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传统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07 01:37:09

祖国的传统文化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1

关键词: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SWOT分析

一、前言

2006年6月,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每年有近百万的妈祖信徒前往莆田湄洲岛祖庙进行朝拜,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背景及SWOT分析,为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提供理论参考,给予未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一定的帮助。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

莆田市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每年都有诞辰、羽化升天祭典、庙会等重大节日,在这些祭典表演里面有很多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项目。妈祖民俗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每年全世界前来湄洲岛进香谒祖朝拜的人很多,祭典上各种民俗体育节目的表演逐渐成为了祭典的主角,里面包涵了很多的妈祖民俗体育资源,这些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在后人的精心改编下,很好地继承了原来的祭祀精神,而且赋予了这些体育项目各种的功能。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遗,发展民俗体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随着莆田湄洲岛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开发研究与发展,关于妈祖民俗体育产业的研究也更进一步了,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背景

2008年8月开始,莆田学院认真研究整理了妈祖文化中的体育元素。以2009年9月30日妈祖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创编了妈祖健身功、健身操、健身舞三种蕴涵丰富妈祖民俗文化的体育项目,近年来,在莆田湄洲岛还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有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海峡两岸“妈祖杯”龙舟赛等,但是利用湄洲岛上的妈祖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体育资源还不够规范科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因素的需求,发展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开始了湄洲岛妈祖民俗体育的开发和研究。自2011年11月开始,每年的妈祖诞辰和羽化升天祭典仪式由莆田学院师生来担任,这种祭典模式结合实际开发妈祖民俗体育的情况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活动流传到了今天,很多已经被运用到了除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以外的地方,逐渐有了朝商业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6月,莆田学院体育系妈祖女子车鼓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福建馆的节目表演,还到福州三坊七巷等各地表演,充分地展示了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目前,全球妈祖信众有2亿多,群众基础雄厚,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作用,一是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二是增进民族与社会的认同感。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对国人而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世界华人而言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外国人而言透过节庆活动增进对当地文化历史背景的认识与理解。当前,随着妈祖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在全球尤其在台湾妈祖文化成为两岸民众精神交流的重要纽带,如今以妈祖冠名的体育赛事在两岸的各种节庆文化活动中比比皆是,体育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载体,而民俗节庆体育的地域文化性,加深了两岸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谐与发展。

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SWOT分析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优势

(1)资源优势。闽台妈祖民俗体育项目种类较多,每年“元宵闹妈祖”活动中的摆棕轿、耍刀轿、冲礼花等,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祭祀活动中的皂隶摆、妆阁、转凉伞、八佾舞等。还有一些未用在这些传统祭典上的民俗体育,如妈祖女子车鼓、舞龙舞狮等观赏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还有妈祖健身舞、妈祖健身操、妈祖健身功等以强身健体为主的体育项目。加上世界各种以妈祖信仰为活动的庙会活动数不胜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地的妈祖民俗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

(2)地域优势。莆田市地处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近年来,高铁的开通使得福州长乐机场和厦门国际机场到莆田的时间越来越短,莆田港口城市的发展已进一步促进了交通发展,建成了直达湄洲岛的莆秀高速等公路,对于全球妈祖信徒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背靠福建东南经济区,面向台湾海峡,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为福建台湾交往的重要通道。莆田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是全球妈祖信徒前来朝圣的地方;莆田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传统妈祖民俗文化保留比较完整,莆田其他一些地方的妈祖民俗体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劣势

(1)研究开发少。因为,全国民俗体育产业化问题研究比较少,而目前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处在理论状态,在妈祖信徒心目中没多少影响力,所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初期要经过比较漫长的路。关于闽台妈祖文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已经超过万条,但是没有针对性,涉及妈祖民俗体育的论文也比较少,有关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不能构成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伊能嘉矩在1918年《东京帝国大学人类杂志》上发表的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就是关于妈祖的研究,这样算来研究妈祖文化的年限还是比较久远的,长久以来的研究都很少涉及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话题,都是研究挖掘妈祖传统文化的。

(2)缺少专业人员。由于全国研究民俗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人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政府或者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缺少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将导致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这个项目短时间内比较难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积累经验。

3.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机会

(1)政策机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标志着海峡经济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中四次提到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的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国家给予了海西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发展,这样关于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课题也成为很多人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研究对象,这样一来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实践发展带来了机会。

(2)经济发展需求。据统计,2008年

共接待旅客644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56亿元,每年到湄洲岛朝拜妈祖、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其湾游客有10万人次。当游客认同这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项目的时候,在每年来湄洲岛朝拜的时候就可以专门出资请具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特色的一些节目去表演,例如:舞龙舞狮、妈祖舞、妈祖车鼓等等,这样就能进一步的促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010年福建省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在莆田成功举办,打响了莆田的文化品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幕式的晚会上,表演的很多节目都体现了浓厚的妈祖文化,向游客展现了妈祖民俗体育,这样既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宣传,又间接推动着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

4.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威胁

(1)莆仙文化的竞争。妈祖文化是莆

田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是莆田文化的龙头老大,但同时也与莆田的其他文化竞争,例如莆田南少林文化产业、壶山玉皇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其中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已经整合开发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样一来妈祖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这些文化产业的冲击,这些文化产业或者其发展起来的旅游景区都将吸引很大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并且占用政府支持民俗文化发展的一大部分资源,都将会影响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如何在众多莆田文化产业的冲击下蓬勃发展,吸引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现代体育发展的冲击。莆田市素

有“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之乡”的称号。一直以来,莆田市的现代体育产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十四届省运会在莆田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像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种传统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政府用于发展民俗体育产业的专款比较少,导致了民俗体育发展缓慢,近年来,莆田湄洲岛的体育旅游开发与发展一定程度给予了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但是来自现在成熟的体育产业的冲击还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对妈祖民俗体育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将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没人提出这一观点和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发展现状以及预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果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与湄洲岛旅游结合起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比较大。两岸民众交往越来越密切,同时妈祖文化又是两岸共同的宝贵财富,在台湾民众普遍信仰妈祖,很多人每年都会到湄洲岛妈祖祖庙进香,结合整个民俗体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是必须发展的,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将一部分体育活动商业化,例如成立专门培训妈祖舞、妈祖功这些大众的娱乐健身教练,到各个社区或者老人院进行这些健身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传统妈祖体育活动。其次,成立专门的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活动训练基地,可以成立公司模式,全球有5000多座妈祖庙,每年都有很多的祭典仪式,一些庆典也可以出资请这些专业的民俗体育表演队表演,全世界有2亿多妈祖信徒,市场潜力巨大,所以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是可行的,但是还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吴冰,肖熙然.妈祖文化视野中的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发研究[J].海峡科学,2012(8):151-153.

[2]林顺治.妈祖文化中的民俗体育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28(2):194-196.

[3]刘青健.妈祖文化视野中的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128-131.

[4]林朝晖,林德明.妈祖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文化活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4): 35-37.

[5]林立新,王佳.妈祖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1(4):1-6.

【基金项目】2012年度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CY1226);2011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1B182)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2

一、天津海神崇拜的民俗文化史依据:天津作为渤海滨城的北方海神崇拜对象,与通常传说中的四海龙王毫不相干,而是和南海女神完全一致的妈祖神。这在《元史·祭祀志·祭祀五》中有明确的记载:“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可见,早在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左右,古代天津就有了妈祖海神庙。从那时起,每年由皇帝遣使备礼致祭,或交付官漕司及当地府官行祭。祭文上钦定敬称十字神号“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到了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朝廷为了推动漕运,再次在直沽敕建天妃宫。以后直到清代康熙朝,才将天妃加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于是天津才将天妃庙改称为天后宫。民间俗语说的“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盖源于此。事实上,金、元两代天津的古称叫直沽,是该地区的统称,代表着当地大小上百个沽泊淀坨的水陆码头,是元朝首都内河外海航运的重要门户。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才改设天津卫。可见,天津的海神妈祖崇拜民俗有明确的历史、经济、政治依据;只不过天津民间自古就习惯于用皇封的称号“天妃”、“天后”或“娘娘”尊称女神,从来就没有引用过闽人方言“妈祖”称呼女神。因此,说天津的“天后”崇拜就是“妈祖”信仰,是完全正确的,有史为证,决不是有意附会。更何况“妈祖”的本意并不是神名,而是闽人女子在娘家的称谓,相当于北方“姑娘”、“姑奶奶”等亲称。

自元代在古燕京建大都以来,为了解决北方物资严重短缺的难题,官方采取了“南粮北调”和“南货北运”的大规模航运措施,于是为开发天津河海航运带来一派生机;崇拜天后妈祖的祭祀活动也随着海事海难的频繁而红火起来。据明人笔记《琅琊代醉编》 记载:相传在明代洪武初(约公元1380年前后),“海运风作,飘泊粮米数千石于落祭,万人号泣待死,大叫‘天妃’,则风回舟转,遂济直沽。”这是一则有关天津崇拜妈祖的动人传说,也可能是一次遭遇海难后转危为安的记实,但它却做了由于天妃救苦救难才平安到达直沽的解释。文中写到大队重载粮船遇风飘泊到琉球群岛深海水域时,万人呼唤女神后绝处逢生的奇迹。可以想见,这则新闻在当时的天津广为传诵,对于强化天妃崇拜起到了多么大的鼓动作用。于是人们在天妃庙里香火正旺的热力下,以女神的救助为精神支柱纷纷投入到航运的艰险劳动中。

当人们读到历代描写天津航运贸易景象的诗文时,那种“晓日三叉口,连樯集万艘”的大场面,那种“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的繁荣,必然地会引发对于三叉口天后宫海神崇拜的文化效应的联想。只要全面了解天津天后宫完备的皇会祭仪和竞技游艺,就不难判断它历经元、明、清七百多年来在北方海事活动中的文化中心位置。

二、天津妈祖崇拜的文化现代性阐释:这里所说的文化现代性是指传承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存在价值认定的基本标准。它既是一种文化优选的判断标准,又是一种文化参与的价值取向。现代人从过去走来,总是要利用一切条件参与到各种文化圈层中来,从而实现分享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的愿望。其中,现代人自然也要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作出选择,以便认定某些文化资源本身潜在的现代性价值,使其中许多民俗事象不再是“古化石”或“历史残留物”,而是把过去引向未来的文化财富。这种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需求,显示了传承文化所潜在的文化现代性特质和内涵。因此,是否可以认定天津海神崇拜的一系列庙会民俗活动就具有文化的现代性?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热烈讨论了东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肯定了妈祖作为东方的海神所象征的东方海洋文化精神。在航海民俗文化中,民众对海神的崇拜是信仰的核心。妈祖是最受崇敬的中国海洋女神,也是被历代皇朝加封为天后的最高海神;更重要的是,她来自民间,据史籍记载妈祖实有其人,是北宋时福建湄洲岛林氏女,善于医病救世、拯人患难,年28岁身亡,因多行善事被尊为神。此后便传诵她在狂涛中乘席渡海拯救海难和神灯引航等感人故事。可见,妈祖是受民众爱戴并推崇出来的救苦救难的海上圣女,她更贴近百姓。据清人笔记载:“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足以证明百姓与妈祖的亲和程度以及妈祖崇拜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正因为如此,元代官方祭祀妈祖从来就和官祭四海龙王有所区别,在《元史·祭祀志·祭祀五》中,祭四海龙王事宜记载于“岳镇海渎”诸神篇目下;而祭女神妈祖事宜却记载于“忠臣义士”祠祀篇目中。所以,妈祖崇拜更具有纪念圣女义举的文化内涵。这一内涵正是妈祖庙会文化现代性认定的依据之一。决不应该因为几百年来只能沿袭采用香火祭祀的遗俗纪念妈祖,就否认这一文化内涵的现代性意义。

同时,还应当看到,妈祖崇拜是我国古代航海、造船、气象等科技落后条件下产生的精神力量,也是宋元明以来航海经济繁荣发达的文化象征。至今约一千年间的中国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提醒我们,妈祖崇拜与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海洋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航海民众出洋远航,面对海上不测风云,坚信天后护佑他们战胜风浪,渡过危难。在这种坚信神力的民俗心理中,有一种把超人的力量转化为人间力量的鼓舞作用。每当人们战胜艰险安全返航时,他们也还会用同样心理把功德归于天后的神力。在以长期固守土地的大陆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我国封建制下,以妈祖崇拜为象征、为精神力量的海洋文化,显然具有文化的先进因素和开放因素。这也正是妈祖崇拜的文化现代性认定的另一依据。

有了上述文化现代性的依据,就不应该简单化地把有关妈祖崇拜的多种文化系列活动都斥为“封建迷信”,一言以“毙”之;相反,应当弘扬妈祖崇拜推动文化史前进的人文精神,积极寻求它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合理内核,并使其在现代人的文化多样化需求中大方放光彩。

三、天津妈祖崇拜多种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效应:充分认识妈祖崇拜的文化价值之后,如何合理应用其文化资源并产生现代化效应,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首先,天津妈祖崇拜与台湾妈祖信仰遥相呼应,体现了两岸民众尊典法祖不忘文化同根的传统理念。同时,也加深了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促进了两岸人民的密切往来,使两岸共同崇拜的妈祖成为促进两岸三通和祖国统一的和平女神。为此,天津天后宫的庙祀仪礼活动,就必须依照传统仪规的标准程序进行,以便满足全国各地民众、特别是台湾同胞中的游客和香客,前来天津共享北方妈祖崇拜的精神文化成果。天津天后宫的传统庙祀仪礼,无论其内容和形式都代表了元明清三代皇朝与民间最高祭典的规格;因此,必须以高质量高水准的演礼行事才能达到今天两岸共祭妈祖的文化认同,才可能产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

其次,随着庙祀仪礼而展开的民众游艺竞技活动,则应当既保留有特点的传统精彩节目,又要添加适应现代生活健康情趣的创新项目,把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和谐地衔接起来。使妈祖崇拜的古代原创节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和未来都需要的持久性节会。我国当代许多杜撰出来的节会之所以是短命的,其主要原因大多是缺少传统节会文化所拥有的丰富内涵;而许多传统节会之所以难与现代生活协调发展,其主要症结往往在于缺乏文化创新的现代化效应。只有把创新的形式纳入传统,再把传统的内涵引入现代,才会有效地促进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繁荣。天津妈祖祭会也决不例外。

最后,应当看到,天津妈祖崇拜的文化资源所产生的现代化效应无论如何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当以妈祖崇拜为核心的民俗形成天津民俗文化圈时,其文化资源才会显现出综合的强力效应。比如,由天后宫的民俗文化向周边辐射,与儒、释、道等多种传统文化资源相组合,构成一条多彩多姿的民俗文化链,才有可能把天津的现代文明建筑在坚实的民俗文化根基上。在这条民俗链上,至少应当有明清以来文庙祭祀活动的儒家文化遗存,有大悲院佛事祭典的佛教文化遗风,有玉皇阁、吕祖庙等道教全真派的文化传承。还应当继续延伸,使这个文化圈包括以清真大寺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风貌,以及以望海楼教堂、老西开教堂为标志的天主教文化特色等等,才可能较全面地勾画出天津历史民俗文化的清晰面目。再加上许多标志天津历史文化的遗迹,如炮台、海港、商号、会馆、老厂、旧址、特色博物馆等,也都展示了天津独有的民俗文化性格。所有这些都是今日天津建设现代文明不可随意丢弃的民俗文化要素。尤其是其中占据核心位置的妈祖庙祀,更是不可取代的重要民俗文化资源。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3

【高中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爱国主题班会一】一、班会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四、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 五、活动内容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 ,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 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

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 (二)、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 (三)你好,魅力华夏。

1、学生传统文化才艺展示: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衬托下,几名学生吟诵诗词经典,同时有学生在剪纸;有学生在书法,有学生自创中秋诗,有学生背诵弟子规,还有的学生在编中国结。曲终,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洁说明。

2、观看班会的那几名场外同学对话交流,刚才学生乙大吃一惊,表达感悟,重新练习武术,那三名学生,让他看看,星光中学课间操练习武术操的阵容和气势,让他真正懂得了练武的意义。 3、配乐武术表演 (四)、你好!心灵盛宴 拍手齐诵:弟子规曹红莹: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我的形式日益多样,春联,婚联、寿联、挽联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今天我还带来了一幅对联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上联是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显民族特色下联是:笔墨纸砚诗词曲赋谱华夏春秋。

黄硕: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吟诵一首经典,品尝一杯香茗,这是何等的惬意呀。各位同学,我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孕育的诗词经典,我的家族可谓庞大,唐诗、宋词、元曲、歌赋,源远流长。

乔吉昊: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一年365天,喜庆不断,有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主题班会流程

一、 情境短片《我来学武术》

二、 开场白《您好,传统文化》

三、 说说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曹红莹、黄硕、乔吉昊)

过渡词: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介绍,原来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但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戏剧、曲艺、书法、灯谜等等不胜枚举。我听说我们班同学中还有特别热爱传统艺术的,他们想为传统文化作代言人,就让大家做评委,看看谁是最佳形象代言人。有请: 翟悦:奥运会徽代言人 张琪:中国结代言人 徐静宜:世博会中国馆代言人

过渡词:不愧是形象代言人,各出奇着,我相信有了你们的大力宣传,

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你们的团队中,不过,在如今的生活中,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

频繁,传统节日正一点一点在人们的心中淡化,面对洋节日的犀利进攻,传统节日不得不向洋节退让,不信,你看,这个小品《如此过节》一定会给你些警示。 演小品:《如此过节》

过渡词:讨论面对传统节日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你有哪些好的

建议。(学生讨论的时间2分钟后各抒己见) 四、您好,魅力文化

过渡词: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不仅要宣传,更要拿起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请同学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我知道咱班的剪纸小组,书法小组,诗歌创作组,诵读小组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正等着大显身手呢。咱们快去看看。 (播放轻音乐,各小组进行准备3——5分钟,展示) 剪纸作品中、书法作品、诗歌作品,诵读《春江花月夜》

四、 场外对话:学生乙:今天我可是大开眼界了,文化,文化的确有

味道,另一个学生说:你今天可是品尝了一顿精神大餐,现在练武为了什么?学生乙:看来练武除了强身健体外,更是传承祖先的留下的文化,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个学生说,你总算是开窍了,现在中小学校都在开展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咱们校的课间操不正练习武术操吗,那阵容那气势,咱们看看去。(播一段学生表演)学生乙说:你们不也在为艺术节紧张排练吗,今天就演给我们大家看看。 欣赏:配乐武术表演《中国龙》

过渡词:正像歌中唱得那样:上山是虎,下海是龙,在人间我是堂堂的大英雄。习武是武德呀,立德才能行走天下,寡德之人必定寸步难行。同学们让我们在古训的金玉良言中,做讲诚信,崇尚道德的真君子。 拍手齐诵:弟子规。

【高中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爱国主题班会二】一、活动目标:

1、为了让学生们感觉到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感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一个又一个奇迹。

2、讴歌祖国的伟大的业绩,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牢记祖国的历史,努力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激发学生树立自强、自立、勤奋学习、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全班同学搜集相关的祖国的光辉历程的材料、了解祖国的沧桑岁月。

2、班委会和老师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方案。

3、全班同学共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说之最:

1、播放歌曲《中国心》(让学生们通过歌曲感觉中国的伟大与民族情怀。)

主持人: 人们对祖国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对养育了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祖国,谁不抱有最深的热爱眷恋之情呢!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是我们中华儿女最亲爱的祖国。千百年来,多少支美好的歌曲,多少首赞美的诗,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多少所名胜古迹,多少让世人羡慕的大好河山。

2、下面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世界之最。

(1):我国的面积很大,有104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第二位。

( 2):我国的长城东起河北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的嘉峪关,全长有一万二千七百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3):我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介绍四大发明。

(4):我国随朝时建造的赵州桥,已经有了一千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石拱桥。

(5):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是我国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为于公元132年制成的。

(二)赞祖国

1、请学生介绍祖国的丰功伟绩。

(1)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

(2)202019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

(3)2019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

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4)2019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19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5)2019.6成功发射的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完美对接等,中国航天史可谓是一路辉煌,更加奠定了中国航天强国的国际地位!

(6)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教师:今天的中国,在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之后,正朝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阔步前进,要实现巨龙的腾飞,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就学好本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三)播放歌曲:《东方巨龙》

用我们的歌声、乐声、心声去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辉煌。

全班齐唱: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长江,古老的东

方有一条河,他的名字叫黄河-------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4

[关键词]妈祖文化;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湄洲祖庙

[作者简介]王秀华,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135―04

一、海峡两岸妈祖民间信仰的产生

妈祖信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妈祖文化,经历了整整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妈祖庙5000座,妈祖信众2亿人。

(一)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妈祖民间信仰发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妈祖在短暂的生命中,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治病救灾等善行为乡邻感念,“人行善事,死后为神”,民众视她升天为神,称其为“女神”。乡邻感念她的恩德,在湄洲她“升化”的地方建立庙宇,进行祭祀。妈祖民间信仰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大国,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经过了许多岁月的累积,中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人文模式,体现了中国文明海洋性的一面”。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海洋历史发展的渊源,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海洋生存环境的风云变化,“大海无情,商海也无情”使得民众需要精神寄托,妈祖是海洋族群的精神寄托和保护神。从妈祖传说故事可以看到,妈祖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充满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海上女神,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敬仰和祭拜。在南宋时期,妈祖信仰已在海事活动最活跃的福建、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各省传播。

(二)妈祖信仰在台湾的传承。明清时期闽粤沿海人民掀起移居台湾的高潮,移民把祖籍地的妈祖等民间信仰也带到了新的移民地。这种民间信仰的移植象征两种意义,一是可以视为闽文化在移居地的延续与发展。二是妈祖是他们心中的保护神,有神的保护,它可以使不安的心灵得到缓解。因为移民在百般艰难的环境中离乡背井、漂洋过海迁徙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生活,移民迁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历程,特别是东渡台湾海峡移居台湾,迁徙途中充满各种生命危险,海峡茫茫,随时有船覆人亡的危险。移民在海上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即使顺利到达目的地,登上台湾岛,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还会遇到更加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台湾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加上早期台湾尚未开发,荒野无边,猛兽当道,瘴气横溢,瘟疫流行,以及水土不服、缺医少药等情况严重威胁着移民的生命。而且,开垦荒地、海上作业、从事贸易等都时有不测风云。因此,需要借助神明的力量来摆脱各种恐惧和不安。渡海移民者只能祈求和依靠神灵的护佑,来确保航海与垦殖的平安。妈祖是闽粤的海上女神,当然就成为闽粤移民移居新环境的保护神。

早期移民在渡台之际,动身之前,都要到当地妈祖庙祭拜,还要许愿一番。许多人祭拜之余,还要从寺庙带走一把香火、一尊小型神像,祈求分身的神像能与信徒同舟共济去开辟新的天地,保佑移民一路平安顺利。因此一旦定居下来,为答谢妈祖神灵的保佑,便设祠立庙奉神,而且往往还要由专人专程渡海返乡于祖籍地祖庙中,以“割香”、“分灵”等形式将妈祖神像恭奉入台,立庙建祠加以祭奉,使家乡的神灵同移民一起移居台湾,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比如,从湄洲祖庙分灵来台的湄洲妈、从泉州天后宫分灵来台的温陵妈、从厦门同安分灵来台的银同妈等等。海洋移民在移居地发展时,遭惊涛骇浪冲击,祈求妈祖神灵保佑航海平安,是海峡两岸妈祖民间信仰的特色。妈祖信仰是台湾社会的主要民间信仰,据统计,台湾自大陆分香的妈祖宫庙超过2000座,信众多达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可见,海峡两岸妈祖信仰的历史渊源是深远的。

二、从妈祖信仰向妈祖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一)“妈祖文化”已在海内外形成共识。由于十年“”极左思想的影响,民间信仰包括妈祖信仰都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清除,湄洲妈祖庙建筑群为此在“”被夷为平地。1978年复兴重建,并于1986年农历三月廿三神诞,按民间传统仪式举行开光。但是,人们特别是公职人员对于妈祖信仰还是有顾虑了。1987年重九,即民间传说妈祖羽化升天1000年纪念日,湄洲妈祖庙举行规模盛大的千年祭系列活动,并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正是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林金文教授提交的论文《要重视妈祖文化研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林教授的主要论点是:妈祖神话及其形成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妈祖文化历史悠久,且早已远播海外,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积极作用,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它对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对内起联系本民族成员的纽带作用,具有民族的内聚力。会后经媒体广泛宣传,“妈祖文化”的提法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今天,弘扬妈祖文化已经在海内外形成了共识。现在,由官方主办的“妈祖文化节”、“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仪式越来越隆重。而且,在妈祖信仰最普及的台湾,妈祖庙成为兼具宗教、经济、文化、娱乐和社交等功能,许多妈祖庙乐于回馈社会,出资兴建医院、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使妈祖信仰的文化内涵愈加突出。2004年大陆成立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国家有200多家团体会员。此外,妈祖文化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研究和妈祖信仰密切联系的学科领域并出现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学术成果。由此可见,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由妈祖信仰形成的妈祖文化圈,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大层面的内容:

第一,妈祖文化的“道德”内涵。妈祖文化最深的内涵在于人格魅力,在千百年的嬗变过程中,信众不断丰富妈祖的完美道德品质,妈祖形象已成为道德的化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大成。妈祖之所以成为人们敬仰和祭拜的女神,首先是因为妈祖的美德。妈祖的完美道德品质,忠义孝悌、救民疾苦、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无私利他的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信众心目中,“妈祖形象尽善尽美,妈祖精神包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和道德内涵。信众信仰妈祖,意味着认同妈祖所代表的真善美价值

观和道德观”。妈祖的形象是慈祥、博爱、亲切、无私、勇敢。妈祖受到历代朝廷的多次褒封,封号也从“通灵女神”渐次升格为“夫人”、“妃”、“圣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说明历代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以道德化的妈祖形象作为教化百姓的最有效的伦理教材。可见,妈祖文化的内涵首先是从道德人格层面上来理解的。

第二,妈祖文化的“信仰”内涵。正因为“信仰”,才使妈祖拥有2亿多的信众。信众祭拜妈祖、信仰妈祖,是相信妈祖是非常灵验的。人们出海的安全、海上贸易的顺利、旅途的平安,以及求子、求财、求福等等,都相信妈祖会显灵助其愿望的实现。所以,信众对妈祖是非常虔诚的。台湾一位老太太从1987年到2000年,共来湄洲妈祖庙朝拜25次,直到90岁高龄。2004年台湾嘉义县朴子配天宫妈祖信众437人来湄洲朝拜妈祖,其中一位林女士在妈祖神像前,三拜九叩,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终于来到了妈祖圣地。”林女士家祖上三代都是妈祖的忠实信徒,其祖父、父亲一生都期盼来妈祖圣地朝觐,但由于两岸未“三通”等原因,至死夙愿未偿。其父临终前,希望她一定要争取来圣地朝觐。这是妈祖信众对妈祖虔诚信仰的典型案例。虔诚的信仰是信众的精神寄托、是信众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是信众开创事业的精神支柱。“信仰”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内涵。

第三,妈祖文化的“多学科”内涵。妈祖信仰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本身就印记着丰富的历史。在妈祖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妈祖文化圈:妈祖庙的建筑艺术、书法艺术、文物珍品;由妈祖信仰形成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口传文学;包含着妈祖信仰的民俗学、华侨史、航海史、海外交通史等等,从研究妈祖信仰人手,可以进入众多科学研究领域。“流传千年的妈祖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涉及历史、文学、艺术、民俗、宗教、建筑等各个方面,在我国沿海地区源远流长,尤其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民间文化纽带。”我国文博界老前辈王振铎先生著文指出:天妃宫是研究历代经济史、海外交通、民族学、民俗学、航海史等的珍贵资料,呼吁各界要加强保护天妃宫。200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化部文化遗产司组织专家评审,湄洲妈祖祖庙、湄洲妈祖祭典分别人列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反映了国家非常重视保护妈祖文物、弘扬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是民间信仰中的主体文化,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是两岸交流最大的共同点,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妈祖文化交流对两岸关系的积极影响

(一)妈祖文化交流增进了海峡两岸民族情感的交流。妈祖信仰自明清时期被移民带入台湾以来,就成为台湾民众社会心理的一大组成部分,并深深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这可以从台湾信众“热衷于前往湄洲祖庙进香”可见一斑。移居台湾的移民带去的妈祖神灵是从大陆祖庙带去的分神,而且他们比较看重家乡创造出来的神,称之为“桑梓神”。“台湾各地的分庙建立之后,即与大陆祖庙确立了源与流的特殊关系。为了保持和增强这种特殊关系,增强分庙的灵性,各分庙每隔一定时期都得上祖庙‘乞火’。参加祖庙的祭奠等,俗称‘进香’。定期到大陆祖庙进香是妈祖信仰最为独特之处,进香活动是台湾妈祖信众最重要的社会活动。”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阻隔了半个世纪。1987年,湄洲妈祖祖庙拟举办规模盛大的千年祭系列活动之际,正逢台湾当局宣布开放两岸探亲往来之时。台中县大甲镇澜宫为代表的妈祖信众200多人前往湄洲,提前展开两岸的破冰之旅。随后经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研究成果的出版,在台湾、海外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同胞中产生巨大的反响。此后,台湾妈祖信众组团到湄洲妈祖庙谒祖进香活动形成一股热潮,妈祖信仰成为打破阻隔两岸半个世纪政治坚冰的开路先锋,两岸交流从此打开了崭新的一页。自1987年以来,“每年都有10万左右台湾民众前来湄洲谒祖进香,迄今湄洲岛共接待台湾信众100多万人次”。而大陆妈祖庙也应邀到台湾进行妈祖文化交流。自1994年妈祖文物赴台展出以来,祖国大陆妈祖文化团体赴台交流已达20多次。其中影响最大的有: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2002年金身直航金门巡安,同年泉州天后宫组团直航赴澎湖交流,2004年湄洲祖庙祭典团赴马祖岛贺诞举祭。

台湾妈祖信众到湄洲妈祖庙谒祖进香,不仅仅是对妈祖女神的朝拜,更是对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认同,体现了两岸同胞“人同根、神同源、文化同脉”的亲缘关系。对于台湾同胞而言,妈祖信仰不仅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精神慰藉,而且也寄托着他们对故土的眷念与遐思之情。正如台湾知名学者郑志明所言,“对台湾方面而言,到大陆进行谒祖、进香、迎神的意义,不仅只是一般祖庙情结的文化寻根梦而已,同时也加强了信仰仪式的文化传承”。台湾民众的妈祖朝拜热潮,推动了台湾当局进一步解除直航禁令,并最终实现两岸“三通”。妈祖信仰成为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纽带和增进两岸民族情感的桥梁。

(二)妈祖文化交流加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各种形式的妈祖信仰的交流活动,为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为传播妈祖文化、丰富妈祖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每一届的妈祖文化节活动,不仅举行朝拜妈祖仪式,而且举行民俗文化表演、民间艺术展示、妈祖文物展出、两岸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等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不同地区的妈祖信众会把他们在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尽情地展示出来。湄洲祖庙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天津妈祖庙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妈祖文化旅游节”;自1986年莆田举办首次学术研讨会以来,中国大陆先后在莆田、深圳、泉州、厦门、天津、上海等地举办16次研讨会或论坛,而台湾举办过5次,澳门举办过3次,平均每年超过一次。这些妈祖文化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增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充分展示了妈祖信仰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妈祖文化交流促进TN岸的经济贸易往来。由于海峡两岸妈祖信仰的“源”和“流”的关系,以及台湾信众把回湄移H祖庙谒祖进香看得非常神圣而热衷于前往湄洲祖庙进香,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必然持续发展。两岸妈祖信仰是发展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优势文化资源,必将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往来。首先,妈祖文化将激发海内外闽商回乡创业、报效桑梓的激情,促进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往来。在2007年福建省农业工作视频会议透露,2007上半年,福建省新批农业台资项目41个。合同利用台资8901万美元,实际到资7121万美元。全省已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957个,合同利用台资24.8亿美元,实际到资14.3亿美元,在各省市中位居第一。福建已成为台湾农产品进入祖国大陆的集散中心,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窗口、示范、辐射”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其次,两岸妈祖信仰的交流,特别是通过举办“妈祖文化节”或“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向台湾同胞展示大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介绍大陆经济建设的政策和项目推介,吸引台资来大陆考察投资环境。同时台湾同胞也可以向大陆推介自己的合作项目。天津市于2008年10月3―5日举办“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邀请台港澳地区和海内外的嘉宾近2000余人参加。通过此届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积极推进和促成经贸往来与合作,达到“文化旅游搭台、经贸洽谈唱戏”的目的,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朋友到本市观光旅游,带动旅游经济发展。近年来,天津越来越受到台湾商家的关注。而天津妈祖庙作为三大妈祖庙之一,从2002年至今,天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前来投资。据统计,截至2006年7月,累计有1866家台资企业落户天津,合同台资额达45.8亿元。可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已成为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优势文化资源。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5

我是祖国的一员,我爱我的祖国。

“中国”又以“中华”、“华夏”、“神州”等代称出现,最早指“天下的中心”,即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含有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含义。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正式成为华夏国家的现代称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五千余年传统文化和悠久文明史,曾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现阶段的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并拥有最多外汇储备,是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仍属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国际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祖国——虽然从有关资料无法查到准确定义,但愚下拙见认为,祖国应当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后经生生不息的传宗接代繁衍至今而形成的“一片固定疆土”。因此,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理念中,人们通常就把“一片固定疆土”称之为祖国,并赋予这片疆土生生不息和传宗接代的特殊含义予以崇拜、爱惜和?I卫。更具深意的是,人们又把祖国比喻为母亲,而母亲又恰恰是繁衍生命最直接的载体寓意。所以,“祖国阿母亲”的比拟情感流露,就是人们对祖国热爱的一种表现形式,通俗地讲,爱祖国是一种没有政治含义的人性本能主张。祖国母亲,只有母亲才配的上对祖国的爱,爱国如爱母,这是每个人本能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一个国家,享有礼仪之邦,瓷器之国,丝绸之国。。。。。我国截止2010年底的人口数量多达1370536875人。所以我为我的祖国高兴,所以我为我的祖国自豪。祖国在我心,我爱祖国!!!

六年级:龙怡斐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6

一、妈祖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

(一)妈祖文化是联结两岸旅游的纽带

在福建,发展妈祖文化旅游不仅具有宗教、文化和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巩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妈祖文化一直被看做是福建和台湾的同缘文化,在联结两岸旅游方面发挥着纽带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每年都有大量人群来莆田湄洲朝拜妈祖,可以说妈祖见证了海峡两岸割不断的血缘,寄托着两岸民众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期望。近年来,妈祖文化旅游与经贸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两岸交流提供了便利途径。

(二)妈祖文化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既是旅游的出发点,也是旅游的归结点。自福建旅游业发展以来,通过大力开发妈祖特色文化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辐射到了泰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家,纷纷建立妈祖庙,还成立专门的妈祖文化传承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华人华侨集会和议事的场地,更象征了群体内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方向。由此可见开发妈祖特色文化旅游的影响之深远,其在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力也得以突显。不仅福建地区如此,对于烟台地区来说,妈祖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与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妈祖文化。烟台地区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良好的文化积淀,再加上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捕鱼业和航海运输业,对外贸易比较发达,这就为妈祖文化在此地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当地旅游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妈祖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一)整合文化资源,提升妈祖文化旅游品味

妈祖文化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妈祖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于任何地方的。根据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经验来看,要想实现妈祖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首要环节就是要整合相关的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旅游品味。第一,对妈祖文化自身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妈祖朝圣依然是妈祖文化旅游的主要产品,但是要进一步提炼妈祖文化精神,发掘妈祖时期的古典音乐文化、舞蹈文化、饮食文化和海洋历史文化,促使妈祖文化旅游产品朝着系列化、层次化的方向发展。让游客在多彩的文化旅游中感受文化力量,加深对妈祖文化的美好记忆。比如,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举办“烟台市2015妈祖文化节”,邀请了来自福建莆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为广大市民倾情演出,具有南方特色的妈祖祭祀表演项目也登陆港城,为妈祖文化的传承带来活力与动力。第二,将妈祖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烟台地区要加强天后行宫这一妈祖文化载体的建设,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形式展示和宣传妈祖文化,让游客在烟台博物馆便能感受特色的妈祖文化。第三,要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将妈祖文化延伸至现实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与新时代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世界人民的团结与福祉相联系,以妈祖文化为纽带树立全员文化意识,塑造和谐的文化旅游氛围。

(二)加强市场联动,打造妈祖旅游品牌

对妈祖文化旅游进行现代化开发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市场联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走综合营销之路。在全球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妈祖传统文化之旅必须创新产品,合力打造其文化旅游品牌。首先要打造高端休闲旅游品牌。即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如莆田市湄洲岛自然风光优美、气候温和,对这些优势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就可打造湄洲岛集祭祀朝圣、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品牌。烟台地区也可以利用自身海港的人文和地理优势,打造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烟台海洋旅游文化品牌,使妈祖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承。其次打造研究性旅游品牌。作为海洋大国,妈祖文化的研究可以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领跑者。妈祖的形象演变、社会教化功能、旅游传播作用均值得深入研究。各地区可以根据妈祖文化历史,确定研究重点及旅游开发方向,如福建莆田重在渊源的发掘上,汕尾是钟敬文、杨成志等民俗学家的故乡,并将其作为妈祖文化旅游开发的引导方向。

(三)开发特色妈祖文化旅游产品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7

【关键词】人际传播 妈祖文化 类型 运用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妈祖信俗在2009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极大增强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力。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日益成为被关注的话题。

一、人际渠道传播妈祖文化

许多文化传承理论认为,教育、教堂、人际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阶段前一直是文化传载的重要渠道。时至今天,大众传播对于文化传承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然而人际传播渠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①妈祖文化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由国内向海外等区域的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起了关键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传播的概念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论述,其中薛可、余明阳等人认为“人际传播从广义上来看,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个人性媒介(包括非面对面时所使用的个人性通信媒介,如电话、手机、信函等和面对面时使用的自身感知器官)进行的信息交流,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达到彼此理解或产生共鸣的目的。”②因此,人际传播的定义不是局限于两个个体之间的传播,而是有其更广泛的范围:个体、小群体、公众群体之间的传播。在妈祖文化的传播中,政府官员、海员渔民、艺人文人、商人移民等各类不同的人群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这一文化。

二、妈祖文化的人际传播类型

1、政府官员身体力行

从中国的政史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过赐封,而且逐渐升级。4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对妈祖赐封36次,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康熙五十八年,妈祖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地方官员必须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国家祀典也将其列入其中,妈祖一时成了万民敬仰的“海上女神”。

今天,在妈祖文化传承方面,政府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2006年南京下关区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民革下关区总支和部分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举办妈祖文化节的提案,从此催生了南京妈祖文化民俗节。200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曾多次访问妈祖故乡――湄洲岛,一直以来,他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以妈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后来,他开始编写《情系湄洲岛》。2009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妈祖联谊会代表团。贾庆林高度评价了台湾妈祖联谊会对弘扬中华妈祖文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妈祖文化,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海员渔民朝拜祈求

古代,海员承担着和平外交的重任,促进了中外关系的发展。例如声名远扬的郑和下西洋,在三十几年的时间内,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个国家。期间历尽了各种惊涛骇浪,与海寇搏战,每次遇险时,海员们都会祈求妈祖的庇护。时至今日,许多海员出海前,都行叩拜之礼,把妈祖作为精神支柱。

妈祖之所以被尊称为女神,始于渔民。渔民们主要通过自身的服饰传承妈祖文化。妈祖有许多种不同服饰,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内涵。湄洲女性特有的服饰统称为“妈祖服”,其独特的蓝衫、半截红裤、帆船发髻,展示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妈祖神像自明清以来,一直就有冕旒秉圭、常服、披发跣足仗剑三种不同的服饰。渔民们效仿这些服饰,将裤子制成双色。红的代表吉祥,黑色表示思念,蓝色则喻为大海。当丈夫出海时,妻子就那样穿着,表示对丈夫的忠贞、思念,若丈夫过世,半截红裤则成全黑。今天,每逢妈祖节日时,岛上的妇女仍会以那一身特殊的打扮来朝拜妈祖,增添节日的喜庆,传达对妈祖的特殊感情。而这些服饰就成为了渔民们对妈祖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

3、艺人文人创作的作品

在妈祖文化中,音乐、戏剧是很重要传播方式,这些演绎戏剧、音乐的艺人们,对妈祖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妈祖文化中的音乐主要表现形式有戏曲、庆典乐曲以及一系列以妈祖为主题的现代通俗歌曲。这些艺人中有很大部分是莆仙戏、莆田十音的创作人群,例如莆仙戏《妈祖女神应笑慰》、《妈祖出石门望大海》,莆田十音《北台妆》、《荔枝楼》、《凤和子》等。此外,童声合唱《妈祖妈祖》,罗大佑制作的鹿港妈祖音乐专辑,演唱的《妈祖》等都传颂了妈祖文化。

关于妈祖文化的文献资料,对妈祖文化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文献的编纂者,是来自各方面的文人,他们就成为了妈祖文化的又一重要传播者。他们著书、,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有的写诗题词歌颂妈祖精神,利用个人的影响传播妈祖文化,并将这种影响扩展至更多人。如冰心老人生前为汕尾妈祖石像题写“天后圣母”③。蒋维锬的《妈祖研究文集》、《湄洲妈祖》。

4、商人移民异地传播

据《高丽史》有关记载,从公元998年到1279年宋朝海商约有150次之多前往高丽贸易,每次人数都有数十、上百之多。④元朝年间,政治中心北移,促进了南北经济往来,尤其是供朝廷漕粮,海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古代,商人通过海上贸易,借助交通和漕运传播妈祖文化。然而,航海是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的。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们,一心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庇佑,逢凶化吉,避免海难的发生。因此,人们心中拯救海难,保佑航海平安的海神妈祖,自然而然成为了商人们顶礼膜拜的保护神。他们走到哪里,妈祖就到哪里,妈祖文化就传播到哪里。

妈祖文化的外传,跟人口的迁移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宋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等原因,莆田兴化不断有人外迁,明清以来,从福建移居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的人数不胜数。妈祖文化随着这些人口的外迁,也得到传播。

移民在离开家乡时,都会祈求妈祖庇佑一路平安,随身带着妈祖像、妈祖神符或其他的妈祖信物。当达移居地时,人生地不熟,许多毫无预知的困难都可能遭遇。在这种情况下,移民们发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患难与共,共同信奉的妈祖成为了精神纽带,维系着广大海外移民的感情。

除此以外,妈祖的朝拜礼仪也是妈祖文化的一部分。朝拜礼仪包括上香、跪拜、叩首、祷告、祈福等内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表情都有严格的规范,这种信仰规范正是世代相传,使得妈祖文化也得到广泛的传播。

三、运用人际传播促进妈祖文化传承

人际传播作为基本的传播类型,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正如《荀子・王制》所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⑤妈祖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妈祖信仰,人际传播是信仰传播的重要渠道。妈祖文化1000多年的传承得力于人际传播,因此,应该进一步运用人际传播的优势,推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利用人际传播中意见领袖作用。意见领袖是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意见领袖主要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影响受众作出意见,并且施加一定影响的人,通常分为在某一专门领域的单一型意见领袖和多领域的复合型意见领袖。从传播妈祖文化的人群来看,意见领袖对于扩散妈祖信仰起了关键性作用,如政府官员、艺人文人、商人海员等人群中的意见领袖在传播妈祖文化过程起了突出作用。因此,发现广泛分布在人际传播中的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利用他们的示范作用,能够对妈祖文化传播的影响起重要作用。

注意人际传播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变迁,人际传播的形式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发展。例如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和经济往来等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给人们主动参与和自愿组合各种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传播内容与形式也逐渐多元化,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内容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际交往的纽带由一元转向多元,妈祖传播活动也要求新的形式,例如近年举行的天下妈祖回“娘家”、妈祖金身巡游等活动,不仅促进了异地信众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妈祖文化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球化的传播。

此外,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型人际传播工具的出现,新技术的嵌入给传统人际传播带来新的模式。只有在通过人际渠道传播妈祖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新技术,增强传播的速度、突破传播的界线,满足妈祖文化信仰人群的心理,增强人们主动传递信息、表达意见的欲望,才能更好的增强传播效果,才能更好传播妈祖文化。■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项目(2008HX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4

②薛可:《人际传播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60

③叶林,《妈祖――渔民创造的女神》[J].《源流》,2007(6):64

④全海宗 著,金善姬 译:《论丽宋交流,中韩关系史论集》[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266-272

⑤荀子:《荀子・王制》,《诸子集成 (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54:104

(作者:帅志强,福建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新闻学专业教师;占海燕,福建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学生)

祖国的传统文化篇8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圈发展路径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文化经过千百年的衍播,已形成“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以及“平安、和谐、包容”的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妈祖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国、爱民精神。从历代中国皇帝对妈祖的封号和妈祖的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妈祖精神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爱国爱民。在今天,妈祖成了海峡两岸同胞和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心灵圣殿,中华情感的寄托之所。第二,大善、大爱精神。妈祖精神包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和道德内涵,较好地体现了乐善好施、拯危救困、见义勇为、惩恶劝善、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获得了世世代代人们对她的信仰和崇拜。第三,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海洋文化,不仅表现出我国人民对于自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征服的愿望、智慧和力量,而且表现了沿海人民不断扩展生存空间、追求美好生活的开拓奋斗精神”。人们认为妈祖是一个追求平等、博爱、和平的东方海洋女神。

妈祖文化的南北省际远播以及后来出现的跨洲越洋的国际传播,最初应归因于福建移民的足迹。他们南下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北上浙江、江苏、山东、天津、辽宁,东渡台湾,远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乃至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法国等地,他们每到他乡异地,无依无靠,惟有依靠妈祖给予他们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开拓进取,才能生活下去,所以他们常年供奉从家乡带去的庇佑他们漂洋过海的妈祖,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妈祖文化圈。本文所研究的妈祖文化圈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圈,包括了妈祖文化传播所及的中国大陆诸多省份及台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妈祖文化的传承及资源整合

整合现存妈祖文化资源,构建妈祖文化圈,对于加强、提升妈祖文化研究,丰富、完善中华文化精髓,促进妈祖文化传播地区的经济区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妈祖文化蕴涵丰富的物质文化。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众多,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内容,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各地存有大量与妈祖信仰相关的宫庙”会馆”祠堂”祭祀场所”碑刻”壁画”石雕等实物,提供了研究古代的珍贵资料。更加难得的是,一些口传文化也保存至今。这些文化遗产为今后研究和弘扬妈祖文化,发展妈祖文化圈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妈祖文化的资源整合,就是要充分依托在地妈祖文化景观(物质与非物质),拓展现有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深入提取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利用文化圈内的文化古迹、地域人文、民俗活动、自然景观等资源,完善信息、形成互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信众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妈祖文化现在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妈祖信仰在台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超越族群意识、社会阶层的主流民间信仰。2006月1月12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妈祖文化圈文化产业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014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加强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妈祖文化圈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节点地区和城市,有着丰富的妈祖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国际交流频繁,经贸基础扎实,合作空间广阔,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加强对这些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及各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开发,科学编制妈祖文化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妈祖文化旅游系列品牌,建设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布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消费场所,打造差异化的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妈祖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

鼓励旅游资源与演艺娱乐、影视整合,通过文化创意改造提升现有的各类文化旅游基地,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妈祖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作―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国际化演艺精品。

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妈祖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加强创意设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对接,推动创意设计成果转化,提升各类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内涵。

三、扩大妈祖文化圈的经贸合作

“信任”是妈祖文化圈内主要的文化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今天市场经济运作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的交易就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在妈祖信仰文化共同体内,信任不是建立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上,而是源自一整套已成为共同心理认可的伦理习俗和道德义务,这种信义比任何形式的社会契约更符合人的本性,更有稳定性。弘扬妈祖文化精神将激发海内外闽商回乡创业、报效桑梓的激情,使海外闽商更多地在福建寻找商机、投资兴业,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生力量。共同的文化是人际交流、经贸往来的融合剂。文化作为“软实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人类经济发展形态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态后正向文化经济形态迈进。基于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华人商贸往来,特别是海峡两岸商贸往来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闽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扩大整个妈祖文化圈各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将使妈祖文化旅游与经贸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实施,海峡两岸的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

上一篇:亦舒我的前半生范文 下一篇:立夏的诗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