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0:31:37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1

假如我是宇航员,我要比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更加出色。现在人口一直在增加,我就要去找有没有适应人类生活的星球。我乘着A号的宇宙飞船飞上了天空。这时我看见两艘在跟踪我,原来是外星人,他们热情的招待了我,听了我来的目的,他们带我去各个星球去参观,可是也没有找到适应人类生活的星球。

正在我着急的时候,只见前面有一个深蓝色的星球闪闪发光,这里面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很适应人类的生活。

原来这是外星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觉得人类到处在破坏环境,地球上有的动物也已经灭绝了。

经过在三请求,外星人终于同意了。我们互相握乐握手。我乘A号的飞船回到了地球。向人们说了一切,并叫人们保护环境,这时我载着人们来到了星球,人们和外星人欢呼起来,并向我拥抱。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2

此次“SMART-1”号太空船探测目的之一,即是要查出“阿波罗”登月真相。

欧洲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福英格表示,环绕月球的“SMART-1”号太空船已飞过“阿波罗”11、16和17号的降落地点及前苏联“月球”16号及20号的降落位置。不过,由于事关重大,目前仍未公布最新图片。

一时间,沉寂了许久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烈起来。

质疑

月亮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千百年来,美丽的银色月光使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睹其“圣地”的美妙幻想。20世纪60年代美国组织实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使这一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美国是否真的登上过月球一直心存怀疑,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一文更让世界哗然。戈文指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

戈尔多夫表示,他并不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纪录片,蒙蔽、欺骗了世人几十年。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宇航员是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全过程的。

对于登月照片,持怀疑论者提出了很多疑点。

疑点一:国旗

最著名的一个疑点就是,当年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插上美国国旗,照片显示这面国旗在“飘扬”――这是难以让人置信的一幕。因为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几乎是真空状态,根本不可能有风。

疑点二:星星

还有人指出,其他登月照片“也有很大问题”。在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登月照片上的太空中却没有出现一颗星星。

疑点三:影子

有一张照片中,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显示现场有一个以上的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那么另一个光源来自何处?

反驳

反驳一:国旗并非随风而动

据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宇宙飞行网站介绍,由于月球地质较硬,宇航员在插旗的过程中,要用力扭动才可把旗插上,加上旗杆本身的弹性引起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而且,正因为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空气阻力,在宇航员刚插完之后国旗可能由于惯性继续摆动。照片上的美国国旗究竟是飘动还是摆动,短时期内是无法分辨的。

反驳二:拍照时曝光较短使星光暗淡

对于在照片中没看到星星这一疑点,反驳方认为,在月球上,如果要摄下宇航员、月球车等相对较亮的物体,需要较短的曝光时间并应把光圈调小,这时照片上的星光就太暗淡了,我们根本无法分辨。而若要拍到星星,月球表面上的东西都会曝光过度。

那么又怎么解释照片上的光源问题呢?

反驳方观点是,月亮虽然没有空气来散射光线,然而月亮表面有较高的散射率,再加上仪器的散射,就可以照亮阴影中的宇航员。另外,地球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应当考虑的光源,因为从月球上看地球比从地球上看月球要亮得多。地球本身是不发光的,但是它可以反射太阳光。这样照片中长短不一的影子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另外,关于照片作假,众所周知,在现代电脑图像技术成熟使用之前,影像的特技制作难度颇高,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工置景技术。从登月照片可知,如布置场面如此之大的人造环境,其影棚的面积至少需要5000平方米以上,这是一件难度颇大的事。

当然,若干张照片是可以用“接片”的暗房技巧或后期喷笔手工加工作假,但“阿波罗”登月是以摄影和电视摄像两种方式披露的,电视作假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没有可能。如果有人说可用电脑特技合成,那么,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运算最快的电脑也不超过10亿次/秒,要完成这样大规模的运算,不是几个月、半年、一年所能完成的。

假设美国人当时用了图像软件技术作假,要想做得完美无瑕,也非易事。从时下的美国大片如《泰坦尼克号》之类的电影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明显的人为痕迹,更不要说30多年前的技术。

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争论,让许多对人类文明进展有兴趣的人士卷了进来。发起这场争论的人,大部分是科学家和摄影家,但对于登月照片质疑的论据却有许多明显的无知之处,这多少有些令人不解和遗憾。不过这场热闹的争论,对人类求知精神的科学建设无疑是有价值的。(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典子的话】

看稿子时,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母亲要买一张桌子,父亲说他可以做。他找来一个废旧的板车轱辘,去掉轮胎,保留车圈及辐条,然后把水泥浇进去,水泥干后,父亲把它放在一个表面平整的柱形石块上。这样,一个独特而又结实的桌子就做成了。母亲脸上挂着微笑,嘴里却说:“小聪明!”生活中,有这样“小聪明”的人随处可见。但漫画中那个人,在脚底安装滑轮来抬木头,以减轻负荷,这种做法是偷懒耍滑,还是值得肯定的“小聪明”呢?让我们欣赏一下四位小作者向大家展示的个性品读吧。

邵娴认为脚踩滑轮者把做苦力变成享受,是动脑筋的表现,立论有新意。王永乐指出脚踩滑轮者是借了别人的力量,其实质为损人利己。他看问题的目光可谓敏锐,其中“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的比喻,生动又富于哲理。周雪旗帜鲜明地说,她欣赏这“小聪明”,因为“小聪明”也可能变成大智慧。她所举的蒸汽汽车的发明促进火车出现的例子,有以一当十的效果。高华帅考虑问题比较辩证,认为最好是赶走那个家伙,但要留下他的聪明之举。另外,他文章的标题形象感强,活泼有趣。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3

关键词:神州;飞船;物理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2(S)-0008-5

2004年,以“嫦娥工程”命名的我国月球探测活动全面启动;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搭乘飞船在太空中环绕地球运行77圈后,于10月17号凌晨返回地面;2007年1月11日中国反卫星导弹成功试验;2007年4月14日我国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2007年9月22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2007年9月29日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五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中国的“神舟”七号飞船将在2008年发射,并且要实现搭载三名航天员,而且航天员要出舱活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于10月下旬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新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完全可以与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媲美,辉煌的成就让国人自豪,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我们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肩负着科普工作的重担,关注高新技术,让物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责无旁贷。“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航天物理知识在高考命题以及青少年科普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成为一个亮点和热点。用中学物理知识探究分析“神州”六号的发射、回收、变轨、在轨运行等问题,让“神州”六号与中学物理教学结合,无疑会使物理教学更具有时代气息。

1 飞船(卫星)发射中的物理问题

问题情景1 发射“神州”六号飞船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起飞重量479吨,飞船重量为8.079吨,起飞时,8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总推力600吨。在电视上我们发现与发射卫星和导弹相比,“神州”六号要“慢”得多,为什么?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在飞船发射升空中,在船舱的躺椅中平躺,为什么?

探究解析 “神州”六号要“慢”得多,从物理学角度讲是指加速度较小。对飞船和火箭:

这个加速度比发射卫星、导弹要小得多,这主要是为航天员的安全和舒适着想,在发射阶段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血液视重增大,心脏无法像平常一样输送血液,导致血压降低,头部血压降低,下肢血压升高,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严重影响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输出血量不足,造成头部供血不足,轻则引起视觉障碍,重则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所以飞船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宇航员采用平躺姿势。如果火箭加速度过大,航天员会感觉不舒适,甚至有生命危险。当然随高度的升高,加速度会增大,电视中说是4个g左右,航天员训练时是8个g到12个g。

问题情景2 运载火箭发射“神州”六号飞船时火箭起初笔直上升,12秒后,逐渐倾斜转弯,开始向东南方向飞去。朝东南方向发射,为什么?

探究解析 要保证飞船发射成功,发射速度至少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 我国地处北半球,这样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部分速度,从而可以节约发射燃料。

问题情景3 假如不考虑地球表面附近空气阻力的影响,只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那么以第一宇宙速度7.9km/s发射两颗质量相同的近地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点都在即将建成的海南文昌,一颗自西向东发射,一颗自东向西发射,问向哪个方向发射节省燃料?朝另一个方向发射的卫星要比朝该方向发射多消耗燃料百分之几?(地球半径R=6.4×106m)

探究解析 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是卫星相对地心的速度,是近地圆轨道上的卫星环绕速度。海南文昌非常靠近赤道,地球自转时,赤道上发射塔相对地心自西向东速度的大小为:

自西向东发射,卫星达到速度v1,相对发射塔的速度为:v3=v1-v2=7.435km/s

自东向西发射,卫星达到速度v1,相对发射塔的速度为:v4=v1+v2=8.365km/s

由动能定理:火箭燃料给卫星提供的能量之比为:E′kEk=12mv2412mv23=8365274352=1.27

动能之差为:ΔEk=Ek1-Ek2=0.27Ek,发射消耗的燃料与卫星获得的动能成正比,故自东向西发射比自西向东发射多消耗燃料27%。

海南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以及将来的新大推力火箭,推力将可以提升10%。我国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内陆发射基地受到铁路运输条件的限制,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发射基地建在沿海,就可用海运这种不受体积限制的方式,地处低纬度的海南还可增强火箭有效发射能力,广袤的南海也可成为火箭残骸安全的坠落区。

2 飞船(卫星)运行中的物理问题

问题情景4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带着“神州”六号飞船,升空后第120s,火箭实施第一个分离动作,抛掉了逃逸塔;第136s,火箭助推器分离;第159s,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00s,整流罩上的两瓣罩体落入空中,露出“襁褓”里的飞船,此时,第二级火箭已经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第583s,船箭成功分离,神舟六号飞船以每秒7.5km/s的速度,在我国黄海上空200km高处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在轨道倾角42. 4度,近地点高度200.65km,远地点高度约344.725km的椭圆轨道,飞船飞行到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343km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运行的方向基本上和地球同向。为什么飞船要沿椭圆轨道运动?为什么要变轨?

探究解析 在200km高处船箭分离,由船这时仍保持着较高飞行速度,因此,它并不是在200km高度做圆轨道运行,而是沿椭圆轨道运动。如图1所示: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地球位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O为地心。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在从第3圈起开始由地面向飞船注入“自主应急返回控制参数”,以便一旦发生紧急故障,航天员可以通过键盘操作中止正常飞行程序,按预先设计好的自主应急返回程序,实施自主应急返回飞行程序,使飞船在预定的应急着陆区(国内、外共10个)之一着陆。

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两个特殊位置A、B(A为近地点,B为远地点)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虽然与飞船线速度的方向垂直,但都不满足万有引力等于该点所需向心力的条件,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飞船在A点速度较大,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小船做半径为ROA的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做离心运动,飞船在B点速度较小,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大船做半径为ROB的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做向心运动;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其它位置(如C点)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既不与线速度垂直,也不满足万有引力等于该点所需向心力的条件,将万有引力分解为沿速度方向上的切向分力和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法向分力,切向分力使飞船加速或减速,法向分力使飞船速度方向改变。

飞船在远地点B开动轨控发动机,向飞船运动反方向喷气,使飞船加速,当满足万有引力等船做半径为ROB的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时,飞船的运行轨道由椭圆轨道2变为半径为ROB的圆轨道3运动。飞船变为圆轨道后,在第一、第三、第五天的运行轨迹基本是重复的,按设计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便船返回主着陆场。同时,圆轨道的自主应急返回方案相对于椭圆轨道来说,要更加便于设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问题情景5 如上图1,1为离地高度为200km的圆轨道,在1轨道上的A点的线速度v1、加速度a1和在2轨道上的A点v2、a2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在2轨道上的B点的线速度v3、加速度a3和在3轨道上的B点v4、a4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在2轨道上的A点和B点两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解析 在轨道1上的A点万有引力等船在该点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供需平衡”:

在轨道2上的A点万有引力小船在该点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供需失衡”:

故v1<v2

无论是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上的A点,都是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在2轨道上的A点和B点两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2>a3;从A点向B点运动,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v2>v3。

问题情景6 “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后,进入近地点距地心为r1,远地点距地心为r2的椭圆轨道。2005年10月12日15时54分45秒,神舟六号飞船推进舱轨控发动机点火,飞船开始变轨,飞船在远地点时,将质量为Δm的燃气以一定的速度向后喷出后,飞船改作半径为r2的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表面处加速度为g,飞船在近地点速度为v1,飞船总质量为m,取距地球无穷远处为引力势能零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势能为Ep=-G Mmr (其中M为地球质量, r为物体距地心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量)。求飞船在远地点时,应将Δm的气体以相对于地球多大的速度v0向后喷出才能进入半径为r2的圆轨道(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探究解析 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机械能守恒。设飞船在远地点的速度为v2,

问题情景7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为什么要进行轨道维持?

探究解析 飞船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为确保飞船正常运行,必须进行轨道维持,“神六”首次轨道维持时,发动机共点火6.5s,飞船抬高了800m。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增大,周期逐渐减小,线速度和角速度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问题情景8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之间。“神州”六号在圆轨道上运动时,宇航员相对轨道舱“静止”站在舱内的“地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不受重力作用

B.宇航员与“地板”之间无弹力

C.宇航员所受重力与他在该位置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

D.若宇航员将手中的笔无初速释放,笔将落到“地板”上

探究解析 宇航员随飞船在加速上升阶段处于超重状态,火箭与飞船分离,推力消失,飞船入轨后,就会开始出现失重状态,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答案是BC。实际上,由于完全失重,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载人飞船(或空间站)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

问题情景9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假设“神州”六号要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从较低轨道上开始加速

B.从较高轨道上开始加速

C.从空间站同一轨道上加速

D.无论从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就行

探究解析 飞船在某一轨道上加速时,所需向心力增大,原有的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现有的向心力而做离心运动,使轨道半径增大,因而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所以选A。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景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神州”六号轨道舱绕地球运行半年后,将会进入大气层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附加段。

问题情景10 “神州”六号总质量为m,在离地h高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多大?

(2)飞船在轨道上运行周期是多少?

(3)质量为m0的宇航员,他在飞船中的重力将变为多大?

探究解析

(1)由GMm(R+h)2=mv2R+h 和GMm′R2=m′g,

求得v=gR2R+h

(2)由T=2π(R+h)v,

求得T=2π(R+h)RR+hg(周期90min)

(3)在飞船上的宇航员,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故GMm0(R+h)2=m0g,变形可得m0g=m0gR2(R+h)2,事实上h比R小得多,所以宇航员的重力只是略有减小。

3 飞船(卫星)回收中的物理问题

飞船在轨道运行5天后返回地面,返回程序是:飞船飞行姿态第一次调整轨道舱分离(留在太空继续飞行)飞船飞行姿态第二次调整,呈倒飞状态推进舱发动机点火,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返回轨道推进舱分离返回舱姿态调整建立再入姿态进入稠密大气层,穿越黑障区回收着陆系统启动工作,弹出伞舱盖,连续完成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动作着陆。

问题情景11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神州”六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神州六”号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轨道舱将仍留在太空运转半年,其运行周期和速度与原来相比( )

A.周期变大,速度变大

B.周期变大,速度变小

C.周期变小,速度变大

D.周期变小,速度变小

探究解析 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时满足动量守恒。设总质量为M,返回舱质量为m,则Mv=(M-m)v1-mv2 ,由此可知v1增大,原有的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而使轨道舱做离心运动,其运行轨道半径比原来更大,所以运行速度变小,周期变大,应选B。

问题情景12 “神州”六号的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之后,便开始缓缓下坠进入大气层,下坠过程除重力做功外,克服其它力做功为W,若返回舱质量为m,开始进入大气层时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假设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恒为g,求其下坠后到达地面时的速度v2?

探究解析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其速度为v1,有mg=mv21R+h①

进入大气层下坠过程能量守恒,有

12m v12+mg(R+h)=12m v22+W②

由①②得v2=3g(R+h)-Wm

问题情景13 “神舟”六号飞船自12日9时上天,历经5天5夜于17日凌晨安全返回主着陆场。飞船在返回过程中,当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大约10km高度时,返回舱上的静高压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此时返回舱的速度大约180m/s,第一次打开减速伞8s后返回舱速度减为80m/s左右,然后第二次打开主伞使飞船速度进一步减小,最终减小到10m/s。假设第一次打开减速伞后飞船作匀减速运动,试估算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第一次打开减速伞到第二次打开主伞的过程中所承受的载荷值(即所受支持力与自身重力之比值g=10m/s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探究解析 第一次打开减速伞后飞船作匀减速运动,飞船的加速度为:

a=v2-v1t=80-1808=-12.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mg-FN=ma

故FN/mg=(g-a)/g=2.25

问题情景14 为了实现返回舱安全着陆,在飞船即将着陆的一瞬间,飞船距地面约1m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四台缓冲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使返回舱的速度由10m/s降到2m/s。假设返回舱质量为M,减速时间为t,试求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所受的平均阻力?

探究解析 对返回舱,由动量定理:

(Mg-F)t=Mv2-Mv1

则F=M(v1-v2)t+Mg=8Mt+Mg

问题情景15 2008年我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设想航天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M=100kg,在距离飞船45m处与飞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航天员背着装有质量为m0=0.5kg氧气的贮气筒,其上有一个可以使氧气以相对于宇航员以v=50m/s的速度喷出的喷嘴,航天员必须向着返回飞船相反的方向放出氧气,才能回到飞船,同时又必须保留一部分气体供途中呼吸用,航天员的耗氧率为Q=2.5×10-4kg/s,不考虑喷出气体对航天员及设备总质量的影响。求:

(1)瞬时喷出多少氧气,航天员才能安全返回飞船?

(2)航天员安全返回到飞船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分别为多少?

(3)为了使总耗氧量最低,应一次喷出多少氧气?返回时间又是多少?(飞船在一段很短的圆弧上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解析(1)若m太小,宇航员获得的速度很小,虽然贮气筒中剩余的氧气多,但由于返航时间太长,将无法满足途中呼吸所用;若m太大宇航员获得的速度虽然大了,而筒中氧气太少,也无法满足途中呼吸所用。

设瞬间喷氧气质量为m时,宇航员恰能安全返回,由动量守恒定律:

m(v-v′)=(M-m)v′,即mv=Mv′①

宇航员返回的时间为t=sv′②

贮气筒中剩余氧气质量满足

m0-m≥Q t③

由①②③得400m2-200m+9≤0

解得0.05kg≤m≤0.45kg

(2)根据①②式得t=Msmv④

当m=0.05kg时,可求得宇航员安全返回到飞船的最长时间为tmax=1800s;

当m=0.45kg时,可求得宇航员安全返回到飞船的最短时间为tmin=200s;

(3)当总耗氧量最低时,设宇航员安全返回共耗氧气Δm,则Δm=m+Qt⑤

“神州”六号是系统的复杂工程,我们除了从中学物理知识角度分析解释相应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外,还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合作精神、治学严谨、抗挫折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教育的好教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时刻观注高新技术,始终能够挖掘出配合教育教学的“新教材”,物理教学就会不再枯燥,就会跟上时代的步伐,物理教学就会时刻沐浴在阳光春天中。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4

这真是一道难题,什么样的笔能够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呢?于是全世界很多科学家都在日夜研制,设计出了很多科技含量极高的笔,但都无法通过最终的检测。

就在美国宇航局一筹莫展之际,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科学家的信。信简洁极了,仅仅三个字,“用铅笔”。铅笔,可能吗7许久检测不到合格用笔的美国宇航局,最终决定不妨一试,对铅笔展开测试。结果惊奇地发现,铅笔完全符合宇航员在太空用笔的各项要求,简直不可思议。

仅仅三个字,既解决了美国宇航员太空书写的难题,又赢得了10万美金和人们的尊重与羡慕。这么简单的答案,怎么全世界那么多的科学家都没有想到呢!

无独有偶,出生于西西里岛上叙拉古城的阿基米德,当时也被公认为是一个很能解决麻烦的人。传说,叙拉古城的统治者海厄罗王为了报答诸神的恩泽,决定建造一个华贵的神龛,并且供上一个纯金的金冠。于是,他请来工匠夜以继日地打造,总算如期完工。金冠做好了,却有人告密说金匠在金冠中掺入了等重的银子,企图蒙混过关。国王听了非常愤怒,想将金匠治罪,但苦于金匠矢口否认。

怎样才能知道金冠中到底掺没掺入银子呢?很多人提议将金冠切割。可是切割后,若没有银子,不仅要费时日重新打造,而且也是对神灵大为不敬。但是不把金冠切割开来,又怎么知道金匠究竟有没有私吞部分金子呢?海厄罗王和群臣都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派人去请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来做鉴定。

这真是一道无法用常规办法解决的问题,阿基米德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那天,苦思不得其解的阿基米德像往常一样去澡盆中洗澡。随着他身体的下沉,澡盆中的水溢了出来,而此时他感觉身体也被水轻轻地托起。阿基米德恍然间意识到,可以用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方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于是,他大叫着“尤里卡!尤里卡(我知道了)!”兴奋地跳出澡盆。

经过进一步实验,阿基米德信心十足地来到了王宫。当着国王和众位大臣的面,他把金冠和同金冠等重量的纯金块分别放到两个盛满相同水的盆里,如他想象,两个盆都开始往外溢水。就在阿基米德和海厄罗王以及诸位大臣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时,结果出现了。放王冠的盆里溢出的水比另一个多,这说明王冠体积比相同重量纯金的体积大,因为银子比金子轻,也就证明金匠确实掺了假。

阿基米得在人们匪夷所思的目光中,用浮力辨出了金冠的真假,并成功地发现了后人以他名字命名的浮力定律。

善于发现的阿基米德在物理、数学乃至天文等很领域都为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研究的“杠杆原理”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这也就难怪自信满满的他曾夸口:“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橇动整个地球了。”

很多时候,那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看似找不到解决办法,其实很可能办法就藏在那些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议中。如果你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打破常规去发现,或许就能找到阿基米德口中神奇的杠杆。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5

地平?地圆?

回顾历史,地平说的产生似乎比地圆说要早得多。中国古代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从印度的笈多王朝到美洲的古文明,总能在一些史料上找到“世界为平”这样的认识。《圣经》新约中也有对地球的平面描述,提到“我看见四位天使立于大地的四角”。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地圆说的创始人,后来,亚里士多德将这种观点发扬光大。公元2世纪,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一书中对地圆说做了一定的宣传。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运动,大航海时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以至于现在的宇宙航拍图像,种种证据将地平说几近逼入死角。但是,支持地平说的信徒始终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地平说学会和学会成员

国际地平说研究协会,又称地平说学会,由英国人塞缪尔・申顿于1956年创立。申顿的来头并不简单,他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及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成员,但他并不相信教科书上那一套,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所谓的“常识”,坚信地球是平的。他认为“地球是球体”这一认识是人们未经思考的“教条”认识,缺乏证据佐证。当人们向他提供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时,他和学会的其他成员不为所动。申顿认为照片是假的,是一个大阴谋,是美国宇航局和政府机关为了隐藏“地平”事实而伪造出来的。

申顿死于1971年,学会的领导权传给了查尔斯・约翰逊。查尔斯・约翰逊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人,他与妻子玛乔丽・约翰逊共同推动地平说学会的发展,通过在报纸上刊登新闻、印发宣传单和平地地图等方式,宣传该学会以及学会的观点。他任学会主席的30年中,学会成员从100余人增加到3000人左右。

约翰逊一直领导该学会,直到2001年去世。他死后,学会没有领导,解散了一阵子。2004年,旅居于香港的美国人丹尼尔・申顿(与塞缪尔无亲缘关系)重建地平说协会,重新扛起了地平说学会的大旗。他在网上搭建了一个地平说论坛,供给爱好者讨论。2009年,该学会还了官方网站,接受会员注册。现在该学会拥有自己的博客和论坛,在网上设有线上图书馆和商店,继续宣扬他们笃信的地平说。他们称自己只是不相信与现实体验相悖又缺乏充分证据的观点。

学会成员眼中的世界

地平说学会成员相信,地球是一个以北极为中心的巨大圆盘,南极洲位于圆盘的外缘,是一堵约46米高的冰墙。他们认为美国宇航局工作人员受雇保护这堵冰墙,以防止人们翻越冰墙,最终掉落。至于地球圆盘的另一面是个什么样子,他们也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不过,许多学会成员觉得地球的另一面应该是由岩石构成的。

当被问及地球的昼夜循环时,他们称太阳和月亮都是直径为51千米的球体,它们在距地球平面的上空4828千米的平面上,以圆形路径围绕地球运动,像聚光灯一样散发光亮,在24小时的周期内,地球的部分区域被太阳照耀,呈现白天,其他区域则是黑夜。至于月食现象,他们则解释道,这是某种无形的反月物质遮蔽了月亮的光亮。

他们认为重力是一种人们的错觉,物体不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地球圆盘在神秘力量的推动下,以9.8m2/s的加速度上升。

地平学会的一些成员还认为现在大众所了解的一些知识,有可能都是政府的阴谋。他们除了觉得地球的航拍照片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之外,还觉得许多其他事情也是假的。比方说各国政府通过操纵GPS设备,使飞行员产生绕着球形表面飞行的错觉,而实际上他们是在地球圆盘的上面飞行。他们觉得这些可能是政府为了一些经济原因做的手脚,太空计划可能只是各国政府为了敛财虚构出来的,毕竟,要花钱总得需要个由头。

这不是一个玩笑

地平说协会所坚持的理论,种种细节既精细又荒唐,似乎是个大大的玩笑,但是许多信众认为,与教科书中不清不楚晦涩的天文学原理比起来,地球圆盘是一种更合理化的模型。总之,他们是在认真信仰着这样一种对地球的认知,而并非特立独行、哗众取宠。

不过,尽管他们质疑美国宇航局和所谓的GPS系统,但是包括学会主席丹尼尔・申顿在内的许多学会成员都承认全球变暖的事实,尽管论证全球变暖的许多证据来自美国宇航局通过卫星收集的数据。他们也接受进化论和其他大多数主流的科学原理。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6

方法1,改变速度――极速前进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驶时,其自身经历的时间相对外界就会慢下来。假如你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驶向某个地方,到达后你将会发现,这段行程你仅用了几个小时,然而目的地已处于几十年后的时空中。

在物理学实验中,研究人员证实了这一离奇的推理。

物理学家找来两个原子时钟,将一个放在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另一个放在地面上,然后让喷气式飞机以最快速度飞行一段时间,再比较两个原子时钟的时间,发现飞机上的时钟运行得比地面上的时钟慢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由此证明,高速运行的飞机,相对于静止不动的地面,其流逝的时间要慢,尽管这其中只有微不足道的时间差,但喷气式飞机的驾驶员在降落回地面后,实际上已经穿越了一点点未来。

然而,以现有的航空水平,飞机飞得再快,距离光速依然遥不可及,所以用飞机来实现穿越的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假如你处于一架能够以90%光速航行的宇宙飞船中,你经历的时间将会比地球上的时间慢2.6倍,所以当你的运行速度越接近光速,实现时空穿越的几率也就越大。

这一观点也已被证实。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加速器,人类将质子运行到了速度的“极限”――99.9999991%光速。研究人员根据狭义相对论计算出,在这样的速度下,质子所经历的1秒,相当于地球上的11个月。

不过,要想把航天飞船那么大的物体加速到质子这样的速度,人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以上实验最少证明了这并非不可实现。

方法2,利用虫洞穿越时空

虫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也译作蛀孔或蠹孔,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在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1930年,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时间旅行。

那么,虫洞为何偏偏得名“虫洞”,而不是“盘丝洞”或“无底洞”呢?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曾打过一个比方:假设有两条虫子在一个苹果上爬行,且虫子只具备二维思想,只知道在苹果表面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爬,以为自己在平地上,而不知道苹果是个球,就像过去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但其中一条虫却不小心挖进了苹果里面,穿过苹果核心,从另一头爬了出来。如果两条虫的速度是一样的,相对老老实实在苹果表面爬行的那条虫,挖洞出来的虫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抵达同一个地点,因为它开通了第三维世界的“虫洞”。

同样,假如我们开启了高维空间的爱因斯坦-罗森桥,那我们就可以像虫子一样,无需通过三维空间的旅程,就可以更早抵达目的地。

虽然目前还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虫洞的真实存在,“虫洞时空旅行”仍只是一种假设,但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大胆的假设。

方法3,假死,暂停生命

在小说《三体》中,三体人能通过进入脱水状态实现假死,来熬过地狱般的“乱纪元”,并在环境正常的“恒纪元”苏醒,继续生活;而地球人则能通过进入超低温冬眠状态,暂停大部分生理机能运作,最终以健康年轻的体魄在未来“复活”。

以上设想绝非天马行空,也绝不仅只拥有理论依据。在自然界中,便可找出类似的例子。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细菌的孢子可以实现假死状态,并生存数百万年,直到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时,才再次启动新陈代谢,顽强复苏;而一些哺乳动物,如熊和松鼠,也可以在冬眠期间减慢新陈代谢速度,大大减少它们对食物和氧气的需求。

那么,人类能否通过类似的“假死术”,暂停生命,并在未来复活呢?

以目前的科学研究进度,科学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让人类实现短期的“冬眠”,至少持续几个小时。这短短几个小时的“冬眠”时间价值非凡,它可以让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病人抵达手术室,捡回一条命。

方法4,引力越强,时间就越慢

引力也可以成为穿越的工具。

此种方式的理论依据同样离不开广义相对论。根据该理论,物体所受的引力越强,所经历的时间流逝得也就相对更慢。

若是我们想要让自己经历的时间比地球世界慢得多,以穿越到遥远的未来,那么就需要进入一个引力非常强大区域,比如黑洞。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到达了一个黑洞附近的行星,受黑洞强大引力的影响,宇航员登陆该行星仅仅一个小时,地球上就已经度过了7年。

然而,通过黑洞表面引力场穿越时间长河,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举动。假如你不小心越过黑洞边界,将被黑洞的可怕引力拉入万丈深渊,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永世不得逃脱。

况且,就算人类的科学技术真能将自己送达黑洞的附近,由于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也在3000光年之外,恐怕抵达黑洞前耗费的漫长时光,也并非通过黑洞穿越后所能弥补的,可谓得不偿失。

无论如何,目前看来,黑洞穿越法都是风险最大、性价比最低的选择,理应“慎用”。

方法5,利用光束穿越时空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些动画片中,那光怪陆离的时间机器么?这第五种穿越法,假如真能实现,也许就是那样一幅五彩斑斓的场景。

这就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罗恩・马利特提出的光束穿越法。

罗恩・马利特认为,根据物理学常识,时间是一条直线,万事万物从过去沿着这条直线走到现在,再走向未来。而假如在足够的外力作用下,空间能够被扭曲,那么时间这条直线同样也能被扭曲成一个圈,这样一来,似乎我们就能把时间线任意弯折,“想去何时,就去何时”。

罗恩・马利特的设想是这样的:制造一个以光为基础的时间机器,利用高能的漩涡状圆柱体光束来激活和扭曲时间的结构。从理论上说,任何掉进这个旋转圆柱体内的物体,其所经历的空间和时间都会被延迟,因此就有机会穿越时间,回到过去或去往未来。

为了筹集资金以开展研究,马利特于2000年发表了该理论,但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物理学界其他科学家的认同,不过其研究至今仍在继续。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7

(师大屏幕出示奥地利儿童小说《人人都叫我捣蛋鬼》的封面放大彩图)

师: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念出书的名字――

生:人人都叫我捣蛋鬼。

师:猜猜看,这本书可能写些什么呢?

生:写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

师:你感觉这个捣蛋鬼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肯定是男孩。

生:也可能是女孩。

师:瞧,他来了――(大屏幕出示主人公的形象图)故事的主人公啊,是一个奥地利的小男孩,他和你们差不多大。你们听,他在和你们打招呼呢:“嗨,大家好!我叫弗朗兹。”听清了吗?他叫――

生:弗朗兹。

师:瞧,他用一片树叶遮住了自己的脸。你感觉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他又顽皮又机灵。

师:其实呀,小时候的弗朗兹可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故事就是从他小时候开始讲起的。故事开始了――

(生兴致勃勃坐直了身子,师模拟播音员读。)

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现在是名作欣赏时间,请听儿童小说《人人都叫我捣蛋鬼》。朗诵:陈老师。掌声鼓励一下。

(生笑着鼓掌)

师:请听第一集:弗朗兹如何证明自己。

(师朗读)

……弗朗兹长着一头金黄色的卷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和一张樱桃般娇嫩的小嘴儿,还有他那张总是红扑扑的小脸蛋。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漂亮的小姑娘才会是这个样子的。

弗朗兹对自己长得像个女孩这件事情,感到特别的气愤,因为有些小男孩认为他是女孩而不愿意和他玩。一个星期天,弗朗兹无所事事,趴在厨房的窗户上向外张望。

(师大屏幕出示小说插图:窗台上,弗朗兹无所事事、落寞的样子。)

师:什么叫“无所事事”?

生:无所事事就是没事情可做。

师: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生:有的,一个人在家里,作业做完了,又没啥可玩的,无所事事。

生:这种感觉挺没意思的,很孤独。

师:弗朗兹希望能有个伙伴儿。恰好,他看见楼下的院子里站着一个男孩子。

(师读书并配以动作)

这个男孩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在院子里四下转悠,他的脚正巧碰到了一个铁皮罐子。“哐当!”他踢了一脚。他的力气可真大,罐子“嗖――”的一声,飞过院子,落到了院子的另一头,男孩追过去“哐当”又补上一脚。

师: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生:很顽皮的男孩,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男孩。

师:弗朗兹打算去找这个男孩玩一会儿。下楼之后,弗朗兹没有直接去院子,而是推出了他的自行车。骑着车子绕啊,绕啊,绕着那个男孩转圈圈,还不断地按喇叭。

(师大屏幕出示配乐动画:弗朗兹骑在自行车上无比神气地驶过来。)

师:他想干什么呀?

生: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让那个男孩发现他。

(师接着往下读)

终于,这一切引起了那个男孩的注意。他不再吹口哨了,喊道:“嗨,喂!你叫什么?” 弗朗兹刹住车闸,“噌”地一下从车上跳下来,柔细清脆地自豪地说:“我叫弗朗兹!”

“噢?哈!哈哈哈――笑死人了!女孩子怎么能叫‘弗朗兹’这个名字呢?”

弗朗兹有点激动,他说:“女孩子当然不能叫这个名字,但是,请注意――我,不是女孩!”

然而,这个男孩完全是一副相信自己正面对着一个可笑的谎言的样子。

师:正当弗朗兹满身是嘴也说不清的时候,瞧,谁来了?

(师大屏幕出示动画:弗朗兹的邻居小女孩佳碧出来倒

垃圾。)

师:那个男孩看见佳碧过来,指了指弗朗兹,问道:“嗨,她说自己是男孩。真的?假的?”佳碧微微一笑。不知为什么,弗朗兹觉得佳碧的笑显得别有用心。什么叫“别有用心”?

生:可能……可能佳碧不会帮他。

(师接着往下读)

佳碧幸灾乐祸地说:“啊,什么?胡说八道!弗朗西斯卡,你又在撒谎了!”接着,她转向那个男孩,说:“没办法,她总是爱说她是一个男孩。”然后佳碧飞也似的跑回楼里,咯咯地笑个不停。

“你这个无赖!” 弗朗兹气急败坏地大骂佳碧。

男孩叹了口气说:“你简直太蠢了!”转身走开了。

师:说说你的感觉。

生:我感觉弗朗兹很委屈。

生:现在弗朗兹又急又气。

生:弗朗兹急得没办法,急哭了。

师: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证明自己是个男孩了。可怜的弗朗兹会怎么做呢?他毅然决然地拉下裤子,把内裤也拉下来,拉到膝盖处。(大屏幕出示弗朗兹拉裤子的惨样)真是悲壮啊!

(生惊讶,笑。师接着往

下读。)

弗朗兹理直气壮地大喊起来:“你现在终于相信我了吧!”那男孩目瞪口呆。

就在这时,男孩的姑妈,弗朗兹的邻居贝尔格太太看到了这一切,她一阵风似的冲到院子里,冲着弗朗兹怒吼:“你这个小野猪!你一点都不害臊吗?”她一把抓起弗朗兹的裤子,把弗朗兹拖进楼里,拖上楼梯,拖到了他家的门口。门铃按得震天响。妈妈急忙来开门,贝尔格太太愤怒地叫道:“您再也不要让这只小野猪下去撒野了!这小子会把所有懂规矩的孩子带坏的!” 最终,贝尔格太太在弗朗兹妈妈的道歉声中下了楼。(生接读)从那以后,贝尔格太太再也不用正眼瞧弗朗兹,虽然弗朗兹还是每次都很有礼貌地向她问好,她却视若无睹。

师:什么叫“视若无睹”?

生:就是好像没看见一样。

师:贝尔格太太为什么会对弗朗兹视若无睹呢?

生:因为贝尔格太太觉得弗朗兹是个不害臊的家伙。

师:是啊,可怜的弗朗兹,可爱的弗朗兹。第一个小故事结束了,在故事里,我们都认识了谁?

生:小弗朗兹。

生:弗朗兹的朋友佳碧和小男孩。

生:还有很生气的贝尔格太太。

师:哈哈,看来,这些角色已经印在你们的小脑瓜里啦。

第二课时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弗朗兹也在一天天地长大,很快,他就长成了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大男孩儿了。请听下一个故事,看看弗朗兹对什么不满。

(师读故事)

弗朗兹总是对妈妈说:“我们班上几乎所有孩子的家里都有有线电视,他们能看到二十多套节目,我们家却没有,看来看去就那三个台。因为这个,我在班里总是显得很傻。”

师:这天,孩子们又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一部电视剧,弗朗兹仍然像往常一样,沉默地坐在旁边,就像―― (指屏幕)一个傻瓜。

(师继续读故事)

他的同学亚历山大问他:“嗨,弗朗兹,你觉得这个片子怎么样?”弗朗兹不想说自己根本看不到这个片子,于是说:“哦……这个嘛……其实……我没看这个,我看了另一个电视剧。一个……关于宇航员的……关于另外一个星球……这个外星球的宇航员降落到我们星球上……他的宇宙飞船坏了……”

师:弗朗兹的话里什么特别多?

生:省略号多。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他在撒谎,所以心里

有点……

师:心虚?

生:是的。他不想被当成傻瓜,不想被同学们小瞧。

(师接着读)

这下子,大伙都凑过来问他这个电视剧在哪个台。弗朗兹眼珠子一转,说在卫星六台,可大家马上说根本就没有卫星六台。弗朗兹嘴硬,就说他爸爸安装了一个天线,能收到卫星六台。从此以后,弗朗兹每天在学校里都要为大家讲卫星六台播放的这部电视剧里发生了什么事。

师:谁来替弗朗兹讲讲?记住,要眉飞色舞地讲。

(生看屏幕讲)

第一天,他讲道:“这个宇航员啊,在森林里为自己建造了一栋木房子。天气特别寒冷,因为呀,在这部电视连续剧里的时间是十一月底。尽管天气很冷,宇航员却很喜欢下雪天,因为在遥远的高莫星球,也就是他的家乡,是没有雪的,那里只会下一种紫色的、温热的雨。”

师:同学们显然是被弗朗兹的故事吸引住了。第二天,他讲得更起劲了。请你来读

读吧!

(另一生看屏幕读)

第二天,他对大家讲:“嘿!有两个男孩发现了这个宇航员。但是啊,他们两个听不懂宇航员说的话,于是呢,宇航员就从宇宙飞船中取出一个‘宇宙语翻译器’。这个翻译器能把高莫星球宇航员说的话翻译成德语,又能把两个男孩的话翻译成高莫语,你们说神不神?他们两个想尽快帮这个高莫星球的宇航员修好宇宙飞船,因为这个可怜的宇航员啊,已经饱受了思乡之苦。”

师:就这样,弗朗兹每天都给大家编故事,因为他讲得绘声绘色,来听他讲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连隔壁班级的同学都凑过来了。第三天,他讲的故事谁愿意读读?

(一生看屏幕读)

第三天,他讲道:“哎呀,哎呀呀,被修好的宇宙飞船还是没法起飞,因为缺少起飞的动力。唉……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这个可怜的宇航员变得越来越虚弱。因为呀,他带来的食物已经吃完了。他储存的那些食物是一些药丸和牙膏管里的软膏。可他要是吃这两个男孩拿给他的食物呀,他就会拉肚子呢!哎,惨啊……”

师:弗朗兹讲故事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故事也越来越惊险。第四天,他接着讲。谁还想读?

(另一生看屏幕读)

这一天,一个男孩给奄奄一息的宇航员拿来了肉桂糕,是他妈妈烤制的一种很好吃的点心。可谁知道啊,这些肉桂糕是他妈妈为圣诞节准备的,现在全丢了。他妈妈认为家

里有小偷,哎呀,马上就报了

警啊……

师:哇,真够惊险的!每天想出一个关于宇航员的新故事,对于弗朗兹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反而让他觉得愉快,因为编故事恰好是他的专长。(大屏幕出示弗朗兹得意而陶醉的样子)来,让我们读出他的心里话。

生:(笑读屏幕上的旁白)编故事,呵呵,小菜一碟!好有权威感哟!

师:孩子们对卫星六台变得越来越好奇。他们恳求弗朗兹:“我们今天下午能不能去你家?”――他们为什么要去?

生:想亲眼看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

师:那弗朗兹的心情――

生:紧张,怕露馅了。

(师读)

从弗朗兹开始在学校里讲宇航员的故事以来,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星期了。这天下午,弗朗兹在家里写作业,忽然听到“叮当”门铃响,他想,准是哥哥忘了拿钥匙了。弗朗兹跑过去打开门――啊!门外站着的,门外站着的不是哥哥,而是――

生:是同学们。

(师大屏幕出示配乐动画:同学们一拥而入,弗朗兹惊恐万状。)

师:此时此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弗朗兹?

生:进退不得。

生:心惊肉跳。

生: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师:这个句子很形象。是啊,此时此刻的弗朗兹何止是进退不得,何止是心惊肉跳,如果有个地缝的话,他真愿意――

生:(齐)钻进去!

师:就在弗朗兹办法还没有最后想好的时候,呀,三个同学已经跑进了客厅。他们要干什么?

生:找电视。

师:就在这时――(大屏幕出示配乐动画:钟点工佐克尔夫人怒叫着出现。)

师:弗朗兹和他的同学们听到了佐克尔夫人雷鸣般的吼声。来,一起来读下面的故事。

(生演读大屏幕上佐克尔夫人的话)

“滚出去!我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准你们这些捣蛋鬼待在这儿,都滚出去!我要铺地毯了,快点儿!快点儿!快!快!”

师:哎呀呀,这声音在别人听起来是粗暴的怒吼,可在弗朗兹听起来,真是美妙无比。一眨眼,几个同学跌跌撞撞地退了出去,一个一个惊慌失措。他们像一阵风似的边跑边说:“对不起!弗朗兹!对不起!”第二天,在学校里,弗朗兹给同学们讲了这部连续剧的第八集,也就是――(指屏幕)

生:大结局。

师:好,一起来念这个大结局吧!

最后啊,宇航员终于能够回家了。两个男孩约好和他一起走。他们计划好了,在午夜时分偷偷溜出家。哎呀,糟了!一个男孩晚上刚走到花园门口就遇上了警察,他们正在抓偷肉桂糕的小偷呢!结果,抓个正着,唉!给送到他的父母那儿去了。另一个男孩呢,在碰面的地点等啊,等啊,没等到他的朋友,他也不愿意去宇宙旅行了。就这样,神秘的高莫宇航员独自起飞了,飞远了,飞远了,不见了……

师:飞远了,不见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看大家这眼神啊,心好像也跟着宇航员飞向了远方。听听看,我要说的下面的内容是真的还是假的,回答要快!准备好了吗?

生:(兴奋地)准备好了!

师:弗朗兹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生:假的。

师:弗朗兹是个讨厌的捣蛋鬼。

生:假的!我觉得弗朗兹非常可爱,他做的那些事情,并不是真的要做坏事或者骗人。

师:弗朗兹很聪明。

生:真的!他讲的故事虽然是编的,但是编得太精彩了。我喜欢他。

师: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啊,知道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弗朗兹,就决定把弗朗兹的故事拍成电影。可是,让谁来演可爱的弗朗兹呢?于是,很多人都向大导演推荐小演员。瞧,各种各样的照片像雪片一样飞来。

(大屏幕出示各种各样的儿童照片)

师:哇,这么多小演员,赶紧帮导演挑挑,看看哪个演弗朗兹最合适。

生:我觉得3号合适。3号最像弗朗兹小的时候,因为他有“红扑扑的小脸蛋”和“樱桃般娇嫩的小嘴”,像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了不起,你连故事里的句子都记熟了。

生:我选12号,因为12号的表情很得意,适合演“编故事”那一场戏,年龄也合适。

师:要是从咱们班里挑演员,你觉得谁最合适?

(生兴奋地四下张望、寻找)

生:陈书翰最适合演弗朗兹。因为陈书翰个子小小的,性格非常温和。

生:我们班的文艺委员林丹可以演佳碧,因为她既漂亮又顽皮。

师:孩子们,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写的这本儿童小说《人人都叫我捣蛋鬼》,2006年荣获中国“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十大童书”称号。今天啊,我们欣赏了这本书里的两个小故事,想看其他的故事吗?(大屏幕出示目录)

生:我想看《弗朗兹的敌人是怎样消失的》。

生:我想看《弗朗兹怎样解决了一个真正的爱情难题》。

生:我想看《弗朗兹是怎样罢工的》。

师:让我们记住书的名字――

生:人人都叫我捣蛋鬼。

生:老师,书先借给我们看看吧。

师:送给你们班了。再见,孩子们!

【评析:读着小男孩弗朗兹的故事,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个孩子。陈海燕老师选择奥地利儿童文学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的《人人都叫我捣蛋鬼》这本童书,有其匠心独运之处。这本童书非常适合6~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轻易进入故事中,有感而发,发挥想象,练习表达。陈老师的课堂将阅读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带给我们的是鲜活灵动、轻松愉悦,让人为之一振。在陈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弗朗兹的生活,充满期待地去聆听,兴致盎然地做游戏,迫不及待地去表达……这样的教学,在他们心中播下的是一份永远的温暖与感动。

陈老师的课大体可以分这样几个板块:感知阶段――唤醒阅读期待;理解阶段――形成暂时的预期和判断;期待验证阶段――证实或拒绝预期;鉴赏评判阶段――文本意义的具体化、自我化,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第一板块,感知阶段。课伊始,陈老师由猜故事内容引入。“猜猜看,这本书可能写了些什么?”这是班级读书会的重要环节。谈谈对书的整体感受,这对一本书的阅读极其关键,有助于孩子们更快进入文本视野。因为孩子们最先接触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题目、题材和体裁等,包括封面提供的文字、图像信息。这些最先接触的内容刺激了孩子们的视觉神经细胞,唤醒了他们的阅读期待,使孩子们形成了最初的有关这本书的期望和猜测。

第二板块,理解阶段。随着阅读的深入,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情节不断地发展,弗朗兹的命运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断地产生了新的预期和猜测,但这种判断和预期只是暂时的、零星的,很快又被下文的内容代替,从而产生新的预期。在这一阶段,陈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可怜的弗朗兹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激发孩子们有依据地进行猜测。孩子们猜得五花八门,再听老师讲后面的故事,心中就有了对比。他们在比较中、在想象中阅读,想象力就在阅读期待中被激活,理解力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升。

第三板块,期待验证阶段。这一阶段是这节课的高潮所在。当弗朗兹撒谎说看了一个电视剧时,陈老师不失时机地问道:“弗朗兹的话里什么特别多?”孩子们便从省略号体会到了弗朗兹说话时的吞吞吐吐。当弗朗兹的同学拥入他家想看电视时,陈老师及时启发学生:“此时此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弗朗兹?”学生用“进退不得”“心惊肉跳”“像热锅上的蚂蚁”等语言来描述。当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融合时,就进入到了一种理想的阅读状态,这也是作家刻意想要达到的作品效果。真正的童心读童心,才会有共鸣,也一定会有共鸣。产生共鸣,和书里的人一起紧张,一起兴奋,一起害怕,一起开心,孩子们的阅读没有比这更令人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第四板块,鉴赏评判阶段。这是一个完整阅读过程的终结。陈老师请孩子们帮导演挑选演员,看看哪个演弗朗兹最合适。这一任务的设计极为巧妙,既使学生对文本意义、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具体、更明确、更自我化,又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在表达中运用了所积累到的优美语句。从本班同学中挑选演员,更拉近了文本与孩子们的距离。原来,弗朗兹、佳碧就在我们身边啊!孩子们愉悦地与文本对话,各抒己见,超越文本,不断地创新文本的意义。

本教学还有三大亮点:一是师生互动朗读恰到好处。只有让每个孩子都熟悉要学习的阅读内容,孩子们才能进入书中,展开深入讨论。二是陈老师始终强调孩子们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并不缺少听、读、写,但是“说”的这部分较缺乏。所以,陈老师借阅读课的讨论与发言来加强孩子们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表达的能力。三是注重教给孩子们阅读的策略。比如,阅读中遇到“视若无睹”等生词,陈老师就教孩子们利用上下文的线索,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推想生词的意思。再如,阅读后采用“真假游戏”引导孩子们回忆故事的角色、故事发生的地点、事件等,以“想看其他的故事吗?”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们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梅子涵先生曾经说过:“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象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己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可是只要你成长了,它们也就附入了你的生命,是一大片的绿荫,鸟儿站在枝上是快乐和歌唱,阳光洒下,就总有灿烂和灵感。”陈老师就如一大片绿荫,她带着一群欢唱的鸟儿阅读着,沉醉着,享受着,迷恋着,兴奋的感觉,心被抓牢的滋味,是学生有效阅读的状态。”让我们像陈老师那样,“大声地读,美美地读,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地读”,读得你、我、他都欲罢不能,抓牢孩子们的心,去享受那灿烂和灵感。】

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篇8

无论男人多少次环绕太空,或者长期驻扎太空站,我们中国人对太空居民的想象却是一位长袖飘飘的仙女,为爱受尽折磨。嫦娥的形象对于很多男人,其实跟《画壁》里面仙女无甚差别,都是在一排排大柱子之间甩着水袖,慢慢奔跑,与其说是逃脱,不如说是诱惑与等待。而且,嫦娥不是凡人,多半能跟孙猴子似的拔一根毫毛变出很多克隆嫦娥,因此,那场景着实就是《画壁》的视觉呈现。

《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机器人,就是一台不会动的机器,但智商极高,能杀人估计也能越货。他名叫哈尔,一口漂亮的播音员腔,音色偏男中音,极有磁性,有催眠功能。影片上映后,欧美很多大公司把能发声的机器录音全改成女声,因为女声比较悦耳,绝对不会让人联想到杀手。我们对嫦娥的想象,也不会往《金瓶梅》的方向,我们的女性理想是对内、对外贤淑,对男人一见钟情,就像《画壁》里的仙女。可是,嫦娥身旁有一只玉兔,而兔子是雄性的象征,陪伴嫦娥的兔子,就如同陪伴闫妮角色身旁的,既是女性的幻想,又是男人的噩梦,具有双重作用。那兔子若配音,多半会用小男孩的声音,以示童真,其实用浑厚的男声更有意味,至少能吓唬人。

关于太空的电影,基本没什么女性角色。《2001太空漫游》从史前的猩猩到临终老人,关键时刻出现的总是黑石,而对黑石的诠释一般偏向宗教而非肉体。奇怪的是影片结束时出现了婴儿,仿佛人类可以无性繁殖。唯一女性场景是宇航员登机前的交谈及跟家人的联络,似无深意。与其说这部电影表现了人类对太空的兴趣,不如说折射了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观照。关于太空的电影好莱坞拍了无数,最畅销的要数《星球大战》系列,把人类的那点破事放大到更浩瀚的场景里。《星战》里的莉亚公主有着极其特殊的装扮,让人弄不清是真纯还是假纯,当年成为众多男人的梦中情人。更有趣的是,卢卡斯有一校友后来拍出一部短片,假设莉亚的原型是卢卡斯在南加州大学的女同学,是他暗恋的对象,他情不自禁把该女生的造型带进了自己的电影。《星战》是一部很奇特的影片,超级卖座,但一对帅哥美女主角居然完全红不起来,仿佛他俩是透明人,全无吸引力,还不如那个操英国口音的机器人。

西片里太空活物以怪物居多,造型颇有想象力,但万变不离其宗,很少彻底摆脱人形。流行歌手David Bowie在1976年主演的《天降财神》,是一个外星人来地球找水源。这位英国歌星原是百分百的异性恋,但刻意以阴阳同体的风格示人,惹得男人女人都想入非非。为何外星缺水不缺钱?似乎没人去深究。到了外星球,地球最习以为常的东西(如天气和水)反而金贵起来,而某种地球上的稀有金属或许某个星球上俯拾皆是,假设有人到你家求一口水喝,并掏出一大块黄金来交换,你一定会吓懵:这人不是骗子就是疯子。可一旦远离熟悉环境,一口水比一块黄金完全可能更有价值。

我一向认为,关于太空翱翔的故事多半出自有科学背景的宅男之手。只有宅男才会把对地球的有限观察投射到无垠的宇宙,构思出太空船里跟普通科研单位毫无二致的团队组合;也只有宅男,才会精心描绘飞船停靠太空站的过程,因为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足以装满几大本教科书。一个文科生的太空故事,一定会充斥违背科学的细节,但或许会有更精彩的人性探讨。正因此,卡尔・萨根的《超时空接触》显得格外珍贵。萨根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他既强调人类的作用,又揭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他认为宇宙如此浩瀚,从逻辑讲一定有不少文明存在,他担心很多外太空文明毁于科技本身。《超时空接触》的伟大,是把科学和宗教同等对待,对人类所处的地球做了既人文又科学的审视。电影版结尾处朱迪・福斯特的“太空之旅”上升到精神层面,有无穷哲理:宇宙大到无边无际,同时又可藏于每个人心中。

上一篇:社团申请范文 下一篇: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