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23 18:23:25

爱的理解篇1

我当场就愣在那里了。刚刚和他谈得挺融洽的,怎么转眼就咬我了?望着袖子上残留的唾沫,我感到不可思议。抬起头,皱着眉头盯着他,他却一脸灿烂,得意地说:“我特别喜欢妈妈的时候,就会咬她的袖子,嘿嘿……”

这是他表达喜欢的方式?太另类了吧。我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可是,我不是你的妈妈,我不喜欢别人咬我的袖子,太脏了!”

“真的吗?”他笑容消失了,“我以为你也会高兴的。”

“是真的。”我肯定地点点头,“不过,这次就算了。毕竟被你喜欢的感觉还不错,但是这种方式我不能接受。呵呵。”我微笑着说。

“好吧!”他点点头,看着我,有些理解,但眼神中好像还有一丝遗憾。

这个李鲲,性格直率,心思单纯,有时简单得可爱,甚至“可恶”。他所有的情绪都会写在脸上,不懂得一丝掩饰。

比如,我不允许学生把讲台上较短的粉笔扔掉,因为三年级的学生还太小,不知道要节约。李鲲牢牢记住我的话。一次,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粉笔都比较短,就往簸箕里倒,李鲲立刻走上前去制止。数学老师告诉他,这些粉笔不能再写了,要及时清理干净。他却不依,看老师快生气了,他才松口说:“范老师,是你坚持要扔掉粉笔的,你,一定要和李老师说一声,别忘了。”

一下课,范老师就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件事,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李鲲认真的样子,真是让人没辙。

再如,我和范老师有次去他家家访。当着他妈妈的面,李鲲说:“范老师身上有一种味道。”童言无忌,但大人却在意了,我看到范老师和李鲲的妈妈明显有些尴尬,但又不知如何打圆场,只能笑笑。李鲲不知情,继续说:“是香烟的味道,我最喜欢这个味道。我爸爸柜子里也有这味道。”

我知道,李鲲的爸爸经常不在家,他很想念爸爸。所以,香烟的味道对于他来说,也是亲切的,特别的。我笑着说:“是的,范老师身上有李鲲最爱的爸爸的味道,是吧?”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再说话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刚刚做完操,体育老师便跑过来对我说:“你们班的李鲲真是与众不同,他把衣服扔在操场上,我看衣服在身边,影响他好好做操,就好心地拿起衣服,随手扔在没人的地方,谁知他的脸绷得紧紧的,眼神喷着火,杀气腾腾,我看了都害怕。明明是帮他,但看他的样子,好像是我做错了事,真是岂有此理!”

我笑笑说:“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什么样性格的都有,李鲲这孩子很真实,有时也挺敏感的。你把衣服一扔,而不是小心地放下,他就误解你不喜欢他了。其实没什么,过会儿我找他谈谈。”

体育老师一听,就释怀了。

做操结束后,我和李鲲边走边聊。我问他为什么对体育老师那样,他立刻说,是老师先不尊重他的。还拿出了上节课我刚刚教的“读读背背”中的内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来反驳我。我说:“体育老师只想把衣服拿开,没想那么多,是你太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了。”他嘟着嘴,不同意我的说法。唉,让他心服口服真是不容易的事呀!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爱,是一种能力,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那么你的爱就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我想:无论是体育老师,还是我,或是更多的老师,不能做一名“爱无能”的教师,而是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孩子,与他们成为“知音”。我们的爱,应该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让对方感到温暖,受到启发。

我只好退一步,说:“你喜欢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吗?”

“当然不!”他理直气壮地说。

“你看,你也不是神,不会喜欢所有的老师。老师也同样如此,虽然我们应该喜欢每个学生,但有时也很难做到。你在恶狠狠地盯着老师看,恨不得要打老师的时候,你觉得老师还会打心眼里喜欢你吗?人和人的感情也是相互的呀!”我语重心长地说,“你虽然现在还小,但我希望你像个男子汉,有着宽广的胸襟,不要太斤斤计较。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嗯。不过,我希望体育老师对我好一点。”他认真地说。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抚摸和感知,是以自己的敏锐体察他人的疼痛。所以,老师要“谨言慎行”,这绝不能成为一个美丽的口号,而是必须用心去体会其内涵,因为师者“无意的行为”可以在学生眼里成为“有意的伤害”。理解,应当成为爱的别名!

“你的想法没有错。其实,老师对你如何,关键是看你怎么想。如果你这样想,衣服放在身边,做操时一不小心就会踩在上面,弄脏了,多可惜。这时,老师把你的衣服放到无人的地方去,多好!你就会感激地朝老师笑笑。那么,这个早晨对于你,或是老师来说,一定非常美好!”我摸着他大大的脑袋说。

“是呀!”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我怎么就没有想过这个?”

“所以说,人和人要相互理解嘛!误会有时很可怕的,会推远彼此相爱的心呢!”瞧着他豁然开朗的样儿,我忍俊不禁。

突然,他抓起我的衣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了一口,这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记得顾城在《小花的信念》中写道:“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他们用金黄色的微笑,回报石头的冷遇。它们相信,最后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微笑。”我想,石头理解了小花的友善,最后都能融合在爱的温暖中,更何况是人呢?

爱的理解篇2

每天早晨上学前,爸爸总是叮嘱这叮嘱那的,我曾以为是爸爸闲着没事做,可现在我长大了,我理解了,那就是爸爸对我的爱。

每天晚上奶奶都会向我爸爸告我的状,爸爸就会说我一顿,我曾以为那是爸爸对我的不公平,可是现在我长大了,我理解了,那就是爸爸对我的爱。

每次考试考得好的话爸爸就会高兴,一考得差的话爸爸就会不冷也不热,我曾以为爸爸爱的不是我的人而是我的分数,可现在我长大了,我理解了,那就是爸爸对我的爱。

......

爱的理解篇3

邻居小王最近向我吐露出她心底的苦恼:“我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我远离家乡到这个城市打拼,到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成了家有了孩子。现在我把母亲接来一起生活,一是为了有人能帮我照看孩子,二是想让母亲跟着我安享晚年。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母亲看到小区里其他老人捡垃圾可以赚钱,于是每天都拿着大口袋在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捡,无论是矿泉水瓶,还是报纸、废纸箱、破衣服,只要她觉得可以卖钱的都要捡回来。有的邻居知道她的这个习惯后,还会特意把自家的废旧物品送过来。时间长了,各种杂物不光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还把楼道也占用了,物业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要求母亲把垃圾清理掉,但她每次都不听劝告,继续囤垃圾。我真的不明白,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她还要去捡垃圾,让旁人怎么看待我这个当女儿的,我的面子都丢光了,我该怎么办?真害怕这种生活继续下去,我会疯掉。”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爱捡垃圾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环境卫生和邻里关系,还存在火灾、传染病等隐患。这种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单身母亲,小王母亲肯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并且生活环境的变化对老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邻里关系比较陌生,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老人在空虚寂寞的同时,也会滋生老而无用的心理,所以老人捡垃圾一方面为了排遣寂寞,另一方面是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子女往往会不理解老人捡垃圾的行为,看不到现象背后真实的原因,会觉得没面子并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跟老人沟通。这就等于否定了老人的价值,也是对她的不尊重。当然,捡垃圾毕竟存在着如火灾等隐患,所以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把老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多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朋友圈子,让老人在平常生活中体现出价值感,这样才能把垃圾真正地清除干净。

爱的理解篇4

[关键词]高中生、恋爱、心理状态

一、高中生恋爱问题分析

本文对某高中男女各占一半的三个年级共300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2%的学生想要谈恋爱;有23.6%的学生因为恋爱相关事情烦恼,希望他人能够给他一些建议和引导;有3.1%因为恋爱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其中,由于男生相比女生来说好奇心更强,更想谈恋爱,而且男生更加主动,所以男生谈过恋爱的比率高于女生;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由于父母需要将爱分担给其他的兄弟姐妹,相比于独生子女,他们所受到的关心较少,所以他们更希望有人能够关心、照顾自己,多以非独生子女谈恋爱的比率高于独生子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断发展,相比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各加成熟,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更强,所以高年级谈恋爱的比率高于低年级。

二、高中生谈恋爱的原因

(一)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和生理变得更加成熟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青春期,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转型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第二性征愈发成熟,从而内心的成人意识不断发展壮大,想要独立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高中生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对于性的意识也更加明显,同时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很强烈,随着成人意识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学习、生活、家庭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恋爱成为了高中生发泄压力的出口之一,最终给父母和老师造成了困扰。所以高中生想谈恋爱的想法越来越浓烈,从而不断将想象变成事实。

(二)获取信息途径增多,造成思想误导

而在当今发展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发达以及电视的普及使得高中生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得与爱情有关的信息,而随着信息的发达,基本上每一个高中生都有手机,手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样一来,高中生随着获取资源途径的增加,所看到的、听到的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他们,那些不好的信息就会对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去除恋爱造成学生对学业不重视等不利影响。

三、高中生恋爱类型分类及心理辅导策略

(一)高中生恋爱类型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一昧的强制学生不准恋爱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而且一昧的认为所有的恋爱都是无用的,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正确的,父母和老师要试着去理解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一些学生出于自身想法,把自己的恋爱想象成成人式的恋爱模式,属于真恋爱,而一些学生由于自己与异性的交往方式不同被别人认为在谈恋爱,属于假恋爱,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家庭或是社会的某些原因使得他们用谈恋爱的方式去抒发。由于高中生恋爱是青春期的特殊产物,所以在恋爱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老师和家长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恋爱进行明确的区分,从而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问题。

1.面子型

面子型的学生在恋爱学生中的占比最少。部分学生认为有男朋友或是女朋友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能够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类学生往往男生多于女生,且自尊心较强。很有可能这类学生在高中之前一直很优秀,受到其他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很多关注,而上了高中之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很多,自尊心受到打击,老师的关注也逐渐减少,从而使得他们以谈恋爱或是打架等方式来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度。而针对这类的学生,老师需要尽量去了解学生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尽量的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老师可以将班上的某个职务交给他承担,从而使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价值。

2.玩乐型

玩乐型学生相比面子型学生在恋爱学生中占比较多。有些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看着别人谈恋爱,就越激发自身的好奇心,所以就很想尝试,这类学生往往也是男生多于女生。而针对这类学生,老师和家长需要教给他们正确的爱情观,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正确的与爱情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误导他们。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明白他们现在的重任是学习,通过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缺失型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极度缺失父母的爱和关心,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个能够照顾自己、关心自己的人时更加容易产生爱意,而这类的学生往往是女生多于男生。而针对这类的学生,如果老师或家长强硬的制止学生谈恋爱只会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强烈,再加上大部分缺乏关爱的学生是出于家庭的原因,所以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应该对与这类学生交流,与他们成为朋友,多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聆听他们的心事,从而在爱情和学习上更好的引导他们。

4.挽救型

这类学生一般是女生学习成绩很好,而男生学习成绩很差,由于女生看到了男生身上的某一个特点,所以在一起。而在恋爱关系中,女生充当着帮助男生的角色,而男生也很听女生的话,使得男生能够努力学习,所以这样的恋爱类型是积极的,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能理解这个女生,女生家长觉得男生拖累了女生,会影响她的前途,从而强制的禁止双方的恋爱关系,这样一来只会让学生由于不能理解老师和家长的做法从而变得越来越叛逆。而这对这类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采取的方法不应该是强硬的制止,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充分发挥他们恋爱关系中积极的一面,从而使得双方不仅在学习上,在恋爱上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5.理智型

理智型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控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从而将两者置于平衡位置,他们不会因为恋爱而影响了学习,而是相关鼓励、帮助,使得双方的成绩都能更上一层楼,他们的恋爱关系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针对这类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以未来的发展和梦想引领他们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更好的把控学习和爱情的关系。

(二)全方面的早恋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教育对他爱情观的树立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调查,明确学生的恋爱心理状态,通过学校、老师、父母、家庭共同的力量对不同恋爱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青春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1.理解学生,用心交流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在与学生交流恋爱问题时都要摆正态度,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去惩罚、制止他们的行为,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他们,从而以更加合理的语气和口吻用心与学生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你不是在针对他,避免他们形成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2.深入调查,在进行教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老师或家长发现学生正在恋爱时,不要一昧的去制止。首先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们的恋爱关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谈恋爱,现在的关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在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再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理解老师和家长所做的行为,所说的话,从而试着去接纳他人的建议。

3.分析与评估,明确恋爱类型

老师和家长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要只是对学生做教育工作,而更需要注重对他们所说的话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其恋爱类型,从而能够针对其恋爱类型想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需要定期的开设心理教育的讲座和活动,并开设相关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明确的体会到不同状况下的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无论是在受到任何伤害的情况下都能够坚强。

5.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

学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和性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让其他不良信息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等,使其能够正确的发泄压力,而不是选择恋爱的方式。

6.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在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三分应该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学校来说,通过老师充当正确表率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时刻保证自己行为的得体性。对于家庭来说,父母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一昧的制止他们的任何行为,而是要正确的疏导他们情感上的问题,使得孩子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社会来说, 由于社会既可能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社会教育是很重要的。

7.构建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由于老师和家长的特定属性,很多学生不能够轻易的向其说出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所以学校应该创建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帮助学生将不敢向老师或服务倾诉的问题说出来,帮助学生正确抒发心里的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结语]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恋爱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让老师和家长一昧的去制止学生的恋爱。作为老师和父母,首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发展恋爱关系的原因,明确学生恋爱类型,从而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同时,学校需要开始心理课程,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不断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衡量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老师和家长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更好的处理情感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文斌. 花开应有时――高中生早恋问题分析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5,24:171+126.

[2]关雪娇,于天红. 高中生恋爱现象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113-114.

爱的理解篇5

这么可爱的他们,可谁会理解呢?——记真实

海角天涯,心总想有个归宿

在外漂泊的他们,俩三年无回家长的也有四五年或者更长

可随会了解,其实心总想有个归宿

他们是那么默默的工作,一天不抱怨天也不怨地,年年是如此

早上那么早的起床工作,做的是那么重的工作

拿的是汗水、年华等换来的金钱

可钱如此的微少,但他们从来没有为此抱怨过,还是一如既往的工作

不求在这里可以得到多少的发展

只愿所在的工作岗位能给他一个归宿,他们一直把这里当自己的家一样再苦再累也值

可岁月是那么的无情,时间就这么年年的过,他们也随着年年的变老,步步走向大自然归宿

在这无情的岁月流逝中,他们不是在等待,等待他最终的归宿

而是想用尽自己所剩的时间发出最后的一点光

这么可爱他们,可有谁会了解呢?

住的是最简单的房间,穿的是最朴实的衣服,吃的是最省的钱,病的时候总是认为自然好就好,不需要那么大动干戈说实话他们也动不起,如此艰辛的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给些温暖呢? 其实也不指望能给他们多少的爱只希望能在这个大家庭,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多呆些时间, 多数时间工作的细节做的如此的好,淡淡的过,但他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家人父母生病了,小孩出了点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些小问题影响到了出货,可有谁会理解呢? 动不动就说怎么这么做了,是不事不想做了那么就滚蛋之类的话,此时你知道吗?在他们心理这里就是他们家啊!这里是他们的归宿啊! 离开了家他们还能去哪里呢? 可他们从来不会顶过话,总说这是我的错,明明自己有难言之隐,人都是感情的动物,谁又能保证时时刻刻好心情, 事事都完美呢?

这么可爱的他们,可有谁会理解呢?

他们是如此有感恩之心,当给他一滴水,在这里他们真的涌泉相报,但给他们些在多数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的在他们眼里犹如金子般的贵重,当你对他工作的肯定时候,发出微笑的赞美时在他们心理是多么的开心,之后只要有什么他们就会加倍的努力,可在你眼里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听到这句话,心理是怎么想的吗? 就像一个母亲一样一直把你当自己的孩子来看,相伴十几年 可最后你说你不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不在这里,可他们听到这句话总是一笑而过,这不是真的!却默默的心痛

这么可爱的他们,可有谁会理解呢?

他们是如此的坚强的人,当自己上了不能胜任工作时,虽然也很想留在这里,毕竟相伴了一生那一景一物难以割舍, 可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他们也深深的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大人物, 走了还有千千万万等着进来,少了你一个由如大树一片树叶凋零来年的春天它还是那么的丰满,他是那样默默的走,为公司为这个城市为这个社会添了那么多风景可人们看到这风景时只会想到它的美有几个人会想到时曾经他们用汗水来铸成的呢?

爱的理解篇6

(一)姥姥

姥姥非常好笑,在我幼年的时候,姥姥来了我家。一天,妈妈要出去上班。在妈妈走之后,我从冰箱里拿出来了一个面包,姥姥看了,立马说:“不行,这不能吃,要烫烫!”边说边把面包夺取了。她拿了一个碗,往里放了许多白开水,把面包放进去,烫了烫,然后递给我:“诺,现在不凉了,吃吧!”看着那湿湿的面包,我哭了,姥姥看见我哭了,连忙对我说:“不哭不哭啊,不哭不哭啊。”我没理她,继续哭我自己的。妈妈下班回来了,看了看姥姥,又看了看我,说:“妈,怎么回事啊?”姥姥急忙回答:“我也不知道啊,我给他烫烫面包,他就哭了。”听到姥姥这句话,我哭的更厉害了。妈妈大笑起来,说:“妈,你老糊涂了啊。面包不能烫!”以前想起来这件事,我总会笑,可是现在,却笑不起来了,因为它一点都不好笑。

(二)大佬爷

我的大佬爷在08年的时候来我家,他已经得了喉癌,整天在医院里吊水。有一次,他从医院里来到我家,我妈烧了肉丸菜汤。妈妈给我夹了两三个个,给大佬爷夹了一些。大佬爷看我的肉丸少,就把自己的一个肉丸放到碗里。我差点都要哭了,我大声对我妈说:“妈!饭我不要了。”说着说着哭了出来。大佬爷一脸疑惑,什么话都没讲。我妈用大佬爷的筷子再把肉丸夹到大佬爷的碗里,说:“肉丸小孩不想吃,大大您吃吧!”然后我妈把我的碗上面的饭全部都扔了。我才勉强止住了泪。以前想起来,总会觉得大佬爷是个非常讨厌的人,现在想起来,大佬爷都那样了,还处处关心我,把肉丸夹给我吃,他好像忘记了自己的病,心中只有我。

(三)奶奶

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天天对我凶巴巴的,叫我不要往这走,往那走,我都烦死了,特别讨厌她。她对周星星(我的弟弟)特别好,天天跑到合肥去看他(我弟弟家在合肥)。我就一直抱着讨厌奶奶的思想长大。现在已经11岁,才发现,奶奶并不是只爱周星星,她更爱我。这几天,她老跑到外地旅游,回来后,几乎什么东西都没带(还是有的,一盒烤膜片),就说:“奶奶去旅游时不知道给你买什么,所以没买。”我更讨厌她了,觉得这只是她不想给我买,找的借口。可是现在,细细的想起来,觉得,奶奶并不是在骗我。她都已经六十多岁了,没多少钱,而且,今天又被偷掉了九百块钱。奶奶说,这是她全部的生活费,现在,都没几个钱生活了(差不多只有几百或一千)。她还说,要是这钱全给我的孙子买吃的,都很值……

爱的理解篇7

摘 要: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教师手中时,也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教师的肩上。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顶梁柱,是一群孩子的领头羊,是全体学生的表率。班主任要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爱心,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活力,形成一种向心力,共同建设好一个班集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在于如何爱学生。”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孩子献出自己的爱心,便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爱;尊重;宽容;理性

一、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

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指出:自尊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儿童无论是从需要的层次分析还是从社会学习角度论,都是很难获得充分、适当的尊重体验,生成自然、健康的自尊意识的。孩子们的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特别是周围人群对自己评价的影响,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净土,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有时,成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动作,都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始终坚持的信念。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每个孩子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才。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前提的。一个教师因学生说错一句话、迟到一次、打闹、看小说、不交作业、上网等小事而在语气、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不满甚至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学生,到学生父母那告状,这些都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打击、失败和拒绝的环境里,他就会自暴自弃、胆怯、畏缩。相反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了鼓励、赞美、成功和接纳的环境中,他就会对自己有自信心,会努力进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人都渴求自己能得到别人、社会的肯定。在人类的意识中,对别人最基本的认可就是对其美好形象的确认。只有美好形象的确认,才能让每一个集体成员在这个集体中找到家的归属感。” 在集体和教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就会产生上进心。尊重所有的学生,应把他们都当成各具特点、有待进步的人来看待,学会欣赏他们,找出其闪光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这样的语言会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我们不妨慷慨地给学生以赞赏和鼓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

二、爱是智慧,宽容是修养

教育是培育心灵的艺术。李镇西老师提出教师应“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爱与宽容是教育中的大智慧。宽容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爱学生意味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无知与缺憾。

刚当上班主任那时,我年轻气盛,工作热情极高,但工作成效极低。发现学生有不服管理的迹象我便怒不可遏,总是在第一时间用高过学生若干倍的声 音以势压人。结果不是遭到了学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抗,就是遇到了学生面对高压态势的消极反抗――沉默。一天 的早读课上,我检查学生背书情况,竟然看到十多位学生又没按时完成任务。当时我又想习惯性地发怒,但是因患感 冒,嗓子实在疼得发不出响亮的声音。 于是我改变主意,用沙哑的声音动情地讲起了李镇西老师的故事,讲他的学生如何在他生病期间自觉的学习,讲他的 学生在他休假时如何自觉管理好班级…… 学生听得都很入神。早读过后,十多位学生很快就自觉地把背书任务完成了。 中午还有学生给我递来了金嗓子喉宝。以后的几天里,学生们上课都特别认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宽容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的意志力。”约翰・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鼓足勇气杀了校长韦尔登家的宠物狗,把内脏一个个地分割、观察。韦尔登知道后,别出心裁地对小麦克劳德进行了“惩罚”――画一张狗体解剖图。就是这一“惩罚”造就了一名解剖学家。1923年,麦克劳德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陶行知四次奖励糖果给一个打架的孩子的故事也是如此。

宽容比苛责更具教育效力,也更能直指人的心灵。要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感受因严格管理而带来的种种不适之后,细细体味到隐藏于严格管理背后的沉甸甸的爱和教师的良苦用心。

三、拒绝溺爱,爱要理性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

心理学告诉我们: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精神上的断乳期,他们从心理上想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愿以独立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去拥有世界,渴望独立,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我早些年带班,常落入保姆式班主任桎梏。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忙上课,忙课间,忙室内,忙环境。学生却是一副懒散做派,甚至冷眼旁观。

我们对待学生的爱不能是溺爱。对学生我们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要给学生们锻炼的机会,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决不能越俎代庖,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品质。教师就应该是教师,是授业者,更是传道的师者。班主任更应该研究传道之术,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要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才是真正爱学生的表现。

让全体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应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教育是一种宽容,需要教师善良宽厚,胸怀博大,不与孩子计较恩怨;教育是一种科学,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勇于实践;教育是一种创造,需要教师用心来摸索;教育是一种幽默,需要教师心态平和。教育更是一种幸福。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有什么能比看着自己的学生进步还要让人欣慰的事情呢?愿所有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关爱下,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映盛 .五年制高职德育培养目标的研究和实践[J] .职教通讯,2004(10).

[2]钟文平,于俊红 .从心理发展看五年制学生的教育管理[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5).

爱的理解篇8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反抗 杂糅 身份重构

17世纪初,欧洲白人带着与当地土著人完全不同的文化来到北美,开始了他们在北美的殖民运动。利用武力和欺骗的手段,欧洲白人不断压缩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印第安土著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赶至偏僻荒芜,资源匮乏的保留地生活。同时,欧洲白人以种族和文化优越自居,对他们眼中“野蛮、原始”的印第安人进行所谓的“文化开明”运动,又开始了对印第安土著居民的文化殖民。“由于印第安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殖民者到来后发生的一切,都是从殖民者的视角去书写,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印第安文学和文化在后殖民主流思想压制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1]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颇负盛名的印第安女作家,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厄德里克的作品赢得世界评论界的认可,获得诸如获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大奖,其中,她的长篇小《爱药》(1984) 获当年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传统的印第安文学多以口头文学为主,因此受众和影响力小。但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多元化文化潮流的兴盛,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不断上升,由此带来了以英语为载体的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原创性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的空前繁盛,来自边缘的声音在多元化的舞台上发出越来越洪亮的声音。“20世纪60年代后涌现的印第安作家多以英文为载体,讲述自己的故事及本部落的传统文化,印第安作家和作品逐渐受到美国公众及白人主流文学的关注。在历经两次印第安文化复兴后,印第安文学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2]

作为一位印第安裔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关注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印第安土著居民的生存状态,在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爱药》中齐佩瓦保留地居民正遭受在传统文化遭受主流文化强烈冲击的后殖民背景下的迷茫,彷徨和挣扎,以及对自身文化身份的重新追寻和构建的痛苦过程。经历了殖民和后殖民,面对贫穷和社会歧视,印第安土著剧名不断反抗。盖瑞是一个积极的印第安运动领袖,他不断奔走为印第安人的权利呼喊,最终被捕入狱,逃出监狱后选择流浪的方式来反抗不公;琼在白人社会中艰难生存,最终以死抗争以寻求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亨利无法解脱战争创伤,用自杀的方式来摆脱长期的精神压抑,他的死也是对美国主流社会的无声反抗。利普夏从小被父母抛弃,深受白人文化影响的他始终陷于对自身身份不确定的精神焦虑中,郁郁寡欢。“尽管齐佩瓦人在困境中不断反抗,但是身份感的缺失让他们的反抗多以失败告终。因此在双重文化的夹击下如何求得生存并实现身份的重构是齐佩瓦人的当务之急。”[3]

同时,厄德里克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尤为关注印第安女性在传统文化遭受重创,本土文化和传统迷失背景下的彷徨和挣扎,着力描写她们如何通过重拾印第安传统,成功实现自我女性主体身份重构的过程。通过研究《爱药》中三位女性人物:琼、玛丽和露露的自我身份寻求过程,路易斯・厄德里克不遗余力地探索印第安女性在遭受文化和传统的双重夹击下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挣扎,寻求出路的艰难历程。

文中第一位女主人公琼,是一位漂亮的印第安女性,在保留地居民眼里“她是自然的女儿,” [4]她有着典型的印第安人的肤色和容貌,喜欢跟着艾力,部落里唯一个猎人,一起在树林中打猎和奔跑。不幸的是,从小在琼的眼里,印第安人就是低等人。在琼还是小女孩时,有一次她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她扮演的是偷了白人一匹马的印第安人,她竟然叫表弟把她吊在树上,可见在小琼的心里,印第安人在白人面前就是低人一等的,这个游戏也是当时白人如何对待印第安人的一个缩影。当琼渐渐长大,离开了保留地,开始在白人为主的社会里求生存。她感到在白人的社会里,举步维艰,不断的挫折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出门的时候她“要把门把手带在身上。”[5]她虽然出生在印第安部落,但是她非常渴望被白人社会接纳和同化,可是在不断的遭受白人的侮辱和歧视后,她逐渐陷入绝望,在和一个白人男子约会酒醉后冻死在回部落的路上,最后通过她的私生子利普夏的努力,她的灵魂最终在死后回归到了印第安传统之中。

《爱药》中出现了大量的后殖民痕迹,这些痕迹烙在齐佩瓦保留地居民的方方面面,深深的影响了保留地人们的生活。当地的居民早已不再保留他们的狩猎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学习农耕;年轻的一代也不再说本土齐佩瓦语,英语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官方语言;另一方面,宗教也渗入到了当地人的精神世界,他们每周都去教堂礼拜,传统的齐佩瓦保护神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从生活方式到教育,从人们吃的食物到宗教,后殖民的烙印无所不在,它已经改变了这边土地,改变了这边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但是在后殖民横扫保留地的同时,齐佩瓦本土的传统文化却依然存在,因为老一辈齐佩瓦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他们依然坚持齐佩瓦人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并且试图教育年轻的一代也将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在传统和新事物相碰撞的时期,年轻一代的齐佩瓦人更容易迷失在两种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夹缝中,无所适从。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的第二位女主人公出场了。

《爱药》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玛丽,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圣女以获得基督教上帝的力量。她绝对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天她都做祈祷,以至于人们觉得“保留地里没有哪个女孩比她祈祷的更虔诚了!”[6]可是她当圣女的梦想却因为自身的“不纯”的血脉而受到阻挡。由于她是印第安和白人的混血,她的一半印第安血统是不会得到修道院的那些修女们的承认的。尽管如此,她仍然鼓起勇气踏上了通往山顶修道院的道路,在那里,她受到雷奥泼达修女的折磨,但她却忍住了,因为雷奥泼达修女在她的眼里就是上帝的化身,修女对她的身体折磨正是她为她的不纯的血统而赎罪,再者,她始终坚信一条基督教教义,那就是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活在世上正是为了赎罪。当她终于实现了成为圣女的愿望的时候,她却并没有感觉到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相反,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感受到的是困惑和不安。她感觉“我的皮肤沾满了灰尘,嘴唇也是灰尘,从头到脚都好像被灰尘笼罩了!起身,你得起身走开!可是这灰尘好像无边无际!”[7]陷入到两种文化中的玛丽就好像被陷在无尽的灰尘笼罩中无法脱身。一方面她无法完全摆脱保留地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另一方面她对基督教盲目的崇拜又让她无所适从。夹在两种文化中的玛丽最终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逐渐领悟到在离开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她无法实现自我主体身份的构建。

露露则是另外一位独具魅力,自主意识强烈的印第安女性,她漂亮性感,个性不羁,风情甚至可以说有些的她和不同的男人生下8个孩子,却从不依附于任何一个男人,上了年纪后,她和玛丽一起为捍卫印第安传统文化做了不懈努力。当她得知她的房子和土地要被白人政府征收后,她恨透了这种无情的土地政策,所以当土地测量员来到她家的时候,露露无法抑制内心的怒火,对土地测量员吼道“如果你们要测量土地,那你们得先测测我们的权益!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就算是那些摩天大楼的顶层,都是印第安人的!这就是事实!”[8]而当她被强制搬离自己的家的时候,她不断的发出质问。露露的愤怒代表了所有印第安人对白人政府的不公统治的不满。最终,露露的房屋被毁,并盖起了一个制作印第安饰品的加工厂。讽刺的是,这个加工厂的口号正是要向世界推广传统的富有特色的印第安传统文化。

从殖民时期的土地剥夺,印第安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硬生生的和土地割裂,再到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后殖民入侵,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和入侵的新文化之间不断的对抗和冲突,生活在两种文化夹层中的印第安保留地居民也陷入到一个纠结和尴尬的境地。传统已经回不去了,失去了土地,失去了传统,同时又无法完全被主流的白人社会接纳,这种境遇下的保留地居民该何去何从,该采用什么方式来面对这种危机或者是该怎样重新构建自己的身份呢?或许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参考。

霍米巴巴指出,“在后殖民背景下,文化的对抗不可避免,在主体身份的构建中,殖民和被殖民文化是相互影响的。”[9]对于印第安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的对抗,文化的杂糅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只有在对抗中接受杂糅,并重新回归印第安传统,重拾民族自豪感才能帮助迷失的齐佩瓦居留地的人们成功实现身份的重构。也就是说,在后殖民的洪流中,传统文化被冲击已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印第安人们必须要首先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其次,白人主流文化是建立在不公的统治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背景下,印第安人也要勇于反抗不公正的待遇。再次,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必须始终坚守传统,因为一个种族的传统是这个宗族的灵魂,是根之所在,因此只有最终在杂糅中保留灵魂,才能从根本上认清“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在《爱药》中,齐佩瓦特有的讲故事的写作方式和语言作为独特的印第安传统,结合英语的现作方式,被厄德里克充分地运用以达到对主流话语霸权的解构和对印第安传统话语的重塑。文中的三位女人公,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看似人物性格所致,究其根源,她们都是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冲击对抗夹缝中的小人物,她们的事迹,或悲惨或壮烈,终究也逃不过社会大背景下的时代变迁。因为夹缝中生存,她们迷失,但印第安的传统的回归给了她们身份。在《爱药》的最后,厄德里克描写了利普夏作为身份迷失的年轻一代的印第安人的代表,通过追寻自身家族身份以及重拾作为印第安人的民族自豪感,成功实现了自身的身份建构,昭示着新一代的印第安人,已可以摆脱挣扎,在文化的杂糅中求得了生存。

参考文献

[1]高琳.书写当代印第安人生存困境的《爱之药》.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洪学敏,张振洲:《美洲印第安宗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靓.文化冲突中的本土身份构建―――宗教与性别视角下的《爱之药》.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2)

[4][5][6][7][8]张廷纾郝芬姿埂ざ虻吕锟顺て小说叙事的后现代因素――以《爱药》为例[J].《当代外国文学》,2007(4)

[9]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上一篇: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范文 下一篇:什么是广告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