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式范文

时间:2023-10-21 09:31:26

排比句式篇1

英语写作是高中学生感到很困难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其实如果学生平时养成一种正确使用和模仿的意识,这些错误是很容易减少或者避免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际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两种错误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改正方法,再提供一些配套练习加以巩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问题的描述和分析

1.不间断句子(Run-on Sentences)  不间断句子是指几个独立的句子放在一起,没有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或者连词分开的句子(To continue asentence without a punctuation mark where it should be.)。请看下面两个例句:例句1:Jim's a photographer he's going t0 the ballparkto take pictures.例句2:I aln going to school,if I don't get there ontime,1 will be late,my teacher will punish me,1 will have to stay afterclass.

以上两个例句就是典型的不间断句子。有时候本族语写作者也有可能犯这种写作错误,在中国高中学生的作文中,这种错误更是屡见不鲜,这主要是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同造成的:中文长句是由逗号隔开,而英文句子应该用句号分隔或者使用合适的连词。这种中文思维在英语写作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就迁移到所写的文章中去了。比如学生想用英文表达这样一个句子:太阳很烈,涂一些防晒霜吧。大部分学生的英文会是这样:  The sun is higll,put on some sunblock.这样,一个不问断句子就产生了。2.排比修辞错误(parallelism)排比是一种修辞方式,它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Tousethe samepattern 0fwords to show that two or more ideas have the same level 0fimportance.)。排比修辞错误主要是指使用排比修辞的时候,处于同等地位的词、词组或者句子结构不一致。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个判断正误的句子:

例句3:She is arI adult'married and had a young boy.按照出题人的思路,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错句,它所犯的错误就是排比修辞错误。英文排比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A和B,或者是:主语+谓语+A,B和C。这里的A、B、C的修辞格应该一致,不一致就会出现排比修辞错误。另外,排比中的并列成分如果涉及到顺序或者大小先后关系,英文中应该按照由小到大、由不重要到重要这样一个顺序排列,犹如日期的表达:中文是年月日,而英文是日月年。我们来看这个句子怎么用英文来表达:我们将为全世界,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的家庭而奋斗。如果我们用"We will dedicate our ef-forttotheworld,ournationand ourfamiliy'’来表达的话,就犯了一个排比修辞错误。正确的表达应该是:We willdedicate our effort to our family,our nation and the world.我们再来看一个有排比修辞错误的句子:

例句4:She likes to sing and dancing.

三、问题的解决

1.不间断句子的解决方法

(1)使用句号来分隔每个句子。请看下面例句:

Human nature is seldom as simple as it appears,hastyjudgments are therefore often wrong.

这个不问断句子可以通过把逗号改成句号来解决:  Human nature is seldom as simple as it appears.Hastyjudgments aretherefore oftenwrong.

(2)使用分号把不间断句子变成独立分句。

(3)用连词来连接两个独立分句,这些连词有and,0r,after,although,before,unless,as,because,even though,if,since,until,when,while.如上文提到的句子可以这样来修正:

Jim's a photographer,and he's going to the ballpark t0takepictures.  另外一个句子可以这样来修正:  The sun is high,soputon sunblock.

再来看一个例句:  The night was cold we forgot t0 bring our coats.司以这样来修正:  The night waft cold.and we~rgot to bring OUYcoats.

2.排比修辞错误的解决方法  (1)别混淆形式。排比成分是-ing形式的都用一ing形式,是todo形式的都用t0 d0形式,是副词的都用副词。请看下面例句:  Mary likes hiking.swimming,and t0 ride a bicycle.应该修改成:  Mary likes hiking,swimming,and riding a bicycle.  The production manager WaS asked to write his re-port quickly,accurateIy,and in a detailed manner.  应该修改成:  The production manager Was asked t0 write his re-portquickly,accurately,and thorougllly.

而上文提到的例句:She likes t0 sing and dane-ing.可以修改成:She likes t0 sing and to dance.另一个句子Sheis aIladult,marriedand had ayoungboy.可以修改成She is an adult,a married woman,and a mother0fayoungboy.

(2)排比句子如果是从句,要全部使用从句。请看下面例句:

The coachtoldthe playersthatthey should get a10tof sleep。that they should not eat too much,and t0 d080me warm-up exercises before the game.应该改成:The coach told the players that they should get a 10t 0fsleep,that they should not eat too much,and that they should do some warm-up exercises before the game.

(3)冒号后面的排比在形式上应该保持一致。请看下面例句:

The dictionary Can be used flor these purposes:tofind word meanings,pronunciations,correct spellings,and looking up irregular verbs.应该改成:The dictionary Can be used f10r these purposes:t0 find word meanings,pronunciations,correct speUings,andirregularverbs.

排比句式篇2

【解析】

思路解析: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考查修辞手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概念。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等。

名师解析:

⑴拟人修辞是指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和感情。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本句中将"挥动手掌"、"招呼"、"欢迎"等人类才有的动作,用来修饰荠菜,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本题中"好事做了一火车"着意夸大雷锋好事做得多,因此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⑶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本句中"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藏"运用了3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式,因此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⑷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换言之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本句中"仿佛"属于喻词,将"醉人的绿"比喻成"极大的荷叶铺着"。

⑸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读者或听者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本题中用含"不"的疑问句反问别人已经知道的结果,即"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一定会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因此原句是反问句。

⑹拟人。睡觉、起床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动作,在这里用来修饰蒲公英,很显然是拟人。

⑺夸张。风能把女人吹走,极力说明女人身子单薄,因此是夸张。

⑻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本题现提出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然后紧跟"原来"一词阐述问题的原因:"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句中有问有答,因此是设问。

⑼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本句中前后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因此是对偶。

⑽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本句中用"红领巾"借代学生,学生是本体,红领巾是借体。

⑾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中前后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因此是对偶。

⑿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读者或听者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本句只问不答,用"难道"一词反问,说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的"是真理。

⒀拟人。眨眼睛是人的动作,这里修饰星星,因此是拟人。

⒁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本题现提出问题"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然后叙述问题的答案:"是为人民服务"句中自问自答,因此是设问。

⒂反问。用"怎能"一词发问,表达出"我们不能不管"的意思。

易错提示:对修辞手法的定义掌握不牢容易出错,设问句和反问句容易混淆。设问是有问有答,例如14题;反问是对已知实事的提问,句子中通常有"难道""怎能"等词语,例如12题。二者在做题过程中角容易混淆,出现错误。

2.D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⑴排队、点头、鞠躬都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描写秧苗,所以是拟人;

⑵将月亮比作小船,所以是比喻;

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是三个以上相同结构的句式,所以是排比;

⑷"万丈巨浪"极力夸大描写黄河浪大,所以是夸张。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3.A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A是将"他"病好以后与病前作对比,天天练长跑,不是比喻;

B将胡须比喻成隶体"一";

C将少年时代的生活比喻成画页、乐章;

D将秋风比喻成细雨烟。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4.D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A将老单身汉比喻成木条,突出单身汉的瘦削,但木条有粗有细,因此不是很贴切;

B将满月比喻成赤红的大金盘,金盘一般都是用来比喻太阳,因此不是很贴切;

C将眼睛比喻成黑色眼镜,二者形象上没有共同点,因此不贴切;

D将沙比喻成雪,月比喻成钩,与前三项相比比喻最为贴切。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本题要求找出比喻最贴切的一项,换言之就是每一个选项都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存在比喻不贴切的现象,因此要选择最完美的选项

5.B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A是比喻句,将眼睛比喻成秋水;

B是拟人句,俯瞰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星星,赋予星星人的动作;

C是比喻句,将光带比喻成彩虹;D是比喻句,将夜空比喻成大海。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6.C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A是比喻句,将秋水比喻成明镜;B是对偶句,前后句式相同;C是设问句,有问有答,不是反问句;D是拟人句,用奔跑等词语表示索溪的动作。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7.D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①是双关,"联想"在这里既是指电脑,又是想象的意思;②是比喻,将牛奶的香浓比喻成丝的感受;③是拟人,"伴"是人的动作,这里修饰"新版面福瑞卡";④是对偶,前后句式结构相同。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8.C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A是反问句,有"怎能"一词,说明画不出祖国的面貌这一实事;

B不是排比句,因为只有两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排比句要求最少三个;

C是比喻句,将小楷比喻成小蚂蚁;

D是比喻句,将"你们"比喻成初升的太阳。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9.D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①是夸张,用十里香夸大说明酒香;②是比喻句,将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③是拟人句,"陪伴"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春天;④对偶句,前后句式相同。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10.A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手术台就是阵地》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术台比作阵地;《蟋蟀的住宅》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住宅"是人类居住的房屋,这里的"住宅"指蟋蟀的洞穴,因此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沙漠里的船》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骆驼比喻成沙漠里的船;《把牢底坐穿》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牢底不可能被坐穿,在这里夸大说明在牢里待得时间长。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

11.D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结合语境,辨别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A拟人句,喜欢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牙齿;

B拟人句,饿了是人的动作,这里来说垃圾箱;

C拟人句,握手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农行;

D是排比句,有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

易错提示: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不注意题干要求很容易出错。本题要求找出与其他三项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要求学生指出每一个选项的修辞手法,再进行比较。

12.⑴C;⑵B;⑶C;⑷B;⑸A

【解析】

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并结合语境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

名师解析:

⑴夸张修辞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连根针都插不进去"极力说明人多,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⑵拟人修辞指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和感情。睡了是人的动作,这里修饰古老的威尼斯,显然是拟人手法。

⑶夸张修辞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山冈也动了"极力说明声音大,因此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⑷边歌边舞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蜜蜂,所以本句是拟人句。

⑸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换言之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本题将树叶比喻成彩色的蝴蝶,是比喻句。

易错提示:第⑸题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学生看到"空中飞舞"容易误以为是拟人句,这种情况要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判断,上半句的主语是树叶,下半句说"像是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因此是将树叶比喻成蝴蝶。此处比较容易出错。

13.

⑴轻纱,云;⑵铠甲,路面;⑶长龙,长城;⑷老人、巨象、骆驼,桂林的山;⑸屏障、竹笋,桂林的山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比喻句的运用,要熟练掌握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名师解析: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换言之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⑴"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将轻纱比喻成云。

⑵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路面是公路的铠甲,因此将路面比喻成铠甲。

⑶长城是本体,长龙是喻体,因此将长城比喻成长龙。

⑷"桂林的山真奇啊"说明桂林的山是本体,老人、巨象、骆驼是喻体。

⑸"桂林的山真秀啊"说明桂林的山是本体,屏障、竹笋是喻体。

易错提示:⑷、⑸题本体只有一个,喻体有多个,因此答题时很可能回答得不全面,有遗漏,此处比较容易出错。

14.⑴难忘;⑵有的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排比句的句式结构,了解什么是排比句的提示语。排比句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组成的,两个不能构成排比句,寻找排比句提示语一定要在相同句式中寻找。

名师解析: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⑴排比句是"难忘……难忘……难忘……难忘……"因此,"难忘"是提示语。

⑵排比句是"有的……有的……有的……"因此,"有的"是提示语。

易错提示:寻找排比句提示语一定要在相同句式中寻找。

15.

⑴秋天,果子成熟了,向日葵却谦虚地低下了头。

⑵春天来了,花坛里的花在相互比美。

⑶浪花欢快地拍打着沙滩。

⑷小溪笑着、蹦着从山上流下来。

(答案不)

【解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拟人句的运用,拟人句指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和感情,解答本题时要把相关事物赋予人类特有的情感或动作,注意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和语境。

名师解析:

⑴看到题目,秋天,果子成熟了,向日葵却怎么地低下了头,怎么样低下了头,必须是拟人,那形容人什么地低下头,有很多词,像卑微地低下头,惭愧地低下头,谦虚地低下头。这里秋天,向日葵也成熟了,满载着果子,沉甸甸地低下了头,那用什么来形容呢,还必须是拟人,很显然,向日葵也收获了果实,他不炫耀,不夸大自己的成果,很谦虚,因此,谦虚地低下头。

⑵春天来了,花坛里的花在干什么呢?花坛里有很多花,而且都很美丽。一般形容花,都是争相开放,你开得漂亮,我比你还漂亮,对,那就是比美。因此,春天来了,花坛里的花在比美。

⑶浪花对沙滩。一般都是这么形容的:浪花怕打着沙滩。一个浪接着一个浪涌上海滩边,撞击着沙滩,激起一朵朵浪花。怕打更显浪花的温柔,轻轻地拍打。光说拍打,又显得不够生动,加上欢快地拍打,显出浪花跟沙滩一起像孩子们一样玩耍。

⑷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是怎么流下来地呢。假设一个孩子,爬到山顶后,从山上下来,他会是怎么下来的呢?一定是高高兴兴地,蹦蹦跳跳地,欢声笑语地,从山上下来的。因为,看完风景,游览完大自然,呼吸完新鲜空气,孩子心情非常高兴。因此,小溪笑着,蹦着,从山上地流下来。

排比句式篇3

【技巧指津】

开放式仿写由于限制的条件较少,需要自主创作,所以往往自由度比较大,需要格外关注题目中的其他限制性要求,如句式、修辞、字数等,根据不同要求,不同题型有不同做法。大体可以从语法、修辞两个角度入手。从语法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静态分析,偏重于认识和理解,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正确无误的问题。从修辞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偏重于运用,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鲜明、有力的问题。

无例句仿写,首先要明确仿写的内容即话题、中心是什么,是限制好的,还是自由选择;其次明确规定的句式是什么,是排比、对比还是转折、递进等关系;最后进行仿写,注意符合题目要求的字数限制。

不限内容仿写,首先要看所给例句的句式如何,要按照句式来仿写;其次要看有没有确定的话题,如没有则可选择与例句相似的话题进行仿写;最后根据例句的字数或者题目要求的字数来规范语言。

句段仿写,好似诗歌仿写,首先要注意判断句段中的句式特征、韵律特征、字数多少等内在要求;其次明确句段或者诗歌所表现出的意境;最后模仿意境来另选话题进行仿写,力求新句段和所给句段句式一致、意境一致、韵律相协、内容契合、字数大体一致。

总之,开放式仿写要更多考虑句式、修辞等要求,最大限度追求神似。

【经典考题】

1. 无例句仿写

请以“成功”和“失败”为中心,写一段排比句。

解析:这种题型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含在答题者过去的阅读视野中。本题只限定内容,排比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比较灵活。如比喻式排比,对比式排比等,主要是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

答案示例:虚心的人往往成功,骄傲的人常常失败;自信的人往往成功,自卑的人常常失败;踏实的人往往成功,浮夸的人常常失败。

2. 不限内容仿写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浙江高考卷)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解析:这种题型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与字数。在解答的时候主要是模仿句式的要求,如“……在,……去”的句式,将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写出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1)椅子在,坐它的人去;笔在,用它的人去;书在,读它的人去;文章在,写它的人去。(2)人在,爱去;爱在,人去;人与爱都在时,青春去;岁月在,美好时光去。

3. 句段仿写

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山东高考卷)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解析:这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仿写题,而相当于诗歌写作题的句段仿写。仿写格局已从句子内部走向外部,从部分走向整体,从单句的简单重复走向语境的全面营造。例子本身是一首精致隽永的诗,仿写的句子也应该追求一定诗味。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仿写句子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要注意分析题干要求和隐含的信息。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把……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是暗喻。

答案示例:(1)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2)我是雨/ 我把大地翻译成新绿/ 我是新绿/ 我被春天翻译成生机

【牛刀小试】

1. 以“友谊”为中心写两个句式一致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2. 模仿下面例句的格式,另选对象写两个句子。(字数大致相等,结构大致相同)

既然不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那就像蜗牛一样步步为营;

3. 仿照下面的小诗,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陈述对象,语境和例句保持一致,意思完整。(要求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有那么一天,或许

岁月已不再令人期待

人也不再美好

万花筒里聚焦的不再是

排比句式篇4

[关键词] 广告口号 形式美 句式选择 整句 散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成为一个遥远的过去,现代人已离不开广告,而广告又离不开有冲击力的视觉形象,那么就需要更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的语言,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广告艺术的宗旨是表达广告主题,依靠视觉形象表现主题容易产生多重性、模糊性而影响“告之”效果,因此,广告所推销的产品,其视觉形象依附于既非常具体又十分有针对性的物质属性,没有语言文字的诱导,广告所推销的商品形象或宣传指向很难显现出来并为人所领会。因此,语言是表达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或媒介。

作为语言这个物质外壳的一个因素,句式在语言表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众所周知,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用整句能起到一种均衡美的效果,而散句却能起到参差美的效果。为了增强广告口号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广告效果,好的广告口号常常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

一、整句的均衡美

均衡美是语言艺术的原则之一,《马氏文通》中说:“凡有数句,其字数略同,而句意又相类,或排两句,或叠数句,经典中最习用也。”其实,岂止经典,广告口号中也常用。

1.以并列、对偶的形式体现对称美

广告口号以并列两句的形式最常见。如:

[1] 脚痒脚臭,穿袜可救。(趾袜)

[2]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3] 我的色彩,我的语言。(化妆品)

例[1][2]是一般的并列句,[3]是对偶句(是两个定语相对“代+助+名”),这三个例子,每两句的音节数目相等,词语布局匀称,念起来琅琅上口,显示了广告口号的对称美。例[1]如说成“脚痒臭,穿袜可救”,例[2]如说成“维维豆奶,乐开怀”,对称美就破坏了,念起来也就不和谐了。

2.以排比的形式体现齐整美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可达到增强语势的作用,广告口号常借排比格式来体现齐整美。如:

[4] 放心,安心,开心。(药品)

[5] 质量好,工艺精,色泽美,款式新,成色足。(珠宝行)

[6] 总裁为你服务,领袖为我安排,总理民众包装。(制衣厂)

例[4]是词语的排比,[5]是五个主谓短语的排比,[6]是句子的排比。这些排比结构相同,句意相类,句式整齐,琅琅上口,富有气势。

3.以蝉联的形式表现回环美

蝉联是指前一句的句尾与后一句的句首相同,利用蝉联可在形式上造成一种语势流畅、连贯的美感,因而在广告口号中也常被使用。如:

[7]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电扇)

[8] 家家用加佳,加佳进家家,家家赞加佳,加佳满天下。(加佳洗衣粉)

以上两则广告利用蝉联,造成一种回环之美,尤其是例[8],极尽回环之能事,如绕口令般,令人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4.出现频率和表义效果

整句的出现频率最高,约为26.7%,在总共3000例中出现了802例。这说明运用整句而达到的均衡、齐整的美感效果为大家所认同。它能使广告口号显得韵律整齐、铿锵有力,让人易读易记。

二、散句的参差美

广告口号除了使用上述结构相同的整句力求形式上的整齐匀称之外,还使用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散句来求得其参差美。如:

[9] 别克,当代精神当代车;别克统一了大马力与低油耗,让你轻松享受浑身动力。(轿车)

这则广告共三句,其结构均不同:第一句是名词性谓语句,主谓之间有停顿;第二句中一般主谓句;第三句是含兼语的非主谓句。它们虽然句子的结构不同,但念起来顺口,能适应语义的需要。

整句和散句各有好处。正如金兆梓在《实用国文修辞学》里所说:“偶句之妙在凝重,奇句之妙在流利。”“然叠用偶句,其失也单调而板滞;叠用奇句,其失也流转而无骨。”因此,“必也参互错综而用之,则气振而骨直,且无单调之病,而有变化之妙。”整句、散句“参互错综而用之”,就形成了广告语言的参差美。例如:

[10] 谁说老夫只能“聊发”少年狂?有巨能钙相伴:腰不酸,背不疼,腿不抽筋,老夫身板硬朗,气宇轩昂,天天都像少年郎一样风光!

这则广告是借用宋朝词人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名句而来,其中的“腰不酸”等三个主谓短语及“身板硬朗”等两个主谓短语,都是整句,其余都是散句。这一例整句与散旬的交错使用,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显出了语言的参差美。

运用散句或整散结合达到参差美的有143例,约占总数的4.8%,运用散句能够避免句式的单调呆板,让广告语参差错落,富有生气。

综上分析可见,同一般的应用文比较,广告语言在句式的选择和运用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出于创新的目的,人们在运用语言制作广告时,常常对原有用法加以突破和发展,产生一些特殊的用法,使广告口号在形式上更具美感,更吸引人的视线,这是广告中的必然现象,是广告语言艺术化的要求所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涉及的方法和实例大都只是我所能收集到的,并不十分全面。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广告口号运用实践的必要性来讲,使广告口号具有形式美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当原有的方法不能满足需要,或令人厌烦时,新的方法又产生了。

广告口号的形式美使得广告口号产生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广告口号不能忽视这一点,但广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实现了推销,因而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了内容,不能为形式而形式。我们强调广告口号要锤炼语言、注意形式的同时,更强调广告口号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文情并美才是应当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李维琦:修辞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语文出版社,2001

[3]谢伦浩:绝妙广告[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排比句式篇5

一、对学习者容易产生的偏误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能有的放矢

偏误分析是以学习者的偏误为研究对象,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了解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教学者对偏误分析的研究有助于具体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能有针对性地排除来自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干扰,提高教学效果。

鲁健骥(1999)把外国人习得汉语语法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四大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比”字句时,常常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偏误,例如比较的内容即比较的出发点出现偏误;比较项出现偏误;否定式偏误;结论项出现偏误等。笔者以学习者学习“比”字句经常出现的两类偏误来看偏误分析重要性。

(一)误加“很、非常、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

例如:

1.她比妹妹很漂亮。

2.北京的冬天比上海的冬天非常冷。

3.昨天比今天有很多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这种偏误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比”字句的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王力曾在《中国现代语法》(1985)中指出:“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绝对的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的程度副词。”周小兵(1995)认为绝对程度副词只是一般地、独立地表明程度,相对程度副词则是通过比较来显示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提示学习者“很、非常、十分、最、太”等这类表示绝对程度的副词是不能用在“比”字句中的,相对程度副词“更”等可以用于“比”字句中。

(二)误用否定式。在学习“比”字句的时候,学习者有时会把“不”放在“比……”之后。例如:

4.上海的冬天比北京不冷。

5.我的数学比李娜的不好。

“比”字句基本结构“A比B+adj.”的否定形式是“没有”,不是“不比”(有些语法著作和教科书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A不比B……)。《初级汉语课本》首次提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A没有B+形容词/谓词性短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A不比B……”,当然,用“不比”否定时,并不表示对“比”的字句意义的否定,要注意“不比”的语用意义。教学者在“比”字句的否定式教学中应注意区分“没有”和“不比”的用法并强调在一般情况下,“比”字句的结论项不能带“不”、“没有”等否定词,否则会犯句式杂糅的偏误。

语法教学中进行偏误分析能加深教学者对理论化规律的认识,有效地引导学习者克服干扰,预测学习者可能会产生的偏误类型,找出解决对策。

二、科学安排,合理调整语法点的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语法点安排不够合理的情况。大量的语法点集中出现在初级阶段,使得语法知识点的分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语法教学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以“比”字句的语法教学为例。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比”字句多出现在初级阶段,有的教材把“比”字句的教学内容安排得过于集中。例如《基础汉语40课》将“比”字句的教学安排在第十七课《给姐姐的一封信》一课中完成,在这一课中集中介绍了“比”字句的多种用法。既有“比”字句的基本句型A比B+adj.,也有A比B+adj.+一点儿/得多/多了,还有A比B+还/更+adj.。此外,《基础》的课后句型中还列出了“比”字句的否定式A没有比B+adj.。教学者如果将这么多格式的“比”字句在一课之中教给学习者,效果恐怕很差。因此,教学者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把“比”字句的教学贯穿于学习者学习的初、中、高级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不同课中,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比”字句较复杂的格式,如“A比B+早(晚)/多(少)/难(易)+动+数量”或“A比B+助动词+动词+多了/一些”等这些格式的“比”字句可以放在中级阶段开展。每课的新语法点的量要有所控制,要突出重点,避免语法点过于集中,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三、丰富练习的形式,提高语法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展示和解释语法点后要进行语法点的练习,练习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该语法点的印象,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法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练习方法大体上分为三类,即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对于不同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教学者应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

对于“比”字句来说,“应该采取少量的机械练习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与交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王璇,2012)。初级阶段机械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和熟悉“比”字句的各种格式,包括模仿、重复、替换和扩展练习等方法,但单纯的机械练习对于这种对语义和语用都有一定要求的句式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是练习的重点。“比”字句的常见练习是将句子改写成“比”字句。《基础》第十七课中关于“比”字句的练习是模仿例子改写句子和模仿例子看图造句。练习中适当地提升了难度,改写句子既要写出“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又要写出否定式。在看图练习中,给出了四幅对比差异明显的图片让学习者用“比”字句写出图片中的内容。相比之下,《博雅》第三十二课“比”字句的练习题量略少,仿写句子共五句,每例要求将基本式改成“A比B+adj.+多了”。如:给出了例句“他1.90m,我1.70m”改写成“他比我高”和“他比我高多了”两句话。在第三十四课语法点“A没有B(那么)+adj.”之后的改写练习中,只有四句话的改写练习。在学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句法后,可以进行修改病句的练习。杨寄洲在《编写新一代基础汉语教材的构想》中提出可以把练习项目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设计安排:①语言知识的理解、记忆练习。例如熟读词组和句型、替换练习、词语搭配练习、以词组句、以词组成语段、综合填空等练习。②语言技能的练习,例如复述、快速阅读、回答问题、分角色复述故事、造句、完成句子等。③语用练习。例如用规定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某种功能,说出某个句子或词语的使用语境。从练习的题型设计来看《基础》和《博雅》题型设计略显单调。“比”字句的练习在《发展汉语・初级汉语(下)》中较为丰富。其练习包括改写(把课本中比较句的肯定式变成否定式和疑问式;否定式变成肯定式和疑问式);模仿例句完成对话;看图按要求写比较句;按正确语序将词语组合成比较句;改写语病;猜谜语(谜面是由“比”字句组成的句子);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练习的题型丰富多样,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一个语法点的掌握除了教师详细的讲解之外,还离不开学生充分的练习,教学者可以设计合适的练习来巩固学习者所学的语法知识。“比”字句中,基本句式固定,对于比较项要采取扩展性练习和替换练习,加深学习者对比较项语义要求的理解,为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奠定基础。在学习者掌握了各“比”字句的句式结构后,可以加入有意义的练习,如连词成句的练习。学习者在连词成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句式的知识,还需要注意语义方面的要求。最后,在进行交际练习时,要注意贴合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学以致用,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语法学习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学习语言。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者不能单纯地为教语法而教语法,应使语法教学交际化,把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

[4]王璇.“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

[5]陈绥宁主编.基础汉语40课(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增订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排比句式篇6

考点阐述

一、 《新课标》要求中考考生掌握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手法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考生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把握其特征,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找出这些修辞手法而且能够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 中考考题中常见的题型:

1. 指出文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3. 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4. 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 通过作文考查。

三、 修辞手法的复习要从三方面注意:

1. 判定类型,明确含义,注意区别;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表达作用):(1)何种修辞手法;(2)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怎样发挥;3. 仿写造句:(1)明确运用什么修辞手法;(2)研究句子结构怎样(注意抓住关键词语);(3)仿句必须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

四、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1.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夸大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两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通过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

7.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作用:引起人们思考,突出或强调某些内容。

8. 反问: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语之中。一般来说,肯定形式的反问表否定意思,否定形式的反问表肯定意思。作用: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考题通析

一、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确定命题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与修辞仿写。

例1(2010年吉林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喜迎盛世龙秃舟竞渡

下联:

解析本题是命题式对对联题目(也就是命题式仿句题),对联类似于修辞中的“对偶”句,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题干中有了上联,要求考生写出下联,具体来说,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内容大致相关或相反。所以,要拟好、组好对联,首先要对偶。

参考答案示例:欢庆佳节粽叶飘香

二、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例2(2010年安徽省)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解析续写句要求内容和上句相承,句式和上一句相似,字数与上一句相近。

参考答案示例:您不是航海家,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您不是艺术家,却陶冶着我们纯洁的心灵。

三、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这类试题一般都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并且句式的修辞或与前面或与后面相同。

例3(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根据你的理解,仿写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解析纵观整个句式的特点,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人们的不老心情。这段句子由四个分句构成,采用“见了……,没见过……,……遗憾”进行反复排比,语气和感情依次加深。

参考答案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

四、开放式: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上的要求。例如:

例4(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

解析写即兴演讲词的要求:1.简明扼要,这一原则众所周知,但人们却总是不能做到,你可以海阔天空地说,只是不要超过三分钟;2.尽可能个性化、人性化,只有独特的、带有感情的讲话才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但“不要谈论在场的人,而是要面对他们,同他们说话!”对说“笑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它往往针对的是少数派或极端情况;3.不要用缘由来开头,如果用不言而喻的事情来开头,听众一定会觉得无聊;4. 使用直接引语和现在时,“请你设想,您现在……”同时尽可能运用新的、还未过时的,并且尚未被人所知的名言,当然如果那些名言源自于听众圈的正面言论,或出席者和杰出人物的历史过去,就再好不过了。5. 围绕主题,根据提示,按照要求使用上排比修辞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同学们,是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为了妈妈的笑脸,我们应该高举生命智慧的火炬,让青春花一样盛开,鸟一样歌唱,旗帜一样高高飘扬。

失误提醒

考生常见的失误有:不能明确区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如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易混淆。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修辞手法是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一些考生常常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再如,对于比喻的考查,不同文体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类文体重点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说明类文体则要用“打比方”这种手法去分析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议论类文体则考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比喻论证”说理。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代与借喻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手法。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一对短语或句子”,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句子中。

总之,考生要努力掌握语言表达方面的各种知

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跟踪训练

1. 将下面一段以“自我净化”为主旨的文字补充完整。

人们向往空谷幽兰,因为它遗世独立,高洁清幽,不为尘世所沾染,然而那环境毕竟可遇而难求。所以人们更加赞美莲花,_________。

2. 依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横线上的句子相同,语意顺畅。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站起来,在暴风雨中站成庄严的雕塑,站起来,_________。

3.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下面一段话成为含有两组排比句的文字。

大海就像一位诗人,把满腔激情挥洒成一朵朵浪花;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走近大海,心旷神怡,你可以静坐海边观日出,也可以,也可以。

4. 根据情景和上联对出下联。

相传,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儿子自幼聪慧,惹人疼爱。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看见篱笆下开着一朵鲜花,连忙跑去采下,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见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老宗师早已看得一清二楚,随口吟道:“小童子暗藏春色。”他一听,知道事情已经无法隐瞒,于是吟道:“(1)。”

老师听了,大笑起来。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一案被判死刑。临刑前,与其子相对良久。金圣叹看着儿子说:“莲子心中苦。”

儿子洒泪答道:“(2)。”

排比句式篇7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分类:(1)明喻:甲像乙。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比喻词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

例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2)暗喻:甲是乙。有本体和喻体。比喻词变成了“是”“变成”“成了”等。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二、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是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但要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例如: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三、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如:这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能容得下我们?

(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往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碎了。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强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飞机在空中坐着灵活的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五、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设问也叫设疑、提问。

作用: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如:是怎样小的小船?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中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

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达的更加鲜明、强烈。

如:你对我的情谊,我怎么会忘记?

六、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a)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b)反对:上下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串对:即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如: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接引用)

排比句式篇8

关键词:修辞手段;汉英翻译;技巧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要使得阅读译文的读者得到与阅读原文的读者同样的感受。如何在翻译中处

理好民族色彩、传递本质含义、使译文读者理解和品味原文文化,将决定译文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增强作品(译文)的感染力。要翻译好汉语修辞,首先要弄清其特点。汉语中修辞手段分为音韵修辞、词义修辞和结构修辞三种,应根据修辞的不同种类区别对待。

一、音韵上的修辞手段

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有其独特的音韵特点,声调对字、词、句的组成都有影响。汉语以音节计时,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单纯: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上。音韵修辞手段利用各种音响特征巧妙和谐、有规则的配合,使声音优美悦耳,以达到语言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一)摹声

1、汉英语中的拟声词。汉语辞格摹声与英语辞格Onomatopoeia都是通过描绘大千世界的各种声音,以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汉英语中对自然界声音的摹拟有三种:摹拟人、动物和事物的声音。

2、汉英语拟声词的对比。首先,语音形式对比。拟声词是对自然声音的模拟,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可能出现语音重合现象,对同一种声音的模拟,汉英语中有时会采用相似的语音形式。例如:嗥/howl(狼)。但是,各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不尽一致,再加上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种种差别,以动物叫声为例:蜜蜂嗡嗡/The bee buzzes;其次,词汇形态的对比。汉语基本是单音节语言,但其拟声词有双音化和四音节特点,常用叠字叠词;再次,句法功能对比。汉语拟声词多半带形容词性质,而英语拟声词有明确词类归属,除少数只作名词或动词外,绝大多数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3、拟声词的汉译英。由于汉英拟声词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必须注意两者的转换,尤其是语音形式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

首先,语音形式的转换。由以上分析可知,汉英拟声词的语音形式有很大差别,因此,汉语拟声词翻译时,要熟悉英语中对该声音的模拟习惯。若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语音形式,则应注意两种语言间拟声词的转换。例如: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鲁迅《秋夜》)

A pit-a-pat sounds from the glass of the back window, where insects are dashing themselves against the pane.

其次,句法功能的转换。汉英语中拟声词在句法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翻译时要注意句法功能是否需要转换,有时原句法功能可得到保留,但许多情况下,都需要句法功能转换。如:正中的门呀地开了一半。The center door creaks half-open.

上句中原文拟声词作状语,译文中作谓语。但句法功能转换并非绝对,翻译时也可出现“零位转换”情况:原文使用拟声词而译文不用或原文未使用而译文使用。

(二)双声、叠韵

1、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Assonance 的对比。汉语中,双声词是指两个词声母相同,叠韵词指两个词韵母相同。英语中,Alliteration指重复的两个或更多相邻词或音节开头的辅音,Assonance指两词间重读的元音相同,而其后的辅音不同。双声叠韵和Alliteration,Assonance的区别有三:①汉语双声叠韵以字为构成单位,英语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以词为单位;②汉语双声叠韵必须是两个同声或同韵字紧靠在一起,这两个字不一定同属一个词或词组。而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中,几乎都是由其他音节分隔开来的;③两者在各自语言修辞中地位不同:Alliteration发轫于诗歌,其渊源古老,在各类文体中广泛应用。而双声叠韵盛于六朝,在宋朝逐渐失势,现代汉语中双声词主要构成双音节词。

2、汉译英中双声、叠韵的翻译。英语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以词为构成单位,汉语双声叠韵以字为构成单位。因此,很难把某一双声或叠韵词完整地转换为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但翻译时可不拘于双声或叠韵的具置,使在整体上传达其声音效果成为可能。如:

松林中射来零乱的风灯,都成了满天星宿。(冰心《雨雪时候的星辰》)

Lights from hurricane lamps flickering about in the pine forest created the scene of a star-studded sky.

上例中“零乱”和“星宿”都是双声,在译文中通过Alliteration得到了传达:“lights”和“lamps”,“from”和“flickering”,“star-studded”和“sky”,尤其是“star-studded sky”,极巧妙地译出了“满天星宿”中双声的音响效果。

有时,原文双声或叠韵所在处无法用合适Alliteration或Assonance转换,可用弥补方法进行转换,即在可能并适当的情况下在文中其他位置增加Alliteration或Assonance 转换。如:

连夜雨雪,一点星光都看不见。

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张培基 译)

原文中并没有出现双声叠韵等具有声音效果的修辞方式,但译文中出现了“single”,“star”和“sight”所构成的Alliteration,这可以弥补译文在其他地方进行语际转换时所造成声音效果的损失。

二、词义上的修辞手段

词义上的修辞手段是指主要借助语义联想和语言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明喻(simile)

明喻是将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即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比喻词是“好像”、“仿佛”等,在英语中常译成like,as,as if等。如: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He is brave as a lion.

2、暗喻(metaphor)

暗喻是直接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描写的修辞手段,翻译时不使用比喻词。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3、借代(metonymy)

借代是指用一事物的特征或特点来指代该事物的修辞手段,英语中也有这种修辞,翻译时可直接应用。如:

华盛顿拒绝对此建议发表评论。

Washington refused to make any comment on this proposal.

4、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这种修辞手法使人感到特别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如:

春天的脚步近了。

Spring is approaching.

5、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以突出其本质特征,它往往注重表达深切的情感,通过故意夸大事实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

说真的,那时我真是吓得要死。

To tell you the truth,I was really scared to death at that time.

6、反语(irony)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一般需要借助于特定的上下文和情景才能对它们作出正确的理解。如:

以此说明他那行善的国家的仁慈精神是多么有意义的例证――他们竟允许穷人睡觉。

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 of his favoured country!――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

7、双关(pun)

双关是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表达双重意思:表面的和隐含的,且以隐含的意思为主。汉语双关和英语pun都可分为两类,一是谐音双关,二是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谐音词构成,语义双关利用一词多义来构成。如:

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Why,you are my mighty with your fist?

三、句子结构上的修辞手段

句子结构上的修辞手段主要是指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是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段。主要包括反复、设问、对偶和排比等。

(一)反复(repetition)

反复是指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某一事物的意义。英语中repetition的格式和修辞作用与汉语中反复完全相同。因此,可将原文中反复翻译为英语的repetition,但应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并力求保持原文的形式美。如:

“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成功。”可译为“I am convinced that we can succeed,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we must succeed. ”上文中and连接的两个语句句首与句尾部分同时重复,重复的部分为句首的“I am convinced that”与句尾的“succeed”。

(二)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

设问是采用明知故问、无疑而问或寓答于问的方式来突出某些观点和思想,达到加强语气、加深读者印象或借以突出某些观点和思想感情目的。该修辞方式既可自问自答、问而不答也可反面提问。如:

“这你还用问吗?”可译为“Do you ever have to ask?”

(三)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把两个字数相同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语或从句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示两者对比或对照的关系。汉语的对偶句字数相等,且往往平仄相对,具有较强意景美、结构美和音韵美。英文antithesis与汉语对偶相似。对偶翻译的基本要求是,译文应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意美、形美和音美。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Fierce-browed,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fingers;Head-bowed,like a willing ox I serve the children.

译文相当好地再现了原文结构对等和声律效果,上下句分别使用“Fierce-browed”和“Head-bowed”两个表面结构相同的复合词置于句首,使上下句结构有很强平行感,且其主句的结构也大体相似。

(四)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用一连串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的修辞方式。汉语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往往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内容,各项之间的关系有并列、承接、递进等。排比借助平行铺排的结构增强语势,同时也增强了节奏感,具有形式上和音律上的美。对含有重复成分的排比进行直译可基本保留原文的形式美和声音美,同时也可通过再现的重复使突出强调的效果得以保持,使原文的语势美得以传达,对于基本不含重复成分的排比更可以进行直译,既可保留原文的结构又不需担心重复问题。如: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This is the springtime for the revolution, this is the springtime for the people, this is the springtime forscience!

原文中的排比都是整个句式的排比,重复的成分很多。而译文对于这种重复予以全部保留,这样就使原文的排比语势美在译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保留。

但是,汉语喜欢重复用词,尤其是在排比中,而英语则往往避免重复。因此在汉译英时,应注意在适当的时候避免重复。可采用对重复部分进行全部或部分合并的方法来避免结构上的重复,也可采用同义结构来避免用词的重复。如: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

原句的三个排比项都重复了“过去”,译文则分别采用“flows away”、“vanishes”、“passes away”三个同义词组对其进行转换。这既构成了相似的、平行句法结构,又避免了完全的重复。

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各自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在修辞的具体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在汉译英时,应从修辞的三个方面,即音韵、词义和结构修辞的区别出发,采取相应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拼音字母写法范文 下一篇:美妙音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