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3 12:08:28

预付卡管理

预付卡管理篇1

2011年5月底,针对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问题,央行、监察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意见》要求,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2011年11月,商务部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对商业企业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进行规范管理。

支付卡的组成与监管

目前,我国非现金支付体系以“三票一卡”即支票、本票、汇票和银行卡为主体,以汇兑、委托收款等其他支付方式为补充。随着近年来ATM、POS、固定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支付终端渠道的爆炸式发展,实体与虚拟新型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推动商业活动的高效开展。

作为国际上广泛推广应用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模式,商业预付卡的产生和发展既顺应了企业商业信用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小额、便利的支付需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成为重要的特色性支付工具,是社会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是具有特色的企业支付的核心工具,满足支付需求,体现商业信用,简化了支付环节。

商务主管部门对单用途预付卡的监管原则主要包括:一是分类监管,按照集团发卡企业、规模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以及一般发卡企业进行分类,相应的备案管理工作由县级以上不同层级的商业主管部门承担,对发卡企业的分支机构或门店,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有相应的管理和检查权;二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发行与服务过程中注重消费权益保护;三是防范资金风险,从预付资金运用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具有操作性的资金管理措施。

商业预付卡的发行规模及特征

2011年商业预付卡的发行规模(不含交通、通讯等)约为16,700亿元,同比增长18.29%,增速比2010年降低约10%;预付卡消费规模为12,794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比2010年降低约30%,商业预付卡销售渗透率(商业预付卡销售渗透率为商业预付卡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2%,比2010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消费渗透率(商业预付卡消费渗透率指商业预付卡的消费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74%,比2010年提高了1.89个百分点。分业态来看,百货业态预付卡消费渗透率达到14.65%,消费渗透率达到13.23%;超市业态预付卡消费渗透率达到14.07%,消费渗透率达到12.61%。

2011年,超市、百货业态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的主力。从注册资本来看,超市业态企业的注册资本占总发卡企业注册资本的57.80%,百货业态注册资本占总发卡企业注册资本的25.52%,二者合计占83.32%。从发卡企业营业收入看,超市业态发卡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为74.17%,百货业态发卡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为11.86%,二者合计为86%。(见图1、图2)

2011年,超市、百货在预付卡发行市场交易笔数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比重比2010年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超市、百货业态的预付卡交易笔数分别占预付卡总交易笔数的89.95%和6.31%,比2010年降低了0.23%和0.66%;超市和百货两个业态的预付卡交易金额分别占预付卡交易金额的81.62%和13.64%,比2010年降低了1.55%和0.05%。

规范助力发展

2011年,北京、上海两市商业预付卡发卡规模约为3,400亿元,其中,多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规模占比已达15%左右,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形成相融共生的局面。2011年全国省区预付卡卡均销售金额(指单张卡售出时的平均面值)为435.90元,同比增长7.8%。其中,百货业态卡均销售金额为537.73元,同比增长8.2%;超市业态卡均销售金额为371.67元,同比增长2.51%。

但2011年是商业预付卡监管政策初见成效的一年,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监管侧重于业务经营规范程度,加大对于持卡人利益的保护;而多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政策将在前期严格监管的框架下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在我国,商业预付卡的购买者主要为社会集团购买,个人消费购买的比重很小,无论是哪一种购买者,对发卡企业的实力和品牌最为关注,其次才关注卡片消费的便捷性、采购的方便性。其中,个人消费购买者尤为看重发卡企业的实力和消费编辑性。无论其购买的是多用途商业预付卡还是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实力和品牌均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预付卡业务对于零售兴业的作用反而更加突出。随着预付卡在流通领域的渗透率逐渐提高,行业发展规模基数日益庞大,监管政策明朗促使发卡企业更加注重发卡行为的规范性。

基于差异化的考虑,发卡企业将逐渐考虑预付卡的品牌化经营,会根据客户的特点及需求定制提供相应的服务,突出自身品牌与其他同业的差异化。尤其是已经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多用途发卡企业,着力从营销推广、促销等方面赋予预付卡品牌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消费体验和感受,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预付卡管理篇2

在消费领域具,预付卡作为一种预收款的支付工,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许多副作用,比如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商家挪用预付费产生的破产风险、服务质量的下降以及预付卡消费合同的不公平等问题纷纷出现。尽管,对于预付卡的基础法律研究已经具有了初步成果,但是仍然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关于预付卡的有效法律管理文件还不够健全,法律规制有待完善;理论研究的法律建议不够具体明确,缺乏操作性。在结合最新国内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国外相关法律规制的经验,对我国预付卡的使用管理和纠纷解决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预付卡;基础法律关系;缺陷及完善;法律保障; 操作性

一、当前对于预付卡消费纠纷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将修改,现处于讨论阶段,其中增加了一条关于“预收款”的规定,对于预付卡要怎样管理,还要看消费者保护法修改的具体结果。2012年0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2年第9号令:《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2年8月24日商务部第68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在预付费消费卡领域出台的第一部正式的部门规章,也是此领域第一部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可以说,这部规章是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实务部门近几年来的理论研究和执法司法经验总结凝聚的成果。

近几年在理论界对于商业领域预付费消费卡的研究有不断升温的趋势。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机构融资需求不断扩大以及消费者对于此类预付卡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社会上预付卡消费者投诉不断激增;另一方面,由于此种消费模式发展迅速,问题出现突然,国家在2012年九月份之前还没有出台任何一部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领域。因此,一时之间,对于预付卡的理论研究不断涌现,工商、商务和消费者保护协会等实务部门也不断进行探索,致使在预付卡研究领域出现许多阶段性的成果。

1. 基础法律分析

自从预付卡消费模式进入中国,纠纷投诉不断,随之而起的是对预付消费的各种学术理论研究。在过去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预付卡消费的基础法律分析已经基本明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预付费消费的定义、特征、种类,预付费消费的起源、发展及起到的作用以及预付费消费中出现的主要不规范现象及原因。

首先,预付卡的定义、特征和类型的研究。虽然学术界各位学者对预付卡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关于其内涵争议不大,基本具有统一意见。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刘迎霜认为“商业预付卡是指商业企业或发卡机构发行的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具有一定面额的可代替人民币的卡或券、票,具有有限的流通领域和一定的信用索取权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预防腐败局联合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中指出“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并把预付卡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专营发卡机构发行的,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李晓玲在其《关于预付卡市场发展的一些思考》中提出“预付卡是指客户先付款、后使用的一种卡产品。与现金相比,预付卡携带方便,如果有密码,预付卡还会更安全”。还分析预付卡特征:与银行卡相比,它不与持卡人的银行账户直接关联,一般匿名购买,日常使用非常方便,还常常能获得发行机构提供的各类优惠。她在本文中继续指出,预付卡主要分封闭式预付卡和开放式预付卡。封闭式预付卡是指仅能在单个商户或者通过特定网络连接的多个商户内使用的预付卡,是一种行业储值卡。开放式预付卡则是指能在银行卡组织的受理网络上使用的预付卡。

其次,预付费消费的起源、发展及起到的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李军素在其论文中提到“在我国大陆,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与外资外商合作密切,预付卡也被引入我国,以增强外资外商的竞争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内地经营者也纷纷效仿,从而使预付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长迅速。预付费消费当前几乎遍及我国各个消费领域。”而预付费消费的发展上,电子和信息技术创新为预付费消费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条件;预付费消费也是经营者激烈竞争的产物。而且预付费消费为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带来了利益。对于消费者,首先在预付费消费中获得的是便利。其次,在经营者正规经营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办预付卡或能获得一定的折扣和优惠。对于经营者,首先可以通过预付卡的优惠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其次,经营者可通过此举快速融资。再次,预付费消费可以建立更高的客户忠诚度。

最后,预付费消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天津市工商局预付消费卡课题组在《关于规范预付卡消费市场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六个问题:服务信誉难保证、合同不公难问责、处处设限难兑现、产品质量难保障、商家变脸难追偿和发生纠纷难解决。此外还分析了原因:经营管理不规范,行业整体诚信水平不高;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处于无序状态;行政监管乏力,维权处于被动地位;行业管理职能弱化,自律体系不健全。天津商业大学李江华把预付式会员卡消费的现存问题分为三类:预付式会员卡消费的合同条款问题;预付式会员卡消费的隐私权问题;预付式会员卡消费的商家欺诈问题。兰州大学郭梁凯认为原因在于:立法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监管方面,行政部门乏力;市场经济方面,双方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缺失;消费者方面,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2. 法律规制探索

相对于在此领域中基础法律关系研究的逐渐明晰与统一,而在对预付卡法律纠纷的预防与规制建议则出现相互争鸣的局面。在现有关于预付卡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从关于预付卡相关的法律服务制度入手,着重研究了我国目前预付卡相关法律服务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提出的一定的立法建议。比如中国政法大学韩军素在其硕士论文《浅论我国预付费消费的法律规制》中就提出制定一部《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补充来专门规制预付费消费。暨南大学的王育民在他的论文《电子预付卡发行主体的法律风险防范》中则以电子预付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电子预付卡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发行总额控制制度、担保措施、合同备案制度和监管措施五种措施来防范发行主体的法律风险。兰州大学的郭梁凯在他的《预付费消费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中则以典型案例为研究点,分析了预付卡消费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些降低预付卡消费法律风险的措施。另外,吉林大学的郑兴旺在他的硕士论文《预付费服务合同问题研究》中则从预付卡合同入手,对预付卡合同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现行预付费合同存在格式条款缺乏公平(霸王条款),个人隐私难以得到保护,办卡后转让困难等问题,并对这几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对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总体上来说,现有关于预付卡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付卡及相关合同性质特点,以及对其有规范作用的法律法规的缺陷及完善方面。

(二)国外研究

预付卡是美国支付工具中最新出现的一种。

目前美国关于预付卡并无专门法律或法规,而是通过多部相关联邦法律或州法律从多方面共同施加影响来进行规制的,而且由于立法的模糊性,某些法律对于预付卡是否适用仍存在争议。在联邦层级,涉及《联邦存款保险法》(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Act) 、《1978 年电子资金划拨法》(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 及其施行法E 规则( Regulation E) 以及《2009 年信用卡业务相关责任和信息披露法案》( Credit Card Accounta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Disclosure Act of 2009) 。于2010年2月22日生效的《2009 年信用卡业务相关责任和信息披露法案》(简称《信用卡法案》)旨在对信用卡经营机构的行为予以进一步规范,涉及与礼品卡相关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美国对于预付卡的规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采取分散监管的方式,美国对商业预付卡进行监管的机构主要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贸易委员会、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财政部等。在发行主体方面,由于更为关注金融体系运行安全,仅就经许可的非银行机构及其分店、点、经销点的关系作出规定,以防止发卡人滥用预付款,保证其还款能力; 在资金使用方面,严格限制非银行机构收到的消费预付款的用途;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规定了预付卡的使用期限和信息披露制度。

马克·弗雷特在2008年10最后修订的文章《预付卡市场与监管》(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Payment Cards Center Discussion Paper No. 04-01)一文中引用美国运通公司电子储蓄价值卡业务的首席顾问里纳森女士的观点,认为美国预付卡领域的法律还非常不完善,目前还不清楚适用于其他金融产品的联邦和州法是否和怎样适用于各种不同形式的预付卡。里纳森女士认为采取统一的使用与各种类型的预付卡是不当的。

莎拉·休斯在2009年发表的文章《联邦工资、礼品、预付卡发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存款保险适格和2009年信用卡法案》(The Business Lawyer, Vol. 65, p. 261, November 2009)一文中认为2008年11月对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存款保险工资卡的适格性范围基本指导的修订和2009年颁布的信用卡法案是预付卡领域的最新的主要发展。并指出2009年《信用卡法案》是联邦政府第一次试图规范礼品卡。它取代了州法,建立了区别各异的州法之上的联邦标准,此外,此法案授予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对礼品卡、通用预付卡、电子礼券进行规范管理,还授权财政部制定全面的规章对储蓄价值卡的发行、销售、回赎和国际运输进行管理。

总之,预付卡在美国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工具,对其的法律监管还在随着预付卡本身的发展而在不断完善之中。但相比较我国预付卡领域法律监管的几近空白相比,美国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借鉴。

二、存在问题

1. 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全面细致;法规效果有待检验

首先,去年九月份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主要还是主要针对集团企业、品牌商、规模企业的办卡用卡的制度规制,而针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甚至小业主等这些跟普通消费者经常打交道的行业领域却没有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上述部门规章能否以及如何适应于这些普通商家,有待探讨。如何在这些领域提出一套规范消费预付卡的管理措施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不到一年,正式实施才几个月。其中规范公司企业商家的各种制度,如资金存管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单用途卡购卡章程协议以及企业对单用途卡的日常管理制度,其实施状况与效果有待实际考察。在未来的至少一年内,研究者可以针对部分典型行业与商家,进行一线现场采集数据,以问卷调查或采访等形式来了解商务部关于单用途预付卡规章的实施情况,并就其实施困难之处探索出现实的解决路径。切实为这一难得出台的部门规章的实施保驾护航,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推动其对此领域的规范作用。

2. 立法建议或批判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实际操作性;

现有对于预付卡相关法律问题所提出的立法建议仅限于较为抽象的概括型的建议,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较少。例如,有学者对预付卡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预付费消费者有权知悉转移至经营者的预付资金使用动向。但此建议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现实中,消费者在预付费后,商家根本不会向消费者透露预付资金的使用动向,即使消费者过问,商家也会以投资是与消费者无关的活动为理由而拒绝向消费者透露。在此情况下,如何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对于此问题则鲜有学者进行回答。再如,一些学者提出经营者在签订预付费消费合同时,不得与消费者的利益相对抗,并且不得向不相干的第三人透露消费者相关信息。此种建议只是说明经营者在签订合同中“不得如何如何”,但并未具体说明采用何种措施才能切实确保经营者履行其义务,以及在经营者违反其义务时,消费者应当采取何种救济措施。从以上二例可以看出,现有对于预付卡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所提出的立法建议或批判不够具体明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际操作性。

3. 缺乏最近时期纠纷数据分析和新型案例研究;

由于我国经济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预付消费也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网上购物消费的迅速发展,使得预付消费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也带来很多新的法律问题,如在网上转让出卖预付卡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而以往对于预付卡消费的研究案例较为陈旧,并没有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案例来分析当下预付卡消费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最近期的预付卡纠纷数据也鲜有学者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再加上最近一两年,商务部新的部门规章出台,北京市工商局制定的北京市消费类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行为指引的实施,新形势下出现的案例应该以新的法规和行政指导为理论背景来研究。

预付卡管理篇3

关键字:公务卡;问题;建设

公务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该卡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权消费等共同属性,持卡人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在防范腐败和节省政府开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受到政府的青睐。按照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要求,公务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以及有条件的县,都要推行公务卡管理。

一、推行公务卡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财务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推广应用公务卡是进一步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成为制约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方面。一是单位财务从银行提取现金、保管库存现金以及办理预借款和报销等工作,不仅环节多,而且不安全、不方便。有财务人员总结为:工作累、成本高、效率低、管理难、风险大。二是审核难,报销人拿来的票据凭证是否真实合法,财务人员很难审核出来,这也是虚假发票抵账等问题存在的制度和技术原因。三是个人进行公务活动也很不方便,每次会议、差旅之前都要办理预借现金手续,还要小心谨慎携带现金,回头再数钱算账,办理报销,不仅麻烦,还存在安全患。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很多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呼吁改革传统的现金支付管理方式。而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方便快捷,安全简单,透明度高,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的现金支用方式下存在的问题。

二、推广应用公务卡意义深远

公务卡改革目的不仅是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他还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财政公务支出管理。公务卡改革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其实质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集中支付业务中的授权支付业务管理。授权支付业务范围是指单位小额零星的公务支出,其支出方式以现金支付和转账为主。这部分支出由预算单位自主管理,由于信息不共享,财政对这部分预算资金的监督只限于大项管理,其明细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不能实施有效监督。实行公务卡改革后,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实时与财政部门共享,实现了财政对预算单位全部预算资金支出的动态监控,强化了财政财务管理,促进了公务消费的透明化。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资金调度的灵活性。推广公务卡结算方式,预算单位可以充分使用商业银行提供的有限免息期限信用额度,改变了以往公务支出实时从国库账户转出的做法,部分财政资金将延时从国库账户流出,增加了在国库账户的滞留时间。一方面,增加了国库存款的计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另一方面,他宽裕了财政资金,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灵活调度。

(三)有利于解决国库集中支付清算时间的制约问题。由于各预算单位工作时间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开启时间不一致,造成各预算单位用款时间受限制,进而导致各预算单位现金支付比例高。各预算单位遵守的工作时间是早8点到晚6点,而人民银行的清算时间截止到每天下午4点,预算单位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截止时间为每天上午11点以前,这使预算单位用款极为不便。国库资金结算时间的“瓶颈”制约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发展,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推广能从根本上解决集中支付预算单位在用款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公务卡的信用额度随时安排公务支出,给预算单位用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有利于从源头上构筑反腐败“防火墙”。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随着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扩大,授权支付业务现金以外的业务纳入财政监控范围后,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逐渐转向现金方式。推行公务卡改革,能够从源头上、根本上堵住财政支出的漏洞,为防治腐败工作从源头上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建立源头防治腐败的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五)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扩大了银行卡持卡人范围,扩大了银行卡的品种和功能;发挥了信用卡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信用观念、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推动了各金融机构对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投入,改善了银行卡受理环境,调动了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善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额、零星支出,刷卡不方便,许多商家不愿刷卡结账,尤其是日用消费品零售商,大部分采用现金结算;二是部分公务消费支出较大的行业领域消费终端数量较少,如铁路客运售票,湖南全省才有3个消费终端;三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市以及县城,消费终端布放率较低,而且往往又是这些地区利用商户POS机套现的现象严重,影响POS机的推广,公务卡刷卡消费受到限制。

(二)公务卡未及时还款产生的费用谁负担?首先是持卡人个人原因导致还款不及时,由于各银行的信用卡还款日不同,极易造成客户不按时还款,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信用卡使用不熟悉,加上公务繁忙,更容易发生不按时还款的现象。再就是财政资金拨付有一定的流程。如一笔年初预算资金的拨付,需要先由预算单位提交书面报告交由财政局业务科室初审,业务科室报经经主管局长的审核同意之后开具预算指标拨付单交付预算科,再由预算科核对预算执行情况之后开出指标汇总表,然后由国库支付局视财政收入情况对人民银行国库科提交拨款单。经过层层把关,资金从需求到拨付到位相当耗时,加上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可能暂时无力支付。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公务卡的不及时还款。因此必须有制度来划分超期限还款的经济责任。

(三)公务员卡的无序发放扩大了金融系统的财务风险。以湖南省为例,在公务卡全面推广之前,各银行为了争取客户都积极营销公务员卡,以公务卡的名义给予了较大透支额度,问题在于,由于没有得到财政的认可,这些卡与公务卡并无联系,原本基于公务卡的背景设定的信用额度实质上对应的是个人信用,而且许多工作人员手上同时持有几家银行的公务员卡,进一步放大了个人的透支额度。

(四)财政的财务风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的所有资金都在财政的监督下运行。公务卡推广之后,各预算单位人手一张公务卡,在财务紧张的情况下,单位不经财政的认可,利用这些卡的授信额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就为预算单位提供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之外的资金。事后财政即便审核不同意,为了预算单位的正常运转,最终还是得兜底。

(五)公务卡收益较低影响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公务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它是将财政财务的规范管理与银行卡的结算方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的支付工具,属于公共产品,是公务员无偿使用的支付工具。同时持卡人可享受在免息还款期内免息消费的优惠,且本地取款发卡行也不得收取手续费,利息、手续费等收益也有限。因此,开发行开发公务卡支持系统成本得不到偿还,效益增长是发卡行生存发展的核心,公务卡收益微薄甚至亏损必将影响到发卡行的积极性,继而影响发卡行的服务质量。

四、完善公务卡制度之方法论

(一)规范公务卡发卡秩序

禁止各银行无序发放公务卡,今后发放公务卡号码段的银行卡须事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定期核定公务人员的任职情况,对离职人员的公务卡进行核销。

(二)制定、完善公务卡结算管理制度

规定凡原授权支付中以现金方式支付的零星公务消费和不能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公务消费,均由公务卡结算,做到“应刷尽刷”;预算单位的公共事业费用、社保费用、代扣缴费用等款项的缴纳由公务卡结算;预算单位与职工个人费用结报,如职工零星的奖金、补贴、加班费和差旅费、培训费等也由公务卡结算。单位公务卡由预算单位财务科和出纳人员持有、保管和使用,实行卡、密双人分管,按单位财务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可办理划卡手续。单位公务卡不得通过向个人卡划转资金提取现金用于公务支出,持卡人违反规定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持卡人个人承担。个人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由职工拥有、使用和保管。公务卡结算实行最高限额管理。

(三)提高公务卡的透支免息期

统一将公务卡免息还款期定为3个月,按季度支付欠款,并对发卡行给予一定补贴。对欠款按季度支付便于财政资金统筹安排,也有利于个人及时还款。资金占用会给发卡行造成一定损失,利用财政资金的延时支付产生的利息收益对发卡行进行补贴以提高其积极性。

(四)改善用卡环境,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统一开发集成度高的财务信息系统,涵盖财政拨款的全部流程,提高财政审批效率。统一印制有连续编码的用款申请表,财政业务科室审定预算单位提交的用款申请表后直接录入系统,主管领导、业务科室、预算科、国库支付局、之间通过电子化流转审批,避免因不同科室重复登账而耗费拨款时间。

改善公务卡刷卡网络系统,尽快提高POS机网络覆盖面,当前尤其要做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POS机布点和交通运输系统的POS机设置工作。为建立公务卡结算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公务卡运用信息系统开发,建立银联刷卡信息与财政“金财工程”信息的无缝连接,将公务卡结算真正纳人财政动态监控系统。

改进POS机,将税务系统与银联系统对接,实现消费详单发票与银行对账单同一介质打印输出,节省刷卡消费的时间。

(五)提高公务员信用意识

在各单位开展廉政教育的同时进行公务卡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将公务卡还款情况列入个人年度考评以及单位年度绩效考评项目中,对单位和个人形成制度约束,提高公务员的信用意识。

(六)加强对公务卡结算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财政、监察、银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组织监督检查,督促预算单位严格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建立公务卡结算定期检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公务卡的使用和管理纳人年度财务检查和审计范围,对零星公务支出具备刷卡条件而采用现金结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弘力,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新亮点,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8,P8-10

[2]陆士冲,进一步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科技信息,2009.13,P365

[3]谭明、申凤云,湖南省公务卡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金融会计,2009.5,P37

预付卡管理篇4

[关键词]预算单位 推行 公务卡结算

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是我国实行公共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7年起,这项改革已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进行了试点。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实践,公务卡结算对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预算单位公务支出透明度,控制预算单位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简化预算单位财务结算与报销流程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时下,公务卡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纵深推进。联系公务卡试点实践情况,结合本人学习,目前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完善。

一、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存在的问题

1、公务卡申领率、使用率不高

受传统现金报销模式影响,一些预算单位对公务卡改革认识不足,参与改革积极性不高。各地在制定公务卡改革实施方案时,也都没有明确预算单位职工必须办理公务卡。有的地区、部门是“建议单位职工开设公务卡”;有的地区、部门要求“原则上都要办理”;而有的地区、部门对公务卡的态度干脆则是“自愿办理”。对预算单位非正式在编人员是否办理、使用公务卡,各地处理情况也都不尽相同。因此形成了预算单位公务卡申领率较低的局面。有的职工即使办理了公务卡也不及时开通,使得公务卡形同虚设。还有些职工在公务消费中常常不习惯刷卡,依旧喜欢使用现金支付。同时,由于预算单位对“公务消费满足刷卡条件的必须采用公务卡结算才予以报销”这一规定执行力度不够,使得预算单位大额现金报销现象依旧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导致公务卡出现了大量“睡眠卡”,公务卡使用率总体不高。

2、公务卡用卡环境不理想,信息管理系统不成熟

目前,我国银联网络系统还不够成熟,整个公务卡用卡环境还不完善。许多地方、许多商家因为手续费问题不愿布设POS机。一些公务活动经常会涉及的事务,如购买火车票、汽车票、公务用车加油、维修、电信费用、某些定点饭店甚至一些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的商品与服务供应商等都无法刷公务卡。有些商家即使具备刷卡条件,也并不积极。有些商家受利益趋使,甚至以少许让利来动员公务消费人员不要刷卡,改付现金,或干脆签单转账结算。从公务卡结算试点实践来看,笔者发现公务卡结算信息传递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务消费结束后,由于有些银行记账滞后,用卡信息反馈速度较慢,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要在刷卡后几天才能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调用到公务卡消费信息;再如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将资金划到报销人员的公务卡上后,有些银行因为网络系统原因,无法将还款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务卡持卡人,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公务卡的使用效率。另外,目前预算单位在公务卡结算报销时,财务人员除了要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授权支付操作,还需要再将纸质授权支付凭证传递给国库集中支付银行,手续上需进一步简化。

3、公务卡结算与财政管理制度配套不完善

推行公务卡结算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卡结算依托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以授权支付方式进行。目前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其基本支出资金额度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序时(按月或按季)拨付,项目支出资金额度一般要到四五月份才能下达。由于基本支出定额偏低,序时拨付后预算单位授权支付可使用金额也较低,而预算单位银行基本帐户又不能进行公务卡结算,因此预算单位在年初授权支付额度较少时或年末授权支付额度所剩无几时,就会出现公务活动刷卡消费后,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因授权额度不够而无法进行公务卡结算支付,财务人员只能从银行基本帐户提取现金后支付给公务卡持卡人,让其自行去银行还款。这样操作,违背了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初衷。另外,由于目前预算单位的基建项目支出、部分专项经费支出的资金往来均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这些经费支出中涉及公务消费的部分也无法通过公务卡结算,公务卡结算改革留下了“真空地带”。

推行公务卡改革后,对提高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实践来看,笔者发现:采用公务卡结算后,由于预算单位仍旧能够通过保留的银行基本账户及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公务消费中依然存在大量现金支出;另一方面即使采用了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中“虚开发票、多开发票”现象也无法完全杜绝,这些现象的存在将大大影响公务卡改革的成效。

4、公务卡结算改革进程不统一

目前,加入公务卡试点的地区越来越多,但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做法不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定也各不相同,各有利弊。例如对于公务卡银行,有的地区指定为原国库集中支付银行;有的地区规定所有符合公务卡使用要求的商业银行均可成为公务卡银行;有的地区则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再如对于公务卡报销模式,有的地区采用“零余额模式”,有的地区采用“备用金”模式。前者只需开设个人卡,报销时由财务人员将款项从单位零余额账户划至个人卡账户;而后者需要开设单位卡和个人卡两种,财务部门还要安装POS机。报销时财务人员通过POS机将款项从单位卡划至个人卡账户。两种模式差异较大;又比如对公务卡结算还款期限,有的地区强调必须在到期前三至五内财务人员方可进行资金划付,而其他大多数地区对此没有要求。

二、完善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的建议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卡使用率

建议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公务卡改革宣传力度,进行多层次宣传与多方面培训。各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人民银行、银联公司就公务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公务卡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整理、归纳,编制公务卡使用手册,尽快发放至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及公务卡持有人手中,帮助公务人员熟练掌握公务卡使用方法。同时,要在制度层面强调预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公务人员在公务消费时符合刷卡条件的必须用公务卡结算”这一规定。对于违反规定、擅自使用现金支付的公务消费,预算单位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以此增强公务卡使用刚性,促使公务人员学会用卡、必须用卡,全面提高公务卡中领率与使用率。

2、改善用卡环境,优化公务卡信息管理系统

用卡环境的不理想,直接影响公务卡的推广应用。为避免用卡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公务卡的推行,笔者建议:能否由财政部、央行与各商业银行总行、银联总公司等部门协调,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研究对特约商户的财税支持政策,对受理公务卡的定点商户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合理界定银行与商家效率,积极鼓励POS机具布设,提高商家刷卡交易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各银行的银行卡管理系统,银联跨

行结算网络系统等均需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速度,确保预算单位调取公务消费信息的及时、准确、便捷,实现公务卡信息管理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建立起各部门的日常沟通机制,以便及时解决公务卡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鉴于目前公务卡结算时,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仍需要开具纸质凭证传递至银行,影响了公务卡结算效率,笔者建议是否可以借鉴国库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方式,简化操作手续,提高操作便利性。

3、深化财政综合改革,加强公务卡结算监管

第一,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尽早下达部门预算用款额度。对于预算单位基本支出额度,财政部门最起码应按季下达。对于预算单位项目支出额度也应在年初时尽快确定,以方便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对于预算单位的基建项目支出、部分专项经费支出、保留在银行基本账户内的历年结余资金,笔者建议尽快将这部分资金安排进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将其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再游离于公务卡结算之外。

第二,对于实施公务卡结算改革后的预算单位,必须加大现金管理力度。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逐步代替现金结算是实施公务卡改革后的大势所趋,但鉴于目前实际情况,用公务卡结算完全代替现金结算只是一种理想目标,现金结算在预算单位仍将长期存在,因此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对预算单位的现金支出加大监管力度。笔者建议:一方面要将公务卡使用、管理纳入预算单位年度财务审计范围。对公务卡制度执行不力,现金提取量大的预算单位,予以通报并要求整改。另一方面要科学核定预算单位的现金提取范围及额度,对超范围、超额度的现金提取必须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公务卡结算监管。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从资金安排、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查、监督,到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较大的漏洞,这是公务消费不规范的原因之一。目前,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固然对控制公务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公务卡结算不能杜绝“虚开、多开”发票现象,说明公务卡不是“万能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扫除公务卡改革的障碍,财政部门还应在细化预算编制、跟踪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等方面,不断引深财政综合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以此来加强公务卡结算监管,促进公务卡结算规范有效运行。

4、加快公务卡改革进程,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

预付卡管理篇5

预付款消费在我国个别服务行业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其具有方便、经济和融资的功能,也存在着不安全、权利不对等的弊端。预付款实际上是债的一种,预付款消费行为是融资行为和变相的强迫消费行为,应当从不同的部门法进行规制。

关键词:

预付款消费;变相强迫交易;规制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7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消费方式不断涌现,消费的实质虽然没有改变,但是新的消费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服务行业,诸如美容美发店、洗车店、健身房等相继推出了预付卡消费服务,消费者预存消费款项,则可以享受消费折扣和其他增值服务,如果不办理预付卡就不能享受折扣服务和增值服务,消费者必须为之支付更多的甚至数倍于办卡会员的消费款项。

1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界定及性质

1.1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界定

预付款消费行为,虽然早就出现,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含出台的《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有关于预付卡的定义,认为所谓预付卡是一种在发行人与其消费者之间确立的会员消费权利的直接消费凭证,此卡不得分红,不得还本付息,但是可以依法转让、继承和质押。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该卡来消费商品或服务的预先支付价值的卡,包括磁条、芯片等形式。预付卡是预付款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预付款即为进行消费而预先缴存的消费款项。预付款消费行为就是消费者在首次消费时缴纳给交易向对方足够多的费用以支持其在未来的消费行为。举例,张三在A理发店理发,店家告诉他理发规则,洗剪吹发单次25元,预交200元即可享受会员服务,洗剪吹15元。张三为了理发省钱就预交了200元现金。上述这一消费行为就是预付款消费行为。

1.2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性质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性质是一种变相强制消费行为,其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如上文所述,小张缴纳费用办理了预付卡,理发一次15元。假设同去理发的小王拒不办理预付卡,不办理预付卡的小王则需要支付25元,小张享受到的茶水服务费用非常有限,而两个人享受到的主服务并没有实质区别。不甘心的小王会接着发现小区里所有的理发店几乎都是办理预付卡而运作的,这就意味着其若想享受折扣就只能办理会员卡,把自己口袋的钱提前缴存到商家。接受同样的服务,却缴纳不同的费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消费者本具有选择权,这种选择权在行业潜规则的作用下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消费者之所以都选择缴纳预付款进行消费,几乎都是由于商家的变相强制。举个例子,很少有理发消费者放弃小区内的理发店跑很远去理发,除非他觉得小区内理发师水平实在不能忍受,有必要换一家。除此之外,即使去别的社区或者街道理发,其还是要办理预付卡,因为大多的理发商家都这样运作。商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变相强迫交易,逼迫消费者办理预付款消费卡,以达到提前拿到交易款项,套牢消费者的目的。

2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分类及特点

2.1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分类

预付款消费行为按行业来分可以分为美容美发行业的预付款消费行为,洗浴行业预付款消费,洗车行业预付款消费行为,健身行业的预付款消费行为等。按发行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大型零售商发行的购物卡,即限额式消费卡;垄断企业发行的电卡、网卡、水卡和电话卡等;个体户发行的期卡或者次卡,诸如理发卡、洗澡卡、健身卡等等。其中个体户发行的期卡、次卡这样的预付款消费行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2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特点

预付款消费行为在国内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诸如理发行业、洗浴中心、洗车行等在居民的小区中已经形成行业内的潜规则。其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先付费,后消费。预付款消费行为不同于传统的要约承诺民事行为,传统的消费行为是先消费后付费,而预付款消费行为则是先交纳费用,然后才能享受服务。消费者在首次消费时办理预付卡才能享受折扣,而在办卡的同时就把后期所需的交易对价悉数支付,所以预付款消费是先全额付款,然后才可以分期分次消费。第二,发展成熟,规模大。预付卡消费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很多店家互相模仿推广,加之其没有技术,成本低廉,预付卡消费俨然成为众多行业的运营潜规则,诸如美容美发行业,洗车行业,洗浴行业等。另外,美国调查机构Mercator在2011年3月旳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商业预付卡市场规模达到15936.5亿元。预付款消费已经走向千家万户,因为办理预付卡可以享受低价位高增值服务,很多消费者都乐意办理预付卡,预付卡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当今居民的辅要消费方式。第三,分散化,小区化。美容美发、洗车洗浴等都是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必不可缺的消费对象,这类服务的提供者几乎在城市每个社区和街道都存在,预付卡消费方式伴随着服务提供者而遍地开花,具有分散化和小区化的特点。

3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利弊分析

正如一个事物具有两面性,一项制度有其好的一面,也具有其弊端。预付款消费制度也是这样,由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不对称,笔者认为虽然预付款消费有很多益处,但是其弊大于利。

3.1 预付款消费的有利性分析

对于消费者来讲,预付卡具有消费方便、经济的特点。预付卡消费的典型特点就是一次交费,多次使用,下次就不用带现金,只需要带着卡就可以进行消费,或者由店家进行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等进行交易,比较方便。另外上文已经阐释,缴存预付款的消费者比没有办理预付卡的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的折扣,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者福利

对于经营者来讲,预付款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预付款消费方式可以使其提前拿到本属于自己以后才可能得到的营业收入,这样经营者就可以避免日常经营资金不足的困窘,还可以利用这笔现金进行在投资等商业活动。除此之外,预付款的缴存意味着消费者被套牢了,为了消费完卡里面的现金,消费者必须选择接受定点商家的服务。

3.2 预付款消费的弊端分析

预付款消费的弊端主要发生在消费者身上,因为预付款交易的特点就是把交易的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因此消费者承担了预付款消费的绝大部分风险,面临诸多危害。一方面是资金安全问题。消费者缴纳费用之后,接受的消费服务具有间断性,缺乏对商家的监督,消费者面临着收完钱就关店消失的经营者。另一方面消费者丧失货币的收益权和使用权。因为办理预期消费的钱款本可以用来自行投资,但是为了享受低价的服务被迫预交给商家,货币所有权的转移必然引起孳息的转移,当然消费者也丧失了使用这部分钱款的权利,消费者享有的是预期请求权,请求经营者向自己提供服务的权利。

4 预付款消费行为的规制

由于预付款消费行为实际上以一种变相强迫消费行为,其本质上属于侵权。其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被迫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支付预付款。消费者缴纳预付款,没有得到实际的服务,只享有请求履行权,实际上这部分钱具有债的性质。另外,美容美发行业、洗浴行业等普遍进行预付款消费,其合理性值得思考。商家变相强迫消费者进行预付款消费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规制。

4.1 完善《消费者保护法》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对经营者变相强制没有进行规制,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第十条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消费行为。”但是对于经营者变相强制交易的行为却没有规定,立法的缺位必然导至消费者的权利保护先天不足,司法救济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应当完善《消费者保护法》相关条款,对经营者的预付款消费行为进行适当规制,赋予消费者对抗“同种服务不同价款”的权利。同时对经营者这种行为予以惩罚。

4.2 加强对预付款的监管

预付款的性质值得探讨,上文已经谈及预付款实际上是一种债权,对于经营者来讲,其有取得预付款所有权的权利,而对于进行预付款消费的消费者来讲其具有请求履行的权利,或者请求服务的权利。但是对于没有实际进行的消费行为,这笔款项如何处置?举个例子,小张办了张200元的卡,消费一次15元,小张消费了3次。目前预付卡还有结余155元,这155元如何保管,如果商家破产,这155元属于破产债权,消费者有没有优先受偿的权利?笔者认为,既然小张没有得到剩余价款所能进行的服务,那么这笔价款应当专款专用,或者由第三方托管,这样既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利,还可以监督经营者诚实信用履行义务。

4.3 严格实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针对中小经营者滥发卡,普遍实施预付款消费的行为,我国商务部2012年8月通过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该法对单用途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发卡单位的资格及程序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但是现实中仍有大量企业和个体户不依法办事,不遵守规则,消费者的投诉事件时有发生。根据该法的规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简称单用途卡)是指前款规定的企业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卡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美容美发行业、洗浴行业和洗车行业的预付款消费卡明显属于单用途卡,现实中很多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个体户也参与发行,对于这种违规发行的经营主体应当进行查处。应当严格执法,增强经营者的违法发现概率和违法成本。

4.4 完善《反垄断法》

当个别美容行业实行预付款消费的模式时,消费者还有选择的余地;但是如果整个行业都实施预付款消费制度时,说明了行业协会发挥了巨大的“引导”作用。如果的确存在行业协会“引导”本行业实施预付款制度,变相强制消费者进行预付款消费,且强迫不想实施预付款消费制度的商家,那么行业协会就有了滥用权力限制竞争的嫌疑,这时就可以适用《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行业协会违反本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虽然法律已经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行业协会给予震慑的效果十分有限,因为行业协会违法的证据很难发现。除此之外,行业协会进行限制竞争行为仅由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成员企业乃至其负责人都没有设置相应责任。而对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没有显著危害的社区型的商家,反垄断法似乎没有规制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小范围的、社区性的变相强迫消费行为是否需要规制,以及如何规制都值得考量。

4.5 完善金融相关法律

预付卡消费实际上具有融资的功能,消费者属于资金借出方,而发卡方属于资金融入方。这样的金融行为不用消费者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筹得经营者需要的资金,而且发行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预付款制度的完善,预付款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却缺少必要的规制。所以有必要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将这种变相融资行为予以规范化,法制化。

5 结论

综上所述,个别服务行业普遍采用预付款消费方式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也是一种变相强制交易行为,预付款消费实际上具有融资的功能,又缺乏有权机关强有力的管制,其对市场危害比较大,尤其是消费者所受危害最大。预付款消费行为应当从消费者保护、金融市场管理和反垄断等视角共同治理。

参考文献

[1].加强预付卡业务监管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2011,(11).

[2]刘振.中国预付卡发展的经济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3]时建中.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艾瑞咨询集团.中国预付费卡市场研究报告[R].2011,(9).

预付卡管理篇6

关键词:县级财政 国库集中支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传统的国库支付管理制度下,财政资金集中于各个预算单位的多个账户中,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存在多头存放,国库资金较为紧缺,无法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监管不到位、资金流向监督困难。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是新形势下国家预算制度和国库管理的重大创新,对于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也是我国财政收支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借鉴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了再思考。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不彻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2006年就实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了一整套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其中有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和经济分类。在县级财政中,部分县级财政改革相对滞后,与收支改革同步的预算改革、政府采购改革有些地方还不完善,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埋下了隐患,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县级财政部门对于预算单位采取包干的办法,不利于财政集中支付对机关和事业单位采用包干使用的管理办法,多了自己留存,少了不补的原则,此种方法对于贫困县能够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可以节约资金,加强资金管理,但是不利于调动预算单位积极性,预算编制就会很不详细,导致国库集中支付形同虚设。

(二)县级财政部门预算不详细,预算改革滞后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我国县级财政对于财政预算编制不详细,对于预算重视程度不够,在预算编制上由于预算是提前编制,有些时候确实无法准确估计收支计划,列的预算也就不可能非常详细,这也就导致了预算编制与集中支付之间的不衔接,有时会因为无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准确而导致无法支付。此外,预算外收入管理也较为混乱,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好,追加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采购预算不完善、不系统,导致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集中采购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

(三)信息化建设不完善,财政集中支付程序较为复杂

当前县级财政部门与各预算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凭证需要纸质传递,造成了支付效率的低下。虽然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级财政都建立了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平台,我国“金财工程”有了明显进展,但是部分平台仍需要纸质审核传递,无法从平台上一个系统统一审批授权,导致部分偏远的乡镇无法及时授权,资金使用和支付较为复杂,周期较长。县级财政由于接口、平台等软件问题,有的无法跟市级财政相连接,给工作带来不便。

(四)公务卡改革不彻底,使用管理存在弊端

在推行财政集中统一支付后,对于现金的提取更加严格,各预算单位开始推行公务卡,但是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公务卡是实行个人实名制的,如果单位消费后财务没有及时还款,将计入持卡人的信用记录,所以就存在单位公职人员不愿办理公务卡的问题。二是公务卡刷卡额度的问题,在公务中,公务卡额度设定较低,存在刷卡消费一张卡额度不够的问题。三是部分贫困县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公务卡消费存在无POS机的问题,还是习惯于用现金结算,这也就导致了公务卡推行受阻。

(五)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建O无法满足改革需要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人才,部分高学历专业人才到县级财政部门后熟悉完业务也就被上级部门借调或者直接调走,有的通过遴选等考到市级或者省级单位,县级财政部门业务繁杂,而人手短缺问题一直影响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落实。对于现有人才由于缺乏相关业务培训,导致财政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

三、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完善和创新

(一)加快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加快推进县级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加快收支改革与预算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相同步。建立公共财政收支目录和多级预算科目体系,做到支出科目详细准确,与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相衔接,做到一一对应,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建立县级财政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经费包干方式方法,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的积极性。

(二)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加快预算制度改革

加大对县级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指导,做到预算编制与集中支付相衔接,给预算单位留足时间,充分征求各科室和领导意见,将预算细化、科学化,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建立严格的限额制度,加强对预算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或变更。要尽快将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统筹纳入财政资金集中管理支付体系。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同步进行。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简化财政集中支付程序

加快建立县级财政部门与各预算部门之间财会信息的互联互通,减少纸质审批程序,提高支付效率。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平台,增加接口,与办公审批软件相衔接,实现办公、审批、授权、支付“一窗式”解决,缩短财政支付周期,简化相关程序。加大直接支付力度,进一步缩短支付时限。加强与市级财政系统的衔接,加大财政资金监管,明确监督管理职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四)加快公务卡改革,建立完善公务卡制度

在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与合作银行沟通,为各预算单位提供以单位零余额账户开设的信用卡或者公务卡,与财政资金相关联,财政部门能够随时监控公务卡刷卡情况,对于不符合规定或者刷卡额度较大的要及时终止,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继续交易。实行大额刷卡提前报批制度,加大对公务卡的管理和控制。与金融部门合作,实施定点集中采购,在全县推行POS结算体系建设。刷卡确实有难度的要及时报批,从零余额账户授权提取备用金。

(五)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切实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用待遇和发展环境留人,提高专业人才工资待遇,积极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在落户、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要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养。

预付卡管理篇7

 

2016年2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试行)》,并选择江苏省和深圳市开展单位公务卡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公务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深化完善,已建立了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联动机制,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的信息范围,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对于保证预算资金安全、提高预算执行效果、预防和控制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现状

(一)公务卡内涵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制度的直接作用是将传统现金支付结算改为用公务卡支付结算。作为公务业务的一种新型结算方式,公务卡操作可以概况为“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公务卡,属于银行卡范畴,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但是,公务卡不同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公务卡是通过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推行公务卡制度,就是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以公务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为媒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最大程度地减少单位现金支付结算,强化财政动态监控,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公务卡制度后,预算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报销审批程序和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不变,但单位财务部门对持卡人申请报销的公务支出,必须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予以报销。公务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减少现金支付,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公务卡的消费支付及资金清算、信息传送要运作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基础上,不能将资金转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日常公务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日常公用支出和零星购买支出等,全部通过公务卡和相关的电子转账支付管理系统进行记录,所有公务卡公务消费信息必须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做到“雁过留声”,有据可查,满足财政动态监控需要。

(二)推行公务卡结算进展情况

开展公务卡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财政支付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

2005年4月,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务卡的概念,并结合这项业务的发展,要求所涉及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与推进。

2006年4月,九部委联合发文和联合工作会议都对推广实施公务卡进行了工作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厦门、深圳等省市都出台了专门的公务卡实施政策和管理办法,推动行政事业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结算方式,对于强化地方财政预算单位公务性支出管理、促进辖区银行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公务卡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07年5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武汉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会议提出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试点工作,2008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争取2010年之前在全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并在所有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省市两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

2008年1月,中央纪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卡制度,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以及有条件的县,都要推行公务卡管理。

2016年2月,基于个人信用且授信额度有限的个人公务卡已不能完全满足预算单位支付结算管理需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探索推出由单位作为承债主体并能满足大额支付需要的单位公务卡。

(三)推行公务卡结算成效

1.有利于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制度,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关于账户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向公务卡直接划款,而不是另行设立中间实有资金账户转拨资金。公务卡制度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有机衔接,保证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之前保留在国库中,这也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2.有利于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相对于传统“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的公务消费报销制度,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使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清楚地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消费的单位和金额,加强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对预算单位提取现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单位财务部门通过公务卡交易的电子信息对本单位日常公务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了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可以有效堵塞各种管理漏洞,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3.有利于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推行公务卡制度,就是要通过银行卡结算这一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尽量减少传统现金管理方式下存在的繁琐的管理和使用环节,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减少财务部门工作量,并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现行的公务卡结算方式简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流程,大大减少国库集中支付中的现金支付,免除了现金预借、开具支票、审核报销等繁琐环节,减少了财务管理的人力和作业成本,并可利用贷记卡的先消费后还款,在宽限期免息的功能,达到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另外,在公务消费时只需带卡不需携带大量现金,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安全和便利。

以焦作为例,2016年上半年,全市(不含温县)1718家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改革,新增单位8家;累计办理公务卡39184张,较上年同期增加2082张;公务卡刷卡53301笔,较上年同期增加4022笔;公务卡报销还款金额累计9261.7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1.73万元,下降4.1% ;现金支出4075.2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07.69万元,下降48.3%;公务卡支出占非转账支出比重为69.4%,较上年同期增长14.4%。

二、公务卡结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公务卡制度有待完善。公务卡改革的相关制度建设尚未完善,如现金支用管理、信用卡管理、报销程序、会计核算、银行选择、动态监控管理等方面。如何加强预算单位和银行的内控制度,减少公务卡风险尚需进一步探索。

2.监督有待加强。公务卡在使用后,预算单位没有加强其监控,不及时与银行以及刷卡机构进行核对,只要用卡人员持发票和刷卡凭证,就给其报销。这样就无法核实是否存在真实交易,公务卡的推行仍无法避免“虚开发票”、“凑票报销”、“使用假发票”等现象出现,仍然达不到推行公务卡制度的目的。公务卡消费明细信息和现金的提取情况只能在支付清算时才能反馈到支付系统中,无法实现对预算单位公务消费实时监控的作用。

3.持卡人信用影响单位。公务卡既可用于公务消费,又可用于个人消费。正因为可以用于个人消费,使部分人员利用单位作为担保,任意刷卡消费,但又不及时归还,如果持卡人因个人消费没有及时偿还,预算单位要协助银行对持卡人进行追偿,会给单位带来一定麻烦,特别有些预算单位对持卡人调动、离职或其他特殊原因离开本单位时,没有及时通知银行维护相关信息预算单位,公务卡信息系统一直保留这些持卡人信息,如果这些持卡人透支公务卡没有及时偿还,单位会承担一部分连带责任,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追偿,进而影响单位在银行方面信誉。

三、相关建议

1.完善公务卡相关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探索扩大公务卡结算适用范围目录制度,明确公务卡支付报销项目,逐步建立起完善、科学和易于操作的公务卡制度体系。指导和监督预算单位积极稳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从制度上明确公务卡结算适用范围目录制度的主要内容、实施方式等事宜,对公务卡强制性结算目录和鼓励性结算目录的类别项目、管理规定等也作出明确,使公务卡制度指导性更强。建立了公务卡支出日报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纠正。预算单位以管理部门的制度体系为纲领,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制度体系。

2.加强监督,发挥公务卡应有作用。在公务卡改革实施中,必须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把公务卡支出监控管理作为公务卡改革的重要环节。按照公务卡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公务卡改革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相关重点和难点问题。各相关部门应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各司其职,管理部门还要与监察、审计部门协作,及时开展对公务卡结算报销业务的日常管理及账务处理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制定违反公务卡结算范围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公务卡改革的深入进行。

3.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加快公务卡配套设施建设和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推动各银行机构加大对用卡环境的投入,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条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其功能,提高其处理水平和能力,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便于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充分发挥公务卡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条件,避免用卡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公务卡的推广实施工作。

4.加强宣传,提高公务人员正确用卡观念。预算单位应该通过讲座,印发宣传册等方式,让职工了解公务卡的基本知识,深刻的体会使用公务卡的诸多好处,以及违反公务卡使用的相关责任后果,提高公务人员正确用卡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公务卡制度加以推广。

预付卡管理篇8

一、正确认识公务卡结算制度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既具备授信消费等银行贷记卡的共同属性,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属性,是财政财务管理规范的一种新型管理工具。公务卡结算制度是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为基础,以公务卡为载体,单位零余额账户统一还款的支付方式,是汇款、支票等结算方式的补充,是现金结算方式的替代,也是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2007年7月的财库[2007]63号《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是“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中央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务卡结算主要是针对财政授权支付业务,而且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方便预算单位用款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公务卡结算制度存在以下优势:

(一)增加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

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实现对汇款和支票等结算方式的监控,但对基层预算单位日常活动报销的现金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大量现金支付脱离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监控,这些资金用途不清,去向不明,增加了财政资金的操作暗区。公务卡结算替代现金支付,使这些游离的资金回归到财政系统的监管中,提高财政资金的监控范围。

(二)持卡人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公务卡对于持卡人来说,携带方便,大大减少现金使用量。持卡人支付完成后,只需将财务报销单据和银行刷卡单据整理签字后送到预算单位财务部门,不需等候领取现金,将后续工作交给财务人员处理,从而节省了公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预算部门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公务卡结算普遍推广,甚至无现金结算,可以减少财务人员提取和发放现金的时间,并将原来的现金发放工作移交给银行的还款系统,大幅度解放人力,自动化代替人工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预算单位财务工作量。

二、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公务卡结算制度从诞生到普遍推行经历了七年的时间,但从诞生那天起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今金融系统不完善,基础配套设备不完备,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起来障碍重重。

首先,预算单位和持卡人观念未转变。

从公务卡产生到目前的推行,从强制结算目录到限定最后期限的强制普及,我们可以看到“强制”是公务卡推行的一个很大特点,这二字也代表了公务卡制度推行的难度。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观念上的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公务人员还是偏爱汇款、支票和现金这些有形的结算工具,认为这些结算工具才是可信赖的、有效的。另一个方面,目前可以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商家并不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有些时候,公务卡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其实公务卡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携带方便,使用便捷,是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支付方式。因此,我们要摒弃过去的理念,重塑信息化办公的思路,主动接受和试验任何有利于工作进步的工具和方法。

其次,公务卡结算系统太孤立,业务流程耗时较长。

目前运行的公务卡支付系统是一个单独的系统,主要是公务消费信息的统计和汇总,不具备支付功能,没有实现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目前公务卡系统的运行方式如下:

如果仅仅考察某一笔公务卡支付,我们经办人员都为该笔业务开绿灯,从报销单据收集到最终预算单位财务入账,一般至少要三天时间。根据目前的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和运行程序,预算单位一般会积累几天财务单据再汇总还款,甚至一月还一次款,这样,整个业务流程即从收集财务报销单据到公务卡还款再到最后预算单位入账,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报销单据中还有少量现金,就给预算单位的财务报销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因为现金和公务卡支付的报销节奏不一致,预算单位必须先挂“其他应付款—**持卡人”科目,批量还款以后,还要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明细一一对冲,严重降低了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降低财务工作质量。同时这么长时间的还款周期,还会严重影响公务卡持卡人的用款额度,在目前持卡人只有两三万的信用额度下,给持卡人带去公务卡不方便的恶劣印象,不利于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推行。

最后,基础配套设备匮乏。

可以支持公务卡的POS机是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的最基础配套设备,也是公务卡可以方便使用和大力普及的前提。目前,公务人员经常寻找不到POS机,甚至有时虽能找到POS机,但经常会受到恶劣的待遇,比如商家态度恶劣,或者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现金交易。根据目前强制执行目录的规定,现金交易的范围非常窄,如果在强制范围内又没有使用公务卡的话,财务管理报销程序非常复杂,需要提供不使用公务卡申请或者提供证明,因此持卡人感觉使用公务卡结算后带来的方便不及给他们带来的麻烦,所以,目前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持卡人在公务中可以随时随处刷卡的话,相信持卡人也会重新权衡采取最有利的结算方式,放弃自己先行垫付现金的笨方法。

三、清除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的障碍的措施

上一篇:青少年健康成长总结范文 下一篇:员工福利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