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先进事迹范文

时间:2023-10-27 11:19:19

郭明义先进事迹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1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其中,齐大山铁矿汽运作业区大型生产汽车司机许平鑫同志与武汉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成为全国第1066例、鞍山市第5例成功捐献者。

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为此,他先后荣获了齐矿先进生产者标兵、模范共产党员,矿业公司先进生产者、模范共产党员,鞍钢先进生产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优秀义工、道德模范、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08年7月1日,齐大山铁矿党政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09年7月29日,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党政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在2012年6月9日鞍钢集团公司召开的郭明义事迹报告会上

,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在讲话中称赞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鞍*钢优秀的企业文化、钢铁产业工人的可贵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实践者,是雷锋、孟泰精神的传承者,是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2

从各大媒体、刊物上了解到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为之感动。一名在普通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鞍钢职工、***员,能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排解困难,化解矛盾,给数百个无助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作为家乡人,我感到非常自豪、骄傲,同时也深深自省,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今后向郭明义同志学习。

郭明义用大爱营造一个温暖祥和的环境。他是180多名特困中小学生的资助者;他无偿献血累计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从身边小事做起好事多得数不清。几十年来,这个普通矿山职工热心关爱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他听说一名水车司机家中生活困难,就经常到他家看望送去生活物品;在一次冬季道路抢修中,推土机的挡风玻璃坏了,老郭看到司机没穿棉袄,就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穿上;平时,老郭看到哪个工友的劳动鞋坏了,就马上把自己的鞋脱下来跟他换,经常是早上穿来一双新鞋,晚上回家就变成旧的了…… 毋庸置疑,一个爱心似海的人、一个深情满怀的人、一个精神境界高尚无比的人,必然孕育着无私的品质,生发着动人心仪的情愫。其感人肺腑的事迹,是人生崇高理想的转化,是爱心火焰的绽放。感悟了所有这些,读懂了她的理性所在,其外表与内在、形象与作为,才如此让人感怀。正因为是这样,我找到了一个灵魂高尚人所作所为的正确答案。

大志者必胸怀远大,大悟者必意境高远。郭明义先进事迹的积累与形成,无不包含着对党的宗旨的深刻领悟和远大理想的追求,无不蕴藏着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思索,其大放光芒的行为,诠释的是人与人的和谐相与,解读的是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学习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学习他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学习他以苦为乐、肝胆照人的思想情怀;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的工作精神;学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

尽管我近期在北京工作,但仍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关注着家乡的各方面消息。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也鼓舞了我,今后要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声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共创人类文明要率先垂范。因为,我们同样是***员。因为,我们同样希望,大爱无疆!

汇报人:思想汇报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3

在开展“四强四优”学习期间,我认认真真了解并学习了时代先锋郭明义同志的的先进事迹。他的事迹虽不惊天动地,但点点滴滴却是可歌可泣;他虽是个小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他虽在平凡的岗位,但他的追求是崇高的。

郭明义同志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身边弱势困难群体化解矛盾,给300余个濒临绝望和无助的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用爱心“捂热”冷漠,甘做和谐社会“剂”的事迹感动了钢城,并在全中国引发了爱的潮流。他用大爱营造一个温暖祥和的环境。他资助了180多名特困中小学生,而这些资金全来自他的省吃俭用。他无偿献血累计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几十年来,这个普通矿山职工热心关爱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他听说一名水车司机家中生活困难,就经常到他家看望送去生活物品;在一次冬季道路抢修中,推土机的挡风玻璃坏了,老郭看到司机没穿棉袄,就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穿上;平时,老郭看到哪个工友的劳动鞋坏了,就马上把自己的鞋脱下来跟他换,经常是早上穿来一双新鞋,晚上回家就变成旧的了。齐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刘洪良说:“老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像一团火温暖着大家,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就是这种人间真情啊!”

郭明义同志是矿管理人员,妻子是医院高级护士,家庭并不富裕,他至今住在矿区一幢不到40平方米的老旧居民楼,连最普通的电视机都没有,他平时省吃俭用,一件旧棉衣一穿就是10年。为帮助困难学生和工友,他不仅把多年来评选先进的奖金和补贴一分未留地捐了,而且把献血获得的慰问品也捐了出去。

有人说他是“傻子”,可我不这么认为。他用自己的事迹证明:他是时代的先锋,国人的楷模。同样身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要学习他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要学习他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要学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崇高美德。

在这个物质泛滥的社会,我们太需要千千万万象郭明义式的先进人物去构建和谐社会了。作为基层党员的我们更要争做郭明义,为班级,为学院,为同学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4

郭明义这个平凡的人、普通的党员就是用他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着他的价值,他的人生观,用他的行为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提醒着每一个党员履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他面对生活以一颗知足的心诠释简单的幸福。被任命为公路管理员,并没有因为婉拒过外国人高工资的邀请而后悔,依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工作、去生活。他以帮助女儿学习为由搬出家里的电视机送给贫困地区的儿童们,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把自家的电视机送给更需要的人。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歉意,他买戒指送给爱人,妻子的一句理解感染了我们每一位观众,尽管那戒指只有28块钱。他给家人的生活并无太多物质,但充满了温馨,尽管物质生活是简单的,但精神生活是富足的。

他面对平凡的工作尽职尽责,并以身作责激励、感召着身边的同事。他义务为同事搓背;每天提前上班;矿场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时,他二话不说带领同事们奔赴现场……工作中,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他从不放过一个小细节,把每一件看到的“小事”都当做自己的事情努力去解决。而这样的心态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位战友,激发出人们内心的精神。

他总能发现比他更困难的人,面对家人的困惑他只是浅浅的说“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无偿献血近60次;累计捐款10余万;帮助白血病患儿达成做一次空乘服务这个生命中最大的愿望……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不仅是雷锋精神的传人,更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接触代表,他用对党的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无声的爱谱写了和谐的新篇章,用闪光的人格力量不断感染者我们每一个人。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给了我从来未有过的启迪,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需要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担当起一点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进步责任。要实现这些责任就需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让我顿悟到另外的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憾人心房,历久芳香弥留;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恒远亘古长存;有一种爱日积月累,无怨无悔代代传承。郭明义,不图索取,乐于奉献,坚持做好事一辈子。生活清贫,诱惑不断,却从来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郭明义同志曾讲过“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这个时代的热血英雄、道德楷模,用大爱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雷锋精神的美丽旗帜,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价值的启迪与思考。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为,成己者不因微而弃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灿耀星辰的撼人之举,但其点滴之处可谓熠熠生辉、光华炯炯,他照亮的是执爱前行的旅程。其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人间真情,益人善举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声唱响新时期教书育人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潜心教书,精心育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我一定要向郭明义学习,关爱学生快乐自己,服务学生奉献自己,宽容学生提高自己,理解学生善待自己。一心一意全力付出,时刻把学生的学习、成长、进步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努力为他们的承认、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5

现代社会,需要向郭明义这样的活雷锋,需要我们向郭明义这样的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模范精神学习。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郭明义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郭明义观后心得1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光大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际行为的新规范,在这个从不说大话的人身上,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是个把道德信念的坚守与人生的充实、快乐、幸福统一起来的人,是把助人为乐变为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有力地启示着人们认真思考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引导着我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看过他的事迹我觉得我应该日复一日地沿着他的道路延伸的方向走上自己的岗位,在工作中体会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我们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是心甘情愿的在时代进步的熔炉里锤炼自己。通过电影看得出他立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献出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他以自己的劳模父亲作为第一榜样,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在他眼里没有高低贵贱、重要次要,他干一行爱一行,总是踏踏实实地从每件小事做起,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看完电影《郭明义》,我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回来了。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他的精神将陪伴着我以后的工作,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坚定我在平凡岗位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成绩的信念。我要用实际行动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在我的岗位上续写雷锋的精神。

郭明义观后心得2他学历不高,但却通过努力自学获得了本科学位,并拥有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一切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他不富裕,但却对自己的工友甚至是偶然从广播里听到的陌生人慷慨解囊,一切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他不是超级英雄,但却总是自告奋勇的担负起救世主的角色,为需要帮助的人前后奔忙……

他简单、憨厚、朴实、勤奋。他,做事不问为什么,只从良心出发,问心无愧。他,就是“当代雷锋”郭明义。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用始终如一的坚持和执著,践行着爱与奉献的真谛,20年的岁月中,他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他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

他行事普通,却人格高贵。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垂危的白血病女孩在弥留之际向他比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女孩此时的笑容如向日葵般的绚烂,这样的光和热是郭明义带给她的,他就是女孩的太阳,是他照亮了女孩生命中最后的旅程。

在送女儿上学的火车站,他随手搀扶起旁边身负重物的老人,女儿问他:“爸,你问什么总能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只要心中看得到,就能发现他们”,他笑着说道,云淡风轻。

电影的最后,当造血细胞配对成功的男孩在他面前翩然起舞时,所有的艰难,所有的感动都化在这支灵魂的舞动中。

光影摇曳,大爱无言。

生如夏花,是郭明义用年复一年的坚持支撑起了这些孩子们的世界,是他用再平凡不过的双手给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是他给予他们生的勇气和力量。

他的爱心来自心灵深处,他在奉献中体味着幸福。他没有成为最称职的父亲,是为了成为患病孩子们最好的父亲,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他抱住生命垂危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他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困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他用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在每一件困难面前,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他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对于那些受过帮助的人来说,有郭明义的地方就是天堂。可是,如果我们愿意,茫茫人海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太阳和天堂。

是的,只要我们愿意。

郭明义观后心得3影片中讲述了鞍钢一个普通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同志的几个典型事迹,一个是他将自家的电视机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小学,让在那里上学的孩子能够看到电视,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够看到自己的偶像。而且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把家里的电视捐出去了。另一个是为救治两名白血病病人而四处奔走。能够医治白血病的方法就是找到相配型的骨髓进行移植,郭明义为了帮助一位白血病病人找配型骨髓,不辞辛苦,坚持不懈根据得到的一点点线索,找了三年终于找到了有配型骨髓的人,及时挽救了那名白血病病人的生命,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另一位白血病病人最终未能挽救住生命,但深受他精神感染,去世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去帮助别人。

郭明义同志用自己的实践深刻的阐释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像雷锋一样,乐于奉献,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只有献出爱心,为社会做些事情,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感,换来人生的愉悦,获得生活的幸福,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尊敬与爱戴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的道理。在当今追求文明的世界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人类社会的文明才会得到发展,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成文明的天空,和谐美好的人间。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的个体是渺小的,但人的精神的映射却是无穷的。哪怕在他人眼里显得傻,哪怕穿着不时髦,哪怕学问不高深,但其心灵的美是挡也挡不住的。被誉为当代“雷锋传人”、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辽宁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同志,用其内敛而挚热的爱,彰显一个普通工人的高尚情怀,他不说什么,不图什么,不奢望什么,但正是这些不介意,让他无意中见证自己平凡中的伟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爱的奉献》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郭明义一样,这个社会将会更加温暖!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还在,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默默奉献,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郭明义观后心得4有这样一个人----郭明义,他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传颂,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他20__年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这是一种从不间断的执着,郭明义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并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感动。

有一种奉献憾人心房,历久芳香弥留;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恒远亘古长存;有一种爱日积月累,无怨无悔代代传承。郭明义,不图索取,乐于奉献,坚持做好事一辈子。生活清贫,诱惑不断,却从来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郭明义同志曾讲过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这个时代的热血英雄、道德楷楧,用大爱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雷锋精神的美丽旗帜,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价值的启迪与思考。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为,成已者不因微而弃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灿耀星辰的撼人之举,但其点滴之处可谓熠熠生辉、光华烔烔,他照亮的是执爱前行的旅程。其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人间真情,益人善举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声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共创人类文明要率先垂范。

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名字,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凯歌,生动的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党怀感恩之心,与人为善。

我做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共产党员,看完电影《郭明义》,心灵受到了一次传统教育的洗礼,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贯穿工作及生活之中。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可能我们只是非常渺小的个体,不能有轰轰烈烈的成绩,可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小的好事,汇聚起来就是件大事,我们要把雷锋精神,郭明义先进事迹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准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郭明义观后心得5今天下午单位组织观看电影《郭明义》,说实话我认为这部电影谈不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但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展示人世间真、善、美的好作品,在观映过程中,深深被其打动。在这个商业影片、大制作充斥的时代里,这部作品肯定不会有火爆的票房,但确实在某个时刻,在安静中荡涤过人的心灵,让人同那些善良、朴实的人们在起,感受着真正的生命品质。

郭明义的事迹很了不起。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觉得拉近了与这样模范人物的距离,走近了他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利己性,特别是在个人物质条件还不宽裕的条件下的利己性是人的本性,也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道德范围,而为什么郭明义在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全情付出去帮助那些贫病中的人们呢?就像他的女儿问到的“为什么爸爸眼中总有那么多生活不如我们的人呢?”,随着剧情的展开,人们渐渐开始理解他,他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他深切地感受到在危难甚至是绝望中的人当得到别人帮助时的那种温暖和力量,他用一颗爱心唤起了无数颗深入绝境中的人对爱的信心,对生的希望。在这种时候郭明义深切得体会出了生命的价值,精神的无上的满足。他是无私的,他也是自私的,在他的价值观里,幸福并不是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子,幸福来自于当他的爱心为危难中人们命运带来转机时,天边那绚丽的霞光。

还想说的是,影片中对郭明义事迹的展示选材精当,演员表演真实,感情表达准确,各个场景构图、色彩运用细腻,的确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好作品。作为一个普通人,距离郭明义的精神境界还很远,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最起码应该懂得赞赏,懂得感动,懂得敬仰,懂得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也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有我与无我本身就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引人遐想。无我更是有着多重境界,而郭明义正处于这多重境界中的最高层。夫妻二人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完全可以过得上中等以上的富裕的物质生活,然而郭明义却把这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身处困境的人,使那么多的人重新走上课堂、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以无我而利他,这种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多么契合地体现在郭明义的身上。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这种善行并非一次、二次、三次,而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以至于变成了他人生之必需、人生之习惯、人生之要义,这就已经非常鲜明地把郭明义从小我升华到大我,从有我升华到无我,从无我升华到利他,郭明义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职工,而是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化身,成为高扬于社会的一面旗帜,成为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

郭明义是一口深不可测的井,井底闪耀的是中华文明之光。许多接触过、采访过郭明义的人都说,郭明义的身上可挖掘的闪光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然而就我们已经看到、听到的这些,已经足以让世人感动。

是的,美德如陈酿历久弥香。具有这种美德的人一生都会如陈酿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人、引导人、净化人、陶冶人。郭明义就像是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教给人们如何做人、做事。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6

当下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先进事迹。郭明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郭明义把做好事,作为一种幸福、—个习惯、—份责任的信念化作一种情怀、一种品质,感染身边的每个人,郭明义爱心团队遍布全国的各行各业。总书记提出“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称赞郭明义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在国际大环境及社会各种思潮影响下,大学生们追逐名利,追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权力至上主义”,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怎样用郭明义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方向值得思考。为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地实证分析。

一郭明义精神感召莘莘学子,吸引着无数追随者

郭明义爱心团队正式成立于2009年7月,下设希望工程爱心联队等七支大队,目前全国各地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大队、分队170余支,注册志愿者达到6万多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遍布全国,而且这些数字还在每日刷新。5年来,辽宁省各个高校先后成立郭明义爱心团分队。2011年5月16日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海洋大学分队成立。2012年3月3日,郭明义爱心团队东北大学分队成立了。2012年7月19日,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正式成立。2014年6月15日沈阳农大成立14支郭明义爱心团队。2011年3月5日郭明义爱心团队济钢大队成立。在郭明义爱心团队的感召下,涌现出了一批“本禹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团队。这些分队在各自的岗位范围内,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郭明义用自己的爱心呼唤更多的爱、用自己的爱心汇聚更多的爱,他是爱心团队的一面精神旗帜。他这份纯粹的挚爱,就好比—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增加着能量,吸引着无数追随者。常言道: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行,从者必众。

二郭明义精神引领大学生“三观”培养方向

郭明义作为当代活雷锋,他继承和发扬了雷锋精神的所有元素,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他自觉地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奉献中去,让众多个人的小爱汇聚成大爱,成立爱心团队,让更多人的去播撒爱的种子,温暖人间。—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个人带领他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带领大家做好事,郭明义身上的这种精神,感动无数人自愿跟随他去做好人好事。济钢大队队员陈琳说:“雷锋精神就是一种发自内心情怀,有感恩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断鼓舞着我们做好事。”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队员祝鹏雪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郭叔叔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大德、大善、大爱,他用三十年的坚持,把雷锋精神内化成个人品质,外铸成社会风气。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沈阳农大郭明义爱心团队把“明德尚义,奉献如歌”作为他们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宗旨。在现代的大学生中,把关心同学,尊敬师长,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事,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忽视,认为这些小事与个人品质、个人修养无关,更不可能上升为社会道德风尚,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种高尚的境界。大学生们认为普通人、平常人能做的事,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普通人能做到,他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只是觉得不屑去做而已,没有小爱何来大爱。作为大学生不能认为小事由他人去做,大事由自己做,小事不做,何谈大事。这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不得,正确的“三观”应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这样做不仅个人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还会引领社会风尚。郭明义用事迹、以行动深度诠释: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道德风尚;以实际行动教育和引领了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三郭明义精神创新大学生“三观”教育途径

每当人们提起某某精神,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一种笼统的、模糊不清的、任由人们无限想象的一种东西,缺乏具体的实在的存在感。大学生们对雷锋精神、郭明义精神的理解与认识,也是存在泛泛的表面意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雷锋及其精神早已成为过去时,先进人物也不过出现在书本的故事情节中。而郭明义这个鲜活的人物,就生活在大学生们的身边,光辉形象就屹立在他们面前。这种真人真事直观的教育方式创新了大学生们“三观”教育的途径。

第一,郭明义把当代大学生理论化的“三观”教育转化为生动的事实教育。大学生认为所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务虚的,理论化的或者理想化的。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只体现在书本、课堂,存在于想象、思想当中,停留在口头说教,根本不能打动学生,他们无外乎是为了混学分,被动的不得不应付老师的一种行为,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理解和接受,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去做雷锋一样的人。而如今郭明义鲜活的人物就在现实的生活中,是那么的普通、平凡,给人以真实感。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来教育当代的大学生,用事实说教:高校中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就在校园里、班级里,爱心团队的成员就在同学中、朋友中,具有鲜明的存在感。

第二,郭明义拉近了光辉人物与平凡人的距离,告诉人们只要甘心奉献,平凡中一样可见伟大。在曾经的岁月,先进人物、典型人物、光辉人物,都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听到,他们的事迹都是那样的经天纬地,遥不可及;而郭明义就是一名普通工人,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常事,他给人们—个启迪,告诉人们无论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可以做到,既不需要经天纬地,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任何人,多么平凡的小事,甚至是举手之劳,只要甘愿奉献,都是受欢迎的,爱心奉献不分老幼尊卑,高低贵贱,贫穷富贵。郭明义把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光辉人物化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平凡人物。

第三,郭明义精神传承社会正能量,凝聚社会和谐力量。郭明义甘愿平凡,他是一名平凡的筑路工人,却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获得了国家、省、市许多荣誉,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先进人物,但是他表现出来的言行依然那样质朴,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坚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滴水可以穿石,举手可以大善。从最初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一个家庭,到影响一批人、—个企业,再到影响一座城市、影响亿万人。网友小胖说:平凡人的平凡小事才是最感人的,希望所有爱心团队的成员们,踏实生活,真心付出,一定都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网友中国201说:今天喜知习主席给爱心团回信了,心中真是高兴,作为爱心团队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一定会做好工作,为家乡人做好一名复转军人应做的一切,传递人间正能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有千万个郭明义爱心团队的自觉行动,就必定会凝聚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四对郭明义的不同声音,成为大学生“三观”教育更好的素材

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当然,在汇聚爱心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网友夜行者:请问如果百姓有能力通过自己劳动解决自己困难。权益受损可以通过法律维护。如果这个国家是公平的,需要你们这些小丑吗?你们只是做些表面文章,然后达到你们利益需求的小丑而已!五仔从来不坑向郭明义提问:大哥,全国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你们会顾的上来吗?网友们回答更加有说服力,珍塔玛莎说:郭叔叔,有时候有人会质疑你的爱心,说你虚假,有的甚至恶言以对,您有觉得委屈吗?有过想放弃吗?叔叔我支持您,真的特别喜欢您,觉得您特别可爱善良,一直是我人生的榜样,就是看到评论中有说您的人,总是心中感到气愤。郭明义面对爱心善举遭人白眼、被人讥讽不辩解,不动摇,不退缩,而是依然我行我素,郭明义式的人物日益涌现,郭明义爱心团队风起云涌,在爱的奉献上他自得其乐,在爱的汇聚上他执着坚守;郭明义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7

加强学生创先争优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营造学先进当先进氛围,我班党支部召开了学习“创先争优活动”“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的会议,供同学们学习领会,为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班会上我们观看了郭明义同志爱岗敬业、资助平困学生、无偿献血的视频资料,并在观看后就创先争优进行讨论。

我看过报道郭明义同志事迹的视频后,深深地被他的爱心与奉献精神所感染,10余年来,他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希望工程上,累计捐资助学7万余元;他是鞍山市的“献血大户”,从1990年起,献血总量已达5万多毫升;他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号召身边同事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这些事迹不禁让我深刻的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引导着他在平凡的技术年里做出如此的“伟业”。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着他、支持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着自己的所有。作为一个现代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将其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与现实(生活与工作)的完美结合,他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郭明义的精神境界之崇高、深刻、丰富,是我们这些研究生学习的楷模。

1 2

先进性不仅仅局限于优秀的共产党员的领导作用,即使大部分不是党员的当代研究生的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发挥优秀带头作用,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为此,我们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这就更得加强自身学习,结合实际,努力扩大知识面,搞好知识积累。 学习,是持久的过程,是反复的过程,不要因为了解事情的表面就得意了,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更加详细地,更加精确地学习。要持之以恒,还要结合于实际,将理论知识努力熟练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工作中,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才不枉费花出的宝贵时间学习。“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艰巨性与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作,我们要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向优秀看齐,向先进看齐,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的道路还很长,还需要向着先进永无止息地坚定地走下去,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会看见胜利的曙光。

郭明义先进事迹篇8

雁冰兄:

示悉。写了一句话,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兄写,不宜要我写。

九月二十三日

在开国大典后不久出版的《人民文学》创刊号的封面上,人们看到的是由郭沫若题写的行书刊头。的题词则以插页形式刊登:“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不识何故,在经历了1957年疾风暴雨的涤荡之后,1958年第1期《人民文学》的封面不再是郭沫若题写的刊头,代之以大号的宋体。不无巧合的是,自这年元旦起,《光明日报》的刊头也将原先由章伯钧夫人书写的正楷,改换为由时任民盟主席沈钧儒书写的行楷。此中缘由自然是章伯钧沦为头号“”所致。但郭沫若不但毫发无损,而且还以坚定的左派立场获得青睐,与宋庆龄一起,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成员,陪同、邓小平参加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莫斯科会议。郭沫若在1958年3月间召开的向中共交心的首都誓师大会上,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首席代表发表长篇讲话,发誓“拿出吃奶的力量,紧追紧赶,赶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前线去”。因此,《人民文学》的改换报头绝非出于书写者政治际遇的缘故。郭沫若对于这种无端的改换似乎也并不在意。《人民文学》自这年7月号起,连载郭沫若当年发表在香港《华商报》上十几万字的抗日战争回忆录《洪波曲》。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行将出版单行本之前,交付《人民文学》先行刊登经由作者修订过的文本,应当视为对该刊的一种支持。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于1959年第1期发表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也许是出于一种平衡的考虑,郭沫若将创作于1960年2月的另一部历史剧《武则天》交付《人民文学》发表,而这家以发表小说为主体的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学月刊,自创刊以来的十余年间,绝少发表剧本。只是刊登这个剧本的5月号封面,依然是大号宋体字的刊头。

在陈白尘主持《人民文学》期间,郭沫若还应邀约写过万言长文《喜读的〈词六首〉》。为着《词六首》的诠释,陈白尘与郭沫若互通书信。大概是感觉宋体字作刊头庄重有余而灵动不足,陈白尘于1964年函请郭沫若题写新的刊头。何以不启用创刊时题写的刊头,唯一的解释是要求字体的简化。于是,人们在1965年第1期《人民文学》的封面上,看到的是简化了的“学”,而非原先的“學”。这种理由其实也颇为勉强——《大众电影》取郭沫若的手迹作为封面刊头,依然是潇洒的行书“大眾電影”。

1966年6月,在“”风暴的席卷之下,《人民文学》一无例外地停刊了。1975年,邓小平主持整顿——称文艺要“调整”, 邓小平则明确表示“调整”即为“整顿”。如此,《人民文学》等文艺期刊的复刊提上了议事日程。1976年1月,复刊的第1期《人民文学》封面的刊头,既不是郭沫若当年的题字,也不是大号宋体字,而是的手迹——取自1962年4月为《词六首》所写的引言。而这则引言的写作,出自陈白尘的请求。在这年4月24日复陈白尘的信中表示“要我写字,似乎可以”,遂于27日写了一则小引:“这六首词,是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搜集起来寄给了我,要求发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小引手迹以插页的方式,连同《词六首》一并发表在5月号的《人民文学》上。谁也没有想到,这当中的“人民文学”四个字的墨迹成为了14年之后复刊时的封面刊头。

1976年初的已然沉疴在身,且又为“反击右倾翻案风”而殚精竭虑,想来无暇且无力更复无趣去翻读刚刚复刊的《人民文学》,自然也不大可能知晓自己14年前随意写下的这几个字,居然被用作当年明确表示“不宜要我写”的全国第一号文学期刊封面的刊头。

开国时期的,处事审慎而精细。他之所以推辞而推荐文坛大佬郭沫若书写《人民文学》刊头,非仅谦虚,更有作为政治领袖的考虑。其实,也并非一律认为“不宜”为文学刊物题字。1957年初,他即应主编臧克家之请,为行将创刊的《诗刊》题写了刊头。这年元月出版的创刊号上还同时发表了《旧体诗词十八首》和致臧克家等人的信。何以一改八年前“不宜要我写”的姿态而欣然题字,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作为诗人的自信。深层原因似乎不能不追溯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与波匈事件的发生。从1958年春提出要有“正确的”个人崇拜,到1965年初对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表示“需要更多一些个人崇拜”,以为发动“”,打倒刘少奇预作准备。也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1967年元旦,《光明日报》报头由原先已故民盟主席沈钧儒的题字改换为的字迹。1964年,《光明日报》编委会曾呈请题写报头,未为允准。1967年的改换,看来是认可了的。不妨说,也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人民文学》复刊筹备人员才会以多年前无心写下的“人民文学”四字作为复刊号的封面刊头,以取代时任人大副委员长、仍时常见报的郭沫若的题字。须知,郭沫若仍在为稍前复刊或创刊的《河南文艺》《北京文艺》等文学期刊题字。毫无疑问,用的字迹是最大的时尚。

无论是否了解当年所表示的“不宜要我写”的内情,既然《光明日报》报头的改换得到了认可,那末,在业已营造起来的大气候下,用不经意写下的字迹取代他人的题字自然是合乎逻辑的选择——纵然这样做似乎有违的初衷。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当时形成的这种大气候,何至于发生改换刊头的事情呢。只是《人民文学》以毛的字迹作封面刊头沿用到今,多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惯性思维所致。其实,目下要改换的理由很冠冕堂皇:毕竟毛当年有过“不宜要我写”的表示,复刊移用时毛已沉疴在体,不会过问此事,故不会有默认《光明日报》改换报头之虞;再一个理由是,为顾念之书法造诣,用这样四个随意写下而不甚讲究的字迹作中国第一文学期刊的封面刊头,倒真是有违的心意了。试看1958年6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时,于5月下旬题写刊头,竟一口气写了二十多幅,并在一些字幅旁分别写有“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比较从容”等颇为自得的评语。在致主编陈伯达的信中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检;如不能用,再试写。”《红旗》创刊号的刊头即选自这二十多幅题字,从书法审美的眼光看,应当是最佳的组合了。无独有偶,笔者还看到过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另一幅墨迹,与公开发表的一幅比较,远为逊色。以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看,确有难以自我复制的所谓“神来之笔”。

自然,笔者的这番希望改换《人民文学》刊头的议论,颇有不谙中国特色的书生气。以“政治正确”的规则行事,《人民文学》的封面刊头还会沿用下去。

(作者系文史学者)

上一篇: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范文 下一篇:翻译人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