,经批准后,按照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相关流程启动工作程序。

2、针对民告官的诉求案件,以行政调解为主,经行政调解无效的,视情况以评议的方式进行调处。群众申请评议后,经县诉求服务中心报主管领导审定批准后,安县诉求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启动即时评议或现场评议程序。

第三步,根据诉求案件的处理方式,民事民议工作站负责组织当事人配合相关诉求案件的媒体采访工作以及后期专题片录制、评议会现场布置等相关工作。

第四步,针对申请评议案件,向相关涉事部门进行诉求问题反馈。

第五步,整理上报县诉求服务中心诉求问题处理、反馈情况。

会议服务方案篇3

关键词:分享经济 平台 服务者 消费者 劳动关系认定

近几年,“分享经济”作为新经济形式迅速发展。2015年开始,中共中央通过政策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就此创新经济形式进行确认及鼓励,在此之后,分享经济更加迅速、蓬勃发展。以滴滴出行为例,2016年1月,滴滴公布其2015年全平台订单总量达到14.3亿,注册用户突破2.5亿;2016年9月,滴滴公布《移映鲂杏胨净就业报告》显示,平台已有超过1500万名司机。这仅是滴滴出行一个平台在2015年的数据,加上五八同城等数量众多的服务类平台公司,分享经济链接的平台方、服务者、消费者的数量和规模已十分巨大。快速发展的新经济形式,催生出新型法律问题。

在劳动法领域,分享经济下,如何界定平台方与服务者间关系这一新的法律问题日益浮现。随着以APP为核心的匹配消费者、服务者的平台类公司不断涌现,平台方与服务者的劳动争议案件日渐增多。在立法相对滞后的现状下,如何认定平台方、服务者间关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劳动关系认定的理论分析

在对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之前,先对劳动关系内涵和本文研究范围加以界定,对其与相近法律关系――雇佣关系进行区分,并简要梳理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以此作为本文的出发点及后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定义及区分

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易与民事雇佣关系相混淆,在分享经济下,服务平台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的认定,一定层面上也是劳动关系与民事雇佣关系的区分。民事雇佣关系,一般是指受雇人按照与雇用方约定,在一定期间或不特定期间内从事工作,受民法调整。

(二)劳动关系认定之人格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

世界范围内,劳动关系认定主要分为从属说和控制说。在中国劳动关系学界,以从属说为学界通说。【1】从属性标准主要分为人格从属性(人身依附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等,强调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控制说强调双方的控制、指挥。大陆法系以从属性为核心标准,但域内外对于从属性的内涵和外延并不统一。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均强调人格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2】

二、北京地区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司法现状

(一)认定劳动关系司法三标准形成及发展

2005年以前,我国确认劳动关系标准无法可依。2005年,劳动部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5] 12号》开始改变这一局面。2005年12号文确立了至今仍在司法实践中作为主要判定依据的确认劳动关系“三标准”。

立法者通过上述三标准,确立了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较为先进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但粗放的三标准已无法界定新经济形式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为解决三标准的局限性,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探索地方特色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

(二)以三则判例分析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

1. 符合三标准的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界定――庄某与北京某代驾平台劳动争议案(2014)一中民终字第6355号

此案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均驳回庄某诉请。一二审法院阐述的理由是,代驾司机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可自行掌握,亦非按月从平台提供方获取劳动报酬,结合代驾司机的行业特点以及本案中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情况,认定双方无劳动关系。

此案审理思路是北京法院、仲裁院对类似案件典型审理思路。此案中,庄某与E公司间关系符合三标准的粗放框架:第一,E公司是一家依法成立、注册的平台类服务公司,庄某是一名有驾照、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具有主体资格;第二,E公司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注册时与庄某签订协议等方式适用于庄某,一定程度上庄某受E公司管理,并获得报酬,亦在违反规则时接受一定处罚;第三,庄某提供的代驾服务是E代驾平台的主要业务。

若按照“三标准”将此类关系划定为劳动关系,既不符合国际劳动关系学界主流,亦会扼杀新经济业态的活力。北京地区法院主流审理思路为,此类劳动关系类型属于会议纪要中提到的不应认定为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知识或设施提供劳动或服务”;“劳动者自担风险”;“无身份隶属关系、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

本案一二审法院未在推理部分直接引用上述会议纪要,而是结合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收入模式、行业特点和合作协议情况等,认定双方无劳动关系。实质上是用主体间关系、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关系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衡量人格及业务从属性,最终认定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2. 不符合三标准的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界定――王某与某家政服务平台劳动争议案(2015)三中民终字第13577号

此案事实部分及涉案主体与(2014)一中民终字第6355号案相近,均是分享经济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用工,均有用工方、平台方、服务提供方三个主体,均是平台方和服务提供方因劳动关系认定产生的纠纷。

本案一二审法院通过对三标准中主体标准的判断,认定王某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故已不符合与平台形成劳动关系条件,判决驳回王某诉请,未对王某与家政服务的关系深入探究。

3. 非劳动争议民事纠纷中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界定――徐某与某代驾公司、代驾司机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2015)三中民终字第04810号

经笔者对现已公布相关裁判文书搜寻分析,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界定问题,并不全部直接表现为劳动仲裁或劳动争议,而是大量间接表现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与平台服务相关联的其他纠纷中。

此案中,某代驾平台与发生事故时代驾司机李某的关系认定,直接影响两方对事故受害者徐某的责任划分。此案二审法官认定“通过收入模式以及双方之间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程度来看,不足以认定双方之间的雇佣关系”,后通过考量代驾平台的义务范围、过错程度及其过错与交通事故之关联性等因素,从价值判断及利益衡平的角度出发判定代驾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上述三案是分享经济下,涉及非标准劳动关系确认问题的典型案例。经笔者查询,已有多家平台类公司与服务提供方、服务接受方产生似争议。考虑到未在网上公示的劳动仲裁裁决,实际规模应远大于搜索结果。

三、完善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意义及建议

(一)界定分享经济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有利于司法公平正义

因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不一。以北京为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仅能作为指导,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且其中“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知识或设施提供劳动或服务”、“劳动者自担风险”、“无身份隶属关系、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无法清晰界定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平衡新经济形式和劳动提供者权益的裁量权下放至每个法官,造成裁判尺度不一,无法保证公平正义。

(二)界定分享经济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有助于平衡三方权益

1.有助于维护服务提供方权益

上述三个案例中,服务提供方均无法厘清其与平台方关系。尤其是庄某与北京某代驾平台劳动争议案中,庄某按照招工广告到某公司应聘,成为代驾司机、从事代驾服务工作,且在形式上亦“穿工服、带工牌”等,对于庄某来说,这种关系已是其文化程度能够认知的劳动关系,也是基于此项意思表述与平台方签订协议。但最终法院通过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合作协议情况未认定其与平台间为劳动关系。

分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提供方通常文化层次偏低,无较强的法律意识及法律关系辨别能力。而平台方有利用现有规则、规避劳动关系中用工主体较严格责任的天然动力。如何有效界定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保护服务提供方合法权益,是在鼓励新经济形式时不能回避的课题。

2.有助于维护服务接受方权益

徐某与某代驾公司、代驾司机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二审法官通过极为复杂的逻辑论述,变更一审中仅需要代驾司机承担责任的判决结果,改判代驾平台与代驾司机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本案事实上看,二审结果更有利于保护弱势的乘车人徐某,维护公平正义。

此类案件中,更常见的判决与一审一致,即仅由服务提供方承担责任。而由于服务提供方的经济原因、财产在外地等原因,受害者常难以得到有效赔付。不同于商品服务类平台(如淘宝)的多重法规、文件规制,目前虽然分享经济类平台公司不断涌现、交易规模巨大,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以网约车平台为例,2016年12月2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虽其以第二十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应承担承运人和经营者责任,但平台方与服务提供方责任如何划分仍然亟待厘清,而厘清的起点之一便是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3.有助于平台公司长远发展

如前分析,将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边界进一步明晰,使得平台公司更清晰界定与服务提供方间关系及权利、义务、责任,有助于结束合作关系劳动关系混杂乱象,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思路与建议

结合以上理论分析及实践案例,为保障公平正义,平衡服务提供方、平台方、服务接受方三方利益,分享经济下的劳动关系确认标准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本文认为,在界定分享经济下非标准劳动关系时,可以主体判断为起点,配合人格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判断。除三标准已规定的“受规章制度约束”、“服从管理安排”、“业务从属”粗放标准,以及会议纪要规定的“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知识或设施提供劳动或服务”、“劳动者自担风险”、“无身份隶属关系,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三个角度,另可深度、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1.主体之间关系:双方是相对隶属还是平等;提供服务方的独立程度、主观能动程度;双方之间的支配、控制程度。

2.双方合意内容:除双方协议内容,另需整体考量服务提供方知晓平台方的方式、达成合意的过程以及其文化程度,探寻作为弱势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尽量排除平台方利用优势地位、信息不对称达成不公平协议的可能性。

3.收入模式:是否有基本工资;是否按月领取报酬;结算模式是否基于工作量等。

4.工作时间、地点情模式:是否可以兼职;是否有固定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支配、控制程度。

在学界未将上述因素指标化、立法未能补充细化相关认定标准之前,建议司法者在处理分享经济下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时,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从价值判断及利益衡平角度对上述因素影响进行正负叠加后综合判断,通过司法实践逐渐将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边界明晰化,从而有效平衡三方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页

会议服务方案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本人xxx,现XX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一年来,我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办案原则,积极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四项便民措施:一是建立首问负责制;二是建立仲裁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及拖欠民工工资争议、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案件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三是实行风险告知制度,以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四是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服务。

二、一年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51件,涉及金额高达6500余万元,其中调解结案894件,裁决结案290件,和解后撤诉的25件。调解率占62%,裁决率占20%,结案率达83%。

三、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管理,增强学习,大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改进服务,强化细节,以多种措施实践仲裁为民的理念。注重宣传,强化预防,着力调解,努力营造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氛围。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案多人少,导致部分案件不能及时裁决;二是档案管理还不够规范;三是结案率未达到90%标准,还需进一步努力。

劳动仲裁科员述职报告二

我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以后,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如果想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必须先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 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三、工作做法

1、加强管理,增强素质,大力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加强劳动仲裁工作的管理,增强仲裁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劳动仲裁工作的关键。 我们在工作中一是加强学习。我们按照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要求来做好仲裁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首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和教育,使仲裁员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坚定仲裁员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明确仲裁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使劳动仲裁工作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其次,进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教育。我们将每周五下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共同对最近颁布和施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学习,使大家深刻领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的历史背景、立法意图、基本精神,不断增强仲裁员依法施政、依法办案的自觉性。

再次,不定时组织仲裁员进行专题业务讨论,继续鼓励和支持专、兼职仲裁员、书记员参加法律专业学习,提高法律理论水平,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尽量组织仲裁员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专业水准,拓展视野;二是加强日常管理。首先端正劳动仲裁员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引导他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和谐仲裁这面旗帜。通过在仲裁工作岗位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要求每个仲裁员必须认真 、耐心、热情地接待当事人。其次,加强廉政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仲裁员务必做到勤政廉洁,不以权谋私,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不办人情案、关系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劳动仲裁的良好形象;

第三,严格办案程序。我们严格按照《江苏省省劳动仲裁案件庭审程序》执行,从制度上规范仲裁员的行为。在案件处理中,弱化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强化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三是初步实行兼职仲裁员办案制度,提高办案数量,缩短办案时间;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执法机构,必须要以严谨、规范、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贯穿劳动争议仲裁的始终,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我们首先完善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告知用语,强化证据质证程序,严格依法办案。在仲裁活动中实行阳光工程,制作了政务公开栏挂上墙,将各项办案程序、收费标准、办案纪律、开庭时间、开庭场所、仲裁庭组成人员,既方便群众,又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督是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我们从仲裁员资格准入,日常办案工作等方面加强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群众反映不好的,坚决不发给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坚决不予聘任。对于在办案中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仲裁员坚决予以淘汰。同时,为保证案件质量,维护仲裁公正执法形象,办公室还强化案件审理监督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申诉案件,细心听取当事人对裁决的意见,对发现原裁决确有错误的,及时报请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彻底改变申诉难的现象;通过对案件质量评查,发现有重大质量问题的,及时移送办公室审查,杜绝或减少错案的发生,以维护仲裁委员会公正执法形象。2008年以来,我委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9件。其中调解案件25件,占案件总数的42%。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无一起本级或上级纠错的案件。

2、改进服务,强化细节,以多种措施实践仲裁为民的理念。

仲裁为民是劳动仲裁机构的根本理念,我区劳动仲裁机构从小事、从细节做起,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当事人,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在办案过程中我们以维护劳动双方当事人权益为出发点,同情弱者,对缴纳仲裁预付费有困难的,我们实行先立案,后收费或减收、免收仲裁费用的做法,决不使一个受害者因为拿不起钱得不到仲裁,从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树立了良好的劳动仲裁形象,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好评;

其次,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透明度,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一是编印了《劳动争议仲裁、合同鉴证、信访工作服务指南》,使来访者对我们的工作程序一目了然。二是对当事人实施仲裁告知制度,减少当事人因不了解常识而造成无谓失误;第三,审慎实施部分裁决制度,解决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特别之需,使危重工伤等亟需救助的职工能够及时得到救助;第四,实施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制度,建立健全处理突发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机制。近年来,我们以处理欠薪事件为重点,以建筑装修行业为突破口,研究有针对性的办案规律,解决了一批突发和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第五,探索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帮助其加强劳动用工规范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3、注重宣传,强化预防,努力营造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氛围。营造劳动关系双方和谐氛围是劳动仲裁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做好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和处理工作的同时,针对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抓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首先, 抓住劳动合同这一产生劳动争议的源头,认真排查劳动争议隐患。我们将不规范劳动合同和不签订劳动合同作为产生劳动争议的主要症结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省厅开展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情况专项调查的要求,我们科室参与了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重点了解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并征求了他们在劳动合同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搞好合同鉴证储备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二是做好劳动合同鉴证的服务工作。我区劳动仲裁机构遵循依法鉴证、保证质量、体现服务的原则,认真审查合同内容,对虚假合同、人情合同及不完备合同及时纠正,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企业、职工对劳动法规和劳动仲裁工作的认识。 劳动仲裁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劳动仲裁缺乏了解,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和一些私营企业职工还不知道有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不知道劳有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不知道劳动仲裁是干什么的。我们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让职工们知道劳动争议处理途径、程序,扩大劳动仲裁工作影响,正确引导职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争议;

第四,进一步加强劳动信访工作。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信访工作无小事观念,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对来访的职工热情接待,耐心细致解释,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上报相关领导和部门解决,把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对集体来访,实行仲裁建议制度,使企业依法办事,对劳动争议易发生的私营、个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

会议服务方案篇5

一、二0一九年工作总结

2019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县委县政府、局党组领导的正确关怀指导下,适应劳动人事调解事业的新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善工作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案质量,使劳动人事仲裁机构成为优质、高效、文明的服务窗口。今年截止十一月底,共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77起,立案149起,不予受理28起。其中立案的劳动关系确认争议23起、经济补偿类争议84起、工伤待遇类争议38起,劳动报酬1起,社会保险2起,违约金1起,涉及事业单位26起、其它用人单位123起,涉案金额达3577万余元。接待来访咨询626人次。调解率65%,结案率100%。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和谐劳动人事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健全基层调解机构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

按照创建部级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要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为了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根据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整合、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时研究分析我县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基层及乡镇劳动人事调解工作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工作。

基层及乡镇劳动人事调解机构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公平、公正、及时、合法的调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劳动人事调解员队伍,现有调解员1205人,均有相应的从业经验;二是健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劳动人事调解职责、调解业务流程、调解服务承诺、调解风险告知、调解案件回访、调解业务社会监督等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三是严格调解程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程序合法,实体合法;四是强化调解工作,实施案前、案中、案后,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程调解工作,尽可能运用调解手段案结事了,化解矛盾;五是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法院等机构的沟通协调,强化业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二)强化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基层调解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重在基层”的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劳动争议预测、预警、预防、预报机制,力争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健立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是预防纠纷加强调解工作的关键,我们立足实际,积极筹划,推动新建单位、村委会居委会调解组织建设。指导已建立的调解组织运行规范化,工作常态化、作用明显化。共建各类基层调解组织311个,调解员1205人。今年基层调解组织共预防化解纠纷210件。

(三)改建仲裁院,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根据省人社厅《创建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实施意见》等文件及市人社局的要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办公场地要达到“五室一庭”标准:即有办公室、立案室、监控室、调研室、档案室、仲裁室,面积不低于200㎡。根据这一要求,我局已在社保大楼二楼建成标准化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场所,面积约200㎡,一个仲裁庭、二个办公室、一个监控室、一个档案室,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二、二0二0年工作打算

明年我们打算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创建有利办案条件。积极推进以仲裁院为主要形式的实体化建设,推进仲裁庭的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基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建设要求规划好标准化的仲裁庭的建设,根据办案业务需要配置现代化设备。同时,规范各类报表、信息上报工作,对每月、每季度的仲裁案件受理情况、处理情况等做汇总并加以分析,为发展基层调解组织等工作服务。

(二)强化宣传,推进信息公开工作。一是通过编印法律宣传小手册、法制宣传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法制宣传的广度,引导劳动者和企业以正确的方式反映诉求和应对纠纷。二是通过网站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增加仲裁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日常案件受理及处理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上报。

(三)加强学习,做好仲裁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仲裁委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提高仲裁案件的审理质量和办案效率。二是加强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形式,既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又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对新进工作人员帮助,不断提高仲裁人员的办案能力。

会议服务方案篇6

关于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任务,宪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全国人大组织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对各专门委员会的任务作了规定,其中之一为:“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批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出报告。”因此,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的规定,完善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特点

与各国立法机关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相比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特点是:首先,各专门委员会设立统一的工作机构,负责安排和协调工作人员为专门委员会服务的工作,专门委员会需要工作人员协助或提供服务的范围、方式、人员,均由工作机构根据委员会的工作负责统一安排和确定。专门委员会委员个人没有自己的工作人员,也不直接的要求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为其承担某些方面的具体事项。因此,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不实行个人制,而是集体制度。这个特点与英国议会下议院选任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其机构相似,与美国国会常设委员会工作机构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次,专门委员会工作人员一般长期在本委员会工作机构任职,直至退休,不转到其他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少数情况下,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可以作为岗位职务交流轮岗,到其他工作任务接近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任职。在个别的情况下,也可到政府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岗位任职。这时,一般是在工作人员职务晋升或职位交流时才出现。这是因为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实行集体为专门委员会服务制度,专门委员会的各项准备性质的工作和日常事务性工作,都需要熟悉本专门委员会分工联系的有关部门工作,这要求委员会工作机构的人员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完成其承担的职责。因此专门委员会工作人员相对稳定。这与美国国会常设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强,更替快的情况完全不相同,类似于英国下议院选任委员会工作人员具有的稳定性。再次,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据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适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的党群人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工作机构人员的录用、任职条件、辞职、退职、职务升降、奖惩等,均由委员会提出建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人事局统一决定。本委员会对其工作机构的人员,没有人事方面最终决定的权利。这与英国下议院选任委员会工作机构人员的管理方式大体上相同,而不像美国国会常设委员会,其工作人员由议员个人或者委员会自己决定和聘任。第四,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较少。在八届全国人大期间,8个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总人数是163人,平均每个委员会工作机构的人数为20个左右,平均每个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有1个工作人员。但各专门委员会工作人员中,负责内务、文书管理和日常服务人员有2-3人。实际上,从事专业工作人员很少,还要负责与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人员与专门委员会工作要求相比,显得人员较少,难以完全适应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专门委员会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和行使职权。而在美国,国会常设委员会每个议员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为其提供服务,以协助其处理日常事务、接待选民、起草议案。

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运作的现状

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辅助性的工作机构,是从代表中选举产生的、按照专业分工的工作机关。它的任务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拟订有关议案。专门委员会各项任务的完成目前都离不开工作机构提供的服务。所以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在为专门委员会协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监督等职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分为三项:一是对法律草案审议的准备工作,为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服务。由于专门委员会开会审议法案的时间短,工作机构的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法律委员会在审议法律草案之前,责成办事机构对草案中的重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协调的问题主动地、尽早地做好协调工作。在专门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律草案时,工作机构需要提供其他法律对于同类问题的规定、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同类问题的规定、草案中的重要问题的不同观点等。在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之后,工作机构按照专门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意见,对法律草案的有关条文进行具体的修改。二是拟定和修改法律草案。在立法过程中,基本法律和有关国家机构、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草案均由法律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也就是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法制工作委员会拟定。自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其他法律的制定,也有部分由专门委员会牵头起草或修订,凡是由专门委员会牵头起草或修订的法律草案,均由委员会工作机构拟定法律草案。在拟定和修改法律草案的过程中,工作机构的人员由于直接的承担了有关的立法调查,立法听证等方面的研究和修改工作的全过程,并且熟悉立法技术及有关的法律规定,与法律执行部门的沟通渠道通畅,加上工作人员掌握的资料信息比较全面,他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得到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采纳。三是对报请常务委员会备案的法规研究,协助专门委员会对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在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违宪审查方面的地位和任务,作了更明确的规定。立法法第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审议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也可以由法律委员会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说明审查意见。制定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并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经过审查后,认为这些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结论以书面的方式提出。如法律委员会对报送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责成办事机构提出审查处理意见。其他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报送备案的法规,均先由委员会办事机构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再由委员会作出决定。

三、改革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思路

在我国,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除法律委员会外,法律专业知识和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程序方面的知识不丰富,特别是在专门委员会成立的第一、第二年,这种情况更突出。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主要任务和精力,是熟悉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及其工作方法程序。对于立法中的有关法律规定、立法技术、法律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依靠工作机构提供服务。委员会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立法技术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专门委员会审查法案的知识,所以,委员会工作人员为专门委员会起草的文件,提供的资料,提出的建议,对专门委员会发挥具体作用起了很大的影响。加之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的状况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使得专门委员会工作人员所起的作用更为具体和有力。为此需要对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立及其人员配置进行相应的完善。

第一,在制定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时,明确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职责。目前,除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规则明确地对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外,其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规则或议事规则,都没有对工作机构的职责作出规定。这既不便于规范工作机构的活动和职责,也不利于工作机构及时全面地为委员会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适当增加各专门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和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随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和监督工作的开展,专门委员会需要工作机构提供更加全面的、深入的、扎实的各项服务性工作。而现行的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的现状,以及工作机构所能提供的工作服务范围与质量,不能够充分地适应专门委员会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实际需要。应适当增设工作机构的种类和数量,以适应专门委员会工作的需要,同时在原有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实行新增加人员聘任制的管理方式,从具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中招聘。使专门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成中,既有熟悉专门委员会工作程序、议事规则和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制度的公务员,以保持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具有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员,适应专门委员会在审查议案时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需要。与此同时,统一各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的人员。目前各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人员分配不够平衡,如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既是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工作机构,也是法律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其工作人员应略多于其他各专门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总数。实际上,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作为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工作机构,也是为各专门委员会立法服务的工作机构,而不仅仅限于目前这样,只为法律委员会服务,同时,法律委员会也应与其他专门委员会一样,配备相应的工作机构及人员。

会议服务方案篇7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不断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一是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在全面征集政府立法项目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分轻重缓急,确定当年立法项目。二是着力改进民主科学立法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公开立法草案,建立了科学、有效、快捷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平台,及时组织召开立法听证会,进一步拓宽了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渠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认真落实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制度,完善与省人大法工委的工作联席制度,建立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制度,主动征求省人大、政协意见,努力构建人大、政协和专家参与立法的机制,形成了立法合力,保证了立法质量,加快了立法进度。“”期间,及时完成了《省宗教事务条例》、《省劳动监察条例》、《省消防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省条例(修订)》等16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和《省节能监察办法》、《省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工作办法》、《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等省政府规章草案26件的起草工作。坚持立、改、废并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要求,及时开展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旧的不适应的制度措施,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不断完善行政决策体制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服务工作大局,配合省政府先后3次修订了《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等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不断健全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定的决策机制。年,起草了《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政府令形式。随着决策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民生保障、土地征用、服务定价、招商引资、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决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决策执行较为顺畅。

(三)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22项,调整83项,下放56项,调整非许可项目22项。年,根据国务院〔〕21号文件的规定,共梳理登记行政审批项目543项,取消57项,修改名称14项,年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115号)要求,对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出了安排。按照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对1291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研究并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涉及17个部门的68项具体行政许可事项向监察部提出了下放、取消或调整的意见。及时取消、调整和保留行政审批事项,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规范了行政行为,减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了经济投资环境。

(四)着眼于打造阳光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认真执行《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引导政府部门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依法、准确、及时公布公众关注的重大政府信息,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指导和督促各级行政机关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从与老百姓有密切关系的每一项行政许可事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内容入手,编制和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管理事项、依据、办事程序和结果。截至年底,已有36个省政府部门编制了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大力推广“一站式”服务,截至年底,全省共设置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443个,省政府部门设置行政服务办事窗口(政务大厅)8个,提高了办事效率,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着手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努力为实现省、州(市、地)两级行政机关网上政务公开、网上协同办公创造条件。

(五)不断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年,草拟《省行政效能投诉办法》经省政府审议通过,并以省政府第67号令实施。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询问,及时主动向政协委员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0余件,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更加具体有力。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审查,坚持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半年总结通报制度,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法制和政令统一,提高了行政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和行政执行力。

(六)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年月,省政府即在市召开了全省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行政复议组织建设,成立了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委员会。推进市县行政复议委员会建设,指导和支持市、州各县(区)建立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综合运用调解、和解等方法化解行政争议,办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适应新形势对行政复议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暂行规则》,着力从制度上保障办案质量和效率。“”期间,我办办结省本级行政复议案件共计38件;省政府出庭应诉案件1起,圆满完成了一、二审的应诉任务,省政府均胜诉。不断加大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共计957件,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省政府法制办要努力发挥好政府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结合依法行政考核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总体思路是: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奋斗目标,以创新依法行政工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以强化市县依法行政工作为重点,力争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支撑我省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及公信力显著提高,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服务我省“四个发展”大局,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律培训,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认真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培训,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政府立法,推进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制保障。突出立法重点,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的的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加强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探索完善法律立、改、废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推行规范性文件网上备案,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结果要作为决策重要参考。探索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进行重大决策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承受能力、地区实际等因素,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和出台时机。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立法和制度建设事项等,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决策执行机关要及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监察部门、督查机构要定期调查决策执行情况,了解各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建议并及时通报。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严格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四)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下移执法重心,加强和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执法程序与执法标准,在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纪律和执法道德教育,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推行行政指导和服务工作,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及说服、建议、提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减少行政争议,提高行政效能。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审批流程,强化审批监督,增强服务职能。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行政权力透明运行。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会议服务方案篇8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XX区第X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提案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会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提案工作回顾

区政协X届一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提案履行职能、建言献策;为丰富协商民主实践、推进协商民主进程、提高协商民主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提案撰写数量逐年增加,严肃性、科学性和全面性越来越显现。五年来,共收到提案X件,比上届增加X件,增长X%。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X件,占X%。确定重点提案X件,占X%。其中,联名提案X件,占X%;委员个人提案X件,占X%;按建议或并案处理提案X件,占X%。提案(立案)内容属于经济发展方面X件,占X%;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X件,占X%;公安、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文化旅游、教育、民政、群众生活方面X件,占X%;其它方面X件,占X%。这些提案大多数都顺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紧扣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工作重点,以及辖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调研、反复斟酌而提出来的,在选题、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提案具备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求,体现了提案者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履职能力和水平,整体质量较高。

(二)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提案落实率、委员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五年来,各承办单位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理质量,立案的X件提案不仅100%得到了办理答复,落实率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提案所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X件,占X%;被采纳并列入计划仍在组织实施的X件,占X%;因条件所限暂不能解决的X件,占X%。对未被采纳的提案,有关承办单位都向提案人做了解释说明,有的作为一般意见转送有关部门,有的则委托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提出反映,此举得到了委员的充分肯定和理解。

(三)提案载体效能充分发挥,对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X届政协提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充实完善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形成了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一系列经常性工作程序;坚持服务大局与凝聚力量相结合,坚持调研与促进成果转化相结合,以提案为载体,强化净言、献策、履职建设。五年来、经过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以及提案工作者和承办单位的辛勤工作,提案工作呈现出质量和办理成效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成为区委、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联系社会各界的集聚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对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围绕中心、积极履职。五年来,委员们围绕发展规划,关注发展、服务大局意识不断提升,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发展工业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不少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关于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建议》《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关于社会养老问题的建议》《关于搭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提案》、《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提案》《关于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等,所提意见和建议符合我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我区的工作重心不谋而合,提案一经提出便被采纳,收到了积极效果。

2.紧扣热点、突出重点。民生是本、民意是天。五年来,政协始终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开展提案工作。据统计,反映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生活方面的提案倍受委员关注,占总数的X%。区委、区政府和承办单位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给予办理和落实。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X万平方米,使X万余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加大教育经费保障,总计投入X亿元兴教惠民,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10年人均X元提高到了人均X元;城市精细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实施X余项区属道路升级改造和背街小巷提升工程,城市形象、道路交通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全面开展生态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X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X%,人均绿地面积X平方米;“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被XX市人民政府授予“2019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3.服从大局、聚焦难点。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五年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委员们急政府所思为己任,积极谏言献策。XXX、XXX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产学研推广应用的提案》,科技局在办理时,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先后帮助X家企业成功申报X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在全区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X个,企业申请专利X件,申请量及财政资助金额均居全市首位。X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提案》,区政府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旧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累计完成征迁面积X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面积X万平方米,完成投资X亿元;同时,为棚户区改造一期等X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国开行政策性资金X亿元。根据《关于帮助实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提案》,为扶持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我区先后帮助辖区企业申报项目X余批次,争取上级资金X万元,帮助辖区企业使用市还贷周转金X笔、累计金额X元。依据《关于完善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设施的提案》,区民政局探索完善了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新模式,成立了XX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X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X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老人X万余人次,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得到省、市肯定,该模式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五年来,提案(立案)X件、占整个提案数量的X%。这些贴切实际的提案在实践运用中,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X届政协提案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五年来,X届政协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坚持协商办理理念,在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X届常委会提出的“提案上质量,办理上水平,服务上台阶”的提案工作目标。

(一)求准求实,坚持开门纳谏。为使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能,常委会在X届政协开局之年举办了新委员培训班,对新委员进行“如何当好政协委员”培训,着重解决委员尤其是新委员“提案怎么写”的问题;区政府每年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坚持实行会审和复审两者结合的宙核制;为切实提高委员的履职能力,在组织委员参加专题培训、调研视察、情况通报、学习讲座、协商座谈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党政部门征求选题意见、面向社会征集议案线索;坚持发挥党派团体、界别小组的人才优势和政协专委会的基础作用,紧扣全区中心工作,精心设计、精确定位、精细组织、精准办理;坚持“一对一”协商、对口协商、集中协商、专题协商、联合协商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运作模式,有效的提升了提案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质量明显提高,普遍受到承办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二)开诚布公、坚持沟通协商。区政协常委会高度重视提案工作,把提案办理协商作为提案落实的主要方式,以扩大参与、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为目标,积极推动提案整体办理、重点难点提案的落实工作。一是主席会议重大提案重点协商。区政协主席会议坚持每年围绕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年中任务“双过半”完成情况进行专题提案协商,同时就提案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沟通协商,推动重大、重点、重要提案的办理落实;先后召开重大提案协商会X次,分别就“关于建立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基金的提案”,“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积极快速增长的提案”等进行重点协商,为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服务。二是专委会重要提案对口协商。大力推动以专委会为基础、以转化提案成果为重点的对口协商,各专委会先后与X个部门开展对口协商X余次,组织委员参与活动X余人次,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X篇,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实起到了重要咨询服务和推动作用。三是活动小组疑难提案界别协商。积极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突出界别特色,使得提案针对性更加精准。在五个专委会的基础上,建立了X个委员活动小组,积极组织活动小组开展“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活动,为开展提案办理协商进行了有益探索。据统计,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教育、社会保障等八个方面的重点、难点提案,X届政协先后召开重点提案促办会X余次,就《关于完善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设施》、《关于帮助实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关于利用XX闲置厂房引进和发展文化产业》等重点提案进行协商促办,使所涉提案均得到了有效解决。2019年,人民政协报对我区“关于提高精准扶贫助困工作”提案办理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报道。

(三)强化领导,坚持联合督办。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会间联合审查拟办、会后联合集中交办、年中联合督办,重点跟踪催办,初步形成了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严把审查立案关。全会期间,对案由不清、建议不明、格式不规范的提案,及时与委员沟通并进行调整完善,确保了提案的质量;二是建立了严密的提案移交制度,规定提案办理答复的时限,避免了提案办理中推诿、拖延等现象;三是制定了办理答复提案与委员见面制度,沟通了委员与承办单位的联系,促进了提案的落实;四是严把办理质量关。提案办理答复后,提案委及时进行审查,对一些办理不认真,马虎应付的复文,及时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对委员反馈不满意的督促承办单位整改;五是建立座谈会与现场视察制度。通过通报办理情况,组织相关委员到所提问题的现场视察,促进提案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延伸;六是建立了评比奖励制度,每年全会期间及时总结推广提案办理工作经验,做好评先、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委员撰写提案和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积极性。

各位委员、同志们。X届区政协提案工作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政协委员和提案各参加单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XX区政协第X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提案工作的各位委员、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届区政协在提案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但还是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高质量的精品提案还不多;二是个别单位对提案办理的重视程度还不高,仍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三是提案工作的落实、跟踪和反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三、今后五年提案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提案工作要全面贯彻市委、区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更好地发挥政协提案在促进我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提案责任意识,提升提案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提案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提案工作作为政协全局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政治责任来抓;要围绕辖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组织好委员开展视察协商,引导委员深入调研,精准选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履行职责的政治责任;要积极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为承办单位与提案委员在办前、办中、办后“三沟通”提供优质服务;要主动走访协调,坚持提案交办后的走访、沟通,帮助协调办理中的有关问题;要主动营造氛围,充分运用网络、报纸、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提案工作,营造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提案工作良好氛围。

(二)强化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提案工作质量。提案数量反映政协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案质量反映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因此,要正确处理提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树立精品意识,以质量求发展。要拓宽委员知情知政渠道,促使委员围绕中心工作,从全局着眼,从实处入手,精心打造质量高、作用大、影响大的“精品”提案;要通过“XX新闻”、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区政协的重要工作定期,提高委员的知情度、知政度,为委员撰写出高质量提案提供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建立完善提案审查工作制度,不断细化审查立案标准和强化审查工作,把好立案关,保证提案质量。

(三)强化提案全局意识,注重提案工作实效。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抓住提案办理这个核心,发挥政协的整体优势,强化提办对接,综合协调,使提案工作与委员视察工作、专门委员会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督办力度,对同类提案开展联合集中协商办理;对确定的重点提案,加大重点督办协商面;对多次提出仍不能办理落实的提案,组织力量专项督办;对需跨年度办理的提案建立台账,实施有效跟踪督办;切实把提案办理协商贯穿于提案办理全过程,提高办理实效。

(四)强化提案创新意识,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以“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发展品质、加大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引领,针对经济社会矛盾凸显的特点,抓主流、聚焦点、务实策、献睿智;积极探索适应新常态下的参政议政特点,把握提案工作的特点规律,探索完善提案二次办理、办理协商、办理询问、办理反馈、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与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人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探索实施内容相近或相同的政协提案与人大建议共同交办、督办机制;建立提案办理“回头看”制度,加强提案办理的跟踪和反馈,促进提案办理工作再提升、再创新。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电子档案的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