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仿写范文

时间:2023-11-20 10:17:40

找春天仿写

找春天仿写篇1

关键词:智用教材;仿写;续编;创作;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01-02

低年级学生写话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1]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它还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要达到这个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话方法,必须把封闭式写话转变为开放式写话,开辟一个大语文写话环境。咱们教学的教科书,图文结合,孩子们爱不释手。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着力挖掘学生中的生活素材,不将写话内容看成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巧设写话课题,扩展补充或更替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

1.读文得法,趣中仿写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好词好句,名家名篇,而且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写法相似,非常适合学生进行仿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运用课文词语,运用课文句子,运用课文句群,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练习。 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可以创设新的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当渗透一些写作的小方法,比如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孩子们渐渐地有了些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生动的小文。比如: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中像《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假如》《识字7》等文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课文是孩子们写话模仿的范本,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在学习课文《假如》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当学生深深体会到小作者是一位善良、关心朋友的人,我再让学生带着这种体会走进生活,想想如果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做什么呢,进而让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小节诗歌。学生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们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快乐的学习;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街头流浪的乞丐画一间房子,让它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在温暖的房子里幸福的生活着;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双目失明的李奶奶画一对明亮的眼睛,她再也不会只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而是和我们一起感受这个精彩的世界……孩子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去寻找,体会到了小作者特别关心他人,并把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巧妙地用书中句式表达出来,学生在仿照中掌握了写的方法,激发了写的兴趣。

2.拓展课内,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很容易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而低年级课文篇篇精美,故事性极强,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学生学完之后常常有很多话要说,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像《坐井观天》《风娃娃》《笋芽儿》等都可以用以续编故事。例如:在上完《风娃娃》后,我问孩子们如果你是风娃娃那你以后会怎么做呢?孩子们顿时炸开锅似的:有的说"有一天,风娃娃来到了果树林,看见一棵棵果树上结满了又大有红的果子。风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向果树吹去,果子的香味一下子飘到了人们住的地方。人们闻到了香味,知道果子熟了,他们高高兴兴地提着篮子,来到果林里摘果子了";有的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老奶奶坐在屋檐下乘凉,四周一点儿风也没有,老奶奶就从家里拿出一把扇子。这时,风娃娃看见了,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老奶奶轻轻地吹,老奶奶一下子就不热了。老奶奶一边收起扇子,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风娃娃高兴极了 ;有的说"经过这次教训,风娃娃想'那我做什么呢?'这时,他看见一个肮脏的小区,风娃娃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我要当卫生人员。'风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垃圾吹到了一起,整个小区变得干干净净了,人们都很感谢风娃娃。"然后我进一步诱导:"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要是能把自己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能写吗?"一节课下来,多数孩子都能写出来了,而且都完成得比较出色。

3.图文结合,从仿到创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加强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孩子喜欢画画,画画是孩子们体验画画乐趣的过程,又是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他要构思画什么,为什么画,怎样画更漂亮,这又是个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投人了一定的感情,他会急于表达自己的作品,此时再让孩子们写话,一定会更生动又有感情。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画家乡》《春天里的发现》《有趣的动物、植物》等都可以让孩子们作画写话。如: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我事先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利用手中的画笔把看到的春天画下来。再让学生选一样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景物用上自己喜欢的句式写下来。如:有的学生写到"春天来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穿着绿色上接101页)的连衣裙,悄悄地来到人间。柳树姐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笋芽儿从地底下探出头来,桃花妹妹展开了笑脸,小鸭子们来到叮叮咚咚的小河里游泳,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有的写到"春天来了!春姑娘来到了人间,洒下了花朵。绿田中,苗儿重新长出了嫩芽,好像春姑娘施展了魔法,使大地变得五颜六色!"也有的写到"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可爱的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他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春之歌。小草迫不及待地从地里钻出来,就像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层绿绿的地毯。" 我笔写我心,孩子们有去触,就会有去想,有所想就会有所创。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动脑筋,学会智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写话水平的好方法,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细心钻研教材,智挖掘,巧设计,开放写话,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练笔落到实处,学生的写话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找春天仿写篇2

一、模仿课文的精致标题

题好一半文,一个鲜亮夺目的题目,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成为促使读者阅读下去的驱动力。在初中现有的教材中,现代著名作家文学作文的题目,各有精彩之处,很有必要让学生仔细推敲学习体会其魅力。如《在山的那边》,揭示了“我”要寻找的目标“海”的方向,似乎很近却很远。这“山”是实指家门前的山,好几座山,也虚指人生奋斗中的困难,实现理想的障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便是事件,也揭示着文章主旨。如《背影》,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布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在背影的悬念驱使下,使读者集中注意力去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突出了最动情的一件事中那最动情的瞬间。如《亲爱的爸爸妈妈》,题目是天真儿童的呼声。当读者走进文章才发现,这是三百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时发出的呼声。伴随着这呼声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很自然地触发了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些基本的拟题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领会命题的各种特征,提高作文的取题水平。

二、模仿课文的句子段落

初中阶段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它们中有很多值得学生揣摩模仿的精彩句子和段落,可以在平时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再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如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中写道:“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文句优美精炼,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借鉴。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描写孤独自己困守在悬崖上的情境,在暮色开始之时,细腻地描绘了当时的无助、孤单、恐惧的心理,十分形象生动。朱自春的《春》中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段落,观察细微,描写精致,句子优美,层次分明,修辞得当,为学生描写春天之景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样本。

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教材,不忽视眼前的精彩,学习优美句子和段落,多加有益的模仿和研习,鼓励积极地背诵,不断积累深化,为今后写好作文贮备素材。

三、模仿课文的结构技巧

初中教材的结构相对简单明了,主要有“总一分一总”结构、并列式的结构、递进式的结构等。如果专门开作文课,似乎缺少必要的范文,而针对课文的学习是知识的强化和巩固,并且印象深刻而多有益处。如《济南的冬天》有个段落采用了“总一分”结构,描写冬天优美的雪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种结构,学生容易模仿,使文章条理清楚。如《背影》的开头和结尾:“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前后呼应式的结构,学生容易模仿。如《台阶》的结尾:“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再如《老王》的结尾:“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这样简单的卒章显志式的结尾,学生也容易模仿应用。

找春天仿写篇3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见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让学生实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去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例如:在中学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某一处的景色。明明是在春季,但很多同学却写了《我喜欢秋天》、《冬天的雪花》等文章。还有部分同学写春天时还写了到河中游泳,去树林采野果的片段。我当时我很生气,但事后静心一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给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

回来后我再让他们继续写这次的作文,结果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的景象和感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内容是真实的,是活的。

以后,每次作文课,同学们都要求我带他们去野外,我也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尽力的满足他们的意愿。并在野外的活动中引导他们找写作的素材,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他们有“心”去写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但不那么害怕了,而表现出了一种想写作的欲望,我认为这就是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开始。只有学生的心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会活。

找春天仿写篇4

一、激发学生感受美

1.用眼睛去发现美

在教学关于“春”这篇识字课时,我带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边走边让学生用眼睛去寻找春天。课堂上,孩子们会说“我在美丽的鲜花中找到了春天”“我在嫩绿的枝叶上找到了春天”“我在舒服的草地上找到了春天”。教师再配以相应的图片,出示文中的词语,对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喜欢的、有兴趣的,自然就能读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用耳朵去倾听美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经常进行范读、播放录音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来用心倾听文本,想象文本所描述的画面,使客观事物在脑海中显现具体、清晰的影像,与文本进行心的交流,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美。

3.用身体去感受美

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母爱如春天般的和煦,教师可让学生回家与母亲进行亲密接触,拥抱一下妈妈或者亲一亲妈妈,再回到课堂中说说被妈妈抱着的感受,说说平时妈妈对自己的好,从而感受母亲的爱。这样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身体体会到了母爱,感受到什么是爱,而且体会到了语言文字那惟妙惟肖的美感。

二、引导学生理解美

1.美读课文感悟美

叶圣陶先生称朗读为“美读”。在语文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甚至可以根据对内容的了解及自己的想象加些动作以丰富朗读情感。例如学习第二册《鲜花和星星》一课时,学生把“满、这里、那里、到处”等词语都用动作表示了出来,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让学生感悟到了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是多么的美丽,促使学生萌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从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

2.亲自动手体会美

教学《云房子》时,教师可准备“一片”蓝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各种各样云的形态用自己的手剪裁出来,贴到准备好的“蓝天”上,当“蓝天上”飘着千姿百态的云朵时,学生不禁惊喜地喊道:“啊!好美呀!”这时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学生通过想想――剪剪――贴贴――想想,体会到了白云的美,打出了各种各样的比方,说出了一句句“美丽的”排比句。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文中那美妙的云房子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了文字的优美。

3.图文对照欣赏美

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出示丹顶鹤的图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丹顶鹤的美,通过图文对照感受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反复进行美读,感受丹顶鹤的美。最后,让学生边回忆课文内容,边给丹顶鹤涂出鲜红的头顶、黑黑的颈部和翅膀边儿。图文对照,不仅使学生感受了图片的美,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的无穷魅力。

4.通过表演体验美

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孩子们在表演中理解美,将美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教师设计了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主动表演的热情。学生戴上喜欢的角色头饰,学着小鸟、驯鹿爸爸和小驯鹿的动作神情边演边说。通过生动的表演,孩子深刻体会到了驯鹿的温顺,体会到了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爱。融入角色的表演,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使他们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也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5.借助音乐享受美

如《水乡歌》一文展现了美丽幸福的水乡,把轻快欢悦的《太湖美》与一幅幅的水乡美景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还有鱼也多,米也多……同时体会到了水乡人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安乐。优美的音乐与画面不仅渲染了语文课堂的气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享受了水乡的美。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时,孩子们读得欢悦、优美。语文课堂中音乐的运用应注意把握时间的契机,抓住“愤悱之处”来帮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三、激励学生创造美

从美育观来看,仿说、仿写、配画是语文教学中理解美和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在读完《家》一文后,我让学生仿说、仿写、配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他们想说的,写他们想写的,画他们想画的,激励学生创造美的情感,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除了模仿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甚至可以表演出来。像《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课文并来演一演,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美,更让孩子把心中的美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找春天仿写篇5

关键词: 随文练笔 有效性 训练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永正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文中的大量范句、范段、范文给学生提供了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组织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学生必大有文章可为。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落实,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下面我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训练点之一:文本空白处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意盎然。由此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推开园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请你描述一下满园的春色。学生习作如下: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得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地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美梦。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训练点之二:文本动情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在教学《黄山奇松》这一课时,要体会迎客松的饱经风霜和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体会一下。学生习作如下:我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紧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我更是经历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教学中,老师对这段文字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转换角色,与文本对话。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迎客松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体会到文本带给他们的震撼,实现文本与心灵的碰撞。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对话中释放,从而使学生获得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将它诉诸笔端。

三、训练点之三:文本精彩典型处

儿童都有天生的模仿才能。仿写是训练小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在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这一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

阅读课中比如在阅读课读《社戏》这篇文章时,有一段看社戏途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借此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作者动用各种感官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再让学生对比阅读归航途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明白写景不是干巴巴地写景,或无病,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理解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让学生尝试写作《校园秋景》,因为秋天有两种情愫,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凋零的萧瑟。要求学生写景时选择一种情感来表现,然后评讲,效果较好。现在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在文章中懂得运用适当的景物描写,抛弃了原先的干巴巴的叙述,明白仿写时,首先要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四、训练点之四:文本思辨争议处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主人公谈迁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时该何去何从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在学生争论后诉诸笔端,这样谈迁精神便跃然纸上。

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挖掘其内心复杂的心理,多视角剖析和描画是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强化个性化表达的突破口。

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依托文本,寻找随文练笔的落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练笔,这样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让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整体构建,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进入“禅房花木深,奇峰报晓春”的佳境。

参考文献:

找春天仿写篇6

一、关注农村生活,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只要注意捕捉身边的生活“琐事”,就能找到写作的不竭源泉。农村秀美的田野山川,浓郁的风俗民情,朴实的农事劳作,传统的婚嫁喜庆,神奇的趣闻轶事,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是,为什么学生提起笔来无话可写呢?这主要是对生活疏于留心和观察。为此,教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无垠的农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的人、事、物、情,让学生基于生活而写作,有话可写。

1.学会善于留心生活

首先教师要做农村生活的有心人,要对农村生活充满热爱,要注意观察和留心农村发生的一切,有意识地把自己日常接触到的乡间见闻、生活情景、自然景观以及所想所感及时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感告诉学生,农村生活是多么丰富有趣、多么值得关注。如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去竹林间散步,看见竹林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班级后我充满兴致地和学生说:“孩子们,今天早晨老师在竹林里找到春天了:小树吐出了新芽,小草长出了新绿;春婆婆叫醒了笋娃娃,笋娃娃个个睁开了眼睛,摇着胖乎乎的身子,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啊,春天的竹林充满生机。”“春天在哪里?同学们也去找一找吧。”我的谈话激活了学生的眼球,后来学生从山头、田间、乡村小道、门前屋后都找到了不一样的春天。

2.学会善于观察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同样一种事物,善于观察会从中获取许多信息,不善于观察却熟视无睹。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如用机器采茶,是农村的爆炸性新闻。为了写好作文《茶园里的高科技》,我特意把学生带到了茶园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采茶机构造及其性能。要求学生先想好按什么顺序观察,再认真看(看形状、看工作状况)、听(听工作的声音)、想(想像它的形态)、问(不懂之处请教他人)、比(与手工采茶比一比)、做(动手试一试),全面了解采茶机,从中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器官,去看、去听、去想、去问、去动,这样才能透彻了解事物,得到充分的体验。

二、关注作文基础,降低教学梯度,让学生学会作文

农村小学生作文基础薄弱,教师如何以生为本,适当降低梯度,让学生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滋味呢?

1.例文仿写

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离不开“模仿”和“熟练”两个阶段。写作也是一种技能,也离不开“模仿”到“熟炼”这一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好例文,对于阅读量有限农村小学生而言,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例文,进行模仿,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办法。但农村小学生的仿写练习要注意学生的基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桂林山水》一文,可以仿写的方面很多,总――分――总的篇章结构;总分的段落结构;比喻句、排比句描写等。针对农村小学生作文基础,我在指导仿写时,先让学生观察家乡周围的山,仿照课文用上比喻句、排比句进行描述,然后以“家乡的山真美”为开头,写一段话。又依此法描述了“家乡的水”,最后指导模仿课文结构,写《家乡的山水》。这样有梯度的仿写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下水文引路

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较薄弱,如果教师能利用下水文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就像是给学生一条写作的“拐杖”。如农村学生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写好《我最难过的一件事》,我通过下水文与学生讨论,“我”字表明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最”字突出难过的程度;“难过”说明事情的性质,是重点;“一件”限制了事情的数量;“事”规定作文的题材是写事的,通过下水文的引导,学生就不容易离题了。再如农村学生语言干瘪,在写作文《爸爸的手》时,就写“爸爸的手大大的、硬硬的、皱皱的”。为此,我的下水文特意用上“晶莹的白玉、春天的鲜笋、六月的嫩姜”等形象的语句描述一双细皮的手,学生听后依葫芦画瓢,也用上“大得像把小蒲扇,皱巴巴的皮肤像松树皮,又粗又短的手指像拉不直的钢筋”等鲜活语言把爸爸的手写生动了。

3.化整为零

根据作文特点,把整篇作文分成若干部分进行指导,先指导学生写好每个部分,再把每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整体。如作文《我的一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家庭成员先观察一人写好一人,再逐个写好,最后再组成整篇作文。

4.现场指导

现场,可以让学生得到最真切的体验。农村小学环境不复杂,有些写作指导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真实现场中去。如作文《家乡特产――佛手姜》,主要介绍佛手姜的种植和加工的过程。在种植季节,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旁边的田野里,一边观察一边指导,重要之处反复观察反复指导,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一边做动作一边叙述。到了加工的时期,我又把学生带到农家院子里,参与佛手姜的清洗、去皮、调味、包装过程,在做中指导,在做中有条理的叙述。这样的现场作文,既可以把作文变得轻松、有趣,又可以写出真情实感,学生兴致特别高。

三、关注情感体验,搭建广阔平台,让学生享受作文

1.正确归因

归因理论认为一般归因有努力、运气、能力、任务难度四个因素。如果学生把学习失败归于能力不够或任务难度大或运气不好,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就会保持甚至增强学习积极性。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是调节学生写作心理的重要策略。作文《秋天到了》,第一稿大部分学生只写了一百来个字。我没批评,而是与学生商量修改意见。我特意安排一个课余时间带学生到野外找秋天,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说给老师听。田野里秋天的气息很浓厚,学生说了很多。我肯定他们的发言,表扬他们善于观察的优点后,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你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们的基础并不差,只可惜,没有努力发挥出来!要是多下些功夫,你们的作文一定写得很精彩!”通过这样的“心理调适”,第二稿作文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而且有了很大的进步。

2.多褒少贬

农村学生的作文基础差,如果都以“好”作文的标准衡量,往往改得面目全非,这样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原有水平,遵循鼓励为主的原则,多留少删、多褒少贬。对于主要不足之处,婉转地提出修改建议,不要大力阔斧给予整容换脸,要知道多留一行就是多给学生一份自信,给学生写作自信心往往比告诉他们怎么写更重要。

3.多加宣扬

农村民风朴实,茶余饭后村民们往往会聚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氛围,把作文教学融入农村生活中,有意识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拿到村民当中读一读,把学生的作文优点和进步之处在村民中给予表扬宣传,让村里人都知道谁家的孩子作文写得好,谁家的孩子作文有进步,由此让家长感到自豪,从而给孩子更多鼓励。

4.增进互动

找春天仿写篇7

关键词 儿童诗;教学;语用;《柳树醒了》

儿童诗以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感,灵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反映了儿童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更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它在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低段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二年级共收编了20篇儿童诗(选读课文和语文园地中还有9篇),约占了第一学段课文篇目的17%。可见,有效利用儿童诗这个重要教学资源,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吟诵――指向儿童语感的积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更是如此。它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朗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言语发展和审美认知规律,它和儿歌是学生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文学语言。低年级教学不能因为儿童诗浅显易懂,或因为识字写字教学任务重,淡化甚至忽视对儿童诗的诵读感悟。低幼儿时期正是发展学生语感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诵读,唤醒学生记忆的检索功能,不断形成直觉思维和语言直觉,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构筑“同感”“同见”,丰富语言的积淀,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

【片段一: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拟人化的奇丽小诗,诗中的小柳树俨然就是一个机灵的孩子,在春姑娘的召唤中变得生机勃勃。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朗朗上口地读。

1.踏准节拍,读出形式美。课件将五小节转换成五句话,并列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在合着节奏的诵读中,很快发现了句子循环反复的特点。小结出:______跟柳树______了,______着______着,小柳枝______。

2.找准词语,读出韵律美。课件再次将五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并列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五个句子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找出它们分别有语气助词“呀、哟、啊”,动词“醒了、软了、绿了、飞了”。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儿童仿佛在唱歌一般,陶醉于文字的乐感中。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首歌。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找准诗的节奏、韵律,通过听读、默读、诵读、赛读等形成,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韵和谐的朗朗书声中感悟语言,积淀语言,形成语感。

二、品析――指向儿童词句的感悟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具情感的张力。被台湾诗人林良称为“浅语的艺术”的儿童诗,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浅显,但在浅显的语言之中表达了深远的寓意,它是诗人基于“儿童本位”、儿童眼光的审美体验。儿童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精心锤炼、推敲的“字眼”和关键词句,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意象,和诗人营造的艺术画面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复现儿童诗的情景、情韵,调动自己的认知、体验、感受去咀嚼、品析文字。当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又揣摩了诗人的意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象”来表达“意”,学生就和文本、作者甚至是编者完成一次深刻的对话,对文字的感悟也是深刻的。

【片段二:品读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想想春雷和柳树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生1:春天到了,小柳树,快醒醒啊!

生2:小柳树和春雷说了很久,诗中一连用了两个“说着”。

生3:小柳树在春雷的千呼万唤中慢慢地醒过来,所以是“说着,说着”。

生4:春回大地,春雷急急忙忙地对小柳树说,快醒醒,来看看吧!

师:春天到了,小柳树为什么不是“发芽了”,而是“醒了”呢?

生1:“醒了”是把小柳树当作人来写。

生2:小柳树醒来后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会很吃惊。

师: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读出春雷忽高忽低不停地呼唤,读出小柳树慢慢地醒来和吃惊的样子。

师: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我们一起找出来,想想该怎么读?

“浇着,浇着;梳着,梳着;藏着,藏着”“软了、绿了、飞了”等词语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诵读中变得活灵活现。同学们和多情、温柔的春雨、春风,和妩媚、婀娜的小柳树经历了一次动情的拥抱。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幅画。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品析与感悟语言文字这支神奇的笔是如何作画的,还要点拨学生在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关键的传神的词句处驻足欣赏,品析与咀嚼这些词句,对诗歌情感的支点,语言的精点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三、想象――指向儿童思维的拓展

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想象是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密码与力量,想象是儿童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与密码。当密码与密码对接的时候,当力量与力量融合的时候,儿童诗教学成功的奥秘,自然就解开了。”――成尚荣先生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个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展开想象”“体验情感”的要求。“诗是儿童,儿童是诗。”儿童诗是富有想象的,儿童也是富于想象的,面对诗歌跳跃的语言,儿童也在用自己特有的想象来认识它、诠释它。教学儿童诗,就是要敏锐地发现文本中需要学生想象的节点处,鼓励与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或不合时机地出现多媒体画面来替代学生的想象。想象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的等待、宽容、赞许。

【片段三:激发想象】

师:春天到了,到处春意盎然。请同学们闭上小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地读这首诗?

生: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春天,我要慢慢地、赞叹地读,读出春天的艳丽……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春天的使者,就是春雷、春雨、春风这些顽皮的孩子,你是怎样叫醒小柳树这个贪睡的孩子呢?想想要怎么读呢?

生:我仿佛看到它们在游戏,我要轻快地读,读出小孩子的顽皮、活泼。

师:同学们,春天的到来多么神奇呀!如果请你把这首诗像讲故事一样告诉爸爸、妈妈,你们又想怎样读呢?

生:我要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地读,读出春天的神奇。

师:请同学就带着自己的体会美美地读吧!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扇窗。当我们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充盈、填补诗歌的空白,他们就欣欣然踏进了诗的意境。教师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大胆地推开那扇窗,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背后广袤的沃土。

四、仿写――指向儿童语言的运用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离不开“写”的训练。虽然低年级儿童的文字储备和生活经验都还较薄弱,但他们在朗读、听读诗歌的基础上,已经对儿童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形式美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了解。儿童诗独特的句式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学句、说句、写句训练的范本;儿童诗跳跃性文字背后留下的“生长点”,是儿童从阅读走向写作,从学习语言走向运用语言的切入点。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正处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以及语言创造力时期,做好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做到与文本紧密结合,仿写、续写、改写儿童诗;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引领儿童捕捉自己情感世界中可以写诗的素材,大胆地创作儿童诗。

【片段四:学习运用】

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明媚的春天,除了小柳树,还有谁也醒了?(引导学生说春天的景物)

生:春笋、小草、青蛙……

师: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春天动物、植物变化的图片)

师: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像这样说一说。

春天跟______说话了,______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幕戏。学生在学习与模仿中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稚趣的童真,在创作中锻炼了创造性运用文字语言的能力。儿童自编自演好这出戏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

找春天仿写篇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的写话练习――《找春天》。春天是美丽的,但学生写得很散,天真活泼的孩子却总是在“模仿”书中的文句: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了,小鸟飞回来了……又如记流水账。那美丽的思维之花,该如何挖掘才是教学的重点。

课的一开始,我精神饱满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画一幅画,画的题目:找春天。春天可调皮了,它老是喜欢和同学们捉迷藏,所以你要用画笔把它画下来,让春天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学生一听到画画,不上语文课,可真是开心啊!他们交头接耳讨论:春天在哪里?我画什么?你画什么?他们到处借画笔,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下春天,我仿佛看见隐藏在孩子纯真善良心灵深处的“活水”仿佛被激发了。我忍住欢喜,继续课的第二个流程:展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春天,画得好还要说得动听,让大家都爱上你的画。下面听的同学都是评委,要认真的倾听,到时候大家一起来投票,一起评出谁的画最优秀,谁的演说最精彩!”把课堂完全交还给学生,学生觉得自己是评委,自己是原创,特别的有意思,特别的激动,小小手高高地举起。

孩子的画上画了花朵、柳枝、小燕子,草地上还有个小朋友。生说:“花儿开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柳枝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老师始终是课堂的指挥棒,我在旁边适时地指点:“你画的花,颜色真漂亮,那黄色的是什么花,,那粉红色的又是什么花呀,粉粉的像你的脸蛋?你可以再补充一下吗?”学生恍然大悟,感激地看看我,兴致勃勃的重新介绍:“嫩黄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也开了,粉粉的就像小朋友的脸蛋,绿绿的柳枝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多美啊!”我笑容满面,欣喜的看着孩子的进步,继续指导:“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把老师送给你的赞美都用到画中来了,你画的柳枝真形象,它应该在梳头发。你画中的小燕子们都聚在一起,想像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你可以再补充一下,相信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老师的鼓励和赞美无疑给了学生一个大大的动力,孩子继续补充介绍:“嫩黄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也开了,粉粉的就像小朋友的脸蛋。柳枝梳着长长的头发,春天多美啊!小燕子飞回来了,一起叽叽喳喳的唱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也许是刚刚学过这首歌,学生兴奋地唱开了。我的情绪仿佛也被学生口中美妙的春天给感染了:“田野、天空、森林到处是春天,最快乐的要数小朋友了,看你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连起来说说看,相信你就是一个完美的演说家,送你一个大大的红花。”学生激情瞬间就被我的奖励点燃了,继续着演说家的风范:“嫩黄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也开了,粉粉的就像小朋友的脸蛋。柳枝梳着长长的头发,春天多美啊!小燕子飞回来了,一起叽叽喳喳的唱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我脱掉棉袄,在草地上欢快地做游戏,我喜欢春天,春天,我们永远在一起!学生刚刚说完,教室里马上掌声响动,这就是孩子心中的真正的情感,真情流露的语言才会深得人心,才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如果再让他记下来,写下来,绝对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这远比一般的写作课来的更加深动,动情!但效果更是水到渠成。

一、重视平时语言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语言文字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老师在备课的环节中,要尽量培养学生说话,从简单的词语,再到句子,慢慢地引用好词佳句。二年级的孩子毕竟是语言的培养期,很多语言还是比较匮乏,需要老师去指导。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要培养孩子们使用修饰手法。在写作中,我还尽量让孩子去想象说话,让他的思维更加的活跃。

二、问题的设定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去表达和写作

在这节课上,我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问题一(你画的花,颜色真漂亮,那黄色的是什么花,,那粉红色的又是什么花呀?)解决了详写花的颜色;问题二(你画的柳枝真形象,它应该在梳头发。你画中的小燕子们都聚在一起,想像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想象小燕子的说话。一个接着一个,一环接着一环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老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最后学生豁然开朗,思考的火花不断被点燃,思维瞬间活跃。联想的门打开了,学生们就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写作了。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老师不吝啬表扬,鼓励之花遍地开放

上一篇:春秋娱乐范文 下一篇:狼之少年漫画范文