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安置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30 21:35:31

退伍安置条例

退伍安置条例篇1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退伍义务兵是指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下列人员:

(一)服现役期满(包括超期服役)退出现役的;

(二)服现役期未满,因下列原因之一,经部队师级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的:

(1)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部队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的;

(2)经驻军医院证明,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半年未愈的;

(3)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

(4)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证明,需要退出现役的;

(5)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

第三条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必须贯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

第四条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安置工作的情况设置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或者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办理退伍义务兵安置的日常工作。退伍军人安置机构设在民政部门,人民武装、计划、劳动人事等各有关部门应当协助民政部门做好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工作。

第五条接收退伍义务兵时间,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当年的规定执行。因气候或地理原因;经国防部批准提前或者推迟退伍的,可相应提前或推迟接收。

第六条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认真组织接待。

第七条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三十天内,持退伍证和部队介绍信到县、市、市辖区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然后向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报到,凭退伍军人安置机构介绍信办理落户手续。

第八条退伍义务兵原是农业户口的,由当地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按下列规定安置:

(一)对确无住房或者严重缺房而自建和靠集体帮助又确有困难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和经费帮助解决;

(二)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下同)以上的,应当安排工作;

(三)对有一定专长的,应当向有关部门推荐录用;

(四)各用人单位向农村招收工人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义务兵。对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超期服役的退伍义务兵和女性退伍义务兵,应当给予适当照顾。

第九条原是城镇户口的退伍义务兵,服役前没有参加工作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办法,各接收单位必须妥善安排。

具体安置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每年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前,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下达预分劳动指标,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后先安置,待国家计划下达后统一结算;

(二)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和立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时,应优先照顾本人志愿;

(三)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和超期服役的,安排工作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照顾本人特长和志愿;

(四)在部队被培养成为有一定专业和特长的,安排工作时,应当尽量做到专业对口;

(五)无正当理由,本人要求中途退伍的;被部队开除军籍或除名的;在部队或者退伍后待安排期间犯有刑事罪(过失罪除外)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不负责安排工作,按社会待业人员对待。

第十条因战、因公致残的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原是城市户口的,由原征集地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原是农业户口的,原征集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增发残废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第十一条义务兵入伍前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退伍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对于因残、因病不能坚持八小时工作的,原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对具有同样情况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安排原则予以妥善安置。退伍义务兵原工作单位已撤销或合并的,由上一级机关或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安置。

第十二条义务兵入伍前原是学校(含中等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未毕业的学生,退伍后要求继续学习而本人又符合学习条件的,在年龄上可适当放宽,原学校应在他们退伍后的下一学期准予复学。如果原学校已经撤销、合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在原学校复学确有困难,可以由本人或者原学校申请县、市以上教育部门另行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学校学习。

第十三条退伍义务兵报考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十四条对在服役期间家庭住址变迁,退伍时要求到父母所在地落户安置的,经父母所在单位和当地公安机关证明,应当允许。但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十五条义务兵从兵役机关批准入伍之日起至部队批准退出现役止,为服现役的军龄,满十个月的,按周年计算。退伍后新分配参加工作的,其军龄和待分配的时间应计算为连续工龄。入伍前原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其入伍前的工龄和军龄连同待分配的时间一并计算为连续工龄,享受与所在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退伍义务兵接到安排工作的通知后,逾期半年无正当理由,并经多次教育仍不报到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不再负责安排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社会待业人员对待。

第十七条本条例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退伍安置条例篇2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指的退役士兵,系指由**市所辖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征集入伍的本籍退伍义务兵;符合安置规定,在本辖区内安置的转业士官。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全市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上述机构的主管机关是民政部门。

计划、人事劳动、编办、财政、公安、粮食、人民武装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

第四条退出现役的士兵,由原征集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接收。接收时间,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人民政府当年的规定执行。

退役士兵回到原征集地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接待,并负责做好待分配期间的培训和管理教育工作。

第五条市及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当年接收的退役士兵人数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照人均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列支安置经费。

第六条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根据当年退役士兵的总量,及时拟定安置计划和安置指标,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安置指标属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一经下达,未经政府批准不得随意变动。安置指标按各单位在职职工总数,根据省人民政府当年确定的比例下达,在职职工总数不足100人的单位按100人计算。

第七条中央驻昆单位的安置计划,由省人民政府下达后再由市政府分解下达;省属、市属单位的安置计划,由市人民政府下达,各县(市)区不再重复下达;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安置计划由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下达。

第八条本市行政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均有按规定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义务。

各单位必须按安置指标数按时完成年度接收安置任务。人事管理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不得拒绝接收退役士兵。当年度主管部门下达增人指标的,应按职工总数的比例留足安置退役士兵的指标;当年主管部门末下达增人指标的,应先完成安置退役士兵的任务后,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指标,主管部门不得阻止下属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新建、扩建单位增员时,应当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后,方可向社会招用和调入人员。

第九条政府提倡和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具体办法如下:

(一)符合分配工作条件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和新办私营企业的,凭当地安置部门出具的自谋职业证明,工商部门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并免征两年的工商管理费;由县级地方税务部门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两年所得税。

(二)符合分配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经本人申请、安置部门批准办理自谋职业手续后,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具体标准为:退役士兵以服现役期二年15,000元为补偿基数。每超期服役一年增发2,000元,最高补偿为40,000元。其档案交由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或劳动就业机构保存。

(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退役士兵,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收购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帮助;对有专长的,当地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

帮助其新办私营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第十条各县(市)区的人才、劳动力市场(或人才服务机构)应当优先为退役士兵就业安置提供服务。对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用人单位,减免各项费用;对退役士兵,凭相关证件免费进场、免费登记、优先推荐就业。

凡安置人数在30人以上的县(市)区,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组织专场供需见面会选用安置退役士兵。

第十一条凡在人才劳动力市场没有挑到合适人选或没有完成安置计划指标的单位,退伍军人安置部门应当在定期内按计划将退役士兵分配到用人单位。

第十二条退役士兵的档案材料应当齐全,且符合规定或者经**省退伍军人安置部门批准的士官,应予以接收。退役士兵档案材料不全,无《城镇非农业人口应征青年安置登记表》的,退伍军人安置部门不予接收。

对占用农村征兵指标和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原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只准予办理落户、落粮手续,不予安置工作。对在服役期间或退役后待分配期间违反规定变相农转非的农村退役士兵,不予安排工作。

因国家建设需要,在服役期间父母按国家规定农转非的,报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在父母所在地安置。

第十三条凡在本市及所辖县(市)区安置的退役士兵,凭当地政府安置部门开具的落户、落粮关系介绍信到公安、粮食部门优先办理落户、落粮手续。

第十四条因特殊困难不能完成安置指标的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下达计划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的单位,按当年下达的安置指标,每少接收1人,缴纳转移安置金5万元。转移安置金,由下达计划的同级政府退役士兵安置部门负责收缴,并按预算外资金有关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若发生转移安置金收不抵支时,由本级财政安排补助。

第十五条缴纳转移安置金的单位,凭当地政府退伍军人安置部门开具的《退役士兵转移安置金征收通知书》和《委托收款凭证》在规定的时限内如数交纳。逾期不缴纳者,按每日5‰的比例,交纳滞纳金。

第十六条转移安置金的使用范围如下:

(一)奖励超额完成接收安置任务的单位;

(二)支付符合分配工作条件而申请办理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的一次性经济补偿;

(三)支付退役士兵的培训及特殊困难生活补助费等。

第十七条接收单位应当依法与其接收的退役士兵签定劳动合同。退役士兵在合同期内或者到接收单位工作期限不满3年的,非个人原因,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或安排下岗。

第十八条各单位必须无条件接收当地政府分配的伤残退役士兵。凡接收安置二、三等伤残退役士兵的,每接收1人,按接收2名正常退役士兵的计划数计算。拒绝接收伤残士兵的单位,按下达的计划指标数加倍收取转移安置金。

接收单位应当为所接收的伤残退役士兵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其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按国家有关因公和因病致残的规定执行。经劳动鉴定为5—10级的伤残退役士兵,非个人原因,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或安排下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保障特等、一等伤残退役士兵建房所需经费。

第十九条为保障退役士兵正常生活,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自报到之月起,待分配期间,非个人原因超过正常安置期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发给生活补助金,具体发放时间:义务兵4月1日起;转业士官8月1日起,直至安排就业止。经批准保留两年延期分配工作资格的,自批准之月起,生活费自理。不服从分配的,从不服从分配之月起,停发生活补助金。

第二十条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安排工作:

(一)弄虚作假、骗取功臣荣誉或伪造伤残证明的;

(二)待分配期间受到刑事处罚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到安置部门报到的;

(四)不服从分配或接到安置介绍信后,十天内不去接收单位报到的;

(五)吸食、注射成瘾的。

对以上不予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其档案交由当地劳动就业机构或人才服务中心保管,本人凭当地安置部门出具的落户、落粮介绍信办理落户、落粮手续。

第二十一条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超计划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每超计划接收1人,奖励10,000元。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实施细则,在安置部门开具的分配通知书限定的期限内,拒绝或拖延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按省政府88号令《**省退役士兵安置管理规定》规定的标准,给予处罚。罚款缴入本级国库。

第二十三条对拒绝接收和完不成计划的单位,除按第二十二条执行外,各级人民政府还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该单位不得被评为“双拥”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单位;人事劳动部门停止当年度该单位的人员调动和调动审批;人事权不在本市及各县(市)区的单位,在没有完成安置计划指标前调入的人员,公安、粮食部门不予办理落户、落粮手续。

第二十四条退役士兵违反本实施细则,不服从分配和不按规定时间前往接收单位报到的,取消其分配工作资格,按失业人员对待。

第二十五条本细则由**市人民政府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解释。

退伍安置条例篇3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军人退役安置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7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民军队的退役安置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的退役安置;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退役安置及解放战争时期广大指战员的退役安置。本文以档案资料为基础,对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退役安置工作的开展做一历史的梳理和探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顾与思考,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近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兵匪问题的理解,对中国军事变革的深刻认识,而且能为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做好中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退役安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革命军人的抚恤及退役安置问题。1928年5月,中共中央在《军事工作大纲》中提出:“红军应实行‘定期退伍制度,‘每六个月退伍三分之一’。”[1] 1928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又把“兵士应得到土地或工作,改良兵士的生活和待遇”[2] 等关于优抚安置退役红军战士的相关内容写进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随后,中国共产党从1929―1934年又先后颁布《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红军士兵条例》及《优待红军家属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的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工作作了具体指示。文件规定:(1)“红军中退伍士兵,不能服务,准给长假的,准由红军公田内分得土地给他耕种,如有在苏区安家的,其家属仍分得土地。”[3] (2)“在红军服务五年以上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自愿退职休养者,国家应补助其终身生活,其数目应按照当地生活情形而定,但每年不得少至三十元。”[3] (3)“红军战士在服务期间,因伤病必须休养时,即送到红军医院医治,或红军休养所休养,其一切费用由国家供给,其生活费应较红军生活费增多二分之一,红军战士在服务期间受伤得病,又因工作关系不能到医院医治或休养所休养者,除由医生诊治外,仍需给医药补助费,一般的每月不能超过十元,以恢复其健康为度,此种补助费之发给多少,由抚恤委员会决定。”[3] 上述优抚安置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开创了人民军队优抚安置工作的先河,对巩固和扩大红军,提高军队战斗力,增进军民关系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退役安置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精简整编的同时,对退役军人离开部队后的生产生活问题进行了妥善安置。这一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安置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37―1943年为第一阶段,边区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退伍军人的安置上,大批退伍军人被安置在政府机关、学校和农村。”[4]在这一阶段中,边区抚恤委员会依照退役军人的意愿,采取四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安置:“第一种是安置在荣誉军人教养院即荣誉军人学校休养。第二种是安置在农村休养。第三种是对于部分残废退伍军人,根据他们的要求,一部分到部队服务,一部分‘转入后方机关、学校工作与学习’。第四种是‘由政府发给老年优待证和每年发优待金两次’。”“1944―1945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除了安置工作外,边区政府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帮退伍军人建立家务上,通过建立家务,使退役军人成家立业,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4]。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八路军、新四军人数规模由最初改编时的5万人发展至1940年底的50多万人[5],以及人民军队内部出现的经济困难、编制不合理等情况,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1941年11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指出:“主力军应采取适当的精兵主义,其工作重心是提高其政治军事技术的质量,缩编与充实编制。” [1] 1942年初,中央军委召开军队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全军按照‘精兵简政’的要求,整顿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妥善安排超编干部和安置好老弱战士;建立正规工作制度,加强财政管理,做到取之合理,用之有节” [5]。1942年,根据会议指示,广大根据地开展了对军队整编及退役官兵的安置工作。据统计,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约有15 000~20 000名退伍军人”[6]。为加强对精兵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被精简官兵的安置工作,1942年5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以林伯渠、李鼎铭为首的整编委员会 [7],统一领导边区军队的整编和退役官兵的安置工作。妥善安置退役官兵,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精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精兵工作的实施和效果。这一时期,边区政府安置被精简的军队官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选送大批人员调进学校或训练班进行学习深造;选派部分青年半工半读,参加农副业生产;将年轻力壮的战士和有能力的机关事务人员,充实到战斗连队;对不适宜继续在部队的老弱人员调离部队,由地方政府进行安置;对少数干部进行适当调整等。”[5]为保证大批官兵退役及其回地方后安置工作的顺利实施,边区政府还专门颁布《抗日军人退伍及安置暂行办法》,对抗日战争时期军人退役的条件、安置办法等均作了具体规定:“(1)退役条件。军人在三种情况下可以退役:一是身体残废,二是患慢性病,三是年满45岁,精力衰弱的。(2)批准机关。属于部队系统的,由团级以上审批,属于地方系统的,由县级以上审批。(3)办理机关。边区抚恤委员会为退伍主办机关,经审查合格的,发给退伍证,准予退伍。(4)安置办法。一是农业安置,采取划定区域、分配土地的安置办法。在土地分配上,限定每人3垧至5垧(垧为土地面积单位,各地不同,东北地区1垧等于1公顷或15亩,西北地区1垧等于3亩或5亩)。二是非农安置,不愿务农愿意经商的,发给资本金500元~1 000元;有技能的,可由政府介绍到工厂或者商店;愿意参加集体劳动的,可安排到集体农场或手工业工厂工作。三是集体安置,地方政府选定适当区域设立退伍军人新村,集体安置生产。”[8] 1943年6月和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又先后颁布有《关于编余人员送分区安置处理原则的规定的训令》及《关于执行编余人员送分区安置处理训令之补充办法》,对编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再次作出指示[7]。对必须退伍人员,明确宣布其退伍后完全享受公民权利,并担负公民义务,原则上鼓励其务农并尽可能安置在较中心地区,一则能使他们安心生产,再则免遭边境顽固分子之破坏挑拨与勾引。同时对抗日军人退伍后,参加农工商各业生产时,提供五年免缴一切捐税,开垦荒地耕种等,三年免缴地租等优惠政策[7]。

三、解放战争时期广大指战员的退役安置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2月25日,国、共、美三方代表签署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根据《方案》的有关规定,人民的整编复员及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相继在陕甘宁边区及晋察冀解放区广泛展开。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颁布《陕甘宁边区复员方案》,规定了退役军人的具体安置办法。方案规定:“各部队和各地政府设立复员委员会,拟订复员计划;家住边区或复员在边区务农,无土地者,由政府酌量拨给公地;政府发放贷款时,可以优先借贷;务农者三年内免缴农业税;经商者三年内免缴商业税等。”[9] 1946年4月28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央关于复员工作的指示》,对安置退役军人的政治重要性、复原人员根据军龄可享受的复原生产补助金、组织安排等均作了具体规定 [10]。据统计,从1946年4月到10月,陕甘宁边区“已安排5 600人(含政府工作人员)复员,占计划复员人数的48%,除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大多数已安排就业” [9]。

四、小结

军队退役安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受战争环境的影响,虽然人民军队退役安置工作一直没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其具体工作的开展亦是属于精兵简政性质的,各地区对退役安置工作的宣传教育及政府对退役军人的生产安置、安家立业,也没有完全做好,但是,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退役安置工作的实施,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及推动建国后中国退役安置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节减了军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保证了战争所需要的物质供应,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加强了地方武装建设,增进了军民团结;三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四是安置退役军人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安置政策和安置模式,为建国后中国退役军人安置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全史(卷一)[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31-146.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26.

[3]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选.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594-598.

[4] 宿志刚.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退伍军人安置问题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08,(4).

[5] 朱姝璇.中国人民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述论[J].军事历史,2004,(4).

[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9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579.

[7] 陕甘宁边区政府贯彻精兵简政决定成立总编整委员会[G]//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资料选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33-153.

[8] 延安地区民政局.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45-448.

[9] 林伯渠.边区政府工作报告[G]//甘肃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3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170.

退伍安置条例篇4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退役士兵是指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退出现役到本省安置的义务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即士官。

第三条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必须贯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

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实行就业安置、扶持就业与鼓励自谋职业相结合,多渠道进行安置。

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农村退伍义务兵,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就业扶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确保安置任务的完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组织实施。该机构设在民政部门。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

第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按规定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义务。

退役士兵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允许复工、复职。

第六条  退出现役的士官,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统一审核和予以安置。经审核批准作转业安置的士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优先安置。

第七条  退役士兵回到原征集地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接待,并负责城镇退役士兵待分配期间的管理和组织科学文化知识及职业技能技术培训。

第八条  退役士兵的就业安置,根据当地退役士兵数量和接收安置单位的职工总数等情况,按比例下达安置计划和分配安置任务,包干安置。

中央直属单位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会同计划、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下达安置计划;省属和地、州、市属单位由地区行政公署和州、市人民政府下达安置计划;其他单位由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下达安置计划。

下达安置计划必须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下达的安置计划,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优先从退役士兵中录用、招收专职武装干部和安全警卫人员。

第十条  伤残和立功的退役士兵,应当优先安置。

接收伤残退役士兵的单位,每接收一人视为完成二人的安置计划任务。用人单位应当为伤残退役士兵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其工资、保险、福利和其他待遇,按照国家因公致残的规定执行,非个人原因,不得辞退或者安排下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保障特等、一等伤残退役士兵建房所需经费。

第十一条  接收单位与退役士兵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续签劳动合同;需要再就业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优先介绍就业。

退役士兵在合同期内或者到接收单位工作期限不满3年的,非个人原因,不得辞退或者安排下岗。

第十二条  退役士兵的军龄连同待分配时间一并计算为连续工龄,此期间的失业、医疗、养老等保险所需费用由接收单位按规定支付。

第十三条  城镇退伍义务兵在待分配期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当年接收退役士兵人数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照人均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列支安置经费。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主要用于对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就业补偿,对超额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以及对退役士兵的培训、生活补助等。安置保障金的来源为:

(一)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退役士兵安置专项资金;

(二)用人单位缴纳的退役士兵转移安置金;

(三)上述资金专户储存的银行利息;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

上述第(二)、(三)、(四)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  有退役士兵安置任务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予以安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下达安置计划的人民政府书面申请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经批准并按规定缴纳转移安置金后,相应减少安置任务。

超计划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由下达安置计划的人民政府按规定发给补偿金。

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举办退役士兵安置供需见面会,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保底安置。

有退役士兵安置任务的单位,依据人民政府下达的安置计划,持介绍信进入会场设点招聘;退役士兵持退役证进场择业。

各级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应当为退役士兵就业安置提供服务,并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

第十八条  符合分配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要求自谋职业的,由本人在报到后3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审查批准后,按规定从安置保障金中发给一次性补偿金,当地人民政府不再负责安排工作,档案移交当地劳动就业机构或者人才交流机构,本人凭当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出具的介绍信办理落户手续。

第十九条  符合分配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新办私营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凭当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出具的自谋职业证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并在两年内免收工商管理费;经县级地方税务部门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可以免征所得税两年。

第二十条  符合分配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可以要求保留两年分配工作的资格。但是,在保留分配工作资格期间的生活费用自理。两年内本人要求分配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安排,其军龄和待分配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超过两年的视为自动放弃分配工作资格,档案移交当地劳动就业机构或者人才交流机构,可以享受本规定第十九条有关自谋职业的优惠待遇。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从事农业生产的退役士兵,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帮助;对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应当提供条件,帮助创办经济实体,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和种植业、养殖业。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退役士兵两用人才服务工作,把开发使用两用人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兴办以退役士兵为主体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凭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的证明,可以享受国家和省的有关优惠待遇。

第二十三条  城镇退役士兵,退役时凭入伍地征兵办公室和退役士兵安置机构所发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应征青年退伍安置登记表》安排工作;对占用农村征兵指标和在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原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只予办理落户手续,不予安排工作。对在服役期间或者退役后待分配期间违反规定农转非的农村退役士兵,不予安排工作。

第二十四条  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地人民政府不再负责安排工作: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到接收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报到的;

(二)不服从分配或者接到分配工作介绍信后逾期不到所分配单位报到的;

(三)弄虚作假,骗取或者伪造伤残、立功荣誉证明的;

(四)待分配期间有严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受到刑事处罚的。

第二十五条  对拒绝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由下达安置计划的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拒绝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自退役士兵分配工作介绍信开出的当月起,按其单位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承担应安置人员待安排工作期间的工资。

第二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转移安置金、补偿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机构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制定。

退伍安置条例篇5

“三红人员”指:老红军、在乡西路红军、人员红军失散;

“三属人员”指: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享受国家抚恤人员指: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嘱、病故军人遗嘱、伤残军人、伤残国家公务员、伤残人民警察。

享受国家生活补助人员指:“三红人员”、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涉核退役人员、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年满60周岁农村籍烈士子女、伤残民工、襄渝线西段患尘肺病民兵。

二、调研工作要点

1、对重点优持对象自然减员情况进行针对性抽查,减员后乡镇是否及时上报。工作方法:对乡镇提供的重点优抚对象花名册,走村入户进行抽查(重点是年龄偏高的三属、三红、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2、一次性困难补助、医疗救助经费兑现情况。工作方法:通过民政局下发文件掌握经费下拨情况,通过对象领取票据、帐目,乡镇是否足额兑现。

3、对年满60周岁的烈士子女(包括错杀人员),身份认定不清、界定不明、年龄不符的人员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核实。工作要求:乡镇必须严把政策关,严格档案审查,对身份认定不清、年龄不符的对象要深入基层掌握实际情况,杜绝弄虚作假、优亲厚友。

4、农村优抚对象由民政局全额资助参合,城镇无工作单位优抚对象按农村优抚对象参合标准补助。查村、社是否收取优抚对象参合资金,乡镇是否按时按员缴纳参合资金。

三、优抚工作政策宣讲

一、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身份认定:服役期间患慢性病的退伍义兵和初级士官。

申办材料:(一)本人申请;(二)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三)出示退伍军人或退出现役登记表(三)军队医院证明,有其中之一;①退伍档案中记载患有慢性病的退伍军人登记表或在服役期间军队体系出具的患慢性病证明。上述材料经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审查后,报市级民政部门复核,并由市级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对原病进行确诊,上报省级民政部门审批。

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

补助比例:对优抚对象发生的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范围内医疗补偿后,自费部分除外的剩余部分由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标准予以医疗补助:红军失散人员、七至十级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补助比例按50%;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补助比例按30%。老红军、西路红军的医疗费用按通府[2002]45号文件执行,一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具体办法按照《巴中市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巴市民发[2007]56号)的规定执行。

申办程序:(一)本人申请(二)入院、出院证明(三)首次补偿报费票据。上述材料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签署意见,上报县级民政部门按补助比例给予补助,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兑现落实。

三、退伍军人安置:

工作安置:根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规定,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一)士官服现役满12年转业的;(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三)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四)是烈士子女的。

经济补助: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由部队发给一次性退役金,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经济补助。我省今年的标准是义务兵按服役年限6000元/年/人补助,复员士官按服役年限7000元/年/人补助。

退伍安置条例篇6

第一条为了实施《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相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退役士兵,是指依照《中国人民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规定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和士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接收单位归属确定本行政区域退役士兵的安置和派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国有资产管理、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士兵安置相关工作。

第六条退役士兵安置以扶持就业为主,实行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坚持城乡一体和重点安置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义务,在招收录用工作人员或者聘用职工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收录用退役士兵。退役士兵在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以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对政府分配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应当及时接收并安排上岗。

第八条退役士兵应当遵守有关退役士兵安置的规定,服从人民政府的安置。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退役士兵的接收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退役士兵,应当根据国务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国人民总参谋部制定的退役士兵年度移交计划进行接收。

第十一条退役士兵安置地为退役士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

入伍时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不复学的,其安置地为入学前的户口所在地。

第十二条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易地安置:

(一)服现役期间父母户口所在地变更的,可以在父母户口所在地安置;

(二)符合军队有关现役士兵结婚规定且结婚满2年的,可以在配偶或者配偶父母户口所在地安置;

(三)因其他特殊情况,由部队师(旅)级单位出具证明,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易地安置的。

跨省易地安置的退役士兵,由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省内跨设区的市易地安置的退役士兵,由接收地设区的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设区的市内跨县(市、区)易地安置的退役士兵,由接收地县(市、区)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易地接收的退役士兵享受与安置地退役士兵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本人申请,可以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则确定其安置地:

(一)因战致残的;

(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是烈士子女的;

(四)父母双亡的。

第十四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和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义务兵应当自被批准退出现役之日起30日内,持退出现役证件、部队行政介绍信到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报到。

服现役满12年的士官、服现役不满12年但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官、因战被评为5至8级伤残等级的士官以及国家规定应当集中移交的其他人员,持接收安置通知书、退出现役证件和部队行政介绍信,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报到。接收安置通知书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开具。

退休、供养的退役士兵应当到确定的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报到。

第十五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移交的退役士兵档案后,应当在退役士兵报到后及时为其开具退役士兵落户通知书;退役士兵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落户通知书,到指定的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办理。

第十六条自主就业和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的档案,由安置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退休、供养的退役士兵的档案,由安置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移交服务管理单位。

第十七条退役士兵发生与服役或者与安置有关的问题,依照《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退役士兵无正当理由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到超过30日的,视为自行放弃安置待遇。

第三章自主就业与教育培训

第十九条退役士兵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置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

(一)不符合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条件的;

(二)符合安排工作条件,但退役时选择自主就业的。

第二十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由安置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发给其一次性经济补助。

一次性经济补助由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具体标准和发放办法,由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拟定,省人民政府实施。

一次性经济补助按照国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经济补助金:

(一)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荣获一等功的,增发15%;

(二)荣获二等功的,增发10%;

(三)荣获三等功的,增发5%。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经济补助金。

自主就业退役士官经济补助,根据其服役年限,应当予以适当增发。

第二十二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退役1年内,可以在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承训机构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期限最短不少于3个月,最长不超过2年。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退役士兵的选择统一组织实施。

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费用地方承担部分,由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承担。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退役1年以上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退役士兵提供档案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

鼓励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服务。

第二十四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参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招录公务员、聘用职员时,应当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并根据以下情况给予加分优惠:

(一)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加20分,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荣获一等功的加15分,荣获二等功的加10分,荣获三等功的加5分;

(二)大学本科毕业后入伍的加10分,大学专科毕业后入伍的加5分;

(三)每超期服役1年加1分。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加分。

第二十五条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财政贴息。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除国家限制行业外,自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前款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职工的,退出现役后在国家规定的安排工作时限内,可以选择复职复工,其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得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下的人员。

第二十七条入伍前已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或者正在普通高等学校就学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2年内允许入学或者复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等优待,家庭经济困难的,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优先给予资助;入学后或者复学期间可以免修公共体育、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等课程,直接获得学分;入学或者复学后参加国防生选拔、参加国家组织的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人选选拔,以及毕业后参加军官人选选拔的,优先录取。

第二十八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报考成人高等学校或者普通高等学校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各项优惠。

第二十九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入伍前通过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内不得违法收回或者强制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非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内其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承包;承包的农村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或者占用的,与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同等权利。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回入伍时户口所在地落户,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没有承包农村土地的,可以申请承包

农村土地,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应当优先解决。

第三十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退役士兵,优先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

第四章安排工作

第三十一条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一)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

(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因战致残被评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

(四)是烈士子女的。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多次荣获三等功奖励,或者在艰苦地区、特殊岗位服现役的,优先安排工作。

第三十二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国防义务均衡负担的原则,分级负责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工作安排,保障其第一次就业。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退役士兵安排工作任务,确定本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排工作任务。

第三十四条驻陕中央国家机关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省垂直管理系统相关下属单位)安排退役士兵工作计划,由省人民政府下达;退役士兵安排工作手续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退役士兵安排工作计划,由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下达;退役士兵安排工作手续分别由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对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较重的县(市),可以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安排。

第三十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岗位需求和编制情况,优先招录和聘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具体办法参照中央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接收退役士兵的规定执行。

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当年接收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人数,由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当年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人数和企业职工总数等情况确定。对企业当年安排退役士兵人数应当不高于企业职工总数的1%,职工总数不足100人的企业,可以隔年安排。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应当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保障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排工作计划和岗位的落实。

第三十六条安置地人民政府应当在接收退役士兵6个月内,完成本年度安排退役士兵工作的任务。

符合政府安排条件的退役士兵在待安排工作期间,安置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标准,按月或者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

第三十七条承担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的单位,应当按时完成人民政府下达的安排退役士兵工作的任务,不得以劳务等形式接收退役士兵。

承担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的单位应当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开出安排工作通知书1个月内安排退役士兵上岗,并与退役士兵依法签订期限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合同终结续签时,单位应当优先与退役士兵签订新的用工合同。承担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的单位裁减人员的,应当优先留用退役士兵。

合同存续期内单位依法关闭、破产、改制的,退役士兵与所在单位其他人员一同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承担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的单位,应当在退役士兵户口所在地就近安排其上岗;不得跨省、跨设区的市易地安排上岗,但确需易地安排的,应当征得退役士兵同意。

第三十九条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服现役年限和符合《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规定的待安排工作时间计算为工龄,享受所在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四十条非因退役士兵本人原因,接收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退役士兵上岗的,应当从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开出安排工作通知书的当月起,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平均工资80%的标准逐月发给退役士兵生活费至其上岗为止。

第四十一条对安排工作的残疾退役士兵,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或者人事关系。

安排工作的因战、因公致残退役士兵,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

第四十二条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无正当理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放弃安排工作待遇:

(一)不按照规定时间到安置部门报到且超过30日的;

(二)拒不服从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工作的;

(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工作通知书寄出(以邮戳日期为准)后60日内,未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安排工作手续的;

(四)办理安排工作手续后,未按规定期限到承担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单位报到的。

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在待安排工作期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取消其安排工作待遇。

第五章退休与供养

第四十三条中级以上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作退休安置:

(一)年满55周岁的;

(二)服现役满30年的;

(三)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1级至6级残疾等级的;

(四)经军队医院证明和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核确认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

中级以上士官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6级残疾等级,本人自愿放弃退休安置,选择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依照本办法第四章规定办理。

第四十四条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退休士官安置计划,集中核查退休士官档案资料、审定安置去向等,制订全省退休士官接收安置计划,下达退休士官接收安置任务。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退休士官接收安置计划,制订本级退休士官接收安置计划,下达退休士官接收安置任务。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退休士官接收安置手续。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接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接收安置通知书后,应当及时接收退休士官,并负责做好对其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四十五条被评定为1级至4级残疾等级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的,由国家供养终身。

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1级至4级残疾等级的中级以上士官,本人自愿放弃退休安置的,可以选择由国家供养。

第四十六条国家供养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集中供养:

(一)因残疾原因需要经常医疗处置的;

(二)日常生活需要护理,不便于分散供养的;

(三)独身一人,不便于分散供养的。

除前款规定外,其他符合国家供养条件的退役士兵,实行分散供养。

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退役士兵,本人自愿放弃集中供养的,可以选择分散供养。

符合集中供养条件,无行为能力的退役士兵,可以由其监护人选择供养方式。

第四十七条集中供养的退役士兵统一在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供养机构休养、康复和医疗。

第四十八条退休士官的生活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残疾退役士兵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规定享受伤残抚恤金。

分散供养的1至4级残疾退役士兵护理费,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规定发放。

第四十九条退休士官和国家供养退役士兵的医疗保障,纳入安置地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退休士官的医疗保障,比照安置地国家机关退休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享受同职级退休公务员医疗待遇;退休士官在医疗保险范围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较多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适当补助。退休士官家属(遗属)无经济收入的,经省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家属享受适当医疗补助,遗属享受适当医疗和生活补助。

国家供养退役士兵的医疗保障和残疾退役士兵的医疗补助,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省人民政府对退休士官医疗保障,按照不低于国家补助标准给予补助,不足部分由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承担。

第五十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优先解决退休士官的住房保障问题。

分散供养的退役士兵的住房保障按照《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款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集中供养退役士兵的生活、住房及医疗等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六章保险关系的接续

第五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商同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军队的军人保险管理部门,做好退役士兵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第五十三条符合安排工作条件且退役时选择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退役后放弃安排工作的,其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按照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四条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退役士兵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及时为退役士兵办理社会保险接续手续。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参与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退役士兵安置待遇的;

(二)未按照规定办理退役士兵安置相关手续的;

(三)在审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出具虚假鉴定、证明的;

(四)克扣、挪用、侵占退役士兵安置经费的;

(五)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其他违反退役士兵安置规定,损害退役士兵合法权益的。

第五十六条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对企业按照涉及退役士兵人数乘以当地上年度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0倍的金额处以罚款,并对接收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一)拒绝或者无故拖延执行人民政府下达的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的;

(二)未依法与退役士兵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的;

(三)与残疾退役士兵解除劳动关系或者人事关系的。

第五十七条承担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务的单位,未征得退役士兵同意,安排其易地上岗,或者未按本办法规定计算退役士兵工龄、工资、福利待遇的,由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予以通报批评。

第五十八条退役士兵弄虚作假骗取安置待遇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取消相关安置待遇。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士兵。

第六十条《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施行前入伍、施行后退出现役的士兵,执行本办法,本人自愿的,也可以按照入伍时国家和省有关退役士兵安置的规定执行。

退伍安置条例篇7

一、认真做好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的接收报到工作

退役军人接收报到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是一项重要的服务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如何,对于稳定退伍军人的思想情绪和妥善安置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原创:我们从去年的11月20日起就开始从县委组织部、民政局、人武部抽调人员,充实力量,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营造浓厚的接待气氛;热情主动为他们泡茶、让座、问好;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部队的特长、身体状况和回乡后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带伤带病回乡的,送他们到医院检查;对伤病情严重的,及时与部队联系,将他们退回部队继续治疗。对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及时与有关乡镇政府联系,要求乡、镇政府进行走访调查,尽可能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每天做好退伍军人的报到、档案接收、预备役登记、党、团组织、粮户关系等手续办理的同时,我们主动地向退伍军人宣讲国家的安置政策、我县在乡退伍军人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寻找自我安置渠道,走艰苦创业、劳动致富、科技致富的典型事例,振作他们的精神,坚定他们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的信心,架起我们和退伍军人感情上的桥梁。

二、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安置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近两年来,我县少数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国防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讲政治不顾大局,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拒绝接受政府指令性分配的安置任务;有的单位接收了安置任务,却不安排上岗;有的父母不在同一单位,双方单位相互推诿;有的单位借“谁家的孩子谁家抱”为由拒绝接收统分任务。这样导致退伍军人的情绪极不稳定,来信来访不断。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跟踪调查了x个乡镇和x个县直机关单位,发现x—x年安排的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中有x名安置对象未得到妥善安置,我们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向县人民政府写出了《关于已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上岗难的请示》,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x月份,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发出了限期整改的通知书。由于政府措施有力,很快解决了x名安置对象上岗的问题。

三、严格政策、法规,争取政府重视,做好安置工作

今年,我县回乡城镇退役士兵x人,转业士官x人,伤残军人x人,共计x人。我们依据安置法规对这些对象进行了严格审查,查出了占用农村指标入伍、无安置卡的x人,共计x人没有纳入安置,实际安置城镇退役士兵x人、转业士官x人,伤残军人x人,共计x人。面对今年安置任务重,难度大的局面,我们主动与劳动、人事、编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商安置的渠道和措施,对县直务行政事业单位逐个核算工勤编制,对各乡镇核算二级机构自收自支的编制,合理制定安置分配方案,依照有关安置政策及时向县委、政府、安置领导小组的领导汇报,争取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召开安置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分配方案,以政府指令性分配、强制性安置为原则,即坚持按系统、按职工人数比例包干安置和“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办法,下发了《关于做好x年度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工作的通知》(政以[x]x号)文件,同时还专门召开了全县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组织委员及有接收任务的部、办、委、局、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人事政工干部参加的退伍士兵、转业士官的安置工作会议。县委、人大、政协、政府、人武部的领导亲自参加。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蒋立军同志作了《在全县退伍安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讲政治,顾大局,把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是巩固国防和加强军队建设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定要把退伍安置工作当作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由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我县今年的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进展顺利,也是近几年安排得最好的一年,到目前为止,除xxxx年度、xxxx年度国税局、农行、信用联社、移动公司x名安置对象单位未接收到位外,其余的x人都已安置了单位,有80%的行政事业、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综合预算单位,20%安置在乡镇二级机构自收自支和省属企业单位,x名安置对象自愿申请自谋职业,享受了政府给予的一次性自谋职业的补助金,共计x万元整,使安置对象及家属满意,社会反映良好。

四、做好农村退役士兵和军地两用人才开发工作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兵源主要是来自农村,今年我县退伍军人中农村退伍军人就有x人,占退伍总人数的76%左右,是一支振兴我县经济的主力军。我们对这批主力军没有忽视,他们一回到家,我们就要求各乡镇到他们家进行真走访调查,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具体问题,请他们参加所在乡镇的春节拥军优属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原创:我们认真审查每个退伍军人的档案,将他们在部队爱好、特长、表现、军事技能、身体状况做到心里有数,以便随时向社会推荐,今年我们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办法,做好农村退伍军人安置和两用人才开发工作。一是对有技术特长的,退伍办直接为他们牵线搭桥推荐到广州、深圳、珠海、杭州、长沙、株洲等地做保安、炊事员、汽车司机、汽车修理、水电工等工作x多人,被用人单位录用x余人;二是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找门路自我安置;三是对无技术特长的,要求他们立足本地走科技致富的门路,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殖业、运输业及其它服务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县今年回乡的农村退伍军人有95.6%以上都能找到合适的劳动场所,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那种农村退伍军人安置难,城镇退伍安置易的局面。

五、积极参入征兵工作,及时发放军人安置优待证

去年我县冬季征集新兵x人,其中农村士兵x人,城镇士兵人(女兵x人,大学生入伍的x人)。填发了农村士兵安置优待证x人,城镇士兵优待安置卡x人,较好地控制了城镇青年的征集比例,为减轻我县安置负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省市单位拒绝接收当地政府分配的统分任务和自己应该接收的子弟,如信用联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国税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电信局、移动公司,他们以没有人事权为由进行推诿,以有钱为优势,愿缴纳4—5万元的有偿转移资金,一方面不愿接收自己退伍的子弟,另一方面更拒绝政府分配的统分任务。如此下去,退伍军人安置更难。

退伍安置条例篇8

(一)工作计划

1、突出四个重点:救灾救济、低保、殡葬改革、优抚安置

一是以实现县政府提出的救灾工作目标,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活为重点,继续做好生产救灾工作。深入灾区,核查灾情,及时制定救济方案,做好救灾款物的发放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活不出问题。强化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完善救灾款物的管理发放办法,主动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开展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用好、管好有限的救灾款物。指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活动,广开创收门路,增强其抗灾自救能力。二是加强以城市低保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救助工作,认真安排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以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为目标,以规范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深入贯彻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按照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严格按照实际收入核定申请低保人员家庭收入、落实属地管理原则的要求,强化保障功能,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都纳入保障范围,巩固应保尽保工作成果。积极争取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低保资金投入,按时、足额落实低保资金预算。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和管理等程序,依法行政,规范操作,并坚持社会化发放低保金,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三是以提高火化率为重点,加大殡葬改革工作力度,推动殡葬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加快殡仪馆建设步伐,确保新形势下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火化后骨灰安放问题,杜绝骨灰装棺葬现象。四是深化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改革,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个光荣”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拥军、法律拥军、政策拥军,积极探索做好科技拥军的途径和办法。

同时,不断创新拥军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依法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财政加大优抚经费投入,加快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步伐,使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以全面完成年度退伍安置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深化退伍安置工作改革为重点,认真做好退伍安置工作。严格贯彻执行退伍安置政策、坚持安置就业、扶持就业和自谋职业多渠道安置相结合,加大行政调控力度和退伍军人安置后上岗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年度退伍安置工作任务园满完成。全面落实《优抚安置证》制度,依法规范优待安置工作。认真落实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发放生活补助费政策,维护城镇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退伍安置工作改革,积极研究制定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办法,全面推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加强对城镇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落实培训经费,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退役士兵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2、抓好三个窗口:婚姻登记、政务公开、来信来访

一是抓好婚姻登记集中办理,严格《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的要求,狠抓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以婚姻登记的高质量服务,树立民政人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二是抓好政务公开。公开政务是民政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意识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三是抓好来信来访工作。民政工作涉及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每年来信来访多,做好每件来信来访工作,是解决社会矛盾,为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或杜绝越级上访。

3、落实五项工作: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福利、民间组织管理、自身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完善以村“两委”议事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四个民主”的全面落实。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加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提高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防止半公开、不公开或假公开现象的反弹,切实提高村务公开的运行质量。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以扩大发行、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发行成本为重点,切实做好福利发行工作。一手抓电脑票,一手抓即开票,在巩固和扩大电脑票发行数量的同时,积极组织大奖组销售,确保完成全年的发行任务。加大福利发行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福利公益活动,进一步扩大福利的社会影响,营造有利于福利发行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切实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研究制定行来协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优势行业、新兴产业和与世界贸易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调整交叉重叠的行业协会,优化行业协会结构。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活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四是加强学习,提高职工素质。一要从抓学习入手,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教育;二要从抓领导班子的清正廉洁、勤政廉政入手,促进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三是从抓机关行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搞好机关作风建设,树立民政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形象,进一步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运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

(二)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1、加大招商力度,一是要最大限度争取上级的政策性资金、努力为缓解我县财政困难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与永大责任有限公司协调投资5000万元的永大服装厂,早日在我县落地。

2、加大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投资力度。积极跑省进厅,争取5—7个省帮建的敬老院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的集中供养率,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红酒网络营销范文 下一篇:公司庆典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