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葭范文

时间:2023-10-16 22:06:44

芦葭篇1

最近常有高三学生常问我,《蒹葭》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一句中“凄凄”一词的字形写法,到底是“凄凄”还是“萋萋”。或振振有词说是这个“凄凄”,或理直气壮说是这个“萋萋”。我想,区分和识记是“凄凄”还是“萋萋”,并不难。

一、从课用的教辅资料看

记得以前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听过一节《蒹葭》。老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到“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一句时,未作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课后,笔者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仔细翻阅了该诗,并与学生作了交流,交流中感觉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一句的含义,笔者细看,发现“凄凄”一词在文后并无详实的注释,在老师未作清通讲解的前提下,学生也就很难有深入地了解,那么学生是否会真正理解诗歌中“凄凄”呢?就要打个问号了。

然而事实是如此的巧合,现在好多正准备高考的考生们,面对时下五花八门、鱼目混珠的高考复习资料,考生们却如同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是用“凄”还是“萋”,往往是这边的刚问过,那边的又来了。

二、从词典的注释义项看

《说文解字》中的“凄,雨云起也。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诗·小雅·大田》中“有渰凄凄,兴云祁祁”。意思是滚滚的乌云布天上,春雨落得刷刷响。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中,“凄”有三个义项:①寒凉,又可引申为冷清。比如,《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凄凄”即寒冷。在丁帆和杨九俊先生共同主编的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教材中,所选唐人杜牧作品《阿房宫赋》有言“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文后“风雨凄凄”的注释为“风雨交加,凄凉清冷”之意。②悲凉。如谢庄《月赋》:“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③通“萋”。“凄”的义项③同《说文解字》关于“萋”的解释。《说文解字》中,“萋,草盛也。形声。从艸,妻声。本义:草茂盛的样子。”在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中,“萋”有两个个义项:①为草木茂盛的样子。②为文采交错的样子。很显然,义项①和《说文解字》关于“萋”的解释是一致的。在《汉书·外戚传》中有“中庭萋兮鲜草生”,又如唐人崔颢《黄鹤楼》有言“芳草萋萋鹦鹉洲”。“萋”皆为“草茂盛之意”。

三、从诗歌的意象特征看

《蒹葭》中的蒹葭是一种草本植物,通常指芦荻,即芦苇。蒹,是非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秦地的民歌中这样描绘:“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中用“芦苇”、“霜”、“露”、“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朦胧而又神秘的绝美意境。其中,“蒹葭”、“水”和“伊人”的诗歌意象交相辉映。诗歌开头写丛生于秋天水边的芦苇,这样“托象”,有“起情”的功用,也达到了“明义”的目的。此中,只有“萋萋”之“蒹葭”,即丛生茂盛的芦苇,在水色天光的映衬下,才会呈现有一种迷蒙的境界,也就能从侧面表现出诗中主人公心里面“朦胧的爱”的境界。反之,若是寒凉清冷的“凄凄”之“蒹葭”,那就截然不同了。

当然,在一些教辅资料中,将“蒹葭凄凄”写成“蒹葭萋萋”,从语义的角度讲并没错,但是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多疑惑甚至苦恼。所以,即便是一些参考资料,或是授课教师,都还应本着尊重原作且以负责任的态度去传道授业。《蒹葭》中“蒹葭凄凄”的“凄”,通“萋”,于诗于情,于史于实都说的通。

芦葭篇2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萋萋”,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作“凄凄”。

【译文】

河畔的芦苇长得一片茂盛,夜里清露凝结成洁白的霜花。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苦苦追寻她,那道路无比崎岖又弯又长。顺流而下去苦苦追寻她,她却仿佛在水中央。

河畔的芦苇密密麻麻,露珠未干好像要掉下来。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并且越来越高,难以向前。顺着河流往下走,她却仿佛在水中的沙洲上。

河畔的芦苇成千上万,那露珠晶莹闪烁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流的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曲。顺着河流往下走,她仿佛就在那河边的沙滩上。

【写作背景】

《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的民歌。周代的秦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

【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爱情诗,记叙了一位热恋者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诗歌意境】

这首诗意境朦胧,幻象迷离,非常优美。歌唱者抓住蒹葭、白露、伊人、秋水等意象,通过反复吟唱,来抒写心上人的若隐若现,以及热恋者的苦苦追寻,产生了一种无以言状的朦胧美。

【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运用这一手法,虽只有一字之易,一韵之转,却在反复吟唱中把热恋者的那种缠绵无尽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此诗还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每一段都以“蒹葭”之景开头,由景即情,引发下文。

另外,此诗还包含某种象征,我们完全可以把“在水一方”的意境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的一个艺术范型。

【重要词句】

1. 诗歌中连用三个“宛”,有什么作用?

这三个“宛”字,给人一种迷迷茫茫、难以捉摸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诗流传甚广,歌唱者把蒹葭、白露等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神往。

【诗歌风格】

语言清新,意境空灵。

【中考链接】

1.(2012湖北恩施卷)《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 。”

2.(2012贵州安顺卷)阅读《蒹葭》,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芦葭篇3

北京考生?

在灰蒙蒙的天幕下,一杆风中的芦苇,摇曳于莽莽苍苍的水面,像一支羽毛笔,划动在洁白的稿纸上。水面上荡起的涟漪,就是这脆弱的芦苇写下的最清新的文字,也是我生命力量的最美源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一片芦苇不只是提供了背景,也摇曳着情思,一片起伏的芦苇,其实就是心潮的激荡。青青的叶片是那样柔滑,可以随着手掌的安抚,但却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一根小小的芦苇,竟然承担起了世界所能给予它的所有的负荷。由此,人生便有了生命的动力与激情。?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哲人帕斯卡尔曾这样妙喻。芦苇是韧性的,哲人才以之相比人生。人的生命若也像一根芦苇,那就虽柔而韧。如此,生命还有一种反弹,正是凭着这种反弹才得以拔节向上。但岁岁年年,都有一根芦花飘过。飘着飘着,芦苇就在水面上飘出了美丽得让人心痛的涟漪,一圈又一圈,层层打开的如莲花一样的心事,能让我们积蓄起喷涌的生命之泉。?

沉甸甸的苇絮,被现实捉弄着,摇晃着,摧残着,像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的旅人,又像雷电击中,左歪右斜,凄凄惨惨,哀鸣着找不着家的雏燕。那些飘飘然,沉甸甸的芦花,乍看去是一团蓬松,疏懒得很,却又并非懒散,只能说是困倦吧。仿佛一场酣睡醒来,生命已到了另一个飘飞的季节。命运的跌宕就这样通过那一管纤细的苇秆与一团蓬松的芦花,被感知与激励着。?

不过生命并未远离,仍是此时此地还在守候那个老地方,可堪寄托的只有希冀。点点飞花,漫空而去,抵达的会是一片遥远吗?然而,这时节的天空多么高远,大片大片的湛蓝,让人的视线无法含及,而朵朵白云,又仿佛在梦幻里飘游。对于无法抵达的彼岸来说,这一叶芦苇成了最美丽的背景,最温暖的力量。?

朋友,在心灵深处培养一枝思想的芦苇吧,你会时时感受到生活的诗意,时时感受到人生的精彩,时时感受到生命的动力。?

?青青的芦苇只不过是平常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笔下,却变成了一种洋溢着青春活力、闪烁着思想之光的生命。文章由芦苇写到芦花,继而写到芦笛,层次极为清晰。考生明写芦苇,实写思想;赞美芦苇,实际上就是赞美思想,文章诗意地展示了思想清泉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展示了思想蒹葭给生命带来的无穷动力。考场上能够写出如此富含哲理及思想的文章,实属不易。(唐治英)?

芦葭篇4

[关键词] 诗经;审美;手法;意境;音乐

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诗歌诞生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先,是人类语言艺术的最初形式。自古以来,诗歌又以其本质特征――诗意美渗透于各类艺术形式之中,一直被视为文学艺术领域的最高形式,各类艺术形式中莫不以诗的境界、诗的语言、诗意效果等为完美追求。[1]《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瑰丽夺目的中国诗歌的源头,对《诗经》审美意蕴的研究是追寻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本文将从手法美音乐美、意境美的角度来浅析《诗经》中的审美意蕴。

一、《诗经》的手法美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关于赋、比、兴的解释,宋朱熹只说流传最广,最长为人们所采用:“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彼物也。”[3]下面以《卫风・硕人》为例,浅析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硕人其颀,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镳镳。翟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鲔发发。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硕人》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美,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4]

“硕人其颀,衣锦衣”硕人,指庄姜颀,身形修长锦,锦制的衣服,女子出嫁途中用以遮蔽尘土的罩衫。诗的开头,就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身材修长、披锦罩衫的待嫁女子,笔触平淡简约,不饰琢。“齐侯之子,卫侯之妻”齐国和卫国都是当时中原并立的奴隶政权,由此可推断出庄姜不同寻常的高贵身份。“邢侯之姨,谭公维私”,“邢”、“谭”都是国名姨,指妻的妹妹维,相当于是私,女子称她的姊妹的丈夫为私。邢侯谭公的妻子是庄姜的姐妹,再次衬托了庄姜复杂的政治背景。全章铺陈直叙,简要通脱,属于“赋”的部分。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以柔嫩的白茅、冻结的脂油、色白身长的幼虫、葫芦的嫩子、螓虫、蚕蛾来比喻硕人的手指、皮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生动,细致贴切。属于“比”的部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清丽脱俗的女子此时温柔浅笑,明眸闪烁。亲切自然,灵动雅致的美女形象跃然纸上。

熬熬,身材高大的样子说,通“税”,停假休息农郊近郊。“硕人敖敖,说于农郊”,美人身材高挑,停车在近郊休息。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健壮的样子朱,马嚼两旁用红绸缠绕做的装饰镳镳,盛美的样子翟,长尾的野鸡,遮蔽女车的竹席或苇席。“四牡有骄,朱镳镳,翟以朝”,四匹雄马彪悍肥硕,马嚼边上飘扬着红绦,雉羽饰车去上朝,极言嫁娶队伍的壮丽喜庆。“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大夫朝毕早退,不使君王为政事劳累,全章语句平实质朴,沿袭了第一章“赋”的叙事风格。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黄河浩浩汤汤流向北方,暗指庄姜自齐至北。施,设、张,渔网,撒网入水声,大鲤鱼鲔,鳝鱼发发,鱼尾摆动的声音葭,,分别指芦苇和荻草揭揭,长长的样子。“施,鲔发发葭揭揭”,呼呼一声撒网下,鱼儿泼泼跳入网,芦荻高高排成行。庶姜,陪嫁的一批姜姓女子孽孽,形容女子高挑美丽庶士,随从庄姜到卫国的诸臣有,词头,无义,威武雄壮的样子。“庶姜孽孽,庶士有”,陪嫁女子高挑美丽,随从诸臣威武雄健,言出嫁阵容之宏阔,笔者认为,河水自齐至卫而流,鱼儿落网后的扑扑跳跃,都是暗喻庄姜自齐至卫的出嫁事实,以河水汤汤,鱼儿扑哧起兴,引出后文“庶姜孽孽,庶士有”的出嫁场景,以实衬虚,虚实相生。属于起兴的部分。

“赋”是白描式的记事、状物、抒情、表意,特别是指前者,受到人们的注意和争论较少。比兴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和观念,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联系在一起,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的情绪自身,而成为了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的客观形象。[5]

二、《诗经》的音乐美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且形式多为重章叠句,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增强语言的表意效果,如《周南・》:

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采采苡,薄言掇之。

采采苡,薄言捋之。采采苡,薄言之。采采苡,薄言之。

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苡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将相对静止的动作串联起来,形成一幅音声相和、和谐欢快、灵动活泼的田园采草图。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写道,“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情知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6]再如《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兮!

兮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是一首作者怀念亡故妻子的诗,诗中的绿衣为作者妻子生前所缝制,妻子亡故之后,绿衣也就成了诗人抒情遣怀的对象。 每章首句分别以“绿兮衣兮”、“绿兮衣兮”、“绿兮丝兮”、“兮兮”开头,回环往复,一咏三叹,哀悼亡妻的相思悲痛也在文字的重章叠唱中层层递进,步步升华。

《诗经》中的叠字是构成作品音乐美的另一重要元素。叠字的广泛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叠字与非叠字的交叉组合,整齐美与离散美的交融激荡,不尽幻化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听觉盛宴,同时在意义的表达和修辞上,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々草虫,阜螽”(《召南・草虫》)“”状虫鸣之声,“”摹昆虫跳跃之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郑风・子矜》)以“青青”状“子矜”“子佩”之色,以“悠悠”摹相思之悠长。“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以“丁丁”、“嘤嘤”摹伐木、鸟鸣之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以“依依”“霏霏”状柳雪之态,和叠字一样,双声叠韵也使诗歌在吟咏之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诗经中的双声叠韵运用很多,如“关关,雎鸠,窈窕,辗转,参差”(《周南・关雎》);“蒹葭,苍苍,凄凄”(《秦风・蒹葭》);“夭夭,灼灼”(《周南・桃夭》)。

三、《诗经》的意境美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魂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7]诗经作为一种以文字为载体,以抒情为主的艺术形式,在象形符号错落有致的组合排列间,透射着融入作者主观情思的意中之境,下面本文以《秦风・蒹葭》为例,浅析《诗经》中的意境之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每次咏叹起这首诗时,在水一方的伊人形象就若隐若现地在眼前闪烁跳跃,那是一个怎样美丽多情的女子?为着追寻她的步履,此岸的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寻寻觅觅,乐此不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深秋时节,河边芦苇苍茫一片,露水已凝结成霜,朝思暮想的心上人,此时就在河的彼岸,为着同心上人儿见一面,此岸的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而美人却飘然独立,宛若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河边芦苇修长茂盛,清晨露水还未全干,日夜牵挂的意中人,此时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水流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小沙洲。“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河边芦苇稠密繁茂,早晨露水未全干。辗转思念的意中人儿,此时就在河的那一边。“溯洄从之”,道路弯曲险阻,“溯游从之”,仿佛就在水中小沙滩。无论是“溯游从之”,还是“溯洄从之”,在水一方的伊人总是那么遥不可及。蒹葭苍茫,万物萧瑟的深秋,在水一方的美人始终独立于茫茫天地之间,她是那样的清俊飘逸,朦胧超脱,似遗世独立又蹁跹一方,引无数文人墨客吟之叹之,歌之咏之。后世曹植所赋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其俊逸曼妙之态颇承《蒹葭》遗风。

综上所述,本文从《诗经》的审美意蕴角度入手,分析了其中蕴涵的手法美、音乐美、意境美。作为辉煌灿烂的中国诗歌源头,《诗经》的审美价值仍有待我们去发掘和探索,对《诗经》审美意蕴的研究对于追寻中国古典美学的源头大有裨益。

书中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2]普立华、江少川:《现作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9页.

[3]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0页.

[5]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6]方玉润:《诗经原始》(上),李先耕注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6年版,第85页.

[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方玉润:《诗经原始》(上),李先耕注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6年版.

[3]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5]普立华、江少川:《现作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芦葭篇5

以芦苇为内容的油画作品是白晋的代表作。芦苇生长在他生活的桑干河畔,生机勃勃,气势磅礴。古人通过芦苇来抒发春去秋来的时序之感、江湖流转迁徒的漂泊之感,还通过芦苇来寄托江湖逍遥的隐逸情趣和蓬户苇壁、清贫自守的志节。而这正契合白晋的性格和心态。因而,白晋《塬之冬》和《火山》都是以雪作为主要绘画语言的油画作品,但一幅阳光明媚,天蓝地白,一幅云雾沉沉,茫茫一片;一幅似仰视,一幅似俯视;一幅明快,一幅平淡。在《塬之冬》中,我们感到明亮与纯洁,尊敬大地万物,清爽而痛快。而在《火山》面前,我们明白要用广阔的心态面对平淡,因为希望就在面前。两幅画既有一种敬仰,又有一种胸怀。白晋用同样的语言却表现出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感受。实中有意,意中有实。从两幅画中我们感到画家对气氛的把控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佩服画家功力之后,细细看来,更能感到作品的其他绘画元素,有大地、山、草木,还有隐含的火、水及生命。画面包涵了丰富世界,进而延伸到人。其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依相生,物我同在。

画了多幅有关芦苇的作品。有一片气势恢宏的芦苇,也有局部的蒲巢,还有蒲棒待飞的絮羽,把芦苇的风采表现的淋漓尽致。因白晋的芦苇画的异常震撼,画面有很强的冲击力,这些画为许多收藏人所钟爱。

雪景也是白晋的主要绘画内容。塞北的雪,闪着白皑皑的光,放出刺骨的寒气!压得树枝喘不过气 ;严严实实地捂得土地的脉搏渐渐微弱。黄土高原,还在微笑。浑厚的灵魂是属于自己的,它的身躯却属于整个世界。千百年来它唱过歌――悲歌,凯歌,情歌……它也在漫舞,与暴风雪共舞。白晋执着的感情,描绘出一幅幅气壮山河的银色世界。

而群山峰脉又是白晋笔墨的重点,在白晋的笔下,有冬日苍莽的群山,也有夏天生机盎然的山野,更有秋日金色的希望。在白晋的油画中,山、大地、草木、天空、甚至空气都能有机地融合在画面中,自然流畅,诗情画意。当然,白晋的作品还有长城土堡、农庄田野,还有火红的辣椒,深秋的败荷等等,家乡的山河,都是白晋笔下描绘的对象。

白晋的绘画色彩丰富,构图精细,笔触准确,描绘细腻。由于他有扎实的工笔画绘画及书法基础,其油画作品既有写实的风格,又有写意与写实融合的特点。其写实作品画面细致,色彩柔和,光影关系平缓适当;而有写意特色的作品意象独特,氛围神秘,有独到的韵味。

当然,优秀的绘画作品总要承载一定的感情、思想。白晋的绘画作品同样具有浓厚感情与独到的思想内涵。白晋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与修养的培养,他涉猎广泛,精于修炼,以刻苦与谦虚的精神跋涉在艺术的道路中。持久的修炼和丰富的阅历,使他的绘画能精准地包含着或明亮或平淡,或希望或沉思的一缕缕思想感情,从而影响人们向更深刻的思想探索,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画家白晋以他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精神,描绘出一片他自己的天地。近年来,他的油画屡屡获奖,北京画院画家白羽平给予他的油画作品很高的评价,说他的油画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画家白晋虽然工作在国电电力大同第二电厂工会,生活和工作范围有限,但从收藏他绘画作品的人员构成看,他是一个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画家,更有许多油画被爱好者收藏。我们希望画家白晋的油画步步精上,绘画的道路越走越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这是《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而古人一般通过芦苇来抒发春去秋来的时序之感、江湖流转迁徒的漂泊之感,还通过芦苇来寄托江湖逍遥的隐逸情趣和蓬户苇壁、清贫自守的志节,因而芦苇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芦葭篇6

关键词:诗体主人公;伊人;朦胧;典型意境;多元性;同质异构

《蒹葭》是《诗经》里的名篇,百读不厌,涵咏其中,愈品愈觉美不胜收。

初读,回环婉转的是《蒹葭》的形式美

《蒹葭》共三节,重章叠唱,反复吟咏,与《诗经》中的大多数篇章一样,只是在相同句式的相应位置换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这样既有一种整齐美,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

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婉转,意境显得朦胧深邃。

再读,扑面而来的是《蒹葭》的形象美

《蒹葭》的形象美首先在于诗体主人公的精神美。面对隔水相望的“伊人”,主人公不畏艰险,一会“溯洄从之”,一会又“溯游从之”,苦苦以求,尽管所追求的对象“宛在水中央”,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主人公依旧上下求索,道路的艰险、高远、崎岖,丝毫不能阻断其追寻的步伐,他(她)对飘忽不定的追求目标矢志不渝,表现出坚韧之精神、执著之美,他(她)也许没有得到自己所追寻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凯旋的是一种情感的愉悦,留给我们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也正是《诗经》的天价所在。

其次,在于诗体主人公所追寻对象之美。“所谓伊人”年庚或芳龄几何,何许人也,是男是女,是燕瘦还是环肥,他(她)站在水边,是在等待日出,还是闻鸡起舞来见自己的心上人,统统未明,给读者无尽的遐想。还有那“伊人”的行踪飘忽不定,忽在河水边,忽在河下游,又忽在水中央,又忽在水草边,来去缥缈,扑朔迷离,使追寻的整个过程虚幻朦胧,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朦胧美。

细读,流连忘返的是《蒹葭》意境美

《蒹葭》共三节,每节开启句分别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苍苍,白露未晞”,“蒹葭苍苍,白露未已”,开篇就用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水域秋色图:深秋清晨,清水浩淼,芦荡苍青,露水晶莹似霜。这幅画面之中,凸显冷色调,秋的寥廓又佐之微微冷清的氛围,这对执著追求却可望而不可即的行为效益、对诗体主人公无疾而终的心理都起到一个渲染和烘托的作用,有了情景交融的艺术之美。

不仅如此,意境之美还包括由“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河水、主人公“溯洄从之”又“溯游从之”的行为这三个意象元素所创造出意境的典型性。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与其以河水相隔,他(她)不顾道路崎岖遥远,矢志不渝地苦苦追寻,与“伊人”忽近忽远,就是不得,但总被“伊人”牵引,心中一直有梦。这种情境多么亲切、多么熟悉,不舍追求的我们和所欣赏的诗体主人公就如同庄周与舞蝶,坠入王国维先生的“无我之境”。这种能激起我们欣赏者共鸣的意境岂不是最美的典型意境?

品读,含蕴深厚的是《蒹葭》的主题美

有人把文学作品分为两类:一种是伟大的作品,另一种是美的作品。前者往往更多的附着上时代的色彩,而美的作品总能超越时代,与日月齐光、与星河同寿、与时间赛跑。《蒹葭》就是美的作品!

关于《蒹葭》的内容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讽刺说,有隐喻说,更多认定爱情说。其实,《蒹葭》的主题不限这些。美的作品总有包容性和多元性。《蒹葭》中的“伊人”形象的朦胧性,就成就“伊人”形象的象征性。“水”阻隔了“伊人”和追寻者,使其与“伊人”总有空间的错落感,这样水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水”的本身,而成为同质异构事物的代表。因此,不舍心中梦想,面对艰难险阻敢于追求、不懈追求的所有主体,都能在《蒹葭》中畅饮心灵鸡汤,触摸温暖。

《蒹葭》的“秀”色可餐,咀嚼涵咏,大快朵颐;《蒹葭》是一首亘古不绝的歌谣,拨动心灵的琴弦,余音袅袅……

芦葭篇7

季节之变见于枝头。银杏黄、枫叶红、芦花白,只有广玉兰仍然葱绿,叶片光亮而饱满。行道灌木保持常青,偶见几段暗红色品种,据称是红瑞木,修剪整齐。

毛雨、无风,虽温润而难阻冬意。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

在一棵不起眼也叫不出名的树下伫立。它主杆碗口粗,一人高处分叉为四,树冠不大,直径不出三米,叶大半指,薄如片纸,无名树崽而已。树上平淡无奇,树下令人惊愕:那飘零而下的落叶,竟已垒起一堆叶冢,探指拨弄,深及三寸,层层叠叠,潮和温润,在接地处已呈深褐色,渐与土壤融合。仅仅是一棵不大、茂盛时也算不上蓊郁甚至有点孱弱的小树,在供给了浓荫和氧气之后,给人们留下的落英和腐质汁,竟是如此丰饶和大方。“独木不成林”,这也无损于独木之伟。

在两株枫树下徘徊。想起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古人的联想虽过于绚烂,但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黄底色下,有几簇暗红色枫叶点缀,倒也添了生机养了眼。原以为枫叶为五角,细观之皆为七角形,边缘清晰,似切割而成。遂摘一叶,插于上装口袋,竟似俊男西装口袋处露出的一角红绫。摘叶时颇用力,谁知它柔弱得一碰就掉,复试之亦然。由此唏嘘:枫叶已耗尽了生命力,它在秋风中张扬,在冬雨中灿烂,但它还能撑持多久呢?不由心怀恻隐,满眼怜惜。

在数段芦苇丛前徜徉。芦苇古称蒹葭,“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蒹葭深处疑无地,忽闻钓者笑语声”,引发古人多少乡愁。芦苇本是水边生,而在中华中学的镂空围墙外,竟泼泼刺刺,密密扎扎,颇成阵势。丈把高的个子,胳膊粗的杆子,二尺长的穗子,已是洋洋大观。而那枪刺般的叶子,质硬、细长,留有凹槽,满是倒刺,凛然生威,不可近身。大自然给了它昂然的身躯,也赋予了它自卫的暗器,浑然而天成。而此前我对后者的奇妙竟浑然不知。

在一大片灿黄金亮的银杏林中漫步。这是怎样一片黄啊!它黄得淡雅,天光下甚至有些晶莹,天地间仿佛成了鹅黄色象牙玉雕世界;它黄得纯净,一缕杂色、一块斑点、一丝瑕疵都没有,充盈视野的是一幅硕大的皇家锦缎,你几乎找不到另类的格格不入的东西;它黄得壮烈,风把季节带走,把果实留住,而黄叶飘然而下,最终回归“天地玄黄”。生命以这样的色彩呈现出阶段性的“终极之美”“圣洁之美”,我不禁战栗了甚至有些感动。它装点了奥体中心那鲜红、巨跨的美丽弧梁,装点了镶嵌于碧水之中的那墨绿立方玉般的金陵图书馆,装点了建设中的江苏大剧院那嵯峨灵秀的建筑群,也装点了大路、小车和房舍。它是大自然调色板中万能的主色调,它配谁,谁都美,咋调咋和谐。

这个冬雨的日子,像一张筛子,筛去了杂质,筛去了烦恼,不禁生出些许感悟。匆忙的脚步,粗糙的生活,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漫不经心,那么粗枝大叶。我们在不经意间漏掉了许多细节,漏掉了许多不觉之美。我们是否愧对了自然?“天地生精华”,我们对其中含义体味了多少?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我们常因远则其至必难,而视之先重;常因近则其至必易,而视之先轻。于是举家自驾,千里劳顿,于人困马乏之时,观景已无余兴,挤人更无余勇。此等“苦旅”,何苦矣欤?殊不知奇境即在半里之外。身边亦有佳景,就看你的心境如何了。

芦葭篇8

一、简阳市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基本情况

1、简阳市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村镇环境卫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迫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垃圾一天不清扫,不处理,就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群众就会有意见。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满意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简阳市各级都十分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乡环境整治工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农村场镇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群众普遍比较满意,一致反映: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是领导的形象工程,是实实在在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为群众初步创造了一个清洁、整齐、舒适、卫生、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信任度,融洽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创建目标,并把它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从我们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清风乡场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吨左右,垃圾每日清运,该乡为此新建了6个垃圾收集点和1个垃圾处理池;五星乡场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吨左右,垃圾每日清运,该乡为此新建了5个垃圾收集点和1个垃圾处理池;芦葭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2-2.5吨左右,垃圾隔日清运,新建了10个垃圾收集点和1个垃圾处理池。

2、简阳市乡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基本情况

从简阳市物价局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清风、五星、芦葭三个乡镇的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标准是由当地乡镇政府公告执行的,征收标准是(清风:3元/月,芦葭:5元/月,:五星4元/月),征收对象是场镇门市和驻镇单位,征收单位为与乡镇社会事务办签订合同的清洁服务队伍,年度征收金额为(清风:9500--10500元/年,五星:9000--10000元/年,芦葭:11000--12000元/年),征收的费用主要支出是清运垃圾的人工、车辆费用和部分清洁工工资,征收费用的比例为80%--95%。

二、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尽管近几年来简阳市各级花了很大的气力,投入了相当的财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新建和完善了垃圾处理设施,加强了村镇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但是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乡镇垃圾处理费征收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1、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

简阳市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完善,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乡镇垃圾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乡镇垃圾处理填埋场,在选址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许多乡镇的简易垃圾处理填埋场都是在本区域范围内选一偏僻的河塘、废弃石场或深沟进行填埋,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有的镇的简易垃圾填埋场只能用1—2年,又要重新选择新的垃圾填埋场址。二是乡镇垃圾收集点或垃圾箱配置没有完全到位,受乡镇财力的制约,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商业集中区垃圾设施建设比较健全到位,而离镇区较远的部位,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就比较欠缺。

2、乡镇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难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场镇垃圾处理费的征收,除驻镇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处理费能够大部分收到外,其余由清洁服务单位负责征收的垃圾处理费普遍征收不到位,征收费用的比例为85%--95%,且征收对象只限定为门市,对场镇居民没有征收,没有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要求,征收不足的部分都要靠乡镇财政承担。垃圾处理费征收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门市赖着不交,环卫部门无可奈何;二是居民缺乏交费意识,加之缺乏相应的制约手段和措施,征收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有的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为:收费标准制定不够规范,缺乏监督,多为乡镇政府确定,缺乏征求居民意见;有的承包给个人收费,收费行为不够规范;收取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缺乏监督,没有公开收支。

4、场镇卫生垃圾处理经费投入大,导致乡镇负担加大随着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但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环境,让群众普遍比较满意,必需实行长效管理,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由于近几年来连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现在乡镇财力普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一是乡镇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普遍较少,场镇卫生垃圾处理经费缺口较大,少的乡镇弥补1-2万元,多的乡镇财政每年都要补贴3-5万元,有一定的压力。如芦葭镇今年已经投入十几万元改造市场、硬化道路、清理河道环面广、量大、任务重;二是有的乡镇如清风、五星、芦葭等没有符合“4050”条件的下岗工人,乡镇清洁工的费用都需要乡镇政府支出,增加了乡镇财力负担。

三、意见和建议

1、市政府加大环卫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经费投入力度简阳市环卫事业经过仅几年的努力,可以说环卫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完善,但是,由于各乡镇财力不均,环卫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档次也均不相同。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各场镇的不配套问题;加强对合理规划环卫设施建设的指导,重点研究解决垃圾处理后的去向问题;规范各场镇简易垃圾处理填埋场,对各场镇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全面督查和规范,要求各场镇所选的简易垃圾填埋场要切实选择在距离群众居住地区和主要河流较远的偏僻河塘或深沟,并在周围砌筑拦截坝对垃圾进行拦截,垃圾堆放过程中要铺设废气导排管,对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排放,定期采取用石灰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地减少二次污染;市上应尽快分片建立统一的垃圾处理厂,尽可能地将各场镇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彻底解决二次污染问题。

2、加强乡镇清洁环卫队伍建设,解决环卫人员经费加强乡镇清洁环卫队伍建设,是搞好场镇环境卫生的关键,市上出台的“4050”的下岗工人在领取相关社保的基础上每月增加150元左右作为乡镇清洁工的办法,解决了部分乡镇清洁工工资,但对于没有符合“4050”条件的下岗工人的乡镇清洁工的费用市政府应统一解决经费,切实减轻乡镇财力负担。

3、进一步规范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

针对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不规范问题,应采取:民主科学决策收费标准,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依照收费部门提出制定收费标准的依据、乡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乡镇初审、报物价部门审核”的管理办法;搞好卫生垃圾处理费收支管理,做好卫生垃圾处理费收入和支出公开。

4、广泛宣传发动,强化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场镇的卫生垃圾处理费普遍征收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确保场镇垃圾处理费能够征收到位,尽量减轻财政压力,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向社会各界做好广泛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广播、有线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谁产生垃圾谁付费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交费意识;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树立环卫人员敬业爱岗思想,切实履行职责,克服困难,收好收足垃圾处理费。

5、探索研究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新思路、新办法

创新运行机制,改进现行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的弊端,是保持良好的村镇环境卫生实行长效管理的关键。简阳市物价局对简阳市场镇垃圾处理的收费曾有过相关政策,但是由于该政策的制订已经过去多年,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非建制镇的乡,现无卫生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急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新思路。

探索垃圾处理费新办法。如是否能将垃圾处理费象污水处理费一样,在电价、水价或天然气价格中开征垃圾处理费,由市制定一个具体的收费办法。

上一篇:英文单词翻译范文 下一篇:写给儿子的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