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22:15:13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1

关键词: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述评

党的十召开以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也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农业部办公厅于2013年2月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使全国范围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正式开始。“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分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部分二十个目标。创建活动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一.“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义

1.“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因而,“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便是落实十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就要首先将农村的发展建设纳入重点考虑的范畴,进而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在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威胁的今天,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无疑为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从这一方面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也确有其必要意义。

2.“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需要

创建“美丽乡村”活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局限。面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时代形势,农村的经济如何得到良好发展,是一个亟需考虑的问题。而“美丽乡村”活动的一个主要建设目标就是加快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进而打造具有高效率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因而农业部进行“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3.“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农业部开展“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文明,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此外,“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还能够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物质方面极大丰富,从而保障农村人民的生活得到物质方面的有效保障,加之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改善当前的农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进程。因此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对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内容与效果

1.“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原则

在“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过程中,秉持相关原则,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实现。基于此,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时将以人为本,强化主体;生态优先,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等作为基本原则,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制定不同的目标,并在同时发挥一些“美丽乡村”的典型建设模式的榜样作用,推动整个活动有条不紊的展开。

2.“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目标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建设目标包括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而经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农村地区的产业形态、生产形式、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活的环境与基础条件方面、人民权益的维护方面以及乡风民俗的传承方面都取得了极大进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这些目标设置也比较符合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适宜农村地区的建设基础与发展水平,对“美丽乡村”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了有效方向指导。

3.“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重点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要确定一些重点内容,这对整体的创建活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组织乡村试点、创建发展典型、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创建活动的开展都是农业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内容,如此使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评选出了一些建设典范,极大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并有效推进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促使农村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故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多选择的工作内容重点对整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结

总之,“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对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以及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农村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农村的传统发展模式,为当前的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方式。“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当前农村建设中的总体目标,为人们构建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发展了农业生产,也传承并发扬了生态文化,这一积极的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生活幸福程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 学习与实践. 2014(06)

[2] 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9)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2

县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刚才,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卢军同志传达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面,我讲五点意见,等会县委保书记还要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顺时应势,提高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__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对农村建设作了全新的定位。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____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打造“升级版”新农村的热潮。____年9月6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在玉溪市召开,省委仇副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大势所趋、竞争所逼、发展所需、民心所向。____年10月17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在永善县召开,美丽乡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通过对中央、省市的新要求的学习使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建设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建设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建设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建设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近几年来,我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了一批有自然风光、有民族特色、有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对照新形势下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进“升级版”新农村的建设,努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继往开来,我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有可为

当前,我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势具备、恰逢其时。

(一)进一步利用区位优势。我县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是昭通的南大门,是川渝贵的重要通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乌蒙山片区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____被列为重点县;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昭鲁一体化,将____作为昭通中心城市双核之一进行打造,持续加大各类投入,为我们打造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统筹城乡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前期建设中,我们利用昭鲁一体化建设了茨院村、板板房村、米家湾村等,利用国道穿越县境打造了江底集镇。今后,要以沿中心城镇节点、沿交通主干线、沿旅游线及主要景区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进一步利用文化底蕴。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是文化的载体。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盛产朱提银两千余年的乐马厂古矿洞群、名冠全滇的拖姑清真寺和环境优雅的崇文阁等名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彰显文化元素,要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为文化特色村,进一步发挥乡村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努力打造“连线成片风景不断,各具特色内涵显现”的文化乡村。

(三)进一步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近来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____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45.5亿元和1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74元和3649元。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四)进一步利用以城带乡成效。____年7月22日,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近两年来,县委、政府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目标,以“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高度统筹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发展,把农村成片连线推进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农村环境整治由单个村庄向成片连线、由平面整治向立体整治、由单纯改善村容村貌向整体治理区域环境转变,大大提升了农村品位。全面推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延伸,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提高农民生活和环境质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为我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回望过去,为破解农村发展瓶颈,____率先在全市掀起乡镇集镇建设高潮,集中力量打造了11个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镇集镇,累计投资15.6亿元。如集中力量在小寨打造了10公里樱桃文化长廊,在桃源打造了伊斯兰特色集镇,成效非常显著。各级各部门以打造美丽乡村为载体,____至____年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14个,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117万元。累计实施 整村推进项目285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427个,全县村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原来农村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现在多数村已达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庭院绿化的目标。到____工作以来,我就美丽乡村进行了一些调研,总被青山绿树的气息所陶醉,更为其迸发的蓬勃生机所震撼。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村道小巷绿树成荫、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穿村小河清澈见底、文化广场人沸歌扬;这样的村庄人居与山水完美结合,田园山居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不会忘记,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工作会和新农村指导员工作座谈会在我县的成功承办,全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成果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必将成为我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时之举,不是应时之作,而是县委、政府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群众新期盼的科学实践,是把脉农村实际、倾听农民呼声、尊重农民意愿持续实施的一项提升全县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工程。所以说,建设美丽乡村,不是小问题,而是大战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不是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而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工程”。

三、正视困难,寻找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

客观地讲,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中还有软肋和面临不少的困难。农村建设中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大、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产业发展滞后,部分农业产业仍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生产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交通、水利、科技仍然是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资金供给矛盾依然较大。归纳起来有那么几点:

(一)村庄过散、布局零乱。各行政村的自然村落过多、村庄规模小且过于分散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建新拆不了旧。农村建房规划落后,楼房空置率高。

(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方面缺乏长效管护。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三)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仍较落后。由于资金投入有限,造成总量不足,设备简陋,共享率低,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四)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我县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发展。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村庄绿地面积依然过低。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锦上添花的有效举措。草坪多、乔木树种少,硬化路多、绿化路少,庭院整洁、绿化美化不够等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村庄由于缺乏绿化空间,加之庭院绿化没有广泛得到村民配合,绿化养?缺乏长效管护等,使得村庄生态环境有所破坏。

四、明确目标,协力同心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中央和省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以深化提升村级集镇为载体,突出重点,大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水碧山青、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今后,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抓点、连线、成片、全覆盖”的分步推进计划,逐步打造“乡乡布局优、村村环境美、处处产业兴、家家收入高、人人生活好”的极具山水特色、蕴涵独特文化、富有文明乡风的魅力和谐新农村。从2014年起,每年选择10个自然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建设成中心村和特色村,完成50个自然村整治任务,重点培育1个市级精品村,力争创建1个云南“中国最美乡村”。围绕上述目标,努力实现“一年有亮点、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根据调研和思考,我认为在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生态环保秀美之村。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美丽乡村发展方向。美丽乡村发展的定位,关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一是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使乡土文明融入现代文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必须注重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品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大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发展融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三是必须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的乡村之美。如果千村一律,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古村文化,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所以,要把城乡统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以整治村为基础,特色村为亮点,中心村为核心,结合中心镇和风情小镇建设,打通串联,进一步提升村庄连片整治水平,使山水人文更具神韵,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更上新水平。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注重实效”的原则,搞好沿中心城镇节点、沿交通主干线、沿旅游主干线、沿行政区划交界“四沿”的10个美丽乡村规划,全面整合发改、财政、住建、交运、扶贫等部门项目,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建一片成一片。加快制定《____县美丽乡村管理办法》,突出发挥现有村级集镇的承载能力,构建农户自主、农户自管、农户协商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富裕之村。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就可能“空壳化”。林果抓抚育。在现有的100万亩特色产业中,继续抓好核桃、花椒、苹果大面抚育管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已有的产业基础,推行新技术应用,确保项目区林果抚育率达100%,全面提升林果抚育管理水平,增加林果效益,做到改造一棵、成功一棵,改造一园、成功一园。园区抓建设。继续推行“一个农业产业示范园,一名县级领导任园长、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一套技术规范”的机制,推进核桃、花椒、蔬菜、葡萄、苹果、樱桃、马铃薯、生态养殖等十大高原特色示范园区建设,2014年启动花椒庄园建设,着力构建核桃、花椒、樱桃“三大庄园”。土鸡抓规模。积极扩大林下土鸡养殖规模,推进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养殖园建设,做到人人有增收之技、家家有致富之业、村村有产业之柱。

(三)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打造特色鲜明魅力之村。依托朱提历史文化、伊斯兰回族文化、乡村休闲文化三大资源,围绕新石器时代遗址、新街坪地营古战场遗址、盛产白银20__余年的乐马厂、全滇最古老的拖姑清真寺等文化遗产,加大____丰富的民族民间 文化的挖掘力度,将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继续举办小寨樱桃文化节,强化回族特色文化宣传,加大龙头山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力度,推进朱提银文化遗产整理,重点打造以朱提历史文化为代表的龙头山美丽乡村,以伊斯兰回族文化为代表的桃源、茨院美丽乡村和以乡村休闲文化为代表的小寨、龙头山、新街等美丽乡村。为此,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良好的生态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消费方式。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加快10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建设步伐,实施好“全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和“数字影院”四大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乡村、争当文明农民”系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打造蕴涵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

(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打造生活品质幸福之村。加快解决教育、卫生、医疗、社保、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的步伐。教育抓提升。进一步做好农村学校改造和1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项目,抓紧实施校安工程,提高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卫生抓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农合工作,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抓好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好乡、村医疗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社保抓规模。持续加大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抓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大城乡低保和临时救助力度,确保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发放率达100%,实现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就业抓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走培训—输出—就业—维权服务的路子,确保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累计转移务工人员稳定在13万人以上。通过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做到乡村广大农民群众学习都有保障、看病都有医疗、养老都有保险、就业都有技能。

(五)推进民主管理建设,打造文明和谐活力之村。民主管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是农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谋划主体、规划主体、投入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受益主体的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全面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并制定和完善就业、就学、保障、医疗等配套政策,使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用地需求。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把资产转化为资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破解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快完成小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总结好经验,启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2014年至2016年分三年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五、强化领导,构建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成功的经验证明,只有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才能除险强基、破难筑巢、开山建鼎。希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要事,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长期抓、负全责,确定专人具体抓、负职责,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县挂钩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到在一线开展工作,在一线检查解决问题。

(二)完善配套政策。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服务,形成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县委农办要结合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文件精神抓紧制定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意见;各涉农部门要加大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并重点向项目建设区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贷款扶持力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一个乡村、一个产业、一名挂钩领导、一个规划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整合项目,发挥好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群众投资“六种资金”作用。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进一步将财政、农业、交通、水利、农开、综改、扶贫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有计划的向上申报项目,有针对性地集中投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同时,各挂钩单位要主动参建,鼓励企业捐资助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自建,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大会战的局面。县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加强协调推进。要强化督查,每月一督查、双月一通报;要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严格追究责任。纪检、检查、审计、财政及相关项目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 四)营造良好氛围。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主观意愿,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的宣传力度,抓好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让农民群众正确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3

注重美化环境与提升品质相结合,不断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整洁是基础,提升品质是根本。各地坚持一手抓中心村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促进农村环境整洁和美化;一手抓历史文化村落建设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抓好中心村建设,促进环境优美整洁。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把重点培育与连线成片相结合,持续推进“六化”工程建设,有效地引导人口向中心村、中心点集聚,通过人口的集聚效应带动产业、资源等发展要素的同步集聚,推动农村各类资源的集聚集约发展,形成了一批诸如龙游城东小区、开化东晨小区、衢江后山小区等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新型社区。全市累计启动中心村培育建设84个,已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60个,其中省重点示范中心村25个。2012年完成了中心村培育建设30个,其中省重点示范中心村7个。

抓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促进环境整洁有序。农房改造建设,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衢州市按照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以农民公寓、拆旧建新、集中联建等方式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农房改造建设内涵。2012年,全市共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29106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6480户。在全省农房改造建设现场会上,衢州市作了典型发言。衢江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让农民愿意搬,搬得出。江山市坚持因村制宜,民主决策,分类指导,多类型多模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根据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建设模式,涌现出一批可看可学的典型,如贺村镇狮峰村的集镇集聚模式、大桥镇店边村的中心村集聚模式、新塘边镇卅六都村的整治空心村模式、四都镇上峰村的撤并自然村模式等。

抓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各地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进一步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等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古村落文化游和农家乐体验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柯城区积极开展“油菜花文化观光节”、“葡萄文化节”等农业观光活动。衢江区初步形成了黄坛口—药王山—天脊龙门的黄金旅游线、廿里—湖南—乌溪江的生态旅游线、云溪—莲花的现代农业观光线和樟潭—全旺—大洲的历史文化生态线。江山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作为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个具备现代服务功能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如今,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休闲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抓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农民收入增加了,物质生活富裕了,在精神生活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更高追求,从而使自身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历史文化村落充分体现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而且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在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之后,我市纷纷启动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目前,我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班子组成、项目确定、规划编制、部门协调、要素保障、政策处理等相关工作已相继到位,全市5个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保护利用工作已全面启动,被省确认的116个一般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也渐显成效。龙游县注重挖掘开发历史文化项目,开发了社阳乡大公村“清明祭祖灯会”、溪口镇寺下村“状元文化节”、横山镇天池村“草龙文化节”等项目,拉近历史,延伸风景。江山市按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先后实施了清漾毛氏文化村、廿八都古镇、大陈特色文化村等历史文化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让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形成乡村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彩,又生财,让农民在保护保全古建筑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质。

注重突出重点与面上推进相结合,不断显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各地以示范乡镇、精品村为支点,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骨架,以“村庄整治”为基本面,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学的示范点,亮点纷呈,从整体上改变了衢州的农村风貌。

点上抓“示范”。一方面,培育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示范乡镇、精品村。各地按照“生态优美、底蕴深厚、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的要求,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乃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乡镇、村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和“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努力打造支撑美丽乡村地域品牌的示范乡镇、精品村。2012年全市已有12个乡镇和40个行政村分别通过衢州市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精品村的验收。衢江区以“环境美、经济强、生活优、民风好”为目标,建成了“畲乡风情”洋坑村、“绿色神奇”茶坪村、“精致华丽”华家村、“三江集汇”乌溪桥村等一批具有个性魅力的特色精品村。开化县列出25个村进行重点打造,组织规划、建设、文化等部门进行专家会诊,按照“一村一景、因地制宜”的原则,搞好村庄规划设计,从多方面进行提升,努力把村庄建设成旅游景点。另一方面,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沿线景观带。各地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古迹等为区域重点,以沿线绿化、干净整洁、小品塑造、立面改造等为建设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造了若干条各具特色的景观带,并以此来示范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如龙游县突出抓好“一线一环”风情旅游线,即“北部十里荷花万亩富硒生态农业观光线、南部环灵山生态经济圈”,使之成为该县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布局最具特色、生态环境最为优美、农民增收最具潜力、历史文化最为深厚的示范区。常山县以“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乡村休闲旅游长廊、花卉苗木博览大道”三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国省道等交通要道沿线的洁化、绿化、美化工作。

面上抓“两化”。各地按照“广泛覆盖、全面惠及、提升水平”的要求,深入实施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2012年重点抓好201个待整治村的洁化、绿化两项工作,把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加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积极开展保洁创建活动,如龙游县开展清洁家庭创建活动,组织万名妇女进党校学习贺田经验,增强农村妇女洁化、美化家庭的意识。加大农村清洁工程督查力度,市里每个季度对各县(市、区)开展一次卫生检查,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结果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开化县规定县领导下基层必须检查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大力鼓励农民种树,广泛开展“见缝插绿”、“花开百户”、“美化庭院”等活动。

注重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不断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资源,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工作中突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各地以规划为龙头,加强指导、精心策划、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形成了一系列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全市已完成了14条美丽乡村沿线创建规划,完成了中心村规划编制288个。衢江区从实际出发,以建设“秀美衢江、幸福家园”为总定位,以“二圈三走廊”为主线,编制了各项规划。常山县按照“一线一特色”要求,完善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规划,着力打造“青石花石文化长廊”、“乡村休闲旅游长廊”、“花卉苗木博览大道”。开化县立足“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以“建生态乡村、享品质生活”为基本要求,以“一线两环”沿线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六美”乡村建设。二是坚持持续投入。各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城市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2012年市财政追加了10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如柯城区明确区财政每年安排“美丽乡村、幸福柯城”建设专项资金3500万元,其中2000万元专门用于景观带和节点村建设,1500万元用于“十百工程”建设;江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050万元,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坚持项目整合。各有关部门积极整合项目,按照“来源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将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312绿化工程、农村沼气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常山县由规划建设局、农办、农业局、民政局和县委宣传部分别牵头抓好规划编制、环境整治、产业培育、公共服务配套和乡土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工程建设,将农村公路连网线、农家乐休闲旅游、来料加工业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系列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创建村,在项目、资金和技术指导服务上予以重点倾斜,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局面前所未有。四是坚持农民主体。农民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管理者与维护者。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各地始终把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农民参与度放在首位,不断探索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建设和“幸福家庭”、“五美家庭”等评比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激活农民主体。柯城区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村集体不统包统揽,对一些农户直接受益的项目,诸如饮用水入户、宅间道硬化、赤膊墙粉刷、户厕改造等,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来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创建“幸福家庭”、“五美家庭”、“和睦家庭”、“爱心家庭”、“五美家庭”等“五美农户”27596户。

注重政策激励与舆论引导相结合,不断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力

各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全局工作,强化政策激励、舆论引导等的推动力,努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奋发进取、有所建树。一方面,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政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活动的通知》,市美丽乡村“四级联创”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制定下发了《衢州市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实施细则(试行)》,将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进一步明确。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现场推进会,确保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县(市、区)通过协调会、现场会和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各部门、乡镇制订创建工作计划,寻找工作载体,研究落实举措。如柯城区制订出台了《柯城区“美丽乡村、幸福柯城”建设实施意见》,同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工作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新农村建设考核及争先考核的重要内容;江山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2012年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实施意见》等,不仅注重调动各乡村干部打造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同时对如何加强环境的维护、管理和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长效保洁机制等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有力地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各类活动开展,以制作电视专题片、编写工作简报、征集宣传标语、先进评比、发送宣传短信、设置创建广告牌、张贴创建倡议书、制定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强化舆论的推动力。市农办征集了全市100多条美丽乡村创建参考标语,通过农办系统干部投票,从中筛选出20多条,作为全市统一的宣传标语,籍此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四级联创”的影响面。联合市广电总台,制作了电视专题片《衢州市美丽乡村行》,向社会展示了我市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在江山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专题片拍摄活动,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江山市近年来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龙游县还通过举办“美丽乡村诗词征文”、“美丽乡村摄影大奖赛”、“美丽乡村农民知识竞赛”、“美丽乡村—荷花节”和“美丽家庭”创评,在全市营造美丽乡村创建的浓厚氛围。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4

    为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推进品质XX建设,主力XX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根据《XXX教育局关于2018—2020年美丽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X长安区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办学条件、整治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体音美、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努力使学校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

二、总体目标

建设“美丽学校”,使学校洋溢着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通过美丽学校的建设活动,要使我校的建筑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协调,环境整洁雅致,校园安定有序,课堂特色鲜明、人人和谐发展;要把我校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创立一个责任引领、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平台;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优化教师队伍,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生态有效教学;要把我校建设成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花园式学校”。

三、组织机构

成立美丽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美丽学校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主任)

        XXX(副主任)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四、基本原则

1、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美丽校园”建设与促进义教均衡、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结合;二是“美丽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美丽校园”建设与美丽家园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2、坚持“五个突出”。突出环境要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突出宣传教育,突出亮点展示,突出创建合力。全员参与建设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美丽校园。      

3、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校自然环境和校园建设进展情况,针对校园建设和学校管理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确定建设规划和建设重点。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8年12月)

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XXX教育局2018—2020年美丽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20年)

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地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设施建设,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创新活动载体,促进美丽学校氛围的营造和各项工作的提升。我校将在此阶段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文明少先队员等评比活动,促进创建深入开展、效果不断提升。

(三)巩固提升阶段(长期)

形成“美丽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人文环境、建设规划、自然环境、校园安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形成规范、科学的发展机制,并长期坚持。

六、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少先队广播室会等已有宣传阵地,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美丽学校”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对建设“美丽学校”目的、意义的认识;及时宣传报道“美丽学校”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二)征求意见,查找问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组织家访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不美丽、不和谐因素,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提高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建立“美丽学校”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将建设活动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建立活动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四)及时总结,巩固深化。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建设活动小组工作会议,对建设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安排,表彰、奖励在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探索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七、工作重点

(一)建设“美丽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美。

1、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对学校公用房间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布局调整。

2、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打造校园小景亮点工程,在“绿色生态校园”基础上创建“花园式学校”。

3、办学条件提挡升级,集中财力建设改造和添置,让校舍、教育技术装备、安全、体音美和卫生设施、学生生活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XXX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求。

4、培植校园文化,根据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结合时代需求,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长期积淀,底蕴厚重,提炼主题,去人工雕掘,具有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精神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因。

(二)建设“幸福教师”队伍。凝聚兴校正能量,精神面貌好。

1、建设民主高效的领导班子。全面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干群关系,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各部门既要条线分明,又要群策群力、携手与共、精诚合作,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榜样。

2、建设追求幸福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建设,注重内外兼修;强化制度管理,坚持责任引领;强化师资培训,加快专业发展;配合教师流动,促进队伍均衡;优化师资结构,留住青年教师,注重骨干培植,推进持续发展。

(三)培育“美丽学生”。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培育美丽的建设者,就要培育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注重团结、讲求文明、遵守法纪、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内外和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坚持对学生“习惯、能力、素质”的常抓不懈,依照学校活动开展整体规划的“成人、成长、成材”三体系,“自发、班级、学校”三板块,“短期、中期、持久”三时段,不断深化充实校园学习、活动模式的内涵建设,实现培育“美丽学生”的长远目标。

(四)创建平安校园

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配齐校园安保设施设备,强化校园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重大节日、纪念日、敏感期和特殊事件期间学校稳定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美丽校园建设,是今年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学校成立“美丽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制订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研究,注重实效

通过调查、参观、研究、思考、试点、总结,加深教师对美丽校园建设的认识。引导教师在传承学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尤其要在校园景观、课程改革、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校本管理等多领域有所突破。

(三) 增加投入,加强建设

加大对美丽校园建设的投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美丽校园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四)强化督查考核

学校领导定期开展重点督查,强化对“美丽校园”创建行动的督查考核。

(五)建立长效机制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5

关键词:新农村;美丽乡村;浙江;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41-03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之称。浙江省全省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全省常住人口5 477万人。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 6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63 26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浙江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遗忘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浙江长期坚持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促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省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激发了农村老百姓创业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得浙江成为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2012年,浙江省城市化率大幅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6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50元,年均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 552元,年均实际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城乡养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和探索,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形成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独特品牌。

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

美丽乡村,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十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2010年,浙江省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至此,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升格为省级战略,并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

二、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整治阶段(2003—2007)。早在2003年,以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做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着力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对1万个村进行环境整治,以达到“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其中要把1 000个左右的村建设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村和农村新社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8—2011年前后)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入为期五年的全面整治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9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在安吉县召开,会议要求科学描绘美好蓝图,精心打造乡村美景,加快改建农村住房,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使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同年12月,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据此,各县市根据本地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一批高立意、接地气、振精神的地域性品牌孕育而生,如自在舟山、潇洒桐庐;秀山丽水、田园松阳;金色平湖、阳光温岭;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幸福江山、人间仙居等等。

第三阶段:品牌提升阶段(2011年前后至今)。2011年9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桐庐县举行,会议提出要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2012年10月,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丽水进行,会议提出要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2013年11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温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各地在具体实践中,以文化村建设、农家乐、特色景点和特色产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提升了美丽乡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特点

一是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2010年,浙江省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和“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导向,着力建设 “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省85%的规划保留村、43个省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0个中心镇、4 000个中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县(市)层面,不少地方都邀请知名专家和学院名校担纲规划设计任务,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实践。如德清县拨付专项资金,委托浙江大学以(2009—2018年)为规划期限,统筹村庄布点、精品线路、中心镇、中心村等区块布局,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安吉县则立足于建设“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高标准编制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乡镇和村级层面也纷纷编制了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从而形成了山水村、田园村、古村落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思路与技术编制。

二是注重建设的高标准。浙江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较高的建设标准,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各地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建设标准和品位,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如德清县制定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考核标准与计分办法》,按照“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目标要求设定26项指标,评定总分为100分,按80%计入最终考核验收得分(另外20分为建设投入项目和特色工作项目),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同类标准。桐庐县大力实施“5525”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5条“美丽乡村”风情带,开展5大乡村风情节、重点培育25个风情特色村,努力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弘扬乡村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当地农民。

三是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浙江省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筹措建设资金,十年来,浙江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 200多亿元,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从2003年的4 000万元增加到6.6亿元。同时,政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推进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房、土地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等抵押贷款,推广建立政府和社会各方入股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如德清县每年安排“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专项资金近亿元,对于成功创建“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的行政村县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500万元,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长效管理资金,同时部门对口资金、上级项目配套资金、社会资金等都成为了德清县建设“中国和美家园”的资金来源,确保了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四是突出品牌的特色化。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各县市在具体实践中,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如德清县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原则,努力建设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 “中国和美家园”;淳安县以千岛湖为核心打造“秀水家园、美丽乡村”;桐庐县深入推进“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建设;遂昌县积极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为特色的“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仙居县以“人间仙居、美丽乡村”为建设品牌等等。围绕地域品牌,各地还培育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景观带和精品村,如德清县培育了西部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景观带、下渚湖湿地公园景观环线、中东部历史人文景观带等等。

五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省内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正在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紧迫现实,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启动了以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为主要对象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共确定了历史遗存十分深厚、村落保护较好的历史文化村落971个,其中省重点村260个。浙江省委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省财政对每个重点村安排500~700万元的补助,并给予每村15亩建设用地指标。2013年全省用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达到7.8亿元。如永嘉县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办法》,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2 000万元资金用于历史文化村落规划编制、修缮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挖掘和宣传教育。

六是强化服务的便民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省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在服务平台方面,各县市都制定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几乎所有“美丽乡村”都建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党建服务站、文体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内设站室。在养老服务方面,浙江省通过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各方面公共服务。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将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行政村建成一大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从设施建设向内容提升。

七是坚持管理的长效化。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及奖励制度,明确具体实施范围、责任主体和奖励政策,实行县市、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等。二是实施“清洁家园”网格化管理,责任到镇、到村、到组、到人,确保了农村卫生管理全覆盖。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建立镇、村、组保洁队伍,从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进行全方位长效管理。如德清县专门出台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按照组织管理、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社会评价等六方面41个指标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一等奖的每年奖励15万元,二等奖的每年奖励10万元,三等奖的每年奖励5万元。一些县市还尝试引进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乡镇物业中心”,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从而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如今走进浙江的美丽乡村,环境优美,街道洁净,河流清澈,随处可见定点摆放的垃圾箱和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截至2012年底,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24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优美的人居环境,更让他们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如今,农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等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据统计,2012年浙江省接待游客首次破亿,达到1.13亿人次,同比增长20.9%;全省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3 012个(其中村717个、点2 295个),直接营业收入88.35亿元,同比增长25.3%。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度假村、农家乐是在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古村游、休闲游、乡村游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建设美丽乡村是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实惠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浙江,这个古老、秀美、蓬勃发展的省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珍藏、品味、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

[2] 安吉县人民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J].绍兴三农,2010,(6):20-22.

[3] 王丽娟.和美家园德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8-32.

[4] 王桂厅.从“浙江经验”看海南“美丽乡村”建设[J].今日海南,2013,(6):46-47.

[5] 余振波.浙江新农办副主任余振波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特色[EB/OL].浙江在线,2013-05-27.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6

关键词: 丽江; 对外汉语; 动机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45-03

在丽江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丽江的对外汉语教育也蓬勃兴起。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1995年6月,根据云教外字(95)第170号文,云南省教育委员会,丽江教育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95)第1号“关于申报开办对外汉语班的报告”文件。丽江教育学院于1995年9月开始招收短期汉语和纳西文化考察班,当时在校学习汉语和纳西语言文化的留学生仅有5人,来自丹麦、英国、新西兰和美国四个国家。随着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在校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等14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了大批的人才。[1]丽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并非是一个汉语发达的地区,是什么使留学生选择了丽江,他们对丽江又有哪些感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做了深入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

一、丽江吸引留学生的独特之处

(一)最初知道丽江的途径

1.通过网络和媒体宣传。在被调查的十一位留学生中,有四位留学生是通过网络和媒体宣传最先知道丽江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6%。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说,她在网络上知道了丽江,对摩梭人的生活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来到了丽江。一位泰国留学生说她在泰国的时候,上网知道了丽江的故事。一位韩国留学生告诉我们,过去在韩国的电视等媒体中介绍的大部分是中国北方,现在随着到丽江旅游的韩国人的增多,知道丽江的韩国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最近韩国的电视等媒体中也常常介绍云南和丽江。

2.通过朋友介绍。在被调查的十一位留学生中,有三位是通过他们的朋友介绍最先了解丽江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7%。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说,有一个曾到过丽江的朋友告诉她:丽江很美,一定要去。所以她来到了丽江。一位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告诉我们,他是通过住在丽江的菲律宾朋友知道丽江的。

3.来到中国后知道了丽江。在被调查的十一位留学生中,有三位是来到中国以后知道了丽江,占被调查人数的27%。一位荷兰的留学生说,在北京生活的时候他知道了丽江。有两位美国留学生分别是到了中国和云南以后知道丽江的。

4.到丽江旅游后留在了丽江。在被调查的这些留学生中,有一位是来到丽江旅游以后,被丽江的风光所吸引,于是留在丽江学习,占被调查人数的9%。

(二)丽江最吸引留学生的地方(见表1)

1.丽江古城是各个年龄段、中西方留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喜欢丽江古城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53%。他们喜欢古城的建筑、古城的水、古城里生活的纳西人及休闲的生活氛围。

2.丽江束河古镇是又一个留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喜欢束河古镇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2%。他们喜欢那里的水、喜欢那里悠闲清净的氛围,他们觉得古城与之相比游客太多、太嘈杂,所以他们更喜欢束河古镇。

3.玉龙雪山、拉市海、泸沽湖、象山、黑龙潭、白水台等地是较吸引留学生的地方。喜欢这些地方的留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8%。有一个美国留学生说,当她的家人或朋友从美国来丽江旅游时,她会介绍他们去爬象山。有一个留学生在黑龙潭还没有开放的时候,告诉我他每天放学以后都要从黑龙潭走路回家,为此他办了黑龙潭门票的年卡。刚到丽江的留学生下课后,常常会望着玉龙雪山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那里?到过白水台的留学生会相互介绍,他们常常相约徒步旅行到那里观光。

(三)留学生感兴趣的丽江文化(见表2)

1.丽江丰富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丽江有纳西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普米族、傣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文化,留学生深深被这些民族风俗吸引,这些民族风俗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38%。

2.纳西歌舞。一位来自泰国的留学生说,她最喜欢纳西打跳。一位韩国留学生告诉我们,丽江的民族舞蹈是最欢快的,逢年过节,人们围着篝火跳舞,很有意思。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9%。

3.纳西社会生活。他们惊诧于纳西大家庭生活的和谐;纳西人的好客和友善;纳西社会轻松、自由自在的生活氛围……这些都是他们感兴趣的。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5%。

4.丽江的婚俗。一位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说,她最感兴趣的是丽江人结婚的风俗,特别是新郎背着新娘回家的习俗。一位美国留学生说,纳西的婚俗非常有意思,和美国的婚俗有很大差异,她很感兴趣。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5%。

5.纳西族文化、丽江古老的历史文化、丽江的彝族文化、丽江的食品、丽江的农耕文化等是留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内容,持这些态度的留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7%。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说,他在来丽江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用牛耕地的情境,还有当地的一些农业情况都吸引着他。

(四)留学生喜欢的丽江风味食品(见表3):

1.留学生对丽江本地的食品最感兴趣的是杂锅菜。喜欢杂锅菜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9%。在美国蔬菜是较贵的食品,但在丽江蔬菜较便宜,如果住在农村附近,他们常常会得到丽江人赠送的很多蔬菜,而丽江人的杂锅菜是他们最喜欢的本地食品。有一位美籍韩国人告诉我,当她打电话告诉她的美国朋友丽江有很多很多蔬菜时,她的朋友都非常羡慕。欧美留学生较喜欢这一食品,其中女性较多。

2.米线、饵丝这类食品也是留学生较喜欢的食品。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丽江,也汇聚了众多的中国风味食品。对于食物只讲究营养而制作单调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常常被云南地方风味的工艺吸引,过桥米线等风味是他们喜欢的食品。喜欢过桥米线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9%。

3.丽江特有的凉粉、炒饵丝、纳西火锅、纳西烧烤、丽江粑粑等也是留学生喜爱的食品。其中欧美学生较多,大多为女性。喜欢这些食品的留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9.5%。

4.火腿炒饭、蜜饯、气锅鸡等也是留学生喜爱的食品。其中欧美学生较多,大多为女性。喜欢这些食品的留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7%。

(五)留学生认为丽江最有价值的东西(见表4)

1.有15.3%的留学生认为丽江古城是丽江最有价值的。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那里古老的街道、独特的民居、优美的环境等等无不吸引着外国同胞,使他们流连忘返。持这种态度的大多来自欧美国家。其中女性较多。

2.认为丽江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最有价值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5.3%。丽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让留学生徜徉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使他们惊叹、学习、热爱,最后融会于其中。

3.美丽的风光是最有价值的,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同样占被调查人数的15.3%。学习之余,大多数在丽江学习的留学生都要去喜欢徒步旅游,他们中有的是摄影师,有的是导游,有的是运动员,他们被丽江的美丽风光深深打动,业余时间他们会去攀援哈巴雪山徒步到虎跳峡等。这样认为的留学生大多数来自美国,其中男性较多。

4.新鲜的空气是最有价值的,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同样占被调查人数的15.3%。无污染的空气、在任何城市都很难见到的湛蓝的天空…….这是留学生认为最有价值的。其中美国留学生较多,女性占大多数。

5.认为纳西社会生活是丽江最有价值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5.3%。如前所述,留学生喜欢纳西社会的那种生活氛围,纳西人家的和谐生活,特别是纳西人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是他们所羡慕的。一位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说,她特别羡慕丽江人的生活,他们的家庭气氛很和谐,有老有小,很温馨。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大多数来自东南亚,其中女性较多。

6.纳西人是最有价值的,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同样占被调查人数的15.3%。他们认为那些创造了独特丽江的纳西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是最有价值的,是纳西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创造了独特的丽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大多来自美国。有一位美国留学生说,她认为那些生活在古城的纳西老奶奶是最有价值的,她甚至为这些纳西奶奶渐渐消逝,新一代的纳西妇女却越来越汉化而忧伤。

7.束河古镇是最有价值的,持这种态度的留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6%。束河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自然风光赢得了留学生的赞许。一位美国留学生认为,丽江古城很有价值,但是原住民很少,而且游人太多太嘈杂,束河古镇的原住民较多,水很清,不太嘈杂。

二、选择在丽江学习汉语的动因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留学生选择在丽江学习汉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丽江独特的物质文化环境

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如前所述,许多留学生在学习之余经常徒步旅行,饱览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特别是无污染的空气。跨文化适应一方面是心理适应[2],对丽江自然风光的喜爱,促成了他们对丽江这一跨文化环境心理适应的第一步。

丽江的低消费。其实丽江的物价不算低,但是留学生常常愿意居住到乡下或离乡村较近的地方,他们可以廉价地得到他们喜爱的蔬菜和水果。

丽江的美食。地处边疆的丽江,有着许多保留完好的原生态食品,加上旅游城市汇集了中国许多的名菜,形成丽江丰富的食品资源,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营养不重工艺的西方人,丽江的丰富食品深深吸引着他们。

“离我们国家比较近。”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云南周边的东盟各国的留学生。“离我们国家比较近。”是他们来云南来丽江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作需要。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已成为世界的丽江,也吸引着许多的跨国集团,有些员工因为工作需要,到丽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汉语。

物质决定意识[3]。丽江独特的物质文化环境是留学生游学在丽江的物质保障。

(二)丽江古老的本土文化环境

1.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丽江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少有的世界三遗产地: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纳西族的东巴古籍是世界记忆遗产;三江并流是世界自然遗产。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学习汉语,留学生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及其丰富的内涵。这种文化化的教学环境对留学生汉语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2.风俗习惯。在被调查的留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对丽江特有的民俗文化有浓厚兴趣。特别是对丽江纳西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尤其感兴趣。像美国留学生孙佳琪(Jacquekine S.Pinson)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玉龙山下的村庄——一个美国家庭亲历的纳西生活》(What Yuo Can’t See is Medicine)。[5]在丽江学习,同时体验丽江的生活,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内化所学的知识,获得了亲身的知识体验和积累。[6]

3.纳西人。人是文化的存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7]调查显示留学生被纯朴的当地人及他们的生活态度所吸引。他们说最难忘丽江古城的纳西人悠闲从容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汉语,可以说是一种尝试放松自己的学习策略[8]。

4.丽江的一切。丽江的一切都吸引着留学生,他们对丽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也能转化为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愉悦感,使人们乐于学习。[9]

跨文化适应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为社会文化适应,对丽江古老的本土民族文化的热爱,促成了留学生在丽江的社会文化适应。[1]

“学者出于心。”[10]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留学生选择丽江作为学习汉语的环境,与他们对丽江的心灵感受密切相关。“学者要知所好。”[11]丽江虽然不是一个汉语发达的地区,但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无形中对简化课堂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效果,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致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丽江学习汉语。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2]留学生对丽江文化及环境的兴趣,转化成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了他们在丽江学习汉语的愿心、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郭力.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国际推广[J].大理学院学报,2009,(9).

[2]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135-142.

[3] 王锐生,薛文华.马克思注意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黄甫全.当代教育环境的实质新探:文化哲学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2002,(5):31-36.

[5] (美)孙佳琪(Jacquekine S.Pinson)著.赵庆莲,和云峰译.玉龙山下的村庄—— 一个美国家庭亲历的纳西生活(What Yuo Can’t See is Medicine)[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6] 熊鑫,范蔚.论教师职前教育史诗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J].大理学院学报,2010(1):84-87.

[7] 张如梅.境外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8):88-89.

[8] 马维金,张如梅.大理学院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11):94-96.

[9] 燕国才.中国古代论有效学习条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2010(1):24-33.

[10] 燕国才.刘昼的教育心里思想[J].南通大学学报,2005(1):26-32.

[11] (宋)陆九洲著,锤哲校.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7

1、认知力度不够

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下,文学的命运,由于多种原因正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同样受到各种各样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还有谁有时间有兴趣去关注什么文学,更多的是将时间放置在如何去赚取更多的金钱上,因此,人们对于文学的认知越来越少,老师们、文学家们对文学的重视也越来越少,逐渐形成了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最后,直接导致对于不知古代文学观念为何物,就更别提深入了解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了。

2、审美特性的畸形发展

进入来自传统启蒙话语和当代消费经济的双重挤压中国文学年代,中国文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随着网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渗入,网路文学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日益发展壮大,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却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逐渐丢失了,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还是无法遏制部分恶俗的网络文学作品的泛滥。另外,当下的一些作者和作家们对与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不再重视,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的审美特性要求的是文辞之美、情思之美、风格之美,但是在现在的一些作品中,看到更多的是对于辞藻的胡乱堆砌,只是简单地注重文字的优美而忽视了文学作品中最引人共鸣的“情”。另外一方面,现在的一部分作家少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看法而是按照大众理念、媒体理念等来塑造同类型的小说,审美特性畸形发展。

3、保护措施不充分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却没有被后人好好的保护和利用。只是任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自由发展,没有给予必要的保护措施,结果也不是很让人满意。“丽”字反映在多种文学形式中,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当然还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各个部分,包括语言、作品结构、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但是很多文学创造者却不注意保护文学作品中的这些精华,这就使得文学观念中的“丽”不能延续下去也发挥不出当中的魅力。

二、如何面对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

1、提高认知广度和深度

由于人们对于古代文学观念的认识不足,那么,首先就应该从找出问题发生的缘由,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风气的低下,这是无法一时半刻能够改变的,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纠正和回复过程,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自觉地行动起来,加入改变社会风气的行动中。另外,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他们在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小给予孩子文学上的薰陶,但是不要太过于强迫他们,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氛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当然,在后期的古代文学教育中,老师也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毕竟老师是经历过专业的培训后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于古代文学上的指导,然后再进一步地深入讲解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

2、促进审美特性的健康发展

尽管就目前看来,对于中国文学而言,纯文本的阅读和写作的丢失是难以想象的,而且,当前我们整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文学的道路可能是寂寞的,那么,我们就从文学创作与接受的实践经验中直接提升审美特性,在不断的阅读和了解中,对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是单纯的追求浮夸和浮躁,更加注重抒情和写实的统一,根据自己对于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的理解和自身的实际经验来进行亲自实践地文学创作,在不断地创作中,加深对古代文学观念中“丽”的审美特性的透彻理解,将文辞之美、情思之美、风格之美三方面有机地统一在文学作品之中,并加以创新,最好形成自己独特的有思想的观点。另外,作为阅读者也应给于正确的诱导,让他们逐渐进入正确的审美特性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审美特性的健康发展。

3、实施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道理谁都懂,但是人们在取其精华之后,似乎就不再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作为精华遗留下来,但是,后人并没有很好地保护和利用。应该建立相关的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的专门研究和保护部门,在根源上做好保护措施。另外,对于当前网络文学进行审核然后再决定是否允许其的发表,接着,对于网络文学的部分恶俗作品要进行管制和谐,让那些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同样可以对那些有思想的有创意的作品进行筛选,并评选出最佳的几位作家给予必要的奖励,让他们继续发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

三、总结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文篇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丽波从美容院、学校到建成海南首家超白金五星级酒店的发展之路,展示的是_种境界、一种姿态、一种企业在市场挑战中的生存方式。其创始人蔡正聪先生更是将一种人文精神渗透在经营与决策之中,令丽波品牌成为传奇,且历久弥坚。

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海南岛,走进创造美的海南丽波——

蔡正聪

弈者之智成就事业大格局

如果没有极度冷静之下的魄力,没有对未来的先知先觉,蔡正聪的故事也不会为人所津津乐道。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经营房地产或是涉足旅游与美容,他都取得了让人艳羡的成就。

人生如戏,商业如棋。而在这一场场的商战博弈中,只有睿智的人才能永远掌握先机,赢得胜利。

他,拥有敏锐独特的眼光和对行业的准确判断力、持之以恒的耐力,他的思想、胸怀、以及处世态度等无不体现着大家风范。虽然这些特质是在与阅历一起成长,但却绝不只是时势造英雄的简单传奇。他驰骋于各个行业,罕见的涵养、气度和魄力让他在各个领域都如鱼得水。30多年的默默耕耘为他赢得事业上的成功,更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他就是海南商界赫赫有名的一位教育家、企业家、协会领袖——蔡正聪。

多重身份构筑的人格魅力

从教10年后的他变身为房地产掘金时代的先行者,以睿者的眼光捕捉到了常人所未能预见的先机;他是一个热衷公共事务的社会人,兼有多家协会会长等身份;海南丽波、九龙温泉度假酒店更是凝聚了他多年来的热情与创造力。这许许多多的身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充满人格魅力的他。

摊开蔡正聪的事业版图,从美容美发行业的风生水起,到重新投资房地产的敏锐眼光和魄力,再到开启酒店服务业的新篇章,从未有过“退缩”二字,如同他的性格一样,勇往直前,热情不败。也正是因为他的那份先知先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海南丽波和九龙温泉度假酒店。

伉俪情深,携手共创美业

1995年创办的海南丽波美容有限公司是他开启美业之路的第一次尝试,而丽波美容有限公司是以他的妻子——谢丽波命名的。在认识妻子以前,蔡正聪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而那时谢丽波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美容美发大师。1995年,在蔡正聪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开办了丽波美容有限公司,有了一家总面积为3200多平方米的丽波美容院,从此,两人心中的理想和事业在这里有了全新的飞跃。如今,蔡正聪和妻子如有默契般地一个主抓美容行业,另一个又开始重新经营酒店与房地产。在这片不断扩张的事业版图上,他们为自己和家人打造了一片幸福海洋。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投资者,蔡正聪投资的许多项目都具有开创性,影响深远,这无疑为他的战斗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神奇画笔,在以坚强的毅力创立事业的同时,实现着与社会、行业、合作者、客户及员工携手相伴,共同成长、同创未来的美好愿望,并以此为企业基业长青、良性发展的基石。实至名归,出色的协会领导者

2001年,海口美发美容协会成立,蔡正聪凭借其出色的个人组织能力和丽波在行业中的翘楚地位,担任协会会长至今,之后兼任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中小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海口地区的美发美容行业从寥寥几十家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家,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这与协会的领导作用密不可分。蔡正聪说:“美发美容协会就是需要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引导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都是美业的一份子,行业的健康繁荣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美容行业征途上,他重任在肩,心怀社会,用自己的真情为各界爱美人士照亮心灵的航向。在蔡正聪的引领下,美容业正在悄悄地改变海口人的生活方式。

谨记公民责任,缔造美丽承诺

蔡正聪说过这样一句话:“总体来说,在创业这条路上,我是幸运的,这也让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帮助他人。慈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需要每个人亲历亲为。”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他不忘自己的职责,谨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企业公民,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许下缔造美丽的承诺。以一颗赤诚之心心系社会、关注民生,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了信心和勇气。

本着“心植中国,共赢未来”的理念,以回报社会为出发点,蔡正聪参与了很多慈善事业。1997年,18号台风给海南各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丽波美容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参加救灾扶贫运动,捐款3万余元现金和财物;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使全国许多地区遭受莫大的伤害,丽波员工在蔡正聪的带领下捐款捐物,受到诸多好评;从2001年起,丽波美容美发技工学校就一直负责海南的农民工、下岗工人和残疾人的培训工作,免费传授他们技术技能,并全部推荐就业;海南美容美发业的“黄埔军校”——丽波美容美发技工学校培养了多名高文化、高素质、高技能的美容美发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为美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010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的蔡正聪支持母校建设桂林洋校区,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捐赠了500万元人民币建设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化学化工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点点滴滴的善举之中,透露出的暖意却足以照亮心灵的航向。这种社会责任感与归属感让蔡正聪的美业之路走得异常笔直,温暖与感恩让人变得内心坚定,如同从不抛锚的海船永远有着灯塔照耀前行。

以决断魄力开创新发展时期

2007年,正是海南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三亚、天涯海角这些声名远播的地方,让全世界人都向往海南的阳光、沙滩、椰岛。蔡正聪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果断出击将之前在海口老城经济开发区买下的几百亩地改造成了丽海阳光温泉度假村。

度假村具有东南亚建筑风情,集休闲、度假、养生、居家于一体,主要建筑类型包括商业一条街、高层、小高层以及五星级酒店等。2012年12月12日,即将于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揭幕的九龙温泉度假酒店,正是蔡正聪对“海南机遇”最佳的诠释。九龙温泉度假酒店是蔡正聪的心血,从一砖一瓦的挑选到装修风格的确定,都凝聚了他的热情与创造力。为了考察世界其他各地五星酒店的装修风格,他去过迪拜、欧洲、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集各家酒店装修的精华注入到九龙温泉度假酒店,才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风格。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的理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能走多远。蔡正聪的性格、魄力、胸怀以及理想,正是构成他事业格局的坚实基础。

美丽之梦从海南丽波启航

海南丽波品牌成立于1989年,以开创者的姿态进入中国美容产业的格局,成为主流中的标杆。24年来,丽波品牌从未止步,与时俱进,紧跟潮流,不断增厚其生命的底蕴,生发得愈加枝繁叶茂。

“丽波,走近你,我才知道什么是艰难,什么是光荣!”这是《丽波之歌》中的一句歌词。它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道路上布满泥泞和荆棘,不经历昨天的艰难险阻,就难有今天的成功辉煌。在海口举办的首届全国企业(行业)歌曲评选大赛上,《丽波之歌》荣获了金奖,并在当年的海南春节文艺晚会上演出,让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丽波精神与企业形象。《海南晚报》的头版头条报道,更是为丽波在行业中树立了标杆地位。

提到海南丽波美容有限公司,在海南以及全国美业市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由海口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海南省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下岗工人再就业先进个人谢丽波女士于1989年创办的。下设有海南丽波美容美发技工学校、丽波美容院海府总院、丽波AAA国际美容院、丽波美容院皇宫分院、丽海阳光小区、九龙温泉度假酒店等实业,是一家集美容、美发、足底、按摩、保健、艺术形象设计、短期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地产、旅游、酒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业旗舰企业。先后荣获了“海南省消费者诚信单位”、“海南省树形象、创名牌先进企业”、“海口市明星企业”、“中国美发美容行业知名企业”、“全国共铸诚信宣传示范单位”以及海南省商务厅颁发的“品牌创建示范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几度春秋,精心构筑,靓丽事业江山有半壁;一片真情,巧手呵护,健康人生美颜驻万家”就是丽波人的宏伟壮志。

以前人们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一个作家著书之多,摞起来等同其身高。那么换两个字,我们同样可以用来形容丽波美容有限公司——“荣誉等身”。正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使得丽波的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高度,员工们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在技术与服务方面不断提升,成就了充满创新力的丽波。

海南丽波能从30平方米的小店一跃成为海南美业的领袖与标杆,与董事长谢丽波女士多年于一线打拼有关,她敏锐的眼光、责任感与企业家的使命精神,令企业应对了多舛的行业动荡与变迁,她本人也因此获得大量荣誉称号,成为丽波不断攻克时艰的勇气。谢丽波女士先后荣获“首届海口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海南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建国60周年共和国经济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并被劳动部授予中国美容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国家评委、获艺术设计国家二级教师资格。

海南美业的教育摇篮

——丽波美容美发技工学校

海南丽波美容美发技工学校堪称丽波美丽产业链中一颗灿烂的宝珠,是海南丽波美容有限公司属下企业之一。学校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教学实习基地,开设了34个科目和教学班,由资深的教育专家进行管理,部级的专业教师执教任教,国际美发大师、台湾沙宣美发学院院长张文良先生任名誉校长。

丽波美容美发学校一连四届荣获“中国美发美容名校”、“中国美发美容十大名校”荣誉,被海南省人事劳动厅指定为“海南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定点学校”。2010年度被海南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先进社会组织”,被国家劳动部授予“第五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作为海南惟一一家美容美发中等技工学校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海南丽波美容美发技工学校现有3000多平方米现代教学场地,2万多平方米的营业和实习临摹场地,师资雄厚,环境优雅,设备齐全。本着“面向社会,造就人才”的教学宗旨和“求实、创新、奋进”的办学精神,学校坚持与国际知名美容美发机构联合办学,以“规范化、自由化、随意化”的3S国际教育模式为指导,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员体面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艺,下设美容、美发、美甲、香薰理疗、化妆、晚装、彩妆、保健、脚底按摩等多项课程,目前已为省内外美容美发行业培养了2万多名高文化、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功培训了下岗工人近2000名、残疾学员200多名,被誉为海南美容美发行业的“黄埔军校”。

海南美业的名店标杆

——丽波美容院

丽波美容院海府总院、丽波AAA国际美容院、丽波美容院皇宫分院是海南丽波美容有限公司下设的3家美容机构。从30平方米的小美发店起步发展至今,它们已经成为海南美业的标志性品牌。

在海府路中段,一幢身披异彩的八层大楼屹立在绿荫丛中,这就是丽波美容有限公司和丽波美容院海府总院。

2004年12月29日,丽波人费尽数年心血建造的丽波AAA国际美容院在海口市商业圈的金山角地段崛起,以全新的风貌展现在八方宾客的面前。这是海南首家与国际接轨、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美容美发机构,总营业面积超过8DOO平方米,集美容、美发、足浴、保健、养生、短期培训、学历教学于一体,这里不仅拥有一流的设备、先进的技术、过硬的产品,还汇集了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员工队伍均接受过严格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培训。美容院内的一切软硬件均达到国际同行企业的整体水平,A级的环境、A级的产品与A级的服务,正是这3A标准奠定了丽波在海南美容美发行业的半壁江山地位,成为业内龙头与骄子。

AAA国际美容院开业不到一年,2005年11月25日,规模宏伟的丽波皇宫又在龙昆南路正式揭牌,翻开了丽波美容美发事业新的一页。这是丽波人精心打造的又一行业经典,牢固确立了丽波在海南美容美发界的典范地位。

2000年12月6日,丽波公司董事长谢丽波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了“全国首批放心美容院”的奖牌。在随后的9年时间里,丽波美容院面对美容行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不断挖掘新的历史定位,抓住新机遇,全力打造这艘不仅仅属于海南,也将属于世界的“海南号”美容美发行业的旗舰。

奢如迪拜的海南超白金五星级酒店

九龙温泉度假酒店

12月12日试业盛典

荣誉与眼光不断发酵,令海南丽波再拓财富地带的疆域。位于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南海大道西沿线20公里处的丽海阳光温泉度假村、九龙温泉度假酒店就是丽波吸收日月之才情,撷取迪拜之奢华的登顶力作。

洁白如银的沙滩、浩瀚无边的碧海、明媚动人的骄阳、纯朴自然的风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海南成为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度假天堂。

位于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南海大道西沿线21公里处的丽海阳光温泉度假村,北与盈滨半岛相邻,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将热带滨海的万种风情装扮得光彩照人。坐落于此,即将于12月12日开业的九龙温泉度假酒店,由海南澄迈老城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海、天、景、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集生态、餐饮、娱乐、办公、商贸于一身。

作为海南首家超白金五星级度假酒店,九龙温泉度假酒店采用中西融贯的现代装修风格,在简约时尚中尽显豪华。个性化的服务,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您体验全然一新的尊贵享受。

酒店特色

·九龙喷泉,从地势上指出酒店处于海南龙头的特征,并借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神性的龙,寓意九龙温泉喷泉酒店即将成为海南酒店业的龙头。

·酒店总高20层,建筑面积近6.8万平方米,客房总数668间。

·设施齐全,集客房、精品店、办公、生态养生、餐饮、娱乐于一体,提供温泉泳池、温泉健康SPA会馆等养生休闲项目。

·房间总数共计668间,其中单人房164间,双人房262间,豪华套房46间,行政套房194间,总统套房2间。床位总数共计942张。

·拥有多间大小会议室、中西餐厅、宴会厅、酒吧、豪华夜总会、独具特色的中式包厢、优雅的西餐厅、气派时尚的多功能歌剧院。

·恢弘大气的宴会厅、功能多样的会议室,配备先进完善的视听设备,无论社交活动还是商务会议、名品展览还是时装表演,助您打造非凡盛典。

·现代奢华与海岛的慵懒风情完美交融,打造独一无二的会议及奖励旅游度假胜地。

上一篇:春耕备耕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收缴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