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南枝范文

时间:2023-10-06 06:23:11

兄弟南枝篇1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小主人。其中三角形、圆形和方形是棒打不散的好朋友,他们不但在小朋友的书中出现,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有他们的踪迹。

一天,三兄弟像往常一样走在大街上散步,突然调皮的三角形跳了出来,对大家说:“各位,今天我们不如换个方向走走吧!”一听这话三人便改了往常的“行军路线”,朝着西边走去。走着走着三人来到了一片荒地,只见满地落叶,空气中到处都是灰尘。这时,几位行人走了过来,看见这样的情景,马上捂住鼻子绕路而行。三兄弟本来也想袖手旁观,调转方向,可转念一想:人类为了研究我们也够辛苦的了,我们也要为人类做点奉献呀。说干就干,方形一个箭步冲上去说道:“我的体积最大,站的最稳,我来当桶身。”圆形灵机一动,便飞跃到方形的头上,一边拍着方形的头,一边说:“老兄,可别说我欺负你,就让我和你配合,做桶盖吧。”三角形可急了:“那我怎么办?”方形笑了,“你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脚踏子吧。说罢,三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筒。扫地工人见了高兴极了,这下这片地的卫生就解决了。

做完了这一切,三兄弟来到了一所幼儿园,他们看见小朋友正在操场上嬉戏,可若大的操场却只有两个跷跷板,为此孩子们你争我抢,毫不谦让地坐着跷跷板。不知怎么的,三兄弟异口同声地说道:“孩子们,我们来啦!”说完,方形变成了木板,三角形变成了底座,而圆形嘛,它便巧妙地把自己一分为二,变成两个扶手,一端一个。小朋友们见到操场上又多了一个跷跷板,高兴极了!兄弟三人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心里暖洋洋的。他们想到:谁说我们图形就那么枯燥,你瞧,我们为孩子带来了无比的快乐。

兄弟三人继续着他们的旅程。他们走啊走,来到一个奇怪的世界,在那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那里的人看上去是那样的憔悴。三兄弟一商量,便决定……,圆形展翅飞向天空,变成了太阳,顿时天地间光明一片,人们又重见天日了!方形和三角形也不甘示弱,方形摇身一变,变成树杆,三角形转了个圈,又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枝枝叶叶。在阳光与树之间的光合作用下,空气变得那样清新!从此,人们可以早上上班、学习,晚上可以休息,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们对兄弟三人感激不已,也因此圆形,方形、三角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

兄弟三人的旅程就介绍到了这了,也透露一个小秘密,三兄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人们一个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兄弟南枝篇2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贴春联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乘四化春风创伟业鼓九州生气迈征程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 之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是诗歌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 相传五代以前,古人,对某些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不理解,误认为是神鬼作祟,于是,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削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二神名,挂于门户。传说这里面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呢。

很早以前,有个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山上有一大片桃林。桃林里有棵很大很大的桃树,树下有两间石屋,石屋内住着两兄弟: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兄弟俩力大无比,雄狮见了低头,恶豹见了瘫地,老虎为其守林。兄弟俩相依为命,和桃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天旱了,他们挑来泉水,生虫了,他们细心去捉;培土整枝,辛勤劳作,不辞劳苦。那桃林终于结下累累硕果,那棵大桃树结的果又格外大、格外甜。人们都说它是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寿,成为神仙。 在度朔山的东北面,有一个野牛岭,岭上有个野王子。这野王子也有笨力气。他仗着自己力大人多,占山为王。 他狠毒如蛇蝎,吃人心,喝人血,可把这一方的老百姓害苦了。野王子听说度朔山上有仙桃,吃后能成仙,垂涎三尺,派人上度朔山,喝令神荼兄弟俩献仙桃,兄弟俩冷冷一笑,说:“俺这仙桃只送穷人不贡王。”说完把来人撵下了山。 野王子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即带三百人马上度朔山。神荼兄弟带着守林虎出桃林迎战,两方相遇,一场恶战霎时把野王子打得狼狈逃窜。 野王子吃了败仗,逃回岭上,想仙桃茶饭不香,思报仇昼夜难眠。

在一个墨黑的夜里,风呼呼地叫,神荼兄弟正睡得香的时候,忽听外边有动静,急忙起身开门一看,只见从东北方向过来几十个鬼怪,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噢噢乱叫着向他们扑来。兄弟俩毫无畏惧,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把草绳跟在后面。哥哥在前面抓,弟弟在后面捆,不多时,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个个喂了老虎。 原来这些鬼怪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荼神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命。 次日,这事马上传开了,神荼兄弟的名字也就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 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兄弟俩上了天堂,被老天爷封为专管惩治万鬼的神仙,他们过去种下的桃林能驱鬼避邪。此后,逢年过了,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与虎,挂立于门的两边,以示驱灾压邪,保护家人平安之意。这种桃制的木条即称“桃符”。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作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春。”可见,桃符就是最初的春联。

到了五代,后蜀的勐昶,开始在桃木条上题写联语。 有一次,他命翰林学士辛寅匪题写桃符板时,觉得辛的词句欠佳,便亲自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第一副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民间的习惯。不仅春节贴,平日逢吉日喜事,都在门上、建筑物的楹柱上张贴。然而,正式命名为春联,乃始于明太祖。据陈云瞻的《簪云杂话》所记:“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土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明太祖)微行出观。”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春联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一天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他想到河北省有个大地方也叫通州,于是提出要与他的部下合写一幅以通州这个地方为内容的对联。随时他就写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他的部下看后感到棘手,一个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关门查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然而所对出的下联,乾隆都不中意。后有一名默默无闻的小随从,上街游玩发现通州这个镇虽小,却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当铺非常多。望着人们出入当铺不禁灵机一动,吟出一句妙语:“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一听,拍手叫好,当即下令对此人给予嘉奖,并升官三级。从这联话趣事中,看出清朝春联的盛行。 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多到五百多字,上下两联必须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一般来说,创作春联有四方面的要求: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结构要相同,三是词性要相当,四是平仄要相协。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银花朵朵庆新春。” 这副春联,两边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爆竹声声”对“银花朵朵”,都是名量结构:“辞旧岁”对“庆新春”都是动宾结构,这是结构相同。就词性而言,“爆竹”与“银花”都是名词,“声声”和“朵朵”都是量词重迭,“辞”和“庆”都是动词,“旧”与“新”都是形容词,“岁”与“春”都是名词。上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平仄相协。上述四要求,一、二是最基本的。但有时孤立看上去,上下联中某一个字似乎对得不工整,但从大的结构来看,却是对称的。

兄弟南枝篇3

1、原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2、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推荐他出任秀才,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起乘坐竹子做的粗陋的车子,到集市上去购物卖掉多余的产品,所得钱财除了应付日用以外,剩下的全部施舍给别人。

(来源:文章屋网 )

兄弟南枝篇4

大拇指说:“我最不怕吃苦,卖力了;握笤帚把柄时;我要独当一面;攥、捏、握、捻、弹、揪都离不开我,所以,我的本领最大!”

这时,食指又嚷道:“光吃苦耐劳有什么用!我虽然吃苦受累都比大拇指差,但我的工作比大拇指更复杂!拿笔时,全凭我控制笔杆,写出种种复杂难写的字,而且我的“机敏”强于大拇指,因此,许多重要的事都由我来做。例如指方向、拨打电话、扳枪机,都必须我来做,所以,我的本领最大。’’

中指抢上前来说:“要说谁的本领大,就是我了,因为我长得最美,最高。”

无名指和小拇指听了,不服的说:”我们俩的体态长得秀丽可爱,而且我们也有独特的用处……

五指兄弟说着就吵了起来,它们提议去问一下南瓜哥哥,看看到底谁的本领高。

南瓜哥哥就说:“要不这样,你们谁能把这枝笔拿起,谁的本领就最大。”可它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谁拿起。

这时,南瓜哥哥说:“虽然你们职能不同,但谁也离不开谁,每当攥成拳头时,你们就充分体现出兄弟情谊,而在弹琴时,则充分体现出你们之间的默契配合,所以,你们谁也离不开谁。”

从那以后,五指兄弟再也不争功劳了!

贵州省贵定县旧治镇旧治小学六年级 黄燕

兄弟南枝篇5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又以彝族为主的自治县,还是一个偏远的小城,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踪迹,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用它那秀丽山河,各种风土人情,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那浓厚的人情味,博得了我的爱。

在这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这儿有许许多多的珍贵木材,红豆杉,思茅松,栎树等。还有长臂猿,金丝猴,马鹿,孔雀等珍禽异兽。最有代表性的特产要算酥脆爽口的核桃与香醇的普洱茶了。

彝族人热情好客。他们宴客时,往往只有男主人陪客,或让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所以,作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同时,就餐后告辞时,客人有时候会赠送一些礼物。以示答谢。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饮酒。彝族谚语说:“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彝家待客“有酒便是宴”,而对菜看则不甚在意。他们喝酒时,常见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啜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彝家办喜事时,客人多了,便在庭院搭盖临时青棚,地上铺以松树针叶,大伙围坐松毛上饮宴,此谓“松毛席”。路上,不时可见三五朋友熟人,途中相遇便掏出瓶酒,在路边围成圆圈,就着酒瓶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起“转转酒”来,有时来了生人,虽是萍水相逢,也一见如故地喝起“转转酒”。大家边喝边劝道:“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的酒,喝吧!”关于“转转酒”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山里住着汉、藏、彝三个民族,他们和睦相处,日子长了便结为兄弟。一年,彝族兄弟开荒种了一块荞麦地,秋后收下许多荞麦,磨出了许多面粉,就请汉族、藏族兄弟来吃。谁知煮得太多了,第一天没吃完,待第二天热着吃时,荞子面竟发酵变成了又香又烈的酒水。他们舀进大碗里,却彼此谦让,谁都想自己少喝一点,让兄弟多喝一些。就这样,一碗酒在兄弟三人手里转来转去,半天碗里的酒也没喝了多少。这时,天上忽地金光一闪,飞来一位仙人对他们说道:“喝吧,只要勤劳耕种,喝完了还会有新的酒来。”于是兄弟三人听后,个个开怀畅饮了。奇怪的是,直到他们全都喝醉了,那碗酒还是满满的。从此以后,彝家便有了喝“转转酒”的习惯。

我的家乡四季都很美。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探出了头,桃花,柚子花,杜鹃花等竞相开放,好似给草地铺上了一块五彩斑斓的地毯,山间穿流的小溪唱着歌儿淙淙的流向远方。

夏天,树木更绿了,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在地上射出斑驳的光影,好像星光点点,美极了!还有那争奇斗艳的红,白山茶花与盛开在草地上的朵朵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树木的叶子黄了,思茅松显得更苍翠了,这时,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楂,又香又脆的山梨,还有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川河两岸有的农户靠芒果致富,做成芒果蜜饯,果酱,饮品,景东芒果肉质细嫩,香甜可口,真不愧为“果中之王”!

冬天的清晨,淡雅的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景东城浸在乳白色的雾中,多么像童话故事里的仙境。啊!家乡的山河竟如此多娇!

在这一片古老又文明的土地上,家乡的各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与智慧,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亮丽景色。名胜古迹三塔,即,孔雀山凌云塔,南鲸山塔,保甸文笔塔,孔雀山凌云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屹立在景东城南7公里的孔雀山上;南鲸山塔坐落在文井与者后的交界处,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密檐塔;保甸文笔塔侧矗立在景东县城西北部处,无量山一侧的文笔山上。此外,景东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庙,美丽的河滨长廊,景色宜人的月牙湾,古木参天的御笔山公园等多处景点,常常使我流连忘返,陶醉不已。

啊!家乡!你处处充满了美,我爱你!家乡!我相信,在家乡各族人民的建设下,你一定会更加繁荣,富饶,美丽!

兄弟南枝篇6

生于一九六二年,祖籍山东潍坊,现居北京,职业画家,一级美术师,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花鸟画研究生工作室,师从导师郭怡琮。

寄情草木 人艺双为

――小记马兴瑞兄其人其艺

闲时,喜欢与兴瑞兄聊天,就两人,能坐卧随心,彼此坦诚。可以聊人生、艺术,可以聊心绪、他人……。无需香茶,亦无需丝竹,心总能沉静在一种情绪之中,惜此情景大抵一年一次,与“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较,恐怕多是“时时牵挂”了。

兴瑞兄长余几岁,虽相识四载,但得兄弟之情一世!兄是鲁中人,性情温和忠厚,秉承孔孟大道。与人为善,中正平和,神韵儒雅。能“侠心交友,素心做人”。兄少言语寡,性情内敛。然,话一出便咂地有声!绝不以虚言妄语误人,在师友朋辈中,论口碑为最佳者,非兄莫属。平日里,大多沉静在自己那一方天地之间,淡泊之守,独静其心。亦有纵情处:前年,有朋友四、五人,将与京作别,彼此酌酒相送。兴起,兄竟坦胸露怀畅饮,几近赤膊,平常日,兴瑞兄绝对烟酒不沾。那日,推杯换盏是兄,烟酒不拒是兄,语出惊人也是兄,最终是,众人皆醒,唯兄独醉……此恐怕是“侠心”为友之一斑吧。

兴瑞兄为艺之初,多与众人相类。手捧一卷《芥子园》而踏进艺术门槛。从此便青灯为伴,日夜描摹,心诚意恳。后又奉苦铁道人、任氏伯年等为范本,手摹心印,得其大概。出手大气,能酣畅。数年后,终因与心性不相契,便入京求学深造,问道于名家贤士,作寻本索源之始。

求学数年,风格一变!

兴瑞之艺,是可以坐着静心品赏。一如品茶,是清茶,心身能得闲弃燥。画作多流于心底,作品多以纯水墨呈于素纸之上,所绘物象皆得古境。折枝曲直,片叶有偃仰反正之姿,舒展自如。观察得细微处。取材朴素,自然平常之草木,在兄笔底竟潇洒雅致,楚楚动人!于画中可见“惨淡经营之妙矣”!落笔简净,显凹凸之形。笔墨温润,笔致淡雅,澄怀着如玉之象味。因品行所使,作画不矫情取宠。能以平实之心待之,往往在一笔一划之执著中,打动观者。其与现实中,焦躁故“异”之心态者,可作一观照!

兄擅小幅,笔墨纯粹呈“五彩”,其皆不易得,兴瑞兄兼之!余曾求道于兄,兄也行为示范,悉心相言,惜余心手不一,徒增烦恼之丝。其看似易,实随心性了了。恐只叶反转之向背,就可拒众人于外了。兴瑞兄近来为艺多取宋之法,又受周少冕、孙克弘、林良,诸贤之染,尤对恽南田揣摩为最!能得南田妙笔心境,其数年冷板凉凳之功也!兄能工写,一花一草皆有动静之神韵,疏密映掩,透彻着空间之美感。清逸之美扑面,枝叶穿插巧妙,虽多盈尺之作,皆出于匠心独具。

兴瑞兄也擅长卷条幅,长卷不易画,兴瑞兄能经营其位,开合有致,节奏随兴而生,一笔一划都在澄心静气间。设色多浅出,却能层层渲染,玲珑透润。条幅大致延续以前图式,因近年侵淫传统,笔端造化,心生古境,风格为之变,愈见精微!

兄有草木情,性归平淡。每到一处,必观自然之物,抚之叹之,情意绵长。此暗合寄草木之平常心境,心造自然之美!

余之与人与艺,皆在兄处得宜良多。人生苦短,得知己者为欢,能得兄弟之情,此乃前身造化,余之幸也!兴瑞兄能素心于世,为艺也已日趋成熟,为人为艺皆不随流而混迹江湖,心中有大道,静心向前……

兄弟南枝篇7

本期嘉宾:华南农业大学

属性头衔:“211工程”高校

出生年份:1909年

现居住地:广州

精神内涵: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擅长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等

武汉大学的樱花在中国高校文化中颇负盛名,而来到广州,定要去的赏花之处便是有“紫荆校园”之称的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了。漫步于华农,眼之所及,无不是绚丽烂漫的紫荆花,从行政楼到小湖边,从教学区到住宿区,一树树,一丛丛,不知疲倦,从冬末开至初春,又从骤雨开至天晴。

一进三月,粉红色的小花苞,就星星点点地挂在枝头;不到三月底,花苞们便竞相绽放;等到四月,一树树花开满枝,如彩云如画卷,美得一塌糊涂。若是“一夜春风来”,花瓣随之飘落,这“紫荆雨”则又是一场艳丽的盛宴。骑上自行车,从紫荆桥的一端行至另一端,便可看见灿烂的紫荆花扑面而来,随着风的吹动,不时有花瓣飘落,点缀的是脚下的风景,醉的则是人心。

华农有个著名的坡叫“情人坡”,小山坡上开满了粉红的、紫红的花朵,倒衬极了“情人坡”的韵味。忽有一片懊恼的雨飘落,也不打紧,随着雨一起来到的风装作不经意地将那甜甜的香气散发,在一阵风雨中,几片、几十片甚至是上百片或粉或白或紫的,如蝶般的花瓣儿在风中慢悠悠地旋着,带着几分惬意,伴着凉凉的雨滴,无声地飘在地上。心疼?或许吧,但这又是一幅没有瑕疵的画卷,面对铺满紫荆花瓣的紫荆桥,学子们会效仿黛玉来一句:“走,葬花去!”

紫荆花自古便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华农林学院的古炎坤老教授“紫荆校园”的念想也源于此,打造烂漫四月天之际更寄予了华农学子亲如一家的愿景。而这似乎早已不再是愿望,从身为华农人那一刻起便有了“一家人”的感觉。从进入华农起便有助理班主任制度――“助班师兄师姐”把新生从大一带至大三,照顾着师弟师妹们的“衣食住行”,不是兄长胜似兄长;毕业后,随口一句“我是华农的”,会让两个陌生校友瞬间有了归属感,对校园浓浓的情谊就这样衍生成为漂泊他乡游子间的温存。

华农学子为母校骄傲,更多的却是不舍,于是众多在校园中结缘的有情人们便会选择在紫荆烂漫之季重返校园,拍一场独属于华农学子的婚纱照。斑驳墙面,红砖绿瓦,青青绿道,悠悠紫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光影间好像又回到了象牙塔中,重温着昔日的时光,远处,花香依旧。

兄弟南枝篇8

正阳白马

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诏旨修建北京城垣。七年后部分城楼竣工,正阳门是其中之一。初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为显示国威,清朝曾两次修缮。正阳门城禁极严,非遇天子出祭巡狩,正阳门终年关闭。原前门箭楼和正阳门之间的瓮城里,有一座著名的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庙前有一匹巍然独立的白石马。由于日久天长,石马下半截被尘土所没。那时烧香的、过路的行人在这儿逗留时,都要登上马背小坐一番。时间一长,马背被蹬磨得黑亮黑亮的。庚子年(1900年)后,“大白石马”不翼而飞。

崇文铁龟

崇文门,元朝称文明门,因为哈达大王府建在门内,因此俗称哈达门。明朝正统年间改为今名。原城楼旧址在崇文门饭店和哈德门饭店之间往北一点。上世纪60年代,崇文门被拆除,如今还残存一段城垣,其它已荡然无存了。

过去崇文门往南到磁器口,有一条碎石子的土路,在马路两旁,排列着18家酒店,当年人们称之为“酒栈街”。清朝规定崇文门系酒车所走之处,因为老北京做酒的烧锅集中于京南,酿成酒后必须在崇文门交税,酒车往来都在崇文门周转,因而才出现了这条“酒栈街”。这条“酒栈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崇文门最著名的一景是“崇文铁龟”,原在崇文门外大桥的东北角下,大如车轮,后来仅存一个铁盖。过去北京人都说哈达门(崇文门)桥底下有个海眼,所以皇上让制一个铁龟,将海眼镇住,以防发大水。当年往来的人们,常去观看铁龟,故名传京城。

宣武土丘

在宣武门的瓮城里,有两座土砖合砌的土丘,据说里面埋着善制炮火的火仁、火义等兄弟五人。据说当年燕王扫北时,攻到柴沟,有道险关,屡攻不下,难以破关。燕王向当地山民请教,得知火家庄有火氏五兄弟,有施放火炮的绝技,燕王就备好厚礼亲自拜访火氏兄弟,请来破关。火氏兄弟制造的火炮发射后,威力很大,炸得敌军尸横荒野,一举攻破了险关。后来燕王当皇帝后,对火氏兄弟不放心,诬以“奸细”的罪名将其斩首。火氏兄弟无辜受害的事,使跟随燕王扫北立过功勋的武将无不自危。为了稳定人心,燕王又为火氏兄弟――封为“五显财神”,并在宣武门瓮城内建墓。被称为“宣武土丘”的坟墓,在五六十年前就被拆除了,墓中空空如也,其尸骨早成灰了。

西直折柳

西直门外长河两岸,绿柳成荫,碧色连天,一望无际,将游人引入绿色世界,使人神清气爽。每逢春天,人们三五成群来这里“踏青”,是当时郊游的一片最佳去处。

每逢清明,人们扫墓归来,途经这一带柳林,必折柳一枝,因当时有“清明不折柳,死后变黄狗”之说。一些孩子出入柳林之中,折柳编柳圈儿戴在头上玩,用小刀削柳笛放嘴里吹,相互追逐蹦跳一片欢乐景象。

阜成梅花

按清朝的制度,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各有各的讲究。如正阳门,只能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西直门出入给皇帝去玉泉山运水的水车,东直门走柴车,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征战胜利后,要进德胜门。

因为阜成门按规定是走去西山运煤的煤车,因此在阜成门的门洞墙壁上刻有一枝梅花,梅与煤同音,所以刻梅铭志。同样,在朝阳门的门洞里,墙壁上刻有一枝谷穗,标志着朝阳门是进粮食的城门。所以“阜成梅花”和“朝阳谷穗”在北京就成了著名的景物。

这些城门洞的石刻标志,在清朝光绪年间庚子变乱时,被八国联军毁坏了,如“朝阳谷穗”的石刻,仅剩一半儿。解放后为了城市交通建设拆去城楼,这些景物也就无迹可寻了。

彰仪金人

彰仪门即广安门,原名广宁门,因为避开清朝道光皇帝曼宁的讳字,所以改称为广安门。广安门旧址就是现在广安门立交桥处。昔日的广安门建有城楼瓮城,在瓮城里有乾隆三十一年的碑记。城门外关厢大道两边是一家家店铺、酒馆等。

在广安门城楼的里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三个蒙古人石像,相传是金朝的遗物。北京广为流传的彰仪门景“彰仪金人”就是指此石像。但也有人认为彰仪门是指今宣武区广安门外的湾子附近,广安门并非彰仪门,两城门不是一个地方。但“彰仪金人”的门景,确实存在,后来随城楼被毁而遗失了。

德胜石碣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德胜门元朝称健德门。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率军队攻破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北门即健德门逃走了。为纪念明军胜利,把健德门改称德胜门,也叫得胜门。后来出兵打仗得胜还朝,必进德胜门,据说进城时士兵还要高唱“得胜歌”。

在德胜门的瓮城里,靠西边有一碑亭,上边盖有黄琉璃瓦,碑文是出自乾隆手笔。在碑亭的四周,建有木栅栏,是为了保护石碑的。“德胜石碣”就是指此物,成了门景。

右安花畦

过去,在右安门外有很多花场、菜园。每到春秋两季,万花齐放,鲜艳无比。尤其是春天的芍药、秋季的、桂花,都开在那片土地上,一望无际,非常好看,因此得名右安花畦。

当年右安门外方圆十里都有泉水,很适宜养花种菜,所以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都以养花为业。有资料记载,每逢春季,右安门外一带,鲜花盛开,品种繁多,尤其以素有“京城名花甲天下”的芍药花最为有名。右安门外处处皆是花海,京城文人墨客,每逢春秋两季,都到右安门外赏花踏青。有诗说:“四月春河芍药开,千红万紫簇丰台,相逢俱是看花客,日暮笙歌夹道回。”“右安花畦”就是当年人们赏花的风景区。

安定真武

安定门元朝称安贞门,明朝把城墙南移改为安定门。安定门内外的城街,是条至今仍保存一些元大都东北城遗迹的城街,有极其宝贵的历史价值。

原来北京的各城门内,都建有关帝庙,唯有安定门的瓮城内,建的是真武庙,殿宇非常壮丽,殿中神像也庄严威武,凡从这里出入城的行人过客,没有不进殿瞻仰或礼拜一番的。

安定门瓮城建真武庙,不建关帝庙,可能和出兵走安定门的规定有关吧。因为每逢征战出兵,必走安定门,班师还朝,须进德胜门,真武庙是出兵作战的象征。

西便白羊

上一篇:挥霍青春范文 下一篇:西北风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