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24 20:16:38

会议纪要的技巧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1

十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及制作手法,分集题为《时代》《浪潮》《能量》《再构》《崛起》《迁徙》《控制》《忧虑》《世界》《眺望》的纪录片,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普盛宴,也详尽介绍了互联网从诞生到飞跃发展的历史进程,不管是历史图像资料的处理,还是后期特效的制作,都实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的协调统一。作为一部历时三年制作完成的国产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在叙事结构、剪辑手法、特效制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人文化剪辑拉近高科技与观众的距离,将原本深邃的科技理论与概念做了通俗化、日常化的解读,用人文思考去观照科学技术领域,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时间主线与

故事化叙事相结合

科技纪录片与其他题材影片不同,对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同行业领域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科教性质直接影响了科技题材影片的传播效果,创作难度远大于其他题材。借鉴历史人文题材创作的方式,以时间为主线,借助时代背景阐述科技的发展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同的“故事”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呈现,这是科技题材创作中的新型叙事策略。

科技类纪录片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无故事、无线索的碎片化状态,无法给观众以亲近感。伴随着全媒体时代带来的融合思想,纪录片的生产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故事化叙事是观众愿意看完影片的动力之一。不少学者将《互联网时代》的叙事结构归结为“去故事化”。影片以时间为主线描述了世界历史的演变进程,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的产生、当下的发展现状,在让观众感受到时代沧桑巨变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带有启发性、客观性的时代景观。而这种客观性则是通过一个个串联的、时空交错的故事呈现出来的,如阿帕网实验室建立的过程、雅虎的成立、浙江余姚水灾等。

多元化剪辑手法

呈现多彩画面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行为的变迁,新的形式也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航拍器的普及让空中俯视的大全景呈现到个人影视作品中,单反的普及使延时摄影成为影像的另一种流行元素。科技题材具备前沿性、创造性、变革性等特点,将现代形式应用到纪录片生产过程,移轴、延时、航拍等技术不仅可以突出表达作品的科技核心思想,在人文内容的叙述上也可以突破传统单一的表现手法。

移轴镜头可以说是专业摄影师难以舍弃的专用镜头。《互联网时代》中存在大量大全景画面,观众在经历相同重复的画面效果洗刷后,不免产生审美疲劳。移轴效果的加入给了观众新的视觉冲击,将真实世界虚拟化,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主要是将一组长时间间断拍摄的照片或是长视频抽帧压缩成一段短视频,这与升格剪辑有类似之处。延时摄影在阐述互联网时代的瞬息万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事物,需要使用非常规的手法去表现,而这种视觉效果大量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中,如《浪潮》中阐述阿基米德思考世界的沙漠场景、《能量》中的底特律公路、《眺望》中的韩国松岛新城建设工地、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各分集中出现的建筑、街景、机场等。

素材混剪丰富多样,

视听节奏鲜明

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曾说过:“电影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又来源于剪辑的因素。”在影视作品的剪辑中,通常将多条线索的时空关系、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相组合。镜头数量和次序的安排、声画结合,每个镜头动作长度的取舍,快慢节奏的把握,段落的有机转换,都是通过剪辑技巧得到真实、合理的反映。

《互联网时代》通过合理的剪辑,使得影片主题突出,内容清晰,节奏张弛有度,不仅在艺术表现力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更从精神层面感染了观众。影片中多次使用并列镜头的组合,如敲击键盘的特写镜头、人物使用移动设备的场景、屏幕显示地址栏输入的画面等,有的用慢速排列,有的从慢到快,通过镜头组接的节奏从情绪上感染观众。另一种形式的多素材剪辑表现在多画面效果上,如在描述TCP/IP协议如何成为互联网通讯协议时,白色分割线将屏幕分成五个区域,各自插播不同的画面,由此表达当时网络通讯协议种类的“多”及确定统一协议耗时的“长”,这些画面中包括了科技场景(网络设备接口、键盘使用)及社会人文场景(凯旋门、钟楼、街道人群、国旗等),用不断切换的多画面表现主题、营造氛围、感染观众。

纪录片取材于现实,以纪实为核心,《互联网时代》结合历史题材、科技题材、生活题材的特点,采用了许多历史图像资料及当代电影经典片段作为素材。在陈述历史发展及人物事件中,大量黑白图片、视频资料和动画特效融为一体,呈现方式多样,形成视觉效果的互补、冲击,如《时代》中第一条互联网信息“L”和“O”地球光影效果、《忧虑》中“巴黎记者决斗事件”用画笔的效果表现决斗场面、《世界》中中国科技强国政策的彩资料等,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引发联想,催发思考。

后期特效深化主题,

科技名词通俗化

科技纪录片专业性较强,存在一定理解壁垒,对观众的领域认知度要求较高。如何将专业知识讲得通俗化、大众化是此类影片的关键。《互联网时代》通过制作特效影像、构造虚拟现实场景等方式生动直观地解析专业名词。在解释“信息包交换”的概念时,将“信息包”分解成碎片,通过不同的管道流向目标端,最后重新组合成原始信息,整个过程通俗易懂。而解说摩尔定律时则使用了黑白图像的形式,将定律的图表用渐显的方式在白板上“画”出来。

由于使用了技巧性转场的缘故,如渐显渐隐、缓淡、闪白、划像、翻转翻页、叠化等,使炫酷、惊艳成为了科技纪录片的名片,而在过多的技术处理营造的短暂视觉刺激之后,观众的情绪难以持续,使影片情感缺失。无技巧转场的自然朴实,让观众回归现实,感悟生活。无技巧转场即画面间采取直接切换的方式实现转场,适用于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及镜头之间的自然过渡。以第一集《时代》为例,这些静态中的奔忙(里约热内卢),这些与娱乐、游戏难以区分的(伦敦)专注的时光,这些孤独中深处世界的人生(柏林),远离我们曾经(伊斯坦布尔)关于远近、多少、有无的经验(莫斯科),建构着(新德里)我们辨别他人和了解自己的新认知(北京)(东京)(地球)(淡入淡出转场)(地球仪)(图书馆)(铁轮)(火车)。

此类特效在科技纪录片中较为常见,紧接着虚拟地球的画面无技巧转场到图书馆的地球仪,巧妙地利用了相似的主体(地球和地球仪)顺利转场,让科技和人文历史巧妙地连接起来,而不显突兀。

“纪录片的故事化和故事片的纪录化其是当今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两股潮流。让中国的纪录片善于讲故事,这不仅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互联网使社会、人文、科技、自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技术为呈现更逼真的影像视听效果提供了支持。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科技和人文的相互融合、渗透是一种趋势,是东西方价值观的争锋交会。科技需要人文提升情感关怀。人文可借助科技表现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及时代气息。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2

肖邦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具魅力的旋律和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肖邦风格”。而福列的创作几乎囊括了所有音乐创作领域。他不仅广泛地继承了各时期、各种音乐风格的优良传统,而且还显露出20世纪的新奇风格,在法国音乐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这一历史时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辈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预示了后来的印象主义音乐。

一、福列夜曲的创作背景及分期

福列夜曲按照创作时间和风格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夜曲NO1―NO5(1875年-1884年)。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偏向对前人作品的模仿,由于求学阶段接触到大量巴赫、莫扎特的作品,因此在作品中呈现出动机式的发展手法,尤其喜欢用节奏模仿的形式展开乐段,例如OP37。同时受肖邦、李斯特等人影响,此时的作品旋律优美,曲风忧郁,伴奏织体丰富,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特质。此时作品旋律具有歌唱性特点,和声色彩精致丰富,曲式多为单纯的ABA’三段。

中期:夜曲NO6―NO8(1894年-1902年)。这个时期音乐兼具活力与忧郁的双重气质,情感的表露也越来越强烈,此时乐曲结构庞大、复杂,经常出现交替节拍。例如OP63,在这首作品中拍号出现了8次更替,这样的节拍设计,将节奏的律动改变,使节奏看上去规整的同时也不失弹性与自由度,大大地加强了音乐的张力。三连音的频繁使用带动乐曲中复节奏的出现,3对2的组合,打破音乐的平稳进行,给人以摇曳的感觉,音乐表现更加丰富。缜密的节奏考量,造就了极富感染力的音乐风格,例如OP63。

晚期:夜曲NO9――NO13(1908年-1921年)。进入20世纪,福列的作曲手法在经历几十年的历练至此己炉火纯青,音乐中流露着成熟、内敛与深沉。此时的作品逐渐摆脱磅礴的气势,不再追求庞大的声响,有种“孤芳自赏”的美。旋律线条硬朗,很少出现华丽的装饰,尽管音符的使用很节制,但多声部的创作时常可见,和声的运用更加大胆,有时甚至会出现刺耳、不谐和的音响,接近早期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此阶段作品音域大多集中在中音区域,推测应该是受到耳疾影响所致,音乐素材简洁。

二、音乐语言特点

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福列夜曲的旋律无论在早期还是中后期都保持了无比的流畅和极至的华美。年轻时期是福列精神生活的幸福时期,创作中一直被高度的热情所驱使,手法自由奔放,音乐充满了生机和对美好的向往。这时的旋律自由、舒展,应用了很多的和弦外音,大量的华彩走句和琶音。在福列中后期作品中,虽然大量的色彩性和弦和不和谐和弦被应用到作品当中,调式调性变得模糊不清,但旋律依然空灵、高远、平和、含蓄。没有外露的大喜大悲,只有内敛的自制和含蓄。

福列的音乐不仅表现手法和发展方式简练,而且对织体的应用体现出多声部线性思维的特点,他总是喜欢把很多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具有隐伏声部的旋律,通过不同节奏体现他多声部的特点。

福列节奏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的。大量的复合节奏和节拍的应用,使节奏充满无比的流动感,增强了旋律的流畅性。同时,节奏组织手法的集中,又使他的作品具有理性的魅力和逻辑上的连贯性。

福列的和声大胆而新颖,九和弦和十三音和弦等高叠和弦的应用随处可见。和弦运用精巧,大量使用飘忽不定的色彩性和声,这些和弦的解决又出人意料,使得这些作品在听觉上调性模糊,突破了原有的调性的感觉。

三、福列夜曲的弹奏技巧

福列的十三首夜曲虽不着重技巧的展现,但弹奏起来并不容易。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隆曾言,福列或许是我们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他的钢琴音乐是从灵魂深处传达出来的,用最敏锐的讯息感动我们,使我们陶醉。弹奏福列的音乐除了需要具备完美无缺的技巧外,还需拥有独立且恰如其分的指力,及全盘地熟悉钢琴各种音色。弹奏者唯有熟练各种技巧后,才能在不受技巧不足的限制下,体会福列音乐的美妙。

1、音阶、半音阶与琶音

在弹奏福列夜曲时,音阶、半音阶与琶音是最基本的弹奏技巧。以第二号夜曲之第八十五至八十六小节为例,福列在此就利用了双手六度音阶上行作为过渡乐段音型。建议在弹奏类似乐段时,可以改变节奏型态或是重音的方式来练习,弹奏时双手速度与触键需一致。

2、不规则节奏

三对二或是四对三等不规则节奏,是福列非常喜欢使用的节奏型之一,他经常使用此种节奏型态,来使乐曲中各声部间更具互相拉扯的张力。在十三首夜曲中,时常可见不规则节奏的踪影,第三号夜曲即为众多例子之一。

不规则节奏的运用,在第十三号夜曲中则呈现出更丰富的样貌,在第七十八至一百一十八小节处,福列巧妙地在将三对二的不规则节奏嵌在三声部中。建议弹奏此处时,除了留意不规则节奏之节拍外,还需留意各声部间线条的延续与音量的均衡。

3、同音反覆

在第一号夜曲中之第九十一至一百一十三小节处,福列安排了非常精彩的同音反覆技巧,在此乐段之前三小节中,原本只是单纯为左手1、2指轮流弹奏同音,搭配右手音阶之技巧,但自第九十四小节起,同音反覆的弹奏提升为需双手交替弹奏同音的高难度技巧。建议在双手轮流弹奏同音时,要特别留意音色与音量的一致,才不会破坏由同音反覆所构成之旋律的流畅性。

4、连续音程

除了同音反覆的技巧外,福列也会利用连续音程的方式,来增加乐曲织度之厚度,例如在第五号夜曲中之第四十九至五十三小节间,福列即将中间线条设计成六度音程的伴奏形式。

5、连续八度

福列非常喜爱将主题旋律重复多次,音域上的变化与连续八度的弹奏,则为福列再次呈现主题时最常使用的变化手法。在此要提醒弹奏者,在连续八度的弹奏指法上,为了要维持旋律线条的圆融,建议以连续4、5 指穿越弹奏的方式来代替踏板的使用,以避免虽因利用踏板达到旋律圆滑的效果,却因旋律中的小二度音程,造成不和谐的音响,而使得整段旋律显得混浊。

6、手指扩张

除了大音域运指的技巧外,手指扩张也是在福列夜曲中常见的技巧之一,例如在第七号夜曲中的第十五至十六小节处即为一例。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3

现将个人工作总结汇报

一、办理新员工入职手续方面

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很能体现人际交往的艺术。刚开始的时候虽然经过一些培训,但是由于心理素质的短板和经验的缺乏,还是有点捉襟见肘,办理过程比较混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办好。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加上自己根据文件认真梳理了办理流程,逐渐熟悉了这项工作,除了安排宿舍之外,其他入职手续办理环节均能独立完成,从XX年10月至XX年1月,办理近60人的入职手续。现已能熟练地独立地完成,并且能够很好地接待各类性格员工,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心态。

人事方面的工作事无巨细,需要耐心、细心、专心,更需要责任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心态,既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严格按规定做好新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工作,又要从员工的角度做出人性化的安排。就拿安排宿舍来说,新员工总是想和自己熟悉或认识的人住一起,或者不喜欢室友的一些生活习惯而要求调换宿舍,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按照公司规定安排的情况下尽可能协调,如果条件不允许就要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产生冲突。人事工作很好地体现了人事行政部作为公司和员工桥梁的作用以及调节公司与员工矛盾的职责,同时也渗透着人际交往的艺术。高尔夫球会是旅游企业,更是服务企业,我们的员工服务客人,那么人事部就是为员工服务的部门,我们必须牢记这个角色。

二、写会议纪要方面

正常情况下,人事行政部在每周一下午都会开部门例会,我的工作是在会议期间记录每位同事的上周工作总结和本周工作计划以及经理对重点问题的指示,并在会后整理成电子文档,经理修改后打印成纸张版,由经理签发与会同事确认签字后进行存档。目前已完成7次部门例会纪要和2次实习生座谈会纪要。通过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我学会了如何在一次会议中抓住重点记录核心内容,充分锻炼了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夯实了文字写作基础,这也是办公室工作必备的一项素质。

写会议纪要是一项简单却不能简陋的工作,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也要客观地记录每一项会议重点。第一次接触这类文字工作,总是想尽可能记住尽可能多的信息,然而写字速度有限,不可能做到记录每一句话,所以常常会漏掉很多重要信息。后来我在网上找了关于如何写好会议纪要的一些文章,学到了"一快、二要、三省、四代"的记录技巧。首先是写字速度要快,其次是尽可能只记录要点,再次是对于熟悉的内容可以省略,最后是用自己的"语言"代替一些专业名词。这些技巧对我后来写会议纪要很有帮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记录效率,有效避免了信息遗漏。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4

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为你赢得更多的注意力。如果你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你就可以和任何人愉快地合作共事。我相信每一个人都需要建立更好的工作关系,以便成为事业上的佼佼者,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但是有时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与危机,并错失良机,原因就在于我们未能了解他人,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情形总会令人心情沮丧,怨天尤人。

无论你是一位初涉职场的新手,还是一位已经站稳脚跟的内行里手,或者是一位大公司里的成功经理人,无论你处在什么职位,做怎样的工作,这本《21世纪商务礼仪》都可以帮助你改善人际沟通、取得事业成功。

在如今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效地进行各种交流,因此,拥有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更可以令你出人头地。每一个公司,无论大小,都会制定自己的业务计划,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有哪些公司为了完成那些业务上的计划而制定出“沟通计划”呢?另外,令许多经理人大惑不解的是,即使人们知道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还是不能达成既定的目标呢?

商务礼仪就是以一种务实、负责而尊重人性的方式来告诉你,应该有怎样的人,在怎样的时间完成怎样的工作。它并不是呆板的教条和冷漠的规定。一个公司需要良好的沟通,公司内部员工之间也需要良好的人际交流。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去抱怨“公司”,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公司里的一分子,因此也应该为改善公司内部沟通的状况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每一位员工都拥有了良好的沟通技巧,那么在这个公司内部自然可以有效地进行交流了。

也许你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但即使你拥有娴熟的技术,如果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也很容易被别人看成是个“拎不清”的家伙。想想那些让你暗暗敬佩的人吧,他们往往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同时又彬彬有礼,既能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又能礼貌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本《21世纪商务礼仪》将帮助你向他们的成功范例看齐,并发挥出你的最大潜力。

本书中所有的建议都是关于“做你自己”。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你必须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在各种场合、各种情形下都保持充分的自信。同时,也应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如果你不能坚持本色,一味地模仿他人,试问又怎么能够做到上面这些事情呢?

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钦佩他人这样或者那样的优点,努力地学习他们的做法,却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做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简便。其实更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起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这本书对什么人最有用?

如果你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这本《21世纪商务礼仪》可以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手册———你可以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如果你已经工作多年,甚至已经是一个部门经理,那书中提到的一些建议和技巧也会对你提高人际交流能力有所帮助。另外,每当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一筹莫展的时候,也可以信手翻阅本书,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或者提示。如果你已经是一位高层经理,那么从本书中你也能发现一些新鲜的思想和新颖的主意,有助于你更好地发展公司内部的沟通状况。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5

关键词:粉笔;体育教学;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76-02

20世纪,学校的运动场地大多数是煤渣地、泥地,体育课上为便于教学组织,多半用石灰粉来打点画线,而如今各地学校一一建起了漂亮、整洁、耐用的塑胶场地,原先的石灰粉开始落幕。笔者发现粉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再是室内课用于板书的教学专用品,在塑胶、水泥、地砖等场地上体育课,只要巧妙地运用好一支粉笔,不仅有利于教学组织,规范体育课堂常规,还能增添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较好地掌握。笔者选用几种教学案例,仅当是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探讨思考。

一、画出“标志”

“标志”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用粉笔在合适的场地画出标志,可以是点、线、圆等,这也是粉笔在体育教学中最常规的用法。

案例一:“课堂组织类”

比如在起跑练习时,起始线画一“短线标志”作为准备线,画一“长线标志”作为起跑线(图1),使各组更有秩序。用粉笔画出整齐的“×”标志,帮助学生明确排队站位,快速拉开间距,避免相互碰撞,使课堂秩序更加井然有序(图2)。学生分组游戏,用“数字标志”间隔场地,教学中能时刻引导学生不偏离指定场地,利于学生保持安全的活动间距(图3)。

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站位,拉开活动间距,便于练习,利于安全教学。

建议:为了使“粉笔标志”更加清晰,无论是塑胶场地还是砖块地面,活动前尽量清扫场地,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其次,教师要关注授课对象运动能力,科学预设学生的安全活动间距。

案例二:“动作教学类”

巧用粉笔,还能辅助动作技能的教学,比如立定跳远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脚尖踩线犯规,可以紧贴起跳线画两只脚印,学生就不容易做错(图4)。站立式起跑时,在起点处画两个脚丫(图5),也有类似的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也特别受用。

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动作要领,辅助动作教学。

建议:由于学生身高、能力等个体差异,比如做动作时,脚的前后或左右间距略有不同,在类似于“脚印标志”案例时,教师应注意画标志的均衡性,教学中也要关注到个体差异,提示学生以标志为中心,动作以舒适为主。

二、画出“方向”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便于教学组织,还可以巧用粉笔画出运动的路线和方向,帮助规范体育课的活动常规,提高活动安全性。例如指示学生绕标志桶的方向,返回队伍的路线等等(图6)。

作用:规范体育教学运动常规,提高活动安全性。

建议: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粉笔画的线条尽量清晰流畅。其次,在学生练习前,教师事先给予强调和提醒,练习效果会更好。

三、画出“场地”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多而场地少的尴尬,利用粉笔则能巧妙避免这一窘况。可以轻松画出多个运动场地,如立定跳远、跳单双圈、圆上运球等教学场地(图7)。

作用:使课堂组织更加清晰,教师按照授课学生数还可以增加多组练习,有效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建议:在进行多个场地分组练习时,为了加强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安全性,建议各组选派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导作用。同时,教师更应时刻关注各组活动秩序,确保各组学生安全有序地活动。

四、画出“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运用适宜的情境辅助教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适用。例如,画出大小不一的“石块”“独木桥”,进行趣味情境游戏(图8);画出可爱的“苹果”或“爱心”,明确学生的站位(图9),巧妙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画出喜爱的图形做标靶(图10),使游戏更富有童趣和挑战……

作用:让运动与绘画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合作交往的能力。其次,还能使游戏井然有序,形象生动,使课堂更富有生机。

建议:有些情境需要教师绘画的,建议在课前完成。课中为了避免学生绘画用时太久,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合作完成,比比哪个小组快又好,积极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与能力。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学生合作绘画完成的形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与兴趣。

五、画出“激励”

教学中,巧妙运用粉笔,还能辅助激励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团结齐心,勇于进取。

案例一:“目标激励”(适用个人)

如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等教学时为学生画上几条目标线(图11),练习足球射门时在各点写上相应的分值(图12),简简单单的几笔,却能激发学生不断练习与挑战,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案例二:“计数激励”(适用团队)

如加速跑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进行加速跑比赛,教师用粉笔在各赛道的终点处画“正”字累计每组成员依次获胜的次数,分值高的组获胜,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多次循环比赛的结果(图13),教师还可以结合奖励机制进行获胜组的奖励。一支粉笔巧妙地将个人比赛与团队相融合,让简单的跑步比赛变得不再寻常。

作用:激励效果明显,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挑战意识、团队精神,促进有效教学。

建议:若能运用个人、团队等奖励机制进行比赛,效果更佳。其次,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团队意识,暂时落后的小组能做到不指责、不埋怨,引导学生互相鼓励,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六、画出“评价”

用粉笔画出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能水平,或较好或不足,用粉笔直观地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激励学生不甘落后,不断进步。例如,立定跳远练习,在前方目标位置直接写出成绩等第,或者以图形代替等第,更显趣味(图14),笔者为之取名“等第评价”。又如助跑跳远教学时,笔者在沙坑附近画上一星、二星、三星,用两种颜色的粉笔分别设置男女两个星级站位,学生依次练习,教师依次评定,并引导学生站在相应的星级位置(图15),几颗星星不仅巧妙地引导学生有序站位,还体现了课堂的及时评价,为分层教学作好铺垫,笔者为之取名“星级评价”。这两种案例,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

作用:能达到较好的激励与评价效果,为实施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建议:对于低等第、低星级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多创造机会让他们“更上一层楼”,比如另辟一个“评价场地”进行分层教学,多给孩子信心,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切不可适得其反。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6

摘要:本文从经纪业务概念入手,分析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中竞争激烈、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经纪人培训有待提升等阻碍经纪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证券经纪市场实际形势,从创新服务、培训方法等方面探索,希望能够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有序、健康、稳定的开展提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经纪业务;证券公司;激励机制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券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多变、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一、我国证券经纪制度发展概述

2002年前,多数证券公司并不主动开发客户,而是采取等客上门的方法开展业务,即所谓“坐商模式”。2002年5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浮动佣金制开始执行,迫使券商开始重视经纪业务营销。证券行业内出现“全员营销”模式,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涌现。2009年4月以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制度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从最初的“坐商”阶段发展到了以证券经纪人模式为代表的“行商”阶段。

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

目前,证券公司市场份额主要通过营业网点优势来实现,经纪人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经纪人佣金比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各券商对散户执行高水平佣金政策,仅对部分中大户实行固定佣金折扣,或按交易量及资产规模标准进行相应下浮。2007年开始,投资者成本意识加强,佣金政策开始大幅松动,各券商佣金平均水平不断下降。佣金下降是同行竞争的结果,动摇了券商的服务定价体系,对经纪业务依赖度较高的券商来说,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多数券商绩效考核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存在短期激励大于长期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缺乏证券经纪人职业管理者;结果管理大于过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简单的考核方式仅能从短期内鼓励证券经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经纪营销人员匮乏,培训工作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而近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仅为20%-23%。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同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存管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开展银行驻点证券经纪营销业务,银行网点众多,证券公司经纪人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多数证券公司入职培训时间短,入职后继续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某些证券公司仅依靠每周两次会议来开展后续培训,无法满足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证券公司经纪营销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经纪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服务建设可以从营业部服务、合作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如在办理证券开户、资料变更、“亲情化”服务等业务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交易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与研究与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经纪咨询服务;通过广播,广告牌,短信,电子邮件等,为客户提供每日市场分析,分享技巧,基金的建议,优惠及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等。

(二)健全经纪人激励约束机制

经纪营销绩效考核应由个人激励向团队激励,短期激励向长期激励,业绩导向向业绩与管理结合导向转变。(1)证券经纪人考核。含客户满意度;销售净收入;佣金收入比例;团队合作业绩等。(2)团队业绩指标。依据营销战略与地区战略共同确定,可考查大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3)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结合。个人考核在重点衡量业绩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考核,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结合。例:最终个人业绩考核分=个人业绩×80%+ 团队业绩×20%。每月提取证券经纪人个人激励提成20%作为团队整体激励基金,在团队内二次分配。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提留团队激励,作为团队学习经费或活动经费。

(三)建立多元化经纪人培训体系

根据经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形成证券营销经纪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展业培训。业务流程,开户流程,行情软件应用,集合理财计划,大盘分析,营销技巧和营销话术培训,技术分析初级讲解等。(2)激励课程。聘请营销讲师,结合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展开培训,激发经纪人工作热情。(3)座谈会形式会议。促进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经纪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幼芳.证券经纪人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制度初探.党政干部论坛,200

编辑整理本文。

9,(6).

[2]徐永涛.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价值评估比较案例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08.

[3]陈德强.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厦门,2005.

[4]余世文.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5,(9).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7

【关键词】新纪录电影媒介监督阴谋论

一、批判性新纪录电影在扮演“望哨”时的疑惑

大众媒介应如何服务于公共利益是媒介社会理论的热点议题之一。20世纪末兴起的新纪录电影致力于用新理念记录并深入分析社会问题,促进大众媒介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在制作理念上,新纪录电影否定传统纪录片的真实观,不再一味追求镜头下表面真实,而是注重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必要时用虚构、艺术化的手段重建、复活历史,追求本质真实。纪录片中加入制作者的话语,并通过真实素材向观众证明观点,这些做法使纪录片服务于公众利益的立场更为明确。

在内容上,新纪录电影拓展了纪录电影的表现题材。产生于20世纪末的新纪录电影展现了社会生活更广阔的一面。较刚诞生时为某一特定阶层服务,到作为国家舆论宣传工具的纪录片,新纪录电影更注重记录底层或边缘弱势群体的生活,揭露社会失范与危机问题,并敦促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制作方法上,新纪录片在纪录片传统的真实镜头、访谈、现场声、音乐、解说词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多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剪辑拼贴技巧也越来越丰富,力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这些都是新纪录片为更好地履行“望哨”职责、服务于公共利益所做出的适应时代的改变。

然而,批判性纪录电影一般产生于社会危机时,利用时势“造势”。其中一些批判性新纪录电影因选择性地利用真实材料,通过哗众取宠的新闻炒作和运用迎合观众猎奇心理的手段来表现主题,片面夸大了社会问题,被认为是制造道德恐慌的“阴谋论”现象。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日益复杂化,在现今媒介环境下,媒介在进行社会监督时有时会陷入“阴谋论”怪圈,这在一些实验性、批判性的新纪录电影中有所体现,为媒介社会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

二、该片对社会问题的监督

新纪录影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以2007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为背景,揭露华尔街的经济丑闻,以及高盛投资银行对政府的影响,运用辛辣的讽刺等表现技巧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上映后引起了争议。

1、在制作理念上,该片是带有强烈的监督性和人道主义关怀的政治纪录片

一直以来,迈克尔・摩尔都是以一个民主呼吁者的形象出现的,被媒体称为“改革运动的斗士”。《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对其20年纪录片生涯的一个总结。从纪录片《罗杰和我》批判通用汽车公司大幅裁员导致百姓生活萧条开始,摩尔的每一步影片都对美国社会问题进行了鞭挞,而该片更是将其提升到国家政经体制层面,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同时对穷人给予了人道主义关怀。《时代》杂志评论道:“与其说《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它是慷慨激昂的新闻作品,对自由企业制度这艘适航轮船进行了猛烈抨击,希望借此改变它的航向,并将占据了它的海盗驱逐出去。”摩尔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拍摄了此片,揭露了美国金融界与政府勾结,夺取纳税人钱财以及自由市场制度下人们贪婪地追逐金钱所带来的恶果,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2、在制作内容上,该片是一部揭露政经丑闻,记录权利受损的中产阶级和底层穷人生存状态的“扒粪”之作

影片对美国社会中一系列政经丑闻进行了揭露,包括一些公司从员工死亡保险赔款中获益,华尔街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大肆推销次贷,工厂解雇并拖欠大批员工工资等。摩尔更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自里根总统以来国家以企业化方式运作导致的严重贫富差距和个人破产问题。同时,影片展现了经历次贷危机失去房屋赎回权,被迫离开家园的人们的悲惨生活,摩尔通过一系列对复杂问题的解释、数据和图表,凸显了美国富人与穷人的生活差距。例如,他通过折线图展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自1980年以来,工人生产水平提高了45%,但工人的平均工资却停滞不前,这一部分增值都为富人所掌控。

3、在制作方法上,该片运用“新闻报道+故事片叙述”、“导演的直接介入”与“导演的不在场”等技巧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首先,制作者采用“新闻报道(纪实性)+故事片(艺术性)”叙述模式,用生动艺术化的语言解构庞杂的社会政经事件,让更多的观众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也加深纪录片对观众的影响。并且,在影片中,摩尔既是解说词的叙述者,又担任了影片采访者,甚至还是影片中的表演者,这种方式强化了导演本人在影片中的地位和他的观点,使影片主题更鲜明而打动人心。

其次,摩尔延续了他一贯的讽刺、带有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认为里根总统是银行和企业选取的为它们服务的总统宝座代言人,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比作“金融”,将金融机构勾结政府制定的救助计划定义为“金融”。同时他对素材进行了漫画式的拼贴,影片以一段劫匪抢劫银行的真实录像开篇,毫不留情地以劫匪影射政界和金融界的巨头们;镜头在讲述古罗马腐朽政治的教育片与美国白宫,政客的画面之间不断切换,以此讽刺美国政府。在影片最后,摩尔驾车驶入华尔街向金融巨头们要回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并对他们实行“公民逮捕”,将华尔街划为犯罪现场。这些带有表演性质的行为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三、引发的“阴谋论”争议

1、制作理念上,主题过于宏大而难以驾驭

摩尔在电影中下定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邪恶的”,需要被废除,并用一种更好的制度取而代之。这个论断在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失业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背景下,的确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然而,资本主义体系覆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理念业已成为美国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要求废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全面批驳,否则难免以偏概全。而摩尔需要制作一部吸引受众的影片,这就决定了他难以兼顾全面、理论与电影的可看性,因而容易被诟病为肤浅的阴谋论。比如,影片中摩尔仅用两户人家因为还不起住房贷款而被逐出家门的悲惨境遇就下定论“这就是资本主义,一个掠夺给予的系统,大部分是掠夺”。这两个例子具有煽情性,但驾驭不了“资本主义”这个议题。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肯特・斯迈特斯(Kent Smetters)表示“他的结论不是我们应该进行更多的重新分配,如果能明智地完成重新分配,我也会表示赞同。但他只是概括资本主义体系就是运转不灵,对此我不敢苟同。”

2、制作内容上,例证具有选择性,用极端事例对整个体制做出概括性结论比较牵强,论据不足;且叙事缺少内在逻辑性,难以支撑主题,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影片中记录了这样一个事例:沃尔玛等公司为众多员工缴纳人寿保险费,却将受益人确定为公司,以此从员工的死亡中获益。摩尔采访了两户死亡员工的家庭,侧重于表现他们的痛苦与悲愤,但却没有向观众展示沃尔玛公司的说法。并且,摩尔引用了沃尔玛内部的一份备忘录来说明这样一个获利计划,但却没有展示公司收益表或负债表,让观众知道公司究竟获益多少。这样一来,这一个例子论证逻辑不完善,具有“一边倒”的主观倾向性。

影片的冲击力和说服力不及摩尔上几部作品如《华氏911》等。究其原因,本片缺少了小角度切入,“资本主义”这一宏大的主题及其复杂性决定电影不可避免只能采取泛泛而谈,概括性的方式,对部分现象进行罗列,而用一些特定事例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概括缺乏严谨性,因而可信度也就降低了。

3、在制作方法上,影片一些表现技巧有新闻炒作嫌疑,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带有商业化运作色彩

摩尔是当今美国最成功的纪录片导演,《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也被定位为一部纪录片。然而,影片的一些表现技巧广受诟病,被认为是迎合受众情绪,哗众取宠。影片中加入了许多摩尔自身表演成分,比如摩尔开着装甲车驶入华尔街要替纳税人要回7000亿美元,对美国国际集团(AIG)高管进行“公民逮捕”,将高盛投资银行总部圈为“犯罪现场”等。这些镜头是摩尔为吸引受众精心设计的情节,然而在深化影片主题,使其更具说服力上,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美国《纽约客》杂志评论摩尔“又回到他惯用的插科打诨”(he retorts to his old gags);加拿大CBC新闻认为这些表演是“用旧了的噱头”(well-worn stunts)和“半认真的炫耀”(half-heartedly trots out)。《爱尔兰时报》则这样描述:“这些镜头是低级的,但谁又不享受嘲笑布什错误百出的语法或看摩尔被金融公司一头雾水的保安们架出去的场景呢?这是喜剧的必要成分。”

五、该片对当今媒介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启示

首先,媒体应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进行监督,对弱势群体给予人道主义关怀,从而保持社会环境的良好态势。《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中有许多细节并不完善,但仍不失为一部监督的力作。美国《今日心理学》专栏作家Pigliucci评论道:“追求公正平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而需要迈克尔・摩尔作为先锋使人们重新振作来反对一些政客和大财团的错误做法。”

其次,媒体在履行社会监督职责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多从民众角度考虑。媒介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报道时,不妨多花些心思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对公民起更大的指导作用。

最后,媒体的监督应尽量从小角度出发,以小见大,以免陷入媒介“阴谋论”。小切入点往往更具有一针见血,以小见大的力度。普通大众生活在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之中,媒介对公民认识观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媒介在言论选择上应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①侯洪 等:《感受经典――中外纪录片文本赏析》,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②Morrow,Martin.“Capitalism:A Love Story”.CBC News.October 1,2009

③Corliss,Mary.“Michael Moore’s Capitalism Goes For Broke”.Time. September 6,2009

④肯特・斯迈特斯,《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沃顿知识在线

⑤Denby,David.“Gods and Victi-

ms”New Yorker.October 5,2009

⑥“Michael Moore Rakes Some C-

orporate Muck in Capitalism:A Love

Story”.The Irish Times.February 26,

201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会议纪要的技巧篇8

小雷其貌不扬,但很勤快,从到办公室第一天起,就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每天把办公室抹擦得干干净净。我想,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手脚勤快是必需的,还要在工作中用心才行。

一日,我让小雷到纪检委领一份文件,同时打听一件事,因为之前领导说,有个会议要组织部派人参加,领导忘了会议的具体要求,于是我让小雷去顺便问问情况。小雷走了之后,我就开始琢磨,他到底会问些什么呢?开会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这些是不必教的,谁都知道,但有些会议可能需要汇报,就要问清楚是哪些人员汇报,以及汇报的内容、字数要求、时间限制等,万一参会人员因故去不了,要用什么方式请假,另外这个会议谁主持,到场的领导都有哪些以及会议大概开到几点,都是要打听清楚的。

小雷回来后,他一一向我汇报,我静静地听了足有三分钟,不由得惊讶小雷的细心。除了我想知道的,小雷还额外打听到了会场在哪里、路线怎么走、现场提供不提供纯净水、会场有没有卫生间之类的细节……我不由得感叹,当初的自己可没有小雷做得这样好。

小雷在办公室期间,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接电话的技巧、给领导送文件的技巧、向各科室布置任务的技巧、与外单位沟通的技巧等,我给他说一遍,他都能在我要求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一次,我老家有事请假三天,这期间,单位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我大胆放手,让小雷参与此次会议的筹备过程,从制作条幅、联系会场、布置会场,到下通知、会场签到、会场服务,都是小雷和其他年轻人包揽的。

我回单位后,领导不住地夸小雷是我带出来的好兵,说这次会议,小雷在会场的正门与侧门都增加了引导的工作人员,入会人员一到,就有人指引其进入会场,现场秩序井然啊!那天下班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好好夸奖了小雷一番,说这简直是成熟的“老手”才能做到的啊!

没想到,小雷腼腆地说,他初中毕业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多病,小雷就开始学着让自己站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帮父亲支撑着这个家。这些年来,小雷除了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是当好这个“一家之主”,而且在学校他还是班长,因此一直延续着自己细心、细致的特点。

小雷顿了一下,说还有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我好奇地问是什么观点。小雷说,他觉得上了班之后要以一种“主管”的心态去做工作,这样纵观全局了,想工作才能更周全,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个“听话的孩子”。我点了点头,非常赞同小雷的观点,也讲了一个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故事。

当年,我到机关工作的时候也是非常青涩,主任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其他的事情几乎一概不管,不是不愿管,而是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瞎显摆”。可有一次,单位往市里上报的材料我看出了一个漏洞,但由于不是我负责收集材料,就没说什么。结果材料报到市里之后,又退回来重新填写,填写容易,麻烦的是还要再跑好几个部门盖章。我无意中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做工作,人人都要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能仅仅让自己做个小科员啊!这番话令我面红耳赤,并鞭策我走好后来的每一步……

上一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下一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