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证书样本范文

时间:2023-09-28 18:55:56

学位证书样本篇1

成人高考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报考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在1997年前,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专科毕业参加工作满2年,还得要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信,而现在的应届专科毕业生也能报考升本科了。

总的来说,成考的报名条件越来越宽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条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资格审查工作,不能因为条件少了,要求降低了,就不审查了。相反在某些条件的审查上,工作难度是加大了。

在办理专科升本科报名考生专科毕业证书的审查时,工作难度就很大。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形式很多,包括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自学考试大专、成人高考函授及脱产大专、新发展起来的远程教育大专,还有各级党校的大专等等。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毕业证书也多样化。就证书的大小来说,可以说一个毕业学校一个样。证书皮也不一样。就自学考试而言,虽然形式比较单一,也有新旧版本的不同。证书的用纸也不一样,有好有差,有薄有厚,纸上有的有底纹,有的是没有底纹,有底纹的毕业证书底纹的花样、颜色等也各不相同,有的用纸还有水印。在毕业证书内容的书写上,有的是手工写上去的,有的则是打印上去的,字体、字号大小也不一样。在毕业证书上,证书的代码一栏也不相同,有的是手写的,有的是打印的,代码位数也不相同。证书上的照片,有1寸的,有2寸的,还有小2寸的,有黑白的,还有彩照。证书上的钢印,有的清晰,有的十分模糊。毕业证书上类似这样的不同还有很多,毕业证书资格审查工作繁杂,责任重大。

上面只是说了真证书的不同,而现在造假活动十分嚣张,屡禁不止,更让我们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在资格审查上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对于参加成人高考的人来说,绝大多数是来自本市县,其毕业学校多数是来自本省的高校,致于自学考试毕业生,其毕业证书格式现在已经统一,而且带有身份证号码,审查起来比较容易,其它高校毕业证书,只要我们多看,多问,多记,一般情况下也比较好分辨真伪。这些都是我们现行的一些个做法,或者说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比如成人高考并没有限制只有本市县人员才能报考,对于外地人员在本地工作的按规定也应可以报名,但外地人员其毕业证书往往是外地高校的,平时见不到,很难分辨真伪。造假手段日益更新,造出的假毕业证书有的甚至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如果还是墨守成规,只是根据经验去辨别审核,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各报名点在报名过程中,对每一个首次出现的毕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立该种毕业证书样式的档案资料信息数据库,资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毕业学校名称、毕业证书颁发日期、毕业证持有人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毕业证书编号、毕业证书底纹描述、毕业证书钢印描述、毕业证书所用照片规格、考生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等,并用专科毕业证书学校名称全称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字头组成的字符串为每个新证书样式进行编码,便于今后查询,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毕业证书样式采集成图像一并存入信息库中。经过较长的时间的积累,我们原来存在于头脑中的经验,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可以查证的东西了。

方法二,对于首次出现在报名过程中的毕业证书样式,我们可以寻求上级招生部门及相关学校的技术支持。把毕业证书传真过去,请上级或毕业学校帮助鉴别。但由于这时各级招生部门都在进行成人高考报名工作,毕业学校也可能有很多其它工作,其联系方式往往也要临时去找,这种方法仅仅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

方法三,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建立全国各级各类高校专本科毕业证书样式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各省、直辖市、自制区、中直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成人高考招生的本专科、自学考试本专科以及其它形式招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科毕业证书样式。毕业证书样式内容除前面所提一些项目外,还可更详细更全面。信息系统建成后,在成人高考报名过程中在互联网上公布,以便于各级招生部门及各类报名点办理毕业资格审查时参照。这样做就大大增加了做假证书的难度,减少了毕业资格审核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核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四,建立全国个人学历信息网上查询系统,这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高校毕业的学生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应包括本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等,毕业信息应包括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学历层次、学制、毕业专业、毕业证书编号、毕业证书图片等等,数据库按身份证号进行索引排列。建好的数据库在互联网上。这样,报名点在成考报名期间就可以根据考生的身份证号来查询该生的毕业信息,辨别真伪。

学位证书样本篇2

关键词 职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双证书;市场导向;政府作为

中图分类号 G71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4-0046-05

“出口畅”,才能“入口旺”。所以,职业学校的出口,即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吸引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针。为促进学生就业,职业学校推行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双证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操作证,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上岗证。其他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则有标识持有者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知识及技能的作用。所以,一般来说,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对职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会有很大帮助。但在实践中,个别毕业生持有的资格证书,却未能充分发挥助其就业的功能。

一、与职业资格证书有关的两个就业问题

(一)高级别证书的价值未能体现

这一点在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表现得最明显。一般来说,学习三年的学生可以考取中级工资格,学习四年可考取高级工,学习五年可考取技师。经调研发现:技校毕业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高级工、技师等高级别证书不被用人单位认可,为此学生抱怨道:“技师很不好考,就算考过了,社会上也不承认。”“技师证社会上不认,厂子里没有人相信我们,只让我们干一线活,说白了就是技校生。”学生反映的情况,从学校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教师口中得到了印证:“动员已取得高级工证书的学生再学一年,以取得预备技师证书,难度非常大。情况经常是,好不容易动员学生上了技师班,没多久他们就要求退学,因为他们从毕业生那里得知,预备技师的待遇和高级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二)持同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却不能进同性质的用人单位

笔者在某职业高中调研时获悉,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尽管考取了幼儿教师资格证,但因为没有就业报到证而进不了公立幼儿园。所以,该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升读高职,因为高职毕业生可获得就业报到证。“同样是通过中考上了职业学校,同样是学习三年,拿到了同样的教师资格证,因为就业报到证的问题,职高的学生就进不了公办园,中专的学生就可以。这不就是一种政策歧视嘛!”该校负责招生就业的教师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

二、看待和分析上述问题的两个视角

(一)职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

职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建国初到“”的计划经济时代,中专、技校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包办毕业生的就业事宜,即所谓的包分配。上文提到的就业报到证的前身——派遣证,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招生就业实行双轨制,即计划内招生与计划外招生并存,计划内生源的就业仍由政府部门包办,计划外生源则主要面向市场自谋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及大中专毕业生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双轨制由单轨制取代,即所有中职生都要缴费上学,毕业时面向市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力资源市场日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制度成为主流。所谓市场导向,即市场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是人力资源市场的主体,双方拥有人力资本交易的自。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信息服务、法律规范,只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及市场失灵的领域,才会主动干预。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涵及作用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由职业资格内涵中的“起点标准”、“必备标准”等关键词来看,职业资格主要为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服务,提供一种类似门槛,即最低标准性质的知识、能力标识与信号服务。至于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等级的评价,并非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功能,而是一种附带功能。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关于高级别证书价值未能体现的问题

首先,尽管毕业生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但企业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其具备了直接上岗操作的能力。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让技校学生来了就上岗,就算他有高级工证书,也绝对不可能,起码需要半年的磨合期。”一名参加工作的技校毕业生亦持同样观点:“因为在学校学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理论上的东西,所以,到单位后还得跟着师傅学一些现场操作,得有一段适应期。”某职业学校负责招生就业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修改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旅游证也好,教师资格证也好,会计证也好,国家应该出台一个管理规范,就跟过去的驾驶证一样,在驾校通过考试,先发白本,实践一段时间后考核通过,白本转为蓝本。这样做,可能更规范一点。学生在学校取得的证书,必须经过两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通过考核后才能转为正式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那时他才真正具备了上岗能力。”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决定员工工资、福利水平的权力。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劳动部文件《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明确指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试用期及转正定级后的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据笔者调研,目前各类企业大多实行岗位工资,即“干什么岗位的工作拿什么水平的工资”。工资水平一般不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直接挂钩,甚至在一些合资、外资企业,工资水平也不与员工的学历直接挂钩。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实行工资与技能等级挂钩的制度,但员工技能等级并非社会机构鉴定的等级,而是本单位技能评定委员会综合评定的结果。当问及企业为何要花费成本自己搞技能鉴定时,某企业负责人的回答是:“社会上的鉴定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许正是由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共性要求与企业岗位的个性要求难以实现衔接,所以,企业职工参加社会化技能鉴定人数占总鉴定人数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41.15%下降到2007年的16.49%[1]。200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意见》,对企业开展的技能人才评价予以充分肯定。一方面说明企业开展此类工作有政策依据,另一方面表明职校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其求职、从业和上岗的一种资格证明。

(二)关于持同样职业资格证书却不能进同性质用人单位的问题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分析,一是就业报到证是什么,为什么进公办幼儿园必须要有?二是为什么中专毕业生有就业报到证,职高毕业生没有报到证?关于第一个问题,就业报到证是“全国普通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简称。顾名思义,就业报到证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如果报到证的功能仅此而已,报到证就不会成为职高学生到公办园就业的拦路虎。据查,就业报到证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功能,例如,报到证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就业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就业单位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工作手续。在计划经济时代,报到证被称为派遣证。普通人的就业称不上派遣,顾名思义,这里的派遣有分配、安排干部之意。所以,派遣证虽小,但作用极大,因为它是持证者拥有干部身份的标志,没有它,毕业生就进不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成为不了编制内的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中专毕业生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派遣证制度进行了改革,但却是一个图有虚名的改革,因为变化的只是证书的名称,即由先前的派遣证变成了现在的就业报到证,其所附带的其他功能几乎没有变化。例如,没有就业报到证的职高毕业生仍然进不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公办幼儿园。

关于第二个问题,需要回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建国后,承担中等职业教育职能的学校主要是中专和技校。技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所以技校毕业生没有干部身份,自然也就没有派遣证的问题。中专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所以,中专毕业生拥有干部身份,毕业后须持派遣证到单位报到。20世纪80年代,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完成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任务,有关部门举办了大量职业高中。这类学校不仅承担了分流初中毕业生的任务,还承担了分流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因为职业高中的办学经费主要靠自筹,学生上学要缴费,毕业国家不包分配,面向市场,自谋职业。在这种情况下,职高毕业生是不可能享有干部身份的,所以,他们几乎没有到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即使有,也只能作为临时工、合同工,很难成为编制内的人。

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用“一高一低”来概括:一高是指就业率高,从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看,已连续多年维持在95%以上;一低是指就业质量低,即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低是就业质量低的根本原因,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工作稳定性等均与此相关。工资收入低也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看待工资收入低这一问题,首先,职业学校毕业生工资收入低有一定的必然性。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低端的工作岗位,较低的技术、技能含量,必然是较低的工资水平。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受教育年限越长,学费成本、机会成本就越高,教育收益理应越高。与本科生、专科生相比,职业学校毕业生受教育年限较短,表征其教育收益的工资收入自然较低。其次,经常能听到有人抱怨说农民工抢了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如果职业学校用三年时间培养的学生需要和农民工竞争同样的工作,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呢?职校生与民工从事同样的工作,而民工又供大于求,在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劳动力的价格(工资)自然较低。再次,最低工资标准低、集体谈判① 不普遍也是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工资收入低的重要原因。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后一般都会有3个月到1年的试用期或见习期,期间的工资多为当地政府部门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仍然偏低。而国外技术工人的工资较高,其原因是行业工会有着强大的力量,他们可以通过集体协商、谈判等方式,将本行业技术工人的工资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五、存在以上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

存在以上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尚未确立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从1993年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客观地说,这一双证并重的制度并未真正建立。

(一)学历文凭始终是确定毕业生初始工资的重要依据

新中国成立至今,政府部门的各级学校毕业生起始工资始终是按学历确定工资水平。如1993年国务院的《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规定了直接从各类学校录用的工作人员试用期工资:初中毕业生为1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为18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为19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为205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24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为270元。无论政府红头文件还是具体管理实践,均未发现有依据毕业生所持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来确定工资水平的。

(二)技能类资格与专业技术类资格、行政管理类职级间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差距较大

计划经济时代,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员工有着不同的身份,即工人和干部的区别。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难免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如职业资格分为两类,一类为面向工人的技能类职业资格,另一类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业技术人员很长一段时间享有干部身份和待遇。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先前以身份管理为特征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亟需向以岗位、能力、业绩为本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转变,2006年人事部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就体现了这一趋势,但这一改革方案仍存在重知识和学历、轻技能和资格的倾向。例如,工勤技能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的工资水平差别较大。而且,在住房等福利待遇方面,技术工人也处于劣势。所以,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对策

(一)保障就业机会的均等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一些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理念不相适应的制度性、体制性因素仍然存在,不仅有悖于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精神,而且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些制度性、体制性弊病,尽快予以清除。如前面提及的影响职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公办幼儿园就业的“派遣证”制度,即应废除,以保障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机会。另外,政府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设定岗位条件时,一方面,应尽量避免或消除人才“高消费”,盲目追求高学历,以保障大专生、中职生就业权利和公平竞争机会。另一方面,要体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理念,一些对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在设定报考条件时,应突出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二)给予职业教育、职校毕业生更多的关注和保障

职业教育具有基层性、弱势性,这也是导致职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角度而言,政府应给予职业教育、职校毕业生更多的关注和保障,如基于差别原则② 的政策倾斜、区别对待等。例如,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机会、工作岗位,旨在帮助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税费减免等,可否向职校毕业生倾斜。此外,为提高职校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政府应保证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增长③。政府要积极推动基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会、企业、政府)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以保证技术工人能有体面的工资收入。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职校毕业生求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为提升职校毕业生工作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督促企业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灵活就业的职校毕业生,在涉及其基本生存的医疗、住房、失业救助等方面,政府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政策倾斜。

(三)加大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力度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求职时两种证书并重,不应一味地强调学历文凭,应用型、技能型岗位要突出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和作用。二是在确定员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时,当涉及员工发展、晋升机会时,需在两种证书并重理念的指导下,为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管理人才提供大体相当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例如,在保持现行依据学历文凭确定毕业生工资制度的同时,针对强调技术应用、技能操作型的岗位,试行根据毕业生所持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确定工资的制度。近日,山西省推出了技工院校毕业的技师、高级工参照专科毕业生确定起始工资的办法,就体现了两种证书并重的思想。目前,有地方规定持有本科及以上文凭的人员可享受在当地落户的优惠政策。建议完善该类规定,将持有高级技师、技师甚至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也纳入其中,以彰显两类证书并重的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权力、责任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上述建议及措施应以鼓励、引导、示范为主,行政强制为辅,先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型国企做起,待制度成熟时,通过指导性文件的方式向其他性质的企业、部门推开。落实双证并重的理念,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保障其基本权益,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发挥应有作用。

学位证书样本篇3

办公证常遇见的问题

若证明本人与本人档案没有记载的亲属关系 可以由有关亲属的单位分别开出证明,证明他们各自的亲属,直至能够说明本人与该证明的亲属间的关系。例如证明姑表兄弟,可以由父亲和姑姑的单位分别证明他们的兄妹(姐们)关系及各自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

若毕业时成绩单由学校直接交给录用单位存入个人档案,本人手中没有成绩单 可由档案管理部门将存入档案的成绩单复印出两份,在其中的一份上。

申办结婚公证而不能提供结婚证的 一般应由当事人双方到原登记机关申领《夫妻关系证明书》,然后到公证机关申办夫妻关系证明书的公证。如某种原因不能领取《夫妻关系证明书》 ,应由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档案馆)根据档案记载,开出有关结婚的证明,提交给公证机关。在1950年婚姻法实施前结婚,不能提供有关结婚证明文件的,除提交单位证明信外,需由夫妇双方共同写成文字材料加以说明。

要证明本人与本人档案记有记载的亲属的关系 可以由有关亲属的单位分别开出证明,证明他们各自的亲属,直至能够说明本人与该证明的亲属间的关系。例如证明姑表兄弟,可以由父亲和姑姑的单位分别证明他们的兄妹(或姐妹)关系及各自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

被公证证明的文件上的名字与户籍、身份证或档案记载的名字属同音不同字的 如果两个名字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是错误的,应当到原有关机构或部门更改正确的名字,但由于有的已时隔多年,更改确有不便,可提供能够证明两个不同的名字确系一人的文件。可由公证处另外出具两个名字关系的公证书。

毕业时成绩单由学校直接交给录用单位存入个人档案,本人手中没有成绩单的 可由档案管理部门将存入档案的成绩单复印出两份,在其中的一份上说明与存档原件相符,并加盖公章,由申请人交给公证处存卷。另一份交公证处做公证。

毕业证书(学位书证等)已经带到国外或丢失的 应将该证书带回国内,交公证机关审核后方能为其办理学历公证书。毕业证书丢失的,可到原发证书学校补发毕业证书或出具学历证明,公证处证明补发的毕业证书或学历证明。

工作经历证明书中确认技术职称(职务)的起任时间 工作经历证明需要证明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应向公证机关提交科干局核发的职称(或职务)证书,其起任时间以该证书标明的为准,其职称的专业以该证书标明的为准。

申办在职证明公证 可由现任职单位开具规范的证明信,其内容可以仅证明现在该单位的任职;也可以证明从何时起至今在该单位所从事主要工作的内容及自何时起任现职务。

公证收费

公证收费严格按照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司法局[1999]第039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涉外民事公证收费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 证明出生、无罪、婚姻状况、学历、学位、成绩单、经历、亲属关系、独生子女、曾用名、驾驶证、国籍等。中英文正本每件104元,中英文副本每件10元。

注:

1.上述公证的证书原件需翻译英文的(指结婚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驾驶证、职称证书、厨师证等)。每件24元。

2.大学成绩单、判决书、调解书、授权书(委托书)、营业执照、资信证明等内容较为复杂的文件需公证处送指定的翻译公司翻译,翻译费按翻译公司收费标准收取。

3. 根据美国、奥地利、韩国等国的要求,申请人办理的上述公证书后面还需附该公证书译文与原公证书内容相符的公证,因此凡办理发往以上国家使用的公证书,公证件数及费用相应增加(104元×2)。

二、 申请人办理上述各项公证只需中文本的。正本每件80元,副本每件10元。

三、 公证处办理上述各项公证的期限一般为七个工作日,申请人申请加急办理的,视具体期限加收翻译费。

证明信参考样本

申请人到公证机关办出生、未婚、未受刑事制裁、工作经历等公证时,须向公证机关提供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信,申办学历等证书时,除向公证机关提供有关证书原件外,还须提供相关部门提供的证明信。

现提供以下证明信参考样本:

出生证明书:

×××(性别)于××××年×月×日在××省××市(或县)出生。×××的生父是×××,×××的生母是×××。

经历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在××单位(应写明全称)任××(职称或职务),××××年×月至××××年×月在××单位任××(或从事何种工作)。

学历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于××××年×月入××大学××系学习××专业,学制×年,于××××年×月×日毕业。

域外亲属关系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现住北京市××区)是居住在××国××市×××(性别,出生年月日)的××(相互关系)。

亲属关系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的配偶是×××(出生年月日),子(或女)是×××(出生年月日),父亲是×××(出生年月日),母亲是×××(出生年月日),哥哥是×××(出生年月日),弟弟是×××(出生年月日),姐姐是×××(出生年月日),妹妹是×××(出生年月日)。

未受刑事制裁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现住×××)在中国居住期间没有受过刑事制裁。

书写人:

××年×月×日

注:(1)证明信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如人事、组织、劳资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根据掌握的真实情况负责书写,并写明出处,有书写人签名,加盖专用章。凡由当事人本人书写的证明信一律无效。

(2)证明信为二页以上的,需加盖骑缝章。

(3)申办哪种证明,提供哪些内容,不办的不必提供。

(4)证明信在开出后一周内有效。

学位证书样本篇4

2、在证书上,专升本的毕业证书明确标明是专科起点升本科,与普通本科有所区别。统招专升本有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与普通本科相同,其他类型的专升本可能没有学位证书。

3、毕业证上显示内容不一样,校内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自考专升本等都是有特殊字样。

4、年制区别;统招专升本一般要读三年专科,两年本科,总共5年。普通本科大部分是四年制。对于除统招外的其他专升本可能需要更少的时间。

5、学历区别;专升本是专科起点升本科,除统招专升本外,其他专升本是您的第二学历,而您的第一学历是专科(统招专升本第一学历为本科)。对于普通本科而言,其是通过高考直接升为本科,第一学历就是本科。

6、考试难度;统招专升本和统招本科的难度差不多,都需要经过认真艰苦的备考。

7、公职考试、考研的区别对待。;一般来说,考研时导师会偏向于选择全日制的本科,而不是专升本。此外,在公务员等的一些公职考试中,有的招考岗位会标明本科与专升本的报考资格。

8、最后,来普及下专升本的三种学习形式:全日制、业余制、网络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专升本和本科证书都是国家承认的本科证书,对于学生们以后的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升职定薪等都具有等同效力。

学位证书样本篇5

[关键词]双证;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0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02

[本刊网址]http://

一、双证的释义

双证,通常认为,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是学习时间和过程的证明;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专业工作的学识、技能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能的必备标准。在校生由于学士和技能水平的限制,一般考取的是从业资格证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日渐增长,用人单位的人才选聘标准日趋严苛,传统的“双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从职业资格证书本身来看,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在校生由于工作年限和经验的限制,一般只能考取初级证书;但可考虑在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后,考取其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从证书涵盖的范围来看,毕业生除了具备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外,一般还需具备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和其他各项技能证书。毕业生只有不断求“证”,重“证”缠身,方可在求职招聘路上站稳脚跟。

学历证书表明文化程度,职业资格证书体现就业准入资质,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说明外语水平、微机处理等通用技能水平,其他各项技能证书体现某一方面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财经类专业来说,专业技能证书包括注册会计师、会计实务证、外贸会计证、金融服务师证、电子商务师证、统计师证、办税员证、全国信息化ERP应用资格证等,与从业资格证书的主管部门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不同,专项技能证书的颁发部门五花八门,有相关主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或多方联合颁发等。在众多的专项技能证书中,如何辨识其的有用性、权威性及可获取性,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双证教学的政策背景与现实依据

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个角度,无不显示双证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政府部门强调双证并重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即不断重视和推行双证书制度,各部门或业界对此均有具体规定,以此确立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发[1993]3号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14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专门提出,逐步实现专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一言以概之,根据教育部、人事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注重技能证明

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不想把自己的单位变成免费的培训部、练兵场。但仅凭一份简历或几次面试,用人单位难以对毕业生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进行录用与否的取舍。这个时候,通过第三方认证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可以证明毕业生具有相应的学习、培训经历,且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为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三)毕业生渴求多证在手

据统计,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较2013年的699万,增长28万,增幅为4%。继“最难就业季”后,出现“更难就业季”。毕业生除了具有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外,仅具有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已很难在惨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每多获取一本职业资格或专项技能证书,即相当于增加一份就业砝码。可以说,证书所体现的技能水平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亦是毕业生求职的有效敲门砖。

三、双证教学的实施途径分析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需要取得什么样的职业证书,这是实施双证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应查阅法律法规,调研行业协会、企业、人才网站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第二,在了解人才需求规格后,进行证书遴选调查,主要考察证书与就业匹配度,只有政府认可、企业认同的证书才是真正有用的。第三,初步遴选出意向证书后,该证书即进入“试用期”:除从业资格证书外,其他证书专业技能需要多方位了解,专业教师亲身体验,学生模拟测试证书含金量,用人单位反馈持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各方评估通过后,方可组织推广报考。

双证乃至多证教学十分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各高校的推广和施行方案多种多样。一是,有的高校把职业证书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直接采用考证教材或题库;诚然,直接采用考证教材或题库,可以很好地提高证书的通过率,但这种方式往往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沦为应试教育,实不足取。再则,有的高校把获取职业证书作为毕业必修学分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或培训取得,这种方式更多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发性,在实践中往往因为学生初期重视不足,待临近毕业突击应考,最后不了了之;有的高校仅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证书,但没有强制规定,这种方式对学生的约束力严重不足,形同虚设,这对学生的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认为,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察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但不可因噎废食,忽视学科专业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入学伊始,学校即应实施贯通学业全程的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企业导师言传身教,在师生间达成双证教育的共识,从思想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在学生应考前,由院(系)组织专门的强化培训班,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或培训讲师,对知识结构和考查要点进行梳理,对真题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在证书培训及考试结束后,应适时组织考培反馈会或开展问卷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以利总结经验,帮助后续考培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时,不妨与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科技企业乃至行业企业合作,借助它们对考试动态的关注,证书命题规律的研究,丰富的实践从业经验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及专注培训体系的授课经验,节约学生考证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专任教师亦可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全程跟进考培服务过程,或是利用自身教学特长,轮换承担某些模块的培训工作。校企双方师资的开放交流与良性互动,对职业院校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不无裨益。

四、双证教学的发展建议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证书是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保证。因此,未来的双证教学,必将朝三证乃至多证方向发展。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双证教学适合在校内进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节约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双证教学建议由学校与有资质的政府机构或企业合作联合举办,提高证书的权威性、通过率;双证教学在院系层面的开展,建议配备专门的负责人进行项目化管理,提高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双证教学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双证教学在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亦能提升学校的双师素质,帮助教师在职业培训中不断进行自我继续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当前,虽然各项职业证书鱼龙混杂,但是,相信只有能够通过市场检验的证书,才能最终被定义为有用的证书,实现校、企、生多赢。

参考文献:

[1]时昌桂,蔡其明,面向东南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2+2”模式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学位证书样本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交叉列联表 影响因素

本项目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6JYC09);项目主持人:贾鹏芳。

研究问题及方法

1.问题提出:在高职教育中,一个专业能否很好地生存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就业来决定的。会计专业为高职教育中较常见的专业,近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相当一部分学生顺利就业,但是每年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就业。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呢?笔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找到主要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1.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个人工作经历及就职情况。

2.样本选取: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所需数据计划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资料。调查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抽样方法为整群抽样,笔者在某高校整群抽取应届毕业生作为样本,具体抽取样本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会计专业所有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在参与调查的116人中,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有102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人,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进行的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的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均是指这102人。本研究涉及的会计相关工作包括会计、出纳、成本、工资、统计、收银等。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

性别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在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64人,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38人。按性别分,男生18人,女生84人。在男生中5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0%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在女生中66%从事会计相关工作,34%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女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男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户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城镇户籍的为16人,占比15.6%;有农村户籍的为86人,占比84.4%。城镇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3人,占比81%;农村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1人,占比59%。从中可以看出,城镇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村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2.学习成绩

班级排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成绩占前20%的为51人,成绩占20%-70%的有43人,后30%为8人。其中,前2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7%,成绩20%-5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0%,成绩在后3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50%。从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

奖学金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取得奖学金的有17人,占比17%,没有取得奖学金的85人,占比83%。其中,取得将学金的学生中从事会计工作人数占比65%,没有取得奖学金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占比62%。从中可以看出奖学金取得与否对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影响不大。

3.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81人,占比80%,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占比20%。其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5%,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2%。从中可以看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者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6人,占比6%,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96人,占比94%。其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7%,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3%。可以看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比例略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比例。

4.实习工作经历

校内实践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有校内实践经验的 有52人,占比50%;没有校内经验的50人,占比50%。其中,有校内经验和没有校内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均为63%,不存在差异。

校外实践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有校外实习经验的有59人,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的43人,占比42%。其中,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70%。从中可以看出,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比例要低于没有校外工作经验的比例。这个结果与我们推断的存在差异,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非会计相关工作而导致的。

5.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有29人,占比28%;3000元-4000元的有34人,占比33%;4000元以上39人,占比39%。其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2%,期望工资3000元-4000元中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76%;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9%。从中可以看出,期望工资在3000元-4000元者从事会计工作比例最高,其次为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者,比例最低的为期望工资2000元-3000元者。

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性别方面:女生的就业率要高于男生的就业率,这与会计工作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会计工作要求细心、谨慎、沉稳,而这些特性刚好女生优于男生。

户籍方面: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要明显高于非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这与预期一致,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一般在城镇,城镇学生家庭的人脉关系要优于非城镇学生。另外,受中国以往城镇与乡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城镇学生综合能力可能要优于非城镇学生。

学习成绩方面:排名靠前的学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排名靠后的学生。会计专业为技能型专业,用人单位在选录人才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专业知识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反映,与预期一致。

获取奖助学金方面:调查显示奖助学金对会计就业无显著影响。目前,国家政策在奖学金方面名额较少,助学金方面投放名额较多,一般学校在评定奖助学金时,奖学金看成绩排名,助学金看贫困程度。因此,结合学习成绩分析来看,奖助学金对就业无影响是成立的,与预期一致。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我们研究的前提指会计相关岗位:会计、出纳、工资、成本、统计、收银、仓库管理等。因此,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只能从事统计、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等,所以就业比例低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也是和预期一致的。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会计为专业技术岗位,岗位对会计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用人单位看重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也是情理之中,与预期一致。

校内实践经验方面:校内实践经验是指学生班干部经历。调查显示,校内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无直接关系,这与预期不一致。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会计专业就业的技能性比较强,会计岗位需要有沉稳、细心、谨慎性格的学生,校内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般比较活跃,用人单位反而不看重校内实践经验。

校外实践经验方面:校外实践经验是指上学期间从事过校园外社会实践。调查显示,校外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率成反比,即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比例要低于校外实践经验不丰富的学生。这与预期结果是相反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工作并非会计相关工作,因此,对会计岗位就业没有影响。

期望工资待遇方面:调查显示,期望月工资3000元-4000元的学生就业率最高,4000元以上者次之,就业率最低的是期望工资为2000元以下者。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与被调查者实际月薪分布相吻合,说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定位。

2.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涉及面较广,通过调查最终找出了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性别、户籍、家庭收入、父母H学历、学习成绩、资格证书获取、期望工资与待遇等都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综观这些因素我们发现,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性别、户籍、家庭收入、父母亲学历。但是毕竟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考取资格证书、调整就业心态、再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技能来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霞:《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2]陈赞:《医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

[3]孙俊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惠献波:《基于logistic模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学位证书样本篇7

关键词:高校;样本书库;馆藏资源;开发利用

样本书库就是指图书馆为每一种入藏图书提取的样本而设置的书库。在图书馆整个藏书体系中品种最齐全,以其文理并举、海纳百川、各种知识浓缩齐汇的优势,既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高校学生拓宽知识、培养科研能力及撰写学术论文非常有益。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文献数量和品种的多少已不再是评价图书馆工作好坏的标准,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才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图书馆藏书较全面、较系统的样本书库,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藏与用的矛盾日显尖锐。如何建设、管理及开发样本书库显得尤为紧迫。本文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样本书库的状况,探讨新形式下样本书库的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

一、学校样本书库的状况

1.建设状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样本书库于1986年建立,当时收藏仅供教师教学、科研所用的图书资料,保证了部分馆藏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其服务对象仅限本校教职员工,采取闭架借阅管理方式,供读者馆内查考。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同时兼顾样本书库藏书结构的系统性,20世纪90年代初,图书馆对样本书库的藏书进行了调整,将新进的所有图书,除工具书外,按每种一册入藏,保证了样本书库藏书的完整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截止到2012年馆藏纸质图书已120多万册,其中样本书有21万册,收藏22大类图书。

2.管理方式

2002年搬迁新馆之后,我校图书馆样本书库改变了过去闭架、半开架,仅对教师服务的模式,实行全开架,面对全校师生阅览的服务方式。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经领导批准,押证借出复印或扫描后及时还回。并且打破以前只有藏书没有阅览室的局限,设置了藏阅合一的阅览室,坐席达150多个。工作人员两名,配备工作机一台,检索机2台,方便读者查询检索样本书和获取所需信息资料。为了充分保证读者的阅览时间,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轮流值班,除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之外,周末样本书库照常开放,较好地满足了读者查阅资料的需求。使样本书库的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书库与阅览室有机结合,藏阅一体化开放型管理,使读者不分身份界限直接进入样本书阅览室和图书文献零距离接触,极大地“激活”了馆藏文献。样本书库的此项改革,提高了样本图书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不仅实现了藏阅一体化的阅览服务,还使样本书终于实现了“以藏为主”到“藏以致用”的成功转型。

我校样本书库注重细节管理,在入口处设立图书专栏,介绍新书目录、新书内容、主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图书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书籍进行推荐等。在样本书库设置新书动态展览专架,一月换一次。这样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找到他们所需的最新资料,及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保证文献既得以充分利用,又提高了利用效果。

3.利用状况

学校样本书库图书,只能够在阅览室开架阅览,但不能外借,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造成了样本书库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规定既限制了师生的需求,也不利于师生的研究学习和学校的科研发展。笔者对2008-2012年期间本校样本书库入库新书和读者到馆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2008-2012年新书入库和读者到馆情况

从表中不难看出,我馆样本书库2012年比2008年每人次阅览量上升了29%。这说明现行的全开架阅览是符合形势需要的,它既可以为读者提供齐而精的馆藏文献查阅,也使馆内藏书更接近读者,便于不同层次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到架上浏览图书,寻找文献资料,充分体现了样本书库的藏书价值。特别是2010以后阅览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是2010年3月我馆样本书库扩容搬迁,面积由原来的600平方扩大到现在的1400多平方,整整扩大1培多,同时增设了阅览座位,扩大了阅览面积,阅览环境改善较大,不仅大大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周转速度和利用率,也使书少人多的矛盾得以缓解。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截止2012年,在校学生达19000多人,可表中反映进入样本书库阅读的读者人数并没有大幅增长。可见样本书的利用率偏低。

二、样本书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服务单一

样本书库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系统性、学术性、连续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保本书,仅有一本,读者只能够在阅览室开架阅览,不能外借。服务模式的单一性,限制了师生的需求,制约了读者的脚步。从读者登记情况可看出,留住的只是一部分爱阅读的熟悉读者。这不仅造成了样本书库资源利用率不高,更不利于师生的研究学习和学校的科研发展。

2.书库危机

十多年来,我馆采取了传统样本书的提留原则:每种都提取一册或一套作为样本书管理,而且不分版次,不加选择,见种就留,使得大量内容陈旧、残缺不全、无收藏价值或复本量过多的旧书和新书混在一起,不仅给读者查找文献造成了困难,并且造成馆藏基数过大,增速偏快。尤其是2002-2006年以来,图书馆为了顺利通过高校评估,大批进书,每年新增图书为3~4万种。2008年以后入库新书见表,每年进书1万册左右,占总采购图书的25%左右,年复一年,新书源源不断地涌进,藏书越来越多,不得不增加越来越多的书架,使得书库空间不够用,造成书库危机频频。加之前期设计安排的不合理,致使样本书库8年三次搬家。经常调架、倒架、倒库,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图书的自然破损率也将随之加剧,这几年装订图书就有1600册之多,这不仅给学校造成了人为的经济浪费,严重限制了样本书库图书的流通数量和利用效果,另一方面僵硬的财产管理制度使样本书库自建成以来就没有进行剔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样本书库的藏书质量和服务质量。可见,要使以用为主和空间有限的样本书库承担种子书库的功能显然不切实际,样本书剔旧势在必行,以保证有限的架位向读者提供利用率最高的图书。

3.错架乱架

图书开架阅览,读者在书库可以自由取书,自己归架,因此很容易造成书的错架、错位,由此乱架问题日益突出。乱架主要由两方面造成:一方面,有些读者选书毫无针对性,经常书架上这里抽一本,那里拿一本,翻翻觉得不合适又随便找个位置去,或随便扔在书架上;有些读者为了自身日后需要,会把自己想用的图书随便找个书架藏起来;有些读者一旦遇到可乘之机,就随心所欲,会一次拿几本甚至十几本书,导致书架上剩下的书东倒西歪。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于巡架、查错,对导读工作及读者教育做的不够等。这些不文明阅览情况的出现,不但给读者选书增加了难度,更使有些图书变成了“死书”,影响了样本书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新形式下样本书库的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

样本书库目前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优化馆藏和服务模式创新来契合读者需要,以提高样本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1.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样本质量

样本书库的建设应该以有无保留价值为核心,以反映馆藏水平为目标,入藏种类应有针对性、区别性和选择性,而不再是简单地“一种一册”入藏方式,要收藏质量高、时效性长、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师生当前与长远需要、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特点、科研重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要使样本书库藏书建设保持动态平衡,还必须定期剔旧,在剔除过程中,图书馆必须统一部署,定期由流通、采编、典藏三方面的人员组成剔除小组,在进行馆藏评价研究和馆藏复审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藏书剔除方案,根据本馆藏书特点、服务对象,制定剔除原则及范围。

2.加大知晓宣传,做好读者服务

长期以来,“样本书”库停留在简单的收藏、保管和提供静态服务上,很多读者对“样本书”库的功能不甚了解,大批有价值的图书资料还鲜为人知。因而有必要通过学校公告栏、图书馆网站、宣传小册子、海报、讲座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样本资源,重视图书馆网站首页的新书推荐栏目建设,使学生随时了解新书动态。通过举办书展、征文、书评、“读书活动月”等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并推广利用图书资源。重视教师读者的宣传作用,加强与文检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教师这一重要渠道宣传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我馆非常重视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按班级到图书馆参观,并进行实地讲解、演示,使他们了解图书分类、排架方法及代书板的作用,熟练掌握获取文献信息的技能,帮助新生尽快地熟悉馆藏结构,进而了解样本书库的作用,提高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知晓度。

3.注重样本书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

改变传统服务方式,不断延伸样本书库服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样本库要打破传统的闭架、半开架的服务方式,实行全开架阅览、短期外借的服务模式,方便读者利用样本库的资源,提高样本书库的利用率。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工作人员应重视咨询导读工作,帮助读者在检索系统查找图书,指导读者利用样本书,主动了解读者需求,开展特色服务。如我馆在书库醒目的位置设置特色专题区,展现“重中之重”石油化工类的样本书。并根据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规划图书馆重点服务的对象,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重点用户群落,通过Q平台定期推送新书目录。针对读者的检索需求和科研课题,有计划地编制二次文献和专题数据库,为学校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定题服务和课题跟踪服务。针对各种层次读者开发样本文献,利用样本库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馆藏信息资源特点,开展深层次的文献开发服务,编制专题目录和索引,编写参考资料、文摘及全文等一至三次文献类型的馆藏保存信息数据库,利用自己的网址提供读者使用,为样本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我馆非常重视样本书库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在不断地完善改建下,样本书库实现了藏书是为了更好地用书的理念。它具备了服务读者的特定有利条件,具有适宜读者学习和研究的良好氛围、宽敞明亮的空间、舒适的桌椅、整洁的环境、安静的气氛,更主要是配备了种类齐全、使用价值较高的图书文献,尽力为读者构筑阅读的“天堂”,使阅读变成“悦读”,读者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财富,图书馆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读者对馆藏书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加生,王晓蓓.样本书库藏书质量刍议[J].图书馆建设,1997,(06).

[2]黄懿.浅谈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的建设[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02).

[3]陈晓林.论提高大学图书馆样本书库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7,(05).

[4]刘冬林.近十年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刊载样本库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05).

学位证书样本篇8

 

在职研究生社会认可度高不高?  

要说社会认可度高不高,小编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先来看看在职研究生证书含金量如何吧。  

 

在职研究生可以分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两种,二者所获取证书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非全日制研究生:这种读研方式属于学历教育,其报考流程、考试难度乃至于录取线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是一样高的,读完非全日制研究生我们能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非全日制)以及研究生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这种读研方式属于非学历教育,我们可以免试参加其课程培训,待课程结业后获取研究生结业证书,符合本科学士学位满三年者可参加申硕考试获取研究生学位证书。  

 

上一篇:小学教师业务自传范文 下一篇: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