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12-01 22:11:38

立夏的诗词

立夏的诗词篇1

关键词:夏花 意象 绚烂 审美共通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2-0090-02

作者简介:尹凤芝(1962―),女,内蒙古宁城人,本科学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部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实践。

张亮(1980―),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社科教研室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文化与文献研究。

夏季是高温多雨时节,也是花期繁盛的时节。荷花、莲花、石榴、蔷薇、芍药等鲜花在夏季争先开放。特殊的季节,繁盛的花朵,使得“夏”字和“花”字两个字合成在一起,好像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某种深刻的内质,有了更深刻的比喻义。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更使得“夏花”一词被人们广泛认同。写景用之,记人用之,“夏花”一词处处可见于当今文学作品之中,颇具美感。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卉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但是,我们在把“夏花”作为一个合成词进行考证的时候,却发现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极低。

那么,在古典文学中,“夏花”一词到底出现在哪些文章中,“夏花”意象是完全的国外审美意象,还是在古代文学中就形成了文学意义,又表达了怎样的意蕴?本文对我国古代“夏花”一词的运用进行梳理,对古典文学中“夏花”意象的审美价值做初步探究。

一、名词性“夏花”词条

夏花,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概念,在唐前作品中确实很少见到。在我们查阅的文献中,见到的最早的名词性“夏花”词条应为唐代徐晶的《赠温驸马汝阳王》。

赠温驸马汝阳王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诗中“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句,“夏花”与“冬雪”对举,成为季节象征,用这个象征来代指季节更替、岁月流逝,使得无形的时间在流失的时候有了具体的质量感。“三见夏花滋”,给人感觉一次观望就一次变化,冬日以来,三次回眸已经夏花满园了,可见时光飞转之快。作者用语虽然朴实,但是颇有深味。

此外,倪瓒《黄本中书斋为写寄傲窗图》中有“春竹罗径笋,夏花敷沼莲”句,王冕的《黄牛山》 中有“密竹先秋意,长藤过夏花”句,“夏花”均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与春景秋意对比,展现了颇有特征的意象形态。

二、非固定合成词中的“夏花”组合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诗歌中出现的非固定合成词中的“夏花”组合。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律诗对字数限制的特殊性,使得词语组合产生了多元性、朦胧性的特点,这使得词语在组合上也产生了多元解读的可能。

我们来看郭茂倩《乐府诗集・夏歌二十首》:

夏歌二十首・十二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摘。

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歌中通过桃花春发夏落的对比,表现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感慨。其中,“朱夏花落去”正常的语序应该为“夏,朱花落去”,夏天了,那红色的花朵却悄悄谢落了。作者灵巧地调整了修饰词的位置,使得诗句合辙押韵,更由于“朱”字移动到“夏”前,形成“朱夏”的感觉,增大了红硕颜色的修饰范围,使得读者阅读起来似乎可以感觉到整个绚烂夏天的逝去。

另外一些诗歌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组合,但是“夏花”二字组合的意义并不明显。如苏辙《收蜜蜂》中的“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杨万里《和仲良病中耽睡》中的“欲夏花全退,犹寒柳尚眠。”“夏花”两个字虽然形式上靠在一起,在视觉上可能给人留下“夏花”的印象,但从构词角度来看,实际上“首夏”“欲夏”关系更紧密,“夏”“花”二字并没有形成一个词,这里不再从文学意义上分析了。

在这类非固定合成词中出现的“夏花”概念,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词语“夏花”,但是它内在的多义组合产生的文学效果,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三、有明显修饰意味的“夏花”意象词条

在为数不多的“夏花”词条中,令人惊喜的是在一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作者有意识地对“夏花”进行修饰。如元代《闲居丛稿・卷六》中蒲道源的《德衡弟馈石榴三枚》中“遗我盘中硕果三,累累多子出包含。光摇镜面丹砂碎,冷结金茎瑞露甘。一本同胞吾有感,远条盈菊彼无堪。夏花岁岁开时节,莫忘重拈助笑谈”句,“夏花岁岁开时节”,夏天是一个多花的季节,用“夏花”作为时节讲是很有特点的,“夏花时节”有特定的文学意味。蒲道源用“岁岁开”来修饰“夏花时节”,从一个时间广度上延展了这个时节特征,给这个特定的美丽时节以余味。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修饰“夏花”的色彩,使用到的形容词是“明”这个字。如韦应物《种药》有:“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又如宋代朱熹的《萱草》有:“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明”,作为色彩解释,《词源》解释为“光明,明亮,与‘暗’相对”。《中华大字典》还有一条解释,“有光耀也”,并引用《考工记》“举之而丰则明”。可见,“明”除了明亮义外,还有鲜明的、明亮的、色彩动人的、色彩耀眼之意。韦应物专门有一首五律名字叫《夏花明》,对明亮鲜耀的夏花进行了具体描述:“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本诗从夏天浓密的树枝绿叶,鲜亮的红花写起,开篇就写出了绿树中点缀满枝红花的特点,色彩对比鲜明。颔联紧接着又写天气特点,夏日正午,太阳炎炎,灼灼如火。在这明亮如火的季节中,花朵随风翻转起舞,倒影在水中,又形成另外一个美丽明晃的倩影。这高亮度的、晃动的景象,使得作者最后收回远眺的目光,转看屋内字迹的时候,不觉感到眩晕不适,荧煌光亮满眼。“明”不单单是色彩的明亮,它是高强度的鲜丽,明晃,如火,如日,灼灼耀眼,绚烂不已。韦苏州的这首《夏花明》可以说是绚烂夏花的很好注解。

以上,我们只是单单从“夏花”作为一个词语的角度对其意象进行研究。实际上,意象的原型应该来源于生活,也只能来源于生活,作者有了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才能发掘出意象的审美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夏花”一词在古展的大致轨迹。“夏花”一词解经用之,吟诗可见。关于“夏花”意象,借助韦应物等人的诗歌,其明丽绚烂的特点被表现得很准确。“夏花”,完美而又盛大地绽放了自己的希望;“夏花”,意喻不要压抑自我的情感,意味着人生要尽兴而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是用诗来阐述生命,也是将生命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能这样理解生命无疑是一种大勇气、大智慧。

参考文献:

[1]程杰.论中国文学中的杏花意象[J].江海学刊,2009,(1).

立夏的诗词篇2

论文摘要: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文学创作深受束夏战争的影响,并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是以诗文记吏,再现战争场面;其二是以边塞生活入词,首创豪放词风,扩大了词体的表现范围其作品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范仲淹(989一l052),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作为一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文人.范仲淹一生共创作了诗歌300多首,散文160多篇,词5首。范仲淹所生活的北宋中期,正值与西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作为一名儒家士子,他始终为西北战事而担心,并由此“痛心疾首,日夜悲忧,发变成丝,血化为泪”。此后他担当将帅,亲自走向西北边塞守边御夏。长达四年的战地经历,使得范仲淹对宋夏战争有着更加真切的体验,其文学创作风貌也因此深受影响,并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是以诗文记史,再现战争场面;其二是首倡豪放词风,扩大了词体的表现范围。目前学术界对范仲淹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政治革新、教育贡献、学术成就、军事外交才能等方面,却忽视了宋夏战争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深入去认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以诗文记史,再现战争场面

围绕西夏立国拓疆与宋遏制扩张、实现统一的矛盾,北宋与西夏断断续续展开了近百年的争战。范仲淹一生正值宋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到他晚年时,宋夏矛盾愈趋激化。在国家命运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其内心的爱国热情及忧患意识顿然勃发,他不仅走上了战场,亲历战争,同时还用诗文记录了国家危亡时期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体现出鲜明的以诗文记吏的特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儒者报国,以言为先”(《让观察使第一表》),因而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作者往往将现实叙事与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以诗补史的意义,而宋夏战争无疑是这类作品产生的原动力。

北宋初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形式主义文风大为盛行,而随着宋夏战争的连续爆发,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空前勃发。范仲淹与当时的一批重要文人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卿等,为了挺立士风、振兴诗坛,共同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主张诗歌要有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功用,并由此形成了以诗论事、以诗论史、以诗论政的创作潮流。在此基础之上,范仲淹继承并发展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强调诗歌应该发挥讽谏教化、规弊时政的作用。他在《唐异诗序》中云:“诗之为意也……锵如乐府,羽翰乎教化之声,献酬乎仁义之醇。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这显然是承续了《诗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教观念,并进而提出“意必以淳,语必以真,乐则歌之,忧则怀之。无虚美,无苟怨。隐居求志,多优游之咏;天下有道,无愤惋之作”的创作要求。这就使得其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淳朴、淡远而真切的特点,同时也与“不隐恶,不潜善”的史家精神相契合,流露出以诗传史的创作意图。

面对西夏对北宋的威胁与进攻,宋代文人往往用“羌贼”、“西戎”、“羌奴”、“猖夷”、“豺狼”、“夷狄”等称谓指称西夏,由此可见他们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西夏企图拓疆的憎恶,从中表现出北宋文人主张“大一统”的民族观念。作为一名深受儒家传统思想浸润的士大夫文人,范仲淹同样希望各民族间能够相互融合,不要有冲突与纷争,其对国家与民族前途的忧虑也深寓于此,并在其文章中予以明确表露。对于元昊称帝建国,范仲淹认为其“私许大号,坏中国之法”(《论元吴请和不可许者》),由此可见他所持的民族大一统观念。在他看来:“三代以还,皆有戎狄之患,以至侵陵中国,被于渭洛。齐晋逐之于前,秦汉驱之于后。中原始清,人伦乃叙。逮于西晋之弱,群胡猾夏,天宝之末,石晋之际,中国不幸,皆罹其害。自周世宗北征之后,虽疆土未复,夷夏稍分,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今西北二方复相交构,夹困中国,元吴率先叛命,兵犯延安,次犯镇戎,杀伤军民。曾无虚岁,中国之兵讨伐未利,而北人举十万众,谓元吴是甥舅之邦,责中国不当称兵,此交构之迹,更何疑哉?”范仲淹对自古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演进作了简要梳理。夏商周时期,所谓的中原、夷、蛮、戎、狄等不同民族,就已经共同生息繁衍、交往并相互影响。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与学术争鸣,四夷民族因之文化上的落后开始受到歧视,就连孔子都提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严华夷之辨”的早期民族思想随之产生,并历代绵延,这也使得中原政权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民族冲突与融合。尽管范仲淹对西夏入侵北宋持批判态度,但他并未因此而掩饰北宋朝廷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正如王安石所言:“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儿钾鼹西夏之所以不服从于宋廷,与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势有很大关系,从而不能被诸边少数民族所臣服,纷争与战乱也就在所难免。在此观念下,范仲淹多次上陈诸如《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奏乞拒契丹所请绝元吴和约》等奏章疏议,以此劝说朝廷以守为攻,减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从中表现出其主张“大一统”的民族观念,这代表着北宋文人对宋夏战争性质的认识。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于国家危难之时被朝廷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共同负责西北军事防务。范仲淹在诗歌中对此有所记述:“中原固为辱,天子动宸襟。

乃命公与仆,联使御外侵。”(《阅古堂诗》)事实上在这之前,范仲淹就已经对辽与西夏夹攻北宋的势态深表忧虑。其云:“今二邻至强,四方多事,兵戈未息,财利已乏,生民久困,苛政未宽,设有饥馑相仍,盗寇竞起,将何以定?天下可忧。”在这段言论中,流露出他对国家边患的深切担忧。然而面对西夏强劲的武力进攻,范仲淹并没有畏怯,而是积极采取诸多措施以御西夏,表现出御敌守边的强大决心。在《送河东提刑张太博》一诗中,范仲淹用纪实的手法详细记述了他组织修筑大顺城、扼据要塞、阻止夏兵的过程,并以“君跃匹马去”、“万众生烟尘”等具体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当时紧张而又充满危险的战斗生活。不论是夏兵的强势,还是宋军短暂的畏怯,范仲淹都如实描述,从中可以看到宋代边防的空虚薄弱,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敌强我弱的紧急情势。在此危急关头,范仲淹仍然怀着建功立业、忠君爱国的满腔热血,奋力迎战。尤其是句末“果释天子忧,奖诏垂明恩”,尽显其安邦定国的威武势气以及守边御敌的战斗热情,真是令人感奋,而这份热情则源自于他忠君为国的济世思想。作品以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宋夏战争中的真实场面,体现着“不隐恶,不潜善”的史家精神,具有以诗传史的意义。

除了表现金戈铁马的雄壮战争场面外,范仲淹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抚恤士卒、爱惜民生的细微之处,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宋夏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如在《四民诗》中,他以“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桑柘不成林,荆棘有余春。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等诗句.揭露了北宋吏治的腐败,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对农、工、商受压迫阶层表现出极大同情。而他理想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则是“但愿天下乐,一苦蹲前身。长戴尧舜主,尽作羲皇民”(《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常愿帝力及南亩,尽使风俗如东邹。谁学吾与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依韵答贾黯监巫贺雨》)。这些作品立足于“民”,抒写民心民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与杜甫“诗史”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北宋诗论家蔡居厚在《蔡宽夫诗话》中云:“子美诗善叙事,故号诗史。”史绳祖《学斋占毕》卷四云:“惟其字字有证据,故以史名。”我们将以上的“诗善叙事”、“字字有证据”等结合起来看,便可大致看出宋人对“以诗传史”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具体到北宋社会的“史”,宋夏战争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北宋文人超越一介文人的身份局限,走向战场,亲历战争.同时用诗文创作艺术化地再现了宋夏战争的相关状况,可以说是内容丰富,感情充沛真切,将纪实叙事与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融合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观念,体现着宋代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以诗文记史”的性质,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与社会责任感,也深刻体现着文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关系。

二、以边塞生活人词,首创豪放词风

除了在诗文中反映宋夏战争的相关状况外,范仲淹还用词体来承载社会内容,而且大都与宋夏战争有关。由于词体的音乐性质,它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局限于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以及伤春悲秋、感叹身世的个人愁怀。因此北宋词人的创作大都承袭和追随花间词派和南唐婉约词风,或是表现饮宴诗酒为乐的闲适生活,或是表露羁旅漂泊的离愁别绪,当然也不离流连歌楼的市井风情。范仲淹虽然存词只有五首,但却能够摆脱浮艳华靡的传统词风,将边塞将士戍边的情景、忧国思乡的深沉感情、苍凉悲壮的审美意境注入词中,为宋词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并成为豪放词的先驱,这一词学成就的取得,与宋夏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在这期间,他以亲身体验描写着边塞生活,如《渔家傲》、《苏幕遮》两首作品,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作为戍边将领,范仲淹不但显现出战场上的雄健风姿,而且体察民情民意,爱抚士卒,尽显其儒者风范。宋王朝推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严重损害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范仲淹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说:“自古将帅与士旅同其安乐,则可共其忧患,而为国家之用。”这一看法打破了将卒之间相互疏离的观念,这与唐人刘湾《出塞曲》中的“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已大相径庭,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对兵卒的爱护之情。事实上,对于在外守边御敌的士卒来说,他们既时刻面临战争和死亡的成胁,又得不到朝廷的爱恤。然而,最让他们不能忍受的并不是战场上的厮杀流血,而是对远方亲人的想念,范仲淹对此深有体察,并在词作中真实揭示他们沉重的家恋乡思和凄凉的离愁别恨,以此表达他对士卒们的关爱之情。如《渔家傲》一词,作者正是借边塞前线凄清景色的描写,真切地展现了边防将士们忧国怀乡的深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慧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因其为守边将士代言,抒写了他们对战争的感受,因而在充溢脂粉气的宋初词坛独树一帜,并首开豪放词一路。词人通过毫无留意的大雁、四面混杂的风声与战鼓声,以及长烟落日笼罩下的孤城,真实地展现出范仲淹与士卒们所亲历的恶劣环境,并由苍凉荒寒的边塞风光,铺陈出防将士们长期艰苦的守边生活以及忧国怀乡的深情。尤其是“浊酒…杯家万里”一句,深刻揭示出战士们强烈的思乡情怀,凑来、卜人不禁黯然伤神。北宋自开基至仁宗朝,虽然边患频仍,但中原地区并未受到战乱影响,人们还在窖受着盛世j之乐,日趋危殆的局势并没有深刻触及到文人的内心,反而还在高唱“太平也,且欢娱”(壤挺《喜迁莺》)。肖权嚣歌逐舞,在急弦繁管中消磨他们的岁月,哪里还顾得上边防将的苦。范仲淹同样过…代臣,他却能在剪红划翠之外另开一隅,以词体反映边塞战争生活,反映时事,这正是源于i司人有蕾较时问边地生活的体验,从而对守边士卒孤苦悲怨的内心感受有着更真切的理解,他的文人贺裳,准确地把握到了范仲淹这一点,其在《皱水轩阋鉴》中云:“范词如‘长烟落域’、‘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蕾如是,庶有所臀触。”在表面上,北宋社会歌舞承平,风雅文人大都沉浸在“舞低杨柳楼心。歌尽桃仡_扇底风”的浮靡生活中,又有几人去理会边外的凄苦生活。范仲淹之所以深知边庭之苫.原因就仡于他亲身经了战争的严酷,因而能以悲郁沉婉的笔触去真切描写边塞的荒寒和士卒的不幸.这是没有边寒经历的词人所不曾也无法表现的。

范仲淹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苏幕遮》,同《渔家傲》一样,都是他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时期的作品。作者借秋景来渲染戍边士卒们的思乡之情,以此表达对戍边将士们的爱怜与情。清人许昂霄在其《词综偶评》中,就以“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来评价此间,从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善以劲健之笔抒写婉约情怀的创作特色,以此来加强悲凉沉郁的情感色彩。且看其词作《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作品看似写秋景,实则是写秋思。开首四句,借苍茫秋色抒发忧国之思。试想当秋寒萧飒之际,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之时,最难将息的恐怕就是久戍边关、不知归期的士卒们了。范仲淹正是用“碧云“与“黄叶”、“秋色”与“寒烟”、“斜阳”与“芳草”这些在色彩、生机上有所对比的景物,牵引出令守边士卒们忧思怅惘的“乡魂”与“旅思”,而那“酒入愁肠”后的“相思之泪”则将他们去国怀乡之情绵延无穷,尽显征人的“旅思”之情,渎来感人肺腑。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他在另一首词《御街行》中,亦以“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的深婉笔调,表达了浓重凄切的相思别情,只是这里的别情已不再是单纯的儿女私情,而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家国忧思。正如清代的黄寥园在《寥园词选》中谓其“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化泪矣。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这一评价紧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格风范,揭示了《苏幕遮》一词以景寓愁的内涵。而作品所表达的愁绪已由“思家”转向了“忧国”,突破了词体专写个人离恨别愁的狭小境域,使词开始具有被诗化的倾向,这无疑是对“诗庄词媚”创作传统的有力冲击。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来概括社会政治的变迁对于文学的影响,范仲淹将士大夫的忧患意识灌注于原本应歌而作的词体中,这正是宋夏战争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尽管适应时代的需要,范仲淹开创了豪放词风,但在对外屈辱求和的既定国策下,其浩然之气中总是夹杂着难以排遣的感伤情绪,这使得他的豪放词风中少了些粗豪劲健的壮大境界,而多了几分忧愤黯然的感伤情调。如在《剔银灯》中.他的这种情调体现得尤为鲜明: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冷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联,老成虺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瘩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这首作品看似是借咏史表达作者对现实政治和人生的看法,则是“抚时感事”,以此表达自己对宋夏战争的态度。尽管范仲淹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防御西夏,但战争毕竟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伤害,对于这一点,他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一改以往文人对三国争雄的一贯看法,反而笑话曹操、孙权、刘备等困英雄,他们枉费一世心血,最终只落得个天下鼎足三分的结果。在他看来,与其弹精竭虑为了争夺政治权力而费尽心机,还不如像刘伶那样沉迷在醉乡里闲适自在。虽然他自已也无法回答“…品与千金”究竟该不该舍弃,但至少在经历了国家的内外困顿之后,范仲淹的心态已由亲历宋夏战争的积极昂扬,而转向失望、苦闷以致沮丧。与之前御战西夏时期所作《渔家做》的慷慨沉雄相比,这首《剔银灯》在低沉中投射着浓重的感伤之情,这分明已是整个时代的感伤情调,读来不觉使人心情沉重,从中也的确可以看出宋夏战争对士大夫文人心理上的深远影响.管范仲淹的词学作品为数不多,但其超越一己的感伤情怀中却透显着“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的浩然正气与宽广胸襟。即使是表达别绪愁情,他的词作依然不侧艳,不轻浮,反而意境苍凉,骨力道劲,深刻体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与人格精神。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坪价的那样:“仲淹人品事业,卓绝一时,本不借文章以传,而贯通经术,明体达用,几所论者,一一一杼有本之,非虚饰。”此语准确地概括了范仲淹明达用、不虚饰的创作准则,进一步证明了宋夏战争对文学创作的强大怍用力。

综从范仲淹的相关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宋夏战争不仅使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立夏的诗词篇3

一、读懂诗歌是前提,翻译诗句打基础――引导学生重读诗,疏通诗意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学生尤其是笔者所带的理科班学生大多急功近利,摆不正读诗与做题的位置。

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就要先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让学生明白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题,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梳理诗意或翻译诗句始终是训练的起点和重点。在具体的翻译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诗歌语序的调整

古诗词由于受到字数、平仄、韵律的限制,常常不得不将语序颠倒,这种想象在古诗词中是很常见的。因此,在翻译训练中,不能像文言文那样一字一字逐个翻译,而要调整语序,把握古诗整体。

2.合理的想象

诗人常常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能够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而寻求语言包含的无尽韵味。因此,很多时候,需要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才能将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翻译出来。

3.恰当的转换

古诗词中有些地方,直接翻译出字面意思时,会与整首诗的意境不相符,这时往往就需要将这样的地方进行转换。

二、突破难点有方法,思维模式要建立――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建立答题模式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思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表明,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历年都很低,宁夏亦如此,据了解,宁夏2015年此题的平均得分只有1分多,只占本题11分的16.3%左右,得分率为历年高考最低。这除了考生对古典诗歌阅读不多、理解不透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生没有建立固有的思维模式。如果在复习时,教师能帮助学生找准思维切入点,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定的思维模式,对于基础较弱或一般的学生而言,会使他们在答题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组织出比较规范的答案。

三、常见术语记心中,不会概括也会贴――要求学生牢记术语,规范答题

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记住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术语,便于他们建立相关的知识系统,这对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必要。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死板做法,但从实际上看,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系统,才能在阅读中提高自己解读诗歌的能力。事实上,古诗词中的常见术语并不多,学生也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类常见术语需要牢记心中:

人物形象类常见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

意境类常见术语:雄奇壮阔,雄浑壮美;凄清悲凉,萧瑟凄凉;苍凉悲壮;朦胧迷离,空髅煸叮痪糙浊逵模深邃悠远;恬静优美,清新明丽等共六类。

语言风格类常见术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雄浑豪放等。

手法类常见术语:具体分类五小类:一是修辞手法。二是描法。三是抒情手法。四是一般的表现手法。五是结构技巧。

四、练习不在数量多,贵在典型有价值――帮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牢笼,得一片自由天地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数量种类繁多,为古诗词鉴赏复习提供了无尽的资源,我们的复习资料书上,也是题量浩瀚如海,如果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没有任何选择地挨个按资料训练,学生势必会跟着陷入题海中而不可自拔。因此,要帮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牢笼,还学生一片自由天地,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典型例题,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复习资料走。

尽管复习资料的编排是按几个模块来设置题型的,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选择的除了包含所复习的模块外,往往都能涉及其他几个模块的训练。比如,在复习到语言鉴赏这一模块时,笔者所选的《夏日三首》(其一)“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复习资料上只涉及了一道炼字题,即分析颈联中的“邀”和“纳”字的妙处,而笔者在教学时又加上了形象、抒情手法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的考查,题目设置为:(1)诗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乡村生活图景?(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3)综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样一来,尽管只训练了一首诗,但却包含了诗歌鉴赏复习里的四个主要的模块内容。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建立了一定的知识系统,总结出一套相关的解题、答题经验,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掌握了相关的技巧方法,只要我们心中有数,胸中有丘壑,在解答古诗文鉴赏题时,我们的笔底自会生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朱泳D.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名家修改佳例的理念与操作[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立夏的诗词篇4

关键词:庞德;华夏集;创造性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02-01

1.引言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之领军人物。他不仅是诗人,批评家,更是一位翻译家,这位文学巨匠的最重要贡献就是翻译《大学》《中庸》《论语》和《诗经》。学者赵毅衡认为庞德的《诗经》译本非常耐读, 其中的文字凝练、有力而优雅。然而,因为他当时的原本是参照传教士马礼逊所编著的《华英词典》以及马修斯的《汉英字典》来进行翻译工作的。早期的词典在这些文化特色词语上难免有偏差,因此它的译作在词义理解上不够忠实。然而这种美而不忠的译本却广受欢迎,因为探索新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技巧,庞德译作被誉为"英语诗歌之典范"。( Kenner, 1971:96)阿帕特称"庞德的优秀译作给西方的翻译带来了新的复兴"(Aptor, 1987:3),近几十年来国内翻译学者都对庞德高度评价。如今是东学西渐之初,要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理想,要让西方人睁眼也能看东方文化,就需要从先前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中国典籍译作吸取经验.本文探索在西方世界带来诗学复兴的庞德译本之翻译,力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

2.庞德译作与《华夏集》

在1977年美国诗人学会举办了《中国诗歌与美国想象力》会议。与会的美国诗人普遍认为,美国现代诗歌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 他们认为, 庞德开创的中国诗歌的创意英译对翻译和诗歌以及英语贡献卓越。由此可见庞德影响之大。这位英美文学界的传奇人物一生最热爱的正是中国典籍文化。在1915 年4 月他出版了中国诗歌译本《华夏集》,在20世纪40 年代重译《大学》,1945年英译《中庸》,在1954翻译《论语》,同年翻译《诗经》。

在所有译作中,《华夏集》首先推动了美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 成为美国新诗运动中诗歌创作之经典模本; 他的《诗经》译本也再现了《华夏集》的形象作诗法, 又表现出了他对汉语古诗音韵学方面很强的鉴赏力。这两个最为肯定的代表作中,《诗经》也极富盛名,但《华夏集》更是被称为"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Kenner, 1971: 96)其中的名篇李白的《长干行》被收人了许多英语诗歌经典读本。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介绍了中国文化, 并将中国诗学之精髓用于发展英语现代诗歌, 表现出了他的创意翻译法,该翻译法也在美国形成翻译潮流, 成为了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多元发展的先声。(王贵明,2005: 20-26)他的译作旨在深入原作内部,传达原作内部的思想实质,因而打破了传统译作与原作之间固有的表层语言障碍,为传统翻译理论带来了创新,因此《华夏集》为代表的作品译作直接推动了现代诗歌和世界翻译学的发展。

3.创意翻译法

尤尼・阿帕特曾提出庞德的创意翻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抛弃维多利亚时期那N矫揉造作、生僻古涩的翻译措词; 二是优秀的诗歌译作可以看作是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新诗作品; 三是每篇译作都有必要看成是一定程度对原作的评鉴。这三条原则都极富创新精神。

第一条原则提出有特定背景:维多利亚时期的译者为了仿古, 创造了不属于任何时代的仿古语言"瓦多街措辞"。他们认为:"维多利亚诗歌翻译都要运用这种语言措辞,无论其是否合适"。(Apter, 1978:3)庞德却提出,翻译不仅是词和思想的翻译,而且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还要有认同感,吸取古人的精神内容,并从其思想和言语之中吸取某些时髦之物。而第三条的所谓以翻译来评鉴文学作品, 是庞德对当代翻译理论影响最深远之处。他通过对翻译的取舍来达到评鉴之目的, 使许多翻译家从当时流行的"形式忠实和内容"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因为庞德更注重传达原作的思想、意象和美感,就对原作的形式、节奏以及表层的韵律有所取舍,也无外乎他的译作像第二条原作所言是新的作品。

庞德的翻译思想体现在译作《华夏集》之中。他并不强调某些词意义的忠实甚至原文意义的忠实。庞德认为,诗歌翻译不应特别强调字词直译,而是要更多展现背后的感情和美感,既然字面翻译无法再现原词语中的美,就要用创意性翻译。可以以《华夏集》中代表作李白《长干行》前一部分为例,以英译中法第一人的许渊冲之译本为对照:

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My forehead covered by my hair cut straight,

I played with flowers pluck'd before the gate.

On a hobby-horse you came on the scene,

Around the well we played with murnes still green.

We lived, close neighbors on Riverside lane.

Carefree and innocent, we children twain.(许渊冲)

李白的原作是通过人物的独白,描述了一位从童年两小无猜 ,新婚燕尔到远别不舍的内心活动,以情寓景,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第一部分的具体意象为"青梅"和"竹马",另外"折花"和"覆额"表现了年幼和童趣。

立夏的诗词篇5

关键词:意大利体十四行诗;英国体十四行诗;诗歌格式;韵律;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33-02

十四行诗起源于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当时的意大利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率先采用这种诗歌形式,并使之具有严谨的格律,从而使十四行诗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并发展成为主要流行诗体。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以更加完美的艺术形式和新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创作了三百多首优美的十四行诗,不仅成为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的代表,更使得十四行诗成为其他国家诗人竞相模仿的重要诗体。因此,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被称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

16世纪初,托马斯・华埃特和萨里伯爵把十四行诗介绍到英国文坛,并做了适应于英语语言的变动。到了16世纪末期,十四行诗已经成为英国最流行的诗体之一,著名诗人锡德尼,斯宾塞等都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十四行诗。到了莎士比亚这位世界文学丰碑式的大师手里,英国体十四行诗的创作达到了灿烂的顶峰,所以英国体十四行诗又被称为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

一、意大利体十四行诗

意大利体十四行诗(Italian Sonnet/ Petrarchan Sonnet)在结构上将诗歌分成两个部分:前八行(Octave)为第一部分,后六行(Sestet)为第二部分。这两部分又各自有其相应的押韵方法,前八行(Octave)的韵律为ABABABAB;后六行(Sestet)的韵律为CDCDCD或者是CDECDE。这种诗歌格式和韵律是与意大利语词汇的构成和写作习惯相一致的。因为意大利语中相互押韵的词相对较少,所以在意大利体十四行诗中,最多有5个韵脚。而其两段式的格式又充分反映了意大利人的两段式思维习惯。即利用诗歌的前8行提出一个问题、看法、现象、思想或疑惑等,之后运用后6行解决问题、陈述看法、解释现象、升华主题或消除疑惑等。仅举弥尔顿Milton所著《失明抒怀》(On His Blindness)为例:

Sonnet

On His Blindness

When I consider how my light is spent

Ere half my days , in this dark world and wide

And that one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 ,

Lodged with me useless , though my soul more bent

To serve therewith my Maker , and present

My true account , lest he returning chide ;

“Doth God exact day-labor , light denied ?”

I fondly ask ; but Patience to prevent

That murmur , soon replies, “God doth not need

Either man’s work or his own gifts ; who best

Bear his mild yoke , they serve him best . His state

Is kingly . Thousands at his bidding speed

And post o’er land ocean without rest :

They also serve who only stand and wait.

诗人采用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失明后内心的感受,抒发了双眼失明后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最后对现实的认同和接受。纵观全诗,第八行的ask一词和第9行的reply一词把整首诗歌分成清晰的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在提问,而第二个部分则在回答。诗人在第一行用how一词道出失明后充溢内心的痛苦和绝望―想到还不到半生这双眼就已失明该如何在这茫茫黑暗的世界里过活呢?而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双眼让我怎样书写篇章?还怎样用上帝您赋予我的这点诗才为您服务?等到死后向您报账时我该如何汇报?要怎样才能得到您的宽容呢?想到这种种的痛苦,诗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愤和绝望之情,他直接向上帝发出了质问:““Doth God exact day-labor , light denied?”上帝啊,既然您赋予了我作诗的才能,那又为什么夺走我做日工的双眼?这让我如何再为您服务?让我如何再相信您的公正和仁慈?正当我向上帝发泄着怨恨和不满而深陷绝望和痛苦的深渊的时候,美德“忍耐”打断了我的申斥和抱怨并解答了我的所有问题:上帝既不需用你为他工作也不需要你的天赋,最服从他的旨意的人就是最忠于职守的人。他君临万方,只需要一声吩咐,万千个天使就赶忙在海陆奔驰,供他驱使;即使那些侍立在左右的也全都在为他服务。所以,你要甘愿与上帝同在,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而非怨艾不满。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从最初失明之时感受到的痛苦、绝望、愤怒和抱怨的情绪中逐渐走了出来,内心渐渐趋于平静到最后的坦然接受的整个心路历程。

二、英国体十四行诗

十六世纪初,托马斯・怀亚特(Thomas Wyatt)率先把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引入英国诗坛。为了使十四行诗这种诗体适合于英语语言,英国诗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诗人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是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先驱?在他的Astrophel and Stella《爱星者和星星》的组诗(Sonnet Sequence)中,他开始使用五音步抑扬格,并将韵脚改为ABBA ABBA CDCD EE。五音步抑扬格和英雄双行体的使用标志着英国十四行诗体开始登上文学舞台。继锡德尼之后,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cer)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将Sidney的韵脚改为ABAB BCBC CDCD EE,使之更适合英国人的思维习惯? 这一改进的重要性在于确立了前12行加后两行的结构框架。作为前人成就的继承者和开拓前进的探索者,莎士比亚继承发展了斯宾塞的十四行诗。他用五部抑扬格写成全诗,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但在语言方面充分展现了英语语言词汇丰富且彼此押韵的词汇充足的特征,更在结构上鲜明体现了英国人三段式的思维方法,即: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即使有时他在诗中省去第一步(提出观点),或将第一步隐含在第二步骤中,然后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评论同一个问题(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下面就以他最著名的第18首十四行诗为例来更好地理解英国体十四行诗。

Sonnet 18 To My Love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在结构上,首行以问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能把“你”比做美丽的夏天吗?)。第二行“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中的“more”一词就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夏天虽然美丽,但你比夏天更加俏丽也更加温柔。莎士比亚在前两句中提出了观点,紧接着使用了冒号来开始论证他的观点:历数夏天的缺憾来凸显赞美对象的完美。在第三行“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中诗人写道:五月百花孕育着绽开甜美的笑脸,让人们对它们的美充满温柔的渴望,可乍起的狂风吹破了这柔美温暖的梦,所以夏天不如“你”温和;在第四行“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中写道:夏天虽是个让人舒爽美丽的季节但却不能延续,所以夏天的美不如“你”的持久;在第五行“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中诗人写道:火红的太阳给人们带来热量和光明是那么美好,但夏日的骄阳有时会化身为毒烈的火神炙烤着人们、灼烧着大地,所以夏天不如“你”永远那么的热情温柔;在第六行“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中,诗人描绘道:太阳把它那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是无比美丽的事,只可惜它会经常被乌云遮挡,所以不如“你”的美一直可见;所以我不能把“你”比作夏天,尽管它是个美丽的季节。但诗人并未仅仅停留在“你”比美丽夏天更美丽的狭窄层面上,而是在第七和第八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中,把“你”的美和所有美的事物进行了对比:所有美丽的事物因为命运和自然的无常而都最终凋零。在如此残酷的世界里,“你”的美会怎么样呢?诗人在第九行行首用了一个“But”给出了答案:“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你”的美永恒不会黯淡。紧接着诗人连用了两个“Nor”来引领第十行和第十一行来加强第九行所表达的含义:“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你”永远也不会失去所有的娇颜,而“你”的美更不会被人们遗忘,因为它是永恒的!看到这里读者自然而然地心生疑窦:这是为什么呢?诗人随后在第十二行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得出了结论:“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你”之所以不朽是因为我把“你”写进了我美丽的诗篇。在最后两行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个结论:我的诗篇会与人类共存,所以存在于我的诗篇中的“你”的美也会与世长存!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典型的三段式思维方式,这对更方便了我们对英国体十四行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从韵律方面,本首诗歌运用了脚韵、行内韵、近似韵、头韵等多种方法,不但体现了形式美,更展现了语音的美感和节奏感。例如:第一行的“shall”和“summer”;第二行的“art”和“temperate”;第三行的“do”和“darling”,“winds”和“buds”; 第四行的“summer”和“short”,“lease”和“hath”;第五行的“sometime”、“eye”和“shines”;第六行的“often”和“complexion”,“gold”和“dimmed”;第七行的“fair”、“from”和“fair”,“sometime”和“declines”;第八行的“chance”和“changing”, “chance”和“course”,“or”和“course”;第九行的“but”和“summer”,“but”和“not”,“summer”和“shall”;第十行的“that”和“own’st”;第十一行的“shall”和“shade”;第十二行的“lines”和“time”;第十三行的“breathe”和“eyes”,以及最后一行的“long”、“lives”和“life”,“lives”和“gives”,“this”和“thee”。这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中押韵词汇的丰富性。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其以其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词汇,精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深邃的思想而成为英国体十四行诗的巅峰之作!

立夏的诗词篇6

《追光者》是《夏至未至》中司夏的主题歌,也是立夏的人物曲,岑宁儿是接到电视剧《夏至未至》的制片人邀请而决定演唱该曲的,该曲是以剧中的女主角立夏和男主角傅小司(画家祭司)的感情为主题而创作的,主要讲述立夏对傅小司一直默默放在心底的崇拜、暗恋,解读了司夏二人之间纯真的倾慕之情。

2、《当你老了》

这首歌曲的创作是源于赵照对母亲的感情,之前一直“北漂”做音乐,赵照很少给母亲唱过歌,在偶然读到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when you are old》时,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在窗户下灯光昏黄的模样,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歌曲,赵照表示,自己很羡慕那些既懂音乐,也深谙文学的音乐诗人,在看到这首诗后,就被诗歌的意境所打动,希望能用自己的音乐表达。

3、《全部都是你》

《全部都是你》是由CNBALLER(王云)、Dragon Pig、Cloud Wang作词作曲,DP龙猪(Dragon Pig)、Cloud Wang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17年03月16日。

4、《遇见你的时候所有星星都落到我头上》。

钟汉良、唐嫣主演的电视剧《何以笙萧默》插曲,由新晋唱作歌手高姗创作并演唱。这是继《杉杉来了》中的插曲《Roll The Dice》后高姗第二次与顾漫的作品进行合作,在剧中同时发表的歌曲还有《The Road Not Taken》。目前高姗正在纽约大学音乐学院继续进行音乐创作。

立夏的诗词篇7

本文结合一节低年级优质课中的教学片段,分析和探讨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及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该节课授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一首关于夏天的小诗:

On summer days,

The sun is hot.

I eat ice cream.

On summer days,

The clouds are big and white.

I like to swim.

On summer days,

I like to play every day.

一、利用新颖的游戏活动,凸显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乐于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新颖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合作与交流,更好地促进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和锻炼语言的技能。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利用新颖、有趣、易操作、高效益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片段一】

课堂伊始,教师就组织开展Say What You See的游戏。首先,教师通过PPT逐个呈现动物类单词(见PPT1),请学生大声读出来。

接下去,师生开展如下对话:

T: Can you find a hiding word here?

Ss: Yes.

S1: Cat.

T: Could you 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and show us the word “cat”?

S1: OK. This is “cat”. (学生快速跑到前面并用手指出隐藏着的、竖着的CAT单词)

T: Wow, great! Good for you. You are right. What else can you find?

S2: Animal.

T: Great! That’s the hiding word. Let me show you the hiding word.(教师通过PPT凸显单词ANIMAL,见PPT1) It’s “ANIMAL”. These words here are all animals.(教师指着PPT上所有的单词) 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S3: Snake.

S4: Rabbit.

S5: Lion.

......

之后,教师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教师逐步呈现单词——学生寻找隐藏单词——自由说出同类单词”的步骤,进行了颜色类、服饰类等单词的复习,最后综合性地呈现与夏天有关联的单词T-shirt, sun, swim, watermelon, dress, ice cream,让学生发现隐藏的单词summer,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话题。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Say What You See的游戏,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呈现的单词、观察寻找隐藏的单词、讨论交流同类的单词,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了相关单词,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复习效果十分明显。在游戏的最后阶段,教师先呈现服饰类单词,询问学生“哪两种服饰是属于夏天的”,自然引出T-shirt和 dress单词。接着教师再补充与夏天有关的单词sun, swim, watermelon,ice cream,让学生在其中找出隐藏着的单词summer。教师巧妙地运用游戏,有效、流畅地导入本课话题Summer,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和了解了与本课相关的重点词汇sun, swim, ice cream,为新知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巩固操练部分,教师再次利用Say What You See的游戏进行课堂巩固活动。相同的游戏,不同的呈现步骤,不同的训练要点,收到了同样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将本环节的游戏内容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学生在明快的音乐伴奏下,迅速捕捉逐个课件上徐徐飘过的白云上的英语信息,大声喊出英语。在这种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进来,尽情释放自己的表现欲,游戏活动的再次巧妙利用提高了新知巩固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创设多样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活动的自主性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会促进学生未来学得更多、更好、更有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大组商讨、多组互动、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独立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

【教学片段二】

在学习小诗文本环节,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仔细品读小诗,找出小诗题目”的学习任务。之后,师生交流如下:

T:Hello,boys and girls. Have you got the name of the poem?

S1:I like summer.

T: Good idea.

S2: I like ice cream.

T: Maybe.

S3: Summer.

T: Maybe you’re right.

S4: On summer days.

T: Good. It could be the name.

S5: I like to swim.

S6: Every day.

...

T: Thank you. You have great ideas. I think the best answers are “Summer”, “I like summer”, and “On summer d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peating part,boys and girls.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t is “On summer days”. So the best title is ...

Ss: On summer days.

“新知呈现环节是学生感知、理解和认识新的语言项目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宫文胜,2009)教师在小诗文本的呈现环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对自主的课堂活动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表现文本。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得到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教师的适时帮助,小诗文本学习的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在“找题目”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来探寻文本题目。正是在这种阅读和寻找的过程中,学生捕捉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得到初步锻炼,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而后,在“学文本”的环节,教师依照文本的段落顺序精心设计成为三个不同层次的课堂活动,即“跟着老师学”“小组一起学”“自己独立学”,在递进式的学习任务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丰富语言的表现形式,彰显课堂活动的灵活性

英语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能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学生继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片段三】

教师安排Let’s Chant and Sing活动,语言内容是在原先的小诗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丰富与扩充(见PPT2),并将小诗形式转化为歌谣和歌曲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再次学习、巩固和拓展新知。

本环节,师生之间的对话如下:

T: Now it’s time to chant. You see, this is a rhyme.

Ss: Ah...(学生看到如此长的歌谣感到惊讶)

T: Oh, so many words. Don’t be afraid. Listen to me first.

(教师边拍手打节奏,边示范朗读,学生也试着跟着老师一起读)

T: You see, you can read it. You did very well. This time you say it in your groups.

接着学生在组内朗读歌谣,教师选几组同学表演。

T: You did a good job. Actually, this is a song. You can sing it. First, listen to me. (教师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Do-Re-Mi》的曲调将歌谣唱了出来)Do you like it?

Ss: Yes.

T: Now it’s time for you to sing.

接下去进行学生组内练唱、小组表演唱、师生齐唱。

【教学片段四】

本环节教师安排Try to Say活动,要求学生利用PPT上提供的语言框架并结合图片(见PPT3)模仿课文说一说夏天。

教师首先给学生做了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准备,最后请几名学生到教室前面描述夏天。学生们的表现非常精彩。

巩固拓展部分“活动的设置应该基于课文,源于课文,但是更应该高于课文,广于课文,深于课文,活于课文”(林丽,2011)。本环节,教师将小诗文本进行适度的丰富和扩展,形式上由小诗变为歌谣再变为歌曲。虽然一开始学生看到改后变长的文本内容有畏难情绪,但由于学生在新知环节学得扎实有效,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很快便说出了歌谣、唱起了歌曲,学生在知识扩充、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活化了学生的语言知识,促进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的拓展运用部分,教师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夏天。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教师提供语言支架和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表述。学生在全新的、更加开放的任务情境中顺利完成新语言表现形式的构建和运用,真实表达自我,在体会到英语学习成功感的同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立夏的诗词篇8

山清水秀韶山冲

看湖南省韶山市毛泽东主席故居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秀水潺潺,鸟语花香,好一个世外桃源仙居,这里的一山一草一木都是保护得如完璧归赵。有感即得一诗:

山清水秀韶山冲,一带伟人斯化龙。

世外桃源诗画梦,自然生态竞高鸿。

万家忧乐撰天书

——咏北京大学博雅塔

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轩吟凤珠。

一笔擎霄穹作纸,万家忧乐撰天书。

北京京西宾馆

白玉无瑕瞩大千,一方净土自神仙。

三中全会乾坤定,圣殿尊严吟鹤篇。

磅礴大气将军风

——赞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国史馆员、中国老区促进会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防大学书画教授、北京开明书画院院长贺秉发先生书法艺术

老骨宏浑古雅锋,磅礴大气将军风。

龙蛇走笔辉煌创,智变自如珠穆峰。

灵峰雕玉碧莲尖

2011年8月20上午,县诗词学会转赠一本《灵山诗词》给我,看该书封面即得鹤顶吟诗一首:

灵峰雕玉碧莲尖,山石生花名大千。

诗宇鲲鹏齐发奋,词耕四海种书田。

广州军旅护神州

2011年8月4日上午,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岭南诗社副社长廖开鉴从广州专程赶来参加浦北县诗词学会成立15周年庆祝大会,并且和青年书法家李世玉一起在会议上赠送了他们的书法诗词墨宝。有感即得诗两首:

(一)鹤顶吟。咏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岭南诗社副社长廖开鉴

廖鸿飞晓竞高讴,开创岭南名五洲。

鉴古融今成大器,广州军旅护神州。

(二)、咏青年书法家李世玉

李艳桃枝妙笔花,世扬国粹振中华。

玉雕彩凤文心睿,笔走岭南沐晓霞。

对联。咏甘肃省月牙泉

一弯碧月尘埃定;万种风情雅阁雕。

一二三四歌

一心雕玉凤霄飞,二月泉粼月映辉。

三步成诗吟海韵,四方鹤舞显神威。

凤池书院得真金

在清朝末年,广西浦北县乐民镇凤池书院建立之后,平佳村委会的秀才韦宝宗也在那里教书,他十分的聪明,他参加乡考试的时候获得了乡考试第一名而中了头名秀才。他在考乡试中写了这样的《鹤顶吟。凤池书院》的一首诗“凤阁辉煌耀我乡,池鱼跃水渐鳞长。书生有志青云路,院发科名四海洋。”,得到全镇上下的广泛传诵。以后,凡是进凤池书院读书的学生都必须背熟这首诗,然后才能够进入凤池书院读书。如今,凤池书院也镶嵌这样的的一副对联(我曾经参与推敲和琢磨):“凤池浇桃李;书院育栋梁。”有感即得一诗:

诗教育人雕玉心,凤池书院得真金。

凤冠文雅彩珠耀,教化人生看古今。

对联

莫鹰养翼;村鹤修心。

对联

雕琢文心成大器;赋吟雅韵得诗金。

大纛高擎起网筝

广西浦北县是全国的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香蕉、科普、林业科技之乡。为了让诗词站前排、唱主角和走向农村、走向工厂、走向校园、走向机关、走向社区、走向家庭,努力创建全国“诗词之乡”,2011年8月20日上午,广西浦北县诗词学会在县政协常委会议室召开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筹备工作会议。有感即赋诗一首:

浦北诗词全国争,齐兴国粹晓今蒸。

诗词普及鲲鹏奋,大纛高擎起网筝。

赠诗友

8月20日上午,在召开浦北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筹备工作会议期间,我还即兴写了几首诗联赠与诗友:

(一)

李桃满天下福江书院李桃秀;侃凤舞神州锦绣山乡侃凤翔。

(二)、鹤顶吟。咏龙兴智

龙腾虎跃振寰球,兴得雅风和韵讴。

智慧心囊铭大志,蕉乡青史赋春秋。

(三)、鹤顶吟。咏叶逢荣

叶联八桂沐书香,逢雅中华抒袖长。

荣上葵峰雕玉韵,韵融四海锦诗章。

擎高雅格上珠峰

清朝光绪年间,广西浦北县乐民镇莫村酒饼铺韦合龙禀生在乐民凤池书院教书期间,曾经在书院大门写上这样的一副对联:“凤毛志舞;池水龙腾。”;乐民镇社头村委会广益书院的现在仍然镶嵌于社头小学校门前的石门对联“广培后学;益显前谟。“也对得十分的工整。有感即得一诗:

入门八字乐民风,琢玉雕金磨棒锋。

轩正黉园兴国粹,擎高雅格上珠峰。

对联。题香翰屏将军

墨林翰海香千里;戎马生涯化史烟。

一笔高吟玉宇清

2011年8月19日,本人的新诗《啊!曾母暗沙》获由中国散文学会、神州书画报社、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2011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并且于2011年9月22日9月25日至28日在首都北京中央党政军会议中心——京西宾馆召开”2011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颁奖大会,同时在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召开“2011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创作论坛”。有感即得诗一首:

书画诗潮会北京,中华散韵赋新星。

万千骏马齐天步,一笔高吟玉宇清。

深圳今迎大运风

——世界第26届大学生一运动会在深圳举行,胡锦涛等出席即兴

深圳今迎大运风,闻名世界冠珠峰。

与时俱进创新意,友谊当先去剑锋!

昙花

洁白无瑕散淡香,昙花一现胜诗章。

娇姿欲滴含情笑,书画无颜花蕊祥。

观舞

舞艺尖尖荷韵馨,青春潇洒德诗金。

嫦娥抒袖玉寰醉,一曲牵情震撼心。

高雅殿堂花蕊诗

蕉乡童趣志酣壮;祖国花蕾心正红。2011年8月12日上午,浦北县音乐家协会、县文化馆在县文化馆三楼演艺厅举办夏季少年儿童暑假歌舞培训班和‘新浦时代杯’浦北县暑假青少年学生歌手大赛获奖歌手“2011年暑期声乐。舞蹈汇报演出”。节目主要内容有黄小霖、杨钫琪、黎东来、陆星宇、钟锐的独唱,舞蹈《三字经。维吾尔族舞蹈组合》,舞蹈《咏鹅》,舞蹈《舞蹈音画》,舞蹈《母亲的故事》,独舞《天蓝蓝》等。有感即得一诗:

高雅殿堂花蕊诗,天真烂漫育兰芝。

翩翩起舞甜歌唱,浦北后来雏凤枝。

鹤顶吟。咏龙门镇平垌小学

平山藏猛虎,垌水潜蛟龙。

小树培苗壮,学园养羽丰。

龙门平垌虎龙居

平坡跃骏马;垌洞潜腾龙。在广西浦北县龙门镇平垌小学校园里,有一栋古色古香、气势雄伟的古建民居。校园大门口上有一副对联“教育三好后代;培养四化人才”,虽然平仄有些不符合要求,但也对得比较工整。特别是大宅屋居天蓬屋檐上的造型十分的美观大方,特别是顶部的雕梁画栋和腾龙飞舞、高角翘檐的围墙和中西合璧的精湛的建筑艺术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和叹为观止。有感即得一诗:

龙门平垌虎龙居,气势恢宏凤鸣珠。

艺海雕龙含晓梦,中西合璧袖长抒。

撰诗三十年随感

韵苑耕诗三十秋,平平仄仄竞高讴。

起承转合囊诗意,看似简单含宇洲。

歌手筛遴浦北城

青春潇洒花蕾育;浦北高讴歌海游。2011年8月7日晚上,广西浦北县内76名青少年歌手经过参加“新浦时代杯”歌唱比赛预选赛之后有30人入围获得决赛资格。2011年8月8日晚上,广西浦北县在浦北县城举办“‘新浦时代杯’浦北县暑假青少年学生歌手大赛”决赛,入围的30名选手在决赛中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其中,少年组:钟锐获一等奖;美丽的侗乡、高宁获二等奖;杨淇、丁航、甘振等获三等奖。青年组:容徽获一等奖;黎娜、黄雅宁、容俐俐、张钊、陆晓微等获三等奖。有感即得一诗:

歌手筛遴浦北城,新苗花蕊竞高诚。

八方来凤清鸣乐,一曲倾心玉琢成。

珍贵镜头留一瞬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我随广西文联采风团在浦北县采风,其中在浦北县城文昌塔我和广西著名作家凡一平合影,有感即得一诗:

文昌塔下看青松,过眼云烟文塔笼。

珍贵镜头留一瞬,瞬间诗意竞飞龙。

江清静画美人梦

广厦红楼彩凤枝,人间天上竞高师。

江清静画美人梦;淑雅妙吟明月诗。

核电高科大亚湾

——有感于大亚湾成为我国最的核电站基地,应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并且用军事一样的严格进行管理,以防万一。有感即得一诗:

核电高科大亚湾,安全生产把严关。

前车之鉴东瀛看,未雨绸缪闪凤冠。

夏去秋来逢立秋

2011年8月8日,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秋节气。有感即得一诗:

夏去秋来逢立秋,风今凉爽舞龙湫。

梧桐落叶诗吟梦,酷暑渐消酣乐遒。

十八浩文闻墨香

——祝贺广西文联主席潘琦18卷《潘琦文集》出版

十八浩文闻墨香,恒心毅力凤高翔。

心囊翰海集文智,天下扬名颂吉祥。

浦北香蕉绿玉娇

浦北香蕉绿玉娇,黄金铸就月弯桥。

香甜可口名中外,绿色健康心品遥。

人间天上共街坊

半弯明月亮金光,逗笑嫦娥舞袖芳。

碧海苍天今一笑,人间天上共街坊!

格言

当你把对艺术的勤奋刻苦追求当作是养生保健、修心养性、积德扬善的一种习惯和乐趣来坚持的时候,那么,你的艺术追求的执着和专注就一定能够比人的天性秉赋的需求而显得更重要。

宇宙茫茫谁探究?

2011年8月4日晚上,我散步回到越州大道的时候,看天上的弯弯娥眉月高悬银空,很于诗情画意。有感即得一诗:

一弯明月挂银空,月里嫦娥画笑中。

宇宙茫茫谁探究?且吟诗盏醉天宫。

艺海扬帆兴浦北

2011年8月4日上午,我在浦北县人民医院参加“庆祝浦北县诗词学会成立15周年会议”,期间在即兴书法表演活动中,我和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西诗词学会副会长、贵港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梁帆先生相逢,他还给一个名片,名片里还有原广西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的题词“扬帆千里;远振风骚。”扬帆即是梁帆的谐音。同时,他还现场即兴创作了一幅“艺海扬帆兴浦北”的书法中堂。有感即得诗联两首(副):

(一)

梁来浦北玉树临风诗词国学齐兴赋;帆启中华金龙腾日雅海凤珠睿闪光。

(二)

文人墨客喜相逢,泼墨挥毫高竞鸿。

艺海扬帆兴浦北,蕉乡雅苑乐融融。

诗词盛会看今朝

广西浦北县文联韦志远

诗词盛会飞鸿聚;浦北高歌遴雅轩。带着夏日的酷热和满腔激情;带着对8月8日立秋节气即将到来的无限期盼;带着对中华诗词传统国学的无限热爱;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中国书法的无限虔诚;带着对中国先进传统文化必须要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无限忠诚,2011年8月4日上午,广西浦北县诗词学会在刚刚落成不久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浦北县人民医院新区16层大厦四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庆祝浦北县诗词学会成立15周年会议”。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现岭南诗社社长廖开鉴先生从广州专程赶来参加会议;原自治区党委常委、办公厅秘书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原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和广西诗词学会的芩路、黄素芬、黄小甜等几位领导专程于8月3日从南宁冒酷暑、风尘仆仆、百里迢迢赶来参加会议。

百花齐放,百蕊争春,余音绕梁而令人心旷神怡。今天早上,在温馨、洁雅、和谐、方正、豪华、大气的县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里,扬溢着一种高雅、热情、融洽、喜庆、热烈的气氛。会议厅里座无虚席,济济一堂的诗人、书画家们带着浓浓的诗情画意而豪情满怀、慷慨激昂,共聚欣赏浦北县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美丽宏浑的山水而情不自禁地即兴赋诗填词而尽情歌唱,为浦北县的硕果满丰而锦上添花和施展才华,充分展现出了浦北县诗人、书法家们的特有风采和雅兴。在如诗的海洋和欢乐的天堂中,特别是六万大山藏龙卧虎、逶迤磅礴的雄伟气势和南流江水波涛滚滚、凤尾竹弯弯而潜藏着智慧无穷而造就了浦北诗人们不凡的内涵、素质和气势,更加展现出了古越州文明历史的文化新辉煌。

诗歌六万书高秀;词赋南流沐雅香。今天,参加会议并且在主席台上就坐的领导有: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广西诗词学会会长芩路,浦北县县委书记张建国,浦北县委副书记申荣洲,浦北县政协党组书记陈增平,浦北县委常委、副县长、宣传部长宋雁,浦北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王小平,浦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秀运,浦北县政协副主席陈华,广东省岭南诗社社长廖开鉴,钦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张世春,浦北县人民医院院长何文真,浦北县诗词学会会长黄佳祖,浦北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刘克等。钦州市诗词学会、广东岭南诗社、南宁市诗词学会、广东湛江市诗词学会、防城港市诗词学会、北海市诗词学会、贵港市诗词学会、灵山县文联、灵山县诗词学会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浦北县宣传部、关公委、文明委、老年大学、教育局、文体局、文联、老体协、老科协、诗教进校园先进学校代表的主要负责人,县诗词学会全体会员和福江诗社、北通诗社、浦南诗社、通天诗社、寨圩诗词分会等部分的会员等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刘克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文艺表演。在优美抒情、轻快柔和的音乐旋律和融洽、和谐、舒怡、妙静的氛围中,首先由浦北县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吴兴文、陈静等献诗朗诵,他们俩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诗意浓浓的诗朗诵仿佛如人民医院十六层大厦里镶嵌的两颗明珠而闪闪发光,在珠光闪闪的诗情画意中而如交融萦绕在天籁之音和六万南流的青山绿水中。其次是由浦北中学学生背诵古诗文《弟子规》和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等,他们在古韵悠悠、雅意浓浓的诗的梦景中而怀着崇敬的心情而虔诚地背诵着古人诗文,在令人陶醉的气氛中而使人感悟到中华民族传统先进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第二是由浦北县人民医院何文真院长致词;第三是由广东省岭南诗社社长廖开鉴宣读贺信和赠送诗联墨宝,钦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张世春也致贺信和朗诵贺诗;第四是由浦北县诗词学会会长黄佳祖在会议上作了题为《让国学吟旌在古越大地高扬》的发言;第五是由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作讲话,他在会议上提三点希望:1、希望浦北县诗词学会艰苦朴素,勤俭办会,2、希望浦北县诗词要努力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3、希望浦北县要向防城港学习,努力在两年内创建“全国诗词之县”;第六是由浦北县委书记张建国讲话,他在会议上提了三点工作要求,并且强调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诗教进校园作为浦北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七是由浦北县诗友叶逢荣、翁德生、张培柳、翁积新、黄杰平等代表发言和即兴吟咏诗词;第八是由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和浦北县书法家韦志远、黄家瑛、陈世儒、邓锡华等进行即兴书法表演。在表演中,他们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并且共创作书法作品50多幅。

诗人雅集,兰亭聚会,文彩飞扬,才情逸志,抒怀畅咏,泼墨挥毫,龙飞凤舞,其乐融融。我们知道,创作和欣赏中国书法能够修心养性,延年益寿,锻炼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滴水石穿、铁棒磨针的毅力、意志和恒心。同时,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普及最广泛的一门高雅抽象艺术,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钱绍武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因此,在会议期间,县诗词学会、县人民医院、县文联、县书法家协会、县美术家协会等还在医院大厦四楼大厅走廊展出了该县和各地书画家、诗人的书画诗词作品,共展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魏书和国画等书画作品180多幅。有感即得诗三首:

(一)

浦北诗词十五年,名闻八桂谱新篇。

承先启后兴华夏;琢玉雕金成八仙。

国粹齐扬和雅韵;凤凰奋翥竞韵巅。

蕉乡重德鲲鹏志,锦绣山城舞碧天。

(二)

青山绿水艳阳天,浦北杏林融大千。

科学文明医院振,振兴祖国赋诗篇。

(三)

文坛艺苑看今朝,家佐光临聆雅韶。

上一篇:祖国的传统文化范文 下一篇:押韵的悲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