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成绩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0 11:32:03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1

这次考试从学科来看,三大主课语、数、英处于年级前列,四门小课头政、史、生、地整体成绩一般,相对而言历史较弱。其中英、史、生、地都出现低分现象,数、政、生、地都有满分,语文有两人上了90分。

从班级总体成绩来看,平均分在90分以上有12人,平均分在80分以上有33人,班级平均分为405分,这三项指标也位于年级前列;但特优生处于劣势,其中整个年级470分以上有11人,二班只有两人。

年级特优生、优生横向比较表 (略)

从以上述来看,班上整体成绩位于年级前列,但尖子生不突出,在年级中没有一席之地,培优转差要加大力度。

二、 班级管理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是增强学生的初中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最佳时期。在班级管理中,我紧紧围绕这三方面作以下工作。

1 以制度约束人,以考核激励人。

开学不久,我就通过民主推荐和选举产生班委会,在班委会的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了班规,规范了自习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和作业要求,制定值日生职责。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10位纪律监察员,分5组负责管理班上纪律,处理违纪事件,并作翔实记载,作为考核每位学生行为的依据,一星期一汇总,评比出行为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对于记录次数过多的学生要书面检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课间疯狂打闹基本杜绝,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仔细能够安静下来自觉完成作业。

2 开好“两会”,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班会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每次班会我不是一言堂,而是围绕主题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刚开学时,我以 为 主题开了一次班会,在之前我让学生做好准备发言稿来介绍自己,开办班会时,要求每位学生发言不超过一分钟,结果个个同

学都脱稿发言,不管好坏,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张爱琴老师听说会也来参加这个班会,在总结性发言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次班会有助于师生尽快得到了解,使新进来的学生很快融入班集体中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组织这次运动会时,在班上公开征集开幕式的口号,让每个同学都写出能反映应我班的精神风貌并有激励性的口号,每个同学都推荐见自己口号,虽然质量都不高*,但我还是从中选出两句“七二争锋,必能成功”“奋力拼搏,勇夺第一”作为开幕式的口号。经过同学们的奋力拼搏,取得10多个冠军,特别在男子3000米中,我班囊括前5名,总分高居年级第一。之后,我以此为机,开了一次班会,让每位同学发言这次运动会所体现出精神,大家归纳出这种精神就是“团结友爱、奋力拼搏、不怕吃苦、勇夺第一”的精神风貌,最后一致同意这十六个字作为班级的精神灵魂。很多老师感觉到,运动会过后,班级大变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在十月初,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老师的提议,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七年级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如何与老师、孩子进行沟通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如何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学生的家庭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这次家长开后,很多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每次都在孩子的作业本签字。

班会和家长会只是一个载体,通过举办这些形式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对学生起着潜默移化作用,比一味训斥、说教更有说服力。

3 及时与学科老师沟通,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经常征求任课老师意见,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也主动对班级管理提出宝贵的意见。张爱萍老师对班级管理很有经验,给班级管理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对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应准备一个与家长的沟通的联系簿,将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汇报。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作业质量不好时,及时建议召开家长会。黄慧敏老师当发现早自习让学生打扫卫生对

自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及时建议将打扫卫生的时间移到早读后;当发现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喜欢凑在一起讲话时,及时建议将这几个学生调开;黄老师还建议将*中午学生到校后的这一段时间利用起来背诵英语单词。任课老师的这些好的建议我及时采纳,中午到校后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坐到讲台上监督同学识记英语单词。由于小课头需要记忆的内容,平时忙于上课,很少有时间来背诵所学的知识,所以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我安排学生利用三个时间段来复习四个小课头。从考试的结果来看,确有成效。

当然,在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跟班不太及时,班级的卫生区的打扫督促不力,与学生交心不多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改进的地方。

三、班级学生现状与对策

由于这次运动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上在这次期中考试班级也取得好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所以就目前来看,班风、学风是很好的。但这种势头是否持续多久,是值得思考的和努力的。同时,这种良好的局面背后也隐藏一些隐患。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水平可分为四类:

1 学习基础很好又具有一定的资质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而这些学学生是以后所谓“特优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有特优生的潜质,而无特优生的素质。她们是;:王成林、彭志强、刘天宇、樊怡雪、孙思豪、何文洁。对这些学生要严格要求、施加压力、确定高目标。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2

【关键词】艺术院校;本科;招生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95-02

一、研究目的

艺术院校因其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普遍采用专业考试和高考相结合的方式录取,而不只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录取。也就是说,艺术院校根据具体的录取原则,在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本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校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为研究数据,计算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高考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本科生招生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招生考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我校2011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剔除退学、休学、降级等学籍异动和外籍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等情况,我校2011级本科共有在校生488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动画学院,有学生105人;人数最少的是电影学系,有学生15人。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2011级本科生的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分别与在校专业课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对2011级本科生的招生和培养情况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易行,结果直观明了。

其中,相关性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在[0,1]区间内,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性越强,正负值则分别表示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是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当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时,计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下,以2011级表演学院本科生为例,对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一) 数据预处理

从录取数据中,提取出2011级表演学院本科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并剔除退学、休学、降级等学籍异动情况。为了避免成绩波动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初试、复试、三试的平均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指标;为了避免文理分科和附加分的情况,本研究选取语文、数学、外语的平均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指标。如图1所示。

从教务管理系统中,提取出2011级表演学院本科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并计算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的指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所以,剔除了英语、政治、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和各类公共选修课。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二)计算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

将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等三项指标导入SPSS软件,分别对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高考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如图3所示。

(三)计算结果

经SPSS软件计算,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n程成绩的相关性系数为-0.206,显著性水平为0.215,表明专业考试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不相关。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成绩的相关性系数为0.405,显著性水平为0.012,表明高考成绩与在校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如图4所示。

四、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以院系为单位,分别计算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美术系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专业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整体水平较高;其他院系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无相关关系。

表演学院、录音系、摄影学院、动画学院2011级本科生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考成绩高的学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整体水平较高;导演系、美术系2011级本科生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呈负相关关系;文学系、摄影系、管理系和电影学系2011级本科生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无相关关系。

五、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2011级本科生中,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普遍没有相关性,这种现象与专业考试成绩高的考生,应该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优秀的常识不符,各院系应适当调整专业考试,保证专业能力更强,更有发展前途的考生进入我校学习。

而高考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则表明,导演系和美术系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高考成绩的要求,或者在制定录取原则时,可以适当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表演学院、录音系、摄影学院、动画学院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对高考成绩的要求,或者在制定录取原则时,适当提高高考成绩的比重。

六、创新与改进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3

高中生物的考试成绩是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反映,因此生物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有效的成绩统计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对教师后续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物成绩的统计对教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析有效发挥生物成绩统计作用的途径

1.增强成绩统计的频率

高中生物考试一般来说分为月考、季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而往往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大部分教师只会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进行统计,结合这两次的考试成绩来分析学生这半学期和一学期的成绩,而忽略了如学生临时抱佛脚、在考试中偷看别人成绩等情况。仅仅是统计期中、期末成绩往往不能科学地、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而教师应该对月考、季考甚至是周考进行统计,虽然统计工作比较繁杂,但是增强高中生物成绩统计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

2.运用工具软件进行成绩统计

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此充分地利用到生物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中,相较于传统手动统计成绩来说,运用计算机工具软件更有利于发挥成绩统计的作用,在统计的整体上比传统手工统计更加系统化、便捷化,教师通过软件统计出来的数据能够更加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分数分布情况。在生物考试成绩统计中,鉴于软件成绩统计的优越性,教师还可以将成绩提高或者是成绩明显下降的同学清晰地标记出来,更有利于之后教学的开展。

3.细分成绩统计内容

发挥生物成绩统计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将成绩的统计进行细致划分。传统高中生物成绩的统计内容往往是“姓名、成绩、名次”,而细分统计内容则是在统计时,会增加具体知识点的成绩统计,如“生物新陈代谢章节知识点分数”“生殖和发育章节知识点的分数”等,虽然这种细分工作很繁杂,但是一旦统计出来,教师就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比较清晰、深刻的了解,相比于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就进行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率,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讲解。

4.对成绩统计进行描述性分析

每次进行成绩统计之后,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就此结束生物成绩统计工作。其实,在统计之后,教师还应该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也就是对统计做一个规律性的总结。如教师可以统计学生在“细胞”学习中,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还可以对学生整体在考试成绩中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分析。统计的本质在于能够促进后续教学的有效进行,只“重形式不重结果”是违背成绩统计的初衷的。

5.增加成绩统计的对比分析

在高中生物成绩统计时,教师可以对这学期已经完成的考试成绩统计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几次生物考试的成绩往往能够反映该学生在总体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因而教师通过科学的对比来研究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之后的教学该如何展开,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6.将统计结果及时和学生沟通

教师对学生成绩统计完成并且做出一定的总结之后,要将改进的建议以及成绩反映的状况及时和学生沟通,因为所有统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改善当前的学习状况,因而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成绩上反映出的问题的合理交流,给予学生在后续生物学习上的科学的建议,充分发挥成绩统计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分析可知,生物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对高中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利用生物成绩的统计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对教师后续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4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考试改革 考试实践

大学考试作为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它的反馈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考试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样而灵活的考试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考试更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服务[1]。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首批考试改革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内容、重点及原因说明

目前组织胚胎学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往往局限于教材,多为记忆性的知识,以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为主,重视分数而忽略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短期突击获得高分,这种考试模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2]。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目前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就难以考察。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高(70%);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比例相对较高。就课程考核次数而言,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以这两次的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是不公正和不科学的。

二、考试改革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对组织胚胎学考试作如下改革:

1.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由70%降至60%。

2.丰富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的内容包括13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纪律等方式。

3.加大了实验课的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前考核方式是期末只有一次切片考试,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考试改革后切片考试的次数增加了,期中增加了一次切片考试。

三、考试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结合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对组织胚胎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临床实践要求,提出将“实验报告(10%)、实验技能考试(20%)、期末考试(70%)”模式改革为“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10%)、实验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的切片考试(10%)、实验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的切片考试(20%)、期末考试(60%)”模式,从而实现了考试的多元化。

1.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与纪律

教师需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学生总共有13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分数以10分制评分。实验报告为本教研室制作的画图册,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画图,然后写出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对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进行描述,同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在每次的实验报告中,根据几项综合要求给学生评分,最后以13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将每次质量较高的实验报告作为模板,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2.实验课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切片考试)

这是在学完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四大基本组织的切片考试。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写出结构名称,总共观察10个结构,每个结构1分,总分10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组织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器官的结构奠定基础。

3.实验课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切片考试)

主要考试内容为正常器官的结构描述,内容涉及各种器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到一套切片,每套切片由5张切片组成,抽签拿到的5张切片首先要写出器官名称,然后从5张中自选2张,对器官的组织学结构进行描述。最后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器官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病理学、观察异常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期末考试

增加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题型有选择题(选择题又分为单选题与多选题)、填空、是非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问答题又分为一般问答与综合问答题)。题型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以上题型综合交叉使用。

总的来说,考试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考核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加强平时考核并不是单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考核相结合、中期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态考试过程中获取教学信息,综合素质获得发展,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四、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本改革实施范围是临床、检验、口腔、预防、影像的本科班学生。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五、学生成绩分析与对比

因本学期2011级所有的本科班都参加了考试改革,所以将2011级成绩与未参加考试改革的2010级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对比结果如下:2010级平均分:77.32,及格率:94.31,不及格率:5.69。2011级平均分:78.48,及格率:95.9,不及格率:4.03。

通过以上分析,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提高1.59%,不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降低了1.66%。平均成绩2011级比2010级提高了1.16分。

六、总结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了平时考核的成绩。同时还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掌握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在期末全部考核都完成后,汇总学生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很少,和以往相比及格率有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琴,谢大蓉,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682-683.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5

关键词:成绩评价;数据预处理 ;成绩分布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说过:“过去和现在我们都应该相信评估是对于教育发展最有力的手段”,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环节必须要包含评价分析这一环节。考试成绩是对教育教学成果的量化,运用正确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可以使学生洞悉自己的位置,使教师和学校决策者洞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资源。国外有专门的国际教育评价协会(IAE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学生考试研究中心(CRESST)、研究学习过程性指标(NSSE)的机构一直在研究教育规律和评价标准。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历史很早[1],研究的方法从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美国的桑代克(E・L・Thordike)为了达到“极力以心理学与统计学为工具而研究教育学,使教育科学化”的目的,于1904年撰写了社会统计学应用手册《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

二、成绩分析的数据预处理

学生成绩信息一般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年级、学期、性别、籍贯、课程、学号,可从中研究课程之间相关性、考试难度区分度等信息。在评价分析之前,要对成绩做数据预处理,一方面要针对职能部门的需求做预处理,另一方面要从统计分析的方便性、后续研究考虑。

(一)、成绩格式转化

(二)、成绩分布

目前针对成绩分布特点的讨论不断,统计上的分布最常见的是正态分布,有人认为成绩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是负偏态分布(即高分较多),正好说明教育产生了效果。我们针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研究,利用2007-2008年的数据,发现成绩分布呈现双峰特点,是负偏态分布(即高分较多),不是正态分布。

根据考试的目的不同可将考试分为选拔性考试和合格水平考试。选拔性考试是一种难度竞赛考试,它期望学生的考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出现比较极端的分数分布,从而有利于甄别和选拔。各种竞赛和升学考试等都属于选拔性考试。合格水平考试是一种成就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不要求学生的分数呈现正态分布,反而希望学生成绩的分布能呈现负偏态分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清考等都属于合格水平考试。从学校教育目的的角度看,合格水平考试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校考试。因此,学生考试成绩呈现负偏态分布时,说明教学恰恰是成功的[2]。

(三)、针对需求的数据处理

通过与教务处老师的交流,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有:重要课程主要特征(均值、优秀率、不及格率)年度变化、重要课程汇总(均值、等级成绩率、样本容量)。

我们分析了重要课程的各个年度均值、优秀率、不及格率,此处为节省篇幅仅列出4门课程的相关数据表,从中发现:

1、《高等数学》课程的平均分和优秀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需要尽早稳定下来。

2、《大学物理》的不及格率偏高,这是学生因素还是教师因素,需要继续分析。

2、《电路分析基础》起伏较大,需总体控制。

3、《电子电路基础》的不及格率偏高,平均分偏低.

三、结束语

考试成绩是对教育教学成果的量化,运用正确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可以使学生洞悉自己的位置,使教师和学校决策者洞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资源。有些细节的研究工作很重要,但是在学术界至今仍是空白,例如:基于成绩分布,发现普遍不是正态分布,那么到底是什么统计分布呢?这一问题,我们做了探索性分析,发现极值(Ev)分布和韦伯(Weibull)分布是最接近的两个。

参考文献:

[1] 互动百科:教育统计学 http://

[2] 张国才,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江苏高教[J],2002 (2):74-76

[3] 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8

作者简介: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6

【关键词】 考试心理素质;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中介效应;青少年学生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xamination Mental Quality on Examination Mental Problem's Influencing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Jiang Qi, Zhang Dajun. Scienc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tation effect of examination mental qualit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xamination mental problems and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870 adolescent school students by three questionnaires. Results ①Examination mental qual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amination performance(r=0.586, P

【Key words】 Examination mental quality; Examination mental problem;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Mediating effect; Adolescent school students

学生在考试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是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当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考试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有的研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绩效有密切的关系[1-4],而有的研究则认为,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无关,学生在考试期间存在适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5,6]。考试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考试成绩的过程是复杂的,有多种因素起着中介作用。有关心理素质的研究表明,心理素质不仅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制约其他素质(如文化科学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中介变量[7]。所谓考试心理素质,指考试者在特定的持久的压力情境中,以一定生理条件为基础,在主试者与应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有利于个体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品质。研究表明,考试心理素质作为一种专项心理素质,其发展水平对中学生在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考试绩效具有重要影响[8,9]。本研究拟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技术,探讨考试心理素质在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青少年学生(初一至大四)约3870人进行调查,其中初一392人,初二402人,初三112人,高一340人,高二270人,高三380人,大一521人,大二516人,大三479人,大四179人;男生1672人,女生1918人。

1.2 研究工具 自编《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量表》。量表采用5点记分制,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问卷分为9个因素,包括:强迫、自责、身体症状、考试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症状、自卑、抑郁、认知问题,由47个题目组成。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43,重测信度系数为0.915。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RMSEA=0.04,GFI=0.919。

自编《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素质量表》。量表包括47个题项,从理论上分为12个因素,包括:能力知觉、成就倾向、积极归因、控制信念、考试效能、答题技巧、策略应用、乐观主义、情绪调控、独立性、坚持性和挫折耐受力。问卷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总问卷α系数为0.915,重测信度系数为0.91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的RMSEA=0.038,GFI=0.923。

自编《青少年学生考试绩效量表》。量表包括13个题项,从理论上分为3个因素,即人际促进、任务绩效和考试自主性。问卷采用Likert6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6分的评定。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96,重测信度系数为0.833,RMSEA=0.048,GFI=0.976,NNFI=0.971,CFI=0.963。计算学生,计算本问卷总分及各因素与预期期末考试成绩与实际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值的相关系数为0.769。

2 结 果

2.1 考试心理素质、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的相关分析 根据已有研究者[1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首先对大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考试心理问题和考试绩效进行相关分析,考察其相互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用于中介效应检验的假设模型。结果发现,考试心理素质与考试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86,P

2.2 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已有研究者[1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考试心理素质究在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第一步,以考试心理问题为自变量,以考试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绩效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路径系数为-0.3,t=-19.302)。第二步,以考试心理问题为自变量,以考试心理素质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心理素质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路径系数为-0.487,t=-37.694)。第三步,以考试心理素质为自变量,以考试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绩效存在显著的作用(路径系数为0.586,t=44.584)。第四步,对假设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在中介变量模型中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绩效的路径系数的显著程度。考试心理素质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附表1。由于不涉及乘积项,可以使用标准化解,用小写字母表示相应字母的标准化量。由于依次检验(前三步)都是显著的,所以考试心理素质的中介效应显著,第四个t检验不显著,因此是完全中介效应,即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考试心理问题通过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绩效的中介效应a×b=0.49×0.59=0.28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49×0.59/0.3=96.4%。

3 讨 论

首先,在单独考察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之间的关系时,本研究发现学生考试期间存在的考试心理问题对学生考试绩效的显著的负作用,这一结果支持了一些已有研究[1-4]。但是,众所周知,学生考试成绩是受到多种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之间关系的考察应该尽量放在多变量的情境中进行。本研究在加入中介变量的情况下,运用结构方程技术探讨了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绩效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的假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讨论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关系的结果不同的是,在加入中介变量――考试心理素质后,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绩效的路径系数从-0.3降低到-0.01,不再显著,即在中介变量作用下,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绩效不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比较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心理素质的路径系数和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绩效的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后者较前者大,这说明,考试心理素质作为中介变量不仅起着抑制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绩效的影响的作用,同时,考试心理素质自身对考试绩效还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对中介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对考试绩效有直接的负效应,即考试心理问题严重程度高的学生,考试绩效水平相应较低。另一方面,考试心理问题通过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绩效有间接效应。考试心理素质起着抑制考试心理问题发生,促进考试绩效提高的作用。这提示我们,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考试心理素质训练,是解决学生考试心理问题、提高其应试能力和考试绩效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揭示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绩效3个基本概念的关系出发,在概念层面上验证了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的假设。以后,还需要在维度层面上,或者在考试心理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上,在考试绩效的不同水平上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考试期间学生心理健康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4 参考文献

[1]马震祥,俞俊洪,连利.高中生心理状况与考试成绩关系的初步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78-79

[2]叶明志,吉峰,陶炯,等.高三学生心理变化及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18-20

[3]王蕾.中考应激对中学生心理状态及考试成绩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329-330

[4]傅文青,单静,徐辉,等.高考生考前心理状态与人格特征调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70-171

[5]陈建吉,李仲斐.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0,23(4):491-492

[6]罗晓路,江琦,简福平.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心理科学,2004,27(6):1397-1399

[7]张大均,冯正直,郭成,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6-62

[8]叶明志,张晋碚,王玲,等.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69-271

[9]江琦.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3,6

[1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7

关键词妇产科学标准化试题试卷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以《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为标准,考试前2月由教研室5位高年资授课教师(均有10年以上教龄)进行集体命题2套,均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整套试卷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考查学生临床思维的题型达到75%以上,题量120道,总分100分,由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35道、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3道、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32道、B型题(配伍题)32道、X型题(多选选择题)16道、E型题(病例分析题)2道等六种题型组成。组卷后,随意抽取1套试卷,专门指定本教研室1名硕士生答题,时间为60min,以充分评估题量的多少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期末考试时,由教务科随机抽取1套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方法按照考前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阅卷,由教研室高年资授课教师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集体阅卷,以减少阅卷的主观性差异。阅卷完成后,按照我校试卷定量分析系统要求将学生成绩录入Excel分析表中,然后利用我校试卷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成绩分布以及各试题难易度、区分度、信度等进行相关分析。②

2考试质量评价

2.1考试成绩分布

我院2009级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55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见图1。经正态性检验,我院2009级临床(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其中,255名同学参加本次考试,平均82.0分,最高95.7分,最低47.3分,40~50分之间的有2人,50~60分之间的有3人,60~65分之间的有7人,65~70分之间的有13人,70~75分之间的有19人,75~80分之间的有41人,80~85分之间的有58人,85~90分之间的有72人,90~95分之间的有39人,95~100分之间的有1人。

图12009级全科专业学生期末成绩

2.2试题质量评价

本套试题总体难度及区分度均在合适范围内(如表1)。全试卷的难度系数0.62。其中A1型题为0.72,A2型题为0.56,A3型题为0.65,B型题为0.56,X型题为0.58,E型题为0.46。全试卷区分度为0.35,其中A1型题为0.25,A2型题为0.34,A3型题为0.30,B型题为0.29,X型题为0.31,E型题为0.35。

3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本学期准备进行试题改革,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开学初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无论从平时的备课内容上,还是从平时多次的课前(后)作业中,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其次,教研室老师们仍担心学生不适应试题改革的方向,本学期特借助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布置了一次期中测试,整套试卷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即与期末考试一模一样的题型设计,只是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来自产科所有章节的内容,未涉及妇科方面的知识,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同学熟悉试题改革的方向,为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期中测试的成绩,同学的得分普遍较高,80分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可能更加适应这种考试模式。因学生自己在网上答题,且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仍不排除同学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断等基本的知识点,能较好地掌握,并较好地完成了全套试题。本学期255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82.0分,是迄今为止《妇产科学》考试成绩最为优秀的一学期。该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分析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平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因实施标准化试题后,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少之又少,75%以上考查的内容都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假如平时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经常旷课,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仅靠期末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那么期末考试时很难过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当杜绝了“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倾向。然而,对于平时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优劣之差就很明显。

(2)本学期每次课的授课内容,教研室老师都会在网络平台上布置预习题,且与期末考试的题型保持一致,并且每次作业都在课堂上进行当场点评,及时解答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清楚的疑惑。

(3)期中测试对于期末考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因期中测试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是产科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而题型全部与期末考试一样。

(4)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学生的答题来看,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仍不是很清楚,对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或者临床思维的题型仍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普遍得分较低,进一步说明同学不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上过于靠死记硬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平时教学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E型题(病案分析题)失分最多,难度系数为0.46,评价为最难试题,说明学生临床思维欠缺,知识的应用环节薄弱。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临床中的小病案、小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把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尽早安排临床见习,通过见习完成知识“从课堂中来,到病房中去,再回到课堂”讨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最终达到自如应用的目的。

4总结与建议

基本达到了考查学生的目的,考试信度达到了0.8585,信度标准为好。整套试卷试题难度系数中等,中等难度的题量相对偏多,高难度的题相对较少,通过平时对学生类似题型的反复练习,以及授课中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故全体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此套试卷,成绩比较客观,呈正偏态分布,即中、高分段的同学较多,而低分段的同学则相对较少,充分体现了平时的反复推敲与训练的作用。回顾我院2008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221名同学《妇产科学》闭卷考试采用常规型试题,即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六种题型,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多,至少达到75%以上,阅卷后将近有15位同学不及格,而本学期2009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255名同学参加考试,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本学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仅有2名同学未及格,充分说明标准化试题更加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同时,本教研室还了学生版或教师版的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不管是学生或老师都比较认可本教研室的这种试题改革模式,特别是学生更希望将此试题改革推广应用于其他课程考试。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以后出题时尽量减少简单题型,转而增加难度适中的题,并适当增加高难度题量,以增加其区分度。教师上课应注意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利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篇8

【关键词】高职“3+2”学生 学习成绩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16-03

2012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现代职院”)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试点学校。四年来,该校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当中招收了两年制学生,称为高职“3+2”学生。关注“3+2”学生成长成才问题,探索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办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探析影响“3+2”学生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种类及其影响力,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在现代职院2014级春季入学的高职“3+2”学生当中,抽取3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计算机网络专业 7人,工业分析专业7人,市场营销专业13人,学前教育专业4人。

(二)方法

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1.自编问卷调查表

学习心理学认为,影响个体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一般有学习动机、智力水平、性格类型、学习策略、性别心理特征差异等方面。学生心理因素是可变的,所以,学习成绩会随着心理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些理论,结合现代职院“3+2”学生的具体特点,编制了面向教师和被试两个问卷调查表。

(1)自编《“3+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教师用表)》。为提高问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问卷草案进行多次试测,筛选问卷选项,调整内容结构,最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调查表设置项目、赋分、选择、原因分析、对策措施等栏目,设置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学习基础、心理健康、智力水平等7个内容。其中,“学习习惯”项目又细分为按时上课、上课做笔记、听课注意力、技能练习、做作业等5个子项目。项目和子项目均采用5级记分制,分值越高表示学生的学习表现越令人满意。

(2)自编《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面向被试使用。问卷全部为选择题型,一共18个题目,内容包括学习目的明确程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期望值、学习信心、智力水平、学习紧迫感、心理健康、学习基础、理论课和技能课偏好等。其中,“学习习惯”细分成课前预习、按时上课、上课做笔记、听课注意力、技能练习、独立做作业、课后学习等题目。项目和子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

2.开展问卷调查

首先使用《“3+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教师用表)》,面向被试的班主任和4名以上任课教师进行调查。接着,召集31名被试,使用《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3.统计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智力水平需由专业机构测评才具有权威性,教师和被试本人对被试这两方面的评价结果仅供参考。另外,学习基础不属于心理因素。所以,本文没有开展与心理健康、智力水平、学习基础有关的统计分析,仅对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是对问卷结果进行计分。

二是从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收集被试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考成绩平均分。

三是把上列两步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格(结果参见表2)。

四是采用Excel的回归统计功能,对表2数据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一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输出表参见表3。

一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表

表3表示:学习目的和期考成绩的相关系数R=0.88,回归方程为yc=(-25.7867)+1.255159x,

F=102.92>F0.05(1,29)=4.18,回归系数P值为0.0000000000476(即4.76E-11),小于0.001,说明回归系数是极显著的。

4.访谈

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被试本人进行个别访谈,进一步了解被试的学习情况及影响因素等。

二、结果

统计学认为,两个变量的|r|=0为不相关,0

(一)教师对被试非智力因素评分(自变量)与被试期考成绩(因变量)的回归统计处理结果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现把四个一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表的主要数据记录进表4。从表4可见,四项非智力因素与期考成绩之间,R值均处于0.8≤R

由于期考成绩的变动是由多因素影响导致的,只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才能更加准确地揭示诸因素的影响情况。表4所示的一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满足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条件要求。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被试的四项非智力因素的教师评分(自变量)与被试期考成绩(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表(表5)可见:

第一,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等四项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因素,同期考成绩的复相关系数为0.95,属于高度线性相关,比任何一个非智力因素与期考成绩的一元线性回归R值都高。

第二,测定系数等0.8936,表明在期考成绩的变动中,有89.36%可由这四项非智力因素的变动来解释,还有10.64%的因素属于随机误差。0.8936高于一元线性回归中任何非智力因素的测定系数。

第三,标准误差为3.8213,比四项因素的一元线性回归的标准误差小,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代表性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第四,设计显著性水平α=0.05,查得F0.05(4,26)=2.74,表5的F=54.60>F0.05(4,26)=2.74,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样本的R2 (测定系数)是显著的。

表5 教师对被试非智力因素评分与被试期考成绩的

多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表

第五,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i=b0+b1X11+b2X21+b3X31+b4X41=-20.0811197+0.062978134x11+0.204565956x21+0.795236025x31+0.184273719x41

回归方程中,b是回归系数(也叫斜率),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方程式表示X(被试非智力因素)每变动1单位,平均而言,Y(被试期考成绩)将变动b单位。

从表5可见,四项非智力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表明被试期考成绩随着四项因素的增大而增大。

表5的四个回归系数都比一元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小,原因是在考虑期考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一元回归方程只考虑一个因素的影响,而多元回归方程却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单个回归系数相对就会变小。

(二)被试非智力因素自评分(自变量)与被试期考成绩(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6可见,在被试自评的六项非智力因素中,只有学习习惯自评分与期考成绩一元线性回归的R值为0.50,刚刚达到中度相关的最低值;其余5项均为低度相关或微弱相关。由于六个R值偏小,无法满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条件。

三、讨论

根据前文统计结果和问卷、访谈所得信息,进行下列讨论:

(一)教师问卷评分在相对性评判方面较为科学

教师填答问卷,是在比较同个专业所有被试的学习表现基础上进行的,对每一位被试的评价都是以其他被试作为参考的,在相对性评判上较为客观、恰当。被试填答问卷,实际上就是一个自评过程,由于不了解其他被试如何自评,缺乏参考系,且受自我意识特征影响较大,如自卑的被试虽然学习好但自评分很低,自负的被试虽然学习差但自评分很高,因此,被试自评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鉴于此,要分析被试期考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性,采用教师评分更为科学。

(二)非智力因素总体上对期考成绩起着很重要的影响

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所得的复相关系数为0.95,测定系数为0.8936,F=54.60>F0.05(4,26)=2.74等数据(见表5),说明四项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与期考成绩之间的线性回归结果是显著的,说明非智力因素在期考成绩的变动中,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同时,测定系数为0.8936,说明除了非智力因素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对被试期考成绩产生影响,其影响大小所占的比重为10.64%。根据学习心理学关于影响个体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的研究结论,可推知这些影响因素应该包括学习基础、智力因素、考试内容难度、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

(三)各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

从表5的回归系数、P值等数据可见,对被试期考成绩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

1.关于学习习惯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好坏,可以从其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勤奋程度、坚持性和方法科学性等方面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外显性,易于被教师观察到,被试之间也易于彼此了解,所以,无论是教师评分还是被试自评,都比较客观、一致。这从表4、表5、表6中,“学习习惯”项的数据基本上都排在前茅得到印证。“学习习惯是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这是任课教师在访谈中的普遍看法。

2.关于学习目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这三项的内隐性、主观性相对较强,所以,教师评分难以完全恰如其分,被试自评分随意性更大,因而出现了表4和表6之间,同一项因素的数值差距很大的现象。

在表4和表5之间,这三项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在表5,这三项的回归系数的P值虽然都大于0.05,没有“学习习惯”项显著,但它们与“学习习惯”一道发挥作用,共同影响着被试期考成绩的变动。

四、结论

现代职院2014级春季高职“3+2”学生仅有43人,本研究从各类专业中抽取31人作为被试,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因此,从样本研究结果可以推论总体。本研究的结论是:非智力因素对高职“3+2”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其中,所起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教师要加强对高职“3+2”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86)

【作者简介】韦朝忠(1966-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典型发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