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10-15 17:31:01

排比句怎么写篇1

1.实用习作训练法 实用文是指哪些为了社会交往、为了学习和工作需要而写的“文”,其范围很广,笔记、发言提纲、采访提纲、会议记录、各种便条、短信、上网对话、计划、总结、书信、贺卡、请柬、广播稿、墙报稿、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直至论说文,其中也有记叙文。指导学生写好实用文须从实用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探索方法。相对于其它文体,实用文比较平淡,没有生动的有吸引人的情节,也少有优美的词句,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写实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首位。好在实用文“实用”,大都比较短,可以当堂、实地完成。利用这样的特点,可以把写作实用文的练习与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过年练习写贺卡;“旅行”单元练习写借条、留言条、电报,发短信……这样,写实用文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活动的一个环节了,练习效果就会更好。写实用文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可先从记叙的语言过渡:先指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大白话,用聊天的口气写,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地写都可以,只要把应该说明的意思说明白了就行,随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让他们体会实用文的语言跟记叙文的语言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最好引导学生意会,不必讲修辞的知识;最后试着练习做减法——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删去抒发感情的语句(类似“我……”的句子),删去渲染描写的语句,压缩记事的语言……;也可以试着做加法——老师提供表述最简明的信息,请同学加描写、加分析、加抒情,比较前后两种语句表达的异同……。引导学生过实用文的语言关,不要急,要指导学生多练、多比,在练、比中提高。

2.规则习作训练法

2.1 上足习作指导课,努力变“虚”为“实”。这里的“上足”,就是要改变过去习作指导老师只帮孩子读题目、命题目的做法(有的老师一旦帮孩子拟定题目,便完全放手让孩子写,不会写或写不好,就让孩子去背或套用别人的优秀习作,)习作课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唤醒学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活。人人都想一吐为快时,教师就要安排较多的时间用自己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只有做到每次习作课教师指导充分、学生训练落实,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习作规则和技巧,不断增强习作能力。

2.2 上好习作指导课,努力变“假”为“实”。提出“上好”习作指导课,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研究识字课、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大多数教师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所以上习作课,要么放任自流,根本不作任何指导;那么走“捷径”,让学生背(抄)他人习作,习作课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要提高学生规则习作的能力,就要在学生明确“写什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以课文中的典型的句、段、篇为范例,抓住取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进步指导,引导他们在习作的实践中学会“怎么写”。

排比句怎么写篇2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属表达应用。该考点共考查9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侧重对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偶的考查。“正确运用”说明是以动态的形式来考查,即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运用某种或某几种(一般题目会指定)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一般而言,考查修辞手法的语言表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正误题、仿写题、扩写题、图文题、情景题。下面笔者先就前三种进行讲解。

【解题技巧】

一、正误题

这类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选择最符合某种修辞特点的句子或对所用修辞是否妥当作出判断。做这类题,考虑三点即可:

1.审清题目,搞明白考查何种修辞。一般而言,偏重测试比喻与比拟、借代与借喻、反问与设问等几组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2.紧扣修辞特征,仔细分析对比。如考查对比喻的掌握,一定要看是否满足构成比喻的两个条件,即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且两者间存在相似点。

3.结合语境,量身打造。即不能只顾满足修辞的要求,还必须考虑与具体语境相吻合的修辞所传达的意蕴、情感等。如:

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就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A项“阴云”还有散去的时候,比喻不当。B项“三废”没有“虎豹”的行为暴烈,比喻不当。C项“三废”与“强盗”的行为没有相似点。故本题选择D。

二、仿写题

仿句的要求分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便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答这类题,考生要注意四点:

1.注意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一致。

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3.注意原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如: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在解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没有……无论……都只是……”的条件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三句构成排比。考生可答为:“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颗粒无收。”

三、扩写题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一般较简洁。扩展后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在修辞手法上一般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几种。这类题可细分为“情景演绎式扩展”“中心阐发式扩展”“枝叶添加式扩展”“续写外写式扩展”等。答扩展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重点。原句的重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2.运用修辞。这里的修辞是广义的,除了能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外,还要能运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表达方式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增添情节,补充细节,用得体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文段。如:

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

解答时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想象尽可能丰富,描写尽可能精彩。考生可答为:“遥望夜空,繁星满天,半明半暗的星星悬在深蓝色的天空,闪烁着光亮,就好像无数萤火虫在我们周围飞舞。”

【同步突击】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光滑地躺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A.像镰刀割过似的

B.像用脚践踏过似的

C.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D.像用碾子压过一遍似的

2.2014年10月17日是国家首个扶贫日。请你编辑一则公益短信来帮助宣传。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5字。

答:

3.2014年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刚刚落下帷幕,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使用“银杏叶、阳光、舞动”等词语写一段关于生命思考的话。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明,连贯,不少于60字。

答:

4.而今,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如果你是孔子学院的老师,请向你的外国学生介绍一首中国古诗,必须包括作者、朝代、内容与特色。要求:①不超过60字;②语言连贯;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5.下面示例描述了二十四节气中“小满”的相关内容,表现了“小满”时田野中独特的景色。请仿照示例,从“秋分”“冬至”“春分”三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表现这个节气特点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示例:小满――麦穗灌满雪白的乳汁,豌豆荚装满翠绿的珍珠,连芦苇青青的池塘里也溢满“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情……

答:

6.下面是关于“日月潭风景”的信息。请据其提供的信息,构思出两段话补写在画线处。要求:内容完整,简洁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清晨,(1)

中午,(2)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7.请根据所给语句,续写成一段7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必须写一个带着哲理性的句子。

在你的旅途中,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

8.“点赞”为一网络词语,意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阅读下面文字,将话语补充完整,使补充的话语与前一句构成排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屈原《湘夫人》所塑造的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点赞, ,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9.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排比句怎么写篇3

我们看英国,在14世纪、15世纪的时候,英国用的是法文,英文只是方言。国会用法文、教堂用法文、大学生念法文……可是这时候英国人出来了,编了英文《圣经》、英文辞典,莎士比亚也出来了。不得了,英文开始膨胀,到今天,把法文挤得这么惨。

我们现在说中文很难学,这个观念是错的。中文是很好学的。中文的文法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拉丁文还得了?一个桌子阳性的,椅子阴性的,中国完全没有这个。

中国人还可以很生动地把形容词当动词来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词,白字什么东西?白字是形容词,抓来以后当动词来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很好的中文。

现在电脑会把所有动词排出来,两百个给你。这是好事。王安石可能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想,电脑一按,动词、形容词相关的字,全都出来了。

现在我写微博,有点感觉祖国的国文程度不好。有很多东西他或者不懂,或者不能欣赏你,真正的技巧他欣赏不出来。你会觉得有点凄凉,怎么搞的,怎么中文变得这么坏了?

中文有它粗糙的一面、凶悍的一面,可是又不失典雅,最主要的它要有趣。中文搞得无趣是绝对不可以的。

我痛恨文法学家、语文学家,这些人写的都是烂中文,太规矩了。像王尔德,他本来写的很好的英文,后来会了文法,英文写滥了。一个语文学家很少写过好中文。有人对罗马皇帝说,你这个写错了,他说我是皇帝,我就可以这样写,他开出一个新的经验出来。一般人做不到,这里面有很多框框,在框框里面打破这个框框。

在唐宋家里,我总认为欧阳修是最好的,他为什么好?他写文章以后要刻好石碑的,《醉翁亭记》,刻好石碑,然后看。哎哟,不得了,两个字不好,怎么办?石碑敲掉,重新刻,这么考究的,哪两个字不好?“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是现在的文字,原文他写的是“酒洌而泉香”,发现意思一样,音不好。“泉香而酒洌”,这是四声。“酒洌而泉香”,是一声。在前后上下文里,韵律听起来一声不好,四声好。敲掉重来,所以原文是“酒洌而泉香”,现在是“泉香而酒洌”。中文就是改不胜改。欧阳修就考究。

一个故事,欧阳修跟徒弟们讲,有一条狗躺在马路上,马跑过去,把狗踢死了。让每个人写一大段,但是写不好。欧阳修说,六个字就能写这个情况,第一个,就是“逸”,跑的、飞奔的;逸马,一个飞奔的马;毙犬,枪毙的毙,把狗踢死了;于道,在马路上面――“逸马毙犬于道”。你写不过他,他六个字写整个故事。

可是欧阳修犯了什么毛病?我们现在又讲,太简单了。所以他的文章都写得那么简略。简略有个缺点,很多故事的感觉没有了。像中国古诗里,荷花与鱼,鱼在荷叶东边,在荷叶西边,在荷叶南边,在荷叶北边。可是欧阳修不这样写,他写“环滁皆山也”,本来很多山,他五个字写完了。可有的东西就要嗦地写出来,就要东西南北。简单不简单视情况而定,而不是原则,欧阳修把它当成原则了。

福楼拜跟莫泊桑讲,没有同义字。我们以为这两个词是同样意思,不是的,只有一个表达是最好的,你把它找出来。不可能有同义字,绝对这个字比那个字好。像王安石写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吹过江南岸,一个“绿”字,用成了动词,整个江南岸都变成绿色的。可是有人看到过王安石的原稿,原稿不是“绿”,是“吹”,“春风又吹江南岸”,“吹”字不好;春风又“到”江南岸,“到”字不好;春风又“抵”江南岸,“抵”字也不好。最后选了“绿”字,太好了,这个字那么抽象,可是那么好。这个字,就是要想的字。

比如曹操,操不读一声,也不读四声。曹操,四声,这有点不雅。所以我们讲曹操都讲轻音,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我改过余光中的诗,不押韵我把它改成押韵的。诗不押韵是现代诗,胡扯,掩饰自己。中文这么多的韵脚你压不住的话,证明你中文不及格。

再说说对联。陈寅恪就提出过,北京大学考中文的,入学考试都要考对联。胡适他们反对。对联是很落伍的东西,可它也是中文的特色。由它可以看出中文的结构来。也不一定非要对联,三个字也可以对,胡适之对孙行者,猢狲、适之、行者,第三字是抽象字眼,之字对者字,抽象对抽象,对得好得不得了。文天祥在牢里面就看杜甫的诗,然后把杜甫的诗排列组合。有的集句比原诗还好,这首诗里一句,那首诗里一句,合在一起。“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年容易又秋风”,上句是杜甫的,下句是陆游的,“万里”对“一年”,“常”对“又”,对得好。

它的缺点,像胡适提倡文学革命,讲对仗,文字变死了。你要写成六朝文章,骈体文,那就无趣了,可有的偶尔小对仗,还是可以看出中文特色。

胡适的文字,清汤挂面,没有什么大错误,可是不动人。所以蔡元培后来就说,我们要美文,不能用白话,白话文写不出漂亮的文章,错的。白话文可以写得出来,可是这些人没写好。像徐志摩,写得还算好,其他那些新诗人糟糕。

中文真正的决定权在我们。我们在抢救中文,电脑帮着我们复活,可是它也会把我们吃掉。就像英文把法文吃掉一样。美国电影排山倒海过来,把你吃掉,软实力过来,中文现在挡不住。

说说我的打字机,我用过的打字机整个作废了,为什么?打字机键盘的排列,现在看着A跟S挨在一起,为什么呢?打字机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打得太快,两个字在纸面上会卡在一起,为了避免卡在一起,有些排列是不合理的,是故意让你打得慢的。我们现在用电脑打字,根本不发生卡住问题,可是这个排列的方法能改变吗?全世界通用了,你改变不过来了。

最早在明朝,在福建讲闽南语的传教士,把汉字写在《圣经》的罗马字上,但用的是闽南语的方言习惯。久了以后,导致我们现在的《圣经》,那个中文怪怪的,为什么?它是外国的传教士写的中文。有一亿人口使用这种《圣经》,你改不过来。就好像打字机的键盘一样,次序不能改变了。

有一天中文被这些“低头族”掌握的时候,或者被比尔・盖茨再开发出来一个词库定型了以后,坏的中文就定型了。我们就要让大家把中文变好。就像莎士比亚出来以后,把英文确定了;英文字典出来以后,把英文的用法确定了。

很多很坏的中文我们要消灭。断肠人,肠子断掉了,古文里面最容易出现的字,这是个很坏的中文字。他本来描写猴子的,母猴子(语见《世说新语》)。肠子怎么会断掉,你描写过分,描写一个人痛苦,肠子一断是坏的描写,这种中文我们要慢慢消灭。有些中文是不能要的,推广中文,烂东西要消灭,即使你学过都不能再用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再用就不好了,是烂句子。

我的敌人是美国人,开玩笑了。帝国主义过去是杀人掠货,现在它不杀你人,掠你通货,把你的钱抢走,像蝗虫一样,这个好可怕。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我们开发中文,做成句典――不是词典,是一句一句的。

排比句怎么写篇4

一、确立段式概念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段式教学,就像一年级同学刚刚接触拼音一样,需要手把手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能帮助学生建立“段式”概念。

以《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第四小节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段式训练是进入中年级以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段式训练,而且训练的内容是中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段式――总分段式。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该段时是这样指导的。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师:你知道这句话中的中心词是哪个吗?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写出“原野热闹非凡”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作者是抓住“大豆、高粱、榛树”写出“原野热闹非凡”的。(鼓励学生说具体)

师:大豆真的会笑,高粱真的会演唱吗?(不会)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

师:同学们,你看,作者就是抓住原野上的“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可以看出前面这句中心句是总的描写(板书“总”),后面两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板书“分”),这样的段式结构我们就把它叫作“总分段式”,跟老师读两遍。以后你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学着运用这样的写法。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可以怎么读?(在学生的安排下进行朗读)

这段教学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数句开始,再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中心句中心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后面几句话是怎样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指导朗读。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学生乐于也易于接受的。这样的指导,让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这一段的内容,而且学会了分析自然段的方法,掌握了“总分段式”,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二、明确段式结构

三年级中出现的承接段式是段式训练中的一个难点,这种段式结构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排列句子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续和发展。

如果指导不好,学生会如坠云雾,不知所以。

以执教《卧薪尝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第二小节为例。

师: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

…………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调换句子顺序吗?(事情的发展顺序)这样按事件发展顺序一层一层地往下写的段式,就叫作承接段式,这种段式在写人、记事、状物的课文中很常见。

教学承接段式应抓住句子内在联系去理解内容,理清顺序。教学第一步可以从内容入手进行提问:“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内容?”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前后承接顺序奠定基础。第二步画出重点词句,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以便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承接顺序。第三步讨论这些词前后有什么联系,能否对换,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段落寻找内在联系。第四步教学,学生能在理解段式的基础上,明白承接段式的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不能随意对换,同时也懂得表达事物一定要按顺序的道理。只有这样恰当引导,巧用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承接段式。

三、强化段式概念

三年级的段式教学,重点就是总分段式和承接段式,很多内容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教学的时候,我们切不可把每一次的段式训练都当作新知来教,而应该由扶到放,注重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之中巩固各种段式结构,从而不断强化段式概念,真正掌握各种段式结构。

以《“东方之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第五小节为例,“总分段式”的指导我们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过,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该段时是这样指导的。

师:同学们,读着这段文字,你想起了哪段段式相同的文字?

生:“原野热闹非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师:那你能给大家分析一下这段话吗?

生:这段话是总分结构,是围绕“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来写的。分别写了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

…………

师:关于香港的灯,老师这儿还有一段描述。

(出示: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

引导学生加上中心句去体会,明白总分段式中心句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结尾,从而更好地掌握段式概念。

四、掌握段式训练

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三年级中一些极好的范文是学生习作的典范。而一系列的段式教学,归根到底就是指导学生的写。只有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练写,才能真正掌握某种段式。

以《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第四小节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师:石榴成熟了,我们赶快动手摘一个吧!(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石榴)

“玛瑙”见过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晶莹透亮”,作者把石榴子儿比作玛瑙,多么形象啊!

师:“紧偎”是什么意思?你们会做这个动作吗?同桌来做一做紧偎在一起的石榴子儿的样子。真是可爱的、亲密无间的石榴子儿,把“紧偎”这个词语给石榴,这也是一个――拟人句。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师:哇!这石榴子儿真是太可爱、太诱人啦!想不想尝一尝?大家取几粒尝尝。你尝到了什么味道?你能把这种味道读出来吗?

师: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吃起来,这石榴都是那样诱人,让我们咽一口口水,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到这儿,让我又忍不住想起作者的话(齐读第一小节),这儿的石榴这么好吃,怎能不驰名中外呢!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也是橘子、苹果、柿子等水果上市的季节。拿出你准备的水果,仿照作者写石榴的方法来写一写,别忘了先要看一看,摸一摸,最后还可以尝一尝,更别忘了学着用上比喻句、拟人句哟!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只注重分析,而忽视了写的训练。有的时候就算在预设中考虑到了写,真正到了课堂上却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写,从而使写的训练形同虚设,变成了走过场。

实践证明,要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必须抓住“段式训练”,将段的“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紧密结合,“分析”“练笔”不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段式训练的效果,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排比句怎么写篇5

【技巧指津】

开放式仿写由于限制的条件较少,需要自主创作,所以往往自由度比较大,需要格外关注题目中的其他限制性要求,如句式、修辞、字数等,根据不同要求,不同题型有不同做法。大体可以从语法、修辞两个角度入手。从语法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静态分析,偏重于认识和理解,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正确无误的问题。从修辞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偏重于运用,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鲜明、有力的问题。

无例句仿写,首先要明确仿写的内容即话题、中心是什么,是限制好的,还是自由选择;其次明确规定的句式是什么,是排比、对比还是转折、递进等关系;最后进行仿写,注意符合题目要求的字数限制。

不限内容仿写,首先要看所给例句的句式如何,要按照句式来仿写;其次要看有没有确定的话题,如没有则可选择与例句相似的话题进行仿写;最后根据例句的字数或者题目要求的字数来规范语言。

句段仿写,好似诗歌仿写,首先要注意判断句段中的句式特征、韵律特征、字数多少等内在要求;其次明确句段或者诗歌所表现出的意境;最后模仿意境来另选话题进行仿写,力求新句段和所给句段句式一致、意境一致、韵律相协、内容契合、字数大体一致。

总之,开放式仿写要更多考虑句式、修辞等要求,最大限度追求神似。

【经典考题】

1. 无例句仿写

请以“成功”和“失败”为中心,写一段排比句。

解析:这种题型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含在答题者过去的阅读视野中。本题只限定内容,排比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比较灵活。如比喻式排比,对比式排比等,主要是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

答案示例:虚心的人往往成功,骄傲的人常常失败;自信的人往往成功,自卑的人常常失败;踏实的人往往成功,浮夸的人常常失败。

2. 不限内容仿写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浙江高考卷)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解析:这种题型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与字数。在解答的时候主要是模仿句式的要求,如“……在,……去”的句式,将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写出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1)椅子在,坐它的人去;笔在,用它的人去;书在,读它的人去;文章在,写它的人去。(2)人在,爱去;爱在,人去;人与爱都在时,青春去;岁月在,美好时光去。

3. 句段仿写

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山东高考卷)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解析:这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仿写题,而相当于诗歌写作题的句段仿写。仿写格局已从句子内部走向外部,从部分走向整体,从单句的简单重复走向语境的全面营造。例子本身是一首精致隽永的诗,仿写的句子也应该追求一定诗味。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仿写句子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要注意分析题干要求和隐含的信息。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把……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是暗喻。

答案示例:(1)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2)我是雨/ 我把大地翻译成新绿/ 我是新绿/ 我被春天翻译成生机

【牛刀小试】

1. 以“友谊”为中心写两个句式一致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2. 模仿下面例句的格式,另选对象写两个句子。(字数大致相等,结构大致相同)

既然不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那就像蜗牛一样步步为营;

3. 仿照下面的小诗,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陈述对象,语境和例句保持一致,意思完整。(要求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有那么一天,或许

岁月已不再令人期待

人也不再美好

万花筒里聚焦的不再是

排比句怎么写篇6

一、指导模仿,进行练笔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1.单项模仿式

即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或者练写的一件事,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个人的面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单项训练好比一台机器的零件,零件做好了,就能组装成一台合格的机器。结合阅读练习单项仿写,学生学以致用见效快。

如学习《少年闰土》《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指导抓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猜猜他是谁。

2.片断模仿式

片断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它不必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情节,也不必要求有严密的结构。这种局部模仿,范文较多,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如学习《第一场雪》第四自然段整体到部分的构段方式,动态和静态的写作方法,也来写一处熟悉的景物。片断训练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学生自取,形式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3.全文模仿式

着眼于整篇文章,进行随文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全文模仿式训练,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后面一课时进行。

二、发挥想像,进行练笔

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常用方式有四种:

1.结尾续写式

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练笔。

如《穷人》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 :①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两个孩子有什么反应?③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关心照顾两个孩子的?④两个孩子长大后怎样对待桑娜夫妇的?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

2.情节扩展式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

如在教《詹天佑》时,课文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他是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这样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3.填补空白式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和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是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老班长牺牲后,“我们”如何走出草地,如何把鱼钩送达革命圣地,作者留下了空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这一情节补上,把“鱼钩”在途中的鼓舞作用表达出来。

三、引导理解,进行练笔

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同步是随文练笔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练笔写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方式有两种:

1.中心突破式

课文中常常有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它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作为主线,整体把握,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点明了中心,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笔:以“的生活多么简朴啊!”和“的工作多么劳苦啊!”为总起句(或总结句),找出有关内容练写两段话。这种教学安排“避免了繁琐的分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读文有感式

有些课文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情绪亢奋状态写写体会,有水到渠成之妙。

排比句怎么写篇7

一、对照比较:体会精确妥帖的遣词造句

1.置换比较法

置换比较法,是指通过换上意义相近的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当白骨精假扮村姑给唐僧师徒送斋饭时对八戒有这样的描写:“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我引导学生把句子中的“夺”和“拿”“抢”等动作进行比较,学生体会从“夺”字中更能感受到八戒嘴馋、迫不及待想吃到斋饭的特点,全然不顾自身“形象”。在对比中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真正接近“语言的真相”。

2.删留比较法

删留比较法,是指从删和留两个角度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

例如《海伦・凯勒》一文中的句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通过删去“练习,练习”,改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来教学,学生通过对比揣摩,发现从原句更能感受到海伦练习说话的艰辛,联系前面的语句,仿佛看到海伦可能没读几分钟,喉咙就会肿胀,声音就会沙哑,但她始终坚持,感受到她练习说话坚定的决心,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原句让学生有了情景再现之感。

3.变序比较法

运用变序比较法,可以领会不同顺序句子的内在逻辑或情感意义,明确如此排列的合理性、特殊性及必要性。

例如《海伦・凯勒》一文中的句子:“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将这个句子变序改成:“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我回来了,爸爸,妈妈!’”改后的句子看似意思没有什么变化,但表达效果却迥异。原句中先喊爸爸妈妈,可见她对爸爸妈妈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想喊出亲人、想投入亲人怀抱的迫切情感。而变序后的句子,感情则较为平淡。

二、诵读感悟:品味表现手法的精妙独特

1.在想象中诵读感悟

如《安塞腰鼓》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这些排比升腾着火热的激情,展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节奏美,独特的音韵美?我让学生欣赏了安塞腰鼓的录像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把言语外在的特点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再指导学生沉下心来,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与画面相结合品读想象,把言语内在的奥妙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品,边品边思,鼓励学生有思即言。这样,语言节奏中的音韵美、意蕴美便荡漾开来,学生的情感就在节奏中起伏,在起伏中迸出思想的火花。这样,学生对文字之妙、语言之美的领悟便水到渠成。

2.在体验中诵读感悟

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格外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作者所采用的反复句式:“愿意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黄花,就开一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在引导学生理解这段内容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活化画面,勾连生活体验,触摸童年农村生活的情趣,引导学生多次在这样独特的语段中游走,细细揣摩,细细咀嚼出表达的独到之处――反复。学生通过在读中体验,在体验中诵读,感悟出了作者之所以运用这样的描写,是因为作者想表达自由的情感。就这样,学生在融情体验的过程中就达成了“言意兼备”,进而使句子表达的领悟、思维(想象)的伸张、情感的震撼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

三、“陌生化”表达:感悟匠心独运的构思布局

例如教学《钱学森》一文,通读课文后,你会发现文中第1自然段较为特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这段文字不应该放在第1自然段,这也是这一课最为突出的表达特征――倒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这段话时会产生陌生感,总感觉与一般文本的表达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并深思作者构思布局的秘密。在教学中,我是这么引导的:第1步,知晓内容――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第2步,想象说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钱学森?第3步,还原常态――那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本的哪里?第4步,揭秘表达一一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倒叙的手法吗?经过以上文段的还原,步步深入地推敲,学生明白了采用倒叙的形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钱学森这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深和报国心切的赤子情怀,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模仿迁移:习得扎实有效的表达技巧

例如教学《莫高窟》一文中的第2自然段时,我把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放在引领学生明白这段文字的内容上,还放在了这段文字的表达上,并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设计教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先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发现是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接着我再引导探究这段文字在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探究发现:彩塑部分不仅写了许多彩塑的形态,还具体写了一尊彩塑的神态。学生在我的点拨启发下顿悟:写了许多形态的描写这叫面的描写,重点写了卧佛的描写这叫点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不同的彩塑图片,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说说每幅彩塑的特点,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试着写写。之后,就呈现了以下精彩的片段。“我看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面目慈善的女菩萨,有力大无穷的武士,有憨态可掬的和尚。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这两尊菩萨,它们并肩而立,其中一尊微微向左侧着身子,另一尊向右侧着脑袋,它们仿佛在窃窃私语……”

排比句怎么写篇8

【关键词】理解;积累;运用;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课应该是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课,应该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一、语文课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要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训练

词句的理解、积累、运用是语言理解、积累、运用的主体,特别是课文中能够凸显思想内容、表达思想情感的的重点词句是语言理解、积累、运用的重点。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要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训练。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理解应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解语言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理解应该侧重于理解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既是对词、句、段、篇等精典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是对规范语言模式的积累。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主要是指将学到的语言模式、或语言材料、或表达方法运用到听说读写中。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不可估量” 、“众星拱月”、七个“有”、“自”和“至”、“侵入”、“闯进”、“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连烧三天”等词语及所在句子品读――①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②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a说说:“众星拱月”的布局是怎样的布局?b勾画出建筑景观的名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c想想: “自”和“至”各是什么意思?可以分别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文物的多和珍贵?③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 a“侵入”、“闯进”能不能换成“进入”、“走进”?为什么?b“统统掠走”是怎样掠走?“统统”能去掉吗?c“任意破坏、毁掉”是怎样破坏、毁掉?“任意”能去掉吗?d“大火连烧三天”,想象会烧掉些什么,然后填空: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都被烧掉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不仅可以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理解了语言的内容;而且理解了语言的表达形式,领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用大量笔墨具体写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为了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和填空,是对文本语言的扩展和重组,落实了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也加深了学生对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认识。

二、语文课应有浓浓的读味、品味、写味,应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

语文课的语文味体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表达)的写味。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的理解: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深究,通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等方法,体会语言的含蓄之意、比喻之意、言外之意;比较,合理运用换词比较、删词比较、换句比较、易位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要在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促进语言的积累:通过感悟品味、熟读诵读、实践运用、博览广记等促积累。要积极创设语言转化的机会,强化语言的运用:通过语言重组、语言转换、语言扩展、语言补充、语言迁移等方式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上一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范文 下一篇:温柔的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