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子的话范文

时间:2023-11-23 01:13:26

写给儿子的话篇1

【重点】通过研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难点】教给学生写回信的方法,引导学生写好回信。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内容浅显易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读懂高尔基的信,并代儿子写好回信。于是,我围绕“信”,设计了“读懂信”,“写好回信”这两个部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学会表达,让学生在“读懂信”“写好回信”这两个环节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训练。努力做到在30分钟的课堂内,让每一个学生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每名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的过程中,陶冶、塑造心灵。

【教具准备】准备好写回信的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父爱的故事。读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一位大作家,他也很爱自己的儿子。这位大作家对儿子的爱是与众不同的,他把自己浓浓的爱倾注于一封写给儿子的信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懂这封信,代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二、读信

(一)读通这封信。要求:1.自由读,把这封信读通顺。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二)读好这封信。1.引导学生模仿父亲的语气读好第7节。2.看图,父亲在花园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在信中对儿子说——再读。当儿子读这段话时,他会感受到什么呢?师:儿子为父亲留下了美好的东西,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父亲的对儿子的美好行为的表扬和作为父亲的自豪。板书:表扬3.读好第8节。①指名读,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②老师范读,你扮演儿子的角色,想想你会听出什么?师:父亲不仅希望儿子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更要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留下美好的东西,这是他对儿子给予的更高期望。板书:期望③父亲希望儿子无论何时何地留下“美好的东西”,这里的“美好的东西”是不是仅仅指岛上的鲜花呢?指名说,美好的东西会是什么。师:如果生活中能为别人留下一丝安慰,一次帮助、一个微笑,一句祝福,那我们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4.读好第9小节。齐读第9小节。问:读好第9节,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你关注了哪个标点?(“给”后面的“,”表示强调,强调了“给”的重要作用。)再指名读。

(三)读懂这封信

1.读懂内容。这句话就是高尔基的信最想告诉儿子一个道理。①师:(演示动作)这就是“给”,这就是“拿”,在这句话中,“给”和“拿”仅仅是这个意思吗?这是指特殊含义,那这两个词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说一说这句话的理解。②儿子之前在岛上的“给”是为父亲,为岛上的居民留下鲜花。高尔基自己的“给”呢?出示作家简介,指名读。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③师:当我们成为所有人都需要的人,我们的人生就很有价值了,我们就会获得永远的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奉献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是高尔基教给儿子的道理,更是他对儿子爱的表现。板书:教育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2.读懂形式。①这三小节其实不是信的全部内容,你猜猜看,老师是怎么看出来的?【师讲解】第7节、第8节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这是摘录信的一部分,第9节后面是省略号,是内容的省略。所以,同学们读书一定要细心!师:一整封信中只摘录了这三小节来年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无论从信的内容,还是信的形式,他时时刻刻都为儿子考虑,让儿子能读懂信中的表扬和期望,能读懂他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对儿子的一种深深地爱。【完成板书】

③再一次品味一下高尔基的这封盛满智慧,洋溢父爱的育子之信。指名读整封信。

三、写回信

【创设情境】高尔基把信寄出去后的某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妈妈交给他一封信,亲切地说:“孩子,这是你爸爸的来信,快拆开来看看吧!”。儿子迫不及待地拆开信读起来,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完他都有千言万语想对父亲说。

1.明确信的内容。你能替他把心中的话说一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候、感谢、汇报。师:回信和写信不同?教师讲解。

2.学生练习写回信。①、同学们,看来儿子的回信至少可以写3个部分,你最想写哪一部分呢?选择一部分写一写。【出示信的基本格式,发信纸,播放音乐】②、交流修改各自写的片段。

【教师小结】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封信,教会我们如何做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表现了一位伟大作家对儿子与众不同的爱,这种爱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让儿子能够吃饱穿暖,而是给予儿子一颗精神种子,教会儿子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四、作业

1.试着把信写完整。

2.阅读作家卡片中介绍的高尔基的作品。

五、板书

写给儿子的话篇2

1 做事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包括吃饭、写作业、帮家长干活。

2 不爱写作业,家长不提醒,作业从不主动去做,考试从来没有全对过,不该错的都错。

3 吃饭挑食,父母讲道理不听。

4 父母批评,总是顶嘴,无理也狡辩,好像自己永远是对的。

5 爱看电视,父母再说也没用。

写到这,心里舒服多了,好像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出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昨晚写的那张纸放在了儿子的书桌上,没有理他就上班了,我想让他看了以后好好地反省一下。中午回家,没想到我的书桌上也多了一张纸,上面也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1 妈妈爱唠叨,每次上学之前都问:“文具盒带了没?橡皮带了没?钢笔带了没?饭吃饱了没?”只有我一一回答了,妈妈才罢休。

2 总是要求我考100分,我好好学习了,可还是没考到100分,妈妈就说我没有好好学习。

3 总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说别人多么好,我多么不如别人。

4 写作业慢是因为我有的不会做,只要一问妈妈,就又说我没好好听讲,有时还盯着我写作业,好像我写错了似的,弄得我很紧张。

5 每次我自己在家,妈妈一回来就摸摸电视,像防贼一样防我。

6 我在家里,除了吃饭,就是学习,没有玩的时间。

7 老爱发火,还大声骂我。

8 妈妈一生气就打我,总说自己小时候多么的听话。

9 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对,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看了10岁儿子的“不满信”,居然比我写的还多,不过对照自己的行为,这些确实是我身上存在的。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温柔的妈妈,也许在学校里学生把我的柔情磨光了,回到家里看到什么都想发火,总觉得儿子比我的学生差远了,想想还挺对不起儿子的。爱人看了儿子的信,也说:“你就是爱发火,爱打儿子。不能打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你没有觉得打孩子没解决什么问题吗?”是啊,打完后,儿子该犯的错还是犯,该不听话还是不听话,看来,我真的要变一变教育方式了!于是,我又给儿子写了一张纸条:“妈妈决定改掉你说的缺点,但你也要改掉你的毛病!”儿子立刻也给了我回话:“遵命!PK成功!”这孩子,不知哪学的词。

在我和儿子共同改缺点的同时,我虽然发现他比以前有所进步,但有时还是屡教不改。一天,儿子拿着考试卷让我签字。看着卷子上的错题,我说:“你怎么又不认真了?”儿子说:“我认真了,只是我不会。”我最烦他不留缝隙地跟大人顶嘴,知错不改,气得我抡起巴掌就要打。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不满信”的第八条,抬起的手轻轻地放了下来,儿子惊恐的表情也渐渐恢复正常。我拿起桌上的笔,轻轻地对儿子说:“来,妈妈给你讲。”儿子听话地伏在桌子上听我讲,听后儿子恍然大悟,兴奋地说:“妈妈,你真棒!”看着儿子的兴奋劲,我也高兴地笑了。

写给儿子的话篇3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少有的少年读物畅销书作家,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热销近四百万册,居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其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万册。有位北京的家长曾深有感触地说:“杨红樱的笔有一条通向孩子心灵的秘密通道,字里行间呵护和关爱着孩子们的个性和心灵。不光孩子们喜欢,老师们也喜爱她的书,愿意把她的书介绍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接受她的熏陶,在她的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

童话情结,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1962年,杨红樱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杨红樱十岁的时候,看到了影响她一生的一本书,那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那时,她在成都泡桐树小学读书。书里所描述的那种“付出与高贵”的美好爱情,让少女时代的杨红樱第一次有了重重的心事。她狂热地迷恋上了安徒生的所有作品。正是这些童话作品,奠定了她后来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基础。

杨红樱有个哥哥,当时在云南插队,她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哥哥。她在一封给哥哥的信里这样写道:“哥,我长大了要当一个作家。从现在起,我一直都要为这个梦想努力!哥哥,你能支持我吗?”而哥哥的“反应”则现实多了,他回信说:“妹妹,你不太适合当作家。因为你太简单、太单纯了。比如说那些写情感的女作家,她们想事情都比较复杂一点,写成人看的东西。她们在人情世故上也比你练达!”

收到哥哥回信的那天晚上,皓月当空,四周异常安静,本该有个好梦的,可杨红樱却失眠了。她一遍又一遍地想:真的只有那些通晓人间沧桑、世态炎凉的人才能写得出好的作品吗?而她从心底里就不太喜欢跟成人打交道。其实无论在学校或家里,她都很合群,人缘特别好,但她的心永远都融不进去。一下子,她对写作失去了自信……

因为喜欢孩子,十九岁的杨红樱中专毕业后,在成都人民北路小学当上了语文教师,当时由于书籍贫乏,她在课堂上给孩子讲读的童话故事,除了安徒生童话就是格林故事,有很多孩子对这些故事倒背如流。

这时,写作的原动力又一次撞击着红樱的心灵,她决定自己写童话故事,给自己班上的孩子们看。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写出来后,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以至后来同学们争相传看她的“手抄本”。再后来,有同学建议老师把作品印成书,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看到。孩子们的鼓励激发了她不断创作的信心。在创作上有了心得后,杨红樱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一心想为不懂事的孩子们多创作些作品。

当时她还惊异地发现,孩子们书包里都揣满了郑渊洁的童话书,而且几乎每个孩子都对这位作家顶礼膜拜。杨红樱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当作家就要当郑渊洁般的作家,真正能博得孩子们的喜爱。故事越写越多,杨红樱就试着拿出去发表,结果一举成名。二十四岁,她推出了自己的首部作品集《快乐天地》,这本书受到各地少年读者的一致好评。

杨红樱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书的签售活动时,一个看上去还没上小学的男孩跑到她的面前,声音里充溢着稚气:“红樱姐姐,这本书真的是你写的吗?”红樱郑重地点点头。“可是,你一个大人,怎么能写出我们小孩子的东西呢?真厉害!”小男孩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有些不相信地说。

小男孩的话让杨红樱百感交集,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儿,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沿着这条路子,坚持、坚强地走下去!

写作和女儿,淡化了那段失败的情感

二十二岁的时候,杨红樱邂逅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那还是个充满了幻想和浪漫的年龄,杨红樱白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到了晚上,就在台灯下坚持写作。那时候她还没有电脑,就用笔在稿纸上码字。累了的时候,她呵着手,走到窗前,看外面街灯辉映下的老房子,猜想着老房子里发生的故事……平静的辛苦,却是满心的快乐。杨红樱当时是学校里最漂亮的女老师,每天下午,她都要穿着白裙子、蓝球鞋,和小朋友们手拉手、唱着歌送他们出校园,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但杨红樱把自己的漂亮当成了一种负担。她看过太多红颜薄命的故事,所以她拼命淡化、忽略自己的美丽,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男孩子喜欢她。拥有才气和美貌的女孩,内心本该充满骄傲,而她并不喜欢那些特高、特帅、家里特有钱的男生。在杨红樱看来,这样的男人不能要。因为他容易变心,他现在喜欢你只是因为你漂亮。所以,她试着找一个年龄大一点儿、好像什么条件都不如自己的,她想只有这样,他才会对自己好。就这样,杨红樱恋爱了,她认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她结了婚,生了孩子。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人生最重大的一次选择,从一开始就错了。她的婚姻生活一直磕磕绊绊,到后来与丈夫简直形同路人,结果怎样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日子,杨红樱只有耐心地等着女儿长大,等孩子长大后离婚。

女儿读初中的时候,红樱认为时机成熟了,却不知该如何告诉孩子事实的真相,总担心伤害她,对她的前途造成负面影响。1998年3月的一个晚上,和女儿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她觉得紧张极了,就像心里一直埋着一颗隐形炸弹,这一刻,她要亲自告诉自己的女儿!它就要引爆了!

女儿却对她说:“妈妈,你做人很成功,做女人却非常失败。既然你知道迟早都要和爸爸离婚,为什么要挨到现在呢?你白白地忍受了这么多年的孤独和痛苦!”

杨红樱真的想不到,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儿,能这么早就懂得大人之间的事!她真的是低估了自己的女儿。最后,轮到女儿同情自己的妈妈了:“妈妈,你还很年轻呀,你过得不好完全可以重新开始,为什么那个时候你不做,非要等到现在呢?”听着女儿的话,杨红樱的泪水滴答滴答地落在纸上。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亏欠女儿很多,她得拼命努力重建女儿对婚姻和爱情的信心,让她相信那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是一个女人一生不能缺少的东西。

而在外人看来,红樱的离异完全错在自己声名鹊起另有追求。根本没有人了解这之前她近二十年间的不幸……所幸有了宝贝女儿,女儿知道这一切。

从此,杨红樱把全部的心血投到女儿和写书上面。很多朋友在遇到杨红樱母女时,就会对女儿说:“小姑娘,你长大后也要像妈妈那样,做一个出色的作家!”女儿把嘴撅起老高,执拗地说:“我才不稀罕当作家呢!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杨红樱从不刻意让女儿去做什么,而是顺其自然。在女儿小的时候,杨红樱曾经专门为她写过一本童话书《鼹鼠妈妈讲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后来被女儿比喻为“滋养童年、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

女儿闲暇时最爱干的事,就是阅读小读者给红樱的来信。当看到那么多小孩子的童年并不快乐时,女儿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毅然决定学习教育学,并考取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准备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透露:外语极好的女儿正准备把自己的书全部翻译成英文,然后拿到国外去推广,力求让中国童话也能走向全世界。

女儿的顺利成长给了红樱最大的快乐,她不再有什么其他的遗憾。尽管红樱对女儿的“管理”很宽松,但绝不放松对她的“爱情教育”和“性别教育”。“这种教育对人的一生真的非常重要,比如让男孩子知道女孩儿会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儿,让女孩子知道,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子会给她带来幸福!”红樱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能够遇到像《女生日记》中吴冕那样的男孩,幽默又有责任心。这种男孩长大了就是最好的男人。

她希望女儿长大后,情感的路会顺,会很顺。

面对名利,人淡如菊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杨红樱在磕磕绊绊中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目标。在近二十年的写作中,她成功地塑造了米兰老师、仙女蜜儿、“坏小子”米老鼠、兔八哥、豆芽儿、肥猫、“淘气包”马小跳等一个个鲜灵活泼的人物形象;《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五三班的坏小子》……一个个成长的故事进入了成千上万儿童的生活。“把快乐还给孩子!”她一直坚持着这个信条在写作,她的名字走进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心中。

有人说,杨红樱本人就是童话中人,她活在童话里,用一根闪闪发亮的手杖引领着无数的孩童。她自己的说法则是:“我做过小学老师、儿童报刊主编,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对孩子非常熟悉。我完全就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的世界对于我,就像阳光、空气和水。”

为了写作,这几年杨红樱走遍了祖国大地,最令她感动的一幕是发生在不久前沿着红军长征的道路来到青海牧区时发生的事。那是在一个篝火晚会上,她向每个参加晚会的孩子赠送了一本她的作品,孩子们拿到书后立刻就着篝火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到精彩处,孩子们忍不住哈哈大笑。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杨红樱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一点点精神食粮都是那么宝贵,都会让他们那么快乐……她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杨红樱说,自己今天所有的成功都是孩子们给的。如果没有二十年前那些孩子们对自己文字的喜欢并鼓励自己写作,说不定她会放弃。

2004年,杨红樱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被中影集团买断了电视、电影以及形象商标权,并且中影公司在暑期将该书拍摄成五十二集的大型儿童剧。这是国内目前最长的一部儿童剧,也是儿童剧本中价格最高的一部戏。她同时创作的另五部童话小说,也被央视全部买断其电影、电视改编权。

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在做专访时曾这样问杨红樱:“我们想让您告诉全中国的电视观众,您心目中的童话王国是什么样的?写作带给了您多少快乐?”杨红樱平静地说,孩子是她的世界。写书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收获,也让她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这种收获不是名、利等世俗之物。

从2005年开始,杨红樱又担任《作文100分》杂志的主编、《青年作家》杂志副编审。同时,她“游走”在全国各大城市,一边写书一边签售。谈到中国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状况,她说:“不能单纯说谁写得如何好或不好,最终要看他的作品影响力。像当初郑渊洁一样,开始并未得到文坛认可,过了二十年了,我的学生仍特别喜欢看他的东西,影响还非常大,这就是很高的成就。我认为这是很让人自豪的,但你要说全球性的安徒生式的人物就很难说了。安徒生在世时也是很受排挤的,他过世好多年后才得到认可,也是经受了时间检验的。”

2006年夏天的时候,杨红樱遇到了一个值得今生再度牵手的男人。那是在从北京回成都的班机上,两个人聊得很投机。他敞开心扉,说他以前读过一部童话叫《度假村的猫儿狗儿》,书里的故事影响了他对爱情的理解,至今仍在寻找这样的爱情,只是忘了这个故事是谁写的。他想知道在这个爱情快餐化的时代,一个怎样的女子还在写着、恪守着童话一样的爱情……

听着听着,杨红樱的眼睛不由湿润了。即使经历了那么多的成功,那么多的沧桑变化,感动还是来得这么迅速和由衷。只是聊那么久,她没有告诉他,她就是那本书的作者;也没有告诉他,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红樱。只是,一种莫名的思绪已把未来与过去牵扯起来,剪不断,理还乱……■

写给儿子的话篇4

这个和女儿同桌的小男孩叫王昕渤。老师说:两个小家伙前几天闹起了别扭。原来,那次王昕渤和她玩时说“要把你家人打死。”女儿不让他说,小男孩调皮,越不让说越说得起劲。本是童言无忌的话,可在幼小的女儿听来却当真了。小家伙生气了,当时也没怎么样。谁知事情过去几天了,不知怎么她又想起了这事,结果突然把毫无防备的小男孩抓伤了。

“这孩子,后返劲儿啊!”老师一时哭笑不得。

那天下午,两位老师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抹了半天芦荟,小男孩脸上的抓痕才慢慢消了。我理解老师的心情:人家孩子的脸被我女儿抓伤了,毕竟不好向家长交代。我想等男孩的家长来先道个歉,老师十分善解人意,告诉我由她解释。我想,等回去问明事情原委后,再跟孩子家长道歉也不迟。

回家后我没有急着问女儿,因为在幼儿园时我曾问她:是不是该向王昕渤说声道歉的话?她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我都快说10遍了!”语气里有着明显的不耐烦情绪。等她玩得差不多了,我才把她叫了过来。看得出,她不愿再提这件不开心的事。费了很大一番口舌后我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和老师说的没有太大区别。

我想,在这件事中,两个小家伙都有错,只是王昕渤错在先,女儿错在后。该怎么办才好呢?“我认为你们两个都该承认自己的错误。伤人是不对的,你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事,比如说求助老师。”想了想,我又说,“这样吧,爸爸知道你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你不妨把对王昕渤说的道歉话写下来,然后交给他,这样也许更能体现你的诚意。”

女儿向我要来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了起来。我看画面上有蓝天白云,有飞翔的小鸟,还有微笑的太阳,下面是高山大海,海里有一条大鲸在喷着水柱。画面的中间是两个兴高采烈的娃娃。我问她画的是什么意思?她说:“我很高兴。”我又说:“这样吧,你在这上面写上,这是送给王昕渤的画,可能会更好呢。”女儿听了,就在画面的留白处写上“这是我给你画的画”几个字。

我乐了,这样画面的内容就有意义多了。

经我的一番引导和鼓励,她似乎来了兴致,把纸翻过来开始写字:“王昕渤:我很抱歉,把你的脸抓伤了。那时,是因为你说的那句话让我生气了。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请你原谅。”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从她稚嫩的笔尖歪歪扭扭地流淌到纸上的时候,看了还是让人感动。接着,她又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又找来信封,在上面郑重其事地写上“王昕渤收”几个大字。

把信装进书包后,我告诉她:明天让老师把信交给王昕渤。女儿不同意,说要自己亲手交给他。我知道她的想法没错,但通过老师转交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就对她说:“你和王昕渤闹别扭老师知道了,也对你们进行了教育,现在你们和好了,也应该让老师知道才对啊!”她这才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上幼儿园,还没到教室门口,女儿就急急忙忙地把那封信从书包里拿了出来,交给了老师。我在一旁把情况简单向老师做了介绍后,老师对教室里的小朋友说:“武芷卉小朋友给王昕渤写信了。”孩子们听了呼啦一下围了过来。老师展开那封信读了起来……

在教室门前,我看见孩子们轰地一声全笑了。女儿的小脸上写满了笑意,还有些羞涩。很显然,这封信给那位叫王昕渤的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份异样的惊喜。我见时机成熟了,就把女儿叫了出来:“你看这封信写的好不好?”她高兴地点了点头。看得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女儿有写日记的习惯。晚上回到家我对她说:应该把今天的事写下来,这多有意义呀。她显然还沉浸在兴奋中,趴在地板上就写了起来。遇到不会写的字,她会不时地跑过来问我。过了20分钟,女儿把日记递给了我。

我一看就乐了,今天的日记,她像模像样地起了个题目―《写信的快乐》。日记中写道:“昨天,我给王昕渤写了一封信。今天,我把这封信交给老师时,老师给小朋友们读了一次,我很高兴。爸爸把我叫了过来,爸爸问我:写信是不是很高兴?我说:看来,写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事情至此,这件事的“余波”按说已平息了。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刚好碰到了王昕渤的妈妈,她高兴地告诉我:“我儿子给你女儿也写了封回信。”信是这样写的:“武芷卉:收到你的信非常感动,我做得也不对。咱们以后还是好朋友,咱俩一起看书、一起玩,好吗?”

其实,女儿“抓伤人”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毕竟是一起“暴力事件”啊。处理不好,无疑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现在看来,在这件事中,受到教育的已不止是两个孩子,还有家长、老师,以及更多班里的孩子。

写给儿子的话篇5

关键词:英语作文;英语阅读;英语对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43-01

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言语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的。如何进行儿童英语习作教学,呵护儿童的生命生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一、聚焦:“英语作文”的价值内涵及其追求

所谓“英语作文”,是指儿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有意识的文字创作活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应能够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够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应该说,儿童“英语作文”是相当宽泛的,题材是极其丰富的,可以是简单的一段话,也可以是稍微长一点的对图片、实物、人物等的描述。

(一)关注儿童的英语综合素养

儿童的英语综合素养不仅包括英语的听、读等言语输入,也应当包括英语的说、写等言语输出。英语书面语言输出有助于儿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英语翻译中,我们时常看到儿童“半啃式”的英语表达,例如“I like apples very much. ” 被儿童写成“I very like apple.”在这里,儿童缺少的不是英语单词,也不是英语语法的枯燥讲解,而是折射出了儿童英语表达能力的缺乏。

(二)关注写作目标的渐次达成

在儿童的英语写作中,我们依据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水平,建立分段式写作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策略。例如,对三、四年级初学英语的儿童,我们的要求是运用简单的词句进行写话,表达图片中的意思;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我们的要求是规范一定的习作格式,让儿童尝试多种形式的写作,鼓励儿童现场作文、创编诗歌,等等。

二、实践:让儿童在写作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一)丰厚英语写作的底子

在英语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领儿童的阅读,关注儿童的语言输入。要求儿童的英语阅读由略读走向精读。略读是一种选择性的阅读,比较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精读则要求儿童获得文本的细节信息。例如,学习“How many”的“story time”板块(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3),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表达数量。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插图,开门见山地提问:“How many toy cars can you see? Who are they? ”引导儿童整体感知文本。然后利用问题让他们交流:(1)What do Helen and Mike have?(2)How many stickers do you have,Helen?笔者抓住“What do You have? How many...do you have?”等信息,学习数字13、15的典故。最后,笔者发掘文本故事的内涵,让儿童根据本课的主题――“在Mike 家里,Yang Ling 和Liu Tao 做客”尝试写话。虽然他们的写作只是三言两语,但反映了儿童对主题的意义理解。

(二)丰富儿童的英语写作形式

儿童是“感性的王子”,多样化的英语写作形式能够激发儿童的英语创作灵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时常根据不同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出示图片、书面示范、流程图等材料,为儿童提供完成写作任务所需的支持。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 Unit2《Good habits》,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儿童复习一般现在时的语法知识。教学时,笔者结合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让学生先读一些时态的浅显习作,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封给远方笔友的信,要求用上不同的时态进行创作。笔者给他们作适度提示:一般现在时“I live in...my hobbies are...I go to school by...I have a big family...My father is...”;现在进行时“I am learning...”;一般过去时“I visited the zoo yesterday...”如此,三种时态在儿童的习作中得到了具体运用。

(三)在相互对话中发掘儿童的写作技能

引导儿童对彼此的习作进行赏析,让儿童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作文。例如,在笔者的班上,一位同学在写“My teacher”时,这样介绍老师的外貌:“Her hair is long. Her hair is black. Her mouth is small. Her nose is small.”学生们在互相评价作文时的对话中指出,尽管这些句子没有什么拼错和语法错误,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些句子的简单重复和叠加,有点呆板。不如改成“Her hair is long and black. Her mouth is small and her nose is small,too.”在学生们对彼此的习作进行互相评价和对话的同时,笔者还针对学生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

儿童英语作文给儿童搭建了一个绚丽的展示自我本质力量的舞台,同时也为提升儿童的英语综合素养开辟了一个时空。渐渐地,他们爱上了“英语写作”,在英语写作中,他们主动地展示自我,同时在对话与交往中他们不断追寻英语习作的创新。他们的语言实践量越来越大,英语阅读面越来越宽,英语表达力越来越强,“英语习作”成为儿童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参考文献:

[1]张志涛.小学英语习作教学策略浅谈[J].河北教育,2015,(7).

写给儿子的话篇6

一连等了两天,这天快下班时,大喜忽然接到幼儿园通知,说孩子面试通过了,要他明天下午两点半准时到幼儿园开会。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第二天下午,大喜兴冲冲地来到幼儿园。在会上,李园长先把幼儿园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接着话锋忽然一转:“大家都知道,我们是部队幼儿园,除了系统内的孩子,其余的不论户口在哪儿,都要收一部分建园费,用来弥补经费上的不足。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采用建园费协商制,就是家长们愿意捐多少就写多少!”说完,一个老师就开始给家长们分发纸条。

大喜偷偷瞄了一眼旁边的一个家长,见她写了7000,他一咬牙,填了8000,这笔钱对于他们两口子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第二天,大喜趁着中午休息,来到幼儿园探听虚实,门口站着好几个家长,都是没有接到通知的。阿姨对大家说:“今天早上园里就通知家长了,没有接到通知的,到别的园去看看吧。”

大喜问一位家长:“你填了多少赞助费?”这位家长叹了口气:“我写了1万,听说好多人填了好几万!”我的天哪,大喜惊得瞪大了双眼。

星期天,媳妇带着孩子去老乡家玩,回来后她兴冲冲地对大喜说:“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有希望了!今天我认识了一个姓王的老乡,他的孩子就在六一幼儿园,王哥说他有个亲戚是部队首长,写个条子准行!”大喜忙问:“这得花多少钱啊?”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一分钱也不要!”

第二天,媳妇果然拿回来一个牛皮纸信封。大喜打开一看,一张印着红头的信纸上,用红笔竖着写了一行字:“请李园长予以办理。”落款是“廖某某”。他半信半疑地来到幼儿园,把信交给阿姨,请她转交给李园长。

没想到,这条子还真管了大用。当天下午,幼儿园就通知大喜去交费。

大喜决定好好感谢一下王哥,于是打电话请他周末来家里吃饭。媳妇张罗了一桌好菜,大喜特意买了瓶好酒,陪着王哥边吃边聊。很陕两人都有了几分醉意。大喜提出,让王哥带着他去看望廖首长,表示一下心意。谁知,王哥却支支吾吾的。

过了一会儿,王哥见时候不早了,说要回去。大喜见他喝高了,有些不放心,坚持送他到车站。在路上,王哥忽然对大喜说:“兄弟,我看你是个实在人,实话告诉你,我根本就不认识那个姓廖的首长!”大喜大吃一惊:“那条子是……”王哥咧嘴一笑,说:“是我写的。”大喜一下子愣住了。王哥苦笑着告诉大喜,前年他孩子上幼儿园时,也弄得他焦头烂额。后来,他从院里一个当兵的老乡口中得知,要是弄到首长写的条子,孩子准能进幼儿园,他听后就动起了心眼。巧的是首长喜欢舞文弄墨,于是,王哥请老乡拍了一张首长的书法照片,刻意模仿了几天,然后写了张假条子,送给园长,孩子果然顺利地进了幼儿园。

听到这里,大喜有些不解:“你为啥要把字竖着写呢?”王哥嘿嘿一笑:“现在的领导给人写条子是很有讲究的,横着写,代表可以搁着不办;要是竖着写,表示可办可不办;如果是红笔竖着写的条子,再加上一个实心的句号,这就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

写给儿子的话篇7

一、“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从核心来看是以什么为中心,旧课程以“知识”为中心,而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孩子”的名义,去要求学生,去教育学生,但结果却往往伤害了学生。过去习作课,我们要求学生立意要健康,要有意义,要写积极向上的东西,孩子只好编造什么“公交车上让位子”“桥头上推车子”“公园里送回迷路的孩子”。我们过分强调程序性、操作性、技巧性,热衷于炮制种种写作方法,让孩子机械模仿、削足适履。长此以往,学生试图写教师想要的东西,成人腔调十足,把儿童变成了“小大人”。

“儿童立场”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早在老子就主张“复归于婴儿”,教育向婴儿状态返回。孟子认为,孩子天性就是“善”的,教学只需提供“扩而充之”的条件就可以了,犹如园丁为种子提供阳光、雨露就可以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主张学生主动、自主地去发展,教学不过是为学生善的种子提供好的发展环境。

站在儿童的立场审视我们的习作教学,我们首先要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其次,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充分放松学生的心灵,改变僵硬呆板的面孔。再次,我们的习作教学要更加开放,关注儿童的生活与需求。比如,习作教学大多是在命题作文、结构作文、形式作文、文类作文、改写作文、课堂作文、考试作文等范围里训练。现在我们要向体验作文、意见书写、成长手记、生态记录、自我探索、生活作文、心灵对话、文学想象、戏剧编导等范围进行拓展。

二、“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永不泯灭“天性”

儿童的“天性”有八个词语:交往、成功、好奇、幻想、游戏、模仿、尝试、赞扬。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好儿童的“天性”来有效地进行习作教学呢?

1.“交往”与“成功”——儿童表达的需要

儿童喜欢与他人交往,害怕孤单;儿童更喜欢自己能够有成功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儿童的特点,进行习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是这样说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注意“表达”和“交流”这两个词语,这是写作的目的。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真正交际的需要。如三年级上册习作2《我的自画像》,那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画画自己、介绍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墙上,让大家认识自己。五年级上册习作4《请您原谅我》,让学生把不便当面说的心里话写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交给对方。四年级上册习作3:“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就让学生写一写,然后贴上邮票寄出去。其次,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要转换角度,拓展渠道。如将学生由学校角色转换为社会角色,如公民、记者、辅导员、志愿者、讲解员、导游等;将阅读对象由强势的评判教师转换为一般听众或弱势的交谈对象,如同学、读者、向你求教的小学生等;将写作目的由合乎规范获得高分,转换为与他人沟通、说清事实、讲明道理、便于理解和接受、对读者有帮助等。渠道主要指学生“发表”习作,也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读者群”。比如在校刊发表,在电台播出,在墙报上张贴,在学生间传阅,甚至由老师朗读,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网络习作”将学生习作放在网上,成为一个开放的文本,接受老师、家长及各种陌生人的阅读批评。

2.“好奇”与“幻想”——儿童探索的本能

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幻想”,喜欢到户外去活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探索”的欲望。蒙台梭利说:“儿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就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儿童“好奇”与“幻想”的天性,因为习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教师理应让学生有生活、有体验、有感悟,这样儿童才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游戏”与“模仿”——儿童学习的方式

儿童天生喜欢“游戏”,善于“模仿”,这也是突破习作教学难关的“秘方”。我们知道,儿童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觉得“无话可说”,我们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我们的课堂,让儿童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感受,在玩中习作。如一位老师把魔术引入课堂,将一张白纸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倒过来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还有一个老师做了一个游戏“感受两分钟”,共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写出班上女同学的名字,看谁写得最多;二是让学生设计一个定格动作,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坚持两分钟。学生不但觉得好玩,而且非常乐意去做,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做做、想想、说说,最后学生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时间的长短往往是一种感受,有时觉得时间很短,有时却觉得时间很长。“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在习作教学中,要深刻领悟这个理念。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加强“随堂练笔”与“读写结合”。

4.“尝试”与“赞扬”——儿童体验的密码

儿童喜欢“尝试”,这也是儿童从小就有学习的欲望;儿童又特别喜欢“赞扬”,稍稍给儿童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得不得了。首先,教师要降低要求,重视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习作的起步初期,教师应从写话入手,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生心中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才可以做到言之有物。其次,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赞扬”学生,“为了欢乐而出世的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鼓励学生放开自己的手脚,抒写自己眼中的“真”。在儿童的词典里,没有什么叫“不可能”,也没有什么叫“不能够”,我们常常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

三、“儿童立场”就是要让教师永远留存“童心”

儿童与成人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常常发生冲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因此,“儿童立场”就是要让教师永远留存着可贵的“童心”。

1.教师要让自己成为“长大的儿童”

教师首先要变成孩子。但是要当孩子,必须使自己往后退一步,即回到孩子的时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学。孩子的世界,并不比成人的世界简单,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会给我们很多智慧。他们的表现和思考,他们的喜怒哀乐,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的。其次,教师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孩子。再次,教师变成儿童,是为了引领儿童,勤劳、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与品质的养成便成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不能让故事走向庸俗,而引领儿童走向崇高,在儿童的心里筑起一块高地。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儿童也是发现自己,我们是不是还有童心?我们是不是还像他们一样纯真?在孩子面前,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2.教师要读读儿童文学

安徒生说:“儿童读我的故事,成年人读我的思想。”优秀的儿童文学是一个人一生都要亲近的。一个人一生应该两次读儿童文学。在儿童时代读,那时候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想象大胆,童年读儿童文学作品,信以为真,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远比我们的现实生活丰富得多;成人以后,还要阅读儿童文学,这个时候阅读,虽已清楚童话是虚构的,但童话的背后还有思想。毕加索说:“要花一生的世界去学习如何像孩子一般作画。”孩子写诗,也常常是“无师自通”。教师可以确信,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台湾作家张晓风说:“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我们要常常用这样的诘问来提醒自己,“儿童立场”是我们教育的起点,也是我们教育的归宿。

写给儿子的话篇8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写作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兴趣同样是最重要的。管建刚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兴趣”重于“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曾8次提到“激发”21次提到“兴趣”,涉及写作的内容里出现了7个“兴趣”,显示出《语文课程标准》制定者对兴趣引领儿童学习这一理念的认同,同时透出他们对儿童学习(写作)活动中兴趣缺失的焦虑。老师也常谈到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经验,然而,深究起来,对“激发”这一词语本身也要打个问号。好像学生对写作没有什么兴趣,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鼓动、去激励。实情是不是这样的呢?

如果真的这样认为,那就忽视了儿童身上真实存在着的言说的本能和冲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给人们知道。那些怕写作的孩子,那些在课堂上不吭一声的孩子,在课堂之外,常常可见到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谈游戏,谈好玩的同学和老师,谈自己的快乐,也谈自己的烦恼,那些无拘无束的言谈,有时甚至会让你惊讶,这家伙怎么这么能说?然而,课堂中那沉默的大多数是怎么回事?写作时咬半天笔杆写不出一个字又是怎么一回事?

细细想来,沉默的大多数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沉默的理由,但有不少原本是爱说爱讲的孩子,为何逐渐选择了沉默?“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使学生越来越倾向封闭内敛,最终关上心门。

《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自由表达,带来的是怎样的写作教学前景呢?

一、构建面向儿童的写作课程,在“语言运用”的高度统一知识传授与能力形成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苏教版教材的习作编排没有体系,也没有读写例话的引导,让老师没法讲,学生也不懂应该掌握哪些写作方法。这与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有很大关系。然而,我们忽视了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常识:系统语文知识的识记并不能必然提升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系统的语文知识教授的是静态的语言规则,而表达靠的是动态的言语运用智慧,这种智慧需要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习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概括:“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知识本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与社会,探索自身的实践中不断积淀的经验总和。每一具体知识点的形成,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必定蕴含知识因子,自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其中关于文体知识、关于写作方法、关于对待写作的情感态度,都要在写作教学中逐步实施。然而,这种教,并非一种简单的告诉,也不能预先构筑起坚固的知识体系,引着儿童进门入户。事先构建起系统的写作知识,再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这样的过程必将鲜活丰富的儿童生命切割得支离破碎,自然会阻隔儿童表达的欲望。

当然,儿童写作教学并不是不要知识。儿童写作需要怎样的知识,在何时进行知识的教学,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通盘的考虑:结合儿童的表达现状进行梳理,用心构建面向儿童的写作课程,并要将这些知识分散到读写实践中去。在阅读中结合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去体悟,去发现、获得知识。在儿童需要时适时点拨,让每一个儿童在自己的努力下,构建起符合自身气质的写作知识。朱光潜先生有这样一段话:“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道,指不出形状。”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想着要教什么,要学生达到什么,而应真心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带领他们经历“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沿路的风景指点给他们,这本身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二、倾听童心,让“真话实话”驱散“假话空话”

写作是心灵的独语。语言反映出的是精神,折射出的是灵魂,语言往往反映内心世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一句:“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不仔细思考这番话的深意,我们会觉得很奇怪,哪有孩子喜欢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儿童初临人世,拥有的是纯真的目光,水晶般的心灵。他们嘴里的假话、空话、套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空话?

要儿童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需要纯净的语言环境。儿童学到的语言就是来自成人的世界,如果我们的社会交往中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儿童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又怎么可能不受污染?在我们的语文课、品社课、班队会上,如果总是弥漫着远离儿童的空洞说教,在学校迎接各类检查时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说谎时,假话、空话不是已经像种子一样埋在了孩子的心里了吗?其实,孩子的表达往往是最纯真的,满大街的看客中,指出皇帝身上什么都没穿的,不正是孩子吗?可现实生活中,当这些可能不那么光鲜的真话遇上坚硬的成人权威,结果会怎样呢?鲁迅先生曾开玩笑说自己碰壁多次,把鼻子碰扁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多了,自然就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反正不说真话。

要儿童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需要成人的宽容。由于经验的限制,每个人把握世界都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盲人摸象的寓言并不完全是虚构的故事。儿童的真话,有可能并不是事实,会片面,会失真,有时甚至还很刺耳。我们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看,尊重儿童表达的权利,让写作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解放儿童的精神,滋养儿童的生命,呵护真实的种子。

要儿童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还需要我们具有鉴别真话假话的能力。当孩子们在课堂上、在写作时一遍又一遍地表决心、做检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笑意盈盈、频频点头呢?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语言早已被格式化,恐怕就是听到了那些格式化的空话大话,也无法辨别了。

三、以儿童视角开发教材,让命题写作不再束缚自由表达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自由练笔中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思维活跃,语言活泼。然而在作文课上,在考试中,面对给定的命题习作,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要么绞尽脑汁编造并不存在的故事,要么套用范文,袭用套语,把本来丰富的生活表达得毫无生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也提到了“积累写作素材”“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的要求,在第四学段中更是要求每学年“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如此说来,是不是该弃教材于不顾?以平和的眼光看,教材编写者在构建习作内容时耗费了大量精力,从文学、写作学、心理学等学术仓库中汲取有用资源,在编排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是习作课程的一份重要资源,有论者称是“儿童写作质量的底线保障”。苏教版教材在习作的编排上,引进了许多适合小学生的话题,并且尽量放开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创设条件催生自由表达。

上一篇:芦葭范文 下一篇:洼里乡居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