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0:08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1

气候环境因素与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息息相关,暖冬气候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提供了环境条件,病原微生物对动物的健康形成一定的威胁,进入春季将是畜禽疫病的高发流行时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于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流行,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气候环境是影响植物和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天气、气候条件是影响动物生产最为直接的外部环境条件。

由于温度条件是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进程才能正常进行。温度对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限温度、最适宜温度和下限温度三个温度指标。动物和植物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其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太阳辐射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直接能量来源,也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间接能量来源,日照还对植物和动物有机体产生种种生理效应,从而影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产品的品质。因而温度条件的好坏、日照时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

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构成动物和植物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水对调节动物机体和环境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水,植物和动物就难以生存,故水有生命之源之说。缺少水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水分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生态因素之一,还是动物不可缺少并赖以生存和生产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降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的产量。对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有很大的影响。

表一是我县多年的气候要素值(代表的是气候正常年份)。在正常年份(特别是在温度比较低,日照较少的年份),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春季疫病的发病率就比较低,发病的区域较少,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也较容易。反之,如果冬季气候反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春季疫病的发病率就比较高,发病的区域较多,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也较困难。

表二是我县2010年12月和2011年1—5月的气象要素值(代表的是气候异常年份),与表一的各气象要素值二对比,在冬季,除一月的气象要素值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外,其它月份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都非常有利。特别是二月,温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的偏高和增多少相对湿度偏少,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温度变化非常巨大,出现了异常气候。是一个“暖冬”之年。

气候环境因素与动物发病的关系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动物发病的罪魁祸首,病原微生物与气候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繁衍、传播,致使动物发病,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还出现变异,冬天寒冷的气候可以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但今年“暖冬”的特点是冬季气温偏高,而且干旱雨雪少,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细菌、病毒的繁殖不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加之暖冬气候干燥,空气污染严重,大量病毒和细菌存留,虫媒病毒和细菌非但不死,还可能大量繁殖甚至变异,使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温度适宜而存活下来,再加上气候干燥带来更多的粉尘和大气污染,使得这些病菌更加活跃,病虫害更容易滋生蔓延。空气中病原体增多,往年在这个季节应该休眠的细菌、昆虫和微生物,今年因为气温偏高将增加繁殖,加大致病能力,为新型疫病的发生和各种传染病流行创造了条件,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对动物疫病防治非常的不利,也对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月份,是规定的防疫月,由于暖冬使传染病易发生和流行,加之春季气温比冬季要高得多,春天风多对家畜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介体作用,可将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携带和传播到动物身上,使易感动物发病。如果三月份对动物疫病防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后期疫病防治的压力就非常艰巨。从表二中可以看到,各项气象要素值对病原微生物的繁衍、传播都是非常有利的。由于条件好的地方防治的力度比较大,效果也很好;边远山区由于饲养的条件很好,但是受各方条件的限制,疫病的防治比较差,比如猪口蹄疫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大肠杆菌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链球菌病、猪水肿;黄牛口蹄疫、炭疽、气肿疽;绵山羊口蹄疫、羊布鲁氏杆菌病。这些疫病的大面积发生往往都是从山区开始的。因此春季疫病的防治重点在饲养集中,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地方。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2

相信您肯定见过苔藓植物。当您在郊外或者公园里,常常可以见到水沟边潮湿的石壁、台阶上地毯状大片的绿色生物,大多数人都会说:“小心青苔!别踩上去,小心滑倒!”其实,人们称之为“青苔”的生物,并不都是苔藓,而常常包括苔藓、藻类、一些小型的蕨类和地衣。

苔藓植物其实与这些类别的生物,除了体型大小相似,形态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详见61页图表)。

苔藓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登陆的陆生植物,也是形态结构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藓植物通常体型较小,不太引人注目,但它们种类繁多,多样性仅次于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的第二大家族,全世界约1.8万种。苔藓植物包括苔类、藓类和角苔类三大类,它们之间形态及其谱系差异极大,但由于具有相似的生活史,而常常把它们统称为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与维管束植物完全相反,以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较为退化,需依附在配子体上生存。苔藓植物也通俗地被称为非维管植物,是因为它们的体内没有像蕨类植物和有花植物一样,具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承担支撑和运输营养物质功能,类似于高层建筑中的钢筋骨架)。它们也被称为孢子植物或隐花植物,缘于不会开花、结果,而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衍后代。它们也与蕨类植物和有花植物一道被称为高等植物或有胚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孢子体产生过程相似,都经过精、卵细胞结合发育成胚的阶段。

特异的生理习性和形态结构

教科书上常说:苔藓植物是自然界的先锋植物,它们(与地衣一道)是最先定居于荒芜之地和受干扰后生境的植物,它们常常能将贫瘠的岩石和土壤转变成适合维管束植物和小动物生长的生境。另外,它们和地衣一样,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确切地说,是对污染物敏感,而非对光照和湿度等因子),是最敏感的环境质量指示植物。苔藓植物为什么具备上述特性呢?其实答案和苔藓植物的生理习性和形态结构有关。

不像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没有保持身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体内水分含量能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变得干燥时,它们体内的水分会随之降低,生长及代谢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休眠。当水分重新来临时,最快的在几秒钟,身体能迅速吸收水分,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此特性称之为变水性,因此它们比其他类别的高等植物对逆境(特别是干旱)有更高的耐受性,成为不毛之地的开拓者。另外,苔藓植物的体表缺少保护性的角质层,叶通常一层细胞厚,直接暴露在环境中,特别是附生于树干、树枝上的种类,它们从空气和雨水中吸收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中所含的污染物的直接毒害。因此,与叶具多层细胞且表面具角质层的维管束植物相比,周边环境对苔藓植物的影响要大得多。打个比方,两个人同时呆在空气不健康的环境中,一个戴了防毒面具、穿了防护衣,另一个没有任何保护,显然环境对后一个人的危害就要大多了。

因此,您完全不需要具备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只需要观察一下周边的环境,有无苔藓植物(当然也包括地衣),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环境的优劣了。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口膨胀、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及环境污染,苔藓植物的家园也越来越小,甚至不复存在。在城市中,所有的生物都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以各种策略,逃避灭绝。我们就以熟悉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和澳门来做例子,演绎一下苔藓植物鲜为人知且精彩的生存故事。

香港自然环境与苔藓

香港是中国最重要的特别行政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航运、旅游中心之一,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约130公里,北与深圳市接壤,由香港岛、九龙、新界、大屿山及离岛组成,面积110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为大帽山,海拔957 米。气候为不太典型的热带气候,年均降雨量约2200毫米,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2012年当地居民人数为713.6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有着长期人为干扰的历史兼较高的人口密度,但由于其崎岖的地形限制了城区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人为干扰和破坏,使得多数原为原始森林的地方被各种各样的次生植被覆盖。与邻近地区相比,香港的自然环境和植被保护已经较为理想,有近40%的土地位于郊野公园范围内的,受到严格的保护,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确认香港产苔藓植物360种。与其不大的陆地面积相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它们的分布中心在新界中部的大帽山、马鞍山、东北部的八仙岭、大屿山的凤凰山和大东山等地。并且,以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的多样性最高。风水林的多样性虽然不算高,但也有较为特殊的种类,包括本地特有的香港网藓。

澳门自然环境与苔藓

澳门是有名的国际旅游城市,位于珠江口西岸,北部与珠海市相邻,由澳门半岛、仔和路环两个离岛组成。由于多年的填海工程,2012年澳门的陆地面积为29.9平方公里,与1840年相比差不多扩大了3倍。2012年澳门居民人口为55.7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4万人。澳门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大都会,开埠几百年来,它的地理、人文、生物多样性等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由于长期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原生植被已经消失殆尽,只有在远离市区的沟谷,还残留有极为零散且面积狭小的次生林。相对而言,澳门半岛、仔和路环三地受到的干扰和破坏几乎呈一个线性的梯度:澳门半岛受到的干扰最大,原生环境及植被几消失殆尽;仔受到的影响其次;路环受到的影响相对最小。

澳门目前报道的苔藓植物为104种,包括一些在中国仅分布于澳门的种类,比如澳门凤尾藓和腺褐角苔。主要分布在路环岛的一些沟谷。

不爱都市爱郊野

很多人爱居住在大都市,但苔藓植物却完全不喜欢。在香港、澳门两地有记载的苔藓植物中,约90%的种类都生存在郊野,特别是受干扰较小的林地和沟谷。主要原因是城区中,高楼林立,几乎所有的道路为混凝土或沥青路面,气温高且污染较为严重,原来生活在当地的种类多已灭绝,反之是一些不惧污染的少数种类能在城区生存下来,比如卷叶湿地藓、小扭口藓、楔瓣地钱、绿片苔、立碗藓等。

在比较澳门3个不同区域的苔藓植物生存策略后发现,越是人为干扰和城市化越严重的地方,它们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的比例越高。这也说明了,为了生存,苔藓植物采取了更为积极的生殖/繁殖方式,来适应城区较为恶劣的环境。

立锥之地也能生存

与开花植物相比,苔藓植物个体矮小,所需的生境不大,它们能在较小面积的生境中生存,特别是在干扰较轻微的生境。苔藓植物所具备的在极小生境(主要是森林斑块)中的生存能力,有助于解释香港和澳门苔藓植物超乎寻常的多样性。以香港为例,在总面积为0.08 公顷的样方中(面积不到两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生存了161种苔藓植物,占香港苔藓植物种数的43.3 % !这着实令人惊讶,您还能找到比这更高的数字吗?

为生存,各显神通

正常情况下,苔藓植物居群繁衍靠有性生殖(即通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和无性繁殖(也称营养繁殖,不经性细胞的结合,通过产生芽胞或者植物体断裂的方式长成新的个体)。过往的研究指出,一种苔藓植物的同一个居群只存在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对澳门凤尾藓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居群同时存在两种无性繁殖方式(块根和芽胞):第一种产生于成熟假根尖端、埋藏于土壤当中由一至数个细胞组成的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的串珠状块根;第二种是形成于幼嫩假根尖端、散布于土壤表面的纺锤状多细胞芽胞。两种无性繁殖方式同时存在于一个居群之中,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为何澳门凤尾藓会如此?我们归结于它对环境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该种同时具备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通过在秋冬季时产生孢子体,并产生大量孢子。由于孢子特别细小,直径仅8微米~14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如遇强风,即可散布到数百公里或更远的地方,适合远距离的传播。无性繁殖的第一种方式由于块根埋藏在土中,所以较适合于本地居群的维持。第二种方式芽胞适合于中等距离的传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带来的倾盆大雨可以将土壤表面的芽胞冲到下游,从而扩大它的分布范围。

八齿藓是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藓类植物,通常生活在干燥和当阳的生境,依靠有性生殖繁衍后代。那它有没有办法在阴暗、潮湿的环境生存呢?十余年前,我们在香港马鞍山一条陡峭、潮湿、郁闭的沟谷中发现了一个八齿藓居群,大出意外,很想知道它们是如何生存、繁衍下来的。经过仔细观察,没有见到它们产生孢子体,而是通过它的叶尖端产生芽体(类似于克隆方式),然后发育成新的植株。稍后,新形成的植株又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产生新的植株,形成了一种“漫步”的体态,形似吊兰。这样,八齿藓便避免了在阴暗和潮湿的生境中由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而导致的灭绝风险,在生存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未来

在香港,因为大多数苔藓植物生存在受保护的郊野公园,因此目前它们面临的威胁较小。虽然近年来,香港的空气污染有减缓的趋势,但全球气候变化对本地苔藓植物将会产生较为严重且长期的影响。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3

可以想象在原始社会和后进民族中,由于医疗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人口生产呈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的模式。而人口又与劳动力密切联系,迫切的希望人口增加与高死亡率的矛盾冲突,使原始先民对于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怀有十分神秘的感觉。而作为繁衍后代最直接的生殖器官,则成为先民最重视的“神器”, 在生命延续最要的结婚、生育两个环节中加以顶礼膜拜,希望是自己的氏族繁衍下去,兴旺发达。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由于父系氏族与母系氏族残留的影响不同,有的民族保留着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有的民族保留着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甚至同一民族相距不远的不同村落,崇拜的对象也不相同。例如同为布朗族,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勐昂村委会的新曼峨自然村就是保留对女阴的崇拜,而与之相距10公里环境更为闭塞的老南东自然村则是保留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无论哪一种,对子孙后代的渴望都是共同的。

1 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认为女性生殖器的是生命的来源,对种族的繁衍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各种具有女性生殖器特征的竹根、山洞、岩洞等自然物都予以崇拜。

普米族保留有以竹根女阴模型求子的习俗。普米族妇女不孕,则往往要请本族巫师为之施行巫术。巫师选挖出丛生竹的竹根,制作成女阴状的模型,在其四周涂以象征经血的鸡血或羊血。然后,念诵咒语,祈求竹根女阴模型赐予不孕妇女以旺盛的生育能力。祈祷完毕,巫师拿着竹根女阴模型往不孕妇女下身象征性地擦一遍,表示疏通了不孕妇女阴道的堵塞物,驱除了不孕之症,获得了生育能力。最后,把竹根女阴模型送往竹林中供奉起来。

永宁区的摩梭人把格姆山山腰的山洼视为女性的生殖器,左所区的摩梭人把泸沽湖西部的一泓水视为女性生殖器,乌角区的摩梭人把喇孜岩穴的石凹视为女性的生殖器。同时,在这些女性生殖器象征物的所在之处,一般都有一处泉水,象征“产子露”,妇女们要在那里点灯,烧香,供上祭品拜祭,以祈求生育、多育。祭祀完毕,妇女们还要双手捧起泉水喝上几口,以表示洗涤了自己生殖器的污垢,疏通了闭塞。当晚,她们都要与男媾,并相信这样就可以借助女阴象征物的神力,达到生育的目的。

新曼峨村的寨心

勐海县布朗山乡新曼峨村的布朗族村民,在建寨之初就把女阴形状的制作逼真的石头作为寨心,供奉在村寨较高处。女性在结婚生子时都要去祭祀这个寨心,保佑自己顺利怀孕产子。

云南省剑川县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石宝山石窟第一窟内,有一块三角形的石头,中间有一缝,象征女性生殖器,白语叫做“阿盎白”或“白乃”。“阿盎”为姑娘或女人的意思;“白”指的是女性生殖器,“白乃”则指的是婴儿出生处。每年石宝山庙会期间,赶庙会的妇女都要向“阿盎白”点香燃烛,跪拜祭祀,并用香油去抚摸“阿盎白”,以求获得生育——传说已育妇女抚摸后可以多子多孙,不育妇女抚摸后则可以生儿育女。

2 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尤其人们发现了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以后,男性的地位便日益得到加强,所以对各种具有男性生殖器外形的山柱、木桩、石头等自然物都予以顶礼膜拜。

东巴文化中用两个自然呈三角形的白色石头男性生殖器,称“东鲁”,纳西族家家户户把“东鲁”立于门外祭祀。在结婚时举行“祀字”仪式,象征生命神“祀”之居所得竹篓里放一根栗木桩“科”,象征男子生殖器,一段开槽的杜松木表示塔,代表女性之躯体,因塔里面是神的安息处,在祭男性之精灵的“伙本仪式上,用杜松枝表示女性后裔,石子表示男性后裔,箭表示祖先。已婚及未婚的女子在祭祀时甚至撩起裙子与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石祖接触数次,以求保佑生儿育女,也有少女搂抱石祖以求具有旺盛的生育能力。

摩梭人还实行男根崇拜。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物也是因地域而异,各有特点。永宁摩梭人把境内南部的一山峦视为男性的生殖器官;木里县俄哑卡瓦纳西族不该村东北坡岩穴内的一突起钟乳石视为男性生殖器官;左所达孜纳西族把村后山岗一敞口岩穴内的一条自然石视为男性生殖器。木里县大坝乡山坡上也有一个敞口岩穴,岩穴里的一突起条石,也被视为男性生殖器官。祭拜男根象征物的大都是不育妇女,也有姑娘。她们到达石祖处,照例是焚香,点灯,燃火,供献祭品,叩头祷告,然后在石祖处的幽泉里舀一碗水饮下。石祖处若有水池,她们就入池洗浴,象征冲洗了妇女的污浊;若没有水池,妇女们则撩起裙子让下身和石祖接触数次。

老南东村寨心

瑶族“度戒”仪式之一的“祭孤寒鬼”:一般在醮坛外用稻草扎一个人,并为之穿上破烂衣服,用以象征孤寒鬼。同时,一师公手持一木制男性生殖器边唱边跳,并要给孤寒鬼施与水、饭,祈求它不要骚扰醮坛。

在云南省西盟县岳东乡西侧的山中,有一个被称为“巴格岱”的神圣洞,当地佤族群众一年一次到巴格岱圣洞进行祭祀,认为圣洞的洞口已被一块巨大的岩石封住,但如果洞口被打开,将会走出另一代人,而现在的这一代人将被毁灭。

旧时在勐捧地区,如果每年泼水节后不下雨,不能撒秧,或者育秧期久旱不雨,傣族土司就要派其所辖五寨克木人,每寨用木头、袖子、乱头发做一个大的男生殖器模型,由带队人挂在身上,头戴达辽,把脸抹黑,在前开道,后面跟着一队敲竹器的乐队,游街求雨。求雨队伍所过村寨,傣族头人要出迎敬酒,傣族妇女要向求雨队泼水,特别是挂生殖器模型者必须浇透。

勐海布朗族山乡老南东村的布朗族,则是以一个水泥筑成的石柱作为寨心,在石柱的周围还捆绑着直立的干柴,寓意为的男性生殖器,以示后代的健康繁衍。但是问起村民他们已经说不清这是什么,还有为什么膜拜他,只是祖祖辈辈认为他是神,管理着全村成员的一切凶吉祸福,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之时,人们更是拿着祭品来祭拜。

3 结语

从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始崇拜文化,而且而且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究其根源,各民族先民都有着相同的处境和遭遇,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和恐惧心理,他们祈求用自身的繁衍不息,来壮大自己战胜外界的力量。这种对生殖器的原始崇拜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残留,只是在云南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保留的更好更完整,为我们更进一步的发现、探索先人的思想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杨学政:《衍生的秘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2]杨学政:《达巴教和东巴教比较研究》,《宗教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3]杨学政:《摩梭人和普米族、藏族的女神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2期。

[4]杨福泉:《东巴教所反映的生殖崇拜文化》,载《东巴文化论》,1991年。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4

答:黑天鹅是天鹅族里珍贵的一个品种,因为它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叫黑天鹅。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天鹅是美丽、高贵与和平的象征。黑天鹅与白天鹅除了羽毛颜色不一样外,在生活习性上也有区别。白天鹅择偶很困难,而黑天鹅择偶容易。黑天鹅在丧偶以后马上就会和另外一只黑天鹅结合。如果从繁衍后代的角度来考虑,丧偶再续也并不是很过分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繁殖率。黑天鹅最大的特点是孵化率及小鹅成活率极高。为养殖户创造经济效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一年春秋两季繁殖。一对种鹅一年能繁殖40~50只小鹅。

2.黑天鹅是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答:白天鹅是国家保护动物,而黑天鹅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养殖者自己可以经营、饲养、上市,政策的制约相对较少。

3.黑天鹅养殖要注意哪些关键技术?

答:一个是防疫,从小鹅开始,主要是防病、防疫,这个是最关键的。二是要有充足的青饲料。三是配对,公母配对,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使它到了生育期能产卵。

4.黑天鹅消费市场是哪些地方?

答:黑天鹅是高档消费品,一份天鹅肉在餐桌上得花数百元人民币,所以必须要找那些高档消费者,如找观赏市场,周边的旅游景点、农家乐和那些相关企业,这些地方会有所需要。作为野味肉食消费,找规模比较大的酒店、宾馆等。

5.养殖黑天鹅效益如何?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5

螺旋锥蝇的幼虫可不是吃素的。它天生长着两颗又尖又利的门牙,通过自然口径传播进入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体内喝血吃肉。在螺旋蝇蛆病感染的地区,公共卫生和经济均遭受严重打击。为了控制这一灾祸,墨西哥当局不吝惜自己的手段,想出了让南美螺旋锥蝇“断子绝孙”的方法。于是就有了这家世上绝无仅有的图斯特拉-古铁雷斯工厂,它担起了给锥蝇绝育的大旗。在工厂里人工繁育着螺旋锥蝇,并用伽马射线对蝇茧进行辐照,导致其不育,然后把这些茧产出的成蝇放归自然。当辐照锥蝇和自然界中的同类结合,可以阻绝此物种的正常繁衍,达到了以蝇制蝇的目的。

蝇卵产在湿润的纸上然后被称重,每个蝇笼育有6万只锥蝇,从中一次可以得到200克的蝇卵,2万颗卵称重1克,因此每个蝇笼一次繁殖就可得到400万只蝇卵。

图斯特拉-古铁雷斯工厂每周可以繁育1.2亿〜4.5亿只辐照过的锥蝇,其中的1/10无缘飞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看一看,它们命中注定来到这个世界只为一件事,就是繁殖后代。因此在它们还是茧时就被装置在一个个立方体的蝇笼中。每笼6万只,雌雄各一半。

换气设备为锥蝇的繁殖提供所需的恒温和湿润。10天之后,蝇笼被转移到产卵室,在这里,雌蝇将被哺乳动物温暖血液的气味刺激而产卵。

经过辐照的一小部分蝇茧则将被灭蝇工厂的实验室留作分析之用,研究人员以此了解辐照过的锥蝇的飞行能力、繁殖能力以及寿命长度。

工厂在方圆5千米、10千米和15千米范围内分别设置了陷阱,因为事先以不同荧光粉标注了将被重新捕获的锥蝇,所以在幽暗光线下确认其身上的荧光粉就能知道其飞行距离,同时也得到了关于其生命活力的数据。

图斯特拉-古铁雷斯工厂拥有2万平方米的南美螺旋锥蝇繁育区域,在其质量监控部门内,工作人员根据生命活力、飞行能力和生命长度等方面验证辐照繁育的锥蝇是否合格。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6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驯养繁殖、开发利用、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是指国家、省重点保护的和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所称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人民政府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执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五条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资源档案;

(三)审批、发放野生动物管理的有关证件;

(四)组织对野生动物的拯救收容;

(五)依法查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六)按规定征收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费用;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职责。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公安、工商、海关、交通、运输、环保、动物检疫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禁止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因科研、教学、展览、驯养繁殖,需要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需要猎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获捕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野生动物的,由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州、市、县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应当根据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需要,规定禁猎期;对野生动物集中栖息繁衍的场地,候鸟迁徙停留场地以及越冬栖息的沼泽、水域划为禁猎区。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在禁猎区内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立项前,应当征得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九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在非保护区造成人员伤亡的个别猛兽,经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进行专门处理。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在非保护区因紧急自卫而击伤、击毙猛兽,经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属实的,可不予追究,所获动物必须上缴。

因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获得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政府制定。

第十条对受到自然灾害威胁和受伤、受困、病残、迷途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拯救收容机构,具体负责拯救收容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野生动物保护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资源损失补偿费和国内外损赠的野生动物保护款项,用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扶持办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须按下列规定申请领取驯养繁殖许可证: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属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由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野生动物谱系档案。

第十三条经营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凭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经营驯养繁殖的其他野生动物的,必须经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缴纳资源保护管理费。

第十四条省外的单位或个人到我省收购驯养繁殖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持所在地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并经我省的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收购其他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经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在省内运输、携带、邮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到所在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运输准运证;出省的,必须到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委托的单位办理运输准运证。铁路、公路、民航、航运、邮政等部门凭运输准运证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从境外带入我省边境地区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当地野生动物拯救收容机构作价收容并及时报动物检疫部门检疫,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收购;税务、动物检疫部门根据作价基数按国内野生动物的税费标准收取税费。

野生动物拯救收容机构收容的野生动物,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管理,不得擅自出售。

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收购、出售、加工、运输、携带、邮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禁止为其行为提供工具、场所及其他便利条件。

第十八条从事饮食业的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第十九条未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为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制作、广告。

第二十条禁止伪造、倒卖、转让狩猎证、特许猎捕证、运输准运证、经营许可证、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林业公安机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森林武警部队、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和乡林业工作站,有权依法扣留非法猎捕、出售、收购、携带和无证运输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产品及其猎捕、装载工具。

公安、交通、铁路、民航、航运等部门有权依法扣留无证运输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以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罚。非法猎捕省重点保护或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野生动物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8倍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收购、出售、加工、运输、携带、邮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为上述行为提供工具、场所及其他便利条件的,查封场所,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没收工具,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违反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四)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超越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和经营野生动物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二十条规定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20000元以下罚款。

(六)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林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检查。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有关部门依法扣留、没收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应当及时移交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7

“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吐绶鸟”――黄腹角雉的形象描绘。在唐代,古人就已在“越山”( 现在的浙江省)发现这种美丽而又神奇的鸟了。

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是中国的特有种,目前全球黄腹角雉成体数量不到5000只,而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的数量就有500多只,是目前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2010年3月,乌岩岭保护区所在地泰顺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 “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的称号。

每年的3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黄腹角雉繁衍后代、延续种群的关键时期。从成鸟孵卵到幼鸟成长的繁衍生息,这一过程经历了诸多的艰辛和挑战,同时也充满了欢乐和情趣。

3月下旬,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乌岩岭保护区的大山深处,一只黄腹角雉母鸟正悠闲地在窝里梳理羽毛,它身下的2枚卵已开始孵化,再过20多天它就可以做妈妈了。

黄腹角雉的孵化期为28天左右。在孵化期,黄腹角雉每天除了1-2次外出觅食或喝水外,其余时间都一直在趴窝孵卵。

时间过去了将近20天,眼看小鸟快要出壳时,危险发生了……

就在黄腹角雉趴窝孵卵的树下,一条2米多长的王锦蛇发现了树上的鸟窝。它不停地吐着“蛇信子”,沿着树干慢慢地向鸟窝靠近。正蹲在窝里孵化的黄腹角雉察觉到危险,顿时紧张起来。黄腹角雉不是这条大蛇的κ郑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它还是愿意涉险搏斗。

王锦蛇离巢只有30厘米了,黄腹角雉耸起了全身羽毛,紧盯着这个不速之客,准备迎战。王锦蛇不敢贸然前行,僵持了近10秒钟后,率先展开了进攻。黄腹角雉也不甘示弱,蓄势狠狠地朝蛇身啄去,但是王锦蛇前身轻轻朝左一偏,就躲了过去,并趁势朝黄腹角雉咬了一口。黄腹角雉胸部一撮羽毛被蛇拔了下来,不过它并没有退缩,调头就朝蛇连啄了两下。但是蛇皮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王锦蛇毫发未伤。被激怒的王锦蛇张嘴就向黄腹角雉腹部咬去,黄腹角雉知道自己终究敌不过王锦蛇,为了保命,只能狠心丢下自己辛辛苦苦孵了20多天的鸟卵,赶快飞走。

15分钟后,王锦蛇将2枚蛋吞进了肚子,顺着树干游走了。过了2个多小时,黄腹角雉飞回窝中,它不停地在窝里寻找刚刚还在的鸟卵,似乎不想接受这个事实。直到第二天,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看到监控里的一幕幕画面,我们既心痛又惋惜。如果不发生意外,这窝黄腹角雉卵再过1周左右就能孵化出来了。

黄腹角雉的天敌除了王锦蛇外,还有青鼬、花面狸、豹猫、松鸦等。黄腹角雉自身繁殖能力差,一般一年只产2-4枚卵。在黄腹角雉产卵孵化期,卵很容易被天敌盗食,繁殖成功率只有10%。黄腹角雉非常爱护自己的卵和雏鸟,当受到入侵者威胁时,有时甚至会舍命相护。

为保护黄腹角雉产卵孵化安全,乌岩岭保护区管理人员在黄腹角雉营巢的树根周围放置了雄黄等驱蛇药物,安装上带钩刺的铁丝以及老鼠夹等防止黄腹角雉天敌入侵。另外还在黄腹角雉的窝边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对黄腹角雉整个野外繁殖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黄腹角雉天敌入侵,马上通知在鸟巢附近蹲守着的林区管护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救护工作。

在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黄腹角雉野外繁殖令人担忧的状况有了转变。通过野外视频监控系统,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画面:第一天,小鸟出壳后,在母鸟的翅膀下进进出出,嬉戏玩乐;第二天,小鸟在母鸟的召唤下,扇动小翅膀离巢下树,而且还津津有味地吃着母鸟啄食喂给的嫩枝嫩叶。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篇8

【关键词】苗族服饰纹样 图腾意象 历史原因

“图腾”是古代社会人们对认为是其祖先或保护者的崇拜物,包括动植物、无生物的东西,甚至是某种自然现象。这些图腾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常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民族的服饰上往往将民族的图腾崇拜物绣在纹样中,这样,民族服饰就成了图腾纹样的载体。

图腾纹样是苗族服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多样,设计精巧,充满神秘及美感。其表现出苗族人民对民族起源、祖先以及神灵的记忆,对美的追求。

一、苗族传统服饰纹样中的图腾意象

苗族传统服饰纹样中的图腾主要以动物纹样为主,包括蝴蝶、鸟、鸡、龙、鱼等图腾意象。

1.蝴蝶意象

蝴蝶纹样(图1)在苗族传统服饰中随处可见,拥有各种形态。如黔东南一带的苗族服饰,蝴蝶纹样造型多达几十种,包括人面人身型、人面蝶身型、人面蝶翅型、蝶身鸟足型等。蝴蝶一般与枫树同时出现,因为枫树是万物之源,蝴蝶是苗族的始祖之一,所谓的“蝴蝶妈妈”,伴随枫树而生。蝴蝶纹样出现在苗族服饰的衣肩、衣袖、腰、裤脚等部位。如贵州清水江一带的苗族服饰,在两袖和腰部大都是蝴蝶纹样。这些蝴蝶及枫叶纹样多以红、绿色为主,红色代表生命的成熟,绿色则象征生命的生机,表现出苗族人民对生命的向往与赞美。

2.鸟意象

苗族服饰中有一种所谓“百鸟衣”的服饰,因服饰纹样中有许多鸟纹而得名。与蝴蝶纹一样,鸟纹(图2)也是苗族服饰纹样中被广泛使用的纹样之一,在苗族许多地方都有形态各异的代表。如湖南凤凰的苗族服饰,往往运用写实手法,平面剪影式地绣上各具形态的鸟纹。贵州台江地区的苗族服饰衣袖、衣背上,常常绣着雄鹰展翅、山雀觅食或想象的人面鸟、龙神鸟等鸟形纹样图案;巴拉河流域的“嘎闹”苗族衣袖上,则是以展翅飞翔的鸟形飞禽为中心,配以蝴蝶、花卉等的纹样图案。云南的“花苗”的服饰衣背及围腰上,一般都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鸟纹图,或用写实手法,为几何状的孔雀展翼;或用写意性的线条状模糊鸟纹图样。

3.龙意象

龙被视为苗族的保护神和精神寄托,而被苗族人民所重视与崇拜。因此,在苗族服饰上,龙纹样处处可见,无论是衣袖还是围腰都绣着龙纹(图3)。在苗族人举行祭龙仪式时,苗王所穿的接龙衣衣领及胸前背后也绣着龙纹图样。这些龙纹形象各异,没有统一的模式,由苗族妇女按各自的想象和审美观自由发挥。但多为幼龙,没有角,动物原型组合特征较明显,包括龙头蛇身的蛇龙、龙头鱼身鱼尾的鱼龙、龙头鸟身的飞龙、狮身龙鳞的狮龙、龙头蚕身的蚕龙等。不同于其他民族对龙的畏惧,苗族服饰纹样中的龙纹多位苗民或骑龙或驯龙或戏龙,即龙可以为人所控制,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4.鱼意象

在苗族服饰中,有龙纹的地方,往往就会出现鱼纹(图4),因为苗族人认为鱼与龙是可以互变的。而鱼纹又常以交鱼纹的形式出现,苗族妇女通过对鱼类情景的描绘,寄托了她们对民族代代繁衍、人丁兴旺的祝福与向往。这些鱼纹多写意性,人首鱼身、龙头鱼身、鸟头鱼身,甚至用鱼身做花瓣等,造型丰富。这种臆造的、自由想象的鱼纹,最为典型的是“然构”(苗族对鱼的称呼),其长胡子、大嘴巴、修长的身体,俨然是一幅“鱼公公”的形象,是苗族强大生命力的象征。

此外,在苗族服饰纹样的图腾意象中,还存在牛意象、鸡意象等。如许多地方苗族妇女的腰围,都是将衬布做成牛角形状再系上,服饰上的一些桃花图案也是牛角形状。贵州一些苗族女性服饰,有一种叫鸡毛裙的,裙尾绣着许多鸡毛,象征繁荣昌盛。

二、苗族服饰图腾意象的历史成因

上述苗族服饰纹样中的图腾意象,是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反映和美的追求。图腾意象多样,寓意各不同,但不外归为两类: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

(一)祖先崇拜的历史原因

任何民族对祖先都有着无限的缅怀与追忆,苗族人民也通过各种图腾表示对祖先的崇拜。服饰文化研究专家杨昌国指出,作为原始时期民间艺术传承的苗族服饰纹样,主要以动物纹样为主,反映了当时的渔猎、农耕、群婚等生产生活方式,表现出了对祖先的敬仰、缅怀和崇拜。苗族居住中原地区,其先人蚩尤带领的九黎部落被黄帝打败后,苗人流离失所、颠沛流离,从中原一路南下到蛮荒山林里栖息,而被称为“蛮”族。在苗族服饰纹样中,有相当多的纹样及色彩记载了苗族历史上的大迁徙。如苗族著名的“大花苗”服饰,其衣服纹样最上部是天纹,下部是地纹,左右是山水纹,中部是耕田纹;裙子则用红色与黑色代表天和地;在衣服与裙子接壤的中部则是黄、蓝、绿三种色彩的条纹布条,分别象征黄河、平原和长江。苗族人民就用此记载自己祖先的迁徙历程,表达对祖先的追怀之情及对故土的眷念之意。

苗族服饰纹样中有不少是枫树纹样,伴随着蝴蝶纹,也是与先人蚩尤相关。在苗族的传说中,枫树是蚩尤战死时的武器转化而成,蚩尤的鲜血将枫叶染红并在秋天展现。正是枫树生下了蝴蝶,蝴蝶的蛋造就了人类与万物而成为苗族的祖先――“蝴蝶妈妈”。作为对祖先的崇拜,苗族服饰中有大量的蝴蝶单独纹样或伴枫纹样。这些蝴蝶纹样并没有统一式样,苗族妇女按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妈妈”形象绣出不一样的“蝴蝶妈妈”。有的在蝴蝶的两翅间或腹部绣上一个胖脸、圆眼的人头纹样;有的在大蝴蝶中套上小蝴蝶,满园飞翔;还有花蝶合体、蝶鸟合体等纹样,都体现了苗民将其视为祖先的崇拜。

(二)生殖崇拜的历史原因

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一直生活在迁徙与战争中。自然灾害,尤其是长期被追剿残杀,使得苗族人口伤亡惨重,因此,苗族人民十分渴望其种族的繁衍与人口增长,生殖崇拜也就油然而生。这也是在苗族服饰纹样中,蝴蝶、龙、鱼等纹样常以不同造型,左右或上下成双结对出现的重要原因。

蝴蝶纹是苗族服饰纹样中的常见纹样,除了祖先及美丽的形象等因素外,还有能作蛹产卵的生殖原因。《苗族古歌》对蝴蝶的来历与作用有详细的描述。据传,枫树心孕育了蝴蝶妈妈,她与泡沫相恋,生了十二个蛋,由脊宇鸟孵出来,白蛋、黄蛋、花蛋、长蛋、黑蛋等分别孵出了雷公、姜央、老虎、水龙、水牛、狮子、鱼等,由此产生了人类与万物。因此,蝴蝶妈妈成为人类与自然万物之源。正因为此,蝴蝶形象成为苗族服饰纹样中最不可缺失的纹样,虽然其造型及配色多样,但无一不包含多子多福的寓意。

因为脊宇鸟孵出了十二个蛋,苗族人民就将其视为生殖的象征。在苗民眼中,所谓的生育就是鸟进入了女性体内的结果。所以在苗族服饰中有“鸟啄石榴”“鸟占牡丹”等纹样,无不与生殖相关。在黔东南一带的苗族服饰纹样中,有不少是“鸟龙”图案,鸟是雄性生殖器的象征,龙则代表了雌性生殖器。其中不少是鸟龙连体交靖情态,生殖意义十分明显。

苗族是由中原迁徙至南方的,作为远古中原民族生殖、繁衍崇拜物的鱼自然也为苗民所崇拜。在苗族文化中,鱼是繁衍后代的象征,因为苗人认为鱼产子多,生殖功能旺盛,两条鱼头相对的样子形同女性,富有生殖的含义。在黔西南一些苗族地区还有“杀鱼节”,大家欢聚一堂吃鱼,以此象征子孙兴旺、繁荣。这种鱼图腾意象反映在苗族服饰的方方面面,如鱼腹有子纹样,象征女性怀孕;人鱼交叠的纹样是男女的象征;花瓣丛中鱼嬉的纹样,代表了男女交合中的嬉戏;甚至将童帽也做成鱼形,寄托了对孩子今后自由快乐和有强盛的繁殖能力、家族兴旺的含义。

结语

苗族服饰纹样中许许多多的蝴蝶、龙、鸟、鱼等纹样,表现出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物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对生殖的崇拜,也包含了苗族人民在与自然界、与自身斗争中形成的民族性格与人生哲学。这些纹样培育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意识,也保存了苗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展现了苗族悠久与丰厚的历史文化,体现出其历史认识价值。

(注: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A067)

参考文献:

[1]杨昌国.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2]杨正文.鸟纹羽衣――苗族服饰及制作技艺考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张玉华.苗族服饰纹样的类型及其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0(7).

[4]张玉华.苗族服饰纹样的象征性[J].艺海,2009(10).

上一篇:扶贫贴息贷款范文 下一篇:白露节气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