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采摘范文

时间:2023-10-29 14:10:36

京郊采摘

京郊采摘篇1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满足了消费者回归自然的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在北京,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京郊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借着当前发展郊区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军萍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在市场拉动、供给推动、政策引导的合力作用下,北京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接待人数和收入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全市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村已达630个,接待户13570户,实际经营观光农业园1302个。2007年郊区乡村民俗旅游村与观光农业园共接待游客2614.4万人次,同比增长19.2%;总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7.9%;观光休闲农业行业从业人员达7.9万人。

示范园遍布京郊

2007年11月1日,第三批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颁牌仪式在房山区隆重举行,房山区的富恒观光农业园、海淀区的庄户人家种植园、大兴区的老宋瓜园、通州区的禾阳农庄等20个优秀的观光农业园区增列其中,我市的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数量已达到了65个。

这些观光农业园涵盖了果品采摘、乡村度假、垂钓等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领域,分布在全市13个郊区县,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增添了新的亮点,也为首都市民的休闲生活增添了新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的评定工作始于2004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制订颁布了《北京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试行标准(试行)》,由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负责具体实施。几年来,评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信得过的品牌。

一天雨后的清晨,记者找到了“藏”在玉泉山脚下一片绿色之中的北京西洼现代观光农业园。园区占地300余亩,算不上大,但设施齐备,高尔夫球场、度假酒店、垂钓园、采摘园分布其间,显得十分精致。

西洼现代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宽告诉记者,西洼观光园年接待游客在30万人左右,年收入1800余万元,园区绿地面积达到95.6%,其中采摘园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做到了三季有花果,四季常青,常年可以采摘到梨、桃、枣、葡萄、礼品西瓜、草莓等二百多个品种的果蔬,并能摘到北方少见的枇杷。

西洼观光园有两大特色:一是推出了菜地租赁、桃树租赁,城里人花钱包下一小片菜地或者桃树,既可以自己打理,也可以请园里的工人代管,体验了下田当农民亲自收获的快乐。农业开发部的刘经理带记者一边参观果园一边介绍说:“观光园第一年推出这个项目时,只有9个客人认养,第二年突破性地达到60人,而今年则达到150人,已经出现了地少人多的现象,菜地果树被租赁一空,而且还有好多定不上的客户。”

西洼观光园的第二大特色是打造出了“西洼”绿色农业特产品牌,走上了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之路。在西洼农副产品超市里记者看到,包装精美的柴鸡蛋、酱菜、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应有尽有,并印上了显著的“西洼”标志。李宝宽介绍说,酱菜是利用西洼自产的蔬菜为原材料,结合六必居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受到了西洼观光园广大会员的欢迎,而来自周边农户散养的西洼柴鸡蛋更是供不应求。

在由单一的生产园发展为多功能采摘园的基础上,西洼观光园不断推陈出新,今年将在原西洼蔬菜大棚的位置上建设4000余平米的西洼生态园,游客可以采摘到“长在树上的茄子”等高科技农产品,还能在二楼边赏玉泉山的风景边品特色菜肴。

记者了解到,西洼观光园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50余人,并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

好手艺致富农民

胖嘟嘟的猪妈妈猪宝宝布贴画、刀工精美的奥运福娃大红剪纸、形象逼真的稻草编制的蚱蚂……你肯定不会相信,这些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竟然出自京郊农民之手!

2008年4月30日,“艺人下乡传手艺,农民在家学技能”成果展开幕仪式在蟹岛农庄隆重举行,前来参观的领导、游客赞不绝口。

京郊农民是什么时候学会这门手艺的?这要归功于“艺人下乡传手艺,农民在家学技能”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

长期以来,北京市的民俗游一直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炕等单调的活动上,游客渐渐丧失了新鲜感,对民俗游提不起兴趣。为改变这一现状,给京郊民俗游注入新的内涵,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和北京玩具协会联手推出了“艺人下乡传手艺,农民在家学技能”活动。

该活动把玩具协会很多老艺人掌握的传统技艺、民间手工艺品向郊区的民俗旅游村、旅游户进行推广,让农民学会手工艺品的制作,并向广大游客进行推介。游客在乡村民俗游当中不仅能体验农家生活,还能学会手工艺品的制作,如果喜欢的话,还可以买回去送给亲朋。这项活动不仅发挥了民间艺人和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利用了民间艺人技能和当地农村两种资源,而且最终达到了农民学艺、艺人传承、培育“一村一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的目的。

这无异于给京郊农民播撒了技能火种、架设了致富之桥。

2007年12月5日,“艺人下乡传手艺,农民在家学技能”活动正式开始部署;12月10日,首期学艺培训班在门头沟区王平镇正式开班。

北京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都没能挡住王平镇村民学习手工艺的热情,全镇9个村94名村民济济一堂。王平镇是门头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乡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此次活动中,王平镇作为试点之一,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并请来玩具协会的手工艺老师,手把手地教村民学习制作草编制品和布贴画的手艺。村民们学得兴趣浓厚,对这项活动更是反响热烈。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王平镇,在活动确定的“一区、两镇、五村”(即平谷区,门头沟区王平镇、怀柔区九渡河镇,海淀区车耳营村、怀柔区孙栅子村、延庆县柳沟村、东桑园村、密云县古北口村)试点里,40余名民间工艺大师和艺人,深入乡镇、民俗村集中授课,仅仅半年时间里,700多村民学会了灯笼、风筝、布贴画、剪纸、烙画葫芦、草编、中国结、脸谱、豆塑等9个艺术门类的手艺。学员们像久旱逢甘霖的小苗,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向老师学习。他们潜在的艺术细胞在学习中被激活,从一个个“门外汉”,变成一个个小师傅,甚至有的还能自主创作出有主题、有创意的作品。

市委常委牛有成同志对“艺人下乡传手艺,农民在家学技能”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这项活动破解了农村有资源缺要素这个难题,这次“农民学艺”活动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是转变发展模式的一个探索。通过这种模式,农村的“一产”很自然地向“三产”延伸。农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也是富有创意空间的产业,农产品的开发注入文化创意,农业的附加值就会倍增,农村、农业在城市的市场空间就会极大地拓展开来。这项活动使农民重新认识了自己,农业重新认识了文化,农村重新认识了市场。授农民终生受益的“渔”,而不是简单的“鱼”,让农民也能吃上“文化饭”。

“金凤凰”永驻乡村

“乡村游火是火,可总是有不太方便的地方。比如消费结帐就是一个问题,市民总要揣着现钱去郊区旅游,既不安全也不便利。”很多常去郊区玩的城里人都有这样的感慨。

而这一状况现在已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市民若是去郊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农家景,采摘、垂钓、住宿,都可以用银行卡来“埋单”了。

2006年8月,“凤凰乡村游,体验新农村”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和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联手举办的大型乡村旅游推广活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以具有自主品牌的凤凰卡为载体,通过免费为农户、特约商户安装POS机,鼓励凤凰卡持卡人刷卡消费,搭建了便捷的京郊绿色支付通道。

经统计,第一届活动期满时,共发展了乡村旅游特约商户560家,安装了695台POS机,分布在京郊各个区县,囊括了郊区特色农产品专卖店、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接待户、农家乐等各种乡村旅游的类型。吸引了60万人次的城里人持卡到郊区观光、旅游、休闲,1.84亿元城市资金流入了农民腰包中,乡村旅游商户的户均收入达33万元。

继第一届活动成功打响之后,第二届“凤凰乡村游”在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如期举办,并设置了5万个刷卡消费中奖名额,鼓励了更多的持卡人到乡村旅游商户进行刷卡消费、休闲度假。

而凤凰游与郊区县各种节庆活动相结合,更使一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凤凰乡村游之南宫村特色游”、“金凤凰北京密云农耕文化节”、“凤凰乡村游,伴您潇洒走怀柔”……京郊旅游金融服务水平、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级。

记者了解到,活动主办方计划在第二届活动中发展凤凰乡村游特约商户2500户,安装POS终端机3000台,并希望将10亿元城市资金引入京郊农民手中。

“但愿农商行的‘金凤凰’永驻乡村,为我们的事业、生活带来吉祥!”凤凰乡村游优秀特约商户、北京南宫地热博览园负责人的话代表了广大农户与商户的心声。

“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也出现了一些急需改变的状况和需要应对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许多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加强。这个产业重游率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增强第一次的吸引力,那么观光休闲农业将稳定住一大批回头客。”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军萍如是说。

小假期带来挑战

观光休闲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5月到11月是观光休闲农业的旺季。调查发现,在旅游旺季时期,超过10%的旅游点接待量超过了自己的接待能力,甚至是大大超过;而同时,约有40%的旅游点接待游客量不足一半,超负荷接待和资源大量闲置同时存在。在旅游淡季时期,近80%的旅游点接待量占接待能力的比重在20%以下,资源利用普遍不足。

观光休闲农业经营这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给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困难。

今年,我国推行了8年之久的“黄金周”随着新的假期调整方案公布,改为两个黄金周加五个小假期。集中的长假减少了,必然影响长线旅游,刺激城市周边景区的旅游和消费,今后2至3天的短线旅游将是游客选择的重点。

这无疑也给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刘军萍认为:“小假期对观光休闲农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游客待的时间缩短了,门票、餐饮、住宿等收入会减少一大块,这是不利的一方面;而针对小假期的新情况,将迫使经营者调整经营思路,针对不同时段(平日、假日)、不同人群(上班族、学生、老人)制定出不同的旅游方案,这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调整升级。”

面对政府出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通州禾阳农庄董事长韩文祥显得很乐观:“这对于乡村游的景点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韩文祥说,为了迎接激增的短途游客,他们将陆续推出3个新方案:一是开挖15000平米的人工湖泊,增加农庄的水系风光,二是投资400万元扩建会议场所,使接待规模由五、六十人增加到300人左右,三是改善住宿条件,让来农庄的客人住得更舒适。

指示牌景区难寻

北京市民的私车拥有量处于全国前列,自驾车游客占京郊游客的一半以上。然而大多数出行的游客都遇到了相同的烦恼:很多观光园、民俗村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路上看不到指示牌,需要反复打听路线;到达目的地后,也没有充足的停车位。可以看到,目前针对自驾车市场的一整套服务体系,包括自驾车导行系统、停车场服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亟待完善。

刘军萍认为,对出行的游客来说,信息的需求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出行前,需要搜集了解旅游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光靠亲朋好友口口相传是远远不够的,网络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出行过程中,路牌、标识将起到导航作用;三是进入园区或民俗村后,景点分布图、园区说明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在导引和解说系统的建设上还有些差强人意。

近几年来,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数量增长很快,但企业投资规模差异也很大。总的来说观光园投资规模要大于民俗村,累计投资额达千万以上的多是观光园,因此在基础设施方面观光园也要好于民俗村。

文化味有待提高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郊区的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拥有一大批充满乡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密云的五音大鼓、顺义北小营的狮子会、通州的景泰蓝……不胜枚举。

然而,很多文化宝藏都在“沉睡”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这些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记者了解到,由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的京郊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将使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而文化遗产只有“活”起来,才能传承下去,才能创造效益,才能成为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金饭碗。

京郊采摘篇2

关键词 市郊铁路,城市交通,运营管理

我国34 个10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中,已形成铁路枢纽29 个。一些枢纽经过技术改造,加上生产布局和运输径路的调整,功能发生了变化,使一些深陷城市包围的线路或区段运行密度骤减。如上海地区的南何支线、新日支线,南京地区的浦梅线、宁栖线,金华地区的浙赣线部分和武汉地区的原京广铁路汉口城区段等。由于铁路运输本身属于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好、不受气候影响、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运行正点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势,加上我国大城市常规地面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我国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运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运营管理体制、资金筹措、相关政策、技术装备、运能安排、盈利方式和市场竞争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运营管理体制问题。

1  国外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

建立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运营管理体制,是使市郊铁路尽快参与城市交通的关键。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形式多样,但主要都是由资金来源所决定,即由投资主体决定运营管理体制。

(1) 国有国营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俄罗斯莫斯科采取此种方式。三地参与城市交通的市郊铁路仍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出资建设并进行运营管理。

(2) 国家与地方所有,国家经营

德国汉堡采取此种方式。市郊线路的修建由城市和联邦铁路共同负责,联邦铁路负责车站和线路部分,城市负责隧道部分;运营管理由德国联邦铁路负责。

(3) 地方政府所有,地方经营

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采取此种地方国有的方式。纽约的市郊(城市) 铁路由长岛铁路公司和北方铁路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它们同属纽约城市运输管理局。多伦多的市郊铁路由安大略州政府所属的交通管理局进行运营管理。

(4) 民有民营,私有私营

日本东京采取此种方式。东京公共交通中的市郊(城市) 铁路在民营化后,隶属东日本旅客运输公司,在60 年代初实现了高架和地下化,与长途客运和货运分离,经营效果较好。

2  国内市郊铁路现有运营管理体制

我国市郊铁路属于铁道部所有,运营管理由铁道部所属的铁路局、铁路分局执行; 而城市交通则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管理。这样的格局造成了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在运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将市郊铁路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之中,各有不同的经营管理体制,但基本上仍是国有国营的方式。如: 北京地区铁路资产所有权属于铁道部,投资主体只有铁道部,资产经营管理由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铁路分局执行。

广州地区采取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参与的新型“国有国营”模式:广州市政府主动参与广深铁路的广州站—南岗站间修建第4 线改造工程,使其成为市郊客运专线;由广州市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并由铁道部广深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和出资建设。

对于市郊铁路之外的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其运营管理体制大致有“ 地方国有、地方经营”和“ 地方国有、合作经营”两种方式。

地方国有、地方经营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取的方式。武汉城市轻轨交通、上海地铁2 号线一期工程、广州地铁1 号线、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其建设资金不再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担,而是采取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多元化投资、多渠道集资的方式。

北京地铁八通线及西直门—东直门城市铁路采取的是地方国有、合作经营模式。为此,分别组建了北京地铁京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前者由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北京轻轨京通发展中心等单位组成;后者由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北京城市开发集团公司等组成。

3  我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比较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城市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分析可知,我国主要城市所采取的运营管理体制和国外主要城市所采取的不尽相同,这是由我国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我国发展市郊铁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铁路国家所有。我国主要城市附近已建成或即将建成比较完整的铁路枢纽,部分枢纽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提供给城市交通使用。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其资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这就决定了运营管理体制中的所有制形式。

(2) 资金来源。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涉及到线路及有关设备的建设和改造。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已经不太可能,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渠道集资,吸引社会资金。

(3) 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由于城市交通属于地方政府主管,市郊铁路的改造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其运营管理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4) 市郊铁路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系统地看待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将市郊铁路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之中,明确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矛盾。

(5) 运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多元化投资结构要求其运营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 也可以保护其他投资方的利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以下4 种运营管理体制可供选择,它们分别是:国有国营、国有地营、国有合营、地有地营。其特点和优缺点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知,由于我国铁路资产属于铁道部所有,既有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其线路和设备国有的形式难以改变。为了使市郊铁路能成为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城市实际,探讨合适的运营管理体制。

4  实例分析

目前成都市道路的增长跟不上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而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有待时日。而成都地区已建成较完整的铁路枢纽(成都铁路枢纽布置见图1) ,除了完成铁路运输任务外,能力还有部分剩余,可以为城市交通提供一部分运力。这为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1  成都铁路枢纽

转贴于

成都铁路分局正在论证开行“公交列车”,初步确定其走向为:沙河堡(或成都东) —成都站—天回镇—新都—青白江,主要考虑的是客源组织问题。该线路途经成都市成华区、金牛区、郫县、新都县和青白江区。客流来源分析如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成华区的工厂都向青白江区等远郊区县搬迁,而大部分职工居住在市区,通勤职工成为主要客源;成都客站是特等铁路客站,客流量大,需要大容量、快速的城市交通满足其换乘需求。换乘旅客成为第二类客源;随着成都市城市的扩大,卫星城逐步发展起来。来往于居住地和城市中心的卫星城居民成为第三类客源。最后,市郊列车的开行还会产生一定的转移客流量。除了客源问题外,困扰成都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最主要的还是运营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行方案问题。成都铁路部门认为“ 公交列车”最多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开行一次,每次载客1 000 人以上。这与城市对轨道交通大容量、高密度、高速度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矛盾,甚至会使居民为赶上每天一次的“ 公交列车”造成新的交通问题。但是,若以完全公交化的方式开行市郊列车,则会对铁路正常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2) 站点设置问题。从成都铁路枢纽图可以看出,当前成都枢纽的站点设置完全遵从铁路站点设置方案,站间距一般在6 km 以上。而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来说,如果站间距过大,不能吸引居民出行, 对城市交通矛盾的缓解作用不大。

(3) 具体操作问题。旅客的换乘、进出站手续的简化以及减少对铁路长途旅客运输的干扰等都是成都“公交列车”开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正是我国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时存在的问题在一个地区的具体表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运营管理体制着手,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体制。在成都地区建议以“ 国有合营”体制为基础,建立适合具体情况的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

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既有铁路资产为成都铁路分局所有,成都市政府积极参与,并吸引社会投资,共同组建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这种运营管理体制包括以不同形式参与的三方:成都铁路分局、成都市政府和社会经济实体。成铁分局以既有线路设备以及工程技术协助方式投资,成都诵政府以提供线路设备改造资金、财政补贴及优惠政策等方式投资,社会经济实体以资金方式投资。线路及其附属设备资产属于国有(成铁分局拥有既有线路和设备,成都市拥有其投入资金所改造的部分) 。三方投资组建的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管理工作。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公司组织结构如图2 所示。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公司主要由技术部、运营部和经济部三个部门组成。

(1) 技术部: 由成铁分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公司进行技术协助,研究有关技术问题,并负责技术设备的改造和日常的维护管理。

(2) 运营部:制定实施成都市郊铁路运行方案, 并负责日常运营工作。与成铁分局和成都市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协调好与正常客货运列车衔接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要,做好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工作。

图2  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公司组织机构

(3) 经济部:负责公司经济运转情况,协调各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市郊铁路参与城市公共交通,其公益性远远大于经济性。但如果不保证投资方的经济利益,会使投资方丧失投资信心。成都市政府可以根据其公益性的特点,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扶持其发展。

当然,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所遇到的不止运营管理体制一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使市郊铁路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金辰虎,张静. 中国应如何发展市郊铁路(一).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9 , (1) :25

2  车红坤,金辰虎. 北京地区市郊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 , (2) :7

3  华天舒,韩皓. 上海的郊区城市化与轨道交通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 , (3) :18

京郊采摘篇3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部级自然生态保护区[9]。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10]。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11]。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决食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11]。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12]。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13]。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14]。(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15]。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

(四)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1)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2)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3)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4)都市农业为城市家庭妇女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使她们通过都市农业更好地控制家庭资源,提高了低收入城市家庭妇女的地位。(5)都市的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吸收了城市剩余劳力,如达累斯萨拉姆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35000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内罗毕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15万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哈瓦拉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了3万个带薪工作机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16]。(6)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2]张禄祥、郑业鲁、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5-87

[3]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5][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6]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4):207-210

[7]张强.都市农业发展到社会学意义[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64-68

[8]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3):199-203

[9]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10]黄卫东等.中国都市农业探索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

[11]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

[12][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

[13][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1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

[15]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

[16]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

[17]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

京郊采摘篇4

置身茂林果园,尝尝台式创意菜

目的地:门头沟东山贡梨生态山庄

七绕八拐,终于到了东山贡梨生态山庄入口处,循着“请下马”的木牌向园区闲庭漫步,呵,真够养眼的。青石叠翠的小路在满眼的翠绿中蜿蜒前行,仿佛一幅山水灵空的水墨画。一个小时前还在繁华的闹市区,此时却已置身茂林果园中,清静、无扰,所有的焦虑都被这柔柔的绿意消融殆尽。

在经历了最初豁然开朗的惊喜后,接下来的“别有洞天”让人不免对京郊度假村的原生态有了新的认识。大片的绿地、大片的果园和起起伏伏的小山坡,比常见的度假村来得更自然。惟一留下人工雕刻痕迹的是一个站在绿地上,如哨兵一般恪尽职守的木制小凉亭,引领你走向大片京白梨树林。原来这就是大清贡梨园,里面的古梨树均有百年树龄。

从5月到10月,山庄里的樱桃、黄杏、李子、梨、枣儿依次进入成熟期,在采摘园里排队登台唱主角。而也正因为这些丰富的果实,山庄的台湾菜肴又多了一份创意。马齿苋、云间菜、三叶菜等平常在城里需特意才能吃到的野菜,在这儿随便点,满齿留香。在被树荫掩盖下的山庄的主体建筑——供客人就餐休闲的小木屋里,却是另一番感触。大大的落地窗、粗犷的木梁、散发着原木味道的松木桌椅,以及日式榻榻米上不经意间散落的书籍……就因为置身山野茂林中,这份平常的自然显得尤为清丽。

Tips

把新鲜打包回家:梨子、樱桃和枣儿都适宜被打包带回家,放进冰箱里慢慢享用,途中用牛皮纸袋包裹起来效果最佳;绿叶蔬菜就大可不必往家带了。

地址: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60613066)

自驾:从长安街进入阜石路,经过双峪环岛北上到三家店,再往北,看到温泉的标牌向东进入军庄镇,一直往东,到东山977支线总站,门口有个“贡梨苑”的石头就是。周边玩玩:山庄有一条通往香山的古道,小路崎岖蜿蜒,隐在树荫下。一个多小时便能到香山,沿途还能看到不少北方特有的石头屋,颇有探险乐趣。也可以带孩子去果园旁边的“亲子牧场”转转,和小羊羔逗逗闷子。

花费:京白梨30元/斤;住宿套房最低300元;烧烤人均约70元。

初秋,菩提谷修心品野味

目的地:密云东邵渠镇菩提谷

即使对于资深京郊驴友来说,菩提谷也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1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杂草的野地。但如今,这个与顺义区封闭式林区相衔接的天然氧吧,已俨然成为一个安逸清雅的幽居之所。

悠悠十余载,沧海变桑田。没有游客的造访,这片修葺一新的荒地保持了足够的原生态,纯净如处子。听俱乐部的瑜伽老师回忆,当这里终于打出水井时,这个当年的荒蛮之地便有了一个美妙的名字——菩提谷。因为从空中鸟瞰,地下水流出的形状就似一片菩提叶子。

行走在这里是极其舒服的事情,因为山谷较小,两个小时便可以巡山一圈。为了不破坏自然美景,山中的会馆、木屋别墅、木球场、瑜伽馆、听月台,都以不超过周围树木高度为标准搭建,站在山顶向下望去,近处一片郁郁葱葱,远处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就是不见人为的雕刻痕迹。

对于热爱美食的人而言,菩提谷最美的季节必然是秋季。漫山遍野的柿子树、栗子树、核桃树、山楂树、枣树……数不胜数,带好工具,这里的瓜果梨桃随客人采摘。此外,山中的餐饮皆自然生产,没有任何污染,兔子、鸡、鸭、鹅、鱼都有专门的散养养殖场所,就连饮料都只有山楂茶、玫瑰茶,一壶开水冲下去,空气里漂浮着玫瑰与松树油混合的香味,LLA瞬间沉醉。

Tips

把新鲜打包回家:柿子、山楂等野山果都可以打包带回家;山里特制的山楂茶和玫瑰茶则最好用保鲜盒装回去,到家里放进冰箱就OK了!

地址: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镇菩提谷(65388295)

自驾路线:京承高速16号出口,上顺密路去密云城区方向,300米右转上左堤路,500米处右转,穿过“南河路桥”,直行300米,到丁字路口,左侧可见南山滑雪场路口,不要拐进去,继续沿河东路行驶,到大岭村/小岭村,村口见菩提谷路标,按指示行驶即可。

一次度假,多国风情

目的地:瑞麟湾

秋天到了,周末去郊区度个假尝个鲜,享受一番度假村的异国风情,是一件惬意的事。但在瑞麟湾,它带给你的却是混合的多国风情——置身东南亚风格的屋子里,泡着中草药温泉,享受纯泰式SPA,从新西兰果树上摘果子吃,再到加勒比风味酒吧去喝一杯……

在度假村里宅够了,可以步行到周边的双河果园、九间棚采摘园去尝尝鲜。这里有不少外国引进的“洋”果树,最受欢迎的就是从新西兰进口的红梨,它虽然吃起来偏酸,但是含糖量不高,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另外,这边的果树全部是有机种植的,所以摘下来的果实完全不需要水洗,用袖口擦一擦就能痛快品尝了。

吃完果子,再回度假村去享受一下瑞麟湾独家调制的温泉——四木汤、五福汤、六彩泉、兰草泉——都是这里的特色养生私房汤,让你身心放松,美美地过个周末。

Tips

把新鲜打包回家:

新西兰红梨是一种非常“坚强”的果子,放一个月在冰箱里也不至于腐烂,所以摘一些带回家是个不错的选择。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顺平辅线39号自驾路线:京承高速机场北线顺平路出口出燕京桥潮白河大桥下桥第一个红绿灯左转到左堤路第一个红绿灯右转到顺平辅路直行5公里路北即到。

电话:010—89468899

依山傍水尝尝鲜

目的地:云湖度假村

这是一间真正的山水度假村——云湖度假村,它就坐落在美丽的密云水库内湖畔,三面环山,一面紧邻密云水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整体建筑依山就势,与自然浑为一体,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在云湖享受的美味,只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原生态!这边的鱼大厨农家私房菜能让你品尝出大自然的味道。鱼大厨的后院就是一个蔬菜采摘园。想吃什么自己去院子里摘,摘完以后带回家也好,让店家替你现场烹制也好,总之都是一手的新鲜。还有一个最有意思的“采摘”项目,就是从密云水库里“采摘”胖头鱼,再经过店家秘制而成“鱼头菜”,再肥美不过了。

从鱼大厨大快朵颐之后,可以去周边的金地庄园摘些新鲜葡萄,这里号称是密云葡萄品种最齐全的采摘基地,有汤姆逊无核、黑提、圣诞玫瑰、美人指等80余种葡萄优良品种。采摘的过程既可以消食,还能一品市场上买不到的特级葡萄,感觉格外舒心。

Tips

把新鲜打包回家:胖头鱼最好放进水桶里带回家,到家后把活的鱼儿放进冰箱的保鲜室,一点鲜味都不会流失。

地址:北京市密云水库内湖

自驾路线:走三元桥,上机场高速路,出北皋收费口,经顺义、怀柔,到密云县第一座桥左拐延水库方向。

京郊采摘篇5

关键词:工程限制水位;工程与环境限制水位;适宜水位;地下水流场

中图分类号:P641;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10804

北京西郊地区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区和水厂集中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经济的迅猛发展,地下水长期处于过量开采状态,部分含水层出现局部疏干现象,引发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地质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将极大地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而与北京息息相关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届时在水源充足情况下,通过合理减采、回灌等方式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将逐步回升,缓解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然而,地下水水位回升不当同样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13],如固体垃圾填埋场浸泡引起地下水污染;建筑物地基软化,承载力降低、建筑物开裂和变形、地下室渗漏等情况。因此,研究“地下水恢复适宜水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西部以山区为边界,东部边界为自北向南由昆明湖、紫竹院、陶然亭至西红门一线,南部则是西红门经狼垡至南岗洼一线(图1)。研究区地处永定河冲洪积扇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除沿山麓一带形成宽度不等的坡积及洪积层外,广大平原区均以冲洪积相为主,地下水丰富。冲洪积层由西向东,岩性由粗变细,由单一层逐渐变为多层,地下水类型由潜水变为承压水,渗透性能减弱;底部为第四系冰碛泥砾或第三系半胶结的砂砾岩、泥岩,为弱透水边界。因此,在研究区范围内形成一个水位容易回升的空间。

2研究方法

地下水恢复适宜水位指在不产生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问题前提下,地下水位能够回升的适宜高度。主要限制条件有两个:一是建筑物基础、地下空间利用的工程设防水位的限制;二是砂石坑、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地质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本次研究对研究区地下建筑、砂石坑、垃圾填埋场等限制性因素进行了深度调查,并将调查成果插值形成限高水位。由于限高水位只代表工程适宜性,而并不符合研究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通过历史流场和限高水位的对比,确定某年份的历史流场为适宜水位。具体研究思路见图2。

3结果分析

3.1工程设防水位的确定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层结构单一,地基承载力较高。建筑物密度以30%~50%为主,建筑物高差较大,中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和平房比例约为3∶5∶2。地下空间的利用范围为-30 m以浅,主要为有大型地下商城、地下通道、地下管线、管廊等,其中地下停车场约占30%,地下交通集散空间约占30%,其余为商业设施、设备用房等[4]。根据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防水要求严格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通常采用历史最高水位作为设防水位,但一般建筑物采用规范规定的近3~5年最高水位进行设防。利用300多份建(构)筑物设防水位调查分类统计结果,结合地下空间利用控制深度和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得出研究区工程限制水位等值线(图3)。

3.2地质环境限制水位的确定

地下水水位回升不当,极易造成固体废弃物与地下水的接触,污染地下水。此前有很多人进行了北京西郊地区砂石坑回灌数值模拟的工作[57],

以确定砂石坑回灌对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及水质的影响。北京西郊地区老山砂石坑回填物一旦被水浸泡,其污染物会经过28年运移最终达到水源三厂[8]。

据调查,研究区现有砂石坑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河道、南旱河河道、永定河引水渠附近。其中永定河西岸分布3个,永定河引水渠附近2个,老山北1个,南旱河附近1个,砂石坑基本情况见表1。另外,研究区现有垃圾填埋场共49个,垃圾填埋场填埋深度5~20 m不等。埋深较大、水位回升潜在危险较大的垃圾填埋场情况见表2。

将垃圾填埋场、砂石坑调查点绘于工程限制水位等值线图上,对比工程限制水位标高和砂石坑、垃圾填埋场坑底标高,选取二者基底标高较小的作为地下水恢复的限制标高,形成工程与环境的限高水位(图4)。

工程与环境的限制水位仅仅是地下水恢复的限高水位,现实中的地下水流场不可能出现限高水位形态的地下水流场,地下水流场是受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和开采活动干扰,具有自身的分布规律。因此本文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地下水流场中,寻找一个最接近该限高水位的流场作为地下水恢复的适宜水位。

3.3适宜水位分析

根据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动态曲线[9](图5)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前开采量较小,地下水水位处于相对高位状态;进入70年代,地下水位下降迅速;80年代开始,永定河断流及连续降水偏枯年份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第一个低点;80年代后期连续丰水年及节水、减少开采等措施的实施,地下水位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但2000年以后水位下降速率再次加大。

永定河流域历史最高水位为20世纪70年代初,对防水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工程设防水位多选用该时期水位,1975年至1985年水位下降剧烈,形成第一个水位低点。由于限高水位与该时期水位关系密切,因此选取1975年-1985年中间段1979、1980、1981、1982、1983年西郊地区水位等值线,与工程和环境限制水位进行对比(图6),发现1979年水位等值线高出限高水位较多,1983年水位等值线基本未超过限高水位,因此确定1983年枯水期水位为地下水恢复的适宜水位。

4结语

本研究过程综合考虑了工程限制因素、环境地质限制因素,以及历史地下水流场,确定了北京西郊地区地下水恢复的适宜水位为1983年枯水期流场,对指导有关部门恢复生态、地下水储存等有指导、借鉴意义。今后,北京西郊地区无论是因减采或者回灌方式恢复地下水位时,均应密切监测地下水位动态,确保水位恢复不能超出适宜水位。

参考文献:

[1]刘予,孙颖,殷琨.南水北调引水进京后北京市地下水环境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5):9396.

[2]李会安,窦艳兵.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北京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6,(5):1926.

[3]蔡向民,何静,白凌燕,等.北京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地质问题[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12(6):11051111.

[4]石晓东.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程与未来[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7):10881091.

[5]崔瑜,李宇,谢振华,等.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养蓄控高水位及其约束条件下的地下水库调蓄空间计算[J].城市地质,2009,4(1):1215.

[6]王新娟,许苗娟,周训.北京市西郊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模型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5,(5):1619.

[7]孙颖,叶超,韩爱果,等.北京地区水资源养蓄方案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29132.

[8]郑佳,窦艳兵,邵景力,等.南水北调供水前后北京西郊地区地下水流场趋势预测研究[J].工程勘察,2009,(5):3539.

京郊采摘篇6

以山水为特色的京郊旅游,尽管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仍优于城区,但一方面借助高速连通的京郊各地,受雾霾影响交通受阻;另一方面以往各个郊区依托自然地理环境营造的采摘、休闲等农家乐趣,在近些年京郊各地蜂拥而上且大同小异的背景下,渐渐也让城市人群出现了视觉疲劳,吸引力正在逐年下降。

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京郊旅游该何去何从?

向休闲转变

一直以来,从农家乐升级而来的京郊旅游被专家们视同为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源自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指以紧张工作后的心身松弛为目的,追求消遣快乐、新型的体育锻炼、愉悦的生活而发展起来的旅游方式。欧美盛行的登山旅游、打猎旅游、野营旅游、钓鱼旅游、欣赏民间音乐旅游等,大致属于这一类型。

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之所以能在欧美快速兴起,一方面源于欧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度假理念和休假制度逐步成熟,物质得到满足的人们开始寻求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精神体验,而距离近、自然环境优美、人口少的郊区恰恰成了最佳的选择。

而同样作为调节人们生活节奏的一种新方式,对于北京这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来说,巨大的市场需求勿庸置疑,但成于斯也败于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大量市民驱车涌入郊区的景象,早已经让休闲旅游没了味道,原本的放松也变成了受罪。

之所以休闲旅游在国内外遭遇不同境地,主要还是源于国情的不同。国内外在人口规模、消费理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休闲旅游的内涵也产生了区别,欧美国家更多的是将其作为长时间、远距离旅游的一种补充方式,其实质还是旅游,而对于国内来说,其实质更多的是休闲,旅游的意味并不强烈。

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更是如此,市民长期工作在钢筋水泥和拥堵不堪的城区,向往能在周末或者空闲的时间能到京郊享受短暂的安静,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或者物我两忘的状态,并非国外带有明显主题个性的新旅游方式。

从这个角度上讲,京郊旅游从前几年的快速爆红,到近几年的渐渐归于平静,甚至出现逐渐下行的趋势,如今是应该回归到休和闲上做文章了,不应再一味地从旅游要素上追求配套的齐全,片面地追求规模效应,更不能过分的强调娱乐、购物等功能,或许一个安静、安全、又能放松心情的小规模精品休闲空间,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更能满足首都市民当前阶段的消费需求。

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前几年在京郊旅游中风光无限的门头沟古村落川底下,中坤旅游集团以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持续多年高调宣传与整体高端打造,但却始终未在北京成功复制安徽宏村的发展模式。如今却因多年投入与产出的不匹配,成为了拖挎中坤的重要力量。

而c此同时,邻近川底下的雁翅镇黄土贵村,凭借混杂在村民中闹中取静的十几间闲置民居改造,以及闲适静谧的环境营造,仅仅具备民宿和餐饮等简单功能,并没有配套其他的旅游要素,近几年却成为一些高端消费群体的私家领地。在中坤成规模、大投入却最终全面退出川底下及斋堂镇,与黄土贵以小规模、小投入却异军突起的时空转换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郊旅游从旅游到休闲的悄然蜕变。

向品牌连锁转变

其实,在经历了同质化快速发展之后,京郊休闲旅游的内部已经有所分化。

受北京冬季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影响,大部分的京郊休闲区域,正常经营的时间多为5月-10月,一进入冬季便基本上处于停业与半停业状态,这或许也是京郊旅游在小打小闹的农家乐阶段尚能维持正常运转,而一旦大的投资企业介入后,实现了规模效应却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

但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也不乏一些佼佼者。比如位于顺义马坡镇的意大利农场,以精致的庄园环境和意大利美食闻名,临近中央别墅区,居住着近八千名外籍企业高管,农场依据意大利的农庄标准进行管理,在住宿、饮食、环境等方面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适时调整,既适合外籍人士吃饭聚会,又有相应的休闲空间进行交流洽谈,即便在京郊旅游市场最冷清的冬季和非周末时间,都会吸引到不少的消费人群。

同样因管理出色的怀柔北沟长城国际文化村,最初发展起来的瓦厂等精品民宿,营业多年至今仍保持着提前两月才能预订成功的佳绩。

意大利农场与北沟瓦厂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仅仅是人们周末休闲的场所,周一至周五同样客源充足,后者的客源则主要是周末寻求安静的人群。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并且由于定位清晰,固化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客源相对稳定。

近年来,一些京郊的休闲场所已经开始寻求与意大利农场等地的合作。据意大利农场总经理路红卫介绍,近一两年,通州、顺义、昌平等多个规模相差不大的农庄纷纷找到她,希望能以意大利农场的文化和管理标准对其进行托管。

“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输出管理,实现意大利农场的品牌化连锁经营。”路红卫认为,如今遍布京郊各地的大量休闲农庄等,在市场火热之际快速形成,但大多都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针对性的服务人群,现在整个市场出现不景气,这些农庄基本不具备竞争力,大多都处于亏损的边缘。

有鉴于此,路红卫们已经看到了品牌拓展的好时机,据了解,意大利农场已经和京郊多个农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而和意大利农场类似的“鹅和鸭农庄”等品牌休闲区域,也正在京郊旅游的寒冬中快速拓展。

在他们看来,京郊旅游的需求仍然巨大,去京郊休闲仍将是未来市民休闲消费的重要领域,市场一时的遇冷并非坏事,恰恰也是优胜劣汰和市场细分的机遇。

京郊采摘篇7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规划,交通政策

对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共识;但是,如何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还有若干重要问题有待研究。一方面是建设费用太高。如何降低造价,缩短建设期? 在1997 年新一轮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规划修建地铁385 km , 轻轨177 km , 结构形式为地下隧道或高架。目前,在交通建设规划者和决策者中,似乎形成了如此认识倾向:城市轨道交通要么建地铁,要么建高架,地面铁路不能象老沪杭铁路那样进入市区。而目前地铁造价已高达10 亿元/ km , 象上海3 号线这样拆迁较少的高架线初步设计概算超过3 亿元/ km 。按此造价水平匡算,建成上海市轨道交通网所需投资超过4 000 亿元,即使每年投资100 亿元,还需持续建设40 a 以上的时间,而且地铁及轻轨充其量只能满足市内交通需求,而对周边城市的交通,特别是对市郊道路的拥挤阻塞仍难缓解[ 1 ] 。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结构仍有优化的可能。例如,目前正在建设的3 号线与规划11 号线有可能合并,其它纵横线路与环线如何衔接也有待研究。如果把市郊铁路定义为城市区域内(包括市中心区) 的城市间铁路, 那么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如何处理与市郊铁路的关系? 怎样衔接? 城市中既有的市郊铁路是否要遭受与老沪杭内环铁路同样的命运? 从空间范围看,现有的轨道交通规划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与卫星城之间的轨道交通采用何种结构形式? 本文结合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针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粗浅地分析,期盼同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和讨论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包括布局、规模、结构形式、各类城市轨道交通间的衔接等。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形式不只是地下隧隧、高架线路两种,也可采用地面线路。日本及欧美国家城市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例如:

① 在日本东京,位于市中心区的内环铁路山手线,一周全长34. 5 km , 设29 个车站,线站大部分设在地面上,在与道路交叉处设有道路立交或地道。因该线与城间铁路均属同一公司管辖,因此城间铁路的列车可以开行到环线上去,给旅客以很大便利。这条线路在1987 年平均每天运客397. 3 万人次,1 天收入

2. 43 亿日元,是当年国铁中唯一的一条盈利铁路[ 2 ] 。

② 在德国柏林,内环铁路长37 km , 大部分设在地面,与15 条铁路线连接,在内环线附近有10 个铁路客运站,其中有6 处上下客较多的车站分布在市中心半径3 km 的范围内。为了便于旅客上下车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交通运输负荷,将原来尽头式的旅客站改成通过式。在二战以前,已建成东西直径线和南北直径线各1 条。东西直径线是双复线(4 条线),以路堤和栈桥方式通过市中心,并设有5 个旅客站和8 个停车点[3 ] 。

由此可见,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可以采用地面形式,只要与道路立交,同样可以达到很大的运能。上海市民之所以害怕铁路进入市区,是因为老沪杭铁路曾经给城市交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直接原因是铁路与道路的平交道口。同时,修建地面铁路具有线路造价低廉、车站造价低、旅客乘降方便、省时等优点,因此,应该客观地去分析城市地面铁路的利弊,而不应一概否定。

目前正在修建的3 号线1 期工程(漕河泾站~ 江湾站) 约25 km , 如果在原来地面铁路基础上加设一条地面铁路线,按城市轨道交通要求加密车站分布,同时在各道路交叉口建设必要的道路地道或简易立交,则可节省数亿元投资。

2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

考察1997 年最新的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图,作者认为在以下3 方面还需认真研究: ① 优化轨道交通路网结构; ② 市区与郊区间的轨道交通的建设顺序; ③ 市郊铁路与市内轨道交通的衔接与互补。

现有的轨道交通规划网络结构比较混杂,在方格状路网上再叠加上环线放射线,无论是工程,还是运营,其有效性均降低。如已有环线,就不必将所有纵横线路都横穿市中心区。路网分布过于稠密,类似方格的路网平均每条线路间隔1. 2~1. 5 km , 密处不足1 km , 如中山公园、老西门等区域。一般讲,轨道交通线路的直接吸引范围在800~1 000 m 左右,即轨道交通线路间隔在2 km 以内的方格网就可覆盖所有区域。目前的规划似乎要用轨道交通解决全部的或绝大部分公共交通运量,这是不经济的,一是因为轨道交通造价昂贵,二是因为市区内有密集的道路网络,现在和未来必然存在大量的公共汽车,必须合理运用。莫斯科就十分重视地铁与公交的分工协作,让地面公交主要承担向地铁运送乘客的任务,公共汽车因其机动灵活,有路就能通行,所以它在莫斯科的客运量中占较大比重。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可大大缩短乘客的乘车时间,又可保证公共汽车的实载率,公交劳动力和能源消耗的使用效率较高。

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原则是优先考虑市中心区的地铁建设。在短时期内先建市内部分区段是合理的,无可非议,但如果规划时只重视市内,不重视市郊则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1) 上海的建成区迅速扩大,且市郊客流量大,增长速度快。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上海,现在的近郊就是未来的城区。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区大量搬迁,近郊区域的厂房和住宅区大量兴建,城市建成区域不断扩大,导致近郊与市中心的出行量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促使上海城市向多中心结构发展,郊县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得到快速发展,促使中心城与卫星城间的远郊交通需求快速持续增长。这些长距离的、大量的客运需求,迫切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大容量轨道交通。例如,市中心与莘庄、闵行间虽然修建了快速路和若干条6 车道干道,但高峰时段仍然交通阻塞。一般时段小汽车从莘庄到人民广场需1. 5 h , 而地铁无论是否高峰期不足0. 5 h 。如果没有地铁1 号线,徐闵线上的交通拥挤程度将不堪设想,莘庄、闵行的发展速度将大受影响。

(2) 市郊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正好顺应了城市向外扩展的趋势。

一个城市的建成区向外扩展总是优先沿着某些交通轴线进行的。如果有轨道交通辐射线,则在市民可接受的1. 0~1. 5 h 行程中可达的半径范围约为30~50 km ; 而靠道路交通,其半径范围至多只能达到15~20 km 。近年来,上海在近郊范围内建设了许多住宅,其中许多商品房卖不出去,其主要原因就是住宅附近没有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时间太长。

(3) 优先建设市郊铁路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同时建设市郊铁路是加快旧城改建的一项重要策略。

在市郊或新开发区建设铁路有多方面的效益: ① 刺激市郊地区的开发。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在本世纪上半叶的快速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辐射形的市郊铁路两侧。② 这些地区地价低,建筑物少,绝大部分可以建成地面铁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③ 线路走向约束较少,其布局形态容易接近理想形态,线路容易按短直方向定线,对日后的经营者的运营费用和旅客行程时间均可节省。④ 这些地区刚刚开发或尚未开发,其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弹性,线路两边后建的建筑物可以与之融为一体,使得铁路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小。⑤ 在先有铁路的情况下,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能够减轻铁路对其两侧的不利影响;例如,在铁道线路旁布置绿化带、公园,或规划一些使用功能上对噪声和振动不太敏感的建筑物,如商场、工厂、货场等;铁路与道路的立交可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建设或预留必要的立交等。⑥ 加快市中心区向新的建成区和郊区疏散,大幅度减少市中心区人口数量,为旧城改建减轻拆迁安置工作,是加快旧城改建的一项重要策略。

随着上海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上海与外省市的城间交通,尤其是客运量,必然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客流大部分有赖于城市轨道交通进行集散。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紧密地与上海市铁路枢纽的站线衔接起来,二是努力发挥铁路枢纽的城市客运功能。上海铁路枢纽市区铁路长度有100 多km , 如果进行适当改建和增设车站,那会在城市客运中起不小的作用,当然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研究。从长远的发展看,其规模还将增大。例如,京沪、沪杭高速铁路的建设,上海大都市区域内的铁路车站和联络线建设等。只有当它们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规划,才能在以后的运营中真正方便顾客,实现高效率运输。在这方面,国外许多大城市的城市铁路建设都给我们良好的范例。例如,东京有10 条地铁线与地面铁路环线构成换乘,并通过环线与18 条市郊铁路线连通;伦敦有20 条铁路进入市区,其中15 条线路进入市中心半径为3 km 的范围,15 个终点站均与地铁线路构成换乘, 其中大部分车站座落在地铁内环线上。巴黎、柏林、莫斯科、纽约等城市的地铁系统都是与城市间铁路在市区的客运站连成一体的。

3  关于市郊铁路规划

由于城区的扩展,市郊铁路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市区,并不全部在郊区。长期以来,由于市郊铁路归铁道部负责建设和管理,而城市轨道交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两者的规划和协调较差。好在现在轨道交通刚刚开始大规模建设,否则这种不协调将会给城市发展及居民出行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现有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建立在上海市独立建设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思想基础上,较少考虑市郊铁路系统(上海市铁路枢纽)对上海市城市客运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铁路经营观念、策略和政策也可能向城市客运倾斜,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有可能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考察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① 东京都市圈:地铁全长230 km , 承担总客运量的12. 9 %; 市郊铁路超过2 000 km , 承担总客运量的

42. 7 % , 其中私营市郊铁路819 km , 承担总客运量的20. 3 %[4~6] 。

② 大伦敦区:地铁9 条线路(单行线)共391 km , 由伦敦交通局管辖的地铁有限公司经营,承担总客运量的36 %; 市郊铁路约20 条共1 000 km , 由英国铁路公司管辖,承担总客运量的35 %[2 ] 。

③ 大巴黎区:巴黎有28 条放射式的市郊铁路线,连接市区和周围郊区,构成一个密集的铁路网,总长约1 000 km , 由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经营,巴黎市内有25 个火车站与地铁相连,日客运量300 万人次,完成的旅各周转量占市郊各种运输方式总量的55. 5 % , 住在郊区去巴黎上班的人约有40 % 乘坐市郊列车[3 ] 。

④ 莫斯科:市区引入12 条放射型铁路线,市区范围内的长度约200 km , 旅客站9 处。这些铁路除了完成城市间的客货运输任务外,主要是参与市内客运以及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客运。大部分放射线是双复线(4 条线),其中2 条专门用于城市客运,行车间隔2 min , 高峰时可不到1 min ; 另两条行驶长途客货车, 城市客运高峰时可安排市郊列车,间隔约5 min 。市郊列车每天完成运量约170 万人次,约占市郊铁路总客运量的95 %[3 ] 。

从中可以看出: ① 市郊铁路在城市客运中占据重要地位,东京都市圈占42. 7 % , 大伦敦占35 % , 大巴黎占55. 5 % 。② 市郊铁路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城市客运,包括市内客运、市区与郊区间的客运。例如,莫斯科的市郊铁路,其运量的95 % 是城市客运,只有5 % 是城市间客运量。③ 市郊铁路有相当的规模。例如巴黎、伦敦均达到1 000 km , 东京则超过2 000 km 。④ 市郊铁路形态多为环线放射线型式。东京、伦敦、巴黎、莫斯科、柏林的市郊铁路都是放射型的,其中东京、莫斯科、柏林都有两个市郊铁路环线。

4  结 语

我国的铁路总里程还将不断发展,同时,城市市郊铁路也将不断发展,对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会更大。因此,在进行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时,应该注意到:

1. 1. 市区地铁与市郊铁路并重。市郊铁路将是未来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应尽早进行市郊铁路网的全面规划,控制铁路建设用地,这是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造价的一个有效途径。

2. 2. 多种结构形式建设轨道交通。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某些地段可以采用地面形式。对城市中既有的市郊铁路,不能采取“一律拆除”的敌视态度,而应是“尽可能地利用”,通过调整线路局部走向、增设车站、建设必要的立交,同样可以达到与地铁或高架轨道线路一样的运能。

3. 3. 大都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的重新构划。该体系应包括多种轨道交通形式,有地铁或高架为主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有地面铁路为主的市郊铁路,还可能有速度较慢、无专用路权的轻轨或有轨电车等。要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衔接,力求换乘方便,这就要求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时统筹考虑,尤其要考虑市内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及其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

参 考 文 献

1  华允璋. 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发展我国城市铁路. 科技导报,1997 ; (10) :55

2  吴家豪. 国外铁路枢纽.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125

3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世界大城市交通研究.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4~

143 ,157

4  运输省铁道局. 数字てみゐ铁道’95. 东京:运输经济研究? ?? 一,1995 :25 ,118~120

5  日本交通协力会. 交通年鉴(日本). 东京:交通协力会刊,1992 :476

6  朝日新闻社. 世界の铁道’83. 东京:朝日新闻社,1983 :166~175

京郊采摘篇8

随着首都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郊区农村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在刚刚召开的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郭金龙市长指出。在加快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方面。郊区农村是重要的战略新区:在解决人口、交通问题上。郊区农村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完成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兵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面的任务中。郊区农村是主战场和新的增长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抓好郊区农村经济发展,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各方面我们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期特别报道分别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展现首都郊区农村的建设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记者走进平谷、房山和大兴。向您一一展现京郊农村新画卷。

大冷的正月里能赏桃花、摘草莓?若不是亲眼所见,在京郊农村种了一辈子地的郝永芹老人咋也不能相信这样的新鲜事。春节刚过,郝大妈跟着在城里住的儿子一家到平谷区鱼子山村赶了一回时髦,像慕名而来的许多游客一样,她新奇地打量着大棚里百株桃树竞相争艳,不时发出啧啧赞叹。赏完桃花,在隔壁的草莓大棚里,小孙子乐开了怀,不一会儿便收获满满。大棚的主人告诉郝大妈,草莓采摘能从12月份持续到第二年5月份,价格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收入3万多。这个数字,比冬天开桃花更让老人感到震惊。自己那一亩玉米地,辛苦一年收入还够不上1千块……

170如何变成了80000告别传统,农业走向了现代化

十多年前,位于平谷区东部的鱼子山村,600多户村民绝大多数都像郝大妈一样以种粮为生。党总支书记王希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家家只操心自己地里的那点事儿,一茬玉米每亩的纯利也就170元上下。

2000年,在政府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带动下,占地400亩的设施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起来了,110栋大棚全部是砖墙钢架无柱大跨度、内设保温板的永久式结构。到2006年,村里的设施农业产值达到了500多万元,占全村农业产值的九成。尝到了规模发展的甜头,大伙儿琢磨着鱼子山的设施农业应该再上一个台阶。这一年,村民以每亩600斤富强粉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旅游投资商,又建起了面积为300亩的农业生态园。生态园走的是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路线,以种植草莓等反季节瓜果为主。不到两年光景,种植户的腰包便纷纷鼓了起来。

种植大户赵国兴,依靠刻苦钻研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专家,个人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从购苗到起垄、栽培、病虫害防治,再到包装销售,统一培训、指导,带领合作户共同致富,也打响了鱼子山草莓的品牌。如今,赵国兴在他的草莓大棚里又搞起了立体化种植,通过套种礼品西瓜、火龙果等新品种,使单个大棚的收入达到了8万元。

而设施农业,仅仅是鱼子山绿色生态产业链条的一环。守着京东大峡谷景区的青山绿水,鱼子山人很早便搞起了旅游接待、观光采摘。集体注资成立的京东大峡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不但解决了8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为每位村民入资源股,年年有分红。事实上,近年来鱼子山村的整体发展思路始终围绕着旅游产业做文章。2010年,全村仅旅游景区收入就达11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今年村里又搞起了平谷特色农副产品展卖园,还添了不少旅游项目,月月都有主题活动。“既然要做旅游,就应该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这几个要素来发展。通过一站式服务,把客人留下来。”王希华如是说。

靠搞活特色经济,昔日的穷山村走上了致富路。鱼子山也因而成为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孝东认为,在北京这样一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的特大城市,农业发展必须顺应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的增收为落脚点,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深度挖掘农业的综合价值。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北京正在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8.5%是0.8%的23倍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全市设施、观光民俗和种业三项总收入达到8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

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自然也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平谷区南独乐河镇,习惯了“猫冬”的农民如今都成了“忙冬”。他们从11月底就开始忙着从大棚里那一排排整齐码放的菌棒上采摘食用菌了。菇农刘晓云告诉记者,她家有3个大棚,每棚菌棒的生产周期10个月,产菇3万斤左右,每棚年净收入将近3万元。据了解,经过3年多的发展,南独乐河镇已成为北京最大的设施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共有大棚853栋。

南独乐河村党总支书记乔焕顺说,实现创收的不仅是香菇,小小菌棒同样创造着价值。他带领记者参观了菌棒生产厂和废菌棒加工处理厂。平谷以产桃闻名四方,村里就利用废弃树枝和边角料加工成茵棒,年生产能力可达500万棒。随着食用菌产业越做越大,乔书记又研究起了处理积压废菌棒的学问。他发现,废菌棒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大大低于煤,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于是,便主动“请出”高污染的化肥厂,在其厂房引进设备,利用废菌棒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此举不但解决了菌棒大量积压的问题,还变废为宝,促进了农民增收。从菌棒生产到食用菌栽培再到废菌棒加工再利用,南独乐河村靠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南独乐河镇主管经济的副镇长康秋明介绍说,目前全镇设施农业已达1200多亩,一亩地所创产值是传统露地栽培的5至10倍,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加季创收的转变。

“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在总结“十一五”三农工作时,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做出上述评价。统计监测显示,201 0年全市粮食产值22.6亿元,同比仅增0.8%,而都市型现代农业(计入总产值的部分)达6115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是前者的23倍。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2家,产值达到600亿元。农业观光园达1300余家,民俗旅游经营户近8000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比2005年翻了一番。

一系列数据证明,北京农业已告别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粗放式生产走向集约化发展,由靠天吃饭走向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收的新阶段。

由1%到1万亿“十二五”农业要实现新价值

诚然,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农业正向高效、优质、高产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比重明显下降。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自2002年首次跌入2%以下,就始终徘徊在1%左右,初步核算结果显示,2010年的占比更是降到了0.9%。

人们不禁要问,如何看待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市农委主任王孝东表示,今天的北京农业已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不同,它不单是物质生产,还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文化体验,除了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胃的需要外,还能提供生态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满足人们眼的需要、肺的需要和心的需要。据测算,全市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大约1万亿元,与全市的GDP总量大体相当。农业以其独有的功能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清明祭扫范文 下一篇:生命的奔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