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11 08:20:00

郭明义的故事

郭明义的故事篇1

《郭明义》能让现场观众感动,并且在感动中使精神受到洗礼,使真、善、美得到激发。全剧遴选了郭明义工作、生活中的9个真实片段,生动还原了一名默默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剧中,有郭明义急切地为白血病患者寻找配型造血干细胞;有郭明义瞒着家人赶到医院,为高危产妇捐献血小板,听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有郭明义第三次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工友,心怀对妻子、女儿的愧疚躲到街头,最终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有郭明义又一次给贫困生小文送来钱物,得知她为减轻家庭负担悄悄辍学打工,耐心细致地劝说她重返校园,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小文含泪叫了他一声“爸爸”。纵观全剧,没有刻意追求创意的新奇、结构的精妙和主题的升华,只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却于朴实无华的淡然中,充满了真情实感,仿佛郭明义的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仿佛这个人就生活在我们当中,没有距离,没有陌生,没有印象中某些主旋律作品塑造英雄人物时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生硬。看得出,《郭明义》的创作者们对真实感的诉求非常明确,包括整台戏、每个人物的对白,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甚至连郭明义的那句口头语“爱咋咋地”,也让观众觉得从这个人的口中说出来,是那么的自然、朴实、亲切。

朴实不等于粗糙,朴实不等于苍白。《郭明义》就是用朴实而细腻的手法,刻画出了人物性格,是通过小事,通过细节,而不是用“高大全”的口号和模式化的说教。比如郭明义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幸福感和知足常乐的心态,从剧作到演员表演,都紧紧把握住了,而且很生动自然地表现出来。郭明义自己家里也不宽裕,却对别人解囊相助,创作者对这种行为没有生硬的拔高,而是自然流露出郭明义内心的快乐:做了好事受到感谢和赞扬,他总是有些“傻呵呵”地笑,那么真诚,那么实在,实在得似乎所有事迹在他自己看来都“没什么”,而恰恰是这种“没什么”的表现,更让我们乐于接受这个人物,愿意相信这个形象:没错,他就是郭明义,这些事就是他做的。这就像郭明义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我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天经地义。”

郭明义是个鼎鼎大名的英模人物,然而,郭明义首先是个平凡的人。这部作品选取的最好的方向,产生了最让人感动的力量,就在于没有把英模人物拔高,甚至“神化”。人性的美好其实用不着繁琐的包装,真实的感情更用不着刻意去修饰,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塑造英模人物,让观众“需仰视才见”的结果,就是产生距离感、不信任感,甚至反感。郭明义写过一首诗《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一名党员,我在做着人民认为应做的,一点点事情。”诚然,生活就是由无数个“一点点事”串联、交织而组成的,只要心怀真诚,只要心存美好,这“一点点事”就足以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这“一点点事”就足以让芸芸观众感动不已,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郭明义》是一部主旋律作品,而主旋律作品(包括话剧、影视、歌曲以及其他艺术品种)是一种特殊称谓,是反映主流价值观的艺术作品,体现的是主流意识形态。这些作品大多以赞扬英雄人物,讴歌时代,提倡真、善、美为主题。毋庸讳言,一些主旋律作品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主题教条化、人物类型化、剧情单一化、台词口号化。仿佛主旋律与艺术性、观赏性天生存在矛盾。其实不然,对于主旋律作品,无论是现实生活题材还是重大历史题材,只要踏踏实实地创作,把握住历史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同样能生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同样能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前,一些主旋律作品的创作也出现了娱乐化、明星化的倾向,尤其是一些电影电视作品,为了实现票房目标,以众多明星吸引观众眼球,以夸张的情节和表演展现历史和生活,结果是星光灿烂,却遮掩了故事和人物本身的真谛、真情,观众看完作品,记住的只有明星,没有人物;带走的只有亢奋,没有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一种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不甚严谨的创作表现。

《郭明义》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实际上,创作主旋律作品,最需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还是真情实感,要把真情实感投入对人物和故事的刻画中去,才能有真情实感从作品中生发出来,才能把真情实感传递给观众。总而言之,艺术创作一定要遵循规律。《郭明义》让我们看到了,只有尊重艺术规律,主旋律作品才可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市场前景。

郭明义的故事篇2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飓风大姐郭明晓老师的出现,有两个典型的意义。首先在于郭明晓老师在50岁的时候,她跟我们大多数老师的生活状态可能非常类似。很多人没遇到新教育的时候,或者自己没有什么改变的时候,大都是这种状态。我在江苏省海门市工作,曾经对当地老师的状态做过调研,当时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超过30%的老师有职业的平庸感、职业的漠然感。这个数据可能还有保留,但可以肯定,教师的生活如果是这样的,真的很难很难改变了。而郭老师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50岁的女教师,在临近退休这样的人生阶段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是因为遭遇了新教育,这种思考更多的则通过她的劳作呈现。她在这种劳作中的坚守、创造、痴迷、投入,带来她自身的改变,让她更多地领悟到人生意义和价值,进而带给孩子们改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

同时我觉得她更重要的典型意义,可能还在于从郭老师身上体现出与新教育相遇的意义。新教育实验有那么多新教育老师,但是,遇到新教育后自身的改变程度并不一样。郭老师的典型意义就是她改变的深度,让我们能够感觉到新教育在郭老师身上发生的这一切,令她的生命状态被颠覆,让她的故事有着强烈的震撼力,穿透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自己切实感觉到新教育提升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样的高度对我们的教师生活的影响,正是新教育从一开始就畅想的改变教育从我们教师开始,而在郭老师身上,我们看到这一点变成了事实。

陶西平教授是我们都尊敬的教育前辈,他参加过多次新教育活动。陶西平教授第一次听说郭老师的教育叙事后,称呼已经退休的郭老师为“飓风小妹妹”,因为郭老师网名叫“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而陶教授已经年过古稀。但是陶教授讲自己和第一个班的学生聚会,全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70岁,他仍然感觉到自己还那么年轻,这真的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我想,一个教育家,他担当的使命和他的创造精神,让他变得更年轻。同理,郭老师也就是这样沉醉在教育生活中,变得如此年轻。她给我们讲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她教室里的课程、教室里的生命,自己与孩子的共同成长,都是一种非常年轻的、非常美丽的姿态。

郭老师给自己取网名为“飓风”,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有它特有的意义。“飓风”这个网名对她自己的人生有着引领,对我们周围也产生了巨大的风力。正因为她叫这样的网名,让人感受到飓风的力量,同时我还希望听见飓风在教室里的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我希望听到飓风讲一段孩子们在足球场上的故事,孩子们强健身体野性活动的故事,甚至打架的故事。我相信是有的。我们特别希望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行动,能够向更深处、更高处前行。在完美教室缔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路上。

郭明义的故事篇3

先说两个故事吧。

一是我在2009年6月前往昆仑山区采访牧区医生、上海老知青姜万富的时候,看到一段文字素材,说是有一次,山上有位病人病危,姜医生得到口信后,为了及时赶到,就抄了一条近路,像蜘蛛人一样在200米高的峭壁上直上直下,两个半小时后终于爬过两公里长的悬崖……乍一看,这段素材蛮抢人眼球的,可细细一想,200米高、两公里长的山坡能叫悬崖吗?我的这个怀疑后来在实地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夸大其辞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对塑造先进人物形象也毫无帮助。

第二个故事是2008年6月,我去采写冯玉祥之女冯理达的生前事迹,得知她曾先后把老家近10个务农的女孩子带到北京,出钱供她们上培训班、找工作。有人说,冯理达弄来很多小女孩服侍自己。是这样吗?我找到了其中3个女孩,她们分别对我讲了同一件事:冯妈妈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们念书的时候她在一旁端茶倒水。我想,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

我想用这两个故事带出人物典型采写过程中求真的必要。当然,求真不仅仅是指纠正一些说法、澄清一些事实,它不只是过程,更是一种职业操守。通过对事实的较真、对细节的捕捉、对情境的体悟,来呈现真实的人物,传递真实的感动。

下面,我想就四个方面,也就是四个“动”,来谈一谈人物典型采写如何求真。

第一,要多动腿,肯吃苦。我在去年9月采访“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时候,感觉到通过集体采访很难切身体会他甘于奉献的情怀,于是就跟带队领导提了一个请求,能否跟着郭明义上一趟班、巡一次路。得到同意后,我第二天凌晨来到郭明义家中,清晨5点跟着他步行上班,6点到达鞍钢齐大山矿区,一起巡路。一连走了四个来小时的山路后,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可郭明义却脚步轻快,还哼着歌。这一路,我透支的体力被精神所滋养,体会到了郭明义的不容易,他的单纯、热情、执着和知足而乐……9月20日,我的长篇人物通讯《“雷锋传人”郭明义》在文汇报“近距离”人物专版刊发,此文正是借着跟他上班这一条线索,把他的事迹和我的感动串在了一起。

我相信,收获多少感动,是跟走多少路,吃多少苦成正比的。

第二,要用直觉、好奇心、职业敏感牵引你去多做、多看、多问、多体会。大脑中的右半脑是掌管直觉的,左半脑是掌管理智的,我姑且把这点体会称作多动右半脑。

直觉、好奇心、职业敏感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我常常被它们牵引着去做一些事,心灵就会在刹那间被触动。

采访小岗村贫困户殷广勇的那天,记者们大都集中在院子里,因为他的屋子没窗户,太黑了,而且有种不良气味。我不顾这些,走进黑屋子,摁亮了手机,看见屋角躺着殷广勇的智障妻子,身上盖着黑乎乎的被子,在我手机的微弱光亮里,屋里唯一发亮的是米袋里的米,那是殷广勇用沈浩书记为他申请的特困补助买来的。那一刻,我心里一震,被殷广勇不离不弃智障妻儿的责任心感动,被他借钱买来纸钱、为恩人沈浩送行的良心感动,被沈浩对村民的承诺、对小岗村的大义感动。

第三,要有科学的求证意识,想方设法来到第一现场、找到第一当事人,还原事实,明辨真相,而不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我把这一点称之为多动左半脑。我在发言开头所讲的姜万富和冯理达的两个故事,就属于开动左半脑的两个案例。

第四,要动感情。有人说,记者要当旁观者,这样,采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客观、真实。这没错,但在采写让人信之、爱之、敬之的凡人英雄时,人非铁石心肠,我不可能游离于感动之外。这时候,不妨和采访对象情感互动。

比如,在前往昆仑山采访姜万富之前,我在上海采访了他的女儿,我给他女儿拍了照,做了一个大相框,送给千里之外的姜万富。姜万富夫妇收到这份意外的礼物时,先是惊,后是喜,捧着女儿的大照片左看右看。再比如,我跟着郭明义去矿区上班的路上,看他饿着肚子路过飘香的早点铺,我就忍不住买下两个烧饼,塞进他的手里。

这时候,我既是记者,也是读者,我读着他们的故事,读出了感动,那么,当我把他们的故事和我的这份感动倾注到笔端的时候,我就有理由期待去感动更多的读者。

郭明义的故事篇4

时间:200年5月20日

地点:实验楼c407

考勤

迟到:素萍、庆林、敏诗、婉萍

第一环节分析案例

案例1:魏春峰,男,15岁。魏春峰因伙同他人抢劫于某年3月被公安局收容审查。同年4月,魏从看守所挖洞逃跑,同年11月被抓获并被逮捕。

问题对魏春峰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是否要负脱逃罪?

秀娟:魏春峰犯了罪之一的抢劫罪,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由于不满十六岁应当减轻处罚。

婉萍师姐:14~16岁之间只有八种罪才负刑事责任。

其他:是否属于累犯?------累犯的概念:数罪并罚的概念(?)

分析:对魏春峰的行为应以抢劫罪一罪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得适用死刑。理由是: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本案中,魏春峰实施了抢劫和脱逃两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请记住我站域名/]他对脱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法院应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在量刑时,不能对其适用死刑,并应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案例2:杜长江,1983年生。韩仲学,1983年生。杜发家,1983年生。1998年4月8日深夜11点半,杜长江、韩仲学、杜发家三人趁着酒劲儿翻墙进入某市职业中学校内,持刀闯入女生宿舍304室,先对陈某等5名高一女生进行亵渎,后又了女生蒲某。女生张某在反抗时被杜发家用缝衣针猛刺75针。此后,三名罪犯又闯入301室,对其中的4名女生施以暴行。此外,三人在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同时,还从被害女生处抢劫90余元钱。直到次日凌晨3点多钟,因为学校教职工被女生宿舍传出的叫声惊醒,闻声赶来查看,三人才翻墙而去。

定什么罪?抢劫罪、罪、故意伤害罪?

问题对本案三名行为人能否适用死刑?为什么?

分析:对本案三名行为人不能适用死刑。理由是:三名行为人所犯的是罪,且属于罪行极其严重。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此情节的犯罪,可以适用死刑。但是,三名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都不满18周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死刑,因此,三人的年龄都符合我国刑法禁止适用死刑的条件,依法不得对其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2年执行。

案例3:贾某,男,生于1985年1月13日,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1998年1月20日,正值学校放寒假,见本班女同学某甲独身一人在教室,遂起歹念,将其骗至防空洞进行猴亵,某甲进行反坑,并说要告诉老师。贾某害怕事情被老师知道,遂用砖头猛击某甲的头部,致某甲颅内出血,当场死亡。

如何定罪?/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不负,政府收容教养。-------收容教养的适用:

分析:本案中,行为人贾某生于1985年1月13日,其行为时为1998年1月20日,行为时贾某才满13岁,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因此,贾某故意杀人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考察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总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就是从年龄上划定一个负刑事责任的范围。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解决不同年龄人刑事责任的有无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从宽处理的内容。我国刑法第17条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较集中的规定,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之规定,末满14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一般来说,不满14岁的人尚处于幼年阶段,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规定不满14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达到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8类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这8类犯罪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赎卖、放火、爆炸、投毒罪。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4、赖某,男,25岁。某日晚,赖某见两男青年正在侮辱他的女朋友,即上前制止,被其中一男青年殴打被迫还手。对打时,便衣警察黄某路过,见状抓住赖的左肩,但未表明公安人员的身份。赖某误以为黄是帮凶,便拔刀刺黄左臂一刀逃走。

问题对赖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并请说明理由。

分歧:假想防卫,构成犯罪。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师姐:认识身份上错误,伤害行为是故意。不能以妨害公务罪定罪。

分析:赖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理由是:

(1)赖某打击便衣警察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

(2)赖某对便衣警察的伤害行为是故意的。在本案中,赖某对便衣警察是否为侵害人的同伙在认识上有过失,但对便衣警察的伤害行为却是故意的,而不是过失。

(3)赖某没有认识到便衣警察的身份,主观上没有妨害警察执行公务的故意,不能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案例5、孙明亮,男,19岁。某晚孙明亮和蒋小平去看电影。见郭鹏祥及郭小平、马忠全三人纠缠少女陈某、张某。孙明亮和蒋小平上前制止,与郭鹏祥等人发生争执。蒋小平打了郭鹏祥一拳,郭鹏祥等三人逃跑。孙明 亮和蒋小平遂将陈某、张某护送回家。此时郭鹏祥、郭小平、马忠全召集其友胡某等四人,结伙寻找孙明亮、蒋小平,企图报复。发现孙明亮、蒋小平,郭鹏祥猛击蒋小平数拳。蒋小平和孙明亮退到垃圾堆上。郭鹏祥继续扑打,孙明亮掏出随身携带弹簧刀照郭鹏祥左胸刺了一刀,郭鹏祥当即倒地;孙明亮又持刀空中乱划了几下,便与蒋小平乘机脱身。郭鹏祥失血过多,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问题孙明亮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否负刑事责任?

分析:孙明亮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不是正当防卫,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理由是:

(1)孙明亮具备正当防卫的条件。郭鹏祥等人拉扯纠缠少女被孙明亮等人制止后,又返回寻衅滋事,继续实施不法侵害,孙明亮等人有权进行正当防卫。

(2)孙明亮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郭鹏样等人虽然实施了不法侵害,但强度较轻,只是用拳头殴打,而孙明亮防卫时则使用弹簧刀照郭鹏祥的胸部刺一刀,将其刺死,其防卫的手段、强度都明显大大超过了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的手段、强度,并且造成了不法侵害人死亡的重大损害结果,属于防卫过当。

(3)本案不适用刑法规定的对于正在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因为郭鹏样的侵害行为没有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仍属于比较轻微的不法侵害行为。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其他:1.精神病人梦游至某警察家,没有伤人或偷窃钱财,走出门口几米外是被警察用手枪射死。该警察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2.郭某在晚上看见一个送牛奶的,鬼鬼祟祟的牵着单车在小路上,偷偷摸摸的开了别人的窗户放牛奶进去,但郭某看不到,误认为他是小偷,结果用铁棒往他头上打过去造成重伤,结果判了过失伤害罪。

第二环节,解疑答惑附:相关名词解释

1.何谓累犯?

a.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假释之后,在法定的期限(五年)内又因故意犯罪被判刑事处罚的罪犯,称累犯。如王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法执行完毕后的第四年,王某又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王某在法定的期限内又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构成累犯。

构成累犯的法定期限是五年,即前罪执行完毕或假释后,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的罪,两罪之间的间隔时间为五年。如王某一九九o年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一九九五年刑罚执行完毕,一九九九年又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王某前后两罪的时间间隔在法定的五年内,构成累犯,如果王某第二次被判有期徒刑是在二oo二年,前后两罪时间间隔超过法定的五年,王某不构成累犯。

b.普通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刑罚(来源:文秘站 )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罪犯。

构成普通累犯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如王某前罪是抢劫,后罪是抢劫或者盗窃;

二、前后两罪都必须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三、必须是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后;

四、必须是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后在法定的五年内又犯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c。特别累犯是单指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累犯。

构成特别累犯的条件是:

一、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前后两罪都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中有一罪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不能构成特别累犯,但如果前后两罪符合构成普通累犯的四个条件,则构成普通累犯。

二、前后两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不受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条件的限制,即只要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刑法的轻重不影响构成特别累犯的成立。

三、前后两罪不受法定五年期限的限制,即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假释、赦免以后,行为人无论在什么时间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都构成累犯。

2.何谓脱逃罪?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

3.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所谓正当防卫过当,是指采取的制止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的重大损害的行为。

“不超过必要的限度”,是指以制止不法行为的状态为限度,不法侵害状态已处于结束状态,危险状态已消除。

4.信用卡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a.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b.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挥着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5.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银行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a.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不仅侵犯了银行或其他金融对贷款资金的所有权,而且侵犯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秩序。b.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建达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都可构成本罪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三环节、授课演讲

郭铭聪: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异同(详情看课本)

秀芳:1.网络恶搞-是否应出台中华英杰保护法?

郭,创作自由言论自由应得到保护不提倡出台该法律

漫,是道德调节的范围。不应用法律调节。

秀娟,恶搞很难界定,法律的实施很难,而且立法成本很高,浪费立法资源。

2.夫妻间的见死不救,放任妻子自杀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师姐:丈夫对妻子有救助义务,放任的心态导致妻子的死亡发生,应负刑事责任

秀芳:有三种不同意见,1。故意杀人罪。2,间接杀人罪。3,不构成犯罪。

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夫妻间要互相救助这一义务,道德上的义务和法律上的义务不同。不赞同夫妻间的互相救助义务,她认为,人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生命权。她还提出要慎用刑罚这一观点。

伟填:网络侵权问题。

某作家的作品被人刊登至网上,由腾汛网传播。腾汛网是否该负民事责任?(具体什么责任?资料不详)

师姐:是由于网络制度的不完善,可以追究赔偿责任,免责条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无效的。

婉娜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问题:朱某想要毒死其妻子李某,为了防止儿子中毒,他把儿子放在托儿所并要晚点接他回家,不料其妻子提前下班将儿子带回家,结果妻子跟儿子均被毒死。

朱某毒死李某属于直接故意,

毒死其儿子属于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1.主观认识上;明知

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已预见,过于自信导致危害结果发生。

2.主观意志不同:希望、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危害结果不违背他的意志

违背意志、不希望发生,避免发生。

3.犯罪构成:危害结果不一定要发生

一定要有危害结果发生

4.主观恶性程度:危害社会,藐视社会

没有尽到预防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轻视社会。

5.承担责任:较重

较轻

秀娟从罪犯心理要素区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有认识(前提)明知/预见

罪过心理要素认识心理无认识

意志心理希望

放任

不希望(关键)

{明知+希望=直接故意明知+放任=间接故意已经预见+不希望=过于自信的过失理应预见+不希望=疏忽大意的过失无认识+不希望=?}

故意的认识心理范围(广泛)

程度必然、可能

错误对法律认识的错误

对事实认识的错误行为/对象/工具/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故意的意志因素希望

放任

{必然+希望或者可能+希望=直接故意;可能+放任=间接故意;必然+放任=有待争议}

第四环节、总结自由交流

师姐的建议:开会前对概念要熟悉,书和法条要结合

裴漫的建议:会议纪律问题、考勤问题,

要形成一个互相尊重的氛围、发言要有质量和秩序。

建议有计划学习。资料使用电子版共享,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共享。题目和解析用打印版。法条周五汇总、案例周六发放。

下周学习内容续上周。

郭明义的故事篇5

[关键词] 郭靖 孝 义 纠结和嬗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43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是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其中小说人物郭靖得到广大阅读者的喜爱,学界对其研究不少,其中的争议也颇多。本文结合小说人物郭靖的成长经历,从传统文化出发,认为郭靖在金庸小说人物中是最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传统伦理道德的完美范型。在这两部小说中,金庸没有像其他武侠小说家那样宣扬尚武精神,而是从人性、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考察人物的人格理想、精神在人生遭际中的嬗变和完善。细读文本,会发现在人物郭靖身上有很深的“孝”与“义”的传统伦理胎记,且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孝与义在人物内心也有纠结和嬗变。

一、孝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孝敬父母师长、忠于君主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核心。对父母的孝,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为儿女生命的来源,另一方面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应行孝道。孔子把孝悌这种感情和行为当作仁的根本,是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特性。而忠是由孝推衍延伸出来的。金庸先生也说“‘孝’是绝对的。对无论是多坏的父母也必须尽孝道……所谓的‘孝’属于纵向型的道德,是非常强力的。”[1]金庸小说中的孝,因其主人公多为孤儿,故对师长格外感恩和尊敬。即使对岳不群这样的反面人物,令狐冲对其抚育之恩也始终不敢忘记,也不因其无义而不孝。中国人历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传统,“对于徒弟学子而言,师父与父亲处于同样尊崇的地位,要像尊敬父亲一样来尊敬师父。”[2]所以笔者认为郭啸天、黄药师、杨铁心、成杰思汗、江南七怪、哲别师父、洪七公及马钰等在郭靖眼里都是“父”的形象,与郭靖都是纵向型的伦理道德关系,郭靖都要对他们行孝道。在小说里郭靖并不因启蒙老师江南七怪武功低劣、地位卑下而失恭敬之心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孝在郭靖身上的展现在小说中随处可见。但最集中的表现却在为父亲报仇,为师父报仇上。“报仇”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和传统社会里,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大戴礼记•曾子制言》说:“父母之仇,不与同生;兄弟之仇,不与聚国……”吴霭仪也说过:“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利。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3]最重要也是尽孝。小说至始至终都围绕复仇去展开情节,杀段天德,杀完颜洪烈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另外当江南七怪在桃花岛遇害后,郭靖面对爱情和师父两难选择时,主人公的心理天平一下子就倾斜了。虽说郭靖误认为黄药师是杀师父的仇人,不是黄蓉所为,也只有牺牲爱情,成全孝悌。因为在传统社会里爱情是个人的行为,而孝悌则是道德伦常。另外在传统社会里,对晚辈来说,“孝”就是“顺”,也就是常说的“孝顺”。按照父亲的遗命,郭靖必须要跟杨康好;按照杨伯父的遗命,必须娶穆念慈为妻;顺着成杰思汗的意思,必须娶华筝。这些有些做到了,有些没有做到,但郭靖都尽力而为,因为在他心里孝是根深蒂固的,不打折扣的。

二、义

金庸一直认为:中国民间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是义。孝与义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根本原则。什么是义呢?金庸说:“不管《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也都强调:不但讲友谊,还讲义气,友谊主要源自感情,义气则包含了理智的判断。即使和一人感情并不深厚,但为了应当这样做才合道理,往往会作出重大牺牲,那就是所谓义气。”[4]按照曹布拉的说法,在金庸小说中,义气流灌小说的始终,“义气成了金庸小说人物的集体无意识”;义气同时在维护传统社会起着中坚作用,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孝道对繁衍种族,维持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义气对忠诚团结,进行生存竞争有重大作用。”[5]对此,读金庸的小说深有感触,《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郭靖是一个义盖云天的大英雄,浑身都倾注着义的精神。

但郭靖身上所表现的义与一般武侠身上的义不太一样,虽然有一些墨家任侠的味道,但融入更多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在《神雕侠侣》里,郭靖反对杨过与小龙女的恋爱,是因杨龙的师徒之恋,违背了他所认为的伦理道德原则,也就是义的原则,故而大加反对。更加不同的是,笔者认为郭靖在不同时期分别展现不同意义的义。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早期主要展现和传统游侠身上一样的义,“结私交,讲义气,重然诺,轻生死,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史记.游侠列传》这种在文本中有多处表现,但最突出的地方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相遇时最精彩。黄蓉在张家口出场时装扮成衣衫褴褛的少年男子的模样,郭靖被假象迷惑,代她付了肉馒头钱,她却以肉馒头喂狗。接着又点了几十碗菜,冷后又倒掉,重新再点热菜。折腾了半天才从饭馆出来,又喊肚饿,要进当地最高档的长庆楼。然而郭靖毫不计较这些,只觉得她谈吐不凡,见多识广,真诚爽朗,于是和她十分投契,竟然一见如故。临别时郭靖竟然赠以貂裘。二、在早期和中期所表现出的兄弟义。按照金庸先生所说:“传统上,中国人认为兄弟比夫妻之情更重要,有古谚说:‘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不可续。’……中国人说义结金兰,通过一种仪式,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在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在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6]所以郭靖广交朋友,广交异姓兄弟,杨康、拖雷、周伯通都是他的义兄弟。并且在其心中,兄弟义比爱情、亲情更重要。从两个细节很容易看出来,在同时面对杨康和黄蓉时,使黄蓉醋意大发,在心里嘀咕郭靖心里只有他的好兄弟;在同时面对故人之子杨过和郭芙时,便决意砍断爱女一臂赎罪。三、在后期所表现的为国为民之大义,也是义的最高层次。发现岳飞的遗书之后,郭靖陡然找到了真正的抱负和理想,找到最有价值的义。郭靖在领导蒙古人抗金战事中,经过极艰难的考验反省,他终于确立了“为国为民”为终生目标。《神雕侠侣》中郭靖在襄阳曾对杨过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三、孝与义的纠结及嬗变

一个人一生要做出多样选择,一个道德完人更是如此。郭靖在成长为一个传统伦理道德的完美范型的过程中,内心的纠结也是很多的。但喝着传统民间伦理的乳汁长大的郭靖,虽然愚笨,却能够始终固守着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致使金庸先生对郭靖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获得很大成功。

前面已说过当爱情遇到孝,爱情、亲情遇到兄弟义,郭靖都会牺牲黄蓉母子,成全孝和兄弟义;即使兄弟义违背道义原则,对杨过也会大义灭亲。当然小说主人公郭靖的纠结远远不止这些。前面已经说到成杰思汗、哲别师父对于郭靖是“父”的形象,拖雷是郭靖的结义兄弟,但当兄弟义、孝与民族大义(为国为民之大义)发生冲突时,郭靖做选择时也是很纠结的。虽然说复仇是行孝,但同样是复仇,杀段天德是多么的决绝,杀完颜洪烈又是多么的犹豫和纠结。郭靖“一想到‘复仇’二字,花刺子模屠城的惨状立即涌上心头。自忖父仇虽复,却害死了这许多无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来这报仇之事,未必就是对了。”孝与义是何等的纠结。但无论如何,为了“为国为民侠之大哉”完美伦理的完成,牺牲亲人,甚至自己都在所不惜。小说中有一个细节:郭襄几次遇到危险,郭靖都没有援手,他在干什么呢?答案很明显,当然在践行为国为民之大义。还有,黄蓉原想到最后关头他俩可借汗血宝马脱身,郭靖坚决反对,黄蓉只好长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最终,郭靖像乔峰一样地舍生取义,在襄阳城上空完成了传统伦理道德完美范型的伟大定格。

参考资料

[1][4][6]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1:142:141

[2][5]曹布拉.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99:39

[3]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M].香港:明窗出版社1989:16

作者简介

郭明义的故事篇6

记者昨日获悉,这起被评为2003年度市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十大精品案例的典型案例已被集纳入书,将公开发表。

案情

郭九将池威风打成重伤

2002年12月23日,延庆检察院公诉处受理延庆县公安局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郭九故意伤害一案。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2002年9月29日凌晨2时许,因延庆县永宁镇左所屯村村民池威风到本村郭九家找郭的妻子钱莲花时,将郭家的屋门踹坏,犯罪嫌疑人郭九与池威风在郭家院内发生殴打,郭九用木棍将池威风打致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

审案

检察院提出防卫正当性

此案由延庆检察院公诉处主诉检察官付景泰所在办案组负责审查起诉。主诉检察官助手通过对案件的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郭九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具有法定从轻处罚的投案自首情节,其他案件事实与公安机关认定基本一致,建议对犯罪嫌疑人郭九提起公诉。

主诉检察官付景泰在对该案审核中,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及其他证据认真审查,确认本案被害人池威风长期与郭九之妻钱莲花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且阻止钱莲花回家居住;2002年9月28日深夜,池威风曾两次闯入郭九家,进入郭九与钱莲花卧室寻找钱莲花,并从钱莲花的衣服兜内翻走手机一部;公安机关在接到郭九家人报案出警后,池威风又翻墙进入郭九家院内,并用木棍打碎郭家屋门玻璃,破门入室,并将郭家电话摔坏,阻止郭九报警,并与郭九发生互殴,互殴中郭九持木棍将池威风打致重伤,后犯罪嫌疑人郭九投案自首。付景泰认为,郭九的行为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同时对本案被害人非法侵入其住宅等行为具有防卫的正当性,是否构成防卫过当法定减轻处罚情节需要斟酌。

调查

打村霸属防卫过当

经过深入调查,主诉检察官付景泰了解到,池威风平时在当地霸气十足,横行乡里,而郭九虽然明知池威风长期与其妻子关系暧昧却敢怒不敢言。案发时池威风多次非法侵入郭家住宅,如入无人之境,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入室,根本不把法律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眼里。

深入调查后的事实证明,郭九是在对池威风连续实施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中将其打伤的。根据法律规定,郭九的行为应属防卫过当。

建议

对打人者郭九减轻处罚

根据承办案件主诉检察官的建议,延庆检察院处长处召集全体主诉检察官对此案进行讨论研究,一致支持认定郭九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具有防卫过当、投案自首情节的结论。强调要坚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摒弃只重视打击犯罪、保护案件被害人权益,而轻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错误司法理念,依法维护诉讼参与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建议法院对郭九减轻处罚。

经请示主管检察长同意,延庆检察院于2003年1月21日以犯罪嫌疑人郭九致人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向延庆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认定郭九具有自首、防卫过当情节,建议法院对郭九减轻处罚。

意外

法院未采纳检方意见

2003年2月17日,延庆县法院开庭公开审理郭九故意伤害一案,并于2003年3月7日对郭九故意伤害一案作出判决。该判决认定:被告人郭九犯故意伤害罪后投案自首,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对检察院认定被告人郭九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的意见以缺乏事实依据为由不予采纳;认定被告人郭九应承担70%的民事责任,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人池威风的医疗费等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62800余元。

抗诉

要求认定“防卫过当”

延庆检察院收到郭九一案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后,经依法审查,承办人认为延庆县人民法院判决书未认定郭九的行为系防卫过当,未对被告人郭九依法减轻处罚,属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量刑过重,判决错误,应依法进行监督,提出抗诉。

经该院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该院于2003年3月17日,针对延庆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郭九故意伤害案件的错误判决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延庆检察院的抗诉意见给予支持,要求二审法院认定郭九行为是防卫过当,对原审法院判决改判。

二审

法院采纳抗诉意见

市一中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了延庆检察院提出抗诉的郭九故意伤害一案。最后认为,池威风深夜非法闯入郭九的住宅,郭九对池威风的不法侵害进行还击,是正当防卫,但在防卫过程中致池威风重伤(构成残疾,系数为九级),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应依法减轻处罚。法院合议庭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抗诉意见予以采纳。

二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郭九防卫过当,依法应减轻处罚。被告人给被害人池威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被告人的过错程度应由郭九承担百分之三十。原审人民法院未认定郭九的行为是防卫过当,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及判决赔偿的数额不当,应予改判。

改判

郭九三年徒刑改为一年

市一中院2003年6月27日作出终审判决如下:一、撤销延庆县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二、上诉人郭九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上诉人郭九赔偿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池威风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6936元。判决后,本案被告人郭九和被害人池威风均未提出申诉。至此,这起侦查机关未认定郭九具有自首、防卫过当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得以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得以改判的案件最终办结,案件诉讼人合法权益最终得到保障。

郭明义的故事篇7

 

关键词:郭靖 孝 义 纠结和嬗变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是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其中小说人物郭靖得到广大阅读者的喜爱,学界对其研究不少,其中的争议也颇多。本文结合小说人物郭靖的成长经历,从传统文化出发,认为郭靖在金庸小说人物中是最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传统伦理道德的完美范型。在这两部小说中,金庸没有像其他武侠小说家那样宣扬尚武精神,而是从人性、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考察人物的人格理想、精神在人生遭际中的嬗变和完善。细读文本,会发现在人物郭靖身上有很深的“孝”与“义”的传统伦理胎记,且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孝与义在人物内心也有纠结和嬗变。

一、孝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孝敬父母师长、忠于君主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核心。对父母的孝,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为儿女生命的来源,另一方面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应行孝道。孔子把孝悌这种感情和行为当作仁的根本,是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特性。而忠是由孝推衍延伸出来的。金庸先生也说“‘孝’是绝对的。对无论是多坏的父母也必须尽孝道……所谓的‘孝’属于纵向型的道德,是非常强力的。”[1]金庸小说中的孝,因其主人公多为孤儿,故对师长格外感恩和尊敬。即使对岳不群这样的反面人物,令狐冲对其抚育之恩也始终不敢忘记,也不因其无义而不孝。中国人历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传统,“对于徒弟学子而言,师父与父亲处于同样尊崇的地位,要像尊敬父亲一样来尊敬师父。”[2]所以笔者认为郭啸天、黄药师、杨铁心、成杰思汗、江南七怪、哲别师父、洪七公及马钰等在郭靖眼里都是“父”的形象,与郭靖都是纵向型的伦理道德关系,郭靖都要对他们行孝道。在小说里郭靖并不因启蒙老师江南七怪武功低劣、地位卑下而失恭敬之心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孝在郭靖身上的展现在小说中随处可见。但最集中的表现却在为父亲报仇,为师父报仇上。“报仇”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和传统社会里,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大戴礼记•曾子制言》说:“父母之仇,不与同生;兄弟之仇,不与聚国……”吴霭仪也说过:“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利。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3]最重要也是尽孝。小说至始至终都围绕复仇去展开情节,杀段天德,杀完颜洪烈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另外当江南七怪在桃花岛遇害后,郭靖面对爱情和师父两难选择时,主人公的心理天平一下子就倾斜了。虽说郭靖误认为黄药师是杀师父的仇人,不是黄蓉所为,也只有牺牲爱情,成全孝悌。因为在传统社会里爱情是个人的行为,而孝悌则是道德伦常。另外在传统社会里,对晚辈来说,“孝”就是“顺”,也就是常说的“孝顺”。按照父亲的遗命,郭靖必须要跟杨康好;按照杨伯父的遗命,必须娶穆念慈为妻;顺着成杰思汗的意思,必须娶华筝。这些有些做到了,有些没有做到,但郭靖都尽力而为,因为在他心里孝是根深蒂固的,不打折扣的。

二、义

金庸一直认为:中国民间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是义。孝与义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根本原则。什么是义呢?金庸说:“不管《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也都强调:不但讲友谊,还讲义气,友谊主要源自感情,义气则包含了理智的判断。即使和一人感情并不深厚,但为了应当这样做才合道理,往往会作出重大牺牲,那就是所谓义气。”[4]按照曹布拉的说法,在金庸小说中,义气流灌小说的始终,“义气成了金庸小说人物的集体无意识”;义气同时在维护传统社会起着中坚作用,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孝道对繁衍种族,维持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义气对忠诚团结,进行生存竞争有重大作用。”[5]对此,读金庸的小说深有感触,《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郭靖是一个义盖云天的大英雄,浑身都倾注着义的精神。

但郭靖身上所表现的义与一般武侠身上的义不太一样,虽然有一些墨家任侠的味道,但融入更多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在《神雕侠侣》里,郭靖反对杨过与小龙女的恋爱,是因杨龙的师徒之恋,违背了他所认为的伦理道德原则,也就是义的原则,故而大加反对。更加不同的是,笔者认为郭靖在不同时期分别展现不同意义的义。主要有三个层次:一、

[1] [2] 

早期主要展现和传统游侠身上一样的义,“结私交,讲义气,重然诺,轻生死,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史记.游侠列传》这种在文本中有多处表现,但最突出的地方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相遇时最精彩。黄蓉在张家口出场时装扮成衣衫褴褛的少年男子的模样,郭靖被假象迷惑,代她付了肉馒头钱,她却以肉馒头喂狗。接着又点了几十碗菜,冷后又倒掉,重新再点热菜。折腾了半天才从饭馆出来,又喊肚饿,要进当地最高档的长庆楼。然而郭靖毫不计较这些,只觉得她谈吐不凡,见多识广,真诚爽朗,于是和她十分投契,竟然一见如故。临别时郭靖竟然赠以貂裘。二、在早期和中期所表现出的兄弟义。按照金庸先生所说:“传统上,中国人认为兄弟比夫妻之情更重要,有古谚说:‘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不可续。’……中国人说义结金兰,通过一种仪式,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在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在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所以郭靖广交朋友,广交异姓兄弟,杨康、拖雷、周伯通都是他的义兄弟。并且在其心中,兄弟义比爱情、亲情更重要。从两个细节很容易看出来,在同时面对杨康和黄蓉时,使黄蓉醋意大发,在心里嘀咕郭靖心里只有他的好兄弟;在同时面对故人之子杨过和郭芙时,便决意砍断爱女一臂赎罪。三、在后期所表现的为国为民之大义,也是义的最高层次。发现岳飞的遗书之后,郭靖陡然找到了真正的抱负和理想,找到最有价值的义。郭靖在领导蒙古人抗金战事中,经过极艰难的考验反省,他终于确立了“为国为民”为终生目标。《神雕侠侣》中郭靖在襄阳曾对杨过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三、孝与义的纠结及嬗变

一个人一生要做出多样选择,一个道德完人更是如此。郭靖在成长为一个传统伦理道德的完美范型的过程中,内心的纠结也是很多的。但喝着传统民间伦理的乳汁长大的郭靖,虽然愚笨,却能够始终固守着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致使金庸先生对郭靖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获得很大成功。

前面已说过当爱情遇到孝,爱情、亲情遇到兄弟义,郭靖都会牺牲黄蓉母子,成全孝和兄弟义;即使兄弟义违背道义原则,对杨过也会大义灭亲。当然小说主人公郭靖的纠结远远不止这些。前面已经说到成杰思汗、哲别师父对于郭靖是“父”的形象,拖雷是郭靖的结义兄弟,但当兄弟义、孝与民族大义(为国为民之大义)发生冲突时,郭靖做选择时也是很纠结的。虽然说复仇是行孝,但同样是复仇,杀段天德是多么的决绝,杀完颜洪烈又是多么的犹豫和纠结。郭靖“一想到‘复仇’二字,花刺子模屠城的惨状立即涌上心头。自忖父仇虽复,却害死了这许多无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来这报仇之事,未必就是对了。”孝与义是何等的纠结。但无论如何,为了“为国为民侠之大哉”完美伦理的完成,牺牲亲人,甚至自己都在所不惜。小说中有一个细节:郭襄几次遇到危险,郭靖都没有援手,他在干什么呢?答案很明显,当然在践行为国为民之大义。还有,黄蓉原想到最后关头他俩可借汗血宝马脱身,郭靖坚决反对,黄蓉只好长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最终,郭靖像乔峰一样地舍生取义,在襄阳城上空完成了传统伦理道德完美范型的伟大定格。

参考资料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曹布拉.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M].香港:明窗出版社:

郭明义的故事篇8

生:东郭先生路遇一头被人追赶的受伤的狼,这头狼可怜巴巴地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很凶恶,但见它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狼藏在书袋里,使狼躲过了一劫。等追赶的人远去后,狼从袋子里出来,却向东郭先生扑去。幸好一个智慧老人及时出现,设计杀死了恶狼,东郭先生这才保住了性命。

师:你记得真清楚。同学们看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形象――东郭先生、狼和智慧老人。你能不能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生:从东郭先生的角度看,兼爱也要分对象,不能善恶不分;从狼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像狼那样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从智慧老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

师:你说得很好。这则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善恶不分、滥施同情心,而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机智勇敢。

师:你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还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先来看美国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屏显)

东郭先生和狼(美国版)

狼咬了一口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你真的要吃我,我就让你吃吧,你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后悔救了你。”于是,奇迹发生了,狼飞也似的跑了。东郭先生摇摇头,忍着剧痛包扎伤口。一会儿,狼又戏剧般地回来,并且用嘴叼来了止血、消毒的草药。东郭先生的伤渐渐好了,准备将狼赶走,狼恳求道:“就让我永远留在你身边吧,我的同类都吃人,我可以保护你。”自此,狼一直留在东郭先生身边,直到他老死。

师:比较中美两个版本的《东郭先生和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中国的这则寓言更加现实,而美国版本更合适小孩子看。

师:你是从对儿童影响的角度来比较。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在中国寓言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凶恶;在美国版本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温和,而且狼最终转变过来了。

师:你说得很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同样对待恶人,中国寓言的倾向是以恶制恶,而美国寓言宣扬的是以善化恶。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会对中国寓言所体现的人性观、教育观有新的认识。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事论事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能结合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分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比较中发现”。(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展开联想,从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中,去寻找可比较的事物、现象,分析两者的异同处,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约三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可将自己的思考与全班同学交流。谁来说?

生: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只蝎子掉在水中,一位高僧伸手去救它,谁知却被蝎子蜇了一口,但高僧还是忍着痛继续救它。旁边有人觉得很奇怪,高僧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连恶人都去救,我觉得这种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你再想想,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之间有不同吗?

生:东郭先生在狼要吃自己后,猛然醒悟,和智慧老人一同将狼打死。而这位高僧被蝎子蜇了以后,仍继续去救它。

师:你说得不错。东郭先生和高僧在被反咬一口的情况下的反应可以说是两种极端,一是将狼打死,一是牺牲自己。如果在现实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生:我可能做不到高僧那样的境界,但也不会像东郭先生那样将狼打死,我会选择折中的做法,将狼交给司法部门解决。(学生笑)

师:你很诚实。还有其他同学愿意交流吗?

生: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蛇和狼有着共同点,它们恶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果要以善化恶的话,善要足够强大才行。

师:你说得不错。找到了这两则故事的相同处,那你能不能发现这两则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呢?

生:两则故事的结局不一样。农夫最终是被蛇咬死了,而东郭先生却因为有智慧老人的帮助而没有被狼吃掉。

师:你知道《农夫与蛇》是谁创作的?

生:伊索。

师: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东西方这两则古老的寓言各自折射出怎样的观念?

生:西方人更加理性,而中国人更喜欢一个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

师:这里涉及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如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在课前也就这个寓言进行了联想,还写了两则提纲。我们一起来看。(屏显)

“撑腰体”走红,闪了谁的腰?(提纲一)

“校长撑腰体”红极微博。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智慧老人设计除掉恶狼,救了东郭先生。

虽然这两件事一实一虚,一古一今,但北大副校长和智慧老人为正义“撑腰”都是作为民间力量出场的,而正义方又都处于弱势地位。

“撑腰体”的走红,折射出的是法律的局限与道德的无奈。

东郭先生和贾赦(提纲二)

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看到它可怜,还是救下了它,谁知却差点送命。

孙绍祖在街上调戏一女子,谁知那女子竟是忠顺王宠妾。孙绍祖向贾赦求救。贾赦在孙绍祖写下五千两银子的欠条后,才出面化解此事。后来,贾赦将女儿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迎春嫁去后横遭摧残,最终凄惨死去。

宝玉说“大老爷也真有点像东郭先生了”,是被贾赦愚弱伪善的外表欺骗了。其一,东郭先生救狼,仅为救狼,没有其他企图;而贾赦救孙绍祖,却是为五千两白银。其二,东郭先生面临恶狼的迫害时,仅是一味苦求,并未想到拉别人替自己垫背;而贾赦为了与虎谋皮,不惜牺牲亲身女儿。

因此,最该提防和打击的倒是那些披着善良外衣的“伪东郭”。

师:这两则提纲的部分(下划线)都是比较分析的文字,你发现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提纲一先说不同再说相同,提纲二先说相同再说不同。

师:你很聪明。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板书: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师:提纲的最后一节都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观点。你们发现这两个观点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写得比较精辟。

师:是的,最后提炼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度。

(板书:深、新)

师:现在,同学们对“在比较中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们可以先以参照物为圆点进行发散联想,寻找有可比性的事物、现象,然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炼出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来。

下面请同学们仍然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选好比较对象,再度思考,写一段比较分析的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学生写作片段,写完后与周围同学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有愿意读自己的作品的人吗?

生:我觉得东郭先生是有爱心的,但他的自我安全意识不够强烈。而智慧老人就不一样,他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除去恶狼,保护了自己和东郭先生。所以,我认为,救人是好事,但我们必须在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生鼓掌)

师:大家都鼓掌了,说明都很认同。我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她的见解很独到。

师:她的见解是什么?

生:救人的时候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生:将东郭先生与智慧老人进行比较。

师:回答正确,说明你刚才听得很认真。

师:这位女同学的发言是在这个寓言内部找出对象进行比较,这倒是我上课前没有想到的。谢谢你!

生:我是将狼与马加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他们其实都是受害者,狼是想去害人然后自己受害,而马加爵是自己受害然后去害人。我觉得不仅是需要感化狼,而是应该从源头上去思考,去感化那些使马加爵变成狼的人。(学生鼓掌)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向善的方面发展。

师:同学们都鼓掌了,谁来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的观点很新颖。我们都没有想到从“是什么使人变成恶狼”这个角度去思考。

师:我也认可你的评价。刚才这位同学的比较角度很新,观点也很独到。

生:我想起了社会上经常发生的一些“彭宇案“。比如南通大巴司机救老太却被老人反咬一口,幸亏车上的摄像头还了司机一个清白。所以,现在很多人在面临摔倒的老人需要被搀扶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大家都不愿成为东郭先生。

师:其实,东郭先生在救狼的时候倒没有想得太多。而我们现在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时,往往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主要是担心被讹诈。

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一些老人会成为恶狼,竟然反咬恩人?

生:可能是担心医药费太贵,家庭负担增加。

师:的确,老人难扶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社会问题。而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我们不应该一思再思三思,最后,还是不行动。还有一些同学想发言,可惜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交流。

比较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我们在写作中,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中,也应该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这堂课,我们以一则寓言为原点进行了联想和比较,其实,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要我们找到事物间的可比性,善作比较,就一定会有独到的发现。

上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内容范文 下一篇:舍生取义的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